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7:29: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地理是整个地理知识的简单架构,高中地理是对地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初高中地理教学使学生了解整个世界和不同国家的风俗人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知识,更符合素质教育。新课改让初高中地理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但是新课改初高中地理教学在衔接上有一定的偏差。
一、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地理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
1.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地理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新课改,初高中地理教学摆脱了将地理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强制性令学生记忆地理知识的局面,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初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有重要影响。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才能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新课改对地理知识的调整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学习,摆脱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2.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地理教学调动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地理教学首先要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去接受地理知识,学习并运用到现实世界。将地理知识一下全部灌输给学生的传统地理教学方法,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在新课改之后,地理教学有原则地向学生传递地理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地理知识。
3.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地理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更好地了解世界和国家的状况,了解周围的环境,正确地认识世界。而传统的地理教学只是将地理知识灌输给了学生,没有做到真正地学以致用,其实是一种“ 八股”教学,学生在众多的地理知识中难以掌握到学习的重点,不利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地理教学,初中地理教授学生基础地理知识,高中地理分几块学习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整个地理知识的统合运用。
二、新课改下初高中地理教学在衔接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偏差
1.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为高中地理打下了基础。初中地理教学是对整个地理知识的介绍,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地理知识的框架,有利于学生对整个地理教学的认识和把握。让学生对整个世界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而不是局限在某一具体的方面,是对整个地理知识的总的概括。其中包括认识地球、居民、气候以及对各大洲、国家的基本内容的讲述,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整体把握和学习。高中地理教学则为地理知识的几块内容的具体深入讲解,是一个深入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例如,在初中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线等内容,为高中地理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等内容打下了基础。
2.新课改下初高中地理逐层深入的教学内容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初高中地理教学其实是一个逐层深入的过程,从初中到高中、从简单到复杂不断深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先建立了一个关于初高中地理学习的整体框架,然后又分几大块进行深入学习,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有先对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才能去深入了解各个部分的内容。初中地理教学其实是学会对地理知识宏观上的总体的认识,而高中地理教学是学生对整个地理框架的补充,即微观上的深入学习。例如,在初中学习世界的人口,初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高中所学习的人口、城市和环境的关系则是进一步深化。
3.新课改下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存在着偏差。初中地理教学的简单化和高中地理教学的深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初中地理教学完成之后没有中间的过度直接进行深入的学习,强力的反差让学生难以适应。由于没有过渡阶段,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难以做到真正的得心应手。新课改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存在的偏差造成了学生在高中地理知识学习的不理解、掌握程度差等问题。例如在初中的时候学习气候方面的知识时,只是简单介绍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和原因,而高中关于此方面的知识就包括了气候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甚至包括水循环的知识。
总之,新课改是素质教育推行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地理教学的逐层深入更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接受、理解和运用。但是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地理教学在衔接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增加了高中地理教学的难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地理知识的时候从基础讲起,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管理上的衔接
⑴ 加强初中和高中的整合促进教学衔接
初中和高中分设,给教学衔接带来一定障碍。基于这一原因考虑,可打破初中与高中的严格界限,实行初中与高中的整合,即打破初高中的行政界线取消以中考来检验学生的做法,统一协调教学工作的模式,把“六年”看作一个整体,树立为学生发展的共同目标,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充分利用不参加中考的有利条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调整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在初中就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表述能力、思维活动能力,把为高中学习打基础作为重要目标。这样必然能提高高中的学习效率,从根源上解决初高中衔接。
⑵ 把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改革高中地理毕业评价方式
要做好初高中衔接,应尽量保证地理教育的持续性,建议在义务教育九年级也开设地理课。改进原有的地理只是在初二会考而不受重视的考试评价方式,将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初中地理,使学生确实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教育教学目标。针对初高中教育分离这一问题,教育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初高中间的联系,要积极沟通,互通有无。高中地理教师要了解初中教学,掌握学生情况,初中地理教师也要关心高中的教学。
⑶ 教育教研部门应加强培训和教学研究
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初高中学校应经常组织教育培训,强化教学衔接思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尤其是面对新课标这一新事物,教师更应摒弃旧的传统思想,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培训交流能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在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教学衔接。同时,教研部门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组织学校进行教学衔接研究,为教师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不断完善教学实践,将教学衔接落到实处。
二、提高教师队伍教学衔接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效果。加强初高中地理的有效衔接,就必须提高自我素质,加强教师教学衔接水平。要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教师就要更新观念、具备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明确衔接知识点,把握学生的特点,确实实现初高中地理课教学的有效衔接。
⑴ 教师要更新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能否顺利地完成。所以教师必须强化自觉衔接意识,把教育衔接工作当成一个常态的教学任务实施下去,初中教师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熟悉高中教学,尽量完成课标要求,为高中奠定基础;高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教学生原有基础、学习和心理状况都要掌握,以便因材施教。
