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消防工程一体化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8 09:21: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消防工程一体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消防工程一体化

第1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生态绿化;绿化效益

1 优化园林景观设计

1.1 对园林种植物进行优化配置设计

园林除以建筑特点展示自身意境美的同时,种植物更是充分呈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重要途径。在对园林进行合理优化配置过程中,实现乔、灌、草等作物相结合复层结构,进一步强调绿量和生态环境效益,设计方案上草、灌、乔的种植比例应保持在1:3:6。而以往实践中也表明,在耗水量方面草远远高于乔和灌木供水需求量,在生态效益上则草低于乔和灌木。因此,园林景观宜根据草、灌、乔特点进行合理规划。

1.2 运用科学手段管护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中,除园林环境,种植物优化配置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外,还得运用科学手段对园林进行管护。因此,加强养护人员的节水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节水技能;明确种植物习性和灌水次数,达到节约用水和减少资源浪费目的;并且掌握各种病虫害生活习性,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3 科学节水,循环用水

科技是现代化高速发展基础,在节约型社会中建设节水型园林,利用开源节流、水分重复利用方法缓解园林用水紧张,以合理利用资源维持可持续发展。普通意义上灌溉或每逢季节性干旱,对自来水需求量太大,容易造成浪费,降低水利用率。现代园林中,收集地表水,地下水,对土壤水渗透补给,通过喷灌,滴灌及自动化灌溉系统,水资源可以重复利用,保障植物必需水分同时节约水资源和大量人力。

1.4 园林及时修复与修剪

对腐烂树木尽量从物理角度连根拔除,避免化学药剂对生态环境影响。也可根据施肥方式不同,选择将落叶埋于地下,充当肥料。根据不同树木的不同生物特性,选择最佳修剪时间,避免出现大规模的人力物力流失效果反而不佳。

1.5 推进废物可持续循环利用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宝贵资源。垃圾放错位置,不仅加大城市垃圾处理压力,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而且更是一种无端浪费,可利用植物死枝、枯干树皮、落叶,作为园林绿化生物性肥料,或通过沼泽发酵池无害化处理一些废弃物,减少环境压力,环境污染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构建环境友好型、生态节约型新型园林生态发展模式。

1.6 合理设计规划园林

根据不同植物生物学特性不同,园林各个地方植物种植不同,有些适合种植高大乔木,有些只适合灌木的生存,要遵循自然规律,因材施教,使每棵树木很好地适应环境。可利用废弃的山石经过加工铺成一段别致石子路,或利用废弃的树枝编织成小玩意或园林特色景观既完全利用资源又使园林整洁美观。

2 加强园林养护工作

2.1 园林养护工作

城市对园林绿化需求:一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二是悠闲,放松之场所。园林园区树木养护好坏对园林绿化统筹和规划极为重要。园林养护大体分为植物养护、地被养护、园林病虫杂草防治。

2.2 植物养护

(1)除草。杂草过多易于与植物争夺阳光和水土资源,需要及时去除,特别是对树木危害最大的藤蔓类植物。

(2)灌溉与排水。水分过少植物均得不到正常吸收,水分过多易使植物腐烂,根据不同树木特性对水分需求量不同,定期定量灌溉水分和排除多余水分,保持土壤中有效水分,保证树木正常成长。特别是刚种植幼苗,应尽量达到水土平衡。

(3)施肥。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营养程度、树龄、树种等条件来定,应满足有效营养肥料,适合于冬季休眠之前施基肥,植物生长期施追肥。

(4)修剪。层次不齐的树木不仅不美观,而且不适应生长,会抢走多余阳光和必要养分。修剪应遵循“先上后下,去弱留强,去老留新”之原则。

(5)防治。乔灌木应刷防虫漆,预防害虫侵蚀。

1.2 地被养护

地皮预防和保护:植物栽种前可根据气候和土壤干湿程度,适时施肥和灌溉,去除杂草,保证土地有效营养,栽种后采取薄肥勤施的方法。

防治害虫:俗话说“一个臭老鼠坏了一锅好粥”,及时清除害虫是树木茁壮成长前提因素。发现个别树木病害做拔根处理,大面积病害在选择化学杀毒剂时应慎重,按规定执行。

2 园林管理

(1)加强园林职工培训,提高管理者素质,使园林进行科学化规范化。(2)推行园林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管理章程,制定奖罚机制,以法律形式严格规范要求,又可提高员工积极性。(3)科学化设计,合理化布局。

参考文献

1 李宏伟,尹明玉.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东北水利水电,2010

第2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 一体化课程 多元化质量评价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重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09年启动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在部分试点院校先行先试。在一轮教学试验的基础上,2013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试行)》和《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试行)》(人社职司[2013]10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全国大多数技工院校在此文件的指导下进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全国技工院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

一体化课程是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及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一体化课程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那么,在一体化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中,如何进行多元化质量评价呢?笔者在一体化课程课堂教学实施中,遵循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专业能力评价与方法能力评价、社会能力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一体化课程多元化质量评价方法上大胆尝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一、评价内容

一体化课程多元化学业评价表,见表1。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指评价者经常对学生学习知识情况、技能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评定,帮助学生及早发现自己的问题。过程性评价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以上。

