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如何发展市场经济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4 15:53: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如何发展市场经济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如何发展市场经济

第1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 武术 武术经济 武术企业 体育

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主要为市场经济,这种经济体制除了会影响我国的经济领域之外,还会影响到其他领域,几乎对社会各个层面都有一定的影响。体育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在遭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时,必须要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相适应,才能够发展得更好。中华武术是体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形式下,武术企业的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如何正确对待武术企业在市场经济之下的发展,成了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

一 武术经济的价格系统

武术不论是作为竞技,还是体育项目或娱乐项目,都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在经济功能方面有明显的作用。武术企业所包含的武术类型非常多,不同类型的武术具有的不同经济价值。

1.健身武术所具有的价值

社会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及消费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生活的质量,寻求更加科学的养生方法。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功能很多,如健身、修养、防身等。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庞大的武术消费群体可以给武术企业带来很大效益。与此同时,健身型武术还能够增进人们的健康,促进社会的生产。

2.竞技表演型武术所具有的价值

武术竞赛通常是为满足大众需要所举办的表演活动,实际上是经营活动的一种,观赏者就是消费者。武术竞赛随着改革的深化在不断增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影响非常大。武术竞赛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极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武术竞赛的经济价值。

3.技击武术所具有的价值

现代社会中,技击武术的形式主要是散打,它的经济价值通常体现在散打过程中所用到的器材、场地及观众当中。散打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增加了武术企业的内容,观看比赛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些给散打比赛的举办方所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同时也为国际武术企业市场的拓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4.武术资源的配置市场所具有的价值

武术培训及健身等都需要一些武术器材、场地和技术指导人员等。如武术馆或武术学校举办了多期的培训班,为国家培养出许多专业技术人员,也为武术的传播提供了机遇,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很可观。

市场经济之下我国武术企业的经济特点

1.武术企业及运动发展之间的互动性

我国当前所拥有的运动管理机构非常多,这些机构大都希望能够走向市场。每个运动管理机构都想使自己在行业中占有一席地位,竞争激烈,所以武术企业一定要依靠武术运动本身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中国的国术,集健身、娱乐、防身于一体,很容易普及。

武术在近些年所受到的欢迎度是非常高的,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开始喜欢中国武术,中国武术引起了官方的重视,武术项目目前已经成功的进入亚运会,无形中产生了很大的经济价值。武术运动在不断发展,它的发展是这一产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基础,也为武术企业提供了市场空间及潜力。反之,武术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武术运动发展也起着一定作用,尤其是近些年来武术与影视行业的结合,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还促进了武术馆及培训班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武术企业的发展。

2.武术企业的模式具有多样性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近些年来不断完善,全民健身计划、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也推动了武术企业向社会化、商业化及产业化方向进一步发展。武术企业发展模式所具有的多样性,主要可以归纳成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以武养武形式的开发,如组织一些武术活动,开办培训班,搞比赛等;第二种类型是将举办武术同其它行业结合过程中的开发,如武术服装、影视、出版物及武术和军事,武术和医学结合所形成的诸多武术企业的形式;第三种类型是为了武术发展而进行的高额收入的开发,如武术贸易,金融,房地产或者武术旅游项目等。在国内,这类的大开发项目并不多见,但这也恰恰是武术企业发展需要努力的主要方向。

3.武术企业的规模具有狭小性

虽然武术产业在近些年的发展极为迅速,模式也有很多种,然而几乎每种类型的武术产业的形式规模都很狭小,通常只处于小打小闹的境况,很多商人只是将既得利益分走,并未将其作为长期的投资项目。

4.武术企业在我国的体育产业当中具备的优势

首先,中国武术在世界上已经具备了一流竞技的水平,对于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来说,这是先决条件。其次,中国武术所具有的资源非常丰富,如人文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及技术资源等。再次,武术产业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及广阔的消费市场。最后,武术产业拥有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如太极拳等。

三 制约我国武术企业走向产业化的因素

1.中国武术企业市场的起步较晚

在我国,目前体育产业尚且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起步较晚。而武术产业又是体育产业中起步较晚的一种,在规模、结构、产业化程度上同发达国家比都有很大差距。中国的武术产业经济氛围很差,基础薄弱,空间极为狭小,它的市场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武术业整体运作的规模小、器械及服装等都没有开发出来,在武术产业中,高科技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武术产业发展。

2.武术企业发展受到传统的价值观影响

武术具有健身、观赏和防身功能,它是技术性很强的体育项目。武术是一种以人作为载体的资产,属于无形资产的

一种。很多人受传统观念影响,往往更关注武术所具有的实用性、艺术性和文化性,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它的商品属性,忽略了武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现实作用,没能使之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主体,未形成与武术运动的发展相互匹配的产业规模。

3.武术企业市场的法制不健全

在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旧体制与新体制运行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和人们的价值取向紊乱导致体育市场中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现象。有很多人根据法律中所存在的漏洞利用武术进行牟利,这使得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并没有得到法律保障,不利于武术市场的发展。长久以来,大部分人对于武术品牌的经济价值理解及认识都比较浅,中国武术产业尚处于没有规划和秩序的状态,在发展过程当中没能很好地同经济相结合。

4.武术企业缺少受到足够的关注度

首先,政府产业政策对于武术产业所给的政策倾斜还不够;其次,很多商家对于武术产业没有浓厚的兴趣,不愿意对武术产业进行投资,最后,就是媒体对武术产业宣传力度不够。

四 市场经济角度下的中国武术企业发展思路

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了多个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已经引起了经济界和体育界的关注,任何体育的项目发展都是依托于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的,我国也不例外。促进中国武术的市场经济化发展是推动武术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武术经济市场化是中国武术企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武术企业同经济建设结合

