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21: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心理学与读心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鲜活灵动,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但是,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把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能使教学手法具有多样性,使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自主建构知识。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例如,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西湖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西湖的秀美风光;最后,我给“西湖”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西湖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苏堤春晓’了。你们看,在青山的衬托下,到处一片生机勃勃,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知,多媒体技术的适时引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体现了“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生动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更宽的道路。因为多媒体课件是以教学课题为主要线索,为强化教育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设计,为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资源、尽量发挥软件的表现手法而编写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时地引入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那么将为课堂教学中排疑解难起到重要作用。
如《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叫声、鹅的形象以及鹅的动作等,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将这些丰富的信息表达清楚,而多媒体教学却正好适合表现它们。教学的具体步骤:(1)“曲项”:利用动画展现一只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伸曲脖子。(2)“曲项向天歌”:在前一个动画的基础上,点击“播放器”,播放鹅叫的声音。(3)“白毛”:利用一幅静止的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的图片,突出其白色的羽毛。(4)“白毛浮绿水”:展现一只大白鹅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突出其“浮”的悠闲的神态。教师在此引导学生观察水、鹅毛的颜色对比以及鹅的悠然动作。(5)“红掌”:出示白鹅挥动红色的脚掌向前划水的动作,配上划水的“哗哗”声。(6)整体讲解这首诗时,出示一幅动画:杨柳依依,一个小孩在不断向湖里那群欢叫着的鹅抛撒谷粒。
整个教学过程图文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了原诗的意境,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化解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得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理解了诗意,同时强化了记忆。
三、信息灵活,培养探究精神
多媒体网络具有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及发现问题、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 引言
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数学为大众”的口号,倡导进行“大众数学”教育,即人人学习和使用有用的数学,让数学走进大众,使各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提高,使数学成为一种使人人都终身受益的文化力量[1]。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目前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独立学院已成为“大众本科教育”的重要承载体和生力军,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形势下,独立学院的教学,尤其是基础学科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其传统的应试型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必须以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为导向作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1 数学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1.1 当前高校数学教育面临的形势 近代数学的飞速发展使高校数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在理论上更加抽象,方法上更加综合。新的数学分支层出不穷,而且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另一方面数学的理论、方法已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出现了众多的交叉学科。大量新的数学方法被有效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行政管理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数学的发展也推进了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计算机广泛被使用。计算机软件包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和数字计算的速度。这些都冲破了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改变了人们对高等数学知识的需求和使用。总之,新的形势就是数学变得更深刻了,更有用了,更能用了。
1.2 当前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①课程设置死板,教学内容陈旧。目前应用型高等院校数学课程设置基本上还是老三篇: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这些几乎60年经久不变的内容基本上是数学专业学习内容的压缩。反映现代数学及应用的内容很少。②课程的教学方法落后,现代教学技术无用武之地。(这是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只教“老三篇”,用黑板和粉笔往往比使用多媒体的效果还佳。)课程多是片面强调数学的形式化、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强调推理和解题技巧,数学思想讲得少,数学课堂基本上是满堂灌,缺少数学应用的讲解和训练,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教学没有和目前多种多样的数学软件包相联系。③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存在问题。教学效果的检查主要是看应试成绩,只看题做的如何,不考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能力和用数学方法与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看考研的及格率。而考研的内容与对应用型本科生的要求并不完全符合,考研成绩的好坏不足以作为评价本科教育好坏的重要凭据。这一标准加重了应试教育产生的弊端。④没有因材施教。扩招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毛入学率达到30%以上的大众教育阶段。研究型高校依然“我行我素”始终在延续着精英教育,众多的应用型高等院校则成了大众教育的主要承载体。发生了根本改变的学生现状一方面与早应改变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另一方面又与精英教育的模式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各应用型高校本应重新找准各自的定位,根据学生情况发生的转变,改革旧的教育模式,制定新的教学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但是很可惜,绝大多数应用型高校没有顺利完成及时的再定位和改革,仍沿用原有的数学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的内容与精英教育时没有差别,甚至应试难度还有提高。这就使原本存在的数学教育上的问题雪上加霜。不能因材施教是其中的根本问题。
所以应用型高校与研究型高校在数学教育教学上相比更需要改革。独立学院属于应用型高校,其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数学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上述存在的问题在独立学院一应俱全,且更有甚者。因此,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2 数学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方向
2.1 “新三篇”的概念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提出应用型高校数学教学“新三篇”概念,即“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数学建模”,为独立学院数学课程提供改革与创新的方向。不求知识的全面系统,但求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最佳结合。适当降低传统“老三篇”中的理论推导和计算技巧,且增加应用性知识的比例,改变过去基础性过强而实践应用性偏弱的状况。
