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21: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内科疾病护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7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24~68岁,平均47.6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为神经内科疾病,其中重症肌无力21例(占30.00%),三叉神经痛13例(占18.57%),坐骨神经痛11例(占15.71%),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0例(占14.29%),遗传病8例(占11.43%),周围神经病(四肢麻木、无力)7例(占10.00%)。根据随机原则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用药护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经常服药,容易产生厌恶感,可能发生不吃药、自己减少药量的情况。由于无法遵从医嘱服药,因而很难达到治疗目的,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病情的改善。护理人员要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向患者说明不按时服药的后果,引起患者的重视。(2)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神经内科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后遗症的几率较大,致残率较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协助患者进行神经功能锻炼。药物治疗结束后定期到医院复查,还要向患者普及神经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认识、了解疾病,掌握疾病的预防、治疗方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保持良好沟通。许多患者由于疾病产生伤感、抑郁、烦躁、孤僻、易激动等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要耐心与之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解答患者疑问,尽量帮助患者消除顾虑,配合治疗。(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患者初入医院时,容易产生陌生感和焦虑感,护理人员及时主动与患者接触,真诚地与之交流,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信任感。同时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情况、治疗方法等,消除其心理顾虑,自觉配合治疗。(3)争取家属配合。在治疗过程中向家属进行宣传教育,普及疾病知识,避免患者受到不良外界刺激,争取家属的配合,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4)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病房的环境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起着巨大作用,适宜的温度、湿度,良好的通风,柔和的光线,干净的床单、被褥都会让患者感到温馨和舒适,有助于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共设20道题,每题分值为1~5分,最终得分>80分视为非常满意;60~80分视为比较满意;<60分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小结
1 临床资料
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在我科住院患者240例,其中男114例,女126例,年龄24~82岁,平均(48.9±9.7)岁。职业:干部和知识分子86例,工人93例,农民61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64例,高中或中专142例,初中以下34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者68例,高血压者74例,冠心病者46例,脑出血者24例, 慢性胃肠炎者15例,肿瘤者13例。
2 护理
2.1 疾病初期患者的心理活动及其护理一向身体健康的人有侥幸心理,不相信自己有病,幻想医师的诊断是误诊,要求重新化验检查;有的甚至否认自己有病,勉强坚持上班,拒绝治疗,以证明自己无病。当患者承认自己患病时,多是忧心忡忡,一怨别人没有照顾好自己,对自己关照不够,二怨自己没有量力而行,而表现孤独、自怜,情感脆弱。男性患者常表现焦虑不安,女性患者表现惧怕而哭泣。有的患者产生一种倒霉心理,不想积极治疗而消极抵抗,以至和医护人员或其他人寻事争吵,来发泄自己内心的痛苦,常常心理自相矛盾,既想向医护人员把病情询问清楚,有时又想顺其自然。此期患者的心理活动很复杂,心理需要也很迫切,大多数患者是紧张、疑虑不安、悲观、抑郁,常希望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预后如何,并且对家庭、子女、经济收入、个人前途以及工作等很牵挂[1]。对疾病初期的患者,护士应给予较多的心理支持,使其从心理上接受和承认自己有病,端正对疾病的认识,护士应从诚恳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给患者以精神安慰和鼓励,同时应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以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
2.2 疾病发展期与稳定期 此期患者的注意力集中指向自身的疾病变化上,关心自己的疾病与健康,迫切需要知道自己疾病的诊断、检查结果、治疗方法、病程的长短和预后。在这一阶段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合作趋向默契和协调,但因疾病不同,心理状态也有所差异,表现种种不适的体征。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满足患者的心理及安全需要,多进行鼓励解释和安慰,稳定情绪,为患者创造一个有利于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
