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0:47: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英语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大学英语;存在问题;教学改革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WTO,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而外语,特别是英语不仅仅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更重要的它还是国际竞争的武器。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外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是当前国际上各行各业进行交流的主要语言。随着外国人直接到中国来办公司、开银行、进行各种投资等,不仅需要外语人才的单位越来越多,而且对英语的听、说、译能力的需要也越来越高。然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所花时间和代价与教学效果不相适应的问题。毕业后的学生无法正确用英语进行交流。所以,进一步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深化外语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一)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不平衡。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极大。大学生入学英语基础相差较大。不同高校以及同一高校(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期望差异也极大。特别近几年来的扩大招生,使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涌入高校。例如,我教的餐旅4班,6班,很多学生的语言知识还不系统,甚至连语法和语音还没有过关。所以学校和教师在外语教学上的投资虽然较大,而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的语言技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依然较多地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培养。不少学校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但许多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提高不大,与社会需求有差距。造成这些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学校搞应试教学,把通过国家英语四级与毕业证挂钩,学生关心的是最后的分数而不是学到的真实的英语知识。形成教师上课时讲知识,讲语法较多,学生下课后主要在背单词,做习题,而忽略英语技能的提高。造成“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产生。
(三)大学英语教学师资不足、投入不够。老师的待遇差、缺少进修和提高的机会,学校对教师进修的政策不宽松、资金帮助少,众多原因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热情不高、缺乏敬业精神,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兼职工作方面,部分教师还寻机跳槽。再者,大学英语教师出于经济或任务所迫,兼课较多,妨碍了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科研活动,从而对教师提高科研,教学水平不利。这使得许多教师成为“教书匠”,对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研究不利。因而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不能适应学生入学后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
(四)教学模式相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由于过分突出强调正确的语音、扎实的语法、一定的词汇量,造成老师是讲课主体,学生是听众,学生没有真正的语言体验、训练和实践的机会,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有效达到提高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教学中很少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录音、录像、电视、网络以及多媒体等课件的推广措施和力度不大,不重视改善教学条件,设备简陋陈旧,影响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高等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积极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
(一)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大学英语如何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我们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切实联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妥善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关系,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思想,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处理好听、说、读、写、译的相互关系,强调综合应用能力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英语是个长期学习的过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分类指导,分级教学,使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以及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都能有所提高。
(二)改革现有的教学手段,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大学英语教育目的的改变,即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向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转变,就必须:1.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测评体系,改变传统的以(下转第150页)(上接第153页)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突出以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体地位,理论联系实际;2.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重在启发、引导以及互动式语言交流,为学生创造足够的语言实践和交流的空间和时间;3.精心设计课外互动,积极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造的语言环境;4.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开展网络教学,创新教学方法;5.突出能力测评,要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适应发展的需要。(三)改革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为了适应和满足英语大纲的要求,要逐渐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推出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课程,供学生修习,同时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大学英语一定的学分,但在课程的选择上有较大的自由度。
(四)建立健全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体系。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制约大学英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很多应该在中学时掌握的知识,反而要在大学重复讲授,占用了大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时间。只有解决好衔接问题,在大学阶段,英语教学才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毕业生真正能听得懂、看得懂外文资料,成为高层次的人才。(五)加强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伴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老师的教学任务将越来越重,师资力量短缺也就十分突出,同时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师的学历与教学任务的要求严重失调,创新能力低、科研成果少,很多是本科毕业教本科学生,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产生很大的制约,所以各高校要对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规划,加大财力物力投入,放宽教师进修学习的政策,全面提高学历层次,可以采取在岗轮训制度,培养教师成为自觉学习型教师,与英语教学改革进程同步发展,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教师待遇,优化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动力。如今在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英语已日益成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它不仅是人们交际和沟通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国际竞争的“武器”。所以培养大批英语人才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认清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探索新办法,新思路,使大学英语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2]阎志坚,武世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
英语作为一门全球最通用的国际语言,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下,英语学习势在必行。尤其对大学生而言,大学学到的英语技能和知识直接关系到你的就业前景,所以大学要培养的是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出色的综合型人才。
一、回顾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教学观念上的问题。教学指导思想过分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忽略了语言能力的培养。旧的英语教学大纲过度强调阅读,“阅读领先”成为大纲的指导思想,忽略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应试教育色彩浓厚。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之注重教师对词汇、语法的讲解,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学生的读写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循序渐进的提高。但学生的听说技能没有得到重视,造成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局面。
