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资金管理原则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7 09:28: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资金管理原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资金管理原则

第1篇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资金集中 管理原则

1. 资金集中管理的原则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要在保持集团利益的前提下,既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又要充分尊重子公司的法人地位,不宜采取过度集权的方法,以便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应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则

1.1集中有道原则

资金集中体现了集权管理思想,是要保证集团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而有效地控制集团全部的资金,并使这些资金的保存与运用达到最优化状态。其原因在于:首先,企业不可能在所有方面平均地运用企业资金,必须把资金集中投放于一些对竞争成功具有决定性的方向上,形成差别优势。其次,由于集团组织管理的多层性与分散性,过于分散的资金使各分支机构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但相应带来的是资金的风险和成本加大,大量闲置的资金使其不能形成独特的优势力量。最后,出于集权控制的需要,为了体现总公司对各分公司的直接控制和调度,有机协调各分公司的战略思想,必须将资金统一集中管理。

1.2时机性原则

集团战略管理主要取决于机会的捕捉和创造,时机性原则要求企业把资金准时地集中于决定性的机会上。时机性原则对企业资金投放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投放要准时,二是投放要及时。准时是指集团资金运用的时间应与战略时机相适应,为了使资金投入做到准时,一方面要对机会进行分析和判断,另一方面是要在资金的筹措和集中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1.3协同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有几方面的涵义:一是对不同职能之间的资金投入要保持合理合法的比例关系;二是对不同产品的资金投放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三是战术资金与战略资金之间要有合理的比例关系;四是集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调剂、相互融通资金的关系;五是与集团外部的企业或合作者共同协调和投放资金,达到成果共享,利益均沾,特别是与竞争者的协调,能起到单纯竞争起不到的作用。由于集团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每一个要素的贡献大小都取决于其他要素的支持与配合的程度。

1.4求利性原则

求利性原则要求集团应尽可能将资金投放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项目上,使更多的资金参与周转。求利性与及时性有一定的矛盾,往往获利大的项目占用时间长,变现能力慢风险较大,为了满足及时性的要求,企业只有将部分货币资金投放于获利性较小但流动性强、风险弱的项目上。

2. 资金集中管理对象的选择

要使企业集团对下属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工作能够得以顺利推行,必须根据下属公司的实际现状,分步骤地推行资金的集中管理。

第一步:有选择地集中。在这个阶段,集中管理的主要对象和要求是选择有一定现金流但无重要银行信贷关系的企业进行集中信贷、结算和现金管理。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企业,其业务要求集中在结算中心指定银行操作。资金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加强资金预算、预测和监控,利用结算中心调配限制资金。

第二步:主体资金集中。在这个阶段,集中管理的对象和要求是:企业必须统一在母公司指定的银行开户;主要资金和信贷应集中管理,暂不实施集中管理的企业可按原资金管理方式操作,但必须随时将资金运营情况报给集团公司总部。

第三步:全部资金集中。在这个阶段,要求所有企业的全部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实行统一信贷,对日常现金活动进行实施监控。完全实现财务结算中心、资金信贷中心、资金监控中心和资金信息中心的功能。

3.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

我国企业集团在资金结算管理的过程中,经历了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两种模式。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模式,这与企业的发展要求有关,也与当时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有关。企业集团采用何种模式进行资金集中管理,没有固定的法则,企业集团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式。

4. 完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其他建议

4.1明确资金集中管理部门的定位

定位明确是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它关系到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能否实现,行政干预是否过多。

首先,应明确目标定位。财务结算中心应明确为集团的资金管理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财务公司应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定位为金融服务机构。其次,明确职能定位,减少行政干预。尤其是对于结算中心,要明确其职能不仅限于结算,还包括筹集、调度等,使结算中心成为连接母子公司的桥梁。在结算中心开展业务时,应责任明确,以减少行政干预,促使其真正成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机构。对于财务公司而言,要切实保证其作为独立法人的自主性,使它能够按照市场规则自行运作。

4.2引导子公司对资金集中管理的正确认识

顺利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离不开子公司的支持。硬性要求子公司按照集中管理的规则办事,可能导致子公司的集体舞弊。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引导子公司正确认识资金集中管理对集团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其自觉地遵守集团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1)使子公司正确认识闲置资金的含义。闲置资金是由于资金利用的时间差、地域差所造成的,与有无贷款没有必然联系。(2)使子公司加强集团整体价值观念。子公司与集团密切相关,集团整体价值的提升为子公司的发展创建了良好的平台。

4.3推行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对现金流的预测

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是企业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预算制度完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企业要切实改变目前财务预算形同虚设的状况,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

4.4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财务结算中心在进行资金融通时,要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安排短期信贷和长期信贷的比例,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同时要使长短期信贷数量与资金来源相匹配,以保证企业的偿付能力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4.5完善资金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机制

资金管理面临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为此,(1)为防范信用风险,资金集中管理应引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制定严格的审贷制度,对借款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认真评估,实行贷款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贷款催收制度,以防影响存款子公司的用款。(2)为防范流动性风险,集中管理部门要测算子公司本身的最佳现金持有量,在留足子公司的需求后,进行资金调度;进行短期投资要结合近期内的资金使用情况,将资金投放于期限短、易变现的项目上。(3)为防范市场风险,资金集中管理人员要经常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走向,对市场前景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判断,并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是提高企业集团的投资能力、筹资能力、加快资金体内循环、加强对资金的监控的需要。在我国市场经济急速发展、资源大力整合的今天,企业发展逐渐走向集团化。

资金集中管理是要保证在集团内迅速而有效地控制资金,并使这些资金的保存与运用最优化。国内的集团公司正处于发展状态中,资金这种资源的短缺性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于企业中。无论集团采取了何种模式,资金集中管理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这些原则包括集中有道原则、时机性原则、权便性原则、求利性原则等。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集团的必然选择,国内外著名企业的成功实践已经说明了其优越性。对于我国目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不断完善我国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有效;错误资源;高中英语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读研之前,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八年有余,对高中英语教学现状感触颇深。

众所周知,教与学经常围绕正确与错误展开。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很多英语教师拼命地纠错,学生辛苦地改错。然而学生对于语言或语法知识点还是记不住,应用知识的能力还是那么差。学生茫然,教师困惑。问题引发思考,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与学生还没有真正有效地利用这一宝贵的软教学资源——错误资源。

英语教学改革倡导教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错误”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资源。教师善于挖掘并运用“错误”这一资源进行教学,实质上也是从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的素质教育的体现,将会给英语教学带来活力和精彩,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对于高中英语错误资源的研究的文章并不多见,可见此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因此笔者想借这篇文章对高中英语错误资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它,促进高中英语教学。

二、英语错误资源分类

错误资源按照时间可划分为课堂错误资源和课外错误资源。按照对象可分为学生错误资源和教师错误资源。对于英语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按照内容可分为语言类和行为类。按照介质有书面的和口头等等。当然我们也可以综合起来归类,比如学生课堂语言类错误资源等等。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学生课堂错误资源尤其重要。这里指的是互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它常常来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超出预设的问题和回答,比如有这样或那样的英语语言错误或行为错误等等,这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具有挑战性。因此怎样有效解决学生在课堂中所犯的错误显得极为重要,这能体现出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毫无疑问,教师课堂中难免会出现知识上或行为上的错误,称之为教师课堂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善用这一错误资源这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在这里,课外错误资源是指非课堂内错误资源,因此内容包括很多,学生的家庭作业、试卷、课外学习行为等,甚至包括在学生课堂上的完成的,课教师将要评讲的一切书面作业。当然也包括教师在内的课堂外的一切行为。

三、有效利用高中英语错误资源的途径

1.巧妙处理学生课堂错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把教学工作的重心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以及培养学生能力上。开发利用学生课堂错误资源适应了这一要求。它并非要将所有的学生错误资源都加以放大处理,而是要靠教师自己的教学智慧,去捕捉那些对课堂有价值的资源。教师应该适时掌握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主动权,然后加以巧妙处理。

