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和对策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5 17:29: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和对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和对策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对策

由于初中地理成绩一般不纳入升学考试成绩中,在应试思维的主导下,地理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地理教学逐渐边缘化,部分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也越来越低下。另外,部分教师虽然对地理教学还持有一定的热情,但由于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率低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理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掌握地理知识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看到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的运用及掌握地理知识的意义。本文结合实践分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与大家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科地位不突出,地理教育举步维艰

在十分重视升学率的今天,中学教学随着考试指挥棒转。由于地理不是中考的科目,仅在会考中占有一席之地,导致学校、老师、学生等对地理课不重视,有“副科”“豆芽科”“小儿科”等说法,学得好坏无所谓,临近会考时“突击”一下就行了。有的学校地理教学条件很差,连最起码的地理教学挂图、地球仪等都缺乏,老师们上课穷于应对,就只有照本宣科了,场面非常尴尬。有时地理课成为学生的自习课,这就进一步削弱了地理学科的地位。在当前应试教育占主导思想的大环境下,这无疑是把地理学科推向了边缘。于是,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都对地理学科漠不关心,地理教育举步维艰,农村地区情况尤为严重。

2.中学地理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下降

由于学校对地理教学不重视,教学时间被压缩,不少优秀地理教师脱离地理教学岗位。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为了应付会考,临时找一些根本不熟悉地理知识又没有受过地理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师担任地理教学任务,其结果只能是照本宣科,根本调动不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再加上会考的要求低,只要会考临近时把会考复习资料背一下,几乎都能过关,这一规律已被学校、老师、学生掌握,自然谈不上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出现学生不好好学、老师懒得管的情形,大大影响了中学地理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手段传统、陈旧,有待创新

在我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教学设备较落后,21世纪是知识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尚未实现全国范围的普及,很多地区地理课堂上教师仍然在使用较简略的道具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较抽象的地理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章节时,涉及的概念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若使用简单的道具进行演示,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一般都是在中学时期开始系统地接触地理学科,并且中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好奇心较强,在向学生讲授地理知识时若能采用形象的、动态的教学媒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识记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二、应对策略

1.全面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首先,招聘专业地理教师,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的地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这会给地理教师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加强地理教师的专业性,改变非专业教师任教的现状。其次,为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素质。多数初中地理教师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教师的这种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采取具体的措施,提供一个专业与非专业教师交流的平台,事先确定讨论解决的地理教学问题,确定时间和地点,使教学经验得到交流,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还应请有关专家、先进地理教师进行讲座,去先进学校进行参观,使新的思想得到传递、地理教学资源得到共享。

2.加强宣传,让人们了解地理,彰显地理学科应有的价值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许多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乱砍滥伐,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加剧,都与公民地理科学素养不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中学地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3.利用现代媒体,给学生视觉盛宴

PPT、电子白板、网页等都是现代媒体应用于教学的实体展现。地理教学中应用图片、视频、声音能将复杂的内容化简为易。如地球的公转用Flash软件制作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特别生动形象,一目了然。所以,在去年我校装了电子白板以后,本人坚持每堂课都将其利用起来,尽量给学生多看看有用的视频资料,如《舌尖上的中国》等纪录片,使学生感受中国的饮食文化,被其魅力所折服。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569-01

初中地理是学生对于人文、地理环境有新认识的开始。但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偏见和传统心理,致使初中地理及其教学一直得不到重视,在许多家长和学生的潜意识里,普遍认为"平时学不学无所谓,临时抱佛脚也能把考试应付过去。"这种现状导致了初中地理教学始终处于学校教育的"低谷洼地",当前初中地理课堂存在学生不学,教师难教的状况。

