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知识管理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6 17:29: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企业知识管理方法

第1篇

[关键词]隐性知识 主题图 知识管理 企业

[分类号]G350

1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知识已经成为企业宝贵的资源,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企业中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由于显性知识易于被其他企业习得,而隐性知识因具有内隐性的特点,使其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与复制,因此隐性知识已成为企业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来源。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也更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当前,有关隐性知识的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编码化模式和人格化模式…。编码化模式是指对企业拥有的隐性知识,通过各种手段外化为显性知识,然后将这些外化后产生的显性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并存储在数据库中加以利用的方式;人格化模式是指通过与知识创造者的直接接触和交流实现对企业隐性知识的学习和共享的方式。然而,由于隐性知识自身的特性(默会性、实践性、情境性、个体性等),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无法实现对其的有效管理,而综合两种模式对隐性知识进行管理的理论探讨为数不多,相关的实证方面的研究从目前占有的资料来看还未发现。为此。本文在对企业隐性知识及其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隐性知识管理两种模式各自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主题图的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方法。该方法能够对隐性知识进行有效组织,准确定位隐性知识资源,进而实现对企业隐性知识的较为全面的管理。

2 隐性知识及其分类

隐性知识这一概念最早由波兰尼提出,自其之后,不同领域的专家对隐性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有关隐性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关于隐性知识的理解和相应的理论。通过波兰尼(polanyi)、斯腾伯格(Steinberg)、克莱蒙特(Clement)、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钟义信、金明律和徐耀宗等国内外学者专家提出的有关隐性知识的理论,我们发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界限并不是绝对明确的。事实上,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以及隐性知识内部都形成了一个连续性的谱系。波兰尼认为,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的基础,一切显性知识都有其隐性知识根源,显性知识必须依赖于隐性知识去理解和运用,一种完全显性的知识是不可思议的。也就是说,就知识本身而言,往往是同时既具有隐性知识成分又具有显性知识成分。而且两种知识之间也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存在某种联系。此外,波兰尼也一再告诫我们,不要把隐性知识理解为神秘的经验,隐性知识的存在,并不是否定我们可以将隐性知识外化,而只是否定我们能充分地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的以上特性,为我们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①隐性知识可以外化,只是有些隐性知识由于隐性知识拥有者自身的编码能力有限或人类尚未创造出适合的符号代码来表述这些知识,而使得人们无法完全表述这些隐性知识从而使其表现为内隐状态;②知识的连续谱系性为我们对那些目前尚且无法编码化的隐性知识的管理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通过对知识中已经编码化的显性部分的管理,来实现对知识的尚未编码化的隐性部分的定位(找到隐性知识载体也即专家),而后通过与隐性知识的载体的进一步的交流,较为全面地获取隐性知识,从而实现对隐性知识的间接管理。

通过对隐性知识的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同时又发现,造成当前各位学者对隐性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尽相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对隐性知识的内隐程度的界定不同(事实上这主要是由于隐性知识的连续谱系性造成的)。为此,我们可以根据隐性知识内隐程度的不同对隐性知识进行分类,这样一方面便于我们对隐性知识含义的把握和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对不同层次的隐性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结合挪威哲学家格里门(Gfimen)对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有关隐性知识研究的梳理,本文将企业的隐性知识分为以下四类:①无法编码化的隐性知识:指那些无法用符号代码外化的隐性知识;②格式塔式的隐性知识:只有在特定的情景下才能被诱发出的潜意识的隐性知识;③无意识、欠编码化的隐性知识:能够通过编码化被外化但由于未意识到该隐性知识的存在而欠编码化的隐性知识;④有意识、欠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出于某种目的,有意识地将能够通过编码化而外化的知识隐藏起来而不编码化的那部分隐性知识。

3 基于主题的企业隐性知识管理

借助于主题图这一知识管理工具,综合隐性知识管理的两种模式的优点,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主题图的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方法。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该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步骤:间接外化、直接外化、知识标引和建立知识元间的关联等。

・间接外化:主要是获取无法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和格式塔式的隐性知识的一些隐性知识线索,存储在隐性知识线索库中,以便对其进行标引。

・直接外化:主要是通过采取各种软的管理方面的措施或硬的技术方面的措施实现对无意识、欠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和有意识、欠编码化的隐性知识的编码化,并存储在专家专长库中,以便对其进行标引。

・知识标引:主要是在隐性知识线索库、专家专长库和专家基本信息库的支持下,实现对专家拥有的隐性知识的标引,生成知识元。需要说明的是专家基本信息库中存储的专家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职务、学历、专业、联系方式等,这些基本信息可以从企业的人事部门获得。

・建立知识元间的关联:主要是通过知识元之间的各种关系(如属分关系、同义关系、内在逻辑关系等)和专家之间的人际关系分别建立主题图和专家网络图。主题图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定位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和未被编码化的隐性知识载体(专家);而专家网络的作用在于实现通过专家找专家,并建立信任关系。

4 基于主题图的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方法的实施

从上述模型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方法,采取的是编码化模式和人格化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该方式一方面采取编码化模式将隐性知识中易于或能够编码化的部分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实现编码化,然后将这些已经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存储在专家专长库中,对其进行索引,供人们检索利用;另一方面采取人格化模式,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无法编码化的隐性知识的线索,对这些隐性知识线索进行标引,其索引地址为拥有该隐性知识的专家,这样用户要想获得知识中这些尚未编码化的隐性知识部分,则只需与该专家

取得联系,然后通过与该专家直接或间接的交流来获取其所需要的这些隐性知识。接下来将较为详细地论述其实现过程。

4.1 隐性知识的间接外化

无法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和格式塔式的隐性知识是强隐性知识,强隐性知识,凸显了知识和人工符号代码之间的逻辑鸿沟,它们原则上是不能用人工符号代码来充分表达的。然而,这并不是说其不能被外化。格里门在其强的隐陛知识理论中指出强的隐性知识并不是完全不可外化的,它无法用语言这一工具外化,但可以通过行动来外化;强的隐性知识也并不意味着其无法被习得。它完全可以通过“师徒关系”来获得。格里门的强的隐性知识理论告诉我们尽管无法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和格式塔式的隐性知识无法被编码化,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获取这些强的隐性知识的一些线索,然后以这些隐性知识线索作为找到拥有这些隐性知识的专家的指南。最后通过与这些专家的直接或间接交流来获取这些隐性知识。依据以上原理,本文对这些强的隐性知识的外化采取的是间接外化的方式,依据这些通过间接外化获得的隐性知识线索对隐性知识载体(专家)进行标引,进而通过对这些专家的定位和管理来实现对其拥有的这些强隐性知识的间接管理。

针对无法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和格式塔式的隐性知识这两类强隐性知识的特点,本文采取访谈、问卷调查、文献调查和网络调查等方法获取这些强的隐性知识的一些线索。

访谈:访谈按照访谈的结构可以分为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和半结构性访谈。结构性访谈是获取格式塔式隐性知识线索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通过结构性访谈,事先将某个情景描述出来,在特定场景--下,询问专家此种情况下可能采取的行动,从而获得格式塔式隐性知识的一些线索。对于无法编码化的隐性知识,我们采取非结构性访谈和半结构性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取无法编码化的隐性知识的一些线索。非结构性访谈主要由被访问者引导话题的方向,而采访者则根据被访问者谈话中呈现的话题进行提问。在访谈初期。通过非结构性访谈获得一些访谈资料,为半结构性访谈确定一个访谈的主题;接下来,采用半结构性访谈的方式,围绕非结构性访谈中确定的主题提出问题,当然,在访谈的过程中仍然采取开放的方式。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法实质上是一种书面形式的谈话调查,它是通过让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形式进行的,适用于了解被调查对象不愿面对面交谈的问题或有顾虑的问题。同样,问卷按结构可以分为无结构型问卷、半结构型问卷和结构型问卷。结构型问卷是首先设定某种情景,然后根据情景状况设计详细列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选择式、判断式等,我们主要使用其获取格式塔式的隐性知识线索。对于无法编码化的隐性知识主要采取无结构型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型问卷调查来获取其线索。无结构型问卷是对问题不拟定,只限定调查的方向,主要是进行探索性的调查。获取专家所拥有的隐性知识的主题类别。半结构型问卷是将无结构型问卷与结构型问卷融合在一起的一种问卷形式,在专家的隐性知识的主题类别确定之后,采取此种问卷以获取更多的隐性知识线索。

