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09:27: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基础护理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目的: 探讨《基础护理计划本》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并使用〈基础护理计划本〉,比较使用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使用前后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关键词】 优质护理;《基础护理计划本》;满意服务
医院服务质量是医院经营策略的核心和关键,且应以“持续的顾客满意”作为标准[1]。基础护理工作的质量不仅反映了医院护理水平的高低。而且反映了医院管理质量的优劣[2]。我科自2010年6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建立并使用《基础护理计划本》,使护士服务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增加了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减少劳动的重复性 [3],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预见性的观察和护理,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室是南昌市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泌尿外科,亦是江西省卫生厅临床路径的试点科室。拥有床位36张,护士14人,床护比为:1:0.39。护士年龄18-41岁,平均29.8岁。学历构成:本科4人,大专6人,大专在读4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5人,护士5人。工作年限:20年3人,10-15年5人,5-10年3人,5年以下3人。
1.2方法2010年7月-2010年12月(以下称“使用后”)建立并持续使用《基础护理计划本》。由上一班的责任护士评估并计划好下一班次或次日需要实施的护理措施,列入《基础护理计划本》进行书面交班,并告知患者达成一致,以避免责任护士换班或轮休时,出现护理工作衔接不上的现象,使基础护理工作得以持续,也减少了接班护士临时评估患者的护理问题花费大量时间,为患者直接服务的时间增加。护士在做基础护理的同时,更有利于病情观察,这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通过做基础护理,加强了与患者的交流,能更全面地了解病情,改善护患关系[4]。责任护士能及时了解患者所需解决的护理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5]。及时解决病人现存的护理问题。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及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有利于病人身心健康的恢复[6]。护士们还利用实施基础护理的机会反复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真正做到了责任护士为“自己的患者”提供连续的、全程的护理服务[7],做到患者满意,家属放心。
1.3统计学方法 将结果输入计算机。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将使用后的护理质量与2010年1月-6月(以下称“使用前”)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表1结果显示,使用《基础护理计划本》前后各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主题是夯实基础护理,实施满意服务[8]。患者满意度是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最客观、最公正的评价[9]。实施是一个不断计划和评价的过程。当护士为实施某项护理措施而接触病人时,护士就在继续的评价病人[10]。使用《基础护理计划本》节约了评估时间,方便了护士的工作,加强了护患沟通,促进护士更好的观察病情,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吕世伟,付连尚,王杰宁,等.某三甲医院出院患者医疗服务满意度分析. [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2):53255.
[2].张会芝,卢杰,骆金凯,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转变护理工作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29.
[3].李丽,黄会.妇科应用信息本和个人考核本的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7,13(3):240-241.
[4].岳丽青,李映兰,高红梅,等. 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初步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16.
[5].郑.基础护理服务卡在临床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03,21(4):325.
[6].刘杰.病人满意度调查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8(3):47-48.
[7].胡文霞,蒋梅.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落实优质护理服务.[J].中外医学研究,2010,08(18):122.
[8].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S].2010.
[9].陈念湄,李武平,孙艳平,等.注重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导向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9):691.
高职医专教育的发展必须要以教学为重点,而教学的重点又要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要重新审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传统意义上,我们习惯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虽然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但从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来看,还是把实践放在从属的地位。教学改革要颠覆这一观念,提升实践的主导地位,变理论为服务于实践的从属地位。教学做一体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师生共同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在模拟病房或在示范教室中进行项目化的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工作任务),学生分组承担某一个项目,通过自己动手,边做、边学,遇到问题时同学之间共同探讨,老师在必要时给予专业指导或点拨,理论指导完全融入到项目驱动教学实践之中,淡化了理论授课与实训的界限,根据《基础护理学》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内容科学性、艺术性整合,使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动脑及动手融为一体。
2实施
2.1优化教学环境,实施一体化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强调了做的地位,做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和纽带,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都是通过实践实训这一平台来实现。因此,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对教学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理论教学教室无法满足实训实践的需要,而传统的实验实训室又无法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对实验实训室进行改造,使理论教学教室与实验实训室融为一体,按照现代医院病室,以1:1比例建成仿真式的实训大教室或基地,实现实际护理工作岗位的职业情景,保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另外配备优质的足够的、先进的教学设备是教学做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2.2强化教学团队,加强师资建设,实现教师一体化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有书本理论而没有实际职业操作技能的老师或者只有操作技能却理论知识欠缺的老师,显然是无法满足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简单说,教师必须是名副其实的双师,既为能系统讲授理论知识的讲师,又是能规范指导学生实训操作的护师。在国外护理课的教师全部都是硕士以上的学位,担当护理教育者、研究者、社会职业工作者等多种角色。而我校教师除少数护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外,大多毕业于医疗专业,缺乏对护理专业系统理论知识及业务水平。我国护理师资队伍的现状,很难适应培养21世纪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因此,加强基护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业务素质,已是当务之急!开展进修与培训,分期分批选送青年教师到省、市“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临床护理新知识、新技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定期派教师到实习医院临床实践上班;另外,外聘省级医院护理专家、教授担任部分《基础护理学》课程,以老带新、以传帮带方式、以拜师学艺的形式带领年轻教师实施一体化教学。落实带教措施,定期检查带教结果。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训操作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在于有一支技能一等,艺高一筹的基护课专业教师团队。
