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17:29: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现代手术室护理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手术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协助患者解决问题。安全顺利渡过手术期是医护人员应尽的责任。在手术室环境中有50%~70%的手术患者会出现意外低体温,在手术期间,手术患者发生低体温造成的危害引起广泛的重视。体温是重要生命体征之一,在下丘脑的调节下身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动态平衡的,正常人的体温基本保持在37℃左右,当人体的体温低于36℃时,临床上称为低体温。低体温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环境,麻醉,手术,患者体质及年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层流手术间21个,每天手术量约100台左右,根据容易发生低体温情况的患者,选取100例如年老,婴幼儿,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的患者进行研究。
1.2方法 我们把研究对象分别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结束在复苏室舒醒时进行观察,通过生命体征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患者的主诉进行资料搜集,以对出现低体温的患者进行护理。
2低体温影响
低体温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当体温降低1℃,白血球所提供的免疫力便会减少37%。基础代谢率下降,让细胞的新陈代谢衰退。血液循环变差,患者手脚的末梢血管紧缩,血液流通不畅。呼吸减慢或停止,心跳减慢,不规则,最后停止心跳。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冰冷,口唇耳垂呈紫色,轻度颤抖,心跳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尿量减少,意识障碍,晚期出现昏迷。
3护理措施
3.1手术前
3.1.1在患者进入手术室,麻醉医生在准备麻醉工作时患者有等待手术的过程,这时患者只穿单薄的病号服在手术预备间等待,他们会因为紧张的心情及低室温,患者会主诉身体发冷,我们将准备好在温箱加温的毛毯给患者披在身上。如果是进入手术间躺在手术床上的患者会盖上两条小棉被给予保暖,并把手术间的室温调置22℃~26℃,湿度控制在40%~60%,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3.1.2婴幼儿,年老患者 当手术患者是0~5岁的婴幼儿及70岁以上的老年人,我们将手术间的室温调置到26℃以上及在手术床上铺变温毯把温度调置在40~42℃,患者身上盖上棉被给患者保暖。对剖腹产的新生儿,将提早30 min预热新生儿辐射台。
3.2手术中
3.2.1全身麻醉 由于全身麻醉导致患者意识丧失,使肌肉过度松弛而减少产热量,同时可以对体温调节反应进行抑制,与抑制出汗相比,其对血管收缩以及寒战反应能力的抑制要高出3倍,这使血管直接扩张,开放了动静脉短路,中心热量逐渐向末梢流入,消耗了核心温度,最终使热量丢失而导致核心温度降低。另外,那最药物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管收缩,同时具有对体温调节功能具有抑制作用,使中心温度重新分布[1]。巡回护士应加强巡视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
3.2.2消毒 手术开始消毒皮肤时,尽量注意保暖,只暴露手术部位,胸腹部手术时四肢用棉垫包裹,四肢手术时躯干用棉被遮盖,尽量缩短消毒时间,避免暴露时间过长,消毒液挥发带着皮肤表层大量热量造成体温下降。
3.2.3输液输血 由于快速大量输入低温液体和从冰柜中取出4℃的冷血浆,每5 min输入量达1 L时正常体温将降至30℃以下,增加了体内额外的热量消耗,在输出大量液体或是血液过程中,会吸收机体的热量,才能使输入的血液或液体达到机体正常的体温,导致机体的热量消耗量较大,患者体温下降。可发生心室纤颤,这时使用输液加热器稍加温输注为宜,液体保持36.5~37℃对药品成分无影响及接近人体正常体温,增加患者舒适避免低体温的发生,但青霉素,维生素C等药物不能加温。
3.2.4腹腔冲洗 术中尽量使用加温的冲洗液,腹腔污染严重使用大量盐水冲洗腹腔会降低感染但会发生低体温,会增加机体对热能消耗,在冲洗过程中,能散发机体热量,冲洗液加温到37℃左右进行冲洗会降低低体温的出现。
3.3手术后 手术结束患者进入复苏室进行麻醉苏醒,给予充气加温器进行保温,有的患者应冲洗腹腔会导致病号服潮湿,使用充气加温器不但保温增加舒适度还可吹干潮湿的衣物。
4讨论
低体温是手术麻醉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机体产生许多不利因素,低体温可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高和血管收缩,严重时可出现寒战,机体含氧量增加心脏负担。低体温降低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物质活性。低体温通过直接损害免疫功能或中性白细胞的氧化杀伤和减少皮肤血流而降低机体对伤口感染的抵抗力。增加肺血管的收缩,患者血压急剧下降[2],导致各类心律失常了解低体温的危害就应知道诱发低体温的因素,在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评估,对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体温下降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在指导患者的合理饮食,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少食多餐,给机体提供充足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控制手术室的温度,并保持整个手术在恒温条件下进行。输入的血液制品和液体,经加热后在输入患者体内,将温度加到约30~35℃,切忌加热温度不要超过37℃,避免破坏输入液体的主要成分。手术过程,避免将患者的皮肤暴露在外的时间过长,手术时间长内脏暴露时间长,尽量将冲洗液的温度控制在30~35℃,避免应用冷溶液冲洗腹腔。对于年老患者,由于皮下脂肪少,血液循环慢,新陈代谢降低会主诉发冷,应增强沟通积极采取保暖措施。
通过对低体温的学习,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意识,扎实基础知识及实践能力,提高工作责任心和爱伤心。从患者角度体恤患者的痛苦,满足患者的要求,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现医疗设备不断地更新,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其性能及操作流程,提高安全意识[3]。
参考文献:
[1]方华,戴红霞,马丽.手术患者低体温防护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8):12-14.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护理标识