第二,英语教育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地理因素造成了英语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大学生来源较广,有来自大城市,也有来自小城镇的,他们之前受到的英语教育是有差别的,还有近几年大学生的扩招,使得许多英语基础差的学生也进入了大学,由于全国中学英语教学水平差异较大,学生的英语成绩在所有学科入学成绩中的分值差距最大,而英语教学班却按专业组织,即使老师已经很努力的教授,最后收到的效果却甚微。在授课压力激增的情况下,一方面课堂教学质量下降,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另一方面,很难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活动,科研能力也会下降。
第三,师资不够。老师待遇差,缺少进修和提高的机会。这是许多老师心里不踏实,把大的精力都花费在在外的兼职工作上。目前,一个严峻的现实是大学英语教学师资不足,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仅工作量大(任务所迫,现在我们每周课时超过20学时),而且课型分散,再加上平时的备课,批改作业,家务等。每人都是步伐匆匆。基本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系统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更谈不上对教学理论进行系统的,深层次的研究。还有就是缺少进修和提高的机会,学校对教师进修的政策不宽松,资金帮助少,众多原因造成教师教学热情不高,知识得不到更新。因此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不能适应学生入学后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改革的指导原则是围绕着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目标而制订的。也就是说,不在设置以听说为主或是以阅读为主等不科学的目标,而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语言综合能力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必要的语言技能的基本训练以外,加强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分析、综合的能力。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很强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英语人才。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高等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积极推进大养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
第一,改革教学模式。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继承传统课堂教学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改革;充分利用我校所有的教学资源,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成效。改革师资现状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给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在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实现传统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娴热地使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第二,采取分级教学的方案。针对我校专业门类众多、学生来源地分布广的特点,实施分级分流教学,调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分级教学还能使老师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课堂上的授课效率。
第三,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除了进行正规的英语课堂教学外,还应在校园里制造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比如,每天会尽量放一些多的英文广播、组织英文专题讨论会、学唱英文歌曲或表演、英语演讲比赛等定期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四,建立健全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体系。学生中、小学英语的学习情况直接影响大学英语受教育情况,影响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只有解决好衔接问题,在大学阶段,英语教学才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毕业生真正能听得懂、看得懂外文资料,成为高层次的人才。
第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还需要教育部门以及教育部门以外的方方面面的支持,因为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1.与高等教育改革的关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重要的一环,不能脱离这个大的改革背景。比如,大学分级教学,就需要高校招生入学时采取按大类招生的办法,为分层教学的实施提供可行性。2.与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大学英语教学很显然是中小学教育的再继续。教育部应该把大学英语教育与中小学英语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大学英语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具有可延伸性。3.实行校与校之间联合办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在英语教学资源对紧张的情况下,各校应充分利用本校特点,打破校与校之间的壁垒,取长补短实现跨校联合办学。
关键词:学习动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067-02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同时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越来越明显。大学英语课程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基础课程之一。多年来,由于这门课程的普遍性和其在教学实践中的特殊性,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一直是学习者和教师探讨不尽的主题。动机被认为是影响学习者语言学习的关键性因素。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总是能获得学习上较大的成功。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级别英语学习者的心理过程、社会因素及个体差异,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的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理想自我和努力程度也需要给予关注,也极具研究意义。
一 外语学习动机的理论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内部力量和动因。外语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愿望和推动力(Dulay et al 1982),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Gardner (1972)认为,外语学习动机包括四个方面:学习这种语言的目的;学习努力的程度;达到学习目的的愿望;学习的态度。根据不同的角度,外语学习动机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其中,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中最有影响的Gardner 和Lambert (1985)把外语学习动机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integrative motivation)“融入型动机”和(instrumental motivation)“工具型动机”。前者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后者指学习为了某一种特殊的目的,如通过某一种考试,获得某一种职位等而学。这就相当于我国普遍认同的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我国学者文秋芳将动机分为深层动机( deep motivation) 和表层动机( surface motivation)。深层动机是指深层次的非物质刺激而产生的动力,深层动机一般不与学习者的个人前途和经济利益发 生直接的联系,学习动力来自对语言或文化本身的兴趣,例 如由于兴趣、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等。表层动机是指为了表面的物质刺激而产生的动力,表层动机通常与个人前途直接相关,动力来自外部,例如为了好成绩、好工作等。
尽管对学习动机类型的划分方法存在不少争论,但从不同语言学家对动机的不同分类来看,学习者学习外语不是由单一的动机决定的,它往往由多种动机引发。学习者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同时有不同的动机,这些动机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甚至可以相互转化的。由于不同的动机产生的推动作用不同,它极大地影响着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二 我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一般状况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我校绝大多数学习者抱的是工具型动机。他们认为学习只是完成目标并得到社会承认的一种手段,一旦目标达到,学习便失去了意义。他们往往缺乏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把英语当作一种工具,学习英语,是为了目前或将来的个人发展。这种学习动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语学习积极性,但也容易使学习者产生满足感。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出于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主动学习的,他们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喜欢接触英语文化,能主动融入到英语学习当中。
三 我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大学英语学业成绩的关系
调查表明, 工具型动机学习者的大学英语四级成绩明显低于融入型动机学习者,大学英语学习成绩与英语学习动机有很大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融入型动机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而工具性动机则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由此可见,融入型动机能提供给学生长久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而工具型动机学习者因其为了某一个特定的目的而学习英语。因此, 很容易在重压下产生逆反情绪,厌恶学习,反而极大的影响了学习的效率。
