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英语学科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6 09:27: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英语学科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英语学科教育

第1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03-01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志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德育是一种道德追求活动,即教育在不断发展、完善人的各种德育过程中,使人们得到一种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满足,得到一种精神享受。道德不仅是规范性品格,更重要的是有理想和引导性品格。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必须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应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应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教师是朋友,是道德认识环境的创设者,同时亦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导师,是施爱者。给予学生的是关心、接纳和尊重。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自已能够平等与他人相处,能够被尊重,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尊重每个同学的语言成果,不嘲笑别人。课内外要学生争做“小老师”,真诚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取得智育与德育的进步。

二、挖掘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充分获得利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

新编中学英语教科书是一套内容丰富、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话题为纲,注重能力培养:学会学习学会求知,课文所渗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如学校、家庭、动物、购物、时间,文具和饮食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

1、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渗透

(1)组织学生合作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于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适宜、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指正,既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2)创设情境活动

道德知识、观念、规范是抽象的,必须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才能为儿童所接受。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有移情效应的气氛,理想的或冲突的,富有趣味性的道德情境。游戏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是很有用的。试想当学生学会了单词,来走“单词迷宫”,最后同桌二人齐心协力走出“迷宫”的游戏活动,会给学生带来多大的精神财富。

2、找准机会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强,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产生反感。因此空洞、牵强的说教是必须要杜绝的。课堂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

五、开展课外德育实践活动

第2篇

现行课程计划把思想政治课单独设立,并配有相应的教材,规定了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任务,这使一部分教师步入了思想教育实现途径的一个误区。而政治课照本宣科,叫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以对付考试拿高分的有之;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政治课老师的事,靠政治课完成的其他学科教师也有之。如此,思想品德教育便无法真正得到体现。在某些学校或一部分教师中,他们的劳动,与其说是教书育人,不如说是教死书,死教书。这与新课改理念完全是相违背的。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目标有着非常可怕的认识差距。随着考试制度、考核内容、评价体制的改革,人才的界定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往的“以高分论英雄”已经深化为“高分、高能、高品德方为人才”,而且把思想品德放在了首要位置。可见,学校教育首要的是“思想品德”,主要的是“知识和技能”。然而,如何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许多老师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但既然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我们就应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大胆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白:“教无定法”不等于“教学无法”,关键取决于我们的认识、工作方法和选择的途径是否得当,下面是笔者的一段教学活动实录,对以上观点也许是一个很好的举证。

九义教材初三英语,其大部分内容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因素,事实性、知识性很强,如:Unit 3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 tiful”这一单元就是围绕“环境保护”这一话题展开讨论“现在完成时态”的。我利用本单元所学习的话题把动能与语言语法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围绕“It is duty to keep our environment”“If everyone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the world will become much more beautiful”以及环境保护有关的主要话题来展开教学活动。在进行词、句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讨论问题中让学生检讨自己,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对以下问题充分讨论:1、Have you ever spat on the floor……(你曾经做过……)?2、Have not you ever……曾经为保护环境做过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在热烈而又活跃的讨论中学到词、句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在课文解读过程中,我随意问:“Have you ever thrown any litter on the floor in the classroom or at school”(你曾经在教室里、校园里或其他公共场所随意扔过垃圾吗?)“Have you ever drown on wall ?”(你曾经在教室墙壁上乱画过吗?)“Have you ever cut down trees?”(你曾经乱砍过树吗?)……“Have you ever spat on the floor or in public place? ”(你过去常常随地吐痰吗?)等等,通过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既学习了生词、句法、时态,又让学生深刻地检讨了自己过去曾经有过的不良行为。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设计“你该怎么做”的问题,如:“What will you do when see a litter before or ”(当你看到面前有一点垃圾的时候,你该怎么办?)“What will you do when see someone draws on the wall”(当你看到有人在墙上乱画的时候,你该怎么做?)“When you see someone picks flowers or cut young tree,what will you do? ”(当你看到有人摘花或者砍树的时候,你该怎么做?)……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到“环保”中来,互相监督,共同遵守。最后小结时,一是提炼知识点,二是深化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开展,我所带的班级卫生工作搞得非常出色,更令我想不到的是我班班委在学校门口立了一块写有如下内容的小黑板——“假如你随手捡起一块垃圾,不良行为将会悄悄地离你而去”! 转贴于

有一天放学途中,我听见身后有人用英语这样说道:“Why? Have you used to do that? ”(为什么,你过去常这样吗?)一位其他班的同学很抱歉地说“Sorry!”(对不起!),并随手捡起了自己扔的果皮。

我们设想:在教学以上课文时,如果还是采取以前那种把生词、句法、时态提出来反复教读和讲解,应付考试得高分可能没有问题,但能否出现以上那种自觉保护环境那种令人欣慰的场面就值得怀疑了!

