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体育健身的功能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4 15:54: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体育健身的功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体育健身的功能

第1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体育 健身功能 学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逐步推进,职业学校体育工作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同样受到普遍关注。职校学生正值人生好年华,精力旺盛,这会给不少职校学生们一个错觉:“病不倒,跨不了”,认为今后找到好工作最重要,不锻炼身体也无妨。孰不知“今日练就健康体魄,明天保障成功就业”的道理,职校生只有亲身参与课内外体育活动才能增强体魄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才能使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宗旨得以实现。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即将踏入社会,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保证,很难适应日后的工作强度需要以及被社会所接纳。

一、职业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学校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提高全民素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教会学生某项技术,发展某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传授体育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经常、持久地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能力,树立健身意识。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多数将直接面对社会,面向未来。目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沿用以往普通高中模式的现象仍较为普遍,虽然有些地区的职业学校引入并进行了如:选项教学、选修课、体育俱乐部等教学形式,但目前职校的体育教学与普通高中并没有实质的区别,缺乏自身的特色。随着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一直面临的诸多问题已凸显,远不能与当前的职业教育相适应。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必须突出职业健康教育观念,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素质,增强他们的体育意识,教会他们更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体育文化素养,意义非常深远。

二、体育活动的健身娱乐功能

1.有助于人们锻炼身体,促使身体健康。首先,体育锻炼能促使人体骨骼变粗,抗弯、抗压、抗折的能力大大增强。其次,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们的新陈代谢,促进体内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各内脏器官系统功能发生适应性变化,有利于改善与提高其机体能力。再次,增强体育锻炼能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与均衡性。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特别是在大自然中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身体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对大脑的供血情况,促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深,兴奋与抑制更加集中,精神系统的灵活性与均衡性提高,对体内外刺激的反应更加迅速、准确,分析与综合能力增强。

2.体育有助于学生精神充实愉悦。体育活动为人们全面锻炼身体“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既可使人们强身健体,又可促进精神充实与愉悦。

3.帮助学生形成多种身体技能功能。吃、穿、住、行、学习工作、休闲娱乐等适应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种活动的身体技能的培养都离不开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作为身体运动的基本手段,有助于人们形成各种良好的身体技能,提高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休闲娱乐的品质,缓解疲劳,提高学习、生活效率,获得高质量的生活。

三、如何发挥体育的健身功能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师生的体育意识。所谓体育意识,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对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育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职业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学生时期。从体育意识的定义可知,体育理论知识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很多方面都将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其进入社会后的体育活动进行指导,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有稳定的、长远的体育意识。

2.开好体育课,实现课程目标。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它跟其它科目一样,都是师生的共同活动。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增强体质,传授“三基”。我们认为主要通过:一是选好体育教材;二是建设一支能力强、水平高的体育教师队伍;三是深化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组织,改革教学方法。

3.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体育与健身作用。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和校内外各种体育比赛。可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宣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做法及具体活动的方法,使广大师生了解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建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使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自觉参与,营造出良好的课外体育活动氛围。

综上所述,在职业学校开展好全民健身工作,培养职校学生的体育能力,提高他们的体育素质,对带动全民的身体健康水平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

体育舞蹈是健与美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舞蹈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锻炼中增强体质,培养身体的协调性,而且还能够使他们增强动作的韵味,塑造优美的形体,使人体的自然美得到加强,从而培养良好的气质,达到美育的目的。

一、体育舞蹈的内涵及特点

1 体育舞蹈的内涵。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或国际体育舞蹈,也可简称为“国标”。它分为两个项群,十种舞种。其中摩登舞项群含有华乐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舞和快步舞;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每个舞种均有各自得舞曲、舞步和风格。 2 体育舞蹈的特点体育舞蹈是一种表演性、体育性舞蹈,其艺术本质是人类精神的产物、情感的结晶、生命的象征。其特点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丰富,易于参与。体育舞蹈包括10种不同风格的舞种,不受年龄、性别、职业、身体条件、地点的限制,只要学习者产生并保持这一兴趣爱好,就会终身受益。

(2)技术严格,规范性强。体育舞蹈经过英国数百年历史的锤炼而形成的,特别是经过英国皇家教师舞蹈协会的整理,对每一个动作技术的步位、脚法、行进、方位、转度、反身动作等作了严格规定,使动作技术呈现出多一分嫌过,少一点欠火的规范特点。

(3)动作全面,锻炼价值高;体育舞蹈是一项有节奏的全身运动,运动时,人体上肢、下肢、髋部、腰部、头颈的肌肉、关节、骨骼、韧带都参与了运动,对提高人体协调性、灵活性有明显的作用,同时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都能产生良好的刺激,有较高的锻炼价值。体育舞蹈引起人体生理变化的作用明显。此外,参加体育舞蹈锻炼时,优美动听的音乐、活泼欢快的气氛、美妙动人的舞姿会感染每个人,使人忘掉生活中的忧愁、工作学习中的烦恼和困难,在愉悦中得到放松,达到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效果。

(4)融体育与舞蹈于一体,观赏性强。在体育舞蹈运动中,无论是标准舞还是拉丁舞,无不表现出这种美学特征,它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提高人的艺术修养,这是体育舞蹈项目不同于其它运动项目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人们热爱体育舞蹈运动的主要原因。

(5)艺术魅力浓厚,富有美学特征。体育舞蹈融音乐美、舞蹈美、服装美、风度美、体态美、造型美于一体,是体育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是观赏性较强的运动项目。观众在观赏中达到高层次的美的享受。体育舞蹈既有观赏的价值,又有激发人们参与这项运动的作用,被认为是一项拥有艺术魅力的体育项目。

二、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

1 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体育舞蹈对人体肌肉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动作的节奏感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舞蹈每一个动作,其发力的根源、步幅的大小、进退的变换、重心的升降、稳定与平衡主要在于腿部,尤以踝、膝关节作用至关重要。而踝、膝关节的作用力又受约于其身体素质。通过练习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使舞步开阔、富有弹性、前后移动自如和方向转换灵活多变。

2 有助于健美形体。进行体育舞蹈学习,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舞种,才能够真正起到健身作用。首先要进行个体的形体训练,这样可以改善体型体态,经常参加体育舞蹈锻炼,对人的形体进行改造,使体态丰满、和谐;使形体符合一定的健美标准,从而能够纠正不良的身体姿态。

3 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调节心理平衡。体育舞蹈使人们自我封闭的意识被摒弃,同时舞场中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也自然地增强了人们的沟通和交往的意识,有效地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增进了舞伴、舞友之间的友谊,起到了自我教育和相互感化的重要作用。体育舞蹈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还能在长期练习中养成尊重他人、遵守纪律和规范的行为。

4 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舞蹈的音乐可以使人们的心理得到放松,在优美的音乐中进行舞蹈可以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敌意。

三 体育舞蹈的美育功能

1 优美的音乐搭起舞者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体育舞蹈舞种复杂,每个舞种都有其鲜明的音乐特点,舞者把优美动听的音乐与酣畅淋漓的舞蹈动作有机结合,使有声无形的艺术形式与有形无声的人体动作完美结合起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听觉与视觉冲击,从而达到观众与舞者之间强烈的情感共鸣。