目前在我国,护理标识程序被应用到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1]。手术室是指采用空气净化技术,使手术室内细菌的浓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空气的洁净度达到一定的级别,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2]。但手术室还可能存在一些风险情况,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3]。目前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致力于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的控制方法的研究中[4]。因此,我院为进一步研究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过程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0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0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223例,女性277例,年龄33~73岁,手术类型主要有:实施脑外科手术患者110例、实施胸外科手术治疗患者90例、实施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01例、实施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99例、实施骨科手术患者100例;观察组中男性210例,女性290例,年龄30~74岁,手术类型主要有:实施脑外科手术患者98例、实施胸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02例、实施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00例、实施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105例、实施骨科手术患者95例。患者的纳入标准:患者能够独立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意识状态清晰,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汉语读写的能力能够达到要求,能够独立完成调查问卷的相应内容;患者的排除标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施的全身麻醉处理,或患者存在其他科室的疾病情况等。确保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未实施护理标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并且实施护理标识措施,其方法为:①实施患者类的标识措施:首先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佩带标记有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多种患者信息的腕带,在患者为进入手术区时由病房护理人员为其准确核对信息并佩带,患者在进入手术区后,由手术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腕带以及身份信息进行准确的核对,且麻醉师在为患者进行手术麻醉前准确核对患者的腕带信息,确认无误后再对患者实施麻醉处理,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的腕带信息准确核对,核对没有错误后再对患者实施手术,患者在手术时需采用多个输液或引流管道进行处理,准确标记患者的输液等管道的置入日期、操作者姓名以及置入的长度,以确保管道的保留及应用等;②实施警示类的标识措施: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或手术后需给予多种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根据药物的种类及用法、作用,准确的标记药物的颜色,如:氯化钾类的特殊药物类型选用红色的标识,静脉药物使用黄色标识,外用的一类药物多采用蓝色标识等;③实施环境类的标识措施:红色区域标识为污染区域,绿色标识为清洁区域等。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质量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分析。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措施进行护理后的满意程度情况,并记录分析,满意程度=非常满意+满意。并且对护理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压力源进行统计,并记录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措施护理后的护理质量情况 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23/500,4.60%)、用药差错率(26/500,5.20%)以及护理纠纷差错率(20/500,4.00%)与对照组患者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155/500,31.00%)、用药差错率(173/500,34.60%)以及护理纠纷差错率(1,62/500,32.40%)相比明显较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情况 给予不同方法对两组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94.80%)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55.00%)相比明显较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压力源情况 分别对护理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观察组患者的工作量与时间分配问题评分(3.11±1.01)分、工作环境与资源分配问题评分(3.13±1.09)分以及患者护理问题评分(3.16±1.13)分与对照组患者的工作量与时间分配问题评分(4.25±1.12)分、工作环境与资源分配问题评分(4.35±1.39)分以及患者护理问题评分(4.24±1.26)分相比明显较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标识方法是通过对患者的身份信息进行准确的标识,及对治疗药物与手术室环境进行准确的分类标识,清晰的对患者、药物以及环境进行区分,进而确保手术过程中避免出现差错现象,保证患者的安全性,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护理标识方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关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护理方法,其主要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护理标识方法措施,为患者的治疗过程提供可靠有效的标识性护理,改善患者手术后的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满足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求知欲,以便于提高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进而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有效的护理标识方法施能够明显的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使护理过程更为安全可靠。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过程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较大程度避免了差错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且缓解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较为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吴雪琼,马继,陈丽,等.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52-153,157.