⑵ 通览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
为做到地理衔接教学有效地进行,初高中地理教师不仅要熟知自己所教学段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也要了解高初中的课标和教材。要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需要教师既要在宏观上把握新课标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又要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高屋建瓴,在研究初高中课标和教材的变化,调查了解学生初中地理的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认真做好教学计划,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做好知识衔接,全面把握中学地理教学。“知己知彼”,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讲到哪种程度,学生掌握情况如何,用不用再加深和拓宽,并结合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复习初中地理知识的起点和重点。通过研究课标和教材,教师应把高中教学所需的初中地理缺失的知识点做出归纳,以便指导初高中教学。例如在初中的地球和地图部分,缺少对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地轴倾斜的角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知识点。
⑶ 注意教学方法的衔接
对教师而言,既要认识到衔接的重要性,又要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帮助学生自然过渡。与高中相比,初中教材知识容量小,时间充足,学生的依赖性较大,教师通过组织各种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或列举大量的具体的地理事实,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老师就像学生的拐杖。而高中阶段知识容量和难度加大,重视自主学习,同时要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习惯,通过自主思考解决问题。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设计上都与初中有很大的区别,尽管高中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推理归纳能力,都比初中有所增强,但仍然要注重学生已有的初中经验,采用学生熟悉的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运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初高中地理教学产生衔接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其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有很大差异。初中地理课程主要讲区域地理,强调对区域地理事实现象的客观描述,由于知识较为浅显,多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进行逐一讲解;而新课标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在知识深度、广度、难度上都有了很大提升,侧重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的原理、规律、方法的重点解释,对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很多初中学校虽然开设了地理课程,但对地理学科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课时少、占课现象普遍,致使学生课上松散,甚至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地理教学效果低下。最后,当前我国初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初中生地理基础较差。很多地理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担任,对中学地理课程缺乏严谨、科学的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也无从谈起。由于上述情况,使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地理学习阶段后,难以快速地适应新的、更高的课程要求,从而使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变得更加困难。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和建议
1.深入研究和把握新课标教材内容
中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知识框架一脉相承,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也存在必然的联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实现中学地理课程的有效衔接,一方面,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抓住初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点。在高中地理教学前,可以先带领学生有系统、有重点地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为学生接触和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统一起来,要注重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密切结合,使学生明确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其地理学习的热情和持续性。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把控,有效降低初高中地理衔接的难度,从而有效地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2.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引导
相比于初中地理知识,高中地理课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学校具备空间思维能力、读图析图能力以及理解记忆能力等。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首先,充分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读图析图训练,增强学生从地理图像中快速、准确地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并使其能够结合已有知识对有关地理问题进行分析、描述和探讨。然后,还要强化对高中生的理解记忆能力的训练,摆脱初中阶段养成的依赖形象思维与机械记忆的习惯,引导学生使用抽象思维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理论进行理解型记忆和应用。此外,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适时点拨,帮助其减少负担,增强学习信心。
3.优化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衔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19-01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不论是教学内容的深难度,还是教学方式;不论是学习能力的目标要求,还是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初中到高中都存在很大的跨度。随着教学的深入,初高中的教学衔接不上的现象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非常重要。
下面,结合地理新课程实验,就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过程中,高中教学亟待关注的几个关键环节,就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1.充分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上存在的主要衔接问题
1.1教学内容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初中地理教材整体框架是按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构建的基本知识。多年来,初中地理教材在内容上作过多次调整,内容不断减少,难度不断降低,呈"浅、少、易"的特点。新课标下的教材直观性强,可读性和趣味性高,师生双边活动机会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中地理则分为三大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人地间的关系为主线,介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人地和谐地可持续发展。与初中地理相比较,高中地理教材对理论的应用大大加强了,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计算,体现了"深、多、难"的特征。这正是高中学生难以适应的重要原因。
初中教学只在初一和初二安排课程,由于会考安排在初二完成,初三一年都未接触地理学科,接受高中教学时,知识遗忘程度非常严重。地理基础知识非常薄弱,学生学习基础的参差不齐,给高中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1.2教与学方法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初中地理教学活动通常以具体的地理事实及相关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为主要目的,每课时内容相对少,相当一部分内容放在了活动课之中,教学进度可适当放慢,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用较多时间针对每个知识点的不同要求逐个突破,对基本技能和能力进行反复训练培养。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差,不善于独立学习和思考,且年龄小、好动、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与能力。而高中地理教学要求高,每课时内容多而杂,教学偏重于理论、原理和规律的阐释,注重学生自我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更高层次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要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需要学生靠自己的头脑去自主思考解决以前没有遇到的很多问题。