2 潇洒的服饰美为观众带来精神上的满足。舞者巧妙运用服装的色彩、面料的质地和款式造型量体裁衣,体现出男舞伴的伟岸挺拔、潇洒强健的阳刚之美、女舞者苗条匀称的阴柔之美。使观众从人体美与服饰美的完善结合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3 合理的化妆带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化妆是一门视觉艺术,舞者通过适度的化妆利用颜色给观众的不同心理感觉制造成一种视错觉,带给观众心灵上的震撼和视觉上的享受。

4 舞蹈的魅力有助于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

美是体育舞蹈的魅力所在,它借助参与者的舞蹈动作进行表现,融动作美、意识美和情美感于一体。舞的本意是旋转,蹈的内涵是踊跃,即舞蹈通过各种旋转和踊跃来传情达意,将心理感受和生理运动紧密融合在一起,达到昭示美、塑造美、弘扬美的目的。[6]人们在心情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锻炼,心灵和情操得到陶冶和净化,精神面貌和气质修养得到全面的改善和提高。

四、结束语

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步发展及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体育舞蹈将会拥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和参与者,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重,有着极其高的健美、健身、健心的价值。其优美的动作与明快音乐的融合,使体育舞蹈的内涵更具思想感情和韵味,再加上揉入中国艺术的精髓,对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都非常有益。因此,体育舞蹈运动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途,应该在不断宣传、广泛开展的基础上,全力推动普及这项运动,从而为提高我国体育舞蹈发展水平、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为我国的全民健身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3篇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2012〕58号),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种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以种子企业为主体,推动育种人才、技术、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保护科研人员发明创造的合法权益,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建设种业强国,为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林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根本性保障。

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鼓励种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股份制研发机构;鼓励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并购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确定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2015年底前实现与其所办的种子企业脱钩;其他科研院所逐步实行企业化改革。改革后,育种科研人员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工作年限视同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新布局的国家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种业产业化技术创新平台,要优先向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倾斜。按规定开展种业领域相关研发活动后补助,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发挥现代种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广泛吸引社会、金融资本投入,支持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

三、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确定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利用国家拨款发明的育种材料、新品种和技术成果,可以申请品种权、专利等知识产权,可以作价到企业投资入股,也可以上市公开交易。要研究确定种业科研成果机构与科研人员权益比例,由农业部、科技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组织在部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试点。建立种业科技成果公开交易平台和托管中心,制定交易管理办法,禁止私下交易。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通过兼职、挂职、签订合同等方式,与企业开展人才合作。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研人员到企业从事商业化育种工作。鼓励育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改变论文导向机制,加强种业实用型人才培养,商业化育种成果及推广面积可以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支持高等院校开展企业育种研发人员培训。完善种业人才出国培养机制。支持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四、加强国家良种重大科研攻关

编制水稻、玉米、油菜、大豆、蔬菜等主要农作物良种重大科研攻关五年规划,制定主要造林树种、珍贵树种等林木中长期育种计划,突破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高效繁育、加工流通等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提高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国家各科研计划和专项加大对企业商业化育种的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点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要建立育种科研平台,公开招聘国际领军人才,打破院所和企业界限,联合国内研发力量,建立科企紧密合作、收益按比例分享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模式。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确立企业商业化育种的主体地位。

五、提高基础性公益能力

加强种业相关学科建设,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重点开展育种理论、共性技术、种质资源挖掘、育种材料创新等基础性研究和常规作物、林木育种等公益性研究,构建现代分子育种新技术、新方法,创制突破性的抗逆、优质、高产的育种新材料。国家财政科研经费加大用于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投入,逐步减少用于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杂交玉米、杂交水稻、杂交油菜、杂交棉花和蔬菜商业化育种的投入。加快编制并组织实施国家农作物、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全国农作物、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建立健全国家农作物、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利用和管理服务体系,启动国家农作物、重点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国家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要按规定向社会开放。

六、加快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加大对国家级制种基地和制种大县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农作物制种基地、林木良种基地、保障性苗圃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建设。落实制种保险、林木良种补贴政策,研究制定粮食作物制种大县奖励、林木种子贮备等政策,鼓励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种子收储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土地入股、租赁等方式,推动土地向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支持种子企业与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在海南三亚、陵水、乐东等区域划定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实行用途管制,纳入基本农田范围予以永久保护。研究建立中央、地方、社会资本多元化投资机制,建设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省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程序报批,国家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助。科技部在安排有关科研项目时给予倾斜;国土资源部门要强化对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用地的支持、保护和管理;海南省人民政府和农业部要加强对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的使用管理。

七、加强种子市场监管

继续严厉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犯罪行为,涉嫌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检察机关移交。各级农业、林业部门查处的制售假劣种子案件,要按规定的时限及时向社会公开。要打破地方封锁,废除任何可能阻碍外地种子进入本地市场的行政规定。建立种子市场秩序行业评价机制,督促企业建立种子可追溯信息系统,完善全程可追溯管理。推行种子企业委托经营制度,规范种子营销网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种业发展的领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种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现代种业健康发展。

第4篇

一.养德-----素质教育之灵魂

"养德"不同于"传道",而是远远超出了"传道"的范畴。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导引,做人的训导等皆在"养德"的内涵之列。"养德"的实施,寓于知识学习之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融教学过程与教学氛围之中,是使学生不间断的积淀,产生顿悟的过程。需要经常性的熏陶、喻示和诱发;是春风细雨式,贵在存心有意,相机诱导;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

以知养德、以史养德、以题养德、以人养德构成物理教育中实施养德的重要途径。以知养德即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知识本身,而且要通过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联系的、发展的辩证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研究问题。物理知识之间以及知识的产生过程中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培养学生的物质观、辩证法和认识论观点是知识教学中养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史养德即教学中不失时机的介绍与学习相关知识直接联系的物理学史,既可激发学习兴趣,调节学习节奏,而且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探索、求实、进取、奉献精神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的极好素材。如火箭专家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使我国跨入一箭多星的世界前列;邓稼先搞原子弹、氢弹,在科技界"销声匿迹"直止逝世等等。他们的爱国与献身精神,是一曲曲人类美好的赞歌。以题养德即要挖掘习题训练中的养德功能,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议、多题一解"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自觉探索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不断扩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人养德即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文明的行为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优美的心灵感染人。言传身教,乐为人师。教师也要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对善思、勤钻、品德优良的学生注重培养,树立典型,让他们成为更直接的教育者,影响和带动一片,形成健康的人格影响力。

二.开智-----素质教育之核心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开发智力,激发潜能,培养能力,促

进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认为教学中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主一心"教学思想。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主体性是它的根本特点。教师为主导就是通过诱导、启发、检测、评价等手段,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启发学生爱学、会学。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发展性是教学的基本特征。训练是掌握知识方法获取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开智不同于"授业"、"解惑"。开智的核心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物理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能力。物理学方法是物理学发展的灵魂,是以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的桥梁。物理学方法是指物理学的具体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普遍的哲学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在物理学中起指导作用。其二是普遍使用的普通逻辑方法,即比较、概括、抽象、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这些方法对学习物理必不可少。其三是解决个别类型问题的方法,这在物理学中纷繁复杂,如隔离分析法、等效变换法、叠加法、对称法、极端分析法、近似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十分有用,但没有反映出物理学方法的主要特点,也不宜将它们归为物理学方法的范畴。其四是具体的科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就属于这一类。通常认为有:观察法、实验法、理想化方法、类比方法、假设方法和数学方法六种。

