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创业广告设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6 17:29: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创业广告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创业广告设计

第1篇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构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课程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山东广告、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能否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将直接影响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到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

二、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1.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原则

立足区域经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标准,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来对接产业发展,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岗位型课程体系。

2.适应职业岗位需求标准的原则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在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因此,构建课程体系时应充分调研、分析专业所对接的职业岗位群,确定从事岗位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技能及素质要求,并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科学定位学习领域课程,依据职业能力的成长规律,确定课程结构及排列顺序。

3.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我们必须面向产业发展需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构建多层次、多规格、递进式的专业课程体系,既要考虑学生的未来职业需要,又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接口和条件。

4.遵循动态调整的开放性原则

广告与电商产业属于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且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行业,我们应根据产业发展趋向,构建动态、开放的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职业方向课程要随着广告及电商产业的发展及企业需求,适时调整、更新、删减、补充教学内容,从而使专业人才培养能紧密对接产业的发展趋势及需求热点。

5.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原则

就业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点,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区域经济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互动、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体系构建流程

1.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热点定位人才培养方向

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关于促进广告及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文件的纷纷出台,威海地区的广告及电子商务产业也得到迅猛发展,产业的火热发展及规模扩大带来的是人才储备的严重不足。因此本专业立足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与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两个方向。

2.专业方向对接的职业岗位群分析

在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论证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确定了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的是行业发展急需的平面设计师、网页设计师、电商视觉设计师、淘宝美工等工作岗位。

3.岗位职责中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

分析专业对接的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梳理出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具体的职业能力要求,是构建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的关键。为此,笔者通过大量的企业设计岗位调研,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分析归类,作为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客观依据。

4.课程体系构建

遵循课程体系构建原则,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与本专业对接的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构成要素为切入点,抽取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中从业人员需共同具备的基本知识、素质与技能,开发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抽取从业人员完成岗位群工作任务必备的职业核心技能,开发设置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方向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四个不同层次的课程结构。我们应该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能力模块、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职业方向能力模块、创新创业能力模块等五个层次教学模块组成。基本素质能力模块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重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基础能力模块立足职业领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重在培养学生从事设计行业岗位工作基本专业素质,如扎实的美术功底,良好的审美能力与视觉表达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模块重在培养学生完成设计方案所必备的策划创意、手绘与设计软件表现的职业核心技能;职业方向能力模块属于就业方向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在某一具体岗位上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创新创业能力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品质与创业能力。

四、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创新途径

一、引言

当前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下,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也在不断进行创新。艺术设计行业和市场也处于对优秀设计人员求贤若渴的状态,国家教育单位也已经对艺术人员的培养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希望培养出具有较高水平的广告美工人员与广告营销专员,这就需要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以及创造能力,能够独自进行广告的设计工作与制作任务。但是我国高校的广告设计专业发展较晚,虽然国家已经对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教学的发展。

二、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教学重点的简要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飞速进步,广告设计行业需要的是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以及创造能力的艺术设计人员。为了保证广告设计行业能够获得充足的设计人员,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顺利找到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高校管理人员与教育设计人员必须顺应社会潮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国家教育部门目前已经对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模式设计必须具有创造性、宽口径,并且教育人员的素质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其中,教育模式的创造性是指教育模式必须能够协助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摒弃传统的设计思想,根据自身所学和所接触到的设计知识进行广告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产品;教育模式的宽口径是指高校要以培育具有多项技能的复合型设计专业毕业生为目标,因为具有多项设计技能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设计的宽口径指,高校需要培养出掌握多项技能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具有高素质的教育人员是指教学者能够根据学生的所学情况和教学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得有用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对创新高校广告设计教学方法措施的简要分析

(一)教育人员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当前任何各行各业的发展驱动力为创新,广告行业也不例外,高校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够在已经发展成熟的教学体系中获得广告制作方法与流程,但是仅仅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学到最前沿的广告设计创意策略。学生必须具有将所学设计专业广告知识转变为广告设计创意的能力,教学人员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将激发学生想象力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创新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教學人员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平常表现,要结合每位学生所学情况与学习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闪光点与特长。

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之后,教学人员还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好好消化上课所得。好的广告创意的形成通常要包括“起”“承”“转”“合”这四个流程,其中“起”流程主要是指寻找出能够吸引观众观看广告激情的方式;“承”流程指的是通过所设计出来的广告产品能够有效将想要传达的内涵呈现给观众;“转”流程指的是将观众的审美观同广告内容相结合。综上所述,想要保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够设计出优秀的广告作品,通过广告作品能够将广告信息完整的表现出来,教学人员必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设计出来的广告产品更容易推广和宣传。

(二)教学人员要结合丰富生动的案例进行教学

广告设计行业同其他行业相比实践性较强,但是我国一些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重点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很少安排学生去真正的设计实践,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广告设计专业丧失兴趣,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就无法全面、准确的学习专业知识。因此,教学人员在进行广告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案例教学模式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广告案例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接触到广告设计的魅力所在。案例教学模式就是将抽象的广告理论知识与设计理念进行具体化处理,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实践的学习环境,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真正掌握广告设计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人员要结合分组协作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

教学人员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特征有充分的了解,还要结合所了解的内容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假设每个小组已经成为了广告设计公司中的团队,每位学生为广告设计公司团队中的一员,结合广告设计流程和每位同学的特点进行职能与岗位的分配,并且还要要求学生团队合作,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才能找出新的设计灵感。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更优秀的广告设计人员,保证学生更好地适应广告设计行业的需求,各大高校必须对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教学的创新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斌玉,李丽珍,李霞.案例教学法在广告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12~113. 