[2]杨素娟,周黎华,李梅.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9):135,136.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临床护理;问题;对策
本文将对我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来就诊的2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分析腹腔镜手术护理的常见问题及探讨相应对策,为提高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男126例、女74例,年龄18~87岁,平均(52.81±4.45)岁,疾病类型:妇科47例、泌尿外科153例。按照时间不同,将200例患者分为2012组(100例)及2013组(10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例数等)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2012年我院对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预防、给药护理等;2013年伊始,我院组织临床护理人员根据以往工作情况总结腹腔镜手术护理常见问题,将探讨所得解决对策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自拟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掌握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情况,包括护理内容、护理态度、护理效果等,分数越高则患者满意度越高)、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 护理问题及对策
1.2.2.1问题 ①心理障碍:患者对腹腔镜手术及自身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甚至排斥治疗,影响手术疗效;②腹部不适:术后由于手术切口及人工二氧化碳气腹可导致明显疼痛及腹部不适;③饮食:部分患者采用以往个人习惯饮食方式,不接受科学合理饮食建议,不利于尽快恢复身体健康;④尿潴留:术中留置导尿管导致尿道机械性损伤造成术后排尿疼痛、术前未指导床上排尿等因素导致患者不愿主动排尿,造成膀胱过度充盈引发尿潴留;⑤个人隐私:部分医护人员认为术中患者处于麻醉状态,且手术视野应越大越好,因此患者个人隐私未获得良好保护,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⑥环境:部分患者所住病房未采取隔离措施,前来探望人员杂乱,严重影响患者正常休息,且为交叉感染创造有利条件。
1.2.2.2 对策 ①心理障碍:讲解腹腔镜手术及自身疾病相关知识,适当增强其战胜病魔自信心,使其提高治疗依从性;②腹部不适:术后遵医嘱给予高流量吸氧、指导其深慢呼吸增加肺活量及膈神经刺激、采取头低脚高促进二氧化碳尽快排出体外,术后可提供按摩、热疗等措施缓解局部疼痛,若条件允许可提供音乐、书籍等物品分散患者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③饮食:合理膳食是保障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告知合理饮食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促进意义,指导家属积极配合并监督患者实施合理膳食;④尿潴留: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告知延迟排尿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鼓励其术后尽早排尿,若发生尿潴留应采取倾听流水声、热敷、按摩等措施利于排尿,严重时应遵医嘱留置尿管;⑤个人隐私:术中仅将手术区域暴露于视野下,尽量遮盖其他正常机体部分,注意术中保暖,及时询问患者所需,告知手术治疗进度及结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⑥环境: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探视时间,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由x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组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57±0.91)d、术后住院时间(8.86±2.35)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2.81±1.34)d、术后住院时间(11.36±3.64)d,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4.27±2.24)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81.93±4.15)分;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7.00%,显著低于对照组37.0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腹腔镜是近年来临床推广使用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其特点为手术创口小、并发症少、痛苦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健康[1]。
本文研究可知,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已形成成熟模式,但仍有部分细节出现问题影响护理效果,如患者心理障碍、饮食状态、腹部不适、个人隐私、尿潴留、环境等。2012组我院腹腔镜手术患者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模式,其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7.00%,但护理满意度较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则较长,不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2013年,我院总结以往工作经验,针对腹腔镜手术护理问题提出相应对策,2013组腹腔镜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7.00%,较2012组显著减少,且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而护理满意度则显著提高,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与于桂敏[2]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分析腹腔镜手术护理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使患者获得满意护理效果的同时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其疗效及预后,值得今后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常见问题 安全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83-02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医学相关的技术也有了迅猛地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手术难度的突然增大,因此,现在手术室的护理问题也常常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棘手。手术室属于医院里的一级类科室,具有高危性的特点,而且运转速度也非常快、手术所包括的范围也极其广泛,流动量大,很容易发生突出性状况,这些问题都会使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加重其负担的任务量,这样手术室的护理就会出现很多安全隐患[1]。手术室作为广大患者直接接受手术治疗与抢救的重要地方,在其护理的过程中客观地潜在或现实存在很多风险性因素,这些因素都将对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命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2]。本文对手术室里常见的各种护理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范对策。
