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药行业平均值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6 17:29:2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药行业平均值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医药行业平均值

第1篇

摘要:文章选取2009―2014年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建立实证模型,基于实际税负的基本理论,以所得税实际税率作为衡量实际税负的指标,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资本密集度、盈利能力、公司规模和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实际税负负相关,第一大国有股权比例与企业实际税负正相关,而资本结构对企业实际税负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实际税负 所得税率 医药行业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医疗保健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出台,进一步提升了药品的标准,建立起了完善、高水平的药品质量体系等。这些政策的颁布无疑加快了医药行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用药方面的需求,改善了生活健康水平,切实提高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创新性和积极性。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所缴纳的税收,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和最终的利润额,作为被动的一方,必然要遵守市场价格波动的规律,但如何利用规律的波动来减少企业实际税负,而不是逃税避税,也成为每个医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本文研究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实际税负的影响因素,为企业合理制定降低实际税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假设

1.资本结构对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资产负债率作为资本结构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也是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的资金来进行经营活动的指标,其表示上市公司的总资产中有多少资金是通过负债来筹集的。2009年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达到46%左右,而2013年有所下降达到43%,到2014年降到39%,由此可得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不断下降,企业负债水平在减少,负债的抵税效应在降低,税负水平将会提高,因此本文认为,医药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承担的实际税负就越高。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1: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

流动比率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是衡量企业短期债务到期之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债务的情况,若企业的流动资产越高,说明企业的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强。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普遍不高,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相对较低,当流动资产不变的情况下,流动负债越高,企业的流动比率就越低,债务程度就越高,则企业所要承担的实际税负就越低。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2: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与流动比率正相关。

长期负债比率又称为资本化比率,若此值越小,说明企业负债的资本化程度越低,长期偿债的压力就越小,一般情况下,大公司往往倾向于选择长期债务,而小公司则会选择短期债务,因为大公司可以在发行长期债务的同时取得规模效益,若长期负债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规模越大,现金流较为稳定,则所需要缴纳的税负就越少。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3: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与长期负债比率负相关。

2.资本密集度对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上市公司的资本密集度主要用固定资产比率来衡量,可以用固定资产与资产总额的比率来表示。根据我国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折旧产生的相关费用要计入到当期费用中,当期费用可以在计算税负时予以扣除。医药行业的资产总额中,固定资产占有较大份额,属于资产密集度较大的行业,所以计提折旧会对企业税负产生较大的影响。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4: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与资本密集度负相关。

3.盈利能力对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包括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等,本文选用销售净利率作为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盈利能力较强的行业,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受到税务机关的监管力度较大,因此,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更有能力有动机进行税收筹划,更有利于减少企业税负。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5: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与公司盈利能力负相关。

4.公司规模对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医药制造产业近几年发展迅猛,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原料药材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之一,医药行业市场规模较大,公司规模较大的企业,其相应的设备以及资源与小型公司相比较为丰富,其可用资源也较多,在缴纳税收方面则会占有较大的优势,会通过企业内部政策缴纳相对较少的税额,从而降低企业的实际收负担。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6: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与公司规模负相关。

5.股权结构对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国有股权比例是衡量企业股权的重要指标之一,许多国外学者在研究上市公司实际税负影响因素的时候,把股权结构也列入其中假设。医药行业的国有股权比率平均每年为35%左右,且医药行业股权集中度较高。大多医药企业的管理层为了确保自身在社会经济中的竞争地位,会积极迎合政府的相关政策,积极纳税,维护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7: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与国有股权比例正相关;

假设8: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

(二)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1.解释变量。衡量企业实际税负的方法一般分为三种:波士顿矩阵法、税负的评价指标法和实际税率法。实际税率法是衡量企业微观税负水平的基本方法,很多外国学者在无法取得重要数据的前提条件下,一般采用平均实际税率法,该方法是研究企业实际税负影响因素问题的较好的替代方法,有助于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因此本文采用实际税率法衡量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企业的实际税率等于企业实际缴纳的各种税费与企业所得的比值,所得税与流转税是主要的两大主体税种,但是,由于消费者是流转税的最终承担者,而企业的税负主要体现在所得税上,所以本文以企业所得税率作为衡量企业实际税负的标准。

2.被解释变量。本文选取资本结构、资本密集度、盈利能力、公司规模以及股权结构作为被解释变量,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3.模型构建。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实际税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根据上述所提出的研究假设构建的实证回归模型如下:

ERT=α+β1 LEV1it+β2 LEV2it+β3 LEV3it+β4 CIit+β5 NPMit+β6 SIZEit+β7 GQit+β8 GZ it+θit

其中,i表示第i家上市公司,t表示从2009到2014年度,α指截距项,β表示自变量的估计系数,θ表示回归分析后的残差。

(三)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2009―2014年在沪深公开上市的医药行业公司,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查找最新调整后的数据,在此基础之上,还执行了以下筛选:(1)剔除财务报表数据不完整的上市公司;(2)剔除以前年度有亏损,且在本年度尚未弥补完的上市公司;(3)剔除利润总额或所得税费用小于0的上市公司;(4)剔除所得税实际税率小于0或大于1的公司;(5)剔除样本在研究期间某一年度被ST或PT的公司。最终经筛选,得出42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共252个有效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金融数据库和锐思金融数据库。统计分析软件运用Excel和SPSS 19.0。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1.所得税实际税率的描述性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所得税实际税率的最大值为2013年的52.08%,最小值为2009年的0.97%,实际税率的不断波动意味着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在不断改变。2013年的所得税实际税率平均值和标准差与其他年份相差较大,说明实际税率值和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税负不稳定。

2.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31.81%,表明企业具有一定的偿债能力。从流动比率看,其标准差与方差值相比其他自变量而言相对较小,说明该行业数据波动较小,较为稳定。固定资产比率的平均值为21.28%,由于本文研究的行业为医药行业,需要大量医药医疗机器设备的投入,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从销售净利率看,极大值为173%,说明该行业的产出水平较好,销售收入获利的能力较强。公司规模的标准差为1.0882,值大于1,说明医药行业各个公司之间的规模存在较大差异。从持股比例来看,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第一大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平均值为37.75%,股权集中度均值已超过了50%,说明医药行业第一大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较高。

(二)相关性分析

下页表4为各变量的相关系数表,从该表可以看出,与因变量存在显著性的有长期负债比率(LEV3)与ETRs之间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销售净利率(NPM)与ETRs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股权集中度(GZ)与ETRs在0.0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相关系数最大的为第一大国有股权比例(GQ)与股权集中度(GZ)之间的关系,但未超过0.8,所以均可纳入本文回归模型中。

(三)回归结果分析

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F值为5.445,Sig值为0.000,说明建立的模型通过了检验。反映资本结构的资产负债率(LEV1)、流动比率(LEV2)、长期负债比率(LEV3)三个指标对实际税负的影响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与假设1―3不一致。从资本结构看,在整理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时发现,2009年与2014年之间上市公司的变化较为突出,新兴的医药企业占多数,企业的资本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资本结构对企业的实际税负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固定资产率(CI)作为资本密集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与固定资产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假设4一致。医药行业作为技术密集以及资产密集的行业,其生产经营需要投入大量设备,资本密集度越高时,企业所要计提的折旧就越多,所得税额就会越少,则税负越低。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销售净利率(NPM)与实际税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假设5一致。盈利是投资者本金与利息的来源之一,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更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投资者会十分重视,因此投资者会通过税收筹划来减少企业实际税负。

