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力工业的发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5 11:23: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力工业的发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电力工业的发展

第1篇

关键词:电力;发展状况;问题

前言:自新我国成立以来的半个世纪中,我国政府一直把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工业,经过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并具有相当规模的电力工业体系。新我国的电力工业几乎是在旧我国空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9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只有1859MW,发电量只有43亿千瓦每小时。

1.自我国成立以来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以集资办电位突破口,充分调动各方面办电的积极性。以1979年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为标志,电力工业打开了利用外资办电的大门,逐步形成了多种形式利用外资的格局,一方面弥补了我国电力工业建设资金的不足和发电设备的缺口;另一方面提高了电力工业的技术含量,使电力工业不断跨上新的台阶,1987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兆瓦,此后,电力工业就驶入例如持续快速发展的快车道。1990年以来每年新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都超过10000兆瓦;到1995年3月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又跨上2亿兆瓦的台阶;1996年我国的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跃居世界第2位;2000年3月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再次跨上3亿千瓦的台阶,进入了世界电力生产和消费大国的行列,从此长期严重缺点的局面得到了基本缓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随着我国电力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电力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从1956年4月国产第一台6兆瓦火电机组投产电以来,国产发电设备不断加入电力工业行列,发电设备品种不断增加,发电机组容量不断扩大。现在,300兆瓦及以上机组已成为运行中的主力机组,单机容量为600兆瓦和800兆瓦的发电机组已相继并网发电;单机50兆瓦及以下的纯凝气式小火电机组已得到有效控制和关停。进入20世纪90年代,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相继建成投入商业化运行,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无核电的局面。1994年12月14日开工建设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电站。

随着电源建设的发展,我国电网从发展城市孤立电网开始,逐步形成地区电网,再发展成省内电网,进而发展为大区电网。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川渝、南方四省500千瓦跨省市主干电网和山东的500千瓦电网及西北结构紧密的330千瓦电网,其中华东电网和南方四省联营电网发电装机容量超过40000兆瓦。1989年我国建成了第一条跨大区远距离±500千瓦直流输电线路=葛沪线,开始了大区电网之间的联网。随着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和与之配套的三峡输变电工程的逐步建成投产,将形成我国坚强的中部电网,成为全国联网的核心、1998年国家把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作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共投入3000亿元,建设和改造全国2400多个县农村电网和280个地级以上城市电网,以改善城乡供电,开拓电力市场。

现在,我国已掌握了先进的300兆瓦、600兆瓦亚临界和超临界火电机组、550兆瓦混流式水电机组、1000兆瓦级核电机组和500千瓦交直流输变电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和运行技术,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能力;掌握了180m级的各类大坝的建坝技术,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的设计、施工技术,有能力建设象二滩、三峡水电站那样的巨型水电工程;引进和开发了先进的大型水、火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各大电网的通信、调度自动化系统不断完善,自行开发的CC-2000EMS、DMS系统已进入实用化阶段,电网运行和调度开始走上了自动化、现代化的管理。

2.我国电力工业的现状与问题

虽然从总体上看电力工业的发展形势较好,但也清醒地认识到电力工业发展中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电力供应水平和电气化程度仍很低,电力发展任重道远。到1999年我国人均占有发电装机只有0.24千瓦,人均发电量只有979千瓦每小时,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为发到国家的的六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全国至今仍有6000万人左右没有用上电。1998年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为9.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7%;电煤消费占煤炭产量的比重为42.1%,也比发到国家70%-80%低得多;1999年电力消费能耗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为34.8%;第二个问题是省间市场封闭,最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受到局限。一些地方从本地区短期利益出发,把“省为实体”与资源优化配置对立起来,搞市场壁垒,限制竞争,限制甚至拒绝区外价廉的电力,造成电力市场割据,严重阻碍了电网经济调度和运行,既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增加了用户的电价负担,违背了电力事业公用性的原则;第三个问题电力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电网建设长期滞后于电源建设,电网结构薄弱,特别使城乡电网老化,电能损耗大,农村电价高,出现了“有电用不上”和“有电用不起”现象。二是电源结构不合理,水电装机比重不断下降,而且调节性能差的迳流式电站比例过大;煤电比重过大,参数过低,效率过低,小火电机组发展失控,使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供电煤耗降低缓慢。三是在电网负荷率持续下降、峰谷差越来越大的条件下,电网调峰能力不足,或是调峰技术和经济性差的矛盾日益突出;第四个问题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尚未形成,电价管理较混乱,电价结构不合理,输配电价所占比例过小,用户不合理负担沉重,特别是农村地区和孤立小电网,用户支付的电价水平超过实际承受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诉,我国的电力发展既有发展中可观条件制约的因素,也有受投资体制、管理体制等主管认识制约的因素。随着电力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和改革不断深化,这些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第2篇

一、关于提高能源效率

我国电力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比较,差距较大。拿发电来说,发达国家平均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为335克,我国2000年为392克,2005年是370克,2006年是366克。按照“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要降到355克。如果按照2005年全年的发电量计算,供电煤耗每降低1克,全国每年可节约205万吨标煤。如果到2010年末实现供电煤耗比2005年降低15克的目标,全年就可节约4542万吨标煤。再进一步,如果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335克,按照2010年的电量来计算,全年可节约10598万吨标煤,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降耗目标就有了保证。

关于厂用电率,世界主要先进国家平均水平是4%,我们去年是5.87%,到“十一五”末要降到4.5%。如果厂用电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按照去年的全部电量计算,可节省标煤925万吨。如果按“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将厂用电率降到4.5%的目标,到2010年可节约1826万吨标煤。如果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按2010年的电量计算就可节约2493万吨标煤。