1 手术室里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1.1 护理人员违反操作规范
手术室里部分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还不够熟练;对于工作的整体流程还不熟悉;对于整个手术的具体步骤不能进行详细地了解;在手术之前,没有办法把手术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物品准备充分;对于手术室里的器械操作还不够娴熟;也无法熟练地使用手术室里的仪器设备[3]。
1.2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无菌观念较弱
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如果护理的护士缺乏强烈的责任心,那么就会对手术的患者处理工作漫不经心,甚至会擅离职守,这样就会违反手术室诊疗护理技术的相关操作规范,极容易引发各种差错与事故,甚至引起医患之间的护理纠纷[4]。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对消毒指示卡或者灭菌指标带的检查不够严格,出现漏检的情况;有些手术中部分护理人员操作不符合规范,无法严格按照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进行规范处理,导致患者在手术之后发生感染,这也是手术室许多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3 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手术室里护理工作不当引起的大多数纠纷都和护理人员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违反护理人员应该遵守的操作规程有关系,例如,接错手术患者、用错手术药品、给患者输错血、意外烫伤患者的皮肤、手术过程中将医疗器械或纱布等手术物品遗留在患者的体内、对患者使用没有经过消毒的医疗器械或敷料、不经意把患者的送检样本给遗失掉等多种情况,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护理人员把手术器械或纱布等物品遗留在患者的腹腔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或手术效果,进而引发医患之间的护理纠纷[5]。
1.4 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安排很不合理
由于手术室的工作总是很繁忙,护士们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站立的时间过长,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也很大,尤其是器械护士在配合手术的时候要保持颈椎前屈姿势连续站立很长时间,巡回的护士也需要急速行走或者站立很长时间[6]。这样的话,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的工作次数就安排的很不合理了,这种高劳累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护士的不慎操作,误伤病人的可能性也会加大。
1.5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较弱
手术室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场所,但是,有些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很弱,无法做到有章则循或者循章严循。有些护士在手术室的工作过程中跨越自己的工作权限,有时甚至代替手术的麻醉师来护理患者,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医疗过失及纠纷[7]。另外有些护理人员在自己不了解的情况之下,随意地回答病人家属做出的询问,导致医患之间产生误会。
2 防范措施
2.1 严格遵守手术室的护理操作规范,强化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意识
护理人员必须把护理操作规范作为自己日常工作的操作指南,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还要在平时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手术中的每一项具体操作步骤,做到准确、及时并且快捷地传递所有手术需要的器械。
2.2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手术室里的无菌操作与消毒隔离制度
在手术室里负责护理的护士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真检查手术中所要用的每一件物品的完整性,并随时了解手术室里各种仪器的使用状况。在手术中加强巡视,严格把好各个关卡,即清点查对关、消毒无菌关和无菌技术关。此外,手术室里的护士还要做好各项灭菌检测与相关数据资料的保存。
2.3 严格落实手术室的各种规章制度
严格落实手术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手术室的各项操作规程,防止手术室里护理工作可能发生的各种差错与事故。针对手术室人流量大且人员复杂的特点,对进入手术室的所有人员进行规章制度宣传,使其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2.4 合理安排护士们的工作时间
手术室在排班的时候,要注意调节或合理安排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的工作次数,在安排中既要保证手术工作的连续,又要缓解单个护士的疲劳。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地调整,灵活地安排护理人员,以便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5 加强护士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其法律意识
在手术室负责护理的护士必须重视其中潜在的某些法律问题,强化自身的防范意识,做到以人为本,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强对国家法律与法规的了解[8]。在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与工作范围,把可能存在的护理差错与问题解决掉,防止其引发医疗纠纷。
3 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患者维权的意识也逐渐增强,所以,手术室的护理更应该对患者有责任心,进行高质量的服务,此外,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用法律与法规指导、约束自己的行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样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莉蓉.王耀芝.王蓓.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07.4.(03):978-979.
[2]詹秋菊 手术室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安全防范分析[J]当代医学 2011.17.(1):130.
[3]季建萍 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分析及防范[J]齐鲁护理杂志 2008.14.(12):81.
[4]赵婵.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 2010.(8):2231-2232.
[5]李倩 李林 秦艳玲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09.11.(32):245―246.
[6]王逢春 张棣 手术室护理工作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 2009.15.(8):21.