公司规模(SIZE)与实际税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假设6一致。医药行业企业的规模越大,其避税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对于大型医药上市公司来说,税务部门会为了扩大税基,对医药上市公司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其生产与经营活动,从而使税收部门得到更多的税收,因此税收负担水平就会下降。

第一大国有股权比例(GQ)与实际税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假设7一致。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比例较高,为保证医药行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大股东会积极主动的参与纳税,目的是维护医药行业的发展地位,因此,第一大国有股权比例会对企业的实际税负产生积极影响。

股权集中度(GZ)与上市公司实际税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医药行业企业的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需要承担的实际税负越低,假设8没有得到验证。

四、研究结论

本文对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实际税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结构对企业的实际税负影响并不显著,资本密集度、盈利能力、公司规模和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的实际税负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第一大国有股权比例与企业实际税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目前,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发展迅速,医药行业不仅要面对政府对药品价格的掌控,并且还要维护企业的顺利发展与经营,从微观角度来说,医药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通过不断扩大企业的投资规模和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完善企业的股权结构,更好地达到降低企业实际税负的目的。J

参考文献:

[1]王新安,张力多.煤炭企业所得税税负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10):150-153.

[2]亓红红.电力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的实证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3,(7):67-69.

[3]刘崇明,陈思璐.关于企业实际税负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为例[J].中国证券期货,2012,(6):203-204.

[4]曹志鹏,李倩.石油行I税负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沪、深两市公司财务数据[J].财会通讯,2014,(15):108-110.

[5]王素荣,徐明玉.房地产行业税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上市公司的数据[J].财经问题研究,2012,(8):111-116.

第2篇

关键词:医药行业;财务分析;可持续增长率;成长性战略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9日

一、引言

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内部管理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信息,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多从静态角度出发,注重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是明显不够充分的,企业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的获利能力,来源于收入、股利、利润等的未来增长。增强企业的偿债、营运或者获利能力,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增长能力,即可持续发展能力,增长能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要全面衡量一个企业的价值和实力,就不能单从静态角度分析其财务报表所反映出的经营情况,而应该从动态角度评价企业的增长能力,即可持续性。本文选取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宏康公司作为分析对象,从可持续性角度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宏康公司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二、宏康公司概况

宏康药业集团创建于1996年,是一家横跨现代中药制剂、中药配方颗粒、化学合成药、生物技术药、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等诸多领域的高科技医药健康产业集团。宏康公司立足大健康领域,以研发精药、生产良药为基础,合理拓展产业布局,以开拓进取的态度力求将企业发展成为中国制药企业的翘楚,公司于2009年上市,凭借强劲实力,市值迅速攀升,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医药制造业百强企业。

三、宏康公司基本财务指标分析

(一)宏康公司偿债能力分析。由宏康公司年报显示,宏康公司近三年流动比率一直控制在3左右,比整个药品行业的均值1.8要高出很多,这说明宏康公司的债务偿还能力较高,但宏康公司所处的医药行业营业周期较长,流动比率本身较高,因此还需引入其他指标综合分析,从宏康公司近三年的速动比率指标,均值基本达到2.5左右,远高于行业均值1.31,现金比率也高于行业均值0.29,这说明企业即时支付债务的能力较高。综合来看,宏康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在同行业中还是较高的,这也是跟宏康公司投资项目资金多来源于企业内部而非外部借款相吻合的。

再对其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从年报数据可知,宏康公司的利息保障倍数为负值,这是由近三年利息收入高于利息费用导致的,企业账面现金过剩,这跟宏康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较小相对应。宏康公司近三年资产负债率稳定在0.23左右,行业的平均值为0.39,从数据来看宏康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强。

(二)宏康公司扩张能力分析。企业成长能力反映企业的长远扩展能力、未来生产经营实力,这些都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净资产增长率体现企业资本规模的扩张发展速度,由经验可得,持续高于20%的增长率则说明企业持续创造高利润的能力很强,近三年报表显示宏康公司的净资产增长率平均值高达3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宏康公司的扩张能力较强,但也可以发现其净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都在逐渐下降,说明企业的扩张势头已不如从前,发展开始减速。

(三)宏康公司营运能力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反映了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只有现阶段的营运正常高效,公司的未来成长才会强劲,从宏康公司财务报表显示的近三年的营运能力指标来看,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效率虽然都较好,但数值却在逐年下降,这说明宏康公司营运发展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后有所停滞或减缓,这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值得公司管理人员纠察原因,以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四)宏康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企业的成长性密切相关,只有企业的获利能力足够强,才能不断地收获利润,才有持续性可言。宏康公司所处的医药行业从属于制造业,毛利率是衡量其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报表数据显示宏康公司近三年的营业毛利率平均只有20%左右,而整个医药行业却高达35%以上,且宏康公司毛利率、净利润增长率和销售净利率都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宏康公司虽然还在不断发展,但已成下降趋势。

