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21: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测量土地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原理 优点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S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和测量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目前仪器自动化程度和仪器精度以及技术性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站仪在测量过程中已经可以不依靠棱镜,无棱镜型的全站仪器不在需要支立棱镜就可以进行测距,并且将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进行了很大的了提升,实现了“即瞄即测”
一.无棱镜全站仪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与优点
1基本.
全站仪测距其实就是电磁波测距;利用电磁波作为载波,运载测距信号,进行精密测距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电磁波的传导速度和往返于发射器与反射器之间的时间,计算发射器与反射器之间的距离。无棱镜全站仪测距方法有两种:脉冲法和相位法。通常条件下,脉冲法的测程远,相位法的精度高。脉冲法用测量时发射和接受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来计算距离,多次测量得出平均距离。相位法使用连续信号,以不同的频率来调制载波信号,测出发射和接受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从而求出被测距离,这两种测距原理与有棱镜的测距原理相同。
2优点
(1)无棱镜全站仪在测量的范围内,对任何被测物体的表面(玻璃镜子除外)都适合进行无棱镜测量,并可以实现单人测量工作,节省了测量工作的人力。
(2)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会因地形问题出现,很多悬崖和山涧,这些地方测量人员不能直接到达,这对测量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无棱镜全站仪可以直接获取这些地点的空间数据。为施工人员的工作安全带来了保障,并且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3)无棱镜全站仪在对坡地和存在地质灾害的土体进行测量时,可以有效对土体滑坡和策将问题进行监控
(4)无棱镜全站仪由于免去了棱镜,所以不受测距的限制,尤其受不通视条件的影响较小。
(5)无棱镜全站仪有着强大的测量效率,一般的无棱镜全站仪测量作业是传统全站仪工作效率的二十倍。
二.无棱镜全站仪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在进行无棱镜全站仪使用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无棱镜全站仪在测量的过程中需要视线开阔,同时要保证被测物体有着极强的反射能力,如果被测物体的反射能力较弱,就会降低无棱镜全站仪的作业精度。
(2)无棱镜全站仪在被测物的选择上要尽量选取高程较高的测量点,例如建筑墙面、大块石头、空旷的地面、公路面等,要保证可以看到地形和地物点。
(3)无棱镜全站仪在视野不开阔的地区不宜进行工作,尤其在林区作业时,无棱镜全站仪的测量精度误差较大
(4)无棱镜全站仪的作业原理是利用电磁波来完成反射测量,但是电磁波的发射需要大量电力支持,所以无棱镜全站仪的作业时间相对较短,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连续作业要设置外挂电池进行支援。
(5)无棱镜全站仪不能对棱镜、镜子等玻璃反光物体进行观测,以免损坏仪器。
(6)无棱镜全站仪的电磁波射线对人眼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所以在操作时要避免对准人眼,造成伤害。
(7)无棱镜全站仪测量十分适合立杆人员无法达到的位置,例如溪谷、公路、悬崖等位置。
(8)无棱镜全站仪在使用一年后要定期做好设备检测,尤其对设备的激光束发射方向进行调整。
三.无棱镜全站仪在城市规划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土地测量是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它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管理、都有很大的帮助,并为城市规划部门提供合适的比例尺地形,无棱镜全站仪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不接触被测点,直接获得建站点的坐标,可以提高施工作业效率,保证测绘的成果和质量
1地貌测量;以北台矿山地貌规划测量为例。该矿山先期属露天开采,随着岩石的剥离和矿石的采掘四周形成了台阶式陡峭悬崖的深坑采掘;作业人员很难到达,并且还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如果采用从山顶到山底的陡崖符号和斜坡符号表示,很难反映出现实采掘区地貌。实际作业中,我们使用无棱镜全站仪在采坑四周摆站,对采坑周围台阶式陡峭悬崖及坑底地形进行逐一详细测量,直接测出山谷、山脊、洼地、山脚、山顶等地形变化点的三维坐标,最终绘制出该矿山开采区的现势性地形图
2地物测量;以站前平山路和永丰步行商业街人防地下商城规划测量为例。该项目站前平山路段为公交车l7路、38路、5路的终点站,车流量很大,公交车随时停靠站点将测量视线遮挡看不到棱镜;永丰步行商业街路中摆放较密集的临时商亭也将测量视线遮挡的较严,观测棱镜很困难;给测量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我们运用无棱镜全站仪测量,穿过公交车上部和临时商亭顶部对该测区两侧的建筑物和商铺、路灯和电杆、摄像头和射灯等相关地物详细测量,获得相关地物的平面坐标和高程,最终绘制出该测区的实际地形图。
四.无棱镜全站仪的应用几点体会
1.无棱镜全站仪的测距性能大大优于传统全站仪,在实际应用中其测距的精度和稳定性能满足设计的测量要求,为土地规划提供了质量保证。
2.无棱镜全站仪的测距精度和被测物体表面的颜色和反光度有着直接的关系,通常情况下物体越浅、反射效果越好所得的测量效果越精确。就算物体表面粗糙,只要物体有着很强的发射性,测量精度也不会衰减。
3.在无棱镜全站仪要保证与待测目标形成垂直角度,同时要保证两者之间的视距良好,激光入射角的最大角度不得大于60度
4.影响无棱镜全站仪测量精度的因素主要来自自然环境,另外测量距离、发射角大小和物体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所测物体间的距离越大测量的精度就会相对的降低。在雨雪、雾霾、水蒸气较大的情况下,无棱镜全站仪的激光传输会因水滴、雨水等问题产生光效折射,导致测量精度的降低,并且得不到高质量的测量数据。
结束语
无棱镜全站仪在城市土地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加快,无棱镜全站仪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无棱镜全站仪在未来的测量工作中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范文兵.建筑物日照分析测量内容及方法探讨[j];城市勘测,2006,(6):34—35.
[2]范玖国.无棱镜测量在测绘3维数字地形图中的应用[j];测绘标准,2009.(1):47—49.
[3]曹阳.浅谈无棱镜全站仪在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j];辽宁测绘,2010.(3):24—25.