由此可见,学科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完全取决于老师的认识态度、方法和策略。再如,对待学生的缺点或错误,传统的方法是批评教育,而我却反其道而行之,收到的效果是出奇的好。在我担任学科的学生作业本上常有这样的批语,“你今天的作业进步多了,要是把字再写工整一点就更好了”,“你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学生,但别让书写问题束缚了你学习的手脚”,“小心!书写问题有可能给你今后的成功带来不小的麻烦”,“有信心把字再写得好一点吗?!”等等。当然,教学是双向的,功夫不到,目的也就不可能全部实现,有一次,一个书写本来就较差的学生当天的作业书写特别乱,我立即从侧面进行了了解,原来他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所致,于是我在他的作业后面批道:“看到你能带病坚持学习,老师太高兴了,祝你早日康复!”我采取回避主要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利用“自知之明”明白老师的用意,其结果当然是达到了我要的目的。

第3篇

在德育理论充分发展的今天,人们普遍倾向于渗透式的德育方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本文就主要论述了中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途径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 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德育的重要性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然而,这些年来,在我国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现象,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从浙江金华的学生徐力杀母,到中央音乐学院的大学生陈果自焚;从北京的14岁男儿残忍的杀害同学的妹妹到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疯狂砍杀4位同学……如果我们教出的都是这样的学生,未来的社会会是和谐向上吗?作为肩负着“教书育人”重大职责的教师,应该真正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步入重视素质教育、以德为先的新课程轨道上。

2. 英语教育肩负的重任

英语作为学生的主要学科,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之所以要强调“寓德于英语”必要性,是因为任何语言,包括英语都是思想、文化和信息的载体,总是包含人们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使用语言也总是受思想情感的制约,没有思想情感的语言是不存在的。正因为如此,作为英语教师应该而且可以有意识的认真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以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和教育为己任,有目的有计划的达到“育德于心理”。

二、 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1.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找到思想教育和知识能力培养的结合点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比如在教7B A lucky escape时,可以通过学习Justin and Paul 在和robbers成功斗争的故事,教育学生面对危险,首先要学会保证自己的安全,不能无谓牺牲自己,其次要与邪恶做斗争,为净化社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教8A Qualities of a good friend内容时,可启发学生对人品格重要性的思考,教会学生对交友、择友的思考。把知识的讲授,学生的学习,转化成德育渗透的途径,使文道合一,达到了德育教育、英语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2. 创造性的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修养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具体来说,活动形式包括角色扮演、讨论和辩论等。

(1)角色扮演法 比如在学习8B An interview with an OBRIS doctor Reading时,可以让学生模拟采访,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国际慈善是如何帮助第三世界有眼疾的人们,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助人观。

(2)讨论法 讨论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中隐含的道理加深了解,在发表自己观点、听取他人观点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德育修养和内涵。

(3)辩论法 辩论能更好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对道理理解的深刻性、及转换为自我行为的创造性。

在学习 9A The teenage problems 时,可以采用小组辩论的形式,让学生探讨“中学生面临的压力及解决的途径”这一社会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乐观的态度对待日见严重的压力问题,极大的加速学生对正确处理问题、寻求正确帮助途径的思想内化的过程。

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有关德育的思想、内容、融汇于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悟、模拟、实践,为日后的道德规范的形成打下基础。

3. 充分利用潜在课程的优势

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潜在课程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所谓潜在课程,指的就是课外活动或第二课堂活动。首先,要充分利用课间10分钟的时间。其间,教师可以通过轻松的谈话方式,了解学生思想上的负担、困惑及模糊认识。以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其次,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英语角、英语小品比赛、英语演讲等等。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的德育渗透就更容易。

4. 发挥示范导行的作用

(1)教师人格的作用

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先为范、后为师。首先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用自己的爱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申到对生活的爱。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同时对培养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要注意表扬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同时也激励被表扬的学生。我们在教授Abilities中有个话题是推荐学生会主席,可以让学生自我推荐,展示own abilities,然后让学生推荐一个最佳人选,说说推荐的理由,让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进行德育的有效学习。

三、 中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应该注意的问题

作为对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这一问题的完整认识,我觉得还有必要提及渗透中应注意的原则性问题。

1. 暗示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独立性,对外在的强迫性教育往往具有一种抗拒性心理,所以,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间接性影响方式。在进行教材讲解时完全可以利用话题联系到我们的实际生活,说说自己,说说同学,说说班级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影响。

2. 适度性原则

德育渗透是将思想、情操等有意识地扩散、迁移、传递给教育对象,使之在无意中接受。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德育渗透的依附性,要在英语中渗透德育,而不是教授德育。

3. 量力性原则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思想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思维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德育素材,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

4. 系统性原则

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要遵循教育原则,将德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反复地向学生渗透其德育内容。只有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效果。所以作为英语老师要非常注重为每一节英语课设计明确的德育目标。

5. 情感性原则

在英语教学中,要讲究艺术性,要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教师动之以情,才能激学子之情,使之乐其所学。在课堂的理性灌输中融进形象化的情感,使教与学之间产生和谐的共振效应,德育就会进入新的境界并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师 学科教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149-01