四、宏康公司可持续增长分析

第3篇

关键词:创业板 上市公司 业绩评价 指标体系

创业板市场GEM (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是与主板市场相对应的概念,特指主板市场以外的有发展潜质的为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提供筹资渠道的资本市场。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批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创业板,并于2009年10月23日举行了开板仪式。共28家公司通过审核于2009年10月30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特征分析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规模及分布特征 创业板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总体规模较之主板小。而且创业板上市公司之间的规模差距较显著。从2009年年报中发现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居首位,分别为242322.78万和16671.89万元。而排名最后的是杭州华星创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其资产和营业收入为28425.08万元、3071.29万元,分别占神州泰岳股份有限公司的11.73%和18.42%,从这两个比值可以看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之间的规模差距比较明显。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及分布特征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如下行业分布特征:(1)创业板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更具高科技特征。证监会数据显示,截止至2009年9月29日,149家已受理的企业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等行业,占比约为68%,制造业占比约15%;还包括部分新能源、文化教育传媒、现代农业等新兴行业企业。此外,在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中软件企业为5家,其余企业则包括医药、船舶设计、电气机械、医疗器械、通风与空气处理等高科技行业。上述企业所属行业都具有明显的高科技行业特征。(2) 创业板上市公司行业分散特征比较明显。2009年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分布在16个行业中,行业分散特征显著。相对集中在计算机行业和医药行业,其数量各占5家,以下的排序依次是电子信息行业3家、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2家、广播电影业2家;此外,在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中也有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专业设计服务业、生物制品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专业科研服务业、仓储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农林牧副渔水利机械制造业、其他零售业、通信服务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各1家。从以上行业分布可以看出,我国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相对集中在计算机行业和医药行业,占总数的35.71%。其余分布在14个行业中,行业分散特征明显。(3)各行业之间财务收益差异较大。从总资产报酬率来看,2009年创业板首批上市28家公司的平均总资产报酬率为15%。其中,有5个行业的平均资产报酬率高于15%,都为16%,分别是医药行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专业设计服务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及通信服务业;另外,有4个行业的平均资产报酬率等于15%,分别是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专业科研服务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和仓储业;除此之外,其他7个行业的平均资产报酬率低于15%,包括生物制品业的平均资产报酬率为14%,计算机行业为12%,电子业为12%,其他零售业为12%,广播电影业为11%,专用设备制造业10%,农林牧副渔水利机械制造业为7%。从主营业务利润率来看,2009年创业板首批上市28家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为40%。其中,生物制品业的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最高,为71%;医药行业第二,为58%;而在所有的行业中其他零售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最低,为14%。除了生物制品业、医药行业以外,行业平均利润率高于40%的还有8个行业,分别为专业设计服务业,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为51%,专业科研服务业为49%,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和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为47%,电子业、仓储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和通信服务业均为41%。另外,除了上面提到的其他零售业,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低于40%的还有5个行业,包括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和广播电影业的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为39%,计算机行业为38%,专业设备制造业为27%,农林牧副渔水利机械制造业为23%。通过对以上总资产报酬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分析,发现我国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收益在各个行业间差异较大。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地域及分布特征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28家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创业板市场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中东部地区有18家公司,包括北京7家,上海2家,天津1家,山东1家,辽宁1家,广东3家,浙江2家,江苏1家,占64.29%;中部地区有4家,分别是安徽1家,河南1家,湖南1家,湖北1家,占14.29%;西部地区是6家,分别是陕西1家,成都3家,甘肃1家,重庆1家,占21.42%。需要说明的是,在地区划分上是以企业总部所在地为标准,而不是以注册地为划分标准。通过分析,发现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地域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明显多于中西部地区。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综合分析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02年五部委联合制定了《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下称《细则》)。本文在《细则》的基础上主要着重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删去了评议指标。所以整个评价指标由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两个层次,共18项指标构成,指标内容及权重如(表1)所示。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分析 根据上述选取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我国28家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企业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计算结果如下:

(1)财务效益状况分析。我国28家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财务效益状况指标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差异较小,最低的是网宿科技为9%,最高的是乐谱医药为26%,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总资产报酬率差异也较小,其中最低的是大禹节水为7%,最高的仍是乐谱医药为27%,平均值为15%;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率,该28家公司的差异也不大,它们都实现了资产增值,最高的是神州泰岳为967%,最低的是大禹节水为280%,平均资产保值增值率为527%;在营业利润率的计算中,表中无负值显示,表示这28家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均无亏损,其中最高为乐谱医药为82%,最低的是吉峰农机为14%,平均值为43%;成本费用利润率的差异也不大,最高的是乐谱医药为140%,最低的是大禹节水为11%,平均值为36%;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各公司差距较大,有四家公司的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小于0,分别为亿纬锂能、大禹节水、机器人和金亚科技,剔除这4家公司后所得的平均值为0.98。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国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益状况良好,能够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2)资产营运状况分析。我国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营运能力指标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大多数小于1,仅吉峰农机的总资产周转率大于1,为2.64。总体而言,各公司差异不大,最低的为0.35,最高的为0.84,剔除特殊项吉峰农机后计算所得的平均值为0.58;流动资产周转率中,最高的是网宿科技为20.16,最低的是中元华电为0.41,平均值为0.77;存货周转率中,新宁物流的存货周转率明显高于其他公司,高达311.79,而其他公司在0-34.18之间,剔除新宁物流后计算的平均值为7.69;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中可以发现,红日药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高于其他公司,为446.24,而其他公司在2.14-60.88之间,最低的是金亚科技为2.14,最高的是探路者为60.88,剔除特殊项红日药业后计算平均值为9.98。从以上各项指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平均水平较低,说明这些公司的营运能力较弱,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较差,资金利用效率并不高,对资金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改善。

(3)偿债能力状况分析。我国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偿债能力指标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有一定差异,但辐度不大,最高的是吉峰农机为43%,最低的是网宿科技为3%,平均值为14%;已获利息倍数差异较大,除上海佳豪、神州泰岳、中元华电的已获利息倍数明显偏高外,其余25家公司的值也是在4.63-563.31之间,跨度较大,平均值为102;速动比率偏高,最高的为北陆药业,高达2238%,最低的是吉峰农机为202%,平均值为873%;对于现金比率,除亿纬锂能、大禹节水、机器人和金亚科技由于其自身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值,即经营现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导致其现金比率小于0外,其他24家公司的现金比率在15%-984%之间,平均值为135%。通过上述指标分析,我国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已获利息倍数、速动比率的数值偏高,这不仅说明它们对债务的清偿能力较强,能够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也反映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并不高,从而影响了企业的营运能力。

(4)发展能力状况分析。我国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发展能力状况指标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计算结果显示,2009年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销售增长率除宝德股份公司为负值,亿纬锂能为0外,其他公司的增长幅度较大,在11%-128%之间,剔除宝德股份后计算的销售增长率平均值为36%;资本积累率方面,最高的是特瑞德为938%,最低的是大禹节水为180%,平均值为430%;再看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其差异也较大,在55%-188%范围间,平均值为104%;最后是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最高的是安科生物为146%,最低的是亿纬锂能和宝德股份为13%,平均值为53%。综上所述,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发展能力,持续发展的潜力较大。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评价标准指标体系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基本财务指标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企业实施绩效评价的参照系。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评价标准指标主要包括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根据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会计报表数据及有关统计信息,在剔除不合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移动加权平均等数理统计方法统一制定。(表6)为了提高评价计分的准确性,每个计量指标评价标准划分为五个水平档次,分别为优(A)、良(B)、中(C)、低(D)、差(E),相对应的标准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差(E)以下为0。基本指标是评价企业绩效的核心指标。(表6)列示了创业板上市公司基本财务指标评价标准,与2008年度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标准值 进行比较:财务效益状况方面,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比主板上市公司平均高出近十个百分点,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益状况良好;营运能力方面,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标准值均不足1次,较主板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标准值低很多,说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并不强,有待加强;偿债能力方面,前者的业绩评价标准值很高,显示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很强;发展能力方面,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标准值很高,说明其发展潜力较大。从这8项基本指标来看,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很强的偿债能力、较高的成长性,但数值区间跨度很大,也反映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存在着较高的风险。证监会及相关部门要促进企业规范运作,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修正财务指标评价标准 修正指标用以对基本指标初步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以产生较为全面、准确的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评价结果。(表7)列示了创业板上市公司修正财务指标评价标准,与2008年度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标准值进行比较:财务效益方面,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标准值较主板上市公司高出很多,充分验证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益状况处于很好的态势;营运能力方面,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标准值小于主板上市公司,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营运能力一般,未来存在较高的风险;偿债能力方面,(表7)中的值比主板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标准值高出很多,说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很好;发展能力方面,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标准值比主板上市公司的也高出许多,说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很大。总体来看,(表7)中无负值显示,但数值区间跨度较大,然而修正指标标准值从数值上发展态势良好。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高成长性,高风险的特点。正因如此,证监会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低门槛进入,严格要求运作。

