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音乐教学技能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4 15:54: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音乐教学技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音乐教学技能

第1篇

小学音乐教育目的来看,该课程的开设绝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音乐家,而是为了使未来的公民获得一定的音乐素质和得到一定的音乐审美陶冶,是从构建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来设置的。因此,音乐既不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智育的客体,也不是受教育者获得生存手段的职业技术,而是让受教育者获得音乐素质和得到音乐审美陶冶的美育范畴。

从课程特点性质来看,在学术上,音乐是有着显著知识性和技术性的,但作为小学的教育客体,知识性和技术性的深度和难度在大纲和教材中有着恰当的限定,主要内容都是针对培养音乐基本素质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情景意向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教学为达到这一目标,相关知识的认知是不可缺少的。但这些知识内容不是音乐欣赏教学要追求的目标,而是为目标服务的辅教学内容。学习这些内容也不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必要条件。孔子对音乐的感受力非同一般,他有过听音乐三日不知肉味的体验。但他并没有过系统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他的音乐感受力,来自于音乐的熏陶和自我丰富的人生感受对音乐的移情。因此说,音乐欣赏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

唱歌教学的主要目标仍与音乐欣赏教学目标一样,只不过是客观对象和教学途径有所改变。音乐欣赏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审视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而唱歌教学则是按客体符号―音乐乐谱的要求来实施的一种主体活动―歌唱,从而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审视和表达音乐和音乐的美来达到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同时获得了正确的歌唱方法。唱歌教学有技能训练内容,诸如吐字、发音、音准训练等,但对这些追求的目标不是专业要求,而是普及性要求,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个体的歌唱潜力得到一定的发掘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从表面上来看,音乐知识的教学是纯粹的认知性教学,与感悟音乐无关,实际上并非如此。音乐知识是对音乐现象、音乐符号的逻辑性界定和诠注,或是人对音乐感受经验的抽象表达。因此,音乐知识教学除具有文化承传目的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逻辑性、抽象性的理解力之外,还具有培养学生对音乐感受力的辅助作用。音乐感受力是一种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的情感判断力。通过音乐知识的教学,强化了学生对音乐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有助于学生在音乐感悟中形象思维活动的定位和情感活动的定势,它促进了音乐感受力的发展,这是音乐教育所特有的规律性。另一方面,音乐知识教学并不是完全的抽象和逻辑界定,而总是把概念界定与感悟音乐紧密结合起来的―或者以感悟某个音乐对象来印证某个音乐概念,或是总某个概念出发来感悟某个相对应的音乐对象,这是音乐教学的一般常规,在这里,感悟音乐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可想而知音乐知识教学只是从概念到概念,既不可能达到认知的目的,更不可能实现培养音乐感受力的目的。如果音乐知识的教学是以认知音乐知识本身为终极目的,那么,音乐教育功能仅仅实现了其文化承传的作用,便失去了小学音乐教育在现实社会存在的基础。

小学音乐课中的听觉训练内容其教学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他是纯粹的音乐感受力的培养内容。只不过教学中感受的不是音乐作品,更多的是感悟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感悟来培养音乐感受力,全部听觉训练教学活动就是感悟音乐活动。

第2篇

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是小学音乐教师的必备的技能,两者缺一不可,它既是小学音乐教师的镇山之宝又是其立身之本。

一、小学音乐教师要有自身的基本技能

表演是音乐艺术所具有的特点,表演要为音乐课堂教学服务,它是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根据奥尔夫教学体系“闻乐而动”的观点,针对小学生的好动、好自我表现的特点,选择出适合形体表现的音乐作品,把歌唱、奏乐、舞蹈尽可能地结合在一起,做出不同的肢体语言。

在小学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技能是小学音乐教师的首要技能,也可称为第一技能。就一般情况而言,人们最先接触音乐就是从听唱歌和学唱歌开始的。所以,在许多人的思想里音乐最简单、最直接的概念就是唱歌。事实上,在大部分小学生的心目中,音乐教师的歌唱水平几乎就是教师的全部音乐水平。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对歌唱技能的掌握如何,直接决定着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能给学生带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 “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音乐教师除了要重视原来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逐渐掌握合唱指挥、乐器演奏以及音乐创作等复合的专业技能。教师单一的技能是不能满足学生日益膨胀的音乐需求,同时,一名音乐教师也绝不只是上好课就完事了,他们的任务还在于课外艺术实践及培养人的品格和情操。

音乐课外活动和实践是小学音乐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能引导部分学生走上专业之路。在学校里音乐课外活动常见的有:合唱队、舞蹈队、鼓号队、小型的管乐队和弦乐队等等。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学校客观实际组建学生声乐、器乐、舞蹈等课外音乐活动团队和指导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要有协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关系的能力,保证音乐实践活动在课内和课外的一致性和整体性,为学生在音乐课外的学习和实践创造有利的环境。只有完成了课堂教学工作与组织音乐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工作,才能真正完成音乐教育教学工作。

二、小学音乐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

音乐教学能力是小学音乐教师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内在功力和基本保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小学音乐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这样就会使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更加活跃。

新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模仿他人。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乐中学、玩中学,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难免使课堂变得很“乱”。如果为了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教师却无法掌控使整个课堂混乱,那就不是我们所要的教学效果。我们所要的是“活而不乱”的课堂,让学生在“乱”的课堂上学到“活”的东西。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有驾驭好课堂的能力,这样既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挥,又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

第3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指挥;技能

合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合唱指挥技能则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普通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都离不开合唱的教学。它不仅是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集体艺术,也是能够反映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国民教育水平的重要方面,更能体现出一代少年儿童的素质和精神面貌。合唱已经成为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上好音乐课同时也要具备多种音乐技能。笔者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课题《西南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证研究》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觉得需要加强合唱指挥技能的培训,从这里可见一斑。那么在合唱指挥技能方面,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呢?笔者认为应该具备如下一些技能:

一、具备扎实的合唱理论功底

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声乐演唱形式。与独唱有着很大的差别:讲求的是声音的共性,讲究的是声音的层次和立体和声感,追求的是声音丰富的色彩变化。因此我们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独唱发声的技巧更要掌握合唱的要求,尤其是童声合唱的特点。

1.了解多声部声乐演唱的特点

合唱不需要每一个人用很大音量的声音进行演唱,相反它需要的是“轻柔美高”的声音美学原理,强调的是各声部声音的融合。

2.了解合唱的协调、谐和、色调、音响、语言等基本合唱要素

比如主调作品要充分地体现主旋律,其他声部的音量、音色、起伏等都要根据主旋律声部来进行安排。

3.有较为丰富的合唱文献的积累

包括文字资料和音响资料,这样既可以丰富我们的耳朵又能够学到很多知识。

二、具备良好的指挥技能

良好的指挥技能是能够工作的前提,指挥的主要工具是“手、眼、表情和体态动作”,其中手是最主要的工具,手的动作是否清楚、准确是反映指挥者本人思想情感表达的重要依据。

1.掌握基本的击拍方法

这是最应该很好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六拍子及其他较为常用的拍子的指挥手势。做好合唱指挥的重要一点就是如何处理音乐与击拍的关系,而图示则是掌握音乐的前提。从拍子指挥到音乐指挥是一个不断学习作品及不断实践的过程。分析音乐、尊重作品的风格才能使手势或表演与音乐一致。

2.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指挥

手、眼睛、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都是非常好的指挥手段。这些手段既能够很准确地表达音乐思想又能够放松学生的心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合唱演唱水平的发挥。

3.能够比较准确地给出各种起拍、收拍、声部的进出、语气和情绪的手势动作

准确的起拍才能有好的开始,合唱首先就要求“齐”,声音的整齐、呼吸的整齐、咬字吐字的整齐;而收拍是一个作品是否完整的重要标志;它包括情绪、收声、归韵等都要求准确而完美。

三、具备较为熟练的钢琴弹奏能力

钢琴弹奏是完成排练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不能完全期望我们的音乐老师能够进行很好的唱与弹的结合,或者是很准确的完全声部弹奏。但是我们至少要能够对每一个声部进行很好的弹奏,再进一步对二声部的弹唱结合。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和声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多声部思维和多声听觉的很好的方法。

1.能够进行声部的弹奏,这是非常必要的

有弹奏再加上较好的示范演唱能够给学生一个很直观的印象,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慢慢地进行二声部、三声部弹奏。

2.能够较好地完成合唱的伴奏

这个伴奏除了在织体上有要求外,和声的进行是不能够被改变的,如果发生改变,演唱与伴奏在和声上就会出现错误,从而影响和声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在弹奏能力范围内对部分织体进行简化。

四、具备科学的排练能力

1.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知识

作为一个合唱教师,首先应懂得歌唱发生的基本知识,这才能对合唱队员进行歌唱发声训练。在训练初期应时常提醒学生在正确的气息支持下用“轻声”去歌唱,避免声嘶力竭。正确的呼吸可以成为好的发声状态;“轻声”实际上是人体各发声器官协调发声的基础,符合发声循序渐进的道理,并能有效地克服了发声状态中不必要的紧张和“僵”病。作为音乐教师既要完成合唱的排练还要担任合唱指挥。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有能分辨声音的优劣的能力。除此以外,训练者还应当清楚合唱声乐训练中一般存在的问题,发现这些问题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2.合理安排排练进度

避免两种情况:“句句扣”和“遍遍过”的极端排练方法。

要做到合理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因此排练前的案头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所有准备工作中案头工作是最复杂的:分析歌词、分析结构、分析作品的情绪、设计作品的起伏、解决作品重点难点的方法以及排练的总体进度等都要在排练前安排好。在排练过程中能够很快找得到重点和难点并能够进行很好的解决,会有助于排练顺利进行下去,当然我们也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那些“句句扣”的指挥并不能说明他有多么仔细,这样只会显得很零碎,没有整体感。“遍遍过”的指挥又很难找到问题,显得很粗糙而不能打动人。因此这两种排练模式都是比较极端的,如果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发挥伴奏在排练中的作用

合唱的伴奏与合唱是以一个完整的整体,好的伴奏本身就是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加上完美的声音和演唱才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合唱的魅力。然而在我们的排练中伴奏往往会被放在一个不太重要的位置上,很多时候总是先排练后和伴奏,或者是先排练少和伴奏。尤其是在伴奏乐谱的选择上多数选择的是简谱或是即兴伴奏而非正规的五线谱。简谱的即兴伴奏是很难和合唱中和声的进行相吻合的,这样不仅不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相反还会破坏声部和声的进行而使得演唱与伴奏脱离,从而严重影响合唱的效果。

4.具备改编作品的能力

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好的合唱作品,但是却只有一种合唱版本,因此很多时候是不能够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比如同样一首《雪绒花》,在日本的中小学音乐教材里就有童声二声部、三声部;混声三声部和四声部等多个版本。而在我们的教材里只有一个版本,这样的选择余地就明显要少,因此对作品进行声部的调节、人员的安排和难点的简化处理就必不可少,这就需要对作品进行改编,以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需要。

五、具备艺术的处理能力

作品经词曲作家完成以后还要通过指挥和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这是表现音乐作品的规律,这个二度创作就是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的过程。作为一个指挥首先要尊重原作,在把握好原作的风格、情绪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的力度、速度、层次、起伏、色彩、均衡以及和谐等的处理来丰富和完善艺术作品,使得作品能够很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也能够使演唱者获得审美的体验和演唱的成就感。

