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4 15:54: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第1篇

【关键词】 陕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一、陕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就

1、民主意识深化,封建思想淡化

陕北能源的开发、大众传媒的作用以及改革开放新思想的传播,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思想也在不断革新,由市场经济带来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律维权意识都得到了深化。过去那些重男轻女、生病不去就医而去选择求神拜佛的封建落后思想也得到了淡化。

2、村民综合素质普遍提高

村民的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自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经济发展,为村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物质保障。由于生活的富裕,村民认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生活方面,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财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诚信经营小本生意,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邻里乡村,团结有爱,互帮互助。同时,村民们积极使用新媒体,了解社会最新动态,对知识的作用有了较为准确的认识,积极让子女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相信科学,拒绝歪门邪道。

3、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人民群众是守法、用法的主体,方针政策的制定需要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能源的开采,使得陕北的经济迅速发展,相对于关中和陕南,陕北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尤其表现在陕北的农村。从落后的小山沟到村容整洁的美丽村庄,从灰暗的土窑洞到一排排宽敞明亮的小平房,从依靠耕种为生的贫苦生活到依靠能源开采和经营小本生意的富裕生活,他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和办实事。不仅如此,对于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社会养老保障方面,国家也在尽最大的努力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以村民在享受政策扶持和能源开采带来的丰厚物质的同时,也感谢国家对陕北的政策扶持,并积极支持和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

二、陕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专业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

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使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镇,村里仅剩一些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孤寡老人。对于此状,村支书和村干部通常担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或者聘请少数业余的教育人员,这些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态度不够端正,他们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理论素养。

2、部分村民思想道德素质低下

能源的开发和政策的扶持,使陕北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物质财富相对获得容易的情况下,也滋长了部分村民的不正之风。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唯利是图、拜金主义等思想也随之出现。由于村民知识文化水平较低,一夜暴富更使有些人不能正确认识财富,挥金如土,攀比炫耀,吃喝赌。

3、思政教育内容枯燥陈旧,缺乏趣味性和新颖性

一堂好的教育首先表现为教育内容设置的科学合理,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新颖性,能触动受教育者的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并逐渐内化到个人行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除了上级指示要传达的内容之外,教育内容多采用的是数年前旧教育版本的教育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和调整思政教育内容,没有将思政教育内容与时代相结合。更没有将内容寓于村民的实践中,枯燥的、抽象的、纯理论的思政教育内容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4、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简单、单一

好的教育一定有好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接受教育者传递的内容。陕北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理论式的灌输和说教式的方法,照本宣科式的传达方式,没有较好的发挥互联网的教育功能,没有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也没有将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更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5、缺乏考核思政教育队伍工作实效的机制

一个好的评估机制能够有效的激发一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反之则会挫伤其积极性。农村思政教育队伍的工作成效缺乏具体的考核标准,对一些工作的考核,很难细化到量的程度,也没有明确的奖惩标准,致使很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纪律松散、缺乏工作热情、敷衍行事、互相推诿和精神懈怠,影响思政教育的成效。

三、陕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陕北能源开发带来的重物质、轻思想建设

陕北矿产能源的发现使人们过多关注经济的增长,基层领导干部为了达到国家的硬性指标,盲目的发展经济,物质水平似乎成为衡量一切的硬性指标,重物质、轻精神,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手段来谋取利益,在谋取利益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村民精神方面的建设。

2、人口结构的变化,加大了思政教育的难度

城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更多农村人口远离家乡去外地打工赚钱,同样陕北能源的开采也吸引了其他城市的众多人口。不同风俗、不同习惯、不同价值观的人们聚集在陕北农村。村里原有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孤寡老人和来自不同城市人口的汇合,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3、缺乏考核和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

一个好的考核机制能够有效激发一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并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责任感,使其朝着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会挫伤一个人工作的积极性。陕北农村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考核,也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影响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

4、部分村民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低下

农村中,大部分劳动力都离开自己的家乡外出打工,村里的留守儿童、青少年大多都由爷爷奶奶照看,长期疏于管教,其思想和行为出现问题。打架斗殴,以自我为中心,攀比虚荣,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较低,不只是留守儿童,还有部分留守妇女,她们缺乏理想信念、不学无术、好吃懒做、贪图享受、搬弄是非。道德素质低下,这使得陕北r村形成了一股不良的风气。

四、解决陕北农村思政教育问题的主要措施

1、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社会氛围对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社会氛围会使人们积极向上,反之,则使人消极、倒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到每个村民的实际行动中,成为指导村民行动的具体指南。加大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抵制,发挥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加强思政教育队伍的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发挥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专业素质息息相关,因此,农村应该引进有专业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聘用接受过系统教育并拥有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经验的人员,优先考虑对工作有热情、有责任感、有耐心、能吃苦耐劳且有奉献精神的教育人员,引进本科、硕士等高学历人才,优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淘汰临时或者不专业的教育人员,对没有责任心和不能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予以教育,同时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扎根基层,吃苦耐劳,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3、提高村民自身的道德素质