(三)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评价 本文采用的财务业绩评价主要计分方法是功效系数法,选择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类型以评价得分为依据,按85、70、50、40四个分数线作为类型判定的资格界限。分别为:优(A):评价得分达到85分以上(含85分);良(B):评价得分达到70分―85分(含70分);中(C):评价得分达到50分―70分(含50分);低(D):评价得分在40分―50分(含40分);差(E):评价得分在40分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当评分得分属于“优”、“良”类型时,以本分数段内最低限为基准,每高出5分(含5分,小数点四舍五入),提高一个级别,即A+、A++,B+、B++;但评价得分属“中”类型,60分以下用“C-”表示,60分以上用“C”表示;当评价得分属于“低”、“差”类型,不分级别,一律用“D”、“E”表示。基本指标计分方法是指运用企业绩效评价基本指标,将指标实际值对照相应评价标准值,计算各项指标实际得分;修正指标计分方法是在基本指标计分结果的基础上,运用功效系数法原理,以各部分基本指标的评价得分为基础,计算各部分的综合修正系数 ,再据此计算出修正指标分数。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积分如(表8)、(表9)所示。可以看出: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评价基本指标得分为63.91分,等级类别属于C,修正后的得分为57.38分,等级类别属于Cˉ。从以上得分以及2002年财政部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的通知中对于类型的判定标准,判定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整体财务业绩划归为中等水平。综上所述,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效益较好,营运能力较差,偿债能力很强,发展能力较好。其财务业绩得分虽然不是处于较好的等级,但是仍在中等水平,加之我国相关部门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较强的监管力度,相信创业板上市公司将是中小企业中最具有发挥优势的领地。

参考文献:

[1]孟建民、王子林:《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2]李骥:《创业板上市公司研究》,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年版。

[3]朱和平、王滔:《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评价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4]郭学谦:《我国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的财务思考》,《人文经济》2009年第2期。

第4篇

摘要:从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及市场潜力等方面,实例分析了我国现有的18家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和资本经营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实例研究;资本融资环境;资本市场

自1993年6月29日我国第一家医药公司—哈医药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至2009年3月我国共有医药上市公司100家,医药板块作为朝阳产业广受投资者关注。医药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优势群体,成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主力。其中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的上市公司有18家,占医药行业的18%,代表了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总体状况。笔者将对这18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进行资本市场利用现状的实证分析,以期对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总体发展概况

生物医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前期的研究开发与后期的产业化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保障。生物医药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为其注入资金、专业技术和人才等多种现代生产要素。生物医药公司上市是走向资本市场利用的有效途径,上市后的生物医药公司可成为龙头企业,拥有组织制度优势、市场组织优势以及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

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18家生物医药概念的股份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筹集到大量生物医药业发展资金,同样也说明我国生物医药业目前对资本市场的利用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自1993年第一家生物医药类公司—四环生物上市以来,深、沪A股市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迅速发展到2008年的18家,流通A股从最初的9亿元增长至44.08亿元,增长了3.9倍。可见,生物医药业类公司整体筹资能力在不断增强,生物医药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有力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业的发展。

2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资本经营情况分析

生物医药类企业发行上市进入证券市场,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融资的道路,为生物医药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适时分析该类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经济发展内在要求以及资本运营的规律,发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进行资产调整与重组,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对于该类上市公司持续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2.1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析

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见图1)。2002年平均每个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3.267亿元,占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值的31.87%;2007年平均每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已达到4.291亿元,占的医药类上市公司的26.78%,年平均增长0.205亿元,年增长率为5.89%。其中,长春高新、北海国发、交大昂立、钱江生化、星湖科技、诚志股份等6家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在4亿元以上,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842亿元,年平均增长7.119亿元;其余12家上市公司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长仅2.102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仅1/3左右的上市公司以较大幅度增长,而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徘徊在2亿元左右。

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公司每年净利润为0.149亿元,占医药行业整体水平的23.97%,变化范围在0.01-0.31亿元之间,年际间有较大的变化幅度。北生药业、银广夏、深本实、四环生物、长春高新等5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负值,莱茵生物、达安基因、交大昂立、诚志股份、四环药业、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等10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0.519亿元,是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3.48倍。由此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年际间存在明显波动,体现出一定的风险性特点,但超过一半以上的该类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较大的净利润。

结合图1来看,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在2002-2003年、2004-2007年分别是两个逐年增长的过程。但在18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中,1/3左右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一半以上的公司净利润都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些公司应该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但其主营业务收入虽逐年增长,净利润却依然存在年度间的大幅增减变化,说明其年际间存在明显的成本增减变化。

2.2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和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是企业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该指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权益的保证度越高。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1%、9.02%、8.23%、2.41%、-3.74%和3.85%,年度间有明显差异。但诚志股份、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莱茵生物、华兰生物、双鹭药业、科华生物、上海莱士等8个公司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83%,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5%-35%之间,年际变化幅度为12%-22%,属于具有稳定净资产收益的企业。而四环药业、北生药业、深本实、长春高新、四环生物、星湖科技等6个公司的年际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属于自有资本获取收益能力和资本运营效益较差的公司。说明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之间、年际之间其资本收益和资本运营效益存在差异,也是其经营风险的体现。

2.3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分析

每股收益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受的企业利润和承担的企业亏损,是衡量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时最常用和综合性较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每股收益越高,说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13元,年际间变化范围在

-0.06-0.23元之间,公司间变化幅度在

-0.76-1.01元之间;其中上海莱士、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莱茵生物、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诚志股份、交大昂立等9个公司的每股收益高于生物医药业平均水平,达到平均每股收益为0.45元,公司间变化范围在0.13-1.01元之间,年际间变化范围在0.33-0.47之间。但深本实、北生药业、银广夏、四环药业、长春高新、四环生物等6个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星湖科技、北海国发和钱江生化等3个公司的年平均每股收益仅0.02-0.06元,远低于平均水平。

每股净资产是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即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6年平均每股净资产为2.16元,年际间在1.75-2.57元/股之间波动,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3.24-4.23元/股之间。除了深本实和ST银广夏的为负值外,其余公司的均为正值,其中双鹭药业、交大昂立、华兰生物等12个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高于生物医药行业整体平均值,年际间变化幅度在2.73-4.04元/股之间,公司间差异范围为2.31-4.23元/股之间。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2002-2007年间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总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但是生物医药公司之间和年际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50%左右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均比较高,显示出稳定的高水平发展优势,其资本经营状况良好。

2.4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市场潜力分析

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与其他行业类上市公司比较,其股票具有更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因为投资者投资股市除了希望获得眼前的稳定收入外,更多的是期盼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具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特征的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产业,必将是投资者投资追逐的热点领域。

(1)生物医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技术是当前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生物医药作为生物技术开发应用的前沿之一,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高科技与资本对接,为生物医药类企业提供诱人的发展空间。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既有很高的投资收益和广阔前景,技术创新活动又充满风险性。但是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这也是风险投资的魅力所在。只不过在投入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活动时,企业经营管理者注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即可尽可能地避免之。