四 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中学英语;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0-0205-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子们接受了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的组成中,大学英语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学英语课程也是大学生们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进入大学后,面对着新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内容,许多学生一时之间很难适应,部分学生在这过程中也由于不适应大学英语的学习而对英语失去了原有的兴趣,久而久之,甚至对英语产生了厌恶感。面对这种情况,广大的大学英语教师以及相关教学研究人员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作者对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衔接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下面主要从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的比较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脱节的原因以及做好大学英语教育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叙述,希望能为当前老师和学生们提供一点理论上的指导。
一、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的比较分析
首先在教学的最终目的上。中学英语教学在中考以及高考的双重压力下,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基本语音、语法以及词汇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译技能的提高,也就是说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双基培养。然而大学英语的教育没有标准的要求压力,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对英语听说能力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大学英语的教学还比较重视学生自学能力以及自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将英语作为一种日常的交际用语来进行综合性的运用,通过英语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修养,最终达到学习英语的终极目的。
其次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中学的英语教学中,特别是高中英语的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对于英语教学的好坏基本都是依据中考以及高考的成绩来衡量的,因而英语老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自己唱独角戏,一贯地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授予的知识,并不能自主地去学习。而在大学的英语教育中,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树立自主学习英语的理念,因而从这里就区别于中学英语教学的双基培养了。
最后,在中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多半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一般都是通过老师来辅导,而学生很少去自主学习的,基本都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这样的顺序是颠倒的,大学英语教育的课堂上,要求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把课堂上的时间给予学生去阅读、探索或是小组间进行讨论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中学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一般都是以课文和句子翻译、词法、激发等,而在大学英语教育课堂上则是强调语篇教学,摒弃了中学阶段以单位为主体的句子教学的模式,要求以语篇为教学主体,在此基础上,对个别内容进行解释以及分析稳重的任务或时间,最后在总结出作者的写作技巧以及整篇文章的大体思想。在语篇为主的教学中,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发展。
二、造成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脱节的具体原因
1.教学目标上存在差异
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分别存在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都是不尽相同的,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学英语教学就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因而在其教学的目标上是存在根本差异性的。在应试教育压力下,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在实行义务教育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基本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为日后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则不同,它注重的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侧重于学生在听和说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与外界的交往中能够有效运用英语来进行交流而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还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仅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更加注重的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课堂教学模式上存在差异
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的目标上存在差异,自然所采用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也就不同了。总的来说,英语教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然而提高这种能力只能靠对英语的大量接触以及身处在英语的环境之中,对于英语的学习,要先学会听,之后才会说,会说之后才会读,会读之后才能会写,所以听和说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占先导地位。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主要的环境就是英语课堂,因而对英语的学习就靠老师课堂上对相关知识的授予,如果英语老师在有限的课堂上不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语言输入,那么学生在听和说两方面的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提高。那么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压力影响,因而不论是对老师教学来说,还是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是以高考为最终的目标,老师课堂上主要侧重对词汇、语法以及句子结构等英语知识的讲解,主要研究的是学生在考试中解题的技巧,虽然对课文的阅读能力也有一定的重视,但仅仅是为了考试中能够取得相应的高分,因而最终忽视了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的培养。而大学的英语教育是不同的,课堂上老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还给学生,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注重文章语篇的分析以及文化背景的介绍,而由于许多刚入学的新生在听和说方面的能力比较差,导致课上听不懂老师讲的文章,进而就跟不上老师课堂讲解的节奏,久而久之,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
3.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在中学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一般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也基本上是靠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和督促,并不能够自主地去学习,久而久之,这样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已逐渐被学生们形成习惯。而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对学生的词汇量以及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相对来说都比较高,因而对于这两个不同阶段的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都会让刚刚入学的新生们造成困扰,在英语学习中学习方法的运用会较感不适。
4.教学内容的编排存在问题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英语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更加具备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以及趣味性,而且还要遵守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然而就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材来看,虽然版本比较多,但是大学教材与高中英语教材都没有能够做到良好的衔接。首先从词汇量上来看,中学六年的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是两千左右的,而在大学的第一学年中就要求掌握一千多个单词。其次从对知识的复习频率上来看,基本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大学中的一些英语老师不熟悉中学英语教学内容
对于大学的英语来说,单单熟悉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对中学英语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加以掌握了解,这样既能帮助老师了解不同阶段英语教学的不同目的,还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然而对于大都的大学英语老师来说,都不是太熟悉中学英语教学的大纲以及教材,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三、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良好衔接的具体措施
1.老师要帮助学生奠定好基础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难免在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适,尤其在对英语的学习中肯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大学的老师应该给予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同学,对此可以成立一个英语学习互助小组,从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补助,培养学生利用潜在的记忆来加强对英语的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一来就为学生日后英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其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2.结合“天时地利人和”进行教学,不能“从一而终”
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和因材施学,不能像中学英语教学那样为了应试教育而去学和教,不同级别、不同地点的院校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制定具备自己特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要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外部变化,不能从一而终,没有改变。
3.大学与中学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合作办学