提高村民自身的道德素质,要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特点有层次、有特点的对村民进行教育,根据不同儿童所遇到的问题及时开展教育活动,预防为先,切忌等到出现问题后再解决问题。对外来人口的教育,可以先了解外来人口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习惯甚至生活信仰,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政教育。切不可大呼隆得进行教育。同时也要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最后要注重实践锻炼,在实践中提升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4、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的新颖与否通常影响着村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又通常影响着思政教育的效果。创设新颖有趣的思政教育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展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当地存在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农民自身的利益问题相结合,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日常生活中。

5、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方法使用的得当与否,通常影响思政教育的效果,创新多种多样的思政教育方法。不是采用纯理论灌输式的单向教育,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熏陶感染作用,使村民形成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了解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榜样人物的差别,找出自身的不足。也可以通过开展文艺活动,比如唱歌、跳舞,演讲、小品等将教育内容渗透在文艺活动中,同时让村民亲自参演活动,以增强认同感和体会感。另外,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媒体来开展思政教育。总之,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去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6、建立健全思政评估机制

科学的、系统的评估机制能提高教育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得教育人员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也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措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笼统的、没有目标的工作,而是分工明确并承担一定责任的工作。因此要细化每个教育人员的职责范围,建立权责一致的评估机制。在责任范围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建立健全评估和责任机制,主要表现为对教育工作人员和受教育人员进行评估。对受教育人员评估,主要是评估受教育人员的集体意识、纪律观念、个体行为、思想觉悟、参与程度。当然,在比较的过程中不要只注重村民的短期效果,更应该注重其长期效果。对教育工作人员的评估主要表现为理论知识素养、工作态度、政治觉悟、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加以考察。

【参考文献】

[1] 刘芳,汤震.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J].重庆科技学语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2] 龙海平.农村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探讨――基于桂北6个村镇的实地调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4)78-82.

第2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对策

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现状,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现状

目前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留守儿童政治思想观念意识淡薄弱

当前,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思想政治素质上比较差,思想政治比较薄弱,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于民族精神的概念他们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别说我们国家现在的政策形势情况知之甚少,总认为这些与自己无关紧要。

2、农村留守儿童理想信念模糊不清、价值观念错位

当前,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对于理想信念模糊不清、价值观念意识错位日益突出,很多的留守儿童特别崇拜歌星,他们觉得人生的目标就是能够挣到很多的金钱,缺少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使得农村留守儿童陷入拜金主义的功利性中,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理想信念模糊不清、价值观念错位。

3、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存在问题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情感上的缺失,且极端的压抑会带来心灵上的伤害,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他们的性格过于倾向偏激,如果一遇到烦心的事就会脾气暴躁走向极端,从而形成了严重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与别人的社会交往。

4、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凸显

农村留守儿童现在正处在一个心理极为敏感、内心情感的渴望时期,他们特别依赖于家庭和父母。现在的很多农村家庭中,父母离异或是父母外出打工等原因,使得这些孩子缺少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最终形成了内心情感的缺失。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内心情感上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他们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二、当今,我们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注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家长要尽可能多地给孩子以心灵的关爱,父母要从站在孩子的立场出发,为孩子找到并落实合适的监护人并应尽可能多的保持与孩子的联系。有些年轻的父母常年外出,舔犊之爱与抚育的义务感使他们内心强烈的愧疚。这种愧疚成为一种强大驱动力,促使他们去寻求补偿。以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的经历为教育媒介,加强父母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沟通交流,这也是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措施之一。

2、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高教师素质,学会因材施教

学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是来自于自人的个性这个话的源泉。任何人设置的规章制度的结构,不管是多麽的巧妙,也不能取代教育事业的个性。同样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也是如此,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特点,以因材施教的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来保证时效性。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讲,他们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因此,学校以及教师了解这一特点后,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取有效以及特殊的教育方式来对他们进行教育,通过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寄宿制学校可以方便与教师对留守儿童的了解,通过了解之后,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帮助以及及时的指导。学生在寄宿学校上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还可以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寂寞。对于走读的学生和在校寄宿的学生来讲,后者更为方便安全,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所以说,建立寄宿制学校是当前可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对策。

