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17:29: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建筑工地智慧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1]。建筑业也是一个安全事故高发的行业,在信息时代,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施工安全系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建筑行业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智慧工地是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的体现形式,是一种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全新管理理念[2]。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融合了多种信息技术,辅助现场安全监督和管理,可以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有效缩短施工周期,使各部门的沟通更为顺畅,降低成本,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
1当前我国智慧工地发展问题
随着建筑行业复杂度以及建筑体量增长,对现场管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模式在管理准确度、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难以满足现代企业施工要求。智慧工地概念的提出标志建筑行业开始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转变[3]。信息技术使我国智慧工地建设进入轻量化应用阶段。各种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被应用到施工现场,集成智慧工地管理平台[4]。但智慧工地的发展处于探索阶段,必然存在多种问题,主要集中在政策、人才、技术三大方面。(1)缺乏政策引导,行业标准尚未统一。宏观方面,国家主管部门、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未对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指定统一的要求标准,法律责任界限不清,缺乏政府层面的有效政策引导。加大对智慧工地的宣传推广、为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也是推广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2)缺乏专业支撑,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智慧工地管理缺乏专业产业人才,系统知识培训不足,导致管理盲点。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培育产业人才、汇聚产业资源,是企业应用智慧工地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3)缺乏互联互通,集成应用面临阻碍。缺少顶层设计和统一标准,导致施工中的部分子系统间数据难以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制约了智慧工地潜在价值的发挥。应进一步改进软件接口设置,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网络基础建设,解决集成应用瓶颈问题。
2平台总体架构
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BIM、GIS、物联网等技术,集成远程监控系统、BIM建造管理平台、塔吊安全监控系统、周界防范红外对射系统、劳务实名制信息化系统、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质量监控系统、安全教育系统等,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机构、监督部门等施工相关方进行有机集成。智慧工地监管平台的基本体系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传输层、平台建设层、应用层以及信息安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行业监管等部分。
3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在建筑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3.1远程监控系统
为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在工地出入口、建筑材料堆放处、材料加工区、塔吊上方、围墙位置等监控重点区域安装摄像装备,采用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将施工现场的视频影像实时回传到监控中心,加大监管力度,实现透明施工。
3.2BIM建造管理平台
BIM建造管理平台利用Revit建模及后期渲染等技术手段,实现施工的动态模拟,直观准确地反映施工进度,加强对施工进度的把控[5]。BIM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贯穿施工建设,包括事前预控、事中控制、事后处理。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项目的科技含量,实现绿色施工。
3.3塔吊安全监控系统
塔吊安全监控系统基于传感器、嵌入式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等技术,支持单机运行状态监控、区域保护实时监控、群塔防碰撞、智能报警(图片上传)、塔司身份识别等功能,从技术手段对塔机运行进行实时监管、远程报警和隐患告知,有效防范和减少塔机安全事故的发生[6]。
3.4周界防范红外对射系统
在施工危险区域安装红外对射报警器,施工人员靠近危险区域时,报警器的热点元件检测到人体存在或移动,可以进行警示报警,及时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提高警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周界防范红外对射系统也可以用于盗窃事故易发区域,通过设置电子围栏,有效防止不法人员进入,减少盗窃事故的发生。
3.5劳务实名制信息化系统
2020年5月1日实施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规定,企业应与招用的工人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传统的劳务管理中,务工人员频繁更换会带来人员信息管理不规范、工资界定不清等问题,劳务实名制信息化系统能够对施工人员信息有效整合,保障劳务人员合法权益,降低企业劳务纠纷的风险。
3.6智能化喷雾降尘
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装有自动感应装置,可以对施工现场的灰尘浓度进行实时监测,浓度达到设定值上限时,系统会自动喷洒水雾降尘;灰尘浓度低于设定值下限时,系统会自动关闭,可以24h不间断工作。系统喷洒的水雾为纳米级,能有效改善施工现场作业环境,省水节能、高效环保。
3.7质量监控系统
质量监控系统能够利用手机客户端进行现场拍照、工程监督记录,生成现场取证记录、监督整改通知书,通知各责任主体。系统具有现场整改情况复检、未整改预警、特殊岗位资格验证、行政处罚上报等功能,形成可视化验收的管理痕迹,为可能出现的管理纠纷提供证据。
3.8安全教育系统
安全教育系统通过搭建安全教育体验馆,成熟的VR软件技术配备专业的硬件产品(VR头盔、眼睛以及智能电视等),模拟高空坠物、消防灭火、触电、支模坍塌等项目,打造极致的安全教育沉浸体验。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和防范意识,更好地达到安全教育的效果。
4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应用价值
4.1数据互联互通,提升决策水平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通过应用先进技术,结合软、硬件实现现场基础数据的采集,有效加强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间的协同,使管理人员实时了解现场情况、互联互通;可以打通各部门、各业务板块间数据不共享的壁垒,实现施工信息集成化管理,大幅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度。4.2增强精益管理,保证作业效率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能够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测”六大关键要素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项目管理的精益化水平[7],对项目成本、质量、进度、安全的管控更科学严谨,可以减少施工浪费和人工投入,提高作业效率,有助于快节奏、高质量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
4.3杜绝安全隐患,提升服务能力
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是施工管理的难点和焦点。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具有安全帽检查、危险区域红外对射预警、塔吊防碰撞管理、VR安全教育等功能模块,重点突出人的安全因素,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规范操作行为,大幅提升施工安全,用科技筑牢安全防线。
4.4信息全面协同,团队高效运作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以“中枢大脑”的形式及时收集施工现场的进度、质量、安全、物料等信息,发送给各相关方,方便各方积极配合、高效协同,可以实现一对一信息互动,确保施工指令到人、责任到人,为工地管理赋能。
5结语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工地与新技术的结合度将更高,施工进度、施工安全、成本控制将得到有效保障。基于“物联网+建筑施工大数据”的服务模式,可以对建筑施工进行全周期、可视化、可追溯管理,提高对施工人员、施工物料、施工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和施工能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最快捷的智能响应,引领建筑产业新一轮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李启宇,吴海清.新时期智慧工地云平台的架构[J].价值工程,2020(18):243-244.