面对困境,初中地理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本着"不放弃、不抛弃"的责任意识,顺应新课程标准理念,始终保持"勇于进取、敢于拼搏、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从根本上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用地理学科的魅力,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才能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1.当前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对地理课重视不够。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的中考都不把地理作为考试科目,而是在八年级结束时以会考的形式来完成初中阶段的教学任务,即使把地理作为中考科目的地区其分数在中考总分中所占比例也很小,而且往往还可以重考,因此学校、学生、家长甚至任课教师都不重视地理教学工作。为了升学率,初级中学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在中考中分数所占比例高的科目上,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地理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1.2 课堂教学方法守旧。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发学习与探究,这里我们所说的探究与被动接收知识是完全相反的,提倡学生进行探究的学习,就要改变过往的那种接收学习、硬性记忆、反复做题的教学,转为让学生自发参与、勤于探究、勤于思考的教学,这无疑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过遗憾的是,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可是初中的地理教学基本上还是沿用着过去的接收式模式,探究学习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推广。

1.3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通过地理课堂的40分钟学习,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然而,很多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教师没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低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与新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冲突。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4 缺少专任地理教师。提升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重任往往都要压在地理教师的身上,因为没有充足的地理专任老师,许多中学的地理教学都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师来兼职。而本身地理教师在"副科老师"的头衔之下对于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与探究深度就远远不够,有些甚至只能照着课本一字一句地念给学生听,简单地应付教学,又或者是让学生自习阅读课本就算完事,最后到了考试的时候就给学生画画重点,这严重影响着地理课程教学的发展。

2.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策略

2.1 彻底转变教学观念。要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初中地理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自身的辅导性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独立思考与探究地理问题。课堂上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名副其实,进行师德教育,提高地理教师的思想觉悟,注重新课程标准的研读,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做到心中有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2.2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有效地运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通过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海陆的变迁》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扮演国家讲解员,运用多媒体辅助播放海陆变迁的过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海陆变迁过程的认识,随后针对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知识点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进一步探讨海陆轮廓的形成以及大地是如何运动等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探究精神。

2.3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学校要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教学资源上的要求要尽量满足,特别是一些基本的教具要配备,如一地球仪,挂图,地形模型等。多媒体作为学校的资源,也要充分利用起来,以弥补其他教学资源的不足。如在一些地貌特色、稀有资源的展示中,多媒体演示有很大的优越性,教师在应用时应注意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关系,避免过度应用、形式花哨等无助于学生学习的应用方式。通过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最终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4 完善学科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除了考试重点外,也要充分重视日常地理知识、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知识的教学。这不但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加大对下放到初中教材原先高中地理知识的重视程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这些知识进行一定深度的教学,从而为学生升入高中后的地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5 强化分析地图能力。地图是地理科学的"资源库",还是地理研究的"眼睛"和"手",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和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有人说21世纪是读图时代。用地图传递地理信息,比文字直观,且信息量大,能呈现立体化效果,运用地图讲解地理问题,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对陶冶学生的兴趣情操上也有独到的作用。能否充分运用地图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手段问题,也是一个专业化的教学素养问题和地理教育观念的问题,如果地理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分析地图信息的能力,通过读图、用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方法对策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新课程改革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对于初中地理学习实施相关策略,使学生的个人综合水平切实得到提高。但因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于应试教育,所以,对于目前的地理学习而言,基本处于无规律可循的状态,找不到任何可以参考的条件。导致初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在认识上存在差异,进而在具体的地理教学操作中也面临众多问题:忽略地理学习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以至于学生在地理素养方面无法得到提升。

二、初中地理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策略

1.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持续了多年,其教学思想已经在教师的脑海中变得根深蒂固、不可动摇。针对这种情况,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尽快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初中地理课堂从呆板走向活跃,从死气沉沉变得生机勃勃。因为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所沿用的是以往的老观念、老思想,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形式比较单一,造成学生感觉课堂学习极其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学习的效率更是无从谈起。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自身素养也应不断加强,搞活课堂,首先从自身做起,在这个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担负起教育的重担,发挥好教师的作用。通过明确教师的责任与义务,逐步使教师接受新的教学思想。然而,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不等于完全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理论精华,对此,教师还是应当注意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合理成分进行吸收与继承。