①知识收集情况:指学习资料的选取、查阅资料的方法多样性,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提炼的精确度等。②方案完成情况:指能小组合作按照学习任务按时完成方案的编制、修改、完善;总结学习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③工作页完成情况:指按时完成学生工作页,不抄袭;作业笔记完整、清晰、正确情况等。④服从安排:指主动承担任务、服从小组或教师的安排。⑤课堂参与:指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情况。⑥课堂纪律:指上课出勤(迟到、早退、请假、旷课),课堂言行表现(睡觉、说话、玩手机等),遵守各实训场所的规章制度等。⑦文明礼貌:指衣着整洁大方,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不说脏话等,以《中职院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⑧项目评价:指动手操作能力(如安全规范、基本操作、实施记录、常见简单故障判别及排除、实训设备维护、实训环境清理整顿等),产品或项目完成质量情况(如作品展示、作品创意、规格标准、实验报告、完成速度等)。⑨进步加分:指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中,要兼顾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学习进步的情况,可适当给予进步分。⑩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指以课堂纪律情况、活动参与情况、作业笔记情况、职业素养为主要内容,可参考“学生学业自评/互评表”(见表2)。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一体化课程的终结性评价以项目评价或期末考核为主,包括理论(笔试、口试)考核、答辩、工件(实操)作品等形式。终结性评价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

二、评价标准

1.评分方法

过程评价的10个子项目占平时成绩的比例,可由任课教师结合班级与课程特点自行确定,上述子项目可分为如下三类。

(1)负强化。如课堂纪律评价元素,每次违反纪律在基础分(基础分为100分)的基础上进行扣分(1~3分),直到分数扣完。

(2)正激励。如课堂参与评价元素,每位学生每回答一次问题,或者参与课堂活动,可以根据学生回答或表现情况在基础分(基础分为60分)的基础上进行加分(1~3分),直到达到了满分100分。

(3)客观标准制。如工作页完成情况、文明礼貌、学生自我评价、学习进步情况等评价元素,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0~100分)。

2.记录频率

课堂纪律、课堂参与两项,可在每次学生违反纪律或者参与了课堂活动时进行加分或者扣分记录;工作页完成情况在每项学习任务结束时记录,检查笔记每两周进行一次,在检查时记录;学生自评可以在每个学习任务结束时进行一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相互比较讨论而失去了客观准确性;项目评价在每次学习任务或项目结束后进行。

三、操作方法

1.方案的宣传与透明度

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向学生介绍该课程质量评价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公布每位学生的各项评分,使学生了解自己评分状况,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

2.成绩的记录与计算

学生学习过程是学生成绩评价的主要部分。因此,教师要做好平时情况记载,各课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子项目记录表,最终汇总到评价表中。

第3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 中职学校 畜牧兽医 《猪病防治》课程

《猪病防治》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专业课,是融猪生产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寄生虫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致力于解决养猪生产和猪病防治过程中提高养猪技术,预防猪病发生及防控猪病的难题,与养猪业的发展、猪肉食品安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紧密相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是中职教育改革的要求,利用我校建立示范校的契机,畜牧兽医专业对《猪病防治》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从现代养猪业需要入手,以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为主线,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适应现代养猪业和新农村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积极研讨、设计并实践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一、《猪病防治》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只有对工作过程实施系统化设计,才能在满足社会或职业的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个性化教育的需求,进而实现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

(一)设计理念

《猪病防治》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理念将突出以下几点:

1、以职业教育为出发点,理论和实践想结合。以理论知识满足工作需要为前提,少而精,压缩猪病防治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将一部分课堂理论教学放在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完成。

2、以真实工作过程为基础。注重课程与企业、行业的联系,使课程内容符合实际工作需求。

3、突出优势,有所侧重针对性强。分析畜牧兽医高职学生的优势,典型专业技术岗位的特点,对准市场压力拓展就业,对准市场需求办专业,对准猪病防治岗位设课程,对准职业能力抓教学,对准创业育人才,把侧重点放在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4、校企合作,按市场需求设计。按照市场规律去运作,依据企业需要什么知识,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去设计课程。与企业联手,做到与企业零距离的接触、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谋发展,企业给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学校给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5、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采用引导式教学,通过大量的课程讨论、分组协作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认同感,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让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开展社会调查、行业调查、市场分析、就业分析、职业资格培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猪病防治》课程设计的针对性

第一,教学内容针对养猪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猪生产岗位猪病防治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第二,针对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脱离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避免平辅直叙的冗长讲授,增强教学趣味性,将课堂教学融入实践教学。第三,针对畜牧兽医中职的特点,加强防治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做到实践技能操作娴熟。第四,针对猪生产过程不同于其它行业的特点,课程教学围绕猪这一活体动物进行,首先让它存活下来,不要发病死亡,在此基础上再探讨猪的生长与效益问题。第五,针对养猪行业脏、累、臭的特点,注重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不怕脏、不怕累、能吃苦的爱岗敬业精神。

二、《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内容编排

1、设计方案模式。在《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内容编排时,根据前期行业、企业调研,基于对养猪职业人才的能力素质需求,在课程开发设计过程中,广开思路形成课程开发设计方案。可以工作项目为载体,按照生产环节设置学习情境根据猪场生产与管理各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典型工作任务与项目搭建课程结构,以场、种、养、管、防、治工作项目和实际生产工作环节发生顺序设计学习情境,按中等职业教育注重技能培养的要求和特点,结合现代养猪生产与猪病防治的临床实践,吸收先进成熟养猪技术与成果,优化重组设计课程内容。

