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5 17:29: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学教育教学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学教育教学管理

第1篇

关键词: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创新

一、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对象是全体教师和学生,要想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关键要激发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必须坚持树立质量观念,因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又是检验学校管理是否取得实效的标准,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质量应该成为中心。基于此,管理者必须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把教育和引导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人的作用和潜能最大化地挖掘出来,从而通过激发人的积极因素,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教育管理者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真诚地对待每一名教师,要在考虑教师权益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从而最大程度地取得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另外,学校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要以充分爱护和关心教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基础上使领导与教师间的情感真实牢固,从而上下拧成一股绳,保证学校管理有序进行,共同发力推动学校发展。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且处在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因此,学校教育管理者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不断调整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努力做到创新教育管理,从而切实适应时代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要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准确把握教学规律,注意收集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在遵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立足于本校实际,创造性地进行决策,带领全体教师积极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理顺各方面管理关系,为教育教学发展奠定基础

1.理顺相关部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系

这一举措能够有效保障领导层决策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非常有必要把管理过程中的决策者、实施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关系统一协调起来,从而确保顺利开展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决策制定的过程中,领导层一定要全面慎重考虑在推进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把相关管理部门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2.理顺岗位职责和管理效率之间的关系

学校管理者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掌握每一名教职员工的工作岗位和职责,切实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效率。在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教职工的岗位和职责是各不相同的,都有自己特定的工作职责,承担着各自的工作任务,而且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明确岗位和分工,在此基础上制定体现公平公正的竞争和奖惩机制,把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3.理顺常规和改革创新之间的关系

不同学校都有其不同的办学特点和历史传承,在其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往往会形成一套与其自身发展实际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但是一旦这套管理模式和方法长期使用,从中总结出的工作经验长久地固化下来,或者不能及时反思、弥补其中存在的不足,那么就会影响甚至阻碍管理效率的持续提高。因此,要求学校一方面要坚持继承传统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中的优秀部分,同时摒弃落后部分;另一方面切忌墨守陈规,要紧紧跟上教育发展的潮流,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创新,不断为学校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三、切实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

1.持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教育教学管理者要从教学管理细节着手,持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突破习惯的教学想法和做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核心素养为目标,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要引导教师准确把握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努力做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引导者。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坚持师生合作探究、加强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现代教育技能的培训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然无法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要想得到持续提高,教育管理者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一方面,切实加强硬件建设,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培训,使教师不断掌握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教学设备的操作技能,从而利用新型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3.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教学常规管理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不仅仅要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还应该开展诸如听评课、教学大赛、课例研讨、课件制作、班主任经验交流等活动,或者开展校际间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从而为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及提高业务能力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第2篇

首先,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脱离了教师,或者教师作用发挥不够,学校的一切不堪设想。如何才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呢?我有以下感受与大家共勉:

一、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管理者,要真正树立为广大教师服务的思想,摆正自己和教师的关系,决不能在教师面前高人一等,唯我独尊,只有和广大教师保持零距离接近,教师们才能内心无愧的工作,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二、调动教师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

教师的劳动表现为劳动过程的个性化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所有,要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依靠全体教职工的通力合作,要依靠教职工通力合作,就必须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畅通信息反馈渠道,鼓励教师献计献策。例如,迎接“两基国检”期间,我校通过教师们广泛讨论,献计献策,学校的亮点工作丰富多彩,并且取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搞好教学管理工作,作为管理者,要经常去了解教师的呼声和管理中的热点,对来自教师中的问题一定要有下文,要有回复,不能让教师们感到困惑。要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通过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向民主管理要质量。

三、要关心教师

关心教师,就必须自觉为教师服务,搞好教学管理,要时时处处心里装着老师,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因此,要经常深入教师之间谈工作、拉家常、议时事、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同时注意减轻老师的负担,给教师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由于教师的工作具有繁琐性的特点,因此,要体谅教师的苦衷,在教学上无关紧要的工作不搞,拘于表面应付的事不做,立足高效求实,时时刻刻,时时处处,想到教师,只有这样教师的积极性才可在不言之中调动起来。

