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8 15:44: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第1篇

关键词:意境美;园林植物造景;现代园林

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美是指观察者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情感、联想、理解等审美活动获得植物景观的内在美。而在园林植物景观的塑造中,应在创建优美视觉感受的基础上,借植物特有的形、色、质、声、韵之美,表现人的思想、品格、意志及情感,使观赏者通过眼前之景产生无限遐想,从而大大增强园林景观的深度及广度,创造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特色园林景观。因而,园林植物景观中意境美的创造对于表现园林景观的“灵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美的阐述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风格独树一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表现手法及高超的艺术涵养。尤其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塑造中,通过赋予自然景物某种思想情感及品格特征,使得植物不再单单是孤立的客观物体,而在主客体之间形成相互感应交流的关系,深化园林意境,创造情景交融、景境融合,并富有极强艺术感染力的园林景观,成为植物造景中意境美的优秀典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意境美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比拟联想,将植物作为一种情感载体

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是人们赋予深厚文化信息的载体,以及托物言志时常常使用到的媒介。将自然界中的植物通过比拟联想的方式赋予其某种品格特征,使之成为人们托物寄兴、借景抒情的审美对象,这是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创造意境美的一种常见方式。比如,松,屹立于高山之巅,不畏霜雪风寒的恶劣环境,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可见其坚强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竹,虚心有节、四季常绿、摇曳婆娑,古人赞其“未曾出士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象征着古代文人志士的高尚品德;梅,盛开于皑皑白雪中,清新淡雅、刚直高洁,陆游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赞赏其不畏强权的素质及虚心奉献的精神;兰,“清香而色不艳”,绿叶幽茂、柔条独秀,“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香”象征人淡泊名利、不作媚世之态的高尚品德。

1.2 借视觉、听觉、嗅觉等营造感人的典型环境

园林植物景观所传达的意境美,不仅可以通过创造、领略诗情画意的视觉美景来领略,而且还可以从听觉、嗅觉等感官方面来得到充分的表达。比如,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则是通过雨滴落在芭蕉、残荷上所产生的别具韵味的声音效果而塑造出的意境;留园的“闻木择香轩”、避暑山庄的“香远益清”、“冷香亭”等景观,则是借桂花、荷花的香味而抒发某种感情。在古典园林中,往往利用这些具有季节和时令变化的植物景观营造出典型的环境,通过意境美的创造,使观赏者在这种环境中产生某种情感,得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

1.3 借植物形成的某种特殊景观表达意境美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作为在自然界中分布范围极广的植物群体,经常会形成使人意想不到的奇特景观。而古人在园林景观的塑造中,常常围绕奇特的植物景观展开丰富的联想,表达内心的情感。如留园中的“古木交柯”,以古柏与女贞缠绕相生、交柯连理的奇异景象来象征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的吉祥征兆,同时,文人也借古柏、女贞的凌寒不凋、四季长青的自然特征,抒发文人自傲的精神。

2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中意境美的创造

通过分析古典园林意境美的创造方式,挖掘其精髓,并将其应用于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中,从而可以创造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令人流连忘返的特色园林景观。在现代园林中创造植物意境美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结合城市文化创造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美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的特征之一,而不同的地域由于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的影响,形成的植物景观也不尽相同。在每个城市中都有最能适应当地自然生长条件、生长旺盛的植物品种,人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及情感赋予这些植物特殊的象征意义。千百年以来,这种植物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不仅上升为该地区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同时,也形成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如椰子树就是南国风光的代表,而北方城市的白杨树则象征着无畏的精神;上海市的市花白玉兰,象征着勇于开拓、奋发向上的精神;广州的木棉花,则象征着蓬勃向上的事业和生气。因此,在塑造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时,可充分挖掘其文化特色,围绕代表地方文化特征的植物来塑造现代园林景观,创造其意境美,丰富园林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

2.2 借古树名木创造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美

作为生物界中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群体,植物记载着各地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递着世间的风云变幻和人间的沧桑,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也产生出许多令人啧啧称奇的景观。如今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遗留下许多树形奇异、国内外罕见,或具有极其重要历史文化意义的树木。在进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具有丰富内涵及璀璨文化的古树名木,与其它植物或小品、构筑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创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如北京潭柘寺内萌蘖无数的古银杏,据说已有2000年的历史,见证着北京历史的演变,潭柘寺正是有了这棵“公孙树”,其园林景观更具内涵,别有一番风情。

2.3 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创造植物配置的意境

特定的文化环境需借助植物不同的外观或象征意义塑造不同的植物配置,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氛围。如幼儿园内植物景观的塑造,常用色彩丰富或枝叶、果实奇特或具有香味的植物,突出幼儿园活泼的气氛,满足小朋友的好奇心及喜欢亮丽色彩的心理特征;纪念性园林绿地,往往用常绿的松科植物和塔型的柏科植物对称列植,表现庄严、肃穆的气氛,同时,用拟人的手法象征被纪念人的高风亮节和情操。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丰富扩大的景观感受,通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一个“障景”,使人一眼难以望到尽头,待绕过障景物,景观豁然开朗。