2.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我国的教学改革从整体上看,仍处在探索与转轨的阶段,在此道路上可能会出现许多困难与挑战,所以,教师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意识是使其发挥主体性的基础任务,首先从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着手,让学生明白他们就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传统角色已经不复存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驱逐出课堂之外,学生要由以前的“听众”“观众”变成“表演者”。而教师在地位转变的情况下,其主要是要及时地对学生发挥指导、引导作用。由此可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可以很好地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3.强化教师的引导力度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往往会从考试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其授课方式主要是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不太注重学生领悟知识的程度,造成一些学生为了考试拿高分,只能盲目而呆板地死记硬背一些理论知识,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能力较低。教师过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认为学生通过认真听讲,都可以学习与接受到知识。其实不然,教师只是注重对课本知识进行阐述,忽略对学生的引导,造成很多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无精打采。因此,教师应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力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广泛参与,真正融入课堂学习,使学生通过互相展开交流、探讨、思考分析、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所表达的思想,对学生所产生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通过学生积极的发言,活跃了地理课堂学习的气氛。

4.构建和谐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师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展开亲密合作,通过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绪非常愉快、心情上也感觉相当舒畅,使之成为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内驱力。另外,师生关系的融洽使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得到消除。而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构建的基础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的个人形象。首先,教师对待学生要持一种公平、公正的态度,在其思想观念中不应歧视后进生,教师对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引导与鼓励,使其在地理学习中不断进步。其次,教师在个人的形象方面要尤为注重,包括穿着、谈吐、行为举止等方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与和蔼可亲,为构建和谐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打好基础,进而切实推进初中地理教学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教育技术学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主渠道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社会,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学,具有将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的功能,使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进行自主学习,快速、便捷地获取世界最先进、最优秀的知识。

(二)教育技术学应用的基本原理

教育技术是教育中的媒体,其中教学中的媒体作为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它是解决信息传播的基本手段。它是分析、解决教学过程和教育过程所涉及的因素和各因素间关系的指导理论,并对地理教学过程进行总体设计,从而开发出一个有效促进学习的过程并付诸实施,使获得有效学习结果的手段与形式更加丰富。

(三)教育技术学在教学中运用的特征

由于教育技术学包含了一些现代教育的理念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技术学特点,因而受到了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的欢迎,但它不是高于或替代了其他教育分支学科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而是各有所长。作为教育技术学的应用来说,应从其他教育理论与方法中汲取营养,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四)教育技术学在教学中发展的趋势

网络教育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每个人既是学生又是教师,每个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每一个人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当面”请教,都可以借阅世界上最著名图书馆的藏书甚至拷贝下来,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和资料。由于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多媒体教育网络,所有这些都可以在瞬息之间完成。

近年来,多媒体教育应用正在迅速成为教育技术学中的主流技术,换句话说,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走向多媒体化。多媒体技术除了可直接应用于教学过程之外,在教育领域还有另一方面的重要应用,这就是以CD_ROM光盘作存储介质的电子出版物。例如,电子百科全书、电子词典、电子刊物等。在电子大百科全书中,它的每个条目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有声音、图形,甚至活动画面的配合。此外,还具有辅助教学功能,可以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布置作业。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教育技术学的应用价值

随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断进行信息更新,学校对教育技术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逐步认识,并应用于教学,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一)提高教师的运用教育技术学的水平,科学地将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教育技术学的运用能力、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制定新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到地理教学中。

(四)通过认识和学习一些实用性极强的软件,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教学中用到的思维导图软件、网页设计软件,有效地降低了教学备课时的负担。

三、教育技术学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熟练利用计算机

由于社会的日益发展,当今学校接受的新鲜事物较多,人们思想等方面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学生知识量不断提升,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当今社会,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和充实知识才能够与时俱进,应该要熟悉各种常用的计算机操作和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软件,必须把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地理教育的绩效。

(二)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模式

要学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进行编辑,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制作视频,编写教案、试卷等。教育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增强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创新解决对策

乌鲁木齐市初中教学尽管已经开设教育技术教育好几年了,但就周围初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微乎其微。对于大多数老师和学生来说,教育技术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针对此种情况,教育技术学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开始探索教学的方方面面,力争取得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教学的经验或方法。比如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畅通信息化交流渠道。