武术企业同经济的建设相互结合,能够促进商界人士的参与,进而推动中国武术经济向市场化发展,促进了武术企业走向体育产业化,更加贴近大众。

2.各级领导对武术的重视能够有利地促进武术企业的经济市场化

体育项目国际化的发展与普及同相关领导对其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各层领导应将武术推广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制订相应的政策、保障制度。

3.进行体育的产业化运作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设计出统一合适的中国武术服装和练习器材,并进行产业化运作,保证中国武术同市场经济互相依托,是促进中国武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五 结论

处于新经济时代的我们,必须认识到武术企业发展及繁荣与市场密切相关。如果要加快中国武术发展步伐,一定要尊重市场经济制度,在市场经济这一体制下完善中国武术产业化发展的诸多环节,加强市场建设及管理。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也为我国武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我们应当抓住有利时间,不断扩大武术市场,使武术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龙飞、姚远、金龙.市场经济下我国武术经济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4)

[2]张莉.市场经济下中国武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J].集团经济研究,2007(12)

第2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市场经济;发展;促进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在市场经济中,要维护好市场的秩序,除了应该完善法律体制外,还应该运用工商管理的职能,进入WTO后,我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交往更加频繁。所以,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发挥工商管理的功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此本文围绕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工商行政管理如何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在与世界经济的交往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新形势、新时期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作用和功能,使经济快速的提高和发展。

一、优良的工商管理作风,推动经济的发展

全面实行工商执法公示制度。工商管理执法以及事务服务等方面都要实行严格的公示制,从而规范执法行为。对国家新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从而做到条理分明,使每一个企业都能够按时的了解到信息,使每一个企业都能够充分的了解到自身在经济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就从侧面提高工商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商部门要充分的融入到企业当中去,更好的搞好管理和服务。在企业的改革过程中,要实行分区管辖,要对大企业进行定点联络,小企业分片管理,重点难点当场就要解决,重大的项目要进行跟踪,特殊的问题要特别的解决。总而言之,工商管理部门要为企业做好公仆,为企业塑造好形象,使企业满意,使企业更加信任工商管理部门。加强监管执法的方式,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就要改革监管的执法方式,从而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更好发展。

二、严格按照原则行事,充分促进经济发展

伴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前一些过时的政策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时代的要求。所以,我们应该及时的补充,工商管理部门在行使职能的同时一定遵循以下原则。要从企业的自身特点着手,真正的为企业着想。企业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肯定是会进行改革的,所以也就会涉及到工商管理方面的职能。因此,工商管理部门一定要进行协调工作,不拖欠,不推迟,能办的要尽快办,不能办的也要作出详细的解释。对于企业,不要说一些空话,要在改革的基础之上,大力扶持,切切实实的为企业的改革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按照法律法规来行使自身的职能。各工商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对企业宣传法律法规的力度,使企业自觉的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防患于未然,对于一些问题的出现,一定要追究其相关人员的责任,问题过后一定要反思。保护人们的正当权利,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维护法律的权威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处理好各类事情。在执法过程中遇到问题,既不能回避,也不能推卸,更不能按照那些老办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问题的不同特性,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从而寻求解决矛盾的最好方法。

三、工商管理部门一定要正确的处理好管理与引导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中,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一致的,但是也存在一些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所有的经济主体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方针、法律、政策、法规制约,工商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对经济主体进行监督,不能把局部的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每一个商品的经营者必然想要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他们很有可能不顾国家利益而从事自身的经营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对他们进行纠正、引导。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尽量使他们向最基础的产业发展。对于那些设备比较落后、产品销售不好、污染严重以及效益差的产业一定要严格把关,引导其向其他产业转行,并主动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争取使他们得到最大的支持,从而科学妥善的处理好这一类企业的改革。

要充分依据市场的导向,保证企业能够顺应市场。首先,对于国家大力支持的产业,如果当地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了,那么可以引导他们到外地进行发展。其次,就是对一些本地区非常短缺的行业,一定要在技术以及资金上给予帮助,要充分与政府联系,给他们一些政策上的扶持。再次,对一些国家限制的行业,并且本地区已经饱和的行业,无论如何也要把好这个入关口,引导他们转变观念,充分考虑大局,转行去做其他的产业。

因此,工商管理部门要严格以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市场为依据,通过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管,从而可以既保证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又满足了自身的利益,同时对于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存在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树立良好自身的管理意识,使经济快速发展

一个正确的管理意识使工商管理部门时刻都能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上,要不断的解放思想。工商管理部门一定要充分的改变传统观念,使一切从实际出发,搞好研究,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来完善企业改革的措施。此外,工商管理部门的另一个职责就是全心全意的服务观念。在执法时,不仅要严格执法,同时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执法水准。所以,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当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经济基础。在实践当中,要把管理和服务融为一体,使职能的服务范围放宽,从而更好的加快经济的发展。

结语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工商管理部门要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就要对各项的职能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整合。这不仅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还使得工商管理部门有了创新意识,加快了管理的步伐。为此,我们在促进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健康性,使经济建设发展更快的同时,就需要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职能的发挥的力度最大化。总之,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发展是相依附的,工商管理牵制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它的完善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杨龙和,张怀承.哲学社会科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学改革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05).

[2]传承红色工商精神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打造一支“三个过硬”的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刘玉亭副局长在全国工商系统纪念建党90周年创先争优先进代表座谈会暨红色工商史研讨会上的讲话(节选)[J].工商行政管理,2011(13).

