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1:23: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村技术培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85%的主要劳动力文化程度处于初中或初中以下水平,80%的农村家庭没有参加过农业类培训,75%的农村家庭有成员参加过非农业类技术培训。据了解,大多数家庭有意愿在近期内参加非农业类技术培训,但费用普遍控制在500到1000元内,培训时间也控制在1到2个月。家庭参加培训人员主要是户主及其子女。绝大多数农民是通过干部上门了解到技术培训项的目的的,广播宣传是另一个重要的途径。
通过调查总结,我们得知农村家庭参加技术培训的态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农村主要劳动力对科技兴农的意识不强。现在农民对种植养殖方面的常规技术有了一定的掌握应用,但对农业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大多数人安于现状,没有进一步提高技术与认识的意识。
二、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对高新农业科技的接受能力、运用能力差,影响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这是技术培训面临的最大问题。
三、农村家庭对于技术培训长远利益的认识不够明确。很多农民不舍得眼前时间和经费的投资,不能认识到技术提高对长期利益的重要性。
四、农村科技培训缺少资金支持。开展农村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举措。农村科技培训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具有政府行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但这项工作在市场条件下运作,没有稳定的资金投入支持,也只能因陋就简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也就浮于表面,很难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五、当前农村科技培训工作组织不得力,缺少科技推广人员,科技培训工作没有专人具体管理。乡镇农业科技培训绝大多数是通过干部上门以及广播宣传,部分村干部不能把培训内容及时传达给农民,影响到科技培训的推广。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觉得应做出相应的对策来提高农村科技培训教育程度,具体如下:
一、深入农村加强调研,了解农民对科技的需求;理清思路,找准当前农村科技培训工作的切入点。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民的市场意识、效益观念、竞争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发生着重大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产品质量意识等已不适应这一历史性转变的要求。要搞好农村科技工作,首要的问题是要搞清农民科技文化的总体水平、开展科技培训的难点和热点,根据农民需求和农业生产的特点统筹安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意识不强,直接导致农民对农业新技术认识不足,接受、运用新技术能力差,从而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束缚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以,从各方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也是提高科技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各项科普活动、送技术、送知识等活动需要积极开展。
三、提高农村科技培训工作组织力度,加强乡村干部的文化、科学素养以及责任意识。培养、发展科技推广人员,建立健全科技培训工作的具体管理体制。切实组织、宣传好科技培训,让农民认识到科技培训的重要性,参加农村培训的必要性。
四、在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积极宣传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有力地推动了“以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反,反陋习”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以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物质文明建设。
一、培训项目
(一)县(市、区)卫生局局长和业务股长集中培训。培训重点: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普查情况通报和中期评估情况讲评等。培训期5天。该培训由省卫生厅组织实施,具体时间待省厅通知。
(二)乡镇卫生院院长集中培训。共培训6期,每期5天,由省卫生厅组织实施,具体安排另行下达。
(三)乡镇卫生院卫技和检验类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医技和检验类技术人员包括放射、b超、心电图和医学检验四类技术人员。根据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缺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以县(市、区)为单位,每个卫生院按照1名的名额分配,各县(市、区)卫生局可根据辖区乡镇卫生院的具体需求进行调节。在分配名额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派不出的可不派,不需派的不必派,派得出的可多派。分期分批进行,每期10天。由省医院协会负责组织实施。
(四)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骨干集中培训。以内儿科专业技术骨干为重点培训对象,每个乡镇卫生院培训1名内儿科专业技术骨干。重点培训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和应急医疗救治知识等。由市卫生局医学考试培训中心组织实施。
(五)乡镇卫生院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人员考前强化培训。培训对象为往年多次参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未通过,2009年技能考试合格的临床类别考生。培训内容以2009年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培训。免费培训,教材自带,伙食费自理。培训期25天。由省农村卫生协会商省医学会组织实施。
(六)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内儿科专项技能集中培训。培训重点:内儿科专项技能和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计划培训每所村卫生室1名乡村医生,培训5天,由县(市、区)卫生局组织实施,在2009年10月底前完成。
(七)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普训。按照《湖南省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方案》,以乡镇卫生院为单位,组织有关卫技人员集中开展“三基”培训和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训练。普训由各县(市、区)卫生局组织安排,年底前考核验收。
二、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培训安排
(一)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进修培训对象及要求:每所乡镇卫生院选送一名内儿科专业技术骨干参训,卫生院确无内儿科人员,可安排急需进修培训的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时间:130天(其中理论学习30天)。培训地点:集中培训设在市卫生局医学考试培训中心,集中培训后,中心卫生院医师安排到市级医院进修,其他卫生院医师由所在县(市、区)卫生局安排到县级医院进修。
(二)培训日期和参培人员名额分配
第一期:5月29日-6月27日,5月28日报到。
参训单位:北湖14人,桂阳39人,宜章27人,安仁23人,汝城20人,共123人。
第二期:7月17日-8月15日,7月16日报到。
参训单位:苏仙17人,资兴26人,永兴23人,嘉禾18人,临武23人,桂东18人,共124人。
三、培训经费
省卫生厅对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安排了补助经费,补助标准为县(市、区)卫生局局长集中培训140元/天·人;乡镇卫生院院长集中培训120元/天·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骨干培训4000元/人(含集中授课培训费2000元/人);乡镇卫生院医技和检验人员培训60元/天·人;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集中培训30元/天·人。实际发生费用的差额部分,属于市局培训的,由市卫生局负责;属于县级培训的,由县(市、区)卫生局负责。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普训所需经费由卫生院自行解决。