2.3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将理论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这一教学模式顺应了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基础护理专业教师必须是双师型能手,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过硬的职业操作技能。实训室里不仅有必备的专业实训设备,还配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一体化教室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如理论教学,实验实训,临床见习与实习等。在一体化教室里,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充分凸显出来,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师生围绕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或者项目共同探讨,互相交流摸索,以技能训练与提高为教学目标,提高护理生的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增强实际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2.4增加了实践考核成绩的比例
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技能型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以满足医院护理岗位群,又要满足社区护理岗位群的需求,必须修改《基础护理》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将实践考核的比例由原来的30%增加到50%,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起到了积极的督促作用,明显调动了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明显加大实验课成绩考核的比例,有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2.5操作项目的综合测评
传统的基础护理课实训操作考核仅根据操作步骤设立评分标准,教师依此判定考核分数。这种考核方法只重视学生的操作技能,忽略了学生整体素质及沟通技巧,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评判思维能力的发展。改革单一考核变为综合测评,重点在于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及意义
第一,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第二,从目前学生的素质状态,适合一体化教学来提升高职医专院校的教学质量。第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现了“教学做”三合一的教育理念。着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第四,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第五,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增加了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例如各种注射法的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人亦教,二人一组,一对一的“真人真做”,交换操作。由二位学生分别扮演病人及护士的角色,“病人”角色者亲身感受了注射前的紧张害怕和注射时的疼痛;在扮演“护士”角色
【关键词】 白血病;化疗;基础护理
文章编号:1005-619X(2007)06-0343-02
白血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组疾病,目前大剂量联合化疗仍是降低复发率、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是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易并发的多种感染和出血是威胁病人生命、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自2000年以来,我们对56例次大剂量化疗的白血病患者采取强化基础护理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收治白血病患大剂量化疗患者共计56例次,其中男性35人,女性21人,年龄4~67岁,平均23.8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3例;住院天数15~68天,平均33.4天。
1.2 化疗方案。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人多采用大剂量甲胺蝶呤,剂量1~3g/m2,儿童总剂量为不超过500mg,成人总剂量为不超过1000mg。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人多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1~3g/m2,加二线药物依托泊苷等。
1.3 结果。
经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3例,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7例,未缓解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3例,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3例。
2 护理措施及体会
2.1 心理护理。
大剂量化疗毒副作用较大,病人易焦虑、烦躁、悲观、失望,产生孤独感,甚至易产生轻生念头。对每一位进行大剂量化疗的患者讲清用药方案、疗程、意义以及注意事项,根据病人的性格、文化程度及家庭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组织成功治愈的患者介绍经验,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2 基础护理。
注重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注意观察口腔粘膜有无发红、溃疡等;每日做口腔护理3次;根据口腔pH值选择适当的漱口液[1],中性者给予1∶5000呋喃西林液,酸性者给予4%碳酸氢钠溶液,碱性者给予2%硼酸液。对于口腔内pH值不稳定的患者,采用以上几种漱口液交替应用。当口腔粘膜出现白色假膜疑有霉菌感染时,立即给予制霉菌素2~4U/ml含漱[2],4次/日,配合抗真菌药物口服或静脉点滴,不要一味等待细菌培养结果,以致延误治疗。本组中有3例患者口腔感染,经治疗3天后假膜消失,感染得到控制。
严格掌握给药时间和剂量,注意保护血管。要有计划地从远端血管开始,尽量减少穿刺次数,勿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以防血管受损;穿刺成功后,再加入化疗药物,以防穿刺不成功而将药液外漏皮下引起组织坏死;一旦药液外渗,要立即停止输液,根据不同药物给予局部冷敷或封闭。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30分钟。
2.3密切观察病情。
白血病大剂量联合化疗时骨髓功能受到抑制,全血细胞减少,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极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出血和感染最多见,出血常是导致患者伤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节律、精神、神志、分泌物、排泄物、皮肤粘膜的变化。各种护理操作动作应小心、轻柔。出现牙龈渗血时,禁用牙刷刷牙,可用盐酸肾上腺素棉球或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出血多时,可给予凝血酶4000U或云南白药9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含漱4~5分钟,每30分钟含漱一次。如果患者出现烦躁、喷射性呕吐,视物不清等,提示脑出血的先兆,根据医嘱及早应用降颅压药物预防脑出血发生;当病人出现意识模糊,双侧瞳孔不等大时,提示有脑疝形成,协助医师做好抢救工作。