第3篇

我国工程造价的形成,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经历了不同变化发展的过程。依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工程造价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逐步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体制,改革现行工程定额管理方式,实行量价分离,逐步建立由工程定额作为指导的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国家对人、材、机消耗量确定标准的宏观管理。

关键词:工程造价人员 市场经济 发展规律

工程造价人员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了解我国工程造价人员目前存在的问题

1、我国工程造价人员实行职业资格注册制起步较晚,由于原体制的影响,造价管理大多是宏观政策的制定。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宏观调控职能就必须加强,而工程造价人员更多是进行微观管理。目前,我国想关主管部门对工程造价尚无正式立法,权威性不够,在管理办法执行中还存在问题,完善法律、法规是势在必行。

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工程建设产品价格已市场化,人工费大幅度上升、原材料价格的提升、建筑业收支处于不平衡状态。

3、目前,招标投标标底大多以预算为基础与市场经济相悖,调整定额单价的方式仍沿袭计划经济方式,其实质反映了企业没有自主定价权,工程造价人员无法依据市场信息和结合投标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去做投标报价,这种招标投标办法既不反映市场需求,也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水平,违背了价值规律,难以开展真正的公平竞争。

二、结合实际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经验

1、在国外科技和经济发达的国家,在经济领域里完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建筑产品完全商品化,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是市场经济行为,其价格关系则完全通过市场调节机制来确定与控制。在这样的体制下,建筑产品买卖(承发包)自由化, 实行市场经济,政府就无必要制定法定性的造价控制定额,而是由承发包双方自行商定价格。但是,作为政府必须有宏观控制和指导的职能,不论是哪一级政府都在抓标准与指导价格的管理工作,特别是技术标准的制定。对各类工程技术标准,政府都有有效完整的法规公布,一切按标准执行,一切按标准办。造价的确定也建立在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任何一项工程的招标,在招标文件上都有相应的技术标准要求,和投标者在此标准下考虑各自的报价。

2、工程造价人员应在确定工程造价时把造价、工期、质量三者融为一体,先有标准(质量要求)才能谈得上造价,有什么样的质量就有什么样的造价,有了确定的造价必须要严格控制工期进度才能控制造价的实现。所以,质量、造价、工期三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统一体,缺一不可。

3、在国外发达国家,工程造价人员十分重视前期造价的确定和后期造价预测,科学地确定工程预算造价,只要一经确定,在执行实施中始终围绕这个指标不轻易突破。

4、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建设项目工程全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和提高建设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素质,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建设市场的发展,对造价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造价人员是建设领域工程造价的管理者,他的执业范围和所担负的重要任务,要求他必须具有现代管理人员的技能结构,应具有技术技能,人文技能和观念技能,来达到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造价人员为了履行职责,必须不断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收集信息,以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技巧,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工程造价人员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1、工程造价管理的目的是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利用科学管理和先进管理手段,合理的确定造价和有效地控制造价,以提高投资效益和建筑企业经营效果。加强工程造价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强化工程造价的约束机制,维护有关方面的经济利益,规范价格行为,促进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的统一

2、工程造价人员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管理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为适应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市场应变能力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随着竞争市场的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造价人员必须掌握和了解全国各地区的造价资料以及发展趋势,要掌握现代化管理和方法经验,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参与工程造价管理活动,总结经验,收集造价资料数据,分析造价变化因素,把握造价的真实和合理性,使自身的管理素质向更高层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工程造价向更深、更广泛的发展。

第4篇

关键词 测量工程技术专业 教学改革 市场经济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带来的影响

市场经济对我国教育的事业是巨大的,中职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下,中职教育改变了以往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方式,开始着手培养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市场经济对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积极影响。以往中职教育在测量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往往走的是单一化的培养路子,在课程设置上多是一些基础课程,包括地形测量和控制测量等基本知识,但是这种课程往往专业性强,但是实用性差,培养出来的测量人才很难适应各项建设部门的实际工作。这就使得中职学校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进行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主动寻求与市场经济的接轨,培养具有较高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极大地推动了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变革,提高了其教学质量。

(2)市场经济对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不良影响。市场经济带来了先进的观念,来带了一些不健康的观念。一些中职学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认为学习无用,在校期间挥霍学习的大好时光,不论是测量理论学习还是实践学习都不积极,应付了事,造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双失”,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成长。

2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进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进行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就是要秉承市场经济的先进理念和观念,对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中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部分进行调整,面向社会培养具有较强竞争能力、较高理论水平、过硬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具体的改革上,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 进行新旧课程的整合,适应市场新形势的发展

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各种测绘新技术和新方法相继涌现,这些新事物给传统的测绘事业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它要求中职测绘专业必须要进一步淡化专业的界限,继而拓宽专业面,增加新的课程内容。因此,中职学校在对地形测量和控制测量及工程测量等进行整合的基础上,要增加以计算机课程和地籍测量为主的拓展课程,同时,还要增加以GPS、GIS、RS为主的现代化测量课程。要充实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促进新旧课程的融合,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教学体系。其次,要在课程中增加计算机课程,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程测量将越来越多地用到计算机技术。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语言和数据库等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基本的测量软件。再次,要增加其他与测量相关的专业课程。在实际的工程测量中,除了需要用到专业的测量知识外,还需要用到各种工程制图知识、管理知识和概预算知识等。因此,要增加工程识图以及工程管理等课程作为配套课程。