农村卫生人员短期集中培训的食宿费、培训费等费用在培训补助经费中列支;乡镇卫生院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人员考前强化培训的住宿费、培训费和进修培训的进修费、住宿费、资料费等费用,从培训补助经费中列支,伙食费自理;卫生行政部门和培训基地以及受委托的单位不得向学员收取上述列支费用。农村卫生人员培训经费务必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超级秘书网:
四、培训要求
(一)加强领导
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切实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安排专人全程负责每一个培训项目,保证规定的培训时间、内容、师资力量、培训质量和效果。市卫生局成立郴州市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局长王东任组长,副局长谭明仁、钟庆红任副组长,周勇、姜首晴、钟茜园、邓晖、刘春林、廖甲新、张志红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张志红同志兼办公室主任。
市直及县(市、区)有关医疗单位要认真做好培训进修任务的承办工作,安排好师资,为学员提供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各选派单位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选派思想好、能安心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专业人员参加培训,并保障培训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有条件的酌情给予一定伙食补助。
(二)制定方案
各县(市、区)卫生局要按照我局
统一布置,制定2009年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方案要具体,操作性要强。各县(市、区)要对辖区内农村卫生人员进行全面摸底,认真选派相关人员参训,各类参训人员名单按要求及时上报市卫生局农合科。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于2009年5月20日前上报市卫生局农合科和医学考试培训中心。
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传播新知识,推广新技术,需要组织一支文化科学知识全面,劳动生产技能精湛,热心工作、乐于奉献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目前,裘村镇成校有专职教师4人,他们具有大学学历,热爱成教事业,既有文化知识,又有劳动技能,更有一种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聘请市、镇相关农业专家、示范户、专业户、保健医生、企业老总、大学教授,共16人担任兼职教师。邀请本地能工巧匠加盟志愿者队伍。让先富人讲先富“经”,让先富“经”带后富人,正是由于建立了这样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保证了新知识、新技术源源不断传送到广大农户,落实到田边地头,并开花结果。
二、选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培训项目,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裘村镇地处沿海,海洋资源丰富,山地土质肥沃,服装和旅游业颇具潜力,因此,培训项目的选取要针对本镇这些产业实际。
(1)海洋养殖技术网箱养殖和海塘养殖是传统项目。近年来,学校邀请专家到裘村勘测气候、海水等特点,认为横江一带是海水和淡水交汇地,水质咸淡适中,特别适合南美白对虾养殖,并且每年可以养殖两茬,经济效益看好,于是在宁波大学水产学院专家指导下,大棚养殖白对虾试验获得成功,作为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品种之一的南美白对虾落户裘村镇。该项目经济价值高、科技含量重、是农民增收的项目。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通过科技推广网络开展理实一体培训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成果。根据网箱养殖的特点和石斑鱼的生长要求,投资800多万元,在横江腹地建成了石斑鱼养殖基地,采用高科技、工厂化室内池塘养殖,通过控制水温和室温,使平常需要一年多才能上市的石斑鱼提早到5个月就能上市,经济效益看好,每千克售价在400元以上,该技术为养殖户每年带来上千万产值。目前全镇已有网箱1000多个,围塘养殖10000多亩(1亩=667平方米),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特色农业栽培技术裘村镇党委政府把开发特色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头戏来抓,成人学校主动应对,科学接轨,按照“立足市场找项目,围绕项目搞培训,搞好培训促发展”的思路,在引导特色农业品位化、生态化、健康化上做文章。一是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二是传统水果水蜜桃的品质改良技术推广。这些新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吴江村优质猕猴桃,其价格是普通猕猴桃的2~3倍。
(3)转型技术根据裘村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以建设“现代化海滨生态镇”和开发“海滨休闲旅游”为契机,以建设宁波服装产业基地为平台,狠抓转型性技术培训。一是与黄贤森林公园景区联合,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开发休闲旅游路线,做好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文章。成人学校负责师资,景区提供实习场地,开展导游、餐饮等转型性技术培训;二是与服装企业联合,开展服装技术培训。对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的好项目进行跟踪培训,助推企业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成校先后与大通、银山、爱之嘉、兴华、波亚博公司等20多家服装骨干企业建立培训用工关系。2008年至今,共开设培训班10余期,每期培训80~140学时,现有2500名职工取得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此外,为使农民更好地吸收和运用科技知识,从2006年开始,裘村镇开展了以“双证制”为主要形式的学历教育,每年有约50位农民成人高中毕业,同时积极与市社区学院联合招收大专学生,满足了农民在家门口上学的愿望,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三、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为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发展之路
(1)新技术项目,务必要和乡镇经济发展对接服务于裘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我们成人教育的重要职责与使命,我们不能为教育而教育,为培训而培训,必须要按照镇党委、政府全力打造“品牌服装制造基地,精品农业服务基地,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滨海生态人居基地”的发展思路而创新工作,把服务裘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筛选确定与党委政府工作目标高度“契合”的培训项目,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才会形成培训推广的气候和动力。通过具体项目来传播新知识、推广新技术,来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增产方式,来推动裘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南美白对虾、石斑鱼等项目,通过建立示范基地、抓好技术推广、创建优质品牌,推动了海洋特色经济发展,不仅已经成为本镇效益农业的亮丽名片,而且也已成为成人学校服务“三农”特色品牌。
(2)新技术务必要和广大农民致富愿望相结合随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民群众要求改变家庭生产生活和自身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坚定,在生产实践中,已经体会到科学技术,特别是农业科技成果,对于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他们认识到,要使自己尽快富起来,不仅要有文化,而且还要掌握一项或几项新技术,由此可见,新技术、新知识一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效益农业转型升级就会提速,农民增收成效越发显著。
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农转非人员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对镇街经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为更加扎实有效的开展切实推进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就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相关安排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农转非人员和返乡农民工为主要培训对象,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大”文件精神为指导。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活动,进一步转变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就业思想观念,增强发展劳务经济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二、工作目标和要求
