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临床医学培训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5 11:23: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临床医学培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临床医学培训

第1篇

两种教育模式共存的矛盾住院医师培训第一阶段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时间、目标、内容及考核与标准很大程度上吻合,但两者却不能互认而导致两个层次的学生必须接受重复教育,造成人力、物力、医学资源的浪费。

1.1医师培训结束后仍需进行研究生教育。

医学专业具有特殊性,随着社会及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在用人需求上要求高学历人才,并要求同时具备研究生学历、学位,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接受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而为选拔优秀一线临床医学人才,用人单位更愿意选择具备良好临床技能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结束住院医师第一阶段培训的本科学历的培训医师90%以上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攻读专业学位还需花费2-3年时间进行与医师培训具有一致要求的临床能力训练。

1.2研究生毕业后必须进行规范化医师培训。

基于用人单位对医学生学历的要求,为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崭露头角,65%以上的本科毕业生毕业第一选择为考研。以广州市某医科大学附属教学医院为例,录取的本科学历培训医师从2005年的92.5%下降到2012年的38.9%,而2011年更是达到最低点25.5%(见表1)。然而,按照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办法》规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均需进行住院医师第一、第二阶段培训,国内二甲以上医疗单位招聘医学人才均要求具备住院医师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所以取得研究生学位、学历后必须再进行2年的住院医师第一阶段培训。

2住院医师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的实践

整合医学教育资源,提高医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积极探索建立住院医师培养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是医学毕业后教育改革的一项有力举措。国家教育部、卫生部2012年颁布《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2013年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批准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的通知》,正式确立住院医师培养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改革模式,这标志着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即将迈向一个崭新的台阶。

2.1学生的选拔

联合培养模式属于精英医学教育,生源质量要求较高,需在两种学生层次中选拔优秀毕业生,一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二是报考全国研究生统考生;所招学生须为参加统招高考并以一本线录取的生源。同时制定入围条件,其本科期间专业课程平均成绩年级排名、外语水平、特长及获奖情况均应作为入围选拔的评判依据。成立专家考核小组,进行基础知识、英语、面试、临床技能操作等考核,考核形式一般为笔试、口试、技能操作等多方面结合,以确保生源的优质度。确定录取的学生实施学校、医院两级管理,以医院管理为主,学生具有培训医师和硕士研究生双重身份。

2.2课程学分的互认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外语、基础理论及专业课。住院医师需完成医学伦理学、传染病防治、医学统计学等公共科目学习和各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实行联合培养模式需实现两类课程的相通及学分互认,可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公共科目相结合,专业课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规定的专业理论课相结合。另外结合所学专业及临床工作需要,再选修至少2门课程,达到课程的学分的并轨和互认。

2.3临床培训及考核的量化统一

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基本一致的临床能力训练。因而联合模式的学生在培训期间,将其临床培训工作量统一标准,轮转时间统一安排为30个月以上。培训实行导师团队指导制,由轮转科室推荐,按照二级学科组成导师团,各轮转科室设专职导师一名,负责该科室轮转期间医学人文教育、临床教学、临床研究指导、出科考核等。实施学生工作量登记制度,将临床轮转期间的工作进行量化统计,通过结构性指标、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形成一套合理的培训量化体系,以保障高质量完成临床培训。

2.4科研能力训练的并轨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侧重于从事实际工作能力,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相比科学学位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来说,其科研要求相应较低;而联合培养学生更需确保充足的时间进行临床轮转以达到医师培训要求,所以对其科研能力要求应酌情降低。将导师配备安排于入学第2-3年,科研训练不脱产,灵活安排于二级学科轮转期间,使其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学会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5学位授予标准的改革

许多专家惯用学术论文的评价标准去评价专业学位论文不能达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所以制定分类型的授位标准侧重临床实践训练是保障联合培养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适当降低对学位论文的要求,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并组织专家组对其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进行述评,论文评价合格、顺利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通过课程考试、达到相应学分者,即可同时授予其临床专业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及普通专科医师培训证书。

3实施住院医师培训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国家教育及医疗体制的改革,医学教育被纳入到教育部进行统一管理,住院医师管理则由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医师培训制度和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间衔接不够,人才培养内容、目标机制有所重叠,如此造成多重培养模式共存而导致临床教学管理混乱。

3.1政府长效机制的建立

规范的培养机制是中国临床医生培养的发展方向,其培训方案、培养目标、考核制度等均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两种身份在相互结合统一的过程中,在政策、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乃至不可预知的矛盾,联合培养的顺利实施,须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牵头指挥下,成立有效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构建有利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培训医师联合培养有机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认定学生的双重身份,规范和统一各试点单位的改革工作,对改革工作给予政策支持及宏观指导,对于提高改革的质量和效率尤为重要。

3.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执业医师法》的衔接

卫生部出台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专科医师标准化培训等制度缺少对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通盘考虑,出现与专业学位制度间的不衔接。《执业医师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第九条规定“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才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卫生部关于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暂行规定》也规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和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已具有一年以上的临床实践训练或公共卫生实践的经历,可在毕业当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这就意味着,应届本科毕业生由于没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进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后不能从事临床工作,缺乏正规系统的临床技能培训,没有处方权,不能独立进行临床活动,毕业时临床能力较难达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要求相应的临床能力,即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水平。而国内多数培训医院则将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作为评价第一阶段第一年度考核合格与否的标准,在合同期第一年未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或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未通过,将终止其合同。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得职业医师资格证书是医师培训最基本的培训要求,是学员开展医疗活动,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的基础和前提。