通过大学与中学的合作办学,使得中学和大学英语的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衔接,大学的英语老师可以时常去中学听课,了解中学的英语教材以及课程标准,掌握中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以及课程的重点及难点,与中学的英语老师多加交流,以便准确地掌握大学与中学教学中的衔接点。
4.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新生们刚进入大学时,英语老师们应该首先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改变,要对他们灌输英语课也是实践课的思想,大学英语的教学不仅仅是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加侧重的是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告知他们,单单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来学习英语是不够的,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加入对英语的学习,让英语与生活两者互不分离。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教学方法。其次老师们应该转换教学观念,对于英语教学是作为一门外语教学在进行的事实,因而老师们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地照搬国外的理论,要建立健全有我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方法。最后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越性,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思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是一项系统而意义重大的工程,因而需要大学老师与中学老师的共同关注以及全力配合,另外也需要得到外界的各项支持以及相关部门的探索。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习语,习语习得
【摘要】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导入英语习语的习得的实例。习语(idiom)是语言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习语较多是英语的一大特点,有些习语从字面上不难题解,但有些必须知道其来源或典故才能深知其意。习语使用的多寡程度也可以作为衡量文字或文学作品文采高低的标准之一。实践证明,英语习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在跨文化交流中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较高语言水平和文化能力,因而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所向。
英语习语是在英语的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提炼出来的独特的、固定的短语和短句,是语言的精华。广义的英语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俗语等。习语也是人们在劳动和生活的交流中凝练出来的思想结晶和文化精髓,因此它们也集中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形象思维和诙谐睿智。周一农先生说:“语言与文化是共生的,互为表里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呈现,文化是语言的基底和内涵。”所以,不深入了解英语民族文化,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英语习语。了解词语的来源,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这些词语,而且还可以从中了解英美的文化、历史、民俗等,领略英美人的智慧和幽默,感受到英语的独特魅力,从而更主动,更有效地推进英语学习。下面笔者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相关习语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身的体会和建议。笔者所用的教材为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所用教材为第一册。依据本册十单元的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精选相关的英语习语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详细阐述如下:1.本册第二单元SailingRoundtheWorld讲述的是SirFrancisChi2chester先生于1967年5月28日历经226天完成驾帆船环游世界的壮举。众所周知,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语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一度曾领先世界。英语有中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如“sthissmooth/clearsailing”是指某事一帆风顺。例如:ThebillshouldhavesmoothsailingintheSenate.(这项法案应该能在参议院顺利通过。)“torestonone’soars”意为暂时歇一歇,“tokeepone’sheadabovewater”喻指奋力图存,“allatsea”可译为不知所措等等。再比如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moneylikewater”可译为“挥金如土”,另外还有源于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的与航海有关的习语。如:“Burnone’sboats(bridges)”,,原指古罗马朱力斯凯撒大军乘船越过Rubicon后就把船烧了,以此向士兵指明后路已断,不可能后退。同汉语的“破釜沉舟”意义相似。在此,所补充的习语知识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2.在随后的第三单元ThePresent中,课文讲述了西方国家的一位母亲在她八十岁的生日当天受到了邻居和熟人的善待,却没有得到自己在这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大女儿的祝福的故事。文章引人深思。在此课的教学中,笔者就文章中提及的一个短语abunchofmarigolds展开西方礼仪的背景文化知识的介绍,再导入相关的习语知识。文中的marigold译为万寿菊,用以祝贺老人健康长寿。中国人也有类似的习俗,但常用以悼念逝者,另有daisy译为雏菊,它与marigold同译为“菊”,又有何不同呢?再由此问题导入如下习语知识:Daisy(老式英语)“雏菊”,与之相关的习语有:Freshasadaisy(生动活泼的、有吸引力的,尤指以新的方式)但daisies也是英美人墓地常见的野花;在一些欧洲国家,意味着死亡。因此而产生的很多习语大多与“死”有关,如:Pushupdaisies(入土)例如:Ishallbepushingupdaisiesbythetimetheprojectisfinished.(等到这项目完成时,我早已入土了。)有类似的习语还有:countdaisies;grinatthedaisy-roots;hideone’snameundersomedaisies;kickupdaisies等。到此,学生不仅深化了对课文背景知识的了解,还学习了西方礼仪和相关习语,提升了学习兴趣。3.与之相似的还有第七单元TheSampler.课文讲述的是西方老人退休后的凄凉生活。文中自始自终出现的一个关键词Pudding。由于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较大,学生不太能对文章中所描述的内容有切实的感受。因此在讲解课文之初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部分,笔者就导入了相关的习语知识介绍和学习。1)Pudding是一种颇受英国人欢迎的点心。习语“Theproofofthepuddingisintheeating.”直译为:布丁的好坏在于吃,比喻任何东西的好坏都要通过实践才能证明。例如:Thenewmachineissupposedtobethesolutiontoallourproductionproblems,buttheproofofthepuddingisintheeating.(新机器按说能解决我们生产上的一切问题,然而能否做到这一点有待实践检验)。另外还有Morepraisethanpudding.(赞扬多,实惠少)也可表达为.Puddingratherthanpraise.(宁要实惠,不要表扬)。2)面包(bread)和牛油(butter)面包和牛油是西方人的主食,所以在此处以Pudding为发端,扩展很多来源于bread和butler的英语习语,如Breadisthestallofman.(面包是人类的支柱,即“民以食为天”)。Breadandcircuses本义是面包和马戏,转义为食物与娱乐。有了面包就不会饿肚子,但是人不能光靠面包生活,还要有精神生活。例如:Itwasbreadandcircusestimeduringspringfestival.(春节是老百姓享受吃喝玩乐的日子);Takethebreadoutofsomeone’smouth(从别人口中抢面包),比喻抢某人的饭碗。Breakbreadwithsome2one本义是与某人一起掰面包,转义为与某人共餐。Breadline指失业者领取救济食物的长队。Earnone’sbread意为赚钱糊口。Halfaloafisbetterthannobread.本义是半片面包比没有好,现转义为聊胜于无。Butter除了作名词,还可以做动词。Breadbutteredonbothsides两面都涂了牛油的面包,比喻过着舒适的生活。Butterbothsidesofone’sbread在某人的面包两面都涂黄油,比喻一个可以在同一时间从两件事中获利。通过这些习语的导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1]Curse,D.A.Oxford.AdvancedLearner’sDictionaryofCurrentEnglish.Oxford.1974.
关键词 词汇法 大学英语教学 词汇法优势
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虽然学生们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和某些语法知识,但其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却往往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即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普遍低于语言接受能力。如何把抽象的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成了摆在当今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主要难题之一。
一、词汇法简介
词汇法教学( Lexical Approach)是英国语言学家Michael Lewis在1993年研究如何将抽象的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对语言的本质及语言的习得过程的重新审视和思索,在发展了交际法的一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其核心理论"语言是由语法化的词汇组成,而不是由词汇化的语法构成"强调语法服务于词汇,而不是词汇服务于语法(Lewis,1993)。和传统意义上指具有固定意思的单词集合的词汇vocabulary不同,词汇法中的词汇(lexis)不仅包括单个的词(word),还包括语言使用者大脑中储存的所有词语组合。语言的最小单位不再是单词,而是语块,若干个在头脑中已有的预制语块连在一起就构成了语篇。
词汇法将语块分为4种类型:
(一)词语和聚合词语
词语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单词,如boy, apartment等。聚合词语就是传统语言教学流派中的固定短语,如by the way,let alone,for example, in a word等。
(二)搭配
搭配是自然语言中频繁出现的词汇组合,其具有相应的语法结构,如常见的"动词+名词"、"副词+形容词"等。如commit a crime, have a walk等。了解这些搭配是准确、自然的英语表达的基础。
(三)惯用语
惯用语指形式上固定或半固定的口头句型,往往是符合语法规则并具有明确语用意义的整体,其构成成分相对固定,但其意义并不取决于每一项构成成分。如What's wrong? Would you mind...?等。
(四)句子框架和句首语
句子框架和句首语指带有空位的结构型短语或句型,为整个句子提供框架结构,学习者可根据需要填充不同的词汇或短语来表达不同意义或观点,其主要用于书面语。如It is natural that...