根据病情每日或隔日检查血常规,观察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变化。当血常规提示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时,动员患者住进层流室,实施保护性隔离[3]。患者进层流室前必须进行温水擦浴,更换干净衣服,室内的用具和食物均需消毒后方能使用,每日或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周擦浴2次;女性患者注意经期卫生,保持会阴清洁,预防肛周感染;直到中型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时方可出层流室,一般需6~9天。护理人员为患者做治疗时,按照保护性隔离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禁有感染性疾病的人员进入病房,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如患者出现发热、咳嗽等征兆时,及时采取血样、痰标本、咽拭子做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
3 讨论
中国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206-02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病,一旦发生大出血,将随时危及病人生命。因此,需要临床护士及早识别出血征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估计失血量,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现浅谈观察和护理方面的几点体会。
1 一般资料
本组92 例为内科住院病人,男74例,女18例;年龄在18 岁~ 82 岁;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粘膜损害出血68 例,平均43 岁,胃癌出血12例,平均68 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平均54岁,血液病出血4 例,平均25 岁。
2 临床观察
2.1呕血与黑便的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者均有黑便,但不一定有呕血。有74 例病人表现为呕血与黑便同时存在,18例为仅有黑便而无呕血。呕血与黑便同时出现者,出血量至少250mL ~ 300mL;出现黑便表明出血至少50mL ~ 70mL。
2.2神志、生命体征、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观察
大出血时严密监测病人的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16 例病人出现大出血,有12 例病人估计出血量在1000mL左右,病人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出汗、晕厥、血压下降,脉率100 次/min 左右,呼吸30次/min。2 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出血量1500mL呈现休克状态,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紫绀、血压下降(收缩压在80mmHg 以下),脉率大于120 次/min,呼吸达40次/min,少尿、神志恍惚。
2.3出现下列情况表明仍在继续出血
有2 例病人持续存在心慌、出汗、恍惚、腹胀等症状;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呕血转为鲜红色,柏油样便稀薄,量多,色由黑变红,伴肠鸣音亢进;经治疗后,病情仍未见明显改善,血压及脉搏不稳定。
2.4发热的观察
14 例大出血病人在24h 内出现发热,体温在37. 9℃ ~ 38. 5℃之间,持续5d 左右恢复正常。
2.5皮肤和粘膜的观察
有4 例病人出现黄疸,其中2 例有肝掌、蜘蛛痣。
3护理体会
3.1休息、活动与
少量出血者应卧床休息,大出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下肢略抬高的平卧位)。治疗和护理工作应集中进行,以保证病人的休息和睡眠。待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后给病人制定活动计划,活动量和时间应循序渐进。
3.2保持呼吸道畅通
病人在呕吐时头应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帮助病人及时清除口腔内的积血;必要时用负压吸引器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血液,并给予氧气吸入。
3.3治疗护理
①补充血容量: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出血量的多少,遵医嘱按先补晶体后补胶体的原则扩容,必要时配血,输血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保持血红蛋白不低于60g / L,收缩压不低于90mmHg。②药物止血:对于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粘膜损害引起的出血,可用奥美拉唑40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缓慢滴注,每12h1次,或每8h1次。也可用去甲肾上腺素8mg 加入100mL 水中分次口服。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用垂体后叶素20u 加入5% 葡萄糖200mL 中静脉缓滴,如药物不能控制时可采用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③中药给药护理:汤剂宜凉服或温服,以免过热刺激胃粘摸导致再出血,服药后注意腹部适当保暖。
3.4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时的护理
放置三腔气囊管24h 后放气15min,如出血未停止,再注气加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胃肠减压量以及大便次数、颜色和量等,以判断有无继续出血。保持鼻腔粘膜清洁湿润,用石蜡油滴入插三腔管气囊的鼻腔内,3 次/ 日,以减轻管子对鼻粘膜的刺激。
3.5严格记录出入量
准确记录24h 出入液量,疑有休克时,留置导尿管测每小时尿量,应保持尿量> 30mL / h,若补足血容量后仍少尿或无尿,应注意急性肾衰可能。
3.6饮食护理
饮食没有规律没有节制,因此应正确指导患者合理进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食用具有凉血功能,质软、清淡、少渣易消化的食物,并遵循低温、少食多餐的原则。急性出血期伴呕血者应予禁食,同时取侧卧位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可选用温凉清淡的流质饮食,如米汤等,当大便隐血转为阴性后可进无刺激、少渣、低温、半流质饮食。注意少食多餐及营养的补充。恢复期应食软而易消化、无刺激的营养饮食,戒烟、酒,禁食辛辣以及过热过烫的饮食,忌食生冷油腻、坚硬不宜消化的食物,以避免再出血。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停止后2d ~ 3d 逐渐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饮食,未再出血可逐渐改为半流食,饮食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避免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防止损伤曲张静脉而引起再次出血。
3.7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铺平整、干净,定时翻身,最长不超过4h。对黄疸引起皮肤瘙痒者给予止痒处理,嘱病人不要抓搔,以免皮肤受损。
3.8 情志护理
胃络损伤亦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出现呕血与黑便时,多数病人会产生紧张、恐惧感,针对这些患者出现的情绪激动、烦躁易怒等心理变化,护士应沉着、冷静地尽快清除呕吐的血迹,以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说明安静休息有利于止血,嘱病人不要紧张,告诉病人医护人员会全力救治,并陪伴在病人身边,解除病人思想顾虑,认真解释各项检查、治疗、护理措施,耐心听取并解答病人的提问,以减轻患者的疑虑,增加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消除不良情绪,以便配合我们的工作,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3.9做好卫生宣传及出院指导
嘱患者重视精神与饮食的调节,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常,忌食冷及生瓜果,戒烟酒,学会如何观察粪便颜色,以便有异常及时就诊。
4结果
92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中,56 例痊愈,30 例好转,6例效果不佳,总有效率为93. 4%。
5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多为急性胃粘膜损害和消化性溃疡所致,出血前多有诱因,如饮食不当、饮酒等。因此,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口服去甲肾上腺素稀释液,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目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常在呕吐、咳嗽等情况下使腹压突然升高,或因粗糙食物损伤曲张的静脉而导致出血。垂体后叶素可使腹腔血管收缩,使门静脉血流量减少、压力下降而起到止血作用。三腔气囊管进行食管、胃底气囊填塞术,压迫胃底静脉达到止血目的。血液病多为血小板减少,白血病细胞浸润对血管的损伤等引起,对症静脉给予浓缩血小板悬液、新鲜全血等治疗均有一定的止血效果。
参考文献
[1]尤黎明. 内科护理学[M]. 第3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5 ~ 264.