(2)获利能力与上市公司本身直接相关。从每股收益来看,2002~2007年有67%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具有获利能力,50%的公司具有良好的业绩,年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45元,明显高于医药行业的年平均每股收益0.23元。其余1/3的上市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盈利能力较差。说明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运营好的公司可以获得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对于投资选择来说这也是风险性的一种体现。

(3)资产负债率较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除深本实和银广夏两个公司外,其余16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06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1.62%,明显低于医药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0.83%。2002-2007年医药行业的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64%,而生物医药业为3.53%,其中近半数的上市公司更达到了16.83%。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的突出地位。

综上所述,约30%-50%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该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运营和获利能力;除此之外,年际间的差异也是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利用潜力的因素之一。

2.5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优势分析

2003-2007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9572.78万元,是非上市生物医药公司的7.04倍;上市公司的年平均利润为5624.29万元,是非上市公司的29.73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比远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优越性。

3结语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

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总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其中约30%-50%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该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运营和获利能力;除开公司本身因素外,年际间的差异也是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利用潜力的因素之一。

由于生物医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投资者投资追逐的热点领域。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运营好的公司可以获得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大多数生物医药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因此,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比远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全8[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国家发改委.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第5篇

1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总体发展概况

生物医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前期的研究开发与后期的产业化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保障。生物医药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为其注入资金、专业技术和人才等多种现代生产要素。生物医药公司上市是走向资本市场利用的有效途径,上市后的生物医药公司可成为龙头企业,拥有组织制度优势、市场组织优势以及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

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18家生物医药概念的股份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筹集到大量生物医药业发展资金,同样也说明我国生物医药业目前对资本市场的利用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自1993年第一家生物医药类公司—四环生物上市以来,深、沪A股市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迅速发展到2008年的18家,流通A股从最初的9亿元增长至44.08亿元,增长了3.9倍。可见,生物医药业类公司整体筹资能力在不断增强,生物医药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有力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业的发展。

2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资本经营情况分析

生物医药类企业发行上市进入证券市场,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融资的道路,为生物医药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适时分析该类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经济发展内在要求以及资本运营的规律,发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进行资产调整与重组,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对于该类上市公司持续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2.1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析

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见图1)。2002年平均每个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3.267亿元,占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值的31.87%;2007年平均每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已达到4.291亿元,占的医药类上市公司的26.78%,年平均增长0.205亿元,年增长率为5.89%。其中,长春高新、北海国发、交大昂立、钱江生化、星湖科技、诚志股份等6家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在4亿元以上,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842亿元,年平均增长7.119亿元;其余12家上市公司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长仅2.102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仅1/3左右的上市公司以较大幅度增长,而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徘徊在2亿元左右。

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公司每年净利润为0.149亿元,占医药行业整体水平的23.97%,变化范围在0.01-0.31亿元之间,年际间有较大的变化幅度。北生药业、银广夏、深本实、四环生物、长春高新等5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负值,莱茵生物、达安基因、交大昂立、诚志股份、四环药业、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等10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0.519亿元,是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3.48倍。由此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年际间存在明显波动,体现出一定的风险性特点,但超过一半以上的该类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较大的净利润。

结合图1来看,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在2002-2003年、2004-2007年分别是两个逐年增长的过程。但在18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中,1/3左右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一半以上的公司净利润都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些公司应该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但其主营业务收入虽逐年增长,净利润却依然存在年度间的大幅增减变化,说明其年际间存在明显的成本增减变化。

2.2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和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是企业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该指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权益的保证度越高。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1%、9.02%、8.23%、2.41%、-3.74%和3.85%,年度间有明显差异。但诚志股份、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莱茵生物、华兰生物、双鹭药业、科华生物、上海莱士等8个公司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83%,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5%-35%之间,年际变化幅度为12%-22%,属于具有稳定净资产收益的企业。而四环药业、北生药业、深本实、长春高新、四环生物、星湖科技等6个公司的年际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属于自有资本获取收益能力和资本运营效益较差的公司。说明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之间、年际之间其资本收益和资本运营效益存在差异,也是其经营风险的体现。

2.3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分析

每股收益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受的企业利润和承担的企业亏损,是衡量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时最常用和综合性较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每股收益越高,说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13元,年际间变化范围在

-0.06-0.23元之间,公司间变化幅度在

-0.76-1.01元之间;其中上海莱士、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莱茵生物、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诚志股份、交大昂立等9个公司的每股收益高于生物医药业平均水平,达到平均每股收益为0.45元,公司间变化范围在0.13-1.01元之间,年际间变化范围在0.33-0.47之间。但深本实、北生药业、银广夏、四环药业、长春高新、四环生物等6个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星湖科技、北海国发和钱江生化等3个公司的年平均每股收益仅0.02-0.06元,远低于平均水平。

每股净资产是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即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6年平均每股净资产为2.16元,年际间在1.75-2.57元/股之间波动,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3.24-4.23元/股之间。除了深本实和ST银广夏的为负值外,其余公司的均为正值,其中双鹭药业、交大昂立、华兰生物等12个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高于生物医药行业整体平均值,年际间变化幅度在2.73-4.04元/股之间,公司间差异范围为2.31-4.23元/股之间。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2002-2007年间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总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但是生物医药公司之间和年际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50%左右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均比较高,显示出稳定的高水平发展优势,其资本经营状况良好。

2.4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市场潜力分析

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与其他行业类上市公司比较,其股票具有更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因为投资者投资股市除了希望获得眼前的稳定收入外,更多的是期盼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具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特征的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产业,必将是投资者投资追逐的热点领域。

(1)生物医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技术是当前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生物医药作为生物技术开发应用的前沿之一,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高科技与资本对接,为生物医药类企业提供诱人的发展空间。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既有很高的投资收益和广阔前景,技术创新活动又充满风险性。但是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这也是风险投资的魅力所在。只不过在投入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活动时,企业经营管理者注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即可尽可能地避免之。

(2)获利能力与上市公司本身直接相关。从每股收益来看,2002~2007年有67%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具有获利能力,50%的公司具有良好的业绩,年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45元,明显高于医药行业的年平均每股收益0.23元。其余1/3的上市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盈利能力较差。说明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运营好的公司可以获得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对于投资选择来说这也是风险性的一种体现。

(3)资产负债率较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除深本实和银广夏两个公司外,其余16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06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1.62%,明显低于医药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0.83%。2002-2007年医药行业的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64%,而生物医药业为3.53%,其中近半数的上市公司更达到了16.83%。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的突出地位。

综上所述,约30%-50%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该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运营和获利能力;除此之外,年际间的差异也是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利用潜力的因素之一。

2.5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优势分析

2003-2007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9572.78万元,是非上市生物医药公司的7.04倍;上市公司的年平均利润为5624.29万元,是非上市公司的29.73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比远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优越性。