It occurs to me that...
To begin with... in addition...last but not least...
二、词汇法教学的优势
词汇法教学是把词块作为基本的教学单位。词汇法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折衷的教学法 ,它即避免了过度的强调语法 ,也没有因为强调交际能力而忽视语法的学习。与其它的教学方法相比 ,词汇法教学具有以下两大优势:
(一)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流利程度
词块的使用让我们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思考并且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交际、写作。母语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快速讲话,就是因为他们能够调用大量已经储存在他们大脑中的的现成语言;同样 ,他们之所以能够听懂快速的讲话及进行快速的阅读或有效地写作,主要是因为他们始终是在识别、使用词块而不是逐词加工。母语使用者与非母语使用者的主要差别就是前者能认知并正确应用大量现成的词块,通过运用词块他们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加工和产出语言。而词汇法教学在教学中是以词块教学为主,所以能够很快的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流利程度。这种教学法适度降低了语言学习的难度,对于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语言学习者尤为有效,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其语言流利程度。
(二)有利于提高学习者产出语言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语言不是一个用词汇在语法框架内任意填充的替换表格,词汇的选择是受一定限制的。如名词crime,与它一起搭配的动词就很少,一般都是与commit搭配。动词 do 后可以接的宾语选择相对多些,但也是有限制的,可以是one's best, 但不能是a mistake。英语中多数的词块都存在一些隐喻的、习语的因素。学习者要猜出这个词块的意思可能没太大困难,但是从生成的角度来说这给外语学习者提出很大一个难题。词汇教学通过提高学生的词块意识,让学生把出现过的词块当作一个整体来学习,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学生产出的语言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正如Lewis所言, 词汇法并非简单地将重点转向词汇。它是以交际法为基础,同时又并不排斥语法教学。其强调向学习者呈现大量真实的语料,因而词汇的学习过程自然地与语法、语篇、语体风格等融合在一起。词汇法是由人们对语言及语言学习本质的进一步认识产生的,对词汇法的有效应用会改进目前英语教学多投入、低产出的现状,促进教学。
(作者单位: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欣.词汇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1).
[2]白薇.词汇——从单词到词块看英语教学的新趋势[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11).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与深化需要强大的动力源支持,而教学改革本身作为一个复杂有机系统也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内外部各项动力源在系统中要有效发挥作用,应把握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多样性和自适应性等原则,通过增加导向性、内容性、反馈性、需求性和助推性动力源,产生合力,化解阻力,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持续而有效推进。
关键词:
复杂理论;动力;大学英语教学;复杂性
作为高等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具有覆盖面广、学时多、指标硬、关注度高等特点,教育部历来将之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课程。大学英语改革发展到今天,成效显著,各高校致力于推进实施新的教学模式,让这门课程始终保持着活力。然而,任何改革都会遇到阻力,各种阻力的产生让改革难以深入推进。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如何持续深入地推进是关键。本文从复杂理论视角分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建构,试图强化各动力源来消解阻力,使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复杂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
复杂理论(complexitytheory)是一种跨学科的方法论,是在20世纪的非线性科学和自组织理论等复杂性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学科。[1]复杂理论将统一性和多样性联系起来,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逻辑性与矛盾性联系起来,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有机的系统整体,都具有其组成要素和不同的性质,涉及对象的各个层次、部分在各个方向上的诸多联系,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有序、分割和绝对理性的思维方式,为人们认识和理解事物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应用语言学家Di-aneLarsen-Freeman最早将复杂理论引入应用语言学领域,她将复杂理论与语言进化、语言习得、课堂话语等问题进一步结合起来,并得出一系列方法论原则。[2]在国内,复杂理论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的运用也不断拓展。如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下的语言发展观[3];复杂理论:二语习得研究的新视角[4];混沌/复杂系统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路径探析[5];基于复杂理论的大学英语测试体系研究[6];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反思[7]等。这些基于复杂理论的研究,对于语言及其演变、语言发展、话语以及语言课堂提出了新的解释框架。复杂性理论告诉我们,系统由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各个组成部分呈现异质性,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对于不断的变化,系统具有适应性学英语教学改革整体上是也一个复杂系统,具有非线性、开放的、动态的、自适应等特征。首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由师生、语言课堂、教学环境等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不断进行复杂交互作用,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和连通性。其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系统是非线性的,不是线性的。系统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并不存在稳定结构。一个新的教学资源方式如“慕课”、“微课”将给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件制作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改进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再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系统是动态变化的。不同层次、类型和区域的高校其办学定位、生源特点、人才培养规格等都不同,其教学改革内容和重点也有所区别。而经济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的变化也使得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显性的因素包括教学理念、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课程教材等,隐性的因素包括教师的积极性、学生的价值观、学习的氛围等,都产生相应变化。最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系统是开放的、自适应的。英语学习的早龄化、教育国际化、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都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复杂系统作为自组织状态因人的参与具有可调控的性能,能向人们所期待的目标演化。自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的两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主要有三个: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和课堂)、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听说能力是重点),教学活动由“教”不断向“学”进行转变,目前呈多元化趋势。尽管改革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弊端也日益凸显。因此,为此,各高校纷纷展开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改思路和方案,不断发展而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动力机制与大学英语教学
