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09:29: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8-02
【Abstract】Objective Analyze the neonatal jaundice and tak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Collect the 196 newborn hospital record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breast milk jaundice which was 80.6%, while breastfeeding jaundice (early-onset breast milk jaundice) is more common, about 85.4%.Conclusions Take certain measures to prevent early-onset breast milk jaundice so that early-onset breast milk jaundices will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sick newborns restore health.
【Key words】neonates jaundice breastfeeding nursing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粘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严重的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严重的后遗症,故应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加强护理。引起黄疸的原因较多,我院2010年196例新生儿黄疸原因如下:
1 新生儿黄疸发生原因分析
从上表可看出:我院2010年1―12月份196例新生儿黄疸中,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为80.6%,发生的原因,近年来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母乳性的黄疸的发病率有所升高。
2 母乳性的黄疸的分类
从上表可以看出:母乳性的黄疸中又以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为主,占85.4%
3 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原因:由于早期奶量摄入不足,而使体内热卡比人工喂养要少,引起早期奶量摄入不足的原因很多。
3.1母乳的产生不足:
3.1.1 由于有的初产妇没有喂奶的信心,自认为母乳不足致母乳的产生不足。
3.1.2 未做到早吸吮、按需哺乳,喂养次数少,开奶时间晚,影响乳汁的分泌。
3.1.3 新生儿吃奶前后添加葡萄糖水,对母乳需求降低。
3.1.4 母婴分离时未做到按时挤奶,致使母乳产生不足
3.1.5 过多的奶瓶喂养使母乳产生少
3.2 母亲问题
3.2.1 内陷或扁平
3.2.2 疼痛或皲裂。
3.2.3 长。
3.2.4 肿胀。
3.3 婴儿问题
3.3.1 婴儿的吸吮、吞咽差,如早产儿、患病的新生儿。
3.3.2 拒绝母乳喂养,过多的奶瓶喂养使新生儿产生错觉。
3.3.3 生病或疼痛,新生儿患肺炎、口疮。
3.3.4 母乳喂养技术上的困难,新生儿含接姿势不正确,母亲喂奶姿势不正确,使新生儿得不到更多的奶。
3.4 医护人员的原因
3.4.1 健康指导不足,使母亲未认识到母乳喂养,早吸吮,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3.4.2 在母亲遇到喂养困难时未及时得到帮助、解决。
4 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护理措施
4.1 母乳喂养的护理,主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奶量的摄入。
4.1.1 婴儿频繁、有效地吸吮,有助于增加泌乳量。吸吮10次/每天,吸吮时间30分/次
4.1.2 鼓励母亲,让母亲建立喂奶信心,无论孩子年龄多大,再泌乳都有可能,无论停止多长时间,再泌乳都有可能。
4.1.3 保证母亲有足够的摄入量。
4.1.4 让新生儿与妈妈在一起,充分的母婴接触。
4.1.5 指导母亲与新生儿同步睡眠,指导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含接姿势,放松哺乳。
4.1.6 鼓励夜间哺乳。
4.1.7 教会使用匙子而不用奶瓶喂养。
4.1.8 婴儿拒绝吸“空”,用滴管或母乳喂养辅助器给婴儿加奶。
4.1.9 扁平和内陷,责任护士教会母亲纠正扁平和内陷的方法,2次/日,每次一侧5分钟。帮助母亲用不同的喂奶,挤出或吸出喂孩子。
4.1.10 痛和皲裂,指导母亲先喂未受累的一侧,每次喂奶采用不同的。
4.1.11 肿胀,指导母亲在两次喂奶之间热敷、轻轻按摩,挤奶。
4.1.12 婴儿吸吮差,用滴管、吸管、鼻饲管喂养。
4.1.13 责任护士做好母乳喂养的健康指导,在母亲遇到喂养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4.2 黄疸的护理措施
4.2.1 观察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注意皮肤、巩膜的色泽。
4.2.2 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精神状态,及时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4.2.3 皮测胆红素Q6h,根据皮测胆红素的值评价病情的进展情况,足月儿如果皮测胆红素>12mg/dl可行光疗,如果皮测胆红素<12mg/dl密切观察病情,足月儿如果皮测胆红素>20mg/dl,未成熟儿皮测胆红素>15mg/dl且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表现时应立即通知医生作好抢救的准备。
4.2.4 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必要时可灌肠,促进粪便及胆红素的排出。
4.2.5 保暖,合理喂养,在光疗时保证足够的水份和营养的供给。
4.2.6 对光疗的患儿注意观察和处理光疗的副作用,如发热,腹泻、呕吐,皮疹。光疗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眼、会阴。记录光疗的时间。光疗前后及光疗期间应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以判断疗效。
4.2.7 责任护士在光疗前、光疗后应了解、评估患儿,估计光疗过程中患儿常见的护理问题。
5 结论
通过对196例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其中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为80.6%,而在母乳性黄疸中又以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为多见,为85.4%。针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原因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明显减少或已患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 人民卫生院出版社 《实用新生儿学》.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研究显示,新生儿黄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生长发育,而对新生儿实施蓝光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在蓝光治疗过程中对新生儿实施一项护理措施十分重要[1]。因此,我院将68例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不同护理,见本次研究中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收取我院68例黄疸患儿,收取时间在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并将黄疸患儿分为两组。纳入标准:①68例黄疸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内容,②均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儿家属。
观察组;患儿年龄均在1天~10天之间,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01±1.20)天,男性患儿有17例、女性患儿有17例,其中高危儿有14例、正常足月儿有20例。
