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5:54: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预算会计的特征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车牌定位; 边缘检测; 几何特征; 颜色特征
中图分类号:TP391.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0)08-0100-04
Fast Location Algrorithm of Multi Licence Plates Based on Hybrid-feature
YUE Peng1, PENG Jin-ye1, LI Da-xiang1, REN Xuan2
(1.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China;
2.Highways Management Group, Xi’an 710018, China)
Abstract:Aimming atthe problems of large computation and long-time location for the license plate location, a location method based on hybridfeature that contains the geometry and color is proposed. The histogram equalization pre-processing is made on a license plate image, the candidate district is determined with improved edge detection and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and thenthe interfered district is excluded by the feature of geometry and color. At last, the location effects under various environment are compared. Besides, the corresponding algorithm and implementation results are provided.
Keywords:license plate location; edge detection; geometrical feature; color feature
车牌定位是车牌自动识别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其出发点是通过车牌区域的特征来判断牌照。该技术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可谓相对比较成熟,但很多常用的车牌定位方法都离不开对车牌边缘的提取,不管是灰度边缘检测,还是彩色边缘检测都存在计算量大,定位时间长的缺点[1]。因此,在未找到更好、更有效的定位方法之前,提高边缘检测的速度,缩短定位时间已成为改善现有车牌定位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里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Sobel算子的边缘检测算法,并利用车牌的几何和颜色特征对其精确定位,在实现快速定位的同时,可将其应用于复杂背景的多车牌定位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1 算法介绍及流程
人们获得的图像大多是公路探头或是用数码产品拍摄的,经过预处理后便于后续工作的进行。该方案主要由“生成”和“去伪”两个模块构成,如图1所示。
2 图像预处理
由于捕获的车牌图片多为.bmp和.jpg格式,且由于拍摄环境制约图像经常会曝光不足,使图像模糊,对比度和信噪比较低。为了便于系统后续工作的处理,对图像进行灰度化以及直方图均衡处理[1]。
图1 算法流程图
3 生成候选区域
3.1 边缘检测
该算法采用改进的Sobel算子,其主要思想是大大减少算法中乘法运算的次数,从而提高系统的处理速度。Sobel算子有八个与边界方向对应的模板,每个模板对某种特定边缘方向做出最大响应。所有八个方向中的最大值作为边缘幅度图像的输出[2],其八个模板分别为45°,90°,135°,180°,225°,270°,315°,360°方向[3],如下所示:
И121
000
-1-2-1〗 210
10-1
0-1-2〗 10-1
20-2
10-1〗
模块a 模块b模块c
0-1-2
10-1
210〗-1-2-1
000
121〗-2-10
-101
012〗
模块d模块e模块f
-101
-202
-101〗 012
-101
-2-10〗
模块g模块h
假设图像中某一点Q及其3×3区域的灰度为: q0q1q2
q7qqq3
q6q5q4〗,分别设ai(i=1,2,…,8)为经过Sobel算子第i种模板处理后图像Q点的灰度值,例如采用模板e,则:a5=-q0-2q1-q2+q4+2q5+q6=(q4+q6)-(q0+q2)-2(q5-q1)。
经过处理后,点Q处的灰度值W=max{ai},i=1,2,…,8。根据以上描述,采用Sobel八模板法计算像素点灰度的过程[2],对采用Sobel算子处理图像的计算量进行分析。参照计算a5,应用每一种模板所需的计算量可得,进行加法的次数为t1=5次,进行乘法的次数t2=1次。那么,依据计算点Q的灰度值所需的计算量可得,进行加法的次数为T1=8t1=40次,乘法的次数为T2=8t2=8次。采用Sobel算子八模板处理一幅N×N的图像,依上述方法可推得所需的计算量为进行加法的次数为40N2次,进行乘法的次数为8N2次。
首先该算法去掉Sobel算子八个模板中的中央值,然后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提取每个模板因子,再将提取的因子作为循环矩阵PУ囊恍,构成循环矩阵如下所示:
ИP=1210-1-2-10
210-1-2-101
10-1-2-1012
0-1-2-10121
-1-2-101210
-2-101210-1
-101210-1-2
01210-1-2-1〗
对P进行行变换就可以得到AP=B,其中A和BХ直鹞:
ИA=-11000000
0-1100000
00-110000
000-11000
0000-1100
00000-110
000000-11〗
B=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设C=\T,D=(1/2)\T=\T,有qj(j=0,1,2,…,7),表示图片中3×3像素区域内第j个像素点的灰度值;ai(i=1,2,…,8)表示采用八模板中第i种模板的计算灰度值[4],Ъ扑愕:
ИPC=2D
因为AP=B,Ы岷仙鲜阶换可得:
ИBC=2ADИ
展开并移行可得:
Иr1=0.5(q0+2q1+q2-q4-2q5-q6)=
0.5(q0+q2-q4-q6)+(q1-q5)
r2=r1+(q7+q0-q1-q2)
r3=r2+(q6+q7-q0-q1)
r4=r3+(q5+q6-q7-q0)
r5=r4+(q4+q5-q6-q0)
r6=r5+(q3+q4-q5-q6)
r7=r6+(q2+q3-q4-q5)
r8=r7+(q1+q2-q3-q4)
