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道路交通规划标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8 09:21: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道路交通规划标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道路交通规划标准

第1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随着人口增长,交通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保有量出行量增速加快,道路拥堵成为城市的硬伤。拥堵给城市道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交通压力,对城市交通规划管理提出新的问题。上述问题在我国许多大城市已经屡见不鲜,逐步扩散到中小城市,由于其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交通的供需矛盾变得日益突出。

二.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纵多大城市都加大了对城市道路建设的投入,但是机动车数量的增加速度远远高于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增加速度。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供应无法满通的需求,导致供求关系失衡产生交通拥挤。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除了要满足眼前的交通需求,还应该适应远期以及近期城市道路交通发展需要。当前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存在着许多问题:

1. 重视城市道路交通功能、空间功能的规划,轻视城市道路环境功能的规划

现代城市道路的主要功能包括3个方面:交通功能、空间功能以及环境功能。在以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中,通常只重视道路的线型设计、路网布置、路面结构形式、车道数等交通功能与空间功能,而忽视了环境功能。在现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中,要把城市道路交通的环境功能放在重要的位置。城市道路交通的设计、规划、管理、建设都应该从城市环境的整体出发,依据不同地域要求,就景观风貌、空间组合、道路横断面、特色建筑等实施综合性的规划设计,使各构筑物组成的尺寸比例、空间轮廓、色彩线条等和谐美观、相互协调。从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道路环境的整体水平,给人以安逸、舒适和美的享受,也能够充分发挥城市道路交通的景观风貌功能,从而满足人们对环境和交通的要求。

2. 重视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轻视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不仅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还应有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目前,很多城市都正在致力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及规划,提出建立城市快速道路交通系统,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但是却较少重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和目标在于全面系统的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模式,确立城市道路交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缺乏明确的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是导致我国城市道路功能十分混杂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研究城市特色乃至当前及今后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方向,明确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条件、背景以及制约因素,制定出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思想以及政策措施。

3.重视拓宽城市道路和规划新路建设,轻视对有人文特色、历史价值老城区的保护规划

为了充分发挥城市道路交通的支撑作用,我国许多城市都将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作为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以及改变城市面貌的突破口。这一过程中,拆迁老旧道路房屋拓宽新建道路成为一种趋势。拆迁使城市特色和人文资源丧失。而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不能简单归因于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落后于机动车增长速度、城市道路面积率低等。近年来我国城市道路网络总体建设水平取得良好发展,但也带来了城市特色和人文资源的丧失。尽管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是好事,但有些道路交通建设工程却违背了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导致子孙后代不能享用历史留存下来的人文资源,只有借助于文献资料才可以了解到城市历史文化历程。

4.重视城市道路交通近期规划建设,轻视远景道路规划

当前,我们以分析预测为依据来制定城市道路网络规划方案,由于对未来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估计不足,更重要的是没有高度重视路网规划中对系统的应变能力,这种缺乏弹性的路网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更加难以应付各种可能的突发。尤其一些中等城市,由于用地扩展非常快,系统的稳定性也就相对较差,城市发展方向受到区域基础设施以及区域环境影响十分明显,有些之前处在城市边缘的地区,因为上述牵动因素带来的作用会逐步发展而成为衔接老城区核心的重要地区。对这些区域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发展环境因素以及人口发展的论证不足,通常会导致城市设计标准不当、用地布局不当、路网规划弹性不足,产生新的交通集束。所以,在城市布局方面应尽量避免区域间交通生成的不平衡,防止局部区域产生过多的交通量。在进行规划时应该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为城市道路网系统的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5.重视规划城市道路沿线土地利用,轻视分析土地开发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

分析城市既有道路交通带来的影响,研究规划预测交通量对适度、合理、可持续土地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尽量均衡区域内道路交通量的分布,有效控制城市道路的交通分配。土地利用的开发强度和性质改变了整个城市的道路交通量分布, 任何一个开发项目都可能带来新的交通问题,特别是在土地利用十分密集的地区,一定要进行系统的交通评估,将所带来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当前有些地方政府急于扩大城市框架,热心于修建城市大马路,以期待可以将大马路沿线两侧的土地去进行拍卖。在土地拍卖完后由于开发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穷尽城市道路沿线单体建筑容量,没有考虑城市道路交通的承载能力而进行超负荷的土地开发,而没有分析土地开发对道路交通带来的影响。

6.重视城市道路车行道规划,轻视城市道路交叉口节点的渠化规划

我国的城市交叉口大部分都是平面交叉口。就平面交叉口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确保路段通过能力与交叉口的通过能力相匹配,为此还应该做好路口的设计渠化以及交叉口的交通组织管理。在城里由于受到人文、自然、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进行城市道路大幅度的加密以及拓宽道路全线显得不大现实,只有通过增大利用交叉口的空间资源才可以弥补时间资源带来的损失。所以为了确保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转,为了合理利用城市道路的时空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城市道路设施,应该加强交叉口渠化建设和交通组织管理规划。

7.重视城市道路景观或绿化规划,轻视城市道路配套设及施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核心是绿化设计。良好的绿化构成大方、简洁、自然、鲜明、开放的景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重视景观规划及道路绿化是很必要的,但是不能忽略城市道路配套设施、静态交通设施以及规划公共场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很少考虑到为市民提供自由活动的场所。缺少人行空间,把街头广场变成了停车场等,人们在城市道路上基本找不到能够安全停留的空间,更不用说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了。随着城市机动化的高速发展,城市道路配套设施、静态交通设施相对滞后。由于缺乏公交保养场、公共停车场,导致大量的车辆占道停车。此外,由于占道经营而导致城市道路交通通行能力大大降低,加上长期以来规划中并没有考虑到路边停车,容易造成车辆的随意停放,进而影响到行人、车辆的通行,降低城市道路系统的效率,严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环境,造成城区范围内停车难、行车难、养车难等一系列问题,给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以及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结束语

人们对于城市道路的感知除了涉及路面本身外,还包括有城市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广场景色、行道树、立交桥、广告牌等等。在这一系列事物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城市道路的整体形象,其中任何一项内容规划质量的不足,都会影响到整个城市道路的形象,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形象。总而言之,规划城市道路交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政府及城市的职能部门应该做好规划任务,有效解决城市道路交通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孟召宜.渠爱雪.沈山.试论地方小交通及其构建问题[期刊论文]-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6)

2.高红建.李韩娟.道路规划与房地产开发一体化模式探讨[期刊论文]-江苏交通 2003(06)

3.东南大学.交通学院课题组扬州市城市客运交通规划 2003

4.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 2000

5.陆锡明.王祥.朱洪.综合交通规划 2003

6.王炜.徐吉谦.杨涛.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 1998

7. 蒙志军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10)