不久前到广州某高中去听观摩课。教师教授的是现在完成时态(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教师向学生问及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the past tense)的区别时,教室一片默然。好久一位男生站起来说,现在完成时有两个动词,一般过去时有一个动词。学生哄堂大笑。教师直呼,错啦!应该是怎样怎样的。学生红着脸坐下。这个教学细节说明了什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冷处理。诚然,这个学生有错误之处,这位教师在处理错误上更有错。她应该引导一下,首先说明在结构上确实存在两个动词,笼统地都说成两个动词有点模糊。一个是助动词have或has,一个是行为动词或be的过去分词。而一般过去时只有过去式。接下来,教师应该因势利导,除了结构上的差异,在意义上有哪些差异呢。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课堂行为上有失误之处。她应该对学生的勇敢行为加以表扬,尽管是高中生,也需要语言上的鼓舞。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学们争相回答问题,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当然,这位教师教龄短,不够有经验,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学生语言表达上的错误,教师应该有正确的态度。

当一个人在学习掌握第二语言时,他的母语的发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的特点都可能会产生负迁移。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学英语的过程别容易犯“中国式”(Chinglish)的错误。课堂中学生课堂英语表达更是如此。笔者认为,对于这种错误不能逢错必纠、纠错必细,这样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妨碍学生主动学习。对于学生普遍的口语交际错误,应当把握时机,在课堂上给予更正。对于个别错误,课下可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只有这样才不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秩序。让学生在愉快的英语氛围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涉及到课堂上个别学生会出现课堂行为错误,影响课堂教学的情况。英语教师根据情况而定。比如有同学在窃窃私语,不专心听讲。作为教师可以用很多种办法应对。比如,教师可以用英语说,What are the talking about ? I want to know.You must answer me in English.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也理解了教师的良苦用心。当然有些情况是需要课后处理的。在课堂上,有时学生也会提一些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这类对本课教学没有积极作用的学生错误资源,课堂的利用价值并不是很大,可以课后处理。

2.恰当处理教师自身错误,开展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堂内外难免会出现知识上的错误或行为上的错误,加上高中生思想上趋向成熟,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丰富,难免对教师的问题提出质疑,甚至发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纰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镇定自若。若能及时发现,就需要立即更正。课后才发现自己错误,特别是知识点的错误,下次上课一定要大胆讲出来,不要刻意掩饰自己,然后重新讲解。现今部分教师确实存在着错了就错着讲,羞于面对自己的错误,这是不可取的。当然存在着技巧的问题。教师犯了错误,常常会很尴尬。我们可以灵机一动,当场让学生进行改错、类比,并展开辩论。这样,错误便在不经意间得到了利用。还可以利用“幽默”这把亮剑,就不难扫除尴尬,化险为夷。

教师一定利用好自身的错误资源,开展教学反思。看是自己的知识结构或知识面存在问题还是在备课过程中准备不足。这样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督促我们更加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英语这门学科,更需要贯通中西文化。作为教师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拓宽专业知识面。当然,反思也包括对学生错误的反思等等很多内容。优秀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去感悟和享受教育教学的真谛。

3.挖掘学生书面错误资源,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笔者曾经对学生试卷问题开展过多次访谈。很多学生对于英语试卷的处理是做完一张扔一张,学期结束了,什么也找不到了。很多学生喜欢做新试卷,对于旧试卷的错误进行再一次回顾和反思,很多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并且感觉是一件很令人讨厌的事情。殊不知错题是一种宝贵的错误资源。这一点学生认识上存在偏见,更与教师没有重视这一资源有着很大关系。

笔者带高三毕业班多年,每年都对学生作出要求。学生可以没有“错题集”,但必须有整理好的“试卷集”。对于英语中出现错误,一定要加以重视。要经常复习和反思。结果成绩比以前有长足的进步。并非所有的英语错误面面俱到,也不一定。比如广东省英语试卷可以只复习语法填空错题和书面表达错误。河南省英语试卷可以只复习单选错题和书面表达错误等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无论是用全国卷还是独立命题卷,英语书面表达凸显了它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都在书面表达的提高上花费大量的心血,但许多方法收效甚微。错误作为学生英语学习和写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语言现象,实际上是一种优秀的教学资源,它能充分有效地反馈学生的语言习得和表达情况。因此,研究错误,把使用错误作为资源调控策略进行写作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效果和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加以引导,学生要身体力行,不能敷衍了事,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转贴于

四、结语

无论是学生的错误还是教师的错误都是一种教学资源,相信会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同,对错误的认识和处理,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智慧和艺术。对于高中英语错误资源的处理,一是要注意收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错误,然后理性分析,归类整理,并有效利用学生课堂内外发生的学习错误;二是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能力,对于自己在教学中的错误进行深刻反思,优化英语教学;三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错误资源观,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意识和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错误资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以是笔者对高中英语错误资源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指正,笔者将不胜感激。

【参考文献】

[1]徐君彬.错误:《英语学习的一种资源》[J].考试、教研.2009年06期:59页.

[2]潘瑜.《挥起教育的魔棒,让错误资源绽放光芒——学生错误资源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J].教学研究,新课程、小学.2010年7月8日:22页.

第3篇

内容提要: 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公司治理的法定原则。基金法律关系的本质决定了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应当优先于基金管理人及其股东、员工的利益。其是特定基金法律关系中基金份额持有人整体利益的相应优先,但并不适用于同一基金管理人同时受托管理的多个基金的持有人之间。并且,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一般来说可以扩张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参与的其他法律关系中的相对人。然而,如相对人的利益涉及社会公益时则持有人利益并不当然优先;而其利益的优先也不构成对其他相对人债权的根本否定。 

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中,基金管理人是独立的专业受托人,由依法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担任。其勤勉、谨慎的积极行为是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实现和基金制度存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并且,在信托机制与投资需要下其依法拥有“绝对”的权利而不受基金持有人的约束。因此,基金法制必然以基金管理人的法律规制为重点与中心。同时,证券投资基金制度中存在着基金持有人与基金受托人之间天然的利益冲突,并且还会因基金管理人的营利本质及相关制度设计的负面影响而愈加严重,从而基金制度理论价值的实现必然依赖于客观有效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

在基金管理人的法律规制体系中,基金管理人的内部公司治理具有内因性和基础性之价值与功能,具有治理成本与信息上的优势,是基金制度价值得以实现的核心组成。并且,在我国现有的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与外部约束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基金管理人的内部治理更具有相应的时代价值。为实现上述基金管理人公司治理的基础价值与功能,法律法规设置了以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为优先的基本治理原则,并以此指导着相关法制与实践。然而,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在具体意义上应当如何适用呢?也就是说,该原则所规定的究竟是绝对的优先还是相对的优先呢?如果是相对的优先,那么其相对于谁、适用范围有多大?这些尚需要加以充分的研究与论证。

一、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的基本内涵与法律依据

我国基金管理人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与目标是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证监会颁布实施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准则(试行)》均在保护基金管理人股东利益的同时,要求保护其他相关当事人,尤其是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即“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公司股东以及其他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1]并且,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的基本原则,即:“公司治理应当遵循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的基本原则。公司章程、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议事规则等的制订,公司各级组织机构的职权行使和公司员工的从业行为,都应当以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公司、股东以及公司员工的利益与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保障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2]而其他诸如《证券投资基金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督察长管理规定》、《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人员管理指导意见》、《金经理注册登记规则》等规章中亦有充分且明确之相应内容。可见,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是基金管理人公司治理的法定基本原则,其贯穿于基金管理人公司治理相关规范的始终。其本质是要求在基金管理人公司治理中要充分体现基金持有人的意志,要优先考虑持有人的利益,在发生冲突时应当以持有人利益为首要选择和基本中心。

从理论分析上来看,上述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不仅是对传统公司治理中股东利益至上主义的摈弃,而且也是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重大演进,即基金管理公司不仅需要在治理中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且其中某一个(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优越于其他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也就是说,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于基金管理人的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优先于基金管理人的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利益,并且,要求后者在持有人利益与公司、股东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保障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

二、基金法律关系与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的法律边界

证券投资基金是通过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资金以形成独立的基金财产,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以资产组合方式进行证券投资活动的投资组织。信托制度构建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原理与法律基础。基金投资人之所以将其所有的资金以及相应的全部的经营管理权利均交付给基金管理人而仅保留了受益权与剩余财产分配权,是在于其相信基金管理人具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并且会尽忠职守、勤勉谨慎地为其谋取利益。基金管理人因信托制度与投资需要而被赋予了“绝对”的权利,其通过自己的行为而使委托人的权利与利益发生改变;而委托人则必须接受其管理和投资行为的法律后果,同时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对其行为加以完全的控制或者有效的监督。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实质上而非法律上的不平等,法律必须要对基金管理人课以信赖义务,以防止其滥用权利以及损害持有人的利益。基金管理人无论是基于证券投资基金的信托法律关系,还是其特殊企业经营组织性质,无论其地位如何重要、权利如何广泛,作为受托人与经营者,其一切行为都必须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服务。因此,该优先原则首先必然是在特定基金法律关系下的优先,并且应为相对的优先、整体意义上的优先,而非绝对的优先、个体意义上的优先。