由以上计算,r1需要进行加法(含减法)的次数为5次,乘法次数为1次。ri(i=2,3,…,8)需要进行加法的次数为7×4=28次,总共需要加法的次数为28+5=33次。用改进的方法处理图像,某点Q的灰度值为W=max{qi}=2max{ai},因为乘2可以用移位算子得到,那么处理一幅N×N图像需要进行的加法运算次数为33×N×N=33N2,乘法运算次数为N2次。
选取适当的阈值th,若像素的新灰度值大于th,则把该点记为边缘点,再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对边缘点进行扫描,可发现车灯、车头的散热横栏以及车牌区域的跳变比较突出。
3.2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定位
在候选区域确定出来后,下一步骤是根据这些区域提供的位置信息从原图像中分割出可能的牌照子图像,形成候选区域队列,即找到某一区域的任意一点后,将其压入堆栈,进行递归,判断堆栈是否为空,非空则弹出一点作为当前点并进行标号,然后查找左、下、右、上的邻点,若该邻点未曾标记,则继续压入堆栈,如此循环,直至堆栈为空[5,6]。经过数学形态学处理后,图像中有许多连通区域,为了确定车牌区域,把感兴趣的车牌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有必要对各个连通区域进行标记,逐一检测并删除伪车牌区域。
4 去除伪车牌区域
4.1 利用车牌的几何特征定位
检查所得矩形区域的长和宽,根据阈值去掉过小的区域。但通常必须保留过大的区域,因为这可能是由牌照和周围车体部分粘连而形成的。利用车牌自身相异于其他区域的几何特征在车牌候选区域中提取真正的车牌[7]。
(1) 候选车牌的尺寸大小和长宽比例;
(2) 候选区域内像素分布关系;
(3) 候选区域在原始图像中的位置。
因为候选区域是在车身的中间,且宽高比大致为140/440=0.318,这里选取[0.30,0.45]作为判断区间,据此几何特征,可以删除伪车牌区域。
4.2 利用车牌颜色特征的定位
通过上述步骤的筛选,已能精确定位对比度适中、字符清晰无磨损的普通车牌,但有时仅靠车牌的几何信息并不能完全排除伪车牌区域,如车身的文字区域、车灯以及双车牌车辆等,故利用车牌的颜色特征可实现车牌的精确定位[8-9]。
因为在通过拍摄得到的车牌图像中,由于车牌新旧、磨损状况、光照强度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不同车牌图像很难达到稳定的统一,而HSV色彩模型的高度具有独立性,可以单独考虑车牌的色彩进行判断,这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在车牌定位中,首先选择车牌候选区中心的一块区域进行颜色模型到HSV模型的转换;然后按照区间对颜色进行划分,统计落入区间的像素点数目;再对所选区域进行色彩统计,将像素点进行归类,进行伪车牌删除,最后确定车牌区域[10]。图2所示为利用该方法直接定位成功的实例。图3所示为利用该方法定位并成功去除伪车牌区域的实例。图4所示为利用该方法定位多车牌区域的实例。
图2 直接定位成功的实例
图3 利用该方法定位并成功去除伪车牌区域的实例
图4 利用该方法定位多车牌区域的实例
5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上述几个应用实例的分析,将该技术普遍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经某小区物业同意,在该小区地下、露天、立体车库以及路口通过不同角度、不同背景、不同光照采集车牌图片400张(晴天和阴雨天各200张)进行定位。采用Visual C++6.0开发工具,并在具有Core(TM)2 Duo CPU,2 GB内存的计算机上实验得到数据,定位准确率达到93.25%,27张定位失败图片,如表1所示。其中,9张由于车牌损伤较大或者字符被污染粘连现象严重;16张由于靠近车库边缘或阴雨天拍摄光线严重不足,无法通过预处理达到定位要求;2张由于是2009年新式武警车牌,车牌几何特征与92式车牌差别较大,导致定位失败。需在后续工作中对此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其适应性。
表1 不同环境下的实验结果分析
拍摄环境拍摄距离/m拍摄角度实验图片数定位成功数实验总数定位成功总数准确率
晴朗
3
水平0°2727
水平斜45°4241
俯向下45°3129
10
水平0°6563
水平斜45°3531
20019195.50%
阴雨
3
水平0°3635
水平斜45°4440
俯向下45°2015
10
水平0°7169
水平斜45°292320018291%
此外,对采用该方法与采用普通Sobel边缘检测算子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普通Sobel边缘检测算子处理一幅N×N的图像需要进行加法的次数为40N2次,进行乘法的次数为8N2次,运用该方法处理一幅N×N图像需要进行加法运算次数为33N2,乘法运算次数为N2Т巍?杉,在不影响准确率的前提下,运算消耗大大减小,如表2所示(采用相同图片,相同平台环境进行比较)。
表2 改进Sobel算子与普通Sobel算子的比较
边缘提取方法实验图片数定位成功数准确率 /%定位平均耗时 /s
基于普通sobel算子40037393.250.135
基于改进sobel算子40037393.250.088
6 结 语
车牌定位是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中的关键和难点,实际图像中噪声、复杂背景等的干扰都会使定位十分困难。本文采用改进的边缘检测算法快速获得图像的边缘,充分利用了车牌的几何特征和车牌的颜色特征排除伪车牌区域,实现车牌的定位。该算法在保证车牌定位可靠性的前提下,具有限制条件少,速度快的优点,并可进行多车牌定位。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定位效果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冯满堂, 马青玉, 成峰. 基于混合特征的多车牌定位算法[J]. 微计算机信息, 2009, 25(9): 236238. [2]周培德. 计算几何算法分析与设计[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王涛, 全书海. 基于改进Sobel算子的车牌定位方法[J]. 微计算机信息, 2008, 24(13): 312314.
[4]LI Gang, ZANG Ruili, LIN Ling. Research on vehicle license plate location based on neural networks[C]. Washington DC: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2006.
[5]郭大波, 陈礼民, 卢朝阳, 等. 基于车牌底色识别的车牌定位方法[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3(5): 8187.
[6]李伟, 朱伟良, 孔祥杰, 等. 一种新型的基于数学形态学和颜色特征车牌定位算法[J]. 科技通报, 2009(25): 214219.
[7]SURYANARAYANA P V, MITRA S K, BANERJEE S K, et al. A morphology based approach for car license plate extraction[C]. Chennai: IEEE Indicon 2005 Conference, 2005.
[8]王义兴, 黄凤岗, 韩金玉, 等. 基于颜色搭配与纹理特征的车牌定位方法[J]. 中国图像图形学报, 2009(2): 303308.