高一学生在一开始学习地理时,还没有从初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中转变过来,不能很快的融入到高中地理学习中去。再加上高一地理(必修一)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就使得高中地理教学在进行初高中内容衔接上出现了很大的困难。按现行的教育模式,绝大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没有或很少参加初中的备课、听课、评课,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这使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教学较大知识容量和能力要求的压力下,加上对教师的教法不适应,从而在高中起始形成了部分学生的掉队和分化现象。
2.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2.1通览教材、课标,抚平台阶。高一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识已经讲过,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了然于胸。一些完中的老师完全可以利用所在学校这样的有利条件,把初、高中教材都熟悉并可以直接参与教学,做到"知己知彼"后,并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带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起点和重点。
2.2研究教法,培养能力。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中,知识的衔接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对学生地理思维方法、学习习惯和地理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衔接教学中应注意: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根据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创设问题情景,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等。而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或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往往能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
2.3注重学法引导,减轻学习负担。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分析、理解和归纳。进入高中后,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设计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而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此时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引导,会明显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能使他们很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并受益终生。另外,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4加强地图教学,培养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材和地理高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读图、析图、用图的技能是学好地理的有效途径。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等",而高中阶段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有关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历年高考当中,地图也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承载了非常丰富的信息量。因此,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在高中教学中就要始终贯彻地图的重要性,把地图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使用,尽可能的把所讲的内容与地图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地图的重视程度,有度、有序的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同时要改变学生的用图习惯,培养学生分析和应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合理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初中已有知识。做好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需要占用高中的教学时间,如果在教学中能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适当增加教学的容量,提高进行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的效率。同时,地理学科因其本身具有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地理事件原理抽象等特点,在教学中有一些复杂的、抽象的问题和现象,如果教师单纯采用语言描述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如果恰当地采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演示,这样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突破难点,还可以增加教学的容量,进而补偿进行初高中知识衔接时需要占用的教学时间。
1.考试对于学生的意义不同,导致初高中地理衔接不上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一再提倡素质教育,但面对中考和高考,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仍旧是成绩,的确,在大众的眼光或者是潜意识当中,评价一个科目的教学成果最好的根据就是考试成绩,而我们也能从考试成绩中直观地看出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不上的一个原因:很多地方的初中考试中,初一、初二在地理教学中都是走形式、标出重点题目以应付考试,而在中考也没有地理这个科目,使得初中地理教学不受重视,学校和老师对地理教学方式也没有加大重视,初中地理教学成果、质量也因此不高。也导致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显得非常吃力,这样的教学也明显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2.教材侧重点不同
在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不适应是最常见的学习困难之一,除了学生在初三阶段对地理进行学习之外,初高中地理教材的侧重点不同也是教学衔接困难的重大因素。初中地理教学局限在气候、地图板块、世界地理等学习内容。而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涵盖了当前地球面临的气候差异、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教学内容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可以这样分析,高中地理教材中理论知识的难度不断加强,既有基础理论也有实际计算研究,从初中地理到高中地理可以用跨越来形容,这也使得教学衔接难度加大。
二、如何更好地改善高中地理教学复习课
1.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好教学重点
高一地理是衔接初中地理的关键,这也意味着高一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好教学重点,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让初高中地理教学能够顺利衔接上。利用地理图像教学法也是上好地理课的有效手段。在进行地理图像教学模式的选择时,要充分尊重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结合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和现阶段高中生的地理图像学习现状,从而达到提高高中生地理图像技能和地理素养,锻炼高中生地理思维的目的。如在讲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时候,通过认识气候分布类型图,了解全球气候如何分布,主要的气候类型在赤道两侧如何分布等,让学生通过看图,了解认识气候。同时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对于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一定要讲解清楚,对于抽象的概念气候形成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或者动画演示,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知识点。而在一些生涩复杂的概念上尽可能简化让学生理解结论就可以了,让他们能够及时地消化地理内容,更好地将高中所学的知识与初中地理结合在一起。
2.让上课过程更加切合实际
想让一堂课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最主要的还是上课氛围要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实际,要知道知识源于生活,用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常识引出课堂重点,可以消除学生对地理的恐惧心理。利用地理景观教学图,可以充分反映地理事物中的人文现象或自然景色的图像。很多学生因认为高中地理复杂难懂而学习兴趣较低,老师要在适当时机将生活化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重新认识高中地理,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课前提出一定的论题:如商品房在开发时要考虑什么因素?为什么足球赛制在每个地区都不同?为什么台北的雨季是冬季而我们是春季?等等,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地理常识入手,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更好地结合,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能够更好地学习。