[2]赵月华,赵月梅.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中华临床杂志[J],2002,2(3):71.
[3]王志红,周兰妹.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71175.
【关键词】 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 课程体系; 岗位胜任力
高等护理职业教育必须以医院临床护理实际工作需要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任务引领教学实践,尽快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反映到教学中,才能培养出临床护理岗位所需要的合格人才[1]。由于受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影响,知识本位的教育思想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2]。
为了探索提高高职护生的岗位胜任力的方法,本院借鉴国际护理教育理念,试点探索按“人体系统”来设置课程体系,摒弃传统的先基础医学课程-后临床护理课程-最后临床实践三段式课程体系,将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一体化融合,构成运动、神经、呼吸、循环、消化、血液、内分泌、感觉器官、生殖10大系统课程,在各系统中开展工学交替,将传统的最后一年的临床实践部分前移到前期两年的在校学习时间中来。在2010级改革班高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提高了护生的岗位胜任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组为10级高职护理改革班学生110名,对照组为10级高职护理1班、2班普通班学生共97名。试验组基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进行三年培养,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基础-临床-实践三段式课程体系进行三年培养,即先前期完成人体解剖、组织、生理、病理、药理等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再进行内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五官科护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下临床实习,也未在前期两年理论学习过程中开展工学交替。
1.2 方法
1.2.1 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 将人体解剖、组织、生理、病理、药理等传统的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与内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五官科护理等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有机重组,开发了12门一体化融合课程。包括2门框架课程-基础医学总论、基本病理变化与护理,10门基础医学与护理融合的系统课程-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生殖系统。12门一体化融合课程是培养改革班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的核心课程。
1.2.2 按系统开展工学交替 在系统课程中实施工学交替。即在每个系统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进入各大医院的科室进行临床实践1~2周。如《泌尿系统基础医学与护理》课程一结束,改革班学生便被安排至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等6家三级医院的肾内科、泌尿外科,每家医院学生数约15~20名,每个科室学生数约8~10名。本系统见习共2周时间,1周后在同个医院内交换科室,即在肾内科1周、泌尿外科1周。工学交替阶段实行医生-护士-学校教师联合带教。学生早上跟医生查房,查完房后跟指定的护理带教老师,学校教师主要负责沟通协调工作。
1.2.3 建立工学交替阶段的教学反馈机制 工学交替教学评价由过程性评价(操作技能、学习和工作态度、护理病历书写及汇报、日记、实习成长册等)和总结性评价(出科考核)组成。在学评教方面,一个系统的工学交替结束后,向学生发放《护理专业改革班学生系统见习评价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及工学交替基地的教学人文环境。并召开组长会议及学生会议,访谈了解工学交替情况。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医院,督促临床不断提高带教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3 讨论
3.1 避免了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相脱节 将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的内容按照系统进行优化整合,使学生在掌握某系统的基础医学内容后,马上利用这些新鲜的基础医学内容去辅助学习内外妇儿等专业知识,有助于避免基础知识的遗忘,并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3.2 项目化教学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项目化教学通过构建一个完整工作任务情境,培养并强化实际工作的职业核心能力,较好实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工作环境、以学生和行业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3-5]。一体化融合课程的开发是参照国内外先进的现代护理理念,将每个系统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包含数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选择典型的教学病案为载体,按照临床护理实际工作过程为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具体程序如下:先给一个完整的教学病案,然后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提出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的健康指导),最后进行相应的护理评价。在病案的穿插引导下,完成与护理工作过程一致的护理程序五个步骤,达到课程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有效衔接,缩短课程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
3.3 早期下临床,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护生从护校生活到医院实习,会面临环境陌生、工作负荷大、理想与现实落差大、患者投诉等各方面的压力,使护生角色适应有一定困难。此阶段能否顺利适应角色并完成实习任务,对今后工作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6]。调研显示,改革班学生能在实习阶段更快地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适应环境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P
总之,改革班学生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便开始工学交替,使得首次下临床进行专科实践的时间前移1年,学生带着新学的理论知识和专科操作技能进入临床相应科室,马上将所学知识用于真实患者的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中去,在知识、技能、素质等各方面接受了良好的培训和熏陶,日积月累,岗位胜任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深受临床科室的欢迎,临床科室普遍反映改革班学生能较快地适应实习岗位、较早地融入工作团队。沟通能力较强,不止是护患沟通,也包括了与护士长、护士、医生、家属等的沟通。由于改革班和普通班的学生都要在第一学年暑期下临床进行基础护理教学实践3周,调研显示在熟悉基础护理操作方面两者并无显著差异。目前,改革班工学交替阶段,没有将护理查房列入教学任务中,调研显示在整体护理查房的能力方面改革班与普通班的学生并无显著差异。但是研究表明护理查房不仅能促进服务观念的转变,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有效提高护理质量[9]。护理教学查房是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10]。虽然整体护理查房对知识、技能、素质要求较高,但这必须列入今后的教学计划,是需要医护工作者努力提升的方向。