关键词:雨滴谱 粒径 参数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179-02
在雨滴谱色斑图像中,会有一些颗粒是2个或2个以上相互粘连的,而这种粘连情况就使图像的分析产生困难。因此,当处理这种存在粘连情况的图像时,分割粘连是十分必要的。常见的分割方法较多,但在应用中具有局限性,且其所需进行的次数是通过人工经验来确定,进而会造成一定误差。在实践过程中这些方法的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针对这些局限,提出了一种利用边界轮廓特征矢量的点积与叉积的性质来分割粘连颗粒的方法。
1 分割点的确定
图像中存在着多处粒子粘连的情况,取出两个典型作为代表来讨论,经过区域选择后得到一个子图像。
1.1 近似多边形
近似多边形的取法如下:在实验过程中,选取连粘颗粒内部边界上最远的两点,命名为a点和b点,然后连接a、b两点,这样一来,连颗粒的轮廓线被分为两个部分,接下来在这两个部分的轮廓线上寻找一个节点,使改点成为距离线段ab最远的点,命名为c点;下面开始进行计算:如果c点到的线段ab距离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则将c作为新的顶点插入a到b与之间,这样便产生两条新的线段,即线段ac和线段bc,我们运用同样的方法,在上述两条新的线段继续上述切分和决算。反之,线段ab为最终多边形的一个边,不再插入顶点。至此,轮廓线的一部分实验完成,对于轮廓线的另一部分也运用此方法进行操作和计算。
1.2 寻找凹点
此方法采用的两个概念,如下所述。
1.2.1 失量点积
设两个矢量P1(x1,y1),P2(x2,y2),它们的点积表示为:P1.,则P1,P2的夹角为:
1.2.2 矢量叉积
设两个矢量P1(x1,y1),P2(x2,y2),它们的叉积可表示为:P1P2=x1×y2-x2×y1,叉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就是可以通过它的符号来判断两矢量之间的顺逆时针关系如下。
(1)P1P2>0时,那么P1在P2的顺时针方向。
(2)P1P2
(3)P1P2=0时,那么P1与P2共线,但可能同向或反向。
根据以上性质,来实现凹点的提取,沿着粘连颗粒的外轮廓的顺时针方向,得到近似多边形上的3个点x、o、z,令向量P1=ox,向量P2=oz,则x、o、z夹角为
当两个雨滴颗粒出现粘连时,其粘连处会呈现出向内凹陷的情况,进而就会形成凹点。而其他轮廓线呈现外凸状,形成凸点。从而得到在雨滴颗粒粘连处的附近会出现>π,而其他地方会出现
(1)P1×P2>0时,则P1在P2的顺时针方向;
(2)P1×P2
由此,对于轮廓线近似得到的多边形上的每个点o,在其附近前后各取一个点P1,P2,构造成两个矢量OP1和OP2,进而计算出相应的夹角,那么近似多边形上的每个点o都会对应一个相应的夹角,如果
1.3 分割点的确定
设凹点处的夹角i,i=1,2,…,n。由式(3)知,i>π。通过观察就会发现,当分割点的i越小,其凹陷程度越大,即当i最小时,则是最佳的凹陷点。设分割点处夹角为imin,则可得式
依据式(4)进行判定,提取最佳分割点。
2 分割线的确定
2.1 确定分割线的方法
当两个雨滴颗粒出现粘连时,会出现凹点,因此,分割粘连雨滴的分割点一定是多边形上的一对凹点。当计算出颗粒的二值图像的近似多边形后,提取出所有具有对面关系的凹点,即分割点进行配对,行成潜在的成对分割点,将潜在的成对分割点连线,就形成潜在的分割线。
2.2 分割线的判定准则
在粘连雨滴颗粒的一条潜在的分割线上选择两个端点并设置为s点和e点,记分割线se的长度为
对于潜在分割线se,在图像上近似圆形上应该有一条通过s和e的弦s’e’,其长度称榉指钕se的理论长度[5],即:
潜在分割线se将图像分割为X,Y两个部分,设X和Y两部分的面积为Ax和Ay,称其为分割后的面积。
首先,由于雨滴颗粒呈现外凸类圆的形状特征,所以,只要出现明显内陷或违反圆形的情况,就被认为是粘连颗粒。如果成对分割点s、e构成理想的分割线,则分割线se的长度一定远远小于该处的理论长度s’e’,即
其次,正常的雨滴颗粒的尺寸都是处在一定范围内的,当满足Ax≥Ar∪Ay≥Ar条件时,其中Ay为颗粒的最小合理面积,通过这一判定条件,既可以避免出现将一个雨滴颗粒误判,且分割成两个小部分的情况,又可以实现剔除粘连在颗粒上的非雨滴颗粒部分。
最后,在完成所有的分割之后,我们应该选择最短的那条作为最理想的分割线。因为匹配成对的分割点间的距离越小,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干扰点就越少,计算结果就越准确。
3 结语
为了验证该文的效果,以matlab为工具编写程序,对图像进行了仿真实验。雨滴颗粒是类似圆形,如果雨滴颗粒出现粘连,那么粘连处就会出现凹陷情况。因此,该文提出了用近似多边形法结合矢量点积与叉积的性质相来识别和提取凹点,即分割点。再对凹点进行配对连线,进而实现粘连的雨滴颗粒的分割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较迅速地找到准确的分割点,从而节省了时间。实验表明该方法确实可行且效果良好,达到了实验目的和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Wang WX.Binary image segmentation of aggregartes based on polygonal approxim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ncarities[J].Patten Recognition,1998,31(10):1503-1524.
[2]马东,曹培杰,潘凯丽,等.分割重叠细胞核的方法及比较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9,18(3):142-147.
[3]Heiko H,Susame S,Madhu kar P.Analysis of blood and bone marrow smears using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C]//Proceedings of the SPIE Medical Imaging Sam Diego,Feb.2002.