8. 陈振泽.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若干问题――结合三明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和产业2008,8(4)

第2篇

关键词:价值管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是一个城市人群出行必须要遵循的行为准则,伴随着城市人口的集聚和增多,城市道路交通成为了一个制约人们交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本文从价值管理角度分析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就是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借助于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对城市道路的交通规划予以设计和管理,以价值为目的创造人们出行行为,进而实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价值性的实现。

面对城市的实际情况,不一样的城市具有不一样的交通道路。因此,每个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均会呈现出当地自己的特点。面对交通工程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实现道路交通规划的价值化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既可以借助价值管理的相关理念,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提出一些符合实际的措施和意见;同时,基于价值管理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面的应用,还属于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可以为我国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价值。

1.价值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

在对价值管理的相关研究中,针对价值管理的定义也有不同的见解。在这里,我们引用美国价值工程师协会定义价值管理为:价值管理是一种以功能分析为导向的、群体参与的系统方法,它的目的是增加产品(项目)、系统或服务的价值。通常这种价值的增加通过降低产品(项目)的成本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提高顾客需要的功能来实现。从美国价值工程师协会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价值管理是要实现产品的价值为最终的管理目的的。虽然它的管理中强调群体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但是它侧重在有效的实现项目品牌的价值上。

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价值管理的相关特点:首先,重视团队工作。它强调通过群体参与的系统方法来实现,表明了团队工作在项目价值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其次,强调价值观在项目业主身上的体现。只有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才有可能通过合理、正确的价值管理相关理论,恰当的运用,来实现价值管理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再者,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对项目的前瞻性认识。通过降低顾客的成本以及提高需求功能,而不是把任务定义在初步完成阶段,这说明价值管理是比传统的项目管理更具有一定的高度;最后,价值管理作为一种具有前瞻性的科学的管理方式,可以应用于项目建设的任何阶段。价值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它在项目的应用中不拘泥于传统的应用方式,而是可以在各个环节得以贯彻和应用。

因为每个领域和研究者对价值管理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不同,因此,他们对价值管理也有不同的认识。一般来说,价值管理在不同层次和方向的认识,对项目工程的意义是有区别的。相对而言,价值管理的层次越高,就表明了它需要尽早的介入到项目工程的建设中。伴随着价值管理的快速发展,它超越了以往的传统三方面,而是贯穿到项目建设的整个阶段,在项目的准备过程已经逐渐的介入,以保证在理论层次先行的基础上展现更大的价值。当然,价值管理介入的层次不一样,项目工程所受到的影响也是有区别的。最关键的管理时期当算是价值管理在项目工程前期的介入,它对整个项目工程的进程和最终产生的价值和效应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2.价值管理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伴随着当前城市道路交通的设计市场竞争的激烈竞争,如何研究客户真正的价值所在,成为了企业角逐的最新热门话题。总的来说,恰当合理的进行客户价值的有效管理对整体工程项目的建设而言,极具重要意义。因为具备一套完整系列的客户价值管理的方法和系统对企业赢得强有力的竞争力来说至关重要,无疑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价值管理的特殊性,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由投资战略决策牵头、可行性研究作基础、设计过程作为重要保障、进而紧跟着招投标过程、以及施工和运营等方面,完完全全的囊括了建设项目的始终。

3.运用价值管理分析城市道路交通

由于价值管理的研究方法的不同,我们在不同的应用阶段也会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进行,这里经常会用到下面几个方法:

第一,经验应用法。又叫做对因素的分析,作为定性分析,经验分析法借助于价值管理工作人员的智慧帮助,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而选择不一样的因素来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定性分析和总结。它具有明显的优点,能够全面而又系统的思考问题,而且比较简单容易,没有特别的专业要求,即使缺乏一定的资料或者是短时间内都相对比较容易完成。不过缺点也比较明显,没有足够的定量分析,所以它的依据性也比较不可靠,而且由于全部工作都靠工作人员来完成,所以受到工作人员个人情绪的影响比较大。

第二,百分比应用。所谓的百分比,也就是根据每一项的支出或者任务在所在行业中占的比重来进行价值管理的分析。

第三,ABC应用。ABC相对来说就是有重点次序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我们先把所有的部分在整体中占的比重进行罗列,然后把这些比重按高低进行分类,分为ABC三档。然后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有重点、分步骤、有次序的研究。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应用价值管理分析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方案。在这里,我们需要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选取恰当的方法。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价值管理分析的相关建议

4.1建立城市道路交通价值管理体系

根据价值管理体系囊括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相关价值理论,主要包括价值管理的一些基础理念,主要涉及到价值历史、特性、计划、基础分析功能、成本等;

第二,相关定义,囊扩概念功能、成本分配功能、价值决定、模型功能等;

第三,相关财务理析,成本的测算和系统控制、价值管理的合同、分析非平衡状态、对价值的分析、造价周期的计算;

第四,管理价值分析,侧重于价值程序管理分析、地位管理、团队合作、价值管理的团队分析;

第五,价值教育分析,主要是包括价值管理的相关分析,可以根据国外的一些价值观点,能够建设适合城市交通规则的价值管理系统。

4.2价值分析团队组建

价值管理团队的组建,就是通过具备各种知识、能力能够进行互为弥补的工作人员来组合形成的一个团队,他们拥有相同的目标,能够根据同一个目标而进行相应的工作,并能够互相支持和帮助,一起面对最后完成的目标效果。针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价值管理分析体系,我们需要结合一个城市实际情况,组建一支能够了解城市道路规划,又能够拥有足够的能力去驾驭这项工作的团队。

5.结束语

价值管理分析应用于交通道路规划,尤其是具体到城市的道路交通上面,对城市乃至是我国的应用是一个新的探讨点,随着我国道路交通规划的完善方式以及价值管理方式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相信未来价值管理在道路交通规划上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带来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李云春,段胜军,李敬民.价值管理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应用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2):159

第3篇

【关键词】 县域城镇智能交通技术管理策略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县域城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道路供给和交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居民出行需求越来越高,我国县域城镇现有交通管理模式滞后,在技术领域方面,虽然县域城镇在道路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技术比较成熟,但在智能化交通技术领域的研究发展迟缓,交通管理实际发展中,智能交通领域系统化成套技术和装备严重不足、集成化水平落后。目前,我国县域城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交通安全隐患、局部交通拥堵等问题,因此,在充分调研县域城镇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经验,总结县域城镇交通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特色,对基于智能交通技术的县域城镇道路交通管理策略进行研究,提出适用于县域城镇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策略,能增强县域城镇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的管控能力,使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改善。

