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儿科优质护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4 10:47: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儿科优质护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儿科优质护理

第1篇

实行护士责任包干制护理:实行护理程序的护士责任包干制后,重新制定护士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对护士实行扁平式合理使用,整个病区为1大组,3小组6个责任护士,每位护士管7—9张床,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一起对所管病人实行连续的、全程的护理服务,即从入院时护士的入院宣教、病区环境和制度的介绍,疾病健康教育、治疗、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文书书写、健康需求进行全面评估并负责,使其真正明确岗位职责,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和积极性,确保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1]。

加强护理礼仪、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至2012年元月起,我院为深化优质护理工作,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得好、群众满意。医院进行护理礼仪培训,规范护士行为和服务用语,护理部组织护士进行十七项基础护理操作和二十项操作技能培训,本科对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每月进行,因为过硬的护理技术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并实行人人考核过关,不合格者与绩效挂钩。

树立榜样,激发热情,每月由患儿及家属评选出最好医师和最好护士,均给予相应的经济奖励,同时在医院月刊上进行公布,科务会上交流优质护理服务体会,激发了护理人员争创先进的热情,通过以上学习评比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学习兴趣和争创先进的热情。

儿科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儿科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增强,入院时热情接待,巡视病房及时,加强了对危重、特殊患儿的观察和护理,主动与病人进行沟通,积极主动落实患儿的基础护理,患儿家属表扬信和感谢信明显增多,本年度实现了零投诉,患儿家属满意度提高,规范了服务行为,改善服务流程,对患儿及家属实行全程化、无缝隙的护理,各环节热情接待、耐心讲解、细心观察、诚心帮助、温馨送出、爱心回访等优质的护理服务工作链,从而我科的满意度在98%以上。

第2篇

关键词:儿科;优质护理;问题;对策

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别,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长对儿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患儿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做好护理工作十分重要[1-3]。但是由于医院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医疗水平的差异,许多医院在儿童优质护理方面的做法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1 儿科护理风险的因素

1.1患儿 由于儿童病情复杂多变,且容易反复,造成护理工作繁重,有时没有时间来及时、仔细的解答家属的问题,就会使患儿和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和误解;患儿由于自制能力较差,在进行各项检查,尤其是带有创始性的检查时因为疼痛不能很好的配合;患儿因为年龄小、自身认知能力差、不能正确地诉说自己的症状,加上儿科病情变化快,以至于不能对病情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应对。患儿的身心发展不健全导致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是儿科护理风险的一个主要来源。

1.2患儿的家属 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一旦生病,全家人都紧张。特别是当患儿病情比较严重或者是危险的时候,患儿家属往往会出现情绪失控的局面,对患儿的康复也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1.3医院本身的因素 主要包括自身的条件以及护理人员的因素。许多医院相关仪器和设备的配置等硬件资源还很薄弱,而这是实施优质护理的前提。护理人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理压力过大:由于患儿年龄小且重视度高,一旦出现失误,会引起矛盾纠纷。心理压力大导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操作时的水平。②服务意识不足:极少数的护士在面对患儿时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爱心,又因超负荷工作,精力不足对家长解释工作不到位,这就大大增加了风险的发生。综合起来,主要是收到护理人员自身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影响。

2 儿科护理存在的问题

2.1医院方面

2.1.1许多医院由于物价收费低廉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从而导致实施分级护理的护理人员不足,但是实施分级护理是为了降低医疗风险和医疗责任,对于临床至关重要。另外由于护理纠纷时有发生,举证倒置致使临床护理文书繁多,护士们常常因为一个字、一句话而绞尽脑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之划价、催费、收费、各种医疗保险的宣教、登记、统计、核实报销等非护理性工作,从而造成落实基础护理的时间减少,甚至在有些患者比较多、周转比较快的科室,护士只能应付治疗性工作,根本没有精力来从事优质护理。

2.1.2由于条件的限制,导致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很难。突出表现就是实施抢救用品准备不全、医疗仪器发生故障未及时维修、新仪器的使用不当等原因而耽误治疗,以及缺乏人性化的病房管理。

2.1.3医院的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许多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位的规章制度,不能保证护理工作地有序进行,护理质量也会深受影响。