[2]刘振邦,李亮,张忆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智慧工地建设研究[J].铁路技术研究,2019(4):86-91.
[3]于化田,王湘文,吕兵兵.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工程项目管理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0):194-195.
[4]温如冰.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20(1):42-43.
[5]雷静,于长虹,杨晓娟.BIM技术在智慧园区全生命周期平台系统中的应用[J].智能制造,2020(9):35-38.
[6]秦成龙.建筑工程智慧工地的构件探讨[J].智慧管理,2020(3):59-61.
【关键词】 电力工程建设 智慧化 管理方式
一、引言
当前,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恶性事故屡有发生,特别是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
江苏公司目前处于基建高峰期,有7家开工在建单位,呈现工地数量多、施工地点分散、监管难度大、人员管理难的特点,困扰着江苏公司的基建安全管理。本文通过引入物联网[1]技术,利用互联网发展而带来的智慧化方式,在安全管理上创新突破,推行电力工程建设现场安全智慧化管理,实现基建安全的有效监管。
二、安全智慧化管理常用方式
工程管理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发展,通过对有用信息资料的高效收集,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g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实现工程安全管理中人与工程施工现场的整合,使之智慧化。目前常用方式主要有:
2.1门禁系统
主要有智能指纹考勤机、人脸识别系统、数字化门禁系统等,设别本工地管理人员、组长、工人等出入工地,记录考勤及出工情况,非本工地人员进出工地需在大门保安处确认身份并登记方可进入,保证人员进出施工现场的合规流动,防止外来人员非法进出入现场,给安全管理带来不稳定因素。
2.2报警系统
报警系统是确保施工周界安全及内部出现不安全现象时的第一道防线,当入侵发生时,提供早期报警,为值守人员及警力的快速反应赢得时间。通常防范系统依托红外对射探测器构成“电子围墙”,在设防状态下,报警系统与闭路电视监视系统联动,若有非法进入,探测器立即发出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显示相应区域的报警显示,保安通过地图识别报警区域确切位置采取相应行动,必要时可联动110发出报警信号。
2.3视频监控系统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可实现对建筑工地全天候不间断有效监控,工地上发生的各种事件被完整记录,监控人员可对视频进行回放、查看,可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及违规操作,并通过系统及时提醒相关人员立即进行纠偏。
2.4无人机巡检系统
运用GPS定位技术,设定好巡检路线,用无人机定点、定时对现场安全预控区域进行巡检,发现问题预警并及时将信息传输给安监管理人员。
2.5定位追踪及扫码系统
通过在工人帽子安装追踪芯片(或者其他方式),可了解施工人员现场的及时工作信息和状态,并通过电脑显示屏及时查看,全方位掌握工人作业区域动态。安全员在施工现场检查员工时,只要扫一扫他们安全帽上的二维码(“一帽一码”),即可知道该员工的姓名、工种、工点、技术等级、安全培训等信息。
三、实现电力工程建设安全智慧化管理思考
基于以上智慧化管理方式,结合江苏公司基建工程点多、分散及安全监管人员少、安全监管手段单一的特点,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工程施工安全推行“智慧化”监管,提出以下管理思路:
3.1建立工地可视化远程管理系统[2]
针对江苏公司工程建设点多分散的特点,在每个工程建设点安装全息监控系统并进行数据整合和传输,建立施工单位、项目公司、江苏公司三级联动架构,有效实现视频数据共享,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江苏公司可掌控现场的施工情况,远程监控现场施工过程,强化对前端的安全管控。
工地可视化远程监控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工地现场的远程预览、远程云控制球机转动、远程接收现场报警、远程与现场进行语音对话指挥等功能。工程现场可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和工程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施工重点监视区域,例如:地基基础阶段的监控(深基坑支护、基槽开挖等),大型模板、脚手架、大型起重机械安装、拆除,大型设备及构件起吊等。
3.2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
各基建单位参建人员采用统一的门禁方式进出施工现场,采用屏显实时显示不同工地当前施工现场总人数、各个工种人数以及当前刷卡人员的姓名、职位及进出的类型等详细信息。通过建立人员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了解各工程建设点的施工人员数量及资质情况,能够掌握工程现场所配备人员能否满足施工要求的第一手数据,做到对施工进度的运筹帷幄。同时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根据信息库资料建立专业监理互查人员库,实现江苏区域监理的互查机制,防止同一工地安全监督疲劳。
3.3构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管控平台
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模板工程、起吊及脚手架等分项分部工程危险源点多、线长、面广,单靠人力巡检排查,工作效率低,而且难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容易出现监管漏洞,应建立管控平台,实现智慧管控。以建立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为例:系统建立后可实现塔吊及起重机实时监测,其中塔吊监测包括防碰撞计算、起重量限制、力矩限制、高度限制、变幅限制、角度限制、风速报警、主轨道防倾斜、实时显示与声光报警等;升降机监测包括运行状态监控、人脸识别功能、主轨道防倾斜、数据管理功能,可有效地对塔吊、起重机及其他设备在安装、运行、拆卸等过程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实时监测,从技术手段上保障了对塔吊、起重机使用过程和行为的及时监管,切实防范、管控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此外,它还能够对操作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对无证上岗人员进行预警。
3.4建立工程结构安全施工实时监测系统
建设工程结构安全施工实时监测系统包括对建筑工地环境监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钢结构应力应变,地基监测,基坑支护等数据的监测。传统的监测手段主要是人工现场监测,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较低,不能集中管理,尤其在恶劣的环境下人员工作效率低,监测效果差。建设工程结构安全施工实时监测是在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监测仪器对关键部位各项控制指标进行监测,并在监测值接近控制值时发出报警,用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同时也可用于检查施工过程是否合理。
