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对心理学的建议和意见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8 09:21: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对心理学的建议和意见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对心理学的建议和意见

第1篇

健康是人类生命延续的基础,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健康的诠释是不同的,如今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健康观的重要内涵,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当代学生成长及成材的重要保证。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8年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方面都完好的状态”,在这个定义中已经明确包含了心理健康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卫生组织又于1989年提出,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应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只有具备了上述四个方面良好状态的人,才能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其实,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中,又不同程度地包含或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无疑,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人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当今国际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则是心理素质的竞争。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祖国的希望,是否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能否适应新世纪的各种挑战,都会对国家的未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就人类自身来讲,重大的挑战是心理危机。学生正处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发时期,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转变的年龄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思维、情感、意志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情感与理智以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交错等一系列问题。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骨干,作为未来的主人,既要有健康的体魄,又要有健全的精神,这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应得到各界的普遍重视。

2 学校体育课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心理健康教育已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并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学习目标: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知身心发展与体育活动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和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控情绪;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的功能,也就是体育运动对人的影响,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即:教育功能、竞技功能、健康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过去,学校体育课对于体育运动的竞技功能予以了充分的开发,但对于健康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则缺乏足够的重视。健康功能当然也包含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而休闲娱乐功能似乎更加突出地表现了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首先,休闲娱乐活动中,学生的情绪是积极的、快乐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容易释放压力,体验积极情绪带来的愉悦;其次,休闲娱乐体育活动中常常是近乎游戏的集体活动,因而在活动中学生有机会体验团队合作、交流,公平竞争和合理处理胜利与失败。这对学生的人际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培养。

3 学校体育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3.1 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游戏性、挑战性、团体性等特征使得学生从中能够体验到满意、欢乐、紧张、兴奋、焦虑等多种不同程度的情感体验。体育教学的团体性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助互学等,能启发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自尊、自信以及责任感。体育教学的竞争性,能激发学生进取心,鼓舞意志,使各种情感体验更加深刻。

第2篇

关键词:理性思考;教学建议;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51-02

从学习数学的角度看:一方面,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数学主题建构不充分,学生自己不能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甚至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一味地追求正确标准并不利于学生发散的创新思维。在短暂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很少有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的思考,这就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层次不深,理解不透彻。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和运算,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时间去思考,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心理态度。另一方面,数学和其他学科不同,很难在本学科中进行新的发现。由于在数学教材中,概念、公式、法则等内容互相联系起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再发现”的难度,使得学生很难把握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

从数学教学的角度看:有很多老师只是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成果照抄照搬,不能结合自身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会造成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很模糊。但是有的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积极响应号召,否定了所有的传统教学方法,这会使得教学活动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衡量一下本班的实际情况再进行教学。

从学生认知的角度看,初中生正处在青少年的时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趋于成熟,他们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对新知识有很强的好奇心。有时候学生的想法很奇特,会向老师提出很尖钻的问题,这就要求广大的数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与学习达到双方的平衡,由“学生跟着老师转”变成“教师伴随学生走”的教学模式,从根源上改变学生不会学习的状态。从改革课程趋势的角度看,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潜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不能把学生单纯的当作教学对象,应该把它们看成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改变传统观念上的思想,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和建议,改变原来只注重学科体系的教育,忽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认知的能力。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在课堂教育中赋予数学生活的意义和生命价值,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学习数学知识。

课堂上的数学教学称之为教学活动。这里的活动广义上指,所有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狭义的指,在课堂教学中尽心的指导、启蒙、解说、教育的活动。一堂有效的数学教学课,要想讲得很成功,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发现学生错误并及时的纠正错误。经研究发现,当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和数学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是活生生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步步引领学生走进数学,走入生活中,带动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迫不及待地去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定理,更容易让学生印象深刻,并且牢牢的掌握。如果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很自然的就会想起相关的数学概念,很容易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选取现实中的教学情境和题材给学生进行讲解,也可以鼓励学生做实验性的数学作业。

在数学课堂中,要注重教学的过程,注意学生的种种举动,关注学生的思维转变。课下总会听到不少老师在说:这堂课学生表现不错,讲得也很流畅。但是有的时候也会听到教师这样的抱怨:这课堂效果不好,学生不好好配合,东西讲得不透彻,讲起来很费劲。其实,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课堂教学前,教师预先设计好教学方案,在讲课过程中只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学习,如果学生没有跟着老师走,教师就会感觉课堂效果不理想。但是我们知道,中考前的总复习是毕业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复习课教学中如果不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得不到充实,仅仅是重温一遍概念,重做一遍习题,学生必将感到乏味无趣,这样就达不到好的复习效果。在这一阶段,教师就要改进教学方法,抽出一些时间参考一些教学资料,找出不同类型例题的多种解题方法,打开学生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认真设计复习期间的每一节课,使复习课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到像学新课一样新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样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历史性的改革,不仅对教材进行了改革,还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过去的传统教学已经不能再应用到现在的课堂中,教师也要创新,跟随新课程一同成长。由于以上问题,教师应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旧观念有所认识,还要重新认识数学教学过程。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73-04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个体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同时又能够使自身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体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质外在表现为,个体能够胜任与其身心发展水平相对应的任务与要求,能够随着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满足外部环境的要求,反应方式恰当;其内在表现则是个体能够在调节行为方式、适应环境、满足环境的外部需要的过程中,进行主动的自我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由于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不同,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状况有一定差距。为了了解我省农村学生心理素质状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省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提升我省农村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若干对策。

一、河北省部分农村地区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的调查范围主要是河北省部分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调查地区主要分布在石家庄、邯郸和衡水,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96份。调查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了解调查对象主要的心理问题,调查方式包括请调查对象匿名写出自己感到有压力感的主要问题以及对教师的访谈,请教师介绍学校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一部分是采用SCL-90量表调查部分学生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关的躯体状况方面的表现。

(一)调查结果

1.关于主要心理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年级)的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是有一定差异的。具体而言:

小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①自卑。部分学生感觉老师不喜欢自己、同学瞧不起自己,因而在学习、与同学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消极、退缩等特点;②学习压力大。部分学生感觉有比较大的学习压力,很难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同时担心自己学习成绩不够好,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或影响整个班的成绩;③不爱学习。部分学生表示厌恶学习,觉得学习很无聊。④不能恰当应对挫折。有的学生在遭遇挫折时,过度焦虑,不知如何应对,也有的则完全无动于衷,缺少改进的动力。⑤人格障碍。调查中也发现,从行为表现看,极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属于人格障碍。具体结果及发生率见表一。

