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21: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产业园道路建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二十一世纪,生命科技产业已经成为了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在进行科技产业园建设时,我们必须要重视科技产业园的设计,并且要加强对于“生态型”的科技产业园的开发建设研究。本文建立在分析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科技产业园建设热潮基础之上,对当前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进行总结和梳理,提出了进行科技产业园设计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理念,注重科技产业园使用者的心理需求等等设计原则,并且探索了科技产业园区内在结构的重组手段以及重组途径,对科技产业园设计的发展和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近些年来,全球都处于知识经济发展这一大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科技产业园区正在处于逐步由生产导向型转化为研发导向型的过渡时期,因此,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都会透视出知识经济发展趋势下的新特点以及新变化。这里所指的新特点是指科技产业园内应该提供更加人性化以及更加科学的办公环境,并且科技产业园区与城市的关系也更加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进行科技产业园设计时,设计者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坚持以构建“居住、办公、生态一体化”科技产业园区作为其设计原则,如图所示:在江苏省生命科技创新园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很好的将商务服务配套区、景观核心以及研发区进行结合,这一设计使人们的居住、办公以及生态形成了一个整体。
并且在不断满足现代的科技产业园区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还要更加关注科技产业园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信息数能源开发利用、人性化塑造以及产业园区内环境生态构建。下面,笔者就对科技产业园设计的发展和趋势进行探讨。
一、科技产业园设计影响因素
科技产业内的竞争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因此,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和形成也是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科技产业发展构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科技产业园具有高端人员集聚、技术创新等等特殊的内质,科技产业园的空间特质以及产业功能够具有特殊性,所以,进行科技产业园建设必须要与科技产业发展宏观规律高度符合。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应该符合科技园产业活动以及科技产业园使用主体内在规律,追溯其根源应该符合科技产业从业人员群体特点以及科技产业园的使用企业群体。
(一)科技产业园设计影响因素之科技产业从业人员群体特点
科技产业从业人员大多数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并且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年轻人,这些从业人员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地点就是科技产业园区,因此,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都必须要考虑科技产业从业人员对于娱乐、交通、子女抚养以及居住等等方面的各种特定的要求。科技产业园设计工作中的选址设计一般都受这些要求的影响,并且从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科技产业园所依赖的物质环境。
(二)科技产业园设计影响因素之科技企业群体特点
科技企业作为科技产业园的最大使用群体,一种具有着“两高”的特点,也就是高比例的企业淘汰率以及高比例中小企业数量。科技企业的群体大多数都是从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与传统的产业不相同,这些企业的资源积累方式主要是由头脑风暴产生知识成本,并且将产生的知识成本转化成为企业的资本。因此,作为科技产业园最大的使用群体,科技企业创办的物质化成本比较低,这也就导致了当前的科技产业群体中小企业的比例比较高这一现象的产生。而科技产业园作为科技产业所提供的空间规模并不需要太大,但是科技产业园区的交通是否便利、科技产业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内部设施是否完善等等会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
二、科技产业园设计的发展和趋势
(一)科技产业园设计发展和趋势之环境更加吸引人才
现在的科技产业园区内越来越为产业园区员工着想,很多科技产业园区内都根据员工的日常生活需要设置了员工公寓、餐饮中心、商业服务设施、高管公寓以及室内运动中心等等设施,例如江苏省的生命科技创新园,江苏省生命科技创新园在进行规划与设计时,在科技产业园内设计了员工的公寓以及餐饮、商业服务等等设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方面了科技产业园人才的日常生活。在科技产业园设计中,都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就使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完成后,在产业园区内就能够解决产业园员工的衣食住行等等问题。另外,很多科技产业园设计都将各个厂房以室内的形式接连成为一个整体,这就使我们能够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保证工作环境的舒适,与此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科技产业园员工的工作效率。科技产业园设计中的这些环境都大大增加了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度,因此,近些年来,科技产业园设计具有环境更加吸引人才的发展和趋势。
(二)科技产业园设计发展和趋势之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