物理思维方法的学习应抓住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是:

创设情景 激发生疑 启发思路 鼓励组合 提出设想 解决问题

(设疑) (诱导) (释疑) (辩论) (解疑)

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接近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引发不同的思路,甚至采用多种对立的思路去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学习。根据一定的需要、依据必然规律,灵活多变的组合相关因素,鼓励提出新的设想;问题的答案可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甚至是开放式的。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学生学会设定虚拟条件,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提出新方法,设想虚拟大前提,并且学会联想和利用看起来并非相关因素的时候,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插上腾飞的翅膀。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基础上,提出适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引导其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以开发智力、激发潜能、培养能力、促进发展为主线。

设疑引趣、夯实四基、过程教学、思想方法、启发创新是物理教学中开智的重要途径。①设疑引趣促智。诱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前提.爱学才能会学,会学才能学好。②夯实四基益智。抓好"四基"--即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是开智的关键。从基本事实出发,诱导学生明辩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变化条件,然后进行思维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则要突出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引导,从而形成概念,总结发现规律,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③过程教学开智。把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放在教学首位,使学生获得程序性知识和最佳知识结构是开智的重要途径.每一个知识点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弄清其来龙去脉,充分挖掘其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因素,突出知识产生的思维过程教学,揭示和挖掘知识本身的方法教育功能。④思想方法育智。善于渗透物理思想,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是形成能力的桥梁。掌握了方法就能举一反三,不仅能轻松学好功课,还能自学新知,开阔视野,受益终生。⑤启发创新养智。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自学、创新意识,学会学习,是开智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开智的中心任务.

三.健体-----素质教育之源泉

健康是一种身体、心理和适应社会的完善状态,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物理学科教学中健体的教育目标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物理课堂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的责任,健康的体质、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全面发展的源泉.创设一种愉快而有秩序的课堂氛围、民主的、宽容的、公正的、热烈的气氛对心理健

康以及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人的身体健康和高效的吸收社会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把心理素质教育融合到教学活动之中,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正确地看待社会与生活,向往美好,憧憬未来,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要重视培养耐挫能力,能在顺境与逆境中自我调节,形成自我激励机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旺盛的精力,充满朝气。

四.审美-----素质教育之神韵

审美是一种个性鲜明、创造性品质较高的活动,审美能力本身就是一种高品位的创新能力。人的各种素质中,审美文化素质是最主要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基本的是审美的关系,人的最高意识是审美意识。教育,就要使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审视他人、审视自己,就要注意培养学生个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课堂教育过程的本质就是一种激发美感效应的过程,会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启迪、感染、震惊和净化效应。物理科学美不同于大自然或艺术作品中直接的自然感受,而更多的是一种深层次理性的审美.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内涵,通过物理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激发审美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理性沉淀,是物理教育的重要任务。

培养审美感受力.物理学是一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教师启发学生通过想象、联想,引导发掘物理美的丰富素材,并通过美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出物理科学美的特征,创设美的意境,使学生明确地或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激起学生对物理强烈的学习兴趣,点通学生领悟的那一点"灵犀",依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感受,从而逐渐产生审美情趣和爱美意识.

提高审美鉴赏力.物理学家在探索自然界奥妙的过程中,始终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努力形成的物理理论,不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放射着美的光辉.简洁、对称、和谐是物理科学美的主要特征.各种物理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变复杂为简单,简洁而合理地概括了物质与运动的某种特性,体现出物理理论整体简洁美、方法简洁之美。时空对称、数学对称、抽象对称均能给人以对称美的体验。自冾和谐、对应和谐、互利和谐、多样统一美无不体现在物理学科之中。

激发审美创造力.物理科学美不仅体现在物理知识的形式上、内容上、结构上、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上,而且体现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体现在物理学家的精神上.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物理学家的人性之美、至善之美,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使学生产生"需要"的感觉,并进而引发"体验";引导学生自己去追求和创造物理美,并将美的认识转化为追求美的自觉行动,产生创造欲望,进而爆发创造力.

提高教师自身的审美修养,并展示教学过程的形式、结构、内容、表达美.教师作为物理学科美育的组织和施行者,在物理美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审美修养对物理美育的成效起着很大作用.所以教师要从修养、气质、人格、行为、习惯、语言、服饰等方面确立一个具有良好的影响素质的施教者形象.使学生在自觉地学习中发展对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识别能力,促进智能全面发展。总之,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创新能力。

"养德、开智、健体、审美"四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养德是魂,开智为心,健体是本,审美为韵。共同构成中学物理素质教育的体系、也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它既符合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只有以此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或教育过程的目标,才能真正培养出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健体、会审美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书目:1。查有梁 《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

第5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 作文 能力 人格精神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养成。认清中职学校学生作文能力现状,明晰教学目标,找准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增强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学校作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作文从写作类别看,主要有写景、记事、议论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渠道,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以写景类作文为例。写景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这类作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又如记事类作文,叙述好一件事,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方面的内容写清楚,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就能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就能使交流对象明白你在叙述一件什么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工作中的沟通交往能力。再如议论类作文,议论文的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选用论据要具有典型性、新颖性,表述要精练、简要,论证过程要把问题展开、论透,做到以理服人,抓好议论文的写作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在弘扬工匠精神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作文教育,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作文教学在培养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追求中的作用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培育一批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著、对产品负责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在这一过程中,不可忽视作文教学对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作用。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期。笔者认为,文如其人,作文是一个人最具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应通过作文教学,将传授专业技能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全面素质,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让学生具备工匠期望

通过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社会进行深入的观察、感受、思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立足社会的“制胜法宝”是职业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塑造、培育学生的职业愿景,引导学生形成对职业技能的追求和坚守。

2.让学生具备工匠素养

注重“人文合一”,把“严谨、敬业、执著、创新”的职业素养融入作文教学中,“人品”和“文品”相互促进,强化潜移默化的熏陶,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思想认识。

3.让学生具备工匠情怀

顺应《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要求,突出爱国敬业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胸怀家国的博大情怀,把自身发展与提升制造业水平结合起来,为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发挥作用。

三、提高中职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

人文合一是作文的规律,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作文中得到综合体现。从中职学校作文教学的特点来看,要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着力,发挥作文在培养现代工匠中的作用。

1.阅读经典,积微成著,让学生基础更加扎实

提升作文水平,源于扎实的基础。说到底就是要多读书,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在积累中逐渐形成能力,筑就坚实的基础。

(1)多阅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每学期制订阅读计划,精选教材中的经典范文、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和优秀篇章,例如推荐《陋室铭》《六国论》《品质》《我有一个梦想》等佳作,让学生利用每周早读课进行诵读;推荐名家作品,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2)多摘录。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每周一上交,养成良好习惯。鼓励学生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背诵下来,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用词的精准,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语言的美妙。在摘录中逐步积累写作素材、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

(3)多争鸣。提倡学生们在阅读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谈认识、讲体会,每周安排4~5人进行课堂交流,倒逼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思考、梳理、归纳,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借鉴、拓宽思路。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将那些名家名篇的内在魅力――或爱国、或忧民、或志趣高洁、或秉承追求卓越品质的匠人精神充分挖掘出来,这样就极大地丰富了写作素材。

