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审计的主要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7 16:09: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审计的主要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审计的主要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 过程审计 内容 方法

建设项目过程审计是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从立项开始到竣工决算及项目后评价全过程的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的动态跟踪审计。与建设项目完工后进行的事后工程审计有根本的区别,事后工程审计的工作目标是惩前毖后,过程审计的主要目标是过程控制。事后工程审计虽然能够发现问题,但往往舞弊已经产生,损失已经造成,且根本无法挽回,难以实现审计工作的根本目的。开展建设项目过程审计,实现审计关口前移,能够变静态为动态,变被动为主动,从源头上控制工程质量和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开展建设项目过程审计代表着工程审计的发展方向。

一、建设项目的主要建设过程

建设项目建设过程按时间先后可划分为项目的前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

前期阶段可分为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立项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中期阶段包括施工招投标、开工报告、设备材料采购、施工过程等环节。

后期阶段包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财务决算和投资效益分析等环节。

二、建设项目过程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

建设项目过程审计主要采取现场审计与报送资料审计两种方式,对上述3个阶段11个环节进行审计作业。具体的审计目标、方法和内容如下。

(一)对项目建议书的审计

项目建议书审计的工作目标是确认项目建议书是否经过审批,审批手续是否合法、合规。

项目建议书审计的主要方法是参加有关建设项目的评审会议,监督评审过程,审查评审结果及批复文件。

项目建议书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上报有关部门审批的拟建方案、规模、地点、建设条件、资金来源、投资估算等报告及上级的批复文件。

(二)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计

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的目标是确认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经过审批,审批手续是否合法、合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符合项目建议书的要求。

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的主要方法是查阅编制单位的营业执照、建设单位的委托书和有关批准文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或资质,是否经过建设单位的委托。

2.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的收费标准是否合理、合规。

(三)对工程勘测设计的审计

工程勘测设计审计的目标是确认该勘测设计单位资质是否符合规定,设计依据、定额、标准是否符合建设单位的要求,设计的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勘测设计审计主要采用查阅设计文件的形式,也可现场实地审计。

勘测设计审计的主要内容有:

1.审查勘测设计单位的资质证书,是否符合规定与要求。

2.审查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的内容、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

3.设计变更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四)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审计

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审计的主要目标是确定符合招投标条件的建设项目是否进行招标投标,招投标过程是否规范。

招标投标审计可采取报送审计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审计人员参与招标全过程监督的方式。

招投标审计的主要内容是:

1.符合招标条件的建设项目是否进行了招标。

2.标底是否符合规定和设计文件的要求,是否控制在预算总额内。

3.投标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和招标文件的要求。

4.评标委员会成员的确定是否符合有关招标文件的要求。

5.中标单位的确定是否综合考虑投标单位的报价、工期、主要材料用量、施工方案、企业信誉等因素。

(五)建设项目设备、材料采购的审计

设备、材料采购审计的目标是确定设备材料采购过程的合规性。

设备、材料采购审计采取现场跟踪检测的方式,可用查阅、观察、测试等方法进行。

设备、材料采购审计的主要内容是:

1.符合条件的设备、材料采购是否进行招投标。

2.检查采购合同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会签,格式是否合规,内容是否完整。

3.采购的设备、材料有无质量监督部门的检测报告。

4.根据情况对设备、材料进行抽查检测。

(六)建设项目施工和进度的审计

施工和进度审计的主要目标是确定施工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要求,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标准,工程进度是否符合合同约定。

施工和进度审计采取现场审计和报送审计结合的方式。

施工和进度审计的主要内容:

1.检查施工单位的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法人证书是否与中标文件和合同相符。

2.开工条件是否已经具备,开工报告是否经过审批;

3.检查施工单位有无违规转包工程或向不符合资质要求的单位分包工程的情况。

4.检查施工单位现场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安全措施、技术人员的到位情况,看是否与投标书施工组织方案相符。

5.检查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设备替代、现场签证等程序是否合规, 手续是否完备。

6.工程检查签证记录,是否有监理人员签证。

7.工程进度是否与合同要求相符,是否存在拖延工期的情况。

(七)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审计

竣工验收审计的主要目标是确定检查建设项目验收过程是否符合现行规范,主要的结论和意见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竣工验收审计采取现场审计和设计图与竣工图循环审查结合的方式。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审计的主要内容是:

1.检查竣工验收小组的人员组成、专业结构和分工是否符合有关文件的规定。

2.查阅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的认证和做出的评定结论。

3.检查隐蔽工程随工监理记录是否登记齐全,有关人员是否签章。

4.检查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有效。

5.检查建设项目的验收手续和资料是否齐全、准确。

(八)建设项目资金及完工决算审计

建设资金及完工决算审计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工程建设单位资金筹措和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完工决算的合法性。

建设资金及完工决算审计主要采取报送审计的方式,采用符合性测试法、分析性复核法、抽查法等方法。

建设资金审计的主要内容:

1.检查建设资金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其执行情况。

2.检查建设项目资金是否已经落实,来源渠道是否合规、合法。

3.检查建设资金使用情况,有无截留、挪用、转移建设资金等违规问题。

4.检查工程进度款的拨付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的形象进度,是否按合同的约定。

完工决算审计的主要内容:

1.审查工程结算手续是否齐全、审批程序是否合规。重点审查工程量、定额套用、取费、材料价差、现场变更签证单等内容的真实、准确性。

2.检查有无未完工的建设项目提前或强行编制竣工决算的情况。

3.检查在建工程成本的真实性,是否存在设计概算外其他工程项目的支出或将生产领用的备件、材料列入建设成本。

4.检查工程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监理费等各项费用支出是否存在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问题。

5.检查剩余工程物资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等的账务处理情况。

6.检查建设项目结余资金真实性、完整性和处置情况。

(九)建设项目的效益审计

效益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对已经投产的建设项目进行经济效益评价,确定建设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

效益审计采取报送审计的方式,采用文字描述法、对比分析法、现场核查法等方法。

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1.检查后评价组织机构的建立情况。

2.审查经济效益评价所采用的经济技术指标的全面性和适当性。

3.检查建设项目预期目标完成情况的真实性、效益性。

4.检查所使用后评价方法的适当性和先进性。

5.检查后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6.检查后评价制度的实际落实情况。

三、开展建设项目过程审计应注意的事项

(一)要建立和完善建设项目过程审计的机制和措施

建设项目过程审计不是审计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开展。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有关建设项目过程审计的各项制度、办法,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为开展建设项目过程审计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开展建设项目过程审计要有目标和重点

开展建设项目过程审计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所有的建设项目全面开展过程审计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此,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要对本单位的建设项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结合审计资源情况,重点对金额大、周期长的建设项目开展过程审计。

(三)审计部门要准确定位审计的职能,保持审计的客观性

开展建设项目的过程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各项管理活动的评价,不是管理活动本身,是对管理活动的程序性、合规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发表意见,是对监督的监督,审计人员不能代替工程管理人员执行具体的管理工作,否则审计工作将失去客观性。

(四)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开展建设项目过程审计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工程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审计人员开展建设项目过程审计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开展建设项目过程审计的需要,必要时可以聘请工程建设、监理方面的专业人士提供支持。

第2篇

1通过企业纳税数据审计税务机关预留、少征税款情况。从地税管理信息系统导出全年“征收税款明细表”,分析各纳税人年度纳税金额差异较大、税种异常等现象,再利用“一户式”查询功能查询企业的财务报表、详细纳税情况,发现税务机关可能存在的预留税款、超收税款、为地方政府空转财政收入等行为。其中对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加强分析,再通过“一户式”查询功能查询各企业的纳税鉴定资料,更容易查找出异常情况。

2通过企业纳税数据审计税务机关代征基金及附加情况。利用“征收税款明细表”分析各纳税人应缴的各项基金及附加情况。选择部分企业根据其纳税情况倒算其营业收入,再计算出其应缴的基金及附加情况与实际缴纳数核对;也可以直接筛选出有城建税缴纳无基金或附加缴纳的纳税人,进行进一步的详细审查,发现税务机关未按规定代征有关基金和附加的问题。

3通过支付手续费电子数据检查代征税款缴库及代征手续费支付情况。导出“代征手续费清册”有关详细资料,查找委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并对其中属于中央省属企业市级集中核算且代征金额较大的对象进行延伸调查,发现税务机关可能存在的将委托代征税款混淆税种、混淆级次入库的问题。同时对手续费支付情况进行审计,发现税务机关可能存在的虚列手续费支出、截留应付代征代扣手续费的问题。

4通过发票管理系统审计发票管理情况。一方面通过“未缴销发票”查询功能,导出至审计时止未缴销的发票详细清单。从中分析筛选出领用时间较长的发票,对领用单位进行延伸调查,发现领用发票单位偷漏税款、税务机关管理不严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发票流向查询”功能,对税务机关经费支出中的可疑发票进行查询,发现可能存在的发票领用单位将未用完的空白发票交回、税务机关擅自自行开具用于套取资金的问题。

5通过门临税票库审计门临代开发票情况。获取大厅前台年度累计开具的税票库数据进行分析,并抽查代开发票所需有关合同及项目管理资料、证明材料等,发现税务机关代开发票管理不严格、化整为零少征税款、少征基金及附加的问题。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审核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不断发展进步。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呢。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工程的投资管理和工程造价方面的事宜。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知晓了工程预结算的内容、工作涉及范围、工作原则和工作的使用方法的前提下,对应的提出几点可以提高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的方法,希望能对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一、建筑工程造价审核意义

1、有利于控制投资规模

通过工程预算造价审核杜绝计划外项目,高套定额、重计、多算工程价款,制止高标准取费,同时可以有效控制建设规模。使所有计划项目不超概算指标,实现最终的建筑综合投资目标。

2、有利于控制工程成本

建立二算对比审核,施工单位编制降低成本计划措施。加强工程造价审核,必须做好事前成本控制,避免扩大成本开支,必须节约物耗,这样就可以控制施工成本。

3、有利于完善招标承包制

编制预算是招投标工作的前提,也是工程计算标的底价基础。审核工作可以控制招标单位故意压低标的价,同时控制投标单位抬高工程造价。完善招投标承发包制,利用行政手段管理建筑市场秩序。因此,必须促进建筑业招标承包健康发展。

4、有利于加强事前监督

在工程建设前,编制预算文件并通过审查,这是我国建筑行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加强工程建设事前审核,积极发挥监督作用。

5、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编制预算后必须通过严格审核,不断发现和纠正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善预算编制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技术水平,使预算编制准确,保证编制质量。

二、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审核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存在比较严重的偷工减料的现象