1 智能交通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衔接

目前我国大部分县域城镇尚未对智能交通进行专项规划,或者智能交通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脱节,使得县域城镇的智能交通发展水平层次不齐,交通管理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实际上,在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应用过程中,应将智能交通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衔接,在三者之间建立相互反馈机制,进行整合规划和量化分析,使智能交通成为城镇与道路网功能实现的有力支持,保证资源最佳配置。

1.1 智能交通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衔接

城镇总体规划是根据国家对城镇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在区域规划和合理组织区城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按城市自身建设条件和现状特点,确定了城镇的规模和发展方向,明确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土地利用、城镇空间布局等。智能交通与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土地利用、城镇空间布局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交通规划的角度来说,不同的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土地利用、城镇空间布局等决定了交通发生量和交通吸引量,决定了交通分布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智能交通发展潜力。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说,交通的发展改变了城镇结构和土地利用形态,对土地利用和城镇发展具有导向作用。交通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对智能交通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的协调有着重要影响。

1.2 智能交通规划与道路交通规划衔接

道路交通与智能交通的发展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使得道路交通的规划更加注重节约高效。根据城镇道路交通规划,科学预测智能交通问题与需求,制定相应的智能交通规划,使智能交通规划满足城镇道路交通发展的需求,并辅助城镇交通来引导城镇发展。因此,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与智能交通规划相衔接,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畅通。

2 科学、合理设置交通工程基础设施,保障交通安全

2.1 科学设置交通标志

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是交通法规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形式,既是“无声的交通警察”,又是“无声的指路员”。它能够为驾驶员提供确切的交通信息,保证车辆安全、畅通、有序地行驶。在城镇道路中存在交通标志、标线缺失严重,设置位置不合理等问题,对交通参与者起不到诱导提示作用,交通安全问题突出。

科学设置交通标志要以完全不熟悉城镇道路及周围环境的交通参与者为服务对象,在县域城镇范围内对交通标志进行总体布局规划,要具有系统性,防止出现信息不足或过载的现象。县城区道路的交通标志设置在时空顺序上考虑布设交通标志的连续性,形成大范围连续性指路标志、一体化的交通诱导标志、停车诱导标志,有效地对城镇内交通流及过境交通进行诱导,合理地控制和均衡交通流分布,提高现有道路的使用率,为驾驶人员安全快速行车及停车提供良好的服务。

对于城镇道路要重点完善交通指路标志和交通安全标志,保证交通标志传递清晰、明确、简洁的信息;对交通管理相对较弱的农村公路,完善指路标志,在农村公路沿线人口聚集点设置易识别的安全标志和提示标志等。

2.2 优化交叉口、路段渠化设计

在现有县域城镇路网建设基础上,优化交叉口和路段的渠化设计。根据实际交通情况合理优化交叉口,如匹配进出口车道、设置左弯待转区、非机动车等候及过街区、行人过街安全岛等,从而减少交叉口冲突点以及非机动车的干扰,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

路段渠化要符合标准规范,并充分考虑路边停车和行人安全,在交通拥堵、路网密度较高的区域内可适当采用单向交通组织方式,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2.3 合理设置交通安全设施

县域城镇道路交通管理需以人为本,从安全和通行角度出发,全面梳理排查城镇道路网交通安全设施,分析安全隐患,优化对策保证行人与车辆的安全出行。

在县城区道路网中要通过科学合理设置交通安全设施来引导出行者规范交通行为,例如在非机动车较多的机非共板路段设置隔离护栏和非机动车,减少机非混行;在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医院、大型商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点附近设置警示标志、减速带,保证行人安全;在未设信号灯的路口设置路口警示标志;在道路分合流处设置防撞桶等。

对乡镇道路、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中要重视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根据地方交通特点,在交通事故多发点、危险路段增设相应的安全保护设施和提示标志,确保公路行车安全、减轻事故严重程度。

3 推广智能交通管理和执法科技装备应用,规范道路交通秩序

3.1 智能交通管理

在县域城镇道路交通管理中,应充分运用智能交通检测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交通管理和执法能力。城镇优先建设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现主要路口信号联网控制,可设置多时段多方案、人工手动、感应、步进控制、指挥中心实时自适应控制等多种工作方式并能够进行绿波控制、单点控制、感应控制、闪灯控制、交通管制以及步进控制设置。在交通执法方面,推广应用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超速违法监测系统和公路车辆智能监测系统等智能科技装备,规范道路交通运行秩序、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执法规范化水平;对警用车辆、客运车辆、危化品车辆和校车等安装GPS管理设备,实现重点车辆监控和安全管理。

第4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设计;道路规划;绿地规划

1 城市规划原则

为了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设计,规划时必须采取合理地采取适合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环境综合质量,寻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努力实现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目标,使规划统筹安排、持续发展。同时把握城市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趋势与规律,调整城市用地的功能布局、交通网络系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客观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充分认识城市发展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规划即具高起点、高标准、长远性,又要与实际密切结合,寻求切合实际的城市开发策略、发展指标与阶段目标。使规划适当超前,兼顾现实。

(3)特色原则:充分提炼城市自然、历史、文化、现状特点,发挥较好的自然条件优势,在城市形象和整体空间环境研究的指导下,进行城市景观特色的创造,使规划精心构思,体现特色。

2 城市规划思考

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其涉及到用地规划、道路规划以及城市绿化规划等方面,因此规划时需考虑的要点较多。通过结合实践,笔者总结了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其应当考虑的重点问题。

(1)城市规划离不开城市的交通、信息等方面发展,为此规划应当调整城市用地的功能布局、交通网络系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进一步科学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发展方向,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如调整城市的工业结构,合理布置工业用地,通过规划有效地确保城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3)在当前形势下,城市规划应当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创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名城风貌。充分考虑山、水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城市与自然生态风景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山水城市。

3 城市规划设计思路

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必须采取争取的技术路线才能有效地确保城市按照规划意图来进行。为此城市规划应当以城市发展与规划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运用先进手段和多学科渗透的方式,通过专题研究、方案比较等技术方法,强化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和的科学性:在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和专题研究基础上,重点把握区域与城市发展条件、城市结构与用地发展方向、生态环境、交通系统、历史文化城市保护与城市特色、近期建设等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

加强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展开有针对性的一些专题研究。重视现场踏测和基础数据的分析。对城市用地现状、近期重点工程地质条件、县域城镇发展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为规划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重视与周边地区发展的比较分析。重点分析万载在江西省、宜春市、以及周边地区的地位与职能,分析周边城市对万载发展的各种影响。

4 规划协调

每个城市规划都离不开协调城市居民与工业规划发展,城市规划应当合理处理好居住与工业、商业、行政办公等用地的关系,使居民工作生活方便、居住舒适。集中紧凑布置居住用地,并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旧城居住区的改造,改善居住环境。