1.准确的速度是正确把握作品的关键

每一首歌曲作曲家总有他自己规定的正常速度,也只有在这个速度中才能更好地表现作品。很难想象把游击队歌用慢板或是行板的速度来演唱还能不能够表现出机智勇敢、乐观开朗的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当然这个规定的正常速度也是一个相对的观念而不能很机械的死搬过来。

2.正确处理好协调和统一

合唱是众人共同完成多声部音乐的演唱形式,协调统一是其最高目标。讲求声部的音量均衡和音高间的谐和,由于人数多,在呼吸、发声上是很难做到准确、统一。这需要指挥首先解决个人的基础,进而完成各个声部的责任,只有各声部协调统一后我们才能有效地完成多个声部的协调配合,最后使得各声部相互之间唇齿相依、相互环绕、紧张有序的进行下去。

3.正确处理好起伏与层次

起伏更多的是合唱各声部横向之间的色彩变化,而层次则主要是指合唱声部纵向的深入浅出;起伏要找好旋律间的逻辑重音并能够很有语气的演唱,层次则要根据各声部所担负的任务把握好声部间的主次关系。在主调作品中突出主旋律是首要的。要处理好这些起伏和层次就要很好地掌握“力度”与“色彩”。这种力度不是简单的强或弱而是根据歌曲情绪而来的声音的“张与弛”,这种有张有弛的声音必须是有色彩变化的,就像彩虹一样的美丽。

4.把握最准确的音乐情绪

所有音乐作品的表现最后都要落脚到情感这个主题上来。为什么说音乐是世界上最共同的语言,就是因为音乐的本质是表现人的情感的,不同人的情感总归能找到合适的切合点。所以无论你是哪里的人都能通过音乐进行情感的交流。因此,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是作为指挥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可以这样讲,情感表达的准确与否可以作为衡量一个指挥水平的依据。

合唱指挥技能作为音乐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是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的。这个过程中实践是基础,学习是实践的提炼。我们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真正做到用好的音乐去启迪孩子们的智慧,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传播知识,传承文明。

参考文献:

[1]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1).

[2]马革顺.合唱学新编.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5).

[3]徐武冠.合唱与指挥.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1).

基建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课题“西南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08JC760013研究成果之一。

