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生物学科活动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6 17:29: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生物学科活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生物学科活动

第1篇

关键词:微课;生物教学;应用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缩而短小的课,它借助视频技术将教学的单个知识点内容录制成5~8分钟的微视频,并应用于教学中。微课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这个视频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或与课堂有关的教学视频,也可以是围绕教学内容辅的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传统课程相比,微课时间短、内容精、针对性强,深受广大师生欢迎,本文通过实例从四个方面介绍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同行参考。

一、创设精彩情境,激情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设计得好,使得课一开始就给学生以激趣、激情、激志、激疑、激思、激智,让学生以最佳学习状态进入所学内容,就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反之,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出现形式化、假问题、偏离真实情境、牵强附会攀搭、不能引发正迁移,就会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学引入是高效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如果能在刚上课之际,播放一段像、图、声并茂的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就可以有效聚焦学生关注点,引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智慧。

当然,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充分挖掘一个主题情境所负载的教学情境,并搜集筛选资料将其制作成微视频。在教学《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可以先播放一段震惊全国的2004年大头娃娃事件或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视频来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奶粉怎么了?通过让学生了解重大社会事件来激发学生学习蛋白质的热情。在教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教师可以首先播放新闻报道《生物圈2号》,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地球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引起学生思考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在教学《胚胎工程》时,可以播放视频《多利羊的诞生》,在教学《基因的表达》时,播放视频《人体的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两者展现了人类探索生命、改造生命、揭开生命奥秘的灿烂的前景,以此点燃学生的梦想,为他们的明天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利用微课资源,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生物学的内容多以微观领域为主,已经从细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其具体变化是微观的。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代谢途径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学生也无法深刻感知,而微视频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于一体,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视听等感官的需求,搭起思维递进的脚手架,降低了认知难度,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如《细胞的增殖》这节中,增殖的具体过程是一个较难理解、较难记忆的知识点,若在课堂中直接通过教师讲解和课本的简单呈现,显然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即使通过实验课借助显微镜对学生进行了该节的感性认识,但每个时相的切片似乎也并不能让学生理解整体的变化和意义。如果教师通过动态的微课程来演示细胞增殖过程的具体变化,并将每个人为区分的阶段分别演示,再总体连接成一个连续的过程,配以文字解说,让学生去体认微观物质的变化细节,就能有效地前串后连、突破时空局限了。同理,在《神经调节》中兴奋的传导是一个难点,如果用微视频模拟兴奋在神经元内和神经元间的电位变化和突触内递质的释放过程,以及电位传导和化学刺激的转化,学生就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递质――膜电位变化这条一体化兴奋传导路线,从而准确理解兴奋的传导机制。再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中,关于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如果只利用静止的图片来做演示,是很难真正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的。但如果给学生视频动态演示DNA的结构、解旋过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转录过程,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最后完成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表达出基因控制的性状,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其他诸如: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及功能特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DNA结构与复制等,无不如此。可见,制作形象逼真、动态直观、富有立体感的微课程,会使微观问题宏观化、宏观问题模型化,有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三、展示探究实验,提升学生能力

在人教版教材中有大量针对学生的探究实验。如必修一中的“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二中的“探究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必修三中的“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等。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或课时不足的影响,这些实验时间长,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教师多选择用讲述法或观看教学录像的方法开展,使得学生对这些实验毫无体验,听得索然无味。如何既能顺应国内实验教学尚在发展中的现实,又能为学生的实验体验开辟更大的空间呢?微课就发挥了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中“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的“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性实验,对巩固光合作用过程原理、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紧张、实验设备不齐、教师教学任务重等问题,特别是该实验耗时长,而且实验中间有大量等待实验现象的时间无法得到合理利用。大部分教师对这一实验的处理常常是课堂上讲实验,不再安排学生做实验。如此一来,该实验形同虚设,没有达到教材编写者的期望和要求。鉴于以上情况,教师可以在本节课进行微课教学,既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又能真实地呈现实验过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以上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录制三个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分别探究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三个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四、广泛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兴趣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更是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可见,只有回归生活,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程和教学,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倡导生活化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强调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重视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和促进学生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领域的统一。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这本教材中展现了生物学科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的“果酒与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中的“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等专题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并日益成为高考的热点。如何能够将果酒、果醋的制作以及微生物培养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又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微课无疑又是最佳选择。

