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09:27: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石油化工贸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比较优势论开启了生产成本与产业分工之间影响关系研究的先河。其核心思想是“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要素禀赋论将这种生产成本的差异归结于各国要素赋予量的不同和各种生产所需要素密集度的不同。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从国际经济整体来看,按照比较优势进行的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能促进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改善;从一国来讲,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决定国家产业、技术和贸易结构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1]。
加工贸易是典型的依据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的产物,是跨国公司在全世界范围配置产业链条,以比较优势为原则的国际产业转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和对外贸易空前发展,并导致了资本和技术的过剩,劳动力成本的相对提高。而此时,大批制造业进入成熟期,对技术、资本的要求降低。于是跨国公司将制造业中的劳动力密集工序转移至后进国家,而在本国进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序。对后进国家来说,这些由先行国家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正好符合本国的资源比较优势。于是,后进国家得以在承接和发展劳动力密集工序的过程中积累资本和技术,实现国内产业由农业向工业的转移。
但是比较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动态比较优势论在传统比较优势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些可变因素,对比较优势与产业分工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更深刻的阐述。一是要素的流动性。认为在要素可以流动的条件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产要素的积累与损耗会使得一国的要索丰裕度发生改变。先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国际竞争力将逐步减弱,而一些新的产品将具备比较优势[2];二是由于产品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时生产所需求的要素构成不同,因而在生产方面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也随之变化。当某种产品最初为创新产品出现的时候,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技术发达国家具有研究和开发的比较优势;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演进,该产品变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就转移到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当产品进入生命周期的再下一阶段,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时,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就具有了生产和出口这种产品的比较优势。由此可以判断,从横向来看,随着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加工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工格局也应该随之变化,从而更有效地配置资源;从纵向来看,同一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定位应该随着自身资源的消耗、资本的积累及劳动力成本和质量的动态演变而不断改造升级。
二、山东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特点与相关要素的比较优势的变迁
(一)山东省加工贸易发展的总体态势
1.总体发展迅速从图1可以看到,山东省加工贸易起步于80年代中后期,但发展迅速。到2010年,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56.7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其中出口498.3亿美元,增长24.8%,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7.8%;进口258.4亿美元,增长20.9%,占全省进口总额的30.6%。
2.地域特征明显
从区位分布来看,山东省加工贸易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如图2,山东省加工贸易呈现明显的由东向西阶梯发展的态势。其中东部沿海地区是加工贸易发展的一线城市。加工贸易发展快、规模大,占全省加工贸易的绝对比重。2010年,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加工贸易出口402.68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80.8%,远远超过了其他14个地市的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二线城市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有潍坊、东营、滨州、淄博、日照、济南等,加工贸易出口在全省所占比例大约为1.2%到4%之间;三线城市集中在中西部,有德州、聊城、泰安、莱芜、临沂、济宁、菏泽、枣庄等,加工贸易出口在全省加工贸易出口中所占比例均不高于1%。
3.产业发展不均衡
如果把山东省加工贸易的出口分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四个大项,如图3可以看到,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例最大,2010年全年机电加工贸易出口294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59%;其次是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3.8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30.9%;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所占比例相对较低,2010年全年纺织服装和农产品加工贸易分别出口69.4亿美元和35.1亿美元。从发展趋势来看,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加工出口所占比例经历了2007年、2008年的快速上升后,进入相对稳定的平缓上升状态。而农副产品和纺织服装所占比例即使有下滑态势,但从2008年开始也进入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稳态一方面体现了不同产业在加工贸易中的不同地位,同时也暗示了山东省加工贸易发展正遭遇着不容易突破的瓶颈。
(二)加工贸易相关要素比较优势的变迁
1.劳动力成本:东部优势减弱、西部优势凸现
如图4,从劳动力成本来看,如果将东营市劳动力成本指数定为1,则青岛、烟台、威海的劳动力成本指数分别为0.77、0.72和0.62,处于较高水平。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会便宜很多,如最低的菏泽劳动力成本指数只有0.37,是青岛的一半。青岛、烟台、威海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减弱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劳动力成本是影响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东部劳动力成本指数的提高,势必会阻碍当地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发展。
2.土地资源:东部地价猛涨,西部相对宽裕
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促使大批流动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务工,使得这些城市人口迅速扩张。人口的集聚引起了住宅、餐饮和生活消费等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关的服务产业与之配套,为生产服务的销售、市场策划和推广、技术与信息咨询以及相关中介服务组织和配套企业随之兴起。人口和工商业活动高度集中于狭小的区域内,现有的土地资源已不能满足需要,导致土地资源供不应求,土地开发成本持续上升,土地面积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显。青岛是非常典型的由加工贸易发展起来的移民城市。到2010年,青岛的平均房价已经从2000年的不到2000元上升到10000多元,中心城区的房价更是高达25000元。相比而言,西部菏泽、聊城地区不管是土地数量还是土地价格都会有优势得多。
3.资本要素:东部外资富余,西部资本稀缺
