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20: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儿科优质护理举措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2020年儿科护理工作总结
2020年是我院“十三五规划”起始之年,在院部及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儿科护理组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的标准,坚持贯彻优护理念,以患儿为中心,严格规范本病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便捷、温馨的护理服务。现将一年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优质护理,转变护理理念。
2020年,我们儿科护理组在护理部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我院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精神,落实年初制定的优质护理计划,开展每月的优护举措:
1、开展多渠道努力,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技术,是儿科护士的必修课,从2015年的静脉争霸赛到2020年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分析,都是为了从技术角度提高儿科护士的穿刺能力。今年特别添置了红外线静脉显影仪,可以帮助护士尽快找到静脉,开通静脉通路。
2、大力推广静脉留置针,减少反复穿刺。2020年,由于BID补液的实施,患儿需早晚各一次进行静脉穿刺,我科适时开展静脉留置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儿科护士已经基本掌握了留置针的穿刺和维护。现在我科已经全面实施的静脉留置针。
3、增加健康教育途径,提高健康教育效果。2020年,在护理部授权下,我科启用了科教短片,用DV的方式,由护士自编自导自演,宣传科积极合作,拍摄了《发烧了怎么办》《三伏贴那些事》《雾化吸入》等等短片,在医院各种宣传平台上反复播放,增加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4、继续开展“乖宝宝”评比活动,增加护患沟通。儿科护士都会准备“五角星”“爱心贴”“小礼品”给每一个按护嘱喝水、配合治疗的患儿以鼓励和奖励,这个活动得到患儿和家长一致的喜欢和赞誉。儿科2020年继续设立爱心书架,开展了“阅读比pad更有爱”的阅读活动,以此增加住院趣味,并赠送生日礼物5份。通过不断实践,提升服务水平,患者满意度基本保持在95%以上。我们的工作受到了患儿及家属的肯定与好评,2020年收到2份表扬信,表扬我科护士的悉心护理和温柔耐心。
二、确保护理质量,夯实工作基础。
1、2020年儿科护理组按计划完成一级质控自查54次,组织并参与护理质量分析16次,参与达标率100%。在自查质控过程中,运用“鱼骨法”全面分析原因,有效予以整改,完善护理质量。
2、每季度开展同项类比,争取更全面的进步。同时,我科开展了儿科护理特异性指标的监测,用数据来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我科护理人员还积极复习各种应急预案及常见护理操作技术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对工作流程做出微调以适应现在的新格局。
3、本年度收治血管外科婴幼儿患者80余名,面对新的护理任务,我科积极开展教学培训,补充护理常规,增加监护仪等仪器设备,确保了护理任务的扎实完成。
三、保障护理安全,常记红线警钟。
1、本年度我科开展主题安全讨论14次,组织并参加医院护理部安全培训多次,完成“化疗药物配置应急预案”“紧急情况下人员调配方案”“消防”等实景演练。
2、护理安全作为一个独立的质控考核分目,由护士长带领质控成员,每周进行检查,并及时汇总分析整改,通过不断强化学习演练,整个护理团队形成一个安全网络体系,以积极饱满的工作态度,认真应对,不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防范护理差错、纠纷的发生,出色的完成着各项护理任务。
3、2020年儿科护理差错“0”发生;未发生因护理差错引起的护理纠纷;2起已防止的差错,已开展主题讨论,落实整改措施,保障了儿科护理安全。
四、开通多种渠道,加强梯队建设。
1、儿科护理人员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5名,梯队分布较合理。学历分布本科3名,大专3名,中专4名。儿科学习氛围浓厚,除了积极参加区委医院组织的各类职业培训,还积极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其中,本科在读3名,大专在读4名。
2020年全科组织安排业务培训14次、护理查房12次。全员参与24小时医学频道的网上学习,和医院信息平台的护理在线学习。每周对护理人员进行两次理论提问,每月对护理人员进行定项操作考核,不断巩固护士三基理论水平及操作水平。2020年继续培养一名护士为“儿科专科护士”,完成了相应的学科学习及专科实训。本年度开展课题研究一项,撰写论文2篇。儿科护理梯队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五、严格教学规培,实现快速成长。
1、本年度完成实习带教30名,在带教期间,严格按照实习计划,落实实习内容,按时考核实习成绩,反馈实习掌握情况。学生掌握了儿科护理常规及专科护理内容,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实习生对带教老师表示满意
2、本年度1名轮岗护士进入儿科工作,通过培训,带教和自我成长,按计划掌握了儿科护理要求。
六、存在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优质护理;儿科;门诊;输液
儿科门诊收治的患儿通常年龄较小,普遍为出生几个月至十岁左右,所需护理服务相对较为精细。儿科门诊输液室日常收治患儿人数较多,对医院护理水平要求相对其他科室较高。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身体发育程度较低,在输液过程中常存在输液困难且对医护人员有抗拒心理等情况,容易造成注射失败,加之患儿家属过度疲劳,情绪不稳定,常会造成对医院的不满,严重过激者甚至引起医疗纠纷[1]。因此提高护理服务水平,策划优质护理服务流程,构建人文关怀式护理服务尤为重要,是笔者所在医院完善医疗水平的重要举措,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内容包括做好诊前的组织工作、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焦虑、随时观察病情变化、预防交互感染、提供健康教育、防止发生医疗差错等。在本次研究中,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家属满意度影响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儿科门诊收治的4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0例。其中研究组男152例,女48例;年龄2个月~9岁,平均(4.1±0.6)岁;对照组男146例,女54例,年龄1个月~9岁,平均(3.8±0.5)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如询问病史及家族病史、全面体检、卫生管理、告知输液相关事宜等[2]。
1.2.2研究组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有卫生管理、饮食指导、心理健康沟通、输液后护理及指导。患儿及其家属就诊时,医护人员保持良好态度,妥善安置床单元,同时向患儿家属告知病区环境、呼叫铃的使用、作息时间及其他相关事宜。主动了解患儿症状,加强彼此沟通[3-5]。加强医患之间的心理健康沟通,及时了解患儿生理心理变化,适当安抚患儿情绪,待患儿情绪稳定时进行输液,保证输液室环境适宜,输液过程中频繁询问患儿有无不适症状,观察并记录注射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皮疹等过敏症状,及时进行医疗处理。输液结束后,告知患儿家属相关注意事项,普及健康知识,态度温和,构建人文关怀式护理服务流程。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静脉注射的成功率与失败率,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满意程度的调查方式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率答题问卷。总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6]。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结果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比较