2、理论与实践课时安排比例合理。例如,总学时126学时,理论教学52学时。多媒体教室上课,有实物和标本,边讲边展示;实验室上理论课,先讲后做;养殖示范场上理论课,边做边讲,实训场(种猪场)上理论课,讲讲做做,做做讲讲,汇总共性的问题,集中在课堂上再讲。实训教学安排40学时,兽医站实习教学30学时,通过兽医站门诊病例治疗的实习,弥补一些见不到的病例。肉联厂实习教学30学时,在肉联厂屠宰加工过程中,学习对猪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检疫和相应的无害化处理。顶岗实习教学34学时,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掌握实际生产中每一个岗位中,常见和多发的动物疫病,如何处理这些疫病。

3、校内和校外实训结合

学校与玉林春茂集团等公司校企合作,他们公司的猪场是按照现代化养猪生产工艺建起来的高要求、高标准的种猪场,猪场设施齐全,场技术力量强,拥有大中专毕业生员工,科研仪器设备先进,为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开展养猪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场所。另外,在养猪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直接参与养猪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去,综合应用在学校所学知识指导实习,验证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想法。通过理论、实验、实训、实习等课程学习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综合分析、思考、归纳、总结,提炼精华,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三、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1、校企合作带动实践学习。2013年我校分别到广西养殖龙头企业广西巨东公司、广西春茂公司、广西扬翔公司进行了校企合作签约、揭牌仪式。这些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在生产第一线实战演练,不但使自己得到锻练和提高,而且给企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顶岗实习的学生,熟练后能独当一面,成为企业的一名临时放心的员工,学生也还能得到一份报酬。

2、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

中职学生文化水平相对高职来说不高,所以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易掌握。针对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认知特点,在教学内容中,尽量关注养猪业最新动向和最新实例,如新设备、新技术、新品种、新疫情,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优化考评考核制度

考核检查是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和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方法之一,改进考评考核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课程设计时依照突出能力、注重操作、讲究实用、培养创新的原则,坚持知识与能力、人格并重,大力推行多元化考核办法,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校内理论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以此全面考核学生的生产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促进教学方法的改变,促进工学结合的实现,促进教、学、做的有机融合,强化学生技能与职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第4篇

建筑电气消防技术是一门专业研究高层及大型建筑火灾预防与消防实施的课程,包括以下内容:建筑电气消防工程认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消防灭火系统施工、消防指挥与防排烟系统安装调试与建筑消防工程综合实训等。

其中,建筑电气消防工程认知学习的内容主要有:消防系统组成,消防系统分类,火灾形成条件,引起火灾原因,高层建筑结构特点与火灾危险性,建筑防火分类,建筑耐火等级划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级别的划分,报警区域、探测区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划分依据等。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火灾探测器的分类(感温式火灾探测器、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火焰式火灾探测器、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复合式火灾探测器)及型号命名,火灾探测器的构造及原理,火灾探测器的地址编码,探测区域内火灾探测器种类的选择和数量的确定,火灾探测器的布置,火灾探测器在一些特殊场合安装的注意事项,探测器的线制(多线制系统、总线制系统)等。手动报警按钮(也称手动报警开关)的选用,消火栓报警按钮的选用,现场模块(输入模块、输入/输出模块、切换模块)的选用,声光报警盒(声光讯响器)的选用,总线中继器的使用,总线隔离器的使用,总线驱动器的使用,区域火灾显示器(也称火灾显示盘或层显)的使用,火灾报警系统的心脏、消防系统的指挥中枢———火灾报警控制器的选用。

消防灭火系统施工学习的内容主要有:消防灭火系统认知,灭火系统分类,灭火基本方法,消火栓灭火系统———最常见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最广泛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灭火效果最好、二次破坏最小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应用较广泛但造价较高灭火系统。

消防指挥与防排烟系统安装调试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火灾消防广播系统认知与设计,消防通信系统的认知与应用,应急照明的认知与应用,疏散指示照明的认知与应用,安全出口的认知,防排烟系统认知,防排烟设施(防火门、卷帘门、正压风机、排烟风机、排风与排烟公用风机)控制与应用,消防电梯设置与联动控制等人员逃生联动控制系统。

二、建筑电气消防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明确了建筑电气消防技术课程的专业地位,熟悉并深刻理解建筑电气消防技术的教学内容范围,建议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即将教科书、相关规范等理论知识讲解与报警系统的实际操作、安装现场的实际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以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熟悉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熟悉相关规范(包括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规范)的内容、依据、可操作性,要有大中型建筑项目的消防工程现场工作经历,熟悉项目进展的流程、项目间制约关系和具体项目的轻重缓急,以便给出合理的进度安排,避免不同项目操作时的时间、空间冲突,为整个项目建设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为此,建筑电气消防技术的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要做以下准备:

1.利用2年左右的时间使课程教师熟悉本专业相关知识,包括电工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房屋构造学等相关课程与建筑电气消防技术课程的内在联系。

2.利用2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学习建筑电气消防技术教材、相关的各种规范、实际建筑的消防电气施工图等。

3.拥有大中型建设项目现场的实际工作经验,包括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等全过程,这一时间跨度需要1~2年,其中施工阶段的时间跨越长、项目交叉多、问题繁杂需要多工种协调配合,有时还需与设计人员沟通进行必要的设计变更等。