系统将各类监测点的信息汇集到统一的监控平台,实现各个监测点的信息共享,实现对整个用户单位管辖范围内所有建筑工地统一管理。
通过这些智慧化手段的组合运用,可促使江苏公司更好地对现场进行安全质量监管,更好地落实企业安全责任主体,促进项目公司自我监管水平提升,实时掌握工地现场信息,实现工地“智慧化”、安全“精细化”的全息化安全管理。
四、结束语
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在施工现场安装各类传感装置,构建智能监控和防范体系,将科技技术力量与安全监管制度紧密集合,能有效弥补传统方法、人员少和技术在监管中的缺陷,实现对“人、机、料、法、环”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控”;同时,为基建安全监督管理引入新理念,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监管责任,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真正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使安全管理模式逐步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参 考 文 献
渣土车辆出场是否经过冲洗?是否按规范要求进行覆盖?城市道路有无占道经营现象?环卫作业车辆是否按照规定时间对城市道路进行清洗?城市突发事件现场情况如何?……
只要打开“城管通”,这些问题就都一目了然。今年以来,襄阳市城管局创新监管方法,实现视频监控资源与数字化城管系统“城管通”手机设备对接,通过手机便可24小时监控城市管理情况。
“作为全省数字化城管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我市以住建部数字化城管建设的相关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为蓝本,立足实效,大胆创新,拓展功能,初步建成了具有襄阳特色的数字化城管系统。已经覆盖三个城区、两个开发区和一个风景名胜区,共167平方公里,包括监督指挥平台建设、12319建设事业服务热线建设、基础数据共建共享等主要内容。”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徐科华介绍说。
在过去,如果使用人工方式对167平方公里的城市进行全天候、全覆盖的监控是不可想象的。襄阳市城管局将视频监控资源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移动督办、车载GPS定位监控等子系统进行功能整合,在全市30个大型建筑工地、48个垃圾转运站周边道路、13台城管执法车移动监控云台,40台环卫作业车辆安装摄像头。通过在全市环卫清扫车上安装GPS定位视频监控设备,在市区垃圾转运站及垃圾焚烧发电厂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依托3G网络,可全天候监控垃圾清运及转运站周边卫生保洁情况。
在襄阳市如果你的车辆因故违章停车小于10分钟,一点也不用担心被贴条罚款。只需要配合城管部门,开着车门拍一张自己与汽车的合影即可免除处罚。原来襄阳城管部门工作人员手里都有一款安装了专用软件,具有拍照、摄影、GPS定位、数据上报功能的 “城管通”手机。通过该手机可随时随地查看安装于建筑工地、城市道路、执法车辆、环卫车辆上的摄像头获取的实时影像。
而在日常巡查中,遇到小到路面井盖破损或丢失、路灯不亮、城市小广告、道路积水、乱倒垃圾,大到流动商贩、违章建筑、工地扰民等城市管理的顽疾,城管工作人员只需将现场拍下,将照片传回“数字城管”指挥中心,通过指挥中心进行立案、受理,根据区域分配给相关责任单位进行处理。
对于违章停车行为,城管工作人员会进行取证拍照上传到系统,而车主10分钟内返回现场并改正错误,将车辆驶离现场,城管工作人员再次拍照上传证明即可对违章车辆免于处罚。这一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受到了襄阳市民的好评。
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排水整治工作,保持和提升我县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水平,全力攻克蓝天保卫战和碧水澄清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群众居住舒适感,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全县建筑领域施工扬尘排水整治专项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条例》、《温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温州市建筑领域扬尘污染防治指南》、《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建筑工地扬尘排水管理的长效机制,督促各方主体单位认真履行责任,有效落实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措施,强化日常管理,加强扬尘监测设备与喷淋降尘系统的联动,按要求办理排污许可证、取水许可证,大力推广六级沉淀池等设施,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扬尘排水治理工作的震慑力,有效减少施工活动对城市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全面提升我县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水平。
二、整治范围
全县所有建筑工地。
三、整治标准和要求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同时结合我县建筑施工实际,制定了施工现场扬尘整治内容和标准(附件1)、施工现场排水整治内容和标准(附件2),并着重落实好以下几点措施:一是对处于主体高层阶段的工地要在外脚手架上安装喷淋喷雾等降尘系统,并与施工现场扬尘监测设备联动;二是在建工地要安装PM2.5、PM10等扬尘指标的监测设备并接入“智慧工地”系统;三是施工现场建立喷淋喷雾系统定期定时开启制度,在扬尘治理工作方案中明确喷淋喷雾系统开启的时长和频率,城区内的项目除雨天外每天开启喷淋、喷雾降尘的次数不得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同时利用扬尘监测设备的检测数据开启现场的喷淋喷雾系统;四是建设单位按要求向属地综合行政执法申请办理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对处于桩基施工、土方开挖阶段的工地要建立车辆冲洗用水循环利用系统,设置三级及以上沉淀池并设置滤网(鼓励推广设置六级沉淀池),沉淀池的体量要满足冲洗水循环需求,通过沉淀过滤,重复使用冲洗用水,最大限度减少污水排放量。
四、工作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1年3月底前)。各分局(所)要结合本辖区建筑工地实际情况,对照扬尘整治工作要求,制定相应的整治工作方案,做好工作部署。各建设、施工、监理企业要组织对本企业各工程项目进行逐一检查,按照标准要求,对扬尘治理工作情况进行自查,达不到要求的立即落实整改。