[关键词] 手术患者;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39-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手术全期护理新理念的提出与发展,术前访视已成为手术全期和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而术前评估是术前访视中的重要内容,是对患者术前的阶段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术中的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对提高手术护理质量、确保术中护理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手术室自2006年起开展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2009年逐步完善了术前评估内容,取得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的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1 652例,男性985例,女性667例。
1.2 方法
1.2.1 术前访视设立护理评估责任人和评估时间 责任人要求为在手术室工作1年以上并掌握各专科手术健康教育内容的护理人员,一般为担任该手术的巡回护士。常规在手术前1 d下午根据手术通知单去科室查看病历,辅助检查及化验报告结果,特殊手术患者需要向主治医生了解病情,携带病历到患者床前进行术前访视,同时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患者在手术室的个性护理措施,访视所需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20~30 min/人,访视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后向手术室高级护士或护士长进行汇报,由她们审核确定手术患者护理措施的实施。
1.2.2术前访视及护理评估表格使用我院自制的《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单》、《术前护理评估单》进行手术患者的术前访视,根据内容进行护理评估,制订个性化护理措施,由护士长或高级责任护士负责审核。
1.2.3术前护理评估内容
1.2.3.1心理评估采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就诊原因、婚姻家庭状况、心理状态、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1.2.3.2压疮评估术中压疮的干预是手术护理的重点难点。我院应用Noyton量表,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精神状况、活动能力、运动能力、是否大小便失禁等内容进行评估。如积分
1.2.3.3静脉输液的评估手术中静脉通道的建立是手术安全的保障。术前应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包括穿刺部位的皮肤、弹性、厚度、清洁度、温度、潮湿度和有无感染病灶。患者的静脉情况:包括静脉的弹性、走行、有无静脉瓣、是否在关节部位、是否经常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等。根据评估的结果,结合手术的要求、手术部位、手术的要求,来选定合适的输液部位及准备输液器具。
1.2.3.4手术摆放的评估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如营养状况、皮肤的弹性、完整性、有无压伤、皮肤的感知觉情况。再根据患者的体型、估计手术时间的长短,选择合适的垫。必要时术前进行的训练。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2.3.5术中使用特殊仪器、器械的评估根据手术的要求术中使用的特殊仪器、器械的患者要做好术前的评估,为术中能正确安全使用仪器做好准备。如:高频电刀的使用前应评估患者体内是否有心脏起搏器、金属内植物、放置负极板位置的皮肤情况等。
1.2.4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
1.2.4.1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做好心理干预术前的宣教和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的过程及方法,手术组的成员;耐心解答患者的提出的疑问,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术中应主动安抚和鼓励患者,简要说明手术进展的情况,自始自终让患者有被尊重的感觉、对手术有安全感,消除紧张心理。
1.2.4.2根据患者压疮的危险指数制定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选择合适的垫,缓解身体局部所承受的压力;手术时间较长者术中应加强皮肤的观察,在手术中小范围变动受压部位或采取局部按摩的方式,促进受压皮肤的血液循环;术中注意保暖,保持受压皮肤的干燥,有效地避免术中压疮形成。
1.2.4.3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及静脉穿刺套管针对静脉评估结果欠佳时,应及时向护士长汇报。由高年资护士担任静脉穿刺操作,可提高静脉操作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1.2.4.4评估结果汇报根据各项评估结果,向手术室高级护士或护士长进行汇报,提出相关的护理诊断,发现护理问题,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护理工作质量。
2 结果
我院手术室自2006年起开展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2009年开始进行护理评估,统计2009年完成访视例数为1 652例,术后患者对手术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手术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为97%。术前护理评估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3 讨论
卫生部2005年颁发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首次对我国围术期患者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2]。术前评估是对患者的判断,是手术前的准备,术前评估对保证手术护理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手术室开展术前护理评估与术前访视的结合,从评估结果引出了护理诊断,发现了护理问题,制订了护理计划及措施,护士通过评估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充分准备手术所用的物品及器械,提高了预见性及应急能力,为患者提供了有针对性的个案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手术护理工作质量、医生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护士对患者的评估能力及判断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琪霞,刘进玲.应用Braden计分表预测及预防压疮的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3-4.
[2]赵学彬,马智群.术前访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6,13(10):44-45.
[3]赵希转.舒适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106-107.
[4]张雅莲.谈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195,198.