中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特征比较
会计模式比较
会计模式是一定社会(国家、地区)会计主要特征所做的综合表述与反映。美国会计是私人投资的主导型模式,其特征是在政府授权和监督下由民间机构或组织制定并公认会计原则,强调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从美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的特点上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主体是各种基金,反映政府依法履行公共财政资源财务受托责任为基本目标。我国会计是宏观经济利益主导型模式,其特征表现为国家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和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会计规范由国家政府制定并颁布。从预算会计核算的特点上看,预算会计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反映政府预算执行为特点的预算会计模式。
会计规范制定机构比较
美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由民间机构制定,特征是准则具有开放性,并强调理论研究与实务相结合。我国《会计法》第八条规定:“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根据本法制定并”,这表明预算会计准则或制度由政府财政部制定。另外,非国有事业单位会计没有专门的机构制定其规范,而是参照国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或制度执行。
会计实务比较
美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实务是以会计准则予以规范的。美国政府会计准则不强求绝对的统一,它对会计实务只作原则性的规范,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具体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往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经济业务的情况和个人的判断,在准则的指导下进行会计操作。我国的预算会计实务则是会计准则与制度并存的模式予以规范。以1998年财政部颁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标志,已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预算会计规范体系。预算会计准则或制度以法律形式颁布,具有指令性、强制性和统一性的特点。
会计信息披露比较
美国的会计信息披露向来以真实、公允和充分而闻名。美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主要用于规范如何向外提供财务报告,侧重满足公民、立法机构、监督机构、投资者和信贷者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强调为国家服务,会计信息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即会计信息使用者侧重于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很少考虑纳税人、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与美国相比相对较为保守。
中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差异原因分析
会计是一定环境的产物。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环境在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这是造成中美两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各具特色的深层次原因。
政治环境因素
政治环境决定会计服务的对象。无论是美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还是我国的预算会计,都不能逾越各自所处的政治制度、政治目的等政治环境的约束。美国实行联邦制,是目前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政府很少干预经济。而我国是一个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央对地方有着强有力的控制权,政府对国家事务和财政预算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这种政治环境的差异,导致美国政府并不直接制定会计准则,而是交给民间机构或组织来完成;而我国的会计准则或制度则由国家政府制定颁布。同时,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享有独立的财政预算权和预算管理权,不可能形成严密统一的国家预算体系,而我国的中央政府预算会计和地方预算会计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组成预算会计体系。
经济环境因素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是一条永恒的真理。经济发展决定会计实务的发展。美国是经济最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经济给美国的会计理论、技术研究手段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现有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这就决定了我国预算会计理论研究滞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这种经济环境的差异,导致美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已基本形成了一定模式,政府会计准则比较完善;而我国预算会计规范主要是制度模式,准则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法律环境因素
法律环境决定会计准则制定的方式和会计信息揭示的范围。世界各国都有相应的会计法规。从法律体系和形式上看,主要有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美国是属于英美法系,其特征是法律对会计规定较少,政府会计准则由政府授权的民间组织规定,会计实务具有较大的自由度、注重会计惯例;而我国是属于大陆法系,其特征是预算会计准则或制度由政府机构制定,并以会计法律形式,在规定的适用范围内具有强制性。
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会计人员素质、会计理论研究水平和会计信息揭示的要求。美国社会文化崇尚个人主义,追求个人利益。这决定了美国在会计管理上强调专业导向,行业自律,而较少依赖法律;政府在会计管理上的作用有限;在会计职业上,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较高,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会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公众、立法机构、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我国的社会文化崇尚集体主义,把个人的利益同集体、国家的利益相结合。这决定了我国会计职业团体影响不大,依靠制度法规控制会计实务,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职业判断能力差;在会计信息披露上,主要为政府提供,比较谨慎,并对公布的信息可能带来风险非常敏感。
完善我国预算会计理论与实务体系的几点思考
重组预算会计体系
预算会计体系的构成模式应借鉴美国做法,由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构成。随着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包括部门预算、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等,客观上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合二为一,共同构成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不仅包括事业单位,还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各种基金等,而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这个名称不能涵盖所有的不属于企业性质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将事业单位会计改为非营利组织会计是比较恰当的。
政府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建立
2003年5月,我国第二届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下设“企业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和“基础会计理论专业委员会”三个专业委员会。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专门负责政府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的制定。建议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要吸收各界人士参加,加强准则制定的理论研究,严格履行准则制定的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的高质量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
会计模式的转变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法治国、以法理财的思路,现行的预算会计模式应逐步向基金会计模式转变。政府会计可根据公共财政框架和基金管理要求,建立政府公共基金会计、国有资产基金会计、社会保障基金会计等。实行基金会计模式,有利于更好地贯彻专款专用原则,有利于制衡权力,促进法治,防腐倡廉。
预算会计规范模式的转变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采用的准则与制度同时并存的“双轨制”模式。应该说,这种模式是适合当前预算会计环境的必然选择。但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之间,各种不同会计制度之间的“协调成本”增加,因此,从长远发展看,预算会计规范必将从“双轨制”向“单轨制”转变,即最终实现会计准则规范模式。
一、会计确认基础的种类
会计确认基础一般有两种: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或者说应计制和现金制。然而实践证明,至今已不存在纯粹的收付实现制和纯粹的权责发生制。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立单位委员会在其1991年3月的研究报告第1号《中央政府的财务报告》中提出了多种会计确认基础的名称,其中包括现金制基础、修正的现金制基础、修正的应计制基础和完全的应计制基础。该委员会还认为“在会计上有这样一个会计基础区间,这个区间的范围从现金制基础这一极端到另一极端完全应计制基础。在这两个极端中间,有很多变化,这些变化实际上或者是对现金制基础或者是对完全应计制基础的修正。”由此表明,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仅是确认时间基础的两个极端,我们可以把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统称为混合会计确认基础。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融合是未来会计确认基础的发展趋势。
二、选择会计确认基础的原则