表一 小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及其发生比例

初中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包括:①感觉不能被理解。6.55%的调查对象感到自己不能被老师、家长理解,自己的观点、看法没有机会表达;②不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交往。12.30%的调查对象表示因不知道如何与异性同学相处、交往而烦恼;③孤独感。6.60%的调查对象因为找不到理想的交流对象而充满孤独感。④自制力差、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6.50%的调查对象表示为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而感到烦恼;⑤学习压力大,难以应付。10.25%的调查对象表示在完成学习任务方面有压力。⑥极个别学生存在人格障碍问题。具体结果及发生率见表二。

表二 初中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及其发生比例

高中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包括:①家庭经济压力。10.50%的调查对象表示家庭经济状况差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习;②学习压力大。15.30%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感觉学习压力较大;③对未来发展感到迷惘。5.60%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见表三。

表三 高中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及其发生比例

2.关于主要躯体症状的调查结果。调查的第二部分是使用SCL-90量表了解部分学生(高中学生)的躯体状况,结果显示,各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在SCL-90各因子的分数超过常模值。并且,在各症状的得分方面,存在一定的性别、年级差异,其中,男生的强迫症状、抑郁、偏执的得分高于女生;高三年级学生各症状的得分高于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的得分,家庭经济状较差学生的得分高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具体结果见表四。

表四 部分高中生SCL-90检测结果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农村学生中,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但是,这些所谓的心理问题,从心理健康诊断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属于学生正常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困扰,而且这些心理困扰是可以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解决的。真正存在严重人格障碍,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与矫正的,只是极少数。这恰恰构成了心理素质教育的基础,因为心理素质教育恰恰是以心理健康人群为对象的,严重心理问题的矫正与治疗,需要的是专业的精神卫生人员与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已经不属于心理素质教育应对的问题。

2.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村学生,具体的心理困扰问题有所不同。这种差异的产生与其生活环境及自身生理、心理的变化以及其面对的具体环境要求有紧密联系。比如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数与其对学校生活的适应不良有关,而初中生、高中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则与其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以及其面对的压力、挑战有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具体的年龄、心理发展阶段特点,以及具体的心理困扰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3.通过调查、走访有关的教师、家长,我们还了解到,农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还与其生活环境因素有一定联系,比如家庭因素中,经济条件差、家长受教育程度低、亲子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往往与学生较多的心理困扰、心理压力相联系;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中个别教师的不当做法(比如,只注重对学生的单向灌输而忽视双向的交流、以成绩好坏区别对待学生、歧视成绩落后学生,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有过失行为的学生等)实际对学生心理困扰问题的产生客观上起到了加剧的作用,甚至成为学生心理困扰的直接起因。因此,改善学生的家庭环境、尤其是加强家庭成员间的交流,改进教师管理学生的方法等,也应该成为解决或缓解学生心理困扰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我省农村地区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通过对我省部分农村地区学校的调查发现,相比于以前,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是,这方面的工作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低、人员数量不足,工作实际效果不明显。通过调查,我们发现,60%以上的学校没有专职的心理教育教师,从事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教师也大多数(70%以上)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心理学学习和训练,专业知识、能力的掌握和发展与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间差距较大。与此相联系的是,这项工作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2.在对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或局限性。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看待和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这是对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认识上的偏差之一,具体表现为,在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方面,存在以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代替心理素质教育的倾向,某些心理素质教育教材,其基本内容全部是系统的心理学知识,这样的心理素质教育实际是心理学知识的教育;在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方面,以为就是在传统的、已有的学科课程之外增加新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心理素质教育是专门的心理学教师的责任。

而实际上,学习心理学知识虽然与人的心理素质发展有一定的联系(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会对人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但掌握心理学知识与提高心理品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仅仅以学习心理学知识为主要的心理素质教育内容是不够的,人都是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环境中的,心理素质典型地表现为应对环境、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具体背景的学生其心理发展特点、面临的主要心理困扰各不相同,忽视上述因素进行的心理素质教育,很难取得实质效果。

另外,从具体实施的角度看,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当然需要专业的心理学教师的努力,但其他课程的教师在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同样也可以、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因为不论具体到哪一种课程的实施,其直接指向的、影响的首先是学生的心理状态,改进传统课程在实施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局限性,对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同样重要。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传统学科的个别任课教师缺乏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知识,在日常教学中,过分注重以课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学、管理措施违背基本的心理学规律、违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3.有关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支持不力的问题。相对于传统的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心理素质教育在内容和开展形式方面都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和要求。要取得实质性成效,必须对其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而实际上,目前至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个别领导存在对此认识不足的问题,以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对待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很难使这项工作取得实际效果性。这样的结果又使其产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无用、甚至还增加教师工作、学生学习负担”的看法,进而更不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也不可能给予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有力的支持。

4.从学生家庭的角度看,多数农村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具有高中毕业学历的学生父母占调查对象总数的比例低于20%),一方面自身教育学生的能力不足,不容易建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也缺少与学校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意识与能力,甚至存在一些不恰当的、乃至有害的教养方式。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学生更容易产生一些心理发展方面的困扰与问题,这无疑对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也是一种挑战,增加了这项工作的难度。

三、提升我省农村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对策建议

农村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面临的上述问题和挑战,影响着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农村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都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提升我省农村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对这项工作给予更大力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目标,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自身必须加强学习,深刻理解、认识有关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问题,理解、认识心理素质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的意义和作用,理解、认识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在教学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新特点、新要求,这样才能在观念上重视,在行为上更有效地指导、更有力地支持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比如配备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及设备、为教师提供参加专业学习、进修的机会等),促其取得更好的效果。

2.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心理素质健康教育。目前,我省基本上所有高校都对大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也都采取了预防性、干预性措施,但在小学、中学阶段具备配套措施的学校还较少,农村中小学相关性教育措施更是少得可怜。因此,在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而且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教育方法的改善。

(1)对农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途径: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不仅是要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给予特殊关照,体现其特殊性;而且是要对全体学生开展,体现其普遍性。而目前我省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非常令人担忧,绝大部分学校都是在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采取一定的事后补救措施,而这样造成的后果是:由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没有提前预防性措施很难被及时发现,等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再去采取补救措施效果甚微,这不仅限于师资力量的匮乏,而且由于错过了最好的时机而造成积重难返,从而使这种特殊性教育所达到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预防,也就是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性原则。这需要我们农村中小学都要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使这个机构真正运转起来,而不能简单地以德育课取代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与途径主要有:①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到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要与学校德育、班主任工作和学校整体管理工作紧密结合。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常识。③建立较为完善的预防机制,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干预。④学校设立心理辅导站,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