对照组;患儿年龄均在2天~11天之间,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15±1.18)天,男性患儿有18例、女性患儿有16例,其中高危儿有13例、正常足月儿有21例。
上述两组黄疸患儿各项资料无明显的差异,能够实施对比(P>0.05)。
1.2 方法 蓝光箱准备:使用蓝光荧灯(波长在420-470之间)实施单面光疗,首选对灯管进行检查,将灰尘擦去后,在响内湿化器中加入蒸馏水,箱内有湿度计、温度计,将调节箱调至适合温度,湿度在55%-64%之间、湿度在55%-64%之间,保持反射板、灯管清洁,将光疗箱放置在通风处,在四周罩上白布,既能反光又能保暖。患儿准备:在入箱前测量患儿呼吸、脉搏、体温等,记录患儿大小便、哺乳情况,将患儿喂饱后,清洁患儿皮肤,给予患儿戴上不透光双层黑布,预防视网膜发生损伤,采用黑尿布遮住患儿或者会,对于哭闹患儿应在入箱前给予其使用镇静剂,顶管与患儿皮肤距离在35厘米之间,将其放入光箱之间后,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比黄疸患儿实施护理后的各项指标(并发症主要包括惊厥、胆红素脑病、腹泻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22.0软件,每组黄疸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相关统计处理,研究中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T检验,采用P
2.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发生惊厥的有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有1例、腹泻患儿有1例、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患儿(P
3.讨论
近年来,新生儿黄疸发病率不断增加,不仅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还对患儿家庭造成严重影响,而多数患儿实施蓝光治疗均取得显著效果,但是在实施治疗过程中,部分患儿由于大量出汗或者哭闹而造成发热或者脱水情况,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而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儿实施一项有效护理十分重要[2]。
常规护理是指在蓝光治疗过程中的常规护理,其效果不佳。而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其主要包括:(1)护理人员应了解并掌握光疗箱使用方式以及光疗适应证,观察光疗箱的使用情况以及效果,发生报警信号后,应查找原因后并妥善处理,为患儿选择良好,单面疗法一般可以采取侧卧位、仰卧位或者俯卧位,每1小时-2小时为患儿翻身一次,注意保护新生儿的会和眼睛,随时观察尿布松紧度和眼罩松紧度,预防压迫而导致局部肿胀发生[3]。(2)定时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变化,由于患儿全身裸露,易导致体温过低等情况发生,而部分患儿由于哭闹而导致发热情况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应每隔1小时观察患儿体温,预防体温过低或者过高等情况发生[4],(3)在光疗期间应保持新生儿的营养和水分供给,喂奶后应选取侧卧位,预防误吸情况发生,应为患儿补充由于照射而失去的水分,避免电解质紊乱情况发生,对于无法口服患儿,护理人员应遵医嘱进行静脉补液。黄疸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上述趋势,均取得十分显著效果[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1】,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病理性黄疸在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复现,或生后2周后开始出现黄疸。早期黄疸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死亡率较高【2】。因此,需要正确判断患儿黄疸的性质,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同时配合整体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儿的康复速度。选取我儿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给予整体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儿科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3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90例,其中男107例,女83例;年龄1-9d,平均年龄4.6±1.3d;足月儿101例,早产儿89例。观察组190例,其中男99例,女91例;年龄0-7d,平均年龄2.4±1.4d;足月儿112例,早产儿78例。所有患儿均经胆红素监测显示,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符合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儿均排除其他严重心、肝、肾疾病。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措施。
1.2.2.1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
严密观察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直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状,观察并记录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判断疾病的发展速度。
1.2.2.2 患儿喂养护理
尽早提倡母乳喂养,如果乳量不足,可给予加服配方奶,有利于刺激肠蠕动,促进胆汁分泌及排泄,同时配合药物辅助治疗,可以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从而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的作用。
1.2.2.3 蓝光治疗护理
治疗前了解患儿日龄、体重及黄疸的范围和程度,一般采用蓝光治疗,主峰波长以425-475nm为宜【4】,患儿入箱前对其皮肤进行清洁,双眼佩戴眼罩,避免损伤视网膜,男婴要注意保护阴囊,调节箱温30-32°C,湿度为55%-65%,光疗过程中要每2-4h测量一次体温,根据患儿的体温调节箱温,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及生命体征,有无精神萎靡、反应差嗜睡等高胆红素脑病的早期症状,注意黄疸部位、程度及变化、大小便颜色与性状,光疗后撤掉患儿眼罩,检查眼部是否发生感染,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并记录出箱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将蓝光箱消毒后放在干净、温度变化小、无阳光直射的地方。
1.3 观察项目
实施整体护理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患儿家属满意度。
1.4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姚凤一,陈凡【5】等评定标准,采用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
实施整体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观察组 190 147(77.4) 37(19.4) 6(3.2) 184(96.8)
对照组 190 91(47.9) 55(28.9) 44(23.2) 146(76.8)
X? 3.122 3.132 3.127 3.109
P值 P
2.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实施整体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8.4%,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74.2%,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例) 基本满意(例) 不满意(例) 总满意度(%)