很多科技产业园设计人员在进行产业园设计时,都对产业园进行分区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师们首先将科技产业园进行总体的规划,接着实行分期实施。近些年来,设计人员越来越多的在科技产业园内设置厂房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区以及行政办公区等等。并且在科技产业园区内采用“大交通套小交通”这一方式,如图所示:
江苏省的生命科技创新园,在其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在中园区道路系统设计中,使中园区的道路系统由主要道路、次要道路以及园区步行道路组成,从而形成了一环五射的道路网格局,在大的交通道路中,套有小的交通道路。使每个产业园功能区都设有室内的交通街以及外环道路,这样做能够使得科技产业园内的各个功能中的交通自称为一个体系,同时又确保了跨区活动的流畅与舒适。在这里,笔者想要强调的是,科技产业园设计过程中的产业园区道路以及管网等等都要进行统一规划,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厂房生产线具有的时效性需求,将整个科技产业工业园区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期建设,最终实现了科技产业园对于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三)科技产业园设计发展和趋势之降低运营的成本
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入驻到科技产业园内后,只有低成本的运用才能够很好的保持企业投资收益实现最大化,因此,在进行科技产业园设计时,设计师更多的通过对注重生态环境效益的技术进行引入,从而实现企业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在科技产业园设计时,降低运营成本设计主要体现在:通过利用科技产业园低能空调以及降低室内空调的负荷,实现降低空调的运行成本;科技产业园厂区引入自然通风和采光,并且运用风能和太阳能大大降低企业电能的支出等等。下面的图片以江苏省生命科技创新园为例,在整体上反映了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的趋势。
结语:
【关键词】整车、零部件、产业布局
中图分类号:D411文献标识码: A
一、区位分析
项目所在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项目所在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也是全国重点发展的中心城镇之一。
汽车产业园位于该镇东北部,东邻规划的高速公路,西为现状工业园的居住区,现状一条城市主干道在产业园中部东西穿过。
二、发展定位及发展目标
1发展条件分析
1.1优势分析
(1)区域产业优势起到带动作用
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广东省汽车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新亮点。
目前已形成围绕广州本田的黄埔、增城汽车产业带,围绕广州丰田的南沙汽车产业带,围绕东风日产的花都汽车产业带及广州白云区汽车配套产业园以及中山、顺德、南海、三水等以汽车为主的若干产业集聚区。以广州为中心、带动全省、辐射全国的汽车产业集群及其效应已经初步显现,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2)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提供基础保障
近年来,该市加快推进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积极打造“珠三角一小时经济生活圈”。该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跃居全省第二位,“五横四纵三支”高速公路网逐步形成。良好的区域位置和交通网络,将产业园和珠三角紧密联系起来,为汽车产业园提供基础保障。
(3) 大面积规整用地利于建设实施
汽车产业园地势平坦、用地规整。用地范围内除少量建筑外大都为鱼塘和空地,可以有效节约建设成本。
(4) 配套设施基本完善
道路、供水、供电、燃气等设施基本建设(规划)完成,为汽车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2劣势分析
(1) 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动力略微不足
(2)水系过于天然,缺少亲和
2发展定位及发展目标
2.1 汽车产业园定位
上位规划中提出该市的产业发展重点是: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定位,依据产业基础和优势条件,结合国内外产业的发展趋势,重点发展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五大主体产业,全力建设七大现代产业基地,大力推进该市现代产业100 强重点培育项目建设。
根据该市的产业发展规划,将汽车产业园定位为:
珠三角地区的大型汽车产业基地。
2.2汽车产业园发展目标
以产业集聚为手段,以引进大型优质汽车整车生产及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为重点,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整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完善的汽车产业链,提升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产业选择及战略
1 产业选择
汽车产业园主导产业:整车制造及与汽车相关的各种零部件的生产配套。
整车制造:年产40万辆整车及年产45万台发动机。
零部件制造:与汽车相关的各种零部件。
2 产业发展战略
(1)产业集聚战略
优化产业园区的内部结构,培育主导优势产业,积极引进整车制造战略伙伴,推动和形成具有园区产业基础、特色及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
(2)空间协调发展战略
综合分析产业园区与镇区的发展关系,以资源及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为原则,增加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引导产业区可持续发展。
四、总体布局
1 规划布局
1.1规划理念
(1)产城一体,融合发展
(2)生态环保,持续发展
1.2规划结构
根据汽车产业园的建设目标与功能组成,形成满足功能需求的形态特征与用地布局,通过构建“一心”、“两轴”、“五区”的结构布局,充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一心――产业核心。整车生产区作为产业园的主导龙头产业,构成了产业园的产业核心。
两轴――指南北交通主轴和园区产业发展轴。
五区――指产业园五个主要功能区。整车生产区、零部件制造区、物流仓储区、配套居住区和管理服务区。
1.3规划布局
(1)整车生产用地
整车生产作为产业园的产业核心,充分考虑产能及建设的需要,将其布置在现状城市主干道北面,构成南北产业发展轴的核心,以此带动产业园的产业向南延伸发展。
(2)零部件生产用地