2.4 结合立地条件创造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美

景观意境应根据场地的立地条件形成相应主题。根据不同的立地环境,在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适合生长的植物品种,同时,在配置植物时也应创造相应的意境。例如,可利用高地或高台突出秋景,取“秋高气爽”之意,在配置植物时多采用色叶树种,如银杏、乌桕、枫香、栾树、红枫等;在塑造滨河绿地景观时应突出成夏景,营造清凉、舒爽的感觉,植物通常以高大浓荫乔木为主,如垂柳、旱柳、乌桕、枫杨、水杉等。

3 结语

随着物质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在关注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园林设计师也应与时俱进,不仅要创造出“悦目”的园林景观,更重要的是要创造“赏心”的景观,而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创造植物的意境美正是创造“赏心”园林景观的重要实现方式。我们应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和文化背景,在吸收古典园林意境美的基础上,把时代所赋予的植物文化内涵与园林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富有特色及文化内涵的现代园林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 赵爱华,李冬梅,胡海燕等.园林植物景观的形式美与意境美浅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4)

第2篇

【关键词】现代园林;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出现了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也不断的增强,因此生态园林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植物在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化城市等方面的功能和效益也逐渐凸显出来,但有些城市片面追求“立竿见影”的生态效果,单纯顾及形式上的视觉冲击,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违背了科学发展规律,出现盲目跟风、急功近利等现象,也忽视了植物本身对环境是否适应、种类搭配是否合理的原则。事实上,植物不仅能创造丰富的园林空间结构和艺术效果,也可以发挥为人们提供遮阳避暑场所、有效调节小气候环境等人性化功能。

1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现状

植物是园林景观环境中唯一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要素,更是园林空间区别于其他空间艺术的根本。我国的园林自古以来在植物营造方面就有丰富的经验,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我国的古典园林主要受神仙思想、天人合一等哲学观念的影响,形成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含蕴等特点,尤其是在植物空间的营造时,极其注重自然美。这些传统园林的精髓对于西方园林的发展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现代园林的规划发展和建设中也继续发挥着积极作用。

可是如今,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给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有些城市为了追求片面的绿化效果,盲目地在形式上搞植物种植,随便选择品种,为了追求时尚,片面放大植物的观赏功能,完全不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还有些城市的园林设计者并没有进行实地考察,也没有查询相关数据,就盲目引进高档次树种,这不仅耗费人力、财力,造成严重的浪费,也违背了树木的种植原则。另外,绝大多数城市的种植模式为大草坪式,这种单调的种植方式毫无新意可言,并且容易使人出现审美疲劳,不符合美学特征。

2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为了使现代园林景观空间良性循环,有效而科学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营建时应当遵循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法。

2.1正确的选择植物及其配置方式

园林植物空间的构成主要靠乔木和灌木以及其他草本植物为主。在进行配置时,要注意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相搭配。灵活地运用植物的组合方式,既可孤植又可对植、群植,合理地控制空间节奏,做到疏密有致,层次丰富。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林冠线和林缘线的变化,用植物来创造变化多端环境,以有效地引导游人的视线。植物既可以用来做主景,同时又要充分考虑与其他园林要素相搭配,设计时结合不同的主题、渲染不同的意境,让游人情景交融,条游赏兴趣。做到这些需要对各种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有深入的了解,综合运用植物的树形、色彩、质感以及香气进行配置。

园林的种植方式必须服从植物固有的发展规律,合理配置树种,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和观赏性,此外还应该注重植物的生态效益。

2.2 整体性与功能多样性的统一

植物的种植不得违背现代园林景观的大背景,必须立足于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首先要将整个景观的布局当作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来进行种植设计,从横纵向两方面考虑,既给人视觉享受,又给人嗅觉、听觉等各方面的立体感受,园林空间应当尽力做到高低有致、前后错落,有一定的起伏变化,不得过于单一。同时,要满足园林的经济效益,可以在设计上多使用对土壤要求不高,容易生长的经济类植物,通过复杂的设计,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当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植物种植的新思路、新途径,经济的发展使得现代化建筑有着宽敞的空间、畅通的空气、稳定的温度,并且拥有了优良环保的灌溉方式,这些都为植物的生长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这就使得植物景观的发展朝着良性的方向进步。并且我国园林自古就拥有其独特的古典的设计方式,这种设计方式凸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如今园林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照条件,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经验进行合理的搭配和应用。

3.3 加强政府的合理管理

在园林发展过程中,政府始终占据主导位置,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营建从头至尾都离不开政府对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政府必须要建立相关机法律制度、设立相应的机构对植物景观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护绿色环境,并对人工绿化进行后期维护;同时,应当建立相关数据库,将与环境相关的信息收集到数据库中,更好地掌握发展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从而研究出解决方案。另外,有必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好居民自治,可以通过举办相关活动的方式,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城市绿化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中来,还可以成立相关的志愿者组织,嘉奖有奉献的群众,促进良好环境氛围的形成。

3 结语

总之,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项极其复杂但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考虑到园林植物的真正功能和内涵要求,作为设计者,要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拓开植物发展空间,真正的设计出有助于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方案。作为政府,要构建绿色管理体系,这也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但由于生态环境问题存在地域差异,并且我国的园林建设正在发展阶段,并未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绿色政府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地摸索和发展之中,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我国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一定会朝着更好地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会太西方企业绿色管理的外在诱因[J]生态经济,2007(5)

[2]杨鹏, 薛立, 陈红跃.论生态园林和生态风景林的功能与建设[J]; 广东园林; 2004(02).

