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产品质量监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8 09:21: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产品质量监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农产品质量监管

第1篇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立足现有、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满足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为出发点,以监管服务职责正常履行、监管服务工作明确到位为标准,切实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队伍、条件、运行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乡镇农产品质量全监管服务能力,为从生产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全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撑。

二、建设内容

(一)建设目标。到年11月底,乡农产品质量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完成机构挂牌、人员、经费、检测设备和岗位职责“五到位”。

(二)建设方式。主要依托现有的乡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通过加挂牌子、赋予职能、充实人员、完善条件,实施联合建设。鼓励涉农村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全监管服务站点,赋予村级动物防疫员或村级专职农技员村级农产品质量全监管职责,成为乡农产品质量全监管站的延伸和有效补充。

(三)建设标准。一是“四化”标准:即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二是“六有”标准:即有一块专门机构牌子、有2名以上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专业人员并实行实名制管理、有确保正常工作开展的专项工作经费、有一台可上互联网的电脑设备、有一间20平方米以上且配备必要检测设备的标准化检测室、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

三、职责任务

乡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属公益性、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是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主要是:依法承担区域内农民农产品质量全管理、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指导、监督和产地准出制度落实等职责,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全。

四、建设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要把农产品质量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沟通协调,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财政部门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全监管体系建设和工作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

第2篇

为推动和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更好地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行为,按照职能职责规定,要及时组织召开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安排布置2013年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及局属相关单位,结合目标责任和岗位的相关要求,细化全县农产品质量监管目标责任和考核内容,与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生产基地、生产企业和“三品一标”企业签订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通过细化目标责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落实到位、整治重点目标明确、服务监管对象满意。

二、深入舆论宣传,提高安全意识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舆论宣传报道作为监管工作的重点来抓。

1、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深入田间地头服务群众,开展送“法”下乡宣传活动,通过上门宣传,印发宣传资料,发放科普类书籍等方式,向群众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农资消费观念,提高科学使用农资的能力,维护群众自身权益。利用“科技下乡”,结合各乡镇的逢集日,深入乡镇、村组、农户及田间地头,设立固定咨询点,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三品一标”相关知识及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特点和识别方法等,指导农户科学用药、合理施肥,引导有条件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和专合组织积极申报“三品一标”。

2、利用重大节日宣传。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期间,会同农业执法队、植保站、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等相关科站在县城区人流集中的广场、部分乡镇、基地设置宣传站,对《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办法》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意见》、“三品一标”相关知识等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荧光增白剂的危害、如何挑选食用菌等知识。

3、开展专项集中宣传。会同植保、执法、经作等方面的专家和企业参与全县“2013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暨重点监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公开承诺食品安全活动周”宣传活动;组织相关科站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品牌提升”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八周年纪念”宣传活动。主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三品一标”、经济作物栽培技术、食品安全辨别等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进行集中宣传;现场与“三品一标”获证单位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4、开展培训宣传。配合农技校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业执法队开展农资经营知识更新培训,宣传讲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农资经营户业务和政策水平,提高农产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安全意识,把好源头关。

5、利用传媒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三农服务热线,在新闻媒体上大力宣传农资经营、用药知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等,指导群众科学用药,切实提高各门店规范经营,定期农产品安全信息。

三、强化基地建设,组织标准化生产

始终坚持把“创优秀,争先进,真实干,见成效”作为标准化基地建设工作的方针,着重突出规模化和标准化,力求把工作做好、做实。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强化标准化基地创建工作。建成省级柠檬标准化生产示范乡4万亩;省级精品杂柑农业标黄园区5万亩;国家级、省级清见桔橙标准化示范区5万亩;省级杂交、玉米种子标准化示范乡3900亩;国家级抗虫杂交棉标准化园区7.5万亩;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5400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榨菜、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6万亩;青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青花椒、泡椒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

四、狠抓“三品”认证,控制安全风险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落脚点就是如何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2013年要重点通过抓规程制度、技术指导、申报服务等方式,扩大“三品一标”基地及产品总量,有效促进农产品安全生产。力争组织完成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1个。