“基础数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高等数学,第二部分为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老三篇”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其思想和精髓应作为课程内容。因为要介绍“应用数学”和“数学建模”,课时又不能大量增加,故“老三篇”就要压缩。其中《基础数学Ⅰ高等数学》一个学期,《基础数学Ⅱ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一个学期。《基础数学Ⅰ高等数学》突出讲述微积分中的重要概念,如极限、微分、积分、级数和微分方程等;强调数学思想,如使用极限的思想研究函数的性质等,并注意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基础数学Ⅱ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中的线性代数主要讲述线性方程组的有关概念及应用;概率统计主要讲述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应用和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及思想。基础数学主要讲思想、讲概念和主要的结论及应用,通过简单的例子说明问题。
“应用数学”可包括差分方程、数值计算、运筹学、对策论、多目标决策、图论、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神经网络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近现代应用数学的一些内容及应用的实例,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建模”以数学实验为教学形式,让学生掌握综合应用各种数学概念和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结合数学软件等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新三篇”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知,即数学是有用的,是能用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淡化推导和计算技巧的原则 扩招以后,大批按原来精英教育的标准上不了大学的学生涌进应用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包括独立学院受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即将进入社会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数学上的创新人才。目前,独立学院数学课程的教学大多借鉴甚至照搬一本或二本院校的模式。但独立学院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照搬传统的培养“精英人才”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必然不适合,结果是许多学生学不懂数学,大批学生数学不及格以致不能毕业成了很普遍的现象。结合学生状况及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独立学院的数学教学应强调对体现学科思想的重要概念、结论的理解以及数学的应用。课程应淡化繁琐的理论推导和计算技巧,而将这一部分交由相关数学软件来实现。要把数学尽量变成让现在的学生容易接受的,简单又有乐趣的课程。因此“基础数学”课程教材在各章节内容的编排上,首先采用常规的、基础的例题介绍基本的知识点和简单的计算,而对复杂的、涉及较高计算技巧的问题,则直接运用一些数学软件来求解,这样学生可以从大量繁琐复杂的运算中解放出来,通过数学软件化解过难过繁的运算,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计算软件。
2.3 与数学软件相结合的原则 钱学森教授1989年就指出了计算机对数学教学的深刻影响,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与数学家也都指出要培养一代创新人才必须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计算机是数学教师的得力助手。随着数学的发展,数学软件将成为人们学习数学时必不可少的工具。独立学院更应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软件的能力,这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得心应手。许多数学软件都具有强大而完备的计算功能,数学课程所涉及的绝大多数计算几乎都能通过数学软件来迅速求解,且大大提高了计算的速度。数学软件还能以更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现数学知识。如利用数学软件强大的图形绘制功能,在数学教材中可以绘制出丰富有趣的曲线和曲面,利用彩色的图形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使数学课程的内容表达得更全面、更直观、更清晰、更易懂,将重要而抽象的数学概念、原理、方法和思想等直观地呈现出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为学生对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基础数学”课程应体现数学软件与数学内容的紧密结合。当然我们也必须十分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学生过分地依赖数学软件,在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部分,利用黑板、粉笔进行教学,利用书面作业进行练习,比用计算机更为有效。关键是要做到两者恰当结合和相互促进,才能充分发挥数学软件对数学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
2.4 课程教材的编写应体现数学实验的思想 通过数学实验可化解知识难点并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探索。
数学课程中涉及众多抽象的定义、定理,依靠逻辑而不是观测结果作为其真理的标准。但同时也不排斥使用观测、模拟的手段作为发现真理的手段[3]。学生借助计算机软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做实验,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借助数学实验,让学生去探索、学习和发现数学规律,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使用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目的[4]。比如多元函数微积分学一直是非常重要而又非常难以掌握的部分,在介绍多元函数极值时,可先用数学软件画出函数①z=x2+y2;②z=-■;③z=xy的曲面图形,让学生分析三个函数在点P(0,0)的函数值与点P领域内其他点函数值的大小关系,再结合一元函数极值的概念,推广出二元函数极值的概念。为求二元函数极值,引导学生分析这三个函数在点
P(0,0)的偏导数得到求可疑极值点的方法,再用数学软件画出这三个函数在点P(0,0)附近的等高线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在两个极值点附近,等高线是封闭的;非极值点附近,等高线不封闭。由此得到从图形上判断可疑的极值点是否为极值点的方法。最后再介绍一下极值点的充分条件定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自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验过程中去观察、发现数学规律,验证和巩固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思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再是老师的满堂灌,重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因此,“基础数学”课程结合数学实验也是舍去了繁琐、冗长的理论推导,认识一些重要的数学结论的好方法。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虽然也都开设了数学实验课,但是一般都是在大学三年级单独开设,单独开设使得数学实验课程只能对传统的数学教学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贡献不大。而在“基础数学”课程中融入数学实验,可以使数学实验成为数学教学中的常态。
不少人认为只有传统的数学教学才能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而在数学教学中借助数学实验将背离数学的本质,使学生失去了重要的数学训练机会。不可否认,现代计算工具的运用导致了部分心脑计算功能的退化而使人们更多的依赖于计算工具,但如果人的智能转向更高层次的开发,这部分的退化则并不是那么值得令人担忧[5]。事实上,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能促进其对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数学素质的形成。
2.5 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 数学的应用说到底就是运用数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领会数学的有用性,学会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是数学课程教学的最重要的方面。在“基础数学”课程中应尽早融入数学建模思想,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增加数学课程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再结合“新三篇”中“数学建模”课程的开设,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中自觉地运用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有助于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将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
3 结语
为了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在数学课程教材的改革和创新方面做了可以借鉴的大胆尝试,已经完成了《基础数学Ⅰ高等数学》和《基础数学Ⅱ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两本教材的编写。但要探索出一条适合目前数学发展的形势,适合人们对数学新的需求和利用,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现状的数学教育之路,我们还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任重而道远。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形式和手段,语言文字的揣摩运用和深入挖掘是内容和目的,将两者有机结合,灵活而有效运用,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我们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实践、交流、改进、提高。勇于实践是关键,不断学习是重点,使用恰到好处是核心。不可为运用而运用,也不可“好事多事”而舍近求远、本末倒置。现结合具体案例介绍本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各种手段的一些尝试和初步认识。