[2]李丽珍,李霞,廖景丽.地方高校广告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改革初探[J].大众文艺,2013(07):124. 

第3篇

(1)人物形象创意的独创特点。

在广告产业中,人物形象的设计具有独创性的特点,在进行人物形象设计时不能默守陈规,要善于需找和发现人物形象中的新的因素,独辟蹊径,找寻最新颖的表现方式。一般说来,独创性的人物广告创意具有新奇的、动人的艺术效果,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人们的兴趣,使受众对于广告中的产品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广告的媒介宣传作用。

(2)人物形象创意的实效功能。

除了独创特点,广告产业中的人物形象还具有实效性强的原则。广告中的人物形象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广告要素。人物形象与其他广告形象相比,具有传达广告信息上的高效率性,这种高效率促使人物形象广告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和理解。如某保险广告,就邀请某位NBA球星拍摄,从主人公呱呱落地,历经童真无邪的小学、情窦初开的中学、求知欲浓厚大学,再到学业完成后主人公参加国际级篮球比赛,无论是取得冠军还是在比赛中受伤的所有过程中,某保险一直伴随着他。这个广告的主题是“陪伴”,以“生命、生活、成长”为内容,这样的广告使人们对于保险不再抵触。这样一些广告主题具有浓厚的温情,受众很容易对这种广告产生共鸣,增强广告的实效性。

二、人物形象设计对于广告创意的表现作用

由上文可知,广告产业中的人物形象具有独创特点和实效功能,在进行人物形象设计的时候要循序一些规律,注重人物形象的表现性和审美性;突出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和典型性;抒发人物形象的情感性。人物形象在广告设计中的作用,正是通过这些规律表现出来的。

1.人物形象的表现力和广告的审美性

在所有的广告素材中,人物形象是最具表现力的一种。广告的主题与广告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广告主题限定了人物形象的表现,人物形象的表现在主题限定的范围内突破主题。人物形象的表现在服从主题的前提下表达主题,烘托广告的整体艺术氛围。在广告人物形象的设计中,人物形象的细节要素,比如人物表情、动态要配合广告画面的结构;人物的目光、姿势和微笑要与整体的广告氛围契合。天然的美丽是最具有表现力的广告要素,广告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审美性的特点。爱美、欣赏美是人的天性,好的广告人物形象能够给人带来阳光、健康、美好的视觉享受,让受众在现实与虚幻中间找到平衡点,增强广告的创意性。

2.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和典型性

除了表现力和审美性,广告人物形象设计的创意性特点还要求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和典型性。广告人物形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中人物形象的发掘、提炼、升华,典型性特点是广告人物形象区别于现实人物形象的特点。比如益达口香糖的广告,用“酸、甜、苦、辣”四种味道解读生活中的爱情所面临的多样的复杂状况,一对年轻的恋人是生活中所有恋爱中人的代表。广告中的爱情最终以完美收场,那么生活中的爱情呢,不会全如广告中的爱情以美好作为结局。广告的主题就是对生活中不可求不可得的所有美好与美满的诉求。

3.人物形象的情感性表达作用

第4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户外媒体广告 特点与优势 教学目的 技术人才和设计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具体主要包括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借鉴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分类,可以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分为五大类,即:文化艺术,包括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乐创作等;创意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等;传媒产业,包括出版、电影及录像带、电视与广播等。户外媒体广告设计专业的很多课程之间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譬如,标志设计、CI设计等也是设计中的一套实效设计体系,因此在高等院校的课程设计中安排了户外媒体广告设计的一系列扶助课程,它们把平面设计、品牌设计、包装设计等统一起来,塑造了整个广告的整体个性形象。

户外媒体广告是现代社会中一种颇具艺术色彩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现代文明,它贯穿于人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人类的社会生活、道德生活、文化生活乃至政治领域生活,遍布于人的衣、食、住、用,行之中,它不是单一的具象形式,而是经济学、市场学、心理学、信息学、电子学、语言学、美学、传播学等诸要素的综合。一般把设置在户外的媒体广告叫做户外媒体广告。常见的户外媒体广告有:路边广告牌、高立柱广告牌、灯箱、霓虹灯广告牌、看板等。现代户外媒体广告是繁华都市的时装,是令人心醉的现代化梦境。户外媒体广告才是真正的大众传媒。不是所有的人都看电视、读报纸或上网冲浪,但是任何人只要他离开家,就会看到户外媒体广告。常见的户外媒体广告的特点与优势如下:

一、灯箱媒体广告的特点与优势

灯箱广告的应用场所分布于道路、街道两旁,以及影剧院、展览会、商业闹市区、车站、机场、码头、公园等公共场所。灯箱的制作技术及材料、工艺不仅可以制成覆盖整个墙面的巨型灯箱与建筑物溶于一体,还可做成实物模型,应用广泛。尤其在夜间更是醒目,既可以起到宣传商品、店铺的作用,还能美化城市的夜景。首先灯箱媒体广告画面大:众多的平面广告媒体都供室内或小范围传达,幅面较小。而户外灯箱广告通过门头、宣传栏、立杆灯箱画的形式展示广告内容。比其他平面广告插图大、字体也大,十分引人注目。其次灯箱媒体广告远视强:户外灯箱媒体广告的功能,是白天通过自然光、夜晚通过辅助光两种形式,向户外的人们、远距离的人们传达信息。广告作品的远视效果强烈,极利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来去匆忙的人们在远距离刻意关注。再次户外媒体广告内容广:在公共类的交通、运输、安全、福利、储蓄、保险、纳税等方面;在商业类的产品、企业、旅游、服务等方面;在文教内的文化、教育、艺术等方面,均能广泛地发挥作用。