首先,基金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是特定基金法律关系中相对于基金管理人及其股东、员工的优先。如前所述,我国现行的基金管理人公司治理法规明确规定了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之原则,而在此基础上,相应地涉及基金管理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督察长、投资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相关法规的规定,亦要求上述主体应当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利益,“以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在其利益与公司利益、股东利益、自身利益以及基金托管人、“与股东有关联关系的机构和个人等”益发生冲突时,优先保障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因此,从法规的相关文字表述上来看,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是相对于基金管理人及其股东、员工的要求,是在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之中对相关当事人信赖义务的具体规范。

其次,基金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是基金份额持有人整体利益的优先。进一步来看,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是抽象的整体概念,是由具体的众多持有人的利益所组成的。我们所说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是针对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整体利益而言,而非个体利益。或者说,即便出现对个体利益的考虑也必然是在符合整体利益的前提之下。必须承认,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可能会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并不一致的情形,从而可能会产生对个体利益的限制。而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制度正是通过集体决策的相关机制对此加以协调与解决。基金份额持有人亦仅得自行行使部分在性质上归属于自身而与整体无涉的权利。

最后,基金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并不适用于同一基金管理人同时受托管理的多个基金的持有人之间。同一基金管理人依法可以同时受托管理多个基金,而在这些基金之间,无论其受托时间先后、资产规模大小、采取开放或封闭形式等等,其持有人利益之间均无优先与劣后之分。不同基金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对所管理的不同基金财产分别管理、分别记账,进行证券投资”,不得不公平地对待其管理的不同基金财产。[3]“公平对待其管理的不同基金财产和客户资产”[4]是基金管理人的法定义务。而在同一基金的具体的基金份额持有人之间,其利益亦应平等,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否则,即构成基金管理人的违法、违约之行为。

三、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的扩张——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是否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及其他公司直接利益相关者

基金管理人与基金管理公司并非等同概念,基金管理人由依法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担任,但基金管理公司仍可从事其他非基金业务、参加其他法律关系。如前所述,在特定基金法律关系中,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具有相应的必然性与正当性。然而,由于相关法规直接将此优先原则规定为“基金管理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5]那么,该原则是否可以扩大化地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其非基金法律关系中的交易相对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呢?

首先,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可以优先于担任基金管理人的基金管理公司及其股东、员工的利益。

根据我国现有法律之规定,基金管理公司依法可以担任基金管理人,并且,只有依法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担任基金管理人。而基金管理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完全取决于其自愿以及积极行为,并且,我国基金的设立、销售等亦依赖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与工作。那么,在以契约自由、意思自治为核心价值的私法视野下,担任基金管理人的基金管理公司也必须遵守基金制度的基本“游戏规则”,必须把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基金管理人公司治理的原则与规范,事实上可以理解为是基金管理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的要件与要求。因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是基金管理人公司治理的上位原则,担任基金管理人的基金管理公司与其股东、员工均应予以遵循。

具体就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的权益而言,其作为公司法人的具体构成,是特定的法律拟制人格的实际行为的必要因素。法人的行为客观上就是其内部主体的行为或行为的集合。基金管理人为抽象的法律拟制之人,从理论上来说基金管理公司之重大决策决定于公司的股东,但是,基金管理人的任何行为在客观上最终都必然是通过其员工的行为与选择来实现。基金管理公司自愿申请担任基金管理人的行为也不例外。正是员工的相应具体行为才能使拟制的公司法人担任基金管理人。其不仅完全可以预见行为的法律后果,并且,只有其愿意接受这样的责任与约束,才会有上述的选择与行动。进一步而言,公司的股东、员工都具有相应的选择权利和退出渠道,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亦为保护其利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反之,当股东、员工不选择退出时,由于其自身的意愿与选择其必然应对公司负担起具有相应特殊内容的忠实义务与注意义务,而不得违反。进一步来看,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的实现,也最终要落实到基金管理人的内部主体的具体行为之上。也就是说,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基金管理人的内部主体的一系列的具体行为。因此,基金管理公司法人及其内部主体应当承担起遵循基金法制基本要求的义务和责任,将自己的利益放置于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之后。可见,公司的股东、员工的利益与个体的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相互比较,前者的选择与行为决定了其利益的实现应以基金制度的存在、发展和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实现为前提。这是市民社会中自由主体自愿选择与法人制度客观规则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如基金管理公司未担任任何基金的管理人、未参加任何基金法律关系,则即无遵循上述优先原则之必要与可能,也不存在与之相对应的“基金份额持有人”。

其次,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能否优先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其他直接利益相关者需要具体分析和判定。

目前来看,我国基金管理业务与管理人身份是基金管理公司最为重要的经营领域和法律地位,也是其最为主要的利润来源,并且,从目前的客观实践来看,并不存在不担任基金管理人的基金管理公司。2008年61家基金管理公司的营业收入为360.04亿元,其中主要的是管理费收入,为313.4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7.06%。[6]但是,这并不能否认基金管理公司依法可以从事其他盈利活动并取得的利益,其可从事其他非基金业务、运用固有资产进行投资、参加到其他各类法律关系之中。目前,这些非基金业务正呈现日益发展的态势。就社保基金管理业务而言,截止2008年底,共有博时、长盛、国泰、南方、招商、华夏、嘉实、鹏华和易方达等9家基金管理公司取得社保基金管理资格,管理的社保基金总规模达2377.55亿元。就企业年金管理业务而言,共有海富通、易方达、南方、华夏、广发、工银瑞信等12家基金管理公司获得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资格,管理的企业年金总规模达到435.46亿元。[7]就其他如专户理财业务(基金一对一、一对多)、咨询业务等其他业务而言,亦有着大幅的增加。

可见,基金管理公司的非基金业务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客观存在,且处于不断发展之中。那么,就这些脱离了基金法律关系的活动而言,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可否优先于基金管理公司上述相关的其他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之利益呢? 其一,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原则上优先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其他债权人等直接利益相关者。

理论界对“利益相关者”的内涵与外延有着诸多不同的观点和诸多分类方法,然就其利益与公司及公司行为是否直接相关为标准,笔者认为,可以分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前者既包括物质资本出资者,如股东、债权人,也包括人力资本出资者,如各级员工。公司及公司的经营行为直接影响着其客观、具体的利益是否能够实现或者是否能够完全实现,反之其行为亦对公司利益具有直接的影响。后者则是指诸如社区、政府、社会公众、环境和资源、社会福利和公共事业等与公司经营行为有着间接利益联系的主体。也就是说公司及公司的行为并不会直接给其带来利益或者说具体地给其某种利益造成损害,但从长远、整体或间接的角度而言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直接利益相关者应当是公司治理所应考虑的必要因素,并且,可以是公司治理的参加者。间接利益相关者由于其利益在因果上和内容上的间接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即使公司治理要对其进行考量,但一方面无法确定其考量的成效和界限以及考量到什么程度方为足够;另一方面也无法与其他主体的利益加以真正或具体的比较,其至多是一种抽象的原则或者是无法确定履行的宣言而己。其进而无法获得立法上的切实的制度性支持,而受制于诸多主体、诸多行为的影响,甚至更多的是经营者的价值取向、个人偏好等随机因素。[8]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利益权衡与比较在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群体中应只存在于直接利益相关者之间。对基金管理公司相关主体的利益比较时亦不例外。

在基金管理公司中,其直接利益相关者除了上述基金份额持有人、股东、员工以外,还存在着基金公司在从事其他非基金业务以及运用固有资产时,与之发生相应法律关系的当事人。这些当事人从法律性质上可以归于债权人范畴,而基金份额持有人亦同为基金公司的债权人。在市民社会中,各种私法性质的法律关系之间并无谁更重要之分,公司在各种性质的法律关系中均可能负担有法律上的义务,而这些义务也没有轻重缓急之分。然而,以社会为本位的经济法却打破了上述私法的原则,其强调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公权力要介入私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对相应法律关系进行调整。为了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这一更高层次的法益,限制和牺牲某些私人的个体的权利和利益将在所难免。由于基金的法律特性,众多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或者说集团利益与基金管理公司普通债权人、股东、员工的普通债权相比较而言,具有更多的社会性,对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具有更多的影响和意义,因此而产生的两者的不平等具有相应的经济法视野下的正当性。并且,就字面意义而言,这种经济法意义上的不平等性也己在相应立法中有所明确规定而非仅仅是理论分析。