年龄要求为18-45周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象为镇辖区内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年以后转非的农转非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初中以上文化,未参加过相关培训。今年,计划开设计算机基础知识、车工、钳工等专业,。
三、工作措施
精心组织培训,明确工作职责。
具体办理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组织和相关信息的报送工作。镇街社保所全面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规划和实施。各村、社区社保站负责本单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具体相关工作。各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各村社保员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信息员。
吸引学员参加培训,加强宣传引导。
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各驻村干部和村、社区干部要深入到农村院坝,以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黑板报、广播、院坝会等方式。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各项政策,镇街范围内营造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良好工作氛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有关政策及镇党委政府实施这项民心工程的决心家喻户晓,深入民心。同时对农民进行引导性宣传,开展思想素质教育和转变就业观念的教育,使农民树立起自主择业、竞争择业的就业观念。
提高培训效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对辖区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市场和用工企业的需求为依据,依托市广播电视大学和兴光技能培训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合理设置培训专业,并且以确保农民学到就业谋生的真本领为标准,来确定各专业培训的课时。严格按照区劳务办审批认可的教材和教案进行教学,保证教学的质量。同时,按照“实事求是原则,及时建立完善并报送培训的各种台帐、资料。
推进培训农民的就业转移,广泛收集就业信息。
企业指派人员作为信息联系人,继续在辖区内各个企业实行空岗申报制度。如有空缺岗位,及时申报到社保所备案。对新落户企业,要求至少按一定比例解决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同时,向辖区内外企业发放用工信息联系卡,免费为用工单位办理用工登记,招聘信息,推荐介绍人员,组织现场招聘,免费为求职者办理求职登记、进行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
【关键词】行动研究;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7―0066―03
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随着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农村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将会逐步改善,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成为了影响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关键因素。为了培养一支教育技术素养和能力较高的教师队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培训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一 当前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1]
为了真正有效地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在本研究的前期我们对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培训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教师做了访谈。调查和访谈的重点是县区和镇一级的初中和小学,也包括少数具备基本信息化教学条件的乡村学校,共发放问卷684份,回收631份,访谈了3所不同层次学校的10名不同学科的教师。经过对调查数据和访谈录音进一步整理和研究后,我们发现,目前山西省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很多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1 培训方式单一
调查发现,目前山西省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主要采用集中面授的方式,主要以聘请校外专家做讲座的大课堂形式展开。这种方式只适合专业知识更新或某些教学技能的掌握,对实践性知识很难奏效,很难满足教师对应用技术的期望。而且这种培训模式突出了培训者的中心地位,忽略了受训教师的主体地位,不符合成人的学习特点,降低了受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的主动性。
此外,在培训的时间、地点上,集中面授,灵活性不够。而且,对于农村教师而言,参加集中培训的成本偏高。
2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由于缺乏对受训学员教学需求和实际情况(如所教学科,信息技能情况,受训学员对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看法和平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情况等)的了解,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这些不是来自于教师实际需求的培训内容很难维持他们学习的热情。
此外,由于聘请的校外专家大多缺乏对于中小学教育的实际体验,培训内容也往往只能局限于“专业知识”层面,也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而对于如何将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的“实践性知识”不能够给予有效的指导。
3 评价不全面
培训结束后,培训者通过笔试或笔试和机试相结合的形式对受训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注重对知识记忆和技能操作的考核,而忽略了对受训学员过程性评价和实际应用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给教师带来了误导,似乎培训给大家的带来的共识就是,学习了理论知识、软件操作,得到了一份证书、一种资格而已,与我们的信息化教学、教育信息化还比较遥远。
4 缺乏认知支持
调研中发现,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教育技术难题,但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认知支持。而传统的集中面授培训结束后,缺乏对教师进一步学习的支持和服务,无法及时地提供最新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师遇到实际困难时也不可能有专门的教育技术人员给予帮助,而只靠同校教师之间的协作和努力又无法有效解决。因此,培训结束后,教师们往往不愿意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去摸索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的教学实践,体会不到信息技术的魅力,更不用说用信息技术来引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了。
二 将行动研究引入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意义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方法。[2]它在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1 使培训符合成人学习者特点
成人学习者参加培训的学习要求明确,注重知识和理论、技能等在教学中的使用。同时培训时起点差异大,不同年龄、专业背景、教学需求、性别等因素使得培训的起点能力不同,要求不同。而行动研究正是重视了参与者的种种差异及需求。这样的培训能提高受训者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