3结语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

第6篇

医药板块指数亦大幅跑赢市场平均水平。2009年以来,截至今年2月19日,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累计涨幅为129.1%,是同期上证指数涨幅的4倍多。继汇添富和易方达基金成立医药主题基金后,对医药板块持续性发展抱有希望的华宝兴业、博时和融通三家基金公司也相继成立医药主题基金。

吃股票的“药”不如吃基金的“药”

年初,股票型基金迎来开门红,医药行业基金整体冲进股票型基金前列。成立较早的易方达医疗保健(下文简称易方达医药)和汇添富医药保健基金(下文简称汇添富医药),在2012年的表现突出,净值分别增长10.89%和14.43%。成立于2012年2月的华宝兴业医药生物优选,截至今年2月18日,收益率达26.6%。

2012年的7、8月份,博时基金和融通基金业各自成立一只医药行业基金。目前市场有5只医药行业基金,均大比例投资于医药行业。博时医疗保健投资于医疗保健行业上市公司股票的资产占股票资产的比例最高,为不低于90%。易方达医疗保健基金投资于医疗保健行业的比例为不低于股票资产的85%,其他三只医疗行业基金的投资比例均不低于80%。

尽管医疗保健行业整体发展前景良好,但从整体板块来看,个股分化明显,把握难度较大,而医药主题基金在把握个股和波段操作中表现优异,投资者不妨借助医药主题基金分享收益。

基金钟爱白马医药股

近几年,市场经历了周期性的下跌,而医药板块诞生了多只抗周期的白马股。在易方达、汇添富、华宝兴业和融通医药行业基金的重仓股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在前十大重仓股中,天士力、人福药业、华东药业、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等一批白马股均被4只医药基金持有。

成立最早的汇添富医药,在建仓之后,长期持有人福药业、东阿阿胶、天士力、云南白药等股票,股票周转率远远低于同行业。值得注意的是,其重仓的人福药业从基金成立以来,一直是汇添富医药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只是根据市场的波动在仓位上进行调整。

易方达医药对白马股的热衷程度同样不减,华东药业、东阿阿胶、天士力、双鹭药业等白马股一直在其重仓股中。与汇添富医药不同的是,易方达医药股票结构的调整更依托整体医药板块表现的强弱而定。

踩雷反应各不同

对于基金而言,在A股投资踩到地雷如家常便饭。2012年四季度,医药板块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12月,康美药业假账门事件正好让4只医药基金踩个正着。

康美药业在2010年四季度就成为汇添富医药基金的第四大重仓股,持股801万股,市值达1.5亿元。此后汇添富医药一直持有康美药业,只是在持仓股数上微做调整。去年三季度,汇添富医药持有康美药业已有1099.99万股,市值1.74亿元。在四季度,康美药业已淡化出该只基金的重仓股行列。

在建仓过程的融通医疗保健基金,三季度康美药业成为其第一大重仓股,四季度康美药业同样在其重仓股中消失。

早早开始关注康美药业的易方达医药基金,2011年三季度基金经理李文健增持419.99万股将康美药业提升到前十大重仓股的行列中,尽管在假账门的2012年四季度,易方达医药基金大幅减持350万股,仍然持有514.94万股,市值6766.35万元。

面对康美药业假账门事件,华宝兴业医药基金变现与其他三家医药行业基金截然相反,在重仓康美药业的同时,在去年四季度还选择了增持2.87万股康美药业。

投资策略有差异

2010年成立的汇添富医疗保健基金是股票型基金中的第一只医药行业基金。从持股风格来看,该基金主要投资医药板块个股,具有明显的成长风格;同时注重对个股的长期成长性挖掘,持股时间长。

民生证券闻群分析,汇添富医药保健基金操作风格稳健,严格控制组合下行风险。仓位长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该基金完整运作的2011年,其买卖股票的周转率仅为0.6399,远低于行业2.5630的平均值。

从去年以来的运作来看,汇添富医药基金依然采取稳健的策略,重仓股周转率依然较低。在业绩报告中,汇添富医药将仓位变化明确写在报告中,有利于投资者对基金的全面了解。在基本面可能出现变化的个股,进行适当的仓位调整,并增持了一些被错杀的医药品种。

第7篇

世界医药市场和贸易继续呈现健康发展之势

全球药品销售增速有所放缓,但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虽然制药公司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但是全球药品市场仍在继续大幅度增长,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药品市场约以世界经济发展速度的两倍稳步增长。2003年全球药品销售额增长9%,2004、2005年增长7%~8%,据IMS报道,2006年全球药品销售额将同比增长6%~7%,增长速度虽有所放缓,但市场规模将达到6500亿美元。

医药贸易增长强劲,成为全球贸易新亮点

全球制药行业分工日益细化、产业转移和外包快速发展、到期专利药市场庞大,由此推动了药品贸易的快速发展。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2000年以来全球年均贸易增长率在9.1%左右,而同期药品(Pharmaceuticals)的年均贸易增长速度是22.7%左右,高于前者约13个百分点,也大大高于同期的纺织品(Textiles,5.9%)和服装(Clothing,6.9%)的全球年均贸易增速。从贸易量来看,2004年全球药品贸易达到2468.48亿美元,超过纺织品的贸易量(1947.32亿美元),接近服装(2580.97亿美元)和钢铁(2658.63亿美元)的贸易量。2005年全球药品贸易突破3000亿美元,2006年将有可能超过服装和钢铁贸易,达到3400亿美元左右,占据全球贸易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世界医药行业看点纷呈,商机无限

多年来,世界医药行业呈现并在相当长时间内将依然呈现如下主要特征:

(一)医药市场分布相对集中。首先是发达国家占全球药品销售的大头。目前北美、欧洲和日本基本占到全球药品消费的85%~88%,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规模依旧较小。据估计,目前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英国、美国等世界领先的十大医药市场化学药的总销售额约为4340亿美元,占据世界医药市场70%以上的份额。其次是医药产品销售集中度高。2004年全球10大次级治疗类别的药品销售就占当年全球药品销售的32%以上。再次是医药原料药供应市场相对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和印度等。

(二)兼并重组强劲,产业集中度提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制药界一直在兼并之中,20世纪90年代后,制药企业爆发的兼并浪潮,形成了诺华、辉瑞、葛兰素史克等大型跨国医药企业,使世界前10位的制药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2004年辉瑞等11大制药巨头销售业绩统计为2765亿美元,占当年世界药品市场5180亿美元的53.38%。兼并重组势头如此强劲,而且还将继续强劲,是由该行业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医药行业是高风险、高投入、高利润的行业,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寻求更高利润,必将通过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企业的规模效应,增强企业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研发对制药企业至关重要。科技发展是医药行业快速成长的强大动力。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的疾病,这就需要进行相应的科研。而且,新药的开发对医药企业的影响非常大,一种轰动性的药物会立刻改变一家公司的命运。所以,跨国药企用于新药的研究开发费用相当大,一般在销售收入的10%~20%之间,有的更高。据有关统计,1980年全球制药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仅为2亿美元,但至2000年,全球研发费用已升至260亿美元。1980年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1.9%,2000年已升至20.3%,翻了近一倍。2004年辉瑞等10巨头研发投入达到425.7亿美元 。