2.2护理人员

2.2.1专业技能不足 儿科护理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岗位,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都很高。近几年医院发展十分迅速,由此招聘了许多新的护士,虽然接受了正规的教育。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缺乏实践技能。许多护理人员在文化修养、护理理论及人文科学知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不具有较强的护理技能,不能应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决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2.2.2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足 责任感是优质护理的一个重要条件,护理人员每天面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担负着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任务,有着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果护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修养,不遵循医德规范和规章制度进行工作,疏忽大意,就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损害。

2.2.3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许多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足,极少数的护士在面对患儿时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爱心,又因超负荷工作,精力不足对家长解释工作不到位,这就大大增加了风险的发生。

3 应对策略

3.1医院方面 医院应该专门组织医护人员集中学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实行无情管理、友情疏导。组织院内护士开展以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与主题讨论,引导护士正确认识护理专业内涵,明确细致入微的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价值核心与精髓,是高品质护理服务之根本,激发护理人员从事基础护理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科学合理的配置护理人员,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如护理人员不足或护理人员冗余都会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应根据护理工作要求,对每个护理人员分配合理的护理任务。护理人员要对所负责的患者,实施全程管理,严格遵照护理流程进行操作,保障护理服务的实施质量。

建立并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制度,即综合考虑护理人员的职务、职称及资历情况,将护理人员划分为三个级别,明确不同级别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要求,严格落实本职护理工作。

3.2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如针对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服务质量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在书写病历过程中,要符合认真规范的要求,明确突出重点内容,可合理适当的进行简化,这既能做到对患者的护理情况有据可查,又能为护理工作提供更多时间。

提高自身的能力是防范医疗风险最有力的保障。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地参加一些临床技能培训班、护患沟通技巧学习班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另外多学习一些关于儿科常见疾病的知识,熟悉各种疾病特点,掌握护理的原则和重点,可以帮助我们在临床中熟练的处理与运用。对新引进的先进仪器设备,不但要会熟练地掌握如何使用,还应掌握其基础理论知识,尽量避免因为盲目操作给患儿带来痛苦或者损伤。

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儿科的患者都是特殊的患者,更需要医护人员增强要积极、细致、全面地为患儿及家长服务的意识只有以良好的工作态度服务于患儿,才能在医疗服务的行为过程中取得患者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张跃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J].当代医学,2011(35).

第3篇

社会进步速度飞快,人们的人均身体素质偏低,身体潜在疾病往往会在不经意之时危机生命安全,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中,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心脏病,肾衰竭,肺炎等疾病更为常见,由于儿童还处在长身体的时期,身体素质还过于低,对于外界所造成的疾病影响抵抗力不足,疾病的入侵更为容易。在儿童疾病发病情况中,肺炎属于最常见的疾病[1]。从实践出发,以往的常规护理手段已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需要对其进行优质护理,以提升治疗效果。为为此,本次研究针对儿科肺炎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展开深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抽选100例儿科的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性42例,年龄3周岁~8周岁,平均年龄(5.5±0.5)周岁。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X线可见炎性浸润阴影。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肺炎患者;②无肝肾器官合并症者;③无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①心脏病、胃肠道疾病、肝脏肾脏疾病者;②临床依从性差者。将人数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症类型、影像学诊断结果,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对其按照常规护理要求进行护理,从医药护理、观察,普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实施临床护理。

研究组依据优质护理要求进行护理,主要有对患者病情综合分析,提出适合的治疗措施,实施医药护理、观察,风险评估,普及自主救治安全常识等,通过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3护理效果判定标准

根据某院自行研究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所有患儿家属进行调研,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儿童患者心理情况、护理人员心理情况,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是指调查研究评分>85分;满意是指调查研究得分在60~85分;不满意是指调查研究的风在6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通过研究调查得出,常规组病患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6%,研究组病患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为96%,研究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病患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表[n(%)]

3 讨论

肺炎是由多种病源菌引起的肺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渗出性病变.临床上常见,可发生于任何的人群。常规护理方式对其职能做到稳定其基本情况稳定,对治疗康复的效果影响较小,而优质护理更能满足现有的需求。

3.1常规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对儿童病患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儿童病患的日常生活、观察分析病患需要,满足其要求,并且为其提供舒适干净的治疗环境,以确保治疗的稳定。