2.3 疾病恢复期 经过疾病的折磨,趋向康复后,患者感到欣慰,但会有新的心理问题,担心自己失去工作能力,不能胜任工作而产生忧郁心理;有些患者害怕恢复期过短会影响痊愈;有些患者虽已痊愈,不需要继续住院,但却感到体力不足,不能适应原来的环境等等,特别是患慢性疾病并有缺陷的患者,怕出院后无人照顾旧病复发,或怕出院后受歧视。此期应对这些患者做耐心的解释,说明允许出院即表明疾病已好转或基本稳定,只要坚持治疗,定期来医院复查,疾病是可以痊愈的[2]。对身体残疾或缺陷者应劝患者面对现实,重新衡量自己的身体功能,学习新的适应方法,对社会有所贡献,对家庭有所帮助或生活能够自理,这就是“健康重建”,鼓励患者主动适应病前能够自理,这就是“健康重建”,鼓励患者主动适应病前的生活习惯,主动帮助患者制定治疗休养计划,详细做好出院前的卫生健康指导,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使之愉快的出院。
综上所述,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并不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道德休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能使之早日出院、康复。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小儿患者;呼吸内科;预防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55-02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已给我国的下一代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尤其这一段时间,我国各大中小医院所接诊的因呼吸内科感染的患儿在急速上升,一方面是小儿的身体素质不好的原因,更大的一方面是家长没有较好地看护孩子,造成孩子因着凉而生病。本文将对这些因素做一个整体的分析,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给出一个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诊断的80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这80名患者中有62名是男童,有18名是女童,男女比例是3:2;年龄集中于2-8岁,平均年龄为4.6岁。在这80例患儿中的临床表现为,有48例是支气管肺炎,有26例是毛细支气管炎,有5例大叶肺炎,有1例支原体肺炎.病期大致在一个月内。同时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A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B组),每组各位40人。A组采取各项预防措施,特殊照管;B组采取常规护理。
1.2 诊断依据 在这4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中,主要有细菌、病毒引起的,诊断的依据为:急性的发病,有可低可高的发热,咳嗽,伴随呼吸困难以及在听诊患儿肺部时有一些中细的湿罗音。26例是毛细支气管炎,它的诊断依据是:患儿为2岁以内,尤其是在出生6个月以后的,发病表现为急性,并且伴随有感冒,呼吸紧促,两肺在听诊时有比较比较多的哮鸣音。3例大叶肺炎一般是由肺炎球引起的,诊断的依据为急性的发病,有咳嗽、胸闷,并且肺部会有叩诊浊音。1例支原体肺炎一般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它的诊断依据与大叶肺炎很相似。
1.3 统计学方法 笔者在文章中所使用的数据,均采用SPSS11.0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上的处理与分析,并对这些数据采取平均值,这两组数据的资料在比较中都是运用了χ2检验,P
2 结 果
在以上的试验中,实验组经过各种护理措施后,患儿得到比较好的恢复,并受到患者家长的肯定。而对照组由于采取常规护理,使得些小儿患者经常因为一些保暖措施没做到位,因着凉造成抵抗力低下,恢复比较慢,打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3 讨 论
探讨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希望通过此研究大家可以更加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以及护理的必要性。从以上的诊断中,可知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又许多种,也有较多的非典型的病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的情形,应当提高医护人员对这种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争取将健康还给儿童。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如下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合理喂养。小儿出生后,增强体质最重要的一环是要合理喂养,这就需要家长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最合理的膳食来保证小儿可以得到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要素以及所要求的热量程度,所以从合理喂养做起,可以达到减少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形,进而提高小儿的身体健康。
增强小儿的体质。生命贵在运动,应当依据小儿的身体状况进行体格上的锻炼,避免在室内活动,如果天气比较好,就要求小儿在户外活动,这样可以充分地保证小儿接触阳光和呼吸新鲜的空气,但一定要注意适度,这样就可以增强小儿的体质以及其机体对外界气温变化上的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小儿对相关呼吸道疾病上的抵抗能力。
加强护理。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小儿,一般会受到惊吓,这会给医院的实际工作,带来了一些的挑战,要是我们采取的是比较一般的措施,就会来带一些负面影响,这会给家长、患儿带来一些麻烦。所以医院应当对患儿采取一些必要的护理措施,如在气候变化的时候,一方面要给患儿增减衣服,同时还要在饮食上尽量保证患者的营养需要。对于那些体质比较弱的患儿的护理,同时出汗多的应当及时为患儿擦拭,并及时更换内衣,注意保暖。小儿睡眠时,不要吹对流风,避免小儿着凉。
预防疾病。呼吸道疾病许多是应为细菌引起的,这就需要小儿避免接触细菌,一方面要避免小儿接触细菌,这就要注意小儿的身体干净,勤洗手。还要注意小儿住房内的通风,特别是在冬季,室内要定时定量的开窗,以此净化空气。呼吸道疾病是季节性的,这就需要医院做好宣传方面的工作,这段时间内尽量避免带小儿到一些拥挤的公共场所或是到病人家中去,同时幼儿园中,一定要做好一些消毒性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闫雪波.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在临床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必要性与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1):128-129.