第3篇

关键词:现代园林;植物景观;意境美;生态价值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7-0018-02

1引 言

古人云:“景以境出”、“景不嫌奇,必求境实”,在园林中这个“境”便是景观空间环境。人们对园林的空间环境有物境与意境两层感知:物境是构成景观的表象,包括空间的艺术布局和空间环境质量;意境是由景观表象而引伸的意象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感深度。在现实美的艺术表现中,情与景是不可分的,如果说表现园林美的关键在于景,那么表现景的关键则在于境。在构成境的诸要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园林植物。首先是园林植物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调节气候和防风、庇荫的功能作用,可为园林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质量;同时在园林空间表现中还具有明显景观特色,也是表现园林艺术特色的重要组成材料。

2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作为活体材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季节性特色和兴盛、衰亡的自然规律。丰富多彩的植物材料为营造园林景观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对植物造景功能的整体把握和对各类植物景观功能的领会是营造植物景观的基础和前提。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营造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为我们创造园林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使人能体会时令的变化。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必须对植物材料的生长规律和四季的景观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根据植物材料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色彩来创造园林景色供人欣赏,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

2.2利用园林植物形成空间变化

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被视为单体建筑,各种藤本植物爬满棚架及屋顶,绿篱整形修剪后颇似墙体,平坦整齐的草坪则铺展于水平地面。因此,植物也像其他建筑、山水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起空间变化的功能。植物造景在空间上的变化,也可通过人们视点、视线、视境的改变而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变化。造园中运用植物组合来划分空间,从而形成不同的景区和景点,其往往是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多少及配置方式来组织空间景观。

3 园林植物景观是意境创造的表象

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赏心悦目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王国维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悲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这个“境界”即是王昌龄所云“三境”中的“情境”与“意境”。意境是中国文学与绘画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也贯穿与“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园林艺术表现中。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采用比拟(兴)、联想的手法将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赋予人格化。数千年的审美意识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松柏已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所以不论宫苑寺庙,还是烈士陵园、纪念堂等都以松柏作为寄情寓意的主要表象。

4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4.1对比和衬托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4.2动势和均衡

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4.3起伏和韵律

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5结语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应以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建城市文明为宗旨,寻求植物景观的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第4篇

园林植物作为风景园林景观的主要体现者和功能的主要承载者;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关键内容。

在景观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表现特质美、利用植物的色彩和季相变化表现季节美、利用植物的装饰特性表现艺术美、利用植物的寓意和象征表现社会美;在功能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植物材料本身的特性,使其发挥生态作用、防护作用、实用作用和社会经济作用。

2.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现状

在现代景物景观设计中,由于设计者和决策者有时会忽视或片面理解园林植物的主导作用,导致现代植物景观无论在观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有所折扣。

2.1城市原有植物景观系统的破坏

在新近绿地的建设或是旧有绿地的改造中,往往有片面强调图形的美观和象征意义,而忽视其园林植物生态功能的现象;有些大树在移植过程中被截干去枝,甚至死亡,这对其原生的生态系统无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有些林带本来是生态通道,结果被新修的所谓景观大道截断;而大面积的城市广场和硬质铺地很少考虑其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意义。

2.2城市物种多样性的破坏

景观生态学上衡量城市景观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本土化程度。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由于片面地追求景观的视觉效果,在我国各地的植物景观设计中,都存在大量引进外来的植物品种种植的现象,有时甚至完全不顾本地的气候和土质状况。由于外来植物的介入,城市生态环境被人为地加以改变,生态群落遭受破坏;此外,为了街道的整齐和气势的营造,往往整条街栽种单一树种而不维持原始状况下多树种的混种,最终导致物种多样性的破坏,是城市生态系统变得脆弱而不稳定。

3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问题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与建设中的滞后、不合理的观念,导致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低下

近年来,很多城市的公共绿地多是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大面积草坪和小灌木林拼成图案的绿化方式,并在一段时期内草坪加上色块图案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时尚(如是做法被称为“城市美化运动”)虽然草坪加色块图案能给人宽阔和心旷神怡的感觉,也能使园林洁净明朗,但从生态学上看,此种绿化模式发挥的生态效益远不如中国传统的乔灌草复合群落,而且养护费用相当高。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是不可去的,也是不应提倡的。

3.2植物景观“千城一面”

对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解缺少深度和内涵,设计作品仅仅停留在概念、形式提出的水平上:有的将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花种草,植物景观处于喷泉、雕塑、小品等人工景物的陪衬地位;有的偏爱以植物材料构成图案效果,热衷把植物修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带或几何形体——如此种种的做法,使得国内一些城市因缺乏城市特色而导致“千城一面”。

3.3植物微观群落不稳定

植物微观群落是植物与植物之间建立的互惠的、共生的关系。特定的“乔灌草”组合的搭配是物种亿万年进化的结果:符合自然规律,并且能够使群落中的各种生物生长良好、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但是,从植物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来看,设计者主观性的把一些不具备共生关系、甚至不能共同生长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使植物微观群落变得非常不稳定。

3.4忽视乡土树种的应用

乡土树种具有最佳的本土适应性和文化传承性,代表地方特色。但是由于设计者的观念问题和当地苗圃的种质资源问题,使乡土树种的应用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很难使这一理念得以充分的理解和应用。

4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对策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承担着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游憩场所的功能。在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中,我们要吸收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借鉴外国园林建设的优秀经验,实现植物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4.1现代植物景观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4.1.1科学性