第2篇

目前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现代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医学-心理模式”转变,但在很大程度上我国医学教育仍以专业训练为核心,忽视了全面技能的培养。随着学校的扩招,医学实习生成倍增加,但有规范化实习条件的医院较少,为了缓解此矛盾,各教学医院的实习生人数大量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带教老师的负荷,超负荷的教学量,势必影响教学质量。随着就业难度加大,大部分医学实习生选择考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考试复习方面,而淡化临床实习,自觉性、主动性差,不愿深入病房多接触病人。新的医疗法律法规的出台,使实习生失去很多动手机会,导致病史询问不熟练,体格检查手法不正确,遗漏检查内容,病历记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而导致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精细。医院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和减少医疗纠纷,带教老师为不惹上麻烦,多数情况下不让实习生动手,从而导致实习生本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不能实践,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青年教师临床教学经验不足,部分带教老师本身基础训练不过硬,查体操作不规范,加上繁重的医疗任务,导致医生对临床带教积极性低。

2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我们在前期的高等院校教学评价中,进行了相关的岗前培训,收到较好的效果。目前的医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都促使我们必须积极推行岗前培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

3岗前培训的方法和内容

3.1入院下科前培训

3.1.1爱院教育:首先由医教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和相关科室概况、医院特色项目、医疗设备、科研学术水平等情况,通过介绍使学生们明白他们已是一名真正的实习医生,让实习生热爱所在医院。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角色,融入到大集体生活中,并释放他们的热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1.2规章制度的宣教: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医院工作秩序、防止医疗差错或纠纷、提高医疗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法规[1]。将医院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具体详尽的介绍,让实习生明确各个环节人员的职责,并让学生起监督作用,促进教学工作的落实,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整个实习过程顺利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1.3医疗安全教育:近年来,随着人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医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结合典型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让实习生认识到医疗安全、医疗风险、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和防范、医患法律关系的重要性,明确在医疗过程中自己及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律、安全及风险意识,提高工作的责任感,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另外,在医疗过程中,医生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情况,会接触被污染的器械等,通过典型的例案,让学生在医疗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

3.1.4医德医风教育:要使医学实习生完成从一个医学生到实习医生的转变,必须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加强实习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使实习生深刻领悟到“救死扶伤”的内涵,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在医德医风教育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让学生明确医德医风的基础、重点、方向和核心等内容[2]。同时组织实习生观看先进医务工作者生平事迹的电影或录像,讨论观后感,让学生感受到先进医务工作者的高尚情操,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3.1.5病历和处方书写规范:病历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对实习生进行病历书写的培训,可使实习生掌握病历书写的相关要求,明确正确书写病历的重要性,加强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重视及规范病历书写。另外通过优秀病史和差的病史的展示,让学生亲眼目睹病例的优劣,对其实习期间的病史书写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处方书写质量也具有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通过对处方书写规则及注意事项、及品管理条例等相关内容的讲解,可普及处方书写相关知识及管理规定,提高医疗质量。

3.1.6计算机操作培训:目前,大多数医院采用电子病例和电子处方。电子病例和电子处方同样具有法律效应。进行相关操作的培训,可以使实习生尽快进入到临床实习医生的角色,避免将大量的时间消耗在电脑操作上,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医疗诊治上,对提高医学生实习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3.1.7礼仪培训:礼仪是医患双方赢得尊重和爱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最佳形式[3]。优美的仪态可以给病人以亲切的印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医疗工作质量[4]。通过对实习生的礼仪形象培训,可让实习生给患者以良好的印象,增强患者的信任感,给患者以值得信赖的印象,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对防止医疗事故或纠纷的发生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3.1.8基本技能的培训: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是每个医学实习生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医学实习生刚学完相关课程,马上就进入到临床实践工作,大量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无法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另外,由于相关课程较多,大部分的课程在实习前已学完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内容已忘记,在实习前熟悉相关基本技能显得尤为重要。组织相关临床经验丰富,临床操作基本技能好的临床医生进行讲解和示范及学员之间的相互练习,可使其较快的将所学知识熟练并用在临床实践中。另外,通过组织实习生观看《临床操作基本技能》和《体格检查》等光盘,使实习生更加直观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规范操作,保证医疗质量。再有,通过临床模拟训练中心,使实习生再次在模拟人身上进行相关操作和无菌观念的训练,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3篇

1 临床医学技能培训中的问题分析

1.1忽视培训考核,训练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医院的临床科室都存在忽视临床技能考核的情况。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出现病史问询顺序不合理、思路不清晰的问题,使得入院记录无法全面有效的反映患者疾病的诊断。在进行病历记录时,对于有助于诊断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不能有效观察和分析,尤其是在临床诊断中过于依赖辅助器材,未能重视临床思维的培养,局限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发散,也限制了学生的学术视野[2]。另外,一些临床医学生在问诊、查体中,不太善于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病史问询中,言语生硬,拘谨,在问诊中不及时告知患者病情,也未能给予患者安抚,未能感受患者的心情,缺乏人文精神。可以看出,临床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有待加强。