在资金总量看,1989年山东首次转缺口为盈余,产生了123.61亿元人民币的储蓄闲置资金。1996年山东省年闲置资金首次超过1000亿元,占储蓄存款的比例达44.71%,以后各年的比例均在44%左右。与此同时,山东省实际利用外资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而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几乎每年翻一番,从1979年的折合人民币0.20亿元上升到了2010年的924.79亿美元[3]。可以看出,山东在资本方面已经相当富余。但是,山东省吸引外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图5,到2010年,青岛、烟台、威海累计实际使用外资594.03亿美元,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总量的64.23%[4]。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快,且具备很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外来资金,再加上本来居民储蓄积累就多,因而资金非常充足。而靠近西部的地区外商投资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储蓄量少,资金短缺的情况十分严重。这种现象的存在制约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山东省各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
4.技术:东部快速上升,西部急需改造
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来源于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和“学习效应”,一方面来源于本土对技术研发的投资。据统计,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来看,济南、青岛、淄博、烟台等地科技人员总量较多,科研经费较充足。而一些落后的地区,如菏泽、枣庄等地不论在科技人员上还是在科研经费上都具有较大的差距。政府在科技投资上也主要根据各地的自主投资按比例配套供给,不但没能体现出宏观平衡调控的作用,还可能进一步加剧科研经费的两极分化情况。
5.环境及基础设施:东部基础设施完备但超负荷运转,环境逐步恶化
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完备,但由于人口和工商业活动高度集中于狭小的区域内,产生了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密度过高、工业企业过多等现象,既导致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超负荷运转,商业购物人流拥塞,又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5]。西部地区环境相对较好,人口密度较低,但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如东部地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由于山东省加工贸易在产业、地域上的不平衡发展,使得相关生产要素禀赋状况和相对成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山东各地的比较优势也正在发生动态改变。东部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正在逐渐丧失优势,具备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加工贸易却苦于地理空间、配套环境的限制而找不到合适的落脚之地。因此,如果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相适应的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未能及时跟上,则会对山东加工贸易发展产生限制作用。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山东省加工贸易产业布局调整势在必行。
三、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山东省加工贸易产业布局调整方案设计
(一)加工贸易产业布局调整的原则
1.循序渐进
由于加工贸易已占到山东省对外贸易总量的一半以上,大刀阔斧的改革可能会导致对社会生产、外贸发展、就业甚至社会稳定的强大冲击。因此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应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替代的方针,把握好调整力度,在保持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予以推进。
2.充分利用各地比较优势
利用山东省各地区间加工贸易发展不平衡,地区要素成本差距大的特点,结合山东各地的比较优势,对山东省加工贸易产业布局进行适当优化调整。从而使各地区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挖掘传统加工贸易产业的新市场,培育高新技术加工贸易,实现山东省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3.立足长远
根据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加工贸易发展通常要经历由最初主要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从事面向出口的加工组装活动,进而承接发达国家制造商的零部件分包合同,然后根据合同和加工说明生产具有发达国家品牌的最终产品,最后进入到自行负责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和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过程。因此山东省加工贸易产业布局设计要立足长远,重点把握提升加工贸易产业层次、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构建本土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方面的目的。
(二)加工贸易产业布局调整方案设计
如图6,根据比较优势,建议将山东省各地市分为高端制造基地、技术研发基地、普通制造基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特色产业基地七个层次。技术研发基地:青岛、济南、东营。因为这三个地区劳动力成本高,但资金充裕、生活设施完备,辐射能力强。济南作为省会,其定位是文化中心而不是工业城市。近几年济南加工贸易出口下滑已经成了不可否认的趋势。青岛作为胶东半岛的核心城市,理当成为高端制造业的技术研发中心。东营因为其石油资源优势,聚集了大批高端石油化工企业,可以将其建设为山东石油化工产业的技术研发中心。高端制造基地:青岛、烟台、威海。青岛、烟台、威海是山东省高新技术加工贸易产品的主要出口地,资金充裕、已经有了相当好的技术条件和生产经验,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将其定位为发展高新技术的高端制造业,使其成为山东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头羊。
普通制造基地:滨州、淄博、潍坊、临沂、日照、泰安、济宁、莱芜。这些地区要充分发挥功能和政策优势,集中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加工贸易企业集团,争取尽快在若干行业形成全国性的加工制造中心。淄博的陶瓷、莱芜、日照的钢铁在全国首屈一指,要利用这些优势,开展普通制造的深加工,提高技术水平。同时,注意培育企业的营销能力,提高品牌意识,逐步培育一批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自主品牌。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德州、聊城、菏泽、枣庄。虽然山东省的服装、鞋帽、箱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近几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从未来发展来看,这些夕阳产业的规模会进一步缩小。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忽略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发展。一是因为在山东省的加工贸易出口中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了近10%的比例;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就业、城市化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角度来看,应当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从山东省各地劳动力分布状况来看,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德州、聊城、菏泽、枣庄等地市,同时这些地区也是山东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地区,政府可考虑将一些劳动密集度最高的加工贸易产业引导至此。
金融中心:青岛、济南。青岛成为胶东半岛的金融中心理所当然。济南则重点做好衔接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金融服务。物流中心:东营、潍坊、日照、烟台。加工贸易必须有强大的物流业作为后盾。由于日照、烟台、威海、烟台便利的港口条件,可以发展大型物流业。特别是东营、潍坊和日照,地处中部,但依然沿海。可以利用西部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契机,将其建设为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走向世界的天然通道。特色产业基地:菏泽、济宁、潍坊、烟台等。在实施加工贸易产业布局优化的过程中,各地区要考虑发挥自身的传统产业特色。山东寿光的蔬菜、桓台的水产品、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沾化的冬枣、新乡的大蒜等都是当地的特色产品,产品质量一流。这些地区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着重发展农、牧、渔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促进加工贸易产业布局优化的配套政策
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既有赖于资本和技术的自然积累,也需要得到相关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支持,以实现疏导有力、转移有序、平稳过渡[6]。
(一)通过政策倾斜引导加工贸易产业的“梯次转移”