(2)澄清认识,形成合力,提高全体教师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不能简单认为仅是专门的心理教育教师的责任,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有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责任,也都有可能通过自己所任科目的教学取得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的效果,因此要注意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提高教师的心理问题的预防意识和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目前所欠缺的是教学观念、方式的调整,这才是对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正确看法。要提高这项工作的实际效果,全体教师都要学习、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及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在这样的前提下,不同具体内容的教学活动,都可以起到促进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作用。这也就是所谓的“以学科渗透的方式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在进行常规的学科教学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如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这样的工作再与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班主任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对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3)在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方面,关注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及实际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纵向来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的水平及特点不同,需要重点发展的心理品质以及重点解决的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而从横向来看,不同的学生个体具体的个性特点、微观的生活环境(比如家庭环境)以及其面对的具体的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也存在差异,所以,关注学生的具体问题开展工作,施行点面结合、个别教育与具体教育相结合,也是开展这项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3.重视家庭教育对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作用。相比城市来看,农村家庭由于父母受教育程度、教育理念、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同子女接触时间等同城市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农村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同家庭教育状况的关系相比城市也更直接。

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也包括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美国一位教育专家总结出父母在教育子女时的七个:居高临下、冷嘲热讽、绝对否定、言过其实、人身攻击、威胁恐吓、冷若冰霜,这七种情况在农村家庭教育中非常普遍。因此,改善家庭教育,首先是改善父母的教育理念。建议如下:

第一,普及推广家长学校。目前,我省已经普遍建立起家长学校,但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没有真正参加过家长学校甚至不了解家长学校的存在,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和推广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家长学校的重要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面授、网络等方便家长的方式普及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使家长学校真正发挥其作用。

第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作用。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由专家组织提供个别咨询,或提供小组交流,相比家长学校层次更高。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家教网络,举办家长学校,普及家教知识,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交流的平台,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要在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家长的联系上起促进作用,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农村学生的家庭、家长一定程度上是广义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的一个薄弱环节,对其他形式的教育起到的支持作用不明显。为了形成合力,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就要在学校与学生家庭、家长的联系上起到促进作用,取得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

4.借助社会力量,共享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可以与部分高校联合开展诸如怎样缓解学习压力、高考前心理放松、健康人际交往技巧等方面的专题辅导。借助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动员有相关学科背景的大学生对个别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农村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问题咨询并形成长期帮扶机制。

第4篇

一、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激发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医学生由于学科限制,课程紧张,课余时间欠缺,活动范围窄小,创新和实践能力相当较低。暑期社会实践给了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给他们提供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平台,同时弥补了第一课堂的枯燥无味,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充分结合,将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成为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重要途径。

二、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促进医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与拓展

经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医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将这些间接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依赖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实践为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并从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有价值的新知识,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对照、比较,逐渐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拓展新的理论和知识。

三、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医学生广泛接触、了解社会,不断动手、动脑、动嘴,在培养和锻炼自身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可以有效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提高,以适应今后临床工作的需要。同时,社会实践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场所和对象,面对的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以及不断变化的对象,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也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他们要自行组织活动,独立面对各种问题,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这都非常有利于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虽然很多医学院校在运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然而客观分析新时期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不难发现,在取得了巨大成绩的情况下仍然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很多社会实践仅趋于一种形式,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统一,缺乏有针对性的设计和组织实施,部分资源分散,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停滞,缺乏社会各界的支持等等,最终结果都适得其反。针对此现在,

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明确职责,建立高效协调的长效机制

在医学高校内,针对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政出多门”的情况,明确职责。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建立在以教务处和学生处的为主的基础上,由主管的校领导负责并协调校内各方资源参与,从根本上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杜绝走形式、走过场的实践活动,要在一定的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下将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落实下去,最终实现提高高效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走出校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社会实践的教学内容,增强创新的理论基础

医学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实践形式,丰富学科内容,增强学生理论水平,引导学生由参观、调查、访问为主转向结合专业、发挥科技智力资源优势,开展科研攻关、技术服务、产品开发、高科技产品推广等形式,逐步使社会实践活动走向专业化,为大学生创建知识创新的平台。

(三)聘请专业指导人员,指导实践活动的实施

许多高校内的教师多以研究型和授课型为主,缺乏实践经验和社会工作经历,。因此,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就需要引进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的课外指导老师,辅助高校内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高校可以尝试与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效反馈机制,运用校内外多元化教师指导方式,培养出良好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第5篇

一、灾后灾区中学生心理概况

1.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经历过这次特大地震人民在身体、心理上都遭受了巨大的悲痛和阴影,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健工作更是重建家园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在大地震中,不仅灾区很多孩子成为孤儿,而且在异地读书的部分学生也失去了亲人。对于这些比成年人相对脆弱的孩子,如果心理疏导跟不上,恐怕对今后的成长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2.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发展,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特殊发展阶段。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可塑性大,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心理的急剧变化和生活环境的日益复杂,给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很多的困惑,极易出现心理问题。此次地震后不少青少年中学生面临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在心理上造成很大创伤。

3.关于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健的方法和途径具体可以通过心理专家疏导、适当的心理干预等、但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所蕴藏的坚强、乐观、拼搏、永不放弃、百折不挠、再接再厉等精神内涵,对于灾区孩子们身体机能和心理的恢复调整都会有很大帮助。体育运动也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元素,对于在灾难中遭受深重身心创伤的孩子们而言,也是帮助其减轻压力、恢复心理健康的重要心理治疗活动。

二、体育活动介入对中学生心理重建的影响分析

在灾后援建三年计划进行到阶段性胜利阶段,在灾后心理干预和专家学者对心理关注渐行渐远时,笔者认为依然不能忽视灾区灾后心理方面的重建问题!笔者身处绵阳重灾区从事教育事业。在感受国家和人民大力援建恩情的同时,通过了解、调查及相关研究认为:体育活动作为人类身体和精神相结合的一项高级活动,对人类灾后心理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寻求可行性强的介入模式和简单易行便于推广的活动项目,体育活动在帮助灾区青少年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有一些具体措施与方法,体育在灾区学生身心健康恢复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是可行性的。并找出相关合理易行的介入方式和活动开展形式,加以实施、总结、改良,以期更好地帮助灾区学生尽快走出心理阴影、消除恐惧心理、抚慰他们的生理、心理创伤。为今后相关事件和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和支撑。

笔者灾后初期通过对灾区中学生SCL――90量表相关因子抽样调查及相关研究得出:灾区青少年中等程度以上心里障碍者比例较高。SCL――90量表各相关因子均值较全国常模比较均相对偏高,说明灾区中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经进一步研究得出不同的体育活动设计方式在介入灾区中学生心理重建干预方面对各心理因子的影响效果不同;包括体育活动的动机态度、体育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时间频率、活动的项目、活动的运动量及活动时间和意愿都不同程度相关因子产生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在灾区中学生中,地震前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有较大差别,总体来说地震后体育活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但少数学生却加强了体育锻炼,甚至较地震前有巨大提升。而且运动项目的参与情况也相对发生较大改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震后教学学习条件的改变,身心状况的变化,体育活动条件的恶化导致多数学生参与热情下降,由于灾区多处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发展水平不高,相关专业知识人才匮乏,体育氛围不浓,中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够,主观能动性不强,对体育活动认识不够全面,还陷于传统锻炼身体的层面,体育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远远不够。少部分形成鲜明对比的学生通过改变项目的选择改变锻炼方式,选择更简单易行的体育锻炼方式,身心健康状况与少运动或无运动的学生亦形成鲜明对比。