・文献调查:文献调查主要是根据专家发表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拥有的专利等编码化的显性知识。获取专家拥有的强的隐性知识线索,是一种通过专家知识中的显性部分获取专家知识中强的隐性知识线索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网络调查:网络调查法主要是通过检索分析专家在博客、论坛、维基百科、微博等网络环境中发表的言论来获取专家拥有强的隐性知识的线索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这些网络空间为用户提供了某种情景,专家往往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所拥有的隐陛知识。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就获得了谁拥有什么主题类型的隐性知识等强的隐性知识的线索,这些隐性知识线索尽管不是隐性知识本身。但却是通往隐性知识载体的重要途径。

4.2 隐性知识的直接外化

隐性知识的直接外化主要是对无意识、欠编码化和有意识、欠编码化的两种类型的隐性知识的外化。无意识、欠编码化的隐性知识是能够被编码化但由于未意识到该隐性知识的存在而欠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对于这类隐性知识。一方面,应培养企业员工的知识素养、知识意识和捕捉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组建知识学习和创新型团队,使成员在相互交流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经常开展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头脑风暴活动,使企业员工在不经意间表达自己的隐性知识。有意识、欠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往往是知识的拥有者出于某种目的(如担心因隐性知识的外化导致自己影响力或地位的降低,利益受损等),有意识地将能够编码化的知识隐藏起来而不编码化。对于这类隐性知识,通常采取激励的方式来促使其外化,这些激励措施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环境激励。物质激励是指为奖励隐性知识的拥有者提供的隐性知识而给予的经济报酬。物质激励的方式主要包括隐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股权期权制度、知识薪酬支付制度等;精神激励主要包括荣誉表彰、知识晋升制度、知识署名制度等;环境激励是指在企业中营造一种易于企业员工将自己的隐性知识外化的环境,主要包括便利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适于隐性知识外化的技术平台、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和提倡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等。

通过以上各种措施使得企业员工主动将自己头脑中的无意识、欠编码化和有意识、欠编码化的两种类型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实现这些隐性知识的外化。然后对这些外化的隐性知识进行编码,存入专家专长库中。

4.3 知识元(节点)标引

通过隐性知识的间接外化和直接外化,我们获得了强的隐性知识的线索和编码化的弱的隐性知识。为实现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接下来,需要对这些我们通过直接和间接外化获得的弱的隐性知识和强的隐性知识的线索进行统一的规范性描述,也即进行知识元标引,生成索引条目。与一般的显性知识管理中的标引不同的是这里的知识元标引生成的索引条目的地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物理存储地址(编码化的弱的隐性知识载体)、另一种是人(强的隐性知识的载体也即专家)。之所以将人作为隐性知识的地址,这是由隐性知识的个体性(或私人性)决定的。隐性知识的个体性首先表现在隐性知识是个体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获得的,隐性知识获取的整个过程较少或不需要环境的支持,也即隐性知识是专属于个人的,以人作为隐性知识的载体也可以做到产权明晰;其次表现在隐性知识是以人脑为载体的知识,具有主体依附性。其知识元标引如图2所示:

4.4 知识元(节点)关联

知识元标引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建立各知识元之间的关系,以生成一张对企业隐性知识进行管理的主题图。主题图是一种基于主题的元数据组织和描述工具,提供了语义级的知识导航和组织方式,它可以表示知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定位某一知识概念的资源位置。在本文中,主题图的构建是基于Protege+TMTab的,在集成TMTab的Prottege开发环境下,可以

创建自己的XTM本体,并可以以XTM的格式导出本体。在使用Protege+TMTaB构建主题图时,知识元之间关联建立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知识元中各主题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这些语义关系主要包括属分关系、同义关系、相关关系、近义关系、主题逻辑关系等;另一个依据是知识元中专家的个人人际网络,依据专家之间的这种相识关系建立知识元之间的关联。通过每个专家的个人人际关系信息建立企业级的人际网络,以便通过专家找专家,建立专家间的知识交流的信任关系,如图3所示:

通过以上过程构建的企业隐性知识主题图能够实现对企业隐性知识的定位,也即形成一个有关企业隐性知识的语义索引。通过该索引我们可以实现基于语义的检索,方便用户查找到自己所需的隐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载体(隐性知识专家),实现对企业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第2篇

关键词:知识观;学习型战略联盟;多元化经营

一、知识观理论的概述

知识观理论是对资源基础观的各流派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还吸收了包括纳尔逊与温特的演化经济学,西蒙、马奇、赛耶特的企业行为理论以及波兰尼、野中郁次郎、达文波特等知识理论的观点。

二、知识观的企业理论模型

企业是知识整合与创造的结合体,其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其整合与创造知识的能力,而知识在企业中整合、发展、转化的过程。

(一)知识的吸收与转化

外部知识源常常是组织进行创新的关键因素,并且前提是组织需要具有已有的相关的知识才能消化并应用新知识。但是光靠企业利用外部技术能力对于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不行的,因为外部技术也可以被其他企业所理解而模仿。相比之下,内部技术不是可以广泛地被其他企业所模仿的,它构成了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基础,转化能力是基于企业内所产生的机会一体化企业内部处于不同时点上的技术知识的能力。

(二)知识的内部转移

在企业持续开展学习、不断改善绩效以维持竞争能力的过程中,企业必然越来越求助于内部转移能力。但是,由于知识的内部转移比外部转移较少地受到保密性、合法性等约束,因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转移应是较快且复杂性较小的。

(三)知识的共享

知识共享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企业知识只有通过交流对话并相互转化,被他人所共享成为企业共同的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知识在企业中的整合和转化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加速或是可逾越的过程,它需要历经必需的阶段才能得以成长,这同时要求企业制定相应的组织结构、决策权分布和管理制度,及时地整合、利用与创造知识的价值。

三、知识观的企业发展方式

(一)发展的速度

从知识观的角度来看,企业发展的速度也是知识学习、增长的速度。一般地说,企业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学习,以便能利用先入者的优势,这就是所谓的“红桃皇后效应”。但是,学习的速度太快,并且将自己约束于某一特定的知识轨道(knowledge trajectory),一旦企业误入歧途,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在环境信号不明确且学习过程相当复杂时,最好是不要追求学习高速度。应在保证方向的可靠性的前提下,深耕细作于某一个正确的知识轨道上。另一方面,较缓慢的学习以积累一定的知识存量有助于新知识补充进来。

(二)发展的方式

1、企业间的方式:学习型战略联盟。组织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型战略联盟为伙伴企业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机会,不同的伙伴企业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意图和学习能力。结合伯厄勒对组织学习方式的研究,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应有不同的学习型战略联盟的类型。(1)生产式联盟。生产联盟是“干中学”的学习方式,主要学习内部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营销式联盟。营销式联盟是科学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初始的产品设计、调研吸收新科技知识,通过亲身尝试产品的使用进行设计与使用的改革。(3)研发式联盟。研发式联盟是一种模仿学习,在最能启发与加强企业现有能力的区域搜索,形成核心能力;吸收外部知识,模仿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的知识。

2、企业内的方式:多元化经营。概括地说,多元化有相关多元化和无关多元化两种形式。实证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情况下,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所取得的绩效一般都优于无关多元化。如果从知识观的角度予以分析,企业多元化战略将涉及到知识在企业内转移的问题。所谓的主导逻辑,是指“处于主导地位的一般管理逻辑”,它是由核心业务中的经验所发展出来的。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多元化经营的能力,受制于他们所习惯的主导逻辑,即他们用于进行战略决策的全部工具以及他们的世界观取决于他们过去的经验。据此,相关多元化化经营的绩效之所以优于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多元化经营中由核心业务所发展出的主导逻辑是可以有效地转移到与其相关业务的管理上。

从本质上来说,成功多元化的企业中的战略多样化及其变化,与其高层管理者所使用的主导逻辑是相互兼容的。不管是通过内部开发,还是外部收购,新业务的增加都会改变一个企业的战略多样化的程度。高层管理的任务就是不断地检视企业的业务组合,确定战略多样化是否发生了变化,并且评价新业务对企业内主导逻辑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余孝军.企业价格战的进化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7(10).