运用区域间的地价、税收、福利等政策落差,给予不同地区以不同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从而鼓励东部地区将比较优势相对较小、已趋饱和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东部地区积极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腾出空间。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丰富、土地广阔、劳动力便宜的优势,积极承接从东部转移过来的机械、化工、钢铁、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最终形成加工贸易在省内跨区域“梯次转移”的格局。这种“梯次转移”格局一旦形成,便会演变成一种自动机制。不管未来产业层次如何变化,东部淘汰的产业都能习惯性的自动流向西部[7]。
(二)加快西部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
要加快西部地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和科技教育三大配套体系。加快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完善海港、空港、铁路,推进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联网,确保加工贸易基地建设需要。要不断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改善对加工贸易投资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为所承接的加工贸易企业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加快技术人才和外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东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加工贸易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也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应该鼓励普通人才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同时在中西部加大职业教育投资,培养与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对口的操作人才;另一方面,应该与高校联手培养或者从海外引进高精尖的技术、管理人才,以满足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政府在科技投资上也应该体现平衡地区差异的功能,对技术落后的地区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实现技术改造[8]。
关键词:石油化工行业 国际石油贸易 安全管理筹划 宏观环境 竞争能力
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同时也是被国际炒家严重操纵的商品,任何的影响因素都可能产生石油价格的剧烈变动,因而,石油化工行业进行国际石油贸易的风险量是巨大的。我国年石油进口总量早已突破亿吨,并于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亚种最大的石油进口国,面对波动幅度大、风险显著的国际原油市场,如何降低国际石油贸易风险,提高石油化工行业问题,维护我国能源和材料安全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国际上降低和防范石油贸易风险的方式有很多,通常以优化石油来源地、影响石油市场走势、稳定贸易形势、优化资源结构等方法达到降低国际石油贸易风险的目的。作为石油化工行业应该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的同时,将目光转移到石油化工行业内部,在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探寻符合自身实际的措施和办法,形成有效的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筹划,促进行业的发展,体现出石油化工行业对社会和经济建设的价值和作用。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筹划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问题,应该在建立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筹划观念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具体情况,以宏观环境培育、实际操作养成和微观竞争能力培育为手段,科学地对当前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筹划进行探讨,形成真正有效的措施对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加以筹划,在实现安全管理的同时,控制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风险,达到促进石油化工行业整体健康发展,稳定我国经济的根本目的。
一、打造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宏观环境
根据国际通行的参照系数,国际市场油价每桶上升10美元并持续1年,通货膨胀率将会有0.8%左右的上升,可见石油对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影响。我们看到这一点,国际石油垄断组织也同时注意,这就为他们操纵石油价格,控制我国经济提供了原始动力。为了实现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安全,就必须建造一个适合我国特点的宏观环境,降低宏观因素变化产生的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问题。
1.降低石油化工行业对国际石油的刚性需求
我们应该通过提高石油化工行业生产效率、提升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稳定对国际石油的总体需求量,当需要恒定时,就减少了相关炒家和操作者的获利空间,降低了他们提高石油价格的可能。
2.建立石油化工行业进口石油的基金
政府应该组织行业全体建立石油进口的专项基金,通过将基金注入海外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开辟新海运、管道和铁路的石油通道、参与国外石油期货市场交易等方式影响国际市场油价。
3.营造有利于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世界典论
要将我国石油的需要与我国的发展和对世界的贡献练习在一起,让世界了解到,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必然性,争取更大、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4.积极开展有效的开展能源外交
政府应该主动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合作,确保我国石油进口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安全,实现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经济性。
二、养成国际石油贸易实际操作的习惯
1.国际石油贸易观念的正确培养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在相当长的阶段,在国际石油贸易市场中将主要以买方的身份出现。因此,必须积极培育石油化工行业正确的国际石油贸易观念和风险意识,推进石油化工行业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筹划的体系构建。
2.国际石油贸易风险意识的正确树立
石油化工行业进行石油贸易时要始终把风险意识放在首位,将其融化在企业文化中,推行全员参与的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把风险意识印到员工的头脑中,贯彻到企业考核中,与每个人的利益挂钩。
3.国际石油贸易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石油化工行业石油贸易时应该组建专业的风险预警机构,实现风险预警专业化,累积风险预警方面的经验,开发风险预警分析技术。
三、培育石油化工行业的微观竞争能力
1.建立石油化工行业的内控制度
抓住国际石油市场上稍纵即逝的贸易机会,提高;二是权利过多地集中于上层管理者,一般员工不负责任。这两种情况都是与设立内控制度的初衷相违背的。
2.培育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石油期货队伍
建立高薪养能、养勤和养廉制度,将薪酬制度和从事石油期货的人员的业绩挂钩,实行股权、期权、延期支付等激励机制,使其更注重企业和自身远期的根本利益。
3.理顺进口与石油化工行业的关系
应适度引入竞争机制,优化石油贸易进口商,把进口商和国内石油化工行业利益联系在一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的筹划。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面对世界资源和能源的激烈竞争,必须树立社会和行业的安全理念,特别是石油化工行业,面对着竞争激烈、价格变动频繁的国际市场,就更应该建立石油贸易安全的观念。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宏观环境培育、实际操作养成和微观竞争能力打造等不同层面的措施,希望为建立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筹划有所启迪和帮助,以便使石油化工行业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国际石油贸易的安全,在确保行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保障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质量和速度。
参考文献
[1]邹娟霞,韩蕾.我国石油贸易流向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8).
