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服装设计的前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4 10:47: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服装设计的前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服装设计的前提

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服装设计;教学策略

1 前言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础需要,是每一位老百姓离不开、舍不弃的物质文化需求,通过衣食住行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因此,服装设计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特色产业,与老百姓的生活需求息息相关,是一门充满了艺术性、设计性、审美性与实用性的重要实践学科。服装院校是为市场提供服装各方面人才的机构,服装设计是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提高学生设计水平的主要课程。然而目前各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马上适应企业为服装产业提供强大而有力的智力支持,从而反映了服装设计教育显得相对迟钝甚至滞后。如何应对严峻的竞争形势,如何尽快培养出适应市场竞争的服装人才,如何有效进行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是每一位中职服装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深思的重要问题。

2 目前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服装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门新兴产业。所以近几年来,各类层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纷纷建立起来,形成了一个超大的服装设计教育体。随着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这一形势无疑是在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打基础,然而,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而是将服装设计教育方面的种种问题都显露了出来,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培养目标与办学层次模糊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实行单一的标准化培养规格,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与生产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始终难以建立,致使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尽管中等职业教育在力求为生产实践服务,但中等职校培养出来的各类服装设计专业人才都远远不能适应服装专业的社会需求,主要原因是学校办学层次模糊,没有自身特色可言。企业和毕业生不能相互适应,许多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不久,往往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企业在屡屡引进人才不成的失望之余,也在连连叹息现今的学生不扎实,太缺少应变能力。

2.2 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活动半径有限——从学校到学校,社会实践不足,经过几年的教学活动以后,知识更新不足,急需补充。当前服装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先进的思想从各行各业各渠道,不断地渗透和补充到服装领域。如果只有枯燥的理论,而没有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是没有说服力的,是不全面的、苍白的。所以,学校所缺乏的正是服装企业第一线从事设计、管理和营销工作的师资力量。

2.3 传统教学管理思想不符合现代服装设计教学的需要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都设立了服装设计专业,但在对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管理上,却缺少必要的适应性。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开设服装设计专业后,没有深入了解该专业的教学特色,仍然按照普通的教学管理方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管理,对服装设计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实际上,服装设计专业实战性强,但管理思路没有根据现代服装设计的教学特色予以特色化的管理和指导,反而加入了一些限制,导致服装设计教学大多数仅局限在课堂教学,无法按照本身的需要实施必备的实战训练等,学生毕业后很难直接满足市场需求。

3 如何搞好中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

3.1 注重学生实践环节

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参与项目设计、企业设计的教学形式是最能体现实践教学实效的有效措施。要充分利用社会或企业开展的一些项目来引导设计教学,使这门课程能够与市场接轨,适应社会,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要求。一方面,要在校内现有的服装实验室基础上,加快服装CAD设计室和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建设步伐,进行模拟实验工作。实行产销一体化,走以厂养学、以学促厂、共同发展的道路,进行设计、打样、裁剪、工艺制作、销售一体化的实践训练。另一方面,应在校外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实习基地,强化产教结合,争取产业界的支持和援助,本着互惠互利、学习服务的原则,同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应着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结合专业设计的教学内容,直接为服装企业设计产品;在学生三年级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选择不同性质的服装企业进行实习,使学生迅速掌握成衣设计师应具备的各方面业务知识,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3.2 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及时性

由于服装具有流行趋势变化快速的特点,服装设计教学的内容必须与当前服装流行趋势紧密关联,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教师在保证自身理论教学基础素养的基础上,应注意对新的服装流行元素、制作工艺、服装材料和服装机械等密切跟踪,并根据流行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及时性。

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当前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了解各种最新的服装设计相关流行信息,掌握服装设计的潮流动态;另一方面,在保证教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创业或者深入服装公司参与设计工作的方式,让教师有机会接触到当前主流的服装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促进教师对所掌握的服装设计知识不断更新,更贴近当前市场的需要。

3.3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平台

为弥补现有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的不足,可以通过日益完善的IT技术和通信手段,建设互动式的信息化平台,支持系统化的教学效果有效性评估,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提供参考。随着电子教案、电化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推行,当前的教学方式已经可以支持构建互动式的教学效果评估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教师的教案可以自动录入系统;每次课程结束后,信息化平台可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取关键点并自动在微博上,或者生成电子问卷并发送到学生的电子邮箱、聊天软件等;学生可以方便地通过各种方式对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反馈并提出疑问、改进建议等;在学生评估后,信息化平台可以自动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汇总给学校和教师,不但支撑了学校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估的需要,同时又为教师回答学生疑问、教学方式改进和教学内容更新提供了支持。

在丰富多样的服装造型、制作与设计中,一点点细微的变化便会形成视觉感官上的较大变化,同时效果图远远不如实物图来得更亲切、更自然,更能体现造型的基础要素。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只有来源于实践的注重对综合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促进他们创新实践能力的形成,深刻转变唯书本教学、唯课堂板书教学的落后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综合适应力、创造力强,深受大众欢迎的全面服装设计人才,并为合理舒缓目前我国服装市场设计人才紧缺的矛盾做出必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康玉娥.浅谈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论丛,2006(1) .