在网上有很多关于果酒、果醋制作的操作视频。但是这些视频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讲述制作的流程,没有突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条件,而这两点却是高考的热门考点。教师可以针对以上情况,将视频进行剪辑拼接,中间再配以对知识重、难点的分析讲解。学生既能观看到果酒、果醋的酿制过程,又能将教材中枯燥的实验原理形象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2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从多方位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升和挖掘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够不断改进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全面创新,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消化知识、挖掘知识,在与知识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各种思维能力,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打造出有效而高效、科学的生物课堂。

一、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主体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只有学生在课堂上敢讲、愿意讲,才能在课堂上保持一定的主体性。当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自己通过合作、讨论、对话、交流、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适当的时机教师从旁给予其引导、点拨,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在讲述教材“生态系统”一文中,首先应该让学生掌握好生态系统的含义,再让学生阐述现阶段由于生态系统的破坏,地球上的物种怎么样?环境怎么样?并组织他们进行交流和探讨,最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二、注重“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率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备课,然后按照教案进行有序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阶段学生发展的需要,21世纪给予人们的要求就是培养出一批批新型人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并及时地修改教案,做到灵活、高效教学。例如,在教材“孟德尔遗传定律”一课的讲述时,教师在制定教案时的内容势必会是先让学生看相关的理论知识,在通过实验来证明这一理论知识,倘若学生更愿意先通过实验的研究,来得出最终的理论知识。那么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适当的改变教案编写策略,达到“以学定教”。

三、将多媒体技术融合到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必然产物,走进校园,深入课堂,通过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无法展现的、动画的,以逼真立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在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课堂上略显重要,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这门学科更能充分地发挥。例如,在教材“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一课进行讲述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感与形象感给同学们展示出细胞的体貌、形态,并让同学们获得更多细胞的知识,大家知道,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无法避免的,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细胞衰老与凋亡两个阶段的差异,使学生对此了解得更形象更直观。

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一种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或者是同样的解题思路得到不同的结论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多存在着一种求异思想,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寻找出结论的成就感。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在我国,学生们大都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大都养成了死记硬背、循规蹈矩的学习方法,往往只按照某一种教师给出的阶梯思路进行解题,这就迫切需要学生打破传统的学习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所谓“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做出主张的思考。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他人、自己、教师等所得出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及结论等表示质疑,敢于对他人的结论产生怀疑,并开始自行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得出另外一种结论的现象。主要的措施如下:

1 刻意出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讲述课堂知识或者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故意出错,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对教师得出的结论进行怀疑,并主动思考,最终得出自己的正确结论。例如,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一课时。教师可以故意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上面出错,让学生对教师的这一做法产生质疑,并寻找正确的使用方法,对教师的行为产生批判性思维。

2 充分利用生物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生物课是以实验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学科,学生在不断的实验开展中能够提升其观察事物与发现事物特点的能力,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并在生物实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通过实验丰富生物课堂

第3篇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 游戏和活动 突破重难点

中国分类号:G633.91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知识点非常的抽象化,学生们难以理解和体会。再之,教学条件受限,无法用较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予以展示(如PPT,观看教学视频等),这时教学过程中的游戏和活动可能就成为了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或在讲解重难点概念和知识点时,应用了游戏和活动的方法,现例谈如下:

1.“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的教学

由于学生对氨基酸的结构比较陌生,而且该知识点是教学中的重点,为深入理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奠定基础。在学习“氨基酸的结构”时,可以组织学生亲自设计和制作氨基酸的结构模型。准备一个较大的土豆(代表中心碳原子),四根废旧笔芯,四张拳头大小的硬纸片,分别在纸片上书写出氨基,羧基,氢原子,R集团。再分别粘贴到笔芯的非尖端。将制作好的纸片插到土豆上。教师进一步解释,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们制作的四张纸片即代表氨基酸的四个部分(氨基,羧基,氢原子,R集团),土豆作为中心碳原子,旋转土豆,四部分仍然存在,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部分也不同,但不影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确氨基酸

