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如何加强风险管控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5 17:29: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如何加强风险管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如何加强风险管控

第1篇

关键词: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管理

一、引言

企业的衰落直接表现在财务风险控制上,企业还处在落后的情况中,大多数企业并未真正的了解财务风险控制,也并没有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因此,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加强对企业进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公司在经营管理当中的关键部分,作用非常关键。我国,财务风险控制起步晚,可是经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不小的成绩。

二、财务风险具体特点

财务风险存在客观性,任何企业当中无法避免出现风险,财务风险有大小之分,并没有存在不存在之分,需要企业严密的关注财务风险管理的常态化特点;另外风险动态性变化,企业不同的运营阶段、不同的规模大小和竞争对手的不同,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范围和风险等级随之不同,财务风险在各个企业运行和竞争环境下表现出来的改变,需要准确控制,需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者需要快速的反应水平。

三、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1.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目前现代企业当中的工作人员并未有非常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存在的普遍性直接忽视掉,财务管理工作者也是这样,并未有非常高的风险防范认识,错误的认为良好的企业资金管理就能够防止出现财务风险。实际上并不是如此,企业的所有活动都肯定出现一定的风险,同时说明在所有风险当中肯定会出现财务风险,普通财务方面的决定错误也是导致财务风险的最关键的原因。目前企业管理工作者进行财务决策的同时一般都是根据自我主观意识和经验来决定的,所以,经常出现非常重要的失误,肯定会出现财务风险。所以,企业的财务风险因为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足导致的,同时对企业的影响也非常大,更有严重的会将企业经营能力直接丧失掉,最后将面临破产的局面。2.财务风险内控低效。目前非常多的现代化单位在风险内部控制当中还存在非常多的不足之处,不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水平,内控环境不能达到优化、有关文化不先进、内控制度流于形式,管理经验落后,管理模式粗放等,组织企业工作当中,有的单位并未能够科学的将工作岗位进行设置,有些部门存在岗位权力责任不清晰、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有关的问题都不利于企业内控工作,从而将影响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3.财务风险预警不健全。不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建设工作,是带给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影响的关键因素,如果无法立即分辨出潜在的风险,后来带给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时间还是会充分不够,也无法根据这设定出比较健全完善的应对方式,最后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建立完善的风险和预警机制,作为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只有具备识别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快速反应的机制,才可以保证在风险出现之前将其扼杀在摇篮当中。

四、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措施

1.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效果,管理者的总体素养提升,可以更快的将市场适应同时掌控市场,这样能够将风险出现的几率降低。因此,将管理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快速的提升非常关键,管理者能够及时的发现和评价企业当中所存在的风险。这样的决策当中,企业可以充分考量到不同影响因素的原因,尽量的使用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决定,将主观臆断行为坚决反对,这样保证企业能够出现非常低的财务风险,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保证。2.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同时,要关注到建立风险导向的控制方式,是和风险评价紧密相连的一种模式。在任何企业经营内部,风险肯定存在,企业能够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防止和分散风险。企业需要对所联系的每一个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工作,大概了解所面对的风险的级别种类,同时将风险诱因进行探索,将尽快的探索防范和降低风险出现指数的方式。3.完善风险控制与预警体系。伴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包含了非常多的方面,需要企业进一步将风险控制和预警系统健全。尤其是需要根据全面控制预警、全程控制预警、全员控制预警建立由财务、业务、行政单位构成的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和预警董事会会议制度一同将企业当中所出现的财务管理控制和预警工作做好,落实好工作,将工作机制完善好,提升执行力。企业要从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加强,依靠第三方机构的力量来加大风险控制和预警工作力度,例如邀请专门的咨询机构、服务机构等帮助企业开展财务风险控制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对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准有非常关键的效果。

五、结语

总之,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财务资金,是企业运行的中心,因此财务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财务风险作为企业发展当中出现的威胁,需要高度关注,因此,企业规划当中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工作越发重要。企业需要合理的使用资金,将风险降低,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控制资金,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以及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多个措施一同进行,才可以保证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更好的有利于自我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新常态视角下企业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路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8:143.

第2篇

【关键词】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基建安全管理水平

引言

电力企业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而安全生产是电力行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潜在有很多安全隐患,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人身安全带来了不少损失。因此,对电力生产中的风险应予以严格控制,同时加强基建安全管理,以促进电力行业的安全运行。

1. 电力生产中的风险问题

1.1安全责任意识淡薄

电力行业本就有一定的风险,应将安全放在首位,但许多员工此意识并不强,缺乏责任感和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施工操作或维修养护中,存在侥幸心理和骄傲自大的情绪,做事全屏个人感觉,而不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对相关规定有所忽视,以致于常出现违规现象。另外,没有严密的操作程序,对设备不熟悉等造成的安全事故频频出现,对企业、社会都形成了一定的危害。

1.2基层管理不够完善

基层安全管理与电力施工的质量、工期等有着密切联系,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不少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一味地提升企业效益,而忽略了安全管理上的投入,基层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安全问题多流于形式,上级检查时则严抓,否则就很随意。没有一个完整可行的计划,往往是临时安排任务,没有准备也没有防备,一旦出现事故,很难及时解决。相关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等长时间没有更新修订,与实际变化不符;检查维修工作不按规定进行,遇见故障,没有详细的总结记录,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电力系统的运行。

1.3相关设施管理混乱

电力设备是电力生产的主体,必须保证每个环节的设备都能够正常运行。运行中的管理和日常的养护工作十分必要,对于不运行的设备,应保持其处于一个安全状态,如检查其开关是否关好。由于购置时质量不过关,或其他因素,某些设备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性能急剧下降,磨损严重,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设施,由于质量不合标准,很容易出现故障,延误了生产。对安全设备的疏于检修,使得某些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常引发一些安全性的问题,甚至有些设施已经明显地破损,却还在使用。

2.加强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和基建安全管理水平

2.1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首先应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在电力企业内部大力宣传安全教育,保证每一个人员都能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企业领导,更应该将安全理念深入内心,身先士卒,充分发挥领导到头作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给员工树立良好模范,并影响到他们,对安全管理有更深刻的认识,了解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各种规章制度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并随着市场变化做适当的调整,领导员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除了安全理论,还应通过实践培训来提高员工的自保能力。同时,教育和培训需要的是时间、资金,所以应加大两方面的投入。

2.2做好各种电力维护工作

电力设备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质量合格才能保证良好的维护效果,日常维护中,主要工作包括对绝缘子进行清扫,电杆电塔上的螺栓十分牢固,禁止在防护区进行砍伐,尽量保证地下拉线不被腐蚀等。

电力运行维护是维护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运行中设备的管辖、运行调度、倒闸操作、技术改进、故障处理等都是变电运行人员的工作。对运行人员来说,必须熟悉基本知识,对一些关键部件,如变压器、断路器、电容器、防雷装置、继电保护、隔离开关以及互感器等,熟悉其性能、结构、原理等参数。同时,应不断学习,掌握足够的实践操作能力,主要是指倒闸操作和一些事故处理。

最后是电力维护的核心,即电力系统维护。包括相关数据的收集和传输,将系统和用户连在一起,方便用户随时可获得所需数据,并实现了遥感和遥控的功能。还有就是对系统的监督,只有整个电力系统都能安全稳定地工作,才能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2.3创新管理手段