(二)自查自纠和检查督导阶段(2021年4月初至11月底)。各建筑施工责任主体单位要按照整治工作方案,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排查,有效落实扬尘排水防治措施。我局将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企业落实整改,对扬尘整治不力、情节严重的建筑工地予以处罚,全面形成“有问题必改,违法必纠”的共识,督促各主体单位落实和履行扬尘治理主体责任。
(三)总结提高阶段(2021年12月)。各分局(所)、各建筑业企业要对本次建筑工地扬尘排水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梳理问题,汲取经验,全面完善和规范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创新工作举措,建立完善扬尘排水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和局属各分局(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安管站,安管站具体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各分局(所)要结合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协调推动辖区内的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二)落实主体责任。工程项目各参建单位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照扬尘排水整治的标准和要求,制定完善相关制度,落实措施,定期组织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建设单位应当将建设项目扬尘污染防治费用列入工程预算,及时拨付费用;施工单位应当合理制定扬尘污染防治费用使用计划,落实施工现场扬尘防治措施,实施常态化监管;监理单位应当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定期监督检查施工单位扬尘防治措施实施情况,并分阶段开展评估,评估结果及时报送建设单位。
(三)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建筑施工扬尘控制工作的监督,将建筑施工扬尘控制工作列入日常监管内容,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公众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的举报和投诉。对扬尘控制不力的责任单位和个人,责令其停止违规行为,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督促各主体单位落实和履行扬尘治理主体责任。
(四)积极推进绿色工地建设。大力宣传绿色施工理念,营造创建氛围,层层落实创建责任,将创建活动纳入目标考核内容,指导和推广“绿色工地”创建工作,有效落实绿色施工标准的各项内容。各单位要切实落实扬尘防治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扬尘治理6个100%要求,结合标化创建“八个必须”和《温州市绿色工地创建标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全面落实防尘防治措施,将施工扬尘防治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提升建筑工地绿色施工水平。
附件:1、施工现场扬尘整治内容和标准
2、施工现场排水整治内容和标准
附件1
施工现场扬尘整治内容和标准
内容
标准
管理措施
在施工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扬尘治理责任,明确安全文明施工费用和支付方式。
制定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工作方案并向负责监督管理扬尘污染防治的主管部门备案,建立施工扬尘控制管理制度,建立扬尘治理组织机构,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建立扬尘管理台账。
对外公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负责人、扬尘监督管理主管部门的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
开展扬尘防治培训教育、技术交底、检查。
场地要求
连续、封闭设置施工场地围挡,重要区域和主要路段范围内的房建工程围挡高度不低于2.5m,一般路段围挡高度不低于1.8m,材质符合要求,清洁美观。
工地出入口、场内主要道路、生产加工场地、材料堆放场地、办公区、生活区场地必须进行砼硬化处理,强度、厚度、宽度应满足安全通行、施工作业和卫生保洁的需要。施工现场道路应做到畅通、平坦、整洁、无散落物。
建筑材料、构配件等应按规定要求堆放,做到整齐有序、稳定牢固。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必须采取遮盖、封闭、洒水等措施控制扬尘。
场内裸露的场地、24小时以上不外运临时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措施,超过3个月不施工的裸露土采取绿化、铺装或者遮盖,防止扬尘。
外脚手架按要求设置密目安全防护网并定期清理。
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出场,清运前应集中分类堆放,并采取封闭或覆盖等扬尘控制措施。楼层内建筑垃圾应采用封闭容器或专用封闭式垃圾道的方式清运,严禁凌空抛撒。
配备专人保洁,对工地道路、堆场、裸土覆盖区进行清扫和洒水降尘。
施工现场根据实际场地情况适当布置绿化,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在围挡顶部、运输主通道两旁、脚手架密目网外侧等部位设置喷淋、喷雾降尘装置,并应适时开启喷淋、喷雾降尘装置,市区内的项目除雨天外每天开启喷淋、喷雾降尘的次数不得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个小时。
施工现场配备与工程规模相匹配的卫生保洁人员、移动式洒水设备和移动式雾炮,适时洒水清扫、开启设备降尘。
安装扬尘监测设备和视频监控系统并联网。
作业规范
在土方开挖、回填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喷雾或洒水措施,保持土方表面湿润,遇风力6级及以上天气时,应停止土石方作业。
基坑工程支撑拆除和桩头处理,应采用湿法作业、边作业边喷雾或洒水等有效的扬尘控制措施。
对混凝土结构件或砌体表面进行剔凿、开槽打孔、清扫作业时,应采取防尘降尘措施,应洒水湿润后作业。
使用中小型粉碎、切割、锯刨等机械设备进行石材、木制品等切割加工时应采取湿化作业,宜设置专用封闭式作业间。
按要求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现场散装水泥罐、预拌砂浆罐底部出口要采取封闭隔离措施,临时搅拌区、木料加工等产生扬尘的材料加工要设置封闭加工棚,防治扬尘飞扬,并采取措施降尘抑尘。
运输要求
工地出入口配备车辆冲洗设备,落实冲洗制度,严禁车辆带泥上路
运送土方、渣土、易产生扬尘材料的车辆应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严禁沿路遗漏或抛撒
附件2
施工现场排水整治内容和标准
内容
标准
排水控制管理措施
制定施工现场排水治理工作方案,建立施工排水控制管理制度,建立排水治理组织机构,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建立管理台账。