2 使培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行动研究与传统的学术研究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一点表现在研究目的上。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为实践本身的改善而展开研究,而不是理论上的建构,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透过实践行动来改善工作情境中所面临的问题,关注问题的圆满解决、进而改善实践工作情境,行动研究强调研究的应用价值性,此价值性旨在改善实践工作者之工作情境、解决实践工作中的问题。
将行动研究引入农村学校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能使培训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展开,切实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3 能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掌握
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不但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将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的“实践性知识”。所以,教师专业化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包括了关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将技术用于教学的实践知识和能力。
行动研究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它是以实践为中心的,它的根本旨趣是为了完善实践本身,是在于某个人或某团体自己的、而不是其他人的实践之改善。行动研究引入农村学校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后,将能有效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掌握。
4 注重受训教师的自身评价
受训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他们的培训起点差异很大,对于他们的评价应该尊重个性特点,照顾个别差异。这就要求评价者在对受训教师做出评价前,应该掌握他们的培训提高情况,是一个培训后与培训前的比较,而不是以前教学中常用的相对评价,更不是绝对评价。
行动研究强调从多渠道对行动进行记录,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阐释,这些记录可以作为教师自身评价的依据,这种评价更具有激励作用。
除以上的特点外,行动研究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时间灵活,行动研究小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小组学习时间。
三 基于行动研究的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构想和设计
1 培训整体方案构想
基于教师行动研究的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主要是指教育技术培训人员(主要指高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进驻学校,以受训教师认知支持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身份,帮助农村学校教师展开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行动研究,同时,高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也在进行行动研究,在进行解决基础教育问题的同时,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行动研究。
我们认为,关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的研究不应该只从师范教育或职后培训出发。教师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的发展应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考虑,不仅要重视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等的研究,而且应重视师范生的职前教育。所以应该将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同时,集中面授培训在解决某些问题上是有优势的,不应该完全摈弃这种方式。基于此,我们提出并设计了具体的培训方案,具体如下。
(1) 进行问题诊断,确定培训目标
诊断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非常必要的第一步。只有了解了教师的需求,发现问题,后续培训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可以通过培训人员与教师访谈获得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深入课堂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等多种途径来获得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分析问题,确定培训方法
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整理、分析,在这里,我们可以将问题划分为共性问题(受训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个别化问题(部分受训教师存在的问题)。对于共性问题,可以采用集中培训为主、行动学习为辅的方式来解决。对于部分教师存在的个别化问题,可以将存在同类问题的老师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然后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展开培训,可以根据情况辅以集中培训。
(3) 问题解决过程中提供及时的认知支持
认知支持包括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为保证任务完成所获得的任何形式的工作帮助。对教师而言,在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及时有效的工作帮助是他们增加知识、提升自身能力、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不可或缺的。在问题解决阶段,培训人员一定要能够给受训教师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维持培训的进展和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4) 不断反思,总结提高
无论是培训人员还是受训教师都应该不断地进行反思,不仅在培训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也要在培训结束后反思。培训人员除了要在培训方法、培训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总结提高,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促进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受训教师也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2 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培训具体实施过程设计
(1) 行动研究法介绍
在培训之初,一定要对教师进行行动研究法的培训。让教师了解行动研究法,以及行动研究小组的功能;了解并掌握行动研究日志的纪录。如有条件的话,可以请行动研究专家对教师进行行动研究法的培训,并模拟行动研究过程。
(2) 形成学习共同体
将问题诊断阶段搜集到的个别化问题,进行详细的整理和归类,按照问题的相似性划分小组。这样小组成员便成为了行动研究中需要的批判性同事,在行动研究中可以与批判性同事交流自己的想法,聆听批判性同事的意见。再加上有培训人员作为辅导者,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应用在培训中,一般发挥了两种功能。第一,可以让学习成员产生归属感,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能让成员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第二,学习成员有了互相交流和合作的对象,他们可以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在沟通交流中,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
(3) 行动方案设计及实施
每个行动小组将小组问题进行一个总的设计,具体包括先解决什么问题,后解决什么问题,每个问题如何解决,大概用多长时间,以什么方式来解决等等。
在行动研究过程中,培训人员应能够及时地给中小学教师提供认知支持,并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数据主要包括课堂观察教学效果、学生访谈等。