【关键词】土方;三角网;方格网;质量
1、概述
在国家大力度城镇化建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而土方测量作为工程建设不可缺的部分,为前期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土方测量的准确性为甲乙双方提供的公平的合作平台,减少了因为方量出入产生扯皮现象,从而耽误工期或影响工程质量。特别是有山、河、塘、树的复杂地形,土方测量的精度最容易出问题。只有控制好土方测量的质量,才能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
2、准备工作
2.1测量仪器的选择
现在,土方测量最常用的仪器有全站仪和RTK两种,往往地形比较复杂的测区,有山、河、树木等,通视情况比较差,单独用全站仪测量,如果工期不紧张,是能胜任测量工程的,但效率很差,测量成本很高;如果单独用RTK,测量效率很高,但如果有树,并且树比较高的话,影响GPS信号,RTK没信号或出现浮点解、单点解,将无法测量或者测量精度不够,有些可能会将有树的区域不测,内业处理时进行内插点,出现地形失真,计算方量误差大。因此复杂地形的土方测量,全站仪和RTK配合使用,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卫星信号好的地方用RTK采集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在卫星信号弱的地方,用全站仪采集数据,弥补RTK的弱点,这样就能全面真实的采集所有地形点的数据。
2.2控制点正确性验证
一般城镇测量控制点都是甲方从当地所属测绘部门购买或者实测引点的,控制点三个为最安全可靠。土方测量前必须对甲方提供的控制点进行检校,检校控制点的平面误差和高程误差,避免由于控制起点的错误而导致整个测量工作报废。
2.3确定计算方法
土方测量的计算方法有断面法、方格网法、三角网,根据不同的地形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一般带状地形采用断面法计算,较为平坦的地形用方格网、三角网,复杂地形采用三角网计算。
2.3.1方格网法。方格网法的数学模型是将实际地形抽象为一些正方体的集合(见图1)。其中正方体的高度为:(HA+HB+HC+HD)/4,其中HA,HB,HC,H D为A,B,C,D四点高程与设计高程的高差。这里用(HA+HB+H C+HD)/4代替了凹凸不平的地面,这种代替在地形复杂的时候将会带来较大的误差。
2.3.2三角网法。三角网法是将相邻的最近高程点组成三角网,计算每一个三棱锥的填、挖方量,最后累计得到指定范围内填方和挖方的土方量。三角法直接采用野外测得的离散高程点(包括地形特征点)构建三角网来计算土方量,在野外测量地形特征点,具有描述地面模型逼真,保持原始数据的原有精度的优点。而且根据地形采样高程点自由度比较大更加方便,另外三角网也可以考虑地形线,提高了土方的精度,工作效率也高。
由以上原理可知,复杂地形的土方测量,三角网计算方法最为适合。如果工程性质为高尔夫球场等工程实体亦为不规则的地貌,可以采用三角网法中的两期土方计算。
3、外业数据采集
土方测量外业数据采集工作与地形图测量基本一致,都是根据地形或者根据甲方的要求用方格网采集地形离散点和方格网点的三维坐标数据,复杂地形土方测量的外业工作注意以下几点:
3.1注意杆高和仪器内高的统一
RTK测量中移动站的杆高可以固定,如果出错可以在后期数据处理中修正,但全站仪测量过程中,由于通视的原因,棱镜杆是不断变化的,这必须要求观测员和跑尺员有良好的沟通,仪器内高的输入必须和棱镜高必须一致,否则会使测量点位高程值失准,造成土方量计算错误。
3.2采集的数据点要清晰合理
复杂地形如上文提过宜采用三角网法,所以采集数据点要把握地形的特征点,比如陡坎的坎上和坎下高程点的密度不匹配,或者坎上或坎下漏测,会发生三角网构网不合理,网形失真,产生计算错误。
跑尺人员采点要条理清晰,方便内业清楚成图。很多测量从业人员认为土方测量最终只是提供一个准确的填、挖方量,外业仅记录所有特征点即可。如此会容易发生漏点的情况,而且不利于内业计算时检查、判断点位高程值合理性。
4、内业数据处理
内业数据处理是土方测量的重要环节,在计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4.1图面检查
查看整个测区采集的高程点,检查高程点的重复和遗漏情况,删除、改正错误的高程点。如果测区比较大,一般是几组人在共同测量,难免会出现测量结合区域重复或者遗漏的情况,由于棱镜高和仪器内高不统一,产生错误高程值,由于信号或仪器问题,或者由于外界环境干扰,产生个别“飞点”的情况,这些现象都会导致测量高程失准,所以在内业计算时必须认真检查。最直观的检查方法就是生成等高线,当测量点出现高程异常时,会明显的表现出来。如图2,一圈圈密集的等高线就说明该点发生了地形突变,根据测区的地形就可以判断该高程值有问题。
4.2采用多种计算软件计算核对
土方计算对工程设计意义重大,不仅设计到规划设计,还牵扯到工程量的结算,关系到双方的经济利益,其计算结果必须精益求精,因此在计算时要采用对最终计算结果可采用多种软件对算的方法检核。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用南方CASS软件的三角网计算方法,其计算土方量的误差在甲乙双方承受的范围之内。
5、结论
土方测量从测量准备,到数据采集,最后内业数据处理计算,每一步的过程控制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土方计算最终结果的正确性。只要按照测量操作程序施测,数据采集合理,计算方法选择适当,才能保证测量成果的质量。本文提供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土方测量的质量控制方法,希望对从事类似工作同行有所帮助,不到之处请同仁们指正。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地测绘;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前言
根据我国现有条件来看,土地测绘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证我国各地的国土资源句可以有效信任通过土地测绘工作获得的数据信息。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它主要包括了一下几个方面,即地籍测绘、土地测绘、建设用地测绘等一系列内容。而这当中又涉及到一个测绘工作效率问题,毋庸置疑,影响土地测绘效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土地资源的利用有效程度,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这些是因素都给土地测绘效率的评价带来了直接性的影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任务的实施,土地测绘的准确性与信誉度值得维护,因此,提高土地测绘质量与效率,积极有效地实施测绘质量控制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土地测绘质量的多种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在土地测绘阶段,我们经常会在测绘作业或生产管理中受到不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假如说以上这些环境条件发生变化,那么势必会加大测绘工作的难度,从而导致测绘工作的质量与进度都受到相应影响。因此,我们在开展测绘工作时,设当地调整外界环境且更好地适应环境是非常关键的,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改善测绘效果,而且能够更加合理地优化配套方法。所以说,积极采用调整外界环境措施,多角度、全方面地优化土地测绘工作目标,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的有利条件,杜绝不良因素的滋生。
2.方法因素。我们应该明白,所有的测绘工作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工序拼接而成,比如说:控制测量工作、界址点测量工作、地形测量工作,这之间如果任意环节产生错误,无疑都会影响到其他工作,最终对土地测绘质量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在针对测绘项目中的某些问题来说,仅靠一律平视的做法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测绘的实际要求来制定并优化一个较为合理的测绘方案,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满足测绘工作对各个方面的需求,此外,对于测绘工作管理体系,我们必须加强测绘工作各个方面的控制水平,确保测绘工作中的环节顺序不会出现紊乱现象,从而保证测绘工作能够达到最终圆满效果。