3.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不管是医学生还是护生,几乎都认为神经系统的学习难度较高,在搭建系统课程体系时,考虑到其他系统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将神经系统放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是继运动系统后的第二门系统课程,但是学生普遍反映接受困难,考试成绩也不尽如人意,考虑将神经系统后移至第二学年,希望在经过部分系统课程学习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再来学习神经系统,提高神经系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钱学欣.紧密联系临床 保证护理人才培养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89.
[2]吴瑛.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概念及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0):435-439.
[3]洪霄,付彬,李涤非.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92-93.
[4]郑惠虹.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17(23):132-134.
[5]李君,张俊玲,李春.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6(5):73.
[6]叶小琴.影响护生角色行为适应的因素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2,5(25):125-126.
[7]巧,杨翔.护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0):124-125.
[8]朱明瑶.培养护生软技能,提升岗位适应力[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20(12):158-159.
[9]朱小芳.落实护理查房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6):195.
【摘要】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效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6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急救护理措施,总结急救护理经验。结果本组6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抢救成功58例,抢救成功率为93.5%,另有3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患者因病情恶化,出血量大,并发生严重的休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积极的抢救并配合有效的综合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诊科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急性出血可引起患者周围循环衰竭和重度贫血,严重危及到了患者的生命[1]。因此,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临床救治成功,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本研究将结合我院急救护理工作实践,进一步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效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6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2.3±2.6)岁,出血量45~900mL,平均(227.3±24.2)mL。消化性溃疡31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4例,出血性胃炎9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8例。
2 急救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
护理人员应在接诊后应配合医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对病情做出正确的评估,其中正确估计出血量是临床明确诊断、把握抢救时机的关键。一般出血量在5~1OmL,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出血量>60mL时,可出现柏油样便排出;出血量250mL~300mL可引起呕血;出血量达800mL时临床表现有口渴、烦躁、少尿、血压下降;出血量>800m时,可有尿少、尿闭等失血性休克表现[2]。每隔30min监测生命体征一次,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皮肤的色泽和温度,收缩压
2.2 基础护理
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双下肢抬高30度,休克患者应取休克卧位,呕血患者头应偏向一侧,以防止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大便次数较多者,每次便后都应擦洗肛周,保持局部皮肤的干燥与整洁,床单被褥要定期更换。用生理盐水给患者漱口,3~4次/d,以保持口腔清洁。
2.3 建立静脉通道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并保证静脉通道的通畅,至少需要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用于迅速输血,补充血容量,另一条用于输注抢救药品。同时,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的血型、以及药敏情况进行检查,保证用血和用药的安全性,积极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充分准备抢救需要的血液制品、抢救药物和器械。
2.4 用药护理
去甲肾上腺素是有效治疗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因此应根据医嘱做好用药护理工作。使用生理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缓慢变换,如左侧卧一平卧一右侧卧,使药物与出血面充分接触,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止血效果。同时护理人员要严格掌握药物浓度及滴注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以保证药物准确、均匀输入,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3]。
2.5 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护理
三腔两囊管常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利用充气气囊分别压迫胃底和食管下段曲张静脉,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置入三腔两囊管前护理人员应仔细检查气囊有否破裂、漏气及偏心,先充胃气囊,观察出血是否停止,为避免食道下端被气囊堵塞而引起窒息,应随时准备负压抽吸。若止血效果不理想,则再充食道气囊[4]。若有活动性出血者,应放气后再充气。
2.6 饮食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并伴有呕血者应严格禁食,对少量出血无呕吐且无明显活动出血者,可进食少量无刺激性的流质食物。出血停止后可进营养丰富、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饮食,并坚持少量多餐[5]。患者出院前应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嘱患者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戒烟戒酒。
2.7 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到了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客观分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便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就行交流沟通,安慰其不良的心理情绪,沟通时应注意语气和沟通的技巧,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结果
本组6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抢救成功58例,抢救成功率为93.5%,另有3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患者因病情恶化,出血量大,并发生严重的休克,抢救无效死亡。
4 结语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患者如得不到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6]。因次,积极的抢救并配合有效的综合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李香玉,许丽.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5):310-311.