1.2缺乏考核约束,激励不力

当前,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约束机制来管理医学生临床实习技能水平、实习质量等,进而造成临床技能考核不到位,考的好和坏结果都一样。同时,带教老师间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存在吃大锅饭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带教老师的积极性[3]。另外,临床带教责任重大,耗时耗力,一旦不甚则易出现医疗纠纷,进而影响到带教老师的职称晋升,以致于临床医学技能教学中,带教老师会出现逃避、应付的情况。同时,带教老师的实习质量意识不高,未能看到临床带教的重要性,往往只是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不善于通过典型病例、教学查房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

1.3培训方法陈旧,医学生主动性不足

目前,医院的临床带教模式较为单一,培训方法缺乏创新,临床带教老师对实习医学生的要求不甚严格。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大多数是让医学生在旁观察,带教老师讲授,仅仅让学生参与一些较为简单的工作,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现代医疗检测和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减少了人工诊断和体格检查,让学生形成过分看重现代诊断技术,而忽视临床诊疗经验的积累,不利于医学生掌握临床技能。

2 提高临床医学技能培训水平的措施

2.1重视师资培训,强化理论知识教学

应充分重视体格检查技能的教学,强化专业理论教学。首先,应重视师资培训。临床带教师资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临床医学生的学习质量。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临床带教师资的水平。比如:青年医生在竞聘带教老师时,可进行“试讲”,由医院资深临床专家或教授评判,以找出青年带教教师存在的不足,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只有不断提升临床医生“带教”水平,才可真正提升临床实习医学生的临床技能、临床思维及临床意识等素质。其次,科学安排临床教学。应将临床实习作为从诊断学教学到毕业临床实习的一个完整、系统的工程。在此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工作应积极配合和渗透。诊断学教学应摆脱以往一次性教学的影响,在后续各个临床学科培训中,均应给积极配合。

2.2创建培训基地,增强学生临床技能

临床医学技能是临床医学生最为基础的一项能力,也是必须具备的。而临床实践是获得临床医学技能最为主要的途径,所以在临床医学技能的培训过程中,应有效调整既有的课程体系,提高临床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使临床医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提供更多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另外,要调创新和该机带教方法,在临床带教中带教医生不但要指导学生动手,更要采取科学适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到临床带教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比如:Iclass多媒体胸部检查教学系统的应用,可开展心、肺及腹听诊和触诊的临床技能训练。通过教学模型培训,强化模拟训练,有助于培养临床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且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良好地掌握临床医学操作技能。

2.3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在临床医学技能培训中,带教老师还应合理利用好现代教学辅助技术,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利用好和临床教材配套影像资料及和课堂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听、视等感官系统,让其多听多看多思。同时,让临床实习医学生观看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方法、临床操作等教学视频,让其更为直观、具体的学习,强化他们对各种临床医学技能的印象。另外,还需要为临床实习医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多样的临床专题讲座,由医院各科室资深的带教老师定期讲解病历书写、专科理论、临床护理基本技能等内容,促进临床带教质量的提升。

第4篇

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来到北京,高考时与北京的擦肩而过也成为了心中的遗憾。这次有幸作为*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实习生来到首都北京,来到海淀医院,迎来为期一年的本科实习阶段的学习,我感到非常荣幸!

虽说离开家上学也有3年多了,但初到北京,心情激动的同时还是有着些许忐忑与担忧,担心自己能否很好地融入新的环境,能否顺利度过自己的实习生活。但从下火车的那一刻起,海淀医院医教科马向涛主任和黄彦老师细致周到的安排与关怀让我很快打消了疑虑。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轻松愉快的工作心态,求真务实的工作理念,还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初来乍到的我上了生动的第一课,也让我对自己在海淀医院未来一年的实习生活充满了信心。

岗前培训是一名临床医学实习生走上实习岗位的必经之路。在为期2天的岗前培训中,我们对海淀医院的历史沿革,组织结构,科室设置等相关信息进行了学习与了解,对常见的问题如相关医疗法规、规章制度、医疗质量、医患关系、安全保卫等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对进入临床实习前如病历书写、院内感染,传染病防治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从海淀医院李院长,医务处李主任以及马主任、汪老师、董老师等几位领导、老师每一堂耐心的授课中,我们感受到医院从领导到各级科室老师对我们的重视,同时他们也对我们实习生提出了希望与要求,在今后的实习中,我一定会谨记各位老师的教导,努力争取在实习阶段取得优异成绩,顺利完成学业。

作为本次*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临床专业实习生的组长,同时也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能够来到海淀医院学习,对我本身来说已经非常荣幸。如何在今后的实习生活中带领同学们更好地完成学业,如何做好学校、同学、医院之间的沟通,如何在同学们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领导同学们尽快融入医院实习环境与生活是我今后一段时间需要多思考的地方。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我相信在海淀医院、同学们以及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本次20*级*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实习生一定能够顺利完成实习阶段的学习,也希望我们的到来能够为海淀医院今后的工作增光添彩!