3.人为因素。人作为进行一切工作的先决条件,在测绘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大多数工序都需要直接进行人为操作,因此在测绘工作中也存在一系列的人为因素,从而对测绘工作质量构成影响。比如设计阶段、实测阶段、数据处理阶段以及后来的编写报告阶段,这些阶段都需要依据人为来进行操作,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素质道德等属性都会对测绘工作的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在现实工作中,很多测绘人员一味地为了减少成本,在选择选择测绘人员时都会选用价格低且能力不足的应聘者,由于这批人缺乏良好的工作意识,测绘技术并不熟练,工作态度不严谨,很难保证测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因此,我们应该专门对测绘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判定,确保测绘工作保质完成。
4.设备因素。测绘设备作为测绘工作不可缺少的硬件,对测绘数值的准确精度构成直接影响,所以说,在测绘工作中,一定要保证设备的工作性能,并在开展测绘工作之前判定设备精度能不能附后相关需求,能不能有利于测绘操作,在杜绝测绘设备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前提下,才有利于保障测绘质量符合相关标准,故而我们应该全方位地判定测绘工作的操作流程,再经过必要的检测调试后开展测绘工作,以确保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提高测绘质量的控制策略
1.端正态度,增强对土地测绘工作的责任心。解放思想,端正态度,是测绘人员在工作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一般的测绘工作中,许多问题的都是因为测绘人员缺乏责任心和没有端正态度而导致的,只有计量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测绘工作给予足够的肯定,保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土地测绘工作。除此之外,测绘方还要加强思想上的教育,引导测绘人员树立正确的做事方针,提高做好每一个测绘成果,以确保测绘工作的质量,使测绘工作能经得起检验和考察。
2.技能培训,提高整体测绘水平。受经济因素限制,在许多测绘部门,大多数测绘工作人员很难接触到更高层次的测绘技能培训,这就使得土地测绘的技术水平始终停在较低的管理水平上,这给新时期测绘工作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测绘工作务必需要加强对测绘工作人员技能培训的投入量,保证能够在定期时间内给测绘工作者提供良好的专业技能学习,使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掌握新时代的测绘水平。这样一来不但有助于提升测绘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对加强企业的整体实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3.加强设备管理,优化测绘工作效率。在土地测绘工作中,各个相关单位都应该重视测绘硬件设备管理,确保在测绘工作进行过程中各测绘设备都可以及时准确地提供所需的规范与程序,这不但有效保证了测绘工作质量,而且也能够尽可能地避免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测绘领域,信息化设备已经成为了测绘工作中难以缺少的硬件设备。所以,测绘工作要给相关工作者提供必需的硬件设备,有效保证测绘工作的运行质量,同时也可以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节省企业的财务管理时间。
4.开展土地利用调查,多方面实施质量管理。综合开展土地利用调查工作是质量控制的重点,相关部门以及操作队伍需要将质量作为重点内容控制,从多个方面实施质量管理工作。虽然现代化信息测绘技术的运用,包括了“3s”技术、遥感技术,但到测绘现场进行综合调查也是不可缺少的工作。因此在整个外业调查作业过程中,过程跟踪检查是关键。能否做好作业过程跟踪检查控制,直接关系到更新调查成果质量的好坏。通过过程检查,可以把问题、错误消灭在初级阶段,不留隐患,不断向作业员敲响质量警钟,提高作业员的质量意识。另外,对于一个项目的检查工作,需要始终贯穿于全过程,应设立专职质检员对项目负责,对每一个作业组人员在每完成一个村、一幅图后都要求马上进行自检,后提供项目检查组检查,而不是等到阶段完成后一并提供检查,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结语
土地测绘为土地管理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系统地应用土地测绘技术有利于保证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目前大部分地区在开展测绘工作时,所测得数据的精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而根据工程建设项目中的不同影响因素,其控制策略也往往不同。测绘如果想要科学完成,要从人与设备,方式方法以及技术等角度进行控制,将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并力求达到最优。对方案进行严密讨论,合理检测,选择合适的控制办法来完成工作,使得测绘的最终效果能够保证。
参考文献:
[1]曾明刚.关于路桥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探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2).
[2]高 皓.浅谈路桥工程施工项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
[3]张 勇.浅析路桥工程施工项目管理【J】.民营科技,201 l(5).
关键词:软土地基地基沉降沉降量预测
中图分类号: TU47 文献标识码: A
在高速公路的路堤建设过程中,为了控制施工进度,指导后期施工组织及安排并保证路堤的稳定和实用,需要对路基的不同时刻沉降和最终沉降量进行预测,尤其针对以软土为地基的路基施工,路基实际土层的性质很复杂。软土地基在其顶部荷载及重力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从而引起基础沉降。沉降量是指地基土经压缩变形达到固结稳定状态时的最大沉降量,称为最终沉降量。软土作为一种特殊工程材料,土体本身性质变异性较大,特性复杂,而且取样时容易受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无论是传统方法还是数值方法,其本构模型存在的缺点已有共识,如参数的取得、影响因素和破坏准则等,至今仍然没有一种计算方法是能够令人信服的。但是通过现代的预测理论进行分析,根据实测资料或者模拟实验数据推算沉降量以时间关系的预测方法已经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目前,此类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经验公式法
土体的压缩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不仅能在室内模型试验时观测到,而且在实际工程中也可以通过观测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而得到。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处理沉降实测资料和试验数据,有助于准确和预测沉降,从而使后期施工组织安排到达最优化。目前常用的经验公式法主要有:指数曲线法、双曲线法、对数曲线法、抛物线拟合法、三点法、星野法、沉降速率法等等。