我国电网“九五”末期的线损是7.81%,“十五”末期降到了7.18%,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是6%。到“十一五”末要力争降到7%,同2005年末相比,降低0.18个百分点。线损如果降低一个百分点,按去年年末的电量计算,可节约925万吨标煤,如果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全年可节约1333万吨标煤。

电力工业提高能源效率,就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的发电及输电设备,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实施节能环保调度,加快淘汰能源利用效率低、发电煤耗高、污染排放重的小火电机组以及损耗高的老旧输配电设施,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在热冷负荷比较集中或者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因地制宜推广热电联产或者热电冷汽多联供技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十一五”期间还准备加大热电联产机组建设力度,建设规模初步定为4500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2000万千瓦,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包括IGCC、CFB,开工建设一些示范工程。

二、关于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电力生产高度依赖煤炭,按2005年末的统计,燃煤机组的比例占75%,发电量占82%。煤炭大量开采和燃烧,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地面沉陷,地下水系遭到破坏,酸雨危害的地理面积逐年扩大,温室气体和固体废料的大量排放等等。2005年全国排放的二氧化硫总量约2400万吨,其中,发电占1300万吨,超过了一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22.2亿吨。规划到2010年,燃煤电厂每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量降到2.7克,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安装脱硫装置的机组要达到3亿千瓦。每千瓦时烟尘排放量控制在1.2克,烟尘年排放总量控制在300万吨以内,废水排放的达标率要实现百分之百。拟采取的措施包括重点加强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鼓励火电厂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烟尘排放做到增产不增污,包括对新机组严格控制排放量,根据排放标准,采用高效率的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等。

三、关于加强电网建设

当前电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电网投资收益机制;网架结构不合理,电网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投入不足;二是电网建设体制缺乏自我约束和成本控制意识。因为电网是自然垄断的,目前改革滞后影响新的电价机制的形成。三是各区域电网的主网架相对薄弱,尚不能适应更大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四是局部电网卡脖子的现象还存在,城市配电设施的负担比较重。五是电网调度监管体系不健全。

我国电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推进西电东送、南北互济、全国联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十一五”期间,要加快推进“西电东送”三大通道线路走廊建设,包括北通道、中通道、南通道;建设坚强、可靠的区域电网;推进大区电网互联,适当控制交流同步电网的规模。再有,就是继续推进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形成安全可靠的供电网络,加强农村电力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电力保障。还有就是坚持二次系统和一次系统的协调发展。

四、关于有序开发水电

我国水电经济可开发容量为4亿千瓦,现有装机1.17亿千瓦,实际利用不到三分之一。目前在建的水电装机有8000多万千瓦,一批特大型水电站,如溪洛渡、向家坝、龙滩、小湾、锦屏一级、锦屏二级等正在建设之中。水电开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由过去的技术和资金制约转为移民和环保制约。关于移民问题,国务院今年出台了新的政策。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正确的方针是:既要高度重视移民和环境问题,又要切实加快水电建设,在权衡利弊时应本着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态度,不能顾此失彼,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解决好环保和移民问题的前提下,水电建设应该搞快一点,到“十一五”末期装机要达到1.9亿千瓦,即“十一五”期间新增装机7300万千瓦,包括一部分抽水蓄能电站,要重点做好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黄河上游等流域的开发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的环境保护,安排落实好移民工作。继续发挥国有大型流域公司在水电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投资水电开发。

五、关于优化发展煤电

煤电的发展需要综合平衡煤源、水源、电力市场、电力系统、运输、环保等因素,实现煤电合理布局、优化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水、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性。要推进大型、高效环保机组的建设,积极促进热电联产,利用低热值煤炭、煤层气、高炉气、余热余压发电,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十一五”期间,要推进火电机组节能减排工作,一是加大“上大压小”的力度,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二是优先安排靠近用电负荷中心的环保项目;三是建设坑口电站,包括褐煤、洗中煤、煤矸石项目,以及港口、路口等运输条件优越的电厂;四是鼓励建设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如60万千瓦及以上的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五是火电项目要符合国家的环境保护、用水政策及热电联产政策;六是建设有利于电网安全、多方向、分散接入电力系统的项目。以上是“十一五”期间应该优先安排和考虑的项目。

六、关于积极推进核电建设

世界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7%,整个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为442台。目前,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是684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3%。核电属于清洁能源,应积极推进建设。到“十一五”末期,规划装机要达到1000万千瓦。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存在的问题是技术路线不统一,现在有法国、加拿大、俄罗斯的技术,也有我们自己的技术。核电自主化程度不高,主要的设备、大件还要靠国外进口。另外,体制机制改革也滞后。核电的发展应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采用先进技术,注重经济性和安全性,统一技术路线,实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工程的设计、设备制造本土化、批量化的目标。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是我国核电建设的一件大事,预示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核电建设步伐将加快。

七、关于可再生能源发电

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目前具备规模化发电条件的主要是风能和生物质能,但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产业体系和基础工作薄弱,其次是支持政策和措施落实难度比较大,第三是市场保证机制不完善。可再生能源属于清洁能源,国家是大力提倡和支持的。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容量到2010年将达到55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实行优惠的财政税收价格投资政策和强制性的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和消费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风电,“十一五”期间,拟建成30个10万千瓦级的风电项目,在内蒙、河北、江苏、甘肃等地形成4个百万千瓦级的风电场。加快发展生物质能发电,支持秸秆发电和垃圾填埋发电,建设一批秸秆和林木生物质电站。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成熟,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成本太高。要结合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推进小型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应用;同时,在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并网式太阳能光伏和热发电示范工程。引导和培育太阳能发电市场,促进太阳能发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达到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

