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21: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公务礼仪的功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医院 财务管理 服务职能
随着医疗体制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及我国新医改方案的颁布和实施,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医院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在管理中找效益,在竞争中求生存,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发展,这就要求构建一个有利于发挥会计功能的医院财务管理和服务体系,这对于提高医院整体效益,实现医院利润最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更新理财观念,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财务工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把发挥现有资产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更新理财观念,这是市场经济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成功与否的基石。理财观念更新的对象首先是财务人员。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不仅要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而且要将专业财务知识和最新经营管理理念融合在一起。财务人员只有树立终生学习才能终生执业的观念用市场经济理论来指导和运作财务工作,实施低成本竞争战略,增强竞争能力。以优质、高效、低耗的服务赢得医疗市场份额,其次是医院的领导,医院领导应不断学习理财新知识,更新理财新观念,来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并融合到医院日常工作中去。这对于建立一个标准化和全面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充分发挥财务工作的服务作用,是实现财务职能的需要
财务部门工作以服务为主导是财务根本职能决定的。财务的基本职能是财力分配和财务监督,财务工作者不仅要如实记录、反映经济业务,及时、正确、完整地提供会计资料,而且要反映单位的偿债能力、变现能力等,不断反映医院资金运行情况,对异常情况进行说明,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服务,把握好了服务这个主导,理财方向就能明确,财力分配和财务监督就有了统一目标。
2.1合理组织收入,统筹安排资金,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医疗事业的发展是一个高科技技术领域,医院的发展离不开资金,因此医院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筹资渠道,结合本身实际情况多形式、多渠道去筹措医院所需资金,是对医院财务管理的进一步要求。其次,在投资管理方面,市场经济下,医院要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财务人员要履行监督、检查医院经济活动的职责,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参与医院大型项目、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切实保障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经济性,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达到资产的保值、增值目的,防止资产流失,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是对医院财务管理更高的要求。
2.2做好财务预算,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支出。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市场信息,进行预算编制,根据批准的预算和计划所规定的用途,建立健全必要的支出管理制度和措施,讲求资金使用效果。在执行财务预算中,实行“一支笔、两条线”相结合的办法来管理医院资金。同时在费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实际发生额与预算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以便调整及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医院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一致,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2.3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单位适应新的竞争形势、防范经营风险的迫切需要。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定控制环境中,依据一定的理念和一定的程序对单位的重要经济活动和重要环节进行监管的过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4加强财产物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2.4.1 药品材料是进行医疗业务工作必要的物质条件,药品管理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和经济效益。各医院都应建立药事管理组织,确保用药安全有效。采购、药库管理人员负责全院的药品采购供应工作,根据每月由计算机输出各类药品消耗动态,按时编制药品分期采购计划,经有关领导研究批准后方可采购。特别注意解决药品紧缺与积压两方面矛盾,在保证业务活动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库存占用,节约消耗,加速药品资金的周转。
2.4.2固定资产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应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做好固定资产的维修工作,使固定资产经常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最后,要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账实相符。由于医院资产品种规格多,且经常在科室间调拨,最好使用条形码管理。
关键词:公益组织;账务管理;路径
1公益组织的界定
我们通常把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资源提供组织称为公益组织,剩余资产没有明确的所有权,承担着委托经济责任的组织。公益组织的目的不是如同企业一样为获取利润,他们提供的服务都是为了一些公共目的,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一个公益组织在一定范围的社会服务,即在完成一个特定的社会使命,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公益组织需要长期发展下去,为社会大众服务,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其发展,而如何有效的使用资金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
2公益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法律制度体系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2.1.1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
非营利性公共法律系统还存在着缺陷,而不是一套完整的民间公益组织管理法律、法规,而是间插于其他法律、法规中,而且许多都没有相关法律制度的约束。
2.1.2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财会基础工作薄弱
对于公益组织来说,虽然有很多人参与,但缺少专职人员,临时招募的社会志愿者缺乏专业的培训,缺少专业准备,就会导致以下的财务不规范问题。
2.2缺乏资金和资金利用效率低
2.2.1缺乏资金
对于很多公益组织资金的来源渠道单一,主要来源于各种会费、捐赠和政府支持,社会支持等等。但政府资金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分布还不很成熟,因此,政府在公益组织等方面投资有很大的限制性。
2.2.2资金利用效率低
公益组织认为只要能保证正常业务活动的组织开展,不去关心资金的使用,更加不会让资金得到最优化的使用,从而造成宝贵的资源的巨大的浪费。
2.3外部监督不力
对于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它即不属于政府部门,也不属于企业,不受人们的重视,导致多部门监管与社会监管并存实际上造成无监管局面。
3提升我国公益组织财务管理能力的路径
3.1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财务管理制度
3.1.1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政府相关的法律必须对公益组织作出有效的限制和约束。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工作。第一,建立针对公益组织的法律法规。这是约束该类组织行为的有效依据,通过约束使公益组织健康快速发展。第二,要求公益组织建立组织规范。当前许多公益组织的形式都是类似的,比如各类的学术基金会,希望工程,在开展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财务管理问题也是类似的,因此,政府可以作为监管机构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规范和标准。
3.1.2加强资产管理制度
(1)建立资产管理研究组。为该管理小组配备专业的人员,对于固定资产建立管理卡片并进行有序编号,固定资产要设立明细分类账进行核算,购入的固定资产需要加强管理。(2)集中采购大型的固定资产。在购进大型固定资产时,需要专门人员进行登记和验收。(3)对固定资产进行财产清查。公益组织必须每年对其所有账目和资产进行盘点和对账,看看是否账目符合,数量和存放地点是否正确,对于存在的账实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3.1.3加强收支管理制度
(1)收入管理。收入应该都包括在财务会计中,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所有款项,需要开具发票,并且登记入账,不能随意挪用。(2)费用支出审批。对于任何的资金流出,资金人必须要填写“支出申请表”,由领导审批后交付财务人员,财务人员根据相关凭证后才能付钱。(3)往来款项的管理。定期核实账目中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款项账实是否相符。对于不符的应及时查明原因,予以更正。
3.1.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公益组织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加强资金的使用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对资金的使用进行预算控制,简化程序,节约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2规范公益组织的融资和投资管理
3.2.1加强公益组织的融资管理
(1)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一起使用,吸引公众参与融资的过程中,不仅使用销售义演,广告,媒体,街道,会议,捐赠等传统方法,需要更多的融资合作,合资,专业网络融资方式等如现代化的方法大大提高其筹集资金的能力。(2)科学分析融资成本。公益组织对融资决策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科学预测合理的确定融资规模,努力避免和控制财务风险。(3)选择最优的融资方案。融资决策,需要确保业务工作开展顺利、健康,并确保资金的适度,尽量少占和浪费宝贵的社会资本。
3.2.2加强公益组织的投资管理
公益组织需要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认真的分析,必须科学的进行投资决策。由于公益组织的最终目标是完成社会使命,在投资活动中,他们将资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投资,都会严格的管理,尽量避免风险,使回报和风险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
3.3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加强监督力度
3.3.1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财务信息透明是指向大众公开其财务信息。非营利组织必须提高财务收支的透明度,目的是为了公益组织自身高度重视资本运营,防止金融操纵和腐败,建立一个社会公信力,促进公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3.3.2加强对公益组织的监督力度