第5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心理健康;兴趣;措施

地理学(Geography)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是现行高中必修课程之一,而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是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为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传递地理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做人,教师也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一、高中地理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动机弱,轻视地理学科

学生进入高中以前,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地理。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地理是作为“副科”出现的。初中地理主要是识记性的,学生只需要在考前花时间背书就能考出优异的成绩,进入高中后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初中,忽视了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对知识的理解。另外,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导致许多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较弱。

2.“畏难”情绪在作怪

学生进入高中地理的学习,首先接触的是自然地理,而自然地理是高中地理中最难的一部分,尤其是《地球的运动》一节。学生在学习必修一前两节过程中还能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自主学习,第三节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差,通过课堂讲解知道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并不是只知道就可以。不理解规律,不会运用,相应的题目不会做,在听课和做题过程中形成恶性循环,认为地理难学,对应了心理学上的“畏难”情绪。

3.学习主动意识不强,“没时间”学地理

目前高考仍然实行文理分科,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告诉笔者自己要学理科,所以不学地理。这样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活跃,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课下作业不按时完成。同时学生进入高中以来,学业任务重,一些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听地理课,课下辅导即使有问题也很少主动学习,问及原因,学生的回答是没时间。

4.不注重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地理学习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可是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利用地图,在做题的过程中即使遇到地图,学生也懒得动手去查阅,认为这很费事,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就靠“蒙”,这是中学生惰性的表现,我们讲到“秦岭-淮河”一线,学生能把地理意义说出来,但是让学生画出这个分界线却被难住了。

二、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改变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乐学”地理

新课程主张倡导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时间自主查阅资料,分小组合作学习。在讲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课时,我把学生分为两个参赛队,课下搜集资料,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学生整堂课的兴趣都很高,生怕漏过一个知识点,最后得分高的队获胜。这样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和益处。

2.因材施教

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也不同,有些学生数理化很好,可就是对地理不“开窍”,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他们学习上的优势,首先教给学生地理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看图的能力,再适当进行梯度训练,学生的成绩会慢慢提高。而对于一些花费了很多时间学习仍然感觉吃力的学生,则要培养他们的“灵性”,主要是掌握一些学习技巧。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性格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80%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性格中的不足,作为地理教师有责任帮助高中生培养良好的性格。性格因素在地理学习中的影响也很大,要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地理学习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高一的自然地理难度较大,同时学生又刚进入高中,学校与教师应从情感入手,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抗挫意志,掌握抗挫的良好方法。

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浅析了一些表现明显的问题,要改变中学生学习地理中的心理问题还需要社会、家长、学校以及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教学模式;小组讨论

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我在教学中最为关心的问题。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够促进师生双方的和谐发展。在教学当中,我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了能够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点方法,即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共同提高。“自主探究”教学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则以一种“导演”的身份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在初中阶段,切实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经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活动中探究感悟。

一、指导预习,目标导课,提示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明确学习的目的,注意指导学生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预习是自主探究的开端,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教材体系,从内容上理出知识线索、划出重点难点,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目标导课堂,让学生有桃子可摘。首先按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把每个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保底不封顶”;第二层次中等生必须达到的,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第三层次优秀生能发挥余力的。上课伊始,我将自己依据以上标准设计的导学提纲发放到学生手中,引导学生明确本节知识的整体地位,教材重点、难点的要求。

目标明确以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一是学生独立阅读,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核心环节。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讲课的真谛不是“全盘授予”,而是“相继诱导”,即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掌握知识。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同时,教师要巡视课堂,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要单独辅导,实施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了解学情,收集学生的疑难,作为后面启发点拨的重点对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二是一定要注重地图、地理图表的阅读,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三是地理课标要求我们用活动带动知识学习,因此特别强调学生不但要思考学习重点,更要关注教材中的活动题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学会积累自学问题,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定向,为学生的自主探究铺路搭桥。

二、小组讨论――“交流―互动”的主体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4人(优等生1人,中等生2人,差生1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成,永远保持各小组的学体程度相近,便于进行小组间比赛、竞争。在课堂上,各小组的成员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三、启发点拨,归纳升华

在小组讨论,部分小组的代表在班上发言,交流讨论结果后,教师结合前面所掌握的情况,相应地进行启发、点拨、补充订正,将学生讨论所得结论引导到一定的深度,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穿插读、议、讲等过程,从而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师生共同讨论学习、基本解决重难点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系统化。

总之,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期间,教师应贯彻该教学模式的主旨,以学生为主,充分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学习期间主动、积极学习,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秦彩萍.中学地理“引趣、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10):39-40.