在震后灾区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越高的,身体锻炼效果和心理恢复越明显,相关心理因子得分越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参与频率在每周3次以上的,刺激效果越显著,心理阴影遗忘和淡忘越快,心理状况越好;选择集体类体育活动项目的较自己或单独参与体育锻炼的效果越好;中度体育运动量相比较过大或过小运动量大效果更好;选择在下午或傍晚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较早晨和中午效果更好;另外学生参与意愿也与心理恢复有着相关影响,有着兴趣的主动参与与被动参与体育活动锻炼有着较大区别。

三、综上所述笔者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1.多开展体育专业知识普及活动和身心健康讲座,强化灾区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动机,促进学生参与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体育活动参与环境(场地、器材等)。

2.发动组织灾区就近地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及体育教师为志愿者为主导,加强对体育活动的引导和设计,以体育课为理论和技术支撑,培养学生体育活动能力和参与活动的热情。

3.加强对项目的选择,以集群味活动和便于开展的球类活动为主;设置活动时的情景和氛围,激发锻炼热情,努力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活动。

4.设置不同的体育活动参与小组,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每周选择固定的日期和时段开展体育活动,根据不同的群体情况,引导学生保持相应的运动量。

5.定期开展不同项目的运动会或以知识和体育活动为主的体育节,强化运动会和体育节的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弱化竞技性,从而增强体育活动目的和动机,提供学生间相互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董惠娟 李小军: 地震灾害心理伤害的相关问题研究.自然灾害学报[J] .2007,16(1):153-158

[2] .刘洪全:体育运动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1)

第6篇

〔关键词〕积极感情;幸福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5-0024-04

塞里格曼认为积极的情绪和感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关键元素,这种情绪和感情扩大并且组建孩子的智力、社会与肢体发展的资源,它就好像孩子们的银行储蓄,是他们一生都要不停借鉴和使用的。当孩子们感到安全他们就会感受到积极情绪,这时他们才可能把注意力转到旁边和外界世界里去玩,去探索。如把一个10个月大的宝宝和妈妈一起放进一间摆满玩具的房间里,宝宝在开始玩新鲜玩具之前会去看妈妈是否在他身边,如果妈妈在,他就会开心地开始玩玩具,如果这时妈妈走开,他会闹、哭,直到妈妈回来。所以小孩子们需要安全感才能去感受积极的情感,才能积极地去探索周围的大千世界,收集他们以后所需的智力、社会和肢体资源与本领。

积极感情引领着孩子们更积极地去探索,更快更好地掌握新技能,更容易感受到积极感情。这是塞里格曼所称的积极情感的“螺旋式上升”(Upward Spiral),这种感情的积极循环和扩展意味着孩子们会经历不同的逻辑过程,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开明的头脑,他们的行为会变得富有冒险和探索精神。这个过程同认知疗法中的“螺旋式下降”(Downward Spiral)恰恰相反。“螺旋式上升”使得孩子们利用自己所知的安全的、坚不可摧的资源来建立自己坚固的内心城堡,这样一旦遇到挫折他们会有个安全的港湾来避开风雨,而且风雨过后他们会有能力和动力走出安全港湾,重新探索世界。

塞里格曼强烈建议家长和老师们认真对待孩子的积极感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一样都是他们品质的一部分。通常大人们容易更关注孩子的缺点,更注重矫正这些也许对孩子的未来有伤害的弱点。但孩子的优点与这些缺点一样真实,所以优点也要被家长和老师们重视。这是塞里格曼所称的“双方面论”(Dual-Aspect View),也是积极心理学最基本动机的前提。

在《真正幸福论》中,塞里格曼写到了八种建立孩子积极感情的方法。这些方法应该在孩子出生后至七岁左右这个期间使用,以便探索和分析孩子的天生优秀品质。因为对七岁以后的孩子采取以下方法,显得太幼稚,对此,塞里格曼另有推荐。

方法一:从孩子出生后就和父母一起睡

这样长大的婴儿会更直接和容易地感到父母的爱和家庭中的安全感,不会感到被遗弃。与此同时喂奶也自然而然地延长了爸爸妈妈和宝宝在一起的宝贵时间。这些对孩子以后的发育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然这种方法惟一的问题可能会是当孩子需要自己一个人睡的时候,孩子会吵闹,但孩子有安全依赖感做后盾,需要单独睡时,很快会适应的。

方法二:与孩子玩同步游戏(Synchrony Games)

这些游戏很基本,很初步。如,孩子在几个月时学会用手或用玩具敲打桌子,大人同时也跟着孩子敲打桌子。这样孩子知道他的行为影响到他人的行为,并且感到自己的重要性。为孩子买玩具时根据同步游戏的原则来选择,如摇铃。塞里格曼认为摇铃对孩子来说很有趣不仅仅因为它会出声音,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可以导致它出声音,所以任何对宝宝的行为有反应的玩具都会帮助宝宝增长自信心。

有的家长会觉得这样会宠坏孩子,使得孩子产生太多的自信,这些家长认为孩子也需要失败。塞里格曼的观点是,玩同步游戏不会让孩子控制所有,总会有很多事情发生让孩子在某些方面失败,而且失败总是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而增多。所以塞里格曼辩论说,既然可以通过这些简单的游戏和玩具来为孩子建立以后所需的自信,我们大人为什么不做呢?孩子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会需要面对和体验失败,作为家长需要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强孩子的自信,而不用担心这样做会把孩子宠坏。

方法三:大人要关注自己对孩子所说的“行、可以和好”与“不行、不可以和不好”

当孩子做不该做的事时对他说“不、不行或不好”通常是大人的第一反应。这是设置限制的表现,告诉孩子什么标志着限度和危险。这从理论上讲是可以的,但大人们很容易过多地用“不、不可以或不行”来作为对孩子行为的反应。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孩子抓住大人摆在桌上的茶杯,与其对孩子喊“别拿那个,不行”而不如大人只需把茶杯拿开而已,反复几次孩子便渐渐知道这个不该拿。或者当孩子不小心使劲揪宠物小狗的耳朵,与其家长对孩子喊“不能这样”不如简单地告诉孩子要轻轻地拍小狗,教孩子如何正确对待宠物。对待同样的事件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对待方式,“不”的方法只会使孩子知道这个“不行、不可以或不好”,而后面那个“应该怎样”的做法不仅能使孩子知道这个“不行、不可以或不好”,更重要的是它能引导和告诉孩子在“不行、不可以或不好”的情况下“应该怎样”就能“行、可以或好”。