观察组 190 151(79.5) 36(18.9) 3(1.5) 187(98.4)
对照组 190 87(45.8) 54(28.4) 49(25.8) 141(74.2)
X? 0.342 0.371 0.363 0.385
P值
[关键词] 风险管理;黄疸;蓝光照射;新生儿;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124-03
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是新生儿黄疸最常用治疗手段之一,由于新生儿皮肤组织娇嫩和好动等因素,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明显增加,导致新生儿家属不满,甚至引起医疗纠纷。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操作规程,降低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护理投诉和护理事故,我院于2011年7月开始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7月我院768例接受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新生儿有典型的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②新生儿有典型的病理性黄疸的体征;③新生儿经过两名副主任以上医师均诊断为病理性黄疸;④新生儿血清胆红素为(240~589) μmol/L;⑤新生儿符合蓝光照射指征;⑥新生儿均为早产儿;⑦新生儿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新生儿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新生儿有蓝光照射禁忌证;③新生儿经过两名副主任以上医师评估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共302例,根据有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为常规护理组(142例)和护理干预组(160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构成、日龄、体重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1.2 方法
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找出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分析主客观因素,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组织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学习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并学习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黄疸蓝光照射治疗过程风险意识和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3 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常见风险种类与控制手段
1.3.1 呕吐窒息 常见原因:①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②蓝光照射过程中喂养方法不当。控制手段:①加强巡视,观察新生儿意识、瞳孔、体温、心率、呼吸、前囟门张力、肌张力、尿量和皮肤颜色等情况,一旦出现呼吸、面色青紫等分泌物梗阻征象,及时处理;②使新生儿的头偏向一侧或者侧卧,头胸抬高15°~20°改善新生儿肺循环和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1.3.2 眼罩脱落 常见原因:①新生儿眼罩固定不牢固;②新生儿躁动哭闹、乱动;③新生儿在蓝光箱内头部汗多,易滑脱,导致意外拔除。控制手段:①加强对躁动哭闹新生儿的巡视,避免新生儿手乱动;②牢靠固定眼罩,利用宽薄棉弹力带制成固定全棉不透光的黑色眼罩,完全遮盖眼睛,避免眼罩脱落。
1.3.3 反复穿刺 常见原因:①护理人员穿刺水平不一;②新生儿哭闹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③新生儿血管充盈度差。控制手段:①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静脉穿刺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水平,做到静、慎、准和快;②对新生儿进行静脉穿刺前先与新生儿多接触,减少新生儿烦躁不安和哭闹现象。
1.3.4 针头脱落 常见原因:①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不牢固;②新生儿躁动哭闹;③新生儿家属护理未到位,新生儿自己拔除;④新生儿头部汗多,不易固定,导致意外拔除。控制手段:①加强对躁动哭闹新生儿的巡视,避免新生儿手乱动;②牢靠固定头皮静脉输液针头,必要时用弹力网状绷带固定。
1.3.5 皮肤损伤 常见原因:①身体突出部位保护未到位;②新生儿躁动哭闹导致保护措施脱落;③新生儿长时间保持同一。控制手段:①戴上柔棉手套和足套,以新生儿手指或者脚趾伸屈不受限为宜,手套以罩至腕关节为宜,而足套长度则以罩住踝关节为宜;②定时变换,仰卧位、左侧卧位及右侧卧位交替使用,尽量不要俯卧位,减少双膝关节与光疗箱玻璃硬板摩擦导致擦伤。
1.4 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
1.4.1 基础护理合格率[1] 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新生儿进行测评。
1.4.2 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2] 由新生儿家属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来评价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调查表总分100分,≥90分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日龄、体重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绝对值及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护理干预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
3 讨论
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病情重和黄疸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同时,新生儿还常常伴有贫血、呕吐、拒绝哺乳和大便颜色浅等临床表现,部分新生儿甚至出现“核黄疸”,预后差,给新生儿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3,4]。迄今为止,蓝光照射治疗是病理性黄疸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能够促进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然后经胆汁和尿液排泄到新生儿体外达到缓解新生儿症状的目的[5,6]。但是,由于蓝光照射给新生儿带来诸多改变,新生儿易出现哭闹、躁动等,明显增加了潜在的护理风险。因此,探寻减少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院领导于2011年7月开始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发现: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钟慕贤,黎俊红. 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2,18(21):115-116.
[2] 周晓舟,曾继红,赖志凤.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与分析[J]. 华西医学,2012,27(3):424-426.
[3] 郝英,王小莹,李梅,等. 新生儿黄疸对婴幼儿发育商的影响[J]. 社区医学杂志,2011,9(14):27-28.
[4] 许秀形.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合并护理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166-167.
[5] 毛英,钟丹妮. 新生儿黄疸治疗现状与进展[J]. 医学综述,2011,17(5):723-726.