以围绕整车生产区布置为原则,根据零部件种类,将零部件生产区分成两个区域布置。小件零部件布置在现状城市主干道北面,大件零部件布置在现状城市主干道南面,靠近整车区,便于物料输送。
(3)物流仓储用地
在用地东部、靠近从莞高速设置物流仓储区,充分利用临近高速公路出入口这一便利的交通优势,为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区提供更好地服务。
主要承担整车的暂存、缓存和整车对外发运的任务,以及零部件的储存、缓存、配送的任务。
(4)配套居住用地
在产业区西北部、靠近铁场工业园的居住用地布置汽车产业园的生活居住片区。配套居住区靠近石湾镇区和铁厂工业园,在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上与镇区共享,促进产业园与镇区的协调发展,促进园区与镇区的融合,保障产业园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5)管理服务用地
在产业园中部,临现状城市主干道规划了产业园的行政办公用地,主要布置产业园的行政管理机构,形成产业园的管理及服务中心。
(6)公用设施用地
指为产业园提供服务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靠近污水产生量较大的整车生产区,便于污水排放。
2 产业布局
汽车产业园主导产业为整车生产和零部件生产。
整车生产区布置在现状城市主干道以南,用地形状方整,形成完整独立的区域,便于整车厂大型生产厂房的实施。整车生产区可以满足年产40万辆整车及年产45万台发动机生产的需要。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可以一期20万整车,二期20万整车。
零部件生产区靠近整车生产区布置,据零部件体积、形状、重量和生产特性,分为六类,分布在现状城市主干道南、北两个区域。
南部区域主要布置:车身中小冲压件和焊接组件类、发动机零部件类;北部区域主要布置:车身类、汽车电器类、底盘类和附件类。
3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以已建道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道路系统为基本骨架,充分利用产业区的高速公路作为主要对外交通的通道,考虑功能布局的需求,形成了以“一横一纵一环”为主要道路的道路系统。
4物流组织
结合用地现状,以避免园区物流对城市交通造成干扰为原则,通过有效组织,让园区外部物流沿园区进入,内部物流通过园区支路解决,高效满足生产需要,保证城市交通的有序、安全。
5绿化系统
受现状布局的限制,产业园位于现状居住区的上风向,为保障居住用地拥有良好的环境,除了在用地布局和产业布局上尽量减少对居住区的影响,同时加强绿化种植的防护作用及公园绿地的建设,在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为职工提供休闲的场所,形成点、线结合的绿化系统。
6建设时序
(1)起步阶段
目前,汽车产业园已有企业进驻的初步意向,但初期拟进驻的多为零部件生产企业,建议将初期进驻企业布置在用地中东部,符合相关土地政策并独立集中形成区域,便于实施管理,避免对整体用地规整性的影响。
(2)发展阶段
随着产业园的逐步发展,将加强引进整车厂的力度,推动产业园的进一步发展,建议发展期使用产业园中部用地。
(3)拓展阶段
主要任务是提升园区的配套服务,并为产能的扩大提供保障。主要建设园区的相关生活设施和为产能扩大做好土地供应。
五、结束语
各大汽车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的机密,我们无法准确选址信息。但是此汽车产业园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一定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基础,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一、园区建设现状:
1、建成新型建材产业园150亩,企业3家,其中建材完成2013年当年亿元开工、竣工考核验收,目前、业丰、华美3家企业都已经被培育成为规上工业企业。
2、建成轻工轻纺产业园100亩,企业2家,其中纺织项目于2012年三季度通过亿元开工、竣工验收,验资额1.2亿元,现已试投产
3、建成机械加工产业园250亩,其中核心项目齿轮建成一期标准化厂房1.6万平方米,已安装国内最先进的齿轮制造设备120台,完成精车---齿轮加工、热处理---精磨工序,现已投产,并通过亿元项目开工验收,将于2012年12月中旬接受亿元项目竣工验收,二期将增加锻造---正火工序,进而形成完整的齿轮制造工艺
4、建成食品加工产业园100亩,总投资2.4亿元的牧香源屠宰项目5月进场施工,目前厂房主体封顶,正在进行内部土建和办公楼建设,年屠宰量达3000万羽
5、彩印包装项目已于9月份进场施工,目前主厂房地基出正负零,正在进行厂房主体建设,办公楼同步建设中。普朗克生物科技项目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即将进场施工。
6、2012年3月,启动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计划建成2层标准化厂房9栋,目前已建成6栋,重点引进齿轮上游原材料锻造和齿轮下游应用行业。
二、基础设施:
投入2600万元,铺设园区“一纵两横”沥青路面主干路2公里,管网、路灯、绿化全部到位,已于5月份建成通车;投入200万元,建设标准厂房区内部道路及配套管网工程,目前正在施工中;配套建设的5层园区综合服务中心,集购物、餐饮、娱乐、住宿于一体,目前已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Abstract: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garden is in complied with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under the
regionalizing tendency begins the construction. The industrial garden plan
design while meets its own function need, and strive to create a sense of place
and environment of park space a sense of belonging, is a discussion on the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with "ecology, construction of modular,
humanity and grid" design concept, and design combined with Beijing's
geographical features , focusing on human-scale desig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human care, overall design, the industrial park of space systems,
hierarchical, humane. 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and greater
competitiveness and vitality.