第3篇

关键词: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方向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以及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污染源也逐渐增多,但由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性质和来源不一样,其治理技术也不一样。利用电解过程的化学反应.使工业污水中的有害杂质去除的污水处理方法,称为电化学法。在上个世纪的40年代到60年代之间,国内外的电化学技术已逐渐使用到各种废水之中。比如说包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屠宰、废水、印染、制革以及电镀这些诸多不一样类型的工业污水.在有机电化学理论研究慢慢深入研究的背景之下,近些年来的电化学使用技术获得较快的发展。一般使用的处理废水的电化学技术主要包括有电化学氧化法、电凝聚法、微电解法、超声电化学、电还原法、电气浮法以及磁电解法等等。

工业废水处理是指利用各种处理技术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离转化,从而保证水体得到净化。废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可划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为了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一般废水处理过程以一级处理为预处理,二级处理为主体,必要时再进行三级处理。

1、电化学处理技术的概念

电化学处理技术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之下,在电化学反应器之内,通过化学的反应、电化学过程或者是物理的过程,会有大量的自由基的产生,使用自由基的强氧化性对于废水之中的污染物来进行降解。

2、电化学水处理基本原理

污染物在电极上发生直接电化学反应或间接电化学转化从而被减少或去除,分为直接电解和间接电解。直接电解是指污染物在电极上直接被氧化或还原被去除。间接电解是利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为催化剂或反应剂。使污染物转化为毒性更小的物质。

3、电化学水处理技术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目前已经广泛使用到处理化工、染料、生物制药等行业产生的废水,常见技术一般有电絮凝一气浮法、电化学氧化法、电渗析法、内电解法等。

3.1、电凝聚一气浮法

电凝聚—浮法:可溶性金属电极如铁、铝,放入处理水,通入直流电,污染物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阳极材料发生溶解,失去电子生成金属离子,离子在溶液中水解、聚合,生成有絮凝作用的胶体产生凝聚作用,使一此胶态杂质絮凝沉淀;同时,阴极水电解产生H2,阳极水电解析出02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同悬浮颗粒接触粘附一起而上升,把污染物可以及时的清除。

化学反应式:阳极:AL—3e-AL3+

AL3++3(0H)-AL(0H)3——碱性条件

AL3++3H2OAL(0H)3+H+——碱性条件

同时:2H2O2O2+4H++4e-

阴极:2H2O+2e_H2+2OH_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其效果较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占地面积小:缺点是阳极金属材料消耗大,能耗量大,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应用上存在限制。该法的发展关键是发掘理想的电极材料、改善电源技术,以降低电能与材料的消耗。

3.2、电化学氧化法

电化学氧化法:在有机废水之中加入直流电,废水之中的有机物比较容易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在加入直流电使它的结构同化学性质之间产生变化,使得污染物毒性减弱甚至消失,可以增强污染物的可降解性。这种方法主要直接氧化过程以及间接氧化过程。

3.3、直接氧化法

直接氧化法:污染物在阳极表面氧化转化成毒性较低或易降解物质,甚至无害化,达到消减污染物的目的。直接氧化过污染物吸附到阳极表面。失去电子最终被氧化去除。该法有两个途径:电化学转化、电化学燃烧。

电化学转化:有机物未被完全氧化,电极表面产生活性中间产物参与氧化污染物。将吸附在电极表面的污染物直接氧化降解成小分子。电化学燃烧:有机物彻底的氧化为稳定无机物。使有机物完全矿化为CO2和H2O。

3.4、间接氧化法

间接氧化法:阳极上氧化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作用的活性物种,阳极产物间接氧化处理水中的污染物,最终达到氧化降解处理污染物的目的。

间接阳极氧化分两类:一类是利用可逆氧化还原对间接氧化降解有机物。悬浮在水中的氧化还原物质在电化学过程中失去电子被氧化成高价态物质,高价态物质发生一系列反应,氧化降解有机物最终又被还原成原价态物质,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氧化可以去除有机物,这是一个可逆的过程之中。而另外一类则是使用电化学反应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参与到氧化污染物之中,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去除污染物。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有较强的氧化能力,消耗化学药剂比较少,则在一定程度以及发挥出了阳极氧化作用比较少,又可以产生的氧化剂,这样的话处理的效率就会极大地提高,它的缺点在于电耗比较高。

3.5、电吸附法

依据电化学的理论,在电极同电解质溶液的两相间可以施加低于溶液的分解电压之时,电荷就会在比较短距离之内重新分布、排列。作为补偿,带电电极就会吸引溶液之中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界面剩余电荷的变化可以导致界面双电层电位差的变化,这样的话就可以形成紧密的双电层,同时在电极和电解液界面存储电荷。

电吸附法可以用来分离水中低浓度的有机物以及其他物质。处理水中的盐类通常都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而水处理中电吸附技术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施加外加电压形成静电场,使带电离子向带有相反电荷的电极方向移动,同时通过控制对于双电层的充电以及放电,可以改变双电层之处的离子浓度,也使得离子在双电层内富集,降低了溶液本体的浓度,有效实现对于水溶液之中低浓度有机物以及其他物质之间的分离。这种方法具有耐受性好、特殊离子去除效果比较明显、对颗粒污染物低、抗油类污染、操作及维护简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3.6、电渗析法