四、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从根本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人类社会成员的有机组成部分,工作动机依然需要自身以外的推动力量来激发,因此,关心教师应从以下方面着手:①物质推动力。教师作为社会的人,也无不打上社会经济发展中一般人们生活的烙印。因此,物质需求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的无可非议的客观动力,要尽力创造条件,对学校微不足道的物质、奖金刺激,尽量做到公正、公平,确实体现有付出有回报,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回报。②精神推动力。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更注重于精神上的满足和追求。首先,应对教师不断加强教育,培育他们敬业奉献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高远的志向,工作中实行各种有效的精神奖励,实行多表扬少批评,把诸如评选先进、提职、晋级等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要建立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不要因为一点蝇头小利,搞假象蒙蔽教师。

其次,要树立威信。俗话说,自己不正难正人。因此,作为管理者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要以身作则,要严于律己,只有自己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处处起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别人,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有影响力,有说服力,在教师的心目中才是一个称职的领头人。

再次,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思想是先导,有了思想才能指导行动,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保证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我们虽然经过了几年的新课改实验,但是,还存在着教学思想落后,教学观念陈旧,不重视学生活动、能力培养和课堂封闭的现象。虽然接受了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但是对新课改精神的领会不深不透,把握不了实质性的东西,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成绩变化不大。因此,我们必须把教师教学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作为加强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创设学习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①创造机会让老师们参观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广大教师经常到知名学校参观学习,或者邀请名师到学校讲学,教师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让广大教师感受到新课程的理念,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动态变化。要想在众多的初中学校中占据一席之地,提高教学质量首当其冲。学校应尽可能的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更新教学观念,开阔知识视野,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渐摸索出适合本校、本年级,本班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开展针对性教学。②积极开展校内课改教研活动。课改教研活动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定期的进行课改教研活动的开展,既能使好的经验和做法得以迅速的推广,也能使教师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同的授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观察角度往往会使教师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特别是一些中青年教师,能够从课改教研活动中受益匪浅,迅速成长。借助教研活动,教师的团队意识和综合能力明显加强。③组织多种活动开展岗位练兵。我校经常通过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观摩研讨课等多种形式,让教师进行历练。在讲课过程中,主管业务校长、教研处主任、学科组长亲临现场,通过听课、评课帮助主讲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3篇

首先,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脱离了教师,或者教师作用发挥不够,学校的一切不堪设想。如何才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呢?我有以下感受与大家共勉:

一、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管理者,要真正树立为广大教师服务的思想,摆正自己和教师的关系,决不能在教师面前高人一等,唯我独尊,只有和广大教师保持零距离接近,教师们才能内心无愧的工作,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二、调动教师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教师的劳动表现为劳动过程的个性化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所有,要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依靠全体教职工的通力合作,要依靠教职工通力合作,就必须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畅通信息反馈渠道,鼓励教师献计献策。例如,迎接“两基国检”期间,我校通过教师们广泛讨论,献计献策,学校的亮点工作丰富多彩,并且取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搞好教学管理工作,作为管理者,要经常去了解教师的呼声和管理中的热点,对来自教师中的问题一定要有下文,要有回复,不能让教师们感到困惑。要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通过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向民主管理要质量。

三、要关心教师。关心教师,就必须自觉为教师服务,搞好教学管理,要时时处处心里装着老师,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因此,要经常深入教师之间谈工作、拉家常、议时事、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同时注意减轻老师的负担,给教师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由于教师的工作具有繁琐性的特点,因此,要体谅教师的苦衷,在教学上无关紧要的工作不搞,拘于表面应付的事不做,立足高效求实,时时刻刻,时时处处,想到教师,只有这样教师的积极性才可在不言之中调动起来。

四、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从根本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作为人类社会成员的有机组成部分,工作动机依然需要自身以外的推动力量来激发,因此,关心教师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物质推动力。教师作为社会的人,也无不打上社会经济发展中一般人们生活的烙印。因此,物质需求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的无可非议的客观动力,要尽力创造条件,对学校微不足道的物质、奖金刺激,尽量做到公正、公平,确实体现有付出有回报,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回报。2,精神推动力。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更注重于精神上的满足和追求。首先,应对教师不断加强教育,培育他们敬业奉献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高远的志向,工作中实行各种有效的精神奖励,实行多表扬少批评,把诸如评选先进、提职、晋级等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要建立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不要因为一点蝇头小利,搞假象蒙蔽教师。