适地适树和选用乡土植物是科学性的基础。植物个体的生态习性非常不同,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空气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群体生态中还涉及各种植物相互关系,所以,要营造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依照植物之间的微观群落的互惠共生关系,搭配植物。

4.1.2文化性

植物景观和园林中其它的景观一样都需要有文化涵义,中国自古花文化异常丰富。众所周知,梅兰竹菊、玉堂富贵都有其代表性的树种。此外,本土树种也可以代表当地文化。例如,哈尔滨是旧有“榆都丁香城”的美誉,榆树和丁香是我国旱地地区的本土植物,更代表了城市的文化特色。

4.1.3艺术性

一般的艺术规律同样可以用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等形式美规律可以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灵活运用,创造出极富艺术性的植物景观。

4.1.4实用性

植物景观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单方面地说,例如,黑龙江省北方森林植物园内种植的郁金香每年就会为植物园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每当郁金香的花期,就会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一赏百花盛开的景象;另外,郁金香的切花也可以为植物园带来经济收入。

4.2寻求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原则

4.2.1生态位原则

从生态学上说,生态位是指处于群落中的物种,在时间、空间和营养方面所占的地位。植物空间的生态位,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是指植物空间提供给人们的或者可以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如土地、气候、休憩空间、交通等)的集合,反映植物空间的现状对于人们各种活动(主要是游憩活动)的适宜程度及吸引力大小,良好的生态位比较适宜人们的各种活动,对人的吸引力比较大;从微观层面上讲,良好的生态位是指构成植物景观的每一种植物处于合理的空间分布,在它所处的生态空间都能比较健康的生长,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

4.2.2引入绿量概念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用以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三项主要指标,而仅应用绿地率和覆盖率这两个指标,已不能满足确切评价城市绿地景观状态和生态效益的要求,于是“绿量”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提出来。叶片是植物最主要的利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的器官,因此,植物景观空间的物流和能流数量的大小,决定于植物叶片面积总量的大小。以叶面积为主要标志的绿量,是决定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大小的最具实质性的因素。例如,在具有相同绿地率的城市用地中,不仅可以有草坪和乔灌草复层结构群落的不同种植形式,表现出不同的绿化覆盖率,而且,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也不一样。可见,合理的植物配植可充分发挥其增湿、降温、调节环境小气候的作用。

第5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 教学改革 课程

专业教育具有其独特性、实用性、研究性及时代性。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应与时俱进,而不是固步自封。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方法与手段也要随之不断的调整与更新及改革,以便促进不同时期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时代接轨,满足社会的需求。

而园林专业的教学特色,除了具备上述专业教育的统一特点外,更多的则体现在其与多个学科的相互联系和渗透中。由于园林与建筑、规划、生态游憩、环境保护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有相互嵌入和补充的版块,随着整个园林学科的发展,知识结构体系也在不断的扩展。要实现教学内容如此规模的扩展,就必须按照园林专业的现代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框架设置课程。

一、园林植物造景的课程内容和要求

《园林植物造景》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此课程是以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建筑、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也是风景园林设计等后续课程的重要依据。[1]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布局、技法,绘制空间合理、景观合宜的各类植物种植类型。学生可通过植物造景设计的各种表现技法,灵活运用不同种类植物进行造景设计的培养。

园林植物造景的课程由包含理论及设计两方面。包括园林植物造景的类型特点、表现技法、美学特性、生态学原理、植物造景的原则方式,以及植物造景程序;设计部分则是通过案例解析及实作联系,逐渐掌握在已完成的地形、道路、山水、建筑等园林要素的绿地种植设计。

由于园林植物造景是一门设计学和植物学交叉结合的学科课程,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表现能力和艺术审美情操,同时具有扎实的植物学科基础,即:能熟识各类树木、花卉的品种及其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等。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

大部分的学生,在接触本课程前,对园林树木、园林花卉仅停留在常见植物的表层认知上,对各类植物的生态特点、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均不了解,对怎么去运用和搭配组合植物没有形成知识框架和思维模式,仅仅通过自身的审美来确定“好看”或者是“不好看”。由于对植物了解的不透彻,往往也会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设计参考要素。例如:很多学生在对植物设计的应用中,局限于园林植物的花、果、叶的视觉观赏效果,而忽略了植物的芳香、质感、姿态等特性,而这些特性通常是营造一个景观优美的生态植物群落所必不可少的信息。

(二)设计水平较低

首先是学生的设计表现手法、表达能力欠佳。学生绘制设计图时,内容表达不够规范、图样效果缺乏表现力。其次,所选园林植物种类单调,仅限几种常见品种。对于树种选择,没有统筹考虑,过于随意,没能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三)相关专业知识不够全面

学生对于查阅相关专业书籍资料,扩展园林植物知识,缺少能动积极性。因此,在对植物景观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理解不够深入,故而造成植物运用不当,设计说明文本编写不够详实、生动。

三、教学改革的初探

(一)丰富学生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

包括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植物的理论知识。在园林绿化景观中,植物是极其重要的设计要素,是使园林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的关键。因此,首先应提高学生对植物的认知水平,包括对中外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了解;通过对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的了解,充分掌握如何恰到好处地利用和园林植物的姿态、体重、质感等特性来营造丰富的视觉景观,同时让观赏者也充分通过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其它感官,来享受植物的芳香、质感等特性,给我们生活增添的美。其次,需要通过加强植物配置方式,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的学习,并且与园林规划设计的造景手法紧密结合,来体现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突出植物种植与人工硬质景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反映人们在欣赏时产生的意境美。这就要求学生将借景、框景、引景、漏景等造景手法同植物的孤植、对植、丛植、列植、群植等配置方式充分利用结合起来,从而营造出丰富的园林植物景观。