1 简化对语文教学的认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学无非是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写字和写作)等诸方面能力,并借助文字(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载体,实践“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主导”理念,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 运用例谈
1、配乐朗读。朗读教学从来是并将永远是语文教学形式的经典科目之一,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朗读教学的效率和档次提高一个等级是方便易行的。读,然后配好音乐,配上图片或动画,直接追求“声情并茂、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语文老师可以选择性地下载优秀诵读视频,与学生一起欣赏,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欲望。老师如能亲自诵读并制作出诵读音频或视频作品,其示范力量和推动力量自然是可以想象。例如,我曾经录制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朗读材料不仅受到历届学生的认可和喜爱,成为他们的收藏,而且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效果。
2、情景动画。网络音视频十分丰富,语文老师可以信手拈来作为语文教学的素材和触发点。这些素材大致可以分作四类来使用:知识讲座类,情感教育类,是非辨识类,习作训练类。
例如,《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表现当代军人献身国防的无怨无悔,引发少年学子不尽的感慨唏嘘;FLASH动画《小蚯蚓的遭遇》不仅呼唤起学生的悲怜之心,而且生发出学生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学生观看探讨之后的习作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文体表达了自己独到的理解;每年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视频材料都是学生的精神大餐,单是里面的“颁奖词”内容就足够我们语文课堂去学习和挖掘的。
很多公益广告,小而巧,如《妈妈,我也给你洗脚》,贴近生活、贴近人情,很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请这些制作短小精良的公益广告走入课堂,往往会事半功倍。
3、影视剧片段。新课标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进一步积累语言材料。根据中外名著拍摄的影视剧极其片段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以点带面,开启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热爱经典名著的大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香菱学诗》的教学,一句“香菱可谓是《红楼梦》里边命运最无端悲惨的女性”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悲怜之心。师生一起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第一集视频,了解香菱的身世。然后老师简单向同学们讲解香菱的悲惨际遇,进入“香菱学诗”。“苦难的人儿偷闲苦学诗歌”的事实激发出同学们静心研读课文的动力。可喜的是,此节课后,同学们纷纷向老师讨要《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谱》,问《红楼梦》、谈《红楼梦》、读《红楼梦》蔚然成风,同学们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对人物命运的关切感开始走近《红楼梦》。
结末的体会自然是:名著导读的“导”至关重要,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名著、和学生一起研讨名著,不仅是使命,更要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寻求方法性和科学性。
4、看图作文。这也是传统的语文习作训练科目之一,在报纸、杂志上,在网络,在课堂内外,发现有价值的图片(情景)随手取来,作为习作素材,在目前信息技术手段日益多样的条件下实现起来真是太容易了,只需要老师是个“语文的有心人”。
本人曾经在某漫画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幅图片:年幼的孩子不畏艰险码起凳子为自己作“生日倒计时牌”,他正不辞辛劳地爬上去更换时间――273天,他的身后是不知所措的爸爸妈妈。我将此图取来,要求学生先给图片取个名字,再结合自己的理解作文。同学们的兴趣点爆炸了,不同的关注点、不同的立意、不同的人物身份角度汇集出一曲习作练习和思想教育的深情交响乐。有一次早读,学生磨蹭着不读书,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背”字,于是有三两个同学开口了;我又在后面写了几个小字,“会了吗”,更多的同学开始读书了;我再画上一个“?”,“!”,直至“……”,教室里读书背书声震天了。下节课我制作了一张图片,先前黑板上的文字符号作背景,前面画上了讲桌和老师,取名《早读铃响过……》。我将图片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看图作文,可以想见,学生会心地怪笑之后,顺利地完成了这次“佳作”。当然,这得益于个人娴熟的电脑绘图技术了,算得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经典范例。
5、作文评改。对每名同学的每篇作文都进行精批精改是作文教学的要求,但仅仅止于“精批精改”是不够的。因为还有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对老师辛辛苦苦的批阅学生并不以为然,比较麻木。他们“提笔能作文,搁笔就不管”,“你批你的,我写我的”真让老师哭笑不得。电子白板为老师提供了示范机会:错字别字、标点符号、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评点寄语的批阅过程实时展示,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教会学生修改作文,养成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良好文风,其作用和效率在电子白板的辅助下大幅提升。电子白板的其他演示功能这里不作赘述。
6、论坛诗社。语文课堂的延伸,搭乘信息技术手段飞速发展的快车,我们大可利用网络空间,开辟班级“论坛诗社”,培养喜爱文字的人,造就为文字而欣喜忧愁的人。班级群共享、个人主页、QQ空间、个人博客、微信、电子板报等等的层出不穷,都为语文教学的自由腾飞插上翅膀,关键看语文老师怎么“引导”和“制宜”。
7、课本剧。课本剧将课文课堂教学和德育、美育结合在舞台艺术的表演之中,既培养了学习语文课的浓厚兴趣,又使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对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增强审美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本人在此要表达的是,整个课本剧的排演过程可以充分发动学生的能动性,调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呈现更加精美的语文实践成果。例如本班师生共同完成的课本剧《羚羊木雕》,获得2013年集团艺术节课本剧表演第一名。《羚羊木雕》从剧本编制、场景服装、道具设计、背景图片、背景音乐、人物配音到后期完整音效,全都倚仗多媒体信息技术。
8、教师下水。语文知识和语文技巧当然离不开语文老师的精心讲解,但语文老师的“下水”实践对学生的指导性、示范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不可忽视。电脑、网络为语文教师下水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手段。
本人多年来边教学边笔耕,不断完善充实了《个人教育文集》、《守望你的青春》、《个人散文集》等集子,供学生阅读、借鉴。“写作”是什么?简言之不过是两个词,即“记录”或“叙述”。与学生共同经历的人和事,许多的细节学生并不见得引起注意,我作了记录,演绎成了“作文”,学生阅读之后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其启发效果大大胜于枯燥讲解“作文材料的取舍技法”,很好地解决了“记录什么”“怎么叙述”的问题。看自己老师写的作文的兴趣远远高于看任何“优秀作文选”。学生是越看越有味,后来,学生们开始不甘于作“旁观者”了,也参与到这“记录生活”的行列里来,再后来,还有了讨论,甚至有了争论。哈,这样不是很好吗?过去一向提倡的“教师下水文”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实践。
9、资料整理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梳理积累,可以有计划地发动学生分工协作,达到增强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双重目标。例如有步骤地安排学生做好字词、修辞、语法、文学常识的整理,初中三年下来,一套完整而系统的语文资料的含金量不言而喻。本人也亲自整理《单句标准格式》、《与比较学习》等资料发送给学生保存学习。
10、表格运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好表格,便于比较学习,更有条理,更有层次。语文老师一定要学会做表格,这是语文知识提炼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电脑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本人制作的《红楼梦人物图谱》、《整理亲属关系,增强亲情体验》、《新闻结构训练》等表格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
11、网络运用。网络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学几乎随时需要利用网络进行知识检索,不必等待,信手可得。人物故事、名言词句、经典篇章、音画素材等等无不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更难得而可贵地是,“疑点考证”在从前的教学中往往以“等老师课后查清楚了之后再和你们讲解”终结,现代网络条件下“鼠标一点”即可完成各种说法和理解的海量参考资料,师生一起探讨、甄别、选择,将会呈现多美好的语文教学境界!