[6] 郭丽军.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治疗[J]. 当代医学,2011,17(26):58-59.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又称为新生儿黄疽,指新生儿生后3~7d内,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累积或者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皮肤及巩膜发生黄染现象的医学临床症状[1],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疾病。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亦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1min胆红素低于3.4μmol/L。当总胆红素在34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84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婴43例,女婴41例,出生时间1~7d,平均出生时间(3.6±1.4)d。所有患者的出生体重在2500~4000g,新生儿Apgar评分>8分,均经检查排除病理性黄疸以及溶血性黄疸,产妇均健康,均无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等疾病。随机将其平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新生儿在体重、出生时间、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此次研究资料的基本要求,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进行一般常规新生儿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早吸吮、早接触、母婴同室、按需哺乳以及母乳喂养等。鼓励母亲及家属将新生儿适当的接触阳光照射[2]。
给予对照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新生儿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尽量使新生儿喂养充足,每次在新生儿充分吸吮母乳后,若母乳不足新生儿还不能吃饱,则可以适当的按需喂养规格的配方奶,直至母亲的母乳量能够充足为止,同时对此组新生儿增加游泳护理以及抚触护理干预:①游泳护理干预措施:新生儿进行游泳能加强胃肠蠕动,游泳时水的导热性大于空气,会消耗更多的人体能量,能有效增加肠胃蠕动,能够促进新生儿胎粪的早期排出,使肠道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作用减少[3]。一般在新生儿出生4h后即可对其进行游泳指导护理,游泳护理首要步骤为在新生儿脐部贴好一次性的防水脐贴,并将室温调节并控制在26℃~28℃,将游泳的水温调节并控制在38℃~40℃,防止温度过低新生儿受凉。游泳最佳时间为10min/次,进行1次/d。此后可以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的身体状况变化逐渐增加游泳时间,最长可增加至30min左右。在新生儿游泳结束后,应该用手轻轻将新生儿抱出泳池,然后取下游泳圈和护脐贴,并将其放置在干净的浴巾上,并给予脐部护理,主要使用0.02%的安尔碘进行消毒脐带;②抚触护理干预措施:每日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措施,当完成新生的沐浴后,抚触前的护理人员应在手上淡抹一层婴儿专用的润肤油,对新生儿的每一寸肌肤进行轻柔,抚触的最佳时间为15~20min,特别是抚触新生儿的背部,能有效刺激背部皮肤神经,从而带动脊髓排便中枢神经的兴奋,有助于加速新生儿粪便的快速排出;③院后指导: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疾病的新生儿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初筛和复筛通过率和血清胆红素的水平的关系呈负相关。因此对于层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初筛时未通过的患儿,应知道患儿在30~42d时间内需到院再次就诊复查,并告知患者家属患儿在6个月~1岁早期的干预对患者疾病的重要性,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和患儿家属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
1.3效果评价 对于两组的新生儿进行检测第一次排胎便的时间、胎便转为正常的时间以及新生儿黄疸指数评定。对于新生儿的黄疸指数测定是采用经皮胆红素测量仪进行测量,由专门护理人员负责新生儿胆红素测定,一次有效测量是3次,取3次的平均值。
1.4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统计分析使用SPSS 11.30软件包完成,P
2 结果
2.1新生儿的第一次排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进行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第一次排胎便时间以及胎便转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
2.2比较两组的新生儿黄疸指数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生后l~5d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的变化情况,见表2,可明显观察到新生儿除第1d两组的经皮黄疸指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由生后第2d开始测量进行比较后,观察组的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主要是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征相关。新生儿由于肝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机体对于胆红素的转运能力较差,加之新生儿肠道内菌群较少,尿胆原不存在等特点共同为新生儿患有高胆红素血症创造了先天的条件。新生儿肠腔内胎粪一般含有80~l00mg的胆红素,基本等于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总量的5~10倍,若新生儿的胎粪排泄时间延长,导致肠肝循环负荷加重[4];对于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时可以引发脊髓排便中枢兴奋,刺激机体内的胃泌素及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胆红素的消化吸收并能够促进肠蠕动,有利于第一次胎便的排出。对于新生儿进行抚触和游泳不仅有助于建立肠道正常菌群而且能够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的第1次排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进行比较:经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以及胎便转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以外,由生后第2d开始测量进行比较后,观察组的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本组资料研究的结果显示,对新生儿早期进行游泳和抚触护理干预以及增加新生儿早期进食量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新生儿黄疸症状,加快黄疸消退时间。
参考文献:
[1]孙淑娜.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及诊治分析[J].中外医疗,2011,1(22):55-56.
[2]杨志群,刘广丽,周军.新生儿黄疸30例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5(28):67-69.
(8.79±1.32)mg/dL、(13.29±1.10)mg/dL均高于干预组(6.08±1.76)mg/dL、(8.24±1.24)mg/dL、(9.06±1.20)mg/dL,第1天与第3天黄疸指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黄疸消退用时较少,一般组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治疗效果;黄疸指数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5-8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eonatal jaundice and its impact in the icteric index. Methods 46 neonates with jaundic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time of hospital with 23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gener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On this basis,patient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The clinical effect,icteric index and the family’s satisfac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general group 65.21% was lower than that of intervention group 86.96%(P