第5篇

消防工程专业电气防火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

电气火灾高发的严峻形势,使得电气防火的教学工作任重道远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用电量大幅度增加。据《国际能源展望2006》判断,“十一五”期间,中国用电量年均增长约8.0%。至2015年,将达到4.5万亿千瓦时。按此发展计算,至2020年,将达到5.6万亿千瓦时。在用电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电气火灾近年来也频繁发生[1]。据消防部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气火灾在全国总火灾数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1997年~2007年的十年间,我国共发生重特大电气火灾1324起,直接经济损失156526.2万元,造成1936人死亡、1116人受伤,年均占有比例为31.56%、44.3%、28.3%、28.6%,表明重特大恶性火灾多数为电气火灾[2,3]。由于电气火灾的形势严峻,为了预防电气火灾频发,有必要在消防工程专业开设电气防火类课程,在该类课程中,讲授电气火灾形成机理、从电源供配电、电气设备与线路选择、应急照明与疏散、防爆电气以及防雷防静电等设计源头加强电气防火措施。

火灾监控技术是火灾处置的最佳手段之一,其核心内容必然纳入消防工程专业教学范围火灾监控实际上是火灾探测报警和消防设备联动控制的总称,它是依据主动防火对策,以被监测的各类建筑物、油库等为警戒对象,通过自动化手段实现早期火灾探测、火灾报警和消防设备联动控制。所以,火灾监控主要包括了火灾探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控制系统等。火灾监控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一直是消防行业探讨的热门课题。作为火灾处置的最佳手段之一,有关火灾监控技术的核心内容必然纳入消防工程专业教学范围。而火灾监控技术是基于弱电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归属于电气设置范围,因此,火灾监控技术的内容被纳入电气防火课程群。

开设电气防火类课程已成为全国消防工程专业的共识由于电气火灾高发的形势及火灾监控技术的重要性,大部分地方高校消防工程专业均开设了电气防火类课程[4]-[6]。7所地方高校均开设了电气防火类课程。只是不同学校有不同侧重,如中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侧重于火灾监控技术,西南林学院注重电气防火技术,而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对电气防火和火灾监控均开设了相关课程。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气防火类课程的重要性。

消防工程专业电气防火课程群体系设置及相互关系

与地方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武警学院消防工程专业毕业学员从事的是消防监督管理业务。电气消防审核和电气防火监督检查是消防监督业务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构建以《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为核心的电气防火课程群体系在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电气防火课程群体系如图1所示。在图1所列的课程中,《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消防电气控制技术》为必修课程,其他课程为选修课程。从图1可以看出《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的核心地位,并且该门课程由多门课程支撑,保证了课程间的相互联系和融合,紧密衔接和渐次深化。《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作为河北省精品课程,其课程体系相对成熟,课程内容完整,课程实践丰富。各门课程围绕该门课程来建设这是由它的主要内容决定的。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电气防火部分,在这部分内容中包括电气火灾原因分析、消防供配电系统、变配电所防火、电气设备及线路防火、防爆电气、防雷及防静电等。围绕其核心内容,必然需要《建筑供配电技术基础》作为第一部分的知识补充。同时,对于电气火灾高发的现状,可以运用先进的电气防火检测技术加以预防,因此,及时补充《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技术》选修课作为新技术的介绍。第二部分是火灾监控部分,在部分内容中包括火灾探测与信息处理概述、火灾监控系统组成、火灾监控系统的工程设计等。这部分火灾监控技术知识相对完整,但是,对于不断发展的、新的火灾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可以由选修课《火灾探测与信息处理》来完成补充。而对于消防设施的联动控制需要加强专业基础的学习,因此,开设了《消防电气控制技术》必修课程讲授技术的实现,而在《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中的联动控制部分只讲授联动控制要求。同时,作为消防工程专业的学员,有必要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监管,因此,开设了《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与管理》选修课作为有益的必要补充。

电气防火课程群改革的具体内容

近年来,电气防火课程群一直在不断改革。从课程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方式及手段、考核改革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改革始终围绕武警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按照公安部党委构建“大教育”、“大培训”格局的总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突出公安现役教育特色,以改革人才模式为切入点,以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着力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构建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实战训练、日常练兵有机结合的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训练体系,更好地满足公安消防部队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期待。因此,电气防火课程群的改革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深厚,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能在公安消防部队从事消防监督检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围绕这一改革目标,电气防火课程群的改革核心是改革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教学方式及手段、改革考核方式等。

贴近消防实际,追踪消防科技前沿,改革教学内容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不断有新的标准和规范出台或更新。教学内容必须要紧跟消防形势加以调整。因此,在核心课程《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中,对电气绝缘材料等级,依据最新的规范《电气绝缘耐热等级》进行了重新划分;按2008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对消防设备供配电、供配电系统防火等进行了教学内容更新;按防爆电气设备的系列标准GB3836-2010,及时更新了防爆电气设备的选择;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时增加了电气火灾监控技术的相关内容,并且结合工程实例讲解火灾监控系统的工程应用。在选修课程《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与管理》、《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技术》和《火灾探测与信息处理》课程中,更是强调了与消防科技前沿的结合,根据最新发展科技及时更新讲义,始终带给学员最新的消防前沿知识。课程建设小组2009年完成的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获得了专家组的好评。#p#分页标题#e#

突出能力,强化实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保证学员专业素质的同时,更加突出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按照武警学院教、学、练、战一体化思想,将实验、实训、实习、模拟演练和综合演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核心课程《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中,开设了电气火灾模拟实验,电气火灾隐患检测实验、火灾监控实训等模块,突出考核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由课程组设计完成的“电气火灾隐患模拟实验台开发与应用研究”获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在《消防电气防控制技术》课程中,提出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搭建了实训平台,强调了学员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电气防火课程群从基础到专业,均有相关的实验和实训平台,强化学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此外,在毕业前的综合演练中,电气防火消防监督检查和电气防火审核贯穿于整个专业综合演练的全过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消防实践环节,实现了教、练、用的完美统一。