科技推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如今,各种高科技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需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从根本上去实现安全生产,并将落后的工艺、技术等淘汰掉,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当前的现状来分析,科技在今后的安全生产中有以下几个重点:做好基础工作,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施安全科技示范工程,能够辨识较为重大的危险源、建立健全的评估监控体系,多研制使用多功能的安全防护用品。

2.4加强安全设备管理

在设备的建设初期,仔细进行检查,保证每项设备的性能良好,都能够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一旦不合格,禁止投入使用,以便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发生。运行中尤为重要,一般企业都设置有自动警报,当出现事故时,会发出报警,应当引起注意。制定报废制度,及时进行检查维修,严重损坏或性能严重下降的设备应及时更换。维修过后,务必要做好详细记录,方便下回分析 。

3.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作用日益突出 ,其安全性广受关注,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首要任务。由于种种原因,在电力生产中,常会出现许多安全事故,轻则破坏电力系统,重则威胁人身安全,因此,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加强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提升基建安全管理水平,以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陈建东.电力生产安全事故分析及措施[J].机电信息,将010,25(30):163-165

[2] 李斌.风险管理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华东科技,2012,18(12):132-134

第3篇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lectricity market mechanisms brings many uncertainties, so it is the necessary task of power generation companies to enhance risk awareness,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risk and enhance risk managem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veal the main risk and find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ower generation companies.

关键词: 发电企业;风险管理;防控管理

Key words: power generation enterprises;risk management;prevention and contro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129-02

0 引言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风险管理控制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发电企业在风险管理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发电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本文根据发电企业存在的风险,并且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与措施。

1 发电企业风险确认

风险管理初始信息收集是发电企业风险确认的主要工作。信息资源是发电企业开展风险评估、风险防控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需要发电企业做好对初始信息的收集、分析、筛选、整理及应用等工作。现行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可包括两大类:历史数据和预测数据,按照这些数据信息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从风险形成原因角度看,可将发电企业风险划分为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大类;从风险性质角度看,可将发电企业风险划分为财务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及战略风险五大类,本文将具体论述上述五大类风险:

1.1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因企业财务结构不规范、融资行为不合理而导致企业偿债能力较低,使得投资者预期收益大大下降而引发的风险。对于发电企业财务风险而言,其主要体现在资金周转率、企业的负债水平、盈利能力、各项成本费用、成本核算、资金结算等方面。

1.2 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企业受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导致运营活动未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或遭受重大损失而引发的风险。对于发电企业运营风险而言,其主要体现在市场营销策略、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管理人员从业素质及信息系统操作等方面。

1.3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因违反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原则,给予自身或商业银行带来重大经营损失而引发的风险。对于发电企业的法律风险而言,其主要体现在发电企业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政策文件等方面。

1.4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股市价格、汇率、利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对于发电企业市场风险而言,其主要体现在煤炭市场信息、电价信息、计划电量完成率及电量供需状况等方面。

1.5 战略风险 一直以来,关于战略风险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争议不断,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持有不同的态度。简单来说,战略风险可被定义为因企业整体损失的不确定性而引发的风险。对于发电企业的战略风险而言,其主要体现在电力企业发展规划、发电量预测文件等方面。

综合上述,国内发电企业可致力于以上五大风险的分析之上收集相关信息,并依据所收集的信息评估各类风险,挖掘引起各类风险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策略。

2 发电企业风险分析评估流程与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2.1 发电企业风险分析评估流程 风险分析评估是加强发电企业风险防控管理的关键环节。通常情况下,风险分析评估工作由发电企业职能部门、风险管理领导机构及总办会共同完成。由发电企业相应的职能部门落实好相关信息收集工作,并对收集到的信息分析、筛选及整理,编制日常风险分析报告。同时,相应的职能部门以日常风险分析报告为依据全面探究风险成因和风险影响,从而制定风险防控措施。之后发电企业职能部门将开展的所有活动以报告的形式上报于风险管理领导机构和总办会,由其进行审核、监督和指导各项活动的实施。

2.2 发电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发电企业加强风险防控管理的重要平台,该体系全面贯穿发电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行使着对决策、执行及监督等过程的风险管理职能,对发电企业更为准确、高效的决策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加上发电市场竞争力日益激烈,使得发电企业各类风险日益突出。目前,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发电企业风险责任意识薄弱,风险防控管理能力不足,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以至于各类风险难以有效控制,制约着我国发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推进我国发电企业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发电企业重视起风险防控,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和需求,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首先,建立全面风险管理领导机构,由该机构承担起企业管理层面的风险管理职责;其次,发电企业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在该会议上详细评估、审查企业风险状况,以便各部门更好的了解企业整体风险状况;最后,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相关机制和政策,明确各职能部门相应的职责,如营销部门承担预测和分析电力销售市场风险的职责;策划部门承担本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职责;燃料供应部门承担预测和分析煤炭市场风险的职责,各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3 有效地加强风险防控管理的措施

3.1 根据危害因素确定预防目标 对于发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而言,其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指导方针,以“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为坚持原则、以规避各种风险、保证发电企业运行顺利性、安全性为目的。现阶段,发电企业总调已经统一确定了电网风险评估技术标准,并由各级调度机构承担组织实施所辖电网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加强和其他部门的协作共同管理、控制风险。现行发电企业风险管理要求实行超前控制,即通过风险预测估测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并事先做好防范措施,待风险出现时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给发电企业带来重大损失。风险事故预测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过程,其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事故教训,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内部因素(系统结构、电源分布影响)和外部因素(地域特征影响、自然灾害影响、污秽影响以及外力破坏影响),运用风险评估技术,从多角度、全方位对电网运行风险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效控制和管理措施,从而起到风险事故预防的目的。

3.2 建立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按照“全员参与、突出重点、融入管理、务求实效”的原则,一是分个人、部门(单位)、公司三个层面,着重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五个方面入手,采取“自己找、同事议、群众评、领导点、组织审”等方法,认真查找廉政和监管风险点。二是紧紧抓住风险收集、排查、评估等环节,建立廉洁风险防控信息库,并制定出相关措施,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在“找准风险点,筑牢防火墙”的基础上,将对廉洁风险防控信息库进行动态管理,不断加强对风险防控措施的研究,重点开展防控措施制度建设,逐步构筑“岗位履职有标准,防控管理有措施,问责追究有依据”的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全面提升发电企业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整体水平,为发电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政治和纪律保障。

3.3 以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完善发电企业安全保证制度 发电企业需针进行全面控制,其分析内容如下所示:发电企业结构、电力电量平衡、系统潮流及无功电压、系统N-1静态安全、系统暂态稳定性、系统动态稳定性。待发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后发现,风险与现行制度、应急管理预案严重脱节,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将为完善发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实践证明,风险防护并未能够满足发电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措施实现发电企业安全风险高效预防。

通过实行发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有助于完善发电企业安全保证制度,增强评价结构检查保证和保护制度的有效性。于此同时,更需要进一步强化电力企业广大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自主的参与到风险防范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杨学华,张国库.电力企业内部控制探析[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12).

[2]缑颖慧.危机下发电企业财务风险应对[J].河北企业,2010,(07).