结构的四部分,不会因四部分位置的不同而不属于氨基酸。这种解释使学生容易理解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将问题迎刃而解。

对于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脱水缩合的过程。教师分配每组学生制作一个氨基酸的模型。并将该氨基酸的氨基中的氢原子及羧基中的氧氢能够自由活动。每组派一个代表带上模型上讲台。站在讲台上的代表从左到右展示脱水缩合过程(即左边第一个同学模型中氨基中的氢去掉,第二位同学羧基中的氧氢去掉,合成水脱掉,剩余部分形成肽键连在一起)以此类推,形象的展现出形成肽链的过程。这样的活动将微观的学生无法观察到的分子,经过小组内合作及全班学生的参与,使学生获得了清晰的认识。

2 关于“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的过程”

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是学生在高中生物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因为该部分知识抽象,过程复杂易混淆,当遇到考试中对各时期图像加以判断时,往往一头雾水,使得学生的做对率极低。教师在反复理论知识讲解后仍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尝试在学习完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的知识后,设计游戏活动来辨析该部分知识。基本思路是;以废旧电线(红,蓝两色)为材料制作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在桌面上(将一个小组的课桌并在一起)预先用粉笔画出细胞轮廓。在细胞轮廓中演示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位置。教师巡视检查摆放染色体的位置情况是否与各期的实际情况相符。

演示有丝分裂过程,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在桌面上用粉笔画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细胞图;第二步:制作两对染色体,以颜色不同体现同源染色体来源不同,以大小形态形同表现同源染色体。将两根颜色相同,形态相同的电线从中间部分拧在一起,表示复制的染色体。将两根电线分开,表示复制后的染色体上的着丝点断裂的过程。第三步:在各细胞中放置染色体(以放置四条染色体为例。两对红色,两对蓝色),重点演示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特点,染色体的形态,位置与数目。

演示减数分裂的过程,步骤如下:第一步,在课桌的空余位置画图:一个精原细胞,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四个精细胞;第二步,像制作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一样制作该过程中的染色体;第三步,在各细胞中放置染色体;第四步,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

现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的过程演示。让小组同学交流经验,找出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过程的相似点及不同点。这样的设计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抽象枯燥的知识点的兴趣。能够亲身体验染色体在细胞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将所学知识在演示活动的过程中再次清晰展现,小组内进行知识经验的交流,教学效果明显。相应的内容在考试中出现时,学生能够较好的分辩和判断出知识点。

3 关于“生长素的作用”

让每组同学准备一个空矿泉水瓶子(体积550ML),里面装300ML自来水。由教师给学生分发形态大小相似的大蒜一瓣。指示学生在瓶内加入尿。尿量由自己确定。记录大蒜的生根情况。全班同学做一个空白对照(在培养大蒜的瓶内,不加尿),并放置于教室内。由实验结果来告知学生生根数量及时间不同的原因。尿内含有生长素,该激素能促进植物生根,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生根。从而形象的解释了生长素的作用及两重性。该活动因每个人所取的尿液浓度不同,较难控制尿内生长素的浓度,但这样的活动,比较简易,也易操作,使所学知识更直观,也便于理解和把握。

4 “猜猜我是谁”一节复习课的知识点回顾

第4篇

生物活动课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本文试就生物活动课实践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以活动促发展”的培养目标谈几点做法。

活动课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是集知识体、思维链、能力键、与再生力(学会学习的能力)为一体的重要课程。生物活动课服从与生物教育目标,又必须渗透下列各项具体目标:

(1)培养动手操作能力;(2)培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3)培养合作、竞争意识;(4)培养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的社会公德意识;(5)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6)培养自学能力及资料检索处理能力;(7)激发学习生物学兴趣,培养学习生物学情感。

一、高中生物活动课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根据生物活动课特点开展活动,须遵循以下原则:(1)生物活动课与学科课程内容互补原则。(2)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统一原则。(3)自主性和主导性相结合原则。(4)规定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5)实效性和因地制宜原则。(6)趣味性和多样性原则。