[2] 刘晓燕,于洁,苏庸春,吴道奇,洪思琦.儿科临床理论课与见习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教学质量的控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02):28-29.
[3] 张伟英,王万娟,陆冬妍,苏传芹,沈美芳.重症监护病房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杂志,2012(21):38-39.
【关键词】 心血管;冠心病;内科护理;诱发因素;预防对策
在临床当中,冠心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有一个清晰的解释,目前较多的认为和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当中,主要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吸烟;其次则是糖尿病,肥胖以及神经精神方面的因素;再者为一些无法改变的因素,比如家族遗传史、性别(男性)、年龄等[1、2]。本文对我院137例临床冠心病患者的诱发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其予以了有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7月我院137例临床冠心病住院患者,男79例,女58例,年龄41~82岁,平均67岁。其中125例患者有心绞痛病史,43例患者有心肌梗塞病史。
1.2方法
对137例临床冠心病患者的诱发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予以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措施, 重点对患者进行疾病基础知识、日常饮食、心理调护、规律运动、合理服用药物等相关方面健康教育。
1.3诱因分析
1.3.1运动量的突增及情绪的变化: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是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引发了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3.2气候的多变:问卷结果显示,天气的较大变化往往对许多老年人的户外活动以及血液循环造成了一定影响,从而使得疾病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1.3.3本组患者中75例(54.7%)体重超标,61例(44.5%)糖尿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血脂、血糖等相关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1.4预防措施[3、4]
1.4.1疾病基础知识教育:认真向患者讲解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预防疾病的主动性;
1.4.2合理调整日常饮食: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酸、低盐饮食,适当补充VitC、B、E;
1.4.3积极心理调护:帮助患者树立平和乐观的心态,及时有效的调节心理平衡;
1.4.4的良好运行;
1.4.5合理服用药物:积极遵医嘱服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相关疾病的药物,有效的控制临床各项相关性指标。
2结果
通过对患者实行有效的临床预防措施以及相关的内科护理,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以及自我保健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疾病的临床复发频率有了较为明显的减少,患者的愈后康复有了较好的改善,同时也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形成了较为和谐的医患氛围。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最大疾病之一。依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饮食习惯和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较为密切的相关性,平素喜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等食物的人群,其心血管病的发生率通常比较高。运动量的突增及气候的多变在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因而加强临床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及管理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着积极的意义。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也已经逐渐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普遍重视。提高心血管科临床护士的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已是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5]。
本文通过分析心血管疾病当中冠心病的临床发病的诱因,并就其预防措施及内科护理体会做出相应的总结得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正确健康的教育,及时的实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复发率,最大限度的降低临床死亡率以及更好的提高心血管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慧霞,马淑芳. 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体会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5):236-237.
[2] 郑军,洪波,张世范,徐迪辉,杨俊峰,孟辉,高明,林勤燕,唐娜. 硝酸甘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体会 [J],内蒙古中医药,2010,(1):70-72.[3] 刘延凤. 浅谈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J],中国医药指南,2009,8(25):168-169.