第2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平面裁剪;立体裁剪

中国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23-1

一、引言

服装结构设计是以服装设计理念为基础的产品三维效果图,在设计纸图纸进行分解,展开形成平面的服装衣片,这是一项能够体现出工程性、艺术性与技术性的重要工作,这作为设计思想的基本属性,是服装设计的重要基础。然而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是在服装结构设计过程中两种重要的方法,单一形式的裁剪方法一定会受到各种限制,在现阶段的时装发展潮流中,这两者体现出互补的作用,综合运用能够做到扬长避短,更好地体现出服装设计造型[1]。

二、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的区别

(一)方法的区别

平面裁剪法通常是以人体体型、服装规格、服装款式原料质地性能以及工艺要求标准作为根据,使用服装制图的实际方法,在纸上或者在原料上画出服装衣片与零部件相应的平面结构图,然后制作成样板或者直接将原料裁成衣片再制作形成服装。特点主要偏向于比例和公示计算。立体裁剪方法是以人体为基础的,服装的款式与设计结合成型的技术工艺,把未染色布,对照模特体型,按指定的服装款式边造型边裁剪,然后按布样制成样板直接裁剪再制成服装的一种技术手段,具有“软雕塑”之称,特点侧重于造型与修正[2]。

(二)两者优势的区别

平面裁剪的优势:

1.平面裁剪是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具有较完整的理论性、实践性。

2.平面裁剪以量体所测尺寸为依据,通过比例分配计算各个部位的大小,再绘图成款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稳定性好,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定性产品的工作效率。

3.平面裁剪在加放松度的控制上,能够有据可依,有利于初学者学习与运用。

立体裁剪的优势:

1.实用性:立体裁剪不但可以适用款式简单的服装,同时能够适合款式比较复杂,艺术性比较强的服装,在实践操作环节上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将纺织物也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性能,能够表达更多不同风格的造型。

2.灵活性:在操作过程中,你可以边设计,边切边,生产服装效果,可随时观察,随时纠正问题,这样就可以充分解决平面裁剪中大部分类型的造型问题。

3.控制性:立体裁剪能够有效控制服装的外空间,同时也能准确把握服装的内空间,可以让服装款式结构造型更具有正确性与精确性。让专业的结构设计人员在样板上得到更高的成功率。

4.设计性:立体裁剪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服装款式结构的二次设计、立裁操作的过程,这是一个体验出设计美感的具体过程,所以立体裁剪有利于服装设计和款式造型的优化完善。

(三)裁剪过程的区别

平面裁剪过程:首先应当测量人体重要部位的尺寸(或者根据国家、部颁、企业标准)根据实际规格尺寸运用计算公式进行结构制图和结构变化加放缝份和对位标记最后得到服装款式的样板型,整个操作环节中的第二步骤是最重要的部分。

立体裁剪的过程:根据款式要求整理和初裁布料通过立体造型得到款式初型根据初型假缝、试穿整理修改布样子在纸样上拓印布样加放缝份和对位标记最后得到服装款式的样板型,整个操作环节中的第二和第四步骤是最重要的部分。

即使这两种方法的实际裁剪过程基本上都各不相同的,然而最后要实现的目的则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得到服装款式的板型。同时服装板型效果的好坏程度主要由设计师、打板师的审美、造型以及技术等各方面综合能力水平所决定。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设计师、打板师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掌握这两种裁剪方法,同时使其能够达到有机结合的目的,这是现阶段未来服装领域专业人才的先决条件。

三、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的融合

(一)结构设计的理念融合

理念融合展示出实现目标的一致性。不管是平面裁剪或者立体裁剪,在最后阶段的分析服务的主体对象是人,体现出美化人体的实际风格;都是以人体为研究的对象,同时运用服装的形式美法则,将服装款式图转化为实际服装款式的一个过程[3]。

(二)结构设计的过程融合

过程融合展示出造型过程的结合性。两种切割技术都有优点,各个空间的灵活使用,能够达到优势互补的目标。

(三)结构设计的技术融合

技术融合展示出造型方法的同一性。为了能够满足人体的形状与风格的具体要求,运用平面结构的设计方法一般是在释放模式切换的,通过剪开折叠的方法来达到款式造型的标准,然而立体裁剪同样是为了解决共同的问题,则通过立体处理省道与褶裥的相应部位,收省的地方布料就集中在哪个位置上,实际上这与平面裁剪的胸省转移原理是基本一致的,两者的表现形式有差异。

四、结束语

平面切割方法和立体裁剪的方法,是基于人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长期的实践经验和不断探索的结果总结。单独运用立体裁剪或平面裁剪,有时都不能尽如人意,服装设计样板师可以将这两种裁剪形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辅相承,兼而用之,设计和创作出崭新的服饰,为我国能达到现代服装高级定制业裁剪技术中的款式多样化、时尚化的国际标准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汤献斌.立体与平面中西服饰文化比较[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魏静.裁剪适用性解析[J].纺织学报,2010,(12).

[3]欧阳心力.服装制图方法优缺点分析[J].艺海,2011,(03).

第3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 艺术与技术 款式造型与结构 一体化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设计这一新兴行业也受到国人的瞩目和青睐。各类层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也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服装专业毕业生也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然而,随着毕业生社会就业信息的反馈,服装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