二、高中生物活动课现状透视

近几年,活动课程的设置受到教育部门及部分学校的重视,但目前许多师范学校生物活动课不同程度偏离活动课的构建原则,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组织上的自发性。生物活动课虽然强调自愿参加,但总要依赖与一定的组织形式,以保证活动课的正常开展。目前,部分师范学校生物活动课仍处于自发状态,无牵头的组织者、无组织发展的有关程序、无严格的组织纪律、无检查评估的组织部门。这样的自发组织是不稳定、不长久的。

2、内容上的随意性。活动课内容应根据学科的培养目标,考虑到和教材的衔接,体现有序性。而有些学校或生物教师在安排的内容上随心所欲,没有通盘考虑课程体系,又没有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也不参照相应的活动课教材,使活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收不到实效。

3、形式上的单调性目前部分师范学校开展生物活动课时,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差异,搞简单的一刀切、大呼隆的群众性活动,没有指定有专长的教师作指导。久而久之,把本来有兴趣的学生培养成无兴趣的人,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特长的学生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接受相应的培养。

4、开展活动的不经常性。由于活动经费、活动场地设施、活动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生物活动课开展的不够正常,前后脱节,缺乏连续性、递进性。

三、高中生物活动课实施策略

针对开展生物活动课存在的问题,以生物活动课构建原则为指导,结合学科特点,反复实践,总结以下活动方式和操作形式。

1、健全的组织结构。开展生物活动课必须由教务处、教研室主任、班主任组成的健全管理系统。聘请有专长的生物教师任指导,选拔对生物学有兴趣的学生组成活动集体。制定明确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课题、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参加人数、活动形式等,做到有的放矢。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设计每一个活动方案,既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技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2、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设计活动方案。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科技活动,优秀的活动方案是学生活动成功的重要前提。在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活动方案的设计,倡导参与意识,把握好学生参与的契机;体现自主性和主导性原则。

3、构建丰富多样的高中生物活动内容。(1)参观考察。结合当地的实际,组织学生参观养殖厂、工艺厂、水族馆珍稀蝴蝶展、海洋生物标本展,参观市污水处理厂、市环境检测中心;组织学生看科普电影和录像;考察循环水的利用情况。参观考察过程中请有关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参观后组织学生谈收获、写体会,教师作总结。

(2)实验探究。根据学校现有的 实验条件,开展一定的实验活动:也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意义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亲自实践,动手操作,敢于创造。

(3)开展讨论。生物活动课上可 就有兴趣的问题开展讨论,如我国是否存在蜂鸟?蜂鸟与雀天娥到底有那些区别?也可就某些重大工程建设展开讨论。讨论中,注意营造自由商讨的气氛,使学生敢于大胆表述,注重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加强语言规范表达的训练,也渗透了环境教育。

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策略

1.以生命科学史教学为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改以来,生物教材的编写更加注重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使得学生更加理解知识以至形成较为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正规生物学科学习理念,让学生对生物科学史能够加深其自身过程理解能力和本质理解能力等,此类方式无疑是当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教学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就具体高中生物教学而言,生物课程概念理解尤为重要,其主要体现在核心概念形成上、核心概念发展过程上和核心概念内部自含方法上,所以利用生物科学史速进学生对生物核心概念建构的确切实可行。

2.通过比喻来使一些抽象化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

在生物学核心概念中,抽象化生物概念居多,学生并不是很好理解,那么我们就需要将这些抽象化概念来进行具体化形式体现,再把具体事物抽象出来,同时将其运用适当方法加以表现,可使学生直观了解相关高中生物抽象化基本概念和基本含义。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生物核心概念“染色体组”,在此案例中,可用扑克牌的类比方法来教予学生;“减数分裂”可以通过橡皮泥反应染色体形态变化模型方法来进行传授,把父母双方染色体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来予以正确表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所表现的行为。这种比喻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抽象从而变得简单通俗,更能够加强学生对此种教学方法的理解能力。

3.运用比较来寻找差异

生物核心概念中大都意义相近或关系较为密切,这便会使学生对一些生物概念比较容易混淆,以至不便于学生理解和学生掌握。例如就拿光合作用于呼吸作用来比较,可以通过它们的反应场所、条件以及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四个方面来做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是通过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以二氧化碳和水做原料,必须有叶绿体的情况下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含糖的有机物,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机物的合理存储,但此时呼吸作用则与之相反。这样通过对比来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以便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认知。