2、孙文霞,马宗国.知识观企业理论模型研究[J].江苏商论,2008(8).

3、吕列金.学习型战略联盟:企业知识的创新与外溢[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3).

第3篇

1、完善煤质管理保证体系

(1)实行质量矿长负责制。矿长对煤炭质量全面负责,分管副矿长、职能部门、生产单位,按其煤质责任制履行职责。

(2)质量目标控制管理。各矿要制定煤质计划,并将之分解到质量构成的各个环节,按计划进行控制。

(3)构建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理念。煤质管理系统化涉及到设计、生产、运输、筛选、销售的各个环节,质量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管理。

(4)严格检查与控制。各矿要不定期进行煤质抽样分析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控制筛选条件。

(5)定期考核与通报处罚相结合的考核手段。根据计划指标分月份考核,依据奖罚办法严格考核。同时,对煤质责任没有落实的单位和个人以通报方式进行处罚。

(6)完善质量反馈渠道。生产过程的质量由煤质科及煤质管理领导小组以各种通报、质量检查五日报、销售月报形式构成质量回馈系统。

2、建立成本与质量的经营考核机制

建立质量与成本的经营考核机制,在机制上完全与市场对接,依据市场的需要,把煤炭在市场上的价值实现作为考核指标,变目前的内部成本、质量考核为完全与市场对接的成本、质量经营考核,促使原煤生产单位在生产源头想着销售终端,切实把煤质纳入企业经营管理范畴,与收入切实挂钩,从而促进煤质的提高。

3、加强生产过程的煤质管理

(1)开展各种形式的质量意识教育活动,提高井下一线职工煤炭品质意识,使职工充分认识到提高煤炭质量的重要性。

(2)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煤质管理措施,要求每个采面必须严格执行“三拣”制度。

(3)为消除生产过程中影响煤质的隐患,设计部门认真分析井下地质数据,根据煤质变化和化验结果及时调整工作面。

(4)加强顶板支护,防止冒顶和窜矸。

(5)采煤工作面遇到薄煤带时,做到煤、矸石分离,把矸石翻到采空区,掘进工作面严格执行分装、分运。采掘工作面保证水路畅通,做到煤、水分离,杜绝大矸石上运输线。

(6)矿煤质科根据煤层可采情况,并结合工作面实际情况,科学下达采掘区队质量计划。煤质科人员按采样国标要求,定期对各个采掘工作面进行采样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实施严格考核。

4、加强筛选过程煤质管理

(1)严把筛选拣矸石关,上井煤要全部经过筛选。

(2)加强对影响筛选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过程的管理,严把选煤关,根据客户要求的质量,制定出筛选煤粒度等内控质量指标,严格按照用户要求标准生产,在筛选加工过程中,做到“三勤”,即对质量控制点勤检查、对检查结果勤回馈和对操作工艺勤调整。

(3)制定煤炭质量奖罚制度,加强对洗选过程煤炭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煤质管理人员定期对洗选过程中质量控制点进行抽查,依据化验结果,对选煤厂进行质量考核。

5、加强储装运过程煤质管理

煤电公司市场部下设质检站,质检站在各矿设质检分站,质检分站人员严格按照公司煤炭产品质量标准对各矿商品煤质量、装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样检查。

(1)对不合格产品要求重新加工,对不能重新加工的要单独堆放,未经分站许可,严禁擅自装车,否则矿方必须采取处理措施。

(2)加强装车计量工作,维护好计量设备。汽车衡和轨道衡必须按规定进行周期性检定,以确保装车计量准确,减少由于计量问题而产生的煤质纠纷。

(3)矿方对进矿的空车必须清理,不经清理的空车不准装车,运输途中要防止出现漏失现象。另外,严格控制出口煤杂物含量。

(4)装车过程中,严格按品种质量要求装车,严禁混装。

(5)质检站下设的巡回检查组负责对分站验收工作的监督检查,且不定期对外运商品煤进行抽样检查,以确保外运商品煤质量。

(6)制定关于外运商品煤质量的奖罚制度,加大对各矿外运商品煤质量的考核力度。

6、强化采制化管理

(1)各矿外运的所有商品煤样的采样、制样和化验工作,全部由市场部质检站负责,对水、灰、硫超标的矿井要及时调整。市场部要加强对采制化的领导和监督管理,对未按国家标准和要求进行采制化的人员要给予处罚,甚至开除。(2)推广使用机械化采制样设施,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采制样工作质量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

(3)各矿采掘工作面煤层条件发生变化时,可能引起的煤质变化,要及时向质检站汇报,立即采样化验,以便研究对应措施。

(4)为了提高采制化人员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质检站要组织采制化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试,制定采制化岗位责任制和奖罚制度。所有专业人员都要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国家商品煤质量检测标准,确保化验结果准确、可靠;煤质监督小组要对商品煤质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及跟踪检查。

7、提升服务质量

公司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做好煤炭售后服务工作,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供需中的数量、质量纠纷。销售人员要经常走访用户,建立用户意见台账,做好信息反馈工作,认真听取客户的意见,及时处理客户反映的问题。为了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公司要对客户有深入的了解,并提供优质的服务。对大客户增设专职营销人员,实施基于客户价值的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其满意度和忠诚度,培育良好的客户关系。

第4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企业 成本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30多年的腾飞,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运输业在众多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脱颖而出。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然而近年来,交通运输市场上正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旺盛的需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进入这一市场,给公路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竞争的加大使得公路施工企业在投标竞标过程中不得不压低价格以获得项目。另一方面,资源的减少使得公路施工企业面临着更高的成本。要想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严格控制成本,从而确保达到既定的利润目标。

一、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一)公路工程成本构成复杂导致管理难度较大

施工的技术性、材料的多样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以及较长的工期等都决定了公路施工企业在成本预算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我国对于公路施工方面,对于不同等级、不同地区的公路工程,其成本影响因素多,成本构成也相当复杂,对于直接工程费、措施费等等都具有直接的敏感性。特别是在当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全面推行下,如果企业对自身的管理水平没有要求,那么在投标报价时,其相关费率和企业定额必然不具有竞争力。

(二)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较为粗放

首先,大多数公路施工企业没有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这是由于我国公路施工企业的现状决定的。由于我国施工企业大多数都是改革开放后才陆续成长起来的,施工企业广泛存在着数量多,实力弱的现实。相对有竞争力的施工企业屈指可数,成本管理水平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其次,许多项目都是以项目部的模式进行管理,一些项目负责人满足于“年初一笔帐,年尾等着算”的管理方式,让财务监督成了一句空话。许多项目都得等到完工后才知道盈亏,不利于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再次,施工企业及项目较多都没有引入科学的管理理念,在成本管理方面,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如低价投标、压质压价,注重现金收支,忽视实体工程成本的管控等,施工组织设计与资金管理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而仅仅是做到了满足投标条件这样一些形式。