3.合理采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衔接效率
下面,就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我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中地理教材整体框架是按照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构建的基本知识。高中地理则分为两大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人地间的关系为主线,介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人地和谐地可持续发展。初中、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内容上看,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地理相比,深度掘进,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这正是高中学生难以适应的重要原因。例如,初中地理讲地球表面大气运动的规律时,教师通过"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记住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所处的纬度位置及范围,而高一学生则还要在教师引导启发下运用热力环流形成的特点,深入探讨这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形成过程、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所以在高中地理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发现一般性的地理规律,同时介绍大量的相关资料,延伸地理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从特殊地理现象到一般地理规律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各种方法训练学生多角度多视野观察和分析问题,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从教学方法看,初中地理教学活动通常以具体的地理事实及相关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为主要目的,对教学活动控制程度比较高。而高中阶段侧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更高层次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要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需要学生靠自己的头脑去自主思考解决以前没有遇到的很多问题。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个人认为,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2.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很多高中学校都采用了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在教学中对于高中部分的教学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在与初中地理的衔接问题上更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3.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重点突出必备知识。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后,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彻底解决,高中教材中将要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例如很多新生对《地球和地图》内容掌握不牢,一些概念混淆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特别是经纬线、经纬度知识。很多都是初中介绍的基本知识,但是初中学生又没有重视,这样到了高中就必须再重新把这些知识讲一遍,让学生了解。再如区域地理图普遍掌握不好,一方面初中学生的头脑中根本没有形成空间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区图,不知道这是地球上的哪个地方或者说这幅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能灵活的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从初中就要开始给学生们锻炼。平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图文、时事资料,让学生在了解这些地理事物、地理事件的同时,也去了解该事物事件产生和发生的空间位置。这样对于进行知识衔接时,把重点放在图上,用图来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事半功倍,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图来分析和推理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用图能力。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5
我县部分学校任对初中的地理教学重视不足,一些学校的地理课由其他科的老师兼任,甚至部分初中根本不开地理课。这样一来,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而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且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高中地理与其它科目一样同属高考科目,难度上的跨度大,大部分学生初中的地理知识严重缺乏成了高中地理入门的最大困难,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与初中知识联系的地方,教学难度较大,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非常重要。下面,就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我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认知水平及初中地理仅作为"副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讲授法。学生进入高中后,教师应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个人认为,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通览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
高一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近几年我省初中地理所采用的教材版本多,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调整。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作适当的记录。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后,并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带领学生复习初中地理知识的起点和重点。
2.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可采取课堂提问、问卷调查或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进行。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随时掌握的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3.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重点突出必备知识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后,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彻底解决,高中教材中将要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例如很多新生对《地球和地图》内容掌握不牢,一些概念混淆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特别是经纬线、经纬度知识。又如区域地理图普遍掌握不好,一方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形成空间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区图,不知道这是地球上的哪个地方或者说这幅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能灵活的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在班上贴上中国政区图和世界政区图。
4.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关键的环。比如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挂图、多媒体教学、诗歌、趣事等,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身心愉快中学习。如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引用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江淮准静止峰的时候引用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让学生发现自己熟知的诗句中原来还蕴藏了那么多地理知识。
二、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而且,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
1.注重学法引导,减轻学习负担:
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如:初中教材在介绍气候知识时,只要求掌握其最主要的分布地区即可。而高中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气候表格或降水柱状图等相关气候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是什么气候类型,如何形成、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这时候,如果教师对学生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会明显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此时能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适当的点拨,他们将很快的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生。