(1)指数曲线法模型
指数曲线法是假定沉降的平均速率以指数曲线的形式减少的经验推导法。此法认为曲线
——约呈折线型的三段直线,其经验公式为:
(1-2)
在——直线上选取两点(,)和(,),使其满足,代入式(1-2)即得,由此可求得最终沉降量为:
(1-3)
式中,——对应沉降曲线拐点处的沉降值;
——对应沉降曲线拐点处的沉降速率。
(2)双曲线模型
该法认为沉降-时间关系符合双曲线式(1-2),若沉降过程观测历时较长,在沉降趋于稳定的后段取点计算,能够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8],但在曲线前段应用时便会出现较大的误差,正是因为这点,冯文凯等又提出了修正的双曲线法。
(1-4)
式中,——参数;
其他变量含义同(1-1)。
另外,双曲线式通过坐标零点,对一级加载情形,可把沉降时间关系起点定在处,即施工期的一半处。
2、Asaoka法
该法是由日本学者Asaoka在1978年提出的,又称图解法。是依据某级荷载作用下现场实测的个沉降值,然后再以为坐标系绘出个数据点,其中。可以看出所有的数据点基本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设该直线的斜率为,与轴的交点纵坐标为,其延长线与线的交点即为本级荷载下最终沉降量(图1):
(1-5)
式中,——与所选取的时间间隔有关的两个系数。
图中的直线关系只有当土体行为完全符合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假设才能存在。
该法可以作为路堤最终沉降量的一种简便的预测方法,其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可利用短期的观测资料得到较为可靠的最终沉降推算值。其次,还能够对是否已进入次固结阶段进行分析判断,并进行次固结沉降推算。但此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最终沉降值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时间间隔,对主次固结的划分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
图1 Asaoka法预测最终沉降示意图
Fig.1 The schematic of Asaoka method to predict the final settlement
3、灰色理论法
由于引起地基沉降的因素太多,用理论方法计算最终沉降量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上述方法都有一定的使用性和地区性。工程实践已经证明:双曲线法拟合出来的沉降量结果偏大,而指数法拟合出来的结果偏小等。近年来,岩土工程领域的科研人员也在采用灰色模型解决一些沉降问题。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对数据进行累加处理,使数据序列的随机因素影响淡化,从而提高数据序列的内在规律,再将数据序列建成一个具有微分、差分、近似指数规律兼容的灰色模型。利用灰色模型(GM)预测对数据没有严格要求,而且灰色预测是一个动态的预测,可以根据新增加的数据相应的变动模型,而计算程序不用改变,这点正好适用于软土路基的信息化施工。
灰色理论预测是以已知单位时段内的沉降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来获得地基沉降的变形规律,从而对工后沉降进行预测。石世云等研究了多变量灰色模型MGM(1,n)在变形预测中的应用,将单点的MGM(1,1)模型扩充为多点的MGM(1,n)模型,通过沉降实例分析证明,MGM(1,n)模型精度高于分别单独使用单点的MGM(1,1)模型;曾超等把灰色模型的路堤沉降预测结果和双曲线法的预测值分别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证明了灰色模型沉降量预测值和实际沉降量更接近。
4、人工神经网络法
人工神经网络(ANN)作为一门新兴的信息处理系统,已经在信息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模拟生物脑神经系统的一种计算机处理模式,由一系列简单的高度互联的处理单元组成。其优点在于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对于外加的输入,是以并行的、非确定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它在复杂非线性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建模能力和对所提供数据的良好拟合能力。
在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中,分层总和法虽然计算方便但其计算精度不高;数值计算法理论上虽然严谨,但是模型参数的取值是影响计算结果精度的关键,且对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推广起来比较困难;经验公式法主要是基于地方经验,且存在着取点位置等带来的一些误差。而人工神经网络法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能够充分运用人工神经网络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基于路堤沉降的实测或者试验资料,对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的土工结构直接建模来预测路堤的沉降量,这样能够更好的反映软基路堤的沉降规律。
参考文献:
[1] 王志亮. 软土路堤沉降预测和计算[D]. 河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2]张诚厚, 袁文明, 戴济群. 高速公路路基处理[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3]陈祥福. 沉降计算理论及工程实例[M]. 科学出版社, 2005.
【关键词】 不均匀土壤 水平分层 镜像法 接地电阻 测量
一、引言
随着防雷工作的不断发展,很多接地电阻值的测量方法被大量使用,诸如两点法、三点法、三极法、四极法、大电流法、倒相法、变频法和钳测法等。以三极法为基础衍生出的各种检测方法可以有效的消除接地引线的互感、地电流、电磁场等多方面的影响,但是这些测量方法都是建立在均匀土壤的基础上进行测量。文献[1]明确提出,如果土壤是非同质的或接地极电流极为复杂形状,则函数难于计算,此时要用计算机计算。因此在山地、河边等土壤电阻率不均匀的情况下,用常规检测方法进行测量,肯定会给测量结果带来很大的误差。按照土壤电阻率的大小不同,一般可将不均匀土壤视为为水平分层和垂直分层两种情况[2]。本文采用镜像法就水平分层情况下三角形布电极法和三极法布线法进行分析。
二、镜像法原理
在接地极接地电阻的测量过程中,当土壤分层界面时,用三角形布电极法或直线布电极法测量困难,且误差较大,需要对辅助接地极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减小测量误差。镜像法是建立在唯一性定理的基础上的一种不均匀土壤电阻求解方法,适用于解决导体或者介质边界存在点电源或线电源的问题。本文就是通过镜像法把水平分层不均匀土壤情况简化成均匀土壤模型来确定辅助接地极的位置。
三、三角形布电极法在水平分层土壤中的应用
3.1计算方法
如图2所示,根据2.3式可得出待测接地极在电压极P上产生的电压UGP为:
参 考 文 献
[1] GB/T 17949.1-2000.接地系统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 第一部分:常规测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2] 冯志伟,影响接地电阻测量的因素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
[3] 李中新,袁建生,张丽平.变电站接地网模拟计算[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5(5):76-80
[4] 吕昆坤,周延洲,王心中.三极法测量接地电阻时电压极补偿点位置探讨[J].通讯世界,2015(3上):183-184
[5] 许聪颖,接地网接地电阻近距离测试原理及测试装置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7