第4篇

关键词:投资管理;风险防范;可行性分析

一、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如何在日常经营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合理配置资金和资源,变得尤为重要。只有加强投资管理,编制合理的投资方案,才能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投资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对其投资活动进行一系列的规划、决策、实施、监督和反馈等行为,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类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投资方式更加多样性,为各行业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收益与风险总是相伴而生,这就对企业内部的投资管理与控制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企业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可行性分析盲目乐观。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投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缺乏专业研究的盲目投资,这种非理性投资的后果往往会为企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这种盲目乐观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企业投资者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不够重视或是不够专业,没有对外部的宏观市场环境、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企业自身的投资管控水平做充分的认证。另一方面,企业在对项目进行效益评估时对结果理想化,往往没有针对被投资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重要财务数据的分析也只是流于表面,对不同结果的预期不够全面和理性,最终导致结果偏离实际较多,而资金却已经大量投入。(二)资金使用不规范。企业开展投资活动时,内部的资金管理十分重要,如何有效有序地将资金投放到位,并对后续资金实施有效管控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实情况是资金的投入用途和金额与最初的测算和预算大相径庭,管控不到位,资金使用非常不规范。通常而言,企业在做前期的投资可行性分析时,会测算对被投资企业的资金缺口,并明确规定后续的使用范畴。但在投资资金实际使用过程中,却不能严谨地按照计划进行资金管理,这就直接使得资金投向偏离了投资计划,会导致投资结果与预期相背离。例如,资金的投入时点、投入金额、投资周期等方面如果没有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施,不仅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的结果,而且会加大后续监督考核工作的难度。(三)监管跟踪不到位。在投资管控中,完善的监督跟踪体系是投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有效保证。完整的企业投资活动应该包含对事前的可行性分析、事中的监督跟踪、事后的审计评价的全过程管理。目前,很多企业在投资前期盲目乐观,缺乏理性研究,同时对项目投资以后的各项管控也流于表面,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跟踪体系,不能及时发现被投资企业或项目存在的问题,信息反馈存在滞后性,对被投资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掌控不全面,实时监控不到位,影响了企业对未来投资方向和金额的判断力。钱投出去后就不关心了,对钱的真正去向是哪里,钱的投资环境是否发生变化等都缺乏后续监督。这种对走向的把控不清,会使得企业的投资活动缺乏必要的指导,从而使得投资决策缺乏合理依据,影响投资收益。(四)风险防范意识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这个大环境,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企业如果信息闭塞,不去主动了解目前的市场环境和行业趋势,就会使得投资风险大大提升,有损企业的经济收益。风险防范意识必须是贯穿始终的,由于项目投资后评价在我国发展较晚,很多企业更重视项目投资前期的可行性研究,不注重后续的风险管理,这是非常不可行的。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很多企业投资管理时缺少调研意识,对市场信息以及被投资行业的情况不够了解,更不会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特别是跨行业投资的企业,对被投资行业的认识分析不够充分,只看到机遇,没有看到挑战,对所要投资的行业,因信息不对称,调研不深入,或是没有其他充足的消息来源,无法全面掌握目标企业的现实情况,只能从同业类似的经济体中取得数据分析,这样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加大了投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风险管控。(五)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在企业投资管理过程中,投资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实际工作中,投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是一种普遍现象。大部分企业没有针对投资管理业务设立专门的部门和岗位,对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也较为欠缺,缺乏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比如,投资管理人员是否了解被投资企业的具体情况,在后续的投资管理工作中,如何起到监督管控作用,对过程会出现的各种风险如何防范等。如果没有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完善,是很难起到被投资企业的管控作用。所以,投资管理人员如果在日常管理和决策上没有用专业和全局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这对于企业投资管理工作是十分不利的。

三、如何加强企业的投资管理工作

(一)提高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准确性。投资前期的可行性论证工作与投资的成败及收益是息息相关的,决定是否投资的可行性报告必须是真实、全面、客观、科学的。因此,企业在投资前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包括收集各类政策、了解和分析投资项目的内外部环境、投资行业的发展前景及目标企业的经营水平和风险,从而做出全面评估,提出详尽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充分剖析各类机会和风险。同时,企业应做好投资项目的预期报告,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明确投资战略目标、投资规模、能够承受的投资风险和预期收益目标等,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提出合理的投资评价和投资建议,供企业决策层决策。(二)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在投资管控中,企业一定要强化资金的管理工作,一方面做好资金的筹集工作,另一方面要特别加强投资资金的预算管理、投入管理、产出效益管理。首先企业要做好投出资本的预算工作,投资资本应视协议和相关约定合理投入,同时也要关注被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预算,严格控制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其次,资金的投出要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执行,规范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不相容岗位的职务分离制度,明确授权审批制度。严把支付关,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一旦项目出现危机,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预案。再次,企业要定期测算投资的投入产出效益,投入资本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收益,并对结果做出详尽的原因分析,给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此外还要关注对投入资本和收益的收回工作,确保资金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实现。(三)提升监管跟踪体系。企业在投资运营中,必须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投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企业对整个投资过程要实施动态控制。首先,企业要加强项目落定前的监管,前面提及说要提升可行性分析的准确性,但这是市场研究部的工作,到底他们的可行性分析是否严谨可行,需要监管部门和决策部门来判定。其次,在资金投出之后,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要做到及时了解各类信息,包括有利和不利的,特别是对项目运行中不利的影响,应尽早发现,并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最后,企业要提高投资项目的后期评价工作,选择合理的评价方式,反馈相关信息,达到预期目标。企业要完善内控监督体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发挥审计部门的管理职责,对投资项目审核和评价,确保管控工作落到实处。(四)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众所周知,投资有风险,高回报的同时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之时,一定要进行综合的风险评估,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深入剖析大环境政策、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被投资企业的业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一定要多方位多角度了解企业的信息,取得可靠的信息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参照财务指标对相关的项目投资进行决策分析,同时,要对比分析同行业的数据参考,对相关收益、现金流等进行综合考量。为了控制投资风险,企业也可以在条款中约定对赌条款。另外,在投资管控过程中,企业要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感性,一旦发生重大变化,应及时汇报分析,报相关部门决策,是否需要重新制定相应的方针策略,从而有效解决经营难题。同时,作为投资者一定要理性对待投资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逆转的风险,如果结果已经完全背离预期目标,要学会止损,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今后的投资中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减少盲目性。(五)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对项目运行中的管理人员,首先,企业应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管控水平,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管理人员应及时了解各项财会准则及金融方面的政策,熟悉被投资企业的投资环境和相关风险,做到外部和内部的双重管控,并且有能力分析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数据反馈,切切实实地在实际监督管控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企业应建立并完善业绩考核制度,定期对专管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人员应该给予奖励,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对工作胜任能力的肯定,激发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企业投资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当重视并加强投资管理。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管理工作应当是贯穿始终的:在投资前期,企业应充分认证,形成科学谨慎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在投资过程中,应当做好监督管控工作,提高投资管理能力,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在投资后期要做好审计评价工作,努力提升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春珠.探析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9(11):123-124.

[2]尚福成.企业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2020(7):64-67.

[3]徐良才.企业投资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管理观察,2019(14):23-24.

[4]米孝恒.企业投资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财经界,2019(25):91.

