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6 09:27:3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前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前景

第1篇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学科 石河子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18

Initial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under Different Subject Background

YANG Ruixuan, XU Liping

(College of Science,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3)

Abstract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developed in the background from different subject in the colleges in China nowadays and they had different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Geography, focus on the practical link and strengthen the teacher strength were put forward as the specialty orientation of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Shihezi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major and direction of it in colleges in China.

Key words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subject; Shihezi University

目前,我国许多院校均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有50多年历史,但在上世纪90年代才兴起的一个专业,其在不同院校的学科背景不同,因此在不同院校的侧重点和发展方向也就不同。本文在对目前不同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发展侧重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石河子大学新办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其今后的发展献计献策。

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

1956年,东北农业大学率先设立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前身――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开启了我国土地管理高等教育的先河,该专业的发展在十多年后,因“”而停滞;1979年在土地规划与管理学术研讨会上,学者呼吁必须加强土地管理,许多高校逐渐恢复了相关本科专业的招生,自此,土地管理本科教育才得以恢复。1986年,国家颁布《土地管理法》;1987年,华中农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率先建立了“农业资源经济与土地利用管理”硕士点;1993年南京农业大学首设博士点,自此,土地管理高等教育实现了从本科到博士的系统教育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是伴随着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兴起而产生和发展的,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更为迅速。1998年,教育部对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现在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由原来的“土地管理专业”与“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合并而来。

2 不同学科背景的学校特色

土地资源管理涉及技术、自然、社会、经济、法律、生态等学科领域,由于不同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不同,客观上也形成了经济管理类、资源环境类和工程类等各具特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目前,国内开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院校有很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与农学、地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均有密切联系,因此,各类院校在不同的学科背景下也形成了不同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上主要体现了两个特色:一是院校特色。由于不同高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于不同的学科,也就形成了以原有学科为基础的士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方向;农业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多是在原来的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上设立的,侧重于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类,而地质类院校例如中国地质大学则依托其深厚的工程技术类特长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及实践能力,而依托地理学科发展起来的院校,例如南京师范大学,则依靠其深厚的地理学科背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技术。

二是地方特色,各个院校的学科发展要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每个院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计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例如,南京农业大学地处东南沿海地区,土地资源资产化经营管理发展迅速,因此,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以经济管理类为主;东北农业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与南京农业大学的同属农业经济类学科,由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着重偏重于农学类,如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学、植物地理学、农业生态学等。①

3 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不同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人文背景、学科基础等科学地制定专业的发展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石河子大学也必须积极发展面向未来经济、社会的学院,合理规划,制定出该学科今后的建设方向。

3.1 以地理学科为基础

新疆的土地管理相对其他省份略显落后,目前只有新疆农业大学与石河子大学两所院校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其中,石河子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于2013年开设,作为新办专业,必须首先找准定位,完善专业顶层设计,结合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形成切实可行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确定办学思想和专业的定位。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设置在地理系,地理系拥有比较深厚的地理学科基础,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依托地理学科,设置一定比例的相关课程,培养具有理学素养的土地资源管理人才,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专业基础,还能为其今后继续深造奠定基础。同时,由于地理系信息系统方向的师资力量较强,该系培养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均具有较高的“3S”技术素养,而随着国土资源部信息国土工程的推进,“3S”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国土资源部门得到了很好地推广和应用,也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②因此,可多开设“3S”类课程,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表1 新疆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特色

3.2 重视实践环节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通过实施质量工程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突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显著提升。③

土地资源管理虽然属于国家行政管理范畴,但在新疆,尤其是兵团,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土地资源管理人才仍然十分欠缺。而且行政机关的招聘形式过于单一,也造成不少专业人才的流失。同时,土地资源行政管理相关的各类事业单位和土地行业中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出口,而这些单位对于相应的土地专业技能有很高的要求,这就形成了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因此,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管理与技术并行的创新型人才,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要设置大量的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设置时还应注重其合理布局:(1)实践环节应包括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2)在内容设计和方法上应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内容由浅入深,方法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3)强调实践环节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让学生能够模拟完成某类完整的土地资源项目,也可设置小学期,将时间集中,集中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3 加强师资力量

为保证新办专业的良好发展,新办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成为各高等学校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高校通过引进、培养、激励、提高等各种手段,加强新办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不断提高新办专业师资队伍水平。④

地理系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新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仅有1人,新办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在职称方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科班出生没有高级职称,职称结构严重不合理;在学历方面,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有16人,占全系师资总数的94.1%,学历层次总体较高。

师资队伍对于一个高校教学目的的实现与否、教学质量的高低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办好新办专业的关键。但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目前相对薄弱,亟需对其进行优化,可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来实现:

(1)土地资源管理所在的地理系多数老师具有自然地理、生态类等理学背景,而与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的工学类专业背景的教师较少,这与本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工学发展方向是不符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因此,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形成专业特长,必须在此方向上引进人才,尤其要积极引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急需的学科带头人和具有此专业背景的青年骨干教师。

(2)在学历方面,石河子大学应给予相关专业的教师以专门的学费扶持,以鼓励他们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力强的学校进修为主,辅以通过对口支援高层次人才代课促进专业建设,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的补充和以博士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在职称方面,可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出台优惠政策,优化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在此基础上,还应大力引进校外、尤其是土地资源管理实力较强高校的毕业生或教师补充本专业的师资,逐渐优化本专业的师资队伍。

(3)另外,随着新的培养计划执行,综合性、实践性实习增多,面临着人员和实习条件的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引进有土地方面相关实践经验、技术扎实的人才,或者充分利用对口支援高校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在该专业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模式。

资助项目: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编号:SF08007)(2011-2014)

注释

① 黄贤金,刘友兆,陈龙乾,等.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1(12):50-54.