3、制定政策措施,健全法律保障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生活的初始点,家庭的教育影响是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替代不了的。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的原因,这对他们未来的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来讲,和不在身边的父母团聚是它们最大的心愿。那么,变革现行户籍制度,真正的帮助了农民工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对改变他们的生活待遇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解决了和孩子不见面的状况,这使得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结束了远离父母的生活状态,能够健康的成长。

从政策方面来说,要大力推进法律的完善以及加强政策的调整,尤其是推进国家制定的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和父母一起进城生活的有关政策,以改变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带来的诸多困难,不仅要创建还要完善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够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制定有利于农民工利益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同时还要坚持以进入地政府管理为主的同时,还要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为主,抓好并落实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要严格执行并落实国家政府制定而且已经出台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措施,于此同时还要对其进行高度的重视。另外,国家和当地政府要加大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力度,在实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基础上,要合理保护并完善留守儿童的各项权益保障,同时还要强化监护人的职责,确立对监护人的法律制度,创建一个以家庭监护为主、学校为保障的制度。

结束语:

总之,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繁琐的工作,那么我们要针对于当前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状况主要存在的问题采取一个很好地解决办法,才能开辟有效的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邓安平.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探析[J].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第3篇

一、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必要性

(一)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承载与传导之功能,是培育新型农民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加强在新农村建设引领下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有利于丰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有利于构建农村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农村社会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必定会受到国内外复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充分发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与隐形作用,需要正确的政治理想的引导;而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是引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正确理想与追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领下,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势在必行。

(三)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护航者。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抓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既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自身的需要,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利于弥补传统载体受众面小、工作量大、时效差、针对性差的缺陷,为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萌芽

(一)电子普及,传媒载体萌芽。科技的不断发展,加速了传媒时代的到来;在新农村建设中,若不能最大限度利用大众传媒的力量为新农村服务,新农村的建设很可能会事倍功半。在新农村中,一方面,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相当普及,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渗透至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农民群众对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不断创新高,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二)新旧结合,文化载体萌芽。亚当.弗格森著指出:“语言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包括所有思维、感觉或意志的外在符号。”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建筑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涌现出结合民族文化与时代特征的文化载体,这些文化载体被农民群众广泛认可与接受。

(三)村规民约,管理载体萌芽。每个村子都有属于自己村落并得到村民认可践行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对村子的有效管理与村民和谐,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慢慢向新的管理模式蜕变,而新的管理模式必定会衍生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载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管理模式的作用,促使管理模式向民主化且系统化转变。

(四)创新典范,活动载体萌芽。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涌现形式各样深受农民群众的活动,农民群众既能在积极参与中获得乐趣,也更乐于从活动中接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内容。再者,典范的带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应该注意并发挥村子典范与能人等代表人物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作用。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五种载体的创新途径

(一)传媒载体。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传统传媒载体的潜在价值。要巩固传统传媒载体已有的地位,坚持有选择地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传统传媒载体中。同时,坚持正视传媒载体的局限,结合农村农民实际,才能从根本上挖掘出传统传媒载体的潜在价值,确保传统传媒载体继续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新兴传媒载体的优势。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要整合网络资源,构建各类“中国梦”“新农村建设”网站的建设,创建微博微信等与农民群众平等交流的信息平台,兴办以提高农民农业等专业技能的远程教育网络学校,牢牢把握网络载体的主动权,主动占领农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现代社会,各类媒体特别是信息网络化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加以引导。”利用网络载体进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作为载体的弊端,趋利避害,不断增强网上宣传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二)管理载体。首先必须完善新农村现有的村规民约,赋予村落间认可的村规民约以强制性、阶级性、组织性、规范性特征,理清农村事务的管理脉络。管理载体的创新,必须紧贴农村实情,充分吸纳农村中不成文的村规民约,进而形成具备强制性、规范性、组织性、阶级性的他律管理手段,促进村民自律与载体他律的合力。其次,增强管理载体与农村管理人员的紧密性,是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必经之路。管理载体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农村管理人员必定需要担负起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因此,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与思想政治素质,有意识地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农村事务的管理手段中,更应提高运用管理载体的自觉性,促使管理载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改进与完善的同时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再者,将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回访与建议纳入管理载体创新体系,是促进管理载体可持续性创新的必备手段。

(三)文化载体。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并不意味着要全然摒弃传统文化;相反,应重拾农村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归入文化载体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的发展演变史上,农村民族传统节日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农村民族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部分内容都乐于被接受、易于被接受。通过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与时俱进赋予其时代内涵,在重拾农村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促进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有效融合,形成互助推力协同发展。创新文化载体,除却创新文化载体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推动文化载体形式的创新。文化载体形式的创新,关键在于顺应时代变化。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文化载体形式的创新,必须紧随着信息时代这一趋势,转变理念,结合大众传媒载体与活动载体等新兴载体推进形式向多样性、创新性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农村扶贫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有着指导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但是,目前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对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分析。