(二)欣赏借鉴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案例

园林植物造景作为一门设计类课程,要求学生更多地是要具有丰富多样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将理论的讲解、设计作业的练习、植物造景案例的引入有序地交叉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专业学习能与社会发展步伐保持一致。通过自然与种植设计、社会生活与种植设计—游憩空间、视觉景观与种植设计、审美意境与种植设计这四个主题内容,分别融入介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2]。

(三)加强学生实作练习及实践性教学

首先是通过分组设计方案、演示方案等练习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个人设计理念的表达能力。其次,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外出参观实习。通过对一些优秀园林作品的参观及到施工现场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植物配置的认识。对于植物的观赏特性和规格大小,有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可以提高学生植物造景设计立面图、效果图以及种植施工图的绘制能力。

四、结论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设计类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将不同类型园林植物灵活配置,将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景观要素合理搭配,做出更好的设计作品,是我们专业教师需要不断努力,为之不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美仙,董丽,尹豪.“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中国林业教育》.2011年02期

[2]申亚梅,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七卷增刊2007年12月:120-122

第6篇

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在园林景观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园林植物学科和艺术表现的组合。植物景观设计从古至今都是在对大自然的不断探索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随着城市的不断成长,环境的日益恶化,再加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城市环境园林植物景观已变成了当今社会的时尚,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象征,所以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成为当务之急。在本文中简单的介绍了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含义,论述了周围主要环境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影响。以及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功能。重点讲述了园林植物景观在社区的共享空间和建筑环境以及各种室内环境等不同空间园林造景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中国园林植物造景的现状,探讨了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趋势。

关 键 词: 植物造景 构筑空间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涵义

园林植物造景[1],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环境条件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美感,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相适宜,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的活动。

2周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功能

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功能有生态功能、构筑空间的功能、美化功能、美化功能、实用功能等。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说:科教功能、商业功能、情感功能等。

2.1园林植物造景的生态功能

第一,改善小气候。因为植物可以通过调节气温,比如,树木的叶片会拦截、反射、传送和吸收太阳的辐射。控制强光与反光、防风、抑制风蚀等作用,比如:树木可以遮挡或柔化直射光和反射光。有效地改善小气候。第二,对环境净化。植物可用通过降低噪音和控制污染的作用有效地净化环境。

2.2林植物造景的构筑空间的功能

景观设计师在园林植物造景中使用单株或成丛的园林植物来创造绿墙、拱门、棚架和拥有茂密植被的地面等的构筑空间。植物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造景构造空间的主要成分。植物就像山水和建筑一样,就有分割空间、构成空间和引起空间变化的作用。植物造景的变化可以通过人们的视线、视点和视镜的变化而产生空间景观的变换。所以可以利用植物来组合或划分空间,制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通常是根据树木的多少、种类、姿态以及空间的大小和造景方式来组织空间景观。

2.3园林植物造景的美化功能

美化功能包括: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点、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的创造,利用园林植物起到烘托柔化建筑雕塑的作用、利用园林植物形成地域景观特色、利用园林植物能够起到同意和联系的作用、利用园林植物能够起到强调和标示作用。

2.4园林植物造景的实用功能

植物还有许多实用的功能,比如,植物可以起到阻挡视线、防止水土流失、组织交通等问题,在适当的地方使用适当的植物可以创造优美的环境,改善交通的安全性等。像树

叶、松针叶或其他有机物可增加土壤吸收水分的速度。种植带刺的多茎的植物是引导步行方向的极好方式。用植物影响车辆交通,依赖于选择的植物种类和车辆速度。

3植物在不同空间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3.1植物在社区广场园林造景的应用

在植物造景中有些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是要遵循的。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有功能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景观生态性原则。

社区等共享空间的植物选择也是要慎重的,比如说,乔木是空间里竖向构图的重要元素,它构成了共享空间的竖向骨架,并且像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控制着共享空间的轮廓。在共享空间使用灌木时,应当考虑灌木的叶子、枝干的形状、形态等,以便使空间变得更美。地被植物可以像地毯一样覆盖在地上,不需要经常修剪,而且生长迅速,外形美观长在坡地上还可以防止水土侵蚀。

3.2植物在庭院空间园林造景的应用

3.2.1植物在公共庭院园林造景的应用

公共庭院的园林植物造景的规划要注重长远、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对园林植物群落景观的科学规划,为人们创造出一个亲密和谐、优美自然、生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公共庭院应该是一个具有私密性、娱乐性、休闲性的空间。所以在进行植物景观规划时,在满足庭院的功能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空间的功能进行不同风格的景观植物设计。做到因地制宜,与大环境协调。在自然似的庭院中应该多运用自然的姿态进行自然是规划。在规则的庭院就要多运用对植、行列植景观。而在自然山水的水池边缘,草坪上则要采用自然式的规划。总之,要有植物景观的总体远近、大小、高低层次效果景观与优美的植物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园林构图中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要有缓慢的过度,相互间又要形成对比,以利观赏。进行庭院设计时还要注意的是,要以生态为基础,对于植物栽植的密度也要保持合理。在进行庭院园林植物景观规划时,必须要先了解植物的生态条件,通过施工技术尽量排除不利因素,尽量给庭院的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植物生长时所需的光照、风力、土壤肥力、排水等条件都要满足。植物植株密度也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绿化景观和绿地功能的发挥。应该以成年树冠大小作为株行距,保持一个合理密度,注意近期与远期效果都要考虑到。了解不同植物随季节的变换而产生不同效果及生态功能。庭院植物景观设计时还要注意人文内涵,创造庭院景观特色。植物景观不仅是美观的观赏对