侧重创新,“教”“导”结合,促进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教学方法的“四个转变”[7]。即课堂教学从传统灌输向探索性教学转变,实验教学从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转变,考试从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转变,毕业设计从模拟训练向工程实践转变。

探索性教学的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应把传统的重演绎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与侧重归纳、分析、渗透、综合有机结合。如在《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讨型”教学。讲课重心从“授”转变为“导”,包括引导、指导、诱导、教导等,使学生由传统教学所形成的被动的思维方式向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转变。首先紧扣课程重点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单元的研讨主题。主题的设计还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其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前布置研讨主题,给学生留出查找资料的时间。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只提供分析的思路,学生自主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最后,教师对于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和总结,纠正研讨过程中的问题。因此,在消防供配电系统设计、火灾探测器设计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设计这几个研讨式教学环节中,针对教学内容所对应的消防部队业务,设置教案和教学方法,增加互动式教学,利用开发的辅助教学软件,调用相关CAD图纸,模拟场景,让学员参与审核。此外,在变配电所防火和爆炸危险环境电气设备选择这两个研讨式教学环节中,将研讨式教学与教学参观相结合,选择变配电所、加油加气站等场所作为实践教学地点,让学生结合实际单位做设计、做审核、做检查。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现。在《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实验与实训环节,设置了电气火灾模拟、电气火灾隐患检测和火灾监控实训。学员不仅能进行验证性实验,更能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有的同学对不同型号的插座进行过载实验,得出与电气线路过载实验不一样的结论;有的同学在对电气线路过载进行测温实验的基础上,对发烟量进行了测定,得出不同过载倍数的电流发烟量不同规律;还有的同学对人体静电在不同情况下的带电量进行测量,得出相应的规律;特别是有同学利用红外成像仪对电气线路进行实地火灾隐患检测,发表了学术论文。在《消防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置了综合实训平台,教师只讲授基础理论部分,在“教”的同时,更加注重“导”,引导学员在实验室完成对于消防设施的联动控制,这样既加深了学员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强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通过实训,变换不同的接线方式,得出不同的控制关系。

能力考核的实现。高等教学要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更新课程考核理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因此,《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考核改革作为专门的教学改革项目进行了立项研究,在全院作为首批示范考核改革课程。在该门课程的考核环节设置了实验实训考核、研讨式教学环节考核、课程设计考核、平时表现考核及课终考核。在《消防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考核中,设置了实训考核,强调创新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环节。通过过程考核与课终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实训考核的有机结合,促进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变。

工程实践的毕业设计。近三年,消防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和设计进行了大改革。强调学员的选题必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符合消防部队的需求,满足第一任职需要。再加之电气防火课程群的设置深化了课程内容,为学员进行工程实践的毕业设计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学员的毕业设计紧密围绕工程实践这一主题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如撰写建筑消防供配电系统设计、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等论文,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均有所提高。

“教”“学”相长,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教师的“教”和“学”都离不开丰富的信息量。丰富的教学资源能促进教师的视野开阔,同时又能引导学员进行自主学习。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成果。课程组建立了“《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辅助教学系统”、搭建了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在这些网络资源中,建立了基本资料库(包括法律、法规、标准等)、案例库、论文资源库、练习题库、课件、网上作业及答疑等。学员通过网络资源实现自主学习,并且能建立与教师沟通的渠道。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平台,在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更丰富了学员,实现了“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由于教学效果突出,2008年,“《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辅助教学系统开发”获公安部教学成果三等奖。

第6篇

一、建筑电气消防技术课程的专业地位

建筑电气消防技术作为一门消防专业的专业课,在学生三年的消防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业指导作用无以替代。该课程作为本专业学习必修课,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同时,还附有火灾自动报警平面图、系统图的识图、绘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基本部件安装测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动操作等教学内容,为毕业生提供进入消防领域后上岗工作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素质,为实现在本行业“零距离”就业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为今后在本行业继续深造、发展提供知识、能力储备。

二、建筑电气消防技术课程内容

建筑电气消防技术是一门专业研究高层及大型建筑火灾预防与消防实施的课程,包括以下内容:建筑电气消防工程认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消防灭火系统施工、消防指挥与防排烟系统安装调试与建筑消防工程综合实训等。

其中,建筑电气消防工程认知学习的内容主要有:消防系统组成,消防系统分类,火灾形成条件,引起火灾原因,高层建筑结构特点与火灾危险性,建筑防火分类,建筑耐火等级划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级别的划分,报警区域、探测区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划分依据等;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火灾探测器的分类(感温式火灾探测器、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火焰式火灾探测器、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复合式火灾探测器)及型号命名,火灾探测器的构造及原理,火灾探测器的地址编码,探测区域内火灾探测器种类的选择和数量的确定,火灾探测器的布置,火灾探测器在一些特殊场合安装的注意事项,探测器的线制(多线制系统、总线制系统)等。手动报警按钮(也称手动报警开关)的选用,消火栓报警按钮的选用,现场模块(输入模块、输入/输出模块、切换模块)的选用,声光报警盒(声光讯响器)的选用,总线中继器的使用,总线隔离器的使用,总线驱动器的使用,区域火灾显示器(也称火灾显示盘或层显)的使用,火灾报警系统的心脏、消防系统的指挥中枢――火灾报警控制器的选用;

消防灭火系统施工学习的内容主要有:消防灭火系统认知,灭火系统分类,灭火基本方法,消火栓灭火系统――最常见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最广泛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灭火效果最好、二次破坏最小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应用较广泛但造价较高灭火系统;