第4篇

【摘 要】音乐技能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依靠学生的悟性,另一方面需要的是学生主动钻研音乐的内涵。音乐学习对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很高,国内大部分的课程方式仍然停留在“你教我学”的授课模式,我们不能完全否定这种模式,但对于某些学科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翻转课堂”与音乐技能课程的融合,并结合众多高校成功的案例,从几个不同方面谈一谈高校音乐技能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音乐技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86-02“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美国,于2001年兴起,随着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翻转课堂”在我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将课堂翻转,和以往的教学形式相比,翻转课堂是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课堂管理人,而是学习促进、指导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者而是主动学习研究者。因此,我们在现今高校音乐技能课堂引入“翻转课堂”,目的是使音乐课堂更加高效。笔者根据“翻转”的模式作出解读,从多方面探究音乐“翻转课堂”。一、高校音乐技能课程“翻转课堂”实施原则(一)视频制作。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教学视频制作,在“翻转课堂”中都要求其短小精悍,不能冗杂,也不能过长,否则影响课堂的效果;再者音乐教师要提前录制好教学视频,针对每个知识点都侧重讲解。视频内容要根据教学时长、形式、内容来设定,查找起来也相对方便。比如学习基本乐理中的大调,可以在视频中结合实际问题,先从简单的半音和全音入手,语言要生动,引入实际琴键,两个相邻的白键就是一个半音,白键间相隔一个黑键就是全音,再讲解音程和度的内容,然后循序渐进引入大调的识别方法,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大调的含义。教师制作视频时注意视频的美观程度,有些内容讲解时间过长,让学生失去观看的耐心,所以制作时要注意语言的精炼,学生课前学习的内容如果过于繁多,教师则可以制作相应的学习知识点,以便节省学生学习时间,同时知识点也可供学生边看视频边了解。课后教师布置的思考问题和练习项目,可以选择性完成,如果学生认为此项内容完成得不错,则不必重复这项内容的专项训练,学生可以与教师在留言板交流互动。“翻转课堂”教学注重的内容是视频播放,不意味着课堂的视频教学。视频教学主要也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长篇大论的教育性视频教学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翻转课堂”也就只是个形式而已。(二)信息技术的支持。“翻转课堂”需要良好的硬件设备,有些课堂视频看着看着就卡了,这样很会影响上课时的效果,一节课的时长全都浪费在等待网速,恢复加载中,高性能的硬件设备是学校应该达到的目标,学校应该尽可能的优化教学环境,创建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比如,学校尽可能地开放音乐教室供学生使用,机房按时为学生开放,但要限制使用范围,以免学生沉迷游戏。(三)教师素养。教师在“翻转课堂”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果用演戏来形容,教师则是戏外的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戏演得好不好完全看导演的指挥和学生自己的演技。因此,教师也要提升自身素养,“翻转课堂”中教学质量的完成、时间支配、教学视频的制作,这都需要教师有高要求。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素质教育培养,从音乐专业技能、视频录制方面、品德教育出发进行专项培训。二、高校音乐技能课程“翻转课堂”实施策略(一)学生评估。学生的音乐技能有高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音乐水平,所以在实行分层教学时不能像小学时依据年龄进行分层教学。高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差异也能很明显地对比出来,所以,教师应该整合一套自己的评估手段,从心理、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技能、音乐认知程度、适合方向出发,给学生做一个全方位的音乐评估,了解哪些学生应该分为A层,哪些学生应该分为B层,哪些又是C层,随时因材施教。(二)主动学习。“翻转课堂”的本质要求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包括课前和课上。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先创设一个强大的音乐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学习使用,平台应该设有音乐史实篇、基础乐理篇、视频讲解篇、乐器演奏篇、专项训练篇、论坛交流篇、打分篇、反馈篇等内容。举个例子,史实篇主要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发展历史,视频讲解主要对音乐中的问题作出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学生课前使用这个网站,网站打分篇会给学生今日完成的程度进行打分,学生每次访问网站都可以与上次的得分进行比较,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每个篇章进行打分,教师根据每个篇章的访问量、反馈和打分对篇章进行改进,优化学生学习网络环境。课上,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也要主动学习,此时教师不再是一个授课者,教师扮演的仅仅是一个解答者的角色。(三)选择性视频。教师将音乐录制成不同难度的演奏方式,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能力进行选择观看。优化了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的选择问题,节约了学生的时间,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演奏训练。学生课上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自行研究,即使大家演奏的难易程度不同,教师也不用担心课程的教法,学生只需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教师依据问题解答,如果其他同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可以同这位同学一起听;如果没有,其他同学可以继续他自身的学习研究。教师有目的地回答疑惑使得课堂探究更有针对性,教师不必唾沫横飞的讲半天,学生不必每个知识点都要听一遍,使得课堂更加高效。(四)评估和反馈。学生是否掌握音乐知识,是“翻转课堂”研究的核心,评估学生的状态,教师进行针对性解决。评估的标准可以从学生的课业完成情况、阶段测验、教师评估出发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课业完成情况主要检查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平时成绩进行记录。阶段测验则不是对书面知识的检查,而是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实际的演唱、演奏和表演形式进行打分和分析。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要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不能只看到学生的一方面,要全面评价,优势发扬,劣势找出来。评估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找出学生的缺点,让学生有比较心理,主要是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完善学习。那么这时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反馈的时候了。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可以协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但不能包办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只是在学生实在不能解决时给出意见和建议。音乐技能是指学生应该拥有歌唱技能、识读乐谱技能、乐器演奏技能、创作技能、指挥技能和其他技能。在高校音乐学习中大部分是在进行先理论后实践的课程。由于学校人数众多,教师往往不能逐一兼顾,造成课业完成率不理想,而且学生们大多只是在“听课”并未进行多方面的思考。“翻转课堂”最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让学生转变观念很重要,不能像以往只依靠教师讲课,而是要学会独立思考;其次,“翻转课堂”要教会学生合理支配时间,不能因为只喜欢唱歌就只注重声乐练习,其他的不注意培养,尽量做到让每个科目都有趣味性使学生全面发展;最后,使知识“活”起来,知识要活学活用,能与各个音乐中的内容融会贯通,这就要求学生自学时的透彻性和彻底性。学生要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音乐中的问题。参考文献:[1]吴明微.“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中的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版,2013,(7):19-27.[2]肖园园.高校音乐课堂中的“翻转”模式研究[J].音乐时空,2015,(23):25-28.[3]龙君.“翻转课堂”在高考基本乐理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5,(23):62-66.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 音乐教师 基本能力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其次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于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音乐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所感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教育。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能用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这就说明,良好的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教师的个人素养直接影响着音乐教育的效果。专业是音乐教师的核心,音乐教师的变化乃是音乐教学的变化。就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能力这一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和实践,以及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标准》下的音乐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专业能力

1.敏锐的听觉体验能力

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所以敏锐的听觉能力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基础。因此,敏锐的听觉体验能力是音乐教师最基本的能力。

2.音乐表演能力

中小学音乐课程具有很强的活动性和实践性,老师应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歌曲演唱方面,既要能范唱,又要能对学生歌唱进行指导;乐器演奏方面,钢琴是主要乐器,音乐教师应能够演奏一般的中外乐曲,此外,还应掌握手风琴、电子琴、口风琴、竖笛、口琴等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或了解其性能,以满足音乐教学的需要。

3.音乐创造能力

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激励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这个领域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了解音乐材料组织与发展的形式,熟悉声乐作品的词曲组合关系,能够通过对原作品各种形式的加工处理,改编音乐作品,形成该作品新的艺术风格或利用各种乐器,进行某一主题的创编等等。

4.指挥、即兴伴奏、舞蹈能力

指挥是音乐教师必备的音乐技能,音乐教师应了解常见的伴奏形式,懂得乐队中各种乐器的性能和运用,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体裁、表演形式等知识,熟悉舞蹈语汇,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及组合,能够表演和创编一般的舞蹈动作。

二、教学能力

1.音乐教学设计能力

音乐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学实施的前期准备,是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衡量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包括了解、分析学生音乐基础和学习现状,选择、分析和安排音乐教学内容,确定课型和目标。

2.音乐教学实施能力

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音乐教学实施能力是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志,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一堂经过精心设计的音乐课,课堂上,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果断、机智的沉着应对,顺其自然的过渡到原教学过程的轨道中去,如何才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音乐教学实施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音乐教学研究能力

《标准》提出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成为学习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学研究者和设计者;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经常会听同事说到“现在的学越来越不好教了”。的确,现在教学我们不应再墨守成规就教材而教教材,应经常去研究教材的编写理念、了解知识的结构框架;熟悉教材内容特点;清楚知识呈现的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教材,使教材为我所用。

教学能力是任何一个学科老师都应具备的能力,只有将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才能是一名合格的专任教师。