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风险管理 内控 对策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增长疲弱,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国内的财政政策由积极走向紧缩,由投资拉动改为控制通胀,国内建筑市场尤其是铁路市场由大规模投资转向了急刹车,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面临着经营、安全、质量、资金、法律、“走出去”风险等诸多风险,加强以“控制企业重大风险,防止重大风险事件,避免重大风险损失”为主要内容的企业风险管理与内控建设迫在眉睫。

1.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施工企业旧体制遗留问题多,资源配置不充分,用人机制不灵活,垫资施工现象严重,工程拖欠款回收困难。

1.2企业制度的设计制定缺乏科学性,缺乏人性化管理,基层管理者对企业制度的贯彻执行不到位,制度执行力差。

1.3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多,风险预测、评估和应对困难,抗风险能力差。

1.4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竞争激烈,招标中恶性竞争,低价中标,增大了企业盈利风险。

1.5工程项目多,分布范围广,施工时间长,控制措施不到位,导致部分项目失控,增大了项目风险。

2.建筑施工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和内控的意义

开展和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既是国家监督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是国家“五部委”监管的要求;二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是国资委的明确要求;三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是两地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监管的要求;四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有助于建筑施工企业防范经营管理风险、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全体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3.开展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和内控的程序步骤

3.1健全工作机构。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工作机构,由公司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总部相关业务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重点研究解决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定期开展协调会商通报,做到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有序推动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立工作的开展。

3.2狠抓应用培训。积极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员工自身素质。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管理框架设计、业务流程绘制等风险管理建设的相关内容和知识,进行全员集中培训,同时利用各种会议和专题座谈等方式,重点进行一对一的培训,为搞好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奠定基础。

3.3完善规章制度。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管控模式、内控现状、潜在风险等,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及时进行流程管理框架设计、流程图绘制及流程描述、公司层面重大风险评估、流程关键控制点辨识,并与相关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对接,确保重大风险在业务流程中得到有效控制。

3.4优化业务流程。及时梳理优化业务管理流程,补充建立和修订管理制度,识别流程控制目标,识别确认关键控制点,本着边建立、边整改、边完善、边提高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5总结推广实施。按照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步骤,适时选取板块业务或单位进行试点推进,并及时总结试点的经验和教训,整改提高完善后,以试点为示范进行全面推广实施。

4.加强企业风险管理与内控的对策和措施

一是评估风险,有效识别,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积极开展风险评估,识别关键风险和关键控制点,及时对关键风险进行评价和缺陷分析,对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性测试,识别和评估内控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对于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建立风险数据库,及时进行控制评价和缺陷分析,确定整改方案,落实责任部门和时间表,加强风险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分析总结。健全风险管理责任制,建立从班子决策到风险管控部门,最终到企业员工的责任链条,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制机制。

二是落实规范,健全制度,构建内控管理体系。根据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五部委颁发的《企业内控基本规范》要求,健全集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按照要求对现有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力求各项管理工作实现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抓紧制定出台《企业管理手册》,编制《全面风险管理程序(手册)》、《全面风险管理报告》、《重大事项报告程序》及《操作指导》,进一步梳理规范内部机构设置和业务流程,理顺管理关系,改进工作流程。

三是全员参与,主动管理,提升系统管控能力。系统部门要充分发挥调控、策划、督导和服务职能,超前策划,主动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系统指令的严肃性和公信力。要着力推动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施工、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重点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等软件的培训、推广工作,加强企业OA平台建设,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对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备案、统计分析、综合评估、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责任追究等制度。

四是把握核心,突出重心,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现金流是企业持续经营生产的命脉。要以营业收入为重心,建立健全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体系。坚持以工程项目预算为基础,合理引导和优化资源配置。要强化预算执行的过程控制和监督力度,建立预算指标预警机制,加强预算执行的跟踪分析,及时掌握预算执行进度与效果,加大责任调查与追究力度,增强执行预算的自觉性。

五是制定目标,过程监控,严格落实集中管理。在当前国家政策调整、企业经营生产举步维艰的形势下,必须全心全力做好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资金、物资、设备、劳务的集中管理。资金集中要提高集中量,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物资、设备的集中采购要做到采购权与管理使用权的分离;劳务集中要做到劳务队伍的集中准入、选择和年审,培育长期稳定的劳务队伍。以集中管理引导企业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六是梳理排查,堵塞漏洞,提升风险防控水平。通过内控体系建设,增强集团公司对子分公司的管控力度和管控深度,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消灭管理“真空”,堵塞管理漏洞,从根本上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把系统指导与现场检查相结合,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价值链、流程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融为一体,以点带面,认真扎实地搞好风险管理,全面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总之,全面推进和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良好、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新形势下的建筑施工企业要有效规避企业运营风险、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企业转型快速发展,必须行之有效地推进企业风险管理,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管理科学和行为规范的风险防范体系,控制企业运行风险,提高企业运行质量,保障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立法、虞旭清.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实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第6篇

[关键词] 股份制银行;风险控制;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4244(2013)02-009-4

金融危机加剧了银行业的经营风险,使得银行业对风险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股份制银行在房地产、出口贸易等行业中部分企业信贷风险加大,相关行业的一些中小企业资金链条可能断裂,从而使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银行卡风险同步上升,商业银行如何加强风险控制水平显得更加重要。将银行风险管控需求通过最恰当的技术手段实现并非易事,中型银行规模扩张速度远超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水平。对于股份制银行而言,直观的风险预警则来自于经济危机。制造业、房地产业等倒闭、资金链断裂等,给银行的相关资产质量带来了压力,通过相关管理升级增强风险控制能力,是股份制银行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股份制银行风险控制现状与特征

资金来源限制成为流动性不充沛的股份制银行拓展业务的最大不利因素,从而给银行的盈利增长预期制造了不确定性。公司优异的资产质量、较高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保障。国内股份制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有:银行业资本化程度日益深入带来的竞争风险;中期存贷利率可能市场化带来的监管风险;资产质量风险的原因是政府紧缩流动性并有针对性的遏制某些行业的信贷增长。

(一)风险控制系统受制于目前银行薄弱的信息化基础

金融危机以来,以中小制造企业为主要客户的股份制银行风险骤增。这促使银行自身不得不慎重考虑如何降低风险,来自政策层面的督促也使得银行的风险管控亦被提上日程。根据中国银监会的规定,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从2010年底将必须开始全面实施《新资本协议》,其他城商行等随后分批跟进。《新资本协议》框架2004年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该框架为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提供了统一框架和标准。因为落实《新资本协议》的必要技术途径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信息化系统,诸多的管理软件企业事实上成了银行风控快马加鞭的主要推手。国内城商行和农信社总量达一万多家。这意味着未来风险管控市场容量不容小觑。《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一般需要分成25~30个项目,开发成本非常高。银行风险管理商机推动很多有实力的软件开发商致力于风险管控项目的研究。股份制银行通常参考大银行风险管控的成功经验,然后选择更具成本优势的国内管理软件公司作为合作伙伴。抛去价格因素,从技术上落实风险管控项目也并非易事。困难在于银行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尚难达标。一套风险管控系统实施对银行本身信息化程度要求相当高,只有财务、人力、客户关系等各环节完全信息化实现相互兼容对接才能在此基础上搭建风险管控系统。