动力机制即“源动力建设”,即发展动力的根源。动力机制的基本模式研究主要有五类:(1)Forrester(1968)的系统动力学(SystemDynamics)倡导综合结构、功能和历史的方法,注重系统各变量之间非线性的因果关系和互动机制。[9](2)Pi-aget(1968)的建构主义动力机制(ConstructivismDynamicsModel)构建了认识论意义的双反馈环动力模型,聚焦同化与顺应之间自动调节的平衡机制。[10](3)龚祖文等(1989)的高等教育运行动力机制界定了动力机制与高等教育动力机制的内涵,阐释了高等教育的动力及其构成。[11](4)卢素芬(2011)等学者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动力的提升途径,如教学模式、教育观念、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等。[12](5)潘超(2016)提出教学动力机制包括产生助推力的“先学后教”、产生牵引力的“先教后学”、产生碰撞力的“学教生成”三种,其产生的教学合力构成了教学的三向动力机制,促进高效教学。[13]任何改革活动都存在着动力与阻力,改革要持续高效地推进,就必须充分重视并准确地运用动力。在大学英语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如果动力足够强大,就能持续推进并保持和完善改革成果。相反,如果动力不足,阻力强大,改革就难以启动和持续推进,推进了也难以保持其改革成果。因此,一切有助于推进改革、消解阻力的有利因素都视为动力源。从横向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包括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等多元动力源头。内部动力包括学科定位、教学定位、课程设置、评价体系、教师素质、个体需求、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方面,外部动力涵盖国际环境、国家战略、社会评价、学校特色、现代科技等方面。[14]大学英语明确学科定位有利于确立学科知识体系,发挥大学英语的身份动力和职业动力。明确教学定位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避免出现帮助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应试教学,发挥导向性动力。课程设置是大学英语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方案,涉及培养目标、实施方案、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良好的课程设置能够发挥强大的指导性动力和内容性动力,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与测试是检验教学质量、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判断大学英语课程和大学生英语能力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目标,并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提供有效的反馈动力,推动大学英语课程不断改革和发展。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是决定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实现教师素养的提升,使教师主动适应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能提供强大的助推力。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个体需求包括获取专业知识、开拓国际视野、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动机和目的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内在动机如学习者对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具有浓厚兴趣,将保持持续时间较长的心理需求动力。教学资源是为开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拓展学习空间、支持课程管理等提供的直接教学条件,为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动力。有效的教学管理能协调教师、学生、行政三方的责、权、利,理顺各种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有序进行提供保障动力。外部动力涵盖国际环境、国家战略、社会评价、学校特色、现代科技等五个方面,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强大的信息动力、政策动力、需求动力、特色动力和技术动力。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分别涵盖不同关键要素或变量,同时又密切关联、相辅相成。内部动力是根本,发挥关键作用;外部动力是条件,影响内部动力。从纵向看,变化的动力因素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同时期,关注和解决的重点、难点与关键问题的不同。因此,以复杂性的探究方式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系统及其动力机制,我们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它不像传统的模式只关注如何找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确定性解决方法,梳理动力要素,促使各种动力要素有效地发挥作用,产生强大的合力,化解阻力,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持续而有效地进行,提供了新的分析法和思维方式。
三、基于复杂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动力机制构建
大学英语动力要素的多元化、复杂化构成了其动力机制的复杂性,因此要充分调动各种动力形成合力,需要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建构合理的动力机制,把握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多样性和自适应等原则。
1.把握整体原则增强导向性动力源。复杂理论强调系统的整体性,认为系统由很多不同的子系统所构成。[15]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具有整体性的有机系统,涉及多层次、多目标,作为导向性动力源,大学英语的学科定位及其教学目标和大纲的制定,是各种需求经过协调整合之后形成的共识。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能仅限于局部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教学方面的改革,而应注重整体性发展,根据学校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从教学理念到思维方式的革命。从整体性把握各个环节,实现从重技能到与内容与技能并重转变,不再单纯地进行外语教学,而将听说读写技能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从以输入为主导的语言技能教学向以输出和内容结合的高级语言技能转变,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2.把握开放性原则增强内容性动力源。复杂理论认为复杂系统作为开放系统,与变化的环境进行密切交换。[16]作为大学英语改革的内容动力源,课程设置的改革尤为重要。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具有开放性,即把语言看作交际工具的同时,注重语言作为思维和文化的载体和符号系统。因此,学校可根据不同定位、层次和目标,探索并形成适合自己的课程设置体系,合理结合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大类课程。开放性的课程整合设置能够充分展现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而不是单一的片面课程描述。在设置上尤其注重加强英语教学内容与各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改变以往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相剥离的情况;采取EGP和ESP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结合,对学生选课加以引导,并同时设置任意选修启发学生自主创造性。
3.把握动态性原则增强反馈性动力源。复杂理论认为复杂系统是动态的、多变的,作为大学英语的反馈性动力源,评价体系为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提供反馈信息,推动改革不断深入。而大学英语综合评价体系的指标如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评价与测试等的互动发展需要通过时间尺度的指标才能反应出来,因此,应充分考虑其动态性,探索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例如评价指标应关注社会对高校人才外语应用能力要求的动态变化;重视评价的发展性,突出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调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相结合,体现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意识;评价方式多元化,合理运用定性和定量评价;加强对动态学习过程的评价,提倡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探索建立评价驱动的教学管理机制,和校内自我评价为主、其它多样化外部评价为辅的评价方式。
4.把握多样性原则增强需求性动力源。复杂理论关注复杂系统的多样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英语能力要求的改变,使用英语环境的变化,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及学习者本身的多样性,使学习需求和教学需求都不断发生相应变化。因此,从多样性原则来把握需求性动力源,能有效满足需求提升动力。如对于生源复杂、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的学校,可按照不同要求实施分类、分级教学,制定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教学大纲。根据学生情况选取相应教材、制定相应的教学进度,划分基础级、提高级和拓展级等层次,让学生从一刀切到个性化发展。在教学内容和手段方面,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教学中的话题、学科知识、语言材料以及组织的学习活动应符合学生的语言程度、认知和情感需要以及职业需求和个人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问题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与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对各种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普遍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费时低效”、“哑巴英语”现象已成为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尽管大学英语教师经过不懈努力使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他们的整体英语素质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特别是英语的交际能力依然较差,与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依然严重滞后。