有人提出,这样可能会宠坏孩子,因为对孩子没有设置足够的限制,但塞里格曼和他太太对此的解决方式是,如果孩子要做某件事或要某个玩具时,告诉孩子他可以得到,但是要等,并告诉他为什么要等,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自己有个愿望清单。为此,不但给孩子设定行为限制,还间接地培养了孩子的未来的胸襟(Future-mindedness)和对冲动感情的控制。

方法四:一定要有选择性地表扬和批评孩子

这和给予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不同。表扬应该设立在孩子做出杰出行为或取得优秀成绩的基础上,而不能过多地、不分场合和情况地无意义赞赏。过分的表扬会导致孩子变得被动,因为他会感到不论他做什么都会得到赞赏,以后对有意义的表扬孩子也无法真正去享受。

批评会阻挡积极感情的培育,因为被责备通常是痛苦和充满恐惧感的,孩子们一般很难懂或知道他们为什么被批评和处罚。孩子天性喜欢新奇的事物,有新奇的想法,但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一定都与大人所希望的一样,这时大人就会认为孩子做得不对而批评或指责孩子。事实上,被责备让人产生痛苦和充满恐惧,责备他人的人自身也一定不愉悦、不快乐,其内心一定也是充满痛苦和恐慌的。所以,要尽量避免批评和处罚孩子,如果必须要批评或处罚孩子,大人首先应检讨自己是不是做得好,是不是曾经给予孩子明确的要求,是否曾经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同时在给孩子做出清楚说明的同时,还要明确说明此次批评或处置的是行为而不是孩子的品质和人格。

方法五:兄弟姐妹竞争

由于国内的计划生育体制,现在的孩子基本不会经历兄弟姐妹竞争,但现在独生子女的后代会有机会经历。塞里格曼认为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感到自己的重要性、不可代替的特殊性和是被大人信任的。当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被挑战,就可能挑起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塞里格曼和他夫人对此的解决方式是让姐姐或哥哥帮助大人照顾妹妹或弟弟,如帮助换尿布或喂奶。这样意味着给大一点的孩子一些责任,让他们感到家长对他们的信任和他们自身在大人眼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这能减少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塞里格曼认为,当分配家务活儿时一定要细心考虑孩子的优点和性格,想方法让分配的家务符合孩子的优秀品质,让孩子的优势在干家务活儿中体现出来。以塞里格曼的女儿妮克(Nikki)和劳拉(Lara)为例。妮克很有爱心,喜欢和懂得关心与呵护他人,所以在家她的责任是照顾小宠物。劳拉是个完美主义者而且很有干劲,所以父母给她的任务是每天起床后帮大家收拾铺床。塞里格曼认为如果分配的责任和孩子的优点互相吻合并富有象征性,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就会适当减少。

方法六:和孩子玩睡前游戏

塞里格曼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最佳时光”(Best Moments)。关灯后,和孩子躺在床上,父母问孩子今天最快乐的事是什么,让孩子们想他们一天所干的事情,哪件他们最喜欢,哪件最不喜欢,然后由大人来总结好事和坏事的比率,希望好事会远远超过坏事。塞里格曼认为个人本身的好坏思想的比率影响心理健康。有研究结果显示,患有抑郁症的人的“自身坏”思想的数目远远超出自认为“自身好”的数目。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身好”的思想尤为重要。在五岁左右,塞里格曼推荐可以在同孩子玩这个游戏时加入对下一天的期待,培养孩子对未来的胸襟。

塞里格曼推荐的第二个睡前游戏叫“梦幻世界”(Dreamland)。躺在床上时父母让孩子在脑海里幻想一幅很高兴的画面,让孩子描述这幅画面并给它起个名字,在孩子坠入睡梦中时让他们反复地想着这个名字和那个画面。这样会提高孩子做个美梦的机会,使他们在睡梦中有好的思想和感受。玩睡前游戏的惟一短处就是花费时间,父母要每天拿出10至15分钟的时间和孩子玩这些游戏,但塞里格曼认为这是值得的。

方法七:做交易

这是在孩子已有未来的胸襟后使用的――大约在四五岁后。如果孩子有某些不良习惯需要矫正,大人可以适量地使用这种方式。以塞里格曼女儿妮克为例,有段时间她很爱做捉迷藏游戏,总是在大家要出门时找不着她,怎么叫她也不出来。塞里格曼和夫人没有办法阻止妮克的这个毛病,只好和她谈判,做个交易。父母告诉妮克如果她停止这样的捉迷藏就可以得到她最想要的芭比娃娃,但如果她还把自己藏起来芭比娃娃会被没收并且被募捐。就这样妮克停止了捉迷藏,从此以后妮克一叫就到。这种用特别积极正面的惊喜来打破坏毛病的螺旋式下降趋势是很常用的,它会使好的习惯继续因为孩子不想让新得到的奖品被没收。这样孩子知道如果他的坏毛病重复就会打破对父母的承诺,同时也会失去新得到的奖励。在没收奖品这点上家长一定要说到做到,这样在孩子的眼里才有信誉、威严。但塞里格曼警告家长们,这种方式最好只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并且不可以使用于小事和小毛病上,而且一定不能虚张声势。

方法八:作出新的一年的决议

新的一年的决议是西方的一个风俗习惯,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许多人会作出决议,决定在新的一年里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如加强锻炼、多和孩子一起玩等。塞里格曼建议一家人一起做新的一年的决议,决议应是积极的,成果要可以使你更好地发挥你的优秀品质,塞里格曼的儿子达瑞尔(Darryl)决定要自学弹钢琴,妮克说要好好练习芭蕾舞并争取得到奖学金,劳拉决定要写作并要投稿到不同儿童杂志,塞里格曼的夫人曼蒂(Mandy)要学习弦乐理论并教给孩子们,塞里格曼自己的决议是要在一年内写一本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书并享受写书的过程。做完决议后,一家人在夏天时要做一个夏季回顾,看看大家的决议都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以上介绍的培养积极感情和情绪的做法是美国积极心理学最基本的理论和一些实际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教师要和孩子们一起积极努力去探索孩子的性格优势,培养和锻炼孩子们的优秀品质和素质,想尽办法使得它们得到发挥,使孩子们努力争取得到积极向上的心理与态度。

对于七岁以上的儿童,塞里格曼推荐采用凯瑟琳•达斯加德(Katherine Dahlsgaard)的幼儿优点问卷(Children’s Strength Survey)(见附表,省略可见英文原本问卷)。

附表:幼儿优点问卷(Children’s Strength Survey)