3 几点体会
语文教师做好网络资源的利用和整合,要学会“搜索”和“下载”的必要技能技巧,把握好“下载”与“下水”的关系。这也是语文教师必须的信息处理能力。由“课件”向“语文教学资源整合”提升,过去单一的课件形式已经容量有限和过于机械了。语文老师要做语文的有心人,用好手机,捕捉鲜活的生活细节和生命状态作为语文教学素材。教师还必须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小软件,助推“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比如文字处理、表格处理、PPT演示文稿、图片处理、音视频处理、GIF或SWF动画制作等等软件都是应该熟练掌握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读者;阅读心理;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资源中心,图书馆信息组织是为学习者提供课堂以外学习资源的中心,被认为是“知识的宝库”,是大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多方面了解大学生在利用图书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他们的阅读心理,能够提高图书馆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改善图书馆工作结构。
一、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
1.阅读的重要作用
阅读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思想交流活动,它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等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活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心理不成熟,往往产生某些不稳定甚至不良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图书馆如何针对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与阅读特点,充分利用馆藏文献资源优势,对大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是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
2.阅读的主要原因和情况
2009年4月有关人员对某高校9个学院、24个专业的文理各年级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为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开阔视野,完成学业的占77.9%,表明大多数学生根据现实需要渴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重视拓宽知识面,并注重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或其他感兴趣方面的知识。其次是求职和科研的需要,占16.6%,这一部分主要是一些高年级学生,他们帮助老师进行课程研究,并且开始毕业论文撰写前的准备工作,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论题,查找搜集参考文献,直到完成论文。阅读目的性强,说明他们通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学术活动意识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另外,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他们除了掌握课堂知识外,还需要最大限度地从课外阅读中吸取各方面的知识,以拓展视野,巩固并深化专业知识。从以上情况看,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已占主导地位,他们注意充实和调整知识结构,以渴望获取更多的知识,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的全能型人才,为毕业后从事一定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图书馆的管理对大学生阅读的影响
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对大学生阅读产生了重要影响。图书馆没有有效的宣传手段,偶尔有一般的业务宣传,也缺乏个性,大学生难以通过这些宣传充分了解图书馆的藏书状况,他们不能及时利用,导致书刊的阅读大打折扣,特别是实效性很强的书刊。还有,计算机管理系统和检索水平也会影响阅读情况,计算机检索水平越高,大学生查阅图书越快捷,阅读率会越高。反之,则会造成馆藏有的图书检索不到,大学生就无法借阅的情况。此外,图书采购人员在采购、挑选图书时,对重要书籍或称“核心书籍”缺订,或者对多卷书漏订其中某卷,影响了藏书的质量,减少了图书的吸引力,也会影响大学生的阅读。而阅览部门工作人员在揭示馆藏,宣传图书,读者导读,馆际互借以及深层次开发利用图书等方面的水平,也都将直接影响书刊的阅览。
4.阅读计划的情况
我们对阅读计划情况做了一个简单调查,有55.9%的大学生读书有一定的计划,一定的时间读一定的书,说明当代大学生有自己的头脑,学习思路清晰,比较会调节自己。而阅读目的在于消遣或迫于学业任务,或因重视某个热门话题而读某类型的图书,以及从众心理,猎奇心理较强,阅读习惯倾向于短平快方式的占23.6%。
5.获取文献信息的途径
大学生获取文献信息的主要途径首先是图书,其次是期刊。而大学生通过本馆的电子文献或网络获取信息资源所占的比例也不算低,为20%,说明学生已经意识到利用现代化技术查检文献的优越性:快捷、便利、省时,但利用率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分析其原因,一是缺乏对馆藏电子文献的了解;二是图书馆对各种数据的宣传力度不够,数据库使用方法介绍工作做得不好。随着传统文献向数据化发展的加快,电子文献、网络资源等已经成为数字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为此,图书馆应加大对电子文献的宣传力度,开设文献信息检索等课程,提高学生通过电子文献或网络资源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1.建立和完善与读者的沟通机制
(1)安排具有对口专业知识、有较高信息素养的馆员,对重点学科及全体师生开展全方位的联系,比如,通过电话、短信使学科馆员与相应的教学方面的教授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或是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信息交流等。
(2)与对口二级学院主管教学和图书资料的负责人以及资料室工作人员建立固定联系,以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协助。
2.注重对教学工作所需文献资源的建设,满足教师教学和大学生学习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责是为教学工作服务。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图书馆要从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特别注重对教学所需文献资源的建设,构建数字化辅助教学平台,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图书馆门户网站上要建有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自主学习平台,如教学参考书、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英语学习库、大学数学练习系统等,让师生足不出户即可获得其他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
3.做好读者培训工作,加强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与培训
为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使其了解和掌握图书馆文献资料的使用方法,图书馆每年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读者培训班或讲座。如新生入学教育期间的以认识和利用图书馆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培训、中外文数据库资源的使用培训、《文献检索与利用》和《信息检索》等课程的教学。
4.做好图书馆导读,开设阅读课,教会学生阅读
阅读要成为自觉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必须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端正学生的阅读目的、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图书馆要开设阅读教育课,让大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该读什么,怎么读;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读书计划,进行自觉、系统地阅读;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效果。阅读教育课不能流于形式,要有专人负责。可以由图书馆员或者聘请教师授课,但他们必须是热爱阅读、懂得阅读、读有所成之人,这样才能保证阅读教育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引导力。阅读教育要贴近学生实际,既要用古今中外名人利用图书馆阅读的成功个案来启迪他们,教授无数的阅读者在长期的读书治学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的、通用的阅读方法技能,又要注重发掘和推广师生的阅读经验,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阅读经历,使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自身经验中提高阅读意识,培养阅读兴趣,掌握切合自身特点的阅读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正确阅读,读有所得。
5.调动教师资源,课堂引导阅读
现阶段,由于图书馆在学校的受重视程度不高,馆员的整体素质也有待提高,单独开展导读工作,效果较差。教学和科研与图书馆紧密联系是高校图书馆得以充分利用,使图书馆工作得到足够重视与支持的因素之一。图书馆的导读工作可以由此得到启示,即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课内引导课外,课外充实课内。图书馆要与学科教师相互配合,共同设计出以图书馆文献资源为依托的导读方案。在配合学科教学上,图书馆应适时与教师沟通,主动提出协助,介绍适合的资源和使用方法,结合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问题,整理出适合课程需求的文献资源,并及时指导学生查找和利用。教师在教学前要先熟悉图书馆文献资源,教学中向大学生提示若干问题,鼓励大学生课外去图书馆查找,并于上课时提出讨论和交流。大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尽量提醒学生自行到图书馆阅读资料和查询答案。教师还要适当布置一些大学生必须利用图书馆阅读才能完成的作业。实践证明,充分调动教师资源,通过课堂引导阅读,不但能够提高大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增强导读的实际效果。
6.提倡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读者
图书馆工作是项细致而单调的服务性工作,每天接待大量的读者,回答读者各种问题,满足他们查找或咨询的需要,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热情、主动、认真负责,要密切配合读者。要做到这一点,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读者的积极热情,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做到态度亲切、和蔼,使读者增强阅读兴趣。热情周到的服务,定会吸引读者经常性地利用图书馆。良好的馆风,定能使读者服务工作始终处于良好的循环状态。
参考文献:
[1] 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9:1-2.