二、霓虹灯户外媒体广告的特点与优势

霓虹灯是户外广告中灯光类广告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媒体特点是利用新科技、新手段、新材料,在表现形式上以光、色彩、动态等特点来吸引观众的注意,从而提高信息的接受率。霓虹灯广告一般都设置在城市的至高点、大楼屋顶和商店门面等醒目的位置上。它不仅白天起到路牌广告、招牌广告的作用,夜间更以其鲜艳夺目的色彩,起到点缀城市夜景的作用。

三、路牌的户外媒体广告的特点与优势

它的特点是设立在闹市地段,地段越好,行人也就越多,因而广告所产生的效应也越强,路牌画面多以图文的形式出现,画面醒目,文字精炼,使人一看就懂,具有印象捕捉快的视觉效应。现在路牌广告的发展趋势是逐渐采用电脑设计打印(或电脑直接印刷、或写真和喷绘),其画面醒目逼真,立体感强,再现了商品的魅力,对树立商品都市形象最具功效,且张贴调换方便。所用材料也有防雨、防晒功能。路牌广告相对较大的优势就是时间长,收益大,成本却相对的低,是物有所值的大众媒体了。

四、招贴户外媒体广告的特点与优势

1.传播信息广泛:招贴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特点就是传播信息。招贴宣传的范围广,它可用于公益类招贴等方面,也可用于商业产品、企业方面,能广泛地发挥作用。特别是商业招贴,其传播信息的功能首先表现在对商品的性能、规格、质量、质地、成分、技术、特点、使用方法、养护和维修情况等进行说明,画幅相对其它平面广告面积大,十分引人注目;有利于竞争。

户外媒体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广告艺术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所以户外媒体广告艺术设计教学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工学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培养,以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采用“学———用”的实践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这样,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可成为户外媒体广告艺术设计方面的技术人才和设计人才。

在户外媒体广告设计创意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和尴尬:学院内广告设计学科的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对广告相关教学的知识和课程,有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但毕竟不在一线工作,难免对广告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缺乏必要的敏感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我们户外媒体广告设计的教学结构完整,但缺乏时效,不能真正的和市场相接轨,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为了能使学校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效对接,应该调整教学师资结构,建立以校内教师为主,校外一线广告从业教师为辅的教师团队,弥补因教师资源的缺憾所带来的知识结构的欠缺。与此同时,我们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户外媒体广告的实训课程和相关市场课程,使学生正确理解广告创意在整个广告活动中的位置和应具备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高飞.《面向21世纪的中国现代广告教学改革探讨》.甘肃农业出版社2005.

第5篇

广告学专业带有较强的实践性,使其很多课程也需要带有不同程度的实践性。作为地方院校,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目标,这与广告学专业的培养有相同之处,也为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在广告学专业培养中,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需求突出。以衡水学院为例,广告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对设计类课程的设置、课时安排和实践要求方面较为明确,这体现了此类课程在实践方面的需求,然而这些方面的完善还不够,还需要进行教学上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完成此类课程的教学。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创新方面,模拟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

一、设置模拟情景

运用模拟情景的方式,是让学生能够以一种完成真实任务的态度带入到模拟的情景当中,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并能给学生创造合理的创作氛围。模拟情景的方式可以从以下步骤展开:

第一,设置情景。设置情景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必须设置合适的情景,在这一情景中,既符合学生的学习经验范围,又能带来一定的真实感,否则学生在实践中会出现创作困难或者激情不足的状况。第二,提出任务。设置情景后,在这样的情景下,要提出明确的研究任务,任务的目标、内容和成果形式要明确,这样才能使学生有的放矢,不至于到成果形成时学生走弯路、走错路,失去了实践的意义。第三,适当的引导和示范。即便设置了合理的情景和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学生也具有各自的创造力,但是教师作为导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示范,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做出指引,让学生了解一些注意事项,为他们完成任务指明方向,情景联系不是考试,最终的目的还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第四,展开实践。实践的展开多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又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第五,效果评测。在效果评测阶段,教师应该按照小组内的分工进行适当的评测,再针对整组的成果展示进行总评,以指出不足、肯定优点的方式,具体指导作品以及软件运用的方式方法,要落到实处。

二、实训拓展提升

广告学专业本身的实践l生与设计类课程的强操作性都决定了此类课程的提升不能只限定在课堂教学中,在模拟教学的基础上还要有进一步的拓展提升,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而这一方面,可以从广告专业赛事、地方企业合作以及毕业实习进行结合而展开。

(一)与广告赛事相结合

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广告专业赛事进行结合,充分利用广告赛事的策略单作为作业或实训项目,通过真实的品牌策略单进行命题,不仅提升了练习的实用价值,还能引起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导师的角色,指导学生更好地消化课业内容,以真实的训练展开。而真实的策略单使得课业训练能够与市场进行接轨,是在真实的品牌策略的基础上展开的设计创作。