[2]李方杰.中国与中亚石油贸易合作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8).
[3]蔡希有.国际石油贸易摩擦及我国石油贸易对策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7(16).
一方面,贸易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跨国企业为进一步压缩成本均加强了制造中心的采购端伙伴关系建设,将采购链逐渐延伸到了生产企业,同时进一步调整了全球产品价值链分配格局,利润向设计、包装和运输环节集中的趋势愈加明显。这使得专业贸易公司基于信息优势的采购优势难以维持,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另一方面,作为本土制造企业,也在成本上升、利润微薄的背景下纷纷引入供应链管理措施,缩减了产需端的对接流程,同时压缩了贸易中间环节的可分配利润水平。两方面作用下,作为专业贸易公司,其既不能从生产制造环节上节省开支也不能在销售环节上完全掌控市场,难以再通过常规的方式和路径保持业务规模和利润水平。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尝试结合当前国际贸易的新变化和格局特征,立足于专业贸易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现实,从贸易公司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客户管理上,分析和阐述贸易公司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病。并为公司建立专业贸易服务型高效供应链管理体系提出优化措施,为我国众多贸易公司降低经营费用、增加效应规模,形成行业优势竞争力提供帮助。
从目前我国众多专业贸易公司的业务实际看,其供应链管理中客户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过分强调价格优势的供应商选择标准
目前贸易公司的供应商选择过程中,虽然引入了信用评价和供应商风险识别系统,但是在具体业务的供应商选择上,依然以价格最低化和利润最大化的选择标准为最高追求,而总是有意无意的淡化风险、信用、综合资质等方面的选择权重。或者说,一般的贸易公司尚缺乏一套对供应商信用、价格、供应能力、应急能力的综合评价系统从而实现合理价格选择,特别是供应商的价格、信用与供货能力等相关参数出现矛盾时,公司现有的评估体系尚缺乏一种科学的综合分析能够在多家供应商中进行识别与选择,这使得供应商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同时处于供应链内的各企业,由于作为合作伙伴的加工贸易企业与供应商,为了各自企业的利益,在价格和信息方面经常处于搏弈状态且存在利益冲突,也容易积累违约风险。
二、贸易公司海外分销的终端需求客户培养能力偏弱
一般的贸易公司依托本土化优势,在国内直接需求客户的挖掘与关系网络建设方面均表现出较强的能力与经验,但是在相关产品的海外分销上,由于对市场的熟悉程度差、资金投资能力限制、海外贸易服务竞争优势较弱等原因,贸易公司在出口贸易中往往愿意选择海外贸易商进行产品海外渠道销售,而很少能够直接针对海外终端客户进行贸易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销售速度与资金周转速度。但是以国外贸易商为主构建海外销售网络,会因为贸易商的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巨大等原因导致销售网络的稳健性极差,同时即使选择进行分销,也往往由于国外贸易商处于买方市场,而难以签订到符合公司预期的长期合同。或者说,国内的贸易公司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一种良好的模式,能够直接发掘海外终端需求,这与一般公司长期以来忽视海外终端客户培养有关,当然也与国外产品销售市场渠道销售模式的根深蒂固有关。
三、共赢为基础的伙伴关系有待强化
贸易公司的供应链由于其业务特征决定了供应链模式属于共生网络模式,其客户较为松散,在此条件下加强伙伴关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就是公司与客户间共赢机制的形成。从这一点上讲,当前贸易公司业务中,为客户提供增值能力而体现公司核心价值的服务尚相对缺乏,公司服务的可替换程度高,无法体现出独有优势。共赢机制的缺乏,使得公司业务部门和高管必须拿出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与客户关系的经营中。多年前高管满天飞拜访客户、靠人际关系维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依然是公司的重要方式。公司高管疲于奔命,而客户流失度依然较高。
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和相关伙伴关系管理理论,未来国内贸易公司提升客户忠诚度,扩大客户网络覆盖能力的关键点就在于建立高效供应链模式下的客户管理体系,具体的方向可归纳如下:
1.建立基于供应商综合评价的选择模式
以往以价格为标准选择供应商和采购商的策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最大化利润的经济目标,但是这种策略选择会形成一种相对松散和碎片化的供应商网络,特别是在供应商的价格、信用、应变能力、技术能力等指标存在差异的条件下,以价格最优为标准在可能造成违约风险的同时,难以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与粘性,也不利于建议一种长期伙伴关系,难以保证供应链的稳定与客户网络的成熟。
因此,国内贸易公司应该将供应商选择的重心从价格策略向价值策略转移,加快建立能够综合反映供应商情况的评价系统。对供应商的选择,不但要审查所提品的价格、合格率、交货期、合作态度,还要了解供应商经营产品的状况,经营效益,生产设备、技术水平,服务状况,市场占有率,发展潜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还需要注意企业文化是否有冲突,合作的积极性等,并构建能够综合评估供应商的评价体系。评估体系可参考“Q.C.D.S”系统,即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四维评估系统,供应商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可按表1设计, 通过该评估体系企业对所有供应商有一个公平、客观、统一的评判标准;然后在优选出来的供应商中与他们签订长期合作合同,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并对企业内部不合理的?购流程进行优化,加强公司供应链系统的协调性、集成性、同步性。
当然,上述综合评价体系在执行初期存在一个较高的信息搜寻成本,需要公司对具体供应链的信息做全面了解,这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可以考虑综合系统与现行系统实行并行运转一段时间再实现全面过渡。
2.加强供应商管理,提升供应商粘性
在科学选择供应商基础上,公司应进一步重构贸易供应链中的伙伴关系模式,与经过综合选择评价后遴选出的目标供应商签订合同后,应致力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持多层面的信息共享,通过高效信息网络的有机连接,使得供应商能够及时使用相关信息来协调他们的供货与买方的需求和计划相匹配,以实现信息对接的无缝一体化,加强企业供应链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可以参考的策略包括:
(1)长期合同管理
与优选供应商签订一份较长期合同。长期合同的签订使得供应商把公司的生存与自己的公司联系在一起,可以为公司储存一部分原材料,不会因为原材料涨价,找不到货源,而影响供货。供应商也不会担心产品滞销的现象出现。如有一些产品市场需求量不是很大,公司也可以先不进行提货,暂时存放在供应商处,以节约库存成本。