4.对高中生物核心概念的剖析

从生物学资料和生物学科网络资源中可以看出,现下国内较为常见的一种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就是一种名字解释和学科基本定义。我们通常所说的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就是高中生物重点概念和学科自身内部重点名词以及解释等。所以,高中生物学科蛋白质、高中生物学科核酸、高中生物学科光合作用、高中生物学科呼吸作用、高中生物学科中心法则、高中生物学科生态系统等等皆被视为高中生物学科核心概念,教师认同感倍增。此条首要一点就是要抓住生物核心概念关键词,例如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是:配对两条染色体,染色体形状和染色体大小一般情况下大都处于等同状态,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此种形式亦被称为叫做同源染色体。

5.使用多媒体辅助工具等进行加深理解和认知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文化教育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普遍。通过计算机对视图、文字、动画、音频的处理可以使一些抽象的生物概念被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此项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刺激多种感官认知以至学生加强对生物概念理解和对此类生物学概念意义长久保持,同时也能够渲染优异教学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气氛。之后在此基础上做出概念图来对基本概念进行系统分析,一般构建一个完整的概念图需要以下几个步骤:拟定一个生物概念主题,列出与主题相关的概念;将被整理出的主要概念进行科学合理排序,按照概念的逻辑关系和等级确定关系;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用连线方式建立概念之间关系连接并注明两者之间关系;通过射线来标明两者间主从关系;为了更加全面了解概念图的解析,下面复杂概念图便能够对此类知识进行全面阐述和说明,表明了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细胞增殖方式、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意义等生物核心概念的基础性关联,适时突出各种核心概念间的有效关系。

上图我们可以清楚划分各概念之间主从关系,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中,学生更能够对部分高中生物学科概念和内容加深理解,无论是在教师授课上,还是以后学生的系统复习中,教学效果尤为明显,可将零散知识逐步系统化,系统知识逐步零散化,使学生在生物概念的整个学习过程更加积极、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整个结构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发挥出教室原有教学引导作用,加大概念教学力度,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对课堂任务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分配,然后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对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途径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为我国高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相应合理化建议。

参考文献:

[1]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47-51

[2]张洪荣。《浅谈生物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设疑方法》中学生物学2002(02)::1-14

[3]李良《高中生物基本概念的教学》学科教研教苑2003(6):11-12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索性;教学活动;课堂;构建

在我国的高考制度重出江湖之后,生物学科的地位并不稳定。在长期的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变动较大,特别是就全国范围来讲,高中生物学科地位因区域而具有差异性。生物学科,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利用高中生物教学,对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提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探究性教学活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是构建高效生物课堂的必要选择。

一、高中生物探索性教学课堂构建的问题分析

将生物探索性教学活动落实到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需要多种条件的有效支持。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高中物理探索性课堂构建的现实困难。

(一)生物实验设施配置与使用力度不足。高中阶段的生物知识学习,需要借助实验的辅助,实验,也是学生进行生物知识探索的重要方法。许多高中学校具有较为完善的生物实验设备,可以满足高中学生探索生物知识的需求。但是,许多实验材料的缺失让生物实验的开展具有阻碍。生物学科所涉及到的一些实验材料与药品不易购买,许多时候,教师只能自己做实验去给学生做展示,学生无法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去自主实验,影响了学生生物知识探索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对于探索性教学活动重视度不足。教师对于学生探索能力培养的重视力度,直接关系着高中生物探索性教学课堂的构建成功率。许多高中教师将高考作为教学的重大目标,让学生在高考中答对更多的题,取得更高的成绩,才是自己教学业务能力高的体现。这样的教学观念,让教师看不到探索性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也忽视了高中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教师不能主动地针对学生探索能力提高进行教学活动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让学生没有机会成为生物知识的探索者。

二、高中生物探索性教学课堂的构建方法分析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要促进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重点。下面,笔者针对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提出几点探索性课堂的构建方法。