其次,要树立威信。俗话说,自己不正难正人。因此,作为管理者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要以身作则,要严于律己,只有自己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处处起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别人,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有影响力,有说服力,在教师的心目中才是一个称职的领头人。

再次,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思想是先导,有了思想才能指导行动,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保证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我们虽然经过了几年的新课改实验,但是,还存在着教学思想落后,教学观念陈旧,不重视学生活动、能力培养和课堂封闭的现象。虽然接受了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但是对新课改精神的领会不深不透,把握不了实质性的东西,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成绩变化不大。因此,我们必须把教师教学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作为加强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创设学习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创造机会让老师们参观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广大教师经常到知名学校参观学习,或者邀请名师到学校讲学,教师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让广大教师感受到新课程的理念,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动态变化。要想在众多的初中学校中占据一席之地,提高教学质量首当其冲。学校应尽可能的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更新教学观念,开阔知识视野,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渐摸索出适合本校、本年级,本班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开展针对性教学。2,积极开展校内课改教研活动。课改教研活动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定期的进行课改教研活动的开展,既能使好的经验和做法得以迅速的推广,也能使教师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同的授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观察角度往往会使教师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特别是一些中青年教师,能够从课改教研活动中受益匪浅,迅速成长。借助教研活动,教师的团队意识和综合能力明显加强。3,组织多种活动开展岗位练兵。我校经常通过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观摩研讨课等多种形式,让教师进行历练。在讲课过程中,主管业务校长、教研处主任、学科组长亲临现场,通过听课、评课帮助主讲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4篇

关键词:初中 教育教学 管理与改革

教育管理者肩负着整个学校的教育发展,要具有前瞻性,紧随时代的步伐,站在改革的前沿,从而把握好整个学校教学的方向。通过构建新课程理念,以创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管理,促进初中教育的革新与进步,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良好的环境,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学校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场所,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教师与学生,教育管理者想要提升办学质量与水平,需要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不断进步。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教育人、引导人、尊重人结合起来,发挥人最大的作用与潜能。

(一)创建和谐环境,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在学校管理中,教育管理者要做到诚实待人,在制定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权益,这样才能使制度得到教师的支持。同时,制度与措施的制定要充分体现出对教师的关心与爱护,从而强化领导与教师间的情感基础。以情动人,才能更好地树立教师积极的工作态度,使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强化教师与领导间的桥梁与纽带,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注重管理民主,发挥集体智慧

在学校制定任何政策、措施都不能仅由校长一人决定,而是要集思广益,从而照顾到各个教师的想法与权益,获取领导班子的支持,从而发挥集体的作用。如若学校的新制度、新策略全由校长一人决定,则有可能造成制度的片面化,不能很好的照顾到全体教师的根本利益,从而造成班子的不团结,制度无法很好地实施。因此,学校在制定制度、策略时要及时组织班子成员进行研讨,并交由教代会进行商议,照顾到各个层次人员的想法与权益,使大家在心理上形成认同,从而全力实施新制度。

(三)立足教育质量,创新教育管理

由于教育的对象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并且不断变化,因此学校教育要紧随时代进行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调整,从而适应因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学校教育管理者要想做到教育管理的创新,必须对教育、教学业务以及教学规律有准确的把控。其主要体现在校长在进行决策时,受到进取心和事业心的推动,广泛收集并把握相关信息,在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教育规律的影响下,针对学校的实际教学问题,寻求突破口,从而大胆决策,带领教师投入到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做好学校教育管理,需要校长在思想上、组织上、舆论上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做出创造性的决策,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保证教育质量。

二、培养创新型教师,提高师资力量

(一)以新课改为依据,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带动教育活动的实施。因此,要想学校教育与时俱进,首要任务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师与学生间的角色关系,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协助者,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要以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合作为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让他们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人。意识到现代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以新课改为依据,掌握新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学校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与时俱进,采用与时代相符的教学手段。例如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网络教育等新型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取相应的教学信息,使学校教育能符合时代的要求,不沦为时代的弃儿。

三、创设适宜的环境,保证教育质量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学校教育管理者必须针对传统教育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使学校教育管理真正达到育人的作用。

(一)给予教师足够的创造空间。学校要改变对教师管理过严、管理过死的现状,给教师相对宽松、自由的空间,使每位教师都能发散教学思维,使教师的个性教学得到发挥,进行创造性教学。从而以教师的创新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进行创新活动,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使教学活动成为创造性活动,而非死板的知识传授。