现代建筑工程中,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减少,工程的价格却没有得到相应减少。在建筑工程中,材料的价格是在定额中拟定的,但是在实际的建设施工中,材料价格也会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动得到相应调整,所以说材料差也属于工程造价和审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在实际操作中,但是一些单位对于已经取消的项目没有进行及时上报,使工程的造价增加了不少。

2、造价变更比较随意

一些施工单位,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提高建筑工程的造价,现如今,很多施工单位在对工程的项目进行施工的时候,为了赶进度,可以提前交工的情况下也要为了赶进度而收取赶工费,还有在施工的进行过程中,如果项目设计发生了变化,施工的一方,也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所要更改费,但是如果减少了变更的项目,在费用上却并没有相应减少。而且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没有真实积极有效地记录现场的签证。

3、在预算的审核上没有进行动态的管理

首先,在预算的编制方法上还是比较落后的,在预算管理系统的建立上没有达到科学的标准,在信息系统的建立上也不够完善,不能及时地对预算信息进行获取,在预算的方法上也是比较落后的。其次,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一般准确度都不高,会因为地域的偏差,导致在编制规定、收费的标准和基础、预算定额上出现或多或少的偏差。最后就是在材料的价格上没有进行严格地管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预算编制人员的自身素质不够高,专业的技能比较差,造成在价格的管理上比较混乱;另一个方面主要是市场上的价格波动是比较大的,这样就会导致在工程竣工结算的时候会与预算产生较大的差距。

三、工程造价审核的方法

1、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计的办法就是依照施工图纸的要求,结合现有的配额、建筑设计、合同或协议以及有关计算工程和全面审计费用的文件规定等,对固定价格和成本计算进行审核。这种办法在实际上和建设预算编制的方法以及它的基本过程是相同的。这种方法通常对初学审核的人非常适用;对投资较小的项目也非常的适合,如维修工程以及工作原理相对简单的项目,如围墙、道路、挡土墙、排水沟等,预算施工单位要进行单位的审核。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全面、细致、审查效果好,缺点就是工作起来比较费时费力,审核时间长,有重复劳动。如果遇到较大规模的投资项目,审计时间紧,这种费时费力的审计方法就不适合了。

2、重点审核法

这里所说的重点审核是指在对预算进行审查时,审计人员要对项目施工的重点进行重点审查。这里说的重点一般来说包括两个方面:较大的工程量、高成本和高预算的分项目和工程。第一,工程造价中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工程的单价造价,同时这是预算和审计点的重点。对于大型项目,以及花费多的项目,要审查的就是建筑的实图与设计的图纸是不是一致,他是否对内容已经进行过换算,进行的换算有没有错误的出现,是否存在低或高套的情况,对单件的预算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或者其它的问题。其次,每一个项目重要的因素就是该项目的质量,一般来说几乎所有的建设项目的情况都不会一样,因此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对待不同的项目还用一样的审核办法,严格来说这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也就意味着不同的项目要有不同的审计方式。比如,对于高层建筑物,审计主要在结构工程、基础工程、工程内外装饰上面;一般的土建工程,则要将审查的重点投入到成本较高的桩基工程、砖石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等方面。

3、对比审核法

如果说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地区相似,工程项目的结构和建筑标准相同,则它们的造价也会相似,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造价预结算的审核工作,就需要总结分析预结算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同类工程造价的规律性,并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如结构形式或者是工程单方造价指标等因素的不同,采用比较的手段继续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这一方法能够准确的找到各个项目之间的差异性,能够提升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审核工作的常见的审核措施

1、要对工程量进行认真核对

建筑工程量是工程资源投入的量化性指标,也是预结算审核工作的核心。在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的过程中,如果对工程量的核对不准确,将会影响到分部分项工程量的增加,同时也会加大分部分项工程的费用,引起一系列消极的连锁反应,所以说在审核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核对。具体说来,第一需要分清楚计算的范围,如建筑工程项目中梁和柱的划分、混凝土工程中柱高的划分等;第二则需要分清楚限制的范围,且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例如如果建筑物的层高大于3.6米的时候,顶棚就需要进行装饰施工才能够计取满堂脚手架的费用;第三,在核对的过程中需要认真的核对计算尺寸和图标尺寸是否吻合,避免出现误差而影响到施工的质量,或者是加大成本的投入。

2、强化施工图预算复核工作

在工程预算编制完成或主项目计算完毕后,必须由专门工作人员进行复核。对所编制预算内容进行细致计算、检查、核对,发现编制漏洞,及时纠正错误。提高施工图预算准确性,复核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审核方法。要设置专门预算编制机构,由业务熟练、经验丰富造价管理人员负责预算复核工作。重点审核有无国家政策性调整工程量、套用定额和材料费用等是否正确。

3、需要对建筑材料的价格进行审核

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较多,由于施工工期较长,材料市场会存在着一定的变动,这样将会对工程的造价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在工程预算审核中一定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考察分析。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规格、型号和数量满足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材料市场的价格变动要符合市场的行情,材料的预算价格需要按照规定计取等,这些工作都要做好,避免因为疏漏而增加工程项目的造价。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是恰当精准的工程造价所必须的程序和其的关键环节。在对建筑工程进行预结算的审核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务必要抓住重点且要以不同的地域、对象、形式为依据来采取最合理高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第4篇