2.2 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突出以能力为主的培养特点

市场经济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不是空有满腹理论或者理论匮乏的“瘸腿”人才。因此,中职学校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要改变以往重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要拓展知识、延伸课堂,教会学生更多的操作本领。

(1)课堂知识传授和课内实习相结合。在工程测量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和记忆。同时可以将各种能够携带的仪器带入课堂。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检测各种仪器的性能,进行各种数据的采集演练,让他们利用掌握的测量方法进行训练。这样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测量理论知识。

(2)采用各种能够激发学生动手参与兴趣的教学方法。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催生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中职学校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敏感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将诸如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讨论教学、探究教学等恰如其分地应用到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主动掌握测量知识。比如在讲解测量仪器的构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测量仪器各部分构造,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测量仪器,强化他们的记忆。

2.3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是强化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关键环节,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一环节。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成立测量小组,加强实践训练。按照每个班的人数合理划分测量小组,人数控制在四人左右,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操作仪器的机会。

(1)校内实训。由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布置小组测量任务。比如在一个阶段的控制测量理论教学和仪器认识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内进行控制测量练习。每个小组要按教师的规定上交测量实践作业。

(2)校外实训。可以将实际的施工测量任务作为野外实训任务让学生完成,帮助他们以后更容易融入社会实际工作和岗位中。比如给学生布置道路测量的任务,并明确测量的要点,让学生完成控制点的高程测量、完成导线长度测量、完成水平角度测量、完成闭合导线内业计算,并完成道路中线测量、管线测量等。通过实际的教学任务的布置,让学生掌握实际测量方法。提高他们面对和处理实际测量任务的能力,让他们更能适应将来的工作。这种校外实训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要面临的各种测量实践有相通之处,能够提高他们面对不同测量情况的适应能力。

2.4 给学生创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实习条件

中职学校要积极地与建筑企业或者工程测量单位合作,要给学生创造能够进行顶岗实习的条件。要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必须要让他们熟悉实际的岗位操作条件。学校可以和建筑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让他们跟随专业的测量团队到实地进行测量。学校也可以自主联系生产任务,让学生负责村镇的地籍测绘,让他们在实际的测绘实践中得到测绘综合能力的提升。

2.5 进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考核制度的变革,将评分标准量化

量化考核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种考核方式,将其应用到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要根据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特点确定考评制度。把考核分为课前预习考核、课中纪律校核、课后数据观测、记录和处理考核、实践考核、实习考核几大部分,并按照比例确定各部分考核比重,对学生每个学习的表现进行综合打分,要适当增加实践和实习考核的比重,其考核分值要占到60%左右,提高学生对测量实践和实习的重视度,对于在实践和实习环节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进行加分奖励,有了考核的压力和激励,能够让中职学生正确对待实践和实习环节,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积极参加学校测量技能大赛的学生也可以给予加分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技能比拼大赛。

第5篇

【关键词】 一事一议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

Abstract : How to the develop farm economy is the most urgent problem which the government's most concerns and solves.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条件。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是广大农场工人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新农场建设的重要任务。应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场的范围,不断增加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力争经过几年努力,使农场生产条件、基础设施有明显的改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在投入、规划、指导、组织、协调等方面应发挥主导作用。

2.要着眼提高农场工人素质,加强对农场工人的宣传、教育和引导

处理好农场工人问题是促进我国农场经济发展和新农场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农场工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场工人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场的工作,对于保持农场稳定,推进农场改革,加快农场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场工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发展农场经济,当务之急是教育农场工人、改造农场工人。虽然农场工人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数农场工人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场,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但目前农场工人的素质还很低。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提高农场工人的法律意识。要发挥司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定期组织农场工人学习法律法规。二要提高农场工人的科技意识。要充分发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各乡镇事业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大力发展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通过专家讲座、科技致富典型引带、专业技术培训和组织农场工人参观典型现场等手段,强化对广大农场工人的科技培训。三是要增强农场工人的市场观念。要引导农场工人舍得投入,购置必备的通讯和网络设备,善于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媒体捕捉市场信息。四是要增强农场工人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县乡人大、组织和民政部门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善村民代表议事会管理机制,提高“一事一议”成效,鼓励农场工人出资出劳,大力兴办公益事业。

3.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壮大农场经济工作的责任感

集体经济是农场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集体经济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农场的长远发展。首先,发展壮大农场体经济是巩固党在农场执政基础的基本前提。近年来,该乡村级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农场税费改革的深入,原有收入渠道趋于萎缩,新的收入来源尚未建立,导致村级办公经费缺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村干部经济待遇难以保证;部分村债务负担过理,积重难返,影响了党在农场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农场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对集中显现的各种矛盾化解

在当前经济领域中,最尖锐、最突出的矛盾是人地矛盾突出。大体可分为(1)一轮土地承包时举家搬走,未参与二轮土地承包的农户回来要地。(2)二轮土地承包时因欠款、外逃,未分给承包田的农户回来要地。(3)二轮土地承包时,部分农户因超生只分给部分承包田。(4)机动地超标准或长期发包引发纠纷。(5)土地流转不规范引发。虽然各村对这些矛盾进行了研究和梳理,但还没有成熟的化解招数。

5.加快农场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场经济组织化程度

首先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要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把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其次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和蔬菜业等。最后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为了避免地区之间产业过度雷同,实现规模经营,形成区域整体优势。

6.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机制,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农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不断促进各项工作的法制化。农经部门要重视法制建设工作,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要使已有的法律成为相应管理工作的依据,同时也要善于把握时机,使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管理规范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通过建立和完善农经法规制度体系,逐步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成为农经工作的主要方式,推动工作发展。