(8.79±1.32)mg/dL and (13.29±1.10)mg/dL.And the icteric indexes for intervention group was (6.08±1.76)mg/dL, (8.24±1.24)mg/dL and (9.06±1.20)mg/dL.The result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first days and third days,P>0.05.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jaundice for general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intervention group (P
[Key words] Neonatal jaundice;Nursing intervention;Clinical effect;Icteric index
新生夯起阋庵噶俅采铣錾后未满28d的新生儿出现黄疸情况,是指患儿体内血胆红素出现异常,呈升高表现,机体呈现皮肤及巩膜黄染特征[1]。新生儿黄疸可划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类型。生理性意指新生儿机体出现短暂胆红素升高,一般在10d之内可自行消退,且无合并其他症状;而病理性黄疸一般发病时间较早、多在出生后24h内,胆红素呈持续升高表现,血液检查中每日血清胆红素指标升高超过5mg/dL,超过2周以上不能消退,甚至表现为病情加重等情况[2-3]。本研究针对黄疸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治疗效果及患儿黄疸指数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6例黄疸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一般组与干预组,每组包括患儿23例,一般组包括患儿男17例、女6例,平均年龄(5.02±0.15)d、平均体重为(3.04±0.01)kg,患儿经检查发现血清胆红素平均水平为(290.20±34.01)μmol/L;干预组包括男14例、女9例,年龄(4.78±0.20)d、体重(3.11±0.10) kg、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87.20±33.46)μmol/L。本次研究所有患儿均为足月新生儿、产妇在分娩时无出现感染、窒息等情况,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接受早期母乳喂养、将幼儿与母亲尽早接触,增加感情交流,实施抚触护理,指导家长新生儿护理要点,早期训练新生儿的吸吮能力,做好皮肤护理措施,为一般组患儿提供常规治疗措施与疾病护理,包括使用蓝光照射治疗,常规对新生儿做好皮肤护理,与患儿家长进行深入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常规用药。干预组:(1)护士应与患儿家长进行交流,告知黄疸疾病知识宣教工作、观察其内心紧张感及其他不良情绪状况、需及时开导患儿父母,对其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告知其疾病相关表现、后续症状及治疗基本过程、普及新生儿黄疸发病机制及蓝光疗法的治疗作用。嘱咐家长多与新生儿进行接触,进行皮肤抚触、母乳喂养,促进情感交流[4]。(2)护理人员需对患儿进行全面病情监测,及时记录基础体征变化,如体温、呼吸及清醒状态等。应仔细询问家长患儿出现黄疸的时间、观察皮肤黄染程度、是否出现其他并发症情况等、遵医嘱进行及时治疗,观察并记录黄疸是否消退。嘱咐家长记录患儿排泄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包括粪便及尿液的颜色与性质、护理人员及时记录,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3)遵医嘱为患儿进行蓝光疗法,首先治疗前应将幼儿衣物去除、将重点部位进行保护,使用眼罩将眼部遮盖以保护视网膜、下身与会阴、男孩等部位均使用尿布完全遮盖,露出其他部位皮肤,调节好光疗箱适宜温度后,将新生儿置于其中,根据需要采用单面光或双面光进行照射,遵医嘱规划照射时间,一般不建议光疗超过4天,停止治疗以胆红素指标是否恢复正常为标准[5-6]。(4)遵医嘱进行服药,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控制药物剂量、浓度等,监督幼儿服药,服药时指导家长将幼儿抱起,头部抬高,缓慢进行喂药,避免出现呛咳症状。(5)对新生儿进行皮肤抚触、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每日为患者进行皮w抚触2次,注意保持力度轻柔,按照标准抚触流程实施[7]。(6)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告知其新生儿生长发育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疾病、嘱咐其按照适宜时间为幼儿进行疫苗接种、告知新生儿家庭护理要点、如饮食、抚触、洗澡、促进神经发育等知识,协助家长科学性的照护幼儿。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效果,指标划分为痊愈出院:新生儿全身黄染症状全部消退、各项血液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正常;有效:患儿黄疸皮肤症状基本消失、血液检查胆红素呈明显下降表现;效果不明显:经治疗与护理后,患儿皮肤黄染情况消退不明显、血液检查结果显示胆红素轻微下降[12-13]。计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分别观察患儿接受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后1、3、6d的黄疸指数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正常的足月新生儿的黄疸指数正常值最高范围在51.3μmol/L(3mg/dL),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观察家长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比较
一般组治疗有效率为65.21%,干预组为86.96%,干预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黄疸指数变化情况比较
一般组病发后第1、3、6天时黄疸指数均高于干预组,但第1天及第3天的黄疸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黄疸消退用时较少,一般组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家长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一般组满意度为69.57%,低于干预组9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出现黄疸病因较为复杂,需要接受及时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护理人员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提供全面护理干预措施,控制胆红素水平,给予疾病早期监测[13]。临床针对黄疸患儿疾病治疗过程中全面进行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帮助患儿在较短时间内减轻黄疸症状,预防并发症发生,护理人员需为患儿提供关键性护理措施,如为幼儿进行用药时,注意调节输液速度、时刻观察幼儿生命体征变化,协同家长协助观察,行蓝光治疗时注意皮肤关键部位的保护工作,执行任一操作必须坚持无菌原则,告知家长应多与幼儿接触、增加皮肤抚触护理,及时告知家长幼儿治疗现状,缓解家长的不良心理并提高配合度[14]。通过健康知识宣教,让家属积极理解临床护理操作意义,并积极配合,为幼儿提供蓝光治疗,促进黄疸消退,进一步加强治疗效果,大部分患儿临床疗效均较好。
有研究显示称[15-16],对于新生儿黄疸在院内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患儿治疗情况较好,且发病后第1、3、6天的黄疸指数较低,黄疸消退时间较短,家长对临床服务表示满意。本研究得出,一般组接受临床常规新生儿黄疸蓝光疗法及药物治疗,提供普通护理措施,患儿治疗有效率低于干预组,且家长满意度不高,患儿黄疸指数均高于干预组。干预组在一般组基础上增加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家长满意度较高且治疗有效率较好,黄疸指数及黄疸消退时间均低于一般组。
综上所述,对于临床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除做好一般疾病基础治疗工作,如蓝光照射疗法、口服药物等,同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新生儿提供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与家长进行疾病现状与治疗过程等知识宣教、缓解家长不良心理、指导进行新生儿喂养、增加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亲近度,进行皮肤抚触工作,做好皮w护理。大部分黄疸患儿治疗情况较好且黄疸消退时间较短,黄疸指数不高,幼儿家长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较好,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有效治疗患儿黄疸表现,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Aydin D,KaracaCiftci E,Karatas H,et al.Identifi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newborn mothers regarding jaundice in Turkey[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4,23(3/4):524-530.