从抽象意义上来说,公司所从事的任何经营行为都存在着利他才能利己的情形,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与公司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具有长远上和整体上的一致性。从之前的数据分析来看,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营业收入来源于管理费收入,是基金管理公司偿债能力与利润水平的客观保障。因此,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保证基金制度的长期的有效发展,是对其他债权人的真正、客观的保护,符合其根本的长远利益。而如何保障相关当事人能够理性地认识长远利益、服从制度的基本原则并且予以正当行为,则需要一定程度的法律介入。以法律的形式建立其客观的长远利益原则与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需要强调或强制保障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实现。

进一步来说,由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制度缘起、功能定位与社会现状,甚至是其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等均使公司的其他债权人在与其发生相应法律关系时可以充分预见其基金管理人之身份或者是成为基金管理人的可能与必然,能够充分知晓其以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为优先的制度特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与损害。即便此时该公司可能还未成为基金管理人,但是,基金业务仍是基金管理公司的最为基本与核心的业务,是投资人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首要目标,而且,在实践中尚不存在不管理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因此,从一般社会认知角度出发,仍可推定其具有预见的可能与必然。并且,在法理上,如法律对某种行为或某项权利有明文规定,那么,即可认定当事人在实践之中对此知道或应当知道。而目前的基金管理公司的相关法律法规均明确规定其应以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为治理原则,暂且不论相关法规的真实意思或者说是否正当,至少仍可以此认定基金管理公司的交易相对人应当知道基金管理公司的相应特殊性。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其他债权人在与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交易时,其明知交易相对人为基金管理人、负担着法定的以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的义务而仍与之交易,已充分享受了法律和事实所赋予的自由选择和自我救济的权利,因此,其应承担由此而产生的相应的后果。或者说,其他债权人在与基金管理人进行其他交易时,即默视地附带了以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为优先的限制性条件。而此条件并不影响债权人的认识能力与选择自由,不构成对其真实意志的妨碍。除非特定当事人能够充分证明其没有认识到交易对象与基金现有或可能的关联,或者说其有足够、充分的善意。此时,则应由执此主张的相对人负担举证义务,以获得相应的撤销权、赔偿请求权等权利。然而,现有的法律规定与社会现实似乎可以排除其证明的可能。并且,客观上,普通债权人的利益仍可以通过私法自治而获得相应的保护,公司法制也认可并且通过相应制度保护公司债权人的相应利益。

如上所述,基于对经济法视野下社会本位的思考,以及对基金管理公司各方利益主体共同之长远利益的实现和其他债权人的交易时的认知与选择等性质的分析,结合基金法制的价值目标与法律特性,笔者认为,原则上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可以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也可以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其他法律关系中的相对人(债权人)。在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中必须充分考虑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问题,在其利益与其他公司直接利益相关者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为重。

其二,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原则有例外与限定。

如上所述,原则上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可以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可以优先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其他直接利益相关者,包括公司的股东、员工和其他债权人。然而此优先亦非绝对的优先,其适用应当符合相应的条件,或者具有一定的例外。

第一,在基金管理公司所从事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具有公益目的的受托管理业务中,由于事实上投资人或受益人的权益也具有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色彩,因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并不能适用于此情形以及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情形。从管理人的性质上来说,基金管理公司在受托管理社保基金与企业年金时亦承担着或多或少的由于彼此之间在地位、权利、信息方面的不平等而产生的信赖义务。如此可见,“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的基本原则”可以在一定限度内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其他直接利益相关者,而对于其他基金管理公司直接所涉的公共利益、社会利益而言,则应至少存在平等的关系,或者依其法益之高低在发生冲突时予以平衡。此应为上述优先原则的除外特别情形。

第二,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仅适用可能直接影响持有人具体利益实现之情形,不构成对其他债权人债权的根本否定。由于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基金财产与其固有资产之间并不相同,且依法需要严格划分与相互独立,那么其他债权人在依法行使到期债权时,除非从根本上直接影响到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具体利益,或者说将客观导致基金管理人无法正常履行基金管理职责和活动,方可依据持有人利益优先之原则加以调整。而在公司仍得以正常经营时,或者说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影响更为间接或抽象时,则不应适用。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并不否定其他债权人的债权,也不排斥其他债权人权利的行使与实现,更不否定债权在本质上的平等性。举例来说,如其他债权人主张债权可能导致公司破产时,应当充分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谨慎地考虑是否可以宣告破产,是否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必要时可以限制其他债权人的破产申请等权利,但是,在宣告破产后,其他债权人与基金份额持有人在无特别法律规定的情形下,仍享有同一顺序的平等的受偿权利与机会。

四、小结

在相关立法中,存在着对基金管理公司与基金管理人概念的混淆。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从其规定的内容与本质来看,应当属于基金管理人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适用于特定的基金法律关系的相对优先。并且,应为基金份额持有人整体利益的优先且不适用于同一基金管理人同时受托管理的多个基金的持有人之间。而该原则并不能简单地依法规的字面规定而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或者说,是否能够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需要加以法律的分析与研究。在不同的法律视角下加以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上可以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及其他公司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公司及其股东、员工应当时刻遵循为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最大化服务的宗旨和准则,除非公司尚未成为基金管理人或没有加入基金法律关系;对于公司的其他直接利益相关者,即主要是其他非基金业务法律关系的相对人而言,原则上由于社会本位和长远利益的需要以及自身交易的选择等原因,亦应服从于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之规定和原则。但是,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在与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司直接利益相关者之间并无优劣轻重之分,在无法衡量其法益高低之时应予以平等的对待。而且,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仅适用可能直接影响持有人具体利益实现之情形,不构成对其他债权人债权的根本否定。

注释:

[1]《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准则(试行)》第一条。

[2]《证券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准则(试行)》第二条。

[3]参见《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

[4]《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第四十六条。

[5]我国现行相关立法中虽均以“基金管理公司”为规范用语,但究其实质却是以基金法律关系为前提。而事实上,基金管理公司与基金管理人无论从理论逻辑还是客观实践中均无法等同。具体分析可参见奚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与基金管理公司的法律辨析与现行立法检讲,楠京大学法律评论》,法律出版社2010年春季卷(总第33期)。

第4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建议

近些年来国际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渐放缓,造成一些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的现实情形,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对一些企业形成一些不利的因素,促使这些企业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安全运行,这里就包括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形势下经济增速逐渐放缓,这表明国有企业存在一些不适应现代经济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做适当的分析,并针对分析过程,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一、资金管理与国有企业

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资金管理的有效运用,将极大的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扩大企业利润,规避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并使企业的资金成本降到最低,最大程度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同样具有上述的功能及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的发展并未顺利,没有达到上述的要求,所以我国国企的资金管理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国企在资金管理方面遵循一定的原则。企业的资金管理不能是随性即是、信手拈来,而是要遵循相应的制度及原则行事。国企资金管理遵循的原则有四种,即价值导向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和合理配置原则,为了促使国企在运营过程实现利润最大化,四种原则在实践过程中会有相应的偏向。价值导向性原则指时间及成本在管理项目中的的比重大小,企业经营的目的即是最终获得利润最大化,时间与成本是影响利润收支的关键因素,时间多、成本高就意味着管理项目利润收支小,也意味着不符合资金管理的价值导向性原则,相反,则符合;效益性原则,与价值导向性原则相关的是,效益性原则也强调时间与成本在利润收支中的影响,效益性原则要求国企资金管理尽可能通过降低风险、降低成本、缩短时间及拓宽渠道等方式提高管理项目中资金管理效益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此原则主要强调对资金管理过程中环境及流程的安全予以保障,保证管理资金有效流动及资金收支安全;合理配置原则,为使国企的生产运营及发展的动力得到保障,并使国企在最后的经营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其内部的资产结构要保持合理的比重,除此外,国企的各项管理资金的来源与投入也要按合理的比重进行分配。国企资金管理的各项原则对其整体的利益重要促进作用。

