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09:28: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重症医学学科建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参加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联盟成立会议心得体会
海原一中张有余
作为中卫市思政课建设联盟委员会的委员,2020年9月22日,我应要求参加了中卫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联盟成立会议,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结合自身教学,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教育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
二、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栋梁。中国的教育以成长、成才、成人为目标,不仅仅是止步于书面文章的内容学习,尤为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育发展。对现在的青年一代来说,幸福来得过于容易,他们无法想象生活的不易,对待一些来自于父母师长的教育也是嗤之以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在于书面,更来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思想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竞争机制引入中医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学科,建立完备的竞争体系,设立教师教学效绩评价表,并通过调查问卷评估效果。结果:教师教学活动的参与率、科研及教研项目申报率、主动听课率、实行教学改革项目数量、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高年资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均明显提高。结论:竞争可以促进学科建设快速、稳步的发展,提高学科在同行业的竞争力,并促进学科中教师的教学及教研能力。
关键词:竞争机制 高等教育 中医 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科建设已经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的重视,也成为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基础[1]。而中医高等教育是当代中医传承延续及发展的最主要方式,于是如何加强中医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以促进学科中教师的教学及教研科研能力,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能力,从而可以提高中医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我院从2011年始将竞争机制引进中医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中,试图通过效果评价将其用至学科间竞争。
1 研究基础
中医高等教育相对于其他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固定,部分教师视教学过程为一种习惯或任务,这样必然会使教学质量下降,使学生在这些教师所任课的科目中形成相对空白的一环,这样也就必然使学生无法较好的完成整个学业,导致中医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降低,中医传承延续及发展的空间缩小【1】。另外,现中医高等教育学科配置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青年教师由于其在教学经验、教学管理、教研及科研等各方面的欠缺,必然也会对学科建设及学生正常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于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2个学年在河南中医学院下属学科中选取外科学科作为试点,将竞争机制完整的引入学科建设中三级评教、教师培养、科研、教研、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和德育的各个方面。使其形成较为细化的分值,并将分值带入每学期学时统计、教学酬金计算、下阶段学时安排、各种评先等方面,应进行年终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表,进行相应的奖励与惩罚。将结果与本学科以前状况作以比较,并形成相应学生、各教龄阶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处理,形成效果评估。
3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2个学年中外科学科教师教学活动的参与率上升27.6%,科研及教研项目申报率上升了45.2%,主动听课率上升37.1%,实行教学改革项目上升87.5%。在相应学生、各教龄阶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调查问卷中显示,98.7%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外科学科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明显提高,87.2%认为外科学科更具有凝聚力,93.2%认为高年资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明显提高。
4 结论
我国中医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多方面增强科学科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高水平的中医人才,提升临床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满足患者需求,为社会大众提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医疗服务[2]。从学科发展趋势来看,现有的中医高的教育学科建设模式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科发展的趋势。中医高等教育相对于其他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来说相对较为固定,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视教学为一种习惯或任务,这样必然会使教学质量下降,使学生在这些教师所任课的科目种形成相对空白的一环,这样也就必然使学生无法较好的完成整个学业,导致中医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降低,中医传承延续及发展的空间缩小[3]。另外,现中医高等教育学科配置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青年教师由于其在教学经验、教学管理、教研及科研等各方面的欠缺,必然也会对学科建设及学生正常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故而如何有效的加强中医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中教师的教学及教研科研能力,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研究人群为教师,他们经过社会历练,心理发育健全,竞争所可引发的一些负面效应,即“竞争性抑制”作用基本不会出现,而研究结果证明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自身素质的明显提高。竞争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更深更广的知识及各种能力,方能驾驭各种场面。