主要表现在:专业教育重艺术绘画,轻视专业技术培训,注重纸面效果,忽视服装的本质结构等。由于许多院校初期的服装教学是由之前绘画艺术的美术教师担任,学生所接受的训练多是美术基本功和服装画的绘画技法,而服装设计所包涵的内容不仅仅是艺术绘画,服装工艺技术方面的内容没有被更多地意识到。最终造成了学生只会画,不会裁,也不会做,无法使设计意图得到完整体现。但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在教学上有了较大的改进,服装结构制图、剪裁、工艺缝制等专业技术方面的比重加大,对学生强调动手能力,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不过,对服装工艺技术的重视并不等于就是抓住了专业教学的本质,对于怎样能使服装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相融合,仍然还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设计教学上,款式造型与结构设计相分离现象还较普遍。结构制图课教学仍然较多地注重在常规款服装上,对于款式造型设计及所对应的结构变化分析较少。要确实做到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服装设计不同于普通的美术绘画,它不仅具有绘画中的形式美法则,更主要的是它在传达视觉形式美的同时体现自身的实用价值。在我国,设计艺术远比绘画艺术引进的晚,国内的设计艺术教育多年来一直受到绘画艺术教育的影响,致使各类设计观念局限在绘画艺术的思维定格中。因而,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确立对服装设计本质的认识,将主导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其次、改进绘画基础教学模式 服装设计作为设计艺术范畴,自然离不开绘画基础,绘画基础的训练不仅是为了画好服装画和设计图,还关系到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形式法则的培养。国内服装院校的绘画基础教学,以往沿袭的多是美术院校传统的绘画基础教学模式,由几何形体、静物到石膏像等,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的训练。但服装设计的绘画并不需要如此缜密、严谨的基本功训练。服装绘画表现的是人与服装的关系,及对物体结构、空间、质感等非光影效果的表现,还有大量的人体、着衣人物动态的速写等。

第4篇

现如今,人们与设计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不论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是行为思想都在不停地被新的设计所改变,大家在享受着新的设计所带来的生活乐趣的同时,也更加认可设计的重要性。于是,中国的设计师们也终于迎来了一个可以大展才华的新时代。而在时尚界,中国的设计师也开始逐渐受到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华人设计师登上了美国,英国,米兰等国际时装周。用作品向世界展示自己作为一位中国设计师的审美与格调,并取得了国内外的时尚界的认可。于是,当从国际秀场的掌声中回来之后,许多华人设计师开始了自己独立品牌的探索之路。

1 设计师品牌的发展背景

设计师品牌最早在法国意大利巴黎等地区起步。例如,今天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些著名奢侈品品牌:迪奥、香奈儿、华伦天奴、范思哲、皮尔・卡丹等都是直接用创始设计师名字来命名的原创设计师品牌。因为在西方,服装产业最初属于手工业,也就是说是从手工工坊的形式发展起来的,早期的设计师也兼具裁缝的工作,他们一边设计服装,一边制作服装。当一些出色的作品受到了法国宫廷及上流社会的青睐时。这种“青睐”会带动整个社会的效仿。在全法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时尚浪潮。而设计出这件作品的设计师也会一夜成名,受到爱美人士的热烈追捧。从此树立自己的品牌,开创其独特的品牌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积淀成历史,让品牌越来越具有多重的价值。

而在中国,服装产业模式是“紧跟市场的风向标”,为的是大规模满足社会大众的日常着装需求。所以像法国这种“自上而下”的服装流行方式几乎没有基础,虽然像范冰冰之前出席戛纳电影节时曾身披国内设计师许建树的“龙袍”惊艳了无数西方媒体。也曾在国家宣传片里穿了本土设计师“郭培”的青花瓷礼服。但是由于这些服装都是出席特别场合的礼服。和广大消费者的联系并不紧密。所以也并没有在本土设计师品牌的市场上掀起什么波浪。直到2013年“第一夫人”在出访时穿着的设计师品牌“例外”的高级定制取得了国内外媒体及群众相当高的瞩目和好评,这才终于让本土服装设计师们扬眉吐气了一把。而同时,大批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并认同“例外”这个品牌。但是“例外”的成功只是中国本土设计师品牌中的一个个例。由于长久地坚持自己的风格,和不断完善的销售管理制度。加上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宣传机会。才成就了今天的“例外”。但是在市场中还有更多的本土设计师品牌还在发展的道路上苦苦挣扎和摸索,遇到很多的困难和瓶颈,无法跨越。

2 中国设计师品牌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产品品牌附加价值低、定价高、消费者不买账。很多设计师品牌由于“小众”的设计风格而无法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导致了销量较低,而为了避免库存积压,他们的货品不能批量生产,所以成本飙高,不得不拉高价位。虽然本来按照国外设计师品牌的销售风格。小众与高价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并且依然能够受到国外消费者的追捧。但是当本土设计师把他们自己的这些“小众高价”的产品放到国内市场的时候,销售业绩却非常惨淡。其原因就是产品没有丰厚的品牌附加价值,或是说其产品的品牌附加价值没有被国内的消费者所认可。

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实力常常震惊国外高档消费市场,使得几乎所有的外国品牌都齐齐地看向中国这片丰厚的市场,摩拳擦掌想要大捞一笔。这种现象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中国消费者乐于并且有实力在穿着打扮上进行昂贵的消费。第二,这些买得起的消费者们消费的不仅是一件衣服的材料和设计。他们更多的是在消费产品背后的品牌,通过产品,将自己与品牌的品位,历史,地位,价值做连接。从而体现自己的品位,地位和价值。所以,即使本土设计师们设计出了和国外大牌一样水准的服装,而由于没有创造出自己的品牌价值。那么,其产品不仅卖不到国外大牌的价格,就连某些本土工业化品牌产品的价格都卖不到。因此,中国设计师在做自己的原创品牌的时候,不光要专注于产品的设计,也要为品牌打造其独特的,充满魅力的品牌文化。

设计师品牌最核心的灵魂一定是创始设计师本人。因此,设计师本人的魅力和“明星效应”就变得非常重要。像国内大批的所谓“知名设计师”其实也只是服装行业内的人知晓而已。真正的广大各行各业的消费者们并不认识这些“知名设计师”们,更不用说要让消费者们来理解来认可这些设计师自主品牌的价值了。分析国外的设计师品牌,无不与时装工业、电影业、流行娱乐业、包括传媒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如国外的著名设计师coco.chanel,她的故事甚至已经被拍成了电影,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所有观看过电影的人不仅被coco.chanel的个人魅力所倾倒,也熟悉了香奈儿的品牌历史。所以,中国的本土品牌创始设计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各种媒体宣传自己本人和表达自己也有的思想。利用设计师的个人魅力来带动消费者的追随,影响消费者对穿着的选择,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品牌。