培训人员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阐释,找出还需解决的问题后,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共同做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在此过程中,学习共同体成员应及时相互给予鼓励,促进成员共同发展。
四 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
1 较低的培训费用
对于农村学校而言,经济因素是一个制约学校发展的很大的因素,所以培训的展开最好尽可能的考虑学校参加培训的费用问题。我们建议高校与附近的农村中小学联系,双方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展开培训研究。高校可以向合作的中小学校定期派遣指导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师信息化教育,中小学接收大学生到中小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如兼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辅导员,合作开发教学软件,设计安装机房和网络设备的方案等。双方互惠共赢,降低培训费用。
2教师的主动参与
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除了要确保教师在培训课程中的出勤率以及完成作业、任务外,还应对教师提出以下要求:(1)定期开展行动研究小组会议,并纪录会议过程。(2)纪录行动研究日志。在培训中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的反思。而过程日志的纪录,恰恰能够引导、督促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3培训者的指导
行动研究法培训,对培训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培训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培训者高质量的指导。
4有效的全程评价
行动研究法培训更注重的是形成性评价。有效的全程评价,对于培训是否成功,将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基于行动研究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需要得到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深入中小学,与中小学教师合作进行研究和实践,优势互补,将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开设教育技术专业的高校能够和中小学合作,促进教师教育质量走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永花,张军征.面向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网络平台的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9,(1):137.
论文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形式一直延续着“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教育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充分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质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自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开展以来,由于硬件短缺、观念认识肤浅等诸多原因,在培训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信息技术培训的质量,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和。因此,发现并解决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和,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作为教学前沿的教师,认识、掌握并创新的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必然,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我国广大中小学,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在此,笔者就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做一些浅要的分析。
1 观念滞后 培训目的不明确
观念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在调研中,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存在着质疑,他们认为信息技术的引入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过于分散,最终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不见得就好,而且认为目前不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也不错,由于这些观念上误区,致使仍习惯与传统授课的模式,一些教师在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中热情不高。
由于观念的陈旧导致了培训目的的不明确。开展技术培训,目的在于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掌握教育新技术,并辅助与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而一些地方对过分的强调培训人数,培训效果的好坏仅以教师是否考试及格、是否拿到证书或是会做课件为评价标准。为此,教育有关负责人强调,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让教师掌握技术是应该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教技术的过程中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如果只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范畴,停靠在技术的亮点,教师只学会把教案生搬到电脑上,那就成了“穿新鞋走老路”,培训也就无法促进受训教师在观念上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如果培训只仅仅为了考取一个“证书”,那就有可能游离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宗旨和目标。
2 培训方式单一 存在着“一刀切”
据调查,教学一线的教师大部分是欢迎信息技术培训的,然而,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运作方式难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比如,一些地方把全员培训简单的理解成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教师不论学段、学科,全部集中在一起学习,讲到基本操作还行,但讲到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整和时,问题就凸显出来了,由于学科教学内容的差异,对学科教师的技能要求不同,教师培训要求也就不同,所以,有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与自己所教课程关系不大时,兴趣就大大的降低了;另外,虽然要求上机时间应占到整个培训时间的三分之二,但有些地方因开办规模过大,设备过少等原因,仍以从上到下“满堂灌”的培训方式为主,教师想到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太少了,培训方式的“一刀切”,使教师对不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培训产生了不满与懈怠,使得操作技能极强的信息技术培训只能流与形式,使得受训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出来,即不能保证促成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和,也不能培养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培训的效果当然就无从谈起。 转贴于
3 师资力量的薄弱
调查显示,目前广大农村担负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的培训点由于师资力量薄弱,计算机专业或是电教专业毕业的教师寥寥无几,专职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大多是从其它学科教师经过培训或从其它行业招聘而来,这些教师绝大多数都缺乏信息技术知识,充其量也就是“一桶水”。有些教师反映,一些培训班的授课教师有的只懂技术,不懂教学;有的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不注重教材的研究,照本宣科;不注重教法的探讨,并因材施教。导致课堂氛围乏味、枯燥,淡化了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抑制了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更谈不上如何引导参培教师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所教学科中。