(二)股份制银行高存贷比风险

从银行抵抗风险角度看,存贷比例不宜过高,银行要应付广大客户日常现金支取和日常结算,需要银行留有一定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存贷比过高导致资金就会不足与银行支付危机,在贷款规模监管之下,股份制银行出现严重资金饥渴。这是我国银行业近两年的贷款狂飙和存款慢步走的直接反映。传统意义上的存款无法承载贷款的扩张,银行的传统存款增长开始放缓。存款资金受资本市场影响依然较大,对于银行的存贷比持续突破75%的监管上限,银行资金链整体吃紧是事实。目前银行负债来源看,除传统存款业务外还包括同业存款、券商保证金存款、同业拆借等,这些并未纳入考核。存贷比虽然仍是一个考核指标,但目前已经弱化,资本充足率、资金运用程度、风险权重会看得更多些。储蓄客户的存款更多用于投资,比如投资炒股的资金又以保证金的形式回流到同一家银行中来。活期存款相当大部分客户的存款是稳定的,少部分会有大的流动,银行要做的是沉淀率分析,以便适度调整。

二、控制银行风险的运营策略

(一)严控信贷资金流向

严格监管信贷资金的流向,密切监控贷款发放后实际资金走向,加大现场检查力度,防范借款人不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或利用关联交易、内部资金转移等手段挪用和非法占用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的行为。定期进行房地产和相关上下游行业风险的压力测试,关注房地产开发贷款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的合规性,关注房地产项目的建造风险和完工风险。政府项目贷款质量普遍比较好,但是到了地级市、县甚至是村镇等级别,未来的盈利保障在下降。项目本身必须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贷款额度必须在政府当年可实现收入10%内。政府项目的贷款期限长,期间经济变化、政府换届等都可能会对资产质量有影响。因此对于政府投资项目贷款大部分是5年期或以上贷款,为控制风险应设定按年或季度分期还款,使长期风险短期化。

(二)资产质量是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基础

从实际情况研究发现,资产质量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公司资产质量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能力是增强风险控制能力的重要因素。零售业务能够使得其中间业务相比同业银行仍有一定估值溢价。加大一般性贷款投放有利于净息差的恢复以及增强收入后续增长动力。公司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才能具有很强的风险抵御能力。作为股份制银行,招行在规模和网点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后来居上,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中间业务是未来银行发展的趋势,虽然目前对银行的业绩起不了决定性作用,不过稳健经营及定位于零售业务的发展策略使得公司的中间业务相比同业银行仍有一定的估值溢价。正回购利率的上升暗示着银行加权平均贷款成本上升,有利于改善银行净息差。流动性充裕及存贷结构变化整体对银行板块影响趋向正面,充裕的流动性有利于银行增强盈利能力。对于股份制银行风险控制部门来说,现在企业停产倒闭的预兆已经越来越不明显,偶然性和突发性在增加,平时监测时各方面指标都非常正常的优质客户,可能一夜之间停产倒闭。高价库存暴跌以及期货、股权投资都是未引暴的业绩地雷,特别是航运业挂钩的企业风险极大。

(三)提高银行卡产业发展质量

在全球经济尚未摆脱困境的时候,各类银行卡产业的参与者,尤其是股份制银行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提高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造成美国银行业数十亿美元亏损的信用卡危机正在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蔓延,全球正迎来一波愈演愈烈的消费者违约。因此,对目前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形势要冷静观察、周密分析、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提高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为长远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使保增长和调结构并行不悖,相辅相成。银行卡使用从最初的存、贷、汇业务,逐渐扩展到了百货零售等,对拉动内需、推动产业升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各成熟市场的发展历程都显示,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波动情况密切相关。在全球经济尚未摆脱困境的时候,各类银行卡产业的参与者,尤其是商业银行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提高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作为服务的主要提供方,商业银行和相关银行卡产业参与机构要严格遵循卖者有责的原则,以客户为中心,向客户准确、公平、没有误导的进行信息披露。充分提示与创新产品服务有关的权利义务和风险,履行对客户的保密义务和尽职责任。同时,平衡好买者自负和卖者有责的关系,依法合规经营,抵制不正当竞争,防范业务风险,保障客户利益。这是银行业首次对银行卡业务做出自律规范,也是银行业对社会公众做出的郑重承诺。

(四)加强组织机构管理和改革是风险控制的必要步骤

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经济正在向总部经济迈进,多元、大型、集团化、跨区域、产业链延伸的明显特征,以支行为主的经营模式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场吻合度比较低,因此有必要进行扁平化、垂直化和集约化、矩阵化整体调整。构建风险控制与经营效率相协调,战略目标与现实环境相一致,行业与区域相结合、集权与分权相匹配的公司业务条件化的组织体系,从而有效服务于管理决策,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把经营重心上移,调整总、分、支行功能定位,调过来叫大总行、大分行、小支行,信贷业务都收到分行和总行;主要营销也要到分行和总行,支行重点搞对私业务和对公业务的结算,为调动支行的积极性搞一个引资利润结合办法。分行按行业分工,支行不再办理对公贷款业务,主要由分行来办理,这个转变对控制风险很有利。首先有利于节约资源,现在银行资源有两大资源。一是资本资源,二是营销费用,经营层次上移以后,这两个资源都大大减少,有利于及时发现和防范控制风险,有利于为重点目标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一揽子服务,培育经营特色,也有利于对公业务对私业务的销售,扩大了人均产出率。

(五)加强自动柜员机取款风险控制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的通知》(简称《通知》)公布后,各股份制银行反应积极。招商银行21日当天即作出决定,将该行借记卡在本行网点内自动柜员机当日取款交易上限调至人民币2万元。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浙商银行等也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贯彻落实《通知》有关精神的具体办法,采取多项措施切实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通知》的是央行为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要,提高银行业支付结算服务效率和质量,有效解决办理银行业务排队等候时间过长的问题,从制度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针对落实《通知》精神有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接受采访的股份制银行有关人士认为,如何有效防止公款私存、防控不法分子利用个人结算账户套取现金、逃税、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是商业银行贯彻《通知》面临的新挑战。对此,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客户的尽职调查,严格个人结算账户的存取现金管理,对单位账户向个人账户支付款项的交易情况加强分析监测,并按反洗钱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可疑交易。一些银行认为,目前在支付结算服务中,由于银行承担了反洗钱的工作,因此,在支付结算服务方面,不仅是简单支付程序,还有一些必要的审查手续,一方面希望社会给予理解,另一方面央行、监管部门在相应规章制度中能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商业银行的一些业务审查手续。