(三)公路施工企业本级与项目的成本管理合力不够

众所周知,施工企业对于具体工程的管理都是通过项目部的管理实现的。在企业成本管理方面,就必然要面对公司本级与项目部两级的成本管理。公司本级从工程成本的整体角度进行考虑,而项目部必须对本项目的成本管理负责。在实际工程实践中,企业往往对于工程的成本管理指标,如资金成本率、材料成本占比、人工成本占比、工期、管理费用占比等都要进行考察,对于项目部的成本管理,也往往是通过下派财务人员,并同时要求造价相关部门进行配合的模式进行。但由于项目分布的广泛性,使得这样的管控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在项目上,派驻的财务人员往往由于与工程管理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且长期在工程上,其独立性往往都会受到削弱,使得财务人员对于成本管控流于形式。

(四)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组织体系还不健全

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一些公路施工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成本管控监管部门,而是采取兼职、合署办公等形式进行监督(白雪梅,2013)。当然,企业必须考虑监控本身的成本,监控到什么样的程度取决于监控成本的大小。监督后的奖惩问题也落实不到位,使得监督机制难以持续运转,影响到人们的积极性。另外,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对成本的核算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而公路施工企业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这样也就使相对复杂的公路施工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改进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对策

(一)针对公路工程构成的复杂性,加强成本管理的针对性

与其他建筑工程类似,公路工程的成本主要是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分包工程等构成。公路工程由于其地质条件、施工季节等,这几大成本费用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公路施工企业就应当结合工程构成的复杂性,来考虑成本管理的针对性。如对于人工费而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管理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临时施工人员的数量,在工期与施工段上进行合理划分,防止窝工与进度拖延。又如,对于野外施工场地,对于临时设施费、大型施工器具进场费等,就应当进行合理规划,甚至提前踏勘,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与支出。

(二)做好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

1、做好项目全过程施工成本管理

这里的成本管理,应该是全成本的概念,即除了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人工等成本外,还应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软性的成本支出。对于成本费用的管理,要做好精细化管理。如事前对于项目,应编制专项的财务预算与资金预算,根据项目部的规模,设置人员、车辆费用指标等。结合项目实际工程进度与工作量,定期对于材料、人工成本的偏差进行检查和分析,及时在下一阶段进行解决。

2、 引入科学的管理模式进行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由于工作场地、人员等原因,特别是对于施工现场而言,在成本管理模式方面距离现代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因此,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由于企业本级牵头,各项目部积极落实科学的管理模式。在此方面,应引入价值工程的观点、项目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管理,从项目选择到项目进展,都应围绕着企业(项目)价值最大的实现来进行。在具体手段上,可以采用计算机网络远程联网(野外的可通过无线网络或专用网络模式)的方式进行即时监控,各项目部应落实专人对于成本相关信息与节点录入系统,企业管理人员也能够即时动态地对成本进行监控。

3、 密切关注例外成本动因

这里重点是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分包项目的管理。对于分包项目要进行合理确定,包括合同价格、预付款、工程款的管理与支付,防止自建工程与分包工程在成本方面混淆不清,财务部门对于分包工程的管理要及时建立台账与付款登记,定期完成对账工作。二是对于工程变更等方面的成本影响要引起重视。在实际施工中,都会遇到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合同差异等问题,项目管理者要充分掌握具体情况,利用合同条款,及时与建设单位、现场监理办理签证手续,取得索赔。

(三)强化公路施工企业本级与项目部成本管理的配合与协调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设置专门的成本管控监管部门。一方面,监管部门需要建立持续、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合理预测完成工程所需要的人工,材料,机械等的数量,从而确定工程应投入的计划成本。同时对于项目部的成本控制指标要签订责任书,以真正落实好成本管控工作。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将其与施工图预算进行比对,加强检查和分析,及时与目标比较差异,采取措施,保证责任成本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监管部门需要将监管后的奖惩问题落到实处,保证监控效力。在对于派驻财务人员成本监管方面,公司应明确分管领导、项目经理、财务管理人员对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并及时报告工作。

(四)完善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在当前的竞价机制下,公路施工企业在价格上的拓展空间较小,只有主动地寻求开源节流的途径,加强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才能争取更高的利润。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业务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控制,往往能够产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交互效应,这也是企业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原因。各部门、各岗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如财务审计部门就应该充分发挥监控作用,纪检部门充分发挥法律监督作用。在配置人员时,应保持公正的态度,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公平、公开的竞争平台,坚持优胜劣汰,能者任其职的原则,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上进心。同时,应尽量考虑其兴趣、特长,将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职位。

三、结束语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当前的公路施工企业已经不得不依靠提升企业自身效率以获取利润。有效的成本控制离不开全体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要结合项目特点与成本动因的分析增强成本管理的针对性,提升成本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做好项目与公司成本管理的配合与协调,促进公路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使公司的成长更加具有竞争力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贾旭飞.公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探讨[J].建材世界, 2013

第5篇

1 企业的5S管理方法探析

1.1 企业5S管理方法的内涵

5S企业管理方法起源于日本,是实施现场管理有效方法,通过在现场对人、机、料、物、法、环等生产要素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活动实现有效管理。“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5S在生产现场环境改善、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保障、企业管理氛围营造和良好企业文化创建等方面有显著作用。

1.2 企业5S管理方法具体内容

①整理。严格区分工作场合“必须要的”和“可以不要的”物品,“可以不要的”去除,保留“必须要的”物品,达到空间充分利用效果。②整顿。根据物品类别,将“必须要的”物品摆放整齐,进行编码和做好标识,达到物品摆放一目了然,拿取方便,工作场所美观、整齐的效果。③清扫。对工作场所进行彻底清洗干净,实现工作环境亮丽清新,杜绝污染源,达到工作环境优良的效果。④清洁。在整理、整顿、清扫的实施基础上,制订规范化的作业制度,养成执行习惯,达到清洁工作环境持久效果。⑤素养。建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提升素质能力,从思想上实现工作认同感与责任感,达到现场效果深层次优化进步效果。

2 职业院校实训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实训室管理机制上不完善、认识上有滞后

基于教学传统理念和固有的管理机制,职业院校实训室一直没有很好的管理体系,对于实训室没有明确职责清晰的管理部门,呈现管理效益低下、管理现状混乱、管理水平严重落后、出现重复购置仪器设备、现有设施积压浪费。在实训室管理认识上也一直得不到足够重视,缺少相应的管理经验,这使得实训室设备容易损坏、实训工具无故遗失,整个实训室的管理一直在低水平徘徊。

2.2 实训室管理人员主动性不强现场问题多

由于对实训室管理认识上的滞后,相对于其他教职人员,实训室管理工作人员在薪资、津贴、晋升上都处于落后状态,存在编制不齐、管理单一、缺乏激励机制,使得实训室人员主观能动性很难发挥。实训室现场多存在随意摆放物品、工具放置杂乱无章、材料使用浪费、设备设施操作保养不当、安全操作意识薄弱等问题。

3 企业5S管理方法在职业院校实训室管理水平提高上的应用

5S管理方法的目的是不断改进生产工作环境,实现作业品质提升和工作安全有序推进。针对职业院校实训室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认真组织落实企业5S管理方法的应用。

3.1 整理应用

全面整理实训室各个地方,对损坏不能用的、不需要用的设备进行红色标识,向院校领导申请报废或暂放入仓库;对可能会使用的进行黄色标识,放在不太常用的位置;对经常使用的进行绿色标识。根据使用频率区分活动类仪器设备,易于搬动或取拿方便的地方放置使用频率高的设备,提升管理效率。在档案资料上,分类整理实训室、教师、学生的文档信息资料,根据年限定期处理和进行归档。

3.2 整顿应用

在仪器设备设施上,对实训室内所有物品进行编码和标签登记,按类别分区域摆放,使用后能及时回归原位,使用方便快捷,取用准确。在文档资料上,按年限、年级、专业等分类编号有用的资料,规律摆放,做好目标,便于索引查找。