(二)进行创新性管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进行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的独特风格,促使学生形成自身的特长与个性,使学生有所长,并且要保护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更有针对性,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确立与时俱进的评价体系,为教育保驾护航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新教育形式下,需要对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教育评价不能仅以学生的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而应包含学生的思想品德、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依据,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一)将教学评价渗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阶段使学生时刻能认识自我,对自我有正确的了解,从而以正确的姿态改进学习。

(二)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能形成主体意识,促进自我能力的提升,学生时刻监督自己的行为,能促进自我体系的完善。

(三)注重教育评价的多元化。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注重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评价时要做到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整体与单项相结合,精确性与模糊性相结合,互评与自评相结合,从而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使教师对学生有全面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习。

总之,教育管理者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做到教育先行,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并做到教育创新,从而优化教育结构,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蒋S,周甲凤.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12).

[2]何长江.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第5篇

一、“师生沟通”对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始终离不开师生的参与,而沟通是师生互动中必不可少的方式,因此“师生沟通”在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有三方面。

1.促进教学,增强教育效能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和技能掌握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形成互动。从这个角度来讲,教育能否对学生产生效能离不开有效的“师生沟通”,“师生沟通”质量的优劣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育真正渗透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教学、增强教育效果。

2.形成健康身心,助力全面发展

据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仅影响学生当前的表现,更对学生今后的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源于师生的平等交流和有效沟通。当学生被教师尊重、接纳、信任、支持、体谅和鼓励时,便容易形成自尊、自信、自爱、善良、宽容等良好的品质,同时学生的情感也会随着身心的健康发展而越来越趋于丰富和稳定。因此,在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应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师生交流与沟通的自觉性,以教师的健全人格感染学生,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3.克服职业倦怠,体验教育之乐

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指教师在长期工作中,对教育教学工作在情感、态度、行为和表现等方面产生的厌倦、畏惧和消极等心理反应。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不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更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有效的“师生沟通”,可让教师体验到教育教学过程的快乐,体会到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进而减轻心理上的受挫感,增强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

二、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师生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生沟通”出现“位差效应”

“位差效应”主要指因地位不同而产生的一种“上位”与“下位”心理,即居于“上位”的人因处于比他人高的层次而产生某种优越感,居于“下位”的人因处于比他人低的层次而产生某种自卑感。受“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 师生之间的地位并不平等。教师往往是社会正统言论的代言人,有权对学生的规范行为提出表扬,对学生的不规范行为作出批评,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一味讲解与灌输,很少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久而久之,这种“独白式”教学法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甚至出现逃课、旷课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教师与学生沟通时,沟通信息资源过多地倾向教师,而且教师常常无法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平等交流。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方面,教师对学生总是要求过高,特别是对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上的表现,表扬较少、批评较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学生的自主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2.“师生沟通”出现“区别对待”

据有关调查发现,在“师生沟通”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机会并非均等。从沟通对象的角度分析,相对于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与教师沟通机会较多的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从沟通对象的职务角度分析,相当于普通学生,与教师沟通机会较多的是班干部。同时,对于表现不同的学生,教师采取的方式、对待的态度也存在差异。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往往倾向于肯定、激励的方式,在沟通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与空间。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则以怀疑、否定的方式为主,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充分考虑,在沟通过程中,给予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与空间明显不足。这样不公正的对待,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失去信任、尊重和理解,师生关系逐步僵化,甚至学生对教师产生严重抵触的消极心理,拒绝与教师交流和沟通。

3.“师生沟通”注重认知,忽视情感

沟通的目的在于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通过沟通,传递者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传递给对方,进而达到影响对方思维、态度,改变对方行为的目的。同时,通过沟通,能有效表达情感,消除内心的紧张与不安,获得对方的理解和信任。因此,沟通对于个人的社会化和情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师生沟通”中,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内容过多地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方面,过度重视知识传递,却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所以教师应专注于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在这样的“师生沟通”中,其交流结果往往是学生产生厌烦感,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最终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三、在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加强“师生沟通”的主要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总是用单一的标准要求每个学生,以致学生缺乏创新性思维,无法得到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一方面:肯定学生的成绩,欣赏学生的才华,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扩大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坚持有效的“师生沟通”