三、综合实践能力

1.文艺节目编排能力

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经常要担任一些文艺晚会的节目的编排与指导,一台成功的文艺晚会或一个精品的文艺节目都是音乐老师综合能力的表现,是教师艺术水准的体现。例如:节目串词的编写、音乐的剪辑制作、舞蹈动作的设计等,我们不能一味的靠“百度”,既要有模仿,也要有创新,才能使人耳目一新。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全面普及到农村各中小学的课堂,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因此,掌握必要的现代教学技术是每一位老师必备的。音乐老师应熟悉各种音乐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能够合理的运用音乐教学媒体,了解网络音乐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教学资源。

3.相关文化知识的储备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它涉及到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等各个方面,作为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教学方面的能力之外还应注重其它学科知识的积累与储备,将其它学科的知识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拓宽了知识视野,并以艺术化的方式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标准》要求广大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知识,还要善于创新,要掌握本专业的多方面知识,才能更好地胜任音乐教学。我将《标准》下的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总结为“六字”要诀,即“长、宽、高、新、巧、美”,长:有一技之长;宽:知识面、信息面要宽;高:教学教研水平要高;新:教学手段要新;巧:教学过程设计要巧;美:范唱、服饰、教态、仪表要美等。

当然,要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以上的能力之外,还应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让我们以广博的知识,高尚的志趣投身于音乐教育中,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国安、吴斌 主编.《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6篇

关键词: 微格教学 高校音乐 音乐专业技能课

音乐专业技能课包括声乐、钢琴、器乐课程。声乐课、钢琴课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干课和必修课,而器乐课也是学生必备选修课。

近几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给传统的专业技能小课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声乐、钢琴、器乐课“1对X”教学模式,即一堂课3人,5人不等的教学模式己在多数院校中实施,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缓冲由于师资缺乏而带来的一些问题,然而这种“小课时间缩短化”教学模式却带来一些问题——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一对一”地采取有针对性的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而学生在“一对X”教学模式中不能直观性、及时地发现自己演唱、演奏上的问题,以及该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此,我就如何增强“1对X”专业技能课效果,构建了一套合理的微格教学模型及现代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步骤,提高音乐专业教学质量。

一、微格教学的特点

微格教学是建立在教育理论、科学方法和现代视听技术基础上,利用录像反馈—定格分析,有控制地进行微型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微格教学具有“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的特点。

二、微格教学在专业技能小课中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确定培训技能。

首先必须明确音乐专业技能有哪些,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微格教学主要是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所以在训练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训练何种音乐技能。

(1)钢琴演奏技能

钢琴演奏技能是指运用已有的关于钢琴和音乐的知识,以及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熟练的演奏技术和技巧,由一系列特定的动作所构成。熟练的演奏,不仅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运动,还需要演奏肌体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合。钢琴演奏技能能充分表现乐曲,完美、流畅地展现乐曲的内涵,塑造艺术形象,刻画典型意境。

(2)声乐演唱技能

声乐演唱必须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唱技能,最好能够演唱一般的中外歌曲。声乐演唱技能包括呼吸技能、咬字吐字技能、音准技能、声区统一技能、情绪表达技能、节奏技能等。

(3)器乐演奏技能

由于每种乐器的构造、演奏特点、呼吸、口腔动作、指法与弓法等的不同,其演奏技能也不同。如弦乐器的运弓技能(分弓、连弓、断弓)、木管乐器的吐音技能(单吐、双吐、三吐、弹吐等)、铜管乐器(除吐音外还有起吹、颤音等)、打击乐器(单击、双击、滚击等),等等。

(4)自弹自唱

自弹自唱技能是指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弹琴与唱歌的协同行为。自弹自唱在课堂教学中很常用,无论是对作品的诠释,还是随时随地地对学生学习予以纠正,都起到重要和及时的作用,同时还会增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对作品的认知更直接、更贴切。

第二步,提供示范辅导。

在正式训练之前,为了使学生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要求,老师亲自或者利用多媒体系统编辑一些音乐课件及录像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讲解。

如:在训练声乐“呼吸技能”时,首先教师把有关方面的理论和呼吸系统生理结构图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地显示出来。其次,利用动画的形式将歌唱呼吸运动圈在屏幕上演示,再播放几例错误的和正确的歌唱呼吸演唱实例。最后,老师对歌唱呼吸原理和练习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或者以学生为对象进行呼吸训练。这样,既可让学生迅速正确理解歌唱呼吸原理和呼吸系统的生理结构,又能让他们掌握正确科学的练习和教学方法。

第三步,技能练习。

音乐专业技能具有特殊性,当演唱、演奏者掌握了一种特定的动作方式并通过反复的练习,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行为活动方式,将音乐技能动作过程从“有意识”转化为“自动化”时,就形成了一种演奏、演唱技能。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一般安排6—15个小时的学生自我训练,使学生掌握歌(乐)曲的重点难点,做到动作熟练、准确、连贯、协调等。

第四步,微型训练操作。

组成3、5、8人不等的微型课堂进行教学实践,学生针对一定教学内容实践所学音乐专业技能,并进行全过程的录像。使抽象、不确定、转瞬即逝的音乐直观、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有利于我们反思分析。

学生的回课(即弹奏上节课布置的作业),一般由于学生的进度、特点优势的不同,教师所选题目一般不一样,这就使得“一对X”小组课具有了“一对一”个别课的优势——针对学生不同的嗓音条件、声部、气息、共鸣、演奏程度、艺术表现等方面的问题,讲解示范技术难点,教授如何解决和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挖掘其艺术潜力,发挥其个性特点。解决了“一对X小组课”时学生的歌唱技能得不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达不到音乐专业课既定的要求水准的问题。

第五步,评价反馈。

当实践活动完成之后,为了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要回放学生的教学录像,大家一起观看,以进一步观察、评价,达到培训目标的程度。