2.锤炼细心,一丝不苟,让学生思维更加缜密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关注生活细节,采撷思想的浪花,并在写作训练中尝试、强化,使细节生动起来,使作文跟上时代步伐。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 好的作文是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笔者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发现别样的风景。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社区志愿者活动。在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后,笔者布置“我的一次志愿者经历”,让学生写活动后的感悟。有位学生写了篇题目为《弯弯腰,捡起道德的麦穗》的感想。他f,经历过后才知道,原来为他人、为社会做点好事会让喜悦感、满足感充盈内心,即使这件好事在别人眼中也许微不足道,但却让他意识到了自己对社会而言是个有用的人,从此丢掉颓废,专心学技能。

(2)引导学生关注思想细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写作之泉才会源源不断从笔端流出。例如在一次作文训练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进入技校后,我要抓紧每分每秒认真上好每一堂专业课,只有技能学到手了,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才能赚到很多钱,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笔者看了作文后,感觉这位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追求目标,但过于物质化,所以笔者找到这位学生,告诉他学习技能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将来能立足社会生存下去,但更重要的是要拓宽眼界,心怀他人、社会,从而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感。

(3)引导学生关注写作细节。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笔者十分注意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对在立意、构思和表现手法上富有个性的作文,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在一次以《我的职业梦》为题的作文训练中,一位学生梦想成为一位摄影师,用手中的摄像机拍出中国奥运健儿的精神,拍出中国的强大;去神奇的九寨沟、大庆油田,拍出祖国的美丽与富饶;与贫困孩子交朋友,拍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学生用自己的个性语言展示了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笔者给予这样的批语:你是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男生,格局高远,只要踏实做好眼前的每一步,梦想成真指日可待。

3.培养信心,持之以恒,让学生人格更加健康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教育中的人格培养,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认识生活,展现自我风采,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1)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造一个实现梦想和技能实践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自由地研究和探索。可以发挥校、企结合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优势,及时把各种新技术、新成果和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反映到作文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深入钻研,培养他们在技能上的自主思路和想法,突破原有框框的束缚,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社会化发展。中职阶段是学生向社会化转变的准备阶段。在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体验身边的父母恩、师生情、同学义,体验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的集体荣誉感、道德感等社会性情感因素。教师可以设计《我给老师画张像》《我终于原谅了他》《实习生活之感悟》等命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对学生之间合作交往、参与班级活动等实践中获得的情感认识,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加强思考总结,进行整合提炼表达。这些都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为学生明晰今后的职业方向。

(3)支持学生团队化协作。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合作学习是课堂学习的最佳情景。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作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材料所给信息确定作文主题、框架结构和主要素材,鼓励学生把握每一次讨论的机会,对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鼓励他们克服胆怯,在讨论中亮明自己的观点。如对当前社会热点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从事件本身思考,有的从社会主流意识方面切入等等。在讨论中做到师生联动、生生互动、全员参与,在学生思辨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在群体中进行活动的能力。

总之,笔者认为,只要善于积累,精于观察,深于感悟,勤于动笔,便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感恩之心,将产业、行业、企业和职业对从业者的素养要求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不嗯嘀参幕底蕴,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纯.提高中职作文教学质量的措施[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2(6).

第6篇

1.1从本质上讲,是休闲文化的具体

质的休闲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潮流,而“农家乐”旅游的蓬勃发展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其内在使命与功能特色就是为城乡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休闲文化服务。例如,品农家美食、赏田园风光、阅民族文化等都是休闲文化的真实写照。对于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而言,其是对传统“农家乐”旅游的升级优化,是指在“农家乐”载体中融入体育健身元素,以此为城乡游客打造一个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有效平台,并通过积极的参与体验达到舒缓筋骨、释放情怀、修身养性的多元效果。故从本质上讲,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是对社会休闲文化的具体呈现。

1.2从需求上讲,是功能供给的实践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大众在物质层面丰盈的同时,其思维观念、意志水平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对于休闲、健康文化等精神层面的憧憬与向往。因此,如何满足城乡群众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物质追求也成为当前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为社会各行业聚集的焦点。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大胆设想与尝试性构建为这一社会矛盾的解决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其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泛化定位,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通过社会空间的实施建设,发挥出实实在在的体育健身功能使命,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精神文化需求。

1.3从发展上讲,是功能建设的必然

众所周知,“定位不准、特色不明、脸孔相似、单调乏味”等问题当前困扰“农家乐”旅游发展不争的事实。究其缘由,那就是“农家乐”自身服务功能缺乏拓展延伸,对未来缺乏高瞻远瞩的认识。对于本研究所提及的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而言,它为当前“农家乐”的旅游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其旨在通过“农家乐”载体融入体育健身元素,为城乡游客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能够实现娱乐身心、强健健体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农家乐”载体所突出打造的体育健身功能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农家乐”的功能需求,实现了“农家乐”服务功能的优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2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载体建设的意义

2.1农村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价值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方针。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党和政府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航标”,特别是对于原本就薄弱和落后的农村地区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谈及的体育健身功能依托“农家乐”载体平台,以此打造体育健身服务特色,其某种意义上是对农村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有效补充与拓展,创新和延伸了传统农村产业经营模式,实现农村产业经济链条的重新整合,这对农村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2.2乡村休闲体育发展价值

“三农”问题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农村体育也不例外。特别是党提出的“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政策方针,为我国乡村休闲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本研究所尝试性构建的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新型产业模式,能够有效挖掘闲置在乡村地域的休闲体育元素,进一步盘活了乡村休闲体育文化资源,使蕴藏在乡村的休闲体育文化事业迸发出更大的能量。这不仅是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战略方针的有效践行,更为乡村休闲体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丰富了实践发展的理论体系。

2.3体育健康意识促进价值

要想提升人民大众的体质健康水平,强化体育健身意识首当其冲。当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发展积极转变后,认识到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时,就会将认知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力量,积极主动的投身于体育健身锻炼之中。本研究所提出的在“农家乐”载体中赋予体育健身的功能能够拓宽城乡群众体育健身的渠道,使更多的都市人们积极主动的来到这里进行休闲健身,享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快乐体验,进而无形之中强化与提升了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观念,这是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创新建设的内在使命,也是终极目标。

2.4城乡体育互动发展价值

当前眼下,城乡体育事业发展失衡是制约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核心问题,而由其衍射出的资源供给不足和配置不均衡是其重要表现内容。体育健身性“农家乐”的创新建设,能够吸引更多的城乡游客参与其中,潜意识中实现了彼此间体育文化、常识、技术的沟通交流。同时,也调动了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政策、民族文化等社会公共资源在不同区域的横向流动(主要指城乡之间),这不仅是城乡体育资源的互补互给,更是体育事业的互融互动,是对“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部署的社会践行。

3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载体建设的结构特征

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不仅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理论概念,更是一项具有满足城乡居民体育文化需求,强化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盘活乡村休闲体育资源以及实现城乡体育事业互动发展等社会价值的民生工程。因此,它是由诸多不同属性、不同内涵、不同特质的单元要素按照一定的组织排列形式构成的,并尝试性的勾勒出了理想化的整体结构脉络图。