[2] 李希孔.图书馆读者学业概论[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51-57.
[3] 刘崇欣,宋萍萍,梁云.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6,(5).
关键词:心理学钢琴演奏心理素质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其伴随几百年的不断发展,已然成为具有独特韵味和魅力的一种乐器形式。基于世界角度而言,钢琴也是当下一种学习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及最为普及的一种与其类型。然而大多数初学琴者,此外,还有诸多长期化致力于钢琴演奏事业的音乐家,当他们在实际舞台演奏过程中,也会存在各种突发性的心理障碍。因为在钢琴演奏中,需将触觉、视觉、运动觉及听觉进行充分利用,还要利用自身娴熟的技巧,将艺术情感完整且不间断的表达出来,所以演奏者需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素质。
一、心理因素和钢琴演奏效果联系分析
钢琴演奏在内容方面主要包含有艺术情感表达及技能认知的诠释,而演奏者技能能力的提升及娴熟程度,往往和自身所做出的努力程度之间往往呈现出相应正比关系,然而基于艺术情感相应表达来讲,则需要演奏者在相应演奏时,在优质的心理素质方面更应该切实具备。针对心理因素来讲,其内容主要包含有性格、直觉能力、情感、注意力、感知及想象力等。所谓钢琴演奏实质则为演奏者自身在思想情感方面的一种真实表达,所以,其和人自身的内心世界及精神情感之间存在诸多内联。与此同时,钢琴作为一种具有单一音色的一种器具,其任何音均来自于其本身的固定化的发生装置所形成。而琴梭的运动方式、附加在各琴弦前的琴键及各音的琴弦则决定了钢琴声源响出的条件,而对钢琴音色变化控制所具有的基本手段,则为控制触键的力度及速度。此些具有细微性的技术形式,均要求演奏者在实际表演中具备更为优质的心理素质。如若在演奏当中没有把控好或在心境上没能做到放松、平和及健康,则即使演奏者具有比较娴熟的演奏技术,也难以达到较为满意的演奏效果。
1.优质的心理素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分析
钢琴演奏作为一种具有极深境界的艺术表演形式,在演奏过程中应努力做到音、手及心的有机融合。其不仅要求演奏者在动作上要敏捷和准确,还要具有良好的空间知觉及想象能力,此外,在音乐意蕴的领悟把握能力及音质的敏感性方面也要与之具备,致使音乐能够有感于心,并且运用自身手指技巧,将所要表达的因素诠释出来。针对优质的心理素质来讲,其通常为具备丰富化情感的集中展现。就钢琴演奏来讲,其将往往是将音乐艺术给与深层传播,且将其中蕴藏情感进行深刻表达及展现,而在具体的演奏过程中,在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只有这样采用获取更为优质的演奏效果,与此同时,促使听者与演奏者之间形成深层共鸣。
2.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创新意识激发具有促进作用
针对钢琴演奏来讲,其除了要对作品技巧进行合理把握之外,还要将作曲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意图进行充分传达,同时也是对作品所开展的第二次创作过程。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演奏能力,还要具有鲜明特色的风格。当演奏者在演奏当中发自客观真情,对自己所演奏内容认真聆听,并对其中内容進行及时调节和反思,才能提升演奏质量及效果。
3.平静的心态乃是对技巧准确把握的关键
在实际钢琴演奏过程中,不仅要把握手指的力度,还要在弹奏的节奏方面进行把握,如若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出现内心不安、情绪激动及心情浮躁等状况,则难以对演奏技巧进行合理把握。
4.身体素质乃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保证
就钢琴练习而言,其不仅是一项体力劳动,同时也是一项脑力劳动,当我们面对无数次反复练习时,如若演奏者不能保证具备健康身体支撑,则其在健康的心理状态方面也就难以实现。在实际舞台演奏过程中,并且基于体力及精神双重方面的综合压力下,如若良好的身体条件不能拥有,而是让自己长时间处于不适状态,则大脑所发送的指令很难进行接收,也很难在思路清晰的情况下去挥动弹奏的手指。另外,没有充沛的体力,也不能对那些大型作品给与驾驭,仅仅单纯的多练,在弹奏时放开速度,或者排练连续不断,是自身思想上始终处于紧绷状态,此外,在体力方面也不注意保持,当真正开始正式表演之时,则自身身体往往处于心浮气躁、麻木及疲劳状态,此状况不仅造成难以达到平常练习时的水平,还会造成在具体的精神层级方面出现过度紧张状况,因此,只有在健康身体的状况下,才能促使演奏中心理压力的因素减少。
二、良好演奏心态调节及培养的方法
1.针对反复的练习要有顽强的毅力
就钢琴演奏在把控来讲,其实质则为一个充满循环且不断重复的过程,并且此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往往需要使自身处于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状况,并投入到相应的反复练习之中,此外,还需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勇敢的面对舞台表演,当就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演奏时,特别需要在应变能力要迅速而灵敏。而在具体的演奏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测的情况,对演奏过程造成干扰,比如在弹奏时出现一个键不起来,或者是在演奏过程中将其中的一两个音漏掉等,而这些均会一个演奏者造成考验,需要演奏者拥有坚定的毅力,在思想集中的状况下继续演奏,不受突如其来的事件造成影响。
2.对每一次小型表演人很对待
演奏者一般情况下,均会参与到各种形式的演奏活动中,此时,我们需要做好充足准备,对于各种挑战进行认真把握,还要善于运用平常心去感受并领悟其中的真谛和意义。真正做到付出最大的努力及做好最坏的打算的准备,以此在今后步入大舞台时能够得心应手。
3.以平常心向强者予以请教
正所谓知识无国界,而艺术更是如此,在实际钢琴学习时,要有一个敢于并善于向他人学习的精神和心态,正如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钢琴学习时杜绝封闭学习,要多与他人进行交流,吸取练习和演奏当中所出现的教训,将自身心态给与摆正,真正做到稳健求知和努力联系的效果。此外,如同钢琴学习那样,演奏者也要在心理素质方面予以具备,并且在长时间的培养及锻炼当中不断提升。4.在演出前做足准备,实现心理负担缓解
所谓“艺高人胆大”,演奏者在实际演奏当中,不仅在演奏技术方面要熟练掌握,还要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思想予以体现,同时也是心理压力减少的基础标准。在演奏准备时期,演奏者需要对任何音符及动作均认真对待,此外,还要对每一段乐思及每一种技巧进行认真思索,做到切实的掌握和充足的准备。从以往演奏者经验可知,在具体练习的过程中较多会出现把握不准及出错状况,并且在演奏之时还容易出现情绪紧张及失误状况,这就要求演奏者在台下练习阶段下大力气,在熟练程度上要做到满分,并且在所演奏的作品环节还要正切做到心知肚明,此要求不仅对演奏中的意外及错误在发生几率方面予以减少,还可对自身的心理负担给与减轻。在演奏前的几分钟要进行合理抱我。在上场前应使自己安静下来,多做深呼吸,促使自身呼吸处于均匀状态,从中获取一种不仅镇定,并且还充满平和的心灵支撑;或者在相应意识的指引下,对手指肌肉方面的运动惯例予以运用,从而实现刺激大脑的效果,恢复圣经调节功能。比如将手指动作及力度方面的相应深触键方法进行加大,促使触键感在控制力及准确性方面增强,将大脑的相应兴奋度减缓,是演奏者在反射功能上得以恢复。将速度逐渐加快,还要让手指能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有序的跑动,实现放松度及灵敏性的提升。将心理压力给与一定减轻,将紧张情绪给与缓解,促使演奏者在演奏技术及水平方面更好的发挥。当在台上时,要对自己的实力给与相信,因为在台上所存在的紧张感,主要由于对自己的实力过度担心所致,所以,要灵境思索和认真对待,多给自己加油和打气,真正做到自信的演奏。
关键词:信息技术;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240-02
一、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特点
(一)自卑性强
独立学院学生一般具有很强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很鲜明地体现在其学业中。他们都曾经过高考大潮的洗礼,经历了高考激烈且残酷的竞争,能够感受到高考对于其内心的摧残,因此产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特别是经历过高考、填报志愿等事情,更加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够优秀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因此,他们在学业上具有很强的自卑心理,往往认为自己不如普通高校本科生,凡事墨守成规、不敢争先。
(二)独立性强