如:学习者在声乐技能练习中,大脑与支配歌唱运动器官的肌肉之间存在着往返的双向联系,即存在一种神经冲动过程。从“传达命令”到“执行”再到“反馈”:神经系统的感觉器官起到重要的反馈调节作用,它们不停地把技能运动的结果告知大脑。只有当学习者不停地接收反馈并及时调整,练习才成为“有效练习”而继续下去。反馈有多种形式:外在的视觉反馈、自身的听觉反馈,以及根据自身肌肉运动的感觉做出调整的内在的运动觉反馈等。在技能学习初期,学习者对声音和动作正误的辨别能力不高,依赖教师对歌唱动作进行及时调整,反馈信息来源于外部的指导教师或同学。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说:我在老师那里可以找到正确的感觉,可是自己练习的时候,怎么都不对。因为自己练习时,依靠镜子用视觉监督外部器官的运动,自己对声音的感受力与对动作的辨别力不高,一旦失去老师正确的反馈指导,练习方向模糊,自然就不如课堂上的状态好了。然而微格教学使学生在课后也能看到自己上课时错误的过程和教师、同学的反馈指导,当然课堂上的好状态随时都有,进步自然就快。

第六步,循环再训练。

学生根据分析的结果和建议,加上训练后的体会,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并重新修改教案,进行第二、三次微格训练操作。

总之,在专业技能课教学中运用微格教学使传统师徒学艺的“口传身授”的经验型向有针对性职业训练的科学型转变。既有利于科学地传授专业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又具有教学手段先进,学生参与性强,研讨性教学突出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贯彻“直观教学原则”,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微格教学”改进了当今高校音乐专业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则不再以老师讲述为主,而是师生互相表演(老师的示范和学生的训练)、讲述、评论,教师以启发为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各抒己见、评述优劣,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对学生单个或整体的训练与讲解,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和研究、探讨专业课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其创造性,改变了原来那种“老师讲,学生硬搬仿照”的呆板形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钻研学习,这样学生不但练习了专业课的技能技巧、科学方法及作品的表现处理,还学习了专业课的教学法和辅导训练的基本方法。而在学生掌握了专业课中声乐的歌唱方法和钢琴、器乐的弹奏、演奏方法之后,声乐小组课可以结合重唱、组唱、小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组织排练声乐节目的能力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的能力;钢琴小组课(包括电子琴、手风琴)可以结合四手联弹、重奏、齐奏的训练,培养学生组织排练钢琴演奏节目和辅导训练的能力,以及结合声乐课增设自弹自唱的练习;器乐小组课也一样,通过器乐的重奏、齐奏训练,逐步抓学生的小乐队排练,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组织课外活动打好基础。微格教学在“1对X”音乐专业课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直观地展示了音乐教学,突出了形象思维的自主性、技能教学的实践性、创造性思维的特殊性,以及解决了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要求的矛盾性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个人音乐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叶巧妍.微格教学在音乐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02).

第7篇

关键词:联系实际;模仿;创编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36-01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重点强调了创造教学这一部分的重要性。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在歌唱、欣赏、演奏、表演等中都会设计、安排、创编表演这个环节。设计合理的创编表演可以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音乐审美的主动性、积极性,对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关键是要抓住第每一个创新教育的机会,所以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精心设计各种创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1.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编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的音乐大部分是来自于生活中,如:民歌中的山歌、号子、花儿等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音乐。所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编是学生们最擅长的方式之一,如在学习歌曲《小雨沙沙沙》时,由于曲调相对简单,学生们掌握得较快,为了避免在复习巩固对一直重复演唱而显得单调乏味,我采用让学生创编歌词的方法来复习歌曲,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很高,但是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没有什么创编经验,所以开始的创编有些困难,后来我启发他们:"春天的时候,还有什么东西最喜欢雨水呀!"大家想了想马上有了答案:小草、笋芽、果树……这些生活中天天都看见的东西马上脱口而出,编出了许许多多的新歌词,如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雨沙沙,落在花丛里,花儿羞得红了脸。有的同学的歌词还非常富有诗意。最后,全班同学挑选一两段编的较好的歌词进行演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模仿进行创编

模仿应该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从呀呀学语时模仿大人说话,到幼儿园时模仿其他孩子的动作、行为。低年级孩子模仿身边的人和事物都是一种学习的行为。在音乐课堂上,《音乐的动物》这一单元是孩子最喜欢的。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采用模仿动物的声音、动作、形体来进行教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歌曲的兴趣。如在教学歌曲《小动物回家》这首歌曲时,我就设计了让学生创编各种动物走路的形体,配合歌曲进行表演。同学们的想像力在我的意料之外,有的同学模仿的是动物平常走路的样子:小猫走路时大摇大摆的、小鹿一蹦一跳的、小乌龟慢慢吞吞的……,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而有一个同学却模仿了一只机器猫和一只穿了溜冰鞋的乌龟,引得大家捧腹大笑,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表演,使得音乐课堂活了起来,真正做到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3.运用歌词的内容创编舞蹈

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乡村的孩子锻炼机会少,上台表现的机会不多,所以上起表演课来总是缺少活力,一个个都躲在下面不敢上台展示。有的同学虽然很想表现,但是由于不知道怎样表演,也是表现的缩手缩脚的。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从最简单的歌词内容入手的方法来教学生表演。我让学生想想:"歌词唱了什么?你能根据歌词想出最简单的动作是什么?"这时候一些大方的同学就会开始展现一些简单的动作,从而带动班上的其他同学。如在表演《健康歌》时,同学们就会跟着可调内容一抖抖手、抖抖脚、扭扭腰,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我再适时引导学生:"运动进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呀?"有些同学又想到可以摆手臂,踏步走,接着跳绳、打球的动作都添加进来了。学生表演的欲望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下面再请同学跟着音乐表演,就有不少同学争先恐后地上台来展示了。今后再上歌表演课,同学们再也不会感到害怕,而是充满期待。因为他们又可以展现自己丰富的想像力了。