关键词:
地理信息产业、建筑模块
Keywords:GIS industry, construction module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背景与概况
1.1项目背景
北京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将充分利用国家测绘局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整合优势资源,建设地理信息产业研究中心,搭建地理信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吸引高端企业入驻。
1.2项目概况
产业园位于北京市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东侧1.5公里处,顺义国门商务区范围内。西邻机场东路,北靠龙塘路,总用地面积73.4公顷,总建筑规模135万m²左右。园区建筑以产业办公楼,职工公寓及配套生活建筑为主。本次规划依据“系统性、建筑可变性、生态性、可操作性、超前性”的设计原则,以“创造清新的城市形象,为园区职工提供一个生态的,宜人的产业办公空间”为设计目标,在“尊重自然,生态,体现地方特色,突显人在园区的主导地位”思想的指导下,力求建设一个“宜工、宜科、宜居之地”。
规划设计理念
地理信息产业园,其精华在于“信息资源的集约化和企业规模的极大化。”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北京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将该区域的空间品质、空间功能得到真正的提升。产业园依托“生态化、建筑模块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力求使之成为带动北京、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地理信息产业化基地。
2.1“生态化”
规划在产业园主轴空间上布置大型的主题性生态绿地和草坪,突出轴线空间,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本次设计遵循“以水为源,以人为本”的原则,倡导绿色生活。设计重点在于让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真正的融合,让自然依伴生活,让园区内的职工重新感知,体验自然的过程,营造生态,自然的人性空间。
2.2“建筑模块化”
模块是指办公科研中每一组建筑围合而成的院落单元,模块的功能将包括,办公单元,中央处理单元,服务设施等。每一模块自成系统,同时又与园区内的其它模块有机联系。
2.3“人性化”
规划大量运用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构筑物及设计元素,采用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式的布局方式。同时考虑人在围合庭院中的视觉感受,建筑物间距保证人们视线的向外通透。
2.4“网络化”
设计以“网格”来寻求产业园空间的理性化和秩序性。园区建筑以其自身的网格肌理与城市原有肌理相协调,同时,规划利用网格肌理构筑园区地上、地下空间便捷的交通体系,以此体现其人性化的关怀。
设计结构分析
3.1情感分析
在注重产业园网格化的前提下,园区南北两条绿色生态走廊则烘托出其空间的主导作用。各景观节点、景观小品引起的地势变化能够极大地丰富各局部的空间情感。
3.2总体布局分析
结合园区的功能及发展需求,规划将其划分为两大功能片区。
办公片区:以办公楼为主体,涵盖了研发,重点实验室,会议室等基础功能,是整个园区内部人员集中工作生活的场所,更是园区内各个企业发展成长的场所。其中的建筑采用模块化、弹性化的设计手法。
配套住宅区:是一个为整个园区从业人员服务的配套片区,空间布局方式采用行列式的空间布局,使下班回家休息的人们在视觉和精神上得到放松。临向办公区一侧,布置了沿街空间灵活变化的商业网点。
3.3主体结构分析
园区规划形成了“两纵、三横、多组团”的景观结构体系。
两纵:即机场东路沿线30米宽绿化景观轴和经纬中路 沿线景观轴。
三横:即园区南北两条60米宽
生态走廊和园区中部方
正大街沿线景观轴。
多组团:即被园区主要景观轴和城市道路网体系划分而成的十二个功能组团。各组团建筑自成体系,有彼此融合。建筑围合的庭院景观与主景观轴彼此渗透,形成完美的景观结构体系。
3.4道路交通系统分析
园区依托“三横、五纵”的城市道路网骨架,形成以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园区组团道路为主的三级道路体系。各建筑庭院内以步行交通为主。步行主路与组团主路配合人文景观和步行支路连接,为各要素之间气息的相通提供了通畅的连结。
3.5景观、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将园区建筑镶嵌在一个花草辉映,树木成荫的环境之中,两条60米宽的东西向景观视廊贯穿园区,作为整个园区的绿脉为园区源源不断的提供氧气与活力。在规划设计中,轴线景观豁然开朗,蜿蜒的内部道路和灵动的水系交相辉映。水系、建筑、雕塑、草木相映成趣,笔直的林荫大道,成为视线和风的通廊,通达的路径促进步行交通,低碳环保。
结语
青岛首个资源化学基地将启用
位于滨海大道以西,金水路以南的中科院兰化所青岛研发中心从2011年8月开工建设以来,其目标就锁定为建设我国东部重要的新材料和资源化学基地。
记者了解到,作为我市重点打造的崂山生物产业园内第一个即将投入使用的高科技项目,中科院兰化所青岛研发中心主要建设科研楼、办公楼、孵化, 楼以及办公车间等,总占地面积达到91亩。投资方中科院兰化所将利用其在资源化学和新材料方面的传统科研优势,为青岛乃至山东企业以及地方经济提供科研和技术支撑。, 据中科院兰化所青岛研发中心科技开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目前建设进展,已有部分项目投入使用,这其中就包括中试车间等。
记者看到,无论是研发楼、孵化楼等都已建成,装修也接近尾声。今年内,该项目不仅要完成建设任务,园区内的道路也将平整完毕,投 使入用。这意味着届时我市乃至 国东我学部重要的新材料和资源化 基地将投入使用。
青岛企业受益兰化所研发中心
据中科院兰化所青岛研发中心科技开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将依托中科院兰化所的传统研发优势,承担多种新材料和高新技术的研究,为新材料与资源化学产品的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我们将与青岛本地有这方面需求的企业一起组建联合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共同进行相关技术开发和研究;另一方面,将着力培养适合青岛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端人才,把青岛研发中心建成青岛乃至山东高新技术的研发平台。”这位负责人表示。
中科院兰化所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化学和新材料高技术创新研究基地,目前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其在青岛设立的研发中心意在使其优势科研项目在本地实现产业化。以新建设的研发中心材料楼为例,其将来主要承担高性能油(脂)添加剂、酯类合成油、特种油(脂)、表面工程材料、海洋特种防腐耐磨材料、空间特种体材料、高技术领域固关节轴承和滑动轴承材料等关键技术及制备工艺的研发任务。
据估算,中科院兰化所青岛研发中心达产后,其年产值有望达到2亿元,为当地带来税收两千万元。