(一)加强教学内容创新,培养学生探索兴趣。要进行高中生物探索性课堂的有效构建,教师最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探索兴趣进行培养。只有学生具有了生物知识的探索兴趣,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探索活动中的主体,实现探索能力提高。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师,都应当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做好备课工作。针对高中生物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将教学内容与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进行结合,利用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安排来提起学生的生物知识探索兴趣,使课堂更有效率,使学生的生物能力提高更快。

如在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的时候,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出场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为学生创造探索学习的机会,利用悬念的设置或者情境的创设等方法,促进学生探索欲望的激发。教师可以先对人体的结构、房屋的结构等进行分析,之后从人体的组成、植物的组成中引出细胞这一概念,并提出“那么细胞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这样一来,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细胞的构成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课本的阅读或者与其他学生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利用教学内容的创新,学生的探索兴趣得到激发,探索性课堂的构建更有意义。

(二)加强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情绪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从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入手,结合教学内容与特点,根据自己的业务能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堂模式。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是学生生物知识的灌输者,总是让学生在配合自己的过程中去机械地记忆生物知识。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教师需要将合作学习模式以及探究学习模式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给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权利。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得以培养,也可以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逐渐认可探索学习,养成自主探索的好习惯。

(三)改善师生关系,共同探索生物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也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具体规范者。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成功构建高中生物探索性课堂,就要改变传统的师生观,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平等了,学生才能信任教师,认可教师的引导,配合教师共同完成生物知识的探索。

综上所述,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去充实自己的头脑,获得学科能力的提升。教育体制改革,让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物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会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强.提高高中生物学科探究性学习实效的思考[J].中学时代.2013(24).

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袖珍型“社会”;社会学干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71-02

引言

1997年9月,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指出:“如果说20世纪是物理学世纪的话,那么21世纪就是生物学世纪……”放眼世界,“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的预言正在实现,而基础生物教学对其具有奠基性作用。着眼于我国教育实践,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需要中学生物教学同样面临着从教育理念到教学策略,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必要转变。在此背景下,广大中学生物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提炼和总结,为基础生物教学构筑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本文正是诸多探索、提炼和总结的一个片段,试图从社会学视角分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社会学干预,从而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高中生物课堂:一个袖珍型“社会”

教学活动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的,这种特定的时空被称之为课堂。因此,课堂既是一个时空概念,也是一个实践概念,因为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体现出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表现为教师职业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价值规范等刚性约束。因此,课堂是一个有着严格秩序的组织化空间。这种组织化空间可以被视为一种袖珍型“社会”,因为它和校园之外的社会一样,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需要自己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规范。社会是有序的,课堂同样也是有序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课堂是一个袖珍型“社会”。既然课堂是一种“社会”,那么它就有“常态”和“病态”之分。“常态”课堂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病态”课堂则阻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这种“病态”课堂就需要社会学干预。那么,“病态”课堂到底有哪些症状呢?或者说,生物课堂中存在哪些社会学干预对象呢?因为干预对象的确定是干预过程顺利实施的前提。

二、高中生物课堂的“病态”症状

当前高中生物课堂这种袖珍型“社会”,出现了一些“病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

(一)生物学科地位较低

学科地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生物科学被重视的程度。虽然生物科学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识,但由于我国高考制度几经改革,高考科目几度设置,表明高中生物学科地位不稳定。现在生物科学虽属高考科目,学科地位较以前有所提高,但因高考分值仅占理科综合的20%左右,这种分值比例与其在当今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匹配的。这种边缘化的地位,导致学生及其家长形成这样的错觉,即生物知识不重要,生物课不重要。研究表明,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重要影响。来自学生及其家长的这种负面影响,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而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两大主体因素,忽视任何一方都会对教学质量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作为教学实施过程的主导者——教师,他们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高中生物教材内容的更新,要求生物学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而教育改革的推进,更是要求生物教师不断丰富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理论,具备较高的教育技能和能力。但就当前高中生物教师队伍而言,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陈旧、能力素质不高,缺乏机会培训进修,等等,从而导致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到教学质量,无法让学生和家长放心、认可。

(三)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的提高,依赖于良好的学生素质,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布鲁纳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是将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新旧知识交互作用,使原来材料在学习者脑中获得新意义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极为重要。然而就当前学生对高中生物课兴趣而言,他们尚未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长远的生物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方式单一、被动、陈旧,缺乏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学习方法不当,也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教学设备不足