有效的“师生沟通”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唯一途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要学的只是教师所教的,学会、学好就是成功。其实这种“填鸭式”教学法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降低学生的社会生存力。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根本,以学生的学习感受为重点,遵循“师生平等对话”的原则,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途径,以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对待学生,坚持有效的“师生沟通”。

3.完善“师生沟通”机制

第6篇

中小学生被视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小学生的安全状况正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做好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明确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促进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取得积极成果。

1.1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在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安全教育课程更加规范,才能保证安全教育课程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意识到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1.2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关系到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从目前中小学安全教育开展情况来看,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只有认真做好安全教学管理工作,才能推动安全教育的有效进行。

1.3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关系到安全教育的开展

目前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保证安全教育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必须认识至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并努力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2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原则

考虑到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我们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按照教学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保证安全教育课程取得积极的成果。为此,在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要把握如下原则:

2.1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应以实效性为原则

在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中,要想取得积极的效果,就要以实效性为原则,大力推动教学管理,保证教学管理按照安全教育需要进行,注重教学管理的实效。

2.2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应以规范性为原则

考虑到目前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严肃性,我们必须保证教学管理规范有效,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坚持规范性原则,推动教学管理规范有效的进行。

2.3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应以统一性为原则

为了使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取得实效,保证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起到积极作用,我们应坚持统一性的原则,保证不同的中小学都能采取统一的教学管理体系。

3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方法

从目前来看,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为了保证教学管理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我们要不断总结并创新教学管理方法,保证教学管理方法持续有效。通过实践分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3.1将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纳人到学校整体教学体系中

在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我们除了要高度重视之外,还要将教学管理工作纳人到学校整体教学体系中,推动教学管理的有效进行。

3.2对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采取有效性评价

由于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关系到教学有效性,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学管理进行有效性评价,以此作为检验教学管理是否有效的依据,所以我们要将有效性评价作为重要的教学管理方法。

3.3对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自从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以来,通过采取规范的教学管理,安全教育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成果。为了保证成果的有效性,并总结教学管理经验,我们应对教学管理取得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4结论

第7篇

国家、地区都会阶段性地修订现行法规、制度,以适应时展、社会进步,学校也如此。建章立制的目的,是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有法可依,实现以制度为准绳的管理。制度的建设,要贯彻国家制度、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建章立制要积极、稳妥,要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经过科学论证、充分协调、民主决策等必要程序,确保制度内容的合法性和程序的规范化,避免闭门造车,想当然地制定不科学、操作性不强的制度。制度的建立,应立足学校工作需要,结合师生发展特征,完善已有制度、制定新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三者并举,进一步完善适应学校办学需要的内部管理体系,推动制度建设的规范化、人性化、长效化。制度还应体现各部门、各管理领域间的协调关系,在教学、德育、安全、后勤、物资、校园文化等方面,分出主导和辅助功能,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以制度规范各级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最终使学校在良好的制度规范和运行环境中,培育具有综合素质、懂规范、有制度意识的学生,这对他们进一步学习和走入社会、成为国家建设者,具有深远影响。

二、尊重个体差异,实行多维管理模式

学校进行教育管理时也应顾及人的个体差异,差异既包括管理者、教师,也包括学生和家长。因此,建立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领导负责制,交叉、互补地实现教育管理监督和有效执行,姑且将之称为“多维管理”模式:可由学校教学主管、教研组、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管理链条,最终落实在年级,实现年级负责;可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学生(包括团委、学生会、学管会等)、家长组成,实行学生评教制和家长反馈、监督制。围绕教学的教育管理模式的推行,需要每个人及时参与,这在网络时代得到了可以实现的物质和技术保障。当然,个体间是有差异的,领导、教师有各自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方式,学生有兴趣、爱好、专长和性情、心理素质。在教育管理中,应遵循个体差异,尊重人格,推行制度管理。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相互理解、关系和谐。

三、管理团队分工明确,体现信任

中学教育管理不仅有制度,还要发挥民主,体现信任。首先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明确分工,权责明晰。校领导要充分信任每一个管理人员,使他们以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投身教学管理。可操作的教育管理,需要与规章制度一致,一来使教育管理成员能有据可依,严格负责;二来规章制度也是进行自我约束的准绳。在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宏观教学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者还应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态势,及时了解,充分调查,掌握实际,争取有效解决,落实好细节工作。分工与信任,既反映教学管理的内在关系,也反映管理团队参与教学教育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初中的教学教育管理工作既规范化,又不断破解随着时代、社会等不断变化出现的难题,实现新常态,在稳定的管理中实现学校发展。