4.运用打击乐器进行创编

新课程提出:学生必须有探索音响和音乐的能力。而低年级体现在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寻找发声材料探索声音的强弱、长短和音色。在低年级,学习了五六种打击乐器,学生最乐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如在欣赏完《春天音乐会》后,我请同学用打击乐器来举办一个"春天音乐会"。全班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用不同的乐器来演示音响效果,不一会儿一声动听的音乐会开始了。有的同学用大鼓敲出×× ×× ×O的节奏,说是轰隆隆的雷声;有的同用串铃摇出×××× ×××××-的节奏,说是下雨的声音;也有的同学用人声来模仿蜜蜂、青蛙等各种动物叫声。各种声音组合起来,演绎了一场完美的音乐会。这样一场热闹的音乐会,学生怎么会不喜欢?虽然有些同学编得不是很理想,但是通过创编曲活动,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的,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就会勇于实践,敢于创作了。

5.创编声势图

运用声势为歌曲伴奏,既是一个复习巩固歌曲的好办法,也是掌握节奏的较好方法之一。低年级多采用拍手、跺脚分组进行的方法进行,节奏也较简单。通常是×× ×和× ×的节奏。在进行一段时间这样的训练之后,学生完成的较熟练了。这是我再要求同学们去创编新的声势图。除了用手和脚,想想还可以运用其他身边的东西。有的同学想到了还可以拍肩膀、拍腿、摸头、轻拍桌子等,再结合脚的动作,创编出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声势图,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全身心都投入到音乐课中来。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实践证明,我们应该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不要用"标准答案"或"统一模式"束缚学生。"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把整个地球撬起"。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让你有许多惊喜。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创编活动,一堂普通的音乐课就会像春天般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学生悠然其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创新能力,相信孩子们的音乐课将是"音符"伴想象共飞,歌声携创造同行。

第8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审美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254-01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审美能力。

一、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认知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通常对身边比较熟悉的事物很感兴趣,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觉生活中的声音。如在《美丽的草原》音乐作品的学习中,教师首先问学生:“你们见过大草原吗?”学生纷纷回答:“没有。”教师又问:“那你们从电视上看到过大草原吗?你们所想象的大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教师首先通过对话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说:“今天我来带领大家来感受一下音乐中所描述的美丽的草原。”教师给学生播放课前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教师的讲解、课件的演示、音乐的播放等同时进行。学生也积极地倾听音乐,欣赏着美丽的大草原,体会着教师的生动讲解、情感表达,深刻的沉浸在音乐的审美情境中。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讲解,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而音乐的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以及想象能力的启发,让学生结合实际的音乐作品,进行合理的想象,而学生在审美想象的过程中,他们的音乐素养以及音乐审美能力都能得到很好地培养和提升。如在《保护小羊》中,因为这首歌曲的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而学生比较爱表演,也有着创新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自我表演,一边唱一遍跳舞。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表演,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即兴表演,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创造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表现能力

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具体的音乐作品,采用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积极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进而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地投入到音乐的表现中去,从而促使他们在音乐的表现中更好地体会音乐的美。如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圣诞节,教师在音乐课生给学生安排了《铃儿响叮当》一首歌曲的学习,教师首先给学生示范一遍,因为这首歌比较欢快、节奏简单,而学生们普遍对这首歌曲都比较喜爱,所以他们学习的非常快。学生初步学会后,教师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学生们有的扮演圣诞老人,有的则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还有的一边唱一边跳……总之,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而学生在表现中也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表现能力。

四、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合作能力

音乐世界是多彩多姿的,音乐的表现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独唱、独奏、独舞、合唱、集体舞等。当前的小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比较匮乏,而有时候音乐的表演是需要集体的团结互助、共同表演,才能体现出音乐所包含的美。如在学习音符的一课中,因为理论性较强,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也会很低,因此教师就将理论课变为实践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学习小组,进行节奏的搭拆。教师加以引导和指导。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他们的音乐审美合作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五、加强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创造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中也需要注重学生音乐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应该在音乐欣赏、音乐表演等各个环节加强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训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创造能力。如在学习《我家门前有条河》时,教师就鼓励学生结合这首歌词以及自己的想象对这首歌进行自编歌词,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创造能力。

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评价能力

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学习能力都会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的教学活动中,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给教师做出反馈,而教师也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反馈合理调整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课堂的效率,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评价能力。

总之,教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应该采用一些有效策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的教学活动中去,进而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音乐审美能力。

第9篇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024-02

高等农林院校是我国高等学校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后,大学教师需求量也急剧攀升,导致各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农林院校出现了不同程度地降低新教师招录标准,大量地引入了一批刚毕业的硕士、博士到大学教育中来,以缓解因学生规模扩大而带来的师资短缺的矛盾,这就出现了高等农林院校青年教师普遍学历高、科研能力较强、有事业心,但教学经验相对不足、教学能力普遍较低等现象。到底是哪些因素制约了高等农林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如何进一步提升高等农林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高等农林院校教学质量,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高等农林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制约因素分析

1.师范教育的缺失与偏颇。当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教师主要是以非师范类毕业生为主,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系统的教师职业实践训练,只是经过岗前培训就可以直接成为一线教师。由于目前教师岗前培训时间较短,对于教育理论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教学活动的理解与感悟较为肤浅,导致出现了教育理念陈旧、教育创新意识不够等问题。虽然高等农林院校也有部分青年教师来自于师范院校,但这些接受了师范教育的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师范教育缺少适切性,表现为培养目标模糊、教材内容陈旧等问题。因此,当前师范教育的缺失与偏颇极大地制约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及提升。