3.2优质护理措施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人们对于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对病患的护理工作水平也逐渐增长,以往常规的护理措施对病患的治疗效果提升效果较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人们对病患护理工作的需求了[2]。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对病患的优质护理措施应运而生,其主要方式是以以往常规护理措施为基础,进而对病患的身体素质充分了解,找出量身定做的营养需求指标,同时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以病患为中心,满足病患护理期间的要求。医院需要对优质护理工作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素质教育,职业技能的培训考察,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利益需求,使其对待工作热情,从以往的工作需要变成主动的对患者护理服务。时常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奖惩,给予优秀护理人员相应奖励。对于儿科护理人员要求更需要严格要求,儿童还无法对自身情况负责,需要护理人员耐心,有效地同其沟通交流,专业水平更高,减轻儿童病患对于治疗的消极、紧张、恐慌等情绪,以保证治疗的效果,护理期间工作的顺利实施,减少对儿童病患身体其他方面的影响。

第4篇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儿科在2013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2例,女58例,年龄在2个月至6岁,平均3.2±1.3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措施:①完善护理制度。对护理文件填写、出入院流程进行简化,为护理人员节省时间,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患儿及其家长进行交流,掌握患儿情况。实施责任包干制,每个护理人员对所管理的患儿实施全程、连续护理,责任到人、职责明确。实施APN连续排班制度,强化夜班、中午时段的护理力量,减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工作压力。②加强沟通。护理人员要多与患儿家长交流、沟通,密切关注家长的心理变化,对于家长的各种疑虑,要耐心解答,多鼓励、安慰家长,消除其焦虑、担忧情绪,增强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改善护患关系。③改善住院环境。在病房墙壁张贴可爱的卡通图片,给患儿准备儿童书籍、生日贺卡、卡通贴画,通过电视为患儿播放儿科健康宣传片及动画片,在病区设儿童活动室,等等。让病区充满童趣,以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陌生感。④PDCA循环法。坚持“人本”护理服务理念,对护理服务进行改进,在护理工作中引入PDCA循环法,不断发现、总结、改进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此外,对于恢复期学龄患儿,还要解决其治疗和学习问题。⑤强化护士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培训。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开展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课程,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水平。⑥健康指导。患儿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儿童常见疾病类型、发病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等。同时还要在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包括用药、疾病护理、饮食起居、康复等方面的指导。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家长发放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服务、病房环境等方面。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得分>80分;满意:得分60~80分;不满意:得分<6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数据应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度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3讨论优质护理理念要求护士与病人多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还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2]。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加强了护士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培训,儿科护理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开展优质护理,有助于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在本次研究中,对护士工作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推行了责任包干制度,全面落实了每例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指定专门的护理人员全程负责患儿的护理工作,对自己所负责患儿,责任护士要全权负责,不论是基础护理,还是其他方面的优质护理,都必须落实到位。在实施优质护理以后,我院儿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大幅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度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说明优质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护理水平,从而提高患方的护理满意度。另外,优质护理服务还有助于树立医院良好形象,提高人民群众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3]。

第5篇

【关键词】儿科 患儿家长 心理护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已成为护理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1]。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成为现代整体护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儿科工作实践中,由于护理群体是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相对较差的儿童,护士与患儿之间很难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儿童患病,对患儿和家长都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源[2]。因此,医护人员不仅要做好患儿的护理,还做好其家属的心理护理。笔者通过对68例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本院儿科病房就诊住院患儿的家长68名,其中男性30人,女性38人,年龄23-58岁,患儿家长均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独立阅读及回答问卷。

1.2 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和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症状严重程度从1(没有症状)至5(极严重)分5级,自编问卷内容有患儿家长的基本情况、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评分前由组织者讲解答卷要求和细节,被调查者以无记名形式填写,在患者住院三天内进行调查,当场回收。问卷发出68份,收回68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与国内常模(644)[4]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状况与国内常模比较,患儿家属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9个因子分数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人际关系分数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与常模相比无差异。

2.2 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的原因有78.8%的家长缺乏相应的疾病知识,71.5%的家长担心患儿病情变化,66.7%的家长担心疾病的预后,61.3%的家长担心经济问题,27.8%的家长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3 讨论

3.1 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

3.1.1 焦虑和紧张:是由于缺乏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担心病情及预后、对医院环境陌生等而引起的,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对病情变化反复陈述,希望得到肯定答案,并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担心遗漏病情变化延误治疗。

3.1.2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是由于家长对疾病预后和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3.1.3 怀疑和不信任:对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和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对治疗方案的怀疑,对医务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信任,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擅自使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或从网络上、书籍找来的方法与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网络或书上的方案为准。