[6] 孟刚、于宝和,防雷接地电阻偏离真值的探讨[J].吉林气象,2008(2):26-27
【关键字】土方平衡;测量方法;工程预算
土方平衡测量和计算是工程项目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所测量和计算出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造价的大小,以及投资总额和资金的分配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脚步的加快,房地产开发项目也随着增加。在工程项目开展的初期,必须要进行土方平衡测量和计算,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投资预算准确,并且能为项目的资金投入和分配做到事前的统筹,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1.土方平衡的概念及应用意义
简单来说,土方平衡就是在项目工程的现场施工过程中,使挖出来的土方量等于回填的土方量,达到一个项目内的土方量基本平衡,不会造成土方的浪费产生弃土和不够用而需要从外面运进土方。这种土方平衡是针对大型的工程项目而言的,比如房地产开发项目中,而小型的项目一般没有条件进行土方平衡测量,所以往往会产生弃土或者是重新运进土方。
在比较大型的开发项目中,对现场的土方量经过较为细致的测量、分析和计算,最终能使土方平衡,其实是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在投资、资金分配、工期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尤为突出,下面进行说明:
(1)对工程投资资金的节约,这主要体现在节约土方施工费用,包括土方的挖、填费用和土方运输费用。在工程内部,如果达到土方平衡,就能减少土方因挖、填时能保证内部消化,把挖出来的土方用于工程的其他需要土方的地方或是原地回填,这样挖填费用能保证最少;在运输费用上,也不会因为产生弃土而产生多余的运输费用。
(2)可以起到缩短工程工期的作用。目前在许多工程项目中,耗用在项目的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基础设计等阶段的时间较长,而最终留给施工的时间却很紧张,所以如果在施工时能缩短工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施工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挖掘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它们的使用会受到场地、天气等条件的制约,所以在开工前,能事先进行土方的平衡测算,就会节省工程机械的使用时间,从而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
(3)可以起到保护环境,减少环境压力的作用。在当今健康理念的前提下,对环境也是越来越高,工程建设中,土石方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挖方会破坏植被,并且大量的弃土需要运输和堆放,这都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如果达到土方平衡,就不会产生大量弃土,就不会有运输过程中的扬尘和掉土,就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2.土方量平衡的计算方法
土方量的计算是进行土方平衡测量的最直接和简单的方法,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和途径。在工程施工前期设计阶段,必须进行土方量的测算以及土方量费用方面的预算,这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费用概算和投资总额预算。在房产项目中,根据测量单位现场测量出的地形数据或原始地形数据,利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土方量进行平衡测算,进而选出较为优秀的方案。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有断面法、方格网法、DTM法、等高线法、区域土方量平衡法和平均高程法等。
(1)断面法,利用断面垂直等高线或者构筑物的长轴线的原理来确定断面的多少。根据地形的特点来具体确定断面线的具体数量,一般相邻的两个断面间距小于100米,常用的距离为20-50米。断面法较多用于道理、渠道等带状的地面呈起伏状态的土方计算中,但此方法操作性较差,因断面对地面的描述不连续,所以计算精度难以保证,所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此种方法将被舍弃。
(2)方格网法,此种方法是针对大面积的地形变化较小,较为平缓的场地。具体方法是,将现场划分为若干个正方形网格,通常网格的面积为20m*20m,然后通过计算立体的四棱柱的体积,将每个体积进行汇总,就能得到最终的土方量。这种方法有自身的局限性,对区域内起伏较大的工程,计算结果不够精确,并且如果面积大范围大的数据处理起来也较为困难。
(3)DTM法,即不规则的三角网法,它是利用实际测得的地形特征点,构造出一个个相互邻接的三角形,从而组成不规则的三角网结构。通过对每个三棱柱的计算,可以最终得出总的土方量。这种方法具有计算精确,数据处理流程方面、快捷,适用于各种软件来操作和计算。
(4)平均高程法,这个方法是在现场每10米确定一个地形特征点,然后把所有的地形特征点高程相加再平均,作为平均高成。这种方法通常会被施工单位采用,但就其方法本身而言,因测量点选取的随意性,而导致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可以用在造价的估算中。
综上,在进行土方量计算时,要综合考虑现场的地形特征以及工程计算精度的要求,还有就是施工成本方面的具体要求,选择一个适合的计算方法,达到最理想的计算结果。
3.房地产开发中的土方平衡测量具体方案
在房地产发开项目中,针对施工的现场,要进行合理的前期计算和分析工作,尤其是土方平衡测量计算和方案选择,可以起到规划设计、控制总投资、合理分配资金等作用。
3.1根据就地取土、场内平衡,不足土方量外进的平衡原则,来进行调配方案的选择。
3.1.1土方的平衡调配原则
(1)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保持挖方和填方的土方量相等,并且在挖方的同时进行填方,从而减少重复倒运;(2)挖(填)方量与运输距离的乘积尽可能小,这是计算土方运输量和运输费用的公式,这么做就是希望运输量和运输费用最小;(3)质量好的土方尽量堆放在回填质量要求高的绿化种植区内;(4)局部的调配要与整体的调配进行协调一致,达到全局平衡的目的;(5)选择恰当的调配方向、运输路线,使施工顺序合理。
3.1.2调配方案
根据土方的施工标高、挖填区面积、挖填区土方量,并考虑各种变更因素调整后,对土方进行综合平衡调配。经过对工程和现场情况、有关技术资料和工程进度要求、土方施工方法、分期分批的土方堆放和调运以及业主对施工的要求等问题的全面研究和探讨后,才可着手进行土方平衡调配工作以及确定最佳的土方调配方案。
3.2下面针对房产开发项目,进行具体方案步骤的阐述:
(1)根据房产开发项目现场的情况进行观察和测量,或者利用现有的资料来进行控制点坐标的选择;(2)根据实际的地貌特点来确定地形特征点。在这之前,要商定观测路线,以及确定观测点的数量;(3)根据确定出来的数据,来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得出土方量计算结果;(4)确定土方平衡调配方案;(5)施工中出土与设计部门的协调配合。
4.结语
通过对各种土方量计算方法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根据不同的设计和合同要求,不同的计算方法在精度和速度方面不尽相同。因此如何快速、高效、准确、合理的评估土方量、平衡土方量,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希望在科技进步的同时,土方量的计算方法也能向着科学化、精准化、专业化、自动化、网络可视化的趋势发展,为各项工程施工提供更为理想的数据依据。
参考文献
[1]梁敦维,谢珍兰.土方与地基基础工程计算手册[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3—18.