对于城市工业布局应当充分考虑县城的生态环境,做到既发展工业,又满足环境保护要求,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处理好工业区与居住区及办公区之间的关系,缩短居民上下班之间出行距离,避免给城市道路交通造成压力。同时应当考虑分期建设的的经济合理性,留有远期发展备用地。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东部工业园建成高起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另考虑工业园区远离城区,要同时注重居住、商业、邮电等设施的同步建设。规划时,在工业用地调整方面,应当规划将城中心区内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企业实施整体搬迁,对城中一些小块工业用地可规划改造为居住或商业用地。

5 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在城市规划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道路交通规划一方面为了满足居民的出行方便,另一方面可有利于发展当地经济。为了充分发挥城市道路交通作用,道路交通规划规划原则,从区域角度出发,协调县际交通和县城内部交通两个层次,处理好城市道路与公路(省道、县道)、水运交通之间的关系。根据城市当地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城市道路系统宜采用“自由式+方格网”的模式。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土地存量,合理开发增量土地,提高城市运转效能为目的。明确道路系统的功能和等级,提高道路作用效率,强化各组团之间的联系。

其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目的是让居民在出行活动中掌握主动权,能自由选择和换乘各种交通工具,达到最方便、省时、经济的目的。结合城市地势的自然条件以及城市发展规模出发,交通发展方向宜采取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私人交通(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等)作有益补充,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协调发展的方针,达到近距离出行以自行车、步行交通为主,远距离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同时完善步行系统,保持人行道的连续性、安全性,在局部商业段,设置商业步行街。

6 城市绿地规划

通过实践表明,城市的绿地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很多城市规划都为了创造出一个空间特色鲜明、环境绿化优雅的山水园林城市形象。城市绿地规划原则应结合城市的性质,将城市公共绿地与生态绿地连成一体,创造出充满山水特色的绿化景观。同时根据城市当地的景观特点和植被风貌,进行水土保持,充分发挥绿地的环境效益,使大气、水体及噪声等主要环境指标符合要求。在建设园林绿地的同时,强调保护措施,以便更快、更全面地创造出优美的城市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绿地系统规划可通过由成片的郊区生态景观绿地,城市公园;带状绿地,滨河绿地和街道绿化,点状的小区级公共绿地、小游园和单位附属绿地构成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绿地系统。城市风貌景观是城市外在的形体、色彩、建筑风格与环境艺术景观的整体感受以及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主要由景观轴线,景观区域以及环境艺术小品构成。如通过规划有绿色景观轴线,形成主景观轴线以及其他主要城市道路形成的次景观轴线。

7 结语

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分别就城市规划原则,设计私立以及规划协调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可行的规划私立,为同类工程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大能,谢尧生.城市规划设计市场透视[J].城市规划,2002,(03):35~39

第5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设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道路性质分级

城市道路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理想的道路在满通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同时,还会带给人们美的感受。我们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要在全面分析城市交通现状和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基础上,先对每一条道路的性质进行界定,再确定道路的功能和等级。城市道路按道路性质分为两种道路。

1.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道路是主要用来解决城市各类用地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解决通向对外交通口岸和交通枢纽之间联系的道路。其特点是,机动车辆往返频繁,行车速度高,以机动车交通为主,车道宽、人流少、沿线大型公共建筑不多,道路线型要求确保行车速度。

1.2生活性道路。生活性道路是用来解决城市内各区之间居民生活活动服务的道路。其特点是:以客运和人行交通为主,一般行车速度较低,道路断面上侧重人行道的宽度及公交停车站的场位,道路两侧布置有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各类设施、公共建筑和停车场。

2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相关要求

2.1必须要对城市的道路交通需求进行满足

毋庸置疑,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城市的基本交通需求进行满足,其不但要将道路本身的交通性能进行体现,同时还需要将整个城市的生活性以及观光旅游性进行体现。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依照城市的典型特点进行,以能够和现代城市发展密切相连。

2.2对道路线型设计实施优化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主要就是对道路线型进行设计,其不但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同时还会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状态,因此对城市道路交通型性进行优化设计,其是提高城市交通运输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保障。另外城市道路交通的优化设计,还能够和整个城市的自然景观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体现出整个城市和居民的良好生活状态,为人们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其中在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线性优化设计中,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能够取得更好的道路交通线性优化设计,因此可以尽量采用对较大道路圆曲线设计。

2.3注重对城市景观特色进行反映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不应该单单只对道路需求进行满足,还应该对城市景观特色进行一定的体现,以能够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和景观的结合发展,构建独具城市特色的道路交通设计风格,其不仅能够实现城市道路和风景的自然融合,还能够设计出和当地风景相得益彰的道路交通系统。

3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民经济处于较低发展水平时期,人们对交通设施的要求偏低,因此长期以来我国的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理念是以机动车为主,主要考虑交通特性和车流量问题,多从宏观角度考虑问题,几乎不考虑人的感受。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开始重视人对交通、道路、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感受,进而对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功能成为最基本条件,更加关注道路的舒适性和便捷性,强调城市规划的观赏功能。因此,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也要跟上时代步伐,在达到基本的行车功能前提下,还要使人、车、路、环境和谐共存,满足城市居民对交通环境精神层面的追求,营造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人性化已成为各种设备、设施以及管理方法所共同追求和发展的方向。因此只有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充分体现人性化这一理念,才能更好地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进而对全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均起到推动作用。

4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改进措施

4.1注重实现道路的节能降耗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节能降耗要求也随之加大,因此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也应该对其节能降耗需求进行满足。可从以下几点开始实施:

(1)细化道路分类标准。依照道路节能降耗要求中的公交优先和绿色交通要求,需要对其目前城市道路分类标准进一步进行细化,可以在城市主干道上对开发区、轨道交通、小城镇以及旅游景观主干道进行分类定义,同时可以定义商业步行街,为了能够对自行车的出行进行保障,可以定义自行车交通体系,设置自行车专用道。

(2)公交车专用道设计。现今对于道路设计和公交专用道设计,往往做不到同步进行,因此在道路设计中,往往所注重的只是大小车道设计,却往往没有考虑到公交车专用道需求,最后也只能在道路建成之后,才进行公交专用道设计,造成了巨大的资金、成本浪费。所以在进行道路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公交专用道设计,实现公交车和社会车辆的分道行驶,提高公交车交通运行速度,方便居民出行。

(3)步行交通系统设计。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同时对商品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各种商业街和步行街出现越来越多,对于这些区域来说,应该将机动车交通全部分离出去,设置步行交通系统,其不但能够满足人们的购物、休闲需求,同时还能够欣赏城市旅游景观。