1、开始染发:疏松头发,在发际边缘抹上一层面霜,以免染发剂损伤皮肤或者不好清洗,这件事一定要记住,戴上手套,围上一条披巾和毛巾,以免染发剂沾染衣物上。

2、防护措施做好后,就开始根据说明书调制染发剂。染头发之前先将头发分成几部分,从发根处开始,发根处全部涂完后,再逐步揉搓均匀。染完之后,用手指按摩头皮。

3、通过按摩使染发剂渗透均匀后,等待20分钟。将剩余的染发剂均匀涂抹在所有的发丝上,用少许温水淋头发,轻柔按摩进行乳化,然后用温水冲洗干净。最后用专用护发素进行染后护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关键词】常规肌内注射法;Z型肌内注射法;药液回渗漏率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5-2328-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目前,临床上常规肌内注射法(简称肌注)给药剂量准确、操作简单、注射后药物吸收较迅速而完全,是临床上最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但是在拔针后,部分患者注射部位出现药液沿针眼外溢现象。这样不仅影响药物剂量上的准确,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沿针眼外溢达皮下组织时可引起局部疼痛,为解决这一问题,2008年1月16日起,我院采用Z型肌注,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2008年1月16日~3月16日在我院门诊臀大肌注射病人400例。其中男200例,女200例,年龄19~78岁,平均42岁。

1.2 方法

1.2.1 分组:按肌注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由第一位病人算起,逢双数病人为常规组,单数病人为改良组。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种、注射部位及注射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2 肌注方法:常规组200例采用常规肌注法[1],患者取坐位,选择臂部外上1/4象限为注射部位,进行常规消毒方法,以左手食指和拇指分开朝相反方向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90度进针,进针深度为针梗3/4,松开左手抽回血后注射,注毕用无菌干棉签按压后迅速拔针;改良组200例,采用Z型肌内注射法,、注射部位及消毒方法同上,以左手中指、无名指向同一方向绷紧(将皮肤、皮下组织稍用力由外向内或由下向上牵拉),力度以皮下组织同一侧牵拉约1~2 cm为度,并维持到拔针后,进针方法、角度、深度同常规法,进针后左手拇指、食指固定针栓,注射毕停留5~10秒后拔针,针头拔出后迅速松开左手,此时皮下组织和皮肤归位,针道夹闭,针道变成Z型。

1.2.3 药液回渗判定标准:每例肌注拔针后即刻观察针眼有无肉眼可见的药液、血液回渗漏现象;注射部位有无脱色或着色,并统计记录。

2 结果

两种不同肌注方法用于臀大肌肌注的药液回渗漏率:常规组为12.5%,改良组为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Z型肌注法可以预防并减少药液回渗漏的发生,且不增加病人痛苦和组织损伤,操作简单易掌握,适用于任何肌注药物。常规肌注法,注射前以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皮肤,注射后留下垂直针道为药液回渗漏提供了条件,而药液回渗漏的危害不仅在于影响药物计量的准确性,还会引起局部组织疼痛。此外,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中老年人皮肤弹性较差,皮下组织疏松,肌肉组织因萎缩而体积减小,全身情况如血液循环不良等比较常见,运用常规注射法可增加药液回渗漏率,但皮下组织疏松有利于Z型肌注法的注射前准备,易使待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侧移距离增大,注射后侧移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复位可更大程度上阻止药液回渗漏。因此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应尽量选择Z型肌注法。

采用Z型肌注法注射时,注射部位应尽量放松,若局部处于紧张状态则牵拉皮肤,皮下组织与肌层发生错位不明显,会影响效果。实践中发现并不是每一个方向都能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一侧牵拉1~2 cm,由下向上、由内向外效果最佳,由上向下效果最差;拔针前不可松开左手,因放松后皮肤的自然回缩力与针头的阻力作用可引起组织损伤;拔针后不可按摩注射部位,以免药液扩散到皮下引起疼痛;局部或全身水肿病人不宜采用Z型肌注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方法;运用

一、经济效益审计现状分析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恢复审计制度20多年来,国家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仍是财务收支审计。虽在效益审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的来说,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情况很不理想,主要表现在:(1)大多数审计机关并未把效益审计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类型来安排,而是在财务收支性审计过程中顺带关注经营管理和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财务审计报告中顺带提及效益评价和管理建议。(2)效益审计开展范围小,层次低,手段落后,事后审计居多。(3)效益审计随意性大,并没有把审计效益作为法定审计任务,从而使《审计法》规定的审计效益的要求成为空话。(4)目前在各个地方普遍开展效益审计,但全国范围内尚无经济效益审计的专项准则或指南,使效益审计无规范性和先进性可言,审计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造成效益审计发展滞后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有:(1)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人们期望的是先解决财务合规性问题,再解决效益审计问题;(2) 财务合规性审计任务过分繁重,使各级审计机构难以顾及效益审计工作;(3)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开展效益审计的需要;(4)政治体制尚不够完善,反映到审计工作中,从而影响效益审计的开展。当然也存在认识方面的原因。改进我国各级审计部门重视财务合规性审计,轻效益审计的现状,已成为历史必然。在搞好财务审计的同时,大力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已成为审计的发展方向。

二、经济效益审计组织实施方法及其运用

经济效益审计从何入手?这就是经济效益审计的组织实施问题。对此,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界基本形成三种观点:

1、财务审计延伸法。它是从财务审计入手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首先,运用财务审计检查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审核查证各种财务数据。然后,对于经济效益和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据此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2、内控制度导向法。它是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首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等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健全性评估;然后,根据健全性评估结果对于部分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见建议。最后,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结果,决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最后攻坚。

3、效益结果倒推法。它是从经济效益成果入手进行审计评估的方法。首先,对经济效益成果进行验证,重点做好综合分析工作,揭示问题,分析原因,进行客观评价。然后,结合问题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对策。

三、经济效益审计查证方法及其运用

经济效益审计查证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传统技术方法和现代管理技术方法。这两类方法的区分并不是很明显的,因为传统技术方法中也在不断融入现代科技因素,所以这两类方法都有其广阔的应用天地。

传统技术方法主要包括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审阅法、核对法、验算法、调查法与盘点法等。这些基本的审计技术方法在现代财务审计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对检查财务的错误舞弊仍具有很好的效果。我们认为,传统技术方法中的抽样审计方法是经济效益审计技术的重要方法,不断完善抽样技术将较大地提高经济效益审计效率。抽样审计方法在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中都会应用到。符合性测试主要涉及三种抽样技术即系统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

实质性检查抽样也主要包括均值估计抽样、差异估计抽样和分层抽样三种:现代管理技术方法,是指经济效益审计中为达到特定的审计目的而采用的现代管理技术方法。相对于常规技术方法,它主要针对于经济效益审计对象的特殊方面而选用。主要包括这些方面:

1、预测审计的方法。例如集合意见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预测法、自适应模型预测法等,这些是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审计中的具体应用,需要的数学统计知识很高深,主要用于预测论证。

2、可行性研究审计。它是对工程投资、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审计,它用到的专门技术方法是适用于经济效益审计的。

3.计划、控制审计方法。常用的如综合平衡法和计划评审法等,主要用于计划和控制非重复性工程项目的复核和检查等。现代管理技术方法的融入,使得经济效益审计获得了更多更强大的工具,同时也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正确合理的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是完善经济效益审计的关键。

四、经济效益审计分析方法及其运用

审计分析方法,它是进行审计评价和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依据和基础,一般可分为单项分析、局部分析和全面分析三类;或按时间划分为事前分析与事后分析,审计分析方法很多,我们认为,以下这些方法是值得充分重视并需合理利用的:

1、价值分析法。它是以功能为核心,来揭示技术方案的价值、功能、成本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方法。它的简明数学表达式是价值(V)=必要的功能(F)/成本(C)。价值分析以V=F/C=1为标准,根据分析对象,从必要的功能和成本两方面进行分析,剔除多余功能或降低必要功能的成本,以达到功能与成本的最佳配合。这种方法可以评价企业决策是否科学,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2、因素分析法。它是对影响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根本性原因,分清主次,提出改善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通常它计算的顺序方法是:以实际指标依次替换计划指标,直到全部替换完毕。每次替换计算的结果与前次计算结果相比,就可以测算出某一因素对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

3、对比分析法。它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数值的增减变化来进行检查,分析原因,做出评价,可以采用纵向对比分析和横向对比分析两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法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它能揭示很深刻的问题,通过同计划指标比、同上年同期比、同历史最好水平比、同地区与国内国际水平比,可以很好地分析经济效益的高低。

五、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方法及其运用

第7篇

一、经济效益审计现状分析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恢复审计制度20多年来,国家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仍是财务收支审计。虽在效益审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的来说,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情况很不理想,主要表现在:(1)大多数审计机关并未把效益审计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类型来安排,而是在财务收支性审计过程中顺带关注经营管理和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财务审计报告中顺带提及效益评价和管理建议。(2)效益审计开展范围小,层次低,手段落后,事后审计居多。(3)效益审计随意性大,并没有把审计效益作为法定审计任务,从而使《审计法》规定的审计效益的要求成为空话。(4)目前在各个地方普遍开展效益审计,但全国范围内尚无经济效益审计的专项准则或指南,使效益审计无规范性和先进性可言,审计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造成效益审计发展滞后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有:(1)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人们期望的是先解决财务合规性问题,再解决效益审计问题;(2) 财务合规性审计任务过分繁重,使各级审计机构难以顾及效益审计工作;(3)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开展效益审计的需要;(4)政治体制尚不够完善,反映到审计工作中,从而影响效益审计的开展。当然也存在认识方面的原因。改进我国各级审计部门重视财务合规性审计,轻效益审计的现状,已成为历史必然。在搞好财务审计的同时,大力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已成为审计的发展方向。

二、经济效益审计组织实施方法及其运用

经济效益审计从何入手?这就是经济效益审计的组织实施问题。对此,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界基本形成三种观点:

1、财务审计延伸法。它是从财务审计入手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首先,运用财务审计检查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审核查证各种财务数据。然后,对于经济效益和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据此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2、内控制度导向法。它是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首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等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健全性评估;然后,根据健全性评估结果对于部分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见建议。最后,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结果,决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最后攻坚。

3、效益结果倒推法。它是从经济效益成果入手进行审计评估的方法。首先,对经济效益成果进行验证,重点做好综合分析工作,揭示问题,分析原因,进行客观评价。然后,结合问题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对策。

三、经济效益审计查证方法及其运用

经济效益审计查证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传统技术方法和现代管理技术方法。这两类方法的区分并不是很明显的,因为传统技术方法中也在不断融入现代科技因素,所以这两类方法都有其广阔的应用天地。