挂图、标本、模型、实验器材以及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开展生物课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知识传递的高效性,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获取、理解、巩固和探究生物科学知识。然而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备普遍不足,投入不够,设备陈旧。这种局面显然无法满足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需要,不利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社会学干预:高中生物课堂的再组织化

根据社会学的观点,对高中生物课堂的社会学干预就是要实现这种袖珍型“社会”的再组织化。这种再组织化过程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实现:

(一)树立高中生物教育的新理念

在新时代的要求下,高中生物教育必须彻底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包括:1)强化育人观念——在转变应试教育观念的前提下,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变应试升学为素质培养。2)更新质量观念——在传统教育观念下,“升学率”就是教育届的“GDP”,这种“分数”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持续的。科学的质量观念应是有效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地、主动地发展,从片面追求分数转变为促进全面发展。3)转变教学观念——在传统教学观念看来,高中生物教学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重教法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严重阻碍了学生内在能力的开发。新教育理念应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主体能力,从改革教法入手,加强学法指导,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都得到能力培养和潜能的开发。4)树立现代学生观——强调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成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求知,使之从教育客体转变为教育主体。

(二)确定高中生物教学的新价值

高中生物教学的新价值需要确认其教育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三方面。就教育价值来看,知识既是认识结果,更是认识过程;知识既是对事实、概念的系统描述,更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知识是综合的,既有纵向发展,又有横向渗透。因此,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应确定为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的综合。就社会价值来看,生物科学与人类生产实践、人类活动、社会发展联系密切。在教学中要辩证地引导学生理解生物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关注“生物—社会”,关注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各种环境、人口、资源等社会问题。就人文价值来看,生物学科中蕴藏的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以及生物学家的科学精神,这些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

(三)建构生物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要建构高中生物科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需要做到:建构生物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表现为生物学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培养他们的科学世界观和一般素质;其次,建构生物学科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表现为改革课程结构,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建构生物学科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表现为正确理解考试的功能,使学生素质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素质的教育力量。

(四)创新生物学科的教育方式

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策略,学生需要改变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注重“做”,在“做”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技能,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帮助学生储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实现从“权威者”向“引导者”、“控制者”向“参与者”以及“预设者”向“合作者”的转变。与此同时,强调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结语

从社会学视角看,高中生物课堂可以被视为一种袖珍型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教师和学生是主要的社会成员,教师职业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价值规范等,是主要的社会规则。这种袖珍型“社会”的“病态”症状表现为生物学科地位较低、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设备不足,等等。要实现“病态”向“常态”的转化,就需要对这种袖珍型“社会”进行社会学干预,其实质是实现高中生物课堂的再组织化,主要通过树立高中生物教育的新理念、确定高中生物教学的新价值、建构生物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创新生物学科的教育方式等途径完成。

参考文献:

[1]庞树奇,范明林.普通社会学理论新编(第三版)[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第8篇

对一些经典试题一开始便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失去了发现错误的机会。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一开始就将其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学生的实验就会成为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就成了一种形式,这对实验的顺利完成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但学生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因此,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二、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教研课题

要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教研组的作用之一是组织生物教师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科研,使生物教师掌握有生物学科教学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我们学校生物教研组在2013~2017年五年发展规划中的教学研究活动,包括10项教研课题。

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

2.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

3.如何构建师生互动的生物课堂。

4.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

5.高二生物的有效备考。

6.高考生物复习课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7.合理应用记忆规律,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8.从反思中收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9.提高生物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策略。

10.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三、教研组在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第9篇

对一些经典试题一开始便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失去了发现错误的机会。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一开始就将其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学生的实验就会成为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就成了一种形式,这对实验的顺利完成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但学生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因此,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二、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教研课题

要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教研组的作用之一是组织生物教师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科研,使生物教师掌握有生物学科教学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我们学校生物教研组在2013~2017年五年发展规划中的教学研究活动,包括10项教研课题。

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

2.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

3.如何构建师生互动的生物课堂。

4.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

5.高二生物的有效备考。

6.高考生物复习课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7.合理应用记忆规律,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8.从反思中收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9.提高生物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策略。10.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三、教研组在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