4.2研究道路交通的供需平衡

现代城市交通需要更合理,更科学地利用土地资源,要摒弃以往通过持续建设道路的方式来满足城市扩张所带来的交通需求。这就要求道路交通规划部门和有关设计人员充分做好调研工作,真正了解城市的交通供需矛盾所在,尽量通过修缮、拓宽干道以及增加支路等方式来改变现有的交通拥堵现状,尽可能地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因此全城的道路交通规划需要从宏观角度来统筹规划,才能满足各方交通需求。

4.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发展,大力倡导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道路建设也是其中重点发展的对象,因此要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道路修筑和修缮等方式,促进城市交通的良性发展,有效提高城市路网密度,提升城市面貌,进而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4.4全方位提高城市道路功能

首先,要提高道路服务意识,增强路边的各种标识设施建设;其次,在规划设计道路时,确定道路服务的主体;最后,尽量通过较小的修缮和改进工程来提升道路的使用功能。

4.5确定合理的交叉口间距与行人过街形式。

(1)交叉口间距与调头方案。一条道路上的交叉口数目越多,交叉口间的间距越小,交通事故率越高;交通出行时间越长,出行延误也会相应增加。城市道路上交通事故发生次数与交叉口接入数目成正比。

(2)行人过街横道设计。为了确保行人横向交通的安全、快捷、方便,尽量减少乃至完全消除市民因过街不便而冒险违规横穿马路现象的发生,主要道路交叉路口与路段最好选择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的立交方案。

结束语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之切。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规划;交通问题;规划理念;设计理念

1 引言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直接的载体,随着城市化的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的数量逐年增涨,同时道路上行驶的车种增长比例不一,行驶的特性也发生很大变化。这样对城市交通带来不小的压力,同时也出现很多的交通问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道路步行、休闲功能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也加强,道路的绿化、噪声污染,环境污染等也是城市环境评定的一个标准指标。因此,对于城市交通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不小的难题,如何加强道路规划,使得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得到缓解,以及在规划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这给道路规划设计相关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2 城市道路规划中的问题

城市的交通状况可以直观的反应出,城市道路规划中一些问题,因此,在论述城市道路规划前必须先分析研究,城市交通中的主要问题进而折射出城市的道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交通主要存在问题

1)交通事故频发:城市道路交通中交通事故频繁的发生,其中有许多非致命交通事故,给本来拥挤的交通带来很大压力。交通事故不仅导致对医疗设施的需求量增加,而且还给受伤者的精神以及身体都带来很大的痛苦。

2)交通拥堵:城市中堵车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尤其是在上、下班时间以及节假日期间,交通拥堵现象尤为严重位置主要表现在于交叉路口。对于城市道路交通网承载力来讲,过多汽车数量是引发交通拥堵问题的直接原因。

3)交通公害:噪声污染,声源主要来自汽车喇叭声,噪声使人们听觉疲劳甚至听力损伤,严重干扰沿线居民睡眠,直接影响居民生理乃至心理健康;环境污染,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尾气成分复杂,其中包括:有毒气体,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给人们身体甚至生命造成危害。

2.2 城市交通规划中存在问题

1)城市交通规划理念陈旧,规划水平不高;

现今城市规划则是侧重土地利用规划,进而对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互反馈、相互结合做得不是很合理。交通规划研究重点主要在道路网络系统,缺乏考虑政策因素对交通发展的影响,造成在交通规划对于政策变化的适应性较差。

2)道路规划设计不合理;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局限在道路工程设计方面,缺乏交通工程设计的理念,导致道路设计一些指标不合理。对道路功能和交通流构成缺少必要分析;对道路功能、行车速度、车道数、车道宽度等之间关系缺少起码的分析研究,盲目地、机械地套用道路设计规范;对交叉口通行能力、行车速度以及延误等缺少定性、定量交通分析等等,直接导致道路规划设计的不科学、不合理。

3)交通管理水平较低 ;

在我国,城市交通发展要落后发达国家很多年。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是相对较低,但是,引发的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交通事故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却很严重。这说明我国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不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还存在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城市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

4)道路规划设计手法不高明;

在城市道路红线规划中,路段和交叉口的宽度是一样的,结果使交叉口通行能力大大降低。若再在路口四周开设吸引人流的商场,影院等,则大量行人过街,占去很多绿灯时间,使交叉口通行能力再次降低。显然,在道路规划设计手法上存在一些问题。

5)道路性质以及功能区划分不明确;

各级城市道路性质以及功能的划分,这对提高道路交通效率、保障行车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长期以来道路规划没有解决道路分区、分工问题。由于周边商铺等建筑结构使得道路无法再拓宽,行人、三轮车、自行车、公交车、汽车、货车等都汇集于此地,造成结果行人不安全,行车快不了。

3 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

一些专家强调人性化理念在城市道路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如:史春华、陆建等细致的研究城市公交专用车道,从车道的设置形式、尺寸及停靠站位置设计;韩鹰飞等研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分析研究道路横断面、道路线形、道路设施等方面设计的要点。

3.1 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

据城市交通事故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发现80%以上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人在交通规划中应该作为重要因素考虑。以人为本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征。人性化交通就是要用“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来指导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管理及交通设施的设计等交通规划的各方面。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系统不但需要先进交通规划理念,而且还要协调交通内部与外部关系。内部交通设施平衡、运行协调、管理统一,外部与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用地相互协调,这都是建设人性化城市交通应该考虑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建成舒适、宜人生活交通空间,促进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

3.2 城市交通规划多元性与人性化协调统一

城市交通系统并不是一个孤立系统,它的发展受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科技等方面因素制约。目前我国城市都在扩大城市规模,面临着交通机动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共同的问题,但是,城市发展过程都有各自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其中包含着城市交通的多元行。而人性化城市交通系统不应排斥交通多元性,应该注重交通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协调。人性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尽管从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统一协调,但是应该充分考虑城市交通个性。具有特色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必然是既要有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又要有鲜明城市特色的道路交通系统。

3.3 人性化的智能交通

人与物体要想在城市中快速流动以及转移,就必须要依赖高效率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在整个交通系统中,各种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则成为最容易出现等候时间以及延迟等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所以,就应该加强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联结。如,法国巴黎国际机场,在一些中心交通枢纽,已经成功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航空交通、铁路交通、城市铁路交通和公交车交通等交通方式已经实现无缝联接,不出机场就可以直接改乘其他的交通方式到达想去的目的地。智能交通能够给城市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是经济、社会、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交通系统应该是现代国家以及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国家或城市发展最为关键的基础设施。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以及行车延迟时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将得到大大的缓解。

4 结语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工作会面对很多新问题,需要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者用心去解决。人是城市发展的主人,城市发展建设应该以人为本,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也不违背这个基本原则。在城市道路交通政策的制定、线路的设置、管理的措施、工具的选择、交通设施的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应该考虑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参考文献