说明:每个优秀品质均有两个相应问题,每个问题的答案均有五个选项,即:a非常像我(5分);b像我(4分);c中等/无所谓(3分);d不像我(2分);e非常不像我(1分)。特别标明的除外。

把每项总分都加完后,结果会有五个以下的总分数是九分或十分(总分是九分或十分的一般只有五个左右,这些是孩子的优秀品质)。在四到六分之间的总分数项目是孩子的弱点。调查问卷的结果会清晰地指出孩子身上的优秀品质,加上家长已经在孩子身上观察到的优点,可以肯定地分析出孩子的强项和实力,家长和孩子也可以找到发挥这些优势的途径,使孩子拥有积极、幸福的生活。

一、Wisdom and Knowledge (智慧和知识)

1.Curiosity(好奇心)

A“就算我自己一个人待着,我也不会觉得无聊”这句话

B“与同龄人比,如果我想知道什么,我更会去从书里或电脑上找”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2.Love of Learning(热爱学习)

A“当我学到新的东西我会很兴奋”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不喜欢去博物馆”这句话___________

a非常像我(1分) b像我(2分) c中等/无所谓(3分)

d不像我 (4分)c非常不像我(5分)

总分___________。

3.Judgment(判断力)

A“如果在和朋友们玩游戏时出现问题,我会找到它发生的缘由”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父母总说我没有好的判断力”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4.Ingenuity(独创性)

A“我总会想出新的好玩儿的主意”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比同龄人更富有想象力”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5.Social Intelligence (社会智能)

A“不论和什么样的同学玩,我都能融入进他们当中”这句话

B“如果我感到高兴或不高兴或者生气,我会知道为什么我有这种感觉”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6.Perspective(视野)

A“大人们常说我比我的实际年龄要成熟的多”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知道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二、Courage(勇气)

7.Valor(英勇)

A“尽管在我很害怕的情况下,我也会维护我自己”这句话

B“尽管我会被别人取笑,我也会去做我认为是对的事”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8.Perseverance(坚定)

A“我父母总表扬我做事有始有终”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能得到我想要得东西是因为我很努力学习或工作去得到它”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9.Integrity(诚实)

A“我从不偷看别人的日记或信件”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会撒谎以便帮自己摆脱责骂或处罚”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三、Humanity (仁慈)

10.Kindness (友善)

A“我对新来的同学们很友好”这句话___________

B“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自觉地帮助过爸爸妈妈或邻居们”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11.Loving(爱)

A“我知道在某些人的生活中我是最重要的”这句话___________

B“就算我和家人经常吵架,但我依然很关心他们”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四、Justice(正义)

12.Citizenship(成员精神)

A“我很喜欢作为课余或校外活动组织的一员”这句话___________

B“在学校里,我可以很好地与团队组织合作”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13.Fairness(公平)

A“尽管我不喜欢某个人我也会公平的对待他”这句话___________

B“如果我做错了什么,我总会承认”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14.Leadership(领导能力)

A“我和朋友们玩的时候他们总让我带头”这句话___________

B“作为带头人我获得了朋友们和同学们的信任或赞赏”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五、Temperance(自制)

15.Self-Control(自律)

A“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很容易地停止玩游戏机或看电视”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总是迟到”这句话___________

a非常像我(1分) b像我(2分) c中等/无所谓(3分)

d不像我(4分) c非常不像我(5分)

总分___________。

16.Prudence(谨慎)

A“我尽量避开会给我找麻烦的事或人”这句话___________

B“大人们总说我总能做出很好的决定,尤其是该说的和该做的”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17.Humility(谦和)

A“与其说我自己,我情愿让别人去说说他们自己”这句话

B“有人说过我是一个喜欢炫耀卖弄的孩子”这句话___________

a非常像我(1分) b像我(2分) c中等/无所谓(3分)

d不像我 (4分)c非常不像我(5分)

总分___________。

六、Transcendence(超越自我)

18.Appreciation of Beauty(欣赏美)

A“与同龄人比,我更喜欢音乐或跳舞或看电影”这句话

B“我很爱看秋天树叶变颜色”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19.Gratitude(感激)

A“想想我的生活我能找到很多值得我感激的东西”这句话

B“老师帮助我后,我总忘记说‘谢谢您’”这句话___________

a非常像我(1分) b像我(2分) c中等/无所谓(3分)

d不像我 (4分)c非常不像我(5分)

总分___________。

20.Hope(希望)

A“如果我得了不好的成绩我会去想下一次我会得到比这次要好的成绩”这句话___________

B“等我长大了,我想我会是一个很幸福的人”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21.Spirituality(信仰)

A“我相信每个人都很特别,在这世界上有重要的使命”这句话___________

B“在我遇到困难的事时,我的信仰会帮助我感到一点安慰”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22.Forgiveness(宽恕)

A“如果有人伤害了我,我不会去报复”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会原谅别人所做过的错事”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23.Humor(幽默)

A“朋友们和同学们说和我在一起玩很有乐趣”这句话___________

B“如果我的朋友或同学不高兴或者我不高兴,我会说搞笑的话或做幽默的事来点亮处境”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24.Zest(热情)

A“我热爱我的生活”这句话___________

B“每天早上起床时我会为开始新的一天而感到兴奋”这句话

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将各项得分从高至低按顺序排列,排在前五个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Seligman, M.E.P. (2002). Authentic happiness: 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lment. New York: Free Press.

[2]Seligman, M.E.P.,Rashid, T., and Parks, A.C. (2006). Positive psychotherapy. American Psychologist, November 2006, 774~788.

第7篇

[关键词] 脐血血气分析;胎儿血流动力学;新生儿窒息

[中图分类号] R72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2(a)-0048-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gas analysis combined with fetal hemodynamic monitoring in the diagnosis of perinatal neonatal asphyxia. Methods 100 puerperants with fetal distress and other 100 healthy puerperants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 from July 2012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Fetal hemodynamic monitoring and umbilical cord blood gas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in both group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values of umbilical artery S/D, RI, PI, P

[Key words] Umbilical cord blood gas analysis; Fetal hemodynamics; Neonatal asphyxia

新生儿出生后常以Apgar评分法评定新生儿窒息情况,但误诊及漏诊多见。为此,选择合理的监测方法及时诊断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尤为重要[1]。该研究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在该院分娩的100例胎儿窘迫者和100例非胎儿窘迫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脐血血气分析结合胎儿血流动力学监测,以评估此两种监测方法在围生期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院分娩的孕周在37~41+6周的孕妇200例,其中临床诊断为胎儿窘迫并行剖宫产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平均年龄(31.2±2.3)岁;平均孕周(40.5±0.8)周;同期选择健康剖宫产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30.7±2.4)岁;平均孕周(40.2±0.5)周。排除对胎儿血气情况造成影响的疾病。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胎儿窘迫诊断标准:参照谢幸等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新生儿出生1minApgar评分≤7分。