按规定办理《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
开展排水治理培训教育、技术交底、检查。
施工场地排水措施
在工地开工前设置完整、独立的雨水、污水、冲洗水排放系统。
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要做到雨水、污水、车辆冲洗水等三类水独立设置、分类收集、分级沉淀、有序排放,不得混排,特别是用于车辆清洗的冲洗水不得与雨水、污水互通混排。
对处于桩基施工、土方开挖阶段的工地要建立车辆冲洗用水循环利用系统,设置三级及以上沉淀池并设置滤网,沉淀池的体量要满足冲洗水循环需求,通过沉淀过滤,重复使用冲洗用水,最大限度减少污水排放量。
主体施工阶段的在建工地要有组织地进行排水、排污,雨水、污水、冲洗水应分流排放,待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管网。
洗车平台四周应按照场地条件设置放坡、防溢座等污水防溢措施,其中工地大门一侧应设置防溢底座或加设污水沟。
施工围挡底部必须设置30-50cm混凝土或砖砌底脚,严禁在围挡底部乱设排水孔洞,防止泥浆、污水外溢或渗流。
在进行钻孔灌注桩等可产生大量泥浆的施工作业时,应设置泥浆池、泥浆沟,对泥浆进行集中收集消纳,严禁泥浆外溢。
严禁施工现场污水乱排偷排行为,临近河道的建筑工地,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措施,防止污水、泥浆漏排入河。
1 “互联网+”的发展
国内第三方移动数据服务平台TalkingData于2016年1月20日召开的"全球大数据峰会"上了《2015年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到12.8亿,渐趋饱和……移动终端手机成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连接纽带,智能手机设备占比94.2%……各行业与移动端的融合加速,传统企业与政府机构开始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迈进,传统行业借助移动端拓展业务模式,通过移动终端丰富顾客渠道,通过移动数据了解客户诉求,挖掘更深层次商业价值,政府部门从民生角度切入,可以更好的推进"智慧政务"的转型……生活场景开始广泛触发移动应用的使用,只有超级应用才能充分占领市场……
事实上,3G、4G等移动网络的普及推广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大量使用,都为"移动应用"的推广奠定了基础,"APP"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生活、办公、娱乐不再局限于布线联网环境,不再局限于室内桌前,不再局限于近30年蓬勃发展的PC机应用,渐被移动类网络、终端和应用的迅猛发展追赶替代甚至超越,且迅疾扩展替互联网的疆界和神通。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已度过了注重通讯与社交的萌芽期工具时代和以购物娱乐为主的初步发展期娱乐时代和消费时代,迈入到高速发展期的服务时代。涵盖着"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不仅许多新生产业应运而生,更有传统行业面临着新生和挑战,“互联网+”的概念正是在这片新天地风生水起,促进着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
2 “互联网+”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身处年均工地开工个数万级的大北京,涉及工地人员数以百万计、工料金额更以亿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建筑质量和工地安全,由此而及工程进度和成本,无一不围绕人而达成。而建筑工地人员的特点是人员流动性大、劳动关系不固定,最具鲜活性的工地人员信息通常是散在、缺失、滞后和不可控的。同时建筑工人的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新技术工艺、新材料设备、新器材不断涌现,基本技能要求和操作技能规范也会根据不同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而有所变化。但当前无论普工、技术工人、特种作业人员均缺乏全国统一标准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认证机制。另一方面,建筑工人还要在工作中面临工伤等意外伤害,劳动保障也如雾中看花,乃至基本工资的发放都无从确保。从大中型建筑公司到小的施工队,或多或少皆面临着上述问题中的部分甚至全部。
以新型"互联网+"的管理模式进行完备的精细化管理,进而为工人提供服务和保障。由此带来的管理水平提升、雇工满意度提升、劳动保障的提升和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也是顺利成章了。针对建筑工人管理工作的散在和繁复,建筑工地的人员管理需要从源头做起,而这个源头恰可以从职业培训入手。国家及住建部为进一步确保工程质量、保障工人利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住建部《关于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人【2015】43号)文件,均对建筑行业职业培训做出了明确规定,已强制要求工人上岗必须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工程项目的人员聘用需要持证上岗。
3 “互联网+工地”的应用
经过"互联网+工地"管理模式的探索,此项工作同样可以结合新型技术手段和新式管理模式来实现: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工人上岗的必经环节,培训合格者的合格证书以铭牌形式予以颁发。每个铭牌对应一个在全国建筑行业内唯一、统一编码并统一赋予的编号,即每名培训合格工人都有个编号唯一标识,并记录其身份信息及其相关社会动态数据,形成工人本人在建筑行业服务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统一存储在互联网云端的全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信息库中管理,建筑公司、工地等可通过管理端应用根据权限划分的不同,实时调用有权限访问到的数据进行查询和管理。铭牌上标以识别码,识别码读取设备可读取到铭牌持有者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身份信息,以及医疗信息。个人完整信息仍存放于建筑行业个人资料信息数据库中,通过唯一编码检索,其内容可以包括:基础身份信息、专业技能培训信息,以及结合工地管理的该名工人的工作经历。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场管理;施工技术;研究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技术质量管理要求