[2] 倪敏洁,陈斌,斯奇,等.多因素预测在新生儿黄疸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4,13(8):725-728.
[3] 王存艳.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0):239-240.
[4] Harrison S,Nowak M,Devine S,et al.An intervention to discourage australian mothers from unnecessarily exposing their babies to the sun for therapeutic reasons[J].Journal of tropical pediatrics,2013,59(5):403-406.
[5] 王亚珠,贾少军.新生儿黄疸50例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内科,2014,9(6):766-767,744.
[6] 扈秀梅.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709.
[7] Wells C,Ahmed A,Musser A,et al.Strategies for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A literature review[J].MCN:American Journal of Maternal-Child Nursing,2013,38(6):377-382.
[8] 孟庆艳.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208-209.
[9] 李茂莲.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的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8):942-943.
[10] 张芹.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的意义[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1):91-92.
[11] Fei,Shalin Lee Wan,Abdullah,et al.Effect of turning vs. supine position under phototherapy on neonate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5,24(5/6):672-682.
[12] 李棚,高海燕.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5):142-144.
[13] 赖丽芸.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及黄疸指数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2(4):477-478.
[14] 仇苗苗.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24(9):2549-2551.
[15] 贾承英,崔彦敏,张青,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胎膜早破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7):2726-2728.
【关键词】 早期观察;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影响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 主要由胆红素代谢的异常所导致, 大多数的患儿多为生理性黄疸, 经过一系列的有效护理可自行恢复, 仅少数患儿会发展为病理性黄疸, 若治疗的不及时, 可出现严重的后果, 引起患儿的神经损伤, 表现为患儿的智力低下、听觉障碍、抽搐等, 严重影响患儿愈后的生活质量[1, 2]。为了探究早期观察和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方面的疗效与影响, 本院特进行了实验探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表法从本院2010年3月~2011年7月期间确诊患有黄疸的新生儿中抽出100例分为两组, 实验组患儿50例, 体重2.56~4.36 kg, 平均体重(3.46±0.71)kg, 对照组患儿50例, 体重2.38~4.11 kg, 平均体重(3.38±0.76)kg, 所有患儿均为出生不超过28 d, 并且出生后的Apgar评分为8~10分之间,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新生儿采取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按需哺乳、保暖等常规治疗及护理, 而实验组的新生儿在相同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 另外给予出生12 h后的早期观察和护理干预。
1. 2. 1 早期观察 ①产前认真检查孕妇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 分析新生儿是否会有宫内窘迫、感染等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高危因素。然后针对具有这些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加强早期观察。②仔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巩膜黄染情况, 对于出生后1 d内的皮肤巩膜黄染并且进展迅速的患儿, 要及时通知上级医师采取治疗措施, 防止病理性黄疸的出现。③观察患儿进食、大便等情况:观察及记录新生儿大便时间及次数, 如胎粪排泄延迟12 h, 可使胆红素肝肠循环负荷增加, 加重胆红素的重吸收。④每日监测患儿的胆红素指数:分别检测新生儿额部、面颊及胸前部三个位置的皮肤黄疸指数, 取其平均值, 对于异常的患儿给予口服用药,同时继续监测黄疸的变化情况, 必要时静脉采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 进一步判断有无高胆红素血症。
1. 2. 2 护理干预措施 ①抚触和游泳:新生儿抚触有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作用。游泳能偶消耗患儿更多的能量, 从而加强肠道的蠕动, 促进代谢, 增加排便次数, 最终加快胆红素的排出。②适当的给予药物治疗:母乳性黄疸可在停食母乳3 d后得到缓解,也可在黄疸早期口服给药干预, 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出。③光照疗法:脂溶性游离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可变为水溶性而溶于体液,通过血液循环可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经肾从尿中排出。④对于出院后仍未恢复的黄疸新生儿, 嘱咐家长多次喂养联合药物治疗, 若黄疸持续不退或进一步发展, 要及时就诊。
1. 3 疗效评价标准[3] ①显著有效:患儿经过护理干预后面色转为微黄, 血清胆红素值205 μmol/L。总有效率=(显著有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来表示,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胆红素指数以及退黄时间情况的比较 实验组患儿经过护理干预后的胆红素值与对照组患儿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儿干预效果情况的比较 经过观察与护理干预, 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4.00%,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6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75, 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 d内的新生儿时期黄疸, 是由于患儿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 而代谢出现障碍, 血中的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 胆红素排出不足引起, 从而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疾病[4]。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黄疸约在足月儿出生后2~3 d出现, 4~6 d达到高峰, 7~10 d后自行消退, 患儿一般只表现为轻微的食欲不振[5]。若新生儿在出生后1 d即出现黄疸, 且持续2~3周仍不退, 甚至继续发展或消而复现或生后1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 均为病理性黄疸[6]。病理性黄疸主要是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可表现为嗜睡、拒奶、反应差、、尖叫, 严重者可出现角弓反张、抽搐、呼吸困难, 甚至是死亡, 并且愈后效果较差, 伴有后遗症如智力低下、听觉障碍等[7]。因此, 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预防才是关键[8]。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看出, 采取早期观察与护理干预的黄疸新生儿的退黄时间和胆红素指数均比一般护理的患儿低, 且治疗的效果更好, 与有关报道的结果相似。早期的观察可以在患儿出现黄疸的早期及时发现, 然后通过有效护理和治疗措施, 将黄疸纠正, 防止黄疸进一步发展为病理性, 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影响患儿以后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早期观察与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可以加速患儿退黄的时间, 快速降低胆红素指数, 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从而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郑军廷,刘志前,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 2010,25(13):1882-1883.