四、管理者应建立和谐的管理氛围

学校教育管理需依托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他们的行为和人格起着引导与表率作用,不仅学校各级领导应如此,广大教师的引领作用也是巨大的。校领导与教师首先是共同作为学校主体管理者。这个群体内部的关系不是直观的、简单的决策与执行关系,而应该是作为共同主体、管理者之间团结协作、民主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实现和维系,还需加强信息沟通。信息有学校层面的制度、具体管理的信息等,有看似与教学无关,实则对教学影响巨大的生活、心理、情绪等方面的信息,用心才能得到交流,避免对教学产生不良影响。作为管理者,需是有心人。

第8篇

初中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性一、前言

21世纪,既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深化改革目标,提高管理水平。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总是以管理思想的变革为先导,用教育管理的改革来统筹和引导。在这种大背景下,初中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够更好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教师教学管理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已经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转变,但是由于知识、能力以及社会经验的不足而导致他们的思维还是以感性经验为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二、初中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性研究

(一)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管理意识

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同时还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直接参与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与检查学生作业以及测验等教学活动中,都是教育教学过的管理者。

老师主动承担着管理者的身份,就是一种意识上的提升,对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学校领导也必须充分重视,调动老师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教育教学组织,并让老师参与监督工作,为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提供意见和建议。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意识才能更好的提高。

(二)教师要把握创新的理念

其一,人性化管理。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要对学生的生命负责,要把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不放弃学生作为自自己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要有效的实施管理组织体系,努力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以关爱、理解、尊重为基础,为学生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建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尊重,不会轻易放弃自身学业,养成坚忍不拔的态度,这也是教师教育的成果。教师与学生亦师亦友,方便了沟通,方便了学生敞开心扉,积极主动的与老师沟通。这样的教育教学管理一定备受学生喜欢,老师推崇。

其二,民主化管理。管理的民主化,可以提高学生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教师可以打造一支班级管理队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选择好的,有责任心的班干部,让他们参与到民主管理中来,这些班干部合作管理班集体,能积极的发现班级问题,及时给老师提出意见,并参与到教育教学管理中来,细化了教师的管理工作。教师与班干部的沟通工作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状态,又能对自己管理的疏忽点进行查漏补缺,改进管理方式。这种学生参与的管理模式,教师省时省力,又能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最主要的是能及时解决问题。

其三,过程化管理。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往往注重的是教学的结果,以学校的内部管理评价和目标为完成取向。管理的过程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很少顾虑及评价,评价方式也是自上而下地以他评为主的被动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要求管理要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强调以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关注学生的成长的过程和发展,注重学生的进步过程,注重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初中时学生养成好习惯的黄金年纪,教师的过程化教育教学管理,不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重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付出,帮助学生分析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走上勤奋学习的道路,真正完成老师的引导使命。

其四,多元化管理。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手段不能单一,可以多种结合。并针对不同学生采用刚性管理与软性管理,压力管理和激励管理。管理优秀的学生,要严格,不能让他们骄傲,不能让他们感觉高人一等。管理中等生要多些关爱,中等生进步潜力大,但是有容易被老师忽视,教师多关注他们,对他们多加教育,他们一定会触动很大,进步也会非常明显。管理较差的学生,要不轻易放弃,多加开导,经常谈心,要有耐心,用真诚去感动他们,有时不妨打打亲情牌,感化他们,促使他们努力拼搏。

(三)教师要努力创造美好的教育教学管理环境

美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必要条件。熟话说:麻生蓬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如果教室布置井然有序、课堂纪律好、教室干净整洁、班级学风端正。学生就不会刻意去破坏这些美好的东西,必定会保持教室的好的状态。教师即使不去管理,学生也不会受外界干扰把不良的学习状态带到课堂上。学生身处这样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中,自然会心情平静,保持好的学习状态,学习优秀的品德,刻苦学习,努力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一员。相反教室如果布置错乱,垃圾乱扔,课堂乱乱糟糟。学生根本无法平心气和的坐下学习,捣乱之风必会渐长,越来越多的学生不爱学习。身处这样的环境的学生,这样的班集体,教师的管理水平再高,也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三、总结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会有学生的发展,更不可能有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管理的发展又是教师发展的前提。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为学校管理创新注入新鲜的血液,初中教师教育改革成为当下教育事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教育要想大发展,必须依靠教师管理水平的创新。教师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给每位学生创造了发展空间,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一项社会活动。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赏识教育;必要性;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方法