公益组织几乎所有的当前社会问题集中在财务问题,减少相关问题的出现,单一依靠公益组织财务制度的完善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从社会角度建立一套监管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该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从单一监督渠道发展为多元化渠道。公益组织由于其是通过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公益事业的使用,一旦产生相关财务问题,就会引起社会对公益组织的不信任。第二,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对公益组织来说,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第一要务,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实现财务收支的合理化。最后,财务信息透明建立监督平台。公益组织可以建立监督平台,如:电子邮件、微信公众号、网络交流平台等公开透明化内部财务管理,并积极听取社会监督的反馈信息,以这种方式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3.3.3建立绩效评估,完善权责分工
第一,公益组织在我国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严格的评估程序。财务绩效评估支队是通过选择合理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内各职能部门的绩效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反映了组织在评估期间的财务业绩和财务表现。通过建立绩效评估系统,使得资金和绩效挂钩,可以逐步实现对于资金从关注资金的投入到关注支出效果的转变。第二,公益组织应该全职分离。对于财务需要专人来管理,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做好会计的工作。科学建立会计账户及时记账,算账,报账和核算等,需要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及时反映资金的收支状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记录,严格的配额来检查。加强内部审计,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合法性,保证资产的完整性,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总之,现存的公益组织存在着大量的财务管理问题。而存在的问题都有密切的相关性,每一个问题都有可能引起其他问题,并且某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会影响到其他问题,问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而一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引起其他问题的产生,产生恶性循环。所以一定要从最基础的问题入手,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以解决组织面临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宗鸣.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初探[J].财会通讯,2010,(07).
[2]刘涵月,卢洁珏,潘客序.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与监督[J].经营管理,2011.(05).
[3]刘亚莉,张楠.英国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启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5).
[4]王莹.关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J].财经界,2012,(0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和各项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备,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涉及法律的事务越来越多,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也日显重要。因此,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和企业家对企业的法律事务工作也格外重视。他们不仅聘请专业律师担任企业的法律顾问,甚至还成立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聘用专业法律人员处理企业的法律事务,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法律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
企业经营、管理等活动与国家法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一、依法治国已经作为国家的基本方针写进了《宪法》。在现代法制社会,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主要通过各种法律法规的实施来实现。企业作为国家经济活动的基本主体,必然也在国家法律法规调整的范围之列,受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二、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各经济主体相互平等的基础上的。各平等经济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调整,主要依靠国家的法律法规,所以说所谓市场经济也即法制经济。参与市场经济的企业,如果不知法,不懂法,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之间因违法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在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往往会由于不懂法而错失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机会。而知法守法的企业,则完全可以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使之免受任何不法侵害。
三、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从宏观上看,也可以理解为即各种经济合同的谈判、签订、履行、解决纠纷的过程。企业的经营目标,主要依赖各个经济合同的正常、实际履行来实现。而各个经济合同的谈判、签订、履行、和纠纷的处理,均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四、企业依法签订的经济合同,是确立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也是企业实现其经济目的、解决经济纠纷的重要依据,所以,经济合同也可以理解为是国家法律法规在该企业的具体延伸。签订经济合同,对企业来说如同立法一样重要。所以,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如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或专业的法律工作者的参与,经济合同签订不好,企业的经济目的也往往难以顺利实现。
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特点
企业作为国家法律调整的对象,企业法律事务工作必然有着不同于国家司法机关的自身的特点:
一、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领导重大决策过程中的法律事务。包括企业的设立,投资项目的选择、谈判,重大经济合同的签订,企业的改制、上市,企业重大问题、突发问题的处理等。主要涉及企业法、投资法、公司法、合同法、金融法等内容。
2、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法律事务。如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劳动人事的管理,经济合同的管理,金融税收的处理等等,均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相关的法律问题。
3、解决各种经济、民事纠纷过程中的法律事务。除经济、民事纠纷涉及的有关经济、民事法律问题外,还有关于仲裁、诉讼、执行等程序性法律问题。
二、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不享有任何的执法的权力,而是着重与知法守法,防止发生法律冲突,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主要以预防为主,以避免发生法律纠纷为目标,其次才是依法解决、处理已发生的法律纠纷。
四、企业法律事务工作涉及面广,涉及的部门、人员较多,涉及的工作内容复杂,企业法律事务往往处于配角地位,带有服务性质,所以要求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人员除必须掌握全面的法律知识外,还必须有高度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协作精神、奉献精神。
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功能
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功能主要三项:
一、预防功能
通过为企业领导进行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就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有关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意见,参与、协助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有关工作,起草、审查企业的经济合同和有关法律事务文书,解答企业职工的法律咨询等,使企业依法进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防止出现违法行为和各种法律漏洞,预防企业发生法律纠纷,避免企业经济损失。
二、挽救功能
在企业发生法律纠纷或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企业进行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活动,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避免或挽回企业的经济损失。
三、宣传教育功能
【关键词】 财务能力; 地区差异; 财务环境
财务能力是企业能力的核心构件之一,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动力,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如何提升企业的财务能力就成为政府、股东和企业高管均高度关注的问题。财政部部长助理刘红薇和企业司司长刘玉廷先后在不同场合指出,要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列入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四大重点工作之一①。
我国地域广阔,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进而对企业财务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然而,现有的研究对于我国企业财务能力的地区差异关注较少。鉴于此,本文拟在梳理现有文献中有关企业财务能力地区差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2011年1 407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按公司注册地分东、中、西三组,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进行地区间的差异比较分析,从而为财政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税收征管部门等政府部门出台扶持企业发展政策,为公司高管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企业财务能力提供经验证据。
一、上市公司财务能力地区差异的研究述评
根据企业能力理论,企业的本质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体,包括战略能力、组织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财务能力等。企业财务能力是指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能力,包括财务表现能力、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由于后二者最终要体现在财务表现能力上,因此现有学者大多使用财务表现能力来衡量企业的财务能力,本文也借鉴这一做法进行财务能力的分析。