3.1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载体建设的理论结构

3.1.1定位

定位是指提前划定目标、界定范围,要体现出超前性和预见性。研究认为,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作为农村第三产业的典型代表,即生产、生活服务行业,决定了其自身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而也确立了相关政府部门在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载体建设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和引领地位;体育健身功能依托“农家乐”载体而存在,因此其经济支撑更多的是来自“农家乐”业主的自主出资,即使有少量的外部援助,其更多的是以政府或社会的优惠、导向、扶持、赞助等形式出现。

3.1.2政策

政策是任何社会行动和实践操作的“指南针”,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事物未来发展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取向。同样,科学、规范、赋有针对性的政策方针是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载体建设必不可少的。需要强调的是,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政策的制定与采纳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充分结合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地貌、乡土人文资源以及少数民族的民俗特色,有针对性的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方针,使其能够在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实施构建中发挥出应有指导和引领功能,真正的为其所服务。

3.1.3模式

对于模式的理解,其一是指将某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结概括为高度的方法论;其二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化形式,以使人可参照模仿[5]。本研究对于模式的理解更倾向于后者,即依据社会的现实需求和事物的客观情况,将传统“农家乐”打造为能够为城乡游客提供体育健身服务的经营实体,并使这种模式与理念得到区域化的推广发展。本研究对于模式的研究主要围绕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硬性资源的供给渠道来进行探讨分析。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硬件模式不同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这是因为本研究的体育健身元素以依托“农家乐”载体而出现,并非孤立存在的。因此,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供给主体是包括“农家乐”业主自给、政府购买在内的多元供给模式。

3.1.4管理

管理是指在社会组织中,管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正如“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罗所言:“管理就是确切的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根据管理主体所属层次的不同,本研究将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管理主体划分为总体管理层(相关国家政府总署机构)、各级下属部门管理层(省、市(直辖市)、区、县、镇的相关管理部门)、具体管理层(主要指“农家乐”业主)等三个层面。

3.2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载体建设的实践结构

经田野调查得知,当前我国尚无成熟完善或初具规模的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经营实体。因此,在对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对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实践结构作进一步的探讨分析,为该民生工程的实施构建理清具体操作的环节脉络。经分析梳理,本研究将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实践结构划分为规划系统、融资系统、操作系统、管理系统、监督系统、绩效评估系统等七个层面。

3.2.1规划系统

规划是指为实现某项事物的长远全面发展,对该项事务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考量以及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研究认为,一个完善的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应囊括五个部分:第一,对建设目标、理念的规划。即对未来发展的目标做出明确的指向,使实施建设的各环节都服务于未来的理想目标;第二,主体规划。在目标、理念规划的基础上,要确认由谁来承担建设活动的任务,其中包括资金的投入与输出、建设的监管与评价等责任;第三,具体操作方案的规划。即指建设主体如何具体实施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任务活动;第四,监督管理规划。是指对建设过程中每一阶段服务质量、建设效果的督察和审核,保障各项事务的顺利推进;第五,效果反馈规划。即对建设与服务过程问题的及时反馈与评测。

3.2.2融资系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足的财力支撑与供给是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顺利实施构建的前提和保障。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中的营利性单位和非营利性组织逐渐成为体育财力资源供给的重要补充,并呈现出占有份额逐渐扩大的趋势,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政府体育职能转变的有力佐证。因此,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融资系统是由政府部门、社会企事业单位、乡村组织、体育彩票、社会公益金以及“农家乐”业主等多渠道构成的,并通过直接的资金输入或间接的体育器材、设施投放,实现该经营实体的资金供给。

3.2.3操作系统

在本研究中,操作系统是指管理和调控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载体建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各项实施内容的程序。构成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任何软件资源与硬件资源都必须融入操作系统,并在该系统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推进和掌控下,实现该载体建设各项事务的顺利建设实施。根据不同阶段所建设内容和完成目标的不同,本研究将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操作系统尝试性的划分为场地器材建设阶段、活动项目设计阶段、新闻广告宣传阶段、休闲健身体验阶段、健身技术指导阶段、功能效果评价阶段等七个阶段。

3.2.4管理系统

管理是指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来组织安排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使其能够沿着预期目标顺利前进。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文化。要想实现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科学、合理、人性化的管理,就要将管理的文化精髓贯穿与整个实践活动中。对于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而言,为使其不再出现类似于传统“农家乐”旅游的困境问题,应当不断创新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其管理服务体系,在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管理内容的全面化、管理质量的高效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管理对象的针对化等方面做文章。

3.2.5监督系统

就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而言,其监督的内容与形式不仅包括行政监督,也包含舆论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质量监督、权利监督等在内,并通过法制化与道德化、政府化与自律化相结合的渠道来实现。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本研究将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监督系统划分为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农家乐”业主监督。政府监督是指相关政府部门对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整个实施建设过程进行依法督视、依法监察;社会监督是指依靠社会群体的力量对“农家乐”体育健身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的随时监视和督察;“农家乐”业主监督是指承担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建设的第一当事人———“农家乐”业主,对整体项目流程的全程督察和审视,使其能够按照规划目标顺利推进。

3.2.6绩效考评系统

绩效考评系统不仅是对工作效果与质量的评价审核,更是对前期规划理念的再次检验,对于不断完善和细化理论系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遵循一致性、客观性、公平性及公平性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本研究将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评价主体划分为自我评估(即“农家乐”业主自评)、消费者评估(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和政府评估(旅游局、体育局等)等三级评级体系。不同评估主体所承担的职责与考察的范围不尽相同,其主要内容包括:目标、理念、思路、原则的科学性,体育器材、设施投放的合理性,活动内容选择的可行性,休闲健身过程的有效性,体育健身指导的专业性以及监督管理的全面性等内容。

4小结

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不仅是理论机制的创新,更是社会实践的探索。它融合了“体育”与“农家乐”两个不同的社会要素,促成二者的互动融合、共生共荣。通过该新型产业模式的实践探索、社会推广,使处于社会不同层面的组织单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保留和发挥原有价值功能的同时,也通过良好的“化学反应”产生了额外、积极的社会效应。经分析研究得知:

(1)体育健身功能融入“农家乐”载体建设是可行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此举,在创新“农家乐”经营模式,实现体育健身文化元素传播的同时,也在推动农村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盘活乡村休闲体育发展、强化城乡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实现城乡体育互动融合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影响作用。

(2)就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理论结构而言,研究认为应当充分立足科学发展、实事求是的发展理念,在其定位准确化、政策针对化、模式可行化、管理严格化等方面下功夫,并在具体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优化与升级理论体系,使理论构念更好的服务社会实践。

第7篇

(一)宁波市体育健身消费的外部环境

体育健身消费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它依托环境去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达到人们的消费目的。体育场馆的数量、与体育健身消费者的距离(步行15分钟为宜)和向居民提供的体育健身消费服务项目、价格、环境、质量等,都是影响体育健身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宁波市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消费的外部经济环境在国内、省内都处于领先地位。《2009年宁波市统计年鉴》显示:宁波市区新增体育健身设施,2005年351个,2006年 427个,2007年366个,2008年271个。体育健身设施的不断增加使广大市民健身需求与体育健身设施数量严重不足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市民参与健身更加方便,选择场馆和项目范围更加广泛,这对宁波市体育市场的发育和迅速成长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宁波市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消费认识及动机