(四)各国医药管理政策对医药行业影响较大。据统计1999年~2005年,欧洲药品年平均增长率(AAGR)为8.1%,美国为12.3%,日本还出现了负增长,其他国家和地区约为4.0%。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美国医药市场的增长率超过10%,而日本医药市场呈现负增长。出现这样的状况是与各国在医药行业、卫生保健业所采取的政策不一样有很大关系。

(五)行业周期长、利润率高。目前的医药行业资料显示,一些世界大制药企业的营业利润率相当高,平均值达22%之多,而一般行业的企业利润率达到10%就相当高了。在医药行业营业利润率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最低的也达到15%以上,最高的将近40%。这样的营业利润率在制造业中是十分惊人的。

除了上述特点外,在全球药品市场和贸易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全球医药行业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发展趋势,为医药企业提供了众多发展机遇:

(一)人均用药水平的逐步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存质量和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世界人均用药水平将逐步提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着力解决缺医少药的问题,要向本国人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普药。在众多经济的、社会的因素推动下,世界医药市场将逐步扩大。

(二)药品消费结构将不断变化。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的改善和人的寿命的延长,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的改善和人的寿命的延长,许多疾病如高血脂、肥胖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病、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等日益突出,而细菌感染症已下降为次要疾病。这些疾病使得药品消费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为了减少住院的病人数,缓解住院病床的负担,同时节约病人和政府对医疗费用的支出,将住院治疗改为门诊治疗的新药有着潜在的市场前景;老年疾病用药以及妇女儿童用药的市场发展前景看好;预防性药物和保健、营养滋补药的发展将持续升温,近年来保健品市场发展方兴未艾,国际市场你争我夺,竞争将异常激烈。

(三)通用名药和非处方药潜力巨大。目前国际药品市场的变化情况有利于非专利药发展,现在根据非专利药处方量上涨的形势来看,全世界趋势一致,包括美国都在急剧上升,非专利药在全部处方总量中比重上升,美国1984年占19%,2000年占48%;欧盟占到51%。而且,即将到期的专利药数量多,2001至2010年的近10年间,将迎来世界制药史上药品专利到期的高峰时期,全球一些大型跨国制药公司平均将有一半以上的专利药品到期,目前市场上57种“重磅炸弹”到2008年将有30种失去专利保护,总额在600亿美元以上。

(四)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前景看好。近20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技术相继取得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治疗方面广泛应用,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约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球医药行业的平均年增长速度。生物技术的出现促进了药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彻底变革,使人们能够从整体水平到分子水平,认识人类机体的生理、病理本质及调控机制。

第8篇

医改机遇

随着新医改方案和8个配套文件的基本成型,市场翘首以待的医改渐行渐近,带给医药板块的益处也显而易见:医药商业巨头得益于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即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大众化医药得益于逐渐建成的“全民医保”所带来的巨大消费能力:前期投资医疗市场的医药集团得益于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带来的资本进入医疗市场的政策空间。

其中一点值得特别关注:新医改中强调中西医并重,因此,中医行业将得到更多政策扶持,这对中医企业板块带来利好消息。

08年股市不确定性的加剧,加速了投资资金进入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回报预期稳定的医药行业,医改预期很可能引发资金向医药类这类防御性产业阶段性流入。从近段时期的表现来看2008年的医药板块值得期待。

行业整合

竞争激烈的医药行业,在2007年集中度获得了重大提升,市场份额加速向各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集中,行业整合加速。在医改的推动下,医药行业将彻底脱离前期多、小、散的格局。购并重组的加剧,使拥有创新能力和品牌优势的公司在优胜劣汰的环境里得到了锤炼。在行业整合的作用下,医药产业和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了明显回升趋势,板块相对大盘溢价回落,相对估值吸引力上升,都给投资者带来了投资机会。

消费升级

整合效应或许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但是,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均用药水平提高都在驱动医药产业的内在发展。展望2008年,中国经济整体形势将继续向好,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都将保证医药行业需求持续上升。在消费升级的刺激下,行业的业绩增长将超过预期。

东阿阿胶(000423):再次提价彰显定价能力

■公司08年再次累计上调阿胶出厂价25%,预计新价格将从08年2月开始执行供货。成功提价原因有二:一是阿胶确切的滋补保健功效和消费习惯;二是受驴皮原材料供应制约,赋予阿胶这种“稀缺资源型消费品”具备极强的定价能力。

■公司每股含认股权证价值8.6元,预计权证08年2月获批上市交易,09年2月到期行权。因此,公司08年业绩将不会面临除权稀释。预计公司09年高端保健品(每公斤售价3000元以上的极品阿胶和九朝贡胶等)将贡献利润1亿元以上。

■通过建立驴皮基地、整合阿胶上下游产业链,公司09年有望完成产业垄断,以50倍的08年预测业绩计算,并考虑含权价值,3个月目标价45元。

推荐机构:招商证券

自云山A(000522):受益医改

■医疗改革受益明确。白云山制药是最早在国内树立药品制剂品牌的公司之一,是知名度较高、收入规模较大的普药生产企业。2008年新医改方案出台后,社区和农村用药的招标采购将全面进行,公司中标的范围和规模将会有较大增长。公司经营情况将随着药品市场增长加速继续向好。

■新会计准则实施将对公司业绩提升起较大作用。公司2001年重组时,广药集团注入资产,溢价分期摊销,2007年以后不再摊销,相应增加5000万元利润。公司以资产出资与百特公司成立百特侨光,带来短期一次性投资收益1.02亿元。

■预计公司2007-2009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30元、0.39元和0.53元。考虑目前医药股的相对估值,公司的合理股价区间为12-16元。

推荐机构:海通证券

海正药业(600267):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公司处在产业升级的前夜。未来3-5年内,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以及自身产品的研发,公司将转型为以原料药为基础的国际制剂生产商。随着与西班牙菲玛公司等多家国际药企进行制剂合作的进展,以及2009年起满足国际标准的富阳生产基地的建成,未来海正的业绩存在超预期增长的可能。

■国际市场经验显示原料药向制剂转型的阶段带来极佳的投资机会。产业升级带给企业更广阔的市场和盈利能力的提升。目前海正转型的曙光已经初露,有望成为化学制药的ten-bagger。

■不考虑国际合作,保守估计海正2007、2008、2009、2010年的EPS分别为0.29元、0.50元、0.69元、0.93元。考虑国际合作对公司盈利的贡献,乐观估计,未来业绩很可能超出预期。作为国内化学制药行业的标杆企业,保守给予合理估值在24.20元左右。

推荐机构:兴业证券

康缘药业(600557):定向增发获核准

■公司公告:2007年12月21日收到证监会核准公司公开增发股票不超过3000万股的通知。公司将在核准文件六个月的有效期内,尽快实施完成本次公开增发。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2007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公告。康缘药业以授权66件发明专利,名列发明全国专利拥有量第17位,是医药企业首位。康缘的年末所得税率为33%,康缘获得15%税率应属大概率事件,这将使业绩预测假设由25%的税率降低到15%,08-D9年EPS有望达到1.01元和1.42元。