在与赛事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学生一般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组合,合理分工协作,不但能碰撞出更多创意的火花,更能够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我校广告学专业设有《CD设计》和《Ps设计》等课程,正值春季学期,课程设置18学周,在12学周左右时正值金犊奖大赛,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就充分运用这两门课程所学的软件技能,结合金犊奖的策略单要求参与比赛,并取得了入围奖,可以充分看出学生虽然只是大学二年级,但在创造力和知识运用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

(二)与地方企业相结合

地方院校具有较好的地域优势,能通过与地方企业的项目结合帮助学生进行专业提升。可以启用教师的外延关系、学校的实践基地以及校企合作的平台进行展开。比如,衡水学院与武强县政府展开合作,打造了“同响同乐2013首届周窝国际乡村艺术节”活动,涉及到大量的作品设计,可以教师为主,带入学生参与,展开整体活动打造。既开拓学生视野,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

(三)与毕业实习相结合

毕业实习作为对学生课业检验的重要环节,则成实践教学的综合考察,是对学生从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再到专业方向课的综合掌握的考察,那么对于教学环节中,应该包括从策划、管理到设计制作再到广告教育等多项内容,指导教师承担起了实际的指导任务,并以导师的身份参与到业务操作中,学生通过实习全面了解广告的职业氛围,从熟悉到适应的演习过程直接为学生在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在设计类软件课程的运用在这一段便实现了综合考验,学生对广告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全面,便可得知。

三、结语

广告学专业是与市场对接较为紧密的专业,这要求相关专业的教育科研人员能够紧跟社会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作为导向,从教学到实践,再从实践到创造,实现立体式的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引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而在实践要求较强的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要双向互动,综合运用模拟教学和实训拓展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更是要进行立体化的分配和结合。只有紧密结合社会、经济、文化、市场等多面的信息,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而为社会提供服务,实现教学的意义。

第6篇

关键词: 美术教学 主体 理念 手段 三位一体

英国近代史上伟大哲学家、科学家、历史家和散文作家弗兰西斯・培根曾说:“反对目光短浅只满足暂时有限范围的机械之巧,强调要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发明、发现。”[1]任何教学创新都必须把握各种教学因素的变化,并针对各种变化采取积极的措施,因材施教、辩证施教,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教师引导启迪、同学互动、独立思考三位一体教学

首先就教师引导启迪来说,教书育人、传授知识技术是教师的天职,引导启迪是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所应探索的问题,不是机械的死搬硬套的“形而上学”;是启迪学生举一反三,应用自如,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的需要。托马斯・阿奎那曾说过:“一切被创造的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但一切变化都有一个不变的基础或曰主体,这就是事物的实体。实体是独立的存在,是个体”,“偶性是实体的偶性,没有离开实体可以独立存在的偶性。”[2]托马斯的这一精辟论断对于广告设计教学树立正确的理念无疑具体较强的指导性,如我们在教学基础课中常常运用到“红、黄、蓝”三原色,“正方形,锥形、圆形”,如果由立体转换成平面,它就由长方形、扁方形、锥形组成,任何物体都可以用这几种简单几何形体来概括,同时都有相应的偶性。不管是形或是体,它拥有属性,同时又可以失去原来的属性再获得新的属性。我们只要缘着这些道理引导和启迪学生,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充满创新的活力。

其次,在同学互动上,学生由于年龄、身份、范围的限制,自然而然组成互动群体。他们主要以校舍、教室、寝室、食堂为主要互动范围,是几乎形影不离,他们在一切生活中都会成为推动者或被推动者,自然而然形成学习互动机会和条件。同学互动形式大约有基础好的给基础差的作业修改几下,第二类帮助理解,第三类以优秀作业引发兴趣,第四类是勤奋好学精神激发同学进取。反之也有绘画制作技巧差的而构思独特新颖,又使其他同学得到启发,顿开茅塞,豁然开朗,共同协作创造出好作品。

最后在独立思考方面,个性是艺术追求的最高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迪,同学互动作用,在独立思考过程中的思路必然更加明晰更加开阔,构思更加巧妙,甚至可以达到教师难以预想的效果。教师就要趁热打铁,因材施教,花时间指导学生在构图、着色、制作上狠下功夫,使作品进一步得到完美。

二、作业、考试、作品三位一体

墨子对学生的教育,非常注重学以致用,他主张:“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3]“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本来就是实用性专业,因此不要因作业量化,考试规则的限制,而流于过场,浮于形式。我认为只有把“作业、考试、作品”三位结合为一体,才能很好地把握学习效果和质量关。常言道“台上一招,台下十年操”,广告设计的基础课就离不了“素描、色彩”,论功夫,三年五载的零星课时就能达到“为方以矩,以圆以规,直以绳,正以悬,平以水”的墨子要求,是十分困难的,远不能适应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商品经济市场竞争需要。

墨子本人就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木匠,在现代科学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现在可以像他那样要求学生,但不能把它作为教条,去死抠作业中的“平竖直”。必须始终抓住需要、实用的核心问题,然后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实行效果为标准去完成每一次作业。如果一次作业具有一定的法度,把握了总规律、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有抽象的思维设计理念,那么这个作业才是实在的作业,同样考试才有意义,更具作品的价值和实用价值。

三、素描、构成、电脑设计三位一体教学

“素描”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表现形式较多,但一般归纳为全因素传统素描。当今发展以“创意性素描”为主,不管哪种形式,哪种类别,只有与广告设计课程中的构成、电脑设计、包括字体设计、广告设计水融才能真正起到“需要、实用”的价值。“创新”应从素描教学开始,就要打破由单个练起,不规定表现形式,只是在授课中按类别、按形式进行介绍和帮助学生理解,拓宽眼界就行,写生时对构图、比例结构、透视关系、表现形式不作规定,使学生无拘无束地表现。