三、股份制银行风险控制中的信用卡管控与营销举措

(一)发卡风险控制

在由工作人员核实身份证原件并提交申请表、身份证复印件和收入证明后,必须要核实申请人的身份和单位,在线申请和去网点申请都无效,提供上门办卡服务,即到申请人的单位去核实身份,办理信用卡。执行“亲核亲访”的原则,严格办卡程序。银监会加大了对信用卡的监管。禁止营销人员实施单一以发卡数量作为考核指标的激励机制。对信用卡发卡的适用对象进一步明确,信用卡申请人应拥有固定工作,或稳定的收入来源,或提供可靠还款保障。由于营销人员的流动性大,并以发卡数量作为唯一的考核机制,信用卡的一些风险要素在从后台向前台转移。因此银行对信用卡的审核也倾向于将风险控制向前台转移,即从营销环节就开始注重风险的防范。银行应对营销人员的素质做一些要求,而发卡数量原来是唯一的指标,现在会有所改变,销售队伍要开始承担一些风险指标。要逐步把工作重点放到了精细化作业和内部整顿上,主要提高单卡收益,管控风险。业务审核时更加严格,没有对信用卡发卡数量做限制,但审核力度大幅度加强。金融危机导致信用卡不良率攀升的恐慌开始蔓延,商业银行纷纷从“跑马圈地”到“紧急刹车”。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管理模式也开始悄然转变。2008年信用卡的发行量增幅比2007年下降了一半多。发卡量和风险控制是一对矛盾,发卡风险通常难以控制,银行总需在两者之间进行平衡。为了控制风险,股份制银行都下调了发卡任务量。调整新发信用卡额度审批制度,着重监控一人多卡,如果所有信用卡额度超过收入的3倍,就需要谨慎对待相关行为。以前有些银行为了发卡,可以审批到收入的10倍,现在已很少见。另外对于发卡的核心环节――个人信息审核程序加强。2009年以来,信用卡欺诈就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信用卡主管中心人员的心腹大患。银行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重重审核,而对于身份证明,除了联网公安机关审查身份证之外,还会对其身份证的办卡情况进行核查。不少中小银行甚至上收了发卡审核的最终审批权,个人信用卡申请表提交后,分行无最后审批权,最后信息要经总行才能审批完毕。

(二)反套现和催收

更多的信用卡风险产生在使用过程中。非法套现活动日益猖獗,让银行分外头痛。套现行为甚至已经产业化,有专门的套现公司,帮人办卡套现,一条龙服务。有些套现公司甚至还可以帮别人养卡,就是客人套现之后,套现公司可以先帮客人垫支还钱,增加信用卡的信用额度,更多的套现。目前银行在这方面的管理办法有限。因为POS机的安装一般都外包给公司,而只需要复印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企业银行账号、章或相关开户资料等材料,并出示企业公章即可,门槛低,管理也混乱。和银联合作监控POS机终端监管一旦有POS机出现异常套现行为就会及时监控。很多股份制银行现在内部建立POS机跟踪系统;二是加强打击套现活动,除了联合公安机关外,不少银行也外包了一部分监控业务,和一些信用卡催收公司合作监控套现公司。而部分股份制银行设立了反欺诈联盟、互通黑名单。更严峻的风险落在信用卡催收环节上。银行和催收公司的合作也因严峻的形势更加紧密。有银行为了提高追收率,不断提高催收公司的比例分成,提高到50%以上。

(三)股份制银行对于信用卡需要精耕细作

长期以来股份制银行以跑马圈地为目标的增长模式滋生的风险正在放大,而改变增长模式才能从根本上防范风险。因此不少股份制银行改变了态度,从跑马圈地转而精耕细作。避免问题的产生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实现增长方式从量到质的转变。中国信用卡发行虽然量大,但事实上很多信用卡都属于睡眠卡,并不对银行产生利润。上述上市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称,新发一张信用卡银行需付出成本大概200到300元左右,信用卡业务很多时候都是赔本赚吆喝。不少银行今年信用卡的考核制度重点之一转向利润增幅。对现有信用卡客户进行深度营销,提高信用卡刷卡率,做大利润才是目的。一张有效卡的刷卡金额月均消费能在5000块的银行并不多,大有潜力可挖。对于商业银行的精工细作国内信用卡营销做的并不专业,刺激消费功能不强。以联名卡为例,数量虽然多,但成功的不多,各家银行信用卡同质性太强。应对用户进行更针对性的附加服务。

(四)股份制银行宜更重视信用卡业务风险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市场纷纷跑马圈地,忽视了业务推进过程中风险控制。从信用卡发卡环节来看,近年来各商业银行为了占据未来信用卡市场的高地,加大了对高校学生等低收入人群的营销力度,大学生属于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群体,一些发卡银行并没有按照规定对信用卡申请人还款能力进行审核,粗放式业务扩张过程中,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不能不令人担心。同时一些不法中介开始大规模进行空卡套现,暴露出商业银行信用卡循环信用业务环节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当前我国信用卡市场风险不容忽视,这不仅需要发卡银行加强风险控制,提升自身品牌和服务,摆脱低端同质竞争的泥潭,加快市场法制法规建设,尤其是要提升行业监管部门对网络交易等新兴交易渠道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信用卡违法犯罪活动。

四、结语

总之,加强股份制银行的风险控制有利于整个银行业的健康发展。适度回收流动性和强调信贷投放的风险控制对银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实为利好。继续加大贷款类高收益资产投放力度,增加同业往来类低成本负债,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利于企稳净息差。同时对信用卡等相关业务进行适当调整,对相关管理进行改革,全面增强银行风险控制能力,是今后股份制银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重要步骤。

参考文献:

[1]钟春平,徐长生.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误区[EB/OL]:上海金融,2006,(2).

[2]田文锦.金融理财浅析交通银行2005年综合经营业绩公告[EB/OL]:国研网专稿.

[3]西南财经大学,商业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2008.

[4]孙天琦,杨岚.有关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以我国五家上市银行为例的分析 刘永兵,我国股份制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Stango,Victor,Competition and Pricing in the Credit Card Market,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0,82:499-508.

[5]ChakravortiS,ToT. Atheory of creditcar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7.

[6]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Sound Practic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Of Operational Risk.Basel,February,2003.

第7篇

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总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3

摘要:销售经营风险管理,就是结合公司年度销售经营业绩目标,进行重大风险评估及监督管理,形成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销售经营目标实现。本文对如何加强销售经营风险评估管理与监督防范途径、方法进行初步探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 :销售经营风险;评估;监督;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就是要求国有企业提高风险意识,规避风险,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就克拉玛依石化公司销售总公司如何加强销售过程经营风险评估管理与监督防范途径、方法进行探索与总结。

1 销售经营风险管理现状

1.1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大家的风险意识还比较淡薄,对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

1.2 大家对QHSE 体系中的风险管理,诸如安全风险识别、防范、管理等过程、目的比较熟悉,认知度较高,但对经营风险管理的意义、途径认知度有待提高。

1.3 从实践上看,尽管销售经营风险管理工作已开展起来,但与其他各项管理工作还未能达到全面系统和有机结合,销售经营风险管理工作的风险预警、风险防范作用还未真正发挥。

2 销售经营风险评估管理途径尧方法

2.1 明确年度销售经营目标。销售风险评估管理的目标就是确保销售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首先要根据国、内外环境因素、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中石油整体发展战略等确定公司的生产、销售经营指标,明确公司年度销售经营目标。

2.2 确定风险标准。根据《集团公司风险分类框架》,结合历年销售工作运行情况,分析影响风险的因素,确定《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风险影响程度等级标准》。

2.3 评估风险等级。依据工作实际,加强对每一种风险的风险源、风险成因、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对风险产生的可能影响,对年度销售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形成《风险数据库》,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参考。