一、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物质层面的扶贫,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理论性的事物十分注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足。(3)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教育方法缺乏创新。(4)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这些因素较大的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存在问题

在进行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体是扶贫对象,其也是教育的接受者,扶贫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扶贫对象这个主体还存在问题,比如,文化程度较低导致扶贫对象难以理解相关的致死。有的扶贫对象对物质生活十分注重,但在思想政治意识方面比较薄弱。

二、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问题的原因

1.不完善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新农村的建设不断推进,然而在农村扶贫工作中面临着新的问题,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相关的机制还无法跟上实际发展。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缺乏针对性;(2)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的整体水平存在滞后现象;(3)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形成常态,相P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

2.对扶贫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1)由于受到相关投入不足的因素,导致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影响。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由于相关投入的不足,极易导致有的群体享受不到相关的教育,这就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之前,应当大力投入经费,以此促进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存在不足,因此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此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如果不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那么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面临更多问题。

(3)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十分单一,这直接影响了各项工作开展的效率。而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有着良好作用,其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实现了教育形式的创新,为促进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3.农村扶贫对象自身因素

当前有的扶贫对象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且自身主体意识不强,使其主体作用无法发挥出来。因此,农村扶贫对象因素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因之一。另外,由于经济基础较差导致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受到影响。

三、解决农村扶贫对象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对策

1.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扶贫对象的物质生活水平

物质经济问题是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问题。因此,首先应大力投入资金,并拓宽扶贫渠道,建立健全有关的扶贫对策,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脱贫致富的途径,从本质上解决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2.健全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针对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案,为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应加大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另外,还应创新教育形式,打破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从各个方面拓宽教育渠道。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居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其对推动农村脱贫致富奠定基础。然而,当前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不足,因此,需要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从各个方面加强农民知识水平,提升扶贫对象的综合素质,以此更好的促进农村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艳. 浅析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新西部(理论版),2016,09:19+26.

[2]邱柏生.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转型[J]. 理论探讨,2009,03:115-119.

第5篇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是提升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笔者通过对甘肃部分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察研究,发现农村中学由于所处教育环境的特殊性,面临着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甘肃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中国作为一个文化礼仪之邦,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如今学校德育教育都十分重视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发挥自身优势,集中、系统、有序、严格地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形成正确的信仰,为他们走问社会,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公民打好基础。”[1]甘肃地处西部地区,经济文化欠发达,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去年九月,笔者有幸以一名师范生的身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甘肃陇南西和何坝镇中学的教育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特别是主阵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教学课时投入不足,效果不佳

作为七年级两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每周总共四节,相比较于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课程,在学校领导、教师甚至学生的眼里思想品德课就是一门副课,甚至可有可无。因为不受重视的原因,思想品德课在课时量不足的情况下呈现出效果不佳的特点。例如:在我们任教一个月后的第一次月测中,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发现较有难度的多选题和分析题的得分都很低。可见,只通过每周两个课时,一次作业的教学投入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不佳。

(二)教师专业不对口,专业师资缺乏

在何坝镇中学,教师的来源大多为省内各类师范院校的本科及大专毕业生,虽教师总量充足,但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课程能保证教师专业对口外,其余很多课程特别是历史、地理、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十分普遍。在大家眼里思想品德课不是很重要,所以只要是老师都可以带。上课的时候读一读教材,划一划重点就好了,并没有做到贯彻和落实中学思想品德课中要求的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的教育任务。

(三)教师教学内容单一,方法呆板

在刚开始的一周内,我们的任务基本上就是观摩教学活动。在《享受学习》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两课中,老师的教学方法仅限于读教材、划重点和做笔记。教材中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等环节都匆匆带过。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没有积极性。在此次活动中,我不但快速完成了学生―教师角色的转换,而且经过与老师的沟通和一行其他同学的集思广益,利用网络资源,收集资料使课堂教学内容充实,在上课的过程中尽量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二、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

上述情况只是笔者在实践中的所见所闻,然而在我省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远离城市的农村,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处境就更为尴尬。

(一)对思想品德课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中学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没有意识到对于青少年来说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习了解如何做合格好公民的重要性。“当前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旧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用单一固化的传统说课教学方式对中学生进行思想知识灌输,以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传授政治信仰和思想观念。思想政治课、班会、升旗仪式成为例行公事。这种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没能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脱离中学生实际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易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和抵触情绪”[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意识到在学生智育发展进步的同时发展德育的重要性。对思想政治课的轻视使得,学生们也将这门课定义为副课,甚至对于一些老师来说其任教的课程也不是多么的重要。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在教学排课的过程中对思想品德课的安排也是少之又少,甚者这些课程的课时经常被一些主干课程老师无故挪用。学校德育工作的弱化,使育人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二)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学方法落后