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与对照组满意率分别为99.0%、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静脉注射成功率与失败率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成功率分别为98.0%、79.0%;失败率分别为2.0%、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关键词】家庭式护理;优质护理;儿科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03―01
优质护理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自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开展以来,护理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但护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然需要探索,因此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 “十二五”时期要继续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各级各类医院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全程规范化护理服务。优质护理的实施要因人而异,因不同科室而异。对于儿科病房来说,因患者的特殊性,其护理模式和护理方法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而贯彻家庭式护理是儿科病房优质护理的有效途径之一。我院儿科自2011年起在优质护理中实行家庭式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儿科家庭式护理
儿科家庭式护理首先要组建由护理人员、患儿及家属组成的家庭式护理单元,自患儿入院之日起,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向患儿及家属(主要是家属)传授针对患儿病情的护理知识,提供专业的支持,教会一些简单的护理常识和护理手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使得患儿及家属参与到医疗过程中,全方位促进患儿尽早康复。护理人员对每一位患儿的病情、家属的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估,制定出详细的个性化计划和实施方案。在护理计划实施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式,对影响护理质量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服务于患儿家庭式护理单元。比如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手册、定期或不定期主办情景式家长课堂、小型护理知识讲座等等。同时,责任护士及护士长要深入病房,不断收集患儿及家属的护理需求,对需求集中的问题及时形成解决方案。
2 将家庭式护理融入优质护理
2.1 儿科患者的特殊性 儿科的病人,年龄都是14岁以下,年龄小,表达能力较差或没有什么表达能力,其对自身病情的理解有限,对医院的医疗制度和管理制度缺乏了解。因此优质护理在儿科方面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首先,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是开展家庭式护理的基石,可以称之为专业技术护理,而人文知识是开启家庭式护理的钥匙,是人文护理的基础。人文护理是指具备良好人文素质的护理人员对护理对象进行的具有人文关怀的护理,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表现为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权力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注[1]。人文护理确立了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强调人格力量、道德水平和工作作风等非技术因素对护理工作的影响,通过言谈举止传递护理人员的宽容、爱心、理解与同情心,形成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激发和调动患儿及其家属积极性,感召患儿及家属产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配合护理及治疗工作。其次,在家庭式护理中,对护理人员的有效沟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效的护患沟通则是建立和谐护患、医患关系的前提。护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它使护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或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2]。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实现整体护理的基础, 是贯彻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 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满足病人的全方位需求[3]。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求护理人员从细节做起,运用精神医患互动中的移情和反移情、情感领域内的共情等,帮助病人建立或恢复心理防御机制,帮助患儿及家属改变焦虑、抑郁、敏感、易怒等负性心理与行为。应用语言及肢体语言交流等沟通元素, 通过学会倾听和接触把握患儿及家属的反馈, 建立护患双方的互信机制。例如,我们要求护理人员记住患儿的姓名,而不是以床号代替。
2.3 对家长的要求 根据患儿及家长不同的文化水平,采取不同的家庭式护理教育方法,选择合适的护理补偿措施,首先应当对患儿及家属的文化、经济、心理以及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患儿及家属的治疗性自理需求,然后根据患儿的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家长的不同情况配备不同经验和能力的护理人员。
2.4 家庭式护理与其他护理相互配合 家庭式护理是整个护理中的一个环节,是正常护理的有力补充,不能因为有家庭式护理将正常的护理工作予以疏忽,反而应该予以加强。
3取得的效果
3.1 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家庭式护理调动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让患儿家长参与到医疗与护理过程中,积极配合治疗,患儿及家长心理放松,没有戒备心理,减轻疾病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家庭式护理将医疗、护理、家庭式护理与家庭照顾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形成一个合力,极大地促进患儿康复。家庭式护理使得整个护理无缝对接,护理得当并且得到延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2 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医患之间建立起高度的信任,家属了解整个医疗过程,对自己的孩子病情充分了解,并且知道存在的危险,万一发生意外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在护患交流中建立起了融洽的护患关系,在家庭式护理实施的过程中,家属与护士之间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双方认同感增强,护患关系甚至达到了亲密的程度。
3.3 有利于患儿后期家庭式护理的延续 小儿因生理、心理尚未发育完善,缺乏自我照料能力,容易发生各类疾病,优质护理让家长了解了一定的护理常识,有利于家长对小孩的护理,减少疾病的发生,对一些简单的疾病,有利于家庭康复。