② 阳艳弟,王力,陈宵,等. “3S”技术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8(3):422-425.

第2篇

在我国学者就土地资源管理建设投资风险评估分别作出独特见解,董连胜分析指出动态性研究不足导致投资风险评估方式欠佳。刘晓娥与王传美提出解决变量与度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把控问题结构方程模型,此模型在土地资源管理建设投资风险实践了统计数据评估。而吴国付则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发展现状,强调项目投资风险评估管理重要性及相关理论性的指导方案。雷冰峰的观点则认为经济评估是土地资源管理项目建设的核心工作,他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来作经济评估分析,然而实践中因干扰项目经济评估的要素繁杂,结合蒙特卡罗模拟法与项目实际情况,对项目最终的决议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风险管理在我国八十年代早期就被采用,而如今土地资源管理投资风险评估完全处于起步时期,我国学者在此方面的文献仅是凤毛麟角,仅有的部分文献成果也只是基于土地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的冰山一角进行剖析。简而言之张娟、王志征、欧阳斌等学者所运用的蒙特卡罗法模型均是针对土地资源管理项目经济风险的资金流动性这一方面。而蒙特卡罗法仅凭传统的历史概率数据进行模拟,而无法控制实际运作中所产生的不特定风险概率,所以无法有效的达到对土地资源管理项目全面具体的剖析。就我国当前现状对于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进行风险评估的难点颇多,集中来讲主要为:1、发达国家均有专业的风险评估机制及相关作品,对于风险识别可以有效提供参考。在我国因为企业对风险意识的忽视加之国内并无风险评估相关成果,所以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只能从风险源进行,从而大幅提高风险研究及管理费用。2.风险评估在我国的误差大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风险识别阶段是后期工作的基础,在此阶段一旦出现差池就可能导致整个风险评估功亏一篑。3、在政府引导下,投资者基于过去土地资源管理投资的收益预估未来的可得利益,忽视项目本身投资风险,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最关键的限制因素则是政府和投资者对风险意识的漠视。

风险管理在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得到提倡,美国风险评估及防控于1960年已成为管理类的学科并得到飞速发展。在国外概率分析、敏感性分析、现代数学分析和蒙特卡罗模型分析等方式为项目投资风险定量分析的主要方式。影响项目经济评估指标分析法则是采用推算风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的概率分析法。敏感性分析主要是对项目投资效果的情况下对指标变化的敏感度作出评估。此种方式通过参数恒定的状态下优先分析出影响项目总成本的单一参数。蒙特卡罗模型法则是庞大的过去数据的汇总分析,无法达到将来变量的全面反映。采用现代数学理论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数的影响程度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及分析就是现代数学分析方式。美国项目管理者学会多数学者分析认为在风险评估中模糊风险评估及蒙特卡罗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较为普遍。在单一事物评估中经常会涉及很多因素,那么就要求对多个不特定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模糊综合评估对不特定因素的评判是受到学者肯定的。1965年加州大学自动控制专家查德教授,首次采用“模糊集合”对不确定疑问的数学探讨方式。

模糊风险综合评估仅是模糊数学中微小的一部分。模糊方法可以对不特定事物做概括描述。模糊方法在国外很多行业都得到了认可并在很多领域得以实践。对于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所涉及的因素很多无法通过指数反应出来,同时很多客观因素存在不特定性,无法用统一标准进行评估,根据以上分析在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的风险评估中,采用模糊分析评估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达到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正确标准,采用模糊分析法可以有效的分析出土地资源管理项目风险中的不确定因素,将分析结果与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其次模糊分析法可以全面分析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风险情况并结合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的实际情况,为土地资源管理项目发展决议提供多重保障。与此同时很多专家都将风险评估纳入到很多不同的领域进行研究,最初投资风险评估一般采用定性分析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此项评估人们所采用的方式越来越多,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促使针对土地资源管理投资风险项目的风险评估的很多软件应运而生。

第3篇

关键词:土地资源;资源管理;园林设计;科学合理

土地资源与园林设计是当今被非常关注、民众聚焦的热点。现在城乡建设速度迅猛,土地管理已提到法律的高度,园林设计正为人居环境的改变力求完美。因此土地资源管理要与园林规划合一,既要达到合理利用土地,又要园林规划科学化。根据当前土地资源管理与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土地资源管理与园林设计规划的现状

1.土地资源管理现状

(1)土地使用结构不合理。现在农村开始不断朝着城市化发展,使得往城市涌去的农村人口在不断增多,造成农村大量耕地闲置,同时当地政府并未及时对这类土地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所以导致耕地一直处于荒芜状态。这就使得这些土地资源产生严重浪费的现象。城市区域中,为了能够满足城市本身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土地面积都使用在建筑用地方面,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匮乏与紧张。所以,现在城市以及农村的土地资源结构都明显失衡,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开展工作有所阻碍。

(2)规划不科学。土地资源一直是国内的重点资源之一,在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时候,需要预先开展规划工作,可是目前国内在进行土地规划时,大多数有关工作人员并没有进行实际土地使用情况调查以及土地变更方面的管理工作,这就产生土地使用实际情况与收集资料不符合的问题,这将直接对之后政府的土地规划工作造成恶劣的影响。

(3)有关法律法规并未彻底执行。目前国内与土地资源有关的法律法规较为健全,并且与实际情况有所符合,但是在法律法规执行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在并未落实到实处,未能实际有效执行。