如此比较起来,过去的素描作业只能起到检验学生掌握该课程的技巧熟练程度,而完全脱离“需要”和“实用”。脱离设计和创作的实际,相关课程得不到直接联系,使“广告设计与制作”始终徘徊于单项知识和技巧的作业之中,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着意、随意、创意三位一体

着意、随意、创意三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同时也与前述的作业、作品有殊途同归之处,但这“三意”是专指“创作、创新”的相互联系,而“作品”是创作的结果,“作业、考试”主要是按规定的范围、固定的数量要求完成任务的形式。

“着意”: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描述了对个体美的感觉,回忆美的理念过程,“第一步,从某一个美的形体开始,由这个美的形体孕育美妙的道理。第二步,了解这一个形体美或那一个形体美,与其它一切形体美是相互贯通的,在许多个别美的形体之中见到共同的形式美,由此获得形体美的概念”[4]。着意是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的造型运用的法则,如“构图、结构比例、透视原理”、“虚实”处理方法等。过去由于过分谨慎而以偏概全,陷入片面性或误入歧途。教师在“着意”教学阶段就应该启动学生的想象功能,用类比思维和扩散思维引导学生创作、创新。由于类比思维是延展思维空间的桥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自由驰骋,以大范围、多角度、深层次,然后将其进行比较、选择、改进与完善,最终得出最佳的创意方案。

“随意”:古时有句话“艺高胆大”,而当今并不一定是基本功过硬了才能随意,应该是一边创作一边练功,双管齐下。作为广告设计,创新不再是从限制中表现自己,它不受程法约束自己,可以“随意”设计多幅小构图,找寻创作灵感,找寻表现手段的感觉,为创作、创新提供最好的题材而准备。

“创意”:创意是创作作品的最高形式,也就是说作品有创意,即是创新。作品中的创意过程跟随意有同一道理,特别是初级阶段不受定势作用的束缚,破除头脑中的条条框框,包括那些很权威的规则、规律、定理法则,常识之类的东西,进行无序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疑常规思维之所不疑,想常规思维之所不想,求常规思维之未求”,求得标新立异的、有开拓性、独创性的思维成果。我们既要求学生学习庖丁解数条牛的精神,又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运用“无序视角”的方式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与此同时,还可把完整的事物进行直换、颠倒、穿插、添加、减少,甚至凭空想象,以至达到“得意忘形”状况,然后从各个角度去观看、选择最佳组合形式,是“要求制作者主体将自己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得宜的美的形式构成物化于作品之中”。

综上所述: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教师引导启迪、同学互动、独立思考;作业、考试、作品;素描、构成、电脑设计;着意、随意、创意几个环节必须环环相扣,层层推出,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要用温暖、关爱、热情去关照学生的创作激情,坚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以学生为主体,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思想、情感、意向、心境、愿望等渗透到生产过程里”,物化到产品对象中去,使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和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弗朗西斯・培根.王佐良译.随笔[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意大利]托马斯・阿奎那著.马清槐译.阿奎那政治著作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第7篇

【关键词】:广告设计;创新能力;策略分析

在当前强调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教育理念下,我国教育领域开展了以培养多种多样的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在本就强调创新设计的广告设计学领域,更是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设计意识,这对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体现在该专业的教学改革须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力与素质能结构,不断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将创新设想付诸于实际行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不断进步。

1.广告设计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

随着当前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愈加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广告产业作为企业或者产业的宣传手段、文化象征以及精神体现,对该专业的学习提出了以下能力要求:首先是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教师须锻炼学生良好的观察与直觉能力,熟悉各行业的新知识与新技术,并学会对科学讯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提取其中存在的信息價值;审美能力是指在设计广告时,须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的要求,因此,学生需要从美的角度分析某一设计思维与方案是否能够给观众带来美的感受。其次,是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指设计者与客户进行相互交流想法与观点,并让客户认可与接受设计者意图与方案的能力,学生应当思考如何进行沟通才能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设计方案。团队合作方式是广告公司开展工作的形式,因而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广告的设计也须经过团队的共同探讨、分析,才能通过。因此,广告设计专业要求学生能够不断地锻炼自己,培养自身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2.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广告设计专业建设改革策略分析

2.1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广告业作为一项服务性质的高新科技产业,每时每刻面对的都是瞬息万变的广阔的市场需求,全新的设计理念、全新的产品等也导致全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广告从业人员须在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上,不断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在高教教育中,更需将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是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提供应用型与创造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再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而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兼重知识素养的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锻炼。学生也需要相应地改变观念,不能只以课本知识的学习为主,而应当根据教师的指导,积极参与与广告设计相关的实践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广泛地与社会中的广告企业建立联系,为学生寻找更多的实践设计与学习的机会,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广告设计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2完善课程体系,开放课堂教学