3.1.4 患儿家长其他心理表现:容忍: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依赖:家长对患儿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依赖于护理人员,对自己表现得缺乏信心,生怕自己的动作会伤及孩子;同病相怜:相同疾病的患儿家长,尤其是重症患儿家长之间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新入院的患儿家长有时对老患者的经验的信任程度更甚于医生。

3.2 心理护理

3.2.1 对家长紧张、焦虑的心理的护理

患儿入院后责任护士要第一时间做好入院宣教,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住院期间所要遵循的各种制度、科室主任及护士长、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如需要帮助时可以找谁等,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并全程、系统的做好健康宣教,为家长介绍病情,对疾病原因、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及护理知识进行讲解。对患儿的病情变化,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的原因,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治疗方案放心;经济问题引起的焦虑,首先要表示理解,强调治疗的重要性以及中断治疗的可能造成的影响,鼓励家长克服困难,同时与医生进行很好的沟通,在用药及检查方面,尽量考虑到病人经济情况。

3.2.2 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

对疾病的预后应以合适的方式向家长进行说明,对预后好的疾病,采用鼓励性语言,使家长建充分的信心;预后差的疾病应用婉转的语言告知家长,给予心理疏导,使家长正确面对疾病。

3.2.3 对家长怀疑和不信任心理的护理

对由于医务人员言行、着装等外在条件的不信任的,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强调充满爱心的服务,选择适当的时间与家长交谈,避免在患儿哭闹、进食及睡觉时间进行,交流时语言通俗易懂,语调适中,语气温和、诚恳,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对治疗方案的差异引起的怀疑,可以向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治疗因人而异。医护人员也应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护理技术,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来博得家长的信任。

3.2.4 对其他心理表现的护理

对家长容忍的心理:要向家长指出一味容忍孩子的溺爱行为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出孩子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应注意利用家长对护士的依赖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家长同病相怜心理的护理:可以利用这一心理,向大家推荐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而使疾病恢复良好的病例,由这些家长亲自指出配合护理的重要性和有利之处,可以使家长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4 结论

通过对68位患儿家长调查分析,找出了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解除了家长的紧张和焦虑,操作中尽到告知义务,消除了疑虑,并将健康宣教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对家长进行正确引导,取得了配合,并加强沟通,鼓励合理宣泻,增强了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的信任感,并能够主动配合护理及治疗,从而影响患儿的心理,使患儿易于接受护士的护理,愿与护士进行交流,既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也对患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增进了护患间的关系,同时促进了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大大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为实现满意服务和感动服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参 考 文 献

[1]翠萍,邵玉红.优质规范化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8,27(12):828.

[2]蒋旭华,张丽.患儿家属焦虑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6):586.

第6篇

    1.1优化护理服务

    首先,简化出入院流程和护理文件书写等,节约了护士的时间,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解决患者的问题及进行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1]。其次,实施责任包干制,转变传统工作模式,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功能制护理,实行了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对自己负责的患者履行职责,从基础护理开始到各方面都保证患者的护理落实到位。每个护士对其所管理的患者实行连续、全程的护理,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与绩效挂钩,确保了护理质量。再次,改变护士排班,推行APN连续排班改变了以往传统排班方式,将护士意愿融入了APN班[2],加强了薄弱时段,即中午和夜班的力量,大大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1.2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

    针对患儿的特点,根据儿童的行为与心理设置别具一格的住院环境,如在病区内设置一定的儿童活动室、在病房的墙壁上装饰可爱的贴图、病房内安装电视机播放动画片、儿科常见病健康宣教片、卡通贴贴画(奖励给患儿)、便民服务箱(一次性水杯、针线、笔、纸)生日贺卡等等,使得整个病区内充满温馨、洋溢着童趣,以此来消除患者内心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病房内也尽量要减少白色物品的使用,减少患儿对于医院的恐惧。病区走廊上还应设置告示栏,病房卫生间做好防摔倒警示标识、建立危重病人护理标识、建立爱心联系卡(科室介绍、儿科各专家门诊坐诊时间、特长、电话、预约方式等),方便病人家属。

    1.3对学龄儿童实行人性化管理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改进临床护理服务,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在了护理工作流程中,重视患者和家属的共同感受,解决学龄儿童在恢复期的学习和治疗。同时,我科还改进了护理服务,坚持随到随治疗原则,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4加强专业培训、护理人员职业素质