2.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关键词:地理教育;断层;问题
初高中地理教育“断层”问题由来已久,所谓“嗖恪笔侵伏a href=//dili.7139.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地理学科在中学阶段的教讶狈α嵝裕唤鲋恫忝娉鱿侄喜悖嘉芰σ泊嬖诙喜恪S捎谀壳爸醒?a href=//dili.7139.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地理课程的安排以及地理学科的尴尬地位,也让初高中教育“断层”问题在地理学科表现得尤其突出。
一、初高中地理教育“断层”问题的产生
初高中地理教育断层问题是随初高中两个阶段教育而产生的客观存在, 对初高中地理教育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发展到今天,这一现象越来越严重。刚步入高中阶段或刚进入文科班的学生中“断层”问题表现得最为明显,如越来越多的高中生特别是高一新生反映高中所学习的地理原理难懂、地理规律难记、地理试题难做、地理成绩难提高、地理学习兴趣不高等。这不仅影响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也会对地理学科的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初高中地理教育“断层”这一问题背后有教育规律使然的客观原因,也有人为因素的参与让问题严重化。与初中地理侧重大量记忆性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相比,高中地理更侧重解决地理的规律、原理和地理事物、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更注重知识的系统化、理论化研究与学习,这一客观差异使得初高中地理在知识结构上存在较大跨度;加之,初高中两个学习阶段的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在初高中地理教育中构成了一个客观存在的台阶。所以,初高中地理教育断层问题的产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但作为高考科目的地理却不参加中考,造成初中地理学科尴尬的同时,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而高中地理知识的设置又是以初中地理为基础进行,让本已存在的知识结构跨度无形被扩大,抬高了初高中之间这一客观存在的台阶,让初高中地理教育“断层”更大更深。
在课程设置上,目前重庆仅在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学习区域地理,初三年级未开设地理课程,学生升入高中后再开设地理学科,这直接造成学生地理学习时间上的断档,对初高中地理教育“断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初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沟通方面也缺乏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师常常是分别在初、高中阶段小循环,都对另一阶段的地理教材、教学内容不熟悉。初中阶段地理往往关注知识性内容的积累,教师执着于利用歌谣、口诀等形式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名称、规律在识记层面下功夫,对学生地理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不足,导致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只会死记硬背,缺乏思考与探究,不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于变式问题。
二、研究初高中地理教育“断层”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对初高中地理教育“断层”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关注和了解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给刚入高中的学生架起一座由初中地理通往高中地理学习的桥梁,使他们不会因为进入新的学习阶段而感觉地理学习困难,进而对高中地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同时,解决好初高中地理教育“断层”问题,让初高中地理教育上下启承更加平缓,顺应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
2.有助于教师形成高效课堂
解决好初高中地理教育“断层”问题,离不开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教学衔接的实施需要地理教师的主体意识活动去构建和组织。知识内容的查漏补缺是在了解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下,研究新教材的变化,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的有效衔接。要因材施教,突出必备知识,强调重点知识;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研究新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对教学进度进行一定调整,学生不仅是掌握好初中地理基础知识,并能够很好地运用到高中地理学习中。总之,做好对初高中地理教育“断层”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转变地理教师的课程观念,还可以帮助教师有效教学,较快地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素养,促进教师成长,实现生动、活泼、开放的课堂局面。
3.丰富地理教学理论和实践
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初、高中课程内容上既表现出密切联系又有明确分工。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诸多因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出现明显“断层”现象。因此,对初高中地理教育“断层”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提出合适的应对策略,对解决目前初高中地理教育“断层”――这一突出的问题,有广泛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三、解决初高中地理教育“断层”问题的对策
1.地理课程设置的多样性
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在课程上存在必修、选修和活动课程等结构形式的多样化。必修课是基础课程教学,关注学生的基本地理文化素质,为学生奠定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基础。但必修课的时间和内容有限,易受教材限制。选修课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适时介绍新理论和新知识。本校在初一、初二、高一等年级设置了专题拓展课程,如“星空的奥秘”、“中国旅游地理”、“地理与生活”、“区域地理整合”等选修内容。将初、高中地理知识进行融合,找到课程目标的衔接点。在高中选修课中,使用区域地理整合教材,建构地理空间思维并利用高中的知识原理推导区域中的地理现象。同时,本校还开展了“重庆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测量”、“野外地质构造与地貌”等课外实践活动,这些亲身体验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巩固所学地理知识,也培养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理校本教材的实用性
高考中有关区域地理的试题设计,不仅涉及初中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内容,还涉及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若在教学中单纯使用初中教材来上高中地理内容,对高中学生而言比较浅显。本校针对学生学情,参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了区域地理整合的校本教材,对区域地理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构建,抓住初、高中地理知识契合点,扩展学生认知结构。在编写中从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入手。利用地图进行区域定位,引导学生从位置判断地形、气候类型和特征,再以地形、气候为基础,推导该区域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特征,然后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对主要的人文特征产生的影响,让学生学会用高中地理知识、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区域特征,找到区域发展的共性和差异,形成区域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转化能力。
3.地理教学活动的创新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获知地理知识的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仅仅停留在课堂中的知识灌输难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学活动必须是具时代特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喜欢的形式。本校开展了卓越课堂研究、地理学科讲座、知识竞赛、模型制作、学生绘图比赛、优秀作业展示等系列活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活动,主动参与性强。在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创造性得到充分展示,同时,也获得了乐趣及成功体验,这一切又必然转化为无穷的创造动力和创造才能。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开展,解决初、高中地理教育衔接问题的关键不仅仅只是初、高中地理知识上的连接,更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方式和能力的衔接。
参考文献:
[1]李家清.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汪铁军. 高中学生区域地理知识欠缺的解决策略[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48-52.