4 学“不致用”
要使培训活动坚持下去,就应为教师提供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对学习信息技术很困惑,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目的是服务教学。而教师回到教学第一线后,要么是学校硬、软件资源的短缺,无法运用计算机去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致使参培教师有劲使不上;要么是学校领导观念跟不上,无法运用各种激励措施调动教师将信息技术服务与教学的积极性;要么是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造成信息技术与教学出现严重的断层,久而久之,教师所学的就会逐渐淡忘,难怪有些教师对学习信息技术感到困惑。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信息技术与教学上的“空中楼阁”,亟需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1)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工欲善其事,比先利其器”。现代化的设施是实施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农村中小学面对现代教育的落后面貌,仅仅依靠财政投入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是不够的,应想法设法多方筹措资金,解决信息技术硬件资源的不足。比如争取学生家长的赞助,挖掘学校自身潜力,综合各方面的力量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资源库,将优秀的教学软件输入资源库,使之完善和不断的丰富,以此优化设备,为教师实施现代化教学搭建舞台。(2)改革评价体制,建立激励机制。为使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教育技术,使应有的设备发挥其作用,学校应该有意识的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使教师对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成为一种内心的需求,并把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
其实,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中的问题远非以上诸种。高水平基地的欠缺、培训中的功利主义色彩等都是影响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因素。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尚处在探索阶段,要解决培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务必从中小学教师教学实际出发,面向中小学教师,研究中小学课程;从本地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切实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使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更加趋于完善,为信息技术培训和学科整和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培训中来,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参考文献
为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巩固我县脱贫成果,加强农村橡胶管理水平,做强做大我县橡胶产业,发挥最大经济的效益,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一)目标。针对我县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挖掘培训潜能,提高贫困农民橡胶管理水平和磨胶刀割胶技能,促进贫困户家庭增收。
(二)任务。
根据我办2021年培训工作要求,由县财政安排的90万元培训资金计划用于实施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1200人。
二、培训事项
(一)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的选定拟通过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采购形式委托公司招标,中标单位为我县今年培训机构,3月份开始实施采购招标。
(二)培训内容
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内容 培训机构根据我县2020年发展生产类橡胶种植项目实施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主要以磨胶刀和割胶实操为主。
(三)培训对象
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对象 年龄在18-55周岁的,2014年以来的农村建档立卡脱贫户和边缘户。
(四)培训数量
培训人数:1、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拟培训1200人,每期培训人数为55人(具体以实际参加培训人数为主)。
(五)培训资金安排及使用
1、资金安排: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资金安排90万元,培训涉及全县11个乡镇,由一个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服务。
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必须满足培训学员每人一套磨刀石、一把割胶刀、一个磨刀用的铁桶和一根练习割胶用的橡胶树桩。
2、资金使用: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海南省财政支农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和《海南省扶贫培训管理办法》以及有关规定执行。资金使用范围主要包括:培训费(含教学设备租赁、教材费、学员培训资料、学员往返交通费及误工误餐补助、学员住宿费、工作人员、教师讲课以及食宿、交通、乡村干部组织误餐误工补贴、场地租金等方面)的支出。
(六)培训时间和方式
1.培训时间: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时间2021年3月-6月。
2.培训方式:分期分批进行培训,采取到村办班培训形式,每期培训时间为5天。
3、培训金额:
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150元/人/天(含参训学员每人每天50元的补助费)。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 组建机构
为了做好2021年培训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扶贫办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主任担任,成员由各乡镇分管扶贫培训工作的领导干部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办,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副主任兼任,负责培训日常事务。
(二)明确责任,各负职责
1.县扶贫办职责 县扶贫办负责组织开展培训相关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报账拨付培训资金。
2.培训机构工作职责 培训机构与县扶贫办签订《委托培训协议书》;并提交教学计划、课程表、培训资金预算等。培训机构负责学员培训工作;建立学员培训档案(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家庭住址和本人签名等),规范学员管理和服务,对学员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将情况反馈县扶贫办;提供有关报账资料(培训支出有效凭证)。
3.乡镇、村工作职责 乡镇政府积极协助县扶贫办做好有关培训的宣传发动,确保贫困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村委会负责组织落实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并协助培训单位做好培训各项工作。
(三)监督检查,责任追究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借机改项使用资金,县扶贫、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对培训活动、培训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对虚报、冒领、套取、截留、挪用扶贫培训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追究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白沙黎族自治县扶贫工作办公室
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意义