(2)引入竞争机制
有意识地引入竞争机制以加强供应商管理强度。因为考虑到只选择一家目标供应商,一旦出现不可抗力因素,唯一的一家供应商无法供货,公司将出现违约与资金损失,因此常规产品与销量大的产品的目标供应商可以选择2-3家,这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还可以有一家备选供应商。而且可以战略性的让供应商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努力提升技术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
(3)建立供应商长效沟通机制
公司可以根据往年的销售记录,在年初制定全年的采购计划,并把这一预测报表分享给供应商,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做好准备提高产能。并在每个月月底与供应商开电话会议,对每月的?购量进行总结,比较全年采购计划。对供应商在技术,生产方面的问题给予支持如产品更新等,这样不仅显示了对供应商的高度信任,而且公司也最大程度的掌控了市场,提升了采购效率。
(4)建立积极有效的供应商绩效考核体系
公司应该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系统绩效考核分析,考评周期可以设计为一年两次,考评内容包括来货批次合格率、来货抽检缺陷率、来货使用报废率、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变化接受率、采购价格成本率、表现的合作态度、参与本公司的产品改进与开发项目、售后服务等,对考评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问题点,分析不可控因素。对于需要改进的问题提出限期改进意见。通过绩效考核,不断改善整供应商管理强度,增加T公司与供应商的紧密度。
3.加大与客户间的双赢分享强度
在公司的共生网络供应链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共赢机制的建立,提升客户忠诚度以保证伙伴关系网络的稳定。公司应该高度统一思想,特别是高管层,要有意识的进行共赢机制建设,要能够接受暂时的利润下滑和出让,应该从总经理高度制定与客户与供应商的双赢分享机制,并有意识的加大分享的强度和范围。通过加大分享,形成适当的供应商激励,提高客户忠诚度,刺激供应商与T公司合作的积极性,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具体的激励措施可以考虑价格激励、订单激励、商誉激励、信息激励、淘汰激励、新产品、新技术的共同开发激励等方面(详见表2)。
关键词:传统文化;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中图分类号:DF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94-03
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重要问题,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作为当今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积极开展国家之间的合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于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的条约,而本文将通过对国际条约的分析为我国对传统文化法律保护问题提供立法借鉴。
一、《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按照1994年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马拉喀什协定》建立的,其宗旨是“期望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安排,实质性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的歧视待遇。”WTO确定了“市场准入”规则,推行文化产品贸易自由化,文化产品与普通产品一样都是WTO规制的贸易对象。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加拿大、法国等国认为文化产品有其特殊性,不能与其他商品一样流通,主张将文化产品作为一种“文化例外”条款写入相关协定。[1]但随着WTO的成立,原有的文化贸易壁垒被逐一消除,文化贸易自由化成为主流。
TRIPS协议保护的客体非常广泛包括作品、计算机程序、数据库、商标、地理标志和专利等,但并未将传统文化列入其中。将传统文化予以保护最大的障碍就在于,它们是集体创作的,属于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区的人民所共有,从一开始就处于公有领域之中。有些国家认为,传统文化很难与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联系起来。例如,加拿大产业部下属的知识产权政策局在2002年3月提出了一份“版权改革框架”的文件,其中认为难以对民间传统文化提供版权保护。主要理由有以下四点:(一)版权保护系针对作者而言。就民间传统文化来说,例如传统歌曲和舞蹈,通常难以确定谁是具体的作者;(二)版权保护只适用于已经固定于物质载体上的作品,而民间传统文化存在于口头传说中,通常没有固定的物质载体上;(三)版权保护的期限通常是作者的有生之年加50年,而传统的歌曲、舞蹈和故事等等则是世代相传,早已进入了公有领域之中;(四)版权保护建立于财产权概念的基础之上。民间传统文化的创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创作当作私有物品,而是将之作为礼物,一旦创作出来就与社会的其他人共享。这样,就很难将民间文学与财产权的概念联系起来。[2]
TRIPS协议第7条确定了该协议所确立制度的目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实施应有助于促进技术革新及技术转让和传播,有助于技术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互利,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社会和经济福利及权利与义务的平衡。”这一目标涉及三方面的平衡,即“激励创新”与“促进使用”之间的平衡、创造者利益与使用者利益之间的平衡、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平衡。TRIPS协议虽然在规定专有权利的同时,试图对权利加以限制,使得权利人行使权利的同时能够兼顾社会公众的利益。但是,TRIPS并没有将其确立的平衡目标坚持到底,它的制度安排将传统知识的保护排除在外,适用范围主要限于基于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所产生的知识。[3]结果导致作为传统文化“来源”提供者的传统社区或当地居民,因其所持有的传统文化知识任由他人获取、免费使用而得不到任何补偿。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1972年UNESCO召开大会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公约将“文化遗产”的范围限定为有形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保护对象是具有考古、艺术、人类和科学价值的东西。但是文化遗产并没有结束于纪念碑和纪念品上,它也包括从祖先那里继承并传给子孙的传统或活态表达,例如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宗教仪式、节日活动、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生产传统工艺品的知识和技能。这些传统和知识可能并不是物质的——它们不能触摸到——它们是我们文化遗产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能够连续不断再创造,并根据我们的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我们实践和传统的演变。随着世界的变化,现代化和工业化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许多例子中它们有助于并提高创造性。然而,人类仍然是创造的关键角色并且推动非物质文化向前发展。[4]这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释。