3.3 清扫应用

在实训场所上,规定好清扫时间和清扫内容,坚持定期定量做好实训室活动场所以及仪器设备的清扫工作,做好清扫彻底,无死角,并通过清扫检查设备状况;在实训课结束后要安排好当天值日认真清除实训室内脏污,对卫生要求未到位的实训用品与仪器设备擦拭干净,将地面与桌面清扫干净;对清扫工作按照使用对象分类摆放整齐;在文档资料上,对文档资料做到干净整齐,记录清晰,字迹不潦草,对超过时限的资料按照规定及时处理;仔细查看实训设备使用记录,对存在问题的及时上报以便及时维护,保障后续使用。

3.4 清洁应用

在做好前面基础上,制订职业院校实训室管理使用规定,并悬挂在醒目位置。对各师生使用实训室状况进行登记,并公开使用考核办法,对违反规定的进行处罚,将每个班级对实训室使用情况纳入到班级综合考核评比当中,并强调每位学生要严格遵守实训室管理规章、文明操作,创造洁净的实训室场所环境,推进职院实训室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3.5 素养应用

一方面通过在实训室进口处增加文明镜,使学生进入自觉检查穿戴文明举止,推进行为规范、礼貌用语。另一方面要明确规定进行实训室操作个人需注意的素养,如在实训室内禁止打闹、吸烟、吃零食、乱扔废弃物等;要爱护实训室各项器材设备,对于有警示注意标识的物品不要随意动用;要将使用后的各项物品、工具清洗干净、回归原位,达到清洁随时保持,实训室随进可以使用的效果。通过环境影响和制度约束提升师生素质,达到实训室良性循环管理发展的效果。

4 加强企业5S管理方法在职院实训室管理应用的建议

4.1 强化实训室管理队伍建设

良好的专业化管理队伍是高职院校实训室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一方面职业院校要依据5S企业管理方法构建一支优秀的实训室管理团队,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实训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切实掌握实训室5S管理方法,使5S各项目标在实训室得到贯彻执行。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实训室岗位责任制,将5S管理目标纳入实训室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内容,使管理人员明确自身岗位要求与工作标准,使实训工作有条不紊、顺畅开展。再次要实行实训室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定期对实训室5S管理方法应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结果进行评价和及时反馈,对出色的工作者给予奖励,对于违规不改进的人员予以处罚,促进实训室管理更加有序、高效。

4.2 深化实训室使用管理机制

5S管理方法在实训室得到深入应用离不开具体使用人员,需要每一位参与者的大力支持。在引入企业5S管理方法提高职院实训室管理上,要对涉及的院校老师与学生加强培训,向他们教育传达实训室使用注意要求;要多渠道、多样化地将5S实训管理方法要求向老师和学生传达,让他们更快速、清晰地了解各项要求,切实提升自我素养,明白管理要求,实现实训老师能更好指导学生实践,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更加精准到位,确保实训室管理使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实训室管理持续化、健康化发展。

4.3 加强校企合作

不断引进企业5S管理方法的经验,定期和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及时把我们在实训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来进行探讨和交流。为了能够使在校生养成5S良好的管理习惯,企业应派专业管理人员与辅导员一起来进行实施管理。从学生公寓抓起,对公寓内的设施,生活用品摆放有统一的规定,使学生在校就养成好习惯。同时,企业应该不定时派专业人员到校开展一系列的座谈会,讲座,让学生能够提早的了解该企业和企业文化,日后能够更好的融入企业,顺利开展工作。

第6篇

关键词:企业 不良资产 会计管理 处置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各类企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有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问题,逐渐成为影响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

一、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不良资产管理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并认真落实之。

二、企业不良资产的产生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企业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不良资产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实践中依然难以根除,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1.债权实物化策略。所谓债权实物化,简单的说就是以物抵债,但该种处置方式并不利于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同时也不利于实现损失的最小化之目标。在此所说的债权实物化,不仅包含着以上以物抵债的意思,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当前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方案设计与选择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实践中可以看到,该步骤设计不仅可以化解前者的托管风险,而且是托管该步骤优势继续下去的最佳结果。所谓债权实物化,主要是指以物抵债,而这一处置模式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就是让企业的不良资产损失最小,并尽可能地实现债权之目标。这里所讲的债权物化,不仅包括平时所说的以物抵债,而且它是当前我国企业不良资产处置规划方案选择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该步骤设计能否发挥作用,对于化解当前企业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债权实物化中的以物抵债,主要是指以物抵债自身固有的一种风险,而这种风险是很难化解的,即便可以化解,其所耗费的成本也会比较的高。

2.实物股权化。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债权实物化主要是为了增加不良资产的活力,防范和化解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风险问题,从而有效地救活存在严重资产不良的企业,以期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通过该种模式,可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生存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可通过司法手段将企业的实物资产股权化,此时便可对新生的企业进行合理的控制与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从实践来看,实物股权化策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非常有利,对于防止企业产生赖账效果更加的明显。将债权转变成股权,可有效地从账面上对当前企业的财务进行改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改善不代表企业的生产效益有了真正的好转;企业通过债转股,可不再继续为银行支付利息,因此运营成本降低,这对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非常有利。

3.全面加强资本市场的现代化建设。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过程中,应当重视不良资产的优化与重组,全面推进现代资本市场的现代化建设。首先,加快产权制度的有效改革,不断促进产权的快速流通。实践中,笔者建议严格按照法人治理结构之要求,对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明晰产权。其次,建立企业不良资产管理与重组基金,可将该部分资金专门应用于存在着盘活希望的企业重组与改造。最后,建立和完善市场管理体系。实践中我们应当不断培育潜在的购买群体,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从而促使企业尽早从当前的困境中走出来。

4.其他的应对策略。除以上有效措施外,企业应当全面调查尚未处置的不良资产,同时合理地选取资产处置方法和方式;积极利用当前国内外一些可利用资源,进行集中和批量管理与处置。第一,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规与政策,对管理者的行为进一步规范。

实践中可通过立法形式,借助法律法规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对经营者的生产经营管理行为进行规范,以促使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自觉地、负责地以及积极地管理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第二,对项目加强预测与分析。实践证明,项目投资会对企业的经营方向和生产规模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项目投资时,应当先对其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研究,然后对其经济性进行评估,在经过充分论证与研究的基础上作出决策,以保证资金应用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第三,对采购工作加强管理。在试验阶段对材料、包装结构进行采购时,一定要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实际状况为基础来确定,绝不可在实验阶段就以正常生产经营标准实施采购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实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在这一阶段所购物资只要能够有效满足实验之需即可。相反,若在实验阶段便大批量的进行采购,实验失败时便会造成企业货物的大量堆积,占用企业的大量成本。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良资产问题如果长期存在而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则将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思想重视,尤其要对企业的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措施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因企业不良资产而给企业造成的各种风险问题,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艺峰.浅析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J].现代经济信息,2010(15)

[2]彭雨春.浅谈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理[J].活力,2009(21)

[3]刘广华.浅析企业不良资产的成因及会计管理措施[J].中国科技财富,2010(12)

[4]田翠红.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2(23)

第7篇

为了贯彻财政部《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规定》(财基字〔1998〕7号),北京市财政局制定了《北京市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现将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京财建〔1999〕543号)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京财建(1999)543号  一九九九年五月三日通知

市属各主管局(总公司)、各区县财政局、各物业管理公司:

为了贯彻财政部《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规定》(财基字〔1998〕7号),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结合我市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特点,我们制定了《北京市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我局反映。

北京市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物业管理企业财务行为,促进物业管理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根据《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北京市各类物业管理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经济性质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各类组织形式的企业。

其他行业独立核算的物业管理企业也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  企业应当在办理工商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财政机关提交企业设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合同、章程等文件的复印件。

第四条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各项财务开支范围和标准,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依法计算缴纳国家税收,并接受主管财政机关的检查监督。

第二章  资金筹集

第五条  企业筹集的资本金,按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等。

国家资本金为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投入的资产为国家资本金;