(2)秀场款式与实际销售款式的差别大。许多非常有才华的设计师可以在秀场上充分发挥自己的风格与能力。却常常在市场中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审美与实用的结合点,怕消费者觉得自己的产品太过“独特”而接受不了,影响销量。所以尽量让自己的产品变成“常规基本款”。使得人们在看了秀场上美轮美奂的服装后,满怀期待地来到其品牌的销售专柜,却发现其货品平平淡淡,没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不禁感到失望,不再对此品牌和其设计师进行关注。于是很多设计师品牌就这样失去了一批又一批潜在的客户。所以,在设计师创立品牌之初,就要明确自己品牌的风格路线。如果是要“张扬个性”就势必小众。否则如果打着“设计师品牌”的旗号而卖平庸或个性不足的产品,那么势必竞争不过工业品牌。而当下正是一个大家都想表明个性的时代。因此,市场也在随之慢慢地细化。“江南布衣”曾在2013年春夏时在其专柜内推出了一系列偏秀场风格的“巴黎设计师合作款”的限量新品。其设计夸张大胆,在结构上进行了彻底的创新。市场证明:这个系列很快被销售一空。并且很多消费者还在期待着下一次的“合作款”。这说明设计师品牌不要怕自己的设计风格太过扎眼。设计师品牌务必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和优势,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才能充分显示自己的价值,不至于被快速变化的市场所吞噬。

(3)销售策略混乱。很多设计师品牌的产品在上市之初,定价非常高,但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销售业绩不佳,顶不住库存的压力。开始进行促销打折。这种看似“常规”的销售策略,实际上非常不利于设计师品牌的发展。会消磨掉设计师品牌独有的格调与魅力,沦为普通甚至彻底的失去竞争力。因此,寻找一种合适的销售方式,制定出一条最符合品牌自身情况的销售策略。是每一个设计师品牌的必修课程。而这些都最好是有一个专业的销售团队来支撑,很多设计师本人不仅要管理设计,又要管理销售,不光精力跟不上,也没有过硬的销售知识与手段。因此,很容易因为经营不善而将品牌推倒垂死的边缘。

第5篇

【关键词】平面裁剪;立体裁剪;结合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品位的日益提高,使人们的着装观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服装的基本“物质”要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与个性化的展示,这使得女装设计不得不趋向于款式丰富、结构多样。

立体裁剪技术就很好的吻合了现代女装设计的这一要求,以立体思维对效果图进行审视,对服装立体造型进行分析,深刻理解人体与服装的关系,采用分割、解构、重组、添加等手段来完成服装的立体形态,从而达到符合现代人的着装和审美要求。

过去,我国的服装结构偏向于平面裁剪技术,快捷、方便、简单,但在个性化服装发展的今天,却有着它的局限性,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影响服装品牌的发展;而西方的立裁技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要想使两种技术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就应该将我国传统服装技术与国外新的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适应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教学中,我们把平面与立体结构设计的区别和融合做了如下分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灵活运用,收效比较明显:

一、平面与立体结构设计的比较:

1、概念上的比较:

平面结构设计:依据人体体型、服装规格、服装款式原料质地性能和工艺要求等,运用服装制图的方法,在纸上或直接在面料上画出服装衣片和零部件的平面结构图,然后制作成样板或直接裁成衣片,再制作成服装。

立体裁剪:是将坯布披覆于人体模型上,依据指定的服装款式边造型边裁剪,将服装的款式设计与造型工艺相结合,然后按布样制成样板直接裁剪再制成服装的一种技术手段,有“软雕塑”之美称。

2、两者优势上的比较:

平面裁剪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平面结构尺寸较为固定,比例分配相对合理,具有较强的操作稳定性和广泛的可操作性。对于一些定性产品而言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一个有效方式,在松量的控制上,能够有据可依,便于初学者掌握与运用。

立体裁剪具有直观性,可以直接感知成衣的穿着形态、特征及松量等,不仅适用于结构简单的服装,也适用于款式多变的时装,同时不受平面计算公式的限制,更适用于个性化的品牌时装设计。它适用范围较广,操作时比较灵活,可以边设计、边裁剪、边改进,随时观察效果、随时纠正问题。

平面裁剪是经验性的裁剪方法。设计与创作往往受设计者的经验及想象空间的局限,不易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立体裁剪与人体几乎为零的接触,可以令正确性与成功率都非常高。

3、操作过程的比较:

平面裁剪:依据测量尺寸或依据企业的标准――利用比例公式进行结构制图与变化――加放缝份并做对位标记――最后得到服装的样板型。整个过程第二步为最关键的部分。

立体裁剪:根据款式估算布料――经立体造型获取款式初型――取下坯样转化为纸样后假缝、试穿――调试修改坯样――拓印改后坯样于纸样上――加放缝份与对位标记――最后得出服装款式的样板型。整个过程第二步与第四步为关键部分。

比较两种方法,过程有些差异,但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却完全相同,都是获得该款式的样板型。而样板型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设计师、打板师的综合素质,这就说明现在对设计师、打板师的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因此,掌握两种裁剪方法,并使得两种方法有机结合,是新世纪服装专业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服装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平面与立体结构设计的结合:

1、平面――立体――平面,先以基本尺寸为依据,用平面裁剪的方法进行款式裁剪,并在关键部位可适当多留点缝份,裁剪出衣片后进行假缝试穿,用立体的方法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观察效果,整理形状,调整尺寸,并作好标记,然后将立体检验的样衣再展开平面,按新的标记进一步修改裁片,最后确定样板型。