(一)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UNESCO采取了不同于WIPO的法律机制
主要表现为:
1、关于传统文化的基本属性。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基于不同的基本属性,赋予不同的权利形式,采取不同的保护方法,WIPO与UNESCO所缔结的国际公约在传统文化领域发挥着各自的规范功能。
关键词:石油化工设计;创新;应用
近几年,我国的石油化工业发展迅速,为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忽视了应有的社会效益。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必然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说大家最关注的环境问题。因此,对于石油化工的技术人员,如何利用先进的手段进行创新,研究出环保的技术手段,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
1工艺与技术的融合
石油化工工艺不是单一的工艺技术,还需要一定的建筑技术,因此是一个结合体。首先是对现有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要以全局出发,结合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尽量满足现代建筑的需要。不要盲目的应用技术,忽视时效性。其次是对技术的投产应用,目前我国石油化工技术还远远满足不了当前专业的要求,技术发展相对缓慢,很多技术无法独立完成操作,需要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配合完成。
2石油化工管道创新与应用
2.1明确管道工程的设计要求
首先从美观的角度来说,在管道的布置上要尽量遵循一定规律,在位置的摆放上要尽量一致,可以是组合的形式,也可以是成排的摆放,不要随意乱放,无章可循。其次是各种设备之间的管道连接,管道的线路一定要是直线型的,同时要注意线路的长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技术人员也要时刻注意,管道可能因为热胀冷缩或者其他外力造成位置的偏移,最好在使用之前对管道进行软化,减少问题发生的可能。在对管道的线路和高低进行改变时,要注意死角的问题,一旦出现,就要使用阀门。第三就是对管道的保护,管道在经过一些墙体或者在地下通道时,难免会因为一些摩擦造成损耗,这时就要在管道外套上一层套管,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给地下管道一定要留出一些空间,避免管道因为热胀冷缩的问题形状改变,可燃、有毒、腐蚀性管道尽量布置在地面以上,以免泄漏后对水体造成污染。如果工艺无法避免埋地,地下管道尽量采用双层管道,并设置泄漏检测装置,发生管道泄漏的时候可以及时发现,避免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另外,地上管道尽量采用焊接,有阀门和法兰连接的地方,按照相关规范选用合适的阀门和法兰,可有效的降低管道泄漏问题。
2.2创新管道管理模式
管道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就是安全和经济,在保证花费最少的钱的情况下,设计出最安全实用的管道。一种设计就是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进行设计,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应用的技术都比较传统,有固定的设计流程。另一种是根据实地考察之后进行的管道设计,对管道各方面的极限值进行测量之后,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后进行设计规划,设计手段更加灵活,实用性更强。而创新的管道设计模式是在原有的设计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是针对传统设计的缺陷进行完善,无论是在材料的选择上,还是设计理念上都有一定的变化。创新主要体现在对裂痕的判定上,当管道出现裂痕时,通过全新的测算了解裂痕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以及出现裂痕的管道所能使用的寿命,或者当裂痕到达何种程度时会造成安全隐患。
3石油化工配管设计的创新与应用
夹套管是石油化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使用工具。主要有热油、热水和蒸汽类三种。首先要创新夹套管的长度,因为这直接关系设计工作的质量,长度会直接影响管内流体的特性以及流量。其次是内外管热应力的创新。内外管的温度是不同的,所能承受的热应力也是不同的,因此,一旦发生热胀冷缩所造成的改变也会不同,技术人员要考虑到其中的不同变化,合理的计算出管道的适应范围,及时作出设置和膨胀节的调整,这样就算管道发生位置的改变,也会得到控制。其次,在选择夹套管的材质时,要考虑管道内流体的压力、腐蚀程度等特点,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在焊接的过程中,也不要影响管道内流体的正常流动。
4石油化工创新评价的标准
4.1性价比评价标准
在石油化工设计中性价比是十分重要的,要保证有一定的实效性,又不在经济上造成浪费。在石油化工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建筑设计相匹配,同时保证管道运输的安全。
4.2基于石油化工性质的评价标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石油化工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效益,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改变化工行业的性质和大众对其的看法。采用更加科学的手段创造效益。
5结语
石油化工设计的创新与应用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时展的要求,满足大众的需要,改变石油化工业的行业性质。相关的技术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大胆的进行创新和改变,吸取国外发展的先进经验,及时改正自己在发展中的不足,同时强化对建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要切实转变设计的理念,引进先进的思想与工艺,在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进行相关工艺的完善。未来的石油化工行业会在发展中做出巨大的改变。
参考文献:
[1]陈娇,李立芳.石油化工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J].中国化工贸易,2014,(23):143-143.