传统技术方法主要包括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审阅法、核对法、验算法、调查法与盘点法等。这些基本的审计技术方法在现代财务审计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对检查财务的错误舞弊仍具有很好的效果。我们认为,传统技术方法中的抽样审计方法是经济效益审计技术的重要方法,不断完善抽样技术将较大地提高经济效益审计效率。抽样审计方法在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中都会应用到。符合性测试主要涉及三种抽样技术即系统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

实质性检查抽样也主要包括均值估计抽样、差异估计抽样和分层抽样三种:现代管理技术方法,是指经济效益审计中为达到特定的审计目的而采用的现代管理技术方法。相对于常规技术方法,它主要针对于经济效益审计对象的特殊方面而选用。主要包括这些方面:

1、预测审计的方法。例如集合意见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预测法、自适应模型预测法等,这些是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审计中的具体应用,需要的数学统计知识很高深,主要用于预测论证。

2、可行性研究审计。它是对工程投资、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审计,它用到的专门技术方法是适用于经济效益审计的。

3.计划、控制审计方法。常用的如综合平衡法和计划评审法等,主要用于计划和控制非重复性工程项目的复核和检查等。现代管理技术方法的融入,使得经济效益审计获得了更多更强大的工具,同时也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正确合理的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是完善经济效益审计的关键。

四、经济效益审计分析方法及其运用

审计分析方法,它是进行审计评价和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依据和基础,一般可分为单项分析、局部分析和全面分析三类;或按时间划分为事前分析与事后分析,审计分析方法很多,我们认为,以下这些方法是值得充分重视并需合理利用的:

1、价值分析法。它是以功能为核心,来揭示技术方案的价值、功能、成本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方法。它的简明数学表达式是价值(V)=必要的功能(F)/成本(C)。价值分析以V=F/C=1为标准,根据分析对象,从必要的功能和成本两方面进行分析,剔除多余功能或降低必要功能的成本,以达到功能与成本的最佳配合。这种方法可以评价企业决策是否科学,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2、因素分析法。它是对影响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根本性原因,分清主次,提出改善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通常它计算的顺序方法是:以实际指标依次替换计划指标,直到全部替换完毕。每次替换计算的结果与前次计算结果相比,就可以测算出某一因素对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

3、对比分析法。它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数值的增减变化来进行检查,分析原因,做出评价,可以采用纵向对比分析和横向对比分析两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法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它能揭示很深刻的问题,通过同计划指标比、同上年同期比、同历史最好水平比、同地区与国内国际水平比,可以很好地分析经济效益的高低。

五、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方法及其运用

审计评价方法。就是运用审计评价标准,将通过审计查证和分析取得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所达到的实际水平进行对照、检查,从而做出客观、公正结论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评价是效益审计的重要环节,是审计结论的基础。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主要分为三种方式和两类方法。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的三种方式是指一事一评、局部评价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对前两种方式的综合和概括。这三种方式互相补充、密切配合,能够达到???面评价的目的。两类评价方法是指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因为经济效益审计会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很多时候要征求专家的评价意见,所以定性方法是不能忽视的。而评价中运用的重点是定量方法。综合评分法和综合指数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综合评分法根据各项指标的地位和作用分别赋予相应权数,然后根据指标实际完成情况打分,最后加权计算总分,做出评价结论。这里的权数赋值是关键,需谨慎处理。综合指数法是种动态评价方法,它反映不能直接加总的多因素组成的经济效益的综合变动情况,能概括反映总体效益变动相对程度。综合评分法与综合指数法相辅相成,共同对经济效益审计做出适当的评价。

第8篇

一、传统审计方法的内容与缺陷

(一)传统审计方法的内容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的基本程序是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了解并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而确定审计风险和审计重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查询、比较、复核等方法对账户余额进行实质性测试。在整个审计实施阶段,主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对被审计单位的账户余额进行实质性测试。传统的符合性测试的主要方法有检查、观察、询问、穿行测试等方法。检查被审计单位有没有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遵循,观察被审计单位制度的运行情况,询问相关人员获得口头证据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制度实施情况,抽查一些业务重复执行测试制度的运行情况。传统的实质性测试的方法主要有复核法、查询法(包括询问和函证)、比较法、分析性复核法、观察法、盘点法等。这些审计方法对于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收集审计线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审计准则里对这些方法的概念和运用都有具体的规定。但是,随着审计客体、审计对象的变化,这些方法需要增添新的内容。

(二)传统审计方法的缺陷手工系统下,对内部控制的测试看得见、摸得着,而在计算机系统下,内部控制融会于软件之中,主要依赖软件本身,增加了难以全面测试的可能性。(1)传统内部控制测试方法的缺陷。手工系统下,通过建立授权、执行、记录、审核等岗位责任中心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而信息系统通过划分操作员的责任范围,设置权限和密码实现人员分工,或通过软件审计划分若干子系统或功能模块设置不同的责任中心,这种权限设置的重叠或跨责任中心的越权设置,使传统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这一控制措施有可能形同虚设。(2)传统实质性测试方法的缺陷。传统的实质性审计测试方法在于通过对纸质介质上信息的辨认、追溯达到辨认错误信息的目的;通过对会计处理的每一步的文字记录和经手人签名的审查来发现清晰的审计线索;通过查阅纸质文档来获取审计证据。但信息系统中的电子数据存在被窃取、滥用、篡改和丢失的可能,且不留痕迹,而且计算机病毒、电源故障、操作失误、程序处理错误和网络传输故障也会造成实际数据与电子账面数据不相符;在信息系统中,从原始数据的录入到报表的自动生成,几乎不需人工干预,传统的审计线索不复存在,电子数据存在审计线索易于减少或消失的可能;在信息系统中,电子数据存放的格式可能不同,例如存放在普通文件、数据库、特殊格式的日志文件中,增加了提取审计证据的困难。