[3]朱学尧.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衔接意识的培养[J]. 教学与管理,2014,25:65-67.
一、转变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看法及学法
由于初中地理只是会考科目,故地理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门副科。而且教学上大多数学校也不重视,上课的教师也不是学地理专业的,因而在教学上也只能照本宣科。然而现在的初中教科书的内容和形式有了很大改变,知识内容相应减少,而增加了大量的图画、照片和表格,这样就需要教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帮助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性活动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是大多数初中教师做不到这一点,只能帮学生简单地勾画书本,背诵知识。而且在考试的时候学生只要看看书,背一背,记一记就可以参加会考并能过关。对于学生可以说不重视,因此学习起来也就应付了事。到了高中我们教师要转变学生对地理的看法和学法,介绍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快速地融入教学中。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我在上课时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部分比较感兴趣,他们很希望知道世界著名的几支足球队所在的国家在哪里,从而来了解各个国家的位置特点、经济发展状况、重要城市、风土人情及为何他们的足球技能如此之好。学生听起来比较感兴趣。可见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很重要。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首先,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了解地理学习的规律,地理的学习很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的事、身边的现象去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识。初中教材文字活泼,有较多插图,内容贴近生活,具有较好的可读性;而现在使用的高中教材,尽管经过了几次改编后内容贴近生活,但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书中有些内容枯燥乏味,特别是宇宙环境、大气环境等内容,又刚好处在学生初识高中地理知识阶段,而现实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在教学中能注重把丰富多彩的生活融入到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之中,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比如: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为什么在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出现断裂处?交通信号灯为什么用红灯作为停止的信号?夏季午后下雨时为什么会出太阳?
其次,地理与其他学科也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如地理上的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学上的知识来解释;地理上大气的运动可用物理学中力的知识来阐述;数学上讲球体知识的时候可以用地理上的经度和纬度的知识来分析;英语学科的许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都涉及区域地理上的风土人情知识;历史图册的阅读也需要地理中的地图知识。
第三,在学习方法上,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初中教材也正根据学生这种特点进行编写。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要让学生培养学会分析问题的、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才能真正地去了解地理,学习地理,研究地理,学好地理。
三、重点突出必备知识,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的衔接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复习的内容进行衔接,并不是把所有的内容都要有衔接点。比如初中学生对地图的掌握可以说是一个空白,学生不会看地图,不知道怎样去看地图,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更不用说具体地理事物的具体分布了。因而在读图时,学生没有空间概念,拿到一幅地图,不知道这幅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不能灵活地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因此在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知识的衔接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图上,用图来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用图来分析和推理问题,在高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每人都有一本地图册,平时培养学生读图、认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图和用图能力。
四、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应具备的原则
我认为进行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必须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真正地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
1.目的性原则
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是为了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初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一座桥梁,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研究,以帮助学生在地理学习整个过程中实现自然的过渡和顺利衔接;也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让高中学生更快、更好地达到(或超过)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2.必要性原则
由于在中考中没有地理学科的考试,因而初中地理教学不被重视、初中毕业生的地理知识普遍较差,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衔接不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在高中起始年级解决这一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3.基础性原则
在解决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问题时,影响高中地理教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先补上(如地图的三要素、地球的经纬线及经纬度),这样可以为学生接受新知识铺设一个台阶,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4.发展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