农村基础教育中教育资源严重缺乏,在专业师资方面尤为严重。在贫困地区一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由于缺乏与时俱进的学习,只是采取老一套的灌输式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理论式的品德教育,变得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人性化。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珍惜新起点》,学生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就是热爱新的学习环境和珍视新的个人人际环境。新课程要求通过“初中生活新体验”“友谊大放送”等课堂活动既贴近生活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完成。思想品德课程要求在扩展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指导。

三、加强和改进甘肃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是改变思想政治工作尴尬局面的首要途径。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只是单一的局限于思想品德课中,其形式可以是包括班主任工作、学校的德育教育、团组织的各类活动等丰富多样。“先成人,后成才”,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明确“教书”的最终目的是“育人”。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各门学科特点形成一套渗透德育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要摆正态度,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观。另一方面必须加大对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支持,尤其是政策上的支持,制定有利于贫困地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以解决农村地区教育人才流失严重的现状。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在调查中不难发现,新课改之后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基本上是开放式的。改变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面对改革后的新教材,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中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往往表现得措手不及,不知道“怎么教”。很多老教师表示本次改革不仅改变了他们的教育观念,而且改变了他们曾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新版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材基本上都是每一单元一个主题来帮助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品德评判。老师要上好这样的课,就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搜集大量的资料。与此同时,学校就应设立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以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需要。老师们利用多媒体设备就可以更为直观地为学生提供案例和材料,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让思想政治教育课更为生动。

(三)融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一体

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将价值观教育与人生观教育紧密联系,要克服农村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仅依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家庭,走向社会,拓宽品德教育的途径,给学生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道德氛围,融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思想教育为一体。

首先,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文化是人的主观世界的展现,也是它的建构。人类自我与自我观念是在一定的文化中形成的,由文化决定。即便是客观世界,也必须借助文化充当中介和桥梁才能进入并作用于人,人必须通过文化才能最后找到自我。”[3]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可以使学生在文明的校园环境中塑造人格,规范言行,主动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6篇

一、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推行,为农村更多想要上学的孩子实现了就学梦想。但是,不同文化和各科思潮的涌入,给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采取必要的手段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整个农村的长远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1. 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农村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三观”的主要手段。农村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农村广大在校青少年进行先进思想政治理论和社会主义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增长知识、认识社会,还有利于了解当前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主张,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有效途径。中学生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指导思想,会通过学生和家长的交流以及学生的日常言行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对于提升农民自身素质、规范农民日常行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仅需要正确的政策扶持、先进的观念引导,更需要作为建设主体的当地农民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与时效,将会为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提供有益的补充。

二、我国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农村青少年的成长及农民素质的提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长期处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农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都与城市存在诸多差异。结合当前发展的现状,可以梳理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 教师队伍素质偏低,难以胜任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教师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实施者,他们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可、储备的专业知识和所采取的做法会直接影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师资队伍不尽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①首先是农村教师的素质水平难以应对当前教育的要求。农村教师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虽然部分教师入职之后通过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在学历方面达到了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能力方面并未得到同步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难以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手段和多方面知识。其次,农村中学教师的人员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专业教师较为紧缺,因此,思想政治课便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或者由后勤教师代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专业水平难以得到保证。最后,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较差,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农村中学教师进取心不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还与伦理学、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紧密相关,这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上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联系当前的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一个不求上进的教师是很难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较差。

2. 思想观念滞后,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目前,不仅是农村,甚至城市的大部分学校也迫于升学压力,对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认识都存在偏差,将其简单地归结为德育,忽视了其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仅仅是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伦理道德习惯的养成。在农村中学中,从领导到教师普遍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轻视心理,这种观点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最终的结果就是虽然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也例行公事的组织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最后的教育效果却远未达到教育的目的。

3. 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达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改革,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都有使用。但是,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部分课堂中,仍然还在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没有创新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制约着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师没有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其次是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学校的教学设备老旧,致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难被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最后是农村的德育模式单一,对于不同的学生只能采取同样的教学模式,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致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远低于开设这门课程的目标。

4. 教学内容陈旧,难以适应中学生的心理需求。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一部分条件优越的学校采取了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带领学生实地参观、给学生播放有教育意义的视频或鼓励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等。而在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大部分仍然采用传统形式的班会、校会和思想政治课等形式,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而缺少实践活动的参与。而这些理论知识的内容大都过于理想,只能给学生树立一个高尚远大的道德楷模,这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这种“高、空、大”的道理只能在思想里束之高阁,并不能得到他们内心的认可和共鸣。