引言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阶段中,中小学基础英语教师应该在知识、能力和观念三个层面上实现自发和自觉的转变(徐仲林等,2003)。因此,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需要有先进的学科教学知识作为支持,才能够带动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活动设计上的变化。

一、英语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研究会主席、斯坦福大学教授Shulman(1986)首次正式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以下简称PCK)这一概念。Shulman(1987:8)指出PCK是“用专业学科知识与一般教学法知识的综合去理解特定主题的教学是如何组织、呈现以适应学生不同兴趣和能力”。朱晓燕(2004:64)指出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师知识是各种知识元素的有机结合,主要融合了教学目标、课程知识、主题知识、学生知识、教学法知识、自我认知知识。是专家教师所独有的一种综合知识结构。吴一安(2008: 35)的“外语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是指“融通外语学科知识和外语教学知识的整合性知识”。主要基于英语教学除了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与管理,还包括教学推理、课程知识、学生的了解、和教育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

从以上概念得知,英语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的多样化是因为不同学者对学科教学知识的构成定义不同,但是把学科教学知识作为一种综合性知识的研究越来越多。各种不同的研究表明PCK已经深入地被研究,从而形成它的基本概念的扩展和延伸。

二、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组成部分

Shulman(1986)指出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的整合。Grossman(1995)把专家教师的PCK分成六个基本组成部分:教学目的知识,学生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法知识,教学情景知识和自我认知知识。Andrews(1999)认为英语PCK由六个部分构成:教师语言意识、主题认知、学生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法知识、情景知识。Tsui(2003)认为英语学科教学知识包括学习管理和课程设置。朱晓燕(2004)指出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师知识是各种知识元素的有机结合,融合了教学目标、课程知识、主题知识、学生知识、教学法知识、自我认知六种基础性知识。吴一安(2008)提出外语学科教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知识、教育情景知识、教育目标知识。

三、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特征

(一)非客观性

吴一安(2008)指出英语PCK具有非客观性,外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反映他们的教学观,以及学科教学能力。另外,外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还包括教师如何教的知识,所以需要具备科学的教学观和学科教学能力,这是整个教学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不同的教学观和学科教学能力,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二)技能性

英语学习是一种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听说和阅读实践。英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实际使用能力。英语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不同之处在于既教知识又教技能,让学生掌握并运用。

(三)实践性

英语学科教学知识是建立在教师反思的基础上。来源于课堂实践和生活学习中的经验反思,经过归纳与总结,从而不断获得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英语学科教学知识的获得基于有经验、有目的、有重点的反思。

(四)创造性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较强的创造力,外语教学中,缺乏相关的社会文化情境,英语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建构生成的。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各个方面知识的不断综合并且创新。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需要不断创新。

四、中小学英语教师PCK研究的意义

首先,英语学科教学知识能够促进有效的英语教学。俗话说的好,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在这个教师知识量的关系中,不仅包括教师的学科知识,还有其他的知识,如果忽视的话,将不能完全发挥教师的教学效率。其次,对英语学科教学知识中各种成分的研究,可以为英语教师教学知识发展提供指导。并且为构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Andrews,SJ.the Language Awareness of the L2 Teacher:It’s

Impact upon Pedagogical Practice.Language Awareness,2001,v.10n.2,

p.75-90.

[2]Grossman,P.L.Teachers knowledge.In M.Dunkin(ed.).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nd edition.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3]Shulman,L.S.Those who understand: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4-14.

第5篇

我国各种典籍对“语”、“言”、“文”等语词皆有释义,例如《说文》:“语,论也。”段注认为,“一人辩论是非谓之语”,“与人相答问辩难谓之语”。《辞源》将“语”与“言”界定为:“自言为言,与人谈论为语。”据此可知,语与言的内涵皆指口头的语言,即言语。“言”常指自言;“语”,常谓之与他人的口头交流。《说文》曰:“文,错画也。”据段注,“错”,当作“(辶昔)”。(辶昔)画者,交(辶昔)之画也。《辞源》将“文”界定为:①彩色交错。引伸为文雅。②纹理、花纹。③文字、文辞……,又作动词用,指撰述。由此推知,“文”的初始意义乃指色彩,通“纹”,是纹的通假,并以此引申为文雅,即cultured。可见,此义中、西相通,故“文”的意义在汉语中与“语”和“言”一样十分丰富。语,指口语;文,指书面语。

我国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将“语”与“文”界定为:“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1]叶老的这番话是基于我国历代的学校教育“言"、“文"不分家,且倚重“文"的传统,做出的系统总结。

我国外语类核心期刊除北外主办的《外语教学与研究》称其为“外国语文月刊”外,其它如《外国语》、《外语界》、《现代外语》、《外语研究》等,并没有将其划分为研究外国语文的范畴。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概念都无界定,只是对课程性质进行了描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