二、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现行状况

国企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对筹资环节的能动性较低,难以保证国企正常运转的资金需求。国企要正确把握市场形式的变化,根据具体的市场特点对资金的管理作具体调整与规划。资金管理中资金筹资关乎国企的命脉,是保障国企正常运营的资金来源的基础。但是,国企在筹资环节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其能动性较低,不能与其的地位和规模成正比,在筹集资金的方式及选择上还是具有局限性,这只要是因为国企在市场中过于强调自己的身份,导致一些更加有益的筹资方式及选择被放弃。国企在获取资金筹集的渠道上需要进一步的拓宽,将自己的优势与更多筹集资金的方式相结合,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中的潜力。国有企业对已拥有收款的管理规划存在问题。尽管国企需要更进一步的拓宽筹资的渠道,但相对其他企业而言其筹资能力还是较高的,如何对已筹得资金进行管理,是国企资金管理的主要任务。目前,国企对已经占有的资金的运用灵活度不高,资金的占有过于明显,运营效率较低。在对支出资金的控制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要根据市场的特点做好对资金的管控。21世纪,市场经济紧跟时代的脚步,越来越向网络化方向靠拢,国有企业在网络时代对资金管理仍存在问题。当前,互联网的发展迅速,市场对资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望,资金管理与网络相结合已成趋势,为了更好的完成对资金管理的控制,网络化无疑为此提供了重要平台。但是国有企业在对资金的网络化管理仍有不足之处,并且国企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网上银行交易与网上银行内部资金控制的管理机制。

三、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优化建议

优化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机制,首先要培养其资金管理的能动性。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的能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加强对国企资金管理中已经建立的资金筹集渠道的管理;第二,加强对更多渠道获取资金筹集的能动性。国有企业由于其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较高,所以其自身的筹集资金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但过分强调其自身的地位及作用会造成其对已有的资金筹集渠道的忽视,使国企在资金管理方面出现较大的漏洞,因此,国企在资金管理方面要注重培养能动性。另外,国有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较高,再加上国企过于强调自己的属性问题,致使其在对资金筹集渠道的选择带有局限性,更加会倾向于通过其它国有企业建立资金筹集方式,这种由于地位而显现的不同方式的选择往往成为制约国企资金筹集的障碍。因此在资金筹集渠道的选择上,国企需要更加注重对资金筹集方式选择的能动性的选择。优化国有企业在对已有收款的管理及规划。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对已有收款的管理,提高国企资金的使用效率。我国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及特点,制定符合自己企业资金管理的管控模式,相关的资金管控机制是要做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效寻求符合自身特点的资金管理途径。另外,国企在对已有收款的管控可以采用集中管理的手段,以此避免分散管理弊端的出现。国企资金管理要求其管理信息系统与监督管理的工具需要完善,国企资金管理系统与信息化建设的同步建设对其资金管理的优化有重要作用,两者相结合,对国企的一些较大金额的资金收款进行全面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可以有效反映资金运行的状况,也能有效的将企业的收款进行集中管理。国有企业在对资金收款的管理及规划优化升级,使企业整体资金链的管理及控制更加有效。互联网与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相结合。当前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平台,越来越离不开人们的生活,国企将其资金管理与互联网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更有利于人民对其的了解与认可。国有企业在日常的资金管理中的现金收支与交易中,尽可能的减少现金的结算与使用,适当的增加网上支付与结算方式,要发挥网络资金管理省时省力的特点,尤其要重视网络资金管理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要加强网络对国企内部资金管理的监督便捷的特点,使国企内部货币资金业务的权责及安全性得到保障。加强对国企内部资金管理的职员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培养。国企内部资金管理职员是各项资金管理项目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因此,国企资金管理是否运转正常与其内部管理人员的素质及职业道德是密不可分的。如何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与职业道德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关于国企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及职业道德的建设,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提升:首先,国企在对资金管理职员进行应聘时,就应将应聘者的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放在突出位置,素质不仅仅指其在该领域的技术与能力,更要对其社会层面的素质予以考量,以实现职员使企业获得利益的最大化,社会层面的素质的重视,不仅可以使国企在资金管理方面获得利益最大化,而且可以使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时间跨度拉到最长。其次,国企在运营过程中要将强对资金管理在职人员的培训,培训要涉及资金管理人员素质与职业道德层面。如此不仅有利于更多资金管理部门人才的涌现,更有利于优化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机制的优化。

四、结语

国有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正确认识市场有利于国有企业的长足发展,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国企内部的发展,国企资金管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资金管理将大大促进国企内部资金的正常运作,使国企实现利益最大化。但是国企资金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外部的挑战下,资金管理更需要优化升级,发挥其最大作用。本人能力有限,一些地方认识还不够深刻,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加深对这方面的了解与认识。

作者:陶陶 单位:爱涛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5篇

电网公司规模庞大,经济效益良好,由于行业特点和特殊的政策规定,其在资金管理上存在“高存高贷”的现象,即银行账户多,货币资金余额和长期借款余额巨大,有人戏称为“为银行打工”。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电网公司采用了新的资金管理模式,通过建立资金管理中心,强化了资金管理,将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资金管理中心是作为电网公司总部的一个职能部门独立存在的。它不是单纯的金融机构,有权对各网省公司实施行政手段,同时能够享受总部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避免了与各网省公司和下属单位之间出现利益牵涉,以实现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

一、电网公司资金管理中心管理资金的基本原则

电网公司设立资金管理中心的根本目的是把分散的资金归集起来,形成规模优势,保障资金安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基本原则包括:

(一)整体效益最大化原则

坚持网省公司、中电财和公司总部三者资金管理效益最大化。

(二)安全性原则

资金归集和使用仅限于公司系统,防止资金损失。

(三)所有权不变原则

资金资源的整合不改变各单位资金的所有权,整合的只是各单位余存的闲置资金。

(四)有偿使用原则

资金使用方应支付相应的利息费用,资金提供方要取得相应的收益。

二、电网公司资金管理中心管理资金的具体职责

资金管理中心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主要是合理地划分工作范围,明确职责,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具体职责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负责制定资金、融资(借款、债券、基金等)管理规章制度;

(二)负责建立健全公司资金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监控公司资金运动和资金状况;

(三)负责公司银行账户管理;

(四)负责公司内部资金融通和资金调剂,制定公司内部资金调剂方案,监督和检查资金调剂方案的执行情况;

(五)负责统一组织公司对外融资工作,制定公司融资方案(融资计划),组织融资活动及后续管理工作;

(六)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存量资金运作,提高资金收益;

(七)负责资金管理中心相关业务的会计核算;

(八)负责争取和落实融资政策,组织开展公司债务置换,优化公司债务结构;

(九)负责银企合作、银行综合授信和信用资信等管理工作;

(十)负责管理和指导公司各单位资金结算中心的业务工作。三、电网公司资金管理中心管理资金的具体内容

针对电网公司规模大、行业性强的特点,资金管理中心要有一套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其中包括资金归集、内部调剂资金、融资统一管理和资金安全监控。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资金归集

组织资金归集是资金管理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不是简单的资金结算,而是统一的资金管理。资金管理中心将各网省公司作为资金归集的子单位,充分发挥其结算中心的作用,加强管理与指导,使资金层层归集,直至总部。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将其作为开展资金归集工作的第二平台。特别是选择资金较集中的合作金融机构,利用他们的新型金融服务产品(如集团账户、实时汇划等)和网络技术条件,提高资金归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内部调剂资金

资金管理中心在电网公司内部进行资金调剂,是保障资金安全、发挥资金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其具体方式大概有以下四种:1.各网省公司集中的资金优先用于内部调剂和安排,往往资金调剂范围越小,使用效率越高;2.充分发挥资金管理中心的核心作用,及时掌握各网省公司资金余缺信息,使资金能够在网省公司之间相互调剂;3.对于特殊项目的资金需求可以采用有偿方式调剂资金;4.在不同法人之间采取委托贷款的方式调剂资金。

(三)融资统一管理

资金管理中心集中审批电网公司各下属单位的预算安排和融资方案,统一制定融资计划,按照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先回报率高的项目后回报率低的项目的原则统筹安排融资。例如,2006年各单位编制了融资方案,报资金管理中心统筹平衡,中心相应地做了内部融资、中电财贷款和融资租赁等融资方案,确保通过的融资方案都能予以落实。另外,资金管理中心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组织网省公司提前还贷,或者延迟贷款,减少对外借款,利用循环贷款,将公司资金存量压到最低限度。