这可成为一种动力,促使教师自我素质提高及自我能力的展现,并可以促进学科建设快速、稳步的发展,提高学科在同行业的竞争力,并促进学科中教师的教学及教研能力。并且青年教师由于其在教学经验、教学管理、教研及科研等各方面的欠缺,必然也会对学科建设及学生正常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为鼓励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故在年终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表中的数据统计方面,适当向青年教师倾斜,以促进学科中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从而在提高中医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前提条件下,为学科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使学科建设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研究中也发现竞争机制还可以引入各个学科的各个单一方面,也可以引入学科间竞争机制和学院间竞争机制形成,从而全面提高中医高等教育的教师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只有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通过竞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科科研和教学水平,才能使中医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顺应历史潮流,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大量科技中医高等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天琪,郭庆.跨学科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发展[J].现代情报,2012,32(2):139-146
在对医疗水平评价方面,有的系统采用了4项内容,即门急诊人次、出入院人次、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和治愈好转率;有的系统则有多达23项的评价内容,包含了诊疗数量、病例分型、诊断符合、出入院符合、危重症及抢救成功率、医疗事故或投诉发生数量、床位使用及周转、平均住院日、医院感染、接受外单位人员进修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等。在本研究的24套评价系统中,有2个系统提出对技术特色的评估,采用的方法基本是申报单位自举代表本专业特色和较高医疗水平的病种诊治情况,由评审专家根据材料进行评价。
分析与讨论
1学科评价应体现临床学科的核心任务
临床医学学科的核心任务是提供医疗技术服务,学科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诊疗质量,学科建设的主要措施是在某一临床医学专业领域内构建临床技术特色,开展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扩大专业技术的学术影响度和社会知晓度,提高社会服务效益。因此,临床医学学科的评价评估应紧紧围绕并体现出学科的核心任务。本研究所收集及分析的各级临床学科评价指标体系涵盖面比较广,包括了医疗、科研、教学和学科队伍等反映临床学科基本功能的指标,但是医疗水平和质量指标所占的权重比例并不高,从而使学科评价的重点与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的目标有所不一致,缺乏医疗技术水平在学科评估指标中对于学科建设方向的指向作用。因此,学科建设的评价指标应紧扣临床学科的建设目标,体现出医疗技术水平及诊疗特色等临床学科的核心任务,突出临床学科的核心功能即临床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及技术特色;通过指标设置及权重,强化临床医学学科的医疗技术水平及质量属性。
2学科评价应着重考量临床技术特色
临床技术的“特色”的含义包括2个方面:一是指这种技术具有先进性,具有优良医疗质量或具有独到性;二是指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度,得到了学术界和患者的认可。这种基于某种疾病诊疗项目的特色医疗技术是临床学科,尤其是重点学科,反映其主攻方向和内涵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本研究所涉及的24套评价系统样本中,只有2套系统对临床技术特色进行评价,说明对临床技术特色的评价还需引起关注,要引入有关技术特色的评估内容,并以此作为建立学科发展的主攻方向、聚焦技术优势和培养人才的行为导向。
应正确把握和评价临床学科建设中科研的作用
科学研究的项目和成果一直是各级学科评价的重点,指标所占的权重比例接近全部指标的1/3,评价内容涉及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著作、专利和科技奖励等,尤其注重被SCI收录论文的数量和杂志影响因子的高低。过高的科研指标权重既不利于倡导建立着重于解决临床问题的科研导向,也反映出目前医学科学研究中存在着重基础、轻临床的现状。而以作为临床医学科研项目成效主要评估指标的偏差,更忽略了临床科研的真正意义。对于学科建设的评价必须包括有临床科研的水平和相应成果。要观测科研项目与学科发展主攻方向的一致性、课题的连贯性,鼓励开展具有当地特点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设计规范的循证医学研究、建立规范化诊治的研究和针对临床方法缺陷的应用基础研究等。
应凝练学科评价指标,突出学科核心功能
本研究所收集的各级评价系统中的指标涵盖的内容均比较宽泛,涉及科学研究能力及成果、学科带头人及团队、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教学能力及成果、经济运营、运行机制及管理、科室管理、学科规模、精神文明状况和经费管理等方面,评价内容看似全面周到,但却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首先,评价指标和内容过多,反而会弱化或掩盖了对临床学科的核心任务,即医疗技术水平和技术特色的评价;其次,评价指标并非越多、越好,越能反映学科建设的成效。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如何在程序设计课程的实验中融合竞争激励机制,该方法借鉴ACM模式的成功经验,旨在提高学生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ACM;竞争机制;程序设计;实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竞争与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程序设计是一门交叉多学科,内容广泛且比较抽象,同时具有严密逻辑性的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少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该课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后期甚至有一些学生干脆选择放弃。基于这种状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与改革是必要的,解决这种局面的一条途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对学校而言,提高教学质量是第一要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既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又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也即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又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在某种意义上,后者更为重要,引入竞争机制可以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教学质量的深层的矛盾。