[2] 杜雪枫.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指数的影响.中国医药科学, 2013,3(6):120-121.
[3] 卢凌香.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26(23):3192-3193.
[4] 高鸿英,苗福荣,刘春平,等.35例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观察与护理.医疗装备, 2013,26(7):90-91.
[5] 陈永红,童建明.退黄洗剂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9(7):16-17.
[6] 牛江英.经皮胆红素动态监测对新生儿黄疸干预治疗作用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12,27(6):930.
[7] 唐玲.早期观察与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2,18(31):27-28.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45-02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大约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巩膜黄染。其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12.9mg/dL、早产儿大于15mg/dL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因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护理尤为重要,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4-27天,平均11天,入院查血清胆红素浓度均大于15mg/L,生理性黄疸32例,病理性黄疸10例,患儿均有轻重不等的巩膜、躯干、四肢黄染,黄疸进行性加重,2例嗜睡,反应低下,1例拒乳。
2 结 果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76%,病理性黄疸24%,经治疗护理后,25例在1周内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15例在10天内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2例在13天内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无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平均住院8±1d。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家长的文化教育及家庭背景进行心理护理,由于许多家长缺乏对新生儿黄疸的正确认识,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属正常的,不需要治疗,过几天自然会好,此时,主管护士应耐心、反复多次讲解黄疸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使家长了解病情的转归,取得家长的信任,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
3.2 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发展 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判断其转归。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注意患儿哭声、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大小便的次数、量及性质,如有胎粪延迟排出,应给予灌肠处理。注意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等。
3.3 尽早喂养 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胎便排出。同时,有利于肠道建立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轻肝脏负担。
3.4 预防感染的护理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严格无菌操作,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尽量不接触患儿,非要接触者须戴好口罩;注重做好新生儿臀部、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谢绝、劝阻患感冒和其他各种传染病的家属进入病室探望,告诫家属不要亲吻患儿,不要在病室抽烟[2]。
3.5 光疗护理 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光疗前做好仪器的准备,以免影响照射效果,根据患儿情况将箱温升至患儿“适中温度”,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0%-65%;给患儿洗澡,清洁皮肤,洗澡后不可涂粉和油类,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剪短指甲,防止因哭吵而两手舞动,抓破皮肤;会阴、部用尿布遮挡,特别要注意保护男孩的阴囊;双眼佩戴光疗防护眼罩,避免光线损伤视网膜。光疗时充分暴露患儿皮肤,使身体广泛照射,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严密监测照射过程中体温、箱温变化,每2h测体温1次或根据病情、体温情况随时测量,使体温保持在36℃-37℃,若体温超过38.5℃应暂时关闭灯光,待体温正常后再继续开灯照射,箱温保持在30℃-32℃;勤换尿布,做好臀部的护理,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干燥;哭闹时施以抚触,既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又能满足患儿被爱的需要;为保证治疗效果,单面光疗应定时翻身以使各个部位得到照射;保证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量在箱内完成。光疗结束后仔细检查全身皮肤有无破溃和炎症;测量体重,与光照前体重比较,以观察有无脱水现象;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情况,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记录蓝光灯管使用时间,使用1000h必须更换,以免影响疗效;记录光疗结束时间,做好光疗箱的消毒工作。
4 讨 论
综上所述,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首先要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时到位地做好产后访视,缩短生理性黄疸的表现时间,及时发现、治疗病理性黄疸。必须多与患儿家长沟通,耐心做好相关的知识宣教,引起其重视,使患儿尽早接受相应的治疗。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护理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索的吸收;对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都应积极对症处理,促进胆红素尽快排泄;在临床护理中,应做好产后健康宣传教育,使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得到家属的配合,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新生儿高胆红素症可采用药物、光照疗法、换血等治疗手段,光疗是最简单易行的疗法,但在光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反应。定时测量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做好喂养工作和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的信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若有黄疸退而复现应立即来院复诊。
参考文献
[1] 梁秀兰.新生儿黄疸护理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99-2300.