再以语文的英语对应词philology为例。语文与philology意义相近,但philology没有汉语中丰富的语义。如Webster''''sNewAmericanDictionary将其定义为:①thestudyofliteratureandrelevantfields;②linguistics(p390)。LongmanModernEnglishDictionary对其定义为:①thestudyoflanguagefromthewrittentextsbywhichitisknown;②thestudyoftextsandtheirtransmission(p842)。

综上所述,语文之概念可概括为:①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基础应用性较强、交际性较强的学科或课程;②语文的语篇选材既有古代的、文言的,也有现代的、白话的;③语文的语篇内容既有口语的,也有书面的;④语文的语体既有文学的,也有应用或实用的;⑤任何国家的语文课程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并具备一定的教化、教养作用,即人文性。

根据前文所知,我国对语文的界定是非常模糊的,国外亦如此,philology往往与linguistics混为一谈。笔者认为,在教育与教学领域,不能只是推介、研究语言学而语言学,必须扩大其辖域,改英语为英语语文。其根据和理由如下:

第一,我国各级英语课程的设置,无论是教学大纲对教学的性质和目标、学习者所具备的英语能力的规划和要求、教材内容的编排,还是从各级考试的侧重点来看,强调并突出的还是其听、说等交际功能。然而,英语在我国毕竟只是外语,而且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与乡村之间所拥有的教学资源也极为不平衡,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都有差距,而且,如果只强调学习的一个方面,势必会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二,正由于语文概念的模糊性,才会对英语语文教育的复杂性、系统性、连贯性等认识不够,误以为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就是英语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的单一性,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常出现语用失误。

日常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理解语文的外显与内隐意义,还要真正理解“交际”的语域。正如《教学要求》所言,“交际”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3]其实质也就是“语”和“文”的统一与同构。束定芳也认为,“除了口头的方式以外,如今更重要、更常见的方式是书面的,即阅读与写作”[4]。董亚芬则强调,“在培养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过程中,写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作不仅有助于巩固经由读和听输入的语言材料,促使语言知识的内在化,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而且还能为实质性的口语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5]。

并且,随着人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本身也体现出多元化特质。对此,Kachru提出了著名的同心圆说(concentriccircle)——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处于内圈(innercircle);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处于外圈(outercircle);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处于扩展圈(expandingcircle)。处于同心圆不同位置的英语形式,其形态仍以同一个共核(commoncore)为基准,但它们会有各自的变体,这些变体还会拥有各自独立的特点。显然,英语要在中国保持鲜活的生命特征,也必须适应中国文学发展的特点,在教材中适当补充涉及到英、美等国文学、文化的篇章,满足学生对异质文化的好奇心,并通过对两种文化形态的比照,达到成功交际之目的。

众所周知,语文教育蕴含有德育和教化功能。德实际上也属于文化的精神范畴。关于文化,《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故语文教育所负载的文化功能还具有社会化与社会制度化的一面,它是以“人文"来进行人格教养与教化。文化即“人化"、“化人"。关键词“化"曰之内化、融合、升华与超越。从语词的起源来看:文化是“人化"、人的主体性的对象化;从功能上来看:文化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6]。因此,笔者所力陈的语文学科教育,旨在说明:①语言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原型与母本。②作为人文学科的次范畴与下义项,语文这一定义不仅是对受教育者习得语言、文学等外显知识的观照,还通过语言文化的世界图景性,整合、超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哲学观念等,使受教育者学习如何做人、化人,因此英语语文教育比英语教育的概念域要大,它即属于教育这一个大范畴,同时也包含有语言、文化、文学、哲学、宗教、伦理学、美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成分,甚至也包括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成分。

二、大学英语语文学科:理论与实践意义

与汉语中“学科”相对应的英语语词为discipline,《牛津英语大词典》定义为:Abranchoflearningorscholarlyinstruction。《辞海》定义为:①学术的分类。②“教学科目"的简称,亦即“科目"。秦秀白认为:“学科是按门类划分的,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下位概念……学科的分类过程就是对科学系统的逐渐认识并形成一个个具有独自研究对象的知识系统的过程。"[7]显然,学科领域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教养在其中居主导地位,通过教学活动过程,展开人格教育。

“课程”在汉语中始见于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奕奕寝庙,君子作之"所作的注疏,“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其语义可理解为分担工作的程度,学习的范围、时限、进程或教学与研究的专门领域。在英语中的对应词curriculum,源于拉丁语currer,译为跑马道;在现代英语辞典中转义为教育类的术语acourseofstudy或asetofcourses。由此可知,课程体现学科知识的教育形态,为学科的下义项。

由上可知,课程的辖域比学科要窄。因此,在《教学要求》中所提到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混淆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大脑发育状况,言语学能的培养阶段最好是在青春期前期,而在青春期的中、后期,大学生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得到了加强,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能滞留在字、词、句的浅表性教学上,导致其思维在具象性和直观性上的固化,缺乏对英语的整体把握。我国的英语教学之所以“费时、低效”,其主要原因就在于:

①没有自上而下建立英语语文学科,并在这一学科的统筹下,根据学生认知心理、语言认知水平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大脑发育状况,突出大、中、小学各自的教学要求与目标及侧重点。②没有实施大、中、小学英语教育的衔接与对接。③没有实行与中国语文教育的衔接与对接,在缺少真正的“双语文”环境下,学习者不可能对两种不同质的语言做到准确地解码与二次编码,不可能通过移情实现对两种语文融会贯通。④没有明确界定语文的定义,使得一部分中国学生只把英语当作交际、特别是听说的交际工具,因而学习英语的功利性过强。在这种状况下,学生不可能全面地习得第二语文的知识与技能,也不可能主动吸纳英语语篇中所提供的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同时积极地将这些理念与中国的国情融合,真正实现英语语文的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语文”概念的不明确性,使得我国大、中、小学的英语课程标准或要求在教育目标的设定和课堂内容教学上,都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内容重复现象,过分强调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加速了人们对其功利效益的追求,伤害了学生的学习情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成就归因。同时,“语文”概念的不明确性,实际上导源于英语学科建设的不科学性,以至于在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英语语文学科。因此,我国十分有必要及时将“英语学科”改称“英语语文学科”。

[参考文献]

[1]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8.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9.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4.

[5]董亚芬.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J].外语界,2003,(1):4.

[6]何高大.英语教学中体验文化观的认知阐释[J].外语教学,2006,(3):65.

[7]秦秀白.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应该加强学科建设[J].外语界,2006,(1):3.

第6篇

【关键词】牛津小学英语教学 科学教育 信息技术 科学态度

“小学英语教学”,“科学教育”,这两个新生儿,能否让它们融合,发挥出它们的各自最完美的优势呢?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学科,它们的契合之处在哪儿呢?科学是一种态度、观点、方法,应有相互关联的四个层次的内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多方面发展、进行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等,其实这些都是科学教育的体现。

一、依托科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凭借科学的发展情境,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单词联想能力。小学英语教学中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初学英语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在上课初对英语有极大的兴趣,但是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经常会随着课时的延长而改变。因此只有以兴趣来正确地引导学生,以兴趣为载体来培养并开发学生的潜能,才是最有效和可实现的。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小学英语学科中词汇的特点,利用单词教学在学生的心中播撒下科学的种子。

2.通过科学的时事情境,发展学生英语单词的网络学习能力。此外,我通过利用英语中简称词的特点,我会布置一些简单的课外小练习。例如,给他们一些简称类的单词,让学生们课后去搜集相关资料。

3.依靠科学的生活情境,提升学生英语单词的直观学习能力。如何将英语学科与科学相结合,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或话题中发现科学的元素呢?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情境与语境的创设,将科学教育融合其中,让学生进行直观学习,通过情境与语境习得语言,并在潜移默化中获取科学知识。

二、设计各种形式的英语活动,萌发学生的科学意识

1.以科学知识的开放性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网络搜索科学信息的能力。在科教新城实验小学的校园中,经常举办一些科学知识的开放性活动,如“科技节”,“牛牛小镇”之类的活动,为了能在“牛牛小镇”中成功闯关,顺利地完成“科技节”活动,学生们事先都会在网上搜集好相应的英语资料和相关的英语知识,并进行一系列的科学知识的主题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通过这些丰富的科学主题式活动,科实小的孩子们一方面了解到了科学知识的技能,同时在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单词,拓宽了学生自身的英语知识储备。

2.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一场科学发现之旅。学生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最害怕的就是记单词。我在批改默写本时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的单词拼写一塌糊涂,简直是不堪入目。于是,根据学生各自的不同的学习情况,我教给他们记忆单词的正确方法,缓解他们的惧怕心理:给学生们讲解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在千百次失败后终于取得研究成功,成为发明家的故事。在课外兴趣活动以及社团活动中,关于科学学科的意志品质教育的素材也是我所关注的方面,我经常将英语科学小故事、英语科学儿歌,英语科学动画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接受英语技能的同时,故事中英雄人物的科学意志品质也内化于心中。意志品质的实际锻炼与故事、焊璧谋薏撸让学生们拥有了坚强的,不畏艰难的科学的意志品质。这些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将成为一种学习品质的养料,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3.在课外活动中使学生体会“科幻”是“想象”与“创新”的结合。同时,我还结合科实小的各项活动“科幻写作绘画大赛”,“英语单词百词竞赛”,“足球英语儿歌表演”,“猜英语谜题”,“制作英语海报”等活动,从中渗透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激励孩子们自我克服困难,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开口说英语,体会出“科幻”是“想象”与“创新”的融合。