2.当前园林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树立现代化的园林设计理念。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主张大量种植灌木,就是少建造建筑物多种植花草树木,在园区的建造过程中单纯地注重植被覆盖率,忽视园林和人的和谐相处。现代的园林设计理念坚持自然、生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在发挥园林美化城市作用的同时,更好地体现人的作用。因此,园林的建设必须实现和人们发展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园林设计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现阶段园林的设计活动更多体现的是经济上的利益追求。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设计的方案完全从经济利益出发,园林的设计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

(3)园林设计简单模仿缺乏个性创造。

(4)园林设计过程中园林绿化体系不完善。园林绿化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园林规划设计的论证基础之上的,这种对园林的规划论证必须是科学合理的,除了需要考虑园林规划设计本身的思路以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园林自身的特点以及功能,使其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协调。

二、土地资源管理与园林设计规划问题的解决策略

1.土地资源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制定并健全法律法规。如果要确保土地资源管理能够有法可依,第一步就需要将与土地资源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健全以及填补建立的工作,这样才能对依法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2)执法力度需加强。有关的土地资源法律法规健全之后,需要贯彻到实处,有关的执法力度需要全部加强。

(3)土地资源管理需要提高。除了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保障土地资源处于合理使用状态,还需要将土地资源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2.园林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目前园林设计过程中在设计理念、价值追求、绿化体系以及设计者自身方面都存在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园林设计的发展前景,并影响到园林设计本身价值的实现与园林功能的发挥。为了真正实现园林设计的目标,更好追求园林设计自身功能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协调一致,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目前园林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转变园林设计理念,树立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从转变园林设计理念开始,树立符合现代生活要求的园林设计理念,使园林设计摆脱传统的观念束缚,在园林设计过程中,注重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科学考察,将人文因素融入原理设计中。

(2)注重强调园林设计的社会责任。在今后的原理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起园林的社会价值,使得园林的设计能够满足社会公共的审美以及娱乐享受。

(3)解决园林设计者存在的问题。对设计者要加强专业上的培训,提高设计者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

(4)建立完备的园林绿化体系。在园林设计的前期规划活动中要进行科学的论证,考虑园林设计的整体性思路,使得园林的设计符合区域性的自然特征、人文气息,和本区域的气候和水文状况相适应。

综上所述,在搞好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上,把园林设计规划合理化、科学化。园林的建设营造就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园林空间的游憩过程中能够得到美感享受和放松需求。因此,我们要在充分分析现代园林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更好地实现园林设计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给予.浅谈土地管理与园林设计.园林规划.江西出版集团,2017.2.

第4篇

关键词:土地生态学;土地科学;课程建设

“土地生态学”是由“Land Ecology”翻译而来,根据国外的文献,“Land Ecology”所涉及的研究内容、方法等与“Landscape Ecology”(景观生态学)基本相同, 但其使用不如“Landscape Ecology”广泛和普遍。中国许多学者参考国外的资料并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经历对土地生态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傅伯杰将土地生态系统研究(即土地生态学)归结为3个主要方面:土地生态系统形成、演替、结构的研究;土地生态系统功能(主要是生产力)的研究;土地生态系统最佳生态平衡的研究[1]。何永祺[2]认为,土地生态学是在生态学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土地及其环境间能量与物质循环转化规律,优化土地生态系统对策和措施的科学。举[3]将土地生态学定义为“研究一个区域内各种土地生态系统的特性、结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吴次芳[4]将土地生态学定义为“土地生态学是以协调人-自然-土地为核心,按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对一定区域的土地生态系统进行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制定的时间安排和空间部署的科学”。根据土地生态学的形成特点和学科性质,郭旭东和谢俊奇[5]认为,土地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等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开展土地利用优化与调控的学科”。其基本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 二是揭示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规律。从以上对土地生态学的理解可以看出,土地生态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工程(即对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治理与保护所实施的综合工程技术措施)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6]。

尽管许多专家和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为中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土地生态学仍是当今土地科学体系中最为薄弱的学科。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为了适应国土资源管理由“数量管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并提供某些破解“土地难题”的现实途径,还需要进一步切实加强土地生态学的重要理论研究, 构建知识体系, 推进学科建设,为我们进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因此,土地生态学在土地科学中的基础地位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得到了普遍认可,不少学者把土地生态学作为土地科学的一级分支学科,认为土地生态学是土地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5,7, 8, 9],谢俊奇[9]认为:未来20年中国土地科学技术应当大力发展3大技术体系和4大学科,这4大学科为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生态学和土地规划学。在此背景下,不少高等院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纷纷开设“土地生态学”课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新一轮修订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已将“土地生态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列入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生培养方案,待出版)。本文根据土地生态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探讨了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期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体系建设

土地生态学是一门在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发展的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其主体是土地学和生态学之间的交叉[9]。它是一门新兴的有待精心培养的学科,也是一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与保护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学。土地生态学是土地科学中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既研究土地生态功能、土地生态过程、土地生态变化、土地生态分异等基础理论,同时又研究土地生态调查、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生态规划和设计、土地生态恢复和重建、土地的生态管理和管护等技术方法,还涉及土地生态经济、土地生态伦理、土地生态文明等社会科学范畴。因此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覆盖面非常广。需要先修土地资源学、土地地理学、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等课程,拟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设,该课程将作为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与复垦等课程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部分:

1. 基础知识部分

包括:①土地生态学的概念、产生的背景;②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任务、原则;③土地生态学在土地科学学科中的地位、土地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资源生态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④土地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2. 基础支撑理论部分