第5篇

【关键词】 临床医学;研究生;信息能力;效果评价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摘要】 目的 了解临床医学研究生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教育培训效果,为临床医学研究生计算机能力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及临床指导教师小组访谈方式,调查参加临床医学研究生计算机信息能力培训的155名研究生、未参加培训的79名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信息技术认识程度及相关工作能力。结果 与未培训者相比,参加培训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对计算机信息能力教育的认识和相关工作能力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χ2=14.67~17.03,p<0.01);98%以上研究生认为有必要进行临床医学计算机信息能力教育。结论 计算机信息能力培训对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临床医学;研究生;信息能力;效果评价

capability of applying computer information in postgraduates of clinical medicine: an assessment of training result hou ying, wang yanqing, lan kuixu, et al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ult of training on a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in postgraduates of clinical medicine,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methods a selfmade questionnaire and group visit were carried out to survey the clinical performance, knowledg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rrelated work ability in 155 postgraduates who had been trained and 79 who did not join the training cours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untrained, the knowledge on computer information and work ability of the trained were much superior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m (χ2=14.67-17.03,p<0.01). more than 98% of the students regarded the computertraining course as a must. conclusion the training on applying computer inform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ostgrautes in clinical medicine to raise their clinical ability.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ine; postgraduate; information knowledge; appraisal of effectiveness

医院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医生的工作模式从传统的经验决策走向与病人已知存在的客观科学依据相结合的医疗决策,这就对临床医生及时获得准确的医学信息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从而对作为未来医生的临床医学生的计算机信息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全面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成为当代医学生的必备能力。133229.Com当前计算机信息能力教育的现状与临床工作对医学生计算机信息能力的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医学研究生教育阶段,这种差距愈发明显。近年来,我们对医学研究生进行了计算机信息能力培训。本文对经过系统培训和未经过培训的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指导教师进行访谈,用人单位回访,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医学研究生计算机能力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我院进入临床实习的2005级、2006级临床医学研究生进行信息能力教育问卷调查,其中经过系统培训者155人,男78人,女77人;未经过系统培训者79人,男42人,女37人。两组研究生年龄主要分布在25~30岁,专业主要分布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 主要采用入院强化信息能力重要性意识教育、系统整体理论知识讲座、医生工作站等临床实际应用操作训练、临床教师教学实践指导及工作运用等系统化以网络运用为主的计算机信息能力教育。

1.2.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医学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相关问题调查。调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临床医学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教育的认识以及临床工作能力。调查采用不记名自填调查表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44份,回收有效问卷234份,有效率95.90%。并随机抽取不同专业的临床指导教师6名,采用小组访谈的方法,客观评价临床医学研究生计算机信息培训效果,同时对7家用人单位进行回访。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及ppms 1.5[1]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明显提高

培训后,分别有92.26%、85.81%、84.52%的临床医学研究生能够熟练使用医生工作站、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及其他数字化医疗设备;有92.90%的同学认为通过系统培训能更快地掌握医学信息技术,从而提高临床医学和计算机知识整合能力;认为掌握医学信息技术后有利于明确临床诊断、缩短临床诊断治疗时间的同学分别占93.55%、94.19%;认为通过系统教育,掌握该项技术后能够给病人提供更方便、快捷和连续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学生分别占97.42%和96.13%。

2.2 临床医学研究生对医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认识充分、相关工作能力大幅提升

参加系统培训的医学研究生掌握临床医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者达94.83%,未参加系统培训的同学对所在医院的临床医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只是一般了解者占78.48%,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14.67,p<0.01)。系统培训的同学对数字化医院整体认识比较全面的占92.25%;而未培训者仅占72.15%,有近1/3的学生对数字化医院整体认识模糊或不全面,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7.03,p<0.01)。在医疗资源有效利用、提高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加快医学知识获取速度方面参加培训同学高于未参加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途径

通过对未参加系统培训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医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习途径的调查显示,未参加系统培训的学生中67.09%的人主要靠网络、图书馆资源和相关计算机类书籍等途径学习临床医学计算机信息知识,其中88.16%的同学认为这种途径不能全面有效地掌握和应用该项技术;另有15.19%的同学则是通过向科内带教教师学习该技术,但其中只有19.75%的同学认为能掌握和应用该项技术。17.73%的人没有任何学习途径。通过对临床指导教师访谈,教师普遍认为,进行临床医学计算机信息能力培训能提高医学研究生对医学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掌握并应用该技术,为临床教学提供了更加便利、快捷、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4 用人单位回访结果

7家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的临床医学研究生评价良好,尤其是在计算机信息能力方面,一致表示能很快熟练应用所在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资源,对临床和科研工作帮助极大。

3 讨 论

目前,国内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研究生计算机教育仅涉及基础知识和操作,甚至有些院校还没有开展医学研究生计算机信息能力教育[2],计算机信息能力教育已远远跟不上医院的现代化发展速度。医学研究生在学习和实习期间忙于临床工作和论文写作,很少接触计算机信息能力教育,造成了医院的硬件设施非常先进,但学生的应用能力却较低下,使医院的硬件设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交流能力[3]。我们结合临床实际及临床医学研究生计算机信息教育现状,建立了以信息获取与信息利用为主的医学研究生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培训体系。调查结果表明,98%以上的临床医学研究生认为有必要进行临床医学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培训,90%以上参加培训的临床医学研究生认为系统教育效果明显。经过培训的同学无论对医学计算机信息知识的整体认识,还是临床工作能力都较未培训者有明显的提高,95%以上参加调查的学生认为学习医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医疗资源有效利用、提高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加快对医学知识获取速度有帮助,培训是目前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要途径。这充分说明了对临床医学研究生进行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培训有利于临床医学研究生对医院数字化信息系统的认识,可提高医学研究生计算机信息和临床知识的整合能力、临床诊治能力和效率,简化了工作流程,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软件应用模块的作用,提高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研究生临床诊治水平,有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和临床能力的提高,更好地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方便、快捷、连续的医疗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 1.5的组成和应用特点[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1):2932.