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相对于普通高校本科生而言的。在进入独立学院之后,他们能够较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与周围同学打成一片;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他们可以很快融入,并且能够与人和谐共处。事实上,这一点要好过许多普通高校的本科学生,在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中,许多学生存在不够独立的问题,他们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因此初到陌生的环境难以适应,也难以与周围同学和平相处,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而影响同学感情。
(三)好胜心强
独立学院的学生虽然有较强的自卑心理,但并不影响他们骨子里所存在的好胜心。好胜心是如今所有年轻人的共同特点,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心理上不成熟的表现。真正心理成熟的人,往往能够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在做人的过程中,他们为人谦卑、善良,在做事情时也不甘心落于人后,能够将安排给自己的任务完成好,从而获得大家的认可。
(四)攀比心强
独立学院因为学费较贵,因此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家庭条件比较好。在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中,往往容易激发他们的攀比欲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攀比心。如攀比彼此的物质条件,甚至攀比彼此的男女朋友和感情等。事实上,这样的攀比是非常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及其学业发展的。
(五)距离感强
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具有一定的攀比心和自卑心理,因此很容易在自己的心灵周围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对周围人都采用保持一定距离的态度。即不会与大家分崩离析甚至吵架斗殴,但也不会与大家保持过于亲密的关系。这种距离性也不利于学生本身的成长。人是群居动物,每一个人都需要与他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快乐、健康地成长。这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然而,如果常常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就难以满足这种需求,从而变得内向自闭。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一)引导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成长,帮助学生变得成熟。如今许多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时还未成年,即使已经成年也只是刚成年。这样的年纪就离开家庭,许多学生难以适应,也难以继续自我把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代替家长,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同时也指导学生变得成熟。这样的成长与成熟,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其今后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可以让其适应社会的节奏。
(二)避免危险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尽快发现学生的思想波动,甚至避免危险的发生。进入大学的学生还处于青春期,思想波动比较大。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波动,与学生做朋友,让他们有任何问题都多与教师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他们在思想上的任何不良波动,特别是悲观厌世的情绪,并及时进行疏导,从而将学生可能出现的危险扼杀在摇篮中。
(三)提高凝聚力
心理健康教育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许多班级出现一片散沙的状况,主要原因是这个年纪学生的心理特点,如自卑心理强,不够成熟,同时又总是与周围同学保持距离等等。这样的心理特点会使大家不够有凝聚力。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方法,帮助大家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逐渐开始接纳周围的人,并且和周围的同学互相了解,互相沟通,从而建立较强的凝聚力和信任感。这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压力。
(四)规范校风校纪
规范的校风校纪是衡量每一个学校表现好坏的重要环节。一所有着良好校风校纪的学校,家长就会乐于将学生交给学校。相反,如果一所学校管理混乱,校风校纪也混乱不堪,那么学生、家长、教师都会对学校产生不信任的情绪。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成熟的心理状态,从而避免许多不良情绪的产生,这样就不会对校风校纪产生敌对情绪,也不会蓄意破坏。这样,校风校纪就会自然产生好转。一旦校园风气发生良性变化,每个学生都是受益者。
(五)让学生快乐
每一名学生都是未来社会的重要分子,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是社会最重要的安稳指标。因此,学生快乐成长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只有让学生快乐成长,才能让学生今后成长为对社会真正有益的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快乐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知学生在哪些方面会产生不快乐的因素,也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心理存在哪些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疏导和解决,让学生真正快乐的成长和成熟。
三、信息技术的特点
(一)直观性
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直观性。通过信息技术,许多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究竟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同时也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同龄人的分布中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跳脱自己的环境,看到大环境中的自己,才能真正清楚、客观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因此,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特点和问题。
(二)客观性
信息技术不同于人的主观判断,更加具有客观性。许多心理医师主观的判断和评价,很容易受到自己的客观条件的影响,以及由于自身诊断水平的差异,许多医生难以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这样很容易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然而信息技术却很好地摆脱了这样的不足,使得结果更加具有客观性。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对学生问题的判断和分类中,通过电子答题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判断,信息技术可以避免医生主观情绪的加入,客观地对学生展开判断。
(三)娱乐性
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会出现流于形式的问题,由教师带领大家上一节心理健康课,讲一讲相关的理论基础,或是照本宣科讲一些常见案例等。这样的课程教师不愿意上,学生也不愿意听,同时更难以产生良好的效果。进入信息技术授课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就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摆脱以往的枯燥、乏味、照本宣科,转而使教学过程变得有趣、丰富,并且能够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电子化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进入电子化时代和无纸化时代,这样的意义在于可以更好地保护学生隐私,从而使学生更加安全、放心地将自己交给心理教师,并且对老师毫无保留。这样的电子化特点,最初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阶段。许多学生不愿与教师进行很直接的沟通,那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远程沟通。通过远程沟通的方法,帮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与专业,从而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五)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所谓大数据,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中的海量信息,帮助建立全景画的图像,让学生和教师更加准确无误地了解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避免相似的情况发生。学生的心理状况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可以通过调查和研究找到其发生的根源,而这种发生的根源在以往的纸质化时代,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未必产生良好效果,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这样的方法变得简便易行而且轻而易举了。