三、展示文化差异,形成整合的科学思想

中外文化的差异是学生学习英语必须跨过的一个门槛,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高低,驾驭英语的熟练程度,都取决于他们能否区分中外文化的差异。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英语学习活动的内容应是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英语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也符合科学教育的思想。《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节奏、教学内容操纵在他们的手里,他们可以自由向老师提问,谁先学会的就让他当小老师。单词的读音规则由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句型的音调处理让学生在听录音跟读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析、比较,得出总结性发音规律和语调的重读、弱读,上扬和下降等。

总而言之,依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小学教学内容,遵循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规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融合科学教育,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在习得英语语言、能“用英语做事情”的基础上体验到学习科学知识的快乐,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们在英语课堂里就能感受到更多科学教育的精彩和魅力!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牛津小学英语教学;科学教育;信息技术;科学态度

“小学英语教学”,“科学教育”,这两个新生儿,能否让它们融合,发挥出它们的各自最完美的优势呢?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学科,它们的契合之处在哪儿呢?科学是一种态度、观点、方法,应有相互关联的四个层次的内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多方面发展、进行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等,其实这些都是科学教育的体现。

一、依托科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凭借科学的发展情境,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单词联想能力。小学英语教学中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初学英语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在上课初对英语有极大的兴趣,但是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经常会随着课时的延长而改变。因此只有以兴趣来正确地引导学生,以兴趣为载体来培养并开发学生的潜能,才是最有效和可实现的。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小学英语学科中词汇的特点,利用单词教学在学生的心中播撒下科学的种子。2.通过科学的时事情境,发展学生英语单词的网络学习能力。此外,我通过利用英语中简称词的特点,我会布置一些简单的课外小练习。例如,给他们一些简称类的单词,让学生们课后去搜集相关资料。3.依靠科学的生活情境,提升学生英语单词的直观学习能力。如何将英语学科与科学相结合,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或话题中发现科学的元素呢?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情境与语境的创设,将科学教育融合其中,让学生进行直观学习,通过情境与语境习得语言,并在潜移默化中获取科学知识。

二、设计各种形式的英语活动,萌发学生的科学意识

1.以科学知识的开放性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网络搜索科学信息的能力。在科教新城实验小学的校园中,经常举办一些科学知识的开放性活动,如“科技节”,“牛牛小镇”之类的活动,为了能在“牛牛小镇”中成功闯关,顺利地完成“科技节”活动,学生们事先都会在网上搜集好相应的英语资料和相关的英语知识,并进行一系列的科学知识的主题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通过这些丰富的科学主题式活动,科实小的孩子们一方面了解到了科学知识的技能,同时在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单词,拓宽了学生自身的英语知识储备。2.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一场科学发现之旅。学生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最害怕的就是记单词。我在批改默写本时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的单词拼写一塌糊涂,简直是不堪入目。于是,根据学生各自的不同的学习情况,我教给他们记忆单词的正确方法,缓解他们的惧怕心理:给学生们讲解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在千百次失败后终于取得研究成功,成为发明家的故事。在课外兴趣活动以及社团活动中,关于科学学科的意志品质教育的素材也是我所关注的方面,我经常将英语科学小故事、英语科学儿歌,英语科学动画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接受英语技能的同时,故事中英雄人物的科学意志品质也内化于心中。意志品质的实际锻炼与故事、儿歌的鞭策,让学生们拥有了坚强的,不畏艰难的科学的意志品质。这些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将成为一种学习品质的养料,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3.在课外活动中使学生体会“科幻”是“想象”与“创新”的结合。同时,我还结合科实小的各项活动“科幻写作绘画大赛”,“英语单词百词竞赛”,“足球英语儿歌表演”,“猜英语谜题”,“制作英语海报”等活动,从中渗透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激励孩子们自我克服困难,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开口说英语,体会出“科幻”是“想象”与“创新”的融合。

三、展示文化差异,形成整合的科学思想

中外文化的差异是学生学习英语必须跨过的一个门槛,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高低,驾驭英语的熟练程度,都取决于他们能否区分中外文化的差异。《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英语学习活动的内容应是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英语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也符合科学教育的思想。《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节奏、教学内容操纵在他们的手里,他们可以自由向老师提问,谁先学会的就让他当小老师。单词的读音规则由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句型的音调处理让学生在听录音跟读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析、比较,得出总结性发音规律和语调的重读、弱读,上扬和下降等。总而言之,依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小学教学内容,遵循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规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融合科学教育,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在习得英语语言、能“用英语做事情”的基础上体验到学习科学知识的快乐,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们在英语课堂里就能感受到更多科学教育的精彩和魅力!

参考文献:

[1]殷霞.让科学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尽显风采,2004.12.

第8篇

【关键词】英语学科 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检验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注意、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还取决于学生的情绪、兴趣、态度、学习动力等情感因素。在英语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动力。从事英语教学十多年来,深深体会到运用好情感因素,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运用好情感因素呢?