第6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临床基本技能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08-01

临床基本技能是临床实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本技能培训,验证、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各科诊疗技术,培养严谨、科学的医疗作风,从而实现由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过渡和转化。我院在实习医师培养方面,从制度建设,机构完善和方法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这些制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作用明显,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考核对象:

潍坊医学院2007 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3 名, 2012年第二轮二级学科出科考试前已在我院实习满6 个月;潍坊医学院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58名, 2011年第二轮二级学科出科考试前已在我院实习满6 个月。

1.2 考核方法:

1.2.1 考评人员组成: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2名、科教科专职人员参与考核。

1.2.2 考核方法:实习医师对“模拟病人”进行系统查体,边查体边表述检查结果,考评人员按 “二级学科出科考试评分标准”打分。(实习医师考核成绩表略)

1.3 分析方法:

将2011年第二轮二级学科出科考试与2012年第二轮二级学科出科考试的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考试中系统体格检查考核项目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采用t 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本次全身体格检查考试成绩与去年同期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 0.01);今年成绩与去年同期相比显著提高。

2.2 与去年同期相比,脉搏漏测,发育、营养表述不全,皮肤色泽、温度、弹性、皮下结节、肝掌、蜘蛛痣漏查,颌下淋巴结、腋窝淋巴结检查手法错误等一般性问题明显减少。

2.3 与去年同期相比,头部检查常出现的问题(眼部胬肉、调节反射、粗测视力漏查,乳突区压痛、粗测听力漏查;,牙齿检查不全,舌检查不全,副鼻窦压痛漏查)、颈部检查常出现的问题(颈部软硬度漏查,检查气管位置手法错误,甲状腺漏查或检查项目不全,甲状腺触诊手法错误)、胸部检查常出现的问题(肺脏背部的视、触、叩、听诊检查漏查,肺下缘移动度漏查,肺肝界检查结果错误,胸膜摩擦感手法错误,心尖搏动、心脏相对浊音界、心脏听诊、周围血管征漏查,心前区震颤触诊手法错误,心界定位错误,心包摩擦感手法错误,心肺叩诊手法错误)、腹部检查常出现的问题(腹部查体错误,腹部触诊手法错误,肾脏触诊位置错误,肝脾叩击痛漏查,肾区叩痛位置错误,腹部反跳痛手法错误,振水音漏查,移动性浊音手法错误)、 四肢、脊柱检查常出现的问题(杵状指未表述,脊柱间接扣击痛漏查)都明显减少。

2.4 分析实习医师体格检查扣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4.1 考核时精神紧张。 最基本的四项生命体征之一脉搏,有2人漏查。

2.4.2 医学院校教育的不足造成实习医师基础技能欠扎实。因医学院校中诊断学课程学习距临床实习间隔时间长,临床见习时动手机会少,实习中又因带教医师临床任务繁重,对实习生体检能力训练不够,造成实习医师基础不扎实,这是造成漏查项目较多、基本检查手法错误的主要原因。

2.4.3 过分依赖仪器设备轻视物理诊断。 实习医师在临床实习中,过分依赖仪器设备和先进的检查技术,轻视物理诊断,不注意体格检查的训练,未养成良好的查体观念。

3 讨论与建议

实习医师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是临床实习期间的重要任务,下面结合我院在实习医师临床基本技能培训方面的经验,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

医院成立专门的教学领导小组,由业务院长任组长,科教科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有一名主任为成员,选拔一批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临床医生任带教老师。

对带教老师、实习生都提出具体要求并制定详细可行的技能培训计划。教学领导小组经常深入科室检查计划落实情况,听取带教老师和学生的评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其次,创新方法,强化技能训练及考核

我院在系统体格检查、软组织切开,止血,缝合、无菌操作、胸、腹、腰、髂骨穿刺等基本技能项目上都采取了创新性的培训和考核方法。在教师示范督导, 实习医生互查的基础上,增加了真实病人的实地演练,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次临床技能操作完毕,要求实习医师就本次操作的收获和出现的问题写心得体会,;将医德医风作为培训内容贯穿实习全过程,将实习生临床技能培训任务量化到各科室,以出科考试为载体,对训练项目进行严格考核,通过保证培训时间和质量使实习医师临床基本技能真正得到提高。

第三,科学组织,严格管理。

实习医师入院首先进行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穿插医德医风、医疗安全及质量、院规院纪等教育,考核合格方能进入临床科室实习;学生在科室实习期间,每周至少完成1份住院病历,教学查房、科内讲座每周一次,教学病例讨论两周一次,全体实习同学全年集中业务学习42次;在实习教学中,实行一对一带教制,临床技能训练项目分解到科,带教教师负责实习生在该科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技能培训,出科时统一考试,临床技能训练项目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临床技能培训基地的开放时间等方式,使临床带教老师能指导学生进行基本技能操作的反复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

第7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70-01

临床教学是临床能力培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至关重要的一部,如何把课堂上的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尤其是把中医的望闻问切能力体现在临床实践中,是我们目前中医临床教学培训中需要密切关注的。

1 背景

目前国内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向国际接轨,而目前医疗体制的完善跟不上医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尤其近几年来医患矛盾层出不穷,在这一背景下,目前国内临床教学实践也面临诸多困难。目前的医患关系紧张,患者的文化层次与医疗需求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很多患者不愿意给实习生操作的机会;再者目前的医疗法律法规极大限制了医学生临床实践机会,同时教学资源毕竟有限,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了临床教学实践的质量。