早在2002年南京大学会计学系课题组就对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作了问卷调查,其中有关企业财务管理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企业进行资金需要量预测时所选用的方法种类更多,财务指标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更多,财务部门在投资决策中发挥的作用更大,采用的投资决策方法种类也更多且更加科学②。齐寅峰等(2005)调查了201家上市公司和460家非上市公司的投融资实务,但他们未进行企业投融资实务的地区差异分析。近年来一些学者就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如余宇新和郭蓉(2012)借助调研数据,比较分析了东部和中西部中小企业的市场应用能力,发现东部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明显好于中西部。张敏丽(2012)在比较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后我国各地区企业的创新能力后,发现无论是危机前还是危机后,企业创新能力在不同地区之间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综合来看,现有文献中直接研究企业财务能力地区差异的并不多见,这使得我们对各地区企业的财务能力之间的差异并不清楚。显然,这种现状非常不利于政府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也不利于企业管理者认清自身财务能力的不足,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企业财务能力。
二、上市公司四大财务能力的地区差异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文从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对我国沪深两市2011年1 407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按其所在地区划分为东、中、西三组进行企业财务能力的地区差异分析。
(一)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地区差异
能否按期偿还本息是企业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前提条件,因此,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保持足够的偿债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选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三个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两个个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以及流动负债比率一个债务期限结构指标来进行企业偿债能力的地区差异分析(结果如表1)。就短期偿债能力来看,东部地区上市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的中位数分别为1.983、1.408和0.569,均高于中西部企业的1.451、1.032和0.330,说明与中西部企业相比,东部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或称流动性要好于中西部企业。其中,就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而言,中部企业又要好于西部企业。从长期偿债能力来看,东部企业的资产负债率(0.361)要低于中西部企业(0.468),利息保障倍数也显著高于中西部企业。这说明,东部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要好于中西部企业。从债务期限结构指标来看,东部企业与中部企业的差别不大,但要高出西部企业近6个百分点。因此,综合来看,我国企业的偿债能力呈“东强西弱”的格局。
(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地区差异
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能力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本文选用了分别代表企业产品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和股东盈利能力的营业毛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报酬率三个指标来进行企业盈利能力的地区差异分析(表2)。从表2可以看出,东部企业的营业毛利率、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要高出中西部企业一个左右的百分点,说明整体而言,东部企业的产品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和股东盈利能力均要好于中西部企业,其中在资产盈利能力和股东盈利能力方面,中部企业又要略强于西部企业。
(三)上市公司营运能力的地区差异
营运能力是企业配置和利用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能力,体现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对资源的配置能力。从本文选用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指标来看(表3),东部地区的企业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要少于中西部企业,平均每年要少周转1.5次,但存货的周转速度要快于中西部0.3次左右,企业全部资产的周转速度与中部企业差异不大,但要快于西部企业。这表明,东部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但可能是由于采取了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款速度较慢,坏账风险增大。
(四)上市公司发展能力的地区差异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想要生存就必须发展。但珠海巨人集团、沈阳飞龙集团、洛阳春都集团、韩国大宇集团等大量鲜活的案例表明,过度扩张可能会使得企业的融资能力跟不上扩张的步伐,严重时会引起资金链断裂;然而过低的增长速度会使企业丧失投资机会和市场份额,企业规模萎缩,直至被其他企业所兼并。因此,如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就成为企业发展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Higgins(1997)提出的可持续增长计算公式来测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企业在不发行新股,不改变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时,其销售收入所能实现的最大增长率。其计算公式为:
SGR=ROS×ROA×RR×AE
其中:SGR为可持续增长率;ROS为销售净利率;ROA为总资产周转率;RR为留存收益率;AE为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权益乘数。
从表4列示的发展能力指标值来看,中部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最高,东部企业次之,西部企业最低;但从实际增长率来看,销售收入增长率在各地区之间差异不大,且都远远超出其可持续增长率,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整体处于超速发展状态;东部企业的总资产增长率最高,中部次之,而西部最低;净利润增长率则与可持续增长率分布基本相同,即中部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整体来看,中部企业有两个发展能力指标值最高,说明从发展前景来看,中部企业有着较强的发展潜力,这可能与中央近几年推行的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建设等相关战略的实施有关。
三、上市公司财务能力地区差异的成因
根据财务管理环境起点论,任何事物总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而存在和发展的,财务管理也不例外。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财务管理,其特征相异,根本原因是影响财务管理的环境因素不尽相同(王化成,2000)。因此,笔者认为,造成我国东、中、西部企业财务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其财务环境存在差异。根据与企业关系的不同,企业财务环境可分为外部财务环境和内部财务环境。
(一)上市公司外部财务环境的地区差异
企业外部财务环境主要包括产权保护、政府治理、法制水平、市场竞争、信用体系、契约文化等。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企业专心研发新产品,从而使企业的产品有更强的盈利能力;良好的外部环境,还有利于吸引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其中包括财务管理人才,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改善企业的营运能力,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前述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企业财务能力要强于中西部地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的外部环境要优于中西部地区。樊纲等(2010)、魏明海等(2010)分别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市场化进程和地区治理环境的评估结果(见表5)证实了笔者的这一分析。表5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减少政府干预的程度、地区治理环境质量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
(二)上市公司内部财务环境的地区差异
影响企业财务能力的内部环境主要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情况,包括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分离、董事会规模(人数)、独立董事占全部董事的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等。根据大量有关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结果,两职合一不利于权力的制约,较大的董事会规模会降低董事会决策效率,较大比例的独立董事有利于抑制管理层的道德风险,管理层持股有利于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因此,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财务能力。此外,由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主要是在企业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领导下进行的,因此企业财务负责人的年龄和学历水平对企业财务能力也应有一定影响。一般认为,相对年轻、具有较高学历的财务总监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会更高。
表6列示的内部财务环境相关指标的结果显示,与中西部企业相比,东部地区的企业两职分离的比例更高、董事会规模更小、独立董事比例更高、管理层持股比例显著更高,财务总监的平均年龄更小、平均学历水平更高。因此,可以认为,东部地区企业更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该地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水平更高的原因之一。
四、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能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总体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即东部企业最好,中部次之,西部最弱,造成这一格局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环境由东向西依次减弱。
本文的研究发现对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和上市公司管理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努力完善企业的外部财务环境,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推进市场化进程,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法律的执行效率,降低财务环境的地区差异,为企业提供一个能实现经济公平稳定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针对企业财务能力存在显著的地区分布特征,各级地方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与企业财务能力挂钩的财政扶持政策,而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企业财务能力较弱地区上市公司的管理和指导;三是企业必须加强公司治理,发挥“新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治理作用,完善管理层的薪酬和股权激励机制,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重点是引进和培养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为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 Higgins, R.C.How Much Growth Can a Firm Afford[J].Financial Management,1997(8): 186-198.