云南省勐腊县人民医院,云南勐腊 666300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心血管疾病诱发原因以及内科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140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病人经过临床护理以后,实验组病人治疗效果以及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血管疾病病人采用内科优质护理模式,不但可以使致残、致死率明显减低,同时使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使病人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关键词 ] 护理干预;内科;心血管疾病;诱因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031-02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当中是一种常见疾病,它又被称之为循环系统疾病,当中有心脏、血管等,可以分为两种,其中包括急性和慢性,通常和动脉硬化有密切关系。根据相关报道表明,最近几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年呈现递增趋势,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因为心血管疾病发病诱因非常复杂,致残、致死率较高,对病人的生存质量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不但要对病人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优质护理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病人生活质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心血管疾病病人140例,采取内科优质护理模式,并取得显著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140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当中男79例、女61例,年龄在42~81岁,平均年龄在52.4岁。两组的年龄,疾病情况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采用内科优质护理模式。
1.2诱发因素
①病人情绪波动较大或者运动量过大。大部分病人在发生疾病之前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大量运动或者情绪波动较大,导致诱发心血管疾病;②天气变化:当天气变化比较大的时候,对老年人的有氧锻炼和血液循环影响非常大,进而使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明显上升;③不良饮食习惯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包括有暴饮暴食、吸烟、酗酒以及食用辛辣食物都会导致病人胆固醇明显上升,进而形成动脉硬化,然而饱和脂肪酸明显增多能够使血小板功能下降,甚至出现血栓,最后诱发心血管疾病。
1.3临床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病人采取传统常规临床护理模式。
1.3.2实验组护理方法 ①心理护理:因为病人对这种疾病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在整个治疗当中往往会出现忧郁、紧张以及害怕等心理问题,所以在对病人采取治疗之前,护理人员应该详细观察病人心理变化,并且根据这些心理变化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护理人员要向病人耐心讲解整个治疗过程以及疗效等,并向病人介绍相关成功案例。由于每一个病人的病情都不一样,所以要采取相对应的健康教育指导,告诉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和应该怎样预防合并症,使病人对整个治疗有一个明确认识,同时可以使病人不良情绪给予消除,使病人建立一个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不但可以积极配合医生工作,同时还能够自主预防疾病发生。与此同时在整个治疗当中要常常去探望患者,对一些病人所提出的一些问题给予耐性回答,最大限度满足病人的基础需要,这样可以使病人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使护理人员和病人之间的距离得到拉近。②休息护理:病人必须要保证睡眠治疗,如果有特殊情况发生,可以采用镇静剂(小剂量)。心功能Ⅰ级的病人不建议限制病人运动,可是应该在保证睡眠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活动。心功能Ⅱ级的病人应该限制病人运动,而且要延长卧床休息时间。③饮食护理:一定要减少钠盐摄入,以免出现水肿症状,并且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采取低盐或者无盐饮食,每日液体摄入量应该<75ml/kg[2],充血性心力衰竭当中水潴留通常是因为钠潴留造成的,对心力衰竭危重的病人,特别是合并肾脏功能下降的病人,因为排水功能下降,因此需要限制钠盐的摄入,同时还要对液体渗入给予严格控制,以免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这种症状是诱发心力衰竭(顽固性)的关键原因。钾平衡紊乱是在心力衰竭(充血性)当中最为常见的电解质紊乱,钾缺失会造成十二指肠麻痹,心率失常以及呼吸困难等,而且还容易引发重度(洋地黄),对病人身体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因此对长时间采取利尿剂的病人应该多食用一些含有钾的食物。应该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由于过度饮食会使心脏负荷加重,进而导致心力衰竭[3]。心绞痛、高血糖和肥胖病人应该选择低脂肪和低胆固醇食物。必须要戒烟戒酒,不要吃辛辣食物。并且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少量饮水和水分较大的水果和蔬菜,同时要教会患者如何辨别食物当中的含水量,对出入量给予详细记录。
1.4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使用我科室自主研制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其中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采用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来进行判定。
1.5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4.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两样本率比较都使用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恢复情况之间比较
通过临床护理以后,实验组病情恢复情况和心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对比
实验组病人一共70例,其中非常满意有62例,一般满意有4例,不满意4例,满意率为94.2%;对照组病人一共70例,其中非常满意有53例,一般满意有3例,不满意14例,满意率为80%。结果表明,实验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其中饮食结构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不合理饮食使导致动脉硬化的关键原因之一,根据相关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先是出现血脂异常上升,进而引发动脉硬化。这就表明膳食习惯和动脉硬化是因为脂质代谢紊乱导致的心力衰竭,对病人的生活、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病人不但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同时还要预防可以引发心力衰竭的相关原因,例如,天气变化较大的时候应该适当增减衣服,以免发生感冒。在生活当中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情绪波动不要过大,以免因激动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患者在痊愈出院以后应该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应该谨遵医嘱,正确合理的使用药物,尽量不要在寒冷天气出门活动。还有就是对冠心病、胸闷以及气短的病人,应该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本文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情恢复情况和心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就表明,心血管病人采取内科优质护理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但使合并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也使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对病人生存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当中值得大力推广。
[
参考文献]
[1] 陈梅仙.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1):127.
[2] 鲁文举.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1(3):174.