目前,QQ是国内最流行的即时通讯软件,它的成功因素很多,其中“等级机制”无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网络上甚至出现了大量的QQ外挂服务,外挂服务的火爆表明有很多人希望尽量提高其QQ等级,也在侧面证明了竞争与激励机制产生的重大效果。以至于在后来,其他即时通讯软件也纷纷效仿QQ 的做法,如飞信等,另外还包括很多网络游戏等。这个例子进一步说明了只要存在竞争与激励措施,人们就会有兴趣和热情去参与,所以,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引入这种竞争和激励机制,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良性运行机制,有利于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ACM模式实践教学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简称ACM/ICPC)是由国际计算机界历史悠久、颇具权威性的组织ACM学会
(Association for Computer Machinery) 主办,是世界上公认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其目的旨在让大学生运用计算机来充分展示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ACM涉及学科知识面广,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该项竞赛从1970年举办至今,历届竞赛都荟萃了世界各大洲的精英,云集了IT界的“未来之星”,而受到国际各知名大学的重视,并备受全世界各著名IT公司如Microsoft、GOOGLE、IBM 等的高度关注,成为世界各国大学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级计算机的赛事, ACM所颁发的获奖证书也为世界各著名IT公司、各知名大学所认可。中国高校从1996年开始举办ACM竞赛,得到国内众多知名高校的积极响应和热心参与,目前更是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由于该竞赛设定一套合理的竞赛排名、挑战规则,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和算法的完整实践模式,让学生以精通编程为荣,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自主学习氛围,一些高校己将此模式运用到软件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取得显著效果。
在程序设计课程的传统实践教学中,每个学生编写程序源码的IDE和编译环境等都是本地的,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停留在程序能否运行通过并最后上交,学生之间没有竞争的气氛,感受不到激励环境,他们的实践也属于自我为中心的“本地”模式。而ACM模式的实践教学完全区别了传统的实践教学,ACM平台采用B/S结构,学生用网页浏览器提交程序源代码,服务器接收到源代码后编译,并将相应的编译执行结果返回学生端。因为ACM的在线提交系统还整合了成绩统计、名次排序等功能,增加了很多趣味性,同时也增强了交互性,还集成了竞争激励机制,激发了学生对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爱好和认知主体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了好的教学及学习效果。图1是ACM模式实践教学的一个序列图。
著名的程序设计师Stanley B. Lippman曾经说过一句经典的话:编程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那么创作它的思维就可以是广泛的,所以它的实现过程也是灵活多变的。ACM模式正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解题方法不受限制,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创新思维空间。传统实践教学更多的是对教师范例的模仿,学生的对程序的实现没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不会太多考虑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而通过ACM平台进行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考验他们将知识点综合利用的能力,并且还要在算法上进行合理的优化,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做出准确的解答。ACM设计竞赛的成功也表明,采用ACM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可以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公正、公平的感觉,学生实践完成以后总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令他们产生一种要继续学习的动力,甚至将产生的兴趣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基于程序运行结果的方式实现了实验与学生交互的实时性,同时也实现了学生名次的实时性,而这正是本方法刺激学生提高程序设计兴趣的亮点,起到了与QQ等网络游戏的等级机制相同的效果,多数学生为了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名次,会努力地解题并提交程序,在整个过程中,又会促使他们寻找各种资料和解题方法,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程序设计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这种机制是成功的,众多学生把这种模式的实验当成了一种游戏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和程序设计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而这正是各位教师所期望的,也是学校所期望的。因此,它给了教学工作者一个启发,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提供这样一个游戏的、竞争的过程,就有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结束语
ACM程序设计竞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可否认这种模式是可以借鉴并引入到实际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来的。事实上,已经有一些高校将该模式运用到了某些程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取得显著效果。例如,我校2006年采用ACM模式开发了一套针对C语言的在线提交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系统的在线注册用户超过3000人,日平均提交频率约为1000次/天。在最近几次的浙江省计算机二级考试中,学校C语种的通过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较往年有了大幅提高。
采用ACM模式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注重编程能力的提高和解题思维能力的训练,引入竞争交流机制,为学生提供了因材施教的途径,激发了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兴趣。ACM模式实践教学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三本及高职院校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应用尤显重要。
参考文献:
[1] 欧阳民.竞争机制的引入与教学质量的提高[J]. 科技信息,2007,(07).