一、养成良好的师德形象,以情育人

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我国古代也有一句名言:“亲其师,信其道”,讲得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言教和身教的结合,恰到好处的语言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待人,学会做人。而身教重于言教,再优美华丽的说教,也比不上教师自身的榜样力量。教师自身的榜样作为一种具体形象,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互动,用感情滋润学生的心田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育技巧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上……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可能做教师……”课堂上的讲台,就是一个教师表演的舞台,我们在这个舞台上表演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我们与学生的互动。在教学中,我们对工作要充满激情,要热爱教学工作,要热爱英语学科,对英语学科的热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情感。在课堂上,我们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就会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

三、设计灵活多样的教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安全和谐的英语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的状态,易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的英语知识。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情景教学,例如: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卡片、手势或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创设情景,直观、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使单调、枯燥的英语单词与课文变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在课文中,如遇:见面打招呼,借东西,打电话,问路,乘车,回家,购物,道别等内容,就让学生和教师分别扮演里面的不同角色,使严肃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给英语学习增添无穷情趣。针对枯燥的语法教学,我积累了许多绕口令、顺口溜和流行歌曲。

让学生参与体验、实践,才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在学习七年级(上) Unit 3 Topic 2 时,本人让学生准备丰富的道具、服装,让他们扮演文中不同的角色如worker,cook,teacher,nurse,farmer……,学生表演得栩栩如生,赢得了阵阵掌声。使同学们在参与之中学习了知识,增进了感情。

四、以教材为载体,提炼情感素材

在中学英语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素材。我们要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并将自己置身于情景之中,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包含显性情感因素与隐性情感因素两个方面。所谓显性情感因素,是指在教材中通过语言、图片等使人直接感受到的情感因素。例如,学习九年级(下)Unit 6 Topic 3。I will never foget our friendship (我将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友谊)中,学生从字里行间就能深切体会到友谊的珍贵和与同学的惜别之情。隐性情感因素即反映客观事实,并不带明显的情感色彩,但在反映客观事实过程中,仍然使人不知不觉地感受到其中隐含的情感。

五、灵活运用换位思考,积极转化后进生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在教学中,我们要蹲下去看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立场思考。特别是对后进生,我们要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在作业、课堂、成绩等方面对他们降低要求,对他们提出合理的要求,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机会满足他们,对他们微小的进步做出充分的肯定,对课堂答错的学生予以安慰,这样才能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六、运用鼓励式评价,引领学生激情学习

成就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语音好的同学让他们朗读、领读;胆子大的学生让他们扮演角色、表演对话;普通话好的同学让其当翻译……当学生跃跃欲试时,我便为他们及时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并尽量肯定他们的表现,予以积极的评价,在他们回答后补上“Good” “Very Good” “Excellent” “A good boy”“Wonderful” “You are so clever!” “You are very smart!” “You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Keep up,please!” “Work hard,then you will catch up with your classmates.”等表示赞赏及鞭策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学习热情,同时对学生在月考、半期考、期末考的成绩有提高、点滴进步予以适时、恰当和真切的鼓励。学生均能在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从而产生一种表现后的愉悦感。

总之,在英语科教学中要重视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去诱发和激励学生的情感、情绪,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也只有培养情感,才能把爱传递给学生,使情感在教学中发挥它的魅力。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大学语言教学;德育;教师表率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001-02

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曾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为先”,既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又符合德育教育规律,意义深远而重大。“任何合格的人才,不仅需要有渊博的知识、杰出的能力,更需要有高尚的品德。”青年人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昌盛与否,与当代青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息息相关,外界的导向对这些观念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可见大学的德育教育相当必要。但是,现在的大学道德教育常常出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现实中的德育工作也远远达不到社会的期望。因此,大学的德育工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从多个角度来帮助青年学生心灵的成长。“教育不仅给人以知识,更给人以做人的信念和力量,给人指明奋进的目标与理想” 学校每门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每位教师都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责任。作为一名大学英语老师,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辅以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大学英语课程内容涉及中西方人文、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的文化成果,构成了德育的文化资源。“德育文化利用科技文化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利用精神文化(意识形态)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利用制度文化培育学生的法纪观念等。” 教师通过独特的语言文化传递方式,使学生通过对文化价值的摄取、意识形态的认同,获得人生意蕴的全面体验,进而陶冶自己的人格和灵魂。英语教学以交流为主要途径和方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等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社会能力及团队精神,帮助学生更深刻了解西方的道德、伦理及价值观,让学生认同人类共有的优秀品质,同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素养,引导并教会其如何做人,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构筑他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利用教材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道德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钱冠连教授曾指出:“所谓外语的教育教养作用,是指外语教学对学习者功利(掌握一门外语)之外的思维的训练,人格的培养,对所学外语文化与情趣的灌输,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句话,外语教学的教养作用旨在与其他课程一道培养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与高度文明相配的人。”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将道德教育渗透于多种渠道,利用教材的内容进行德育教育是主要途径之一。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为例,课文的取材新颖、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语言规范,并且时代性、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共存,语言优美内容蕴含着真、善、美。教师在传授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教育学生从中学会做人,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下是笔者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些实践探索。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以作者学习英语的经历为主线,从初中、高中到大学英语学习及网络学习,介绍了她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面对学习的挫折和困难,她克服了畏惧,终于尝到了刻苦学习的甜头。最后作者感悟到,外语学习让她懂得了艰苦努力的意义,了解了不同文化的差异,能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去看待事物。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课,对于他们如何从高中应试式的英语学习过渡到大学英语自主的学习、如何克服英语学习的畏惧感尤为重要。在课文教学的导入阶段,我以问题的方式来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发现有厌恶英语学习的情况和畏难情绪的存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我有意强调作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同时提出英语学习的要求,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态度,形成敢于抗挫、善于自我调控的意志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其更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