[2]重庆市设计院.GB 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T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土地测绘;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土地测绘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土地测绘是指土地管理工作中对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权属特性等内容进行的专业测绘,其目的是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提供准确的权属界线和各种地类界线的平面位置和面积。土地测绘主要服务于土地开发工程的前期和后期,它与城市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其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国家利益,也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在土地测绘工作中进一步强化质量控制、优化质量管理是每个从事土地测绘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
1、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因素
1.1 观测者自身的局限性
在进行土地测绘工作中,测绘人员的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测绘工作的质量,因为观测者是测绘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所有的仪器和测量设备都是通过观测者来进行操作的,所以除了仪器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测绘质量全部依靠观测者的主观因素。由于观测者专业知识的强弱和综合素质的高低,都会对测绘工作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如何观测者的视力存在差异,那么在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就会对数据的观测、仪器的安装使用和校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影响到观测的准确度。观测者的工作习惯、态度和技术水平等都会对测绘质量有所影响,比如有些观测者不习惯于按照规范要求的程序执行,并且工作态度比较散漫,对待工作不认真,对于现代化的工作方式掌握的不够熟练,这些都会产生观测误差,影响到测绘结果。
1.2 仪器精度的有限性
在测绘工作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工具就是测绘仪器,对测绘结果的准确度有所影响的除了主观的认为因素,就是客观存在的仪器质量。测绘工作是通过测绘仪器来进行的,通过测绘仪器得到数据然后整理成资料。在实际的测绘工作中是允许有误差存在的,误差就是指的测得的数值减去真实值所得的数据。由于生产测绘仪器的厂家众多,即便是测绘仪器的精度再高,也无法保证其百分之百的完善,都会有误差存在,只是大小的问题。所以说对于仪器产生的误差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在选择测绘仪器的过程中,还是要尽量的选择质量好的,符合测绘精度的,在性能上符合客户需求的,最大限度的控制测绘质量。
1.3 观测条件的不定性
由于土地测绘工作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并且变幻不定。自然界中的环境因素都会对测绘结果有所影响。比如说空气中的温湿度变化、土质的松软度和天气的阴晴等都会影响到测绘仪器的精度,在测绘过程中就会产生误差。
2、土地测绘中的质量控制
2.1 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
作业过程即具体实施测绘的过程,包括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图形的处理。作业过程的实施直接影响土地测绘成果的质量,是进行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的关键。测绘数据是通过测绘生产得出的重要资料,是国土资源管理及城市规划等的基础信息。外业数据采集应使用经检定合格的、能达到相应精度的仪器和工具进行。数据处理时要统筹兼顾,在图形处理完成后、内业计算前,应对数据处理进行全面检查。测绘单位要采用先进技术手段,通过实现对土地调查成果的数学基础、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的正确性和精度进行全面的检查,从宏观上把握数据的质量情况,并认真分析每一种错误类型,保证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2.2 检查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土地测绘结果检查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自查。自查是保证测绘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测绘人员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该经常检查自己的作业方法,对完成的任务要及时地进行自我检查,一旦发现遗漏或错误,必须立即改正。其次,要对测绘结果进行一级检查和二级检查。
一级检查是在测绘人员自查、互查的基础上,由作业组的专职检查人员,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定,对测绘成果的全部内容进行细致、全面地检查。二级检查是在一级检查合格后,由测绘单位的质量检查机构的专职检查人员所进行的最终检查。二级检查应重点检查测绘成果产生的依据和过程,对图形、数据、文字资料等进行抽查。
3、加强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的建议
3.1 提高对土地测绘质量的认识
土地测绘对于我国国土资源的利用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土地测绘质量涉及国家、民族尊严以及个人利益,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影响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对测绘质量监督管理是法律、法规赋予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行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切入点。提高测绘质量,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保证,更是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再先进的仪器、再完善的质量标准与操作规程,作业者若不重视质量,有法不依,其产品质量肯定得不到保证。我们要从组织准备、设备维护以及作业过程等全过程实施流水线质量监控,把土地测绘的质量问题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
3.2 优化设备
测绘设备是测绘工作的基本工具,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测绘结果的精度。无论测绘人员的技术有多高,态度有多认真,测绘仪器不准都是无用功。所以在测绘工作中,一定要选择质量优异的测绘仪器,在仪器闲置时要加强对仪器的日常养护,定期的进行护理工作。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要小心放置,严禁强烈的震动和冲击,从而导致仪器的精度失效。仪器的存放要有专业的库房,对于环境要有严格的标准,在温湿度和防尘防震方面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并且有专业人员进行保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测绘工作中,要勇于使用先进的仪器,不断的创新。
3.3 合理利用人才
测绘人员是测绘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其个人的专业素养如何直接影响到测绘工作的质量。所以测绘部门要加强对测绘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测绘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灌输认真工作的态度,在测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职责分明,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位,加强监督管理。
3.4 构建信息共事平台
土地测绘单位要与时俱进,当前信息化时代,应该构建有效的测绘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这对提高土地测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测绘单位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机制,将现代化办公与计算机通信技术、测绘业务流程与工作流技术测绘行业管理与 MIS 系统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统一的信息交流、知识共享与协作办公的平台,为测绘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日常工作提供实时的信息资源。
结语
土地测绘工作是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于土地进行规划管理的重要工作,在土地测绘工作中,测绘结果的准确度对于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到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在土地测绘过程中,为了保证土地测绘的质量,要从人员、设备和技术各个方面加强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保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项目;特点;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措施
0 引言:
随着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建设也随之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内河有着排洪涵养地下水等功能,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部分。如果房地产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将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及民众生活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水土保持是城市日常工作中的重点。
1 项目概况
雅居乐从化温泉度假村建设项目位于从化市良口镇热水村105国道地段,北临105国道,东侧为热水村,其他两面为自然山体。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综合服务区,8栋A型、23栋B1型、8栋B2型、22栋C1型、3栋C2型、37栋D1型低层高档客房、3座配电房及地下车库、设备用房等。项目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湿、雨量充沛、光热充足。从化年平均气温19.5~21.64℃,平均年降雨量2116.9mm。项目区内土壤以赤红壤为主,地带性植物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2 地理条件