7.必须突破性发展龙头企业

现阶段农场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就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瞬息万变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由于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之间缺乏必要的连接纽带,分散生产和销售,很难形成规模和优势,即便是形成了规模生产,也会因为分散销售抢市场而出现互相压价、相互残杀的现象,加大了农产品交易的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要确保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突破性发展产业龙头企业,靠龙头将农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形成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格局。发展龙头企业:一是要走出政论办企业、管企业的误区。本着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先发展扶持谁的原则,按市场经济规律组建龙头企业。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龙头企业的发展经营必须兼顾公司、农户等多方利益,防止出现一味追求公司利益而损坏农场工人利益的现象,只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才能切实起到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三是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环境。

8.确保党的农场政策落实

农场经营管理工作历来是党的农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把贯彻落实农场经济政策的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保证党的农场政策落到实处并长期稳定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场建设,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按照“融入全局、立足多予、注重运作、重在实效”的要求,落实“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确保党的方针和农场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农场经营管理工作要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场工人持续增收、农场更加和谐,确保社会主义新农场建设取得新进展。

9.科学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要引导农场工人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科学的消费习惯,杜绝不合理的开支,作为农场干部应当做好党的农场政策的宣传者、捍卫者,自觉引导他们遵纪守法,提倡移风易俗,建立和谐健康的乡村人际关系,减少农场工人不合理开支。

参考文献:

[1]闫恩虎.县域经济论纲[M] 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第6篇

(一)通过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需求。通过市场引导改变人们的习惯是较能获得成功的。因为一般来说, 当你在改变人们习惯的同时, 也在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市场, 而这个市场最初往往是你所 独立拥有的。别人暂时还没有意识到, 也就难进入你所创造的市场与你 竞争。美国人对中国自行车的接受, 中国人、日本人对咖啡的接受, 都是 企业进行创造需求的结果。

(二)通过主动参与新生活的设计, 进而开拓出新产品。日本人突发奇想、绞尽脑汁设计出来的卡拉O K 娱乐形式, 征服了所有年龄层次、所有国家的消费者, 旋风般流行当今娱乐世界, 就是主动参与新生活方式 的结果。3.通过把握全新的机会来创新产品。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也要满足消费者潜在的需求, 所以要不断进行行销策略的开发以及产品的开发,进而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潜在需求与日俱增, 企业应充分把握这一良机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来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价格策略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消费者享有充分的信息知情权,以往生产者和经营者所拥有的信息优势不复存在,促使厂方与消费者信息相等,而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制造成本、服务费用、创新成本及盈利水平等价格构成要素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所以,在定价的时候必须将透明度增强,并且最大程度上使用低价的经营策略,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可以接受的价格为佳。

定价因素创新, 将知识因素、创新成本纳入价格之中。在知识为核心 的产品营销中, 定价就必然体现注重产品所含的知识价值, 因而价格构 成中不能缺乏创新成本这个范畴。可能在以前我们的产品价格中,原材 料、人力费用、服务费用是重要的成本开支, 但在知识经济时代, 这些费用也许仅仅是产品价格的一小部分, 而且也是相对固定的、刚性的, 只有创新成本所占价格比例极大, 且在价格构成中具有一定的弹性。哪家 企业的产品所含技术含量高、知识创新价值大, 哪家企业就拥有制定较 高价格的可能。

定价方式创新。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说已渗透到社 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网络也使得运用价格的策略产生了变化。如: 竞价拍卖就不一定非到某一固定场所进行, 通过互联网络就可进行商品、货物、古玩、艺术珍品等的拍卖, 竞价者只需找到相应的网址按动一下鼠标 就可快捷地提出报价, 而且拍卖师也无需像以前那样一次只能接受一位顾客的报价, 电脑这个“超能”拍卖师 1 秒钟就能接受并处理 1 .2 万多人的报价。

三、渠道策略创新

渠道结构创新, 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转变。渠道扁平化是知识经济 时代分销渠道的发展趋势。如有的企业由多层次批发环节变为一层批 发, 还有一些企业在大城市设立配送中心, 直接面向经销商、零售商提供 服务。这种扁平化结构的销售渠道通过通路层次的减少来提高企业和消 费者的利益, 增加了品质保证; 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把握消费者需求, 进而 提高经济效益。

四、促销策略创新

广告策略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的普及, 使企业可运用网络广告 与消费者进行交互式促销, 也可抓住知识经济时代消费者关注知识的特 点进行广告诉求, 还可运用科技手段刷新传统的广告方法, 使消费者从 手段创新中领略企业创新的风采。网络广告是知识经济时代广告策略创 新的最主要表现。网络广告的互动式信息传播, 能够较好地激发消费者 的需求, 达到广告的效果。网络广告借助其自身的技术优势, 不仅可采用 文字、图片、色彩、动画等表现形式, 而且可用三维空间展示, 使用户全面 了解产品信息。网络广告可以采取的 形 式 大 致 有 电 子 邮 件 广 告 ( E-mail) 、电子公告牌 ( BBS) 广告、Usenet 广告和 Web 广告。

公共关系策略创新。传统的公关策略是可以促进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但还存在一些庸俗的倾向, 知识经济时代新型公关强调的是合作―――与社区、顾客、政府机构、中间商、媒体等各方面的合作, 现在比较流行的合作营销, 其实质就是一种以公共关系创新为主体的营销策略。此外,网络公共关系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公关创新的具体表现, 网络可以使得企业与企业、公众之间进行双向互式沟通, 一般来说, 网络公共关系的形式有站点宣传、网上新闻、栏目赞助、参与或主持网上会议、发送电子推销信、在网络论坛和新闻组发送信息传单等等。