不同的会计确认基础,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能满足不同的决策管理的需要。选择不恰当的会计确认基础,会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与会计报告的质量,降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及时性,从而制约会计职能的发挥。如何正确选择会计确认基础呢?从总体上讲,选择最合适的会计确认基础取决于:会计主体的特征和性质,会计目标,会计报告的类型,以及建立和维持必要的财务信息制度的成本和效益。具体讲,选择会计确认基础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相关性原则。选择会计确认基础,必须是有助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反映受托单位的受托责任。一般来讲,企业会计确认基础侧重于决策有用现,而预算会计确认基础侧重于受托责任观,以实现其会计目标。
2、充分考虑会计主体的特征和经济业务性质。不同的会计主体,其特征不同,应选择不同的会计确认基础。选择会计确认基础时,还必须根据经济业务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确认标准。也就是说,一个会计主体或组织如果业务需要,应当可以同时采用一种以上的会计确认基础。
3、成本与效益原则。选择会计确认基础,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下,为降低会计信息的成本,可以采用灵活的会计确认程序和方法,引入“修正”的会计确认基础,使会计确认基础的确定更加完善、更加合理,实用性增强。
三、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确认基础
我国预算会计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这是由预算会计的特点所决定的。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只确认实际收到现金或付出现金的交易事项,并计量某一期间的现金收支差额的财务成果,符合一般的习惯,会计核算程序比较简便;同时,会计确认数是实际入库的预算资金,便于安排预算拨款和预算支出的进度,并如实反映预算收支结果。但长期的预算会计实践表明,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存在明显的缺陷。具体表现在:①所有非现金交易不作为收入。支出及时纳入核算,不能完整地反映营运业绩,相应的债权与债务也不确认,导致资产负债表和收支结余表不真实,使许多对决策有较大影响的信息无法提供给信息使用者;②无法客观地进行财务支出与收入在会计期间上的配比,不利于评价收支结余的性质,且其反映的财务成果易于被管理当局操纵,使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和前后一贯性;③收付实现制是一种面向过去的确认基础,并不能提供未来现金流动的信息;④不能真实地评价和考核政府和事业单位的财务受托责任。
由上述分析可知,收付实现制已受到挑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预算会计确认基础,客观分析预算会计环境。选择合适的会计确认基础是当前预算会计理论亟须解决的问题。正因如此,财政部在1998年根据预算会计核算的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对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采用了不同的会计确认基础。即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这表明,一方面预算会计从总体上讲还是以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采用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体,以权责发生制为补充的一种混合会计确认基础,充分体现了灵活性。
四、完善预算会计确认基础的建议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国家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纷纷改变现金制,而采用修正的现金制或修正的应计制会计。
人类已进入21世纪,预算会计环境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进而引起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在这种形势下,预算会计确认基础不仅要真实反映政府及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情况及财务状况,强调与国家预算保持一致;还要提供具有一定信息质量的财务信息,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政府及事业单位的受托责任,以实现预算会计目标,因此,会计确认基础也应予以改进和完善。根据会计确认基础的选择原则,借鉴西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先进经验,从我国实际出发,笔者认为应采用以下修正的会计确认基础。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定位;预算会计
建国以来,我国的会计体系一直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企业会计体系,二是预算会计体系。预算会计体系中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个分支。预算会计改革后,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建立了单独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分行业的会计制度,这是预算会计法规建设上的一个突破。在此情况下,有些人就产生了事业单位是否还属于预算会计范畴的疑问,有的还认为事业单位会计法规制度的管理可以纳入企业会计法规制度的管理体系。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问题,关系到事业单位会计的性质、目标和原则,也关系到其法规制度的实施,笔者认为有进一步加以明确的必要。
1会计的两大分支
会计的体系及其分支,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适应人们管理财务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着会计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从古到今,从我国到外国,会计历来是按其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分为企业会计和非企业会计的。企业会计是适用于农、工、交、商、金融等企业单位的会计,是用以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流通领域的企业经营资金活动的。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流通领域的企业,基本上属于物质生产部门,处于经济基础领域,这些部门中的企业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社会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创造价值,在社会再生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非企业会计,即我们所说的预算会计,适用于各级政府财政机关、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会计,用以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分配领域、精神生产和社会福利领域的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作为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财政、行政、事业等单位,不直接提供物质产品,处于上层建筑领域,它们从事各种业务活动,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在社会再生产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和非企业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物质生产方面的职能,是否具有生产经营性。企业会计同预算会计的主要区别,则在于是否追求资本的保值增值,是否具有营利性。企业投资者投入资本以后,要求得到回报,企业终止时,投资者要收回原来投入的资本,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获得盈利才能维持其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会计要以营利为目的,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都要围绕着资本的保值增值、所有者权益而展开。行政和事业单位进行各种公务活动,公益性、社会性业务活动,其出资者投入资金以后,不要求得到回报,这些单位一般也不会终止,个别单位终止时出资者也不一定都收回资金,它们在业务活动中有的无偿提供服务,有的虽有收费但也并非足额补偿,而是由国家财政提供全部或大部的资金。所以,预算会计要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都要围绕着社会效益而展开。非营利性是预算会计区别于企业会计的特殊性,也是预算会计各个组成部门的共同性。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特征,才能明确事业单位会计必然归属于预算会计(非企业会计)的客观依据。1996年2月我国财政部的“预算会计核算制度改革要点”指出:“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是我国两大类会计体系之一。”这一概括,为我们认识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建立预算会计法规制度的管理体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2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
把事业单位会计作为预算会计中的会计分支而单独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预算会计改革的一个创举,它有助于适应形势发展而加强单位内部管理。之所以要确立事业单位会计的相对独立会计分支地位,是因为认识到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事业单位会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事业单位除财政拨款外还有自己的事业收入。二是事业单位虽然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但却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并要实行经济核算,其事业收入和事业支出大都与业务活动相联系,可通过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增收节支,争取改善自身的运营条件。三是事业单位虽然不提供物质产品,但向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即知识形态的产品)和劳务,它具有一定的生产性。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种事业单位,大都属于第三产业中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有人把这种提供精神产品和劳务的行业称为第四产业)。这些部门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智力劳动和智力开发的作用就越显著,物质产品再生产的发展就越依赖于精神产品再生产的发展。正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特殊性,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成为预算会计中的一个单独的分支。