2PBL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不足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机密结合临床实践,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其教学单位一般由8-10名学生和1名导师组成,以具体案例具体问题展开讨论。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是充当导演角色,而学生是演员。教师起到的作用是主持、引导、点评的作用,而学生才是嘉宾和主角。通过场景模拟,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1]。

PBL是一种较为开放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课程内容的精髓,还需要兼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同时,PBL教学的成功开展,同样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上课前要准备大量资料,根据问题查阅国内外文献,课程中也需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通过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挖掘出问题的最佳结论。但是单纯PBL教学方式在相当一部分临床学生中较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从教师方面分析,目前大多有经验的临床教师缺乏对目前主流教学模式的认知,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而能赶上潮流的年轻带教医师又缺乏一定的临床经验。从学生方面分析,PBL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如果缺乏主观能动性和一定的知识基础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3TBL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不足

TBL是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是将一个大班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成一个团队,以团队为基础进行课前预习和预习测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团队练习与讨论,以促进学生利用团队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的一种教学方法。TBL教学思路的基本理念是:教师课前设计教学课程、设计评分方案,学生分组并形成团队,学生自学、课堂测验,团队讨论、跨团队讨论、各团队回应(组内、组间、各组同时),教师点评、精讲,组内、间互评。其考核是通过每次课堂表现、随堂测试成绩、团队内个人表现而进行综合性的形成性评价[2]。

这种教学模式优点是形式多种多样,既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体现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有经验的师资团队仍较为匮乏,完善的课程很难去有效安排师资力量,而且课时有限,教师课上所能传授知识点较少,学生在课堂上虽能积极发言,但很难形成对问题深入理解,难以真正将课堂上的知识点铭记于心;同时TBL课程无法做到对知识点系统化教授,而中医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培训,所以无法作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模式。

4 联合教学模式在中医临床培训的尝试

根据前期中医模块培训学生反馈及考核效果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内科常见病症的中医临床思辨能力较为欠缺,欠缺一定的临床诊治能力,同时对于常规体检、中医查体操作的手势不标准,缺乏对阳性意义体征的认识。既往中医经典模块培训采取讲座形式,共6次课,6个病症,每次课2小时左右,讲课老师都是我院的知名中医骨干力量,普遍具有专家或特需门诊经历,具备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每位老师讲课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讲课内容丰富多彩,较为贴近临床。这种传统教学方式虽然也能让学生学到相关知识,但是这种形式仅仅是作为一种“点的深入”,而没办法做到“面的覆盖”;更多学生直接接触大师级别的讲座无法做到深刻理解。

针对如上情况,我们对于我院临床医学院07七年制、09五年制的学生的中医临床培训模块进行了改革,采用PBL、TBL等联合教学模式:两次PBL课程(咳嗽、水肿)、两次TBL课程(胸痹、血证)、两次讲座。学生控制在20人左右,TBL课程一般将学生分为4组,配备1名高级职称指导老师,设计形式如下:提前1周布置好研究案例;问题准备(包括正反辩论题:如胸痹痹的病理因素中痰重要还是瘀重要,查找相关经典文献支持说明);学生演讲(包括学生制作PPT,主要目的大致理清胸痹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辩论;教师总结(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复习;胸痹的临床研究等)。PBL课程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配备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设计形式如下:临床教学案例准备;谈论题准备;案例问诊-诊断-治疗启发式进程;教师总结(学生表现评价以及临床案例的分析)。两次讲座设计如下:1次以学生自主演讲为主(提前1周布置演讲题目,学生自由组队,查阅文献资料、搜集临床案例,制作PPT);1次演讲主要邀请我院优秀中医人才培训对象进行个人临床经验的分享。

5 结果与展望

通过1年时间中医临床模块培训实践,经历了4轮不同学生的联合教学模式培训形式,针对于学生的出科考成绩与中医思辨成绩与其他培训模块进行同期对照,发现中医临床模块培训学生在出科考成绩上与其他模块并无明显差异性,但在学生的中医思辨考试成绩中能够体现出优势,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

通过6次不同形式的课程,学生改变了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通过问题引导,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其次,小班小组化的教学形式,加强了同学之间的联系,通过课堂上的辩论,促使学生们加强小组之间的团结协作,培养了集体荣誉感。第三,联合的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枯燥的教学形式,目前多数学生还是有极强的个人表现欲望,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表达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制作课件能力等等),因为每堂课上不同特点学生的思想碰撞往往能擦出绚丽的火花,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3个月的课程结束后通过课堂测试、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的形式广泛收集学生对中医临床培训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得出结论: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使中医知识寓教于学、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提升了对于某些知识点的理解。

我们在中医临床培训的探索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将积极进行完善。首先是课程评价体系需要进行健全,包括学生个人能力评价以及团队的整体评价;其次就是PBL与TBL课程的教案需要进行进一步更新与完善,保证每一轮培训学生都能对新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避免教学案例重复应用。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医学绘图;胸部外科;临床技能;胸腔闭式引流术;局部解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医学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出能独立、规范行医的临床医师。传统教学方式多侧重于医学理论知识,临床操作相对弱化。在这种教育现状下,探讨能提高医师临床能力的培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医学知识特别是外科手术,是一门形象具体的实践科学[1],胸外科是外科学中专业程度较高的亚学科,对于年轻医师入门较难。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有时单凭文字描述难以清晰表达,而通过绘制局部解剖及手术简图,将周围毗邻、术中情况、操作要点等用绘图法准确地表示出来,能够加强对手术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助于年轻医师对临床操作的理解、领悟和记忆[2]。许多经典的外科学教材均配有高质量、形象准确的手术绘图,它帮助年轻的外科医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手术要点;而主刀医师亲自绘制的手术图能更形象准确地记录手术过程,个体化地描绘每个患者的疾病和手术情况,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及精准性有实际意义。因此,本研究将医学绘图引入住培学员的临床能力学习中,探讨其在胸外科基础临床技能培养中的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连续入组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胸外科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共计60名。将学员分为实验组(绘图学习组,2018年7月之前入科)和对照组(常规学习组,2018年8月之后入科)各30名。参考(表1),两组学员性别、年龄、规培年级、轮转时间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