第7篇

关键词:市场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01

一、把握国内外市场农业经济发展趋势,认识市场农业经济的特点

(一)农产品需求的市场主导性

在如今的市场农业经济条件下,买方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和主动,一些农产品由于各个原因的问题会在产品的结构以及区域性上产生一定的过剩,与此同时,农产品的生产者也在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去增加市场份额。即使农产品的数量和种类在不断的改变,但是起着主导作用的还是消费者的需求,只有消费者才是市场中的主体,在农业市场中,消费决定了生产,市场决定了产品的发展方向。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产品的发展方向是需要消费者决定的。在我国,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的农业生产逐渐的走向了市场农业经济的大门。

(二)对农产品质量的苛求性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旦形成了买卖双方的交易,就会对于农产品的质量产生更高的要求,在其它的交易市场中也是如此。在市场逐渐的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产品的种类不断的增加,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这时就需要对产品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对产品质量的苛刻也是广大的消费者在对产品的选择以及自身的营养意识上的进步,它代表了我国消费者在不断的进步。在如今的农业市场的需求中,人们比较重视的是产品的天然和营养,在这个基础上也对产品的味道有了更高的追求,所以,在农产品的培育过程中,对于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的种植和栽培是目前农业市场的一个新方向。

(三)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的激烈性

在农产品的销售中,随着市场的供应不断增加,销售的难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尤其是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农产品也会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中。农产品不再仅仅是人们的食品,逐渐的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农产品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档次。这时,需要对市场进行定期的掌握,把产业结构科学化,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市场经济管理,提高农产品贸易的科学化,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培育效率可以把生产工业化、规模化,使得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益长期处于高水平,在国际中可以立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段。

(四)农产品创新对知识经济的需求性

在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产品的种类在不断的变化,尤其是一些对于农产品的加工企业更是激烈的竞争,为了更好的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需要在科技的支持下前进。科技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益,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于农产品的质量,通过科技工作人员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好产品将会逐渐的投入到市场中。通过对市场的研究,不断的推陈出新,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中不断的提高产品的声誉,占领农业市场经济的制高点。

二、构筑市场农业经济体系,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一)开发市场,建立市场农业基地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对于农产品的消费者来讲,它的质量和价钱是人们比较关注的。所以,根据这一需求,可以规划建立一些比较受到消费者欢迎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基地中培养无公害的农产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农产品基地中,我们除了培育比较常见的农产品外,还可以把一些由于地域条件不易在室外种植的农产品进行培育。另外,在招商引资方面,可以对于商家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帮助他们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效益,与此同时,也帮助周围的人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加工增值,培育龙头企业

不断的发展农业副产品的加工,把农业进行产业化的经营,适时培养一些企业的龙头,运用工业中的发展模式进行农业的发展,不断的推动农村向现代化的道路前进。由于农村工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所以,建立农产品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基地是不可避免的。在进行龙头企业的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特色和规模,把先进的技术和一流的管理投入到企业中,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还要扩大企业的规模,只有拥有了规模才会获得更好的效益。在这些条件都具备时,最关键的就是保证农产品和副产品的品质,只有优质的产品才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三)提高人员素质,抓好市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在发展市场农业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的高素质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只有拥有高水平的人才和管理模式才会把企业带到更好的层次。在人才的选择上,要进行竞争上岗,避免腐败。对于高水平的人才,要给予物质上的奖励,高贡献就要活得高回报,与此同时,还要做到惩罚分明。在企业中,对于员工也要及时的进行培训,不断的更新员工的思想水平,做到与时俱进,把企业的队伍建设提到一个更好的层面。

参考文献:

[1]金晶,曲福田.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构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6(6).

第8篇

关 键 词:拉让尼克;市场经济;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0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6)12-0005-03

一、引言

最近拜读了2004年第16期《经济管理文摘》,封面上一行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市场经济理论批判》。该期刊发了美国麻省大学经济学教授威廉・拉让尼克的《重新理解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及其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的解构与创新企业理论的建构》(以下简称为《重新理解》)[1],同期的“卷首评论”的标题为《经济发展的“因”与“果”》,通篇评价的都是“拉让尼克的思想”,并直呼“他必定是划时代的”。该刊为什么给予他如此之高的评价?该刊为什么要给本期冠名为《市场经济理论批判》?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些批判?

二、《重新理解》有启发性的一面

拉让尼克教授《重新理解》一文思想深刻,它有利于我们从多种角度观察市场经济理论,也有利于我们理解创新企业理论的重要性,富有很强的启发性。

首先,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汲取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切不可照搬照套;即便同属发展中国家,由于地理、文化、人口、资源禀赋的不一,彼此之间也不能生搬硬套。然而,由此认为理解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经历及其理论变得毫无价值则又走向了另一种极端,同样是错误的,也许是更大的错误。

第二,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或完善的,换言之,任何理论都是有瑕疵的,市场经济理论也不例外。拉让尼克所说的“市场经济理论”,即那种认为市场制度是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佳资源配置机制的理论,亦称为“新古典经济理论”,是需要发展和改进的,它是发展中的理论。综观拉让尼克一文,他也是在努力改进之,而不是全盘否定之、摧毁之。我们还注意到了,《重新理解》一文并没有对“市场经济理论”使用“批判”一词。