针对目前国内建筑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工程项目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要求,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材料、技术安全以及施工技术质量和进度等进行全面管控,其中各环节的施工技术质量管控是重点。对于施工材料管理工作而言,应当从材料的质量、规格以及数量和品牌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管控,切忌疏忽大意,一旦材料质量有偏差,则后果不堪设想。现场施工安全技术管理,也是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重点,实践中应当对施工作业人员加强防火措施以及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针对现场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建立专门的安保管理小组,加强以及完善现场施工安全预防管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进度管理,直接关系着企业经济效益,若工期延后,则涉及到合同索赔等问题。对于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一系列问题,应当及时进行解决,并且对施工进度进行跟踪管控,审查进度计划,并且协调好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施工进度。
2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要点管控
2.1地基施工技术要点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管控非常重要,对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有效管控,并且进行全面了解和把握。地基施工是应当加强夯实法以及换土法和注浆加固技法管控,首先应当加强测量定位,由施工方依据试夯要求对夯点布置图进行确定,逐一测放。强夯之前利用推土机两次预压,保证场地平整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应当在地基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砂石垫层,也可利用地下水位降低法严防地基开挖设备下降,抑制强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孔隙,以免水压上升。分段施工时,应当严格按照由边缘至中央的夯实法,由一边向另一边发展。每次夯实一遍以后,应当再次利用推土机对施工场地整平,放线定位后继续下次夯击。注浆环节应当对现场施工钻孔进行实地勘察,在硅化加固涂层上预留一定厚度,防止浆液上冒,必要时进行夯填素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地基表面出现变形时,应当立即停止注浆,全面核查其成因,对注浆参数进度优化调整,以保证地基施工技术质量。
2.2电气接地技术要点
建筑电气接地施工过程中,主要针对框架主体结构进行钢筋安装接地施工技术质量管控。①利用柱内主筋作接地引下线。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由两大钢螺栓、柱作为引线,无其他引下线。若我们可以确定两个支柱内钢筋为引下线,则效果更好。在有断开连接螺栓的条件下,应当先确定断开连接螺栓的具置,注意支柱地位于室内或者室外;若其处于室外,则中间两柱主筋外侧可以作为引线,便于螺栓主要条线索连接;若在室内,则可利用柱主筋作为引下线。从建筑整体情况来看,自主筋安装的螺栓更实用。如果柱子不设断接螺栓,则应当充分考虑避雷问题。建筑现场施工过程中,屋顶引下线应当与避雷网络连接,利用柱内靠内的主筋、左右侧中间主筋来对搭接通畅度予以维护。②连接时应当注意混凝土、钢筋之间的相互配合。底板与钢筋连接过程中,切忌利用电焊方式直接将其与钢筋连接起来,而是应当用连接件进行焊接,所用连接件应当与板内钢筋规格相同,避免影响板内钢筋构件。柱子建筑应对主筋以及梁柱适当连接,而且柱内、梁内主筋之间的连接应当与上述底板钢筋采用相同的连接方式,连接件的具体规格允许不同。
2.3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浇筑过程中,应当做好模板浇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科学选择支架,支架应当与模板相配套。在选择模板时,需对施工现场情况全面勘查,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审核,对模板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还应当对模板施工安装工艺进行优化,对模板施工安装方向进行准确控制,先安装水平模板,再安装垂直模板。在初步安装好模板以后,切忌立即对其进行浇筑,而是应当严格按照要求对模板各部位严密性以及牢固性进行检验,加强验收审核,然后再进行施工浇筑。在节点混凝土施工浇筑之前,应当全面清除杂物;同时,建筑施工人员还应当注重混凝土施工浇筑技术工艺的优化与改进,正确利用振动棒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精确计算插入混凝土内的区间,并且将插入点间距布设为0.3~0.4m范围之内。当下层混凝土初凝以后,间距控制在0.05~0.10m间,并且严格按照顺序振捣。在此过程中,还应当注意控制振捣时间,一般在30s为宜。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应当对物料运输过程进行科学调配,先将混凝土运输至出料处,确保坡度流畅性。
3加强建筑现场智慧工地建设
智慧工地建设过程中多采用AI、数据分析以及传感技术和VR等技术手段,将各种先进的高新技术手段与施工设备、人员管理以及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正是这些最为前沿的技术应用,使得智慧工地项目建设成为可能,同时也助力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以各新技术手段集成为基础,将监控测量、传感技术以及BIM技术等科技手段与智能工地系统集成在一起,将业务逻辑以及底层平台作为支撑,全部单点均可作为系统的组成部分;互联网技术应用,可作为统一体,从而使智慧触手能够得以延伸。设计单位应当将施工图纸以及工程项目概念利用BIM技术向施工方以及建设方提供,设计变更出现以后及时对BIM模型进行更改和调整,以此来保证模型准确性。基于BIM模型,建筑施工方对工程项目设计方案进行深化改进,并且将施工信息有效地纳入其中,创建施工模型,并对施工过程进行指导。建设方对项目参与者的数据模型不断优化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建筑工程数据模型,从而对工程项目进行实时监管,并且为项目决策的做出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以大数据共享以及挖掘为支撑,基于顶层提供的信息数据框架来实现对数据资料的归纳以及分类汇总,可以使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资料,对实践中的问题快速处理和解决。同时,在平台应用过程中使用者基于不同管理目的、保密要求和利用需求等,在获取以及填报数据信息时可能存在差异,难以确保其真实性。建筑工地环境较为复杂,现代网络系统也不够稳定,不利于数据信息的准确传输。为此,智慧工地信息化集成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当逐步轻量化以及低耦合,并且可以移植并应用于各终端系统之中;平台接口以及数据接口可以实现标准化以及可扩张性。
4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应当全面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全过程,加强施工现场各环节施工技术管理,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工地建设管理体系,以此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9(1).