3.4 有利于护理人员水平的提升 家庭式护理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护士更新护理理念,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补充人文知识,掌握沟通技巧,提高道德修养。同时,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挖掘潜能,例如在儿科皮针穿刺技术上,我们力求每名护士做到一针见血,对血管条件允许的患儿,在与家属沟通后,取得患儿或家长的配合,尽量采用静脉留置针,即能减少患儿的痛苦,又能降低液体外渗的几率,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4存在问题
4.1 护理人员的队伍尚待优化 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护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要将家庭式护理真正落实,其执行者是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家庭式护理教育的效果和执行情况。其次是护理人员的数量不足。“十一五”末,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36,二级医院达到1:1.13[4]。医护比例、床护比例倒置问题虽然得到改善,但仍显不足。护理人员忙于应付常规护理,虽然大家都意识到优质护理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许多优质护理的措施,但优质护理的效应未得到完全发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护理人员人手不够,人手不够也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4.2 医护之间的配合尚待加强 将家庭式护理贯彻到优质护理中,主要角色是护士,但医疗过程是个完整的链条,需要医护之间密切的合作,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家庭式护理更多的是护理方面知识,但医疗方面知识是护理的基础和支撑。在有些医生眼中,护理与我医疗关系不大,使得护理与医疗出现脱节,家庭式护理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4.3 家庭式护理病案的建立 因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质量评估手段,暂时无法建立家庭式护理病案,许多病例的操作还只能停留在经验阶段。如果能建立档案,将有助于对已取得成效的经验进行总结,以便提升到理论层面。
4.4 护理质量的评估 护理质量的评估范围应包括护理过程的评估、疾病康复效果的评估、家长的评估、参与家庭式护理的护理人员的评估等。难点是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另外质量评估应与相应的激励机制挂钩,作为护理人员的一项考核指标。
我们将家庭式护理应用于优质护理中尚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地方还不成熟,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莉.人文护理在护理教育中价值及伦理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73.
[2] 田渝.有效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2):44.
(Home)温馨服务、医院(Hospital)个性化护理服务。方法将“3 h”现代护理理念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拓展
、延伸,创建医院的品牌。结果我院通过开展“3 h”优质护理服务使护理质量全面提升,提高了患者及
家属满意度。结论“3 h”服务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护理工作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护理模式;人文关怀;儿科病房
作者单位:136200辽源市妇婴医院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个性化护理随
之成为当前护理服务的主题。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专业照护的同时,关注患
者心理、情感、社会等方面的需求,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我院是辽源市唯一的一家妇
婴医院,担负着全市妇女、儿童的预防、保健、和疾病的治疗。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的不断提
高,对护理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开展3 h”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以来,护理服务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不但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现将3 h”优质护理服
务在我院儿科病房中应用的实践和体会总结如下。
3 h”服务是一种现代护理服务理念,它是运用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论”,以患者为中心,使各层次
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得到全面的护理。“3 h”具体内容包括: 宾馆式(Hotel)礼仪服务、 家
庭式(Home)温馨服务、医院(Hospital)个性化护理服务。
1措施
11礼仪服务规范化 即:宾馆式(Hotel)礼仪服务
111行为规范,根据卫生局的精神,全市开展“3 h”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医院便对全院的护士进行
了专门的培训,组织了护士礼仪大赛、行为规范培训班、护患沟通学习班,并请来了宾馆的领班来院讲
课。同时制定了护士的行为规范即以患儿为中心,淡妆上岗,护士统一服装规范,上岗做到稳重端庄,
优美大方,站、坐、走、持物符合规范。
112礼节规范,护士要做到, “四轻”、“八字”、“五个服务”。“四轻”: 护士在工作中要
做到,说话轻、开门轻、走路轻、操作轻。“八字”: 要求护理人员从患者入院到出院从始至终要做到
迎、问、勤、洁、灵、静、听、送八个字。即:迎:患者到达时要以礼当先,热情迎接新患者。问:见
到患者要主动、热情问候。勤:护士在工作中要勤快、迅速稳妥地为患者提供快速敏捷、准确无误的服
务,同时在工作中还要做到手勤、眼勤、嘴勤、腿勤,为患者服务,不图省事,不怕麻烦。洁:房间要
清洁,勤整理,做到每日二次进行病房检查整理房间。保持病室整洁,床铺干净。灵:在护理工作中要
认真,机动灵活,抢救患者时要迅速,敏捷。静:在工作中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保持楼层环境的安静。听:在工作中要善于听取患者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把服务工作做在患者提出之
前。送:患者出院护士长要亲自送到医院的大门,表示祝愿,并征求患者家属对科室的意见和建议。“
五个服务”:包括主动服务、站立服务、微笑服务、敬语服务、灵活服务。
12温馨服务 即家庭式温馨服务
121改造病房环境,在保持病室清洁、舒适、干净、整洁、温馨的基础上,本院在儿科病房还配备了
卡通动画片,墙上挂上了各种漫画。在病房的角落里还专门成立了活动室,里面有各种电动玩具,这些
措施使患儿在医院享受到了家的温暖。本院儿科的护士,除了正常的护理、治疗外,还要关心患儿、爱
护患儿、尊重患儿、帮助患儿,加强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满足患儿及家长的要求。另外我们在有空闲
的时候还陪患儿做游戏。抱抱患儿,减少患儿对我们的恐惧,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对上幼儿园的孩子
,我们制作了小奖状和小勇士卡,鼓励患儿在治疗时勇敢面对,这些活动和举措受到了患者家属的好评
。
122称呼患儿家属要规范化。根据患儿家属的年龄、性别、职业,选择合适的尊称。禁止直呼姓名。
住院期间要及时征求患儿家属的意见和建议。态度要诚恳、虚心,语言要文明。患儿出院时,责任护士
要其帮助整理用物,护士长要亲自送出医院,征求患儿家属在住院期间对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并送患儿
家属。一张便于沟通、咨询的连心卡,填写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姓名及联系电话,提
供住院须知和温馨提示。患儿出院一周后要及时给患儿家属打电话进行随访。
13医院(Hospital)个性化护理服务