电渗析这是一种膜分离技术,把阴、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在正负电极之间,把他们隔开,来组成除盐的淡化以及浓缩的系统,外加电场作用之下,使用电位差当做动力,使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可以使得溶液之中的离子当做作定向迁移,使用膜分离技术把电解质分离出来,可以溶液得到浓缩以及淡化。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药剂耗量比较少、能耗比较低、机械化程度高、对于环境的污染较小、设备简单,预处理简单,缺点是在运行过程中容易结垢。

3.7、内电解法

内电解法也称微解法其原理是:按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将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石墨用导线连接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周围的空间形成电场。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水中带电的污染物分子移向与之相反电荷的电极,吸附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并且,电极反应的产物以及水中污染物产生氧化还原的反应,产生吸附、絮凝沉淀等等,实现进一步去污的目的。

该法优点是不消耗能源,可提高难降解物的可生化性,能用于脱色、去除多重污染剂成分。缺点是反应速率较慢,处理水量少,反应柱易堵塞。

3.8、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是指利用电极在废水中发生的电化学反应产生强氧化剂、气体或絮凝剂,使废水中污染物去除的过程。按照作用原理可将其分为电解氧化、电气浮、电絮凝等。电解氧化又可分为直接电解和间接电解,直接电解是在电极上直接将污染物氧化或还原而去除,间接电解是利用在电场作用下电极表面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次氯酸根等强氧化剂将污染物转化为易降解或无害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电气浮是利用电解过程产生的气体,如废水中的氯离子将导致氯气溢出,使废水中的挥发性杂质和轻质悬浮物浮于废水表面,从而达到废水净化的作用。电絮凝是在电化学处理废水过程中消耗铁阳极或铝阳极,使其在废水中形成铁盐或铝盐絮凝剂,将胶体和悬浮物质去除。

4、结语

电化学法在治理污水中具有许多优势,该法一般无需添加化学用剂,可较好的避免二次污染、占地面积少、操作简便、污泥量少。但由于其反应过程复杂、电极材料消耗大,处理效率不高一直未被广泛利用。随着电力工业发展,电化学理论不断完善、新型电极材料研究不断深入,以及同其他方法之间的联用、电化学水处理法在将来一定会有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1]吴高明,魏松波,雷兴红,杜健敏,陆晓华.焦化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7,09:7-10

[2]林海波,伍振毅,黄卫民,徐红,张雪娜.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的进展及其发展方向[J].化工进展,2008,02:223-230

第4篇

1.面对发展现状 及早部署谋划

电力集体施工企业成立时间相对较短,现处于成长或发展阶段,整体运作模式、运转机制、制度流程、生产经营管理的经验与手段还不太成熟,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够,主动服务意识、市场风险意识、危机意识还不够强烈。企业内部用工人员结构复杂,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管理人员匮乏,一线施工作业人员技能水平较低,整体劳动效率低下;综合管理水平不高,尤其在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缺乏一整套科学、系统的模式和方法。当承担的业务较多而自身不能独立完成时,工程施工不得不进行转包或分包,给工程施工安全、质量、工期、效益等方面的控制与管理造成了较大的难度和很多的问题。

2.转变经营机制 提升发展能力

经营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待于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

2.1健全治理结构。依据《公司法》、《公司章程》有关规定,健全电力集体企业的治理结构,建立一系列议事规则及监督机制,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衡、协调运转。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职工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

2.2规范机构设置。以规范岗位管理、优化人员结构为突破口,以“三定”、“三考”为抓手,按照长远规划、促进发展、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原则,通过员工“岗位双选---待岗培训--在岗预备—竞聘上岗—落聘淘汰”,实现员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长效机制。

2.3优化分配结构。体现业绩为导向、激励为手段、市场化为依据、兼顾公平为原则,完善薪酬分配机制,加强绩效结果应用覆盖至工资升降、培训奖励、职工生涯规划和评优选先等方面,从而提高员工工作责任和工作效率,真正激发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规范管理机制 激活运营活力

3.1完善整章建制。按照《公司法》及国家、地方、行业法律法规,对原有的各项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疏理,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新形势的管理制度;重新制定各部门层次的职能标准,理清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管理关系,力求将各项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形成制度管人、规章管事,确保各项工作在可控范围内高效运转、顺利推进。

3.2加强成本管控。加强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各管理环节,积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同时要加强监管审计,形成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严格工程项目的事前、事中和竣工审计,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项目亏损。

3.3推行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是企业效益的源泉、信誉的窗口,也是企业一切管理的落脚点。根据施工项目的规模、施工复杂程度及作业环境、工期与质量要求、专业特点、人员素质和地域范围等因素先确定1-2个工程项目经理部或工程项目组,项目经理授权经营,建立起科学的在建工程施工管理组织体系,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4.稳定安全管理 保障经济实力

4.1抓好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有系统、分层次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建立“分级管理,按级负责,权责一致,各负其责”的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管理办法,做到有章可循。应用安全检查表及安全预控分析表,进一步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规范了施工单位的安全行为,有效地控制了施工全过程的安全风险,为技改及大修项目的安全、可靠、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严格质量为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员工赖以生存的基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重视抓好所有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提高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要覆盖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并有效运行,将管理体系认证与企业的基础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逐步解决两张皮现象,进一步增强管理体系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建立以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为第一责任、技术负责人、质量监督部门实施的监管体系,培养一批管理、监督专家队伍。经常通过监督检查、管理评审等手段,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其所有质量活动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和改进措施,督促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工会,电力企业,职工利益,企业发展

1 工会具有的优势

工会在电力企业中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具有维护职工权益的义务[2]。除此之外,工会还为职工学习提供了平台,有助于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这一点对于电力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职工价值观与企业发展理念的集中反映,因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和职工群体的利益代表,工会无疑是影响企业发展秩序的重要一环。