[2]邢志涛,林娜,邢妍.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风,2019(2).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物联网
1人与计算机的相连
建筑业自从应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在建筑业得到广泛的认可,其中得益最大的是推动建筑施工管理的快速发展。许多大型建筑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企业战略调整,在企业及建筑施工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巨资建造互联网应用于任务的派发、邮件的收发、财务系统的建立以及企业制度的下达等,还包括对人员、材料等管理成本的计算,微信建立施工管理群、对施工环境的监测、基于BIM技术的三维展示等,能够自上而下进行有效的管控施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这都是人与计算机相联取得的成果。这些属于网络层,运用传输和初步处理的网络设备和平台,通过互联网、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以及云计算平台等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是服务于物联网信息汇聚,实现了人与计算机相连成为可能,是物联网的基础。
2物与计算机相连
物与计算机相连也就是物联网的感知层,通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形成网络的物理层,是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的基础,将物-机相连运用于施工现场管理中,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实现工地的智能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我们想象未来的施工现场如果给现场工人的安全帽内装上独属于每个人的智能芯片,建设工人通过在闸机上刷卡进入施工区域,每个进入现场施工人员的信息,施工人员有没有按时上岗、工作有没有遇到问题、所处的位置会不会有危险等都显示在监控室的显示屏上,现场管理人员在监控室就能对工地的情况进行远程指挥;如果职工误入施工危险区域,警报马上响起,监控室马上准确监控并立即派人去进行处理;施工塔吊安装上先进的传感器,能快速计算两架塔吊之间的距离,防止碰撞;物-机相连会降低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工程施工质量如果运用物-机相连,从进场材料的选取到用于施工实体,再到质检、工序验收合格,总的一个工序施工流程就是一条完整的信息处理系统样本,这样的信息样本在物联网平台上收集和管理,能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整体管理水平,从而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有的建设者已经在施工现场进行物-机相连的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工程信息化管理技术,对施工现场的海量数据进行项目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让传统的建筑工地长出“智慧大脑”,电线杆上长出了“眼睛”“耳朵”和“鼻子”,听得到噪音,看得到违规,闻得到粉尘;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不用人管,自己也能“量体温”;高支模全身遍布“末梢神经”,一有异常就发出警报等,这些都是物联网技术在施工现场管理的应用,能使工程项目的施工科学有序,合理组织各种资源和劳动力的供应,协调各工种之间的关系,保证施工正常顺利进行,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
3人、物、计算机相连
物联网是人、物、计算机三者相连有效地利用在网络范围内的所有物体属性,输入计算机形成系统信息网络,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识别码和智能卡等来传感设备、识别物体、采集信息。如果把该技术应用在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管理中,利用传感器、RFID、北斗技术,为管理者提供了工地可视化远程管理系统、设备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工程车辆定位系统及人员安全监控系统、工程进度管理系统等,实现监控现场每一工人、设备、环境;还能帮助政府主管部门规范建筑工地施工作业,保障生命安全,提高政府监管效率。通过BIM模型与(IOT)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将工程建设内水电安装工程的机电设备、防护设备、通风设备、内部环境调节设备、门禁、照明、视频监控、综合布线等在施工过程中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并与消防系统,指挥系统等进行紧密的配合,达到三维模拟展示的综合可视化,清晰直观反映整个施工安装环节的时间节点和安装工序,不仅能提高施工工效,还能保障施工后期设备现场检测、试运行与竣工交付使用效率和进度。工程竣工之后,借助该系统,通过和BIM模型结合提供的二维和三维管理的高效结合,使后期建筑物的运行、维护、管理具有更强的空间位置感,使工程的信息化又过渡到一个新的阶段,实现对建筑以及内部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4结语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工作理念,按照统筹兼顾、有序推进、全面提升、群众受益的思路,遵循整治管理并重、形成长效机制、注重改善民生,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使街道净化、绿化、美化等方面逐步提高,进一步使街道规划建设管理及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迈上新台阶,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幸福感。
二、主要任务
本次整治行动的重点是对视觉污染、环境卫生、铁路两侧、园林绿化、市政道路、停车秩序、机动车排气、居民楼院及建筑立面、建筑工地以及农村“五化建设”等十大领域进行集中整治。
(一)视觉污染整治行动
整治内容:
规范和整治户外广告、标识立牌、门头牌匾;楼顶、墙体;拆除违法建筑。
整治标准:
对不符合规划及未经许可的立柱式广告进行整改拆除,对岙东路门头牌匾实施统一整治,加强辖区内楼顶墙体广告的整治。对主次干道的各类违法建筑进行拆除。
牵头部门:城管中队
(二)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整治内容:
社区环境卫生整治;街道驻地、工业园区主要道路专项整治;垃圾桶退路专项整治;环卫设施专项整治;保洁专项治理;整治生活垃圾和处置建筑垃圾。
整治标准:
社区内无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建筑垃圾,清理大街小巷内、社区周边乱堆乱放。社区垃圾桶摆放规范有序,合理配置,做到生活垃圾定点定时投放,垃圾桶周边保持清洁,垃圾日产日清。彻底清理河沟、水湾内的漂浮物、杂草;对社区空地进行清理、平整,并实施绿化。社区集贸市场、商业街规范有序,有专人管理,及时清理剩余杂物;绿化带管理到位,无杂草、树挂等。街道驻地、工业园区主干道保持整洁,工作时间统一着装严格执行作业时间,早7:00,晚5:30,做到全天候保洁。建立垃圾桶管护机制,定期喷漆维护、冲洗桶体,及时更换破损垃圾桶。对垃圾桶采取“退路进院、隐蔽设置、定时定点收集”的方式,实行驻地主干道“垃圾桶退路”。对果皮箱定时清洗、清掏。加强公厕管理,按时开放、保持整洁。加强环卫停车场设施建设,定时清理车辆,保证车辆整洁,规范环卫车辆停放。每周对驻地垃圾桶进行清洗,定期对垃圾车进行清洗。
牵头部门:爱卫办
(三)铁路两侧环境整治行动
整治内容:
对胶济铁路棘洪滩段进行绿地补植工作,铁路两侧环境卫生整治,建筑物整修改造。
整治标准:
按照市、区铁路两侧环境整治的要求和部署,进一步的提升铁路沿线绿化、净化和美化水平。