131我们医院入住的都是儿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所以对新入院的患儿,我们都要先进行全
面、细致的评估。突出个性化服务需求,根据护理人员分组分管患者的特点,针对同一种病情的患者个
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患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具体分析,确定患者
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尽快使患者恢复健康,提高
其生活质量,根据患儿容易出现意外的特点,实行患者个体化需求和工作质量达标的弹性工作制,实行
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突出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与制度管理相结合。
132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实行责任护士竞争上岗。对新入院的患儿实行了“四主动”服务即:主动
做好入院宣教、主动评估、主动护理、主动相送。“四延伸”服务即一程导医、一声宽慰、一次回访、
一番叮咛。
133一段宣教15 min内完成入院宣教,自我介绍,并介绍护士长、管床医生、责任护士、住院须知、
探视陪伴制度和便民措施。
2讨论
21我院通过开展“3 h”优质护理服务以来,经过全院儿科护士的努力,使我院的护理服务质量有了很
大的提高,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3 h”优质护理服务给患者从心理、生理、环境等方面带来了舒适
。护士的仪容仪表,住院环境的改变给患者带来了生理上的舒适。护理人员和蔼可亲、热诚的态度,处
事果断、机智敏捷的工作作风不仅充分体现护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而且也让患者产生信任感、依赖感
和安全感。通过“3 h”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夯实了基础护理,丰富了专科护理的内涵。增强了护士的责
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了护理质量,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管理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n Nursing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Effect/TANG Wan-qiu,WU Juan-yi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9(23):057-058
【 Abstract 】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practice method and effect. Method: In hospital,propaganda to carry out “quality care” meaning, to determine the 4 sections of“ quality care demonstration area”, and then in the hospital carried ou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quality care activities.Measures inclu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e responsibility responsibility; Improving the care of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Family nursing service; Continuously perfect incentive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result of nurses.Result: Nursing staff ’s whole quality,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Conclusion: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to make patients, hospitals, community, governments have satisfactory effect.
【 Key words】 Quality care; Nursing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 in Guilin,Guilin 541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36
医院服务文化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内涵的一种体现。卫生部于2010年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旨在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能切实实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笔者所在医院把这项工作作为促进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契机,多措并举在全院范围内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将人性化服务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其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这一举措提高了患者、医院、社会、政府的满意度,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院从2010年4月-2011年12月开始将妇科、新生儿科、肿瘤科、五官科确定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然后在全院范围内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共有床位340张,每年手术在2600台左右,出院患者3800例左右;护士58名,均为女性,年龄
名,≥40岁12名。职称:无执照护士1名,护士43名,护师4名,主管护师8名,副主任护师2名。工作年限
1.2 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通过对儿科护理实践的回顾、分析、总结,立足儿科护理特点,从医院的客观因素,护士的主观因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转变了护士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儿科护理工作的群众满意度。结论:护理工作的核心是要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科护理与其他专科护理有着显著区别,群众对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与时俱进地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群众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才能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满意度;儿科;护理工作;特殊性
“三好一满意”窗口服务活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着。笔者所在的成都市温江区妇幼保健院对此项活动更是十分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具体举措,给患儿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努力争创“三好一满意”医院。儿童医院的患者往往是14岁以下的儿童,更多的是婴幼儿,常言说的好“宁打十个大人针,不愿打一个小孩针”由此就可以感受到儿科护士工作的难度和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家长成为患儿的发言人,家长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成为衡量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1 人力资源配置和工作环境因素