[2]徐传波.石油化工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5,(30):133-133.
[3]吕琳,陈英.浅谈三维配管软件在石油化工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2):57-58.
[4]李洪.试析HAZOP在石油化工设计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4,(36):1-1.
为拓展绿色食品产业功能与发展空间,提高综合效益,宣传展示绿色食品发展理念,示范引领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于2016年启动了“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将在相关的创建工作上给予指导和扶持。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积极组织动员省内具备条件的单位进行申报。
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指以绿色食品生产为基础,融合绿色食品种植(或养殖)、加工、休闲、消费、旅游于一体,充分展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标准化生产模式,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运营良好、效益显著、示范带动性强,经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予以认定公布的绿色食品产业园区。
敦化市绿野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5月26日, 是一家集绿色食品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及旅游开发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主营绿色食品“黑木耳”和“榛蘑”等山珍产品。借助敦化市生态农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秉承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发展的经营理念,建立了现代农业园区,包括绿色食用菌产业园区和月牙湾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公司现有生产黑木耳种植基地350多亩,产品加工车间3860平方米,旅游景区达到4500多亩。绿色食品黑木耳年产量达到136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海内外,年接待旅游人数3.5万人次。
英文名称:中国化工报导(英文版)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化工贸促会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英语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2-1450
国内刊号:11-2805/TQ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关键词】石油化工 安全生产 企业管理
1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体系、安全生产投入三方面进行探讨,其主要内容如下:
(1)安全生产管理方面。首先是宣传教育工作滞后,工作重心偏向于经济效益,而宣传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很难起到有效作用。其次是员工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不够,很多人认为安全管理工作不属于分内之事,因此没有从思想意识上扎根安全问题。再次是安全管理简单化,缺乏严格的操作程序,也没有系统科学的标准。最后是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在事故发生之后,仅仅追究相关领导者的责任。
(2)安全生产体系方面。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技术理论体系,对于重大石油化工事故的安全防护技术手段尚不成熟,再加上设备检查和维修的费用高,因此很难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安全生产技术的实施。我国目前的石油化工安全技术标准与国际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不能够为石油化工企业提供足够的科技支撑力量。
(3)安全生产投入方面。石油化工企业在安全经济投入体系的范围内,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时间资源等协调性不够,很多企业没有针对特定的职业危险、安全相应的工程费用,譬如危险源整改、职业卫生、劳动防护、劳动保健、应急救援、日常安全管理、安全宣传教育、保险、事故等的资金投入不足。
2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控制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需要了解目前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从安全生产体系和投入的角度,消除各种负面的影响因素。
2.1 安全生产管理方面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在建设安全管理机制和构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
(1)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分为决策层、职能部门和管理层,其中决策层主要复负责协调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企业远期的管理计划;职能部门以安全职能部门为主,负责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实务;管理层包括车间和班组安全员,在安全生产的一线工作,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执行者,直接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成败。
(2)安全管理模式构建,为了适用不断变化的形式需求,石油化工企业要建立事后型安全管理模式,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即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然后针对事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进行评价和总结。另外预防型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颇为有用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提出安全管理目标之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方案,然后对方案效果进行评价。
(3)安全管理措施。对系统危险的辨识,为系统提供信息依据,形成动态约束机制,而安全目标管理需要根据目标变量的波动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目标,然后开展标准化作业,以统一指挥和协调配合的方式,提高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的力度,另外还要求对事故资源进行合力开发,将事故消极作用,转变成积极的作用,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
2.2 安全生产体系方面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体系,由健康、安全和环境三部分组成,而且在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迈出国门之后,这种三位一体的体系,更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
(1)从事前风险分析开始,根据领导的承诺、方针的战略、组织的标准、危害的影响、监督的纠正等作为分析的依据,确定石油化工企业可能存在的危险,然后采取措施提前设防,最大限度控制生产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等情况的发生。
(2)安全生产体系是走入国际市场的条件之一,要求涵盖原材料、易燃易爆品、有毒有害物品、易腐蚀物品等的管理,在企业总管理体系当中融入这些内容,突出“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提高管理者和生产者的自觉性。
(3)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体系,在操作人员方面也是管理的重点,很多石油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和污染事故,譬如火灾、爆炸、触电、农田污染等,都与生产操作息息相关,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提高操作工作的规范性。
2.3 安全生产投入方面
石油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投入之前,要针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生产事故问题,针对性地投入,才能取得实际的投入效果。