象,而且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情趣。在各种不同场合的内涵不同。造景时要利用小品和植物的搭配引入文化。使人们在心灵上得到熏陶。

3.2.2植物在住宅类庭院园林造景的应用

住宅庭院的道路植物景观断面的布置形式与道路的横断面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构成道路的景观元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绿地、建筑、道路、广场、车和人等,在这些元素中,建筑物、道路、广场等均为建筑材料组成的硬质景观,而绿地中的植物则是自然的软材料,植物的品种繁多,而且有观花、观姿、观果、观叶等多种的自然景观形态,由于它的存在将自然的气息带入了居住环境,因此植物所形成的景观是其他任何元素都不能被替代的。在庭院植物景观的设计时首先要考虑道路的性质、功能和周围环境条件,做到因地制宜。其次,还要满足植物的生态学特性,统一布局,多种搭配,构成稳定的植物群落。还有,要符合使用者的行为规律。最后社区中的植物景观设计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创造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4现代园林造物造景的发展趋势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造景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内涵。然而在现代的园林绿地中,植物造景带有着时代带来的独特风格和特征,主要体现在:植物造景强调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植物造景注重科学性,师法自然;植物造景遵循美学原理,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强调人性化设计;植物造景应大胆采用新品种,创建主题花园。

我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有着博大精深的植物物种资源,园林工作者应该担负起应用和推广新品种的作用,在丰富城市物种、美化环境的同时达到环境生态的平衡。

结 束 语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形态各异,在不同的环境中也有着不同的应用。它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还为人们提供文化娱乐活动和休息的场所,和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园林植物不但有降低噪音、净化空气、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庇荫、气候和防风等的基本功能之外,在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中还能起到造景的重要功能。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成为一门结合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为大众创造出生态、经济、美观、舒适的生存环境,推动植物植物景观设计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是园林工作者、还有像我一样即将成为园林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第7篇

但是,在现代城市植物景观设计实践中,存在着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低下、植物景观“千城一面”、植物微观群落不稳定、忽视乡土树种的应用等问题, 本研究针对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现状和问题提出植物景观设计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实用性、生态性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景观设计;问题;对策

园林植物是风景园林景观的主要体现者和功能的主要承载者;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关键内容。在景观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表现自然美、利用植物的色彩和季相变化表现季节美、利用植物的装饰特性表现艺术美、利用植物的寓意和象征表现社会美;在功能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植物材料本身的特性,使其发挥其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现状

在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中,由于设计者和决策者有时会忽视或片面理解园林植物的主导作用,导致现代植物景观无论在观赏性,还是在功能性都存在一定问题。

1.1城市原有植物景观系统的破坏

在城市绿地的建设或改造中,往往有片面强调图形的美观和象征意义,而忽视其园林植物生态功能的现象;有些大树在移植过程中被截干去枝,甚至死亡,这对其原有的生态系统无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有些林带本来是生态通道,结果被新修的所谓景观大道截断;而大面积的城市广场和硬质铺地中也很少考虑植物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1.2城市物种多样性的破坏

景观生态学上衡量城市景观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本土化程度。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由于片面地追求景观的视觉效果,在我国各地的植物景观设计中,都存在大量引进外来的植物品种种植的现象,有时甚至完全不顾本地的气候和土质状况。由于外来植物的介入,城市生态环境被人为地加以改变,生态群落遭受破坏;此外,为了街道的整齐和气势的营造,往往整条街栽种单一树种而不维持原始状况下多树种的混种,最终导致物种多样性的破坏,是城市生态系统变得脆弱而不稳定。

2.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问题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与建设中的滞后、不合理的观念,导致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低下

近年来,很多城市的公共绿地采用西方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大面积草坪和灌木林修剪成模纹图案的绿化方式,或者在草坪上种植花卉组成色块图案。这种植物景观形式虽然具有草优美、整齐的景观效果,但从生态学上看,此种绿化模式发挥的生态效益远不如中国传统的乔灌草复合群落,而且养护费用相当高。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是不可去的,也是不应提倡的。

2.2植物景观“千城一面”

对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解缺少深度和内涵,设计作品仅仅停留在概念、形式提出的水平上:有的将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花种草,植物景观处于喷泉、雕塑、小品等人工景物的附属地位;有的偏爱以植物材料构成图案效果,热衷把植物修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带或几何形体――如此种种的做法,使得国内一些城市因缺乏城市特色而导致“千城一面”,未能形成特色的城市地域性景观。

2.3植物微观群落不稳定

植物微观群落是植物与植物之间建立的互惠的、共生的关系。特定的“乔灌草“组合的搭配是物种亿万年进化的结果:符合自然规律,并且能够使群落中的各种生物生长良好、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但是,从植物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来看,设计者主观性的把一些不具备共生关系、甚至不能共同生长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使植物微观群落变得非常不稳定。