[2] 樊纲,王小鲁,朱恒鹏.我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9年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3] 齐寅峰,李胜楠,等.我国企业投资决策方法选择的调查研究[J].管理学报,2005(2): 153-158.
[4] 王化成.财务管理理论结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 周守华,陆正飞,汤谷良.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6] 魏明海,柳建华,刘峰.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研究报告(2006—2008)[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商务英语 翻译 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69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WU Jiaqing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Business, Nantong, Jiangsu 226011)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today's world, countries trade exchanges become more frequ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will be born has also been more widespread attention and recognition. Its complexity and multi-directional translation demand theory principle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plays a fundamental and decisive role. How authentic English translation for business, how semantic information, cultural backgrounds, text styles, such as a relativ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his article on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orrect and effective guidance specific to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o analyze applications.
Key word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application
0 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不断走向全球化格局、多元化方式,大到洲际小到国际间的商务交流日趋频繁,专业化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稀缺,我国对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大量增加,这与商务英语在翻译的运行中没有渗透对等的理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翻译者在翻译的进行中未能遵守这项对等的理论也变成限制商务的谈判的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不仅会影响到国家的对外贸易,也会对国家形象造成重要影响。
1 关于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是专业英语的一个分支,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被纳入学术研究。它包含着商业活动中的多个领域,如科技翻译,外贸翻译,外资引进说明,国际融资,国际旅游业,国际运输业等多个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的变革变得愈加频繁。英语也因此在世界经济领域中成为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语言交流沟通方式。因此商务英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内外许多专家也都在不断地投身于商务英语的研究之中。
在我国,针对商务英语翻译的调查研究已经有了很多先例,并且留下了很多的研究资料,包括肖满军的《商务英语翻译及词义的正确理解与选择》,张勇的《词汇意义的正确理解》,周立人的《商务英语翻译中动态对等的应用》,刘法公的《中英商务英语翻译原则的探索》以及廖莹的《国际商务英语学――理论,语言以及实践》等著作和论述。在廖莹的研究报告中,对商务联络的十三个特征进行了细致的概括,并指出国际商业活动的文字写作应当遵守7个C的原则,这七个C包括Completeness(完整性),Clearness(清晰性),Concreteness(可推敲性),Conciseness(警醒性),Courtesy(礼节性),Consideration(可考虑性)以及Correctness(正确性)。
在国外的研究者中,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中国的翻译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首次提出动态对等理论,在翻译领域取得很大成功。并且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跨越》一书中开始用“功能对等理论”代替了含糊的“动态理念”。 功能的对等理论重点在于译文和原文在内涵与格式两方面的动态的等同,同时也注重阅读者对译文的回馈与读者对原文的反馈度需要基本一致。据他所讲,“功能对等理论”是和“动态平衡理论”十分接近的。正如奈达所说,“翻译包含于源语言的近乎自然的对等和转译语言的再创造,首先是词义,其次便是风格。”
国内外的学者都在研究商务英语及其翻译。其中很多人都在研究翻译商业文件中专业词汇和长难句的翻译技巧。也已经有很多关于商务英语翻译的努力得到了成果。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在研究商务英语的特性。
2 理论学习: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提出功能性的平衡有两种形式:其一可以叫做常规平衡,其二称之为基础性平衡。在常规平衡翻译中,译者要尽最大努力去进行文化的再创作以及与原文意义相符合的语言形式的渗透。并且为了达到词汇的应用,译者往往会用特殊词汇来代替目标文章的中所给的词汇。也就是类似于逐字翻译的方式。例如:
We’ll get in touch with our manufacturers and try to advance the time of delivery.
(我们将和厂家联系,尽量把交货时间提前)
Would you please make your lowest quotation CIF San Francisco?
(请报旧金山最低到岸价)
但在细化之后,功能对等理论涵盖了更多的翻译理论要求。(1)语义信息对等理论。这个方面的对等理论要求深浅层次的语义对等,在翻译的各个方面严格遵守对等原则,使得翻译更加精准。尤其是针对商务英语的翻译,必须用正规的语言和翻译方式,需要更加专业性。(2)风格信息对等理论。本方面理论即地道地翻译出对方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又要让本方能够准确地理解对方要表达的事物。尤其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涉及到信函类的翻译,要恰到好处,简短有力,措辞也必须准确、严谨。(3)文化信息对等理论。本方面理论着重强调各国各民族之间文明的不同、文化的巨大差异。这就要求译者具备极为开阔的眼界,深入了解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背景,稍作更改,更准确、更有效率。并且要把读者的反映纳入翻译水准的重要标准之列,最终达到翻译结果与源语言表达效果的统一。
由此可见,功能对等理论赋予了翻译者在翻译中拥有更大的自由和可修改性。在功能对等理论的实践中,译者需要更多地注重源文本的新格式;并且对文章本身所传送的讯息更加感兴趣。由此理论,奈达给出了“翻译包含于源语言的近乎自然的对等和转译语言的再创造,首先是词义,其次便是风格”的陈述。在这条关于对等理论的陈述的指导下,翻译者会更好地开展翻译活动。
3 功能对等理论与商务英语的翻译
在奈达的观点中,“翻译包含于源语言的近乎自然的对等和转译语言的再创造,首先是词义,其次便是风格。”这也就将功能的对等理论所指导的商务英语的翻译区分为了两步:词语的对等原则和句子译文上的对等。
(1)词语的翻译对等原则:词语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因此在翻译中理解词语意思是非常重要的。因而,译者不能主观更改词义,要在文章中的上下文去理解翻译词语。在不同的文章中,相同词汇也有着不同的意义。例如:
原文:The music band Beyond comes from Hongkong has been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ir skills,construction and growth under the guidance of beyond which made in their early time.