(1)投入费用的控制,石油化工企业的投入费用包括安全技术、工业卫生、劳动保护、宣传费用、辅助设施等费用,这些费用的比例需要合理搭配,可针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点,增加在薄弱点的投入比例。
(2)投入的方向要结合经济管理的理念,从源头和政策的高度治本,根据要求时间和数量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然后存入专门的账户,并由专人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3)确定安全投入的方向和模式,是根据目标、技术能力、经济能力、生产效益等进行判别,形成决策之前的认识分析,再根据需求决策,找出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的症结点,深入分析安全决策、安全管理、操作、设备设施、环境、信息系统等的缺陷,以便减少投入盲目行为的出现。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化学事故发生的频率高,给企业生产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需要了解目前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从安全生产体系和投入的角度,消除各种负面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张晓辉.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分析及对策[J].中国化工贸易,2012,(9):192
[2] 贺巍.浅谈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应用[J].石油知识,2012,(3):22-23
关键词:石油化工;安全生产;风险控制
石油化工是以石油为原料进行化学产品生产的化学企业,石油化工企业发展和生存的生命线是安全生产。但是,现阶段相关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的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全面贯彻安全生产的要求,石油化工企业发生的风险事故较多,这些事故给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石油化工在生产中应当将安全风险控制放在重要地位。
1石油化工生产风险控制的现状
(1)检查人员缺少责任感在石油生产风险控制的工作中,检查人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有关统计,石油化工生产事故中,有很多事故都是人为造成的,如:有些工作人员技术不过关,工作的分工不明确,责任连带不清;在检查的过程中,检查人员常常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只要机器是在正常生产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缺少责任意识;在检查的过程中,只是按照程序巡视一周,没有真正的检查机器,忽视了机器生产造成的磨损,这些磨损都是造成风险的隐患,量变到质变,磨损严重了就会造成大的事故。(2)没有定期进行员工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危险是时时存在的,在危险发生的时候,如果生产人员有自我保护意识会降低伤亡率的,但是,很多企业都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对于生产人员没有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也没有定期的防范危险的演习。石油化工生产人员防范意识薄弱,在发生危险之后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救治。不仅仅是生产人员防范意识薄弱,石油化工生产配套的安全保护器具也比较少,生产人员佩戴的安全保护器具质量不过关,有的甚至都不带安全保护器具,这就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加大了事故发生之后的损失。
2如何进行石油化工安全生产风险控制
(1)依靠工程技术手段并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现阶段工程技术手段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广泛的应用,工程技术手段采用工程化、技术化的手段,对石油化工生产中的风险实施控制。这些工程提升了生产装备的本质安全水平,可以有效的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但是,在工程运行的时候,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要熟练业务,要要有责任意识,只有保证了数据的正确性,才能保证工程技术正常运作。定期的安排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事故演习。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保证生产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的进行。如:设备安装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要按操作规范,在工作的时候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个人都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相互配合,在日常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小心谨慎,保证石油生产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尽可能的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发生对经济的影响,提高石油化工生产的经济效益。(2)加强个体防护措施管理,减少职业伤害以实现安全石油化工生产是一个危险的工作,安全生产成为每一个公司面临的严峻考验,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防范措施,针对个体防护,本文有以下几条建议:第一,购置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相关人员要监督这批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的质量问题,首先要保证防护器具的质量问题。其次也要根据危害的种类或者危害的强度划分器具,不同的防护器具放到不同的岗位,最后要保证每一个操作人员都要佩戴这些防护器具,有的生产人员嫌佩戴时生产比较麻烦,就选择不佩戴,小组组长要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范进行佩戴。第二,各种防护器具应当定点存放,对于防护器具要有人专职保管,对这些防护器具要定时检查,对有问题的器具进行及时的维修,对于一些陈旧的、不能维修的防护器具要及时的更新。第三,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小组,在生产的过程中,小组进行巡查,对于没有按照规定佩戴防护器具的工作人员要禁止上岗工作。(3)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程度的大小是制定控制措施的重要依据,风险程度一般分为四个等级:第一,轻微的。对于风险程度为轻微的,要维持现状,保持记录,但是要定期的检查和测量。第二,中等的。对于风险程度为中等的,要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控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规范。第三,重大的。对于风险程度为重大的,要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限期治理。第四,不可容忍的。对于风险程度为不可容忍的是非常危险的,一定要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在危险降低之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即整改。风险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与时俱进进行风险信息更新,因为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生产要求苛刻、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属于高危险行业,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要及时准确的更新风险信息,从而制定新的预防和控制风险的措施。
3结语
石油化工生产工作是一种高危的工作,在生产过程中风险的控制工作十分重要,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警惕的心,做好日常防范工作,降低伤亡率,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确保石油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防范意识,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对个人、家庭、企业都是一件及其重要的工作。
作者:栾潇 单位:新海能源(珠海)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牛治禄.浅析我国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化工贸易,2014,(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