2、平面与立体兼而有之。对于没有把握的部位用立体裁剪法造型,而有把握的部位直接裁剪。

3、立体――平面,先用立裁进行全方位造型,对于人体腋下、袖窿等双曲面部位的轮廓不易准确画出来,需要该部位进行初裁,转化成平面坯样后再对其作进一步修正(如各部位曲线的圆顺,相关结构线的吻合、拓印成样板等环节)最后制作出所需要的平面样板型。

在服装裁剪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去设计服装,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把平面和立体裁剪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制作出来的服装有了明显的变化――服装的板型较原来更加准确,服装效果较原来更富有个性,这种技术的结合深受学生的青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越来越好。

平裁与立裁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将两种技术的特点有效地发挥出来,所以现在已经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与重视,目前一些企业、公司都把这两种技术融合在一起使用,我们作为服装专业技能的传播者更应紧随时代的步伐,让我们的专业教学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吴巧英、郭建南《服装立体裁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6篇

关键词:服装品牌 陈列设计 视觉营销

越来越多的国外服装企业来到中国,中国企业可以近距离学习和竞争,服装营销竞争的主战场从媒体营销逐渐过渡到服装卖场营销,特别是作为一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难以模仿的差异化手段的卖场陈列设计,得到了国内企业的重视。

1.国内服装陈列发展现状

国内服装陈列设计处于较低阶段,服装陈列设计师专业素质不够全面,一部分为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服装设计师等专业转型而来。服装陈列设计上往往照搬知名品牌陈列方案,忽略了本土服装品牌文化的内在要求,只追求形似而神不备,美中不足。服装陈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性很强的学问和艺术,全面掌握了与之有关的各门学科,在此基础之上的设计才能成功。

随着国内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的增强,服装陈列的发展水平也逐渐提升,部分品牌已找到了和自身品牌相协调的成功的陈列方式。如中国的白领集团建立了完整的服装陈列设计师队伍并取得了令业界称道的成绩。白领集团总裁苗鸿冰说:“一个品牌,它的生活态度,它的故事,它的情绪情感都能在陈列中体现出来,它是展望式的美好期待,让消费者去向往这样一种生活[1]。”该集团的卖场也正是在它的生活方式的品牌理念下进行布局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2.服装陈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2.1橱窗陈列设计中对营销理论缺乏整体认识,品牌意识不强

橱窗中摆满各种新款服装,不关注是否最大程度凸显品牌形象。作为陈列设计的重要表现元素,橱窗一直被认为吸引消费者进入卖场的第一道陈列设计。因此,各知名服装企业在自己的橱窗设计方面可谓用心良苦,橱窗可以用来传递品牌活动信息,表达品牌彰显的生活方式、诠释品牌内涵和风格,但是我国服装企业卖场的橱窗处理都很不到位,一个橱窗混杂不同风格的服装在一起,只要认为能够吸引顾客进入店铺的服装都陈列在橱窗中,忽视了服装主题和风格的独特性,同时也低估了消费者的鉴赏力和品位,使得消费者对相关品牌的声誉大打折扣,降低了进店的消费者数量,降低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减少了销量和利润。橱窗陈列的实践中缺乏时间的锤炼和经验的总结,国内企业和业内人士应先不断地学习和模仿国外知名企业的陈列方式,在橱窗中展示出最具有代表品牌风格且主题鲜明、色彩搭配合适的一组服装,而不是不同概念和主题的服饰任意堆砌[2]。

陈列设计是一门学问,橱窗设计是这门学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橱窗的失败注定陈列设计也失败了一半。陈列设计人员应同时具备市场的相关知识和丰厚的艺术熏陶和修炼。从业人员应将自己的灵感和创意发挥出来,将自己对于自身品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诉求通过艺术形式展现出来。

2.2没有重视色彩搭配和灯光等视觉营销要素的运用

有些企业只展示服装的造型,不注重色彩和灯光的搭配,服装陈列设计为造型设计、色彩搭配和灯光渲染等多个部分构成的系统化工程。消费者能不能迅速地被吸引而进入店铺,主要原因是受到色彩和亮度的吸引,而不光是服装款式的吸引。在步行街上漫步最先刺激人们神经的是鲜艳的颜色和明亮的购物场所,在夏季还可能是从门口吹出来的冷风吸引了顾客进入店铺。有的企业在进行灯光设计时,先期进行了精美的设计,但是后来为了省电等原因却开不了灯,客流量大大降低,灯光不亮的店铺很难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

所以,店铺进货的时候应采购一些色彩鲜艳的颜色,色彩鲜艳的颜色最后卖的并不是最好的,甚至可能成为存货,但是绝对可以吸引消费者迅速进入店铺,引导和带动消费者对于其他颜色服装的选购。

2.3在通道设计、店内服装摆挂时,没有考虑消费者的感受

店内通道设计不当,不方便顾客选购。有一些品牌档次相对较低,企业经常将自己的货架摆满卖场,店铺内部的货品非常多,消费者进入卖场后感觉到非常压抑。还有些货柜摆放使得消费者视觉感受非常痛苦,比如外面高里面低,消费者会有墙体阻挡的视觉信号。一般来说摆

在卖场中间的可移动的中岛货柜,既是陈列服装的必要道具,同时也扮演着构造消费者行走通道的角色。顾客进入每一个服装企业的卖场都是靠视觉来感受通道是否通畅,是否营造了舒心的购物环境。这两种都是错误的通道和货柜摆放方式,会给消费者传递一些负面的信号,最终肯定导致进入店铺的消费者会大幅减少。