法人单位以其依法可以支配的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为法人资本金;

社会个人或者本企业内部职工以个人合法财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为个人资本金;

外商资本金为国外投资者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投资者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第六条  企业的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短期债券、应付票据、应交税金、应付工资、应付投资者利润、应付股利和其他应付款、预收帐款、代收费用、预提费用,以及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等。

第七条  企业应当按期偿还各种流动负债,如因债权人特殊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计入营业外收入。

第三章  流动资产

第八条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第九条  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在途资金等。

第十条  应收及预付工程款包括应收工程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待摊费用、预付分包工程款、预付分包备料款。

第十一条  企业可以于年度终了,按照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0.3-0.5%计提坏帐准备金,计入管理费用。

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冲减坏帐准备金;收回已核销的坏帐,增加坏帐准备金。

不计提坏帐准备金的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计入管理费用;收回已核销的坏帐冲减管理费用。

第十二条  存货包括主要材料、其他材料  设备、低值易耗品。

第十三条  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

购入的,按买价加运杂费、采购管理费和税金等计价;

建设单位供应的,按合同确定价值计价;

自制的,按照制造过程中的各项实际支出计价;

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按照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运杂费和加工费计价;

投资者投入的,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

盘盈的,按照同类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没有同类存货的,按照市价计价。

第十四条  企业领用或者发出的存货,按照实际成本核算,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

第十五条  企业领用的材料、低值易耗品,一次或分期摊入工程成本和管理费用。

第十六条  企业对存货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盘点,年度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对于盘盈、盘亏、毁损以及报废的存货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分别情况及时处理。

盘盈的存货,冲减管理费用;

盘亏、毁损和报废的存货,扣除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赔款和残料价后,计入管理费用。存货毁损属于非常损失部分和除保险公司赔款和残料价后,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四章  资产

第十七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及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第十八条  固定资产分为四大类。

一、生产用固定资产,包括房屋有建筑物、施工机械、运输设备、办公设备。

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包括职工宿舍、招待所、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俱乐部、食堂等单位使用的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

三、租出固定资产。

四、未使用固定资产。

第十九条  固定资产按照下列方法计价:

购入的,按照买价加上支出的运输费、保险费、包装费、安装调试费和交纳的税金等计价;

自行建造的,按照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计价;

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按照固定资产原价加上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的余额计价;

投资者投入的,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

接受捐赠的,按照发票帐单所列金额(无发票帐单的,按照同类设备市价)加上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保险费、税金、安装调试费等计价;

盘盈的,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计价;

企业购建固定资产交纳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耕地占用税,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第二十条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及采用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严格执行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中有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  固定资产有偿转让或清理报废的变价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净收益与其帐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第二十二条  企业对国家资产应每年盘点一次。

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原价减去估计折旧的净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盘亏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按其原值扣除累计折旧、变价收入、过失人或保险公司赔偿以及残值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五章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第二十三条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第二十四条  无形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购入的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

自行开发并且申请取得专利的,按照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支出计价;

投资者作为资本金或者合作条件投入的,按照有关部门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金额计价;

接受捐赠的按照发票帐单所列金额或者同类无形资产计价。

商誉不得作价入帐。

企业出售或转让商誉、非专利技术的计价,由法定评估机构确认。

企业的非专利技术,不管是自行开发或外部购入,其费用全部列做当期费用处理。

土地使用权取得时无计价的不计价;有价取得的,按所发生的全部费用作为土地使用成本,计入无形资产。

第二十五条  无形资产从开始收益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内平均摊入管理费用。法律合同有规定的,按规定确定收益年限。没有规定的按最少不得少于十年掌握。无形资产的摊销直接冲减无形资产帐户。

第二十六条  递延资产是指企业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工程支出、在用低值易耗品的待摊销部分。待摊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包括筹建期间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为筹建企业而发生的资金汇兑损益、利息等支出。

开办费自生产经营的月份次月起,按不得短于5年的期限分期摊入管理费用。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在租赁有效期限内,分期摊入成本或者管理费用。

第六章  代管基金

第二十七条  代管基金是指企业接受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委托代管的房屋公用部位维修基金和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

房屋公用部门维修基金是专项用于房屋共用部位大修理的资金。房屋的共用部位,是指承重结构部位(包括楼盖、屋顶、梁、柱、内外墙体和基础等)、外墙面、楼梯间、走廊通道、门厅、楼内存车库等。

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是指专项用于共用设施的共用设备大修理的资金。共用设施设备是指共用的上下水管道、共用水箱、加压水泵、电梯、公用天线、供电干线、共用照明、暖气干线、消防设备、住宅区的道路、路灯、沟渠、池、井、室外停车场游泳池各类球场等。

第二十八条  代管基金作为企业长期负债管理。

代管基金应当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并定期接受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的检查与监督。

代管基金利息净收入应当经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认可后转作代管基金滚存使用和管理。

第二十九条  企业有偿使用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的管理用房、商业用房和共用设施设备,应当设立备查帐簿单独进行实物管理,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合同、协议支付有关费用(如租赁费、承包费等)。

管理用房是指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向企业提供的办公用房。

商业用房是指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向企业提供的经营用房。

第三十条  企业支付的管理用房和商业用房有偿使用费,经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认可后转作企业代管的房屋共用部位维修基金;企业支付的共用设施设备有偿使用费,经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认可后转作代管的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

第七章  成本和费用

第三十一条  企业在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为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维修、管理和服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按照国家规定计入成本、费用。

第三十二条  企业在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计入营业成本。营业成本包括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和间接费用等。实行一级成本核算的企业,可不设间接费用,有关支出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直接人工费包括企业直接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等人员的工资、奖金及职工福利费等。

直接材料费包括企业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直接消耗的各种材料、辅助材料、烯料和动力、构配件、零件、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

间接费用包括企业所属物业管理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及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修理费、水电费、取暖费、办公费、差旅费、邮电通讯费、交通运输费、租赁费、财产保险费、劳动保护费、保安费、绿化维护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及其他费用等。

第三十三条  企业经营共用设施设备,支付的有偿使用费计入营业成本。

第三十四条  企业支付的管理用房有偿使用费,计入营业成本或者管理费用。

第三十五条  企业对管理用房进行装饰装修发生的支出计入递延资产,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分期摊入营业成本或者管理费用。

第三十六条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一次转入当期损益。

财务费用是指为筹集资金等理财活动而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利息净支出(利息收入减利息支出)、汇兑净损失、银行手续费、会计师事务所的资产评估、验资、检查等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财产保险费、办公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广告宣传费、差旅交通费、业务招待费、折旧费、劳动保护费、差旅交通费、业务招待费、折旧费、劳动保护费、职工取暖费、印花税、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坏帐损失。

工资主要是指发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加班工资、临时工工资、交通费、洗理费、各种政策性补贴。以上费用发放是先在“应付工资”的借方反映,然后按月转入管理费中的工资科目。

福利费是指按应发职工工资总额的14%计提的费用。主要用于支付职工医药费、家属医药费、职工因公负伤赴外地就医路程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以及按规定用于职工集体福利事业的其他开支。

工会经费是指按应发职工工资总额的2%计提的费用,由工会另行开户,按工会规定开支。

职工教育费是指为提高职工文化水平和学习先进技术进行业务培训而支付的费用,按应发职工工资总额的1.5%掌握使用。

劳动保险费主要指开支退休职工药费、按规定提取的统筹金、异地安家补助、职工退休金、六个月以上的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其他经费。

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困难补助在统筹金中冲减。

待业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交纳。

劳动保护费是按规定发给职工的各种劳动保护用品的支出。主要包括:工作服、手套、毛巾、服皂等、财务人员的保健费、防暑降温费等。

财产保险费是企业为财产保险支付的费用。

交通差旅费主要是指职工因公出差而发生的车船费、住宿费及各种补贴。

职工取暖费是指发给职工的煤火费、暖气费、房管部门收取的公房维修费。

第八章  营业收入、利润及利润分配

第三十七条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从事物业管理和其他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第三十八条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为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维修、管理和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物业管理收入、物业经营收入和物业大修收入。