本研究选取胸腔闭式引流这一胸外科最基础,且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标中要求掌握的术式为训练内容。在科室内由2名进行过研究小组培训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按分组的结果施行带教。常规学习组(对照组):由带教老师按统一的幻灯讲解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局部解剖、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之后在临床实践中老师示范3例胸腔闭式引流,指导学员操作3例,然后进行考试评估。所有的操作均为真实患者,并取得患者的同意方可进行。绘图学习组(实验组):老师在入科后根据幻灯讲授胸腔闭式引流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要求学员课后进行绘图(主要为解剖图),包括骨性胸壁结构、侧胸壁层次结构、肋间局部解剖图、胸腔透视图等,相关的样图由老师提供。学员画完后交给老师进行批改点评。之后同样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分别示范和指导学员进行3例胸腔闭式引流操作,要求学员术后绘制手术图,参照术后胸片画出胸管内置情况,包括置管部位、方向、深度等;以及出现操作错误时老师的指导,均标注在图上。老师根据学员绘图给出指导意见及个体化的问题。

1.3操作考试评估

老师示范及指导学员自主操作各3例患者后,进行考试评估。考试对象为真实患者,均经过患者的知情同意;危重症患者、局限性气胸或胸腔内有明显粘连者排除在外。考试时带教老师在手术台旁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及突况的处理;并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学员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成功与否、手术时间及手术后即时患者的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尺,0~10分)。课题组根据人卫教材《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第2版)》制定了操作细节评分表,并对学员进行整体的手术操作评分(百分制)。

1.4教学效果评估

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模式在学员出科时评估带教老师的教学效果。问卷内容包括对老师的满意度、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实习的兴趣、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临床操作能力提高及临床应变能力提高等。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通过t检验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差异,检验水平为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操作考试比较

操作考试一般在入科后的1月左右进行,两组学员进行操作考试的患者肥胖程度及闭式引流病因无统计学差异。根据(表2)可见,除术后患者疼痛评分两组相似外,实验组学员的置管成功率(93.3%vs.66.7%,P=0.021)、手术时间[(23.3±6.2)minvs.(32.6±8.3)min,P=0.002]、操作整体得分[(88.5±7.3)分vs.(72.2±9.3)分,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2.2问卷结果比较

对两组培训学员进行出科时主观问卷调查,结果提示(见表3),实验组的学员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带教方式及学习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2.3教师对绘图带教的感受

对于整个实习过程,教师体会实验组的学员在接到课后绘图任务时均表现出新鲜感和较好的配合,能充分激发课后主观能动性,进行复习和自我学习;同时也与老师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学员在手术操作学习过程中,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敢于动手,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3讨论

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近一年的带教观察,将医学绘图引入外科日常的带教活动中,拉近了师生的关系,激发了学员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临床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医学教育法临床操作能力基本是靠理论学习及“师徒帮带”等模式,学生具有“填鸭式”的被动学习特点[3]。随着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及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学习(evidence-basedlearning,EBL)等新教学法的应用,现代医学教育正在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自我主动学习的新模式过渡[4-5]。临床技能培养亟须新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新的教学体系。作为交流的一种手段,绘图与人类文明一样古老。人类早在发明文字之前就把他们的信息留在了洞穴壁画上。而医学绘图同样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教学辅助手段。尽管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如:幻灯投影、电脑视频等)相继出现,并有信息量大、包含内容丰富等优点,但它们提供给学员的形象画面往往一过即逝,学员是一种被动的信息输入,学习印象未必深刻;而通过自主绘图,学员的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在绘图时不断揣摩,绘完后反复观摩,图画的这种视觉“滞留性”恰恰是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6]。我国著名的胸心外科专家苏业璞教授曾说过:“年轻的外科医生在学习手术技术时,绘图技术是必备的基本功”。清晰的人体解剖知识是绘图的基本功,同样它也是外科医师手术操作时的基本要求。课后绘图是以临床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发挥绘图对学员掌握相关内容的引导作用,激发学员自主学习的动力,并将空洞的解剖知识转化为一幅幅重要的解剖图片瞬间,刻画在学员的脑海中,对学员快速进入到相关专业领域,深刻理解并掌握相关理论及操作能力有着实际意义。任何外科手术中,都包含了很多的隐性知识,它们难以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而通过绘画这一媒介与带教老师的传授相结合,能够使更多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和临床实践水平[7]。规范化培训学员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往往做着临床最初级、最繁重的工作,带教老师对学员的重视和培养意识不足。通过绘图学习法,学员与老师通过绘图这一媒介交流沟通,学员主观能动性强,老师指导有的放矢,能具体到一个瞬间一个步骤,学员和老师均认为效果良好。