译文:来自香港的知名的Beyond乐队在他们成立之初所订立的“超越”的目标的指引下,已经在其演唱技巧、团队建设和成长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在这个例子中有两个“Beyond”出现。第一个译文“乐队名称”。第二个译文“超越”,是最基本的含义。
(2)语句翻译上的对等。句子源自段落。在翻译中,尤其是商务英语翻译中,语句意义的对等对于段落的翻译非常重要,句子相对而言也是比较长的。例证如下:
Within 10 months after the signing and coming into effect of this contract, the Buyer shall via to pay the price for the things to the Seller by creating a confirmed irrevocable L/C for the full amount of USD 50,000 in order to the Seller proceed a bank at export harbor.
译文:买方在签署合同十个月后并开始生效时通过出口银行创建以买方为受益人的兑换不可撤信用证监支付总计5万美元的全部款项。
在这句话中,有两个状语从句。翻译的顺序由此改变。译完的段落很适合汉语的特征。段落的本意也没用改变。这就表明译文和原文达成了对等。
4 总结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特殊用途的英语,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语言特点:清晰、简洁、精确、一致、礼貌、正式、完整。因而使得它的翻译有别于文学翻译等其他翻译,拥有极强的目的与复杂的关联性。这也要求商务英语的翻译者拥有更高的水平。而功能对等的理论在译界作为一种基本理论已被广泛认可,文章通过大量的案例,充分表明功能对等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当然,随着国际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社会对合格的、实用型专业商务英语翻译人才需求凸显,商务英语翻译技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推动了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要进一步进行改革,注重人才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商务实践的培养,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合理地处理语义信息、作者和译者的风格以及文化因素等,在源文本与译本之间实现最贴切的“对等”,在商务活动中,更好地促进业务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吴国权.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5:205-206.
[2] 周敏.功能对等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3.26:195-196.
一、保险服务的内涵
财产保险产品的无形性、保障性、射幸性使得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的价值和效用主要以保险公司履行合同承诺,落实售后服务来体现。而保险产品的无形性、服务的差异性和不可复制性使得客户在购买时面临着比实体产品更大的风险与压力,其购买行为也更为谨慎。多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往往是基于对品牌的认知而主动尝试或被动接触,接触后在感受满意的情况下产生购买行为。在购买保险产品后还会进一步体验售后服务并将这种服务体验作为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其再次购买时所考虑的因素中去。可以说保险服务就是保险公司为消费者提供的有偿和无偿的、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增进消费者福利的一切活动。提升我国产险公司的服务能力,就是要从服务的角度找出服务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作用机理,并采取有效干涉,最终达到诱致新客户从知晓到购买,提升老客户的喜爱和信任,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对公司的忠诚。
二、产险公司提升服务能力和品质的意义
( 一) 提升服务能力和品质是改善行业形象,营造良好经营环境的需要
当前消费者对产险产品种类相对较少且同质性严重; 重承保前的推销,轻防灾防损; 理赔过程手续繁杂、时效性差、保险金与客户期望存在差距; 营业网点少,网点设备落后; 员工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反映强烈。上述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影响了产险公司的行业形象、影响了产险公司的经营环境。如不加以改进,将不利于产险公司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 二) 提升服务能力和品质是顺应市场转型的需要
近年来产险业的激烈竞争,促使产险公司的经营进入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时期。更加注重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注重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 注重从粗放开发客户资源向和谐利用资源转变。这三个转变都对保险公司服务能力和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内涵式发展,要求保险公司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以专业化、高效能的服务实现客户满意; 差异化竞争,要求保险公司以明晰的市场定位和创新发展模式拓展竞争领域,以领先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服务品质提升竞争层次,通过服务提升客户忠诚度; 和谐利用资源,要求保险公司高度重视保险客户的培育、保护、开发和利用,通过客户生命周期管理、数据挖掘、给客户提供更多样、全面和高附加值保险服务,把潜在的保险需求转化为现实的保险消费,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 三) 提升服务能力和品质是反哺销售的重要手段
以车险、企财险、责意险、货运险等为主要产品的财险产品多为一年及一年期内产品,客户存在着反复购买的可能性。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质量,同质同价比服务,这是市场经济的不变法则。如果被保险人对保险期间的服务感到满意的,联结关系就会增强,信任水平得到提升,使得客户忠诚度不断提高,进而产生重复购买、推荐顾客、扩大购买范围等行为。相反,如果这种服务让顾客不满意,信任就会下降,最终导致客户的流逝。因此可以说,服务是产险公司的生命线,是立业之本。
( 四) 提升服务能力和品质是公司创造价值的有效路径
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产险公司在服务层面创造价值的实现路径有三:
1. 满意服务———提升顾客忠诚度①———提高续保率。研究表明,当客户忠诚度增加 5% 时,获利便可提升 25%。许多学者更是直接表示,忠诚的顾客是公司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顾客忠诚度是一个多因素驱动的结果,在保险行业中,基本无差异的保单是难以构筑竞争优势,客户忠诚度多与客户服务密切相关。如果客户对公司的服务感到满意,那么对公司的信任和依赖程度就会上升,进而产生重复购买行为。