由于广告的设计与很多行业的知识息息相关,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几乎每一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广告“广而告之”的宣传作用,因此,学生不仅需要学好本专业的课程知识,还须接触更加广泛的知识。这就需要学校方面不断地设置新的课程、完善原有的课程体系,各个专业的课程教学最好能够是开放型的课堂,欢迎其他专业的学生进入课堂进行学习,尤其是人文性强的学科更应当向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开放。而广告设计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也有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改革其中重复出现的内容,将一些已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知识替换为新出现的理念与知识,做到与时俱进。教材知识的不断更新与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才是培养学生前卫意识、创新精神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向学生展现新的理念与知识,学校可以定时不定时地邀社会上一些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广告设计者到课堂中,向学生进行广告设计的理论的深入讲解,或采取座谈会、讲座的形式来传播创新设计理念与创新精神,以此来强调广告设计的创新价值与实用价值。

2.3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广告教育同样也需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双向的交流与沟通形式,否则只是单向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经验,是无法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只有学生向教师进行积极地反馈,才能发挥好教师与学生之间双边的作用,以构成一种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广告教学中,大量的设计教学、实践活动与模拟教学等,需要调动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和敢于创新、大胆实际的热情与勇气,这样既有助于将教学活动变成一个以学生为主导的活动,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那么,教师具体该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这就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了,更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采取学生愿意接受的教学手段,如将现代化教学设备灵活运用,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设计图,包括空间设计图、平面设计图等;介绍各种与人文知识相关的知识与理论,如一种具有历史背景的设计思维,可以讲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与故事,以作为一种课堂知识传授的调剂,轻松课堂氛围,且这也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善于吸收其他领域的新知识,锻炼其敏锐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学生积极地肯定,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闪光点进一步强化、发挥,将之发展为自己的特长,借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

2.4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

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填补理论知识的不足。实践教学的侧重点是学生对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学生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学习广告设计的目标与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砥砺前行。当前我国广告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很多院校只是表面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在时间为3-4年的高等教育阶段,前面四分之三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学习理论知识中度过,只有最后一个学年才是从事实习的阶段,学校与各大广告公司之间建立了“用人”联系,教师也会因为学生数量过多而疏于指导,将安排实习的权力交给单位做主,而单位并不清楚每一位学生各自擅长的领域,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实践效果也就不明显,这正为教师改变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提高学生的对广告的实际设计水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广告设计大赛,如中国大学生广告大赛、网络广告设计大赛、公益广告设计大赛等,这位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信心和对广告的设计策划能力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与舞台,积极参与这些竞赛活动,将充分发挥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运用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设计水准。

3.结语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广告设计专业的建设与改革中占有重要位置,学校、教师与学生自身都须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强调在实践操作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从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构建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断地提高广告专业教学水平与质量,培养创新型、实践型的广告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琳娜.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才智,2014(36):182-182. 

[2]刘奕.对平面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4(3):146-147. 

第8篇

关键词: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产业经济;产业技术联盟;科研成果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G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4-0125-04

培养引进一个创新团队,就能催生一个优势产业,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可以激活广西“14+10”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为完善广西现代产业体系、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增添新动力。

一、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广西“14+10”产业发展的强大支撑

团队建设是指为了实现团队绩效及产出最大化而进行的一系列结构设计及人员激励等团队优化行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大多由具备某些领域专业知识的专家组成,团队主要负责人更是学科学术领域的带头人或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团队具有突出的创新成果和较高的创新水平,具有明显的创新能力、研发优势和发展潜力。团队研究方向通常是国家或地方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国际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属于某些发展领域、行业、产业需要集体攻关和突破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或能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团队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梯队结构较为合理,团队成员学科交叉、专业多样、能力互补;团队带头人具有创新思想和较高的学术造诣,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充分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领导团队开展工作。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需要健全的创新平台和创新机制,依托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学科、企业研发中心或产学研合作平台,科技管理体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具备开展研发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和40个配套文件,形成了广西工业未来10年发展的“14+4”产业框架,即重点发展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14个千亿元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经济等4个新兴产业[1]。2012年起,广西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10个,新增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农业、先进装备制造、养生长寿健康产业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广西重点培育打造的产业体系由“14+4”升级为“14+10”,实现了广西工业发展战略思路的重大转变和提升。截至2013年底,食品、冶金、石化产业等3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两千亿元,汽车、电力、有色金属、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等6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

科技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产业发展为科技人才提供应用平台,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在推动“14+10”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推动“14+10”产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更大程度依靠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形成以科技人才为牵引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创造新的人才红利。

二、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推动“14+10”产业发展的基本做法和成效

(一)大力培养引进适应“14+10”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

近年来,适应“14+10”产业发展需要,广西通过多种渠道,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通过建设广西特色的人才小高地,破解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紧缺问题。截至2013年底,广西全区建立了32个自治区级、近100个市级或区级部门人才小高地,培养了1.24万名各类人才,其中高层次人才2600多人,形成了涵盖大部分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和优势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小高地集群。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2456名到广西工作和服务,其中柔性引进人才800多名,包括“两院”院士46名、博士生导师321名。

(二)搭建适应“14+10”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使用平台

切实加强支撑“14+10”产业发展的科学研究体系建设,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体的科学研究体系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搭建高效一流的工作平台。截至2013年底,已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6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3个,初步形成了由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组成的重点实验室体系,成为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培养创新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大力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在机械、医药、糖业、轻工、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领域,建立了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中心106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20多家、自治区级工程院25家,在广西重点培育的24个千亿元产业中建立了23个产业研发中心。建立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到企业从事创新创业活动[2]。