第9篇

【关键词】 医患沟通; 外科教学; 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患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生、治疗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充分进行医患沟通显得愈加重要。由于临床教学大多注重专业知识培训,对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关注不够,以致医学生临床工作后难以适应医疗工作,导致医患矛盾甚至医疗纠纷[1]。现代医学教育不仅要求医学生要有高超的诊疗技术,而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应特别注意加强和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笔者根据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现状和多年的外科临床教学经验,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影响医患沟通的相关因素

1.1 患者方面 首先,医患沟通时,患者大多期望详细了解自己的病情,但又通过医生的检查和判断,以验证自己的病史,以此判断医生医术的高低。以致不能在诊治过程中和医生很好配合。其次,医患沟通时患者的主动性受到限制。大多数医生习惯于扮演主动角色,采取“问答式”交谈,使医患之间的交流受到一定限制。第三,由于医学是探索性科学,在现行环境下仍有相应的局限性,医疗过程存在不确定性,患者的期望值过高,从而影响医患沟通,容易造成医患之间的误解。第四,随着社会发展,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由消费观念引发的医疗纠纷明显增多,以致医学生与患者很难有良好的沟通。

1.2 医生方面 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和近些年医疗纠纷的增多,导致一些临床医生害怕出现医疗纠纷,不愿放手让实习学生锻炼,使学生缺乏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的机会。少数临床医生责任心不强,对待患者不够耐心、细致,与患者的交流不足,也会给学生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

1.3 学生方面 由于目前就业困难,竞争激烈,有部分医学生忙于考研深造,对临床实习不重视,走过场,不认真询问病史,不仔细查体,从而阻挠了医患沟通。态度不够端正,不注意倾听患者的谈话,缺乏沟通技巧,对患者的提问缺乏耐心,查体不全面,不注意患者隐私方面的保护等是医学生与患者沟通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医患沟通技能培训的意义

2.1 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平时的临床教学中,发现有一些医学生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经验,不尊敬师长,团结同事,不善于学习;缺乏爱心,讲话没有艺术性,不会处理医患关系,无形中对患者造成伤害;不考虑患者的心态和生活的社会环境,适应环境能力较差,综合素质较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较复杂,与学生平时的生活环境、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密不可分。因此,在临床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同时要重视人文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不仅要学会行医,更要学会做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能帮助学生适应现代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早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换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现代医学模式,它要求将医学与心理学、社会学交叉结合,改变既往医学教育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忽视心理和社会知识培养的缺点,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生将患者看做是社会的人,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生物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多角度来看待人类健康与疾病,认识医学的功能与作用,从“以疾病为中心”转换成“以患者为中心”[2]。因此,加强医患沟通技能的训练能让学生尽早适应现代医学模式,更好的适应临床医学的要求,尽早融入医疗工作中。

2.3 适应医学教育趋势的需要 高等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高素质的医生,而高素质的医生不仅要掌握广博的医学知识、理论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能力,处理好患者的情绪能力以及医患交流沟通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就构成一名医生应当具备的完整规范的医疗行为。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医生,除必须具备精湛的医术外,同时应不断提高自己这方面的综合素质[3,4]。因此,医患沟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应列为医学生的必修课程。

3 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方法

3.1 大力提高临床教师的综合素质 临床教师不但要重视本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还要对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足够重视;要实施问题教学,要培养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必须具备高素质的教师[5]。首先要大力增强临床医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积极性,使教学观念和意识深入人心。其次,加强临床教学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在院内和院外交流教学心得和体会,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第三,建立临床教师淘汰机制,通过严格的教学评估,对不称职的教师取消教学资格。临床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其奉献精神、敬业精神、仁爱之心,与患者交流的方式、方法会潜移默化地传输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医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2 鼓励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临床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了解患者的实际处境,体会患者的难处,无形中就会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医患交流就容易进行沟通,不易产生误解。将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措施预先告知患者及家属,诊疗过程中出现的正常反应和不利因素及时、详细做出解释,可以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3.3 要求学生加强个人自身修养,保持良好形象 衣冠整齐、言谈得体,举止大方,展示出一名医生良好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和职业形象,既是对工作和同事的尊重,也是对患者的尊重。良好的自我形象既能增加个人的自信心,工作时心情愉快,也容易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好感,有助于医患双方进行交流沟通。

3.4 指导教育学生掌握语言沟通技巧 关心体贴的问候,耐心细致的询问和不厌其烦的解释病情,可以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因此,工作中要注意语言沟通的技巧和说话、动作的方式,对患者尽量应使用礼貌性语言和安慰性语言,并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理解能力、性格爱好、知识水平等选用不同的话语表达,从而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和积极配合,从而收集到真实可靠的病史资料,进行针对性地治疗,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3.5 要求学生努力倾听患者诉说 善于倾听对方的叙述,可以获得较多的信息,更加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相关信息,有利于病情判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倾听患者谈话时要身体稍稍前倾,双目注视着对方,神情专注,这样可以向患者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你很重视对方,正在认真听取对方的述说。这样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获得患者的信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要做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有足够的耐心,而且要有体贴周到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及对治疗的情绪反应。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但会看病,有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疗道德,而且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要善于倾听患者的诉说,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许峰,卢仲毅,王兴勇,等.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教育中的必要性[J].西部医学,2004,16(1):91-92.

[2] 李光.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人才[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7.

[3] 孔宪炳.外科实习教学中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J].医学教育探索,2006,5(8):767-771.

[4] 栗昭霞. 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培养 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4):61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