五、强化监督管理,保证产品质量

在抓重要岗位工作中始终要把监管服务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服务与监管并举”的指导思想,在推动“三品一标”发展的同时,多措并举强化监管。

1、建立投入品监管机制。主动联系工商、公安、技监等部门在农业生产关键时期,常态化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综合执法,从源头上严控假劣农资、高毒、高残留、禁用、限用农资流入“三品”生产基地,保证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2、建立生产过程监管机制。严控基地农户外购投入品,结合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创建工作,不定期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明察暗访,严格监控基地农户农资使用情况,年度开展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专项巡查不少于4次,对违规使用投入品的基地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发现一户取消一村,发现二村取消一乡(镇)。

3、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机制。继续在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超强开展追溯机制试点工作,统一制定生产记录本模版,统一印发到相关企业及基地农户,要求生产上怎么操作就怎么记录,并定期不定期组织检查,督促收购企业严格凭农事记录收购产品,确保产品质量。

4、建立流通环节监管机制。在日常监管中,每月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监督抽检。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与工商、公安、技监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严防问题农产品上市销售。

5、建立企业自律承诺机制。规范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要求“三品”生产企业作出在生产中不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安全承诺,并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6、建立基地、市场、企业自检机制。帮助指导农产品批发市场、“三品一标”企业建立检测室,在主要基地乡镇建立快速检测点,培训检测人员,进一步完善相关各企业、业主的产品质量自律检测制度。

7、建立监督抽检机制。除国、省例行监测外,还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区的6个农贸市场、各大乡镇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汇星百货、美好家园、永佳超市等大型超市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进行监督抽检,全年全县计划共检测蔬菜、水果、食用菌样品700个,通过多方位全覆盖检测监控,确保我县城乡居民农产品的消费安全。

8、建立“三品一标”年检机制。为保证“三品一标”产品质量,维护其品牌形象,对“三品一标”产品开展常态化的年度检查。

六、严格产地准出,深化市场准入

进一步深化农产品市场准入,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监管和服务,以实现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规定,要求相关农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农事记录档案和自律性检测制度,做到产品质量可追溯。规范制作产地准出证,印发有关基地乡镇、基地村,并委托其严格按照《产地准出管理办法》向相关企业及合作社开具准出证明,做到产品上市有源可溯,有效杜绝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

第3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问题;对策

我国是著名的农业大国,农产品的产量及种类一直在世界上处于前列。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提高,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同时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也不在局限于作为食品,而是扩展到医药、健康、养生等多个方面。因此,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的背景下,如何严格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一直是一大难题。新时期,必须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力度,落实相关规定,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提供保障[1]。

1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存在问题

1.1环境污染所导致的农产品质量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各类资源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日益严重的水资源污染和土地资源污染都影响到了农产品种植区域中农产品的正常生长,许多农产品出现了重金属含量超标以及化学元素残留超标等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与农产品的品种无关,因此无法通过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监管工作进行控制,使得质量检测监管成为了一纸空文[2]。如果无法有效解决农产品的污染问题,就不能通过质量检测监管的方式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的。

1.2农产品种植、加工过程不当导致质量问题

我国农产品种植户较多,但大多数种植户不具备专业的种植技术,也不了解专门的种植标准,更不认识相关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知识,同时也不具备一定的质量观念和质量意识。在实际的农产品种植、加工过程中,许多种植户往往会因为方式不当而导致农产品的质量降低。同时,由于农产品种植户繁多,且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给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监管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

1.3缺乏专业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人才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农业方面的人才较少,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人才更是少之甚少。由于缺乏专业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人才,许多农产品检测监管部门在开展检测监管工作时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不突出。同时,许多质量检测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农产品质量要求。1.4缺乏健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标准体系农产品种类繁多,各类质量问题都比较多,同时农产品市场较为混论。因此,我国尚未制定相关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标准,更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这些都给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2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的对策