二、教育学生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一册第一单元A Good Heart to Lean on讲述了一位身残志坚、深爱着儿子的父亲,工作勤恳刻苦,即使生病暴风雪也从不迟到;从不抱怨生活的不公,不自暴自弃,也不羡慕他人比自己健康幸运;热爱体育活动,不但自己积极生活还帮助别人排忧解难;也以他自己的方式深爱着自己的儿子。课文导入部分我让学生描述心中父亲的形象。他们使用了honest,friendly,considerate,like a mountain in my heart,perfect等词语来形容自己的父亲,让父亲的形象在他们心中变得完美高大起来。课文学习后我让学生来总结文中父亲的形象,并问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他们总结出这样几点:要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积极乐观,不嫉妒他人,不抱怨生活的不公,乐于助人,要有一颗“好心”。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也得到了传承。与此同时,也培育了学生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稳重坚定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宽容的人生态度。

第一册第六单元The Trash man课前的导入时,我提出一个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有学生说要做领导来管理别人(a leader to control people),也有学生想到得到一份报酬优厚(well paid)并且工作时间自由(have free time)的工作,比如CEO。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要为了自己的理想从现在做起,从小事、从基层做起,正视挑战,勇于创新,坚持不懈地奋斗。最后,文章的主题在学习过程和总结中得到升华,学生也因此间接接受了热爱劳动尊重各行业劳动者的德育熏陶,有助于其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三、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其健全的优良人格

大学生在生理发育方面已基本成熟,但心理发展方面还未成熟,社会性发展方面也远未成熟,经常强烈体验到内心发生的种种矛盾和冲突。面对社会开放形势下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文化信息,他们缺乏起码的辨别筛选能力,加上从众、模仿等心理的支配,会使他们思想上盲目行动上盲从,甚至会误入歧途。第一册第五单元Section A文章The Battle Against AIDS,在使学生了解了艾滋病的背景现状及传播途径后,我提出讨论题:What can we do to prevent AIDS? 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加深了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呼吁关爱艾滋病患者,传播艾滋病知识,对这个疾病之后的社会反映也有了自己的认识。第七单元Face to Face with Guns,主题涉及到青少年犯罪。在教育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同时,让学生小组讨论,共同挖掘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根源及青少年犯罪的危害。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能明辨是非,能正确看待社会问题,会选择积极正面的方式化解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能主动接受这些观点方式的影响,内化成自己的思想、习惯、规范,形成高尚健全的人格。

除了课文教学的德育作用之外,教师的表率作用以及课堂的交互活动等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教育―财富蕴涵其中》报告指出,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展示极为多样的教学才能,而且更为重要的使命是要发展和展现出社会期待于他们的伦理的、智力的和情感的品质,以使他们日后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同样的品质。“我们讨论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首先肯定外语教师与任何其他学科教师一样的神圣职责:传道。用现在适时的话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健康的人格,这一点应该体现在外语教育的任何一个环节上。”

英语除了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工具和知识技能。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化的过程,是接受和掌握语言的民族文化系统的过程。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英语教师的角色更加复杂。英语教师既是知识和文化的传授者与传递者,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又是学习的管理者、咨询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更是学生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和心理问题的治疗者,其榜样作用会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会对学生产生及其重大的影响。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谦虚、好学、慷慨大方、幽默、耐心、宽容等品质,能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英语教师不仅要透过语言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更要充当起示范者的角色。

总之,现代德育教育的内容广泛,不仅包括日常生活中行为规范的培养,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包括真、善美的追求与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与献身精神的培养,更包括心理素质的教育。德育的途径也灵活多样,包括直接和间接教育。大学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英语课文为媒介,以教师自身为榜样,从课文中挖掘可以进行道德教育的元素,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获得道德知识和观点,再内化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和思想信念。在潜移默化中,教师实现了语言教学和德育教育,学生既学到了外语知识,也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王仕民. 德育文化论[M].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

[2]胡发贵. 教育与道德培养[M].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5:15

[3]钱冠连. 非功利的语言理论辩护―兼论语言理论三分类[M].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0)

[4]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168

[5]郑树棠.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册)[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6]何淑贤.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教育导刊, 2007, (2)上:35-36

[7]朱小蔓主编. 道德教育论丛 (第1卷) [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1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