2.4 评估产生重大风险。通过对风险的分析、评估,产生得分较高的前十大或前三大风险,在实际工作中尤其予以重视,要严密关注,加大管控力度。

3 风险监督防范途径尧方法

3.1 重大风险防控措施制定。重大风险评估出来之后,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是主要任务。要分析风险成因,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针对每一种可能存在的销售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3.2 月度工作风险评估及风险预警应对。为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在实际销售经营工作中,认真做好风险防控工作,严密关注一般风险,严格控制重大风险,按月进行风险评估、分析、评价、预警,形成《* 月工作风险评估及风险预警应对》、《* 月风险评估及风险预警应对执行进度》,通过分析、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提高销售经营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各项销售经营业绩目标的顺利实现。

3.3 建立风险事件库。每季度收集风险事件,包括已发生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及管理过程中,因内部或外部因素导致在财务、声誉、合规、安全、环境、营运中一个或多个方面产生损失的事件和具有的潜在的事故隐患或险情,发生或发现后得到了及时、有效处理的未遂事件,建立起《风险事件库》,以警示大家不再发生类似事件。3.4 年度总结并制定下一年度风险管理计划。及时进行年度风险评估管理工作总结,并初步制定下一年度风险防控计划。建议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并制定相应计划:严格防控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风险,有效避免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给公司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紧盯市场需求风险,准确抓住市场机遇,有效推进销售经营工作;关注竞争风险,适时调整生产销售方案,不断开拓市场新需求;严格防控销售风险,合理利用有限的运输资源实现出厂销售,确保生产后路畅通;价格风险密切跟踪分析市场行情变化,积极做好价格研究与推价工作。

3.5 2015 年上半年风险管控成效。在实际工作中,销售总公司密切关注、严格控制可能影响销售业绩指标实现的各类风险的发生,坚持做好月度风险评估及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收集汇总各科室、单位当月销售各环节风险,并进行风险原因分析、评估可能产生的影响、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风险防控措施等,注意跟踪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并于次月总结、公布风险防控管理进度,切实做好计划管理、产销协调和装车、运输组织等销售各环节工作,有效地保障了产销平衡和生产后路畅通,确保了各项销售经营业绩目标的实现,2015 年上半年完成销售计划的102.97%,未发生大的风险损失事件。

4 进一步加强销售经营风险管理的建议

4.1 鉴于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注重全员参与,因此,要适时加强风险管理知识培训,促使员工及时掌握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防控水平。

4.2 建立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机制,及时监督检查、及时改进完善,并形成风险管理工作报告,确保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使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步入畅通的闭环管理模式。

4.3 销售风险评估、监督管理工作应与日常销售管理工作密切结合。将销售风险管理工作纳入月、年重点工作计划及月、年工作总结中,在具体的销售工作及环节中,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防控,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销售业绩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确保企业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4.4 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将风险评估结果、月度风险预警、月度风险监督、月度销售业绩进展情况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开,比如传送至相关领导、销售业务人员的信箱中,或上传于公司网页上,尽可能多地为领导及销售业务人员提供相关决策信息,为领导决策及销售业务人员实现销售指挥提供有效依据。

风险评估管理工作是公司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有效实施,使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使管理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要进一步提高员工风险控制意识、规范操作意识,继续加强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切实将内控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及时堵塞管理漏洞,真正实现风险实时有效监控,努力规避企业的各种风险,确保销售业务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管理学家》,2013年第10期.

[2]2014 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 关于开展重大风险评估暨风险管理报告编制工作的通知》.

第8篇

【关键词】 财务公司;风险;管控

2009年12月经中国银监会批准,阳煤集团完成了重组四通财务公司的后续变更事项,这是山西煤炭企业完成重组后续变更事项的第三家财务公司。截至目前,山西省成立的四家财务公司中,仅有一家是通过新设完成的。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财务公司的准入门槛很高,要求母公司的全国行业排名在前三名,同时对收入、利润、现金流等指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从1987年我国第一家东风汽车财务公司成立到2009年,财务公司仅仅走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出现了如此多的财务公司无法经营、面临重组的局面。面对“壳资源”,新设立的财务公司在风险管理中应该得到什么启示呢?

一、财务公司的风险是如何产生的

(一)母公司经营风险的传导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金融服务公司,以“立足集团、服务集团”为经营管理的宗旨,其产生源于母公司的管理需求,其发展依托于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可以说与集团公司共兴亡,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风险对财务公司有很强的传导性。

(二)过于追求盈利性目标,财务公司功能定位不准确

我国财务公司设立的宗旨就是为企业集团提供全面的财务管理和金融服务,并以“审慎经营、稳健发展”为经营管理理念,一切业务的开展以保障集团公司资金安全为基础,在为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前提下,才能追求财务公司盈利性。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加大经营风险。一些财务公司过于强调盈利性,将自身作为集团的一个利润增长点,长期将大量资金转存到银行或拆借给其他金融机构套利,甚至违规从事一些高风险的金融活动。

(三)对风险的管控能力不足

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要体现“全面、审慎、客观、独立、有效”的理念。“有效”就是风险管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动态化”的管理,这包括根据变化的情况调整有关的风险管理和将出现的新情况纳入到风险管理的体系之下。风险管控的及时性甚至预见性,导致即使有很强的风险意识,由于对事物发展的不可控性,对潜在风险的预警机制薄弱,同样会导致风险的产生。

(四)法规意识淡薄,存在严重的违规违章经营行为

财务公司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比较短,从行业来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从监管和法规来说经历了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监管规章的出台,一定是吸取了多方的经验教训,各财务公司应该认真执行。但由于法制的完善比较滞后,一部分财务公司按既定的经营方式,没有执行监管规章,出现违规经营行为。如2002年12月被银监会摘牌的华诚财务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主要把资金都放在了房地产行业;另一方面,华诚长期以来违规吸收资金,既有个人的资金,也有企业的资金,而其中大多数是从当时的资金市场拆借来的,这些资金的利率都很高,而华诚又把这些资金用在房地产等长期项目上,致使资金循环出现问题,最终导致资不抵债。

二、为什么要加强财务公司的风险管控

风险防控是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核心。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其运作模式既具有产业特点,又具有金融特点,其经营管理的实质就是管理风险。

(一)财务公司产融结合的运作机理客观要求其加强风险控制

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其经营管理受到集团公司的约束,集团公司过多的行政干预或将导致财务公司走向深渊,集团公司经营不善最终会反映到财务公司资金运用层面,因此必须在集团和财务公司之间构筑防火墙,避免集团把危机转嫁给财务公司;反过来讲,由于财务公司的广泛波及性,如果财务公司运转不畅,出现头寸不足,则会直接危及整个集团公司的发展。

(二)财务公司自身蕴含着多种金融风险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的金融服务机构,在企业集团中担负着重要角色,其所从事的很多业务本身就具有金融风险。对现金的集中管理是财务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然而无论是利率波动还是汇率调整,或者是政府对外汇管理管制政策的变化都将导致货币风险的产生。而且,大部分成员单位的资金结算、调度、存取都由财务公司承担,因此财务公司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其出现风险,严重时极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大部分成员单位不能正常开展活动,从而引发企业集团全系统的风险。