2.1健全质量监管标准,形成完整监管体系

无论是国家农业部门还是各农产品企业,都应认真分析当前农产品市场现状,制定相应的质量检测监管标准,并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检测监管体系。一方面,各级部门应强化检测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应建立二级监督的体系,对质量检测监管人员进行实时监督,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国家应及时下台相应的农产品质量管理政策,切实保障广大农产品种植户及消费者的权益[3]。

2.2深入加强技术扶持,层层提高产品质量

国家应定期派遣专业的农业人员对广大农产品种植户进行培训,并开展相关的种植课程,从农产品的种植、加工、生产、运输、贮存和销售等多个环节,层层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4]。同时,有关人员应积极改善农产品种植地的环境条件,通过设立农产品种植中心等方式培养更多优质的农产品品种。

2.3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优秀人员队伍

国家应加强对农业队伍的培养力度,一方面加强对专业农产品种植技术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也应及时对质量监管检测队伍进行考核和培训,从多方面保证农产品的质量[5]。

2.4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升相关人员责任意识

在对农产品进行监管过程中,不仅要对生产人员进行有效培训,使其自身能够对农业生产及其安全技术进行有效掌握,还要对农产品检测人员、生产经营者、执法者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农产品监管的重要性。

3结语

农产品是人们食物来源的根本,其质量更是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因此,必须健全完善的农产品管理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最大程度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推动我国农业更好的发展。

作者:牛景景 郑霞娟 单位:济源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参考文献:

[1]赵炜丽.潍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2]卜惠斐,李巧生.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16(23):65.

[3]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线,以加强农产品生产源头监管整治为重点,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探索创建科学、高效、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二、工作重点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坚持条块结合,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重点抓好“三品一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从生产源头上严格把关。

(一)“三品一标”生产基地监管(包括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基地)。监管目标是:将全市“三品一标”认证基地全部纳入市农业局监管范围,市农业局随时监控基地环境及产品质量,确保每个基地每年抽检2-3批次,同时各生产基地要主动做好产品上市前的自检工作。

基地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以下标准:(1)有法人管理主体,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制定并实施基地管理制度、产品检测制度、农药使用制度;(2)有采用的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并在生产中得到落实;(3)不使用违禁农药,特别是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5种高毒农药,以及其他国家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4)建立生产记录,特别是病虫害防治及用药记录;(5)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等规定,产品收获前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并有检测记录;(6)获证产品实行包装标识上市;(7)“三品一标”基地要树立标牌,标明基地名称、基地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认证时间、规模等。

(二)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监管。监管目标是: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高毒农药控制率达到100%,5种高毒农药收缴率达到100%,收缴产品销毁率达到100%。对高毒高残留农药实行定点销售,依法规范和建立营销台帐,做到高毒农药来源、去向可追溯;对非定点农药销售单位进行检查,审查经营资格,彻底整顿农药标签不规范等问题,杜绝蔬菜、水果主产区违规销售高毒农药行为;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禁限用农药以及在产品中擅自添加甲胺磷等禁限用农药成分的违法行为,彻底捣毁非法生产高毒农药的“黑窝点”。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农药。

农药经营店(点)必须达到以下标准:(1)有营业执照。(2)建立“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两帐是指进销货台帐,两票是指进销货发票,一卡是指信誉卡,一书是指农资质量承诺书。(3)不出售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及其他禁止销售的药物。(4)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店要设立专柜,并有醒目标识,不出售假冒伪劣农药。(5)有必要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三大”体系建设,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

1、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同时,加快以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为主体的地方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建设的力度,提高认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基地建设水平;继续落实专家包联基地责任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重点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和培训;每年举办1-2次全市性的以农药安全使用技术、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每年开展一次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加大农业生产禁用投入品的宣传力度。