【关键词】呼吸内科疾病;优质护理;临床应用
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医院要找到一种提高护理水平的方式,优质的护理是给患者带来舒适体验、提高患者安全的一种方法。呼吸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医院对呼吸内科管理方面是严格的,为了进一步使科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提高患者的护理经验。我们还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2014年部分患者探讨情况如下。
1一般资料
我科随机收集了在2014年2月~11月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其中男性l00例,女性100例,年龄在19~72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3岁,上呼吸道感染者为84例,肺炎为96例,胸腔积液者2O例。
2.方法
2.1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从患者或家属到呼吸内科大楼,护士应该热情接待和引导,在呼吸内科大楼病房走廊两侧要按照惯性分级护理标准、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设施服务项目介绍,医护人员要对疾病和治疗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一些卫生知识宣传;在患者的病房内,护士主动与病人沟通,护士长应主动去征求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意见,一旦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提出问题,医护人员应该去重视并且及时向患者提出改进意见。此外,要求定期在全科室内开展医护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开展医务人员学习,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服务水平,加强员工对质量服务模式的认识,团结科室,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全面展开,倡导人性化管理。
2.2认真落实基本护理
认真落实基本护理,加强日常护理。呼吸内科护理工作非常繁琐。为了能够让患者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必须不怕复杂,增强责任心,认真对待生活中早晚间护理,特别是对那些生活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患者以及长期躺在床上的患者,应该帮助他们擦洗身体、洗头等,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另外,还要多注意饮食的状况,站在患者的角度,提供细致的服务,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2.3优化排班方式,确保患者安全
优化调度方法,保证患者的安全。为了给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该科室以及相关部门应及时改进排班方式,实行了资历高者与资历低者相配合,实施APN连续性排班的措施,减少交班次数,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分层管理体系中,优化组合护理团队,使每一个班级都有其高级的护士员工、初级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明确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高职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满足患者需求,保证护理质量。
3.效果
通过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工作,认真落实基础护理任务,护患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家属的陪护率从100升至4O,患者对疾病预防的知晓程度和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从5O.56%上升至81.2,患者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真正的实现了患者满意、护理人员满意和领导满意的目标。
4.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应该从以下几点切入:
第一,护理工作质量提升需要护理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升,通过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围绕病人的护理服务来实现。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作用非常大,高质量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更快地康复。所以,护理人员对于自身的责任要了解,能够认识到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性,技术水平方面强化学习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提高质量,积极的进行自我完善实际的护理操作过程中应该要达到以下的几点:①护理人员在患者进入医院后,要与患者积极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和陌生感。此外,要加强健康教育,丰富患者的健康知识。②护理人员应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工作中,这样增加自身的护理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护理经验,有效的为病人护理,解决病人的问题。③建立科室管理制度,落实科室管理制度,促进护理工作有序推进,保证患者的护理工作,确保其正确的操作。
其次,提供一个良好的和舒适的氛围。护理环境是患者接受护理的环境,在护理内科中,因为患者的病情都是长期反复性疾病,而且有咳血的严重临床反应。因此,患者自身的情绪紧张、精神紧张,容易放弃治疗的观念,与护理工作形成冲突,护理人员应通过营造环境,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才能使患者的心更平静。护理人员可以在走廊内贴一些标志性的话语,提示患者,病房内布置一些鲜花,改善患者的氛围,主动的向患者进行护理人员以及治疗医生的相关信息介绍,为患者提供治疗信息,增加治疗信心,增加患者积极治疗。护理人员操作熟练,让患者放心,护理服务要细致,语言和缓,给患者安心和舒心的感受,将不良的情绪消除,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要求定期在全科室内开展医护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开展医务人员学习,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服务水平,加强员工对质量服务模式的认识,团结科室,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全面展开,倡导人性化管理。认真落实基本护理,加强日常护理。呼吸内科护理工作非常繁琐。为了能够让患者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必须不怕复杂,增强责任心,认真对待生活中早晚间护理,站在患者的角度,提供细致的服务,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总之,呼吸呢可的优质护理能够给患者比较好的护理体验,也是目前应用比较多,效果比较好的护理方式,应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岚.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应用[J-1.医学信息.2010(07)
[2] 黄秀华,王芳,梁凤英,蒋爱芳.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内科的实践与效果评价口].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3O)
[3]张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健康之路》.[J],2014.