就本质而言,工会属于群众组织,代表的也是工人阶级的利益[3]。但与其他组织不同的地方在于,工会与群众的距离更近,因而其能够发挥的作用也就更大。工会与企业凝聚力密切相关,这是由其群众组织的性质决定的。所以,企业若能够合理利用工会的作用,对其自身的发展将是极为有利的。

工会在职工中有着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4],所以,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如果交由工会负责,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会也可以通过表彰优秀职工或者宣传典型事迹的方式,激励普通职工,使其自发地改进工作,调整心态,形成“人人争上进”的优良风气。工会肩负着组织职工活动的责任,所以,如果工会能够将文化宣传融入群体活动中,将能够借助活动的形式,实现对职工的思想熏陶,有助于提高职工的思想境界。

2 工会在电力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分析

2.1 工会能够帮助电力企业掌握职工需求

在当前形势下,电力企业职工的特点在于:(1)价值观多元化特征明显。首先,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职工在各种新观念的影响下,思想上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2)职工大多崇尚务实。尽管职工思想与以前相比出现了巨大变化,但务实依旧是很多人的价值倾向,不少职工均认为务实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在付出与回报的问题上,大多职工开始加大对回报的重视,并认为回报应与付出成正比。(3)职工的竞争意识在不断增强,对于危机的认识也大为改观。(4) 职工的民主意识显著提高,参与企业管理的愿望愈加迫切。

在此基础上,职工需求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第一,职工对于自身有着不断提升综合能力的要求,其中包括业务能力、个人素质等。此种需求可以看作是职工渴望改变现状的表现,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比较有利的。第二,实现人生价值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即使岗位不同、工作不同,职工心里始终都对实现自我价值怀有一份期望。在其看来,工作属于实现价值的渠道,因而,电力企业职工在关注企业效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着自我价值。第三,职工有被尊重、被肯定的需要。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其正当权益理应得到电力企业的尊重。

作为群众组织,工会对于职工心理及思想状况的充分把握,能够帮助企业制定更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增进团结,有助于集职工之力为企业谋得更好的发展。

2.大学生2 工会能够协调职工与企业的关系

职工与电力企业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在具体的利益分配中双方也会存在一定的矛盾。比如,有的时候为了保证企业利益,不得不损害极少数人的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职工对于企业的做法可能会出现不理解、不认同的情况。对于这个问题,作为联系职工和企业的纽带,工会可起到重要的协调作用,有助于企业获得职工的支持和拥护,对于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是非常有利的。在具体工作中,工会必须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并善于利用自己的功能为企业和职工谋取正当利益。从企业改革的视角来讲,企业的目标与工会并不存在严重冲突。所以,在企业发展中,工会应积极行动,主动参与企业经营,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借助自身在职工中的影响力,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开展。工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将职工要求传达给企业行政层,使企业能够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状况,为各项工作的合理安排提供参照。

3.3 工会能够帮助企业改善管理工作

工会在各项工作开展中,应始终坚持以企业发展大局为指导,明确自身的责任与所处的位置,积极做好相应的工作,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工会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慎重考虑自身能够为企业发展做出何种贡献、可以帮助企业做好哪一部分的工作等实际问题。在明确目标、正确定位的基础上,工会应结合自身实际,确定目标实现途径与具体实施方法。尽管工会可以代替企业进行一些与职工有关的管理工作,但严格来讲,这项权力并不属于企业行政管理的范畴,并且,工会也无法代替行政部门。因此,工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工会的立场,明确自己的定位,不能“越俎代庖”。

电力企业将工会制度贯彻落实的做法,对于管理渠道的拓宽和职工觉悟的提升均可起到推动作用。工会积极发挥作用,可以实现职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的紧密结合,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电力企业来讲,工会的职能中包括民主参与,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工会代表具有参与企业事务管理的权利,同时,这也是工会的一项义务。所以,在新时期的电力企业发展中,工会应重视职工要求,建立职工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为职工参与企业事务创造机会,推动企业管理成效的改善,使电力企业能够集中全部力量,求得更好的发展。工会在管理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以职工为本的方针,以促进职工能力的提升为宗旨,采取一切可行手段,借助自身对职工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正面作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工会是一种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组织,对职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电力企业中处于比较关键的地位,能够帮助电力企业掌握职工需求,协调与职工的关系,改进管理工作,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工会对职工思想的影响非常显著,因此,电力企业发展中,应注意在充分认识工会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工会的影响力,实现文化宣传、改进管理、增进团结、增强竞争力与凝聚力等目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万金明.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J].现代企业,2015(9):51.

[2] 姜宇.工会在企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决策与信息,2015(27):195.

[3] 刘建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开展工会工作[J].决策与信息,2015(27):197.

第6篇

宁夏电力公司在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承担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政治责任,努力为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重点工作服务,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全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统一。

宁夏电力公司下辖16个单位,其中管辖供电局6个(银川、石嘴山、银南、固原、宁东、中卫供电局),其他分公司4个、子公司3个、控股公司1个,另有多经公司2个。公司共有24个县级供电企业,区内各县均为直供电模式。公司系统全民职工总数9908人,农电工2480人,在多经企业工作的社会用工15000多人。

电网建设方面,“十五”以来,公司先后投入电网建设与改造资金80多亿元,大力建设各个电压等级的坚强电网。近年来,每年投资额度均保持在20亿元上下,基本建成了以220kV和330kV两个电压等级为主的主网架,以青铜峡为界,北部主网以220kV电压等级为主电网呈网格状分布,东、南部基本形成了以330kV网架为主的环网。宁夏电网通过4回330kV线路与西北主网联网运行,与西北电网的功率交换能力为116万kW,满足了自治区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对电力供应的需求。