[2] 陆彩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J].全科护理,2011,9(8):2112-2113.
[3] 王珏华,吉美红.上消化道出血急救、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B):152-153.
[4] 张爱荣,别会鑫,王荣,等.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26):5514-5515.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护理技能的提高
1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1. 1 基础护理 遵医嘱使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呕血时头应偏向一边, 以防止误吸呛咳。立即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 如有活动的假牙取下, 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做好吸氧的准备。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注意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 其中包括:次数、量、颜色, 每次排便后擦洗干净, 保持床单元的整洁舒适, 做好晨晚间口腔护理, 饭后漱口, 嘱患者尽量穿棉线或柔软的内衣内裤, 对需要卧床的患者, 应注意皮肤情况, 必要时给予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定时翻身, 防止压疮的发生。
1. 2 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如发现患者有出血倾向, 立即报告医生, 积极配合治疗。并做好各种记录, 为诊断及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做到早发现避免出血或尽早的治疗。
1. 3 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智、语言交流情况, 末梢循环情况、触摸患者时感觉皮肤温度, 观察患者的皮肤色泽、患者有无口渴, 以有助于判断患者循环血容量的改变。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必要时使用心电监护仪, 密切关注血压波动情况, 当收缩压
1. 4 注意观察并记录呕血量、便血量、便颜色、呕血的次数等情况。可根据呕血及便血的情况, 给与补充血容量, 防治休克的发生。当出血量超过10 ml时, 检验便隐血试验呈阳性, 患者的粪便呈柏油样便。
1. 5 止血及对症治疗的护理, 可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血容量, 六胺基乙酸、立止血及垂体后叶素等止血治疗, 并做好交叉配血试验及备血准备。在静脉滴注过程中, 严格控制滴速, 嘱患者不要随意调节滴速, 定期巡视病房, 注意静脉滴注部位有无渗透现象, 对有躁动的患者根据医嘱采用安全保护带, 以免药物外漏引起皮下组织坏死溃烂。准备好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插管前, 仔细检查确保管腔通畅。操作时严格定时测量气囊内的压力, 以防止由于压力不足, 而延误治疗或达不到止血目的。同时防止由于压力过高引起组织坏死。
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 如出现紫绀、躁动、呼吸困难, 血压下降或窒息表现立即报告医生。定时放气, 针对放置24 h 后, 应放气数分钟后再注气加压, 以防止由于食管胃底黏膜受压过长而致黏膜糜烂、缺血性坏死。间断应用气囊压迫一般以3~4 d为限。出血停止后, 遵医嘱放出囊内气体, 但仍需继续观察24 h后, 如未再出血倾向给予拔管。
1. 6 体温过高采用的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 当患者的体温波动在超过37.5~38℃之间, 遵医嘱4次/d测温, 体温连续平稳3 d后, 改为2次/d。当患者的体温超过38.5℃时, 应立即报告医生, 根据医嘱合理使用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 多饮温凉水或药物降温。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床单、被单以免着凉。注意观察体温波动的情况。
1. 7 患者饮食及心理的护理, 当患者处于呕血时应禁食。对出血量少且无恶心无呕吐症状者, 遵医嘱给予少量稀软无刺激的流质。出血停止后可进半流质饮食, 嘱患者细嚼慢咽, 每次进食量不可过多, 但可多次。同时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 避免诱发肝性脑病。在每次巡视病房过程中, 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智、心理活动, 真诚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通过交流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 拥有良好的心态, 消除顾虑, 向患者进行宣教, 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增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加强护士的理论技能提高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重症疾病, 当患者呕血时, 严重者可呈喷射状呕血, 患者无任何准备的前提下, 在精神和心理上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恐慌, 不知所措。如果抢救不及时, 极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及循环衰竭。甚至导致生命垂危。为此, 要求消化科护士, 业务娴熟, 动作迅速, 快而不乱, 有条不紊的积极配合医生抢救。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耐心的、细致的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做好患者止血后的起居、饮食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 不断学习新技术, 新方法, 做好传帮带的护理工作, 与医生一起研究探讨,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最佳抢救方案, 如何更好的争分夺秒, 为每一位呕血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做到极限。具有良好的责任心、同情心, 树立敬岗爱业的精神, 以患者为中心, 急患者之所急, 视患者如亲人, 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工作在护理岗位, 不断专研业务, 加强基本功训练, 精益求精。通过自身的努力, 使每一位来院患者具有安全感、信赖医务工作者。护理工作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 只有不断的学习积极进取, 方能解除患者的疾苦。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565.