物业管理收入是指企业向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收取的公共费收入、公众代办费收入和特约服务收入。

物业经营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的房屋建筑物和共用设施取得的收入,如房屋出租收入和经营停车场、游泳池、各类球场等共用设施收入。

物业大修收入是指企业接受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的委托,对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高备进行大修等工程施工活动所取得的工程结算收入。

第三十九条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主管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房屋中介代销手续费收入、材料物资销售收入、废品回收收入、商业用房经营收入及无形资产转让收入等。

其他业务支出是指企业从事其他业务活动奇怪发生的有关成本和费用支出。

企业支付的商业用房的有偿使用费,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企业对商业用房进行装饰装修发生的支出计入递延资产,在有效使用期内,分期摊入其他业务支出。

第四十条  企业应当在劳务已经提供,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价款的凭证时确认为营业收入的实现。

物业大修收入应当经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签证认可后,确认为营业收入的实现。

企业与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双方签订付款合同或协议的,应当根据合同或者协议的付款日期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

第四十一条  企业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以及补贴收入。

第四十二条  补贴收入是指国家拨给企业政策性亏损补贴和其他补贴。

第四十三条  营业利润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减去营业税金及附加,再减去营业成本、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后的净额。

营业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是指其他业务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支出和其他业务缴纳的税金及附加后的净额。

第四十四条  投资净收益是指投资收益扣作投资损失后的净额。

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款项高于帐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投资单位增加的净资产中所拥有的数额等。

投资损失包括对外投资分担的亏损、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的款项低于帐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减少的净资产中所负担的数额等。

第四十五条  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净额。

营业外收入包括国家资产的盘盈和出售收益、罚款收入、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

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赔偿金、违约金、滞纳金和被没收的财物损失等。

第四十六条  企业发生的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等弥补,下一年度利润不足弥补的,可以在五年内延续弥补,五年内不足弥补的用税后利润等弥补。

第四十七条  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国家规定做相应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

第四十八条  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种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二)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

(三)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金50%时可不再提取。

(四)提取公益金。

(五)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以前年度末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向投资者分配。

第四十九条  股份有限公司提取公益金后,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支付优先股股利。

(二)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提取和使用。

(三)支付普通股股利。

企业当年无利润时,不得分配股利,但在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后,经股东会特别决议可以按照不超过股票面值6%的比率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在分配股利后,企业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金的25%。

第五十条  盈余公积金可用于弥补亏损或用于转增资本金,但转增资本金后,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一般不得低于注册资金的25%。

第五十一条  公益金主要用于企业的职工集体福利支出。

第九章  对外投资

第五十二条  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企业不得以国家专项储备的物资以及国家规定不得用于对外投资的其他财产向其他单位投资。

第五十三条  企业的对外投资,按照下列原则确定:

以现金、存款等货币资金方式对外投资的,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价。

以实物、无形资产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的,按照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资产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与其帐面净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金。

企业认购的债券,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实际支付款项中含有应计利息的,按照扣除应计利息后的差额计价。

第8篇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这个强大的生产力存在于各个专业人才头脑之中。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企业聚集了大批人才,非常积极地挖掘了这些以人为载体的知识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知识管理就是将企业内的核心生产力进行具体化、关联化、系统化的管理,从而形成有效、可持续的生产动力体系。因此,如何对企业内的核心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就成为了决定企业未来发展速度和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哲学研究方法入手,阐述了其在制造企业的知识管理中的指导意义,并提出了系统、完的应用方案。

【关键词】

哲学研究方法;企业知识管理

0 引言

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健康的经济,健康的经济需要健康的企业个体。衡量企业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就是他的盈利能力。每天都有人在创业,每天都有企业倒闭。所以怎么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生存下来、发展下去,甚至长盛不衰,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保持核心竞争力。我们这里讲到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知识生产力。

什么是知识?知识就是真的东西,就是有用的东西,就是能够创造价值的东西。对于皮尔士来说,知识是内嵌于求知实践中的东西,这种求知实践就是探究活动。知识又分为公共知识和个人知识,个人知识存在于各个专业人才头脑之中。如果一个企业能将这些无形的个人知识进行收集、探究和整理,从而汇聚成具体的,标准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且加以科学的管理,就能为企业维持有效的运营和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一个成功的知识管理,倘若上升到哲学层面,借用皮尔士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具有知识,是为了确定信念。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每个人最为生存个体,具有知识是为了确定我们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而获得最终成功的信念。

1 知识管理的意义

1.1 有助于企业提高经营效益

汽车制造行业中,德系汽车企业享有良好的口碑。从汽车产品的客户群定位、研发、实施、生产制造、市场投放,都遵循着一套,科学、系统、严谨、成熟的流程。这个一整套流程,其实就是知识管理和知识的实践运用。实践知识的是员工。不像电脑,数据可以通过优盘传输到另一台电脑里。而人脑积累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于一个新人来说,他所学到的必然是前人所积累沉淀下来的、当下正在被运用的知识体系。这里讲到的运用,不仅仅局限在单个个人身上,而是广泛的运用,即团队的实践运用。倘若各个部门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知道自己在整个项目中所处的位置,不知道兄弟部门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该为兄弟部门输出什么,或者从兄弟部门获得什么,就会出现信息的不对称,工作进度不协调,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互相扯皮的现象。

要保证一个企业的高效运营,首先,团队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一致的,知识体系必须是一致的。其次,只有做到各个专业部门的知识水平相当,才能达到整个团队在各个环节“使用同一种语言”在沟通。做到以上最基本的两点,才可以保证每个部门在每个环节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职,使得项目各节点达到无缝连接;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从而获得高效的经营效益。

1.2 有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机制和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个企业的发展毕竟不能一直依靠个别英雄的单打独斗,而需要团队的协同合作。如果一个企业因为一个天才的离开导致这个公司的停滞不前,那说明企业的管理体制有问题。如果企业有稳固的知识管理体系,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知识管理的存在和有效运行,打破了依靠“超级英雄”的束缚。每一个岗位都应该有准确、具体、标准的工作内容描述和专业技能要求,无论哪一个岗位出现人员变动,这个岗位的继任者都会通过知识管理体系明白自己的职责,就能按照岗位要求发挥其专业技能去完成工作,保证企业各个环节不脱节的正常运转。

严谨、稳定的知识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能形成良好的机制和文化,避免了为谋取私利而假公济私现象的出现,也为各个专业人才发挥创造力、加快企业技术更新、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机会,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2 哲学研究方法在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中的指导意义

2.1 哲学研究方法

十七世纪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人文主义教育家认为:为学生学习全部学科的正确表述提供指南,关注各部分知识之间的传递,强调要把知识视为相互联系的整体,而方法是用来勾画知识整体的。2.方法是一套技术,或分解,或组合,用以发现必不可少的原则,去产生科学的三段论,也就是亚里士多德在《后分析篇》中所描述的那种三段论,并完成其证明。逻辑和几何学上解决问题的技术使这种方法论思想成为可能:按照常规,一步步地解决宏大体系中的个别步骤,零打碎敲的。

自康德开始的德国哲学,已经将方法作为哲学自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了:方法乃是体系的方法,是建筑术。

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利用哲学研究的方法和原理去指导实践中制造型企业的知识管理。所以特别要强调的是哲学研究方法中的:

分析与综观

比较与关联

体系的建立

分析就是to break up,to loosen。即将单个研究对象从整体中剥离出来,进行单独的探究。按照研究的目的和资源条件,可以将整体分裂成不同规模的单体。综观就是在研究完单体后再将单体回归到整体进行完整的考查。

在分析实践经验的时候借助比较、概括、抽象化来找出事物的特征和规律性联系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