1.1 护士编制配置不足: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国民就医意识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家长对患儿疾病的重视,使得医院护理编制配置无法补齐快速增长的就医率带给护士的高强度的工作量,由于儿科护理工作存在着婴幼儿不配合的问题,再加上小儿血管较细,静脉输液或肌内注射往往需要几个护士或者大人一起来约束激动的患儿,才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才能保证药物准确注入的同时,不出现针头折在患儿臀部上的情况,这对儿科护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负荷的工作影响了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群众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 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儿科护士所处的工作环境常是患儿的哭闹声震耳欲聋,家属的争吵声,对患儿的责骂声不绝于耳,相比其他科室的同年资的护士,在儿科工作的护士听力受损程度更大,使得护士不仅要有较大的体力付出,还要承受沉重的负性心理压力,嘈杂的环境和紧张的工作处境使得护患之间无法清晰和理智的进行沟通,优质化护理无法准确表达,群众满意度无法有效提升。
2 护士自身的主观因素:
2.1 工作责任感的差异:临床工作中,由于护士的工作强度大,倒班生活影响日常休息,加之女性家庭负担重,使得很多护士对自己的工作抱有排斥和埋怨心理,但又因为自身学历和文化水有限等原因,无法寻觅到待遇更优厚的工作,使得一些护士在埋怨中工作[2]。护士工作责任心差,把消极情绪带到工作中,对患者和家属失去耐心,当患儿家属提出疑问时只是给予敷衍的回答,很容易造成护患纠纷;对于儿科用药常需要精准计量到0.1 ml,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不能认真进行“三查七对”,疏忽之间可能造成严重的护理差错,甚至危害到患儿的生命;患儿往往不能准确的描述不适症状,儿科护士责任心不强的话,会疏于对患儿的病情观察,错过患儿的最佳治疗时机,甚至是抢救时机,给患儿预后和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所以,护士责任心的提高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群众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的重要环节[3]。
2.2 业务技术水平要求高:儿科护理技术,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对护士的要求非常高,差之毫厘会失之千里,儿科用药常需要根据患儿体重进行严密计算,进行药物计量、剂型的转换,护士不能牢固掌握儿科用药剂量,剂型的转换,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等,不但影响用药速效,耽误患儿的治疗,更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造成护理差错事故;儿科护理工作,尤其是婴幼儿护理工作中,常需要使用一系列精密医疗器械进行病情监测和治疗,护士不能娴熟掌握医疗器械的使用,会贻误治疗和抢救时机,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不能熟悉各项监测仪器的显示指标, 不能及时把患儿的治疗进展和病情变化告知医生,可能会错过及时处理危机状况的时机。
2.3 沟通技巧有待提高
2.3.1 沟通意识的欠缺:在我国临床护理中,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还在不断完善中,优质化护理的步伐还没有根深于每个护理工作者的服务意识中,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经常受制于繁重的护理工作,护士往往忽略了护患沟通的重要性,进行各项操作前没有有效的解释,解答焦急的家长的各种询问时没有耐心,言语冷漠,从而进一步加重了家属的疑问和对医疗单位的不理解,降低了群众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4]。
2.3.2 沟通技巧知识的缺乏:医院的主要工作萦绕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展开,一个好的医务工作者除了要有精湛的业务水平之外,还要懂得和患者沟通的技巧,从心理上帮助患者,救治患者。护士在与患儿和家属接触时,由于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对儿童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的匮乏,无法了解患儿和家属的心理需求,无法使用正确的沟通方式来解释好各种治疗对患儿的帮助,或错误的使用了言辞和沟通手法,不能做到有效沟通,即使初衷是为了患儿着想,却可能带来错误的引导,引起家属的反感和患儿的抵触。
3 根据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采取灵活的措施
3.1 患儿的特殊性:儿科患者大都是14岁以下的儿童,更多的是婴幼儿,由于曾经有过的生病就医经历和受到家长的错误诱导,患儿对护士有非常强的惧怕感,尤其是对护理工作更是不予配合,很难沟通[5]。患儿受到自身教育程度,个人耐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使得他们对疾病与不适的表达能力有限,护士往往不能从语言交流中得到准确的关于疾病的信息;婴幼儿各项生理机能的不完善,起病急、变化快,使得他们的病情变化不易观察,对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责任心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
3.2 家属的特殊性:随着计划生育普及和推广,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疼惜和宠爱已然成为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儿科家属的特点主要是一个孩子患病,较多的家中成员处于极度焦虑之中,每次陪同医院的往往就要有三四个人,相互之间对患儿照护的摩擦往往会带到医院之中,加之对患儿的重视和紧张,家长常要求护士的穿刺每次都一次到位,最低程度减少患儿的痛苦,家长对患儿的重视和维权意识的调高,使得儿科护理工作的氛围高度紧张,家长对护士业务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的要求非常高,护士与家属之间不能促成融洽的沟通氛围,进一步加大了对患儿进行护理操作的难度,使得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度下降[7]。
通过以上因素的分析和阐述,说明儿科护理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我们同仁们具有各方面优秀的素养,不仅要有非常过硬的专业操作技术,还需要我们学习相关的儿童及成人心理学,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美,温和的面部表情,优美的体态,轻柔的动作,缩短医患距离,掌握语言的艺术,巧妙利用游戏,注重首因效应,掌握沟通的技巧,具有敏锐的观察,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设身处地地站在病人的立场上行事。
希望可以与护理同仁们一起努力,共同克服客观因素的影响,注重提升个人职业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护理工作的责任感,不断学习和拓展知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通过与患儿及家长的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何素珍,续桂俊.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08,9(3):287.
[2] 朱亚红.沟通交流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 ,45(21):113.
[3] 蒋旭华,张 丽.患儿家属焦虑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6):586.
[4] 高明凤.以人为本护理服务中的“小事”不容忽视[J].临床护理杂志,2003,2:328[5] 陈丽红.儿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8A):2043.