[1]王瞻,魏可明,许柯尧.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35): 111-111

[2]韦鑫.对我国现代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一些探讨[J].建材与装饰:上旬.2011 (7):109-110

第7篇

关键词:绿色交通、道路交通布局、公共交通、慢行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诱发了人们对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致使一系列交通问题的出现,交通拥堵造成时间和资源的严重浪费,汽车尾气的排放、环境污染的加剧、城市生态的恶化等日益凸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交通理念的提出,目标是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最优利用、交通和生态、资源的协调,从而促进交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的和谐发展,体现城市交通“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然而,现在大多城市由于受限既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交通资源、现状交通影响等方面,绿色交通理念很少能够得到全面、深入的落实。因此,本文通过五家渠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设计,立足现状,全面协调各项因素, 构建“快捷、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城市绿色交通体系。

1、绿色交通涵义

1994年,由Chris Bradshaw 提出了绿色交通体系以来,绿色交通的理念被广泛的引入到城市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城市交通管理等各个领域。它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念一脉相承。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环保交通,是为了减轻交通拥挤、降低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以较低的成本而发展的低污染的、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交通方式、有效的交通管理策略、合适的交通技术措施及道路系统规划等,它是从宏观和微观上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中“以人为本”的一种协调的交通运输系统。

2、五家渠市绿色交通规划设计

2.1五家渠市现状道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家渠市现已形成了“四横四纵”的主干路网结构,城市道路网主要由城市的环路形成,呈现明显方格网式的道路。

在对现状条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踏勘、规划部门咨询、交通部门和现场问卷调查的意见,总结了五家渠市现状城市交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外交通方面:单方向交通组织特征显著;低等级公路比例大,道路网服务水平低;交通结构单一,大运量交通设施发展滞后。

2 中心城区方面:城市道路等级比例不合理,缺少可供分流的支路;东区的次干路和支路建设滞后,路网间距过大。道路布局不够合理,道路没有明确的功能定位,断头路较多,没有形成通达的道路网体系;道路断面设计较为简单,缺乏自行车道和步行道。

2.2 五家渠市道路交通布局

2.2.1 五家渠市交通发展战略

规划在总结美国、西欧、日本、香港等国内外大中城市交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五家渠市交通发展战略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密中心区道路密度、连贯慢性道路系统、适度发展小汽车交通和交通设施建设与管理并重五大战略。

2.2.2 道路交通规划

五家渠市道路规划基本分为两方面:一是区域交通方面:规划中在市区的东西两侧新增两条干道,它们既承担着过境交通的功能,也具有分流市区交通的功能,目的是为了缓解市区内货运、过境的交通流量,减少城区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是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以现状方格网的路网骨架为本底,合理划分主干路网结构,增加次干路和支路网密度,使主干路发挥其“连通”的功能,次干路和支路起到“到达”的功效,保证城市道路网系统快捷、高效的运行,减少交通拥堵和减速刹车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使规划后的道路真正的实现环保状态下的“通达”目的,将“绿色交通”引入到现实的交通环境中去。

2.2.3 道路断面的设计

规划从满足车辆和行人交通需求的宽度、市政设施的需要以及城市道路绿化率的要求,依据交通量的预测、道路等级等确定道路红线的宽度和横断面的形式。具体设置要求为:区域干路分为快速车道和辅路,采用四块板形式;主干道采用二块板、三块板或一块板的形式;次干道采用二块板或一块板形式,支路采用一块板形式。同时,对现状已有的道路断面进行改造,增设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隔离带,满足城市道路绿化要求。对位于城市滨水景观带两侧的道路,除满足必要的交通需求外,在临水一侧需增设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美化城市交通环境。

2.2.4 道路交叉口设计

根据五家渠城区对外交通组织,规划在城区东侧预控三处城际高速公路出入口,以使车辆更加快捷的进入高速公路,其余道路相互间的交叉口一般按平面路口控制,并在规划道路中根据道路等级预留红线拓宽空间,以利于交叉口渠化组织。交叉口进出口道一般需要增加车道数量,以保证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人行过街安全岛、行人过街专用信号灯和无障碍设计,给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

2.2.5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中提出要加大城市公交线网覆盖率,将乘客步行至公交站点的距离控制在500米范围内;在中心城区内选择客流大且有条件的道路设置公交专用线、BRT等快速公交系统,在专用道交叉口处,设置专用信号灯控制,逐步改善中心城区公交运输效率;公交停靠站点必须设置为港湾式公交停靠站,防止公交车停靠时占用车行道,降低道路运输效率。规划后中心区内公交线网密度为4.8km/km2,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 95.60%。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实施,可为五家渠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健康发展、优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并可确保五家渠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2.2.6 慢行系统规划

依托城市道路设置自行车道,根据服务目的及出行半径形成一体化的慢行主干道网络。 规划形成三个核心慢行组团区,在滨河路、北环路、青湖北路设置联系慢行片区的自行车主干路。各片区之间形成一体化的慢行道路网,与组团之间的自行车主干道路衔接。

1 慢行主干道道路控制:首先,保证专用自行车道及人行道的独立通行空间。结合周边用地安排休息设施,保证行人及自行车过街的安全性。其次,过街通道的设置根据两侧用地功能的不同而采用不同标准。再次,通过立体、平面交叉两种方式解决步行与机动交通的衔接、步行网络与公交车站的联系,公交车站与最近的慢行系统网络干线距离不宜大于100m。

2 慢行设施和环境规划:提高步行和自行车的优先权,建立充满生机、活力、人性化的道路空间。重视生活性道路周边行人步行、自行车的空间需求;重视过街的安全性,注重对道路功能与其两侧空间的尺度、功能的协调,通过道路来表现出少有的城市生活品质和环境特色。路边设置绿化景观、挡雨亭、景观小品、咖啡台等,用特色的材质和色彩铺设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以凸显其优先权。

3 休闲性慢行专用道规划:首先依托猛进干渠、冯家海子打造特色慢行滨水廊道,创造城市亲水平台;其次,依托中心广场、文化馆广场及北部规划的几处广场打造休闲慢行步道。针对不同的广场定位,打造个性化的活动空间,使之成为客流驻足的吸引点。

3、绿色交通实施的政策保障

城市交通需求产生于城市总体布局的土地利用,而城市的开发与建设又以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前提。面对未来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基于城市空间的局限性及经济能力,五家渠市城市交通必须从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调整城市布局,加快城市建设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发展战略,保证五家渠市道路交通规划的顺利实施。

3.1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发达国家的公交优先政策表明,发展城市公交能够有效的降低城市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减少占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可以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合理分配和使用交通设施资源,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先条件。