为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通知》精神,决定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适度规模发展、提质增效发展道路,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以绿港项目为龙头,以构建“高新农业、循环农业、品牌农业、精准农业”为目标,用城市化的理念规划园区,用工业化的思路管理园区,用市场化的手段推进园区,按照“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要求,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二、目标任务
围绕园区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等6项指标,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快速、健康发展。通过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努力实现“中国知名、第一”的目标。其中,南蔡、罗圩合力打造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埠子、中扬、龙河各打造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其余8个乡镇各建设1个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确保全年新增现代农业项目50个以上,新增高效农业面积4万亩,设施农业面积2万亩,高效渔业面积1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建立10个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确保年内建成1个市级、2个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011年建设核心功能片区1万亩以上,完成“一条快速通道”、“两大中心”和“两个出入口”建设工作,即:配合市、区有关部门做好发展大道延伸段快速通道(BRT)连接线建设相关工作;完成“综合服务中心”和“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完成快速通道出入口和罗圩农副产品加工区出入口建设工作。加快园区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其中,绿港项目力争上半年全面竣工,爱维贝生物科技项目上半年建成投产,天健生物科技项目年底前建成投产;南蔡“三新”农业集聚区和罗圩“循环农业集聚区”确保年内新增1000万元以上高效农业项目8个;罗圩农副产品加工区年内入园企业累计达15家,其中新引进2000万元以上入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建成区1000亩,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
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年内建成1个主出入口,完成“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成1条循环道路。埠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增1000万元以上高效农业项目3个,核心区面积达到5000亩;中扬高效渔业新增1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核心区面积达到3000亩;龙河新增畜禽养殖项目3个,圈舍面积达到30000平方米以上,年出栏肉禽50万羽。
区级现代农业园区:洋北、屠园、陈集年内建成1个主出入口和1条循环道路;洋北、屠园、陈集、郑楼、仓集5个乡镇园区核心区面积达到3000亩;洋北、屠园、陈集、郑楼、仓集、洋河、双庄、耿车8个乡镇各新增500万元以上现代农业项目3个;洋河以盘活光大、东亚两个项目为主;双庄以提品、扮靓古黄河现代农业园为主。洋河、双庄、耿车3个乡镇新增高效农业项目可向省、市农业园区集中,落户项目计入招引单位实绩。
三、推进措施
(一)开展“四比四看”竞赛活动。按照“深入前沿一线、落实到底到位”的工作要求,在采取督查、通报、点评、交办等综合方法推进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四比四看”开展季度竞赛观摩评比活动,即比项目,看谁落户多、规模大、发展前景好;比管理,看谁机制活、办法多、企业形象好;比效益,看谁见效快、潜力大、财政拉动强;比贡献,看谁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社会贡献大。每次观摩评比结果分别在简报、媒体和区行政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同时设立竞赛活动优胜奖,凡被评为优胜单位或被认定为市、区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区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予以奖励。
(二)强力推进项目集聚。一是狠抓农业招商。成立农业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农业招商由区委农工办牵头考核。调整农业招商在整个招商引资任务中的比重。各乡镇、各部门要围绕产业特色和目标任务,根据园区功能分区,科学安排项目落户,杜绝项目无序摆放,提高园区整体形象。今后引进的现代农业项目,原则上落户在省、市、区现代农业园区,凡落户在园区以外的项目,不享受财政奖补资金。优化农业招商软环境,做好对投资项目的服务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保护投资者的积极性,充分用好用活各类农业优惠政策,加快项目转化进程,确保项目早落户、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二是着力引导扶持本地农民进园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内培优先、富民为本的原则,对于本地农民进入园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不论规模大小,均依实际建设面积按标准予以奖补,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打造成为本地农民投资兴业的集聚区和发家致富的示范区。
(三)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现代高效农业的引领作用,加大对上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积极利用财政补贴、配套奖励和银行担保贴息等有效形式,发挥好财政资金的酵母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三农”发展,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乡镇也应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重点用于园区规划、科技服务以及基础设施和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