笔者浅析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是为了按照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效地执行法规制度,使之更好地适应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需要。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事业单位会计已经企业化了,已经按企业会计的规则运行了。这是因为:第一,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尽管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但其绝大多数还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其他资金来源为辅,完全不需要国家财政拨款的还是少数,有些单位虽然能做到日常收支相抵,但重大工程项目依然要依靠国家财政扶持。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同国家财政资金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应该受到国家预算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约束,而且其会计法规制度的建设应该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建设由同一部门进行,使单位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很好地衔接起来。第二,事业单位的性质及资金来源,决定了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水利、林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提供的是公共产品,而追求利润必然会使其业务活动走偏方向。这里还要说明,一些单位虽然能够实现收支相抵后还有结余,但这是它们加强管理、量入为出的结果,绝不等于在主观上就是以营利为目的。把事业单位会计当作预算会计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来进行法规制度建设,既照顾到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又维护了预算会计体系的统一性,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3事业单位会计的定位
关键词:总预算会计制度;财政风险管理;政府负债;权责发生制
一、财政风险管理与财政总预算会计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财政风险指未来政府面临的筹资压力,即政府的负债,包括政府的借款和支出。根据世界银行的口径,政府负债有四种特征:一是直接负债,指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发生的财政负债,它具有必然性,并不依赖任何具体事件的发生;二是或有负债,即国家财政所面临的一些随机可能发生的债务;三是显性负债,是由国家法律或者政府签订的合同明确规定必须由政府来偿还的债务;四是隐性负债,即那些并不由法律或政府合同加以规定,但由于政府压力或公众期望,政府必须担当的道义责任或预期责任[1]。政府债务可以同时具备以上两种特征,因此可分为直接显性负债、直接隐性负债、或有显性负债、或有隐性负债四种类型。
据财政部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8年底,中国的国债余额为5.33万亿元[2];2009年政府将在赤字率3%之内发行5581亿元国债[3]。根据欧盟标准,国家负债安全标准是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应超过3%,政府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应超过60%。2008年中国综合负债率为79.57%[3],虽较2005年84%的水平有所下降,但仍然高出国际安全线。在近年城市化和建设热度增加的情况下,中央和地方政府负债规模也随之逐步增加,如果再加上不需要立即全部支付的养老保险等许多隐性负债,以较低水平估计,2010年前财政年平均负债余额为7万亿规模。这些庞大的债务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带来巨大的财政风险。
政府进行财政风险管理,也就是需要对所承担的各种财务上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并采取正确决策实施有效管理以使风险造成的损失达到最低,而财务风险识别、评价的基础依赖于政府会计提供的及时、客观反映政府财务,主要是政府负债方面的会计信息。只有提供正确、及时的政府负债的会计信息,提醒政府及各方面关注财政风险,才能使各种风险在政府决策中予以估计和预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失。随着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进行,初步形成了以1998年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2001年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暂行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为主体,政府债务相关会计制度、财政专户资金会计制度、财政管理改革和相关会计制度、专项资金会计制度等其他制度为补充的体系。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它应该成为财政风险管理的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和管理工具。因此,从财政风险管理的视角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进行探讨和研究是很有意义,也是十分必要的。
会计的体系及其分支,是在过程中形成的,是适应人们管理财务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着会计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从古到今,从我国到外国,会计历来是按其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分为企业会计和非企业会计的。企业会计是适用于农、工、交、商、等企业单位的会计,是用以反映和监督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流通领域的企业经营资金活动的。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流通领域的企业,基本上属于物质生产部门,处于经济基础领域,这些部门中的企业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社会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创造价值,在社会再生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非企业会计,即我们所说的预算会计,适用于各级政府财政机关、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会计,用以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分配领域、精神生产和社会福利领域的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作为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财政、行政、事业等单位,不直接提供物质产品,处于上层建筑领域,它们从事各种业务活动,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在社会再生产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和非企业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物质生产方面的职能,是否具有生产经营性。企业会计同预算会计的主要区别,则在于是否追求资本的保值增值,是否具有营利性。企业投资者投入资本以后,要求得到回报,企业终止时,投资者要收回原来投入的资本,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获得盈利才能维持其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会计要以营利为目的,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都要围绕着资本的保值增值、所有者权益而展开。行政和事业单位进行各种公务活动,公益性、社会性业务活动,其出资者投入资金以后,不要求得到回报,这些单位一般也不会终止,个别单位终止时出资者也不一定都收回资金,它们在业务活动中有的无偿提供服务,有的虽有收费但也并非足额补偿,而是由国家财政提供全部或大部的资金。所以,预算会计要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都要围绕着社会效益而展开。非营利性是预算会计区别于企业会计的特殊性,也是预算会计各个组成部门的共同性。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特征,才能明确事业单位会计必然归属于预算会计(非企业会计)的客观依据。1996年2月我国财政部的“预算会计核算制度改革要点”开宗明义指出:“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是我国两大类会计体系之一。”这一概括,为我们认识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建立预算会计法规制度的管理体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二、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
把事业单位会计作为预算会计中的会计分支而单独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这次预算会计改革的一个创举,它有助于适应形势发展而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其所以要确立事业单位会计的相对独立会计分支地位,是因为人人认识到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事业单位会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项:
1.事业单位除财政拨款外还有自己的事业收入。
2.事业单位虽然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但却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并要实行经济核算,其事业收入和事业支出大都与业务活动相联系,可通过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增收节支,争取改善自身的运营条件。
3.事业单位虽然不提供物质产品,但向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即知识形态的产品)和劳务,它具有一定的生产性。、、文化、卫生等各种事业单位,大都属于第三产业中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有人把这种提供精神产品和劳务的行业称为第四产业)。这些部门在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智力劳动和智力开发的作用就越显著,物质产品再生产的发展就越依赖于精神产品再生产的发展。正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特殊性,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成为预算会计中的一个单独的分支。我们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是为了按照其发展的客观有效地制定法规制度,使之更好地适应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需要。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事业单位会计已经企业化了,已经按企业会计的规则运行了。这是因为:
(1)我国的事业单位尽管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但其绝大多数还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其他资金来源为辅,完全不需要国家财政拨款的还是少数,有些单位虽然能做到日常收支相抵,但重大工程项目依然要依靠国家财政扶持。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同国家财政资金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应该受到国家预算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约束,而且其会计法规制度的建设应该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建设由同一部门进行,使单位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很好地衔接起来。
(2)事业单位的性质及资金来源,决定了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水利、林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提供的是公共产品,而追求利润必然会使其业务活动走偏方向。这里还要指出,一些单位虽然能够实现收支相抵后还有结余,但这是它们加强管理、量入为出的结果,绝不等于在主观上就是以营利为目的。把事业单位会计当作预算会计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来进行法规制度建设,既照顾到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又维护了预算会计体系的统一性,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事业单位会计的定位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名词,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可以取得法人资格,从而确立了事业单位的地位,而在西方通常则采用非营利组织一词。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在内涵上近似于西方非营利组织会计,但两者又不完全相同。为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我们对事业单位会计的适用范围需要作一些具体。所谓事业单位通常可理解为不具有物质产品生产和国家事务管理职能,主要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的单位。其范围习惯上涵盖较广,包括不同的行业和经济类型。从行业来看包括以下三类:
(1)科学、教育、文艺、广播电视、信息服务、卫生、等科学文化事业单位;
(2)气象、水利、农业、地震、环保、计划生育、社会福利等公益事业单位;
一、预算会计体系的改革
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狭义)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但随着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将向"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
1.政府会计。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包括编制部门预算、实行国库单一帐户、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等,客观上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合二为一,成为政府会计。
(1)编制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议会审议通过,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即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源的完整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的基本要求是: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部门所有单位的各项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作为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收入,统一由财政核定支出需求。凡是直接与财政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会计单位均作为预算管理的直接对象,如财政直接将行政单位预算编制并批复到这些单位(行政单位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主管某一专业的行政事务。行政单位作为政府的延伸,政府预算中理应包含行政单位预算)。按部门编制预算后,可以清晰地反映政府预算在各部门的分布,从而取消财政与部门的中间环节,克服单位预算交叉、脱节和层层代编的现象,并把部门预算作为独立的政府预算法案汇编于本级总预算。随着部门预算的编制,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改革将逐渐趋向于以一级政府为中心,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即编制一级政府的收支情况表。因此,客观上要求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逐渐合二为一,成为政府会计。
(2)推行国库单一帐户制度。部门预算编制后,如果没有预算执行制度的改革,其作用必然大打折扣。预算执行改革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国库单一帐户制度。建立我国国库单一帐户制度的基本框架是:按照政府预算级次,由财政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帐户;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逐步纳入各级政府预算统一管理,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的单一帐户,取消所有的过渡帐户;财政性支出均从国库单一帐户直接拨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
行政单位为了执行国家机关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资金,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从本级政府预算集中的资金中分配和拨付。推行国库单一帐户制度后,财政部门不再将资金拨到行政单位,只需给各行政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指标及审批预算单位的月度用款计划,在预算资金没有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之前,始终保留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库单一帐户上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行政单位的人员工资由财政部门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职工工资卡方式直接支何;行政单位的专项支出按预算指标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政府采购--商品供应商方式直接支付;行政单位的小额零星支出,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行政单位备用金(信用卡)方式支付。国库集中支付虽然不改变各行政单位的预算数额,但其作用在于建立起了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国库单一帐户后,由于各行政单位只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其所有的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要通过国库单一帐户收付,其资金活动已通过总预算会计反映,因此,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相当于总括和明细的关系,它们将合二为一共同构成政府会计。
(3)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在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中,政府采购制度应是一项重大的工程。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现代政府采购制度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质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和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使政府可以得到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实现物有所值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使预算资金管理从价值形态延伸到实物形态,节约公共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政府采购后,对于行政单位专项支出经费,财政部门不再简单地按照预算下拨经费给行政单位,而应当按照批准的预算和采购活动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应商拨付货款,即财政对这部分支出采用直接付款方式。财政总预算会计可以根据这部分支出数直接办理决算。而行政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付款凭证进行资金核算,根据采购品入库情况入帐。这笔业务实际上是同一会计主体(一级政府)下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也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合二为一。
2.非营利组织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向非营利组织会计靠拢,非营利组织会计不仅包括事业单位,还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各种基金会等。
非营利组织是指其经营目的在于社会利益而非某一个人或组织或所有股东的经济利益的组织,即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包括: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各种基金会等。如果用"事业单位"这个名称,显然不能涵盖所有的不属于企业性质的非营利组织。我们通常所称的"会计",应是一个最大层次的概念,这个大概念的外延应包括以取得利润为根本目的的"企业会计"和以非营利为直接目的的"非企业单位会计"。即用"排除法"将排除企业会计后的会计称为"非企业单位会计",而"非企业单位会计"又包括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如果除企业会计和政府会计外,都称为事业单位会计,那民办非企业单位、各种社会团体、基金会等又如何解释?