■基于税率可望获得进一步下降,公司08年50%的增长确定性更大。25%税率假设下考虑定向增发,预计07-08年业绩分别为0.63元、0.87元(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4%、47%)。上调目标价为38元。

推荐机构:国泰君安

恒瑞医药(600276):明确受益于医改

■07年公司前三季度单季度净利润分别为7342、8034、957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43%、43%、97%(其中二季度确认了753万的投资收益)。三季度单季公司出现了很快速的增长,其原因在于收入增长32%、毛利率提升到83.5%、期间费用率降低到51.7%(去年同期60.9%)。营业利润同比增长达到惊人的107%。主要原因有两点:恒瑞明确受益于医保覆盖人群的增加、一品两规使得小公司退出、恒瑞的市场份额扩大并且毛利提升、费用率降低。

■按照公司公告测算:07年度净利润达到3.72亿以上,实际净利润可能达到4.1亿以上,四季度单季度净利润为1.6亿元左右。按照目前股本4.31亿计算,全面摊薄EPS为0.95元,公司在07年4月曾送股,按照新会计准则股本加权计算的4.06亿股本,年报披露的基本EPS在1元左右。目标价格:65.00元。

推荐机构:国泰君安

浙江医药(60026):维生素E、H龙头

■07年下半年以来,维生素E、H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维生素E由35-40元人民币/公斤涨至90元人民币/公斤,维生素H(医药级)由300-400美元/公斤涨至1000美元/公斤,这两类维生素的价格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受益于产品价格上涨,浙江医药08年业绩将有大幅度的提升。维生素行业的景气周期在拉长。

■浙江医药多年来在产品创新和技术精进方面一直保持着卓越的实力,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家维生素、生物索、抗耐药菌抗生素的重要生产基地,另外公司还是我国目前唯一生产苯芴醇的厂家,行业垄断地位十分突出。

第9篇

仓储管理是指对仓库及仓库中储存的物资进行管理。它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为客户提供适当的产品,可以提高产品的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目前,仓储管理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对物资存储的管理,而是成为了物流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是存储物资,辅助功能是简单装配、整理、包装、分拣等。

二、国内医药仓储发展现状

我国在医药物流行业上起步的比较晚,但是发展却非常迅速,并且很快就成为了行业物流的热点。可是,总体来看医药物流业还尚未发展成熟,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误区主要表现在:第一,以为只靠设施设备就能决定企业的竞争能力;第二,认为中小规模企业无法整合物流,更没有必要整合物流;第三,对自动化的认识不全面,觉得自动化能降低成本。问题则主要表现在:第一,配套政策和标准不到位;第二,第三方物流不成熟;第三,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第四,投资过热、过散,缺乏有效的整合。由此可知,国内医药企业发展的桎梏是落后的医药物流。在医药物流的整体过程中,仓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只有仓储管理得到了合理的改善,才能让医药企业得到各大的发展。

三、AQ医药公司仓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仓储设施设备不完善

AQ医药公司所用的仓储货架为中型货架。根据医药仓储实际情况分析可知:中型货架非常适合整货的储存,但对于医药行业而言,这种货架的需求量大,因此非常浪费空间。如果减少货架的数量,虽然节省了部分空间,但当货物量增加时就会导致货物无处安放。因此,整货的储存不应只用这一种货架。此外,对于散货的储存而言,这种货架的承载力太大,成本过高。因此可以选择承载力相对小一点的货架作为质量轻的散货的储存方式。

(二)库存量控制手段落后

AQ医药公司药品库存期的平均周期主要集中在半个月至三个月的范围内,和大多数企业所追求的“零库存”技术相比,它的库存周期过长。这不但导致了库存成本的增加,而且还由于保质期减少的缘故降低了药品的售卖率。因此,只有库存量得到了合理的控制,才能最大限度的增加公司的利润。

(三)工作效率低

AQ医药公司现有的仓库管理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并且大多数人都没有提高自身能力的想法,工作闲散,没有压迫感,执行能力不强。此外,他们对于药品的摆放规范化意识不强,并且工作中不注意合理使用时间。当只有定量工作的时候,他们都相互拖延。另外,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工作人员对库区以及药品摆放的熟悉程度。因此,对于更换位置或新进的医药产品而言,管理人员会相对陌生,从而影响作业效率。

四、AQ医药公司仓储管理优化策略

(一)仓库设施设备的配备

1、货架的选择

针对医药行业中医药产品的种类繁多、拆零量大等因素,建议使用轻型搁板式货架作为散货存储方式。而整货的存储可继续使用中型货架,但从节约仓库面积的角度考虑,可部分采用阁楼式货架存储。增加这两种货架后的效果是:(1)节约了仓储库区的空间;(2)降低了货架成本。

2、搬运设备的选择

结合医药仓储管理的需要和叉车的实际状况来看,建议选择电动式叉车和手动步行操作式叉车以及手推车。好处是:(1)节省了燃料的费用,降低了仓储成本;(2)不会对仓库的空气造成污染,符合药品存储规定。

3、托盘的选择

建议使用四向进叉单面木质平托盘和塑料托盘,规格为1200mm*1000mm。原因如下:(1)医药产品在库内转运时用平托盘,便于叉车作业;(2)四向进叉托盘可以在四个方位任意一个方向操作,便于使用;(3)木质和塑料托盘比其他材质托盘轻,比纸托盘耐用。

(二)库存控制优化策略

医药产品在入库时需要在仓储管理系统中填写入库单,此时需要填写医药产品的名称,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但是,该系统只是对药品的各项内容起到了保存的作用,而不会对到期的药品进行提醒。因此,我认为仓储管理系统中应该添加数据报警这一板块。具体报警内容如下:

1、药品库存底限报警

按照药品的销售数量不同,可以设置不同的最佳库存量和上下限。当药品少于最佳库存量时,系统会提醒管理人员库存不足。

对于库存的上下限及最佳库存量的设定,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该公司的销售情况作为参考。例如:速效救心丸在前三个月的最大销售量为100瓶,总共销售量为270瓶。那么可以将100作为速效救心丸的数量下限,将280作为速效救心丸的数量上限,将平均值90作为最佳库存量。

2、药品效期报警

当药品入库时,可以填写效期报警时间,例如:藿香正气水的有效期为2016年5月28日,那么效期报警时间可以设置为2015年11月28日。当药品到2015年11月28日时,系统会提示管理人员,此时管理人员应该进行催销处理。效期报警还可以用色标管理的方法区分过期药品,3个月到期的药品,6个月到期的药品。例如:红色表示过期药品,黄色表示3个月到期的药品,绿色表示6个月到期的药品。

(三)建立培训体系

首先,公司的仓储部门应该从各大高校引进相关的人才,并且给高校毕业生和老员工搭建一个互相学习,互相提升的平台;其次,定期对所有操作管理人员进行库区,岗位以及现场GSP管理标准培训,并且培训后要不定期的进行技能比赛;最后,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要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避免学而不用的现象发生。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仓储部门从经验管理转为科学管理,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

五、结论与不足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