(四)加强技术服务。充分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在每个园区内建设一个面积10-30亩的农业“三新”展示培训区,由所在乡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展示不少于10个(项)新品种、新技术或新模式,培训农民不少于1000人次。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每名公益性岗位农技人员在园区内培育15名科技示范户,提升示范带动能力;切实加大帮办服务力度,每个基地安排1名公益性岗位农技员驻点服务,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在蔬菜园艺为主的园区,结合“三新”展示培训区建设,鼓励区、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规模化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同心协作,开展蔬菜高产高效攻关竞赛活动,选出“十佳优新栽培模式”供全区推广应用,优新模式创建人可优先被推选为“十佳田园精英”,并予以表彰奖励。
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通过5―10年的努力,使嘉峪关的农村和城市完全融为一体,基本实现农村经济工业化、社会管理城市化、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到2010年,农民在二、三产业就业率达到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突出城市建设带动,继续坚持用城市标准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城郊延伸步伐,重点实施农村道路、水利、通讯、能源建设工程,进一步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优先发展城乡结合部道路,将道路建设与产业园区开发、镇村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村镇标准化建设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风格相互协调,相互呼应。在加快新村镇建设的基础上,对3个镇的112个村民点以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为重点,全面进行综合整治,使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观。
突出产业园区带动,使园区建设成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纽带。以新市区开发、嘉峪关工业园区和正在筹建的嘉峪关不锈钢产业园、核技术民用产业园、嘉峪关国际现代物流园区为依托,按照“两个协调”的要求,整合现有资源,把三镇全部纳入开发区范围,从整体上进行科学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分步建设,逐步推进,促进产业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以此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这中间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要善于用市场规则和改革的办法,进一步体现效益优先原则,教育农民、引导农民、吸引农民,逐步融于产业化,最终把三镇发展为加工、储运、物流为主的产业园区,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工人。目前,这方面的总体发展规划正在做进一步的完善和论证,年度资金安排已全部到位。
突出重点企业带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依托重点企业带动,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是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好的依托和基础。酒钢在嘉峪关已开始建设总规模10万亩的葡萄基地和年产5万吨葡萄酒的重大项目;宏丰养殖园已被列入国家活畜储备基地,生猪规模将由现在的3万头扩大到20万头;高科技种植园的带动效应也日益显现。同时,市上这两年建设的鸿翔蓝孔雀、金汇果蔬、维尔特食品等一批直接服务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企业,逐步扩大规模,提高了效益。一方面,我们对酒钢和地方的这批企业,一视同仁,全力支持,使他们适应新要求,创造新模式,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支持者和直接依靠者。另一方面,在现有3000多名农民在这些企业务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农民到各类企业就业,增加他们的工资性收入。
突出旅游产业带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年来,我市的旅游业逐步同文化、体育、商贸和会展业融合,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开始增强,一批农民主动参与旅游业的客运、商贸、娱乐行业。世界银行已经确定给嘉峪关的贷款800万美元用于旅游资源开发。我们要在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步伐的同时,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旅游业,服务旅游业,进一步把旅游业培育为农民直接增收的支柱产业。
【关键词】道路交通;产业园区;规划设计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各类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全国各地兴起,业已成为产业聚集的载体及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而作为产业园区骨架、血脉的道路交通系统,对产业园区的空间结构发展、人们出行和园区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分析富士康南宁科技园区内涵、特点及其交通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产业园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一、产业园区的概念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园区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
二、产业园区的交通特征
与城市道路不同,产业园区道路交通有其本身独有的特点。城市道路的交通情况比较复杂,根据出行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机动车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和行人交通三种,通常是采取人车分离的交通规划。而产业园区道路交通主要是为人流和货物流服务的,出行目的、出行方式相对单一。由于交通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因此园区内的道路横断面类型基本采用一块板形式,而且园区内部交叉路口不设交通信号灯。
(一)外部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富士康南宁科技园区对外交通主要通过三津大道、沙井大道、下津路、智和路和同乐大道对外联系,结合周边道路共设置两个物流出入口、两个货车紧急出入口、十个人行天桥上落点、六个人行与小汽车综合出入口及两个人行紧急出入口。