2、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现有农产品质量检测资源,以实施食品安全工程为契机,全面提高检测水平;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工作,探索基地环境及产品质量“合格证”制度,加快农产品快速检测体系建设;建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测示范点,做好5处镇级速测点建设工作,督促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鼓励和引导重点农产品生产镇(街道)、农产品生产企业、重点产地等建立速测站(点),并开展相应的检验检测工作。逐步建成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骨干,镇(街道)速测点为主体,基地、企业自检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3、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根据农业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业部门操作手册》,成立市农产品安全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农产品安全危害评估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全市农产品安全状况定期进行综合性风险评估,力争做到对潜在的农产品安全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整治、早解决。

(二)以三项机制和四项制度为重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1、建立考核奖惩工作机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力度,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不力或失误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2、建立日常的联合督查机制。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各相关执法部门形成协同监管机制,定期对基地、肥料,特别是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经营市场的联合检查,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努力为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良好的农资环境;做好农业投入品的源头控制,定期对基地、产品质量进行抽检和自检,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责任追溯制度。

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机制。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对农民、农资经营户、生产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教育,转变广大农民观念,调动农民自觉参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使广大农民掌握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运用标准化知识的能力。同时,广泛宣传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和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在全市形成人人关注,自觉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信用制度。通过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基地环境、产品“合格证”制度备案管理为平台,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为手段,以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为依据,逐步建立并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信用制度,对全市农产品生产主体实行量化分级管理。

5、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档案登记制度。生产者要建立投入品购买、使用和生产管理档案;加工者要建立加工、包装等信息档案;经营者要相应建立农产品购销档案;管理者也要建立指导、督查、抽检等档案,以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发现农产品质量问题,能够追踪到出问题的环节和产地。

6、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信息制度。在全市生产基地农产品的例行监测中突出重点季节、重点环节和重点产品的定期、定点监测,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预警预报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定期将农产品基地环境、产品质量监测结果上报,并创建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网,或利用相关报纸,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专栏,建立并实行红黑榜制度,为社会参与监管创建公共平台;加大基地产品质量监测力度,实行分类管理,对于生产主体明确、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基地,实行生产季节和季度抽检,对组织化程度不高、管理不够规范的基地实行不定期的抽检,同时规范对“三品一标”产品的包装、标识管理,确保用标率达到98%以上。对“三品一标”基地连续两次抽检不合格或基地管理不规范、限期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据上级有关规定,取消认证资格并全市通报;对不合规范的农资经营单位进行限期整顿,对达不到要求的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取缔。

(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

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快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产销联合,切实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把千家万户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组织起来,进而实行农资统供,保证质量,杜绝伪劣化肥、农药,以便于从源头上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5篇

国庆节即将来临,为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让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根据农业部通知精神,现就做好节日前后全省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供应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国庆期间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供应工作。保证国庆前后农产品消费安全和市场供应,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并关系到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结合已经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各项措施落实,确保节日期间农产品消费安全和市场供应。

二、强化生产环节监管,确保农产品源头安全。要重点围绕高毒农药、饲料添加剂和水产养殖中违规使用氯霉素、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药物等问题,依法加大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生产过程等关键环节的监管,推广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强化环境监测与治理,推动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与加工,严把农产品产地准出关。要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制售、使用禁用药物行为。

三、加强市场准入管理,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采取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企业自检与主管部门监管抽查相结合等方式,重点加强流通环节的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把好市场准入关,对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要及时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一律不得上市销售,消除质量安全隐患。特别是要将地级市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组织力量认真开展检测抽查;同时,要指导批发市场认真落实《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农市发〔**〕7号),督促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报告制度,提高检测频率,扩大检测范围,严格检测标准,加强对经营户的监督管理,确保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安全可靠。

第6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197

1 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现状

1.1 监管机制存在问题

经过调查得知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中监管机制存在问题,各监管部门协调性较差,监管工作多分开办公,办公中无法协调解决问题,监管机制和效率低下。并且农产品源头监管中,多处于被动监管状态,缺乏前瞻性,缺乏事前预防。

1.2 缺乏监管力度

我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农业大国,我国农产品市场过于庞大,这给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工作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庞大的市场使源头监管工作很难有效的全面开展,因此监管并不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力度不够问题突出,农产品市场混乱。