[关键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b)-0106-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是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和黏膜等黄染的症状。病理性黄疸较之生理性黄疸有黄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的特点,如处理不当部分病理性黄疸进展为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方法多样,而蓝光治疗以其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成为目前临床应用的常规疗法之一[1]。本文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进行蓝光治疗的261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与方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住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261例。患儿日龄27 h~25 d,足月儿197例,早产儿64例,男151例,女110例,体重2 150~4 850 g。其中36 h内发病27例,37~72 h发病133例,72 h以上至7 d发病67例,7~25 d发病34例。母乳性黄疸69例。以上病例检查血清间接胆红素均高于正常值,有蓝光治疗的指征[2],无蓝光治疗禁忌证。
1.2 方法
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面照射光疗保育箱进行光照治疗,温度调节在32~34℃之间,光照距离大约为35~40 cm,以蓝光波长为450~460 nm,光照强度500~600 W/cm2的光线连续照射12~24 h不等,如出箱后监测胆红素又复升高,再入箱照射,最多照射不超过72 h。同时针对患儿的病情给予其他相应的护理。
2 结果
261例患儿通过蓝光治疗和精心护理, 黄疸消退时间为12 h~4 d,其中12 h 消退28例,24 h消退87例,36 h消退79例,48 h消退51例,72 h消退16例;有效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也无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出现,均痊愈出院。
3 护理措施
3.1 光疗前的护理措施
3.1.1 宣教和知情的落实 蓝光治疗前要向家属介绍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可能对患儿的危害和不及时治疗的后果。说明光疗的目的、注意事项。获得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知情同意书。 3.1.2 环境及治疗仪器的准备 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湿度在55%~65%,注意通风并定时消毒灭菌;做好光疗暖箱的清洁,尤其是灯管的灰尘的清除, 以免灰尘影响治疗效果;监测灯管的亮度、每次照射后记录累计时间,保证灯管在有效期内使用。光疗前要预热治疗箱,使箱温升到30℃再入箱;湿化器加水至2/3,以保证光疗时箱内的湿度;为防止患儿活动时撞伤,用软棉布围在箱内四周。
3.1.3 患儿的准备 检查患儿皮肤有无破损,给患儿洗澡,剪指甲。为防止损害视网膜及生殖器,用黑布眼罩遮盖双眼,会阴、部位用尿不湿遮盖。
3.2 光疗时的护理措施
3.2.1 保持患儿舒适的护理 新生儿光疗时全身裸睡在光疗箱的硬板上,与母亲分离且时间长,缺乏安全感,会以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恐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尽量用轻柔的语调与新生儿讲话并给予抚触,使其产生如在母亲怀中的安全感。为了保持恒温,所有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每隔1~2 h翻身1次。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尿布皮炎出现。如出汗多应及时给予擦拭,防止皮肤破损。
3.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和调节蓝光箱中的温度和湿度,箱内温度为30~34℃,温度高低根据患儿日龄及体重而调整,日龄大、体重大的温度调节在30~32℃,如是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则调节在33~34℃,每4小时测1次体温、呼吸、脉搏,保持体温在36.0~37.4℃,并根据体温调节箱内温度;箱内湿度保持在55%~65%;观察患儿黄疸的深浅和患儿精神状态,高度重视并密切观察患儿的吸吮力、肌张力、哭声有否改变,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观察患儿皮肤有无皮疹,有无呕吐、腹泻、呼吸暂停、嗜睡、惊厥等;观察患儿的排便次数以及大小便的颜色。
3.2.3 合理喂养 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所需液体量要增加10%~25%[3],因此除注意保持箱内一定的湿度外在光疗期间应保持水分及营养供给, 应少量多餐、间歇喂养,尽量喂母乳(除母乳性黄疸外),充足的液体量还可以增加患儿尿量,促进水溶性胆红素随尿液排出,可降低血清胆红素,从而协助黄疸消退。
3.2.4 输液的护理 根据医嘱为患儿输液,为减少反复穿刺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尽量采用BD静脉留置针(Y型)给患儿穿刺输液;同时注意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注射局部皮肤有无肿胀等。
3.2.5 要保持患儿的大便通畅 如72 h内发病胎便未转黄者均予采用温开塞露稀释液(取开塞露3 mL及0.9%氯化钠溶液7 mL混匀,灌肠液温度37~40℃)灌肠,促进胎粪尽早排净。其他患儿要保持大小便的正常排泄,胎粪的排泄可有效的降低肠壁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促使其黄疸的消退[4]。
3.3 光疗后的护理
在光疗结束患儿出箱前,将包裹的被子和所穿的衣服预热,以备出箱后能用上暖和的衣被。出箱后小心地摘取眼罩,检查眼部有无炎症表现,及时的给患儿洗澡或擦身,同时检查全身皮肤颜色及有无破损。记录光疗时间,停止时间及黄疸消退情况,继续密切观察皮肤黄染有无反跳现象和患儿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四肢肌张力、吃奶等情况。及时清洁并消毒所用过的蓝光箱以备用。
4 讨论
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措施之一,治疗的机制是光疗能使胆红素吸收特定波段光产生的光化学作用,使未结合胆红素在蓝光的作用下氧化为水溶性异构体,迅速通过胆汁至肠道及尿排出体外,也就是通过改变胆红素的结构、性质和排泄途径而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5]。光疗效果好,安全,方法简便,基本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但极少数可出现较轻和易过性的并发症如发热、皮疹、腹泻、紫外线灼伤、核黄素缺乏、氧化应激反应、青铜症及低血钙等[2],由于蓝光照射治疗具有安全、方便、见效快、疗效好等特点[6],目前已普遍作为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首选方法。但光照强度、光波长、光照距离、光照面积、光照时间以及新生儿身体状况(胎龄、日龄、体质量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等对光疗疗效均可产生影响。其中光照强度、光波长、光照面积和光照时间是直接决定光疗疗效的主体因素;其他因素即新生儿身体状况、光照距离等均是通过影响上述主体因素从而影响光疗疗效。根据蓝光治疗的原理及可能影响的因素、副作用等,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了全面细致的观察、适宜的综合护理措施,使光疗的效果得到了有效保证。本组患儿均痊愈出院,无副反应发生,患儿得到了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Stokowski LA. Fundamentals of phototherapy for neonatal jaundice[J]. Adv Neonatal Care,2006,6:303-312.
[2]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 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 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3] 华婢.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中增加舒适的护理体会[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0):48.
[4] 郑肖玲,谢佐卿,郑雪芳. 刺激和腹部抚触对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作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7):19-20.
[5] MaiseIs MJ,McDonagh AF. Phototherapy for neonatal jaundice[J]. N Eng J Med,2008,358:92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