2. 品牌服务———吸引新客户———增加保费收入。随着收入与财富、城市化进程、保险意识、消费习惯等要素的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保险消费者风险态度( 规避、中性或偏好) 、消费习惯( 不同的渠道偏好、周期偏好或消费场景偏好) 、社会背景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其对保险产品、服务、购买的便利性等方面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通过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细致贴心的服务,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吸引新客户,增加保费收入。
3. 差别服务———差异化定价———超额利润。经济学中以“价格歧视②”来描述在出售完全一样的或经过差异化的同类产品时,对不同的顾客索取不同的价格,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价格歧视”的实现以消费者细分为基础,通过 CRM 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客户信息收集和挖掘,从中获得客户偏好、价格敏感度信息。进而对客户实施分类,有针对性地设计销售策略、定制保险方案、安排服务活动,最大化地实现公司利润。如对高端客户、大客户提供个性化高品质服务,并采用较高的费率水平; 为普通客户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降低成本吸引其投保。
三、影响产险公司服务效果的因素分析
( 一) 保险产品对服务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目的是满足其某方面的需求,产品质量的高低对其需求的满足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就保险核心产品而言,产险公司的实有资本、公积金、风险管理能力、公司定价机制等会对承保能力,赔偿能力和效率产生影响; 作为附加产品的风险管理咨询和防灾防损建议,以及车险客户的出险拖车、故障拖车、送油充电、更换轮胎等增值服务,又会受到公司的服务战略、客服人员的数量、风险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 二) 服务人员对服务的影响
产险公司的服务过程包含销售、报案、查勘、核赔核保、理赔转账、续保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客户会与公司的服务人员多次的接触,许多时候客户就将员工服务等同与公司的服务,从时效性和专业性对其服务感受进行评价。但在现实中由于许多保险公司将一线服务员工看作是可自由支配、可无限获取的资源,为他们提供的薪酬不高,没有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随意招聘和解雇员工,使得一线服务员工的组织归属感和服务的意愿不高,流失率严重。专业技能也待提升,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 三) 公司内部管理对服务的影响
服务品质的保证在于每一环节的质量管控,从以下四个环节的差距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公司内部管理不到位,对服务品质造成的影响。
1. 管理者的认识差距( 差距一) 。由于产险公司的管理者没有认真进行客户服务需求调查,对客户服务需求的分析不准确、服务品质定位不正确,或不同部门间沟通不畅,扭曲了顾客信息。使得保险公司所感知到的客户服务期望与客户真实期望不一致。
2. 服务能力差距( 差距二) 。受产险公司的服务资源、经营目标、对服务的管控能力、服务的复杂性、市场竞争度等因素的影响,提供的服务承诺并不能完全与其对客户的服务感知相契合。
3. 服务转化差距( 差距三) 。由于服务承诺与服务生产能力不匹配; 服务规范标准不够细化和精准,标准缺乏操作性,难以进行考核; 员工缺乏服务培训使得技能缺乏; 信息平台未能提供服务便利等原因,造成产险公司所提供的服务达不到其承诺标准。
4. 服务感知差距( 差距四) 。即使产险公司提供的服务与其承诺一致,但是由于人员、流程、信息平台、服务环境等诸多因素,使得客户的服务体验与其期望之间存在差距。
( 四) 信息平台对服务品质的影响
一方面,“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口号虽然被各家产险公司所拥趸,但在现实中各家公司从成本管控、管理的便捷性、信息转化成本等因素考虑,多是以保单为中心进行信息管理,而不是客户个人的特质信息,使得在服务过程中无法对客户进行适配的差异化服务。另一方面,产险公司拥有诸多的信息管理平台,但各平台间的相容性和数据共享性却不足。一些流程被分割或过于冗长,运营效率低下极大地影响服务提供的速度。而研究表明,在服务过程中让顾客等待,特别是无原因的等待,会对服务感受造成消极影响。
( 五) 环境层面的服务影响因素
环境是顾客接受服务的场所环境,它是由保险公司营造出来的,包含服务场所的灯光、颜色、布局、设施、装潢风格等会对顾客的体验产生影响的因素。营业职场是客户了解产险公司的窗口,也是与产险公司发生互动关系的外部环境。一个良好的营业职场应该是建立在完备的设施、便捷的流程、规整的秩序、亲和的氛围等因素基础上的,体现公司文化、彰显公司品牌特征的场所。使客户有逗留的意愿,有主动交流的倾向,能增进客户良好的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最终影响到其购买意愿及口碑意向。但相对于银行业而言,保险公司的营业职场数量少、标准化程度低、硬件落后,无法和客户形成无声的交流,更无法对客户实施品牌影响和购买暗示。
四、提升产险公司服务品质和能力的举措
( 一) 培育服务文化,引领服务品质处于服务一线的员工具有有限理性和主观能动性,其服务行为的实施既是制度约束的结果,又是范例和认知能力作用的结果。因此应考虑以“服务文化”来引领其服务行为。通过开展服务星级评比活动,以“星级服务员工”、“星级服务团队”、“星级服务营业厅”、“星级服务公司”的榜样作用来强化服务意识; 通过服务文化创新、内部刊物和视频宣传、各项服务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对提升服务品质的理念进行宣传,使服务意识在员工心中固化。同时在服务工作中,倡导勇担责任而不是追究责任; 倡导上级对下级的力行示范而不是简单的指令下达; 倡导协作互助而不是相互推诿。打造专业、高效、友好的服务团队,将优质服务贯穿于客户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最终提升服务的品质,让客户获得满意。
( 二) 打造“协同、便捷、规范”的服务管理体系,提升服务管理品质
1. 提升服务环节及服务渠道间的协同性。一方面提升服务环节协同性,通过职责明晰和流程管控,加强销售承保、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灾害提醒、理赔办理、续保提醒、咨询投诉等服务环节间的协同、支持和配合,实现服务的全流程无缝联接,实现高效运营。另一方面,加强服务渠道协同: 加强传统销售渠道间以及传统销售渠道与电子商务渠道、网络服务渠道间的协同,在开展传统渠道服务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客户通过网站、电话来投保、自助查询和反映问题,降低公司人工服务成本。
2. 优化流程,提供便捷高效的客户服务。实行客户咨询首问负责制、中高端客户理赔客户经理代办制、理赔单证材料一次告知单等,从客户角度出发,减少客户获得服务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 将不与客户接触的理算、核赔进行集中,通过集中提高后台,运营效率。建立社区服务站,开展错时服务,消除服务时间盲区,给客户提供便利的保险服务。通过推行“一揽子服务”、“一站式服务”等提高服务效率; 实施快捷理赔,升级理赔服务承诺,提高客户获得赔付的速度。