第7篇

关键词:地理教师; 地理教学; 农村中学;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

一、地理教学现状

1.地理教师地位低,专业技术较差

地理一科至今还没加入中考的范畴,导致学校一直不重视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师的安排上往往就不能配用专业教师,即使有地理专业教师,学校目标管理上,依旧穿新鞋走老路,把学生考分的高低、班级名次前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把中考成绩作为学校生存的生命线,把中考、终考成绩与教师考核、评优、奖金挂钩,地理老师只能上到八年级,学生成绩的好坏跟地理教师无关。这样就大大消弱了地理老师的积极主动性,得过且过,学生的地理成绩与老师的教学脱节,即使再专业的老师都会慢慢消沉下去,丢掉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不算,还养成一些为人师不该有的坏习性。

学校的管理,个别领导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直认为地理是所谓的“副科”,导致地理学科在学校发挥不了应有的学科作用,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中也就自然不重要了,地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就大打折扣了,在其他科目老师心中的地位就更不值一提。地理老师地位底下也就导致专业教师积极性不高和专业技术能力下降的原因。

2.教学设备不齐全且陈旧

教学设备简陋,教具不齐全,老师在上课时往往画饼充饥,甚至连一张中国地图(或世界地图)都没有,学生手中除了地理课本以外,没有任何跟地理有关的资料,别说是学生,老师也是一样。许多学校没有一个地理专业的老师,上地理课的老师也只是照本宣科,跟本不知地理还有“教学挂图”,导致至今我用的地球仪和挂图上还有“苏联”的字样,讲“气候”没有“气温分布图”,没有“降水柱状图”,要地形图没地形图,学校有的教学挂图要么没有,要么就非常陈旧,大部分是八十年代出版的,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校的教具已没多大用处。多媒体教学设备就更不用提,想上一节课都难,学生只听过电脑,却没有摸过。

教学设备不齐且陈旧也是导致学校地理教学滞后的原因之一,没有教学工具的地理课堂,也就失去了本该具有的活跃氛围,没有了教学设备的地理老师也就相当与没了手脚的人。

3.学校领导对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地理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全甚至缺失。

在这个过渡时期,很多农村中学在学校目标管理上,仍以学生考分的高低、班级的名次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地理不是中考科目,使得学校领导偏向中考科目,上所谓“主科”的教师自然成为了领导的“掌上明珠”,而地理教师常是无人问津,形成了可有可无的局势,地理老师的责任心和积极主动性也就大打折扣。

学校领导更关心的更重视的是学校的升学率,这就导致非中考科目的教学活动得不到正常的开展,教学质量滞后。学校领导以学校的声益为主,这是无可厚非,但不能忽视地理科目的教育教学工作。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要为学生的发展为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等,已明确指明了,教育教学活动应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国家规定的所有课程都应按质按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可学校领导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多的是重视眼前的利益,对地理科目的教学过程不够重视,对地理教师的评价也是不值一提。

学校对地理教师的地理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仍然是以全县学年末统测成绩为主,加之每学期仅仅一次的教学常规检查,检查内容是教师的教案编写情况、教学进度以及部分学生的作业。有检查,无结果,也没有评优、评等级等激励措施;全县统测成绩评比是以县平均分为标准,高于县平均分1分奖20元,低于县平均分1分罚10元,仍然是用落后的奖惩办法,且赏罚力度甚微。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要做教学常规检查时,找相关的书籍、相关的教案抄一份,应付学校的检查,习惯了学校有制度不落实,有检查无结果。有教师认真书写教案时,会受到其他同事的冷嘲热讽。学校教师的工作环境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4.学生学习地理学科兴趣底落,知识面狭窄