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种基金会等与企业相比,尽管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它们与企业之间的区别仍相当明显,即这些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从行为科学的观点看,任何一项活动都有其目的性,行为的目的不同,决定着它们行为方式、程序和控制模式也不一样。无论是企业,还是这些组织,它们都是从事一项具体的社会活动,但是它们活动的目的是不同的。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使投资者得到尽可能多的投资回报。而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种基金会等在向社会公众提供管理或服务时,并不追求收益,其目的在于按照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提供者的企望和要求提供尽可能多的管理和服务。因此,非营利反映了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种基金会等的基本特征,其目标着眼于社会效益。显然,这些组织的会计称为"非营利组织会计"就更能反映其本质特征。
非营利组织与政府部门的本质特征相近,但还是有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它有自己的业务收入,而且相当一部分非营利组织可以做到收支相抵。如一般事业单位除了财政资金外,还有其他性质的资金,这部分资金的收支不需通过国库单一帐户。各种基金会更是如此,其会计系统的独立性相对较强,因而在会计原则、会计科目、核算方法上有较大的不同,只是由于它与政府会计有共同的非营利性的特征,因而,非营利组织会计和政府会计虽同属非企业单位会计,但不能统称为政府会计,在制定会计规范时,将其统称为"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二、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
由于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使得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等需要进一步改革,以适应部门预算、国库单一帐户、政府采购等改革的要求。
1.部门预算要求反映部门所有的收人和支出,涵盖所有的预算资金,因此,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也应以预算资金全貌为对象,应不再有遗漏。其中,基建资金也应和其他资金一样一起编入部门预算。即部门预算应当涵盖包括基建预算收支在内的所有收支,真正反映综合预算。然而,由于基本建设财务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应增加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细化预算编制到项目,也就是收支要重新适当分类。因此,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应重新设计,明细核算应作相应调整。零基预算即预算一切从零开始,各类支出取消"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因此,采用零基预算方法,对预算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会计不仅要提供收支流量方面的信息,还要提供资产存量方面的信息,从而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2.国库单一帐户制度的实行,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流转程序,所以,将使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面临又一次改革。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收到财政收入、总预算会计向行政单位拨出经费、行政单位收到总预算会计拨人经费、行政单位向财政总预算会计上缴预算内外收入、行政单位向下级行政事业单位转拨经费等业务的发生及其会计核算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现行行政单位会计的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将受到挑战。例如,行政单位的工资将由财政通过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职工工资卡方式直接支付,此时,财政总预算会计根据拨款数做一笔支出。而行政单位在现行制度下,既要做一笔收入又要做一笔支出,这样做实际上不符合收付实现制原则。如果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合成政府会计,那又要在政府会计的支出总帐上记一笔,同时在某一个支出明细帐(行政单位)上记一笔,不会动摇会计基础。总之,国库单一帐户制度的推行,对现行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冲击将是非常巨大的。超级秘书网
一、会计的两大分支
会计的体系及其分支,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适应人们管理财务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着会计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从古到今,从我国到外国,会计历来是按其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分为企业会计和非企业会计的。企业会计是适用于农、工、交、商、金融等企业单位的会计,是用以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流通领域的企业经营资金活动的。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流通领域的企业,基本上属于物质生产部门,处于经济基础领域,这些部门中的企业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社会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创造价值,在社会再生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非企业会计,即我们所说的预算会计,适用于各级政府财政机关、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会计,用以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分配领域、精神生产和社会福利领域的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作为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财政、行政、事业等单位,不直接提供物质产品,处于上层建筑领域,它们从事各种业务活动,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在社会再生产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和非企业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物质生产方面的职能,是否具有生产经营性。企业会计同预算会计的主要区别,则在于是否追求资本的保值增值,是否具有营利性。企业投资者投入资本以后,要求得到回报,企业终止时,投资者要收回原来投入的资本,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获得盈利才能维持其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会计要以营利为目的,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都要围绕着资本的保值增值、所有者权益而展开。行政和事业单位进行各种公务活动,公益性、社会性业务活动,其出资者投入资金以后,不要求得到回报,这些单位一般也不会终止,个别单位终止时出资者也不一定都收回资金,它们在业务活动中有的无偿提供服务,有的虽有收费但也并非足额补偿,而是由国家财政提供全部或大部的资金。所以,预算会计要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都要围绕着社会效益而展开。非营利性是预算会计区别于企业会计的特殊性,也是预算会计各个组成部门的共同性。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特征,才能明确事业单位会计必然归属于预算会计(非企业会计)的客观依据。1996年2月我国财政部的“预算会计核算制度改革要点”开宗明义指出:“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是我国两大类会计体系之一。”这一概括,为我们认识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建立预算会计法规制度的管理体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二、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
把事业单位会计作为预算会计中的会计分支而单独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这次预算会计改革的一个创举,它有助于适应形势发展而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其所以要确立事业单位会计的相对独立会计分支地位,是因为人人认识到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事业单位会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项:
1.事业单位除财政拨款外还有自己的事业收入。
2.事业单位虽然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但却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并要实行经济核算,其事业收入和事业支出大都与业务活动相联系,可通过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增收节支,争取改善自身的运营条件。
3.事业单位虽然不提供物质产品,但向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即知识形态的产品)和劳务,它具有一定的生产性。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种事业单位,大都属于第三产业中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有人把这种提供精神产品和劳务的行业称为第四产业)。这些部门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智力劳动和智力开发的作用就越显著,物质产品再生产的发展就越依赖于精神产品再生产的发展。正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特殊性,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成为预算会计中的一个单独的分支。我们研究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是为了按照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效地制定法规制度,使之更好地适应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需要。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事业单位会计已经企业化了,已经按企业会计的规则运行了。这是因为:
(1)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尽管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但其绝大多数还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其他资金来源为辅,完全不需要国家财政拨款的还是少数,有些单位虽然能做到日常收支相抵,但重大工程项目依然要依靠国家财政扶持。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同国家财政资金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应该受到国家预算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约束,而且其会计法规制度的建设应该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建设由同一部门进行,使单位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很好地衔接起来。
(2)事业单位的性质及资金来源,决定了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水利、林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提供的是公共产品,而追求利润必然会使其业务活动走偏方向。这里还要指出,一些单位虽然能够实现收支相抵后还有结余,但这是它们加强管理、量入为出的结果,绝不等于在主观上就是以营利为目的。把事业单位会计当作预算会计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来进行法规制度建设,既照顾到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又维护了预算会计体系的统一性,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事业单位会计的定位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名词,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可以取得法人资格,从而确立了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而在西方通常则采用非营利组织一词。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在内涵上近似于西方非营利组织会计,但两者又不完全相同。为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我们对事业单位会计的适用范围需要作一些具体分析。所谓事业单位通常可理解为不具有物质产品生产和国家事务管理职能,主要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的单位。其范围习惯上涵盖较广,包括不同的行业和经济类型。从行业来看包括以下三类:
(1)科学、教育、文艺、广播电视、信息服务、卫生、体育等科学文化事业单位;
(2)气象、水利、农业、地震、环保、计划生育、社会福利等公益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