关键词:手术室 全期 护理 制度 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91-02
病患者的手术全程护理一般是指导通过病患者的前期、中期、后期的各个阶段以及持续性的护理活动。在全期护理中,要实现为病患者提供可靠、安全、优质的服务,往往护理质量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病患手术后的康复以及安全问题。我结合在四川省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病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全程护理工作的实践,就全期安全与防范的措施探索过程,作一回顾与总结。现在试作概述如下。
1 医院手术前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防范的措施
1.1 注意防止接错病人。医院在对病患者进行手术之前,一定要让手术病患者在胸前或者手腕之上带上手术的标志。在标志上面必须标明病患者手术的名称、病历号、科室、性别、年龄、姓名。当手术病患者被送到手术室以后,巡回的护理人员必须做到:查对负责制“对:通知单与病历对,病历与患者对;查:查手术号、查手术间、查病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科室、住院号、床号、诊断、手术的名称及其部、查麻醉的方式、查麻醉的药品以及抗生素过敏试验结果等方面。医院及护理人员要严格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要确认确保进入手术间的人员无误。。
1.2 要切实严防手术病患者坠床或摔伤。护理人员在推病患者时,如手推动床头,足在前面,头在后面,这样有利于对病患者的观察。又比如,内科外科手术在对接的时候,在挪动病人到手术床和手术车的时候,一定要固定手术推车并立即收放好床、车档,巡回的护理人员必须至始至终陪伴在病患者的身旁,要防止病患者踩空后摔伤。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幼儿患者)要格外小心护理,必要的时候要上好约束带,防止病患者坠床。
1.3 在手术中要防止切口性感染。医院的手术室是具有高度危险的地方。手术室是动手术的核心部门,担负着抢救病患者的艰巨任务。手术的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手术医疗效果。对手术室的手术人员、护理人员我们应做到:其一,对手术人员、护理人员要求严格的教育。手术人员、护理人员要树立一丝不苟,对病患者负责的精神与品质,要有认真、慎重的工作作风。其二,要按严格科学的规程工作。如认真检查开展手术中全部器械、药料,严检一次性物品有效消毒的时间以及指示胶带和指示卡变色的情况,对怀疑有污点的物品必须马上进行更换。其三,要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其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划分无菌手术室,一般手术室,感染手术室。从而降低无菌手术感染率。
2 注意手术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防范措施
2.1 严格防止手术部位的错误。医院应加强整个手术团队的管理(包括手术人员、护理人员),增强手术时的检查核对意识。比如说做:“脑、肾、胸、颈、肢体等对称性的器官手术,应该在手术单上面注明何种手术。在麻醉实施之前,或者皮肤切开之前,以及病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由医师、麻醉师、护理人员一齐对病患者核对其身份、核对其手术部位,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严格防止抽错药及输错血。医院要坚持不断完善手术抽药制度及输血流程规定。麻醉师在手术之前要填写好抽药单。检查巡回的护理人员要严格依据抽药单的内容进行抽药。凡用过的安剖须与麻醉师核对后方可弃掉,手术中凡使用过的任何药物都必须执行双人核对药品、剂量、浓度、用法。
2.3 严格防止神经损伤或者压疮。一般来说,良好的手术成功对手术后的病患者身体的康复有很密切的关系。在手术中,摆放病患者的手术时应注意不影响病人的血液循环、呼吸。如上肢的外展要讲究适当的角度,以免损伤臂从神经。又如,截石位时应注意不影响病人的膝关节摆正,窝处垫软垫。束带固定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要防止损伤腓总神经引起足下垂。在麻醉以后,病人有肌肉缺乏反射性的保护,长时的颈伸仰位或颈部的过度后仰,会导致颈部的疼痛,因此应该尽量保持功能位。对于肥胖、营养性差、病弱的病患者应注意保护骨隆突部位,防止长时的皮肤受到压迫而引起压疮。
2.4 要防止手术中的器械零件、纱布遗留。医院在手术中应建立严格的“手术室清点物品管理制度”。无论是医师、麻醉师、护理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制度。要及时、准确清点手术中所用过的各类器械、零件、药料、缝针,清点后要作好严格的记录,手术中增添或者减少的器械、零件、药物、缝针都要作签名登记。
3 手术后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应对措施
要防止标本的遗失。医院的病理标本是进行手术后病患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依据。手术室里设置的病理登记,一旦手术结束后,要求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要签名。这些病理标本记录要有专人管理,任何的病理标本不能遗失。
4 小结
由此上述,我们要做好全心全意为手术病患者服务,就应该重视并加强医院手术全程护理的安全,并设置相应的防范措施。要做好全程安全护理关键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度。在新时期强调人文关怀、病人至上的今天,我们除了措施落实,制度落实之外,还应该提高医务人员、护理人员的素质。我们强调的素质:其一,医务人员、护理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病患者服务的崇高思想与品质。其二,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一丝不苟,兢兢业务,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所做的工作要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其三,医务人员、护理人员要精通自己的专业业务,因为手术及护理工作关系到病患者的身体康复问题。因此,我们的医务人员、护理人员一定要熟悉自己的业务、精通自己的业务。
参考文献
[1] 郭小华,罗丽君.重视手术的安全护理.卫生知识.2011年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引进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前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引进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后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83例,女性67例;年龄为20~73岁,平均为(46.5±2.8)岁。观察组中男性81例,女性69例;年龄为21~74岁,平均为(46.4±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观察和分析后得出,主要安全隐患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制度不健全。完善的制度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重要前提,使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有章可依。随着卫生部新制度的出台,一些旧的、不合理的制度未得到及时修订或废除,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部分医院及医护人员对新规章制度的掌握及理解不够,易造成护理安全隐患及医患、护患纠纷。第二,护理人员自身问题。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强度高、工作量较大,精神不易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部分护理人员存在工作责任心不强的问题,自身约束力差、工作态度不端正;专业技术不熟练,无法正确操作仪器,知识面狭窄,遇到问题时处理能力较差,缺乏创造性思维;一些年资较轻的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常出现错写、漏写等情况。