[2] 张秋香.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人教期刊,2002,(11).
[3] 毛华,罗朝盛.基于Web的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时代,2005,(11).
关键词:中央财政 省示范建设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实验室 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8-0096-01
本文主要围绕中央财政支持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省示范重点专业-园艺技术专业,以及植物保护、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训练为目标,按专业群分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按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整合和调整实验室、校内实训场,完善管理机制,特别是校内、外共享机制的建立。新增功能实验室—种子检测、测土配方实验室等。本文着重介绍校内基础实验室建设方案的实施情况。
实验室坚持应用性和基础性研究相结合思路,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加强资源综合集成,成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农学园艺分院各专业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研阵地。实验室实行开放型管理运行机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共建共享的机制,对大型科学仪器和设备、科技数据与文献、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基地、信息网络资源等进行战略重组与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科研和信息保障系统,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为学科发展和创新性研究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
在实验楼(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农学园艺分院第七教学楼右侧,左侧为畜牧兽医分院)的一楼大厅绘制实验室基本平面图,每个楼层也要绘制各楼层实验室平面,并介绍各实验室的设备情况和功能。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作物栽培与遗传育种改良实验室
主要围绕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农作物新品种的需要,充分利用作物种质资源,染色体工程、细胞工程、群体改良、轮回选择、品种间杂交、远缘杂交等技术手段,选育出符合农业生产发展的新品种(组合)在生产上应用;同时进行农作物的品质分析,测定农作物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分析,为品质育种提供实验指导。此外,积极为各专业的学生开展实验课和承担毕业实习任务,促进我院作物栽培与遗传育种学科发展。
1.将现有的作物栽培实验室和遗传育种实验室合并建成作物栽培与遗传育种改良实验室,仍为两间实验室,并在现有的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将于2011年对实验室的基础设施进行更新,重新购置实验台和实验櫈,调整实验室功能,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2010年已购置一部分实验农机具包括微型翻耕机、联合收割机、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田间小气候测定系统、紫外分光光度计、摇床、超低温冰箱、植物生长箱、超净工作台、凯式定氮仪等大型仪器。2011年购置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纤维素测定仪、脂肪测定仪、电泳系统(包括用于核酸、蛋白、双向电泳)、凝胶成像系统,安装多媒体系统(电脑+82英寸液晶屏电视)。2012~2013年购置基因扩增仪、基因枪、PCR仪、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等。
2.种子资源与检测实验室
实验室建在7-4-5室,原为保管室,将保管室转至7-4-7室,把标本室分别建在作物栽培与遗传育种改良实验室和种子资源与检测实验室内,不单建标本室。
主要进行种子包衣,种子引种,种子质量控制,杂交制繁种技术,种子生产的化学调控,种子活力,种子贮藏,种子检验,作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本室拥有用于种子测定方面的仪器,如:水分测定仪、离心机、数粒仪、种子风选仪、种子发芽箱等,需在2011-2012年购置米质分析仪、食味分析仪、电泳仪、种子精度工作台等仪器。
3.土壤养分与配方施肥实验室
测土配方施肥通常的测试项目应包括土壤有效氮磷钾等常规必测项目、pH和有效微量元素等,这些项目主要是为了了解土壤养分的含量状况,为施肥配方提供依据;同时还需测定田间试验中各小区处理的植物样品的总氮磷钾含量以获得不同土壤条件下有关肥料利用率、土壤地力等重要施肥参数。因此,在设备配置时既要满足土壤测试的需要,还要能进行植物分析。要针对不同区域土壤—作物体系中存在的共同营养问题,增减一些项目的测试,如一些水稻种植区增测土壤有效硅、南方酸性土壤测有效硼、有效钙和镁,石灰性土壤测定有效锌等;石灰性土壤不必测定有效钙等。
测土配方实验室应包括样品处理室、样品保存室、药品贮藏室、制剂室、恒温浸提室(有空调设备)、分析室、仪器室以及植物样品消化—蒸馏室等。 实验室面积一般应有150-200 m2。在5楼腾出一间库房和实验员办公室及土壤标本室作为土壤养分与配方施肥施肥实验室,实验员办公室移至7-5-11和7-5-13两室,需要购置实验台和实验櫈。在2011-2012年需要购置土壤养分速测设备、植物养分分析测定、中微量元素测定仪、肥料速测仪、测土配方综合仪等。
4.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
将7-4-1改建为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将植保机械实验室转至三楼,由植保教研室重新规划。
以上实验室的建设均围绕综合实验室建设,部分仪器设备进行整合调整,实现共用不重复购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化学实验室和土壤实验室需安装通风设备和废液处理系统。另外根据各实验室用电情况对部分实验室的电源进行适当的改造达到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春龙. 以中央财政支持为契机,加强成农院实验室建设[J]. 科技创新导报,2013,10:238.