学生学习地理学科兴趣低落,首先,跟教师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分布开的。农村中学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渠道就是地理课堂,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也就只能靠课堂来培养,课堂短短的45分钟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其次,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还跟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关系,许多学校对中学教师的要求很严,但对小学的管理却又很大的问题,各完小离中心校的距离不等,给管理带来很多的困,小学教育管理尤其是对教师的管理松懈,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到中学产生厌学情绪,自然就无心学习,更何况是不所谓的副科――地理的学习兴趣了。

学生学习兴趣低落,获取地理知识的渠道狭小,仅仅有老师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这就导致学生不懂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也就无心去学,更不会主动去收集生活中地理知识,地理知识面狭窄。

5.学生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学校评价学生的优差仍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被老师常挂嘴边,甚至捧在手心,学习差的学生无人问津,学生放错时更多的是责备,很少会为之分析错之所在,不去引导学生。

二、对策及改进方向

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

农村地理教师,特别是那些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教学基本功的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深入的学习课程标准,重新认识教学改革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了正确把握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教师不能再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当今的教育不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的传授、不再是应试指挥下的“学以致用”,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能仅有“一桶水”,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和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教师应该是滔滔的“长江水”。可见,要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教师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革新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断的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教师要进一步转化好教师的角色,“因地制宜”的挖掘课程资源,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更新观念,其角色更要发生转变。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时代赋予当代教师最明显、最直接的特征;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教师的角色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而不是课程的实施者、执行者。农村教师的角色一定要朝着这个方向逐步转化,必须联系当地学生的实际,克服困难,实实在在地组织好教研活动,发挥集体教师的智慧,大力开发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多用身边鲜活生动的材料因势利导,灵活恰当地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与参与的状况来调节课堂教学,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

3.建立和完善学生的评价机制,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现在绝大部分农村中学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尚未建立或健全,学生的评价最多也是最普遍的集中体现在学生的考试评价,学习成绩的好坏仍然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因此,要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对学生传统的评价模式刻不容缓。农村中学一定要适应时代赋予教育改革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学生的评价体系。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观念,增强评价与考试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其次,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把“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作为评价与考试的重要内容;第三,评价标准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评价要多角度、多样化,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为推进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广大农村中学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办公经费紧张,已适应不了现代化教育教学的要求,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一大屏障;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与其他行业单位相比落差很大,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愈显卑微,尊师重教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使很多教师在社会活动中存在普遍的自卑心理,不是以师为“荣”而是以师为“辱”。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了,付出多得更多了,但是,微薄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可怜的社会地位,在市场经济、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岂能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壮与凄凉来抚慰这不公的无私奉献?如此之大的反差,岂能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课程改革保驾护航呢?因此,各级政府官员、教育主管领导也要转变观念,加大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切实的做到尊师重教,关心和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为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落实中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治国方针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走进课堂――初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林培英,陈澄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3]《底圩中心学校普九自查报告》