消防指挥与防排烟系统安装调试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火灾消防广播系统认知与设计,消防通信系统的认知与应用,应急照明的认知与应用,疏散指示照明的认知与应用,安全出口的认知,防排烟系统认知,防排烟设施(防火门、卷帘门、正压风机、排烟风机、排风与排烟公用风机)控制与应用,消防电梯设置与联动控制等人员逃生联动控制系统。

三、建筑电气消防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明确了建筑电气消防技术课程的专业地位,熟悉并深刻理解建筑电气消防技术的教学内容范围,建议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即将教科书、相关规范等理论知识讲解与报警系统的实际操作、安装现场的实际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以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熟悉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熟悉相关规范(包括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规范)的内容、依据、可操作性,要有大中型建筑项目的消防工程现场工作经历,熟悉项目进展的流程、项目间制约关系和具体项目的轻重缓急,以便给出合理的进度安排,避免不同项目操作时的时间、空间冲突,为整个项目建设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为此,建筑电气消防技术的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要做以下准备:

1.利用2年左右的时间使课程教师熟悉本专业相关知识,包括电工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房屋构造学等相关课程与建筑电气消防技术课程的内在联系。

2.利用2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学习建筑电气消防技术教材、相关的各种规范、实际建筑的消防电气施工图等。

第7篇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0-0129-03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Fire System”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ZHAO Yun-ting1, JIA Wen-min2

(1.Department of Energy Electrical,Tianjin Urba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Tianjin 300134, China;2.Freescale Semiconductor(china)Limited Tianjin,Tianjin 300134,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industry background and social need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Fire System,and the paper has carried on the reform to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curriculum idea,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content、practice training construction and students skill training, Improve the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al links,Truly realize the Teaching-learning-practic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lay a key role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teaching-learning-practicing; reform in education; practice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是我院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是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及现阶段消防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安装管理等行业的技术需求而开设的一门应用型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运行与管理、建筑灭火系统(包括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安全疏散及诱导系统几大块。对每部分的组成、分类、结构、原理、设计、应用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配以大量典型的工程设计实例。该课程的教学成果直接关系着毕业生就业情况,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对课程改革的设想及实施途径

1.1改革设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高职高专教育办学理念,本着“适度基础理论知识,较强技术应用能力,较宽知识面,高素质”的原则,结合我院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总结以往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1.2实施途径

对专业设置进行改造与调整,对毕业生跟踪研究,了解社会岗位内涵变化,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开展校企联合和与用人单位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大胆进行改革实践,并在教学改革中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法,实行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恰当地处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注重学生技能考核。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2课程设计

2.1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课程开设初期主要是理论教学,按照教学大纲内容,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课件,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教学内容和结构设置死板,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在遇到设计施工实际问题的,无从下手。

2010年开始探索具有吸引力的课程结构模式。丰富教学课件制作,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以动画演示给学生,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优化教学过程,学生开始对上课感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由于没有实训设备,带学生到教学主楼的消防系统参观,去相关企业实践,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

随着我院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消防实训设备逐渐完善,将课程内容也进一步完善,至今,已经把课程分解为“理论讲授+案例讨论+综合实验(实践)+知识归纳”若干环节,真正把课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通过每个环节训练,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2.2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的教学内容设计

下面是改革前的教学内容和改革之后的教学内容的表格。

从两个表中可以看出,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整合,每个项目教学内容完成之后进行实训,边教学边实训,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每个项目所涵盖的标准和规范,掌握每个项目的应用及各种类型的案例。在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课程体系结构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3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传统的单一传授式教学模式也不再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需要,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毕业与就业接轨,就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消防系统设计施工这门课程理论知识较多,项目二和项目三中计算公式、表格也多,比如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水力计算,需要确定消防管网管段管径、计算管网所需的供水压力、确定高位水箱的设置高度和选择消防水泵等。计算较复杂,需要反复核算,对于这种情况,授课时以教学楼为例,要求学生对教学楼消防管的敷设情况进行实际测量,按给定表格的内容进行计算,使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理论授课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相结合,主要由以下几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1)文化熏陶法: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这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因此为学习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氛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无故请假、热爱课堂、热爱学习。

2)案例教学法:因为消防的内容规范比较多,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为了使学生有动力,更好的掌握理解规范,采用案例法教学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时候,首先引入某设计院的一个案例,然后再结合案例对探测器的选择、计算、安装与布置进行讲解,并对之前所学的建筑物的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报警区域、探测区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划分又加深了理解。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也了解了工程实例,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3)任务驱动法:好的任务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案例中包含任务,例如为学生提供有关背景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设计一个消防报警系统。学生以完成此设计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解决问题。通过任务驱动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并且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4)合作探究法。一般都是提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要求学生自觉学习,遇到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如遇到特殊情况,通过自主学习后,问题不能自己解决,再进行合作讨论,小组共同完成任务。

2.4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实践教学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这门课的实训设备较完善,新的教学模式是“边学边做”,实现理实一体。不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通过实训能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本课程共有十个实训项目,实训教学比例为40课时,基本实现了理论与实践1:1教学。

课程设计也是本课程的一个实践环节,学生进行课程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的设计问题。课程设计期间,教师需向学生提出设计要求、设计方案,要求学生能够查阅技术资料和相关手册,写出计算过程,绘出工程图纸,掌握整个设计过程。学生提交课程设计后,教师要认真批阅,给学生反馈意见,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毕业设计在消防设计施工实践环节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毕业前,要进行8周的毕业设计,对于选择消防类设计的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也验证了学生掌握课程的情况。