关键词:风险管理;心内科;护理管理;应用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心内科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多,病情重、变化快,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具有其特殊性,疾病本身及外界环境的改变,严重影响其安全性。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心内科护理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针对这一特点,我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认真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风险因素分析
1.1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
护士是医疗护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护理活动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护士自身素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会造成责任风险。如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仓促,“三查七对”不仔细,医嘱查对不认真;一级护理未按规定巡视;夜班值班时无菌操作不戴口罩等,是导致差错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护士习惯于按医嘱被动工作,被动应急传呼,较侧重完成有形的操作性工作,而忽视了病情观察等无形工作,对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是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1.2护士的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不够
心内科病人的病情瞬息万变,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由于临床护士大多年龄小、年资低,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自然无法为病人提供必需的护理。此外,护士对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等抢救仪器的使用欠熟练,以及对各种恶性心律失常不能及时识别,会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1.3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法律意识欠缺
护士不能与病人及家属达成有效沟通,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告知质量不高,是导致护理纠纷或投诉的主要原因。护士的法律意识薄弱,护理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随意涂改,用同一笔迹重抄等,是导致护理纠纷的另一因素。
1.4心内科病人特有的高风险性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均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一些诊疗措施如溶栓等也存在高风险性;生活习惯改变:病人不能适应患病后生活习惯的改变,如卧床大小便、活动限制等,加之大多数病人年老体衰,伴有浮肿,发生压疮、跌倒、坠床等风险事件的可能性高。
1.5环境因素
由于地面湿滑、噪音大、病房加床多等环境管理不善引发风险。
二、防范对策
2.1重点抓好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抓好规章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是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的重要保证。教育护理人员认真坚持工作原则,遵守规章制度,实事求是,明确自己的职责,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不论问题大小都要及时汇报,不可隐瞒情节或自作主张处理,以赢得补救的时间或措施;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严格检查督促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另外,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等特点,若发生上班有遗漏的工作内容,接班者要及时弥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2.2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护士应急能力
严格执行护理部制订的护士培训计划,尤其是对新分配来的护士,根据科室特点,制订岗前培训计划,逐项培训、考核;通过晨会提问、业务讲课、疾病护理查房等形式学习护理新知识、新进展。进行护理急救知识和技术的教学,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讨论,剖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充分利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找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人人都有防风险意识,班班都有护理防范重点,使患者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
2.3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有效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矛盾和纠纷。护士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学会倾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尤其在实施溶栓、有创诊疗操作等高风险操作时,以适当的方式和语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治疗措施,既要让他们全面了解治疗的目的、效果、注意事项及可能存在的意外,又不能让病人过分担忧紧张,以免加重病情。护士要充分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尊重理解病人,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
2.4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力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讨论、分析,使每个护士都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以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要求护士必须从法律高度严肃对待护理文书的书写。观察病情要有预见性,记录要及时准确,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避免医护记录矛盾。护士长每天检查各项护理记录,禁止随意涂改,同笔迹抄写。
2.5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对于危重患者,尽量调至易于观察、接近护士站的病室或急救室内;对于神志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加床栏,并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如暖瓶、锐器等,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对于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
三、讨论
心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死亡率高的特点,护士若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尤其在医疗安全被广泛关注的今天,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是护患双方共同的目标。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我科的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正在不断地增强,护理满意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0引言
心内科收治的大多是病情危重的患者,他们一般发病较急,病情复杂多变,对他们实施护理是比较重要的。若护士对患者护理不当,不仅对患者生命产生威胁,还会使护患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严重影响医院的声誉。本文将本院在心内科的住院患者应用风险管理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在2015年收治的心内科住院患者其中60例作为研究资料,其中,男性患者为40例,女性患者为20例。患者的年龄为32—74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5岁。全部患者都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措施。
1.2方法
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内容为:(1)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这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根据本院的心内科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管理、意外处理等制度,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2)提升护士的业务水平,要不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养和技能,要对风险管理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使护士深刻的掌握核心技能,要随时保持应急的状态,医院要定期对护士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若有问题产生要及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及时进行解决,这样护士的服务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显著的提升了。(3)开展定期风险护理培训,使护士对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有所提高,拓展护士的知识面,完善护士的知识结构,针对心内科护理的风险因素,护士要进行及时的分析,并及时找出潜在的风险,使护士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4)和谐护患关系,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护士要掌握科学的护理技巧,多安慰患者、鼓励患者,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预防危险事件的发生。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进行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经χ2进行检验。
2结果
结果为:与实施风险管理之前比较,患者的投诉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在实施后都显著的降低了,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都显著的提高了,在病区管理、服务态度与规范性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就表明:在心内科为患者实施风险管理之后,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的提高了,经过相关的培训与学习,护士的业务技能熟练了,面对风险事件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使护患沟通更加的畅通了,产生的医疗纠纷明显减少[1,2]。