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节奏较快,导致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手术室护理的性质决定了其对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的要求较高,但是大部分护理人员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护理人员的自身问题给护理工作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易引起护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第三,操作不当。在接待患者时出现查对错误、接错患者、放错手术室等人为问题。脊柱损伤的患者在接送时未保护好脊柱,在移动患者时导致患者出现二次损伤。用药、输血及输液前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术后对物品、器械清点有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或未对手术物品、器械进行查对,造成异物遗留。施术时,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不强,在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谨,未严格洗手、消毒等,导致患者伤口出现感染。标本及污染器械未放入特定的区域,造成污染。器械护士在未征得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将标本丢弃,或未及时贴上标签,导致标本混淆,对送检结果产生影响。
1.2.2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两组患者均给予优质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引进了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健全制度、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专业素质、规范医护人员的护理操作等。对照组患者在给予手术室护理时未引进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
1.3统计学
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8.0对本文全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给予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后,观察组出现0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占0.00%;对照组出现6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占4.00%;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进行外科手术的重要场所,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且涉及的器材、药品种类繁多,手术室护理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极易出现安全隐患,不仅对手术效率产生影响,严重情况下可影响手术效果甚至造成手术失败,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相关研究表明,及时发现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分析,掌握护理工作中需加强的环节,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手术成功率的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由此可见,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引进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结合卫生部颁布的新制度及自身特点,对旧制度进行及时修改和添加。吸取实践中发现的经验加教训,对标本管理、交接班制度等易出现差错的工作细节及制度进行完善。由专门的人员定期检查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出台相应的奖惩制度,以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抓好制度的落实情况,严格依据规章制度办事,切忌,仅做表面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另外,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使医护人员的工作有章可依,规定每位工作人员需遵守每一个环节上的操作规程,减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第二,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管理人员根据手术室的具体情况对手术室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手术多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尽量不休班,手术少时可合理安排休班,休班弹性化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对新老护理人员及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学历高低进行合理搭配,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对专业技术不熟练的护理人员进行综合性的护理教育及实践检验,以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理论、操作技能。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促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其树立职业神圣感及使命感,从而调动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第三,规范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操作方式。做好查对工作,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核对病历及腕带信息,将患者送至规定的手术间。巡回护士及手术医师共同核对,确定无误后才能进行手术。的摆放需符合手术的要求,同时也要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安全及功能位等,避免出现肌肉、神经及血管损伤。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的患者,在其受压部位垫上软垫,必要时进行术中按摩。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宫颈疾病患者90例,年龄为20~65岁,平均年龄为35岁。根据糜烂范围可以分为轻度56例,中度20例,重度1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分析对照组问题、难点基础上施行优化之后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
1.2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难点
①护理理念陈旧。随着近年来临床医学理念的不断进步,以往陈旧的护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手术室功能需求,手术室护理理念也呈现出两极化发展趋势。因手术室护理内容与内涵发生改变,出现明显的扩张与延伸,而形成了一个整体性体系;同时介入治疗、外科移植等新型外科技术的应用与普及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培训,这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难度、更为专业性的要求。而目前手术室护理中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护理模式,护理范围仅局限于手术室内,与病房护理无法有机的结合,同时对患者术前资料获取及评估也存有较大的不足。②在职教育缺乏动力。手术室护理工作更为繁杂、琐碎,护理资源及人力资源相对缺乏,进而导致手术室护士工作强度与心理压力均较大,护士就会出现满足、疲顿的心理,缺乏积极的动力,工作责任感不够。因此,我院常常出现如下现象:a.患者被错接的现象,尤其是患者在手术之前使用过镇静剂,没法正确回答问话,这就造成了接错或者错放手术室的问题。b.手术器械准备不充分,手术时所需要的器械医护人员没有备好,所用的器械性能不佳,刀、剪等不锋利。c.术后清点工作出现失误:术前所用器械、缝针清点出现失误,操作时不当造成缝针弹出,无法找到,造成手术困难,拖延手术时间。③感染控制强度不够。手术室出现感染和损伤的概率均比较大,我院的问题主要为:a.管理制度上缺乏完善的监督控制指标和措施,这是根本原因。b.消毒方式落后,对室内和物品的消毒不够彻底。c.没有合理使用消毒剂,盲目选择相同的消毒剂而没有对相关消毒物品根据危险指数进行区分。d.相关消毒知识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学习,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或医护人员受到感染。