通过“课程项目+实训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消防系统的感性认识,掌握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掌握消防系统相关知识的基本技能,掌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等各实训环节,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核内容与方法

考核方法:总评=笔试(闭卷)40%+平时30%+实训30%

笔试包含: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

平时包含:包含考勤、作业、课堂表现;

实训考核内容:电子编码器的使用、消防设备定义及注册、消防系统联动编程、总线隔离器的测试、手报按钮与声光报警器的使用、输入输出模块的测试、模拟排烟机装置的测试、消防应急广播设备系统、消防电话系统、喷淋灭火系统结构及设备认识。

4 结束语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作为楼宇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同等重要,通过课程改革,本课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对教师的知识面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工程思维方式和实际操作技能及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了教学效果,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毕业就能适应社会就得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是一个不断发展、改进、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发更好的教学新思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为中心,紧扣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魏立明.土建类院校消防与安防系统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建设教育, 2015(4).

[2] 曹锋, 李连民.“楼宇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0(18).

[3] 谢晓晴.对“消防给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设想[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9(3).

[4] 陈晓旭.智能消防系统设计[J].电气应用, 2014, 33(2): 82-84.

第8篇

张晓明先生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随后加入家电巨头海尔集团工作近10年,长期从事企业战略规划、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公关策划、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历任营销中心总经理、广告部部长、培训部部长、销售公司总经理。2002年加入首钢集团任远东公司总经理,并于同年进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习,师从林毅夫、海闻、周其仁、杨壮等知名学者,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4年进入厦门准信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他精准地抓住行业发展契机,带领管理团队确立了企业新的发展战略,大胆引入战略投资,进行企业改制、收购、重组,将公司总部迁至北京,并成功组建准信企业集团。经过三年的发展,目前公司拥有成员企业16家,业务涉及消防技术研发、产品销售及工程设计与施工、维保服务、建筑智能、房地产开发、医疗设备、环境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市场、服务网络遍及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成为中国消防行业的一匹黑马。

完善的现代企业机制,高素质的管理团队,集成化的业务模式及技术优势,遍布各地的核心客户资源,独特的企业文化,使准信企业具备了问鼎中国消防领域一流企业的竞争实力!

本刊记者就行业发展趋势及准信的发展历程采访了准信企业总裁张晓明先生。

记者:我国消防行业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那么国内消防行业的现状是怎样的?

张晓明:目前国内消防产品企业已突破3000家,并形成共存、互补、竞争的市场格局。而消防工程企业正在迅猛崛起,从数量上已远远超过产品企业。国内整个消防行业企业已达一万余家,从业人员已逾数十万人,行业年产值达数百亿元人民币。消防企业的性质已从单一的国营、集体、个体企业发展到民营、国有、股份制、合资、独资等多种形式。值得关注的是,世界500强中的消防企业开始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我国消防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业务模式单一、市场不够规范、行业集中度低,导致行业整体竞争实力不足。

记者:行业集中度低,说明消防领域缺少有规模有影响的品牌企业。这种现状会改变吗?您认为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张晓明:由于消防行业的特殊性及由来已久的体制因素,消防企业有很强的区域性,基本上是生产企业品、工程企业搞施工。业务模式单一,产出附加值越来越低。目前全国最大的消防企业年营业额不足全行业份额的1%,这充分说明了行业集中度低,与其他行业相比差距甚大。从另一层意思上说,中国的消防产业还必须经过充分市场竞争的过程,消防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会。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地区间行业壁垒逐步破除,国家和地方对城市消防设施投入加大,我国消防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国内企业也面临着跨国资本,跨国企业的严酷挑战。要想赢得挑战,必须由单一业务模式、区域性经营向集成化业务模式、跨地域规模发展、品牌化经营转变。目前包括准信在内的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实施这一战略。

集产品制造、工程系统设计、系统配套、工程安装和提供各类技术服务,乃至应用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为一体提供消防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性消防企业。不仅是整合消防产业资源的中坚力量,而且也是规范消防市场的主力军。随着综合性消防企业逐步增多,国内消防产业界的骨干龙头企业也逐步形成,这不仅可以带动消防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将提升我国消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综合性消防企业的快速成长将成为牵引消防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记者:您在海尔集团工作多年。对家电企业的战略规划、管理模式、产品营销等驾轻就熟。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面对这样一个完全不同的行业,在企业运营上。您如何稳操胜券?

张晓明:企业运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可以归纳为:基础+优势+战略+天、地、人。这也是我当时进入准信――一个看似行业背景不沾边的企业,所权衡的主要因素。准信企业有成功的基础,拥有所在行业的要素优势,明晰、正确的战略。准信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形成良好的积累,并拥有了包括技术、人才、客户资源、标准规章在内的行业优势要素。

天、地、人,是指天时、地利、人和,即机遇、机制、团队。从人的因素上说,企业运营成败的关键在团队。准信目前拥有一支行业一流的高管团队,他们来自相关行业,具有高学历兼备丰富实践经验,并能优势互补。同时,准信拥有完备的中层管理梯队、技术梯队,确保企业在行业中极具竞争力。从准信的发展实践来看,高管团队丰富的从业经验,使我们在把握企业发展规律、制定发展战略、市场敏感度、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大受裨益!

记者: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准信的企业理念是什么?准信的发展宗旨是什么?