3讨论
心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心内科收治的患者大多是病情危急、复杂的,患者的病情变化快,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心内科也是比较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科室,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是不利的。心内科发生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为:一些护士的法律意识不强,在护理中不认真履行“三查七对”原则,不按照相关的护理规范进行操作,还有的就是护士的操作技术不娴熟,或是护士的主观因素造成风险事件的发生。一些护士对与护患沟通的重要意义没有清楚的认识,平时不与患者进行交流,或是和患者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生硬,进而产生护患纠纷。因此,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心内科临床护理中意义是重大的,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风险管理主要指的是对临床实践中的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处理、评价,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谐护患关系[3]。本文我们对本院收治的心内科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的一般资料,对这些患者我们实施了风险管理措施,对本科的护士进行了相关的培训指导,让他们具备较全面的风险管理知识与意识,然后他们就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去为患者服务,还有就是护士注重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在平时的工作中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态度要和蔼,语言要和气,让患者感受到温暖的力量,护士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信任护士,积极的配合治疗与护理,从而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我们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的结果为:护士在为患者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患者对护士的投诉率和护士发生的护理差错几率都显著的降低了。这就使得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患者得到了全面的护理。此外,在病区管理、护士的服务态度、服务规范与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实施风险管理之后比实施前要高了许多,护士的服务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面对风险的态度也有了较好的转变,患者对护士充满了信任,护患关系达到了和谐。通过本文的研究证实,在心内科疾病临床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取得较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艳.基层医院不安全易发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6):117.
[2]王德凤.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9):80.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42-02
心血管疾病又被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指的是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心脏、动静脉血管、微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心脑血管硬化、中风等等[1]。冠心病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但是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解释。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的诱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为41~75岁,平均(593±21)岁。80例冠心病患者中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有57例,心肌梗塞患者10例,心绞痛患者13例。
12方法向80例冠心病患者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关于患者的病情情况,通过调查问卷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并且针对心血管病的诱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及护理措施。
13心血管疾病的诱因(1)气候的变化。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如果气候变化较大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因此气候变化过大,患者自身的血液循环以及运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2)运动量突然增加。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突发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发病之前都进行了过量的运动,因此运动量突然增加可能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14针对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制定的治疗措施(1)加强预防。因为天气的变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所以在天气变化过大的时候采取相应保暖措施,以防受?鲆?发感冒,从而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2)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医务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切记过量运动。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运动情况,叮嘱患者进行运动的时候要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自身的耐受程度之内,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15护理措施
15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因为不了解心血管疾病会产生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详细的讲解心血管疾病的知识,有效的消除患者因为不了解疾病而产生的紧张心理,同时也要和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给予患者关心,使得患者可以敞开心扉,同时还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得治疗效果得到了极大的保障[2]。
15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的就医环境。保证患者病房的整洁,并且注意患者病房的通风,保证病房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限制家属的探病次数,保证病房的安静,不仅可以安抚患者的情绪,还使得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极大程度上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因为不良环境导致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153饮食护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饮食护理也非常重要。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心血管疾病患者钠盐的摄入量,叮嘱患者食用低钠、低盐或者无盐的食物,能够有效的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概率。护理人员鼓励患者使用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还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极大程度上避免便秘情况的发生。
154急救护理护理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药品的使用方法,使得需要急救的患者可以及时的得到相应的急救措施,从而极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抢救仪器、药品要严格按照医院的要求摆放,对于抢救的药品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果发现药品用量不足要进行及时的补充,抢救的仪器要进行定期的消毒。如果心血管疾病突发心脏骤停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马上报告主治医生,极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55健康教育将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聚集在一起,医院为这些患者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对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护理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增强患者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认知程度。或者是将刚刚入院的患者与即将出院的患者组织到一起,让患者彼此之间自己交流康复心得,有利于患者树立自我护理的意识。
2结果
在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内科护理之后,80例患者对心血管疾病有了基本的认知,并且没有出现心血管疾病复发的情况,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讨论
现今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面对的社会压力逐渐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心血管疾病严重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务人员要充分的了解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原因,并且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发病原因的针对性措施,从而极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3]。并且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要进行全面的内科护理,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极大程度上保证治疗的效果。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疾病知识宣讲,增加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培养患者自主护理的意识,同时还可以使得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极大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