(四)资金安全监控

资金管理中心通过与金融机构联网,动态地、实时地采集公司各单位的资金信息,对资金进行集中监控。利用信息系统分层监控、分级负责资金安全,做到自动分解采集到的资金信息、自动筛选可能有问题的信息和自动分发处理。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开发银行账户集中管理系统,使公司各层级单位的所有银行账户变化都必须在系统中登记,定期填报银行账户余额,对公司各单位存量资金进行跟踪分析,清理和压缩银行账户,防范资金风险。

四、电网公司资金管理中心管理资金的积极作用

电网公司通过建立资金管理中心,在资金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公司的管理和经营起了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电网公司通过建立资金管理中心,对各网省公司分散的资金适时、适度地实行集中管理(如资金归集),统一筹措、调剂(如内部调剂资金),及时掌握资金流向,有效控制各网省公司的资金流量,在确保公司发展和生产经营有资金保障的基础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了资金安全。同时,严密的融资管理制度和资金监控措施,可以防范由于无序的、盲目的投资管理、融资管理等给公司带来的经营风险。

(二)资金管理中心集中分散的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通过利用资金的整体规模,调节各网省公司的资金余缺,统一融资管理,降低财务费用,增加投资收益,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公司利润。资金由分散运作改为电网公司统借统还、统一调度,减少银行账户,降低货币资金和长期借款余额,避免决策上的漏洞和使用的浪费。同时,利用各公司资金使用上的时间差,减少资金贷款规模,降低贷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6篇

【关键词】资金管理 融资方式 问题 对策

资金是企业经营运转的血液,在企业的经营中发挥着整合各种要素资源的作用,任何一个企业都离不开资金这一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资金在企业经营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客观上要求每一个企业都应高度重视资金管理工作。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资金管理管理水平较低,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商业周刊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0%的企业倒闭原因都是资金管理不善。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客观上要求集团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资金管理水平,究竟应采用何种措施来不断的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水平成为了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花费较多时间以及精力进行考虑的一个课题。

一、企业资金管理概述

资金概念有广义以及狭义之分,广义的资金包括企业的现金、银行存款、流动性强的短期有价证券等,根据我国企业款及准则的规定,将企业资金的范畴主要界定为库款现金以及银行存款两大部分。资金管理就是企业为了达到持续经营发展的目的,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确保资金满足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的一个动态过程。资金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资金的筹集管理以及支出管理两大部分,资金筹集管理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上市筹资等,资金支出管理是指对资金的支出制定规章制度,使资金支出合理的过程。企业经营实践证明,通过良好的资金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资金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具体作用主要凸显在充当支付手段这一层面,企业进行要素资料的购买,整合各种要素资源,实现价值创造都离不开资金支付手段职能的发挥。

二、企业资金管理目的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资金管理的基本目的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安全性目标,资金管理安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对于企业发展的安全性而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有力支持,无论是投资也好,还是应付企业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风险也好,都需要资金的强有力支撑,通过资金管理可以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营。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资金本身的安全,资金无论是投资,还是保存在企业的内部都是有风险的,而资金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将这种风险进行控制,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二是收益性的目标,资金管理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收益,资金对于企业而言是稀缺资源,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资金的需求比较强烈,通过资金管理可以将企业拥有的资金最大限度的使用,从而给企业带来收益,这种收益主要就是体现在资金支出带来的直接受益,以及资金的有效利用所带来的潜在收益。三是弹性目标,在企业各种未知风险发生概率升高的背景下,企业的资金管理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弹性化,企业资金管理应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这种弹性空间设置的目的是应付企业经营中出现的各种突况,企业的资金管理应是在保证一定弹性的前提基础之下再考虑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反之如果仅仅是为了追求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而没有预留缓冲空间,一旦出现危机,就会让企业措手不及,难以应对。

三、企业资金管理原则

不同的企业之间经营情况千差万别,这就导致企业资金管理没有定式可依,不过总结企业资金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却有普遍性,结合资金管理领域的研究文献,本文将企业资金管理的原则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系统性原则,企业资金管理千头万绪,不仅仅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同时还涉及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企业资金管理应处理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要从整体以及长远的高度来审视企业的资金管理,尤其是应注意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匹配,这样才能确保资金管理作用的发挥,不至于使资金管理与企业战略相左。二是资金管理应遵循动态调整原则,企业的资金状况,内外经营状况是不断变化的,面对不断变化的内外经营环境,企业的资金管理应及时的调整表面出现资金管理与经营相脱节的情况。资金管理的动态调整应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资金管理应走在内外环境变化之前,这样才不至于拖企业经营管理的后腿儿,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金是企业经营变化的“粮草”,只有资金管理走在前面,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三是资金管理应遵循持续改进原则,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企业管理者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的加以提升,希望“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企业资金管理的持续改进一方面可以讲风险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另外一方面可以实现资金管理进入一个持续上升的通道之中。

四、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不足

尽管资金管理意义重大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但是很多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依然不能够与企业的发展要求相匹配,观察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资金筹集方式单一

资金筹集是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仅仅依靠自身增长不仅速度慢,而且很容易在一闪而逝的市场机遇面前贻误发展。所以说很多集团企业都高度重视外部的资金筹集,很多企业都试图探索多渠道的资金筹集策略,以期化解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瓶颈,例如中石化成立财务公司,中石油设立昆仑银行,许多集团企业纷纷走上“圈钱”之路。但是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集团企业在资金筹集方式层面依然方式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能够依靠自身实力成立财务公司、内部银行的企业还是极少数。资金筹集渠道的单一意味着企业资金的筹集成本比较高,同时还意味着企业资金筹集风险比较大,一旦银根缩紧或者放贷主体收回资金,就会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会发生断裂的情况。资金筹集方式单一的原因是多方面,除了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以外,企业信用市场尚未建立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企业资金筹集方式不能够多元化。

(二)资金支出管理随意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在于盈利,企业资金支出是经营开展的必要活动,资金的支出管理不是压缩支出,而是将那些不必要的支出削减乃至消除,其目的在于为提升企业的收益状况。目前很多集团企业在资金支出管理方面比较随意,由此导致企业屡屡出现资金危机,在支出管理的随意层面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投资随意,投资往往是企业一段时间内比较大的支出,尤其是那些比较大的投资项目,往往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一些集团企业的下属企业往往会有投资冲动,希望通过投资带给企业更多的收入。但是这些企业在进行投资中并没有伴随着科学的项目评估投资流程,往往就是脑袋一热,具有决定权的管理者就开展投资,其结果可想而知,因为投资随意程度与投资失败正相关,直接导致大量的资金支出并能够带来预期额收益,影响到企业的资金链安全。另一方面是行政管理费用支出的控制乏力,一些企业在支出的管控方面没有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由此直接导致各种不必要的支出屡禁不绝,极大的影响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举例而言,一些集团的下属企业在办公设备的采购方面往往存在超标的情况,这些支出对于企业的资金情况来说是一个负面的影响。

(三)资金管理人才匮乏

资金管理人才匮乏是目前很多企业资金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资金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一支专业能力强,职业素质良好的资金管理团队对于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阻碍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我国很多企业资金管理人员严重匮乏,既有的资金管理人员能力也不太专业,这就导致在企业资金的支出以及收入中得不到资金管理人员的有效正确建议,这使得资金管理水平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资金管理问题都是由资金管理人才匮乏所导致的,毕竟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资金管理人员能力的高低。只有企业资金管理人才缺失的问题应尽快得到改善,这样才能为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提升提供人力资源基础。

(四)资金管理信息化滞后

信息化建设滞后同样是很多企业资金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信息化的滞后导致资金管理的很多风险被隐藏,最终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重大伤害。资金管理风险并非没有征兆可循,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资金管理风险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通过引入资金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及时的发现各种潜在的资金管理风险。然而很多企业在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明显滞后于企业资金管理的需要,仅仅依靠手工方式很难及时的对潜在的资金管理风险进行预警。平时因为没有信息系统,导致企业管理者不能够及时的察觉企业资金总体状况,等发现问题的时候,再想弥补就已经来不及了,这客观上需要企业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通过引入财务管理软件,做到对财务管理信息的实时监控。

五、提升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具体策略

资金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针对目前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资金管理的目的以及一般原则,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升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