康德批判哲学是通过其所谓“建筑术”的方式构建起来的,而他所理解的建筑术,就是指使单纯聚集的知识成为一个系统学说的方法。

若将以上三种哲学方法运用到企业知识管理上,并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就能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益、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2.2 我国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现状

根据世贸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数据得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就此发表谈话时就指出: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出口产品质量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的确,部分中国企业为了抢到出口货单,盲目追求数量,压低成本,不注重在生产工艺和技术上的升级换代,没有开创新型业务模式的理念,更忽略了通过知识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再加之中国的人才市场流动性很大,所以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企业里不断有员工来,师傅带徒弟,边学边干,边干边走,知识的传递在不断的人员交替中部分流失,部分被保留起来了。所以应该运用信息化的方式将知识稳固在企业中通过知识管理保存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是公平公正的,于是在面临新境遇的时候,这些经营管理效率低下,不思进取的企业无法适应新境遇,只能一味地打价格战,就被逐渐淘汰。

3 我国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的建议方案

3.1 以企业运营的流程为基础的专业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体系是以企业运营的流程为基础。换句话说,知识的管理就是对运营流程的管理。企业是以销售为龙头,拉动企业的原料配给、生产安排、物流协调和资源调配。因此,销售部门就必须具有对前端市场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敏感性。对市场的认知包含市场供需信息、竞争对手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市场过去的发展历史、关键细分市场、自己企业在其中的份额、服务对象和表现都应该被搜集、记录、分类保存起来。主要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也是销售部门搜集、分析和研究的对象。

每个兄弟部门都在价值创造链条中发挥自己专业的作用,所以对每个专业部门的知识管理具体内容都因岗而异。销售在获得市场需求后将信息及时传达到企业内部,采购部评估原料的备货状态,提供采买的时间和成本,因此,采购部门的知识管理就必须包含:1.对生产原材料的技术和加工工艺的理解;2.对原材料价格走势、成本构成的专业知识和控制能力;3.对每个相关供应商生产加工能力的掌握、产品质量的控制。4.对现有供应商的风险管理;5.对新兴原料技术、工艺发展趋势的了解,并具有开拓新兴供应商市场的能力。在采购部确认企业原料供给正常后,生产部门安排生产,并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这就需要对产品本事和加工过程每个步骤的深刻认识、专业技能、经验积累。成品下线后物流部门按照客户需求分别进行仓储和运输管理。待成品交付结束后,信息给到销售部和财务,完成收款,项目完整结束。

没有一个企业可以靠一个产品、一个技术长盛不衰。所以对新技术的掌握、新产品的开发、测试就格外重要。技术部门承担着企业的未来。从概念形成、研发计划的制定、正式开发、成品测试到产品正式,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对技术材料、路线、方法和具体实施的专业知识。过往的经验、竞争对手的动态、发展趋势都需要纳入到研发的知识管理中来。

3.2 以企业运营的流程为基础的矩阵式知识管理体系

企业中各个专业部门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不够,与此同时,要有对兄弟部门的了解。这就是矩阵式知识管理。企业的运营是一环扣一环的,所以上一环的输出就是对价值创造链的下一环的输入。如果不知道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闭门造车,就会造成工作环节的不连贯。科学合理的矩阵式知识管理能帮助企业每个部门都明确自己在价值创造链中的位置,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联,从而明确自己对团队整体的影响,从而严格要求本部门的产出,为下一生产环节提供合格、及时的输出。从团队精神的建设来讲,科学合理的矩阵式知识管理能团结各个专业部门,提供换位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增加兄弟部门之间的信任,加强彼此的配合。

4 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哲学研究方法对对企业内部知识实行科学、系统管理对企业核心生产力的维护和提升以及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面对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市场现实,我国的生产型企业需要建立和加强对企业核心生产力进行具体化、关联化、系统化的管理,通过知识管理形成有效、可持续的生产动力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敏.《分析哲学导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第9篇

关键词: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 企业管理

1 成本管理的概述

所谓成本管理通常情况下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施工企业对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行为的总称。对于成本管理来说,其职能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等。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工程项目作为“窗口”,是生产、管理的基础,更是经济效益的源泉。所以,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采取措施提高项目的质量,这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项目的经营成果受项目成本管理的影响和制约。为了使项目成本控制在计划目标之内,承包人对项目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这是进行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物化劳动和劳动消耗进行计划、组织和监督。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往往从项目中标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接贯穿于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2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含义

在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成本控制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对成本进行控制,是进一步满足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需要。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成本实施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各种耗费进行管理和控制,通常情况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对成本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方面进行控制,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等;后者主要控制施工阶段的成本,即采取一定的措施,在预先确定的计划成本范围内,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限制,然后对比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分析,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制定相应的对策,不断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 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的途径

通过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帮助中小建筑施工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本保证。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说,通过成本控制进一步满足最低目标成本的需要,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对成本进行控制是管理成本的关键所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一直延续着成本控制工作,从成本控制的全过程来看,投标阶段是进行成本控制的源头,并且贯穿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到工程项目竣工,在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上述环节是对成本进行管理、控制的节流阶段,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全过程的影响和制约。

3.1 投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

获取工程项目施工权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从投标阶段开始的,并且投标阶段也是中小施工企业管理控制成本的开始阶段。在该阶段,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其主要工作就是对投标报价进行编制,通过对目标成本进行预测和控制,进而对工程项目的成本期望值进行确定,然后再对利润进行考虑,同时对投标报价进行确定。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图纸对其进行细化和分解,将其细化到相应的施工工序,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预测投标成本。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说,需要根据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对利润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对投标报价进行确定,施工企业的先进水平透过投标报价可以显示。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尽可能低的预测事前目标成本的期望值,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利润的弹性空间,强化其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标,那么利润将会非常理想。

3.2 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

①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过程进行指导,同时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发挥技术人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技术方案,积极鼓励他们进行技术论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根据规范、合同、工期等要求,对当期的施工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等,同时对资源进行合理地配置,制定相应的目标与措施,节约、利用资源。通过对施工程序、施工顺序等进行合理地确定,进一步增加施工过程的科学性。

②项目目标责任成本的确定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在开工建设之前,对于项目经理部的目标责任成本,施工企业需要进行确定;根据目标责任成本编制工序标准成本,项目经理部确定作业层的考核指标。

3.3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①技术措施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在施工阶段,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激发技术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降低施工成本。其中,通过技术措施对施工方案进行确定。在施工过程中,受施工方案的影响和制约,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施工方法、技术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施工周期也会存在不同,进而施工费用也不同。面对这种情况,在制定施工方案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规模、性质、现场情况等,进而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为了便于成本控制,然后对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另外,在施工过程中,选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同时对施工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不断降低材料消耗,以及人工消耗等。

②经济措施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经济措施,同时推行工序标准成本经济承包责任制,细化、分解目标计划成本,并且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班组之间,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的审批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等,同时严格控制实际成本,进而动态地研究分析工程项目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并且寻找成本变动的原因,采取措施不断缩小差异,进而严格控制实际成本。

3.4 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当工程项目竣工后,则成本工程项目进入结算阶段。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结算时,通常情况下要结合施工图纸、中标价格等相关因素,由工程造价人员进行计算,同时将各分部分项工程产生的直接成本与调整的目标计划成本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并且以此为依据,对项目经理部进行考核,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奖罚。

4 利用ERP控制成本

ERP作为一种物料需求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融合了企业的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资源、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资源等。企业的内部所有资源经ERP整合在一起,进而对采购、成本、财务、人力资源等进行统一规划,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确保利益最大化。

5 结论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同时制订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将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全方位动态地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成本,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军霞.关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分析和预防措施[J].科技资讯,2010(01):163-164.

[2]黄海涛.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J].价值工程,2008(09):57-58.

[3]刘德生.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控制措施探究[J].现代建筑,2009(08):180-18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