1.体育健身消费认识

笔者设计了几道关于对体育健身消费认识的问题:体育健身消费很正常,体育健身消费和获得健康的关系很大,体育健身消费是现代生活中的一部分,体育健身消费对终身成本(发展)有促进作用;依次呈现出对体育健身消费功能认识的深入。结果表明,63.2%的职业女性认为体育健身消费很正常;32.1%的职业女性认为进行体育健身消费和获得健康的关系很大,即“花钱买健康”观念逐渐融入宁波市职业女性中;4.1%的职业女性认为体育健身消费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活动,而且也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应该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部分;0.6%的职业女性认为体育健身消费对终身成本(发展)有促进作用。

2.宁波职业女性参加体育健身消费的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有机体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途径,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对宁波市20-55岁职业女性参与体育健身动机的调查中,中选率排前6位的见下表。

宁波市20-55岁职业女性参与体育健身动机的调查结果

从上表来看,大部分20-55岁职业女性追求体育活动的强身、健体、健美,反映了她们对体育本质功能的认识,是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原动力。而缓解身心紧张和疲劳、娱乐消遣作为体育功能的延伸。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质量的提高,20-55岁职业女性在生活、工作之余,也把参与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娱乐、放松的方式。

从以上20-55岁职业女性参与体育健身的动机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比较原始的动机,如参加体育活动就是为了强身健体、消遣娱乐等,这些动机都是为了追求体育活动的生物功能;一类是派生动机,如融洽家庭关系、社会交往的需要、社会从众行为、实现自我、培养个性等。其中,社会交往、实现自我、培养个性只是极少数职业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当然,上述动机的选择判断只是相对的,有时往往是多个动机交织在一起,才促使人们参与休闲体育运动。

(三)宁波市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消费结构与水平

1.体育健身消费结构分析

宁波市20-55岁职业女性的体育健身消费结构以实物型消费为主,符合我国尤其是居家职业女性的传统消费习惯与心理,并且运动服装在功能上与同类物质产品有一定的替代性。其次是选择到健身场馆进行体育健身消费。这说明一部分职业女性已具有了“花钱买健康”的观念。而体育精神型消费中选率则明显偏低,这说明绝大部分职业女性对于花钱看体育比赛不感兴趣,对于体育信息的关注程度也偏低。

2.体育健身消费水平分析

体育健身消费水平是指人们的体育健身消费支出的货币总量,是人们生活消费货币支出的组成部分。体育健身消费水平直接反映着一定时期内社会生产力和整个社会发展综合指标的高低。从对宁波市20-55岁职业女性过去一年的体育健身消费情况的调查发现,年消费低于100元的占被调查对象的24.1%,100-200元的占32.2%,201-400元的占24.2%,401-600元的占9.7%,601-1000元的占6.1%,1000元以上的占3.7%。

《2009年宁波统计年鉴》调查显示,2008年宁波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16379元。以宁波市20-55岁职业女性年体育健身消费为600元计算,则只占宁波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66%,可以说,90.2%的20-55岁职业女性年体育健身消费不到宁波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66%,其中有近1/3的职业女性月平均体育健身消费不到50元。可见,宁波市20-55岁职业女性的体育健身消费水平普遍偏低。

二、影响宁波市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

(一)职业构成和家庭收入

职业是影响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消费因素之一,职业不同会影响到职业女性家庭收入水平,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工人、服务行业人员、公司职员家庭月收入低下,主要集中在2000-3000元,4000元几乎没有。而教师、医务工作者、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家庭收入水平相对比较高,主要集中在3000-4000元,还有相当部分人在4000元以上的职业女性。

(二)年龄、闲暇时间与体育健身消费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宁波市职业女性闲暇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那是因为这个年龄的职业女性子女己经成人,家庭负担较轻,而在工作岗位上已经接近退休年龄,在单位从事二线的工作,工作负担也较轻。其次是30岁的职业女性,这一时期的职业女性相比较30-50岁的职业女性,大多尚未成家,家庭负担轻。因而,年龄对闲暇时间的影响出现两头时间相对宽裕,中间相对有限的情况。

(三)学历结构、闲暇时间与体育健身消费

不同文化程度的职业女性其闲暇时间不同,对参与体育健身消费也有较大影响。闲暇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职业女性,集中在大专及本科学历,总体上她们每月体育健身消费额高于其他学历的职业女性。由于大专以下的职业女性普遍收入低下,工作负担相对比较重,闲暇时间也有限,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她们的体育健身消费水平。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职业女性,由于文化层次高,多为公司的高层,或是公务员,医生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她们用于工作上的时间多,应酬也多,往往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去进行体育健身消费。而学历在大专及本科的职业女性,由于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工作单位体力劳动较小,主要从事脑力劳动,负担较轻,同时收入也能得到一定的保证,除了用于基本生存之外还有能力进行像体育健身消费这种发展、享受性质的消费活动。加之她们思想比较先进,容易接受新事物,大多具有体育健身消费的意识,因而理应成为宁波市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消费的主力军。

(四)家庭结构与体育健身消费

宁波市年轻没有子女的职业女性因为没有太多的负担,体育健身消费品或劳务购买力比较强;而有子女的,消费主要围绕保证子女的体育需求为主进行体育健身消费。而子女的体育健身消费能力是有限的,这会影响到体育健身消费水平的提高。

三、建议与对策

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消费行为把健身者、管理者、经营者三者有机联系起来,体育健身消费者产生行为,满足自己的需求;经营者利用职业女性消费行为,保证针对职业女性群体供给,获取利益;管理者调控行为,在基本方针政策下,调整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使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所以,对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消费行为的引导和规范,需要从管理者(政府)、经营者(体育企业)和消费者三个层面着手进行。

(一)政府对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消费行为的调控

1.加快消费政策创新,建立完善的休假制度,增加居民收入,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征收居民存款利息所得税,进行消费政策的创新非常必要,余暇时间的富裕与否对拉动体育健身消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培育体育健身消费意识,加大舆论引导、宣传促销、培育体育健身消费意识是转变职业女性传统消费方式的关键。

3.制定合理的体育产品价格体系,优化体育健身消费结构。针对目前职业女性消费水平不高、内需不足的现状,应将体育健身消费定位于大众消费为主,适当发展高消费,以满足部分先富起来群体的需求。同时,应做好市场细分研究,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结构,在体育健身消费多样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消费,实现其结构的优化。

(二)体育企业对体育健身消费行为的引导

1.增强体育产品的诱导性。体育健身消费行为实际上属于“感性消费”,不可能形成于一朝一夕,生产者和经营者应进一步强化消费引导,在认识职业女性消费者行为、满足职业女性消费需要的前提下围绕体育形象来设计产品,使产品形象一体化,在以形象性产品开拓市场的基础上,以操作性产品跟进市场,才能对国内体育业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开展消费者教育。体育企业和消费者不应仅定位成产品提供者和消费者,而应成为谋求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体育企业要引导消费者的潜在需求,除了在市场上提供更多的体育产品供体育者选择外,还要当好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参谋,向消费者提供必要的知识和信息,帮助消费者形成对产品和服务的合理评价和预期,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对企业形成良好的印象,从而使企业扩大销售。

(三)对宁波市职业女性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宁波市职业女性要树立“健康投资”、“发展投资”的观念,抵制消极的消费思想和消费行为,改变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和判断。

2.不断提高职业女性的能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重视学校期间职业女性体育技能的培养,为日后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消费作能力上的准备。还要提高合理利用、分配余暇时间的能力。

3.积极主动地了解体育信息,提供更多的体育健身消费的选择,熟悉体育相关法规,才能切实利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了解体育经营企业的操作规范,甄别体育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体育健身消费的满意度。从家人、朋友等相关群体,网络、大众传媒多方了解体育信息,以便更好的进行体育健身消费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曹艳杰.南京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2]王琳等.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决策过程的理论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05(4).