第三,不要把“市场经济”神话化。市场经济不是灵丹妙药,不可能解决某一经济体中的所有问题。市场经济本身也会产生波动,导致不稳定以及收入分配不均等种种社会经济问题。市场经济本身就会因为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性等产生“市场失败”。因此,切不可天真地以为,只要某国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该国便一定会出现经济增长。然而,以此为借口反对一国经济走上市场经济的改革之路也是错误的,也许是更大的错误。当然,我们应当避免坏的市场经济,走向好的市场经济(钱颖一,2004)[2]。

第四,拉让尼克似乎在创新着一种理论。他对公司治理、产业组织、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颇有研究,而且有意义的是他在综合之。发展经济学家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更为关注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问题。而拉让尼克却在微观层面(创新企业组织)上讨论经济发展,我们可以将此定义为“经济发展的微观方法”,沿着这条思路,我们还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研究。这使我们联想起了2002年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一次主题为“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制度” (国际)学术研讨论。国内学者几乎清一色地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人人都是总理似的),大谈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政府的对策。而我们特邀的一位英国管理学教授则从微观的角度探讨“经济全球化与中小型企业的战略管理”,颇受启发。应该说,多种视角观察同一事物总比单一视角更好、更准确,当然也更复杂。

第五,培育“创新型企业”有利于经济发展。因此,如何创造制度条件、产业条件、社会条件、组织条件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创新会导致超额利润的产生。或者说,市场对创新是有回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完善市场机制与培养“创新型企业”是异曲同工。然而,这也不总是如此,当市场对创新没有激励甚至构成威胁时,政府又如何行之有效地鼓励企业创新就值得我们去研究了。但是,这里依然要坚持市场公平竞争之原则。

三、与拉让尼克商榷

第一,拉让尼克认为:“市场经济学家倾向于将劳动、资本和产品市场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原因,而不是其结果,这在历史经验中是因果倒置的。”他的这一观点在本文以及卷首评论中频频出现。笔者认为,拉让尼克的这一观点是不符合辩证法的。假定某一国家处于非常原始的经济发展水平E0和非常落后的市场制度水平M0。此时,是经济发展推动了市场制度的初步完善,还是市场制度的完善推动了经济发展?经济学中还有许多“因果”之争,比如说究竟是先有分工还是先有交换?是先有企业还是先有市场?它们谁为因果?这有点像“鸡生蛋,蛋生鸡”。我们认为,在原始水平E0和M0时,经济发展推动市场制度的完善至M1,而市场制度的完善M1又推动了经济发展至E1。因此它们是一个互动的进程。所以,一方面,劳动、资本和产品市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即结果),但同时又促进下一轮经济的繁荣发展(即原因),它们是互为因果的。如果《重新理解》就此因果关系仅仅停留在字面之争,倒也无伤大雅。拉让尼克以及《经济管理文摘》卷首评论员再三强调:“功能完善的劳动市场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可供消费者配置其收入的多姿多彩的货物和服务之存在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他们似乎想得到一个推论:完善劳动、资本、产品市场制度的努力是徒劳无益的。如果他们真是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种观点会导致经济转型国家经济改革成果萎缩,导致经济转型国家市场制度建设放缓。我想,这一点是我们和拉让尼克及其评论员不大一样的地方。

第二,拉让尼克反复强调的也令他颇为得意的另一个观点是:“在富有经济中,是组织,而不是市场,才是导致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主角”;“是组织,而非市场将资源配置到生产过程,从而催发了经济发展。”从表面上看,这些观点并没有什么问题。其实不然,这里所说的组织应该包括企业和政府,我们同意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是组织,而非市场将资源配置到生产过程”。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面上是组织在配置着资源,但实质上,是市场中的资源的相对价格,或者价格机制,或者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企业、家庭和政府配置着稀缺资源。这一观点是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重大贡献之一,是经济学的常识。拉让尼克为什么会犯如此之错误呢?他想强调组织很重要,这没什么不对的。但他把组织凌驾于市场之上,认为组织可以不受市场所支配则是一种明显的错误。这一错误的病根同样是这种观点――市场制度是否完善并不重要。而我们认为,市场制度的完善非常重要。我们应当尽力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而不是简单地批判它,甚至抛弃它。至于拉让尼克担心的执掌资源配置大权的经理人和政治精英不受约束以及大多数群体处于一种易受伤害的弱势地位则只能通过完善市场机制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得以克服或限制。

第三,拉让尼克教授另一个得意的观点是,市场经济中的厂商理论的主要问题在于它排除了对“创新”的有效分析。这种说法似于有些武断。我们应当承认,拉让尼克对创新的分析有独到之处,但他不宜以“完全竞争模型”不能解释“创新”而否认一切新古典经济学家为“创新”所进行的有益探讨。

四、读“卷首评论”有感

首先,该评论员对经济发展的“因”和“果”论述是不妥的,这分析已在第三部分做了论证,此处不再赘述。

其次,该评论员写道:“‘市场’只不过提供了财富增长的前提、保障或者可能,但‘市场’绝不会创造财富。”这似乎很精辟、很有见地。但他究竟想说什么?想不要市场?想重新回到“无市场”的经济之中去?可能不会是这样。如果是这样,让我们想像一下,在“无市场”的环境中所创造财富的总量是“有市场”的环境中所创造财富的总量的几倍还是几分之几、几百分之几呢?这样,“市场不创造财富”又有什么学术价值呢?