(一)资金筹集渠道多元化

资金筹集多元化方面要求企业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打通融资瓶颈,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者以融资模式之外,还可以探索其它模式,举例而言,很多集团企业纷纷成立自己的财务公司,有的企业还走上海外融资之路,这一方面盘活企业的自有资金,同时还可以利用社会资金,对于企业的资金管理而言可谓是“一箭双雕”。企业也可以探索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给企业提供了更号的资金筹集选择,未来企业应充分利用好各种融资途径,不断的探索的安全性更好、价格更低的资金筹集模式。

(二)资金支出管理科学化

在资金支出管理方面,企业应从投资以及管理支出两个方面加以强化,在投资方面企业应构建一个科学的投资决策流程,投资应采用集体讨论的做法,而不仅仅是单个管理者的决策,必要的时候,企业可以借助于外部的专业咨询机构来开展投资项目的评估,力求投资项目成功概率的提升。在管理支出方面,企业应构建资金支出的内控机制,同时完善制度管理,通过引入预算管理要控制各个部门的支出,同时还可以实施项目化的资金管理模式,将收入及支出具体到每一个项目头上,从而实现支出的科学化。

(三)资金管理人才专业化

企业要先构建一支资金管理方面的专业化人才队伍,需要企业应设置专门的资金管理控制岗位,通过引进专业的资金管理人才来优化以及充实企业资金管理队伍,在具体的人才引进中,除了考察资金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之外,还应重点考察资金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毕竟资金管理者只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的胜任此项工作。除了外部引进人才以外,企业还应加强人才的培养,企业加强对内部资金管理人员的不断培训,通过培训让资金管理人员掌握最新的资金管理技术以及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资金管理水平。

(四)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

企业资金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通过信息化的推进,基本上可以做到资金管理信息的实时共享以及传递,这对于企业的资金管理而言是一个利好。毕竟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企业资金管理策略只有做到及时的反应才能有赢得调整的时间,反之如果企业没有信息化手段的协助,可能会贻误财务调整时间。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从软件以及硬件两个层面来推进,软件层面是指财务软件、人力资源,硬件层面是指各种信息化设备等,通过软件、硬件的协调并进,可以实现资金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推进。

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考虑到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资金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在客观上要求企业管理者在观念层面给予资金管理高度重视以外,还要求企业管理者不断的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大胆探索,寻找适合企业情况的资金管理途径。

参考文献

[1]牛志红.关于强化企业资金管理的分析[J].财经界,2013(6).

[2]卢春红.探讨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J].投资与合作,2012(12).

[3]顾蕴华.浅析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J].商业会计,2012(13).

第7篇

在价值链理论基础之上对资金进行管理,可以重新塑造管理流程,把管理对象有效扩展到全部的资金活动之中,而且要对该企业的资金管理实施新的预算、决策以及控制之间进一步结合的模式,在资金管理战略以及资金管理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管控。其中,资金管理战略是在战略层面上建立起企业的资金管理目标,再从中选出最符合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金管理体制;资金管理技术则是从技术的层面上全面分析该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价值链,对现有业务流程及资金流程实行改造与升级,摒弃无法增值的过程,改进、更新可增值的流程,建立较为科学的资金管理方式,确保企业资金的使用能够获取最大化的效益。

二、基于价值链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实例

BS集团现金集中管理通过现金平台来实现。现金平台建立在财务公司,财务公司通过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实现全国范围的现金集中,集团公司通过实施余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将成员单位存量资金按日划入集团公司现金平台主账户,成员单位日常经营所需资金从现金平台主账户获取,以此实现平台内资金的余缺调剂。现金平台富余资金由集团公司统一运作。其中现金平台委托贷款系集团公司范围内各执行单元在其单元内各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执行单元总公司之间的内部委托贷款。经集团公司批准后,在现金平台内富余资金由集团财务公司统筹平衡后集中运作,目前执行利率0%~3.3%之间。BS集团发挥整体优势,提高资金管理水平,集团公司对符合条件的所属企业实行现金集中管理,以有效利用集团内部资金存量,提高集团资金总体收益、降低财务费用支出,获得资金最大收益率,提高整个集团的资金管理水平,实现资金一体化管理,体现出在价值链下企业资金管理。集团公司通过实施余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将成员单位存量资金按日划入集团公司现金平台主账户,成员单位日常经营所需资金从现金平台主账户获取,以此实现平台内资金的余缺调剂。

三、基于价值链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原则

在价值链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的资金管理,其研究的对象一直都是处在相同价值链上所有的企业资金,故而其管理原则和传统的管理原则是不太一样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相协同的原则

对于不同职能、不同产品以及战术资金和战略资金间进行的资金投入都必须要能够维持一个较为科学合适的比例关系,进而在企业内部各部门间进行的资金投入和运用都要作出互相的融通及调节。

(二)互相配合的原则

基于价值链的资金管理要把其当作是同一条价值链上面的每一个企业做到整体发展的推进力量,而不是局限在资金管理的效用上。故而在价值链的基础上实行资金的管理一定可以和同一条价值链上的企业进行联盟,实施业务流程、实物流程以及信息流程等一些活动管理上的密切配合,建立以服务和优化该企业的资金资源为目标的企业资金管理流程管理体制。

(三)最大化效益的原则

价值链上的每个企业都需要在实施资金的投放计划之时,尽量去选取有助于提升自己盈利水平的投放项目,确保项目可以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周转,而且要确保资金运用的效益。在同一条价值链上的所有企业都必须充分理解并考虑其共同利益,本着共赢的理念,有效使用资金,保证企业利益能够最大化。在该原则之中,要保证该企业的支付能力及偿债能力。

(四)集中性的原则

为保证价值链上的企业及时对全部资金作出管理以及控制,需要这些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必须体现出集权管理的思想,进一步促进该企业的资金可以按照价值链的管理思想实施保存以及运用,完成效益的最大化。

(五)运作弹性的原则

在价值链基础上的企业资金管理一定不能够僵化,而且要根据相同价值链上所有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所产生的变动实施及时调整,进而保证该企业的资金投放能够发挥最大效用。

四、基于价值链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实施途径

(一)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对业务的流程进行重组时,一定要能够一直坚定将客户的满意程度当作实施的最终目的,对业务流程的策划以及改造进行重点的关注,使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对于企业原有业务流程重新定位,而且要实施较为彻底的再次改造,保证在价值链的基础上,使该企业的资金管理采用扁平化管理的方式,并确保其落在实处,从根本上改进企业的运营成本及质量。

(二)对资金流程进行重造

企业要依据自身特点,使用业务与财务统一的软件进行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之中物流、资金流或者是信息流的数据,并且能够达到信息数据上的共享,进一步保证企业的资金可以在活动之前、活动之中以及活动之后实施的预算、结算或者是监控等管理活动更为规范、高效。企业可从以下角度开始改进或改造:

1.以财务资金的管理为中心强化目前网络技术的深入运用,并且将其扩展到使用的广度,并且建立起集合了生产、采购、销售、库存以及财务一体化的现代化管理体制,确保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等这些数据的管理能够完成集成化以及统一化。

2.以资金的管理为核心,建成内部信息的管理体系,处理当下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资金信息质量、时效性、准确性比较差的问题。

3.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实行企业的财务和业务体制的融合,完成对二者的一体化管理,保证企业能够在进行筹资、运营或者是投资等一些财务活动时较为规范、高效。

第8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专款专用资金管理

一、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应原则

(一)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概述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是在政府相关预算中,根据相关规定专门针对城乡居民进行免费医疗而用于医疗卫生机构的一种财政补贴。首先,各级的政府对于本地区都需要安排一定的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作为补贴,该部分资金由政府主导,由政府进行拨款,通过该资金确保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在相关规定下免费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其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一般会选择“当年预拨,次年结算”的方式进行资金补助。再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不能利用该资金进行医疗设备更新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任何人不能针对该资金进行挪用,如出现该种情况必须按照相关责任追求当事人。

(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原则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发放和使用必须按照一定原则进行处理。一方面,必须符合专户或专账管理。遵守该原则可以让该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接受该资金补贴的单位也必须将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细致管理。另一方面,该笔资金的使用必须满足当地相关规定,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出该笔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按照这些原则处理、使用该资金,才能发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根本作用。

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管理意识十分薄弱

从实践中了解到,一些接受资金的单位对该资金的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没用重视该笔资金的管理,不仅没有针对该资金的使用作出详细的规范,甚至认为进行该资金的专项管理并没有意义。在这种思想意识之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专项管理形同虚设,极大程度地造成了该笔资金使用混乱,频繁出现假账、乱账的现象,不仅不利于该资金的合理使用,更造成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无法实现其根本目的。因此,资金管理意识薄弱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资金管理办法存在漏洞