三、加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本文立足当前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其他地区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

1. 转变观念,正确领会农村人才培育的需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提高当前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必须提高地方领导及学校领导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政府的力量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再以学校的目标来要求教师教学的过程,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校长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岚清曾指出:“要改变一所学校的面貌,关键是校长和教师。一个好校长,带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就能吸引一大批孩子来读书。”“农村中学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离不开一个具有现代人才培养意识的好校长。”②而对于好校长的要求,不仅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组织观念和法制观念,还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能把握时代脉搏、准确预测未来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这样才能引导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2. 加大资金投入,打造优秀的农村思想政治教师团队。农村中学教师待遇低下,人员流动性较大,激励机制不完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农村的教育经费有限所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村中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制度,减少教师城市外流的现象;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探索多种渠道的经费来源途径,解决学校经费紧缺的现状。

3. 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内容。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教育模式,是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改变农村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首先,教师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中心,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教师要善于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适当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借鉴和运用其他先进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再次,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最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可以结合校园特点,每年定期开展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各年级和班级也可在不同的时间段以不同的主题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广播、黑板报、校会、班会等文化宣传的作用。注重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实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注释:

第7篇

关键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省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作为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的重点,着力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有效改善了基层卫生机构执业环境。然而,江苏省要真正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的就医新格局,除了职业环境的改善,更需要人才的有效供给。人才数量短缺、卫生服务水平有限、医疗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依然是制约江苏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的瓶颈。因而,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是关键问题。按照《省卫生计生委、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编办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通知》(苏卫科教-2015)21号)和《省卫生计生委、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16年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通知》(苏卫科教-2016)8号)要求,有关要求,2016年起江苏省恢复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重点为苏北、苏中地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适宜医学人才,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卫生人才短缺的有效路径,有望为基层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合格全科医生。[1]然而,实施中发现,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心理障碍易发、基层意识不强烈、职业认同度不高等问题。为了能使订单定向医学生成长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综合性全科型人才,不断壮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在这类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断探索多样形式的实现路径。

1加强江苏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免费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毕业后到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年。[2]没有学费、住宿费和就业的压力使一些同学失去了学习动力和服务基层、自觉提升岗位服务能力的热情,因而要对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具备与岗位需要相匹配的思想意识和职业素养。

1.1有利于加强江苏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服务基层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江苏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计划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农村看病难的问题。就近两年免费医学生招录情况来看,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学生报名踊跃,录取分数较高。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毕业后在基层主要以预防工作、健康管理、康复保健、慢病管理等为主,还需要深入理解国家基层医改政策,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增强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然而,免费医学生也面临着一定政策窘境与难点,部分学生从医意愿不强,而且愿意回到相对贫困落后地区从事基层卫生工作的比例也不容乐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打消学生的种种顾虑,自觉融入健康江苏建设事业中。

1.2有利于加强江苏订单定向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育订单定向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结合其专业性质、未来职业的特殊性。定向医学生就业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象的文化层次不高,这要求医生具备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尊重他人生命的精神品质,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予以充分的情感交流与人文关怀。人文素质是医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救死扶伤的价值观。

1.3有利于加强江苏订单定向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根据舒伯(Super)的生涯彩虹理论,大学时期是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定向医学这一学科,能否产生较好的职业认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在的学习行为以及将来的诊疗活动。[3]由于医学院校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尚缺乏人才培养机构与人才使用机构的紧密衔接经验,配套政策尚不完善,部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在毕业前夕仍然不能明确自己的就业安排,可能会影响其合同履行情况,并对以后的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择业意愿产生负面影响。[4]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医学生特点,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培育定向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激发其正向情感,提高其基层医疗工作认可度,培养扎根基层的责任感,避免出现职业信念动摇,自我定位模糊的情况。

2江苏订单定向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分析

2.1学习态度不端正

一方面,相较于热门专业,定向免费医学生的生源数量相对不足,生源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家庭困难,一心想从事医疗方面工作的学生而言,这一免费培养项目能够帮助减轻家庭负担,他们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与肩负的责任;部分学生因为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已经确定,不用自己费心找工作,对学习抱有得过且过的态度,想要退出但是又存在较多障碍,对这部分学生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2.2心理障碍易发

免费医学生中往往存在几个方面的压力:一是有的学生在报考时,并不了解这一免费培养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未来的基层服务内容,从而产生对未来前途的迷茫感;二是多数免费医学生来自相对贫困的地区和家庭,受到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三是人际交往障碍,这类学生往往单独编班,在于其他专业学生接触过程中产生不安感。这些心理障碍会对他们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期望带来负面影响。