3.2 加快城市道路建设

目前五家渠市道路建设已滞后于城市交通需求的发展,在今后一定时期内,集中力量加快道路建设速度,特别是要加快老城区的次干路、支路和新区主干路的建设,提高市区道路网密度及对外辐射能力,构建布局合理的道路网体系,从而使道路建设的速度同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相适应。

3.3远期发展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

国外发达城市无不例外地都以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主体,因此,像五家渠市这样经济迅猛发展的城市,远期发展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3.4 适度发展小汽车交通

在大力发展公共客运为主体的综合运输前提下,对小汽车交通在行驶区域、行驶时段以及停车服务等方面实行差别化调控管理,特定区域和特定时段实施必要的限制,保持汽车交通量与道路负荷容量协调匹配增长,确保中心城区道路系统维持适当的服务水平。

4、结束语

绿色交通是机动化社会的理想追求,也是城市发展必经的过程。绿色交通所追求的目标体现了高标准、高起点,也体现了系统的高效性和效率的持久性,建设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对于推动城市出行效率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城市绿色交通系统需要各个领域的相关技术以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与推行,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出行条件。

参考文献

[1]沈添财:绿色交通与空气质量的改善[J].城市交通,2001,(2):3-5.

[2]何玉宏:城市绿色交通论[D].南京林业大学.2009.7

第8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设计;道路规划;绿地规划

1.规划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1)结合城市新的形势,应从发展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制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研究并确定县域范围内各乡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2)进一步科学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发展方向,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如调整城市的工业结构,合理布置工业用地,通过规划有效地确保城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3)在当前形势下,城市规划应当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创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名城风貌。充分考虑山、水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城市与自然生态风景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山水城市。(4)城市规划离不开城市的交通、信息等方面发展,为此规划应当调整城市用地的功能布局、交通网络系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城市的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2.规划技术路线

2.1 城市规划原则

(1)区域整体原则:把握城市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趋势与规律,调整城市用地的功能布局、交通网络系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2)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环境综合质量,寻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努力实现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目标,使规划统筹安排、持续发展。(3)客观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充分认识城市发展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规划即具高起点、高标准、长远性,又要与实际密切结合,寻求切合实际的城市开发策略、发展指标与阶段目标。使规划适当超前,兼顾现实。(4)特色原则:充分提炼城市自然、历史、文化、现状特点,发挥较好的自然条件优势,在城市形象和整体空间环境研究的指导下,进行城市景观特色的创造,使规划精心构思,体现特色。

2.2 规划技术路线

(1)尤其是加强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展开有针对性的一些专题研究。(2)重视现场踏测和基础数据的分析。对城市用地现状、近期重点工程地质条件、县域城镇发展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为规划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3)重视与周边地区发展的比较分析。重点分析万载在江西省、宜春市、以及周边地区的地位与职能,分析周边城市对万载发展的各种影响。(4)应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技术,分析城市经济、人口、土地、基础设施状况;采用模型预测、综合评分等方法进行人口预测和方案比较。(5)以城市规划学科为主体,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其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发展和方案及规划重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论证。

3.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在城市规划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道路交通规划一方面为了满足居民的出行方便,另一方面可有利于发展当地经济。为了充分发挥城市道路交通作用,道路交通规划规划原则,从区域角度出发,协调县际交通和县城内部交通两个层次,处理好城市道路与公路(省道、县道)、水运交通之间的关系。根据城市当地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城市道路系统宜采用“自由式+方格网”的模式。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土地存量,合理开发增量土地,提高城市运转效能为目的。明确道路系统的功能和等级,提高道路作用效率,强化各组团之间的联系。

其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目的是让居民在出行活动中掌握主动权,能自由选择和换乘各种交通工具,达到最方便、省时、经济的目的。结合城市地势的自然条件以及城市发展规模出发,交通发展方向宜采取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私人交通(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等)作有益补充,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协调发展的方针,达到近距离出行以自行车、步行交通为主,远距离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同时完善步行系统,保持人行道的连续性、安全性,在局部商业段,设置商业步行街。

4.居民与工业的规划协调

每个城市规划都离不开协调城市居民与工业规划发展,城市规划应当合理处理好居住与工业、商业、行政办公等用地的关系,使居民工作生活方便、居住舒适。集中紧凑布置居住用地,并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旧城居住区的改造,改善居住环境。

对于城市工业布局应当充分考虑县城的生态环境,做到既发展工业,又满足环境保护要求,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处理好工业区与居住区及办公区之间的关系,缩短居民上下班之间出行距离,避免给城市道路交通造成压力。同时应当考虑分期建设的的经济合理性,留有远期发展备用地。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东部工业园建成高起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另考虑工业园区远离城区,要同时注重居住、商业、邮电等设施的同步建设。规划时,在工业用地调整方面,应当规划将城中心区内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企业实施整体搬迁,对城中一些小块工业用地可规划改造为居住或商业用地。

5.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每个城市的规划都需要有绿地规划,通过实践表明,城市的绿地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很多城市规划都为了创造出一个空间特色鲜明、环境绿化优雅的山水园林城市形象。

城市绿地规划原则应当结合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应充分利用龙河公园、龙河等自然景色及水体,结合城市的性质,将城市公共绿地与生态绿地连成一体,创造出充满山水特色的绿化景观。同时根据城市当地的景观特点和植被风貌,进行水土保持,充分发挥绿地的环境效益,使大气、水体及噪声等主要环境指标符合要求。提高人均公共绿地指标,人均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以上。在建设园林绿地的同时,强调保护措施,以便更快、更全面地创造出优美的城市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绿地系统规划可通过由成片的郊区生态景观绿地,城市公园;带状绿地,滨河绿地和街道绿化,点状的小区级公共绿地、小游园和单位附属绿地构成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绿地系统。城市风貌景观是城市外在的形体、色彩、建筑风格与环境艺术景观的整体感受以及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主要由景观轴线,景观区域以及环境艺术小品构成。

第9篇

关键词:城市; 交通道路; 规划; 设计Abstract:The work of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overall city planning.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part of the large city population scale expansion,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increase in national income, consumption policy adjustment, the number of owners of private cars increasing, city traffic growth for several times in the cit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pe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city traffic problem, although the city traffic planning in Shanghai, Nanjing, Guangzhou City, in order to ease the traffic pressure in the city, but a lot of city has not been able to jump out of the "traffic congestion a new road vehicles increases a crowded again" cycle. In the face of road transport facilities can not mee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raffic demand, road traffic planning more rational is particularly urgent.