[2]毛建,郭星. 坚持亲农、事农、兴农的文化精神——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积极助推新农村建设[J]. 四川统一战线,2008,02:35.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徐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4378
国内刊号:32-1761/R
邮发代号:28-4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快速发展的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在很多人心目中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甚至还停留在简单的理疗,或者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康复治疗的阶段。而实际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康复医学科已逐渐形成了一套细分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体系,成为以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强调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的医学学科。
作为国内最早建立的康复医学科之一,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57年,在历年的全国最佳专科(康复医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前茅。目前,科室的学科发展方向以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和骨关节系统疾病康复为重点,开展多方向的综合性康复医疗服务。设有颈肩腰腿痛、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和骨关节损伤等5个普通专病康复门诊。同时,承担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感染科、重症监护室、老年病房、外宾病房和高等病房等患者的康复治疗和会诊转诊工作,建立起“急症医院病房-康复中心-社区康复”的三级康复网络,开展科学、系统和全面的康复治疗。目前开展的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娱乐治疗(RT)、心理治疗、支具矫形器等,以及中国传统医学康复治疗,如针灸、推拿和中药等。
科室成立60年来,在脑卒中及颅脑损伤特别是重症患者的诊治、康复和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的服务理念,持续积极开展新技术以提升康复治疗的疗效,如: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肌电图/电刺激定位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上肢和下肢康复机器人、步态分析系统、平衡测试及训练系统、表面肌电图、脑电图及诱发电位、虚拟现实技术、镜像技术、垂直律动技术和脑机接口等康复治疗新技术。
精准康复治疗宜早不宜迟
“对于患者来说,康复治疗一定要早期介入”,吴毅教授强调,“早期评定功能,早期开始康复,是最重要的。我们遇到过一些患者错过了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一年甚至两年后才想起来康复医学科,关节骨骼可能早已经发生了僵硬和挛缩,或者脑卒中已经偏瘫和失语多年,已经无法行走、无法说话,这时候再接受康复治疗,康复效果就会大大打折扣。”一般来说,脑外伤和脑卒中患者在手术后或急诊处理的两到三天后,就可以在康复医师的帮助下在床边开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了。
如今的康复治疗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理疗了,也不是单纯的针灸和推拿。康复治疗包括患者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和大小便功能等许多功能障碍的精准康复,且治疗效果越来越好。随着康复医学的大力发展,康复医学也越来越重视精准化和个性化,康复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找到最恰当的康复治疗方法。
对脑损伤相关的康复治疗都与精准康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如华山医院曾收治一位脑外伤术后患者,男性,30岁,入院时吞咽功能和言语功能障碍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康复医师首先对这位患者进行了一个精准的定位,确定他是大脑额颞叶的损伤。随后进行精准的评定和诊断,进行了洼田饮水试验,确定他是属于5级(完全不能进食)。然后再进行食道吞钡检查,确定他是咽喉部环咽肌的问题。针对这个情况,采用了精准康复治疗——球囊扩张治疗技术,治疗1周后患者的环咽肌得到扩张,使得吞咽功能得到极大的改善,洼田饮水实验2级,顺利拔出鼻饲管,患者可以自行饮食和饮水。对于气管插管和导尿管等也是通过这种精准诊断和精准康复,顺利拔出。患者身上的管子全部去除后,开始进行坐位训练、站立位训练和行走训练,最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逐渐完善的康复医疗体系
不论是田径名将刘翔,还是篮球名星姚明,这些大家熟悉的运动员,伤病之后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到国外进行康复治疗,这对于泱泱中华来说是个巨大遗憾。“由于国内康复医学科建设起步比较晚,我们确实与国际先进水平有所差距”,吴毅教授告诉笔者。但是这几年从国家层面对康复医学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学科建设进步明显。以上海为例,近几年是上海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期。
学科要发展,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从2010年起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目前上海市康复医学专业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共有11家,每年招录50多名基地学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专业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专家组共有7名专家,都是来自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主任和教授。除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外,从2014年起上海市实施第二批专科医师培养计划(包括康复医学专业),专门培训康复医学专科医师,培训时间为3年,目前主要以神经康复和骨科康复为主。
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国内较早招收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研究生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之一。学科在教学上不遗余力,始终将教学医院严谨治学和传播康复医学及理念为抓手,为推进康复医学的人才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负责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康复医学必修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年承担近10所医学院校60余名康复治疗本科生的实习教学任务。接受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言语治疗专业的海外交流生带教任务。每年接受来自全国各省市医院的40余名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的进修学习。