因此,服装卖场的货柜摆设必须外低内高,服装卖场的通道设计必须采用外宽内窄的原则摆放立式货柜,这样的设计才能使消费者感到舒服,从而有可能将顾客迎进店铺,否则消费者进店的可能性就没有了。卖场的设计必须拥有畅通的浏览体验通道,以便最大程度地延长顾客的店内体验时间,增加了消费者与服装商品接触的时间,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加销售机会和销售额。

2.4未能形成自己的品牌定位和品牌风格

国内很多服装品牌企业的壁挂式货柜一般借鉴国外知名企业的标准,货柜高度大约为一米七五,因为拿取不方便给消费者选购带来了麻烦。大众品牌和知名品牌企业的定位不同,目标消费群体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国际品牌因为单件服装的利润率相对较高,所以服务人员配备较为齐全,自主化服务率较低。大众品牌一般采用自助式体验,消费者自己拿取服装,较高的货柜必然增加消费者的疲劳度,从而降低消费者多次浏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国内企业应要结合自身的目标消费者消费习惯和消费类型进行针对性地卖场设计和货柜设计,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使消费者的浏览时间和浏览数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大,进而提升品牌的顾客认识度和忠诚度。

2.5未能从整体上考虑店内补货周期和店内陈列定位的关系

有些企业货品摆放过多且更新较慢,每年四次订货,卖场中堆积太多的商品。很多卖场直接将这些商品全部上架,以便吸引最大数量的消费者眼球,唯恐丧失任何一次销售的机会。服装的季节性特征非常明显,春夏秋冬有不同的款式服装售卖,陈列也要注意季节性特征。要是在不合适的时机进行反季节陈列,一般不会取得正面的效应,反而会引起消费者的视觉厌恶,同时也是对货架资源的严重浪费。要是一年四季摆放的货品完全相同,就会降低消费者进店浏览和消费的兴趣和动机。有些企业受到服装卖场场地限制,摆放货品太少,卖场的服装种类较多,对于每一个单品不能达到完全出样,很多喜欢自助体验的消费由于没有发现适合自己的商品而选择自行离店而去,销售效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所以,在春夏秋冬四个季度摆放不同的服装,会使店铺对于消费者保持一定程度的新鲜感,增加一些比较忠诚的消费者的光顾店面的次数。同时针对各地不同分店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实施,比如一个品牌的一个类型的衣服,对于北方的店面和南方的店面就可以选择不同的尺码进行出货,也可以根据所处区域具体情况进行调节,比如在大学园区的服装店可根据学生流行风格的喜好进行出货。

2.6陈列设计的细节未能体现视觉营销的盈利本质

有些企业单件服装展示空间过大,影响其他服装销售。在陈列设计的实践中,国内有些企业没有理解自身品牌和国际一流品牌的品牌定位和目标消费者行为差异,在陈列设计方面简单照搬别人的桌面单件陈列搭配模式。服装设计师品牌的定位就是高端,很多服装就是独一无二的,这种情况需要的就是单件搭配陈列展示。大众品牌希望进店的消费者的重复大批量购买,如果单品桌面陈列就会占用大量的宝贵展示资源,影响其他服装和消费者接触的机会。所以,对于一般的大众消费品牌来说,需要的是同款多件成套搭配摆放。

消费者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开始转变,体现在首先对某一品牌的单件购买向全套购买转变,其次很多消费者家里服装很多,进店之前并没消费的欲望,而是进去之后的完美体验激发了他们的购买欲望。为了给消费者创造更加美好的消费体验,我们应该进行相应服装搭配组合,以便实现连带销售。当某一品牌的服装成套摆放在同一货架内时,无疑对消费者快速获取搭配信息提供了便利,也成为增加销售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第7篇

1.课程定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意味着人物形象设计行业将得到飞速发展,相关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会大量增长。在目前教育机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形象设计被纳入教学体系。该课程的开设目的是运用化妆造型结合服装搭配,以及仪态语言培训等手段,为不同层次的社会角色设计出与之相符的人物形象。从根本上讲,就是在人物原有形象上取长补短,将不足之处重新构建,由里至外进行包装的过程,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全方面体现个人风采风貌。形象设计的发展与综合人才的培养,对社会各领域,尤其是服装设计领域具有非凡的意义。课程定位是独立开设形象设计专业,与服装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相结合,学习方向侧重于人物整体造型与服装设计、搭配,教学内容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审美习惯与自我创造性思维为主,发展服装专业学生心、眼、手的协调与统一。

2.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改革需求,形象设计可包含六个模块:形象设计概论、面部化妆造型、发型设计、仪态与礼仪、整体形象塑造。其中形象设计概论可划分为国内外形象设计发展溯源、近代形象设计概况;面部化妆造型可分为美容化妆基本知识、化妆技巧以等;发型设计可分为三种:头发护理,发型与脸型的关系、基本手法变坏与创新。仪态与礼仪主要以商务礼仪为主,最后一个整体形象塑造则是将前面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将人物从服饰、妆容、仪表等多方面进行塑造,使学生的综合技能得到总结和提高。由此看来,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加入形象设计课程的设置,是顺应时展需求。

二、服装设计与形象设计

服装设计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与核心课程。结合现代设计的特点,服装设计的包装对象为人体,根据人体基本特征与社会角色的转换,构思服装并进行形态化创作。人物形象设计与服装设计的构成形式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分别对人体修饰的部位具有差异性。形象设计使服装设计更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因此,两者皆是服装专业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缺少任何一部分,设计出来的人物形象都具有一定的残缺性、不完美。