选择儿科作为儿科绩效改革试点,儿科是综合儿内科,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20张床)、普儿住院治疗病区(30张床)、普儿康复治疗病区(20张床)和儿童脑瘫康复中心。设置2个护理单元,护士长2名,护理人员42名,其中N0级10名,N1级4名,N2级13名,N3级15名;其他护理岗位(保障、辅助、器械)6名;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中级职称5名,护士14名,护师25名,其中初级护师12名。依据护理部指示精神落实岗位责任制,根据科室情况进行调研并科学配置岗位,挖掘护士潜能,促进优质护理工作,绩效工资向临床倒班、技术难度高的岗位倾斜,激发各级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护理服务满意率逐年上升。
2方法
2.1岗位调研与配置
认真学习各级文件精神,召开护士长、质控组长、责任组长、高年资护士代表、低年资护士代表、夜班护士代表座谈会,向代表们传达各级指示精神,说明开展岗位竞聘与绩效管理必要性,广泛收集信息,设定责任护士岗位、辅助岗位、保障岗位和晚夜班岗位,重新制定岗位职责、各班次周日程,改革护士绩效方案,于2012年7月试运行,执行过程中多次进行微调、完善,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每月绩效考评情况向全体护士公示,考评存在疑问者及时沟通、核实并纠正,全面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2.2绩效分配模块
2.2.1设立特殊岗位奖励
儿科设有NICU、PICU,监护室均为无陪病人,病人病情重且病情变化快,护理风险高,工作量大,技术难度大,专科性强,且监护室护士需要经过培训、考核、准入上岗。为了鼓励全体护士学习和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责任心,并体现多劳多得,特取总绩效奖的5%设立特殊岗位奖励,并按工作量取酬。
2.2.2最低保障绩效
依据医院经管核算要求,为了缩小护士长、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绩效分配差距,不管护士年资高低、应得绩效百分比如何,一律遵循医院提出每人每月取院平均绩效的40%作为最低保障,大大缩小了绩效分配差距,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绩效奖励。
2.2.3职务系数
为鼓励工作能力强,在关键、重要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护士,实行竟争上岗,并设定职务系数,以科平均绩效为基数1,责任组长为0.2,质控护士为0.1,感染控制护士为0.1,门诊输液组长为0.1。
2.2.4岗位系数
按照护理部《护理人员岗位管理规范》,根据科室护士使用状况,结合职称、工作阅力、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岗位技术能力、人员资质等情况将护理人员分为N0级护士、N1级护士、N2级护士和N3级护士护理岗位,实行按需设岗位、以岗择人、以岗定薪、竞争上岗,并结合护理部《护理人员薪酬分配方案》,除外以上三个模块后绩效的40%定为岗位系数,执行护理部对护理人员岗位系数规定,护士长1.3,N3护士1.2,N2护士1.0,N1护士0.8,N0护士根据独立完成工作情况设定为0.4。
2.2.5工作绩效
除外以上四个模块后剩余绩效为工作绩效,采用百分制,按护理管理(20分)、护理训练(25分)、护理服务(25分)、护理质量(30分)四个方面制定儿科护士考评细则。考评内容包括劳动纪律、出勤、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投诉、护理差错及事故、院科两级授课、护理教学、论文刊登、各项考核达标情况、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情况、各类质量检测情况等;晚夜班、带班组长、责任护士有加分。由考评小组成员对照《护士绩效考评细则》,每月5日前对上月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同一岗位执行相同考核标准,并通过院网发至个人邮箱核对,体现公平、公正、公开。
2.3评先评优
综合全年12个月的工作绩效考评成绩,及全年完成大项任务或活动成绩,结合医院评功评奖、优秀护士指标,优先选择量化分值高的护士为奖励对象,优先考虑晋升晋职或选派进修深造等等。
3评价方法与效果
3.1改革前后绩效评价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3年1月至12月护士绩效发放情况与2011年1月至12月护士绩效发放情况进行比较,比较护士之间绩效差距,比较同数额总绩效情况下各级护士绩效,比较同期护士绩效分配情况。结果:同岗位护士不论年资高低,绩效差距由原来的几百元缩小至几十元;晚夜班岗位高于保障等岗位,重症监护岗位高于普通岗位;同一次绩效总额同时用2种方法计算,改革后计算方法,护士长、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之间绩效差距明显减小(约40%),低年资护士绩效明显提升。
3.2护士工作满意度评价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3年、2014年1月至12月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3.3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价
以国家卫生部《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3]和《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4]为指南,结合护理部质量工作检查11项表单内容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测,包括病区安全管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特一级护理合格率、责任制整体护理合格率等。结果:绩效管理改革后,护士责任心明显增强,护士之间关系融洽,协作精神好。并且在完成各项护理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理工作质量全年全院排名由第13名上升到第4名,院级检查护理缺陷由全年18项下降至11项,各项表单检测合格率均达标,重点缺陷由全年5项减少至2项。
4讨论
4.1绩效分配倾向高风险、技术难度大的岗位,降低了护理风险,提高了护士满意度
公平理论[5]认为,满意度取决于个人获得报酬与拥有相似工作的他人工作贡献和回报相互比较。护士对薪酬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也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成立后,护士绩效分配一直沿用以前方案取酬,在绩效上没有明显体现监护工作的薪酬,使得一部分护士不愿担任重症监护室工作,科内轮岗难度大。改革后,取总绩效的5%设为特殊岗位奖励,每月随总绩效的不同奖励不同(经测算,总绩效与重症监护病区收容成正比关系)。方案调整后向高风险、技术难度大的岗位倾斜,体现了特殊岗位护士的责、权、利,调动了重症监护病区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对科内班次的调整人人积极配合,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主人翁精神,降低了护理风险。经调研,护士对改革后薪酬分配方案积极响应,并表现出很高的工作热情。
4.2落实岗位责任制,按岗取酬,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
绩效考核以岗位为对象,取替了以人为对象的传统模式,使绩效评价标准更加客观、易测,可操作性强,使护士薪酬分配比例更加合理[6]。杨志成等[7]认为,岗位等级工资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激活了竞争机制,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极大地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儿科绩效改革后,绩效分配倾向晚夜班、倾向于劳动强度大风险高的重症监护岗位,实行同一岗位相同考核标准,使低年资工作能力强的护士也能享受多劳多得、优工优酬。同时,同年资夜班岗位、重症监护室岗位的护士绩效高于普通岗位、保障岗位。并且绩效分配与临床护士护理质量紧密结合,将过去“要我做质量”的被动行为变为“我要做质量”的主动行为模式,使护士的质量意识增加,为确保病人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护理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护理服务满意率明显上升,提名表扬护士的家长也明显增加。
4.3绩效分配改革后,积极推进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关键词:护理组长;儿科负责制;护理安全