一、赏识教育的涵义

赏识教育是以尊重、肯定等为原则的教育管理方法,通过鼓励与赞扬,来教会学生与外界互动,形成自信的人格。(1)尊重是赏识教育的前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尊重就没有爱,尊重与爱是受教育者的需要,也是教育者应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教育者真诚的尊重与爱,能唤起施教对象的尊重与爱,能点燃受教育者的希望。(2)肯定是赏识教育的表现形式。赏识就是给予施教对象比较高的肯定。教育者有无赏识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能否成功。“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表扬会使“好”学生们变得越来越好。

二、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赏识教育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1)赏识教育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赏识性语言与动作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赏识导致成功,抱怨走向失败。很多学生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而喜欢上一门课程;或者因为老师的一句鼓励而积极向上、勤奋努力。被关心被肯定的意识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2)赏识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赏识教育既可以是一种教育观念,又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中,对我们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转化后进生有重要作用。赏识教育就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逐步缩小差异,促进后进生转化。(3)赏识教育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第一、职业学校实际上面对的是同龄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学习成绩和家庭社会背景方面具有明显的弱势特征。因此教师不仅要从教书育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更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对未来的信心。第二、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敏感而脆弱,却又趋于成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既要关注其能力提高等外部特质的形成,更要关注其内在的需要、动机、理想或困惑。如果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感到受尊重和被鼓励,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是最大的成功。

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实施赏识教育的方法

1、坚持正确的学生观。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作为教育者,面对一群有朝气、有活力但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学生,必须树立人人有才,人人能成才的观念;要相信学生有转变的可能,有成功的可能。职业学校的学生好比受过伤的小鸟,需要老师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付出加倍的努力;需要教师用爱心启发爱心、用希望点燃希望,用快乐感染快乐。帮助学生用真情实感来体悟自己周围的人间真情与社会责任,从而变得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2、日常教学活动是赏识教育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径。日常的教学活动是实施赏识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的大多数文化知识都来源于教学活动,所以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因素。(1)纠正学生厌学情绪,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职业学校教师的第一要务。渴望得到知识、学到技能本来是人们很小时就有的愿望,但这愿望在中学时代因为屡遭挫败,屡受打击而慢慢丧失。为此,教师帮助学生恢复教育最初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2)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学生有不良的听课习惯,一节课很难始终专注于学习,因此任课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不要过多,要做到少而精,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是关键。(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用赞许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之后多予以肯定和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进步。(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认知风格的了解与尊重,能使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需要联系起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3、赏识教育要注意科学性与艺术性。(1)科学性。第一、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赏识教育必须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社会发展的现实。第二,赏识教育要求教师有耐心,能持之以恒。不少教师对困难生的教育一开始还蛮有热情,又是表扬又是帮助。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所以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第三,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度,更不能滥用。赏识要在正确客观地分析之后,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表扬、鼓励。并且,赏识不能过度,需要因人的性格不同而适当操作。(2)艺术性。第一,语言上的艺术性。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多用肯定与表扬的语言,诸如“你做得很好”“下次一定会更好”等语言,虽简单,但效果却很好。第二,行动上的艺术性。赏识教育仅仅停留在语言上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行动让学生感受到。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加学习、讨论活动,并且在活动中肯定学生的观点,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适时点拨,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重视与肯定。第三,体态语言上的艺术性。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语言的作用反而显得乏力,比如,当学生成功了一件事时,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满意的微笑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当学生遇到痛苦或烦恼时,老师用手拍学生的肩膀、抚摸学生额头就能给学生以精神上的安慰。

结束语

职业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不仅使学生能掌握一技之长,同时也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因此职业学校要实现其培养目标,促进学生走向成功,在教学管理中需要合理实施赏识教育。

参考文献:

[1] 申艳红.探讨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J].情商,2010(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