第三,该评论员指出:“‘市场’已经深入到一些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之中,圈地卖地吃子孙饭和大办公司‘与民争利’的经营型政府在一些媒体上成为成功的标杆,依靠行政垄断获取高额利润亦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典范和经济发展的功臣”。我们和该评论员一样,都很痛恨此类事件。这是有良知者的一种正确反应。然而,这是“市场”的错?或者说是“市场经济”的错?这是我们难以理解的。要像“痛说革命家史”一样,痛说“市场”或“市场经济”的错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你可以痛诉“市场”如何逼迫一位天真烂漫的少女推向的火炕;痛诉“市场”如何逼迫一个健康的人为子女读书而出售自己的肾脏;痛诉“市场”如何诱导张屠夫无羞耻地在猪肉中注水;痛诉“市场”如何诱使一些农药贩子推销自饮也不会毒死人的农药;痛诉“市场”如何诱使一个廉洁的政府官员最终走上之路……这一切都想说明什么问题?想证明“市场”或“市场经济”有原罪?想证明“市场经济理论”错误以至于要大批特批?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以市场的供求力量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经济。因此,它是一种配置稀缺资源的机制或制度。如果市场制度越完善,稀缺资源就能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在中国现阶段,哪些地区市场制度愈完善,哪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愈高,人均收入也愈高。伴随市场经济出现的种种问题可以通过人大的立法、执法以及政府有效干预来加以克服。

五、结束语

我们一向认为,市场经济制度的确是一种不太好的制度,它有种种弊端,但是整体而言,我们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制度来替代。所以,我们只好选择市场经济制度。一旦选择了市场经济制度,就应该尽力避免坏的市场经济。经济发展与市场制度的完善是一个互动的进程。完善劳动、资本、产品市场制度的努力是重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市场而非组织担当资源配置主角,从而催生了经济发展。市场本身不会创造财富,但没有市场的经济总量会小得多。因此,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任重而道远。与走计划经济之路相比,我们坚信中国的市场经济之路将是人民走向富裕、国家走向繁荣之路。

正是从上述意义出发,人们批判市场经济都是为了完善它,而不应是诋毁、抛弃它。

参考文献:

[1]威廉・拉让尼克. 重新理解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及其理论[J]. 经济管理文摘,2004,(16).

[2]钱颖一. 避免坏的市场经济,走向好的市场经济[N]. 经济观察报,2004-12-26.

责任编校:封明

A Review ofCriticism ofthe Theory of Market Economy

WANG Qiu-shi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Nanchang330013)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ome viewpoints of William Lazonick on the market economy and offers the writer’s opinion on them.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system of market economy isnot a desirable one, but there being no better alternativ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make it operate well once it is chosen.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improve the market system

第9篇

关键词:个人主义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6-0117-0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互联网出现、中国向西方打开国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和西方腐朽思想观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影响日显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这引起人们的思考。它与个人主义是对抗性的矛盾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个人主义拥有特殊的经济基础,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农业自然经济,又不同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新型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下,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现实矛盾就不必然是对抗性的矛盾,视域下的个人主义可以在市场经济中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主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道德建设的领域中最根本的核心课题,是如何正确地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及其相互关系。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道德问题上产生的种种争论,始终是围绕着如何正确理解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如何看待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

任何社会变革都需要有一个顺应时代潮流而又为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导向。我国正处全球化、市场化、文化多元化、文明冲突和融合的社会变革时期,也处于从半现代化到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出现了许多新的价值观念,如竞争观念、平等观念、效益观念等,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物质利益的驱动下,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国家观念、全局观念逐渐淡薄,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泛滥的趋势。这些价值观念相互撞击、渗透,各自显示着自身存在的社会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奏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如何树立新型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对于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价值。

诚如我们在总结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中所指出的,真正的理性个人主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反义词是专制主义、权威主义、整体主义、虚假的集体主义,而不是真正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自尊、自重、自主、自由、自立、自足、自信、自力、自强、自我负责、自我控制、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个人主义的反义词是专制主义、权威主义、整体主义、英雄主义、个人迷信。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应该在个人主义的本来意义上扬弃个人主义,即摒弃个人主义可能导致的绝对化倾向而把个人主义的基本价值纳入自己的整个体系之中,既不使“社会”作为抽象的东西与个人对立,也不使个人与社会对立,以实现自由的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一致。因此,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真正的集体主义不是决然相反的,而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也就不必视真正的个人主义为洪水猛兽,而应该正确地发挥真正的个人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所应起到的积极作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主义的张力

(一)市场经济的确立增强了人的独立性

市场经济冲击和消解了人对外在各种束缚关系的依赖,使社会最终摆脱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第一种社会历史形态,把人从群体中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人,完成了个体在社会中从依附人格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个体主体性得以彰显,同时,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个人内涵的充实和丰富不断地创造外部条件,从而使个人走向独立。

(二)市场经济实现了人的公平竞争和人性的张扬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个体被淹没在群体和社会中,创造性和潜能无法得到正常发挥,人性普遍萎缩。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生产者的经营状况直接与自己的利益相联系,每个个体要充分调动自己的主动创造性,才能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激发了人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自我超越的精神,使人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得以发挥,人性张扬的内在要求得以实现。

(三)市场经济促进了人主体地位的形成

市场经济的运行,拓展了人的生存与活动领域,客观上形成了人的主体地位。市场机制使人的主体意识觉醒、主体理性确立、主体精神焕发。人类个体本身具有意识、精神和价值取向等主观方面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主体精神是较为高级和系统的价值取向,是人的能动性的生动表现,市场经济中制度设计保障了人的主体地位的科学价值,市场经济的运行为这些主体理性提供了良好的生成环境。

三、社会主义国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态——“真实的集体”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