2015年,上海市卫计委对上海地区卫生系统实施了“重要薄弱学科建设”的申报工作,其中康复领域共有7家单位顺利中标,包括华山医院、华东医院、新华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岳阳医院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这是上海市卫计委有史以来对康复领域最大的一次资助。希望上海各康复医疗机构通过“重要薄弱学科建设”这个难得的机遇,加快对上海地区康复医学学科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使康复医疗工作更加规范。
2016年,上海市医保对康复服务收费项目实现了全覆盖,并且还不斷调整康复收费项目的价格,这些都表明政府部门对康复医学的重视与认可,也充分体现了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的劳动价值。
急诊、急救、危重病、ICU医学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科交叉最多的综合学科[1]。急危重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所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力量[2]。中医急诊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救护措施的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临床学科,用以指导急危重症的中医临床救治与现代急危重症医学密不可分,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根据急诊医学临床治疗的特点,如何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中西医急诊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够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技能解决急诊医学临床实际问题的实用型人才,是我们一直在思索和探讨的问题。其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直接面临的问题。近几年来,我院急诊医学教研室就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现总结如下。
1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我科承担了我院急诊医学教研室的工作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急诊医学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发现目前教学中明显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固守中医不能治疗急危重症的观念。急诊医学是运用医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手段研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及救护措施的一门学科。急救意识的强弱和急救能力的高低是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乃至某个地区医疗水平的重要体现和标志,而中医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被人误解为只能治疗慢性病,不能治疗急症、危重症,这样就限制了中医急救治疗的发展。从临床教学角度看,如何培养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急诊思维、急危重症抢救能力、中西医救治能力是我们所面临的严峻问题[4]。第二,中西医不同医学体系的混淆。尽管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是“两个基础,一个临床”,但中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方法不同,讲授的重点也因此不同[5]。每个疾病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大多是讲课的难点,学生容易将两个不同医学体系的发病机制相互混淆,甚至相互排斥。如何将中西医教学内容整合,中西医知识融会贯通是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
2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教学的实施
2.1合理安排中西医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首先在学生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中医、西医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在认识上不能混淆;其次,根据临床经验,以中西医两个体系对疾病的疗效来分配内容和课时[5],旨在达到中西医之间的相互衔接、有机联系,使急诊医学成为中医、西医兼容结合和交叉渗透的课程体系,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内容与临床医疗实际结合。例如,脓毒症的治疗就很具有代表意义,该病具有综合征的特点,其发生、发展与感染、免疫和凝血系统功能改变等因素有关,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而从中医角度分析,该病属于中医学“热病”范畴,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则属于“厥证”“脱证”,主要病机为阳气来复,邪热炽盛,正邪交争,阴津耗损;若进展至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阶段,正气严重耗损,常表现为正虚邪盛。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多脏器功能衰竭(MOF)与温病学说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关系归纳如下:前驱期(卫分证)-急性典型期(气分证)-各器官系统感染(各脏腑气分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营分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营分证、血分证)(炎症介质异常释放)-多器官功能衰竭(内闭外脱证)-炎症介质正常释放[6]。这样培养学生逐步掌握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掌握西医的客观化指标和科学研究方法学的思路,将两者有机结合,在认知理念和研究方法上相互交叉渗透,由此形成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方式。
2.2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急诊思维方式急诊工作的首要原则是如何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解除患者病痛,而不能因为强求中医治疗却违背医学伦理道德,所以中医急诊阶段仍以中西医结合急诊学为方向。例如,在抢救重症“中风”昏迷的患者时西药“甘露醇”的降颅压的作用优于中药,而中药“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的作用则优于西药,把两种药同时应用于同一患者时,既让学生看到了中药“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的很好的临床疗效,又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所以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急诊思维方式是培养临床急诊观念的重要方面[4]。
创新团队建设的意义
人才资源是高校科技工作的第一资源,大学的任务就是要尽可能地聚集各类高层次的人才,并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学术氛围,改善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只有当各类富于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大学的科技创新才会形成一种气候。