3. 规范服务标准,提升客户体验。一方面规范服务环境标准,加大营业厅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硬件的配备。通过明确营业职场装饰改造工作流程和各细节装饰标准,统一营业职场装饰风格,引入叫号、客户评价和自助查询等系统。另一方面,规范服务实施标准,针对理赔难的问题,加强理赔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车险理赔服务标准》,对车险二级调度、查勘定损、理算核赔等各个车险理赔节点的服务规范进行细化和明确; 通过强化车险理赔服务标准培训,制定“车险理赔服务标准手册,发送“人伤服务联系卡”,公示服务流程和标准,将规范服务落到实处。
( 三) 建立服务质量监控体系
一是采用短信调查的方式,开展对客户业务办理后的满意度调查、业务专项满意度调查、客户服务满意考核调查、员工满意度调查。二是建立常态化神秘人抽检制度。“神秘客户”通过拨打客户服务电话、了解条款信息、购买保险产品、检查现场查勘、查询赔案、紧急救援等方式,亲身体验公司的服务状况和水平,评价公司是否真正达到承诺的服务标准。三是建立第三方客户调查制度。聘请外部的专业公司开展定期客户满意度调查,收集客户意见并对服务进行评价,找到客户心目中的服务期望,了解公司目前产品被市场接受的程度和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四是加强客户投诉管理。正确对待并积极处理客户投诉,通过投诉发现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持客户投诉渠道的随时畅通,鼓励客户多渠道、多形式的意见反馈。将客户投诉看作是对改进我们工作的善意帮助。
( 四) 优化信息平台建设,提升服务品质
一是通过信息平台控制来确保一致的、持续的客户服务质量和标准。二是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对客户数据进行全面整合,建立唯一标识的客户档案,提高客户信息的动态管理水平。三是实施数据资源共享,加强销售平台、理赔平台、财务平台与电话客户服务中心、电子商务网站、分支机构网点、服务供应商等服务网络平台间的协同,提高服务效率。
( 五) 建立客户资源应用机制,创造服务价值
客户资源应用是对客户信息潜在价值不断发现和不断挖掘的过程。一是建立客户分类标准,对不同等级客户实施差异化的营销服务策略,以达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利用客户生命周期变化,对客户的续保期、新增资产、风险变化等要素进行跟踪,筛选出潜在流失客户、潜在忠诚客户、潜在 VIP 客户等不同行为特征的客户群,并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服务措施。三是为客户提供交易信息确认、理赔信息查询、短信息定制等服务,以降低服务投入成本,提高服务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该笔的结构如下:笔芯外面有磁环,磁环外面有电感线圈。当笔芯受到压力时带动磁环运动,磁环与电感线圈产生相对位置的移动,此时电感线圈的电感量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然后通过振荡电路把电感量变化转化成方波(正弦波转化成方波)振荡频率的变化,所以检测频率的变化即可得到压力的变化。
系统组成
压力检测模块
压力检测模块的主要作用是把压力的变化转换为方波频率的变化。压力检测模块由正弦波振荡电路、整形电路组成,各电路模块的功能如下:
(1)正弦波振荡电路:该电路是采用Lc振荡的方式,即压力变化变化时该电路会产生频率不断变化的正弦波。
(2)整形电路:该电路将正弦波转换成方波。该模块电路总体方案设计比较简单,但是在调整电路参数时需要根据合适的频率、频率的变化范围、阈值大小等做细微调整。
压力采集及处理模块
压力采集及处理模块的主要作用是把上面得到的方波进行采集然后通过算法处理并送给无线传输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压力采集和数据处理。
压力采集模块:方波输出到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接口TO,然后检测该接口的下降沿脉冲的个数。在设计时应注意到由于单片机在第一个机器周期检测到输入管脚的电平为高,在第二个机器周期检测到输入管脚的电平为低,才会判断该引脚输入了一个下降沿,所以检测到一个下降沿至少需要两个机器周期,所以方波输入的频率最高为振荡频率的1/24。本系统所用单片机的时钟频率为12MHz,所以方波输入的频率最高只能是500kHz。
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主要是对检测到的脉冲个数进行处理。为保证对每支笔施加相同大小的压力时得到相同的笔迹粗细,需要采用对脉冲个数的自适应算法保证最小的脉冲个数与最小的压力值相对应,这样就实现了笔的一致性:在程序中设计了几种不同的压力系数,力度大的书写者可选择较小的压力系数,反之亦然;为降低功耗,程序设计了中断唤醒功能,如果笔芯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受到压力则让主控处理器和无线模块进入省电模式,一旦笔芯受到压力则主控处理器要及时唤醒并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功能
教学实践表明,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方法,它在物理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一、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
物理概念的形成与物理原理的理解,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如果离开了实验,就等于空中楼阁,即使在黑板上进行“纸上谈兵”,也无法让学生真正的理解物理原理的内涵,而且还会把本来是生动有趣的物理知识变得枯燥无味的难以理解的材料,不利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手段,学生的动手技能、科学态度都需要通过实验来培养,如果离开了实验,只能由老师进行空洞的说教,要知道学生的能力是无法用说教来形成的.良好的实验素质,本身就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如果离开了实验,学生的科学素养无法形成,更不要说培养创新能力了.一个不重视实验的教师肯定是不合格的教师,实验不仅是老师的教学手段,也是物理教学的基础.
二、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方法
实验能利用仪器,人为的模拟自然现象,使自然现象可以反复的再现,从而方便科学工作者进行观察,它能化复杂为简单,使人们能借助仪器与设备,对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从而便于排除非本质的干扰因素,纯化某种性质或某种关系,使人们较为容易的、比较精确的找到物理变化的规律.从另一方面讲,学生学物理主要就是利用实验探知物理规律的过程,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体验到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的过程.因此,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的物理概念、原理都是建立在实验为基础上的,学生通过实验探知物理规律,利用实验总结得到各种结论,如果离开了实验将无法进行物理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无论怎么重视实验都不为过.