胎儿血流动力学监测标准:脐血流正常:S/D

脐血动脉pH值标准:pH

1.3 方法

两组均于产前行胎心监护和胎儿血流动力学监测,于胎儿娩出后进行脐血血气分析,具体操作如下。

1.3.1 胎儿血流动力学监测 采用IU Elite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0~5.5 MHz。协助孕产妇取仰卧位和左右侧卧位,探头放置于孕产妇腹壁上移动或更换,超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60°,取样容积2 cm×2 cm。待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后,选取4~6个清晰、稳定的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多普勒频谱图,测量脐动脉S/D、RI、PI值和MCA S/D、RI值。

1.3.2 脐血血气测定方法 在胎儿取出后开始呼吸前,用两把止血钳快速钳夹靠近胎儿端,长约15 cm一段脐带,剪断后用肝素化注射器抽取脐动脉血1 mL,封闭针头,立即应用OSmetech OPTI CCA便携式干式多参数血气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脐血p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 t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比较

观察组脐血pH为(7.08±0.02)、PaO2为(20.7±4.2)mmHg,分别低于对照组的(7.29±0.04)和(24.5±4.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7、5.958,P

2.2 两组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脐动脉S/D值(3.51±0.39)、RI值(0.78±0.12)、PI值(1.74±0.24);对照组脐动脉S/D值(2.45±0.36)、RI值(0.61±0.13)、PI值(1.15±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71、9.909、18.121,P

观察组MCA血流S/D值(3.92±0.31)、RI值(0.59±0.13);对照组MCA血流S/D值(4.35±0.34)、RI值(0.79±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46、11.304,P

3 讨论

新生儿脐动脉血是胎儿流向绒毛间隙的循环输出血,直接来源于胎儿,从脐动脉抽血样行血气分析检查,可直接反映胎儿气体代谢及酸碱状况,可作为判断围生儿窒息的重要检出指标[4-5]。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脐血pH、PaO2均低于对照组,PaCO2水平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脐动脉血血气分析能客观、快捷地反映围生儿气体代谢和酸碱状况。

脐动脉是胎儿与胎盘循环的重要血管通道之一,若胎儿因胎盘绒毛血管痉挛、梗死等病变,常使胎儿和胎盘的循环阻力增加,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量减少,引起脐动脉S/D值、RI值、PI值增高[6]。该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脐动脉S/D、RI和PI值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大脑中动脉S/D、RI和PI值均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观察组脐动脉各指标增高,大脑中动脉各指标降低,常提示,胎儿宫内血液循环动力变化异常,有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风险。

据冯小艳和周抒等[7-8]相关研究报道,监测胎儿脑血流及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标均有助于预测胎儿宫内缺氧,该文研究结果与上述两个研究均证实,胎儿血流动力学监测可有效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状况,在产前加强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异常;脐血血气分析可迅速判断围生期新生儿的缺氧状况。

综上所述,脐血血气分析联合胎儿血流动力学监测用于评估围生期新生儿窒息,有助于评估胎儿宫内缺氧及新生儿的缺氧状况,对临床及时处理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熊丽.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与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关系[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4):19-20.

[2] 崔新红,钮彬,张淑红.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与围产儿预后关系的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1):42-43.

[3] 伦尼.罗伯顿新生儿学[M].4 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256.

[4] 梁燕云,翁郁玲,谭建萍,等.110例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脐血血气分析对新生儿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 12(17):6-8.

[5] 冯胜武.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指标与FGR关系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22):180-181,183.

[6] 张真,曹利敏.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191-192.

[7] 冯小艳,卿爽,潘春燕.新生儿窒息与血气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J].西部医学,2014,26(9):1197-1198,1201.

第8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长期性血液透析;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2-126-03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mental nursing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

HONG Dongmei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Meixian People's Hospital, Meixian 51408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mental nursing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 Methods The total of 100 cases MHD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09 to May 201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tervented the observation group by health education and mental nursing. Only basic care was on control group. Compared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analyzed the improvement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Results The anxiety score and depress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49.86±6.52) and (48.86±5.73) poi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63.12±9.18) and( 63.28±9.62) points and control group(55.13±9.52) and (57.18±8.93) points.The improvement rat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88.0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46.00%).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and mental nursing intervente desirable a good effect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 It is worthy of recommendation.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Mental nurs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Anxiety; Depression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一种复杂且昂贵的治疗方法,MHD病患遭受着疾病本身以及治疗方法带来的双重折磨。因为病情以及MHD的特殊性,病患心理易出现一系列负面反应[1]。例如:焦虑、抑郁、恐惧、悲观、绝望等。这不仅会引起病患免疫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更严重者会引发并发症,加大治疗风险,所以做好病患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十分重要[2]。我院对2009年5月~2013年5月入院接受MHD治疗的病患,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对病患焦虑及抑郁情绪有很大的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入院接受MHD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54例,女46例。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7~67岁,平均(46.3±10.8)岁,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对照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9~68岁,平均(48.3±9.8)岁,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等各方面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基本护理。

1.2 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措施

由护理人员依据观察组每位病患的年龄、性别、生活质量、社会与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出现的心理反应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3]。(1)抑郁情绪:对于抑郁病患,主要以排解以及引导为主,多与病患沟通,增加病患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病患进行交流沟通时,需格外注意第一次交谈时给病患留下的印象。使用礼貌用语,使病患有被尊重的感觉。多加安慰,使其感觉到温暖。多加鼓励,使其看到希望。多给病患介绍疗效好的病例,增强患者积极乐观的情绪。(2)焦虑情绪:对于有焦虑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体贴热情地服务加上细致耐心地开导,传授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从而引导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要擅于了解患者需要,随时关注患者的饮食以及睡眠,通过对患者饮食以及血管通路的护理等指导工作的加强,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居家护理指导。宣传MHD相关知识,增加患者对MHD的认识,降低其负面情绪反应。引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生活上的照顾以及精神上的鼓励与经济上的支持,并通过增强社会关爱来增加患者对生活的热爱。为每一位观察组患者建立档案,接受透析后保持联系,并密切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时评估心理状况,适时的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

1.3 研究方法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给两组病患。反馈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及抑郁情绪。比较观察组干预前后以及对照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焦虑及抑郁的改善情况。

1.4 疗效评价

(1)根据SAS表判定患者焦虑情况,轻度焦虑(50~59 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4]。(2)根据SDS表判定患者抑郁情况,判定方法同SAS。(3)根据患者焦虑及抑郁改善程度分为:明显改善,有所改善,没有改善,情况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焦虑评分为(49.86±6.52),抑郁评分为(48.86±5.73),显著低于观察组治疗前的(63.12±9.18),(63.28±9.62);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55.13±9.52),(57.18±8.93),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均P