实现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影响与日俱增,对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信息化过程就是教师信息素养各个方面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是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育的实践者、实施者,也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所以,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必须开展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措施。全面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可以促进广大农村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深入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资源和环境,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培训目标不明确
开展信息技术培训,目的在于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新技术,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但目前,很多学校在培训过程中,仅限于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使用先进媒体,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学习和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自如地把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融合为一体关注度不够。在培训效果上,仅以教师考试是否合格、是否拿到证书或是否会制作课件为评价标准。显然,这样的培训目标对受训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信息素养的提升方面是有缺失的。
培训方法和模式过于单一
当前,一些培训一般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教师不论学段、学科、年龄,全部集中起来,在同一时间全部培训相同的内容,理想化地认为所有受训教师在同一起点上,忽视了个体间的差异。这种团体推进、整体划一的操作范式难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培训授课方式仍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或以“机灌”代替“人灌”的方式,这使操作技能极强的信息技术培训大多会流于形式,既不能促成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同时也不能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受训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
培训与教学实践脱节
目前,教师的培训工作基本是由校外师训机构承担,由于授课教师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实际了解不够,不了解基础教育中各科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连结,加上培训课时过少,因而在培训中过于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传输,缺少可资借鉴的实际案例,对提高受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效果不够理想。信息化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之一是是否能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培训中应注重这方面的研究。
缺乏有效措施和发展环境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最终目标要提高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能力。这就需要学校为教师创造培训后的专业发展环境,包括软硬件建设、校本培训开展的模式和策略、效果评价和管理制度等。然而,有的学校资金短缺,硬件建设严重不足,不能够满足教学活动需要,出现了理论培训与实践应用“两层皮”现象。另外,培训结束后,培训单位也没有进行跟踪指导,或对受训教师的实际应用情况缺乏监督。
提高信息技术培训实效性的策略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存在种种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克服不足,探索出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途径。笔者认为,要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在培训中应采取以下策略。
改变教师观念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当今教育主题。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教师采用信息技术环境进行授课的积极性与教学效果,也会影响教师在备课、授课、对学生评价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的频率。因此,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要注意做好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与转变,使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和人才观,掌握先进的与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教育科学理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农村中小学教师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优越性。从而使受训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由被动接受的培训转变为教师主动学习。
培训目标明确化
提高信息素养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追求目标。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认知层面)、信息技能(技术层面)等三个层面的内涵,而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的教师,其自身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良好信息素养的形成。因此,信息素养应成为当前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主要目标。
培训形式多样化
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决不能采取“一刀切”“一锅煮”,要采取分步推进、层层深入、按需培训的方法,将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满足教师们的各种需要,以保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课程不同可采取讲座、自学与研讨、观摩与案例探究、建立远程教育平台、典型示范等方式,把面授学习、自觉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学科学习利用特定工作时间,通过相关活动,完成实践课的教学。另外,在培训中,构建协作学习小组,让受训教师把自己的成功的经验与大家进行交流,培训结束后,受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继续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在协作中进一步抬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关键词:农机技术培训;振兴战略;乡村
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也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技术就是农业生产技术手段的改革。通过农业机械的不断应用和推广,能够让传统的农业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在现代化农业中,有着不能跨越的阶段,为农业的生产提供生产资料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且现代化的农业有着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各种资源都能够循环利用,可以有效提高环境的保护力度,进而提升了乡村的社会经济效益。
1现阶段的农机技术培训现状