四、信息技术在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一)应用于单独对话
信息技术在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首先可以应用于心理健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独对话。单独对话的特点是,可以为学生营造相对密闭的空间,从而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安全感以及依赖感,从而对老师敞开心扉,无所不谈。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单独对话的良好开端,许多学生碍于情面不愿意走进心理咨询室,也非常害怕面对周围人的眼光,这时如果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远程的心理咨询,就可以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安全感,在这方面开始逐渐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二)应用于集体授课
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除了单独对话,更主要的部分是对学生的集体授课。学生的集体授课意义在于,在很大程度上普及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让学生认识到,绝大多数人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应惧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得教育过程更加有趣,不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例如,许多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喜欢看到多媒体视频,通过视频中的案例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
(三)应用于大型活动
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适合开展大型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在这样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得学生开展活动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可以感受到教师的授课诚意。这些大型活动可以包括母亲节或者父亲节,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意,也可以包括拓展训练,让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加深对彼此的信任和情感。这些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加入,只有加入信息技术,这些活动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独立学院图书馆 流通管理 服务 创新
在当今高知识、高科技经济的时代,知识与信息已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资源。独立学院图书馆作为学院教育、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教育资源的组成部分,是教学科研的支撑部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独立学院大多建校较晚,工作人员少,因而都实现了管理计算机化、网络化,正由电子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进发。独立学院图书馆一般实行大流通管理,即借、阅、还一体的超市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大大方便了广大读者利用图书馆,也为图书馆节约了人力资源。但是,这种管理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管理理念和服务上创新。
一、独立学院大流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馆大流通管理模式
大流通模式就是将传统的服务模式转变成一种以整个图书馆完全开放式的整体布局,形成一种新的开放式管理服务模式。图书馆的“大流通”是指在馆藏文献充分开架的基础上,有效集成图书藏、借、阅、检索功能,合理布局空间,设立统一借还书处,实现各种载体资源和服务区域的合并。其基本形态是读者凭本人借书证刷卡入馆后,不用存包,即可自由进入各阅览室,并利用室内文献资源的一种流通管理方式。“大流通”管理模式是现代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标志,是当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既是一种体现科技进步和科学调度的管理模式,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独立学院的图书馆实行大流通管理模式,必须全面提升管理与服务职能。
(二)独立学院流通部门馆员严重不足
独立学院,顾名思议,是自己办学,自负盈亏的企业,学校要计算投入和产出,是以利润为目的的,因而为节约投入,在人员编制上是非常精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多所独立学院图书馆在岗人员都只有十几个,要完成采编、咨询、流通等各种工作,人员是非常紧张的。而独立学院正迎接五年办学条件评估,都在突击采书,每年采书量都是几十万册,这些书回来后,要验收、上架,倒架等,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之的。随着图书的增加、书架也增加了,阅览室也增加了,学生也在逐年增加,而图书馆管理人员却未增加。仅有的几个流通馆员要应付每周80小时以上的开馆时间,不得不进行二班倒甚至三班倒,因而无暇管理阅览室的局面。这就造成了流通管理人员很少,阅览室基本交由学生助理管理的局面。而学生助理只有课余时间才能来值班,加上学校经费有限,学生助理也是有限的,因此各阅览室存在经常无人管理的状态。还回的书不能及时上架,开放式管理导致的图书乱拿乱放现象严重,图书馆卫生也不能保持,总之,有点脏、乱、差。
(三)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管理难度加大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好,综合素质较差,因为学费高,很多同学有一种我是上帝的感觉,不遵守阅览规则,有的更是故意违反阅览规则。如在阅览室里,就不用代书板,故意把书乱丢乱放等。再加上开放式管理,有的同学把该阅览室的书拿去其他阅览室看,嫌麻烦经常不放回去,造成乱架现象严重,同学经常在检索到的书,在书架上却找不到,影响文献利用率。由于管理人员少,阅览室经常处于真空状态,有的同学就直接在书上乱勾乱画,甚至开天窗等;有的同学偷偷带零食到阅览室吃,吃后把垃圾直接放在书架上,造成阅览室很脏很乱等,这给图书馆各阅览室的管理造成了很大麻烦。
(四)流通部馆员综合素质还需提高,管理制度还需健全
由于独立学院都是新建不久的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大多不是本专业人员,特别是流通部馆员,大多是工勤岗,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丰富,在处理流通工作时,只能简简单单的借还,和读者交流少,特别是在文献资源的导读方面,不能做到有问必答,主动服务。而有的馆员,因为工作强度大,导致心有怨情,因而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借还书时,不看显示屏,只听声音,往往错借、漏借、漏还,给同学造成损失,服务态度又不好,至使读者不满,甚至导致争吵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读者的借书热情,影响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二、独立学院图书馆流通理念和服务的创新
(一)领导要重视,适当增加流通馆员