张晓明:准信的企业理念:以德为准,以诚致信。准信的发展宗旨:“实现员工、企业、社会和谐发展,不断创造社会价值”。员工、企业、社会,把范围放大一下可以对应为:个人、 组织、环境。“人的存在因为他人而有意义”,认清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我们现实生活、工作中许多根源性的问题。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做大做强,而是追求一种社会环境中的发展平衡,其实质就是不断创造社会价值。在此前提下,准信在发展实践中,努力追求员工、企业、社会三者间的平衡发展。员工的努力使企业获得发展,企业发展一方面满足员工发展、提升的需要,同时尽可能的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所秉持的理念就是:以德为准,以诚致信。

按语:

第9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消防通讯指挥;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0-055-01

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技术取的飞速迅猛的发展,全世界早已进入“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知识化、自动化的全球一体化的新时代。于此同时电子信息技术在消防通信指挥领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控制为中枢、各种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消防指挥体系也越来越完善,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现代消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计算机火灾报警技术的开发应用、GPS车辆人员定位技术及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应用、远程通信指挥系统应用等。本文主要就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在消防灭火救援指挥七个方面作下简要概述:

1、综合通信指挥平台的建立

这个平台涵盖了执勤值班、应用信息、大屏幕显示、视频监控、网络传输六大功能,既可以通过119直接接警,又可以实现110与119电话语音的“三方通话”,还可以直接调用公安、城管等单位的视频信息观察火灾现场和路面车辆情况,而且由于采用了ITS技术,可以将火灾警情的文字描述自动转换成有声语言通过扬声器进行广播,大大缩短了中队接警出动的时间。这一平台还有一个显着特点,即其安全性能高于国家标准,配置了具有双备份、双机并行功能的呼入排队机,并增设安装了6路模拟应急电话,有效地解决了电话多、呼入难和系统故障无法呼入的问题,确保了整个系统实现接处警全天候运行。

2、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

辅助决策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在指挥中心接受到火警时,系统会根据受理信息,自动确定火情大小、火灾类别、是否是重点保卫单位等信息,同时调出此单位所有信息及作战预案,并直接传送到中队接警终端;若着火单位不是重点单位则系统进入专家系统,接警人员可通过专家系统调用数据库内容查询分析出着火单位所在区域的电话号码、所属单位类别、火灾类别、所属中队实力、着火物质、火势大小等因素,自动生成出车命令。

3、GPS远程监控定位系统

主要分为车载定位及个人定位两种GPS监控设备,车载GPS监控设备,主要用于消防车辆、行政车辆,该平台主要由GPS卫星导航系统、手机短信发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GPS卫星导航系统通过与全市消防部队所有行政车辆和执勤车辆安装的GPS导航仪连接,具备了对车辆进行管控、对行车路线进行实时跟踪和行车轨迹回放等功能。个人GPS设备,可以实现对人员位置进行管控、对行进路线进行实时跟踪和行进轨迹回放等功能,并且具有与支队119指挥中心进行实时通话的功能。

4、GIS消防地理信息系统

GIS消防地理和定位系统可在帮助接警人员确定着火单位的具置,通过矢量化的电子数字地图的形式,把辖区地理位置、公路铁路交通线网络、重要建筑分布、水系分布、行政划分、消火栓分布等重点单位分布信息实时显示在电子地图上,GIS消防地理和定位系统还有多级别缩放、着火点标注、分层显示、报警点显示并将着火单位周边的各种情况通过打印机将图形打印输出并可直接传送至指挥中心LED大屏。在中队车辆出动后,配合安装在消防车上的GPS定位系统,GIS消防地图上可实时显示出动消防车辆位置、移动方向、行驶速度、行车路线等要素,并自动预计到达时间。在出现重大火情灾害时,通过此系统可及时直观的了解增援车辆的具置等信息,在发现处警车辆行驶方向或行车路线错误时及时予以提示。

5、计算机录音系统

119指挥中心接警系统在接到报警电话时,计算机会自动记录下通话内容,并将通话的电话号码、时间一起存储在接警终端内,指挥中心人员可随时便捷的查询、删除、拷贝、播放录音文档。

6、远程通信指挥系统

主要是在出现突发紧急情况时,综合利用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通信资源,保障应急指挥、紧急救援通信畅通。应急通信既依托公用通信网,又是公用通信网的重要延伸和补充。移动通讯卫星指挥车的配备与应用将会极大提高消防指挥中心在野外及偏远地区以及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的应急通讯能力,在火情灾害瞬息万变的今天,及时掌握火灾场现场信息对指挥人员正确下达命令、调度力量显得尤为重要,要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建立一套远程通讯指挥系统,此系统可在现场建立临时移动通信指挥中心,实时传输火场图像、声音等信息、确保通讯畅通。通过无线网络或卫星传输将火警受理形成的出车指令,作战预案、图形等资料发往移动通信指挥中心。

7、重点单位远程监控系统

重点单位远程监控系统就是把全市重要建筑及重点场所进行联网监控在火灾易发重点部位安装可视监控探头并对其火灾报警系统进行联网,通过远程监控中心对各监控点的影像和声音进行采集,实时地将信号传送到指挥中心,如某重点单位发生火情,指挥中心可第一时间接到报警,通过报警部位摄像头了解现场着火情况,并及时调动力量减少火灾损失,保护重点建筑。

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全面的应用于消防指挥的各个方面,怎样合理的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已经成为新时期消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与一体化资源共享的消防管理技术将会成为消防工作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陆永刚,虚拟现实技术在消防系统中的应用[J],消防安全与管理,200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