基础支撑理论部分为两个层次的内容进行讲授。首先是最基本的生态学基础知识,主要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未开设“生态学”课程缺乏生态学基础知识背景而设置,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一般规律等知识的一般性介绍;其次是其它学科应用到“土地生态学”的具体的相关理论体系,包括整体论与系统论、生态平衡及其调控理论、生态—经济协调论、复合种群理论、渗透理论、等级理论、地域分异理论、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生态动力源-汇理论、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生态系统原理。

3. 核心理论与技术部分

核心理论包括土地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土地生态功能与过程、土地生态变化与生态分异等,以及典型土地生态系统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城镇、工矿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特点及人为干扰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核心技术包括土地生态分类与调查、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土地生态工程、土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土地生态管理等。为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掌握核心技术,该部分均设置相应的案例分析内容。#p#分页标题#e#

4. 实践应用部分

包括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生态规划设计两个环节。

除上述基本内容外,及时获得和发现土地生态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动向,并将其不断充实到课程教学与实践体系内容中。

二、实践教学设置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进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通过实践教学, 使课堂教学中讲授的理论知识得到强化和实际应用, 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土地生态学的基础理论, 并运用这些理论进行土地生态学核心技术的实践。为实现以上目标, 课程设置了土地生态评价和土地生态规划设计两个实践教学环节:

实习1——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

通过生态足迹法分析评价某一给定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使学生掌握数据搜集处理方法、土地生态评价、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土地资源可持续性等评价方法和过程。

实习2——土地生态规划

结合给定项目区特点(如地理区位、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状况),通过土地生态分类、土地生态功能区划分、土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分析及调整等步骤和环节,最后形成土地生态规划方案,并进行方案优化。

三、结论与展望

随着土地科学的发展以及土地利用带来的各种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将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到土地学科中, 为审视和研究土地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土地生态学由此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大学者的普遍认可,作为土地科学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在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方面发挥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因此,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土地生态学》这门课程非常必要。同时,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建设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至关重要。本课程在课堂教学内容上设置了课程基本知识介绍、基础支撑理论、核心理论与技术等内容,核心技术部分均设置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土地生态学的相关技术与理论。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上,突出可操作性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强化作用,以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傅伯杰.土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研究的主要方面[J]. 生态学杂志, 1985, 4 (1): 35-38.

[2] 何永祺. 土地科学的对象、性质、体系及其发展[J]. 中国土地科学, 1990, 4( 2) : 1-4.

[3] 举. 土地科学导论[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5.

[4] 吴次芳, 徐保根. 土地生态学[M]. 北京: 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3.

[5] 郭旭东, 谢俊奇. 中国土地生态学的基本问题、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J].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22(1): 4-9

[6] 黄炎和. 土地生态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7] 杨子生.2000. 试论土地生态学[J]. 中国土地科学, 14(2): 38-43

第5篇

关键词:地籍测绘;国土资源管理;土地执法;3S

引言

土地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存的重要基础,为了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开展地基测绘工作,确保国土资源得到合理的使用和有效的管理。

1地籍测绘及其与国土资源管理的关系

地籍指的是对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权属、面积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资源进行反应,地籍测绘指的是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信息进行测绘,从而建立起地籍测绘图、表、册及地基数据库。地籍测量不同于一般地形测量,由于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一项具有法律性质的测绘工作。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①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②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③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④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⑤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⑥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绘是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和前期性的工作,必须充分的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做好地籍测绘工作,充分和全面的利用现代地籍测绘技术和成果能够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服务和保障。随着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地籍测绘成为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证和基础工作。

2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1土地利用调查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就是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短缺问题会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地籍测绘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土地利用调查是测绘技术对国土资源管理的基本应用表现,利用GPS定位、遥感数据等方面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由数据、图件和影像等方式完成土地分析工作,对土地调查工作具有一定推动作用。结合相关管理标准,通过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方式处理,进而制定统一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数据记录,及时更新和替换土地利用信息,这也是测绘技术最根本的优势所在,对土地资源的现状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2.2土地规划设计

地籍测绘技术还被应用在土地规划设计中,通过地理位置、价值成分、分布情况对其开展土地规划工作,将土地信息、数据图件、基本资料等方面完成呈现在设计内容中,让调查者能够一目了然的掌握土地信息。对于土地规划设计,[2]在土地性质、数量、质量等方面,需要利用科学合理的布局方法,秉持“清晰直观”的建设理念,将土地信息准确度延展至最大化,实现土地规划更具价值效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明确表示,土地规划设计的制图绘制工作需要秉持“合理、长远”的观念,通过量化数据和信息模拟分析,可适当建立土地资源分布模型,为土地实际利用情况进行优化整合处理,保障土地规划设计科学化和价值化发展。

2.3土地勘测定界

土地勘测定界就是将土地征收、划拨、转用、开发和整理等相关作为基础,对规定范围中的土地实现实地界定,同时对界址位置和用地面积等进行确定。我国目前的土地勘测定界以“外业调查、外业测量、内业整汇、归档阶段”为主,利用GPS和PTK对其进行详细定位工作,利用流动站的实时监测系统对其实行分析对比,为土地勘测定界提供精度保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土地勘测定界是以土地划分范围为关键性依据的,依据《土地勘测定界规程》,对用地审批、土地测绘、权籍调查等工作进行实时管理,为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程序提供中间环节支撑服务体系。

2.4土地执法巡查

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中土地执法巡查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与土地使用动态直接挂钩。在土地执法巡查汇总,利用测绘技术的优越性,结合RS技术的遥感影像作用,对土地实际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于土地矿产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和制止,保障土地执法巡查工作的全面性。将GPS定位系统和PDA技术有机结合,全面了解土地利用情况,形成“精准定位、高校服务、层次管理”综合管理手段,为现代化测绘基准提供体系保障。