1.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针对服装设计师而言,对设计对象进行综合分析是设计工作的重要前提。除了要考虑服装穿着的人物身份、场合、时间以及目的因素外,还要对设计主体的体貌特征具有充分的了解与掌握。换言之,就是设计师在具备对服装色彩、面料与款式分析能力的同时,还需具备对设计对象的肤质、脸型以及发型等基本特征的分析能力,这样才能有助于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例如,在参加某个主题服装设计大赛中,最后有一个由模特展示成衣的重要环节。在此环境下,则需设计师对模特进行发型设计与化妆,以达到完美地突出服装设计的主体。由此看来,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服装设计要素,还需掌握形象设计要素,在形象设计技巧的作用下,塑造出人物形象。由此可见,同时掌握形象设计基础与专业素养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提高设计能力的重要前提。无论是在专业方面,还是非专业方面,形象设计课程都是服装设计专业得以完善的依据,形象设计服务与服装设计,只有在这种相互补充,和谐统一的情况下,才能设计出完美的人物形象。又如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穿着很严谨得体,发型却设计得很前卫另类,妆面夸张浓艳,明显与人物、场合、服装不搭调,造成整体性的脱节,严重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完美体现。由此可见,服装设计与形象设计具有互补关系,缺一不可,形象设计的知识的掌握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形象设计是服装设计的人性化体现

人是群居于社会的生物,在社会里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身份以及相应的位置,充当某一角色,分担某一种任务。为了使人物行为、社会规范以及社会角色保持一致,在穿着方面则应充分符合人物身份,所谓“什么马配什么鞍”,因此,除了服饰的选择,人物发型、妆容与气质修养等方面也需要保持相对统一。区别于其他艺术学科,形象设计艺术的特点是审美主体与客体具有绝对统一性。因此,人性化设计是服装专业所追求的目标。无论是服装设计,还是形象设计最终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换句话讲,服装设计与形象设计工作作用下,才能塑造一个完整、完美的人物形象。两者不可分割。

三、教学目的与教学需求

形象设计课程以面部妆容、发型搭配、仪态与礼仪等基本技巧为内容,以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熟练掌握为教学目的,以培养学生对服装与形象设计关系的认识为任务,提高学生对时尚的理解,提高对人物形象的整体设计能力,以便为之后的服装专业课程打好扎实基础。为达到教学目的,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果,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整体的设计思维,摆脱单纯的服装设计教学的局限性,在服装设计的课程中,加入形象设计类课程,在进入大三之后的课程应设立针对服装与形象设计的综合运用课程,要求学生在设计服装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人物形象进行整体的塑造,这不仅有利于实现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有利于实现形象设计方面的教学目标,二者相辅相成。总之,仅依靠服装语言是有局限性的。学生应具有丰富的形象知识积累,并对这些知识熟练掌握,才能把整体设计继续深化。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仅具有脑海影像,没有扎实的人物形象设计知识作为补充,是难以实现完美设计的。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生态时代 绿色 服装设计

一个时代社会物质以及精神文化发展的标志之一是服装业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水平能够直观展现大众的生活水平。坚持绿色服装设计理念,将环保观念融入服装设计行业中,使服装设计由原本的美观实用向环保健康、舒适自然的风格转变,是服装业发展的潮流。

一、绿色服装设计的基本理念

绿色服装设计是欧美国家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设计理念,旨在通过服装设计创造一种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生态环境。这种服装设计体现了对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视,将产品环境属性的设计作为优先考虑因素之一,设计出安全、节能以及生态环保的产品。笔者认为,在秉持绿色服装设计基本理念时,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坚持“5R”的设计原则

“5R”设计理念,即以环保选购(Revaluate)、循环再生(Recycle)、再利用(Reuse)、减量(Reduce)以及回收(Recovery)为目的进行设计。在实际服装设计工作中,应坚持“5R”的设计理念,全面认识并掌握产品,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减少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将资源浪费降至最低,减少服装中有害物质的使用,并回收再利用废弃且尚有价值的服装与配饰。在达到保护环境以及资源节约目的的同时,使人们对健康服装的需求得到满足。

(二)注重更新服装的设计理念

服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如果始终保持一成不变,必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设计师在对原有设计进行更新、改良时,应充分与时展相结合,不断更新产品的设计理念,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例如,服装设计最初可以采用新型纤维开发的生态环保型面料,如原生竹纤维面料、大豆蛋白纤维面料、海藻纤维面料等,可以极大提高服装的附加值。

另外,在改良性的设计中,设计师应坚持以降低服装产品产生的环境污染作为主要目标,在服装基本功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实施部分材料的改动。以服装辅料为例,纽扣、金属链等对于服装的造型、实用、档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对服装产品进行绿色设计时,这些服装辅料要无毒、无害,达到绿色设计的目的。

(三)尝试服装设计的改革性转变

所谓的改革性设计,就是全面改革原有的设计,并进行大胆创新。比如今天市面上广受欢迎的防辐射西服、衬衫、围裙、孕妇装等,以及仿生服装、抗菌服装的研制与开发。这些设计都不是单纯地进行部分改动,而是从服装的整体角度出发,重新定位和设计产品,从而使服装的使用价值和实用价值全面提高。

二、绿色服装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绿色材料的选择

绿色设计的理念是秉承大自然的本色,绿色设计的兴起推动现代服装进入一个以材质取胜的时代。绿色服装设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对绿色环保材料的选取,例如时下对纯棉织物、麻织物、毛织物、丝织物等天然纤维的广泛使用。天然纤维因其良好的吸湿、透气、纯天然、安全及生物相容性,不仅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也使绿色服装设计理念得到有效保障。现今,服装原材料除了固有材料的使用,新型的材料也不断被研发出来,如蛛丝、霉菌丝、植物纤维等。这些材料被广泛引入服装设计中,可以提高服装的附加值。