(二)人口结构及出行方式构成
产业园区人口主要由产业园区的员工、第三产业服务人员组成。从职业特征分析,从事生产、运输等劳动强度大的职业的比例很大,出行次数相对较少,出行目的相对单一,主要是上班。在岗职工其出行的范围主要在产业园区内,距离较短,通常选择步行或自行车,而要离开产业园的出行通常选择公交车或自行车。
(三)道路景观主体的视觉心理感受
道路是构成园区空间结构的骨架,也是形成园区整体意象的视觉要素。道路在提供了进出场所的条件的同时,也形成了视觉通廊,影响到空间的视觉形态,沿道路的景观丰富着人们对环境的印象,成为人们审美欣赏和生活体验的日常性视觉审美客体。产业园区的道路交通主要是车流,并且以货运为主,这就决定了在产业园区的道路景观规划中应该更重视动态景观,重视道路绿地的建设,并且根据不同道路上的感受不同来决定景观的设置和规划。
本园区通过结合园区不同位置进行不同要求的规划设计,在满足园区生产、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灵活的利用空间营造生态绿地,增加绿地面积,形成有利于生产正常运行、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对厂房工艺环境有益的生态环境,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低碳要求。
三、产业园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产业园区具有不同于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布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生产与生活的地域单元特色,其道路交通规划有自身的特点。下面以富士康南宁科技园区道路交通规划为例来进行探讨。
(一)路网布局
富士康南宁科技园区东、西地块厂区内以环型加方格网道路结构为主,使得地块形状比较规整,与道路的连接相对便利。通过主、次干道联系,形成东西向道路为主,南北向道路为辅的方格状道路系统,总体呈现“三横十五纵”的网络格局。这样的布局不仅能适应产业用地的要求,而且利于厂房建筑布设的需要。
(二)效益最大化的交通组织方式
1、车行系统
根据园区结构及用地功能布局,园区主要的车行流线分为三种,货物流线、梭巴流线和小汽车流线,货物流线与梭巴流线、小汽车流线在空间上彼此分离,防止相互干扰,降低交通事故,提高生产安全。
货物流线从下津路的北大门和北二门进出,抵达各组团的厂房一侧货运码头或临时停靠康三路北侧货运码头区,其主要活动分布在园区北部。物流路线在园区内通过北侧地下隧道形成东西连续的四个“T”字形线路。
梭巴流线不与城市道路联系,主要为园区内上下班员工出行与各厂区内单元行政人员出行联系使用,其主要活动分布在园区南部。梭巴路线下穿南侧地下隧道联系东、西地块厂区,沿途设置梭巴站台,并在两端设置回车场。
小汽车流线从三津大道、沙井大道、智和路和同乐大道的东大门、西大门、东二门、西二门、南大门和南二门进出。。
物流(红线)及梭巴(蓝色)系统规划图
2、人行系统
人行系统采取地面和地上相结合的方式,实行错峰管制。上下班高峰时段,限制货运车辆和小汽车通行,开放南大门和南二门,各条道路同时疏散员工。上班时段,以连廊通行方式为主,地面人行步道通行方式为辅。
道路两侧均设置人行步道;厂房和附楼一侧设置连廊,且连廊与城市天桥连接,上落点设置在城市道路人行道上。
人流(绿线)及电动自行车系统规划图
(三)灵活的交通设施布置
与城市相比,产业园区对人口吸引力较弱、建筑密度较低,机动车公共停车场若设置过多,将造成用地的浪费。规划停车场主要分为电动自行车停车场、小汽车停车场及客车停车场。电动自行车严格限制停放在厂区,停车场沿城市道路周边靠近园区出入口集中设置,方便员工使用和快速疏散;停车场分厂区内外两种形式设置,靠近园区出入口集中设置以方便管理和使用,并在内部厂区道路设置少量临时停车位。此外,还将合理选择道路交叉口形式,完善交通标志、标线、隔离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以保障整体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
(四)支持交通空间的公共环境组织
道路绿化不仅有助于创造优美的园区环境,提供舒适的行驶条件,同时还能改善园区的小气候环境,其宽度宜为道路红线的15%~30%。园区内道路结合绿地系统,创造丰富的道路景观。
本园区总绿地面积为330193,绿地率为19.96%,由园区绿地、厂房组团绿地以及中心绿地组成。
1、园区绿地:指临城市道路、位于园区外层的绿地。本绿地区域内主要布置有为园区服务的停车场、辅助用房、商业用房。本绿地是构建园区空气洁净度、温湿度、净化空气的第一屏障,以种植大乔木、灌木、草地组成的复层结构的生态绿地为主,只在停车场处采用大乔木+草地的组合,保证视线的通透性,强化安全因素。
2、厂房组团绿地:指的是厂房与厂房之间的绿化区域。本绿地区域以服务园区的生产为主,要保证厂房的安全生产、产品的方便装卸、人员及装卸车的安全通行,因此种植以乔木+草地的组合为主。这样,绿地可在需要时成为临时的装卸场地、通行空间。另外,注重厂房的垂直绿化,以减少建筑的热量吸收和损耗,起到降温的作用。
3、中心绿地:指的是位于厂区主要入口处、厂房组团之间宽度为77~150m的大绿地。中心绿地是实现园区环境要求、低碳、生态的基础。中心绿地以林荫空间为主,局部地区结合区域内布置的办公、餐厅等人流量大的建筑,形成以大乔木为主,花坛、花境、草坪、运动场为辅助,可供人员休息、交流、运动的活动空间。林荫空间依据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采取“以乔木为主”的种植方针,加大绿化面,以实现园区绿化规划目标,起到低碳作用。
(五)合理选定指标
1、道路红线宽度。不同规模和不同用地强度的产业园区对道路的红线宽度要求是不一样的。园区道路红线宽度主要是由园区的生成交通量来决定,尤其是园区主干路和次干路,一定要与园区的生成交通量相匹配,否则要么造成园区道路资源的浪费(道路红线宽度设计过宽),要么造成园区内部道路交通的拥堵(道路红线宽度设计过窄)。
富士康南宁科技园区总用地面积166.24公顷,但从节约用地出发,确定主干路红线宽度为22 m、24 m、26 m;次干路红线宽度为18 m、20 m;支路红线宽度8 m。
2、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反映规划区内道路建设的密度,是指每平方公里用地面积上有道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长度。
富士康南宁科技园区用地为东西向长方形状,东西长达3000m,南北较窄,只有约600 m。这使得园区东西向的交通流较大,需重点解决园区东西向交通,因此在东西向规划三条主干路,间距约为300m;南北向规划十五条次干路,间距约为200m;整个园区的路网密度约为13.5km/ km 2。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产业园区的交通比一般的城市交通都更具特殊性,可控性也更强。如果能够根据产业园区的类型和交通特点,对产业园区的道路网布局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对园区内部货运运行路线进行优化,对整个产业园区的运输系统进行合理的控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交通拥挤、堵塞等现象的发生,进而提高产业园区整体的交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范晓屏. 特色工业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M]. 北京: 航空出版社,2005.