3地籍测绘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合称“3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针对当前土地变更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土地变更调查与“3S”技术之间进行衔接分析,提出了面向土地变更调查“3S”集成系统构建方法,介绍了依据文中所提集成模式研制开发的土地变更调查应用原型系统及其应用效果,最后展望了该系统在新一轮土地调查中的应用前景。

3.1“3S”技术与土地变更调查衔接分析

通常将传统的土地变更调查分成下面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包括变更证据收集,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工作底图、表格和测量工具的准备;第二阶段为外业调查阶段,应用测量技术和调查基础资料,将境界、土地权属界线、线状地物和变更图斑补测到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底图上,并加以图斑属性注记,同时填写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记录表;第三阶段是成果整理阶段,即内业进行图斑变更、面积量算、统计汇总和编绘成图。从目前技术发展看,3S技术可以为土地变更调查提供技术基础。

3.2“3S”集成系统体系结构

面向土地变更调查的“3S”集成系统(简称“3S”集成系统)指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开发与传统土地变更调查业务流程相衔接的实用化软、硬件系统,建立适合不同区域和不同调查比例尺的应用模型,实现变更调查全流程或关键环节作业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数据传输网络化的一种技术系统及与其相适应的组织模式。该系统是一个规模庞大、技术十分复杂且跨度很大的系统,从理论和技术方面来看,包括技术系统、集成模式和组织模式等。

3.3土地变更调查“3S”集成应用系统原型

土地变更调查“3S”集成应用系统原型是在国土资源部“十五”科技专项计划《土地变更调查现代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资助下完成,系统研发以图形图像学、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理论方法为基础,跟踪“3S”技术、空间数据引擎技术(SDE)、数据压缩技术及元数据等技术发展前沿。系统由基于GPS土地变更调查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基于RS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获取及处理软件系统和基于GIS土地变更调查信息处理与管理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子系统间通过数据流实现协同工作,即系统采取松散型耦合。

4结语

综上所述,地籍测绘是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基础性的工作,地籍数据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数据,国土资源管理必须充分的认识到地籍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地籍测绘基础性工作。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中得到了非广泛的应用,主要以“土地利用调查”、“土地规划设计”、“土地勘测定界”和“土地执法巡查”为典型代表。结合当前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特点,在保障现代测试技术可靠性前提下,不断引进新型测绘技术,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实质性帮助,也能不断改进测试技术对其管理的实际举措。测绘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对土地资源格局的全面发展具备实际作用,在未来的改革工作中,相关部门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改革测绘技术,推动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雨.国土资源管理中地籍测绘的作用分析[J].神州,2016(12):97.

[2]蔡庆生.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探索[J].中华建设,2014(6):96~97.

第6篇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农业经济管理类、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注:可授管理学或农学学士学位)

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城市管理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图书馆学、档案学、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类:电子商务(注:可授管理学或经济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管理学专业下分类繁多,令许多考生难以抉择,下面《求学》特别为读者设计了一个专业倾向测试,说不定能够帮助患了“选择恐惧症”的你哦!

专业测试

请阅读以下测试题,并在3秒钟内作出判断。若表示完全赞同,则涂黑测试题前的括号;若模棱两可,不能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请涂半黑;若毅然否定,则不做任何标记。