2.4忽视乡土树种的应用

乡土树种具有最佳的本土适应性和文化传承性,代表地方特色。但是由于设计者的观念问题和当地苗圃的种质资源问题,使乡土树种的应用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很难使这一理念得以充分的理解和应用。

3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对策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承担着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游憩场所的功能。在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中,我们要吸收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借鉴外国园林建设的优秀经验,实现植物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3.1科学性

适地适树和选用乡土植物是科学性的基础。植物个体的生态习性非常不同,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空气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群体生态中还涉及各种植物相互关系,所以,要营造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依照植物之间的微观群落的互惠共生关系,搭配植物。

3.2文化性

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内涵丰富的植物文化,植物成为为人们赋予文化信息的载体。众所周知,梅兰竹菊、玉堂富贵都有其代表性的树种。此外,本土树种也可以代表当地文化。例如,哈尔滨就有“榆都丁香城”的美誉,榆树和丁香是我国旱地地区的本土植物,更代表了城市的文化特色。

3.3艺术性

一般的艺术规律同样可以用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等形式美规律可以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灵活运用,创造出极富艺术性的植物景观。

3.4实用性

优秀的植物配置景观具有明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黑龙江省北方森林植物园内种植的郁金香每年就会为植物园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每年的郁金香花期,会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一赏百花盛开的景象;另外,郁金香的切花也可以为植物园带来可观经济收入。

3.5生态性

3.5.1生态位原则

从生态学上说,生态位是指处于群落中的物种,在时间、空间和营养方面所占的地位。植物空间的生态位,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是指植物空间提供给人们的或者可以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如土地、气候、休憩空间、交通等)的集合,反映植物空间的现状对于人们各种活动(主要是游憩活动)的适宜程度及吸引力大小,良好的生态位比较适宜人们的各种活动,对人的吸引力比较大;从微观层面上讲,良好的生态位是指构成植物景观的每一种植物处于合理的空间分布,在它所处的生态空间都能比较健康的生长,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

3.5.2引入绿量概念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用以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三项主要指标,而仅应用绿地率和覆盖率这两个指标,已不能满足确切评价城市绿地景观状态和生态效益的要求,于是“绿量”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提出来。叶片是植物最主要的利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的器官,因此,植物景观空间的物流和能流数量的大小,决定于植物叶片面积总量的大小。以叶面积为主要标志的绿量,是决定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大小的最具实质性的因素。例如,在具有相同绿地率的城市用地中,不仅可以有草坪和乔灌草复层结构群落的不同种植形式,表现出不同的绿化覆盖率,而且,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也不一样。可见,合理的植物配植可充分发挥其增湿、降温、调节环境小气候的作用。

第8篇

关键词: 园林景观 空间设计

0前言

园林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的造型艺术,园林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空间的弹性部分,极富变化的动景,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和野趣,丰富了景色的空间层次。

1 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营造中的重要性

园林的设计既是一种环境设计,也是一种空间设计。中国的古典园林非常重视空间的组合、营造。在现代园林中,空间营造非常重要。随着人类社会、城市环境和文化水平的变化、发展与提高,人们的艺术情趣和审美意识也在改变,园林植物既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又能创造优美的环境空间,因此园林植物这一构成要素,在园林空间营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类型

合理利用植物丰富的造型与组合搭配,能够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空间景观。

2. 1 开敞空间

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称为开敞空间,它外向、无私密性。园林中由低矮植物营造的开敞空间气氛明快、开朗,常成为人们良好的游憩活动场所。由如茵的草坪,斑斓的花卉,矮小的灌木等植物材料营造的空间均能达到此种效果。

2. 2 半开敞空间

园林中以植物材料为主营造的半开敞空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指人的视线被四周植物的枝干等部分遮挡,人的视线透过稀疏的树干可到达远处的空间。另一种则是指空间开敞程度小,单方向,常用于一面需隐密性,而另―面需景观的环境中,在大型水体旁也很常用。这两种空间在形式上虽不完全相同,但有着共同的特点,即二者都不是完全开敞,也没有完全闭合,身处其中,人的视线时而通透,时而受阻,富于变化。

2. 3 封闭空间

由基面、竖向分隔面和覆盖面共同构成的林下空间,利用乔木树冠形成的覆盖面隔离向上的视线,同时林下灌木对视线的流动产生阻挡,人的视线四周均被植物所围合,形成视线的封闭,称为封闭空间,它无方向性,具有私密性、隔离性。

2. 4 覆盖空间

指由树冠浓密的遮荫乔木构成的顶面被覆盖,而立面为空透的空间,能带给人较强的归属感。同时由于树冠的厚度和质感不同,能产生不同的遮荫效果,为人们创造舒适的游憩环境。

3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构景手法

植物景观空间即要在具有实用属性的同时还要赋予它美的属性。多样统一是形成美的植物景观空间设计的原则。在植物景观空间中多样统一通过简洁、多样、均衡、强调、秩序和比例6个因素对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的合理选择、组织,而得以体现。