[2]吴新纪. 工业区规划之思考[J]. 江苏城市规划,2007( 2) : 8-11.
[3]罗宏. 生态工业园区―― 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促进农业产业的改造与升级;以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项目为抓手,积聚政策、资金、科技、人才等现代农业发展要素;通过“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促进机制创新,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以新品种展示、规模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二、目标任务
1.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规划面积5万亩的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立科普培训与展示中心、生产基地、综合服务区、农产品加工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中心、农业信息服务等功能区。年内确保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2.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个。年内,3个产业园要争创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3.建成县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8个。按照集群、集聚、集约的原则,创新现代农业发展载体,用三年时间,每个乡镇建成1个以上产业特色鲜明、科技水平领先、运行机制科学、标准体系完善、综合效益显著的以现代经营形式组织起来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园区建设达到有科学的规划设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先进的物质装备、有配套的扶持政策、有领先的科技水平、有完善的标准体系、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八有”标准。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规划布局。各乡镇要围绕《县“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全县在保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力争“十二五”高效农业达60万亩。按照“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新型农业发展与支撑体系”的要求,精心打造具有特色的芦蒿、紫、葡萄、西瓜、优质稻米等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建设条件要求达到:1.核心区面积2000亩以上,辐射带动面积1万亩以上,交通便利,能满足鲜活农产品快速运输需要,生产基地、综合服务、市场贸易等不同功能区之间道路畅通,水、电、通信等配套齐全。2.农田基础设施完善,田间道路、灌排等畅通。3.加工企业、养殖场以及生活等产生的污水、废弃物处理率达100%,园区道路等绿化到位。
(二)做强优势产业。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提升现代农业载体建设水平,要立足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品种,等3个镇要以日光温室、拱棚芦蒿基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新建3个2000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等5个中部乡镇拱棚基地集群,突出西兰花、西瓜等主体品种,新建5个2000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沿、宁高速的5个乡镇,要着力打造紫出口示范园、鲜切花产业园,新建5个2000亩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等4个东部乡镇,要针对本区域地势较洼的地理条件,发展耐寒、抗逆的短季瓜菜种植,新建4个2000亩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穆圩乡以现有的日光温室西红柿基地为基础,新建1个2000亩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建设要突出优势产品,合理安排茬口,提升园区效益。
(三)积极应用现代科技与物质装备。积极引进、集成和推广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品种研发、繁育中心,充分运用智能温室、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自动投料等先进种养设施以及设施栽培、规模养殖、高效立体种养等先进技术,切实提高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做好园区的农产品网上营销平台、视频交流系统、农业咨询系统建设,切实发挥农业信息化作用,提升园区建设档次。
(四)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要求,采取水利、交通、农业、林业等综合配套措施,完善园区道路、灌排设施、废弃物处置、种肥供应、技术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清除制约园区发展的障碍因素,提高园区的产出能力,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五)着力完善运行机制。各乡镇要着重抓好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性投入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主体,逐步做大做强。成立以企业为主导的园区管委会,鼓励企业以工业的理念办农业园区。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社员中的“能人”牵头自主经营。实行统一产业布局、统一种子种苗、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作业服务,有效地把各种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注入家庭经营之中,着力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和收益水平。积极推进标准化质量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每个园区要有1个市级以上品牌农产品,推动园区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在建设特色产业、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有条件的可以在园区内配套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设施,切实提高园区农业产业化水平。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销售工作,加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企业的衔接,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
(七)努力构建产业服务体系。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对园区建设的规划指导、业务支持和资源整合,推进园区加快发展。大力培育园区技术服务、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等专业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发展。强化对入园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指导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展示基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建立园区保险机制,降低园区风险。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统一思想,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抓手,认真谋划和推进。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立产业园区管委会,由县分管领导任主要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各有关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统筹协调推进园区建设工作,市、县级产业园区成立以企业为主导,乡镇政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共同参与的“松散型”管委会,引领农业园区的发展。县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