一、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执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不坚决,效果不好。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要求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这段话为我们明确指出了未来的教学主导思想,即在教学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然而,实际的执行情况却不尽人意:许多大学面对改革的浪潮无动于衷,阳奉阴违,有的院校仍沿袭以前的教学思路,这也是多年来的积习所致,很多英语教师上课仍采取填鸭式教学,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很多学生感觉大学英语考试成绩在逐渐下降。一些高校为了应付教学改革也的确购买了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等,但这些设备的实际利用率低下,功能开发不彻底,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2.师资队伍质与量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平。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之前大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师职业培训,有些教师现代教育理念意识薄弱,教学手段单一,方法陈旧。另外,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大招生,公共英语教师的授课任务相当繁重,普遍超负荷运转,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授课时数大都在18学时/周,进职称的压力又迫使他们在繁重的教学之余写文章、编教材。超负荷的工作以及高校对外语师资重视程度偏低使他们很难有进修学习的机会。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于2002年初在全国48所院校900多位英语教师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谈到目前大学英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时,依次列出的问题是:教师严重缺编(31.5%),教师水平亟待提高(30.8%),统考压力过大(26.2%),教材不理想(17.1%),教师投入不足(16.1%)。根据全国公共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计,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之比已达到1:130。一些大学,包括部分重点大学由于缺乏师资,有的公共英语课只好外聘研究生讲授,教师每周都承担几十学时的授课任务,工作量很大。此外,大学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参差不齐,不少教师在发音、语法、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3.评价、考试体系不科学。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当前大学公共英语一个很重要的考核评价指标。可以说,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用是积极的、有益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需求发生了变化,口语表达能力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局限性随之凸显出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用片面地被人为夸大,并最终导致其信度下降。很多高校把学生的四、六级考试成绩与学位挂钩,没有四、六级合格证书不能毕业,结果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人们始料不及的负面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已经演变为应试教学。教师把很大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提高学生的四、六级通过率上来,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育必然受到忽视和排挤。而且,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本身也不尽科学合理。从测试实践上看,它重视测试的信度,忽视测试的效度。题型单一,语言能力测试项目不全。目前,我国每年有五、六百万人参加四、六级考试,很多通过者怀揣四、六级证书,却不能开口、不能下笔,这就充分说明了这项考试的弊端。
4.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缺乏分类指导。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都是一位教师“一肩挑”,这不仅增加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不利于学生弱势项目的提高。目前的教学模式大多还是黑板加粉笔的传统单一模式。有的学校也用一点多媒体技术,但变化不大。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更谈不上提高学生英语的实用能力了。另外,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缺乏分类指导,老师要照顾所有的学生。这些学生,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大城市,他们的英语基础各不相同。如果要照顾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就无法满足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可能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由于老师讲授的内容可能是自己已知的,或老师讲授速度太慢,或课讲得枯燥,都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实效性,努力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1.更新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高校要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实用能力与水平,最重要的任务是转变观念、转变思想,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重点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上来。我们必须把听力和交流放在英语教学的重要位置,并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此思想为指导,修改我们的教学大纲、英语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从语言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来看,听说的使用率远远高于读写。“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获取信息,提高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基础”显然片面夸大了阅读的作用和重要性。实际上,比起听、说,写,读(通常是默读而不是朗读)给予大脑的语言刺激最弱,学习效果最差;单纯通过阅读学语言,所获得的语言知识是被动的,很容易遗忘。因此,今后高校英语教学必须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听、说实用能力上来。
2.加强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以阅读为主”的英语教学模式。英语从本质上说是一项技能而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技能就是要能拿来用,掌握它就得靠多练,远远不是懂了就能掌握的。在新的形式下,英语教师的职责不应体现在“讲”上,更应体现在“导”上,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上,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灌输者,还应是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者、督导者和鼓励者;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改善英语学习环境。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当然这需要高校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英语学习需要很多计算机,单独依赖高校中的外语系部是不够的,毕竟他们力量有限,这就要求学校有一盘棋思想,应该将各个系部的有效资源统一利用起来,实行开房式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3.提升与拓展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大学英语教师的大规模专业培训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培训中应该优先解决更新广大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改变教学模式的问题。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变需要通过教师们的集体参与,在讲座、阅读、讨论和观摩等多种学习体验中逐步进行,也需要广大教师和主管部门的积极支持才能够完成。
另外,我们的英语教师必须是终身学习者。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教师应该终身学习并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高,树立做“学习型”教师的观念。要善于花时间去积累平时授课或回答学生问题,批改作业中发现的点滴经验或启示,进而深入地研究英语教学的新路子。要主动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
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是当务之急,很多教师面对先进的教学设备显得无能为力,这也间接导致先进教学设备的闲置和浪费。逃避先进的东西必然使自己更落后,所以高校外语教师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中去,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只有如此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提高工作效率(如网上提交、批改作业等),学生也会因此而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必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进一步完善考试与评估制度。四、六级考试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不赞成把四、六级考试与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挂钩的做法。为此,可以尝试采用累加式的测试方法,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期末成绩应该由期末卷面成绩、平时单元测试成绩组成。试题以主观试题为主,引导学生重视英语学习的过程和英语基本功的训练。加大主观题分值比重,全面测试学生英语实用能力,加强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5.将第二课堂纳入大学英语教学的体系中来。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它的积极作用。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外语社团,各种活动也都丰富多彩,轰轰烈烈,但弱点是普遍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其活动流于表面形式,效果不好。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将年轻的英语教师组织起来,积极投身到各种课外英语活动中去,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和量化标准,使课内教学与课外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年轻教师在活动中既会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又能切身了解到学生在交际中存在的弱点,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作者希望本文能够引起人们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关注,切实推进和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资料:
[1]刘润清,吴一安.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笔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403.