第8篇

6.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许建章

7.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方字容

8.创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杨雪辉

9.浅议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皇甫文成

10.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思考于昌明

11.简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张永

12.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冯富仙

1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刘宝银

14.从创新教育看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张丽

15.新课程理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转变张新宇

16.论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杜树旗

17.新课程(中学版) 试论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罗月香

18.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王学东

19.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张思歌

20.浅谈初中数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蒋文林

21.促进手脑结合,培养创新能力——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潘承玲

22.浅议新课改中体育课堂的素质教育孙永超

23.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韩烈

24.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之我见吕述芳

25.阅读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吕文烈

26.高中英语阅读中猜测词义的方法枚举董荣松

27.古诗教学一二三班彩虹

28.初中英语教学案例探析张文莉

29.如何设计『导学案韩必荣

30.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如何发展合作式学习张兴前

31.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冀朝红

3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方案葛轶宏

3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教学中的感悟刘如林

34.走进数学实验挖掘教学亮点左君

35.感悟生活自主写作干坚明

36.浅谈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途径张波梅

37.数学教学中的快乐气氛高永光

38.高中英语课文教学初探郝素华

39.整合多种资源,让地理课堂更有效袁银锁

40.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化学张芳琴

41.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刘雅莉

4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徐小超

43.《牛顿第一定律》课堂新模式黄道惠

44.浅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喻菊珍

45.把握科学体验生成有效教学朱成伟

46.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尝试与探索梁玉平

47.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李晓进

48.浅谈高中英语教学情景的创建万风芹

49.谈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新课程(中学版) 柳在兵

50.激发新思维,创设化学教学快乐课堂代玉娜

51.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开放性教学任丽红

52.做好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袁海飞

53.更新传统备课方式,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英语课堂教学反思李梅

54.浅谈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高洁

55.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五结合"刘艳霞

56.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后进生樊红霞

57.如何进行数学预武琴

58.初中英语趣味教学谈李武琴

59.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的应对之我见韦伯忠

60.课改——让英语课堂"活"起来黄雁

61.如何激发后进生学英语的兴趣王霞

62.浅谈语文教师如何探究新的学习方式丁民

63.让学生做历史课堂的主人纪爱梅

64.试议文言文自主学习的预习程序徐新国

65.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黄炳辉

66.如何促使高中生乐学英语周霞

67.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导语张凤艳

68.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张冬妹

69.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点滴谈——新课程下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赢得课堂武贞花

70.怎样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周秀珍

71.优化实验教学环节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王财富

72.科学课如何高效复习迎战中考王丽茹

73.初中化学实验的三个强化张国忠

74.中考复习中的"四招"钟红震

75.浅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图书馆工作陈樟标

76.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体会聂新海

77.初中英语听力培养方法李云英

78.浅谈课文阅读技巧邱小山

79.高中英语教学方式新尝试王祥娟

80.实验,让物理课堂更精彩李敬丽

81.调动学生兴趣,上好高中政治李忠奎

82.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胡淑娥

83.略谈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几种方法张华平

84.新课程(中学版) 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良好习惯林小萍

85.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季咸南

86.浅谈如何加强中学生品德修养的教育彭占东

87.让学生找到快乐写作的源泉韩淑轶

88.浅析多媒体在化学有效教学中的运用戴卫东HttP://

89.浅谈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源与矫正策略杨占林

90.历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误区及其对策李俊玲

91.浅议如何营造和谐的英语教学环境刘维林

92.教师如何搞好思想品德校本教研夏忠强

第9篇

【关键词】地理 课堂教学 探究学习

一、地理探究学习要充分重视外部条件

新课程是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组成的开放课程体系,实施新课程,既要全面充分的利用国家课程,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具体特点,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形成开放的课程体系,更好的适应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下,课堂的开放度加大,它不仅仅对学生开放、也对每位家长、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开放;在这里,也不仅仅开放学生的操作活动,更开放他们的思维空间。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师生的自主探究搭建开放的平台,创设良好的条件。否则,局限于教室、教师、课本的教学活动,也就演化为精致的室内剧。如学习西欧工业区、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北美工业区、中国—日本工业区等世界四大工业区,在分布图上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设问:四大工业区的形成,各具备那些优越的区位条件?这是极好的自主探究情景,本应水到渠成,学生自然得出结论。但限于初中地理知识的遗忘、手头相关书籍资料的缺乏、课内又无法从网络获取资源,教师资料准备不足,良好的探究情景闲置,只能在教师的灌输下学习,环境封闭关闭学生地理探究之门。因此,创设开放的课程体系,形成开放课堂,成为地理探究学习展开的前提。