Keywords: City; road; plan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城市交通道路规划设计存在问题

1.1政策方面缺少对城市交通总需求和总容量预测;缺乏城市交通基础性研究工作,包括城市交通规划、交通发展战略和交通政策的研究以及对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政策、措施的深入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一系列健全的交通方面法规,如《公共交通法》、《停车场法》、《轨道交通法》等。与之相比,我国在交通方面的法规还很不健全。

1.2资金方面在许多发达国家,用于治理机动车造成的空气污染及噪声污染等的社会耗费可以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5%。国外在资金筹集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如对交通使用者、非交通设施使用者收费,从私人或金融机构手中筹款,特别收入如广告费、发行彩票等。而目前,我国建设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这与巨大交通建设、环境保护资金需求不相协调,急需寻求多渠道的有效的资金解决办法。

1.3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协调方面,目前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在解决关于有效途径上尚有争议。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存在一个土地利用和环境影响与经济发展相互平衡的关系;在全国。城市停车场地的匮乏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2城市交通道路合理规划

2.1道路环境规划

传统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比较重视道路的路网布置、线型设计、车道数确定、路面结构形式等交通功能和城市空间功能,而忽略环境功能。在现代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应该把城市道路的环境功能放在重要的地位。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均应从城市环境的整体出发,根据不同区域的要求,就空间组合、景观风貌、特色建筑、道路横断面组成等进行综合规划设计。使各构筑物组成的空间轮廓、尺寸比例、色彩线条等相互协调、和谐美观,以达到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水平、改进市民生活质量的目的,给人以舒适、美的享受。例如加拿大,该国的道路规划设计建设部门是以保护道路周围环境为出发点来搞建设的,自然森林资源绝不能遭到破坏。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很薄弱,只注重路线平纵指标,忽视了道路与周围地貌的融合。

2.2城市交通发展弹性规划制定

整体交通发展战略,根据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条件及城市自身特点制定城市交通分期发展战略,包括近期、中期和远期交通发展战略。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致力于继续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开发规划及建设,但往往较少重视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道路网络规划方案均以分析预测为依据,对未来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估计不足,更重要的是路网规划中对系统的应变能力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如一些先前处于城市边缘的地区,会逐步发展为衔接老城区的重要地区。对这些区域发展的环境因素、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人口的发展论证不足,往往会造成城市用地布局不当、设计标准采用不当,路网规划弹性不够,形成新的交通约束。

2.3进行道路交通影响分析和交通量控制规划

不同的土地利用布局、性质、强度对应着不同的交通需求,合理地利用土地规划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土地利用的性质和开发强度不断改变对周围乃至整个城市的交通量分布,任何开发项目都会带来新的交通问题,尤其在土地利用非常密集的地区,必须系统地进行交通评估,将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之内。时下一些地方政府急于拉开城市框架,热衷于修建大马路,以期将大马路沿线两侧的土地进行上市拍卖。土地上市拍卖后开发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考虑道路承载能力进行超强度的土地开发,道路沿线单体建筑容量设计穷尽所能。另外,从交通量控制上看,应对交通工具与道路之间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规划。

2.4道路人性化规划

很多的城市道路环境是“重车不重人”或者说是“车重于人”。在道路设计中,往往存在忽视行人交通权利的倾向,比如禁行时间长,通告时间短;斑马线、天桥、隧道等过街设施间距过大,又缺乏合理选择,而这些管理上的问题,又常常成为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诱因。交通繁忙路段没有人行天桥、过街地下通道和斑马线,行人需冒险穿越街道;以挤占人行道的方式或牺牲绿化带来拓宽机动车道,步行者不得已进入机动车道,增加了交通危险性。行车道与人行道之间缺乏应有的隔离设施,步行空间因而缺少安全性。道路交通规划只一味注重车辆的机动性规划,一味追求道路的宽度,甚至宽马路同两边的建筑不发生关系,只是快速通过,很容易造成城市原有的商业区衰落,导致城市中心片区、副中心片区郊区化。

2.5建立、健全交通法规

现代化城市发展不仅要有现代的快捷的交通方式,同时也要有完善的、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约束,以保证交通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提高交通治理和建设水平。同时,由于没有健全的法规和必要的科学监督、制约机制,交通建设有时甚至会成为个别领导追求“个人政绩”的依托,专家意见、群众呼声和交通建设的科学性、长期性、系统性被搁置在一边。国内不少城市里的个别和局部交通设施,如道路立交、高架路、现代化交通管理设施等,尺度、气势是有了,但是交通系统的整体功能并没有因此得到应有的改善,巨大的交通项目投资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经济效益回报。为此,交通领域亦迫切需要贯彻依法治国的思想,并以正在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通过健全法制,加强民主监督和公众参与,促进政府各部门协调工作,提高各城市交通建设的科学性、有效性,充分发挥交通建设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小结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就是要从城市远景的交通需求进行道路系统布局,以城市的近期交通需要来逐步实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的重视与解决,都直接关系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合理性,以及道路交通能否向良性发展。

3城市交通道路功能设计

3.1城市生活性道路其设计的交通特点是:目的性、相关性的出行和到达的交通量占主体,道路上行人较多,一般以上下班交通为主,也包含一定规模的购物娱乐等生活出行,它更多考虑人的需要。故必须考虑公交优先,有条件的道路应规划公交专用道,而且自行车流量相对较大.生活性道路的总体特征是人车同样优先,需要较宽裕的人行道及相对较好的步行环境,考虑交通安全需要人车分离,干道级的道路可同时考虑机非分离,支路则可以机非混行并视交通状况路边停车行人可采用平面过街(人行横道)。此类道路可采用一幅路或两幅路的布置形式。

3.2商业性道路

这种道路两侧商业发达或间隔拥有多处大型的购物和娱乐场所。对道路的通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商业性道路应给行人提供充足的步行空间,考虑人群的安全,购物环境及交通目的,机动车道不应太多,一般为双向四车道,需设置公交及港湾式车站,并与车站结合开辟行人过街横道,同时人车之间应有较宽隔离,自行车也应与人群隔离,减少干扰,此类道路可采用一幅路或两幅路的布置形式。

3.3景观性道路

又称园林景观路,它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的道路。通常绿化率不小于40%,总宽度应较宽,部分主干道或次干道才具有此特性。景观性道路以行人休闲、休憩和绿化营造为主,人行道要求比较宽,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与人行区域结合布置,两侧应结合自然条件对称或灵活布置;车行道应与行人之间有较宽隔离,可设置公交及港湾式车站,保留自行车道、同时对其行驶区域给予一定限制。此类道路一般采用两幅路布置形式。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城市成为一个越来越复杂的综合体,城市规划也就越来越成为一门高度综合性的科学,道路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要综合考虑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结构、经济基础、科学技术的要求。合理规划,勇于探索。对于城市道路,如何适应城市发展、城市现代化、交通现代化的要求和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与持续发展等,许多重要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