二、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方法内容的创新与完善

(一)内部控制系统了解与测试方法的完善 审计准则要求在审计前,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以便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然后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实施内部控制测试。由于信息系统环境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所需了解的情况和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都会有所改变。在信息系统环境下,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需要了解其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测试主要侧重于对信息系统控制的测试。信息系统的控制可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一般控制是从管理的角度来对信息系统进行控制,而应用控制是从技术的角度来对信息系统进行控制。一般控制包括组织管理的控制、数据资源管理的控制、系统环境安全管理的控制和系统运行管理的控制。信息系统环境下,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也有检查、观察、穿行测试、重复执行,但测试的内容不同于传统方法下测试的内容。(1)传统的审计方法通过询问、检查等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在信息系统环境下,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情况,可以通过向被审计单位计算机技术人员、业务人员询问、设计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计算机信息系统和检查相关文档,如系统设计说明书、用户操作手册等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体制中不同层级的单位对系统的控制情况,部门内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情况,调查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系统技术文档资料、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同时审计人员需要对数据库及数据进行调查,可通过阅读相关技术文档,特别是数据库系统说明、数据字典、系统功能说明书等了解数据库技术方面的情况。(2)传统的内部控制组织管理的控制侧重于测试授权、执行、记录、审核等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会计档案的管理、业务的标准化流程、内部核查等。信息系统中组织管理控制的职责分离主要包括系统的开发职务与系统的操作职务,系统的输入职务和审核职务,系统操作职务和文档管理职务之间的职责分离;数据资源管理的控制包括备份控制、访问控制、保密控制以及存储控制;系统环境安全管理的控制是指通过阻止入侵者非法入侵信息系统、阻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来保护信息系统中各种资源免受毁坏、替换、盗窃和丢失的威胁;系统运行管理的控制包括对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系统的文档、信息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的采购和使用控制,对系统的日志进行详细、连续的记录。(3)信息系统应用控制包括输入控制、通讯控制、数据库控制和输出控制。输入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输入操作的控制,只有授权的人才能进行输入,以确保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合理性、安全性和完整性。通讯控制包括数据加密、数据校验码等,对数据库的控制包括用户的身份认证、数据库的存取控制、数据库的保密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恢复控制等,输出控制包括输出操作的控制、输出条件的检查、输出之前数据正确性的检查、输出数据完整性、安全性、及时性,输出异常的处理等。

(二)实质性测试方法的完善 实质性测试主要指对账户余额的测试,在信息系统环境下,主要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处理的电子数据进行审计。传统的复核、核对、分析性复核方法内容的革新主要体现在对数据的采集、验证、分析方面。信息系统审计可以采用审计软件或数据库管理系统自带的工具进行数据采集,采用核对记录数、核对总金额、检查借贷平衡、凭证号断号、重号验证、勾稽关系等手段对电子数据进行验证,以保证电子数据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通过财务数据绝对值、相对值的对比分析来发现审计线索,信息系统环境下的数据分析方法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在对电子数据分析的过程中,首先应进行总体分析,如进行账表核对、表表核对、进行指标分析,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情况,寻找薄弱环节,确定审计重点。在确定审计重点后,再对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在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时,审计人员应根据相关的业务处理逻辑、业务数据的勾稽关系、法律法规的规定或审计经验等,建立相关审计分析模型,然后通过应用软件、或编写计算机语句对数据进行复算、检查、核对或判断等操作,发现审计线索,收集审计证据。审计分析模型的建立途径包括:(1)直接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分析。在对合法性的审计中,审计人员依据的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建立模型是可以依据具体的条文,将法律、法规的定量、定性规定具体化为分析模型中的筛选、分组、统计等条件,对反映具体业务内容的特定字段设定判断、限制等条件建立起分析模型。(2)根据业务逻辑建立分析模型进行分析。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总是在特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进行的,被审计单位的一些经济指标如一定的投入产出比、标准成本、产品成本单耗、稳定的毛利率、费用指标、应纳税金、应提折旧等一定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在审计特定对象时,审计人员应深入分析和挖掘、利用、寻找业务逻辑关系,根据业务逻辑关系建立分析模型,发现与业务逻辑关系不相吻合的事项,从而达到审计发现、核查问题的目的。(3)根据勾稽关系建立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各类会计账簿和报表的数据之间往往存在着某种明确而固定的对应关系,如应收账款和坏账之间,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之间,借款和利息之间在建立审计分析模型时,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账簿和会计报表中有关数据之间存在的这种可以相互查考、核对的关系,方便、快捷地建立分析模型进行复算、核对,达到分析问题、发现线索的目的。(4)根据审计经验建立模型。将审计人员的经验运用到审计中来,根据问题的表征,从现象到本质,通过编写结构化查询语句SQL或审计软件来检索,查询出可疑的数据,并深入核实、排查,来判断、发现问题。在具体的审计数据分析中,SQL语句查询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借助SQLSEVER结构化查询语句可以便捷地发现审计线索。在采用SQL语句查询法时,可以按某关键字查、按满足逻辑条件查、按设定的金额条件查、按时间条件查等,计算机会很快将符合条件的信息筛选出来。采用SQL语句查询审计法的审计路径是:采集数据取得数据备份获取有用的数据信息找到所需要的字段使用SELECT语句设定条件分析查询结果揭示问题。