从部分省市了解到,一些省市并没有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直接分配给具体的单位,而是选择将该笔资金划分给卫生主管部门,再由卫生主管部门向具体医疗单位进行拨款。这种方式造成了卫生部门挪用现象和分配不均现象严重,同时还会出现延迟拨款,对医疗单位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这也证明了目前的资金管理办法存在漏洞。

(三)资金管理使用存在违规

从实践中了解到,一些医疗单位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针对居民实施免费医疗,同时又向政府索要该笔资金用于医疗建设,这严重违背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中的相关规定,同时也给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带来了不便。究其本源就是在使用、管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方面出现了违规现象。

三、针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一)加强宣传,增强管理意识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具体情况,让广大居民广泛参与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让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在人民群众的监督管理下实施,提升人民群众的管理主体地位,增强人民群众的管理和监督意识,可以降低该资金被恶意使用的风险,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更好地实现其根本目的。

(二)制定科学管理办法,完善资金管理流程

想要针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进行良好的管理,就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以严格的制度保障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顺利落实。相关部门应该成立专门部门进行资金管理,更要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规范资金的核拨和使用,并针对医疗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并建立起相应的奖惩制度,通过这些科学的管理办法完善资金管理流程,让该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三)健全内部控制,确定资金管理使用考核办法

医疗单位想要针对该资金进行合理管理,就要明确相关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考核机制,通过健全内部控制相关体系,让医疗单位员工认识到该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该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资金的使用合理,确保达到专款专用。通过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资金管理使用考核机制,确保资金管理更加完善。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阐述,不难看出现阶段我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难以发挥出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通过加强宣传,提升管理意识,确定科学管理办法,完善资金管理流程以及确定资金管理使用考核办法等方式加强该资金的管理,让其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盖彦芳.关于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的探讨与思考[J].现代商业,2012(1)

[2]宋功义,倪世树.细化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2015(1)

第9篇

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集团公司对财务的管理,归根到底是对资金的管理与控制。集团公司规模大,母子公司关系复杂,资金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集团公司整体效益的高低,因而加强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该客观地看到,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在资金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拟根据资金管理的原则,立足于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现状,对集团公司资金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一、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资金管理的内容包括筹资管理(即资金的来源管理)、投资管理(即资金的投向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即采购资金、存货资金、应收账款管理)、现金流管理等。狭义上讲,资金管理仅指资金的筹集与运用、货币资金的计划调度与监控,重点是现金流管理。

1 常规资金管理

(1)资金筹集管理。筹资是集团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公司只有能够以尽可能低的资金成本取得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才能迅速发展并显示出活力。集团公司筹资管理的重点是资金筹措战略,资金筹措战略就是根据集团母子公司内外环境的状况和趋势,对集团公司资金筹措的目标、结构,渠道和方式等进行长期和系统的谋划,为集团整体战略实施和提高集团的长期竞争力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并不断提高集团的筹资效益。

(2)资金投放管理。集团公司资金投放是指为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而把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一定的产业、项目或经营活动中去的行为。投资管理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从横向角度说,包容了企业全部经济活动;从纵向的角度说,它既是企业资金的当前合理运用,又注重了资金的未来合理配置。集团公司对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重大投资项目拥有决策权,对重大项目的资金筹措和投放,债务偿还等承担重要责任。

(3)营运资金管理。从会计角度看,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管理。集团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主要体现在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在流动资产上以及怎样进行流动资金的融资。

(4)收益分配管理。集团公司收益分配战略是指合理运用集团公司的财务分配功能,适当集中子公司的收益。集团公司作为子公司的出资人,对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收益有分配决策权。集团公司应根据集团发展战略和子公司在集团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状况确定各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收益分配政策。对于确定要大力发展的子公司,可少集中或根本不集中其收益;对于要限制或控制发展的子公司,其收益应多集中。

2 现金流量管理

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统称。集团公司现金流量管理就是指对集团公司现金流入和流出的管理。现金流量管理既是对“流量大小”的管理,又是对“流转过程”的管理。通过“流量大小”的管理可以发现集团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是否有现金净流入,从而反映效益的高低;通过“流转过程”的管理可以发现现金短期循环和长期循环过程中的低效损耗和非增值作业情况,控制生产经营过程,提高资产,收入及成本管理水平,加快集团公司资金的高效率周转。

二、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原则

资金管理是集团内部控制中确保资金运作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内容。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四点:

1 集中性原则

从国外跨国公司的实践来看,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必须集中。若集团内部没能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指挥系统,缺乏统一规范的财务资金调控制度,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传递渠道不畅,财务数据,资金结算不集中,则集团总部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相关信息,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集中性原则就是要保证迅速而有效地控制集团全部的资金,为实现集团公司战略目标提供资金支持与保障。

2 协同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包括以下含义:一是对不同职能之间的资金投入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二是对不同产品之间的资金投放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三是战术资金与战略资金要有合理的比例关系;四是集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调剂,相互融通资金的关系;五是与集团外部的企业或合作者共同协调和投放资金,达到共赢。

3 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集团应尽可能将资金投放到能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项目上,使更多的资金参与周转。但从货币资金的特点看,求利性必须服从于及时性需要,只有在满足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基础上方能获取利润,否则企业可能出现支付困难。

4 权变性原则

权变性原则要求企业集团的资金投放与管理不能一成不变,必须及时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变化等做出相应调整。

三、当前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目前,我国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集团企业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使资金得到最高回报和创造最大价值,从而实现整合优势。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出现了很多弊端和与企业的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的情况,突出表现在:

1 资金运动不透明,违规操作多

集团资金分散存放在不同商业银行的几十个或几百个结算账户上,使集团资金在途数量极大、极度分散,部分资金甚至被违法存放在小金库中,使资金出现浪费与流失。

2 监管力度和时效性不足

集团企业的决策者无法实时收集资金信息,不能随时掌握集团整体资金状况,造成决策延误、控制失效。集团企业内部上下游企业之间容易形成内部拖欠“三角债”。

3 资金短缺与闲置并存

经常出现在集团整体资金充足的情况下,部分集团下属成员单位由于局部资金短缺仍向商业银行借款的现象,从而加大了集团整体财务费用的支出。

4 预算管理难以真正实施

很多大中型公司的预算是不完整或者不准确的,导致预算管理非常困难,一些公司甚至放弃了预算这一重要的管理控制方法。

5 信息不对称

走向集团化的大企业,子公司散布于世界各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或多或少地存在管理者无法全面真实地掌握经营数据的问题,使决策信息数据的收集出现高成本和信任风险。

四、加强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的途径

1 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是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实行监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资金集中管理权限下,子公司也必须有一定的资金自主管理权限,母公司对子公司

的资金管理只能是通过制度和授权或通过董事会间接行使,由统一的资金管理中心对集团公司资金流动实施管理和控制。目前,国内一些大型集团公司通过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实现了母公司内部整体资金的集成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资金结算中心统一口径开展银行业务,子公司除保留日常费用账户外,统一在资金结算中心开设账户,这种运作模式激活了子公司账户中的大量沉淀资金,提高了集团公司整体资金运作效率。

2 加强融资管理,拓宽融资渠道

不同的筹资渠道的资金成本不同,只有通过多种融资方式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才能最终实现降低资金成本的目的。一是依靠资金管理中心实现内部企业相互融资,充分发挥资金管理中心的资金管理作用。根据集团内部各企业的资金状况,灵活调度资金,尽可能在集团内部解决各企业的资金缺口,减少集团外部贷款,节约利息支出,以降低集团整体资金成本。二是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具体形式主要是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合理运用它们相当于取得了无息贷款。三是在相关法规允许范围内,利用银企合作控制资金,使内部调剂和银行融资有机结合起来。

3 健全预算管理机制

强化资金预算管理,应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切实改变以经营计划预算为主的预算范围单一、资金预算形同虚设的状况,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筹资等在内的全面资金预算。同时,要大力加强现金流量管理,高度重视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通过对现金流量的预测,控制和分析,严格控制现金流入和流出,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做到按计划用款、按进度拨款。

4 资金信息化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相结合,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

企业资金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资金信息化是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和安全监控的有效手段,通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切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