牵头部门:城建办、绿化办、爱卫办
(四)园林绿化水平提升行动
整治内容:
对街道国道、路、社区路、大街及小巷、围村林,社区内的空地,河、沟及池塘周边进行绿化。
整治标准:
按照区“密植混交、乡土多彩、生态自然、碳汇平衡”的要求,通过见缝插绿、园艺植绿、特色花卉栽植等形式,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层次鲜明的整体效果,提升街道内的绿化档次。
牵头部门:绿化办
(五)道路综合整治行动
整治内容:
车行道专项整治、人行道专项整治、街道驻地及工业园区道路专项整治、雨水池、污水古力井专项整治、路缘石专项整治、社区内进村路和大街小巷整治。
整治标准:
主要道路做到设施齐全,照明、古力盖及雨水篦子完好,道路实现通畅整洁;新建道路两侧环境优美、社区道路平整畅通、无破损;无车辆运输撒漏,交通环境舒适安全;规范人行道管理,平整、畅通,无占道行为。
牵头部门:城建办公路、养护中心
(六)停车秩序规范整治行动
整治内容:
加强街道驻地停车场占路停车的整治工作,规范路边停车、小区停车管理,治理人行道违规停车行为。
整治标准:
无违法停车,无占路经营,逐步实现停车秩序整洁有序。
责任部门:城管中队
(七)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行动
整治内容:
配合区环保局开展治理汽车尾气污染专项执法活动,查处冒黑烟和无环保标志上路行驶旅游车辆。
整治标准:
辖区内无黑烟车、无油气污染,使空气质量达到标准。
牵头部门:安监环保办
(八)居民楼院及建筑立面整治行动
整治内容:
道路两侧楼体外墙进行粉刷;对锦绣小区及社区内的居住小区实施综合整治,对沿路门面房广告牌统一更换安装;居民楼院封闭、乱贴乱画专项整治。
整治标准:
居民楼院实现整洁优美、和谐宜居;注重规范、整洁、方便、实用,服务设施齐全,庭院绿化优美,环境舒适宜居;建筑立面色调协调;主干道建筑坡顶形式更加精致,墙体整洁,门脸美观,围墙完好,商业街门头匾额整齐有序。
牵头部门:城建办
(九)建筑工地整治行动
整治内容:
实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告知制度、渣土车辆运输及冲刷装置管理专项整治、现场两个围挡管理专项整治、现场硬化管理专项整治、施工扬尘作业管理专项整治、生活区管理专项整治、现场场容场貌管理专项整治。
整治标准:
在建筑渣土外运前,建设、施工单位要制定建筑垃圾排放、清运,建设和施工单位必须招用经过密闭改装符合要求的渣土运输车辆,防止渣土撒漏污染城市道路。规范车辆出场冲洗管理,重点区域的建筑工地大门内侧必须按要求设置车辆自动冲洗机等冲洗设施,并设专人进行管理。规范围挡墙管理及安全网管理。建筑物必须按规定使用安全立网进行全封闭围挡,达到封闭严密、整洁无损,切实起到防尘、美观、安全的效果。重点区域、路域的建筑工地现场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加工区、生活区等区域硬化后的地面不得有浮土、积土。
建筑工地现场易产生扬尘的材料必须入库存放;混凝土搅拌机等机械设备必须搭设安全防护棚,并使用密目网进行有效围挡,最大限度地减少粉尘污染,禁止从建筑内向外抛扬垃圾。
牵头部门:城建办
(十)农村“五化”建设整治行动
整治内容:
加快社区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建设,提升社区“五化”建设水平。
整治标准:
建立社区卫生净化长效机制和向精细化、纵深化管理推进;提升社区绿化、美化水平;扩大完善社区硬化范围;提高社区亮化标准。彻底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牵头单位:爱卫办、绿化办、城建办、宣传科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本次整治行动的统一领导,成立棘洪滩街道创建文明城市、大干200天市容环境整治行动指挥分部,由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任指挥长,街道相关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爱卫办、城管中队、安检办、城建办、绿化办、公路养护中心、宣传科、财政所、督查室、广电中心负责人为成员。指挥分部主要负责全街道市容环境整治行动的具体实施工作。
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有序有力、快捷高效的工作机制。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把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层层落实责任,抓好落实。各责任部门要按照分工,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主动服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工作要求
本次市容环境十大整治行动,拟用200天左右的时间,集中打赢歼灭战。整治行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动员部署阶段,5月下旬完成,宣传发动,方案完善,机构到位,工作准备;第二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5月下旬至11月底;第三阶段为检查验收阶段,12月份组织迎接检查验收和上级有关部门考核。
搞好市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事关全街道发展大局,事关民生大计。各有关责任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加强指挥调度,注重统筹协调,抓质量、抓进度、抓安全、抓稳定,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以超常的思路、超常的举措,科学指挥,强力推动,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要坚持高标准,提升城市品质。按照先规划、再施工,先设计、再整治的原则,将坚持高标准贯穿于综合整治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综合整治的各方面。要精心搞好规划设计,科学论证,严格审查,确定最佳方案,做到精益求精,好上加好。要精心组织施工,严格执行规划方案和设计标准,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施工质量,避免返工浪费,建设精品工程,提升城市品质。
2017年“端午节”将至,放假时间为 月 日至 月 日, 月 日幼儿正常回园。为了让您的孩子更好地度过一个健康、平安、快乐的假期,请您及家人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1.天气逐渐变热,进入溺水高发季,希望爸爸妈妈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加强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期间和孩子结伴外出游玩时的管理,经常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给孩子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请家长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
2.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注意孩子合理饮食,防止暴饮暴食及食物中毒等危害身体健康的事件发生,加强孩子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勤洗脸、勤饮水、勤通风,不要长时间呆在不通风的房间里玩耍和休息。尽量少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不到流感疫区旅游。
3. 加强对孩子的公共安全教育。加强对孩子户外活动的监管,确保孩子不到马路边、建筑工地、公路通道、陡坡、水库等危险区域玩耍,防止走失、交通、触电、失火、坠落、溺水等事故发生。
4. 做好幼儿预防欺骗及诈骗的教育,教育孩子时刻保持警惕,不接受陌生人的物品,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