    我科加强了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让护理人员掌握的知识更加扎实和全面,护理人员在患儿住院期间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健康,进行入院、住院以及出院的健康及康复指导,其中应该包含了饮食起居指导、疾病护理指导、用药指导、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指导等等。护理管理人员应注意病区走廊上的健康健康内容不断更新。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恪守职业道德。在日常的护理服务当中,护士应该尽量去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结果

    本病房以优质护理为平台,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将优质护理贯穿于患儿住院始终。患儿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所受痛苦明显减少,患儿及其家属对于整个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也明显增多;不仅缓解了护理工作压力,而且全面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实现医患双赢的良好局面,使医院发展空间得到了有效扩展。

    3讨论

第7篇

【关键词】 优质服务;儿科护理;患者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迅速提升,已经具有很强的健康意识,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而儿科护理,其关系着患儿家庭的幸福[1]。本文基于笔者的工作经验,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针对其服务效果进行一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包括我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6例儿科患者,将186例儿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93名。其中,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服务,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同时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及对本院的护理质量进行考评,并做详细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1.2 优质护理措施

1.2.1 科学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我院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我院儿科按照卫生部护士配备原则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学配置,科室床护比达到1:0.4[3]。设置专门的优质护理服务区,成立分管小组,每组各配备一名小组长和责任护士。组长重点负责本组的为重患者和所有患者的护理质量,护士负责具体分管患者,并一直持续到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所有治疗和护理流程。

1.2.2 建立完善的护理层级管理制度,保障各项基础护理有序进行 本科建立健全完善的护理层级管理制度,依据护士的年龄、职称、技术、护龄等设置高级责任护士、中级责任护士及初级责任护士三级护理人员,按照各级护理人员的具体任务制定详细的护理职责,保证每2位患者至少有1位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无间断、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1.2.3 规范护士的言行举止,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要面带微笑,以亲切热情的服务面对患者。着装得体,举止端庄大方,使用文明用语,患者入院后及时给患者家属一份详细的入院须知,采用一对一的入院宣教模式,细心、周到、耐心的回答患者的疑问。

1.2.4 营造温馨氛围 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本科特别根据小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对病区环境进行重新布置,例如,病房的墙壁改用温暖的粉红色,张贴漂亮、可爱的卡通画,病区壁挂电视播放儿童喜爱的动画片,病房的被褥、窗帘等都改换为可爱、温馨的卡通图案,改造后的病区环境温馨、宁静,充满了童趣和色彩,让患儿及其家属体会到家的温暖,消除了患儿对医院的恐惧心理,增加了患儿及其家属对医院的好感。在病区设立“文化墙”,张贴温馨提示、祝福语等,拉近了患儿家属和护理人员的距离[4]。同时,为了方便患儿家属能够及时得到护士的帮助,还专门设立了操作方便的传呼系统。

1.2.5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每个家庭都视孩子为宝贝,患儿生病入院后,患者家属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陌生环境产生疏离感,对患儿病情的担心、焦虑等情绪都积压在一起,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工作。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护理人员一定要掌握好沟通技巧和方法,可以给患儿讲故事、送小礼物使其配合治疗,护理人员更要做好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工作,及时向患儿家属告知病情,安慰患儿家属,打起精神,协助护理人员一同战胜疾病。在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耐心倾听,详细、耐心的解答患儿家属提出的疑问,不要轻易打断家属的讲话,要学会接受和忍耐患儿及其家属的行为和习惯,倾听和了解患儿家属的感受,有困难要尽最大努力解决,通过细致、周到、贴心的服务赢得患儿的喜爱和患儿家属的信赖。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我院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患儿家属的好评和认可,护患纠纷发生率也明显下降,不仅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提高,而且也密切了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的关系。

1.3 优质护理评价方法 本文使用护理质量考评表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根据儿科护理规范的内容设计调查项目,按照患者的满意程度,将患者满意度分为差、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4个标准。本文设计了186份满意度调查问卷,有效收回183份,收回率为98.39%,满意度调查的平均满意率为(满意患者总数/抽查患者总数)%,根据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实施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统计学处理过程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间的比较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P

2 结 果

2.1 2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结果 见表1。

3 讨 论

护理工作不仅使患者和医生的纽带,而且也是患者和护士的最好的沟通平台,护理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5]。护理工作面对的直接对象就是住院患者,最终目的就是让患者顺利、安然的接受和配合治疗,恢复身体健康。护理服务质量的好坏,只有患者感受最深、最真,患者的满意程度就直接反映了护理工作质量。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享受到专业、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能够让患者以一种愉快、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接受治疗,也免去了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对患者的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模式得到转变、建立了优质护理理念、学习和考核的实施等,帮助和促进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工作技能和主动的工作态度都得到了实现,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由此可以看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不仅顺应了时展,而且也满足了患者需求,有利于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2,(07).