三、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实现多种审计方式的结合改变传统的审计方式,把审计工作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

(二)实施联网审计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为即时审计提供了技术支持,联网审计技术是探索一种新的审计技术支持方式。联网审计技术方式的核心在于:及时采集数据,及时检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把可能发生的重大损失浪费等问题控制在萌芽之中,促使被审计单位防微杜渐、规范管理。

(三)实现审计资源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通过建立信息化条件下新的审计管理和组织方式的思路,实现审计资源优化组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决策的科学性,使审计信息资源和管理组织方式的效益最大化。

(四)强化内部控制测试及信息系统评价技术服务与审计方法体系应用服务在信息系统环境下,探索新的审计技术服务方式 ,新的审计技术服务方式主要表现为加强内部控制测试和信息系统评价技术服务和审计方法体系应用服务,进行以数据规划和方法体系为基础的数据式系统基础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方法体系是实施专业审计项目的总体分析、决策分析、问题核查等计算机审计方法的有序集合,是实施计算机审计的核心。信息技术服务应在建立数据规划和方法体系基础上,提供以元数据目录进行选择组合多维数据分析方法的技术、利用各类数据挖掘工具的智能审计技术、利用知识库进行方法提升和扩展的技术、进行审计方法批量执行的审计预警技术、对相关方法进行有机组合的专题方法技术并保留过程快照和过程回放的情景培训技术等的有机统一。信息系统审计在我国起步比较晚,探索信息系统环境下的符合审计实务需要的的审计方法体系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孙立辉:《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技术方法》,《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年第6期。

[2]张妍:《信息系统审计方法研究》,《审计月刊》2010年第11期。

第9篇

一、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在审计内容上的差异

财务审计是过程和问题的导向性审计,它通过对违纪违规现象的纠正和查处,来保证既定制度的正常运行,以此来达到提高绩效的目地。绩效审计是通过对预测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来发现在管理上或制度上的不足,通过针对性的加强管理和完善相关制度来达到高绩效的目地。财务审计侧重于评价审计项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在财务审计中,如果审计对象被发现有违规违纪的行为,将会受到法纪的制裁。而绩效审计侧重于对审计项目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价,在绩效审计中,审查对象即使存在违规行为,但只要效益增加了,该行为不会受到惩罚,相反,会视为一种突破和创新。财务审计是绩效审计的基础,而绩效审计是财务审计的发展,只有有机的将二者相结合,才能使审计工作更高效更真实。

二、审计要素差异的比较

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在审计目的、主体、职能、技术、方法、程序、标准、时间导向和审计对象上均存在差异。二者在产生和发展背景的差异上,主要表现为私有制的产生、财产所有者和财产经营者的分离,导致了人们迫切想要了解政府资金公共支出的流向;绩效审计产生的背景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公民的民主和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则由关注政府支出的合法性逐渐转变到关注政府支出的经济效益性。二者在审计目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财务审计侧重于审计项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公允性;绩效审计更侧重于审计项目的效益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二者在审计职能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财务审计检查、评价已成事实的财务收支活动,行使防护权、监督权和鉴证权;绩效审计主要关心的是未来经济活动的发展的效益,主要职能为创新性和建设性。二者在审计技术和方法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财务审计的审计方法一般有审阅法、查询法、复算法、核对法、函证法、调解法和盘点法,专门技术方法包括抽样审计方法、计算机审计方法和内部控制测评方法;绩效审计的审计方法有调查法、分析法、采访法和统计法。二者在审计程序上的差别主要表现为财务审计的程序为准备――实施――报告;绩效审计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于后续审计这一过程。二者在审计主体上的差异为财务审计只要求审计主体掌握会计和审计的专业知识技能;绩效审计对审计主体的知识面要求更为广泛,特别是经济活动分析的能力。二者在审计标准上的差异为财务审计的审计标准为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绩效审计的审计标准为有关法律法规、公认管理实务和相关规章制度。二者在时间导向上的差异表现为财务审计注重历史经历活动;绩效审计更看重未来的经济活动。二者在审计对象上的差异为财务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及相关会计资料;绩效审计对象是政府及其公营项目的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审计的切入点和侧重点的不同

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在切入点和侧重点上也存在一定差异。绩效审计主要以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执行的决策是否正确进行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绩效进行评价,目的是解决其在领导、决策及管理方面的存在问题。而财务审计则是以资金流为切入点,通过资金流向来判断其资金使用是否合规合法。财务审计主要注重于审计对象的会计资料,而绩效审计则侧重于系统的审查和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决策等方面。

四、审计对审计人员要求有所区别

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对审计结果的正确性和审计工作的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两种审计方式的特点和差异,对审计人员在专业素养上也有着不同的要求。财务审计要求审计人员熟练掌握账务审计知识、熟悉并能准确运用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绩效审计人员需要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掌握财经活动规律的同时,还要熟悉政府环境,向政府工作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