儿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儿病情复杂、易反复、变化快、意外多,这些都给护理增加了难度,加大了护士的压力。目前科室年轻护士多,但是经验实践都不足。这些问题都给护理安全敲了警钟。如何能够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预防投诉纠纷与差错的发生呢?就这些问题,我科室于去年年初开展了护理组长负责制的工作方案,在近两年的临床实践中成效显著,现汇报如下。
1 护理组长负责制的实施
1、1一般情况:我科室开放床位49张,加床3张,护士人数19人,年龄分布为:20-30岁11人,30-40岁5人,40岁以上3人,平均年龄:28.7岁。
1、2人员选择:目前,各级医院普遍存在护士缺编问题,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童健康观念和社会对儿童护理服务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儿科病房护理工作的内涵、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范围也在不断延伸,儿科护理人员肩负着越来越多的职业责任。如何通过管理更加合理地利用护理人力资源,从而解决人手短缺问题,发挥其最大效益是护理管理中面临的难题。今年开始,我们采取了调整班次、重新制订岗位职责、实行弹性工作制等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而且明确要求护理组长应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骨干护师,护理理论知识扎实,护理操作技能熟练精湛,协调能力强,注重团队合作,有一定的管理组织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良好,对常见病的护理及危重症的抢救经验丰富。
1、3排班组成:经过自荐与考核选出4名护理组长。两名正班组长和两名备班组长。备班组长用来辅助正班组长和正班组长休息时代为管理。两班组长每三个月轮流对调。两名组长分别带领两名护士进行护理工作。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工作。每天由组长统一安排,协调工作。既分工又合作齐心协力完成护理任务。
1、4护理组长的职责:《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提出: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全程、规范化的护理服务;护理管理要以实行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完成护理岗位设置并明确岗位职责。因此我院推出了护理组长这个角色。
护理组长是介于护士与护士长之间的角色。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参与临床护理工作与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对临床带教认真把关,解决临床操作的难题。协调护患纠纷,处理突发事件,督促健康教育的宣教。
2效果
通过护理组长任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符合条件的护士经科内讨论决定,提出申请,报护理部审核通过后上岗,通过任期考评,聘任为护理组长,履行组长职责,享受相应待遇。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可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控制与持续改进,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有效避免和杜绝护理缺陷,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另外实行护理组长负责制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的同时也减少了护患矛盾。家长对病区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度也增加了。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3 讨论
护理组长负责制实施以来,形成了上有护士长指导,下有护理组长接应,全科护理工作一盘棋,有条不紊。护理组长需要了解护士和病人的情况,安排具体工作,弹性管理。根据每个护士的能力和效率以及病人病情轻重,每天都进行排班,保证每个病人都有相对固定的管床护士。管床护士负责所管病人的全部治疗和护理。保证了危重病人的工作重点,在抢救病人时更加及时更加有条理。护士了解病人病情的同时,病人也熟悉了护士。病人知道有问题可以找谁去解决。上到询问病情治疗,下到厕所马桶的报修,病人都能够很快找到管床护士帮助解决。这一举措,让病人有了归属感,感到每天都有人在关心他们。增进了护患交流提高了对护士的信任。
护理组长每天还为病人普及疾病知识和健康宣教,有效的沟通,缓解了家长因为疾病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工作期间,难度大的护理操作,也有足够的人员辅助,比如说:难打的针,难抽的血。解决了低年资护士因为打不进针而产生的无助,弥补了技术上的不足。避免了因为打不进针而产生的护患矛盾。
在对新护士、实习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也有很大帮助。对他们能做到时时把关,尽心传授,新护士在临床带教中也受益匪浅,现学现用。在护理操作上可以大胆实践,因为有护理组长在做他们的坚强后盾,随时指导,使他们能够更早更好的适应临床。
实践证明,实行护理组长负责制在临床工作中好处颇多。他造就了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大家齐心协力完成护理任务,彼此之间信任而相互帮助,使护理团队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效的保证了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使病人、医院、护士都满意。值得大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萍,陈洪芳,罗莉.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6(11):21-22.
【关键词】 甜味剂; 奶嘴; 新生儿; 静脉穿刺; 疼痛
儿科护理工作中经常面对不能完全表达自己感受的新生儿,如何降低和减轻儿科护理工作中操作性疼痛是儿科护理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作为儿科护理中最常见的有创操作,头皮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显而易见,因此,如何减轻穿刺过程中的疼痛是开展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课题。甜味剂因具有“甜味”效应能有效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以被相关研究证实[1-2],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减轻新生儿轻、中度操作性疼痛的有效方法。传统甜味剂施喂多通过无菌注射器或滴管缓慢滴入新生儿口中,这些方法可能引起呛咳、误吸[3],且引起的氧饱和度下降等并发症状[4],因此,有人提出了经奶嘴甜味剂喂服的方法。为了进一步研究经奶嘴甜味剂喂服对降低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笔者在180例新生儿中开展了本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儿科病区行静脉穿刺的新生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0例,女70例,研究对象中早产儿89例,足月儿91例,参照相关文献设定两组的纳入标准[5],早产儿组的纳入标准:(1)体重大于1.25 kg;(2)胎龄30~37周;(3)吸吮速度大于30次/min;(4)出生时无窒息、感染等需抢救的病史;足月儿的纳入标准:(1)体重大于2.5 kg;(2)胎龄大于37周;(3)吸吮速度大于30次/min;(4)出生时无窒息、感染等需抢救的病史。
两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病情稳定,无需供氧或辅助呼吸,24 h内未使用镇静剂、肌松药等,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穿刺部位均为头皮静脉,为了保证可比性,所有穿刺操作由穿刺技术熟练且稳定的同一名护士操作,且为一次穿刺成功。将以上两类研究对象按照穿刺顺序排序,并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早产儿组分为1组、2组,分别为45例、44例,足月儿组分为3组、4组,分别46例、45例,其中两组间的性别、日龄、胎龄、出生体重、发育状况、穿刺原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本研究确定1组和3组为干预组,2组、4组作为对照组。参照相关文献[3],确定针对干预组患儿的干预时间及甜味剂浓度,甜味剂选用25%的葡萄糖,本研究采用无菌硅胶奶嘴于穿刺前2 min经口喂服2 ml,将备好的准确剂量的葡萄糖无菌注射器注入无菌奶嘴中,然后将奶嘴轻轻置于患儿唇部,刺激其张嘴吸吮奶嘴并服下葡萄糖,吸完后取出奶嘴。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穿刺方法,但穿刺前未行干预措施。