2.2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以及抑郁改善情况

对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后,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率为88.00%(44/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00%(2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SAS SDS

①观察组治疗前 50 63.12±9.18 63.28±9.62

②观察组治疗后 50 49.86±6.52* 48.86±5.73*

③对照组治疗前 50 62.36±8.62 63.18±9.60

④对照组治疗后 50 55.13±9.52# 57.18±8.93#

①VS② t 8.327 5.545

P 0.000 0.000

③VS④ t 3.981 0.002

P 0.000 0.591

②VS④ t 3.230 8.877

P 0.002 0.000

注:与观察组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大多数MHD病患病程时间长,原发疾病严重且经济负担沉重,带给患者非常大的身体以及精神上的折磨。这不但引起了患者生理失衡,还会引起病患心理失衡。出现范围广,程度较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据报道,85.11%的MHD患者存有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27%的患者产生过自杀的想法[5]。其中,焦虑以及抑郁是最为常见的负面情绪。因此,对MHD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显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后,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此结果符合马会敏等[6]的报道。这可能是因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后,使其重拾生活的信心的缘故。MHD是无法逆转的,且只能部分替代肾脏功能。并不能阻止患者原本疾病进展以及继发的多脏器损害,死亡阴影由始至终笼罩着病患[7]。患者因病无法正常工作,加之社交活动的减少,活动范围的缩小等因素。觉得自身的社会价值下降甚至散失,得到社会的支持也减少,从而产生抑郁等负面情绪。部分患者由于无法履行其家庭责任以及义务,导致夫妻以及亲情关系逐渐淡漠。多数患者降低甚至于消失,严重的伤害了患者的自尊心[8],使其自卑感以及负罪感加深。MHD治疗本就非常痛苦,进行穿刺时会产生剧烈疼痛,使得患者出现焦虑、恐慌的情绪。部分患者由于散失了基本的自理能力,生活完全依赖他人,需要家属来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这时常使患者认为自己是家庭负担,从而产生强烈无助感,引发心理问题,进而导致疾病的恶化[9]。笔者对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后发现其焦虑以及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焦虑及抑郁改善率高达

表2 两组治疗后焦虑及抑郁改善情况比较[n(%)]

组别 n 明显改善 有所改善 未改善 情况加重 改善率

观察组 50 26(52.00)* 18(36.00) 6(12.00)* 0* 44(88.00)*

对照组 50 3(6.00) 20(40.00) 25(50.00) 2(4.00) 23(46.00)

x2 25.692 0.170 16.877 2.041 19.946

P 0.000 0.680 0.000 0.153 0.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00%。与陈亚民[10]的报道相符。这进一步证实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以及有效性。因此,医护人员针对每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以及心理辅导,能有效的改善MHD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邱晓辉,李艳.持续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204-205.

[2] 张新娟.舒适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7.

[3] 冯菁,张兴凯,赵森,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9):1757-1759.

[4] 朱刚,孙伟,张沙丽,等.138例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与中医虚证的调查[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2):132-134.

[5] 莫国华,李家莲,蒋碧玲.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广西医学,2009,31(11):1730-1731.

[6] 马会敏,田素芝,李力,等.心理干预对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9):1150-1151.

[7] 罗世香.血液透析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血液净化,2011,10(3):168-170.

[8] 王冰,宋桂敏.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饮食指导[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4:345-346.

[9] 李敏,刘璐,汪茂宝,等.细节护理干预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279-1281.

第9篇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将重心放在研究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积极体验和积极行为上,摒弃了传统心理学过度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消极模式,营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业务能力。

1.1积极心理学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再次诠释

运用积极心理学核心理念指导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破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有模式,丰富和扩展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优化并配置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格局和资源,改善及提升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和效能。

1)培养积极品质,强化主动预防。积极心理学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把目标定位在心理疾病的修复和治疗,而应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塑造上。通过重建学生的积极力量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从而强化学生内心对各类心理问题的主动预防能力,消解各类心理问题的发生。

2)重建师生关系,提高幸福指数。积极心理学认为,教师和学生应当建立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的关系,而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对立关系。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应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出现的心理困惑,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提出鼓励和赞扬,强调积极向上的一面,建立学生自信,让学生体验积极情绪,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程度。

3)扩展目标设定,关注大众幸福。按照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所有学生都具备积极品质的潜力,都拥有主观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积极心理学主张优化配置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各种资源,培养和发掘所有学生的积极品质,增强学生积极体验,完善学生自我完整人格塑造,让学生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积极地面对未来。

1.2积极心理学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积极心理学核心思想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普及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其所倡导的积极品质、积极体验以及积极系统对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辅导员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高校辅导员应及时调整方法策略,重塑自身形象,关注积极层次,释放正向能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1)践行积极生活,树立学生榜样。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主动寻找和发掘自身的积极品质,提升个人修养,以自信、乐观和阳光的态度感受生活、面对工作,给学生树立榜样。在与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辅导员应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以饱满、热情、谦和的形象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消解学生内心疑虑,用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形象感染学生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学习积极理论,更新教育方法。高校辅导员要时刻保持对先进心理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掌握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辅导员需要深入理解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核心思想,尝试运用其指导下的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方法设计并举行相关活动,构建学生成长积极环境,增强学生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品质。

3)建立积极信任,贴近学生实际。建立与问题学生之间的信任和平等的咨询关系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一项环节。辅导员在层层递进的交谈中,从积极正面的方向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肯定学生优点,并有技巧、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意见,彼此敞开心扉,深入交谈,促使学生主动地描述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掌握最本质的信息,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继续进行。

2积极心理学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启示

积极心理学为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运用到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直接体现是一切从积极角度出发,用积极的方式解读学生心理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言行影响学生积极的心灵,用积极的途径塑造学生积极的人生。

2.1积极测量,增强积极体验

积极心理学利用现有成熟的心理测量技术,结合积极正面指标,形成用于测量快乐感、幸福感等多方面的测量体系。辅导员通过积极心理测量问卷评估学生的积极和消极方面,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建立相应的学生心理档案。辅导员在获取学生基础信息之后,能够充分地就学生性格的积极因素进行挖掘和培养,比如在言谈中夸赞学生在演讲方面的突出表现,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等,增强学生的愉悦体验。

2.2积极干预,培养积极人格

实施有效地积极心理干预,客观调动学生的积极潜能,逐步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用心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能够较好地缓解学生的心理危机,并化解问题心理引发的危险行为。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一旦发现某些学生的异常行为,应立刻采取积极心理干预,包括以往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诸如定期约谈、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并扩展至校园广播、报刊等校园媒体以及网络平台等,扩大影响范围,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从中获益。在积极心理干预工作中,培养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来解读生活的本质,用自身的积极潜能预防和化解心理问题。

2.3积极引导,构建积极系统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