2 实际开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2.1 农产品生产环境不可控

虽然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最理想监管是从生产环节抓起。但目前随着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工业重金属排放破坏着土壤和农产品生产环境,农产品生产环境破坏后,农产品质量安全就难以保障,对此国家相关部门目前无力控制,这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1]。

2.2 监管标准模糊

我国农产品种类繁多,监管对象庞大,但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建设却相对滞后[2]。农产品源头监管工作中缺乏一个标准化的衡量标准,监管标准模糊,各地方认证、监测结果差距较大。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农产品过于庞大,农产品的来源去处也十分难以追踪[3]。

3 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的新模式

3.1 严格控制农产品入市

目前我国农产品入市标准过低,所以我国农产品市场庞大且又混乱,很多问题农产品通过非正规渠道依然可以进入市场,导致源头监管困难。这些问题农产品给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一些不合格农产品,由于重金属超标、农药含量超标,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都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保障农产品源头质量,必须加强农产品入市管理,改革农产品源头监管模式,农产品入市前必须进行检疫、检测、认证,取得许可后方可入市。入市标准的提高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杜绝不合格农产品的流通。

3.2 加强群众参与监督

我国农产品市场十分庞大,销售网络涉及全国各地,仅靠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监管,监管效果和质量十分有限,监管过程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想要真正做到有效可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离不开民众的参与。相关部门应在各处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监测站,群众是问题农产品的第一发现人,民众的举报将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水平和质量。

3.3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想要真正解决农产品源头质量问题,光靠监管并不能真正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培养生产者法律意识,帮助农业生产者正确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积极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一步改善农业缺乏技术人员的现状,整体提高农产品质量,并扶持建设品牌农产品。

3.4 事前预防模式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往往都是质量安全问题出现后,才开始进行监管。这种事后监管模式,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往往问题农产品会在市面上流通了一段时间,对社会造成一定不良影响。事后监管模式,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有效性很难得到保障。制定事前监管政策,形成事前预防模式才是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现状。

3.5 改革农产品监管体制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一直处于监管难状态,主要原因就是监管体制和制度存在问题,监管工作中操作性较差。出台相应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强化农产品监管职能,改革农产品监管体制是有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的基础。监管中应严格规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多个方面问题。此外,光有制度的出台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将制度落到实处,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执法力度才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力鹏.浅谈如何完善政府监管体系与机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策略[D].中国农业技术大学,2012,4(18):67-68.

第7篇

摘要:笔者通过对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专题调研,采取深入生产企业和消费群体走访座谈,对农贸市场交易情况实地了解等多种形式,收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对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认真分析梳理,认为虽然目前全县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但随着产品生产数量的增加、市场销售量的扩大,农村营养餐的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必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是广大群众日常饮食的最主要来源,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群众饮食健康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我县的深入贯彻落实,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和关注,促进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增强,从2010年开始,县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活动,活动在县城城关和各乡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对生产、销售监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年6月以来,对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通过对生产企业和消费群体走访座谈,对农贸市场交易情况实地了解,收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并对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分析梳理,形成本调研报告。

1、目前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产品产量大、品种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主要由农业投入品、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销售几个环节组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关系到我县农产品市场销售和产品竞争力提高,关系到城乡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全县农业的科学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到目前止,我县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均在90%以上,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均在95%以上,在销售和生产环节中以及农产品质量抽检中未发现生产、销售、使用违禁物的现象,全县未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但就当前而言,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上级要求比,与群众的期盼比,与市场需求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作物特别是蔬菜质量安全问题较为突出。蔬菜是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食品来源,由于受季节性虫害影响,蔬菜用药量较多较大,特别是夏秋季节,像豆角、空心菜等一些叶菜和果菜的用药情况更是特别严重,加上一些农村生产者的用药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用药品种和采收间隔期不符合安全规定,农药残留超标情况较为严重。三是水产养殖不按规定使用药品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养殖户在使用鱼药时没有达到间隔期限,造成水产品药量残留超标。四是农产品交易市场的质量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质量安全监管基本上是处于缺失状况。