(三)完善适应“14+10”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激励政策

通过完善富含“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把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向“14+10”产业主战场。在明确人才队伍建设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的基础上,提出了突破性的保障措施,并确定了9个“十二五”科技创新人才开发重点工程项目。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和《八桂学者制度试行办法》、《特聘专家制度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1+3”人才政策文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制定《关于进一步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若干规定》,在税收、注册、股权收益、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

三、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推动“14+10”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数量偏少,且人才分布和结构不太合理

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奇缺,难以适应“14+10”产业创新发展需要。2013年,广西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高中级职业技术人员仅占1/3,正高职务更少;缺少国家级科学家,我国1497名“两院”院士中广西仅有2人,“长江学者”也仅2人,博士和博士后数量少,大部分领域的科技领军人物匮乏,企业高级工程师不足,致使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和专利不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科研的人员仅占0.32%,远低于1.2%的全国平均水平。人才区域分布不合理,主要分布于南宁、桂林、柳州3个中心城市,其他城市相对匮乏。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部门分布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的80%以上分布在事业单位,企业只占不到20%。

(二)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使用效率不高,人才流失严重

“14+10”产业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的吸附力不强。由于工资收入偏低、创业氛围不浓、科研项目不多、科研条件较差等原因,广西有限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利用效率不高,以致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一部分人才由广西流向发达省市,主要是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一部分人才由基层、企业流向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特别是一些国家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基础研究机构的科技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三)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推动“14+10”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优惠政策有待完善

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评价标准和导向存在偏差,行政主导型管理体制制约了创新人才发展,影响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推动“14+10”产业发展。一些行政官员和科研管理者掌握着科研项目的分配权,科研人员往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搞好与管理者的关系,依附行政力量,才能争取到更多的项目和资金,以致他们难以集中精力深入开展科研工作,难以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企业作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够,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配置机制不合理,缺乏产学研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并推动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

吸引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并使其有效服务“14+10”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有的优惠政策条文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在基层和一些单位难以兑现。有的优惠政策偏重基础研究或纯理论研究方面的科技人才,与“14+10”产业发展相脱节。此外,科研经费、实验条件和创业环境等都与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科研平台、科研载体建设亟待加强。

四、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推动“14+10”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面向“14+10”产业积极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人才培养是人才团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确立促进“14+10”产业发展的鲜明导向,避免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脱节,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能满足产业创新发展的要求。组织实施食品、汽车、冶金、石化、电子信息、医药等重点产业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以科研基础条件好、创新能力强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为依托,通过国家、自治区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科技工程,有选择、有重点地培养一批支撑“14+10”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骨干,形成研发方向明确、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加大对自治区级以上重大项目主持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技术负责人等人才支持力度,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立项,并在经费上给予倾斜。定期选拔后备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是年龄在45岁以下、能够主持重大科技项目,在同行业中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给予重点培养。建立健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机制。

(二)面向“14+10”产业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人才培养是一件艰苦细致的工作、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显然仅靠广西自身培养远远不能满足“14+10”产业发展需求,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十分稀缺,“引进”不失为破解人才瓶颈的便捷途径。围绕“14+10”产业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创新项目,做好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总体规划,组织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工程。通过大力扶持重大科技项目,以企业重大项目为载体,以现有的研发中心和工程院为平台,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及科技创新团队。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人才、国内某一科技领域的带头人、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学科或技术带头人的引进力度。通过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顶尖科研院校的全面合作,加强与欧美日韩等科技强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泛珠三角经济区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引进科技成果的同时着重引进科技人才。吸引国外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到广西设立研究机构,建立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

(三)面向“14+10”产业积极使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培养引进人才的目的在于使用人才。在加大培养引进力度的同时,使用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发挥好他们在“14+10”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打破所有制、部门、地域界限,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向优势企业集聚。加强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重点科研机构、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重点科技中介机构等建设,整合各类创新载体和创新资源,组建若干行业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区域创新集群,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3]。围绕“14+10”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人才小高地,并充分发挥其集聚、培养和承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特区”功能。发挥行业协会、学术团体等社会组织作用,搭建团队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广泛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完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整合现有科技信息资源,促进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图书馆、科技情报库、信息网络等资源向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开放。切实解决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落户、子女入学、医疗卫生保健等问题,改善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四)优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推动“14+10”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1. 优化科技人才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管理和组织协调,完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推动“14+10”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服务体系。健全鼓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服务保障机制,完善区域人才公共服务功能,逐步形成统一管理、统一政策、统一市场的人才开发体制。以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规划建设北部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完善政策法规、健全服务和优化环境等方面先行先试。顺应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要求,研究编制《西江经济带人才发展规划》、《西江经济带人才开发目录》,着重引导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向西江经济带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流动。

2. 优化评价考核激励的体制机制。建立以推动“14+10”产业发展的业绩和成效为重点,由品德、能力、行为、专业、知识等诸要素构成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考核体系,促进团队整体效能发挥、团队成员尽职尽责。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建立和完善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将科技人才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及成果转化产生的效益直接挂钩,鼓励技术入股、专利入股,允许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兼职兼薪[4]。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奖励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激励自主创新的科技奖励制度,对贡献突出者实施重奖。

3. 优化团队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团队文化是团队健康成长的灵魂。营造敢为人先、敢于创造、敢冒风险、敢于怀疑批判和宽容失败的环境,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的每位成员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在推动“14+10”产业发展中建功立业。建立团队共同学习提升机制,掌握科研领域的最新信息,加强“14+10”产业知识培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在共同学习中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倡导团结协作、开放包容的团队精神,构建具有高度凝聚力、向心力,勇于冲击科技前沿,支撑“14+10”产业发展的创新团队。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面向2020做大做优做强广西工业[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8.