二、在探究学习中,平台搭建很重要

“不要担心学生做不到,只怕老师想不到”。新课程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展开,问题的跨学科开放性特点日趋明显,对学科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素质构成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也为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通过学生将不同学科的教师紧密的衔接在一起,共同走向成功与发展,从而要求教师依托学科知识及发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发课题,搭建有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平台。正如陶行知所说“花草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雪雨,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书,活的问题,都是活的知识宝库”。如学习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可组织学生开展资源利用方面的调查活动。限于我校封闭寄宿中学的特点,开展野外调查不太方便,因势导利,可组织学生对学校的用电用水情况进行调查。在一个月的课余时间内,以宿舍为单位,室长具体负责分工,选择用电用水情况的一个方面,完成具体用量的调查,发现问题,拟定对策,撰写调查报告,办展板进行校园范围内的交流。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积极性高涨,诸如“每度电、每吨水多少钱?电视机、电脑的功率是多少?全国缺水缺电的城市有多少?是不是所有北方城市缺电缺水?乃至于如何撰写调查报告、如何统计分析用电的数据,这样的语文问题数学问题也出现在地理课堂。”正是这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引向物理教师、语文教师、微机教师、数学教师,乃至管电养花的师傅。一次调查活动,几块展板,使学生学会调查,感悟知识的生活价值;学会数据收集处理与交流,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合作探究意识。搭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平台,特别是实践平台,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十分重要。

三、探究学习需要指导

余文森教授说“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构建与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解决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是既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努力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当前,在探究学习形式之下,“牧羊式”学习、“无效学习”、“放电影”式教学普遍存在。一节课热热闹闹,有掌声、笑声,学生热情参与;同时,又缺乏深度、缺乏主干知识的构建。学生探究能力发展不足,双基又未得到充分巩固。实际上,探究学习有其过程,一般认为,探究学习可分为四步:提出问题或生成、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形成解释、交流与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任务,给予不同的指导,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批判精神和求证精神。在方法思路技巧方面给予指导,让教师的长、与学生的短,教师的现实能力与学生潜能优势互补,充分发掘,共同成长。对于封闭式寄宿学校的用电用水情况的调查,可提供如下指导:如何撰写科学调查报告、从那些方面获取数据、如何与同学合作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成果(包括幻灯片的制作、展板的制作);当然,教师也可实际操作,加入到活动的某环节中去,共同收集数据、整理材料、交流成果,让观点的生成、技能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化在过程中自主发展生成。

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

一是设计复杂性问题。问题太简单直白,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也就演变为简单的问答。巧妙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复杂性问题,引导学生经过理性思维过程,用运辨证、发散、逆向、直观等多种思维方式,参与读图、析文、计算、表达等多种活动;动口、动手、动脑全感官协调解决问题。经历闪耀火花的思维竞技场,而不是单调的试题训练场,加速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如学习鲁尔区的发展,可依次设计下列活动:

1.展示德国及鲁尔区示意图,判读这是哪个国家?(如果有困难,标示鲁尔区位置51.50N,70E)。

2.归纳区域识别的方法,评估鲁尔区在德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转入对鲁尔区的探究。

3.阅读鲁尔区示意图,探究鲁尔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要求:只读示意图,不读文字材料)。

4.展示背景材料,世界能源的发展历史、世界科技发展历史、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格局变化的图文资料,探讨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5.总结衰落原因,对比中国山西省的经济结构,分析其异同。

6.深入探究资源(煤炭)型城市的振兴之路。通过区域定位、区域分析、区域比较,深刻揭示区域特点与差异,联系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宏观的预测与规划,全方位锻炼区域分析能力。

二是设计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沃土,有设问开放、答案开放、思路方法开放,材料开放等多种形式。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预测性等特点,适合于开放学习的特点。如全球气候变暖、城市交通方式的选择、区域未来的发展等内容,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诱导学生进入思维的“陷阱”,在思维挣扎中获得成长。如针对鲁尔区未来的发展,在深入分析区位条件的基础上,可设问,假如你是一位市民、或企业家、环境保护工作者、行政领导,面对鲁尔区的问题和优势,你可提出那些合理建议?学生自然选择角色,主动发言,气氛热烈,思维活跃,在多元情景中进行适度探究,在观点的撞击中,获得相互认可与合作。另外,还可设计实践性问题,在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快的成长。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需从外部条件、搭建平台、方式方法、师生互动、问题设计等多方面全方位考虑。我们应在有效开展探究学习上多下功夫,让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作仁.创造教育手册.广西:广西出版社,199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