2、产生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隐患

我县部分农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隐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不强,部分生产者道德缺失,为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而违规使用农药和违禁添加剂,影响农产品质量。二是违禁违规药品的销售由于利益驱使时恐有发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如瘦肉精、甲胺磷等违禁药品转入地下销售,查处难度很大。二是管理机制还未有效建立,我县编办虽在2008年10月批准在农业局设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但目前人员、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到位,工作还未有效开展。三是经费投入不足,目前省市两级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面都投入了一定财力,而县级投入不足,未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从而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这一带有公益性的工作正常开展。

3、加强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农业长远稳定发展,事关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经济发展和群众安全意识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将更加重视和关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改善和加强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是县政府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当前的一项紧迫工作,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就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3.1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作保障。要把承担具体工作的人员固定下来,让他们集中精力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引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加强自身学习,大胆探索有效的监管方式,提高监管工作科技含量,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

3.2 建立完备的检测条件。开展农产品检测工作需要大量相应的设备和检测场地,对检测所需的仪器设备,要先将现有的仪器设备登记造册,整合使用,然后根据检测开展的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购买必要的设备,形成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的良好工作基础。

3.3 积极探索一条有效的管理途径。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一系列环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也要实行分级管理负责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县级检测站是龙头,乡(镇)、村检测网络是基础和是源头,要明确乡(镇)具体工作负责人和专业初检人员,重点生产村特别是重点农产品生产村必须明确一名兼职的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把质量安全问题消除在生产源头,要给全县乡(镇)和重点农产品生产村配备一套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设备,方便乡(镇)村工作的开展。

第8篇

[关键词]“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对策

“三品一标”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简称,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三品一标”以标准化生产为载体,在推进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基地化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阿勒泰地区高度重视“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地区“三品一标”已由相对注重发展规模进入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新时期,由树立品牌进入提升品牌的新阶段,“三品一标”工作机构必须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质量监管上来,严格审查,严格监管,全力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1“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分析

1.1监管机构存在问题

“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和单位,这就容易导致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职能错乱,多头监管的现象。目前,基层“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人员较少,不能对监管主体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监管机构常常存在违法行政的现象。例如在进行农资监管过程中,国家为了实现对农资产品全面监管的目的,由工商、质监、农业等多个部门进行监督执法,其中在农业部门又设置了种子、畜牧兽医、农产品质监、农业执法和植保等多个部门,尽管监督部门设置较多,但是真正发挥监管职能作用的部门却少之又少,各个部门之间全责不明晰,监管力量不集中,导致了对农资市场监管作用不大,严重影响到农资市场秩序。

1.2没有建立突击监管制度

在农业生产企业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突击开展农产品安全监督检查最能够反应出农业生产企业基本现状,但是实际上却做不到这一点。监管部门在检查之前都会通知企业,然后监督部门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对农产品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和农产品投入品使用记录以及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等进行进行全面检查,由于事先通知,企业做好了充足准备,生产企业的真实情况往往被掩盖起来。

1.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存在局限性

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应该是一个系统化体系的监管,主要以政府监管为主导,结合第三部门监管、社会监管和个人监管,由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国家工商局等共同进行内部监管,实施一个监管环节有一个监管部门的原则,这种监管模式导致执行效率差,可操作性不强。基层地区监管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存在很大局限性,上级主体部门往往具备较强的专业和技术监管优势,基层地区要想实行监督就需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基层政府部门没有能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

2.1以治理整顿为抓手,坚决遏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

要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排查治理行动,强化蔬菜高毒农药、畜产品中“瘦肉精”和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等禁用药物的整治,集中查办一批制售假劣农资和禁用药物的大案要案,坚决杜绝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坑农害农。要求工作人员热情周到做好服务,指导申报材料的编写,协助申报单位完善相关材料。