从化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呈阶梯状。市内主要的山岭和河谷走向为东北西南方向,与区域大地构造的走向一致。在华夏系和新华夏系构造的控制下,主要的河谷沿构造线方向发育,形成以北东方向平行岭谷为特征的地貌骨架,最高点为良口天堂顶,海拔1210m,最低点为太平镇太平村,海拔16.2m。从化属丘陵半山区,市东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中南部以丘陵、谷地为主,西部以丘陵、台地为主。全市地貌分为平原、阶地、台地、丘陵、山地和水域等6类。本项目位于从化北部,场地为山地,项目区西、南面均为自然山体,南面高于北面,场地有较大高差,现状标高57.1~109.9m之间。
3 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2006年广东省水利厅对全省的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从化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83.32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15%;其中自然流失面积73.24km2,占流失总面积的87.90%;人为水土流失面积10.08km2,占流失总面积的12.10%。我单位接到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任务后,组织了相关技术人员对项目区及周边的土壤植被情况、水土流失状况、周边敏感区域等进行了调查。根据现状调查,项目区场地为山地,南高北低,存在较大高差,用地类型主要为草地、园地、林地及裸地,地表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良好,总体上项目区水土流失轻微,土壤侵蚀模数值能达到500t/(km2・a)。
4 水土流失预测
4.1 水土流失预测范围
预测范围为项目区建设范围,根据本工程水土流失类型和特点,将项目区划分为建筑区、道路广场区、绿地及水域景观区、边坡防护区、施工营造区及临时堆土区6个分区。
4.2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本工程属建设类项目,预测时段划分为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施工期包括场地平整和土建施工等,进入试运行期,水土流失发生轻微。本项目水土流失预测范围主要为防治责任范围内的项目建设区,包括建筑区、道路广场区、绿地及水域景观区、边坡防护区、施工营造区及临时堆土区。
4.3预测内容和方法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结合本工程建设特点,本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内容主要包括:
(1)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面积的测算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报告以及工程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并通过对工程区进行野外实地查勘,对施工过程中开挖、占压土地及破坏林草植被等面积按照不同地类进行测算统计。
(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的测算
水土保持设施主要根据水土保持的有关规定进行界定,通过现场调查,统计水土保持设施数量。根据《广东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在地面坡度5°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50%以上的区域,造成水土流失量超过500t/(km2・a)以上的,列入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的范围。
(3)弃土弃渣量的测算
工程因建设产生的弃渣量主要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的土石方情况确定。
4.4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
通过现场调查,并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对施工过程中开挖、占压土地及破坏林草植被等面积进行测算统计,本项目共扰动、破坏原地貌土地及植被面积12.5546hm2,其中损坏植被(草地、园地、林地)面积10.9841hm2。
(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本工程建设过程中破坏的水土保持设施主要为草地、园地及林地,共10.9841hm2。根据《广东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对于在地面坡度5°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50%以上的区域从事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壤流失量超过500 t/km2・a以上的,必须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本项目需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土地面积共计4.60hm2,按1.0元/ m2计费,则水土保持补偿费共计4.60万元。
(3)弃土弃渣量
本项目挖方总量32.50万m3,主要来源于表土剥离、山体及水域景观开挖;填方总量30.99万m3,填方主要用于场地抬高回填、平整。弃方总量1.51万m3(剥离表土),全部用于建设后期绿化覆土。本项目无借方。
(4)水土流失量预测结果
通过预测,本工程建设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总量为2530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总量2389t。新增水土流失量中,建筑区、绿地及水域景观区及边坡防护区占水土流失总量的90.33%,土建期的水土流失量占53.45%。因此,建设期间,建筑区、绿地及水域景观区、边坡防护区是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治区域,该区域须加强施工期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以便及时调整方案和防治措施实施进度,确保水土流失在可控状态下。主体工程区(建筑区、道路广场区、绿地及水域景观区及边坡防护区)的场平期和施工期是水土流失重点防治时段。
5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5.1 防治体系
本方案根据工程各防治分区占地类型、用途、占用方式、工程施工布置及建设顺序、工程地区水土流失状况及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等特性,确定各区的防治重点和措施配置。充分利用主体工程已有的水土保持功能,在新建措施配置中,以工程措施控制集中、高强度流失,并为植物措施的实施创造条件;同时以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配套,提高水土保持效果、减少工程投资,改善生态环境,在保持水土的同时,兼顾美化绿化要求,使之形成一个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5.2 分区防治措施
(1)场平期
根据主体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主体设计对场平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水土流失防护体系尚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场平期的临时截、排水及沉沙设施等措施缺乏;二是主体设计对表土的剥离及防护尚未考虑;三是主设对运输车辆出入使用的洗车池等从水土保持角度尚未提出相关要求。本方案将主要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补充设计,并提出相关的水土保持要求。
(2)施工期
场平期结束后,主要进行建筑物、道路广场及绿化工程施工。施工期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主要为施工后期的排水工程和绿化工程,在工程施工结束后,道路、建筑、广场等设施地面已经硬化,植物恢复等措施也发挥了功能,主体设计的防洪、排水及地下管网已完善并发挥作用,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为防止土建施工期降雨及基础开挖土方对工程的施工产生影响,本方案主要考虑土建期建筑物地基开挖土方堆放的临时防护、山体等开挖形成边坡的临时防护及道路两侧的临时排水。
(3)新增防护措施工程量
除了主体工程已计列的工程量外,经计算,本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见表2。
表2 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
6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6.1 基础效益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使工程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得到恢复和改善,原有的土壤侵蚀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4.3931hm2,其中项目建设区13.1091hm2,直接影响区1.2840hm2。
6.2 社会效益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得到有效防护,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证主体工程的安全运行,为该项目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6.3 生态效益
按照方案设计的目标,通过实施本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项目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防止了土壤养分流失,保持了土壤肥力。工程完工后林草植被的恢复,增加了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减少了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当地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项目区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此外,随着植物措施效益的日益发挥,特别是工程建设后期植被的全面恢复,各类植物除尘、降温、调节径流和改善小气候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体现,并将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6.4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措施通过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工程运行效率,减少工程维护费用等,间接地发挥其经济效益。
7 结语