[2]李世泽.转型经济:跨越发展新航道[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162.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每月定点连续随机抽样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选取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住院3d以上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月分别抽样30例调查住院满意度,该时段内共调查720例患者。2011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前(实施前)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58例,女202例;年龄18一84岁,平均(45.38±15.25)岁。2012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后(实施后)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49例,女211例;年龄19一82岁,平均(44.71±15.67)岁。两组数据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HIS”护理服务。

1.2.1 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胃肠疾病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热情接待、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给予胃肠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疼痛的护理,鼓励多活动、早活动,以及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各种管道的护理,饮食、疾病康复健康知识等指导。

1.2.2 "HIS”护理服务“HIS”护理服务较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以下7个方面有所改进。

①信念(conviction: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全程覆盖贴心护理,包括患者人院伊始热情接待、加强术前沟通以及责任护士的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并深人至出院后随访工作,开展诸如针对肠造口患者的华西大讲堂、针对慢性感染伤口患者的出院后伤口换药延续服务。

②合作(cooperation:提倡医护一体化合作。“HIS”护理服务模式中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通过改变晨会交班形式、进行医护共同查房、共同制定患者的分级护理。

③关怀(care):注重关怀患者身心需求。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对此,我们开展了责任制整体护理,使得患者与负责护士相对固定。

④沟通(communication:永不断线的沟通。科室护士在工作之余积极动手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胃肠疾病健康教育卡和健康教育视频等,以加强患者与主管医护人员的沟通;开设具有胃肠外科特色的医护恳谈区,每周举办2一3次由科室年轻医生、护士共同进行的胃肠道疾病专科互动讲座,将健康知识讲解与患者答疑相结合,解决患者住院期间的问题;此外,每间病房还配有沟通本,方便因工作等原因不能参加恳谈会的家属提问,责任护士和病房护士长在1一2个工作日给予回复。

⑤信任(confidence):用真诚的行动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胃肠外科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取得患者信任的业务学习,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和护患沟通技巧,以便在患者住院期间取得信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⑥便利(convenience):科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达到医护患三者的便利。开展基于患者舒适的胃肠疾病加速康复外科:不常规安置胃管、术后尽早拔除尿管、术后限制静脉补液量、尽早进食。

⑦满意(contentment:良性循环多方满意。护士们在患者住院体验上根因分析,开展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1.3 评价方法

比较并分析“HIS”护理服务实施前后两组患者间住院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院内自测满意度调查表,设有统一指导语,包括14个条口,每个条口的回答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未涉及)”。各条口单项分数计算公式为:满意度=[(满意条口数+较满意条口数x0.8+较不满意条口数x0.6+不满意条口数x0.4+很不满意条口数x0.2)/总条口数一未涉及条口数)x100%,总满意度为第14条口患者住院期间对于病房护理工作的总体评价。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越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先检查数据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情况,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前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83.27±5.71)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后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97.92±6.23。实施后满意度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1,P<0.05。调查表中14个条口的满意度均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提高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是提升患者住院体验需要改进的迫切问题,护理人员创新性地提出“HIS”护理服务模式,探索胃肠外科临床护理的重点专科建设之路。

3.1 “HIS”护理服务模式的优势

“HIS”护理服务模式强调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促进护士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解决患者的问题。全程、贴心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住院期间更为舒适放松,增加的延续护理内容更是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帮助,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同时“HIS”护理服务模式还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医疗和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两个主体,在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过程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HIS”护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出团队的优势,以先进、精湛的治疗、护理技术服务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痛苦,同时提升住院体验。针对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责任护士不仅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护理,还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关系和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配合患者康复需要,给予最佳护理。护患沟通路径化管理能责任到人,敦促护士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护士依据共同遵循的沟通模式,可以不断对教育内容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再教育,保证健康教育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效果。

在“HIS”护理服务模式实施过程中,患者信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提高患者信任度能够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达成。此外,新的护理服务模式更加顺应多学科协作发展趋势的发展,加强患者、家属、临床医师、护士、麻醉师等相互合作,利用现有临床手段对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改良、优化和组合,可以达到减少或减轻外科手术打击的效果。

3.2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医疗市场化,患者的角色发生了向医疗服务消费者的转化,在护理服务中应尊重患者的需求,体现医疗服务系统人性化。患者需要护士关心、尊重和理解,需要获取有关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需要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在身心焦虑时得到安慰等,需要护士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身心照顾。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影响患者满意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满意度可以表达患者对所接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反映护理质量水平,因而成为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金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未开展前满意度,说明在胃肠外科重点专科建设中应用“HIS”护理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住院期间感受,提高满意度。

3.3 护理人员参与护理重点专科建设的积极性转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浪潮赋予了新时代的护理人员更深层次的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医德的职业素养,将服务意识渗透到工作中是科室各级护士用实际行动对重点专科建设的最佳支持。这与多项研究中强调的护士参与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调动全体护士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观点一致。活动开展以来,护士对待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将科室快速康复流程,伤口治疗、静脉治疗等专科护理范畴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夯实基础护理,从为患者洗脸、梳头等细微之处着手,耐心细致地维持患者住院期间整洁有尊严的生活;再结合专科知识进行住院流程再造,从减少患者的痛苦,点滴之间着手,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其外科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紧密结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住院满意度。

3.4 “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前景展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