创新团队建设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现代的科学技术研究更多地走向综合化、大型化,当代科学的内在发展趋势是学科间不断交叉、综合和相互渗透。这种趋势不断产生一些新的学科、新的领域。这些新的学科领域正是创新的前沿阵地,也是竞争最激烈、最能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域,往往需要多学科、跨学科合作,需要大兵团作战和合作攻关。
实现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是队伍,是群体。没有人,没有队伍,没有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成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优秀群体,要想实现科技创新是不可能的。
创新团队建设是兴校、强校的关键
只有通过科技团队建设,才能有效地组织起一支又一支学术队伍,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并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培养、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管理能力、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造就一批又一批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群体。这样才能有效地稳定科研队伍,凝练学术方向,使科学研究能够纵向深入。横向融合,得以可持续发展,建设出有特色的优势学科。
创新团队建设是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学术实力的根本措施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开展学校的建设工作。所谓一流的学科主要的标志就是一流的队伍,一流的科研和成果,一流的科技创新水平,一流的队伍是核心、是关键,没有一流的队伍,不可能有一流的科研和成果,更不可能有一流的科技创新水平。因此可以说创新团队的建设是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学术实力的根本措施,也是促进科技工作发展的动力。
创新团队建设的重点在团队
人才问题,特别是尖子人才的极端重要性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任何学科、任何研究工作仅靠一、两个人是很难发展的,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在创新团队建设中要以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标,为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动给以公平的对待,形成由学科总带头人、学术方向带头人、骨干后备队组成的优秀科学家群体,在该群体中,必须注重年龄、学历和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机制,是创新团队建设的保证
创新源于个性特色的充分发挥,成功在于团队的团结和密切合作。
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既需要有利于个性特色充分发挥,也需要团队合作的良好、宽松、和谐以及学术活跃、自由的氛围,更离不开规章制度所形成的机制和体制以及相应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
有了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将有利于吸引和聚集更多的人才,而这些人才的聚集必将形成一个又一个科技创新的群体,形成一个重视人才、实施创新的大气候。在这样的良性循环状态下,学校的科技工作必将会与时俱进。持续发展。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取得良好成效
中国医科大学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建良好的政策和工作环境。创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加大投入力度,调整结构和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引进、稳定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加强了创新团队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明确目标,统一认识,政策牵动,规范管理
学校明确提出了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国内一流的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分析学校校情,使全校教职工充分认识到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完成学校奋斗目标的重中之重,而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是决定性因素。
学校相继出台了旨在加强科技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文件,并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通过规范管理,保证学校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
(1)制定了“551人才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培养和引进5名国际知名学术带头人。50名国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和100名中青年学术骨干的目标。
(2)制定了引进人才实施办法。对引进人才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条件、范围、待遇及相关政策作了明确的规定。
提出引进人才以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优化队伍结构。加强队伍建设为目的,正确处理“引进”人才与“培养”、“稳定”现有人才关系的指导思想。
根据引进人才的不同层次,提供12万~60万元的住房补贴和安家费,10万~5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及良好的工作条件,在专业职务晋升中不占指标等。
(3)制定了破格晋升高级职称的有关规定,旨在培养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4)在科技奖励条例中,设立了学科建设突出贡献奖等六个奖项。对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者予以重奖,同时在《学科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特殊贡献奖励津贴实施办法》。《绩效津贴实施细则》等文件中,对承担科研课题、获奖科研成果以及发表学术论文等均予以相应的奖励或用以改善科研条件的经费支持。
(5)出台了支持、资助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留学的有关政策,利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资金,主要支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再次出国学习和创新团队的成组派出。
调整结构、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聚集人才
根据生命科学领域发展的新趋势,学校对原有学科进行了调整。新组建了发育生物学、组织工程学、医学基因组学教研室或研究室。建立了肿瘤与血管病治疗中心,普通外科研究所,艾滋病研究所,实验动物转基因与基因敲除中心,器官移植研究所,生物芯片研究中心,医学影像研究中心等机构,为人才的集聚搭建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需要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进行协作,学校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为依托,以重大项目牵引、凝聚,加强创新人才的汇聚和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整合资源。加强基础学科间、临床学科间,特别是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普通基础学科与医学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营造环境,延揽人才,加大投入,突出重点