[2]李守京.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呼唤观念更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178.
关键词 英语影视资源 英语教学 运用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外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基础课程之一的大学英语必须为人才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需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鉴于语言的主要特征是有声的交际和文化的载体,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把英语影视资料等多媒体教学资源运用到大学英语课堂上,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利用英语影视资料辅助教学的优势
1、心理学与现代神经科学提供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对人类记忆特点研究提供的数据表明:人从听觉获取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3天的遗忘率高达80%:从视觉获取的知识能够记忆25%,3天遗忘率为50%:如果同时使用听觉与视觉两种感官获取信息,记忆效率为65%,而并非简单的两者相加40%,同时3天的遗忘率仅为18%。若口头再加以不断重复已获得的视听信息,遗忘率将更低。因此可以看出多种感觉器官的同时调动和参与将大大有助于记忆,这一点与现代神经科学对人大脑研究的结论也是一致的。即大脑的许多皮层区域若同时受到刺激,将会发生类似共振的效果,语言信息会相互传递,转换和处理,从而大大增强大脑的刺激强度。增强记忆力。英语影视资料声形并茂,需要学生既认真观看,又仔细聆听,能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提高记忆率。
2、语言学家关于语言习得的理论
美国学者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告诉我们:成人发展语言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即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前者指有意识的学习外语知识。后者则类似儿童习得母语一样。通过在语境中实际交际获得。语言学家Chomsky认为人具有天生的习得语言的能力,即人只要置身于某种语言环境中,就能在较短时间形成语言能力。因此理想的外语环境是促使学生学好外语的,必备条件。英语影视资料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大量地道、标准、生动和真实的语言输入,是培养语感、加速习得形成的好素材。
二、以电影过程理论指导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影视欣赏同其它语言影视欣赏一样。也同样遵循一般电影欣赏过程的总规律。根据电影过程理论,电影欣赏包括准备、进入、共鸣、回味性延留等四个阶段。因此,英语影视欣赏课课堂教学也应有这相互衔接的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
上课前,教师应先把影片中涉及到的俚语、生词、复杂句子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熟悉。接下来。教师还应就影片中讲述故事的背景、剧中男女主角简介和故事的大体情节用英语作简要介绍。这样,一方面学生对下一步的影视欣赏扫清了语言障碍。同时激发了他们对剧情的好奇心。例如,《魂断蓝桥》是一部风靡全球半个多世纪的好莱坞战争体裁的爱情故事片,它之所以让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为硝烟中的爱情使人沉醉,美丽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爱的永恒使人心驰神往……在安排学生欣赏这一片段之前,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why Myra chose to commit suicide?What WaS the reason?等。 2、进入阶段 这是电影欣赏的实质性审美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往往被电影的审美幻觉所牵引,渐渐融入到剧情和人物当中。这时,教师可暂停播放,就一些人物对话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电影设置的语言情境中。例如,《阿甘正传》中甘的母亲与一所学校校长的谈话。面对一个低智孩子,校长并不是直接地骂他“stupid”,而是委婉的对他母亲说“Yourboy’s different”这时可启发学生“Why did he say so?”对话中最妙之处是他的最后一句“Isthere a Mr.Gump?”很含蓄地问到了甘的家庭。而甘太太的回答更妙“He’s on vacation”暗示她不愿告诉别人甘的父亲已去世,也回绝了校长想见她丈夫的要求。对话中的语言如此简练。却蕴含着很多东西,组织学生适当讨论,会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融入到影片中学着去用英语思维。并且对于英语的委婉语、价值观等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3、共鸣阶段
在实际的观影过程中,学生往往伴随着情感的进入,随着剧情内容的发展达到共鸣。如果教师选择的影片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能与学生心理需求相通,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如《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等。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同语言一样能交流信息、传达思想、表达情感或态度以及标示交际者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等。如衣着、手势、声势、服饰、眼神、讲话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时空的观念以及日常生活方式等。例如:在一部美国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拦车人握紧拳拇指朝下。并平伸手臂,边后退边轻轻地摇动手臂。教师在此就要让学生明白这一动作就是to thumb a lift。教师可让学生比较在中国拦车与在美国拦车的不同的行为动作。
4、回味性延留阶段
影视结束后,学生头脑中不同程度仍保留从影片中获取的审美表象,继续对影视予以解析、破译、生发、玩味,从画面色彩、光影构图、声音语言、时空结构及导演、表演、美工服装等方面探讨其优劣。这时教师应提供学生小组讨论的话题,题目要有趣且有争议性,可以帮助学生升华主题,深入思考。借助讨论,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深化对西方社会某些现象的认识。比如在《闻香识女人》这部影片中,查利和同学碰巧看到三个男同学捉弄专横的校长而策划的一场恶作剧。笔者曾针对这一情节,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Should Charley tell the truth or not?这个话题引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正方反方各抒己见。学生从电影中学到的单词、表达方式运用到了发言中。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反映出课堂讨论这一设计形式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并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等方面的确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