1.3优化策略
①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稳定护士队伍:护士留职意愿和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趋势,护理管理者对于工作被认可、个人成长等因素给予了关注。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关心她们的生活,在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上,给予护士足够的工作自主性。②开展护士定期培训:因为科内新上任的护士,工作人员的变动,还有护理工作内容的增加,所以医院应当定期展开护理安全教育和疼痛管理知识的培训,对容易发生护理错误的环节,如接送患者,手术的安置,器具准备,仪器使用,药物使用等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各项防范措施,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平时做好分级督促制度,做好各种护理的记录,并制定各项出奖惩的具体措施。有违反操作规则的人员应当按照奖惩制度进行处罚。这样使得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③加强感染控制管理: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止感染的重要环节。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应结合现有条件,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提高消毒、无菌意识,有效控制手术室感染及院内感染。将质量控制、评估标准进一步系统化完善,设立相应的检查项目,并根据内容将其分类进行有效管理,逐渐对感染管理实施量化评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经对检测结果分析,其计量资料选用t检验,数值用(x-±s)表示,技术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达到了96.7%,明显高于对照组(90%);观察组手术差错率少于对照组。
3讨论
【关键词】 手术室;心理干预;护理措施
为了更好的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针对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我们对实施手术的患者采取术前健康指导,术中积极配合、术后随访等护理措施,使患者对手术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疾病的早日康复,现就手术室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
根据手术患者年龄、病情、经济条件、社会文化背景等不同,患者的心理会产生对手术不同的影响,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位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由于待手术的患者住院后处于新环境,对手术环境的陌生,对手术缺乏正确及完整的认识而存在不同的疑虑,、怕疼痛、怕麻醉、怕出血,怕术中和术后出现意外,担心主刀医师和麻醉医师的技术,担心手术成功与否,使患者产生焦虑、紧张情绪,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时间减少,甚至彻夜不眠,不能配合手术。
2 手术前心理干预
2.1 做好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应放在手术前一天,根据手术通知单由巡回护士深入病房,查看患者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社会关系、文化水平等,然后去患者床前做自我介绍,与患者谈话时,护士要注意仪表端正、态度和蔼、言行规范,这样可以使患者感到可亲可信,对于患者的就医心理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的目的及相关知识,麻醉方式与手术的关系,手术过程、参与手术人员的组成,介绍主刀医生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手术经验、手术例数等;术前禁食的时间及更衣、备皮的重要性,术前充足睡眠和排空膀胱的意义;说明术前禁食、更衣、备皮的重要性,留置各种必要管道的目的,某些术前药物注射后的感觉等,同时要善于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面部表情和姿势等,以发现线索,了解患者的感受,同时探知患者的真实想法,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反馈,对于护士不清楚或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含糊地回答患者,不要对手术解释得过于详细,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重点强调操作方法、时间控制及保护性医疗护理措施等,使患者及家属能够接受并易于明白。通过术前访视使患者在心理上能够对手术和手术带来的种种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加强护患之间的合作,消除其顾虑,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得到家属的帮助与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心态。
2.2 进入手术室时的心理干预 由于患者对手术室的环境和气氛较为陌生,在其进入手术室时需有护士迎接,并能叫出患者姓名及所要进行的手术名称,使患者感到手术室护士对其情况都很熟悉而增添安全感及信任感。
2.3 麻醉前心理干预 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多与手术患者交谈,向其介绍手术麻醉师的一般情况和细致的解释麻醉方式及麻醉过程,使其能更加信任麻醉师,更好的配合打麻药,这样不仅减轻了患者手术带来的恐惧、不安的情绪,也可使血压、心率保持正常,因此,做好其心理干预,增强其信心,能更好的配合麻醉和手术。
3 手术中心理干预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并始终陪伴手术患者,站在患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解答患者的种种问题和疑虑,从而减轻其恐惧心理,缓解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紧张感与陌生感[1];同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静脉输液通畅,禁止参加手术人员在手术室内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避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最大限度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从而在各方面都处于最佳状态下配合手术治疗,使手术顺利完成。
4 术后随访
术毕,对于清醒的患者,要告之手术已结束,并护送其回病房,协助病房护士安置好患者,交待术中情况及保持各种导管通畅,防止意外发生。术后随访有助于手术室护士评估手术中的护理效果和积累护理经验,通过多接触患者[2],更加深入了解其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
5 讨论
根据手术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恐惧和紧张心理,并通过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各种护理,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强烈的信任感及依赖感,从而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疾病的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