现如今,中国的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在开孙莉(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江苏如东226400)展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也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会对农机技术培训产生影响,也让农民在农业的活动中的应用效果不理想。其一,就是在培训时所培训的对象较单一,在从前很长时间里,国内的农机技术培训中的学员大多都是农民,这就让所培训的对象相对较为单一,并且所培训的内容也较单一,教授的内容大多都是一些传统的机械原理,这就让农机技术的应用效果不理想。现在的农村发展很快,农民的知识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就让农民对这种单一的培训内容不感兴趣。其二,政府部门没有加大对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部署和落实过程中,没有认识到农机技术培训的重要性,这就让这项工作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而在缺少政府支持的前提下,培训人员的薪酬待遇和保障都严重不足,这就对农机技术的培训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而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就会缺少专业性和科学性,对于农民实行的相关培训政策也缺少系统性,这就让培训的效果变得不够理想。其三,中国有很多的农机技术培训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都不够,在培训时缺少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这就降低了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且,这些教师对市场并没有足够的了解,也不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这就让培训工作的效果变低。再加上有些教师的思想较传统,教授方式较落后,这就让培训质量不够高[1]。其四,在农机培训中,所培训的服务功能较弱,缺少监督管理制度,没有利用网络技术方便监督管理工作,这就导致农机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另外,在农机技术的培训管理中,现代化网络设备不足,传统的机械设备占据了主要地位,这就导致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智能化网络设备很少,而且也没有建设网络在线培训课程,不能邀请专家对学员进行培训,这也就让现代的网络技术培训得不到很好的实践。
2提高农机技术培训振兴乡村的策略
2.1加大农机资金力度
现在的城市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不均衡,这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阻碍之一,而为了振兴乡村战略,政府部门需要对农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加大对其资金投资力度,改变城市农业发展不均衡的状况。这样通过政策来确保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撑,政府部门还要发挥自身的调控能力,通过宏观的调控来促使当地农业技术的发展。并且还要加大农机的网络设备方面的投入,让学员可以真正地接触到网络设备,能够与时俱进,更好地振兴乡村。另外,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其培训的内容更会涉及到多个领域,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对现在的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加以分析,以此来制定出合理的宣传方案,让社会公众认识到农机技术培训工作,从而转变农民传统的思想,主动接受新型的农机技术,让农民的经济收益得到增长。
2.2创建专业的农机技术培训团队
在农机的技术培训中,教师们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能够直接影响到学员们的培训效果。所以政府部门需要不停优化培训团队,让这些教师能够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这样就可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率。首先,为了实现这种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就需要将培训的地点不断开拓,让农民在培训基地或农田实行实际教学,并结合现实情况,有效提高培训效果。其次,为了让培训的内容更加的吸引人,培训教师就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培训内容变得多种多样,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满足农民的具体需求[2]。而为了提高培训的趣味性,教师就要创新培训方法,运用农民喜欢的方式进行培训,这样就可以提高农民的学习兴趣,从而培训的质量得到了加强。最后,可以聘请一个些专家,实行网络在线授课,这样就能够让学员更加的对先进技术知识有所了解,从而提高学员的专业技能,使学员可以自主学习。例如利用抖音直播,建立和谐、平等、时间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民能够快速有效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方法。
2.3加强农机技术培训的管理工作
在对农机技术培训时,可以利用农机管理站来实现,但是因为缺少对这些部门的约束力。这就让农机管理部门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吸引了农民主动参与到培训中。确保农机技术培训的专业性,减少培训过程中不安因素,加强培训质量。而因为农民所受的教育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需要采用更加丰富的培训方式,从而让农民可以愉快地参与到培训中。并且要运用网络技术对农机技术培训工作进行管理,对学员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地进行管理,只有这样不断地提高农机技术的培训管理工作,才能够确保其培训的效果,让农民从事农业活动时更加的方便,进而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
2.4建立完善的培训监督管理机制
为了能够保证乡镇农机技术的培训工作可以更加有效地实施,农机技术培训监理部门需要建设一套完整的农机培训监督管理机制。明确农机技术培训管理责任,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农机技术培训安全管理制度。并且定期组织农机技术监督管理培训,对农民不定期进行农机技术安全检测工作,并针对每个学员都进行访问,对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反馈给培训教师,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且还要加强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农机体系的建设工作。要想振兴乡村就需要在农机设备中融入现代化网络技术,让农业与网络信息相结合也要将农机的监管记录录入到计算机中,综合性地分析监督管理工作,如果发现问题就会及时的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反馈给工作人员,这样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为农机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2.5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农机技术
创建农机技术的推广网站,为了充分做好农机技术的工作,在现在的农业管理中能够按照当地的农业推广需求,创建专门的农机技术推广网站,把一些先进农机技术内容发到网站上,并定期对农机技术知识进行更新。如果有能力还可以聘请农机计划方面的专家,定期在网站上进行座谈,与农民进行在线的技术交流,将农民的问题集中起来,并加以解决。另外,还可以在各种在线教育平台中实现在线课堂教学。在完成教育任务后,还可以对学员进行技术考核工作,也可以利用社交软件进行信息的传播,而现在的信息传播软件较多,所以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微博号等对农机技术进行定期维护工作,并及时教授给农民农机的使用技巧,让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在线上进行指导。为了农机技术培训的推广工作,还可以为农机知识建设一个网站,这个网站中会有先进的农机技术,利用视频、文字或语音进行讲解,进而让农民能够及时更新农机技术方面的知识,也更加方便了农民接触技术知识,这样农民就可以及时运用搜索引擎解决相关的疑难问题,提高教学的效果[3]。
3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国家大力发展乡村,这就对农村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在振兴乡村战略中有着重要地位。但是现阶段的农机技术培训工作仍然有着一些问题阻碍了振兴乡村的脚步。
参考文献
[1]陈永志.为农业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农机鉴定技术支持[J].现代农业装备,2018,No.234(0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