三、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实验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真实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在观察实验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动手做实验的欲望,老师让学生在实验中不断体验研究科学的过程,尝试新的发现,从而获得愉快的喜悦.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原子能的时候,可以补充播放原子弹的爆炸视频;在学习光的折射现象的时候,可以请学生上来,用铅笔代替鱼叉,叉烧杯中模拟的小鱼;在学习了电路连接知识后,可以请学生设计问题抢答器.这些小小的实验,都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用实验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利于实验能有效的导入探究教学的新课.新课改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探究教学需要适合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还有利于探究教学的顺利开展.比如,在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温度关系的时候,可以这样设计新课的导入:大家见过酒精灯能使灯泡发亮吗?学生肯定说没有见过的.但教师可以事先将电池等藏在密封的盒子里,然后用导线,小玻璃条以及小灯泡连接成闭合的电路,由于玻璃条在通常情况是不导电的,因此,学生看见的灯泡不发光,此时,用酒精灯对着小玻璃条进行加热,过一会儿,学生看见小灯泡发光了,被酒精灯“点亮”了.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探究教学课的导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自然的猜测:玻璃在不同的温度下,电阻发生了变化.如,在学习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时候,也可以先做这样的小实验: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的实验.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其中奥妙的欲望.
五、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大力提倡进行各种形式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科学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比如,在学习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很多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总觉得自己离镜子越远,镜子中的像应该是越小!那么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呢?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是否与离镜子的距离有关呢?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打消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距离有关的想法.
实验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培养创新人才,就要依靠教育,依靠创新教学,而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大有作为.比如,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时候,假如只有弹簧秤没有刻度尺,能不能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呢?学生通过讨论,找到了动力通过的距离与砝码上升距离之间的关系,完全可以不要刻度尺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总之,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离开了实验不能称为合格的物理教学,对实验不重视的老师,也是不负责的老师,为了学生的发展,在物理教学中无论怎么重视实验都是应该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服务理念服务功能
医院图书馆以为医、教、研、管理等提供情报服务、为领导提供决策性的情报为已任。但是,随着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暂停不少图书馆的业务和发展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主要问题是单位领导对医院图书馆的建设不够重视。一些领导认为,图书馆的投资没有经济效益的回报,以致图书馆的人员配置、设备购置、经费投入无法达到基层医院图书馆建设的最基本要求。特别是卫生部在制定医院上等达标的评审内容中,图书馆竟然没有评分指标,这就更引起领导的错觉,认为图书馆建设并不重要造成医院领导对为医疗、科研、教学、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关注却很少。图书馆为临床、科研、教学服务意识薄弱长期以来,许多医院图书馆对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医院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淡忘了图书馆为医疗、科研工作服务的职能,缺乏深层次的支持和参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影响了医院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因而,医院图书馆迫切需要更新观念,调整自身定位,确立服务科研、教学、临床的意识,要把促进医院的临床、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作为图书馆的首要任务。
1、创建“以人为本,读者至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
确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读者,一旦读者减少、疏离、消失,图书馆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读者到图书馆来为求取知识、获取信息、解决疑难问题。因此,图书馆要尽量满足每一个读者的需求。只有确立“读者第一”的思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将以往“为人找书”改为“为书找人”,让读者充分利用馆藏资源。
图书馆作为提供文献信息的服务部门,面对信息技术和服务手段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光盘数据库、联机检索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拓展信息服务。在服务内容上,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必须以市场和用户的信息需求为导向,除了实行开架借阅外,还要为用户开拓多样化、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内在的功能和精神支持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冷落,信息技术的魅力掩盖了人的主导地位,导致现代图书馆工作从“以书为本”向“以技术为本”转变,而这两者从唯“物”倾向来看,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可事实上,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是人不是书也不是技术,因此图书馆的工作应该是“以人为本”。因此,图书馆事业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文主义事业。它在服务工作中应始终关注人对科学、技术、文化信息的需求和社会需求。这些实际上都是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尊重人的尊严、价值与利益。医院图书馆服务除了提供充分的有关医、教、研、管工作的专业信息外,还要提供足够的帮助,让人们树立健康人格和陶冶情操,即有关人生目的、价值、意义、人性、教养和人类利益等人文方面的书刊资料。这对于纠正医疗腐败、救助世道人心而言,也不无助益。医院图书馆也应提供兼具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设施、环境与服务工作,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一切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奋斗目标,把“创造美与和谐”作为图书馆活动的核心。
2、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服务
在环境方面,要想方设法的提供赏心悦目和愉悦舒适的阅读环境,人性化空间设计是图书馆“以人为本,读者至上”服务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要实现“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的理念,对图书馆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设计,营造清雅、舒适、充满书香气息的读书氛围,突显图书馆的文化品位,延伸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图书馆大厅及各库室内可以摆设字画、名人名言、绿色植物等等,设计出令人心旷神怡的读书空间。图书馆里的任何摆设都要处处以人体感觉舒适为出发点。无论是馆舍建设、馆舍布局、内部设施配置,都必须以“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作为根本的行动指南,否则将无法充分的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应该具备智能化和多样化的服务功能,因此,一方面,对图书馆内部的网络设备和电子文献检索设备必须根据读者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安置,使图书馆功能更加趋于多样化,服务更加专业化。医院图书馆是医院内一个集文化、临床教育、信息、科研于一体的学术中心,是直接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也是医院教育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文献情报中心。因此,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服务,不断开拓新的服务功能以及丰富服务内容才能更好的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3、医院图书馆改善服务功能
领导对医院图书馆建设的重视是医院图书馆发展的有力保证和前提。图书馆工作者必须主动与各级领导沟通,向领导提出图书馆的发展计划和工作承诺,特别是在服务功能和服务意识方面进一步创新,用工作成绩和工作态度来取得各级领导和医务读者的认可。医院图书馆是巨大的知识库,要起到医学知识交流中介的作用,馆藏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医院图书馆的馆藏质量,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增加采购原版专业书的资金投入。其次,要做好图书的剔旧工作。剔旧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剔旧工作是对医学知识迅速发展的更新。图书管理人员要一改过去等读者上门的搜动服务模式,主动提供查新检索;了解科室对新业务、新技术的动态信息需求,主动采购和推荐与之相关的专业书刊,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科室所需信息进行搜索、加工、整合,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高信息含量的服务。医院图书馆应将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患者,为患者提供科普服务新的医学模式告诉我们,患者不仅是医疗机构医治的对象,同时也是战胜疾病的积极参与者。根据单位的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所从事的科研课题,图书馆要跟踪并密切了解他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建立各类人才和专家对信息需求的档案,采取定时和不定时的方式向他们提供定题的情报服务。
参考文献:
[1]储晓红.省级医院图书馆现状调研与发展建议[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7,28(3):27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