2.2以监管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落实

要先行在“菜篮子”主产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产地准出管理,全面提高投入品控制能力、标准化生产能力、质量追溯和质量监测能力,推动提升监管能力、落实监管责任、保障质量安全。印发“三品一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做好基础知识的宣传工作。利用科技“三下乡”、科技入户等工作,进行近距离宣传;开展培训班一期,对企业负责人、合作社社员及种养殖大户进行“三品一标”申报知识普及。

2.3以乡镇监管机构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体系队伍监管能力

按照农业部推进乡镇监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建设进度,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年底前所有涉农乡镇全部完成监管机构建设的硬任务;要加强培训指导,强化岗位练兵,切实提升乡镇农技站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以检验检测为抓手,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执法。要科学界定市、乡二级质检机构的业务分工和工作范围,严格规范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速测工作;要加大对质检机构的考核认可,实施检测人员执证上岗。

2.4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

对“三品一标”要重点加强证后监管,以应急能力建设为抓手,切实做好突发问题的科学处置。要加快完善应急机制,提高信息报送时效性,建立舆情监测制度,健全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摸底排查和监测评估,实现科学管理、明白生产、放心消费。同时,还要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要注重挖掘、收集监管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并从制度机制层面加以总结、提炼和推广,不断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要积极推动责任落实,加强横向配合和纵向联动,积极探索“分兵把守、协调配合”的监管机制,要大力推动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管理,发挥好阿勒泰市场在配置资源、保障质量安全上的激励约束作用。

作者:哈尔丽卡西·胡马尔 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农村能源办公室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保障供给、生态安全、提升产业、致富农民为总目标,以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菜篮子基地建设为总平台,强化监督保质量,突出宣传强品牌,改革创新增活力,为促进农产品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成果,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

——稳步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以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新建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单位10家;

——建立县级标准化示范区,力争农业标准化实施面达到50%;

——加快“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力争全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万亩,绿色食品3个,争取新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

三、推动措施

(一)着力强化信用管理,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以产地准出、菜篮子基地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有管理制度、有专门人员、有生产记录、有质量检测、有产品标识、实现追溯管理”的“五有一追溯”制度的落实。加大基地自检室及县级以上农批市场自检建设,提高基地产品准出自检率。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二)着力强化检打联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一是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行动。在巩固前两年整治成果基础上,坚持打防结合、集中整顿与日常监管结合、治理与巩固结合、采取高压严打态势,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时节,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合力推进,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农业投入品、蔬菜、畜禽产品及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二是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以“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菜篮子基地及工业区为重点区域,以规模性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品基地及县级以上农批市场为重点对象,以“菜篮子”、“米袋子”为重点品种,增加检测频率,扩大检测范围,掌握安全隐患,确保质量安全。2011年,全县监测各类农产品达到800批次以上。三是注重检测结果的应用。对基地不合格农产品,通过结果通报及不良信用记录等方式,可以依法进行查处的,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无法依法进行查处的,在各类政策补助、项目立项及评奖评优环节建立否决机制;对流通环节不合格样品,做到发现一起依法移送一起。

(三)着力强化“三品一标”发展,推进农业标准化。一是抓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尤其是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范围、菜篮子基地内“三品”认证服务工作,推动“两区”内大宗农产品100%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主导产业示范园、精品园区的主要农产品和省级名牌农产品要求达到绿色食品认证。发掘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农产品,组织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二是切实加强证后监管。按照“保证产品质量、规范标志管理”的基本要求,全面实施绿色食品企业年检制度,开展三品质量抽检,强化淘汰退出机制。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志市场监察行动,严厉查处假冒和违规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志行为。三是加快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抓好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全县农业标准化实施面达到50%。

(四)着力强化保障体系建设,增强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一是加快县级检测机构大平台及基地(市场)自检室小平台建设。县质监站要完成中央项目建设,争取今年通过验收。二是加强农产品监管队伍建设。针对各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是新人这一特点,计划举办一期培训班,希望通过培训,将全县监管员培养成为“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生力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