[3]胡学莲等.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体育学刊,2002(5).

[4]魏丽艳.影响职业妇女健身活动因素的分析与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l).

[5]韩金研.北京市五种职业女性体育消费的调查与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1.

[6]王颖.我国城市居民不同职业人群体育消费水平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4).

[7]蔡军.我国六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6).

[8]欧阳柳青.提高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4).

[9]宋红莲.南京地区职业女性健身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6(4).

[10]丁秀鹃.我国城市女性体育价值观形成的社会学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4).

[11]郭立平.城镇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5).

[12]杨晓燕.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综述[J].经济经纬,2003(1).

[13]周建军,王韬.近十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J].管理科学,2003(2).

第8篇

[关键词]健身市场体育全民健身计划

一、体育健身市场

体育健身市场即为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服务的部门”.是体育产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非实物的形式向社会提供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单位和个人的结合。从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实际状况状看.目前以商品形式向广大消费者提供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经济实体越来越多,一个以体育运动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投资,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能基本满足消费者不同档次需求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已经形成。

发展体育健身市场是现阶段中国体育事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推进这项工作有两方面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由“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创收模式向“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化。健身作为体育的本体价值.是体育最重要的经济功能。开发这种经济功能,使健身的效用(使用价值)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促进全民健身市场运作.既是发展体育健身市场的需要.也是实现体育产业”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二是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发展体育健身市场.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全民健身计划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它能促使全民健身计划按照产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从而使整个计划实施的力度和效度得以提高。

从健身市场的内涵及现状看我国体育健身市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体育健身娱乐的经营实体。如健康城、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以及各种健身健美俱乐部等。(2)体育健身娱乐技能的培训、辅导和咨询。(3)群众性体育竞赛表演。(4)体质测试和健康评估:运用先进的测试设备和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为社会大众提供体质测试和健康评估的有偿服务。(5)体育康复:为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或身体局部组织损伤的病人.提供运动处方.医疗保健及传统体育医疗康复方法,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或痊愈.(6)体育健身娱乐的科技开发为提高大众锻炼身体的实效性,趣味性而开展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

二、我国体育健身市场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逐步面向社会.一些消费层次较高的体育项目也开始进入生活领域。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投资逐步被人们所接受。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和个人.以及外资开始投资易于盈利的体育经营项目.举办诸如健康城.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以及各种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领域开始出现了私营.集体.个体、外资.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结构的经济实体.形成了一个向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的体育健身市场。

但是体育健身市场也还处在发展之中.从各种文献资料查询结果看目前我国体育健身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体育健身市场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区域上的不平衡。沿海沿江的省份在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上远远高于内陆省份;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农村处于空白:(2)主业和副业发展不平衡。体育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主业的经营收入远远低于副业经营收入(3)市场结构和布局不平衡。突出表现在提供高档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经营单位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而提供中低档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经营单位则发展缓慢。另外.目前大多数体育健身设施和服务经营单位都集中在市的商贸中心.而在城乡集合部,尤其是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则缺乏配套的健身设施和服务经营单位.这也使得体育健身市场在布局上表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

2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亟待加强。各级体委是各级政府主管体育事业的行政机构.也是体育健身产业行业管理的职能部门。目前各级体委只考虑下属事业单位如何来进行健身产业的经营.而在如何对社会上其它部门和个人办的体育健身经营活动实施行业管理方面缺乏应有的考虑。这一状况有两方面负影响:一是体育部门办的一些体字号的经营活动要到文化部门去登记。并要交纳一定的管理费.限制了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阻碍了服务领域的拓宽.二是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是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缺少对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将使我们不能有效地利用市场的方法和手段来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就是把社会上其它部门和个人办的体育健身服务经营单位也纳入全民健身计划服务网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强化这项职能意义重大。

3产权关系不明.资产管理不顺。目前各级体委在体育健身

经营开发中的合作经营、合作开发项目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中外合资的一些大型项目.合作期限过长:二是合作中对有形资产有低估现象.无形资产不在评估之列。因此.加强体育部门国有资产的管理.实现产权关系的明晰化、资产评估科学化.对防止在经营开发中体育部门国有资产流失有重要意义。

三、体育健身市场发展对策

现阶段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总体策略是: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主体在培育体育健身市场主体、拓展体育健身市场领域、加强体育健身市场管理三个方面整体推进探索新路子.形成一个以体育健身、娱乐为主的社会化体育服务体系和一个由体育行政部门依法管理的多样化的.多层次的体育健身市场。实现体育健身市场主体多元化和管理规范化。这一策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全民健身计划相配套的依托社会、面向市场的体育健身市场运行机制。体育健身市场是为提高全民素质服务的一项产业.也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事业。发展体育健身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换。

2群众性体育协会.俱乐部.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站).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应以社会化.产业化为方向开展健身、健美.康复、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积极引导群众的体育消费,不断拓宽群众体育消费领域。

3体育场馆和各种体育设施应继续坚持”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扩大对外开放,加速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同时要注处理好场馆经营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

4.体育院校科研单位,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增加社会服务.拓宽服务领域.开展有偿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科技开发和成果转让。有条件的院校和科研单位应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群众提供体质测试健康评估等有偿服务。

5培育和开发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为全民健身计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创造必备的基础和条件。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应提供各种健康科学文明的体育服务。要考虑人民群众实际的消费水平,重点开发中低档体育健身娱乐项目,适度发展高档健身娱乐项目。要在积极引进国外趣味性的健身娱乐项目和设施的同时.做好挖掘和整理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健身娱乐项目.以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健身娱乐需求.为更多的人提供高质量规范化的有偿服务。

6切实抓好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本着保障广大体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促进体育健身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宗旨.重点抓好体育经营实体的开业标准和从业条件的制订工作,尽快实施体育健身经营许可证制度。

四.发展体育健身市场的政策建议

发展体育健身市场关系到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换.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推进方式的选择。搞好这项工作尚须必要的政策支持。建议应重点抓以下几方面的政策措施:

1制定和完善体育健身市场的投入和投资政策。发展体育健身市场主要应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要积极进行多种形式的改革和试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地增加对体育健身产业的投入。

2加快体育健身市场的立法进程,健全法规体系。当前应根据体育健身市场管理不顺.政出多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体育健身市场管理办法》。地方体育行政部门也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地方性体育健身市场的管理法规。

3争取适度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体育健身产业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对公益事业提供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各级地方体育管理部门在积极争取享受文化和教育部门现有的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应根据体育自身的特点.力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健身产业的发展。