2.3职业价值观淡漠

有关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订单定向生并不愿意到农村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工作。[5]部分免费医学生来到基层卫生机构就业,但由于工作环境、待遇等问题,大多没有长期扎根之念想。影响他们产生面向基层服务意识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毕业生就业后待遇不高,大多数基层单位工资水平较低,远远落后于城市,且工作环境简陋,科研设备落后,就诊病例少;二是发展受限,近年来不少免费医学生在报到和就业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问题,还未建立起较为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

3江苏订单定向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3.1深化课程改革,增强课程感染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渠道,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应当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具体工作内容,开展针对性的主题教育:一是感恩教育。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来到医学院校学习的机会都是将来在基层医疗单位服务6年换来的,接受服务和照顾是他们应得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渗透感恩教育。二是归属教育。订单定向医学生是医学院校的弱势群体,内心难免抵触焦躁。归属感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甩掉心理包袱,在集体交往的过程中实现价值认同。

3.2丰富社会实践形式,提升人文素养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开展各种见习与社区医疗服务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基层卫生事业现状,认识到自己将在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可以开展居民健康体检、医学科普宣讲、义诊、送医送药下乡等医疗卫生活动,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地方病筛查、基层医疗状况调查等科研性质实践活动。早实践、多实践有利于帮助免费医学生加深职业认知,增强职业情感。国家和省市教育、卫生部门应做好实践方案制度建设,保证定向培养工作的质量。

3.3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教育形式

当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维和行为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免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在内容、方式、手段等方面与时俱进,优化教育效果。要做好信息化时代的订单定向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认真思考网络传播的基本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单向的被动灌输教育,而借助于课程网络平台和在线通讯工具,可以较好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活动,将单向的传输转变为双向交流的互动模式,学生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接受者,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师生互尊、互促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面出现。特别是在一些恶性伤医的新闻事件报道面前,为了防止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坚定其扎根基层卫生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必须深入探讨事件发生的原因,利用好qq、微信、微博等工具,掌握校园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3.4灵活融入专业教育,倡导全员教育

订单定向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医学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互相融通,实现全员教育。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人文专业教师缺乏医学背景,而临床医学院的教师缺乏人文学科知识的困境,导致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层次较低,未能真正渗透并应用于专业领域。针对此,要树立全员育人理念,除了培养一批复合型医学人文专业教师,还应引导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中增加临床优秀案例、感人事例,定期邀请临床经验丰富且医德高尚的医生开展人文讲座,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订单定向医学生的精神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廉政文化建设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5(311):366-368.

[2]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教育部等.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Z].2016-06-08.

[3]袁婷.影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及对策[J].卫生软科学,2016,(3):172-176.

[4]胡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实施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9):60-64.

[5]张玉旺,仇宝山.人文关怀视域下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3):82-83.

第8篇

一、农村留守青少年思想现状分析

(一)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偏差

青少年时期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和发展,而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进城务工人员收入越来越高。由于常年工作在外,他们对孩子情感和教育的投入较少。出于内疚,多数就用金钱来弥补孩子,甚至纵容孩子对金钱的挥霍,完全忽视他们思想和情感方面的需要和变化。这就使得孩子有了更多的零花钱,使用金钱的自由度也大大提高。再加上孩子缺乏判断力和自我约束力,极易产生奢侈浪费、攀比等错误思想,甚至有“拜金主义”的倾向。同时,金钱来得太容易会让他们好逸恶劳,不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学习动力下降。甚至部分孩子中间“学习无用论”盛行。

(二)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救助和解决,情感发育不良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农村留守青少年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不愿与外界接触或接触太少。而这种问题没有引起家庭和学校的足够重视。再加上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很多留守青少年表现出内心封闭、行为孤僻、自我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部分孩子甚至早恋。

(三)家庭教育,日常行为失范

留守青少年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教育,临时监护人又起不到应有的监护作用,再加上青少年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和自我约束力,容易导致很多安全问题和不当行为。而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北方某省一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二、当前农村留守青少年思想问题形成原因

(一)从家庭环境来看,只注重物质关心,缺乏情感关心和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在对孩子教育的认识问题上有着明显的误区。有的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身体健康成长,没有偏离社会的行为就足够了;有的认为,为孩子储备足够的教育资金才是最重要的;还有的认为,孩子学习好坏不重要,只要将来能赚钱就可以,所以对孩子的学业和日常在学校的行为不管不顾。如此种种认识,容易使孩子在思想、道德、情感等诸方面出现偏差,影响着他们以后成为健全的社会成员。