(1)经常与工商局的工作人员打交道

(2)研究过家庭的费用开支

(3)研究过人的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匹配

(4)计算过蔬菜的利润

(5)常关注招聘信息

(6)常制作成绩统计表

(7)常研究图书管理方法

(8)研究过奖惩对激活人潜能的机制的作用

(9)希望到政府部门工作

(10)对土地价值估价感兴趣

(11)了解自己的学籍档案

(12)熟悉档案管理

(13)热衷于行政组织学

(14)能提出有关城市规划的一些好的想法

(15)参加过由学校组织的游行集会

(16)对城市规划感兴趣

(17)了解图书分类

(18)研究过家庭经济情况

(19)常阅读有关企业家的报告

(20)常进行定量分析

(21)常关注外资的投资情况

(22)常去图书馆

(23)愿意学习营销技巧

(24)常听保险人员的保险宣传

(25)了解当地税收情况

(26)对跨国公司财务感兴趣

(27)热心于公益事业

(28)关注国家土地资源政策

(29)善于将自己的物品管理得井井有条

(30)关注社会福利

(31)作过旅游资源考察

(32)常与人交流营销知识

(33)关注过企业发展战略

(34)熟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5)希望做一名工程施工员

(36)了解基本经济法规

(37)了解档案的存期

(38)常收集地价信息

(39)关心城市建设

(40)了解一个人的工作潜能

(41)设想过城市土地的利用

(42)常了解保障法

(43)研究过政府各部门人员的任命程序

(44)关心图书馆建设

(45)了解政府的部门设置

(46)家里书柜上的书总是分类摆放

(47)常去短程旅游

(48)对管理艺术感兴趣

(49)对人力调配方法感兴趣

(50)关注过景区的收入情况

(51)对档案感兴趣

(52)常作某种商品市场行情分析

(53)常看家庭费用支出表

(54)常关注保险赔偿情况

(55)常收集个人理财的方法

(56)常看报纸上的企业情况统计表

(57)推销过小商品

(58)常作工作前景调查

(59)熟悉图书馆各部分藏书情况

(60)常记载自己的零用开支

(61)对账目审查感兴趣

(62)常听国际贸易金融新闻

(63)熟悉办公自动化

(64)研究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65)填写过个人档案

(66)常了解土地使用情况

(67)喜欢听广告词

(68)常学财务管理业务知识

(69)研究用人的艺术

(70)对保险业感兴趣

(71)对缩微摄影复制技术感兴趣

(72)了解学校资金运营情况

(73)关注银行年度财务报告

(74)熟悉政府各部门的职能

(75)有较强策划组织能力

(76)常学会计知识

(77)作过土地酸碱度测量

(78)爱护路灯等公共财产

(79)对单位的人事管理感兴趣

(80)常听导游的介绍

(81)常学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82)了解各种地方政策

(83)了解文献检索法

(84)了解国家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

(85)常阅读文书资料

(86)常学习营销语言

(87)调查过社会保险情况

(88)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感兴趣

(89)对新景区开发感兴趣

(90)考察过旅游交通

(91)常观察景区的娱乐设施情况

(92)常与破坏公共设施行为作斗争

(93)关注国家低保政策

(94)研究过社会就业情况

(95)了解酒店的管理机制

(96)考察过单位的用人机制

(97)关注退耕还林的进展情况

(98)常听当地政府报告

测试结果

请将以上测试结果依样填在以下对应的括号内,再计算各方框内涂全黑的括号个数,个数越多则表示你对此类专业倾向性越强。若有全黑括号个数相同的专业大类,则请你再计算涂半黑括号的个数,依此判断。

【(2) (6) (19) (48) (55) (62) (75) (76)】 共计 个

【(1) (25) (33) (52) (68) (72) (84) (88)】 共计 个

【(4) (23) (32) (34) (57) (58) (67) (86)】 共计 个

【(18) (21) (26) (36) (53) (60) (61) (73)】 共计 个

【(3) (5) (8) (40) (49) (64) (69) (79) (96)】 共计 个

【(31) (47) (50) (80) (89) (90) (91) (95)】 共计 个

【(9) (13) (15) (43) (45) (74) (82) (98)】 共计 个

【(14) (16) (20) (27) (39) (78) (81) (92)】 共计 个

【(24) (30) (42) (54) (70) (87) (93) (94)】 共计 个

【(10) (28) (38) (41) (66) (88) (77) (97)】 共计 个

【(7) (11) (17) (22) (44) (46) (59) (83)】 共计 个

【(12) (29) (37) (51) (63) (65) (71) (85)】 共计 个

第7篇

关键词:土地信息系统;教学内容;创新模式

Abstract: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is one core practical course. The paper first analyzed land information system’s prospect, then discussed the content, innovative mode, at last, proposed three innovative modes ,such as course design, scientific research participation, undergraduate design.an informative and technological course which is the product combining land management with information technique. The paper first put forward all kinds of techniques needed by stud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and information system’s prospect, then discussed the goal, content, approach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t last, proposed four approaches such as class experiment, opening program, scientific research participation, undergraduate design. In a word, in view of the above reform suggestion, we wish the students could have creativ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so as to they could easily adapt to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Key words: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ive mode

中图分类号: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引言

《土地信息系统》(LIS)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技术课[1] 。我校土管专业以工科为背景,更加突出该门课程的实践技能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技术和手段已不再适应土地调查、监测、评价和规划的发展,而“3S”技术贯穿了包括土地信息的获取、处理、空间分析、专题评价、决策应用等所有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技术的革新不仅使得我国土地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更要求培养的人才适应巨大的技术变化。因此,本文结合土地信息系统发展趋势,从课程改革内容、创新途径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通过课改切实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力争培养出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的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2 教学内容修订

关于LIS的理解,不同学科侧重点不同。国际测量人员联合会(FIG)对LIS的定义是:“土地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法律、行政管理和经济决策的工具,并辅助规划和开发。一方面,系统由数据库组成,数据库中包含着某地区的土地有关的空间配准数据;另一方面,该系统的组成还包括一些处理过程和技术手段,用于系统采集、更新、处理和数据”,该定义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目前被广大学者所接受。LIS的目标是决策和规划,主要特征是数据库和数据处理,基本要求是空间数据配准和关联[2]。当前,随着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地信息系统进入快速发展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1)LIS数据获取来源。遥感(R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与土地信息技术的进一步融合;2)LIS数据处理、分析。时空数据的表达、存储、操作、查询统计和时空分析以及时空模型的建立;3)LIS系统应用。运用LIS解决自然资源规划、决策,提高社会经济效益;4)WEBLIS。Internet与LIS的结合,实现土地信息传输与交换的网络化、自动化。5)LIS集成。首先是数据标准体系的建立,其次是从单向应用到系统集成[3]。

土地信息系统是研究如何利用测量与制图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3S技术等现代技术解决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等问题的科学,其内容涉及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表达、存储、应用和管理[4]。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土地信息系统课程学时总数为48,其中理论教学环节15课时,实验环节为33课时。根据新设置的土地信息系统课程改革目标,结合LIS发展趋势,我们对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实验内容)进行修订,具体见表1。

试验教学内容由改革前的8个实验增加到9个实验,且实验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强化学生利用Mapgis、MapInfo、ArcView等GIS软件掌握土地信息处理流程的各个环节,了解具体的土地信息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结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输出等基本过程,熟练运用土地专题应用系统,部分同学能进行系统的二次开发。

表1土地信息系统教学内容改革前后对比表

3教学创新模式探讨

为保障LIS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尝试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革。

3.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的为期两周的分组设计某个题目的一种教学方式。LIS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实验课所学技能,自主选择土管领域某项专题(比如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利用专题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人一组,从专题选取、资料收集筛选、技术路线确定、实施方案确定、过程分析、结果取得都由小组自主完成,期间指导老师参与,保证方案可行性及可操作性,最大程度锻炼和提高学生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克服缩手缩脚、不敢面对失败的不良情绪。