[2] 郑翠萍,邵玉红.优质规范化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8(27).

[3] 赵冬梅,吴晓蔚,李霞.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04).

第8篇

进一步巩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成效,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深入开展,提高护理管理品质,根据优质护理服务规划和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的要求,按照医院优护方案,拟定新生儿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使患儿家属满意度≥95%;健康教育知晓率≥85%。

二、实施措施

(一)继续完善修订科内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继续完善修订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对护理不良事件督查整改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二)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和专科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2、 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按照新生儿科培训计划分层对全科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培训,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

3、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

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三)严格遵守《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并按其要求规范管理。

1、新生儿科护士必须持证上岗,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2、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患儿住院期间必须配戴身份识别腕带,如在沐浴、检查、治疗时损坏,应及时补戴,确保患儿身份正确。

3、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任何人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4、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5、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6、制定新生儿外出检查、治疗、转科和出院安全流程并有效落实。制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四)夯实基础护理 ,切实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患儿,防止或减少输液外渗,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严格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1、改变排班方法,实施责任制排班模式,弹性排班。

2、全面履行护士职责,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的各种治疗给药、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为患儿提供连续、全程的工作,切实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3、深化护士分层使用,依据患儿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六)定期满意度调查

1、患儿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听取家属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9篇



【摘要】 目的 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儿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优质护理;儿科;护理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及医院的要求不仅仅是治愈疾病,更重要的是优质的护理服务。为了满足人们对护理质量提高的要求。因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1]。2010年卫生部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后,我院积极响应号召。2010年5月,儿科成为我院第一批启动的“示范工程”试点病房,儿科紧紧围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作为我们的护理目标,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一种护理模式。儿科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儿科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600例患儿进行调查,男380例,女220例,年龄3~12岁,平均65岁,将60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0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按照卫生部2010年《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2]文件为标准,重新设计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流程再造[3],制订相关的护理计划,落实实施各项护理计划。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改变传统工作模式,采用弹性排班,推行APN排班,强化健康教育的落实,同时简化护理文书书写,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4]。确保儿科患者得到全面、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焦虑状态,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两组护理质量及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比较。焦虑状态评价使用国际通用的焦虑自评量表。护士长组织护理质量考核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组成)每个月对儿科的护理质量进行一次评价,满分为100分,评价内容包括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基础护理,治疗性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统计在此阶段发生的护理差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

21 两组护理质量和护理差错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焦虑状态见表2。

实验组经过护士长等对护士工作的监督、检查,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

优质护理服务是提高护理质量,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的重要理念,针对儿科患者多,病情变化快,工作任务繁重琐碎等特点,应规范、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实施护理流程在造对儿科护理质量有以下影响。

31 提高护理质量,完善护理工作流程。①实施弹性排班,推行APN连续排班,护士长根据儿科特点,工作量大小,加强薄弱时段,即中午和夜班的力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②改变传统的护士工作模式。一个护士分管5~7位患儿,对患儿实施生活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全面、连续的护理服务。③简化护理文书书写,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护士加强巡视病房,与患儿及家属进行亲切交流、沟通,解决患儿实际问题,进行健康宣教,做到病房无响铃[5]。因此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患儿及家属满意度。④学龄儿童实行人性化管理,儿科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需求,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进临床护理服务,将PDCA[2]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在护理工作流程中,重视患儿及家属的共同感受,解决学龄儿童在住院恢复期的学习和治疗。

32 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儿科患者多,工作任务重,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家长比较娇惯,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比较任性,不听话,针对患儿的这些特点,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和态度,以宝宝、宝贝、好孩子等称呼孩子,以赞美、夸奖、肯定的方式肯定孩子,因此,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6]。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杨玲,王佩露门诊开展优质护理实践亲和服务的体会江苏医药,2011,37(14):17311732.

[2] 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21.

[3] 陈应辉,成沛玉流程再造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617.

[4] 郭燕红适应形势锐意进取促进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0530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