创新团队的建设,在于以事业为核心去整合和组建,相关学科的专家只有在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团队才能够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才会有生命力。学校在整合和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工作中,工作的重点放在为他们营造良好、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学术活跃、自由的氛围,同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
重点做好组织和服务性工作。学校的科技创新团队都是在他们各自有意向的前提下由学校组织建设的。
在延揽人才方面,近年来,学校领导和科研处、人事处、国际交流处处长定期到日本、美国等学校在外留学校友较多的国家探望、拜访,宣传学校有关政策,吸引他们来校工作。
为使科技创新团队更好地开展工作,学校加大投入力度,投入的重点放在各团队建设中急需人才的引进和创新项目的开展。
几年来,学校用于引进人才的支出已达1000万元,用于创新项目开展的投入近千万元,同时学校每年用于学科建设经费每年不低于1 000万元。主要用于他们工作条件的改善和设备的购置。
对整合建设的科技创新团队,学校在各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并在申报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方面予以倾斜。部分创新团队已经形成,促进学科建设科技工作水平提升
几年来。学校在一些研究领域的创新团队已经形成。对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水平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目前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省教育厅创新团队10个。
(1)在皮肤病与性病学研究领域,融合皮肤病学教研室、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免疫学研究室共同组建了皮肤病与性病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创新团队,在今年的国家重点学科评估考核中顺利通过。并获得了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称号。该创新团队中既有院士,又有引进的长江学者课座教授。
(2)在普通外科学研究领域,整合了器官移植、甲状腺外科、肝胆外科、胃肠肿瘤外科、乳腺外科、胰腺外科、急重症外科、血管外科的资源,形成了以全国副主任委员为带头人的创新团队,在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增补中,面对国内普通外科强手如林的竞争局势,以90%的投票通过率新增补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近五年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辽宁省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获得“863”项目、全国公益类科技专项各1项。单项资助经费300万元。
(3)在劳动卫生和环境卫生学研究领域,整合了劳动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地球化学性疾病研究室等单位,形成了以全国副主任委员为学科带头人,以氟、砷中毒研究为特色的创新团队,在2007年通过了国家重点学科的增补,实现了学校预防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学科零的突破。该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近三年,平均每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
(4)在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整合了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医学基因组学和生物芯片研究中心等机构,组建了创新团队,被批准为辽宁省细胞生物学重点学科、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A级)和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该团队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主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细胞生物学》规划教材。
此外,在肿瘤学研究领域,干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实验动物转基因与基因敲除等领域的创新团队正在形成。
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科技创新成效斐然
通过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等措施,开创了学校科技工作新局面。科技创新成效斐然,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重点学科数量明显增加
“十五”期间,学校的国家、省重点学科数量成倍增长,分别由原来的1个、5个增至2个、10个;今年学校又有3个学科增补为国家重点学科,使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数量达到5个。无论是新增补数还是现有国家重点学科数均居辽宁省属高校前列。
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学校原只有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十五”以来。新增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26个,其中教育部1个、卫生部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个、辽宁省5个、辽宁省高校15个,沈阳市3个。
重大科研课题及经费取得突破
承担了7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和“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项“863”项目和3项“863”项目子课题,6项“973”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公益类行业专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都实现了零的突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逐年增加,由“九五”末期2000年的18项到2001年~2007年的21项、22项、30项、34项、44项、48项、54项,呈现了良好的上升态势。
全校科研经费在“九五”期间年均不足1000万的情况下。2001年~2003年均突破1000万元,2004年-2005年突破了2000万元,2006年~2007年突破了3000万元。仅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个渠道。研究经费近三年已连续突破1000万元,超过“九五”期间每年全部科研经费。
重大科研成果和高水平学术再创佳绩
继2000年学校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十五”以来,牵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参加5项,共9项。牵头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3项。国家级和省部级一等奖奖项均居辽宁省属高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