3.2开放项目

科研动手能力的提高,单靠课内试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和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以往的试验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当前形势下,开放性试验教学模式可以说是现代高校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的基本途径。自土管专业开设以来,每届都有申请试验开放项目。2005级土管,申请两个开放项目,分别是“济宁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及对此研究”“邹城市建设用地可持续发展研究”;2006级土管,申请“天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2007级土管,申请“临沂罗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临沂高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8级,申请“天桥区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罗庄区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开放试验项目的设立,锻炼了学生科研思维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3科研参与

此种试验教学模式,从最初的项目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的确定,到资料的搜集、工作方案的制定、数据的整理分析,最终方案的编制,涵盖了科研项目的整个过程。土管专业近几年申请的科研项目涵盖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集约评价、土地定级估价、规划数据库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地价动态监测等方面,从资料收集到数据处理、分析、可视化到系统建设都有大三、大四学生的参与,充分锻炼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合作能力。

实践证明,经过课程设计、开放项目、科研参与这三种试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探索精神、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增强创新和求知欲都有极大的改进。

4结语

土地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主干课程,随着信息化发展,社会对土管人才技能的需求程度加强,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本文从教学改革的目标设置、内容修订、教学模式两方面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教改,提高学生综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厚基础、宽口径、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 唐旭,刘耀林,刘艳芳等.实践要求驱动下的“土地信息系统”课间实习教学方案研究. 中国地质教育,2009,1:89-90

[2] 刘聚海.国外土地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现状. 国土资源情报,2001,10:14-15

刘耀林,胡石元,刘艳芳等.《土地信息系统》课程建设中的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10,35(3):49-50

[3] 张宇,邓锋.浅谈我国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价值工程,2010:139

第8篇

关键词:测绘工程;问题;解决措施

目前,中国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从生产到生活,从工作到居住,从农业到工业,许多行业都需要土地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做到物尽其用;另一方面要做好土地资源的测绘工作。测绘工作质量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土地资源是否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这就需要提高测绘水准,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改进测绘工作,提升测绘人员的专业素质。该文主要分析了测绘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1测绘工程的影响

面对复杂、严苛的环境,人类要面对各种挑战和难题,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1]。如今,测绘工程与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息息相关。土地不论大小,都需要测绘技术的应用,通过技术得到土地的各项信息。决定开发利用一片土地之前,必须要掌握该土地的位置、地形情况、地质情况,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要一应俱全。得到完整的资料和数据之后,就可以进一步了解要使用的土地情况。

2测绘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有效沟通和配合

在土地管理中,测绘工作贯穿始终,近几年来,中国的测绘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上下通力,各部门充分配合,可这种配合并没有充分体现,由此就会造成沟通不畅。在作业进度的协调配合方面,需要充分的沟通,但是,许多时候,完成了测绘工作就算是工作结束,欠缺最后的检查步骤。如果没有检查,许多问题就可能不能被及时发现。由于检查工作不到位,在后期工作中极有可能因为某一个问题重新进行测绘,十分影响工作效率和进度[2]。这主要就是由于测绘人员的配合不默契,沟通不顺畅造成的。重新返工的代价就是人力物力的浪费,这是测绘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2.2技术比较滞后

除了人力因素之外,技术滞后也是测绘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尽管我国的测绘技术在不断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测绘技术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现实的需求,技术依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样就会影响测绘的结果不准确,大大影响测绘效率。随着人们对土地需求提升,对于测绘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难度加大,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技术或者仅凭某个测绘队伍将很难完成测绘工作。测绘工作要摆脱单一的工作模式,可通过几个单位合作开展工作。不过,这种工作模式存在的弊端也很明显,各单位的测绘技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就会影响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统一性。测绘工作多由经验丰富的测绘人员进行,由于工作年限长,经验丰富,涉及到一些关键数据时往往凭借直觉,而不是借助科学技术,或者干脆忽略了技术的重要性,在技术应用方面能力不足。这对于测绘工程而言自然十分不利,因为测绘工作需要由严谨、可靠、准确的数据做支撑,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都要进行返工。

3改进测绘工程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

提升测绘工作质量是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的基础。如果测绘质量不达标,那么就会影响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测绘质量是基础,因此,首要任务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结合制定后的管理方法和程序确保测绘工作顺利开展。对信息资料和数据进行严谨的分析,确定数据和资料的准确程度,才能够及时进行上报。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是确保测绘工作质量的基础,更可以及时监控工作的信息,改善测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3]。因此,要不断完善测绘管理机制,严格监控测绘工作所采取的技术和设备,确保其符合国家的要求。

3.2加强新技术的应用

只有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应用,才能在提高测绘质量的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4]。目前,测绘技术逐渐向数字化、电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突破了传统测绘技术瓶颈。在这些新应用上,需要各单位不断引进和学习,结合自身情况开展应用,切实提高测绘工作质量,不断优化测绘管理体制。测绘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积极采取先进的技术开展工作,通过默契配合和及时沟通的方式协调工作,减少测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经验的测绘工作人员不能仅凭经验工作,而是要虚心接受新技术所带来的工作突破,不断适应现代化测绘进程。

3.3做好监控工作

在测绘工作中,需要严格的监督和控制,才能把控全局,提升测绘质量。在测绘工作中,数据和资料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是工作继续开展的重要依据。为了减少了测量误差,需要对数据和资料进行严格、全面的检查,因此,监控工作至关重要[5]。在监控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自查,再进行对比,最后再进行严格的审核。这三个环节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数据和信息的输入工作必须准确无误,并妥善进行保存。测绘结果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测绘工作的效率,完善的监控工作可以避免测绘工作返工,因此要通过完善的技术手段全面检查。