区内目前已建成220kV变电站21座,主变压器42台,总容量567万kVA,220kV线路1860km;330kV变电站7座,主变压器9台,总容量262万kVA,330kV线路1014km:110kV变电站89座,主变压器154台共568 75万kVA,110kV线路3132km;35kV变电所115座,主变164台,总容量69.63万kVA;35kV线路2497 16km。

宁夏区内110kV电网已覆盖区内所有市县,75.9%的110kV变电站实现了双变运行,77.1%实现了双电源供电。35kV电网基本以各110kV变电所为中心向各乡镇呈放射状分布,目前已有41%的35kV变电站实现了双变运行,其中14%实现了双电源供电。供电区域约10万km2,供电可靠性指标在国网系统排名靠前,在2006年同业对标活动中被国家电网公司树为国网系统“电网运行”标杆单位和西北区域“资产经营、电网运行、人力资源”标杆单位。

2006年,公司积极配合自治区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催批兰州东至银川东75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和银川东至天津东+500kV直流输电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兰州东至银川东750kV交流输变电工程于2006年底开工建设,从而揭开了宁夏电网建设史上全新的一页,吹响了宁夏电力公司向建设和运行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最高电压等级进军的号角。工程的开工建设,为银川东至天津东+500kV输变电工程的核准、打通宁夏电力外送通道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宁夏电力工业乃至宁夏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目前,银川东750kV变电站工程已经完成750、330kV构架基础,完成接地9.8km,占总量的80%;完成了综合楼零米以下基础,建成了交流部分的围墙;完成750kV钢构架的组装:完成了一次设备订货并签订了监造合同,大部分二次保护规范书已通过公司组织的专家审核。

2006年,宁夏电力公司取得了历史上最佳的经营业绩。售电量完成327 38亿kWh,同比增长19.21%,人均装机容量和人均年用电量分别达到0.87kW和5082kWh,均居全国之首,远高于全国0.3955kW和1894kWh的平均水平(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统计信息部2006年底数据):最大日负荷达到536万kW,平均负荷442万kW;两个市级供电局售电量跨越百亿千瓦时大关;主营业务销售收入103.63亿元;截止年底资产总额达到118.69亿元,同比增长11.67%。2006年末宁夏统调装机容量已达到644万kW,预计2007年还将新增统调装机135万kW。装机容量迅速增长一方面充分满足了电力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将使电力供需市场进一步逆转,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大幅下降,增加公司购电成本。

。十五“期间,宁夏电力公司农网规范化管理和农村电网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从1998年起,公司着手建设统一、规范的农电市场。经过艰苦努力,彻底解决了出售、转供的问题,完全实现了农电直供,为农电规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8年至2005年实施的一、二期农网改造,投入资金35亿元,使全区农户通电率达到99.41%。建成了一个全新的比较坚强的农村电网,城乡居民实现了同网同价同服务。2006年率先在西部省区实现农村户户通电。通电农户6985户,受益人口26958人,完成投资3587万元。农村‘户户通电’是国家电网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方面,总投资3亿元的中西部农网完善工程截止2006年底累计完成总投资的92%。2005年启动的农电。四项“规范化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500万元。通过大规模的内质外形建设,显著提高了农网设备健康水平,改善了农电服务水平,提高了农电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顺应城市化进程的大趋势,宁夏电力公司下大力气建设和改造城市电网,提高供电能力。2006年底,银川市城网电缆入地率达70%以上,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第7篇

【关键词】工会;电力企业;发展;作用

1 引言

由于经济的高速运转,对电力施工企业提出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了让我国的电力施工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就要在电力施工企业里创建工会,透过工会的协调与领导能够提升企业的向心力,并激发出员工对工作的激情,如此企业才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到发展当中。

2 企业内化的内涵与重要性

2.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由于企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个新型管理理念。企业文化指的是由于各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企业的所有领导和所有员工透过相同的创造以及实践,逐步构成的一个富有企业色彩的行为标准、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等。

良好的企业文化成为了激发企业健康化运转的前进力量,企业透过进行不同的文化活动,开拓员工的思路,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进而激发员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员工和员工之间更加富有合作力与凝聚力,让企业更加具有活力。

2.2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在目前复杂的环境下,加大企业的文化建设,对于电力施工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企业形象都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

其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逐渐加快,企业同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这种竞争就是比拼综合实力,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以及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且还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进而令企业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

再次,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接班人,为企业的发展给予智力支持、思想保障、舆论环境以及精神食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建立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十分有利,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职业素养的建设,而且对于创建健康的社会风气也十分有利,加快社会稳定团结,成为了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

最后,企业文化注重的是以人为本,在注重企业管理的方法以及技术方面,更加关注企业的精神环境,重视人对于企业起到的主导作用。提高企业的文化建设,不但可以全面激发人的道德观、情感观、价值观等精神层面,还可以将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调动起来,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向心力。

3 当前我国电力施工企业工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通过员工群体分化后使得员工之间的收入距离逐渐拉大,加大了工会维权工作的难度

为了顺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我国对于电力施工企业采取了深层次的改革,而且创建了富有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这就令电力施工企业的员工团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由于员工群体的不同,使得收入和政治地位都具有较大的距离。企业员工可以分为经营管理群体、文职员工群体和一线员工群体,因为本身所处的地位不同,员工的需求也有较大的区别,这就提高了企业工会的工作难度。为了达成员工的要求,企业工会应当及时改变自身在管理方面的措施以及工作的重心,如此才可以更加积极的贯彻工会工作。并且,当前在电力施工企业里执行的是现代管理制度,所选择的分配方法也十分多样,例如经营者年薪制、员工岗位级别制、企业内部分配制等。