关键词:食管癌;胃管非计划性拔出; 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达到拔管指征的患者自行将胃管拔出,或医务人员由于操作不当引起胃管脱出[1]。食管癌术后临床上放置胃管时间一般为5~7d,其目的在于通过胃肠减压将胃液及胃内容物吸出,有利于预防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及减少胸内胃对呼吸循环影响[2]。食管癌由于术后创伤大、置管率高、基础疾病多、病程长等特点,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相对较多。非计划性拔管可造成患者病情加重及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威胁其生命。如何有效预防胃管非计划性拔出的发生,促进患者全面快速康复,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护理的重要问题之一。我科2013年1月~12月共发生8例食管癌根治术后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出,本文就食管癌术后胃管非计划性拔出的原因进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12月我科发生8例在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后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性拔出,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64~78岁 , 8例均为患者自行拔出。
2 原因分析
2.1 医护工作者健康宣教不到位 患者和家属对管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知识,心里重视程度不够,家属警惕心不强,往往忽略了患者的拔管风险意识。
2.2 年龄原因 林蕾蕾 [3]认为高龄患者循环功能差,呼吸频率降低,大脑缺血缺氧,对异物刺激敏感性高。同时对管道的适应性差和对不适的敏感性高,易产生一过性认识混乱而发生拔管行为。
2.3胃管固定不妥当 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常规用胶布固定于鼻翼,管道活动度大,患者鼻翼部皮脂腺分泌丰富使固定的胶布失去黏性,往往易在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擦口鼻时发生脱出。
2.4基础护理不到位 食管癌术后由于胃管留置时间长,口咽部干燥以及定植菌的繁殖,同时管道长时间刺激鼻咽部,使鼻咽部充血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患者常常难以忍受,自行拔出胃管。
2.5时间因素 患者夜间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呼吸频率降低,肺泡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血氧饱和度较清醒时低,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精神障碍。刘远金[4]等发现夜间成为意外拔管的高危时段自行拔管几率明显高于白天。同时在浅睡眠的朦胧状态,患者的行为可不经过大脑皮质的控制,拔管是患者本身缓解不适的反应。本组8例患者均在拔管的高危时段(23:00~02:00、06:00~08:00)意外拔管。
2.6疼痛 因食管癌手术切口长,术中牵拉面积大,术后伤口疼痛使患者烦躁不安,加重了患者的拔管意识,患者易自行将胃管拔出。
2.7护士巡视病房不及时 不能有效的杜绝隐患,胃管脱出经常发生在夜间,而夜间值班护士人少,忙于治疗或由于疏忽,未能及时观察处理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2.8频繁咳嗽 食管癌术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频繁导致恶心呕吐,将胃管呛出。
2.9医疗护理操作中的疏忽 护士在进行口腔护理、吸痰或翻身更换等护理操作中不谨慎也易发生胃管的脱出。
3 护理对策
3.1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同时加强对重点时间、重点人员、重点环节的管理。
3.2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和交流沟通 在术前对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有效的交流沟通,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理。术前1d通过护患交流,让患者了解胃肠减压的作用,可能出现不适及应对方法。以及胃管脱出的严重性,拔管的时间及指征。特别是在术后患者意识清醒的第一时间告知其各种管道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3.3妥善固定胃管 胃管先用胶布缠绕,再将胶布固定于鼻翼,擦干脸上的汗渍、油渍后,再用胶布固定于同侧脸部。另系一根棉带拴紧胃管固定于头部,可使胃管固定更为稳固。并每日更换固定胶布。同时将负压器用细线固定于患者衣扣上。
3.4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处理 术后麻醉围清醒期是重要的生理功能全面恢复时期,也是诸多意外容易发生的时期[5]。合理安排治疗护理,减少对患者的打扰,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对于出现精神症状的患者,遵医嘱及时使用镇静药,特别是在夜间值班人员少的情况下,应做好患者易拔管的高危时段(23:00~02:00、06:00~08:00)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阻止患者的拔管行为。
3.5加强基础护理尤其是口鼻腔护理 及时清洁口鼻腔及咽喉壁分泌物,保持患者的口鼻腔及咽喉部清洁舒适。针对咽喉部干痒疼痛的患者嘱其少说话,减少吞咽频率。
3.6 适当使用镇静剂、镇痛剂 术后伤口疼痛易使患者产生焦虑、躁动不安,术后有效镇痛是外科手术快速康复的理念。及时使用镇痛剂缓解患者的不适,使患者顺利渡过躁动期。减少自行拔管的概率。
3.7加强巡视 经常巡视患者及时发现患者有无拔管意向。做好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陪伴对患者管道的管理能力从而减少意外拔管。
3.8 规范护理操作程序 要求护士在给患者做各项操作时注意技巧,动作轻柔,防止胃管被牵拉脱出。同时,作好胃管标识,对发生非计划性拔管高危险患者提高警惕,给予床旁警示标志。
4结论
食管癌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有医、护、患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可引起患者病情恶化及危及生命,给医疗纠纷留下隐患。所以,只有做好胃管患者的护理和有效的干预措施,才能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确保护理工作安全。
参考文献:
[1]朱红平.胃肠术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护理对策[J].心理医生.2011.9.(9):1264
[2]李文忠.罗仕云.吴坚等.食管癌ivor-lewis手术腹腔镜管状胃制作探讨[J].西部医学.2012.11.24(11):2170.