4测绘工程的发展前景

测绘工程在我国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其不仅关系到土地资源能否合理利用,还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测绘工程中起到核心作用的就是测绘技术,目前,测绘技术正在向内外一体化、智能化、可控化、数字化、可视化方向发展,其所得到的测绘结果也越发统一、准确。测绘技术的进步提升了测绘的质量,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数据参考[6]。为了加强我国测绘技术的进步,需要重视对测绘人才的培养,引导这些人才掌握先进的测绘技术,为我国测绘队伍不断注入新的力量。只有不断学习新技术,并能够为己所用,才能够提升我国测绘工程水平,使其朝向现代化迈进。

5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我国测绘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测绘工程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凸显,相关部门在测绘工程上高度重视,不断提升要求,测绘工作因此而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够得到准确的数据资料,加强技术应用才能够提升测绘质量和效率,通过完善的监控手段实行测绘工程监控,是查缺补漏、避免返工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陆庆云.谈测绘工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外资,2011(18):218.

[2]周锐.谈测绘工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6(34):210-211.

[3]王晓松.谈测绘工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193.

[4]万道龙.测绘工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6(26):34.

[5]钟东仁.浅谈测绘工程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J].科技展望,2016(16):20.

第9篇

[关键词]GIS技术 国土资源管理 应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4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208-1

1 GIS技术的功能特性

1.1定义及发展

GIS又被称作地理信息系统。了解GIS技术,就必须要掌握和熟悉地理信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所谓的地理信息是指全球范围内某个位置及其相关的所有信息和资料。地理信息不仅反映了某个地理空间环境内的实体性质、固定特征等内容,同时也反映出了某个地区空间内的实体变化过程,所以地理空间、时间、属性之间的相互有机结合是地理信息的重要特点。而地理信息技术则是指以获得的地理信息资料和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加工、传输并综合应用的专业技术。在地理信息技术当中,GIS技术、GPS技术以及RS技术是其根本基础也是核心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于上世纪60年代开发并投入应用当中,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在已成为集信息搜集、数据储存、加工管理等功能为一体软件处理系统,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现在已成为处理和分析海量地理数据库的最常用技术。GIS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衍生出来并不断优化的产物。它可以迅速、精准的进行特定空间地理定位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析。

1.2软件发展前景

现阶段,GIS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商业用途中,再加上其辅助设施的不断成熟,都进行一步促进了GIS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目前在全球市场范围内,从事GIS技术研发和推广的企业就已经超过了290多家。但由于企业规模以及经营状况等因素的限制,在全球市场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只有寥寥几家企业。整体来说,GIS技术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在不断完善编程系统的基础之上,便于软件系统同其他设备之间的相互传输。

1.3功能特性

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工农业生产和商业用途中。其主要功能:最佳路线、地理坐标、系统分析、相关图形合并及分析、三角网模型、图像拼接、相关属性检索、特定空间属性查询、坡面倾度、等高线与格网之间的相互转换和生成、总体计算、相关数据提取、平滑处理、功能菜单、图像文字、用户自定义菜单、联机处理等功能。

2 GIS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GIS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用途也是越来越广泛。就国家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来说,随着GIS的引入和使用,不但提高了管理效率、规范了管理标准,提升了社会信息化的服务水平,同时在事后监控以及监察执法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政府做好宏观调控决策提供了相关的信息数据资源。

(1)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通过GIS技术的应用,可以从整体上对城市的规划建设进行及时掌控,根据城市规模扩张的需要,合理的做好建设用地的分配和使用工作;通过对当地人口、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等关系的分析研究和处理,在确保其平衡发展的基础之上,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些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

(2)在农业发展当中的应用。随着我国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以及农业生产已经成为国家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GIS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以及影像资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进行整体上的把握,并利用GIS对当地耕地资源的土壤结构、气候因素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本地的实际地理环境,提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农业发展计划,同时有利于对耕地面积变化进行及时有效的掌控,确保耕地资源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同时,切实做好农民增收工作。

(3)在围垦滩涂中的应用。GIS技术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掌握和了解围垦的具置、周边环境、围垦进展、开垦面积、以及水文地质等情况,通过对这些数据和资料的科学分析和研究,可以更清楚的掌握它的排洪状况以及周边地理环境等信息,当地政府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出合理的开垦计划,合理的开发并保障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4)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GIS系统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系统内存储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在对部分地区的土地进行规划建设时,利用GIS技术可以将规划设计图与以前的规划资料进行比较、校对,检查规划设计图是否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并通过仔细的分析和研究,来检验规划设计图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否需要调整、修改和优化。

(5)在农业耕地资源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国家倡导新农村建设,各地开始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科技试验田、农田基本保护区等新的农业生产形式被逐渐推广开来。将GIS技术引入和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可以起到保护农业耕地的作用,通过将当地农业耕地的区域、面积、地质成分、所占比例、相关责任人等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储存。可以起到对耕地资源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作用。

(6)调查土地变更过程的应用。 在调查土地变更过程中,利用GIS技术,通过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搜集、整理出来,方便计算机对整理出来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直接分析和统计,并形成报表,方便汇总和上报。同时对实地情况、图形文件、信息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和核对,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7)在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中的应用。 通过对基础地理空间环境的信息数据搜集、输入、存储、输出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由传统产品到数字产品的转变,实现了传统产业生产的优化和创新,同时完善了传统生产技术,优化了组织结构,丰富了产品种类。而且强化了管理人员、作业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

3结束语

GIS技术被引入和应用到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系统以后,有利于各地政府组织及时掌控和了解国土资源的使用情况,也方便了工作人员查询和检索相关资料和数据。总的来说,GIS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