独立学院图书馆领导必须意识到流通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图书馆流通岗位是学院图书馆重要的服务窗口,在这岗位上的每一个馆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行为、服务效率,体现和实现着图书馆的价值和作用。只有这样,馆领导才能重视流通馆员素质的培养,才能制定相关的制度来规范管理,才能向院领导申请适当增加流通馆员,减少流通馆员的工作压力,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工作,从而提高流通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有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强烈意识,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能以人为本,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能多些微笑,能减少流通借还工作中出现的错借、漏借、漏还现象,改变流通馆员和广大读者的关系,建立相互信任,从而让读者爱来图书馆,爱看书、爱借书、爱护书。
(二)加强和系部的联系,利用读者管理读者
独立学院图书馆流通部为解决流通馆员少的问题,可以多和系部联系,多和学生社团联系,利用读者来管理读者。如联系系部青协,每周来为图书馆做卫生,保持各阅览室的卫生;利用志愿者,义务来图书馆作督导员,维护阅览室的秩序并督导同学使用代书板,减少乱架现象。与系部联系,召开讲座,加强对广大读者的借阅规则,阅览规则、文献分类及文献使用的培训,减少读者因无知造成的乱架行为。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加深流通部老师与读者的联系,可以了解他们对图书馆服务的意见或建议,从而改进图书馆的服务,从而吸引同学来图书馆,增加图书馆的文献使用率。
(三)关注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细化服务是现代服务的趋势,图书馆服务也一样。流通部的老师应该能根据学生的借阅信息,开展个性化服务,借阅个性化服务是在网络环境下,图书借阅流通服务呈现的最显著特征,也是今后现代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之一。所谓的个性化服务是充分考虑读者的个人特点和独特的信息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环境。包括的要素有:个性化的检索方式、信息要求、用户界面及信息处理方法。图书馆将个性化信息传送给读者之后,读者可以自由选择信息处理方法,也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自由的组织和操作。这样可以加强读者对流通部老师的好感,充分体现流通部老师的价值,从而体现图书馆文献的利用价值。
(四)营造人文环境,创造阅读氛围
流通部的老师应该对各阅览室进行美化,如在墙上贴一些学习的、励志的名言名句,或者是挂一些名字名画,为读者营造一个书香环境。同时,流通部老师还应在阅览室栽种一些绿色植物,添置一些休闲桌椅等,方便读者随时阅读,舒适阅读。各阅览室还可以准备饮用水供读者免费饮用;在一楼准备存物柜,供读者免费使用,方便那些考研的读者,减去其把书搬来搬去的麻烦。美的东西,大家都会珍惜,在这样一个舒适、干净、美丽的环境中,广大读者也会自学遵守阅览规则,爱护阅览室卫生。
三、结语
独立学院图书馆的流通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在管理理念上,服务理念上有所创新,才能保证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才能适应独立学院的发展,为学院的教学科研更好地服务。
(作者单位: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丁瑶.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精神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
2、《看透人心的110个技巧》,作者:陈泰先。
3、《你可以看透任何人》,作者:李柏曼。
4、《人性的弱点》,作者:戴尔·卡耐基。
5、《读心术》,作者:清闲丫头。
6、《微表情读心术全集》,作者:琇樱。
7、《瞬间看透身边人》,作者:王超。
8、《方与圆》,作者:丁远峙。
9、《心理学与读心术》,作者:晨曦。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表现,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但是,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观察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以集体讨论代替个人的阅读学习。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有限,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比较低,表现为无法围绕一个中线展开层次性的讨论,出现偏离主题的随意性聊天,这样的理解在集体讨论中会被无形的扩大,会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脱离核心的语文内涵,对文本的理解杂乱而没有中心;二是,以教师的个人的解读代替学生的解读。不同的学生在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上是从在差异的,不同的学生的相同的文本内容会产生多元化的理解,这是学生个性培养的基础,而教师在小学生中的权威,使得教师对文本的个人解读完全压制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最终导致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趋同化理解,也必然导致学生创造力的消逝。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树立“核心语文知识”知识的意识,以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树立核心语文知识的意识,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核心语文知识的意识
语文是集语言、文字、文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通过向学生传递基本的语词、语句、段落、文本的基本知识,来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语文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学阅读教学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素材、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是必要的,也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常见讨论。但是,许多语文教师在引入海量课外语文资源的过程中却丢失了阅读课的学习主题。例如,在一名教师的公开课程,这个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引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表演、游戏互动、现场展示、字谜猜测等“出彩”的手段,占据了教学一半的时间,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参与度很高,整堂课可以说是热闹非凡。但是,在整个课堂红教师连最基本的生字生词都没有进行教学,关键句子、关键语段的讲解就更不要说,这种舍本逐末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无益的。核心语文知识的树立需要教师改变追求过多形式和过多资源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围绕语文知识的思维活跃状态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标准,也语文知识的巩固为目标,适当地引入语文资源采用合适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核心语文知识的分析与提取
核心语文知识的树立对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什么是核心语文知识,怎样分析文本内容,提取核心语文知识则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的关键。核心语文知识的提取主要包括两个方法,一种是要知识赋权法,即按照具体知识点和本课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度来确定各知识点的重要性,从而确定核心语文知识。如在《比尾巴》的教学过程中,新的词汇需要掌握“比”、“尾巴”、“松”、“公”等12个生字,文章内容的目标包括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在朗读方面的目标是学习读好问句?另一种是树形分析法,即将一节课所有的相关知识点按照树形排列,在分析这些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然后通过树的结构进行分配。例如,在《幸福是什么》的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杂而琐碎,教师通过树形结构将所有的知识点列出来,然后设计树形结构,树根代表基础知识教学部分,树干代表主线教学部分,树枝是具体教学部分,这样就将很好地把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