3.2 以往工会工作形式已经无法符合企业的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执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下,电力施工企业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发展速度较快。可是当前我国的电力施工企业,工会依旧通过以往的管理模式,不论是对于管理方法还是管理思维方面都无法顺应企业的发展,这样的管理方式太过古板,没有创新性且缺乏活力,管理方式无法真正表现出员工的所需,没有时效性。如果员工自身利益被侵害,就要通过工会进行维权,工会如果无力帮助,就会丧失员工的信任。当前属于知识型时代,电力施工企业通过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这需要工会的领导一定要持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养,改变工会的管理方法,让工会真正变成保护员工利益的部门。

4 工会在电力施工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4.1 维护员工利益

工会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员工的利益。一个好的工会不仅可以凝聚人心,还能够集结人气,可以成为员工的有效后盾,能够调节电力施工企业的矛盾,加快员工团结,维护企业稳定。员工利益成为了员工最重视以及企业较敏感的话题,员工的利益成为了企业没有真正落实的主要问题,工会组织一定要认真面对员工的利益问题。只有员工的利益获得了保障,才可以让企业的内部关系更加和谐。

4.2 加快电力施工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的灵魂,对于一个企业的建立管理思想以及管理理念等方面具有沉淀的作用,能够集中体现出企业的价值观,引导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工会工作以及电力施工企业文化建设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工会组织可以通过自身的优势,进行丰富的活动,在企业内部创造健康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建设给工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并且也给工会的相关工作给予了活力。工会对于电力文化宣传来讲十分重要,对于企业文化的构成、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向心力以及企业文化氛围均十分有利。

4.3 执行管理民主化、人性化

为了确保企业管理的人性化与民主化,应当实行职代会以及司务公开制度。这是因为职代会同司务公开制度属于企业管理民主化以及人性化的主要表现,也属于企业的治本政策。这不仅会对依靠广大员工为企业发展而服务的基本制度的创建有所影响,还会对企业工会工作对企业基层之间民主建设的根本性工作造成影响,对于工会而言,成为了体现企业和谐发展的有效作用。所以企业不但要实行职代会,还要落实职代会的权利。而推行司务公开制度,是对企业管理民主化和人性化的深层次体现。

4.4 加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沟通

加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就要改变以往在节日里集中送温暖的方法,而是把关心困难员工变成常态化机制。建立扶贫小组,募集帮困资金,救助困难员工,创建特困员工档案,确保帮困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5 结束语

工会作为员工利益的保护者,在维护员工利益方面还要继续努力,创建正确的企业文化,加快电力企业民主化管理,加大员工的责任感,激发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能动性,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为我国的电力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健杰.加强企业工会建设发挥企业工会作用――访中华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副部长杨洪林[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05).

第8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发展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遵循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一般规律,同时根据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物质资料实体流动实现最佳的组合,从而达到降低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成本,提高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标。供电企业的物流管理主要是通过订购、运输、储备等方式有计划的进行。我国的供电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发展呈现出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的特征。

(一)供电企业物资科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与计划经济模式相匹配。供电企业中最早的物资管理单位就是物资科了,无论是较高级别的供电企业,亦或是较低级别的供电企业,物资科作为供电企业的一个小科室,根本就不具有独立采购物资的权限,财政方面更不可能独立。物资科与供电企业是一种隶属关系。物资科在这一阶段主要具有以下几项职能。第一,根据供电企业各部门所需的物资清单,物资科进行分门别类,最后形成书面的物资采购计划。第二,物资采购计划经供电企业领导批准后,开始进行系统的招标、投标工作,从而进行采购。第三,所有采购的物资全部由物资科送入供电企业的仓库并进行管理。第四,分发物资。供电企业的各部门将本部门所需要的物资上报给领导,有领导审批,审批通过后将指令下达给物资科,物资科进行具体的发放工作。在供电企业物资科的物流管理模式下,物资科的工作简单且机械。

(二)物资公司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适应改革开放初期的企业自阶段的企业物流管理要求。物资公司这一管理模式的产生有一个较大的前提,即电力体制的不断改革,导致物资科管理模式逐渐向物资公司过度,但在这个时期,部分地方供电企业改革不彻底,存在着物资科与物资公司并存这一现象,导致的唯一结果就是管理混乱,对于物资的管理分工不明确最终导致归属不清,这样就给供电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供电企业的分离改革区分不同的情况,一是与供电企业联系紧密的部门依旧保留,这些部门如生产技术部门、调度部门、安监部门等,将继续由供电企业集中管理。另一种情况是针对其余附属部门,即与供电企业联系不紧密的部门,将被分离出去。而物资科就属于第二种情况,与供电企业联系并没有那么紧密,被单独的分离出来,形成了物资公司。物资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财政独立,而财政独立则意味着物资的采购及管理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享有独立的招标、投标以及采购的自。根据供电企业各部门所需的物资清单,物资科进行分门别类,最后形成书面的物资采购计划。物资采购计划无需再经经供电企业领导批准,即可开始进行系统的招标、投标工作,从而进行采购。第二,已销售的方式将采购的物资提供给供电企业,从中赚取利润。第三,物资公司不单单服务于一家供电企业,而是可以同时与多家供电企业合作。相比之下,此时的物资公司享有较大的权限。