1.3 评估方法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儿疼痛的评估采用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制定的新生儿疼痛评分法(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 NIPS)[6],作为一种比较科学的新生儿疼痛评估方法,它被广泛应用与足月儿和早产儿的操作性疼痛的评估,共包括表情、哭闹、呼吸类型、上肢、腿部、觉醒状态等6项,每项根据患儿所表现出的行为和表情差异,可评0~2分(哭闹项)或0~1分(其余项),6项评分之和即为疼痛的评估结果,分值范围为0~7分。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资料录入SPSS 16.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1组和3组分别与对照组的2组和4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4组患儿穿刺时疼痛评分的比较结果见表1。
3 讨论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最常见的有创护理操作,它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显而易见。新生儿出生早期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大,易受环境的影响[7]。因此,对新生儿的反复疼痛刺激容易产生以内分泌、免疫、植物神经和行为改变为特征的适应性反应,会使新生儿外周感受器敏感化,也有研究指出,新生儿由于强烈疼痛引起哭闹时,血液容易经未闭合的卵圆孔分流[8],此时脑血流量及其氧含量发生改变,容易发生脑室内出血[9],此外,疼痛还会影响新生儿的睡眠与觉醒状态等,Reye[10]的研究还认为,疼痛可引起发育迟缓,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伤和情感紊乱。因此,疼痛对新生儿的危害显而易见。有效减轻这种疼痛,尤其是避免严重疼痛的发生,是儿科护士提高护理水平,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举措。
传统的甜味剂施喂方法多以经口注射器或滴管滴注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方便,但有引起呛咳、窒息等症状的危险,Thompson等[4]的研究报道了这种现象,而且还提示这些方法具有容易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的风险。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改进了喂服方法,采用了经奶嘴喂服葡萄糖的方法,以研究甜味剂对新生儿头皮穿刺中疼痛的影响。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前者显著低于后者,这说明经奶嘴甜味剂喂服对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有积极影响。此外,干预组中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胎龄因素在甜味剂对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疼痛的作用中无显著影响,这和汤文决等[5]利用安慰奶嘴的方法进行的新生儿头皮穿刺疼痛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
相关研究发现,甜味剂因其“甜味”效应能有效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并被推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减轻新生儿轻、中度操作性疼痛的非药物干预方法[1-2]。关于甜味剂影响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机制,学术界还未能明确。只是有零星报道,Blass等[11]的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甜味觉激活内源性阿片样物质释放而产生镇痛效果,Anand[12]的研究指出,恰当地运用环境、行为和药物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减轻和消除新生儿疼痛,Carbajal等[13]的研究指出,利用甜味剂加上安抚奶嘴(非营养性吸吮)比单独的口服甜味剂能产生更有效的止痛效果,与非营养性吸吮刺激口腔触觉受体,促进5-羟色胺释放而提高疼痛阈值,从而产生镇痛效果有关,国内汤文决等[5]研究了单纯使用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疼痛的影响,发现有显著的缓解效果,这种甜味剂施喂加非营养性吸允对新生儿头皮穿刺时疼痛的影响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Haouari N,Wood C,Griffiths G,et al.The analgesic effect of sucrose in full term infan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MJ,1995,310(1):1498-1500.
[2] Barr R G,Pantel M S,Young S N,et al.The response of crying newborns to sucrose:is it a“sweetness”effect[J].Physiol Behav,1998,66(3):409-417.
[3] 姚文艳,Marcia Petrini,邓文琳,等.不同葡萄糖喂服方式对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637-639.
[4] Thompson D G.Utilizing an oral sucrose solution to minimize neonatal pain[J].JSPN,2005,10(1):3-10.
[5] 汤文决,宁彩珍,吴丽蓉,等.非营养性吸吮对静脉穿刺新生儿疼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188-1189.
[6] Lawrence J,Alcock D,MeGrath P,et al.The development of a tool to assess neonatal pain[J].Neonatal Netw,1993,12(6):59-66.
[7] Porter F L,Grunau R E,Anand K J.Long-term effects of pain in infants[J].J Dev Behav Pediatt,1999,20(4):253-261.
[8] Ludington-Hoe S M,Cong X,Hashemi F.Infant crying: Nature,physiologic consequences, and select interventions[J].Neonatal Netw,2002,21(2):29-36.
[9] Pokela M,Koivisto M.Physiological changes,plasma beta-endorphin and cortisol responses to tracheal intubation in neonates[J].Acta Paedriatrica,1994,83(2):151-156.
[10] Reye S.Nursing assessment of infant pain[J].J Perinat Neonatal Nurs,2003,17(4):291-303.
[11] Blass E M,Watt L B.Suckling-and sucrose-induced analgesia in human newborns[J].Pain,1999,83(30):611-623.
[12] Anand K J.International Evidence-Based Group for neonatal pain,consensus stateme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ain in the newborn[J].Arch Peadiatr Adoles Med,2001,155(2):17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