综上所述,要保护城市的水土环境,就要建立相关的机制来约束房地产开发项目对环境的破坏,加强执法监督,突出示范工程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先拦后弃”、“先拦后填”的原则,必须切实做好项目建设区的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因水土流失而对周边敏感区域造成不良影响。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在施工招投标文件中必须有水土保持的内容,在签定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确水土流失防治任务,落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明确施工单位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二次调查地籍调查精度分析;成果利用;日常变更地籍测量;作业技术方法分析
0 引言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地籍管理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以后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保证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城乡土地利用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科学规划、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坚守好耕地红线,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使土地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发展的轨道。国家部署从2007年7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为按时、保质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任务,在人员组织、财政经费保障、技术支持、工程监理和精度控制等方方面面作了充分准备。各地都成立了土地调查领导工作小组,通过招投标,全国有许多支优秀专业测绘队伍参与到二次调查工作中,现大部分地区调查工作已经结束并提交了二次地籍调查成果。
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满足整体的、数字的、动态实时的地籍管理建设需求。同时建成一个统一的、现势性好的数字的城乡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也为土管部门各方面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为土地管理工作进入数字信息化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土地测绘部门在如何充分利用好二次调查地籍测量成果,怎样科学合理,更好地更新完善二调地籍图件成果,逐步提高变更地籍测量的精度,保持地籍图件的现势性和准确性,满足土地管理对测绘图件成果的要求,确保发放土地证件质量,是日常变更地籍测量工作中值得交流和探讨的问题。
1 做好地籍变更测量工作的重要性
地籍测量技术性要求强,质量要求高,是搞好土地地籍管理和登记发证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而日常变更地籍测量,既是我们国土部门日常土地管理各项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经常性长期工作。
近几年随着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征、用地拆迁工作持续不断,土地和房产市场火爆,建设用地需求和增多,土地权利的变更日益频繁发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地籍图件也要随着现状的变化而需要及时进行更新,所以我们在日常变更地籍测量中要用精度高的测量成果替代原有精度低的成果,不断更新完善地籍成果数据库的内容,才能保持原有的地籍测成果绘资料的连续性、正确性和现势性,才能避免因地籍测量错误引起相邻宗地之间的纠纷,保证土地发证的正确性。
因此认真搞好日常的变更地籍测量工作,提供精度高的变更测量成果,为地籍信息管理系的持续发展建设和保障土地权利者的合法权益,为今后的再次土地变更测量工作打好基础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2 现地籍图件成果情况
我市现有的地籍图成果是通过招标的专业测绘队伍采用城市独立坐标系,在先布设GPS控制网点后,再发展一、二级导线和图根控制点的基础上,用全站仪进行细部测量,大部分界址点都采用解析法实测,部分内部隐蔽界址点采用丈量交会等方法反算,将界址线等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合成地籍图。
解析法测量界址点的精度可以满足表1:
表1
地物点大部分也是采用解析法实测,但部分采用丈量和图解的方法成图的地物精度低。根据现有成图情况在日常变量测量中发现测区建筑物密度较低的地方,因便于控制点的布设及使用仪器支站能观测的界址点和地物点数量较多,界址点和相关地物便于检核,地籍成图精度较好。而在较老城区和镇区及一些古、旧建筑物比较多、宗地个数密集,施测难度大的街坊内,因实测点少,地籍成图精度低。加之当时测量作业人员责任心和认真程度的差异和作业失误产生错误等原因,也可造成个别地方存在粗差。
3 变更地籍测量的作业
现以近年来与本单位同行和其他专业测绘队技术人员现场作业实践为基础,浅谈搞好日常变更地籍测量提高保持图件精度的作业方法。
变更地籍测量的特点是变更测量任务急、发生频繁、作业地点分散、地块范围小,但测量精度要求高。
土地部门在接收提交的二调地籍测绘成果后,变更工作一定要在原始调查成果基础上进行变更,无论是界址点号、地籍号、变更宗地的宗地号还是图形接边,都要以电脑里二调初始地籍成果为基准。在变更地籍测量工作中,存在变更后的界址点、线与初始界址点、线接边问题,当两者衔接有误差时,应当是低精度服从高精度的原则进行接边。变更地籍测量与初始地籍精度高低,主要取决于变量测量时的条件和作业方式、方法等。若在变更测量中控制点全部采用级别高于初始地籍测量控制点,对新增变更地物和界址点进行全解析法测量,则精度显然高于原来采用低等级控制点或没有实测到,通过其他方法计算绘制出的界址点和地物。因而在接边时应修改初始地物、界址线,若新增界址、地物是以原有界址、地物为起始,通过测距交会等方法丈量装图,则精度比初始成果还低,只能依初始地物、界址线为基准进行衔接。
变更地籍测量的坐标系一定要采用二次地籍调查测量选用的的坐标系,在技术上要求采用全解析法测绘,使用测量软件计算机编辑成图和面积量算。
(1)变更地籍测量的图根控制点测量
变更测量时的控制点应选用原二调时所布设的控制网中的各等级控制点,经检查符合精度要求后可直接使用进行地籍细部测量,若变更测量地块距离原控制网控制点较远,测绘单位应布设图根导线。变更地籍测量的图根导线的测量起算控制点应选用原二调控制网中的较高等级控制点,地籍图根导线网的布设,以满足全解析变更地籍测量界址点测定和宗地图及地籍图的精度需要为准则,布设成附合导级方式。在图根控制点的布设应充分满足变更地块施测界址点、地籍图精度基础上的同时,也要考虑该地块附近将来的日常地籍变更测量再次使用,因而应布设为一些不易被破坏并可长期保存利用控制点,点位选择必须保证通视条件良好,尽量选在视野开阔,不影响交通和安全,利于设站,图根导线测量时应采用全站仪三联脚架施测。新设的控制点应设制作好控制点标识,图根点一般在柏油路面应打入钢钉,水泥地和水泥路面上可采用刻“十”字的形式。在土质松软的地方确需保存的点应埋设符合标准要求的混凝土石桩,且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固。
在通视条件不好,布设成图根导级确实有困难的地方,可采用GPS定位技术测设图根控制点,GPS基站可架设在二调时使用的高等级GPS点上,观测采用快速静态作业模式观测控制点位坐标,点位应选择在方便架设仪器,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有效观测卫星数≥4,点位距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应大于200米,距高压输电线应大于50米,四周仰角没有高于15°的成片障碍物,点位观测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精度应满足变更测图精度的需要,并至少与一个方向通视,并实地绘制图根点点之记,以方便将来该地块附近征用地放样、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房地产开发等土地变更测量作业。
对变更测量地块离原二调控制网点较近的,但不适宜布设图根导线及架设GPS信号条件不好的地方,可直接采用支站和支导线方法引点施测,但支导线边数不宜超过3条,总长不得超过100米,并且要做好复查。对重要的公共界址点应在不同支导线下都要测量进行比较,并做平差处理以保证精度要求。
(2)细部测量
细部测量是测定宗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面积及其他地物等要素。宗地权属界址点平面位置的测量一定要充分利用已布设好的控制点,观测所能观测到的所有拐点,宗地界线必须看到、走到、测到,有的点时可能需攀爬墙、上房等方式才能直接测量到位,尽量确保变更宗地的权属界线施测准确无误,保证施测界址点和地物点精度。变更宗地全部界址点及内部部分明显界址点,应在图根或图根以上控制点上设站测量,测距不得超过150m。细部点数据采集方法主要采用全站仪用极坐标法进行测量,测量时要常归零,当归零差超过24"时,重测前一阶段细部点并保证每测站重复测量2个以上相邻测站测过的点,用以检查并保证两站的数据精度,测站定向应以较远点作为起始方向,并测定边长,定向边长宜长于测定边。并另选一方向作检查,测站定向完成后选择另一个方向的固定明显目标,应测定其水平角,作为测站观测过程中的检查方向,数据采集过程中和每站结束前应对标定方向进行检查。观测时司镜员在立镜时应按原底图上的实际位置依顺序编号观测,同时注意要加棱镜中心与界址点位置不重合值。
全站仪解析施测后,应对方便丈量间距在50米以下的界址边,应用钢尺或手持式测距仪丈量界址边。并适当丈量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点的距离,做好相关记录,以备内业计算机图形编辑时对反算边长的校核。对实在不能观测到的点,无法解析法采集到的部分地物,可利用采集到的地物点通过丈量量距、交会、截距等解析几何方法解算出未测点坐标。丈量时注意墙体厚度加减,公共界址边长应相等,还应多量取一些界址点和地物点之间相关距离,在便编辑图形时检核。
4 结束语
日常地籍变更测量工作,既是一项精确性要求高,又是日常一项长期的工作,变更地籍测量的精度和质量,关系到每个土地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是保证发放土地证正确性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土地测绘工作者正确使用变更地籍测量的方法,采取合理的作业方式进行变更测量,并做好与原有地籍成果的无缝衔接,每一次变更测量工作的成果都要及时入地籍信息库,使地籍成果保持现势性和较高精度,为今后相邻宗地和本宗地再次变更测量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成果资料。因此只有认真做好日常变更地籍测量工作,不断提高日常地籍变更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才能夯实土地登记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
以上为一家之言,错误不足之处望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樊志全.地籍调查[M].2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CJJ 8-99 城市测量规范[S].国家建设部,1999.
[3]CJJ/T 73-2010 地籍测绘规范[S].国家测绘局,1995.
[4]CH 5002-94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S].国家住建部,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