三、如何防范财务公司的风险

财务公司重组成功后,为防止出现“后人复哀后人”的现象,确保财务公司对集团公司资金结算中心、投融资管理中心及资本运作中心功能的稳定发挥,切实控制财务公司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需要确立 “安全第一”的内控管理原则,主要包括:

(一)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培育内控文化理念

财务公司制度制定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业务操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制度执行的效果,不同的价值观念将使财务公司风险防控出现不同的局面,不断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培育正确内控文化理念尤为重要。以建立内控长效机制为核心,逐步塑造和形成“全员共同参与内控,以强化内控促效益,业务发展坚持内控先行”的内控文化氛围,“稳健、规范、审慎、科学”的文化理念,“合规为本、效益为重、控险为纲”的内控文化信条,为财务公司经营管理的总体目标顺利实现而服务。

(二)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为本的合理组织框架

探索和建立产权清晰、责权分明、分工明确的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决策、管理、监督三权分立的原则设立公司董事会、高级经理层和监事会,科学合理划分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之间的权责利,确保财务公司董事会负责公司战略决策、经理层负责公司经营管理、监事会负责内部监督的有效、互动、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采取措施保障这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执行。

(三)完善财务公司风险评估体系,在量化的基础上控制风险

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主要包括:1.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针对财务公司员工大部分是集团公司财会人员,金融风险意识淡薄的实际情况,除加强风险理念的培训外,分别从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引进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员以提升公司整体风险管理人员素质;2.深化风险评估的内涵和外延,拓展风险评估体系的范畴,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风险评估在风险种类方面至少涉及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市场风险,在业务方面包括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3.逐步引入风险评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尽量减少主观判断的成分,广泛开展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和对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不同监管制度,为防范授信业务的信用风险建立了涵盖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及经营管理能力指标在内的定量评分体系,同时为科学确定信贷资产质量,根据《巴塞尔协议》及中国银监会的有关要求确定了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具体标准。

(四)健全财务公司内控信息系统,提高信息辅助决策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具有的不可更改性、长期保存性的优点使得其在财务公司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内控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提升内控信息化水平,在资金管理系统上通过岗位权限设置控制风险;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建立信息收集、筛选、分析、整理、保存的有效机制,使各项决策和控制有充分的信息辅助支持,以便及时调整经营方针和发展策略;通过技术手段对收集的信息去伪存真、去次保主,保证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连续性及完整性;建立各种途径的信息交流沟通机制,保证信息能够及时反馈、及时运用。

(五)强化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在风险防控方面的作用决定其不可或缺性,将工作完成的合规性、操作流程的合理性作为考核的关注重点,做到考核不仅是数量的肯定,更是质量的认可。强化员工有益行为,弱化员工不利行为;对公司安全防范作出贡献的人员以先进称号和物质奖励来激励。

第9篇

关键词:连锁零售业 内部管控 财务风险

一、当前连锁零售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工、管理等综合成本逐年上升,店面租金成本也逐年见长,再加上近年来网络销售的出现与发展,传统零售业遭遇打击,多家连锁零售企业出现利润亏损,形势较为严峻,零售企业的发展矛盾日益凸显,矛头直指企业财务状况及风险防范。连锁零售企业如何优化内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规避财务风险,已经成为各零售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商品管理和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缺乏强有力的管控

商品零售企业在存货和供货的管理信息上不对称,在商品销售上表现过于乐观,忽视了产品同质化与市场竞争的选择性,导致商品销路不畅,大量积压,而有些商品因销路太好却库存时常短缺,供不应求。主要表现在:因积压库存占用资源导致营运资金吃紧和畅销商品因供不应求断货导致丧失消费者及潜在收入。有些企业对库存商品管理不积极,鼠目寸光,追求当下的蝇头小利,不计企业长远发展,把积压已久的商品重新上架销售,使企业的信誉受损,形象大打折扣。连锁零售企业的财务风险来源于对商品的信息判断失误,信息系统不健全,对相关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不到位。

(二)企业内部机构冗杂,缺乏集中的、完善的治理机制

财务风险管控的关键在于完善企业的治理机制,一个成功的零售连锁企业应该有良好的法人治理体系,完善的管控机制和相应的制约机制,只有把这些机制有机结合,统一管控,才能更好的降低财务风险。连锁零售企业内部运作较为冗杂,在工作开展中容易被其他因素干扰,在财务执行上效率较低。

(三)财务管理不集中,财务管控体系不健全

企业财务管控体系不完善,实际管控起来无章可循,无据可依,导致连锁零售企业对财务管控过于松弛,在财务决策上易受主观意识的影响,增高了决策失误风险。在资金的使用和流转上安排不合理,导致资金的收支比例不协调,负债率高,偿债能力弱。企业财务的统一管控意识薄弱,再加上产权不明晰,企业集团对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财务管控没有针对性,连锁零售企业垂直管控的秩序容易被扰乱,增加其财务风险。

(四)连锁零售企业内部文化氛围不浓厚,企业内部环境有待改善

每个公司不可或缺的是企业文化,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目前有些企业的文化建设沿袭陈旧落后的理念,空洞没有内涵且过于粗糙;另外,企业奖惩制度、人才激励机制度落实不到位,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晋升要求漠不关心,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离职率增高。

二、通过学习连锁零售企业内部控制,采取积极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企业信息管控、治理管控、财务管控和环境管控总的来说就是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目的都是通过优化内部管控,提高连锁零售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财务风险。企业运营状况的优劣与否,最关键的是能否形成具有优势的管理控制理念,是否采取了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模式。

(一)健全信息管理机制,提高信息完整度,加强信息管控

连锁零售企业门店分布广,如果具体到每一个店面的存货、供需、消费者消费情况等,全面统计工作量大,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也会给企业财务带来不可预见的经济负担,故连锁零售企业很有必要建立一个全面、及时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沟通与传递,强化信息管控,增强风险防范能力,避免大量存货积压和供不应求局面的出现;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能打破连锁零售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实现一线销售和存货的信息资源整合及共享。其次,严格把关商品质量安全,关注存货的配置和回收,拓宽连锁零售企业供货渠道,任何一个销售门店的商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影响的将是整个连锁零售企业的声誉。所以要加强质量监管,加大违规惩罚力度,杜绝质量安全问题,维护企业良好的形象。

(二)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控

连锁零售企业需要优化组织架构,完善部门设置,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责及权限,使每个部门各司其职,既利于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又利于企业的统一管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更好的识别风险并防范风险。

(三)健全财务监督体系,完善财务风险御警机制

建立专门的财务管控机制,健全财务监督体系,做好财务会计工作,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的正确的参考依据;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从预算到决算要科学规划,明确财务风险管控的目标;把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控,对企业的财务工作做到及时跟进,实时监督,提高财务风险防御能力。明确每个门店的产权归属,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以保证财务管理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企业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四)建立有内涵的企业文化,有素质的管理团队,优化企业内部环境

建设有内涵有素养的文化体系,把企业的文化精神、做事态度渗透到工作中,优化员工工作环境,增强员工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减少人才流失,维护企业秩序和形象。

21世纪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人才,最难得的也是人才,通过人才培养机制,建立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发挥带头垂范作用,规划员工的职业发展生涯,为员工谋求更多福利,挖掘员工最大潜能,才能发挥人才优势。其次,加大企业奖惩激励机制的执行力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创造性,为企业的健康运营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