[3]林蕾蕾,严美琼.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8.8(5):69-71
【关键词】 奥曲肽;出血,上消化道
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长效性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类似物,为八肽[1],具有抑制多种消化液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减少内脏血流量及降低门脉压力作用[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诊之一。我科对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奥曲肽、一般止血剂、输液、输血等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提高预见性护理意识,缩短止血时间,以降低病死率,提高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16~82岁。有突发呕血(或咖啡样物)和(或)出现黑便,均伴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头晕、乏力、血压偏低、脉搏加快、血红蛋白下降等。胃镜检查: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5例、胃溃疡伴出血2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活动性出血31例、急性胃黏膜病变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8例和对照组(b组)34例。
1.2 治疗方法
a组奥曲肽0.1 mg+0.9%氯化钠溶液20 ml缓慢静脉注射,继之以奥曲肽0.1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以25 μg/h缓慢静脉滴注≥48~72 h,同时泮托拉唑4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b组泮托拉唑用法同a组。2组均配合止血药,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血液吸入引起窒息,禁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呕血及黑便情况,营养支持,治疗原发病基础治疗等,根据病情需要酌情行输血治疗。
1.3 疗效判断
有效:72 h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患者呕血和(或)黑便停止,血压、脉搏、肠鸣音正常,大便潜血转阴;胃镜检查证实出血已止。无效:用药72 h后患者仍有呕血和(或)便血,肠鸣音活跃,血压、脉搏不稳定,胃镜检查仍有活动性出血或需转外科手术治疗。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止血效果比较见表1。表1 2组止血效果比较例(略)注:与b组比较,*p<0.05
3 护理体会
3.1 一般护理
3.1.1 休息与:大出血时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30°,以保证脑部供血。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分泌物、呕吐物、血液,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或误吸。注意保暖,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安静,治疗和护理工作应有计划集中进行,避免不良刺激,保证患者休息和睡眠。出血严重者给予氧气吸入。
3.1.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每15~30分钟记录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同时加强对患者意识、面色、肢端皮肤温度、末梢血管充盈度、尿量、呕吐物和粪便的性质、颜色及尿量的观察,准确记录出入量。必要时心电监护。疑有休克时,留置导尿管,测每小时尿量,应保持尿量>30 ml/h。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防止药液外漏。用药过程中,严格遵医嘱用药,剂量要准确。根据出血情况、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整滴速。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四肢冰凉提示微循环灌注不足;若出现下列情况提示有活动性出血或再次出血:反复呕血,甚至呕吐物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黑便次数增多且粪质稀薄,色泽转为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经补液,输血而未改善或好转后又恶化,血压波动,中心静脉压不稳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高压的患者原有脾大,在出血后常暂时缩小,如不见脾肿大恢复亦提示出血未止。
3.2 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使患者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患者见到呕血、便血会产生恐惧、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尽快清除血迹,避免恶性刺激,同时关心安慰患者,经常巡视,大出血时陪伴患者,使其有安全感。抢救工作迅速而不忙乱,以减轻患者紧张感。适时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危重患者允许家人陪伴在旁,使患者心理踏实。由于病情易经常反复发作,导致住院费用高,经济负担较重,患者在思想上容易产生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病情的不同采取整体护理和心理疏导,耐心向患者和家属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及加重因素,疾病基础知识,治疗措施,有关注意事项,消除其思想顾虑。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身心完全放松,从而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3.3 饮食护理
加强对患者的饮食管理,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至关重要。合理饮食有助于止血,促进康复。反之,饮食不当,可加重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食温凉、清淡流质,逐渐改为软食,少量多餐,以后过渡到普食,限钠与蛋白质的摄入。避免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细嚼慢咽,以防再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服药时药物应研碎,以免损伤食管黏膜引起出血。
3.4 预见性护理
在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预见性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部分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前3 d的脉搏明显增快,此现象早于其他症状,如胃部不适、头晕、心悸等。脉搏增快的机制是因肝内阻力增加,使门静脉供肝血流量、血氧减少,来自门静脉的亲肝因子,胰高血糖素减少,交感神经压力感受的反馈调节,心功能发生改变,心输出量增加,心跳加快。出血控制后,不能认为危险期已过,产生松懈情绪,应密切观察排泄物等[3]。尽早发现出血先兆。护士在临床病情观察和抢救中,应加强预见性意识,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死率,缩短出血时间。
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长抑素的八肽衍物,它保留了与生长抑素类似的药理作用,且作用持久,选择性收缩内脏血管,减少内脏循环血流量及门静脉系统的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具有保护胃黏膜细胞的功能,对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有效[3]。同时还能防止胃酸反流入食管,消除胃酸、胃蛋白酶对血凝块的溶解作用。从而使奥曲既有止血作用,又能防止再出血。治疗组奥曲肽治疗消化道大出血有效率达92.1%,明显高于对照组(64.7%),不良作用明显减少,早期应用止血迅速,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吴云林,徐志红,马天乐.奥曲肽在消化病诊断与治疗中的新进展.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8,7:296299.
2 杨卫文,杨景林,李静.奥曲肽与奥美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的比较.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