(二)生产加工的成本核算

在服装进行设计前,应对生产环境成本进行综合考虑,使制作服装的成本支出降至最低,坚持节约型的服装设计理念。与此同时,服装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对选择制作服装材料的回收性、价值性以及处理方式上进行综合评估,使其能够得到循环利用,提高产品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节约。

(三)绿色包装的使用

包装是产品外观的重要体现,做好产品的绿色包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产品的环保形象得以树立,并将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使产品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

(四)绿色营销策略的实施

绿色产品展现的最佳平台是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用绿色环保的营销策略,能够使绿色服装设计在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绿色行业必将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三、绿色服装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简约主义

绿色服装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所以简约主义是绿色服装设计所具备的基本形式,也是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在设计中,融入简洁、准确以及凝练的风格,能够更好地使产品的应用价值得到实现,使产品更具魅力,提高市场占有率,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效果。

(二)环保主义

在材料的选择上,绿色服装设计应最先选择能够回收循环利用的材料。如对棉、麻等的使用,在彰显怀旧风格的同时,实现对资源的节约,使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并使生态平衡得到维持。充分体现出设计者的环保理念。

(三)自然主义

现如今,人们所追求的新的生活方式就是自然、健康以及简约,这种生活理念也同样可以应用于设计服装产品中。这使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能够充分地与自然环境融合,体现出人们对于美好自然生活的追求以及向往。

结语

绿色服装设计理念是时展的必然产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有效降低对生态资源产生的影响。绿色服装产品的设计不单在技术上进行改革,更需从观念上进行彻底的创新。绿色服装设计有效缓解了环境的压力,平衡了产品的实用性与美感、环保、发展之间的关系,降低了环境的不良影响。在服装设计方面,不仅仅注重外观以及吸引力,更多是对环保的重视。应用绿色服装设计理念,不仅使产品的价值得到提高,并且使生态环境得到维护,实现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玮婷,刘雪蒙.基于生态时代的绿色服装设计探析[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7).

[2]丁英翘.生态时代的绿色服装设计初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3]沈雷,洪文进,唐颖.基于绿色时代下的新型安全性服装设计[J].上海纺织科技,2013(6).

[4]赵洁.浅析生态时代所提出的绿色服装设计潮流[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3).

第9篇

一、基于生态设计的绿色服装设计理念

绿色设计是目前设计界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一般也叫做生态设计,主要是在人与自然环境的问题基调上产生的,在一个产品的设计周期内,这种设计理念贯穿始终。服装设计集物质的外在表现和精神的内在表现于一体,在运用绿色服装设计理念时,不仅要满足的服装的自然环境属性要求,同时还要满足服装的健康使用要求。将绿色环境设计理念渗透到服装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能存在纯粹的绿色设计,而是要把服装设计过程中的非绿色成分尽可能减小。基于生态设计的绿色服装设计理念的主要内容是:在绿色环保的基础上,对服装的设计要尽可能符合健康、舒适的需求,同时还要符合环境保护、节约设计材料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它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保持艺术设计和技术运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功能发挥和形式完美等方面达到一种适度的平衡,进而基于绿色服装设计,把具有生态美学价值的服装展现给人们。

二、基于生态设计的绿色服装设计内容

(一)绿色服装在设计时,要求使用的材料一定要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

运用纯天然的绿色环保设计面料,这是服装实现绿色设计的基础。在服装设计时,必须要全面考虑到服装面料加工的每一个环节,对其做出详细地绿色成本控制探究,以保证实现服装绿色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绿色服装在设计时,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把绿色服装理念运用在服装的设计中,在整个设计生产过程中,除了要保证服装的使用属性以外,还要重视环境的保护,使其不受到破坏,这也是实现绿色服装设计的主要途径。选择服装包装材料时,尽可能使用容易处理、能够实现回收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环保材质,以便在整个设计生产过程中运用绿色设计理念,同时,提高服装的价格竞争优势。

三、基于生态时代的绿色服装设计方法

(一)绿色服装设计时色彩的选取

色彩可以直接达到反应人们外在和内心的效果,在把绿色设计融入到服装设计时,设计师除了要保证对其的色彩搭配实现美感外,还要注意加入想象和联想的设计元素,以符合人们对服装色彩的要求,增强服装的个性效果。基于生态时代的绿色服装色彩设计,最主要就是要表现一种符合生态环保的服装色彩。在当前绿色环保的时代前提下,最适宜的色彩就是绿色,其主要代表着和平、健康、生命力、和谐、舒适自在,是具有永恒美感的色彩,反映着自然环境的最本质特征。所以,设计师要尽可能把绿色以及相关元素的纹理和图案运用在服装设计上,充分表现自然环保的理念,象征人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二)绿色服装设计时面料的选取

环保是绿色服装设计的关键,在具体选取面料的设计环节时,就要注意选择符合环保的设计材质,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1、选取环保无污染的材质。

纤维在服装的设计生产中,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很小,是一种特别适合绿色设计的材质,使用其制造的产品,在价值失去功效以后,还能够重新回收循环利用,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纤维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保健作用。因此,在选择环保材质设计服装时,应该尽量选择纤维材质。

2、重视材质的天然肌理

具体进行绿服装的设计时,设计师可以使用大量原生态的天然原料,凸显出材质的特征和肌理,尽可能地让人们了解原生态材质的属性,进而避免使用对人们身体健康不利的和环境保护有害的材质,不仅可以环境的保护,还可以提高对天然原料的认识和感受力。

四、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