(三)物流中心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我国市场经济初步形成阶段相比于物资科的物流管理模式,物资公司的管理模式是一种进步,毕竟,这种模式简化了供电企业原本冗杂的行政体系。但是,物资科的物流管理模式也有其自身的缺点:第一,物资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脱离了供电企业的控制,供电企业将所需物资报给物资公司,由物资公司单独采购,物资公司往往会将物资加价卖给供电企业,这样,供电企业的物资成本就大大增加,相比于原来的物资科管理模式,这是一大弊端。第二,不同的省、市、甚至县,都形成了当地自己的物资公司,他们具有独立采购的权限,但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机构,各自为政,无法形成一个完善的体制,大大消耗了供电企业的成本。上述两大弊端,促使着供电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逐渐由物资公司的物流管理模式进入到物流中心的管理模式,这一物流管理模式符合现代物流的基本理念,可以说,是我国供电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除了供电企业,其他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也大部分处于这个阶段。物流中心管理模式好处在于取消了物资公司管理模式中的分散采购模式,而是形成了一个统一且集中的物流管理模式,这样就解决了物资公司浪费供电企业资源的这一大弊端。

第9篇

蒙西电网送华北电网的平均电价为0.349元/kW•h,华北电网受电成本为0.38元/kW•h,价格优势明显。但因为体制问题,电力外送通道屡屡受阻,蒙西电网超高压第三、四通道的可研方案于2005年就获得了通过,但至今未能开工建设。“十一五”期间,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已被国家列为重点开发的大型煤电基地,但由于外送通道建设停滞不前,国家仅启动了呼伦贝尔煤电基地的建设(蒙东电网已划归国网公司)。原计划的锡林郭勒、鄂尔多斯煤电基地迟迟不能启动,大批已完成前期工作的坑口电站不能开工建设。内蒙古电力发展尚未纳入国家能源一体化发展格局是蒙西出现严重“窝电”最重要的因素,正如党委书记在与国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会谈时所言“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的重要输出基地,内蒙古自身有优势、有基础,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也迫切需要。现在,内蒙古电力装机发展很快,但外送通道建设相对比较滞后,电网输送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电力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唯有突破体制,才能加速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消化盈余装机,解决窝电问题,带动电站建设,促进风电等清洁能源发展,才能奠定在国内举足轻重的战略能源基地的地位。应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国网公司的沟通和协调,尽可能地争取将蒙西电网发展纳入全国电网统一规划,加快蒙西区域网架建设和跨区联网,推动跨省、跨区电能交易,促进内蒙古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配置。

围绕自治区发展战略,做好电网规划布局

2010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调结构、促发展的总体思路:①大力推动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和升级;②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③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西部地区重点抓好19个沿河沿线和跨河、跨区域的集中区和园区建设,连接打造成为蒙西地区核心产业带,形成相向发展、有序竞争的产业一体化格局;④以项目建设促动城市化进程,从以上4个重要抓手可以看出自治区党委、政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决心和思路,更加注重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产业层次的提升。电网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动脉,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自治区全新的战略布局对蒙西电网的规划、投资、组织、施工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意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紧紧围绕自治区的战略规划,超前谋划、合理布局、快速反应、做好对接,要优化基建流程,合理安排投资计划、科学组织项目施工,提前与各盟市政府进行征地、拆迁等工作的对接,确保满足自治区“十二五”的产业布局需要和经济发展需求。目前,蒙西电网的规划不够超前,电网布局与19个沿河沿线和跨河、跨区域的集中区和园区建设规划不够协调,电力区域分布不均衡,网间交换不够通畅,网架不够坚强,结构不甚合理,新兴工业区域用电紧张,电源富集地区负荷不足,这也是造成蒙西地区窝电的原因之一。这些问题有可能会制约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到内蒙古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目前蒙西电网存在500kV主网架结构较为薄弱、站点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各地区之间电力交换和向外送通道汇集电力的需求;中低压配网建设与城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等边远地区电网结构薄弱,供电能力不足;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科研水平较弱,投资能力不足等等问题。综上所述,在电力能源基地建设和自治区“十二五”经济发展过程中,电网的作用十分重要,一定要统筹安排,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使蒙西电网真正起到“先行官”的作用。

加快新能源发展,建设清洁能源基地

目前,内蒙古已探明可开发的风电资源可装机容量3.8亿kW,是全国其他六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最大装机容量的1.8倍,且风资源最优,利用小时数高达2 600h以上。如果外送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新通道打通,蒙西地区可向全国输送风电3 000万kW,年送电量达到750亿kW•h,占全国用电量的1.2%。每年可节约原煤5 500万t。内蒙古太阳能资源自东北向西南逐步递增,以巴彦淖尔西部和阿拉善最为丰富。太阳能总辐射量仅次于青藏高原,居全国第二位,日照时数2 600h~3 400h。加之蒙西地区有大量的戈壁荒漠,地势开阔平坦,且目前国内光伏发电已实现了1元以下的上网电价,具备了规模开发的条件。按照内蒙古党委、政府提出的“大能源”战略,自治区将打造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这是改变“一煤独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布局,也是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打造全新“省区名片”、提升大区形象的有力举措。我们需要与国家有关部委、权威媒体充分沟通,争取将内蒙古明确为国家绿色能源基地,使国家有关部门统筹研究和实施内蒙古绿色能源基地发展战略,切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需要科学制定规划,以合理的规划引导项目有序建设,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散,保护好、扶持好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在全国范围内消纳内蒙古的绿色电力,维护好投资商的积极性;认真分析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冲击,从保障电网安全的角度加强科技攻关,使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这一国际性的难题在内蒙古率先取得突破。此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以带动上游装备制造企业落户内蒙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风机制造业、塔筒制造业、单晶硅制造业、多晶硅制造业等等。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