(二)从学校方面来说,只抓学习成绩,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留守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只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当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签”,而忽视了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农村中小学更是如此,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很多留守青少年成绩较差,引不起学校的关注,甚至被列为坏孩子的行列。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低下,留守青少年的思想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三)从整个农村社会环境来说,留守青少年的思想问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很难融入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村民虽同情,却也无可奈何。而当前农村社会只注重经济的发展,忽视甚至看不到已经出现和正在出现的留守青少年的种种问题,这将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加强对农村留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的重要性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梁启超在 《少年中国说》 一文中提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在中国这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国家,农村青少年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安定团结。他们将成为21世纪中叶我国农村发展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中的一部分。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现阶段的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健全人格与良好道德品质的奠基期,同时也是人生启蒙与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因此,加强留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于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德及健全的人格,保障健康和谐发展十分迫切。

四、提高农村留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从家庭方面来说,父母要加强对留守青少年的情感交流和家庭教育,选好监护人

父母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和家庭教育至关重要。虽不在孩子身边,但要尽可能增加与子女的联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体会子女内心、情感的变化。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早解决。此外,父母还要想方设法及时了解孩子在家庭、学校的品行状况,配合学校教育。在选择孩子临时监护人方面首先必须确保临时监护人有足够的监护能力,保证孩子的身心安全。其次被选择的监护人要尽量营造较为完整的家庭结构,增强责任意识,以弥补父母外出给孩子带来的情感上的缺失。

(二)从学校方面来说

1.提高对留守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一些农村中小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仍然存在。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特别是对留守青少年更需要关注和教育的认识不足,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2.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对留守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留守青少年和普通农村青少年在思想、情感、心理等方面有着很多细微的不同。但当前学校对他们的教育完全一刀切,采用空洞、毫无感染力的说教不仅起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作用,相反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变更教育方式和手段。另外,教育内容也应紧跟时代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素质是关键

思想政治老师必须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并通过广泛学习来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人格魅力。并要深入实际了解留守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加强与他们的情感交流,以弥补情感上的缺失。

第9篇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网络在加速社会文明进程的同时,也在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新闻动态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这不仅妨碍了学生对正确信息的及时获取和利用,也会导致出现新型的信息犯罪行为。

以网络为平台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人们终日与电脑打交道,而缺乏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际互动和交流,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改变人们的交际方式和心理模式,从而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从目前一些媒体的报道来看,有一些网民已经成瘾,导致心理变异和情感异化,甚至患上了网络封闭症、认知虚幻症、电脑狂躁症等网络心理疾病。网络环境加剧了学生的自我封闭,如果长时间缺乏正确的引导,久而久之易使学生养成冷漠、自私的性格,产生苦闷、压抑的情绪,最终对其学业和生活产生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容易使学生染上网瘾。初中生身心发展还不健全,可塑性还很强,意志也不坚定,网络会使他们精神极度亢奋,往往会因痴迷网络游戏而逃学旷课、荒废学业,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第二,容易产生道德冷漠。网络不仅使人精神极度亢奋,同时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相伴而生,进而失去现实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断力。网络是人机对话的传播模式,缺少人情味,容易导致人们对现实生活中他人和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由于农村初中生尚未树立完善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认知受外界影响很大,而网络不良信息会弱化他们的道德意识,甚至导致违法犯罪等行为发生。第三,容易使人际关系疏淡。网络使人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网民活动在“人―机―人”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容易使农村学生失去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加剧他们的自我封闭,造成人际关系的淡化。

二、网络环境下做好农村中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1.加强初中政治课的教学

网络环境下,突破了以往教学中教室和课本的限制,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网络环境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而如何解决问题,学生可浏览网站信息,阅读、查找不同的资料,让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政治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时政性,跟国家的方针政策紧密相联。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必须及时通过网络借鉴紧贴生活的事例和时政来讲解,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大力推荐和利用优秀网站。优秀网站是青少年学习的优秀资源,如果能加以合理利用,对青少年的发展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二,结合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第三,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国内外时事政治教育,消除学生思想认识中的负面影响,树立崇高的理想,培育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四,对网络上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讨论,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第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网上各项有益的活动。

2.开展在线交流

学校可以开辟专门的网上思想教育论坛和电子信箱,通过留言、对话的形式,由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和经验,同时精通网络技术的专职教师担任论坛和邮箱的管理者,及时或定期解答学生的问题,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与沟通,增强师生的角色互动性。当代中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对新知识和新事物尤感好奇。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教学的自主性、交互性、个性化的特点,使得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沟通更加便利,现代教育再也不是封闭式教育。

3.提高教师的水平

由于互联网是个独立的、开放的世界,而网上行为具有隐蔽性、匿名性的特点,加之目前网络监控技术还不成熟,因此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发挥内在的人格力量来抵制有害信息的腐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从网上搜集信息,掌握社会动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