2.不太重视教学工作。当前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高等农林院校,青年教师重视科研程度远远要高于教学工作,其原因在于科研能够给青年教师带来更显著的经济效益。高等农林院校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审时,往往以科研作为主要的评审指标,导致其非常重视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而不太重视教学工作。目前有些教师出现为了科研而科研的现象,教师进行科研工作演变成为对收入、职称的狂热追求,因而对其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高等农林院校青年教师将有限的精力过多投入到申项目、争经费、写论文等科研活动中,而对教学工作采用最省精力的办法进行照本宣科,其课件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罗列,讲义或教案是教材内容翻版,其教学投入精力不够[1]。有的青年教师教学意识薄弱,备课不充分,对教学方法和技巧没有深入掌握,教学能力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根据实地调研情况来看,有85.5%青年教师认为当前自己所在学院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倾向。

3.教学反思不够。对于刚刚硕士或者博士毕业、才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来说,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技巧,他们不仅需要观摩教学丰富的老教师上课,需要老教师的悉心指导和点拨,更需要自我在不断教学实践中来进行总结与反思。然而,当前高等农林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反思意识淡薄,对反思认识程度不够,影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2]。比如高等农林院校青年教师往往只对具体的教学操作层面进行深入反思,而忽视对教学前的备课、收集材料等准备工作以及教学评价工作等进行反思。另外,青年教学在进行教学反思时,仅限于写一些简单体会,而很少采用微课教学、反思日记等。青年教师喜欢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教师的教”进行反思,而很少从“学生的学”的视角进行反思。

4.缺乏有效教学评价。当前高等农林院校对青年教师普遍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主要表现为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过程形式化、评价标准绝对化、评价结果过度化等,制约了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动力。虽然当前高等农林院校对青年教师评价包括领导、督导、同事和学习评价四主体,但学生评价基本等同于评教结果,其他主体作用还没充分发挥,难以全面反馈教师教学能力。同时,高等农林院校评教工作存在着管理主义倾向,导致学生、教师等认为评教等同于一般行政管理活动,使得评教工作形式重于内容[3]。此外,高校往往使用同样一张评教问卷对所有年轻教师进行评价,而忽视教师的学科背景、个体差异,难以进行客观评价。最后,有些高等农林院校将评教结果直接运到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认定上,成为学院一种纯粹的管理手段,其结果会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5.教师合作较少。目前高校教师之间合作总体情况还是较好,但由于高校竞争压力大,青年教师真正加入到教师团队的较少,有些合作只是流于形式,而轻实质内容。比如说教研项目彼此之间相互挂名,而实际依旧为单干。对于高等农林院校普遍实施青年教师听课制度,由于高校师资紧张,课时任务重,很多年轻教师忙于应对任务繁重的课时,没有时间去聆听和学习其他教师授课,而是直接填写听课记录表或者直接不去完成听课任务。另外,高等农林院校也没有为教师们交流教学经验而创造一个交流平台,青年教师缺乏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二、提升高等农林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

1.加强教育理论知识培训。青年教师要熟练掌握和领悟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遵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确保教学任务出色地完成[4]。青年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越能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动态,就越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越能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达到促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高等农林院校要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和青年教师个人特色,科学地制订青年教师关于教育理论知识的长期培训学习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系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并促使形成青年教师不断学习的激励机制。此外,高等农林院校还可以考虑聘请国内外教育专家、名师和优秀教师,宣讲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2.加大对教学重视程度。高等农林院校要重视教学工作,加大对教学投入力度,形成一种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年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当中的激励机制,积极营造教师以教学为根本、以培养人才为荣耀的教书育人氛围。在青年教师职称评审、任期考核、聘任时,高等农林院校不能一味地追求科研指标,要不断减少科研分量和适当增加教学分量,增加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能力考核等硬性指标,从而逐渐引导青年教师增多精力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高等农林院校对那些教学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加大教师奖励力度,设立青年教师教学奖,而对于那些不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建立惩罚机制。当然,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科学研究,形成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的目标,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辅相成。

3.增强教师教学反思。高等农林院校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教学实践行为进行反思和自省,及时地总结出自己教学中成绩和不足,不断地完善整个教学过程,才会促使教学能力不断提升。青年教师要真正意识到反思的意义,教与学相辅相成的重要性,重视对学生学的分析和思考,清楚地明白“教师的教”,最终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作为目标。同时,青年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考虑从学生角度进行反思,通过日常观察、课间交流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感受,认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不足,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以达到提升教学能力目标。

4.完善教师评价制度。高等农林院校对于青年教师的评价,应该根据学科特色、教师职称、岗位类别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建立起多层次的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并对青年教师教学实施全程监督以及动态反馈。虽然目前高等农林院校普遍实施了学生网上评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教师教学水平,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导致评教结果可能与真实情况相差很远。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督导评价和同事评价等多主体评价方式,客观地评价出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高等农林院校要将教学评价结果及其改进意见,尽早地反馈给每位青年教师,并与其交流,帮助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不断地提升其教学能力。

5.加强教师合作与互动。高等农林院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合作教育与互动交流,帮助青年教师组建以及加入到已有的优秀教学与学术团队当中。比如高等农林院校组织遴选出合作意识强、教学能力强和学术造诣深的高级职称教师作为带头人,实行“老、中、青”相结合的团队模式,通过教学观摩、备课指导等方式,让青年教师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另外,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单个高等农林院校完成,还需要其他高等院校的大力支持和协作,其突出表现在教学资源上,各个院校都有各自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可将这些优秀教师的典型教学设计、讲义、教案等集中起来,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库,青年教师都可利用这些优秀资源。

参考文献:

[1]于晓红,卢相君.财经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7).

[2]束仁龙.新建本科院校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1,(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