4加强体育健身产业规划和管理。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健身市场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确定通用性健身产业发展重点.制定体育健身产业发展规划。要尽可能使发展体育健身产业的投资信贷就业用地等列入城乡整体规划.使本地区的体育健身产业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要加强对体育健身产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建立体育健身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准确把握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动态变化趋势和未来走向.提高对体育健身产业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5加强体育健身产业规划和管理。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健身市场的实际需求确定健身市场发展重点制定体育健身市场发展规划。使本地区的体育健身市场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加强对体育健身产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建立体育健身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准确把握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动态变化趋势和未来走向.提高对体育健身市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新形势下我国体育健身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新形势下健身服务产业在发展方向上面临的机遇

(1)自改革开放、面向世界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都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根据对2000年至2012年的平均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的整理推算,我国的整体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7.3%左右,估计至2020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都将保持在这一发展水平,这就为我国的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经济基础。

(2)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也促进了城镇、城乡群众的思想越来越城市化,越来越多的城乡、城镇居民迁居到城市中来,希望提高生活环境水平,这就为体育健身产业带来了众多的消费人群。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仅调动群众体育健身消费观念、开拓体育健身市场方面,而且就体育健身产业来说也说一种推助力,体育健身服务产业的发展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3)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身体上的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富贵病”就是较为明显的弊端。所谓的富贵病又称“现代文明病”,是人们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生活富裕后,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从而产生的一些非传染性的流行病。如便秘、肥胖、糖尿等,人们为此就要花费昂贵的医药费用。富贵病的出现让人们改变了对以往健康问题的认识,人们更希望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人们希望通过健身的方式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随着健身的意识逐渐增强,健身热潮的来袭,人们对与健身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给体育健身产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

(4)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

健身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即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内陆地区,这也使得接受体育健身的思想产生了较大差异,也就产生了东南沿海地区的体育健身的发展水平和速度高于内陆。二是体育健身产业的主副业的经营收入水平不平衡,即副业高于主业的收入。三是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在大中城市中健身设施较为完备,而在一些中小城市中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经营单位所提供的健身设施和提供的健身服务都较为落后,甚至在一些小区住宅中根本就没有体育健身设备,这也使得健身产业的布局不平衡。

2.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1)虽然我国早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但是对于体育健身行业的关注度一直都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对于体育产业的理论化研究严重落后、对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性研究力度严重足,也就导致缺乏引导体育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和辅助提高体育产业水平进步的经济政策。

(2)我国对体育健身产业才处于萌生发展阶段,对于健身产业的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规章制度,对于健身事业的发展没有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如适当降低体育健身娱乐经营单位上缴的营业税税率等,这有利于健身单位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购买健身器材、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等。除此之外,体育健身娱乐单位在运行当中还要为在体育赞助、体育广告中的创收收入赋高额的所得税,这就造成国内、国外的各种投资企业对我国的体育健身产业的市场前景抱以观望的态度或对投资降低了信心。

(3)体育健身服务部门的经营者文化素质不高,这就使得他们的经营管理理念过于陈旧。首先大多数的经营者还是以牟取金钱利益为目的的,这就严重损害了健身者的群体利益和体育事业的声誉。其次是经营者的文化素质过低,那么对健身服务的经营管理形式就较为陈旧,没有创新理念,对于服务部门建立的健身内容较为单一,那对于健身人群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4)经济水平的提高相对也带动了人们想要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人们渴望在工作之外的休闲时间可以有更丰富又可以提高身体素质的休闲娱乐项目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这就为体育健身产业的发提供了大量的消费人群,但这同时也为体育健身单位提出了更为艰巨的挑战:在可以获取最多利益的同时通过建立什么样的健身娱乐项目才能吸引健身人群的眼光,才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在体育健身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健身娱乐场所淋漓满目的今天通过建立什么样的体制、什么样的健身娱乐项目来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与挑战。

(5)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

健身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即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内陆地区,这也使得接受体育健身的思想产生了较大差异,也就产生了东南沿海地区的体育健身的发展水平和速度高于内陆。二是体育健身产业的主副业的经营收入水平不平衡,即副业高于主业的收入。三是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在大中城市中健身设施较为完备,而在一些中小城市中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经营单位所提供的健身设施和提供的健身服务都较为落后,甚至在一些小区住宅中根本就没有体育健身设备,这也使得健身产业的布局不平衡。

二、新世纪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对策措施的有效实施

1.转变经营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才的培养

体育健身场所的经营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通过文化素质的提升转变经营理念,开拓新理念、建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健身项目,使体育产业在创新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体育健身人才的培养都是以计划经济的模式来进行的,在体育健身经营管理方面一直都是比较欠缺的。这对此方面,我国各大院校应适应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改变教育方针,除了要培养体育健身产业的经营人才,也要运用其各自的优势,对从事体育健身产业的人员进行实践性的培养,提高体育健身产业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使体育健身产业在有序的经营管理中运行。

2.加大对体育健身产业的政府扶持力度和相关政策

体育健身的主体是群众,有了群众的参与体育产业才能在竞争中求得发展,逐渐形成体育产业的社会化、产业化。但是体育健身产业在运行当中也会产生各种费用,如体育活动营业用地、较高的营业税率等等,这都严重限制了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政府要加大对体育健身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减少税率、对于群众性体育活动用地少收或免收土地的使用税等根据地区性、地方性等建立税率或减免税率的相关政策额。政府也要通过宣传健身知识等手段鼓励外资企业、社会企业对体育健身产业的投资,既解决了健身产业的资金、客源问题,也解决了其他人群的身体健康问题,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加大对健身行业人员的培训制度,充分了解体育建身器材的功能,以此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设施的健身功能,真正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

3.建立体育健身服务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体育健身服务业的质量标准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体育健身的消费群体的价值观念、对生活水平消费行业的法制观念也在不断的增强,这就对体育健身服务业的服务质量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服务标准。国外对于体育健身的认识较我国比较早,他们更注重对于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于体育健身行业的结构布局、资源的合理分配都较为成熟了。我国就是要通过与国际体育健身行业的有效交流,建立属于自己的、有自己特色的体育健身服务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4.加强对社区体育的建设与管理

在居民区建设体育设施,形成体育健身场所,让居民出门就感受到健身房的所在,让居民感到无处不运动、无处不健康。社区要建立协调管理部门和健身俱乐部,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体育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协调体育设施的使用等方面,俱乐部主要是居民健身活动的场所,社区管理部门要根据人们的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不同身体素质建立体育健身活动项目,而且也可以定期举行友谊竞争比赛,增加人们体育健身的乐趣。

5.常规健身项目与新兴健身消费项目的结合

体育健身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国体育产业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其主要是通过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融为一体,达到让人们在锻炼中愉悦情操,在娱乐中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这就要求将常规的体育健身娱乐将新兴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有机的结合起来。

6.建立合理的结构布局

体育健身娱乐产业不仅是体育产业中的基础性行业,也是开拓、拓展体育消费领域、带动人们消费水平、满足健身人群健身需求的重要行业。经营管理者要不断借鉴国内、国外成功开办体育健身娱乐场所的案例,并根据自身的情况与其结合起来,将现有的资金、设备、技术整合起来,把健身场所进行合理布局,建立不同档次的健身娱乐服务体系,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健身人群的需要,逐步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

三、结束语

加大对体育健身产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对体育健身产业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积极培养、建立起规范的体育健身产业体系,在建立起固定的健身人群外,再通过建立多样的健身项目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群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通过这些来带动我国体育健身产业乃至整个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使我国的国民身体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明.体育产业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

[2]廖培.我国体育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J].体育学刊,2005(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