3. 1 简洁

在植物景观空间中创造简洁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重复。重复可以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来体现。植物形态的重复将带给观赏者视觉上的舒适、宁静感,并形成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一个空间中可以有各种特征完全一致的植物的重复,一般在形成覆盖式植物空间和竖向植物空间中运用较多,这种景观十分单纯,没有变化,过长会令人感到单调。另外,在设计中更多可以采取植物组群重复的手法,或者使每一组植物组群的1/ 3 与相邻的组相同,这种重复表现出了一定的变化。或确定重复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质感等特征至少有一种是具有变化的,这样使得组群、空间之间都有了联系,形成了统一。

3. 2 多样

过于单纯的构图会令观赏者感到平淡单调,利用多样性则可以控制过多的重复,引发人们的兴趣。植物景观空间形式的多样性同样可以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的变化来体现。但应注意,多样性的体现并不是将所有无关紧要的东西进行排列组合,过多的变化只会导致混乱,而应在具有一种控制性的贯穿整个构图的植物种类之后进行变化。这种作为构图基础的植物称为基调植物,用于调整构图的植物称为重点植物,实际上无论植物空间中哪种视觉要素发生了变化,多样性都产生了。

在表现多样性同时,也要考虑统一的形成,在3~7 种不同种植物组成的植物组群中,主要表现形态、色彩、质感中某两种植物特征,大多数植物的这两种特征均相似,或者在8~15 种植物组成的植物组群中,大多数植物有一种特征相似,则整个植物景观可形成多样统一。多样性形成的方式有对比、相似两种。对比将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形成跳跃感,而相似的多样是平缓的,给人带来宁静、平和的感觉。

3. 3 强调

在植物景观空间中,强调打破了植物材料的秩序和模式,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以控制空间构图。植物景观中强调作用通常由主景植物来实现。主景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形态、色彩或质感在该植物群体中是否足够突出。对于形态来说,在一个群体中若有一种植物具有对比形态或具有显著的形态特征,将会在群落中凸显出来。质感亦是如此,如果在植物景观中的控制性植物模式的质感为细质,则利用粗质或中性质感的植物即可创造强调效果,反之亦然。同样,利用色彩冲突很容易在植物秩序中获得突出的色彩变化从而牢牢吸引游人的视线。

3. 4 均衡

在植物景观空间中,均衡是指植物之间的各种要素的平衡状态。均衡可以分为对称的均衡和不对称均衡两种形式。植物景观的对称均衡是非常明显的。在它的构图中心设置焦点,左右两边形成植物重复,构图稳重。不对称的均衡中心不放置在中央,形成在形式上具有变化的均衡。这种视觉上的不规则均衡,是各组成要素的比重的感觉问题。在植物景观构图中,首先要确定均衡中心。作为均衡中心的植物景观在形态、色彩、质感上应该是强有力的,中心的明确标定可以避免构图的散漫和混乱。均衡也体现在景深方面。必须保持视线中前景、中景和背景植物的均衡。如果缺少了前景或背景,空间就没有了层次,画面的均衡就无从谈起。另外,前景与背景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处理应相对平淡一些,从而突出中景植物,形成均衡感。

3. 5 比例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比例适度是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人们总是习惯于在所看到的物体上寻找与自己有关的形象联系来加以比较。合宜的尺度,使人亲切,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对于比例的研究自古就有,其中比较典型的美的比例包括黄金比、平方根矩形,它对于形成形式优美的构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植物景观平面、立面的比例研究中,发现其中也蕴涵着典型的比例关系。因此在植物空间设计中要注重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群落之间的比例关系,使植物空间景观尺度得体合宜。

第9篇

关键词 慈缘禅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

中图分类号 S757.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172-02

Abstract Taking the plant landscape design of Ciyuan Temple in Huai'an for example, the us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ing practices and other related theories temple plant landscape were elaborated by green gardens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buddhist temple, showing the elegant daneanorthe of the temple of contemporary,creating a landscape composition combine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together.

Key words Ciyuan Temple;temple gardens;plant landscape

1 概述

1.1 寺庙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一般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其中寺庙园林包括佛寺、庵堂、庙宇、道观等佛道两大宗教以及儒教如孔庙建筑的附属园林。

寺庙园林禀承了佛教(超尘脱俗、恬静无为)、道家(清净无欲、修养内丹)的主旨,庄严肃穆的宗教场所通过园林化而更加赏心悦目,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1]。

1.2 寺庙植物景观

寺庙植物景观是指寺庙园林中的绿化景观,具体主要包括寺庙建筑植物景观、寺庙内庭院植物景观、寺庙其他空间植物景观等,同时也泛指寺庙内的所有的天然形成与人工栽植的园林植物景观。

很大程度上,植物景观对寺庙园林环境的氛围营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园林美化等功能外,对突出禅宗文化主题、体现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文化内涵起着重要作用[2]。

2 植物景观在寺庙园林中的作用

2.1 烘托建筑空间

景观植物让寺庙园林呈现出了庭院的特色[3]。植物景观是建筑室内空间的延伸,美妙的园林绿化与庄严肃穆的宗教建筑融合一体,相得益彰,建筑结合山林绿地,变化中统一,才能更好地烘托宗教氛围。寺院建筑与植物的关系,已不单是建筑与植物的衬托、对比,而是生命与神灵的融合、是不可分割的寺院文化景观的整体[3]。

2.2 强化宗教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高度浓缩的结果,其中积淀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4],始终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寺庙园林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多古代诗词及民众习俗中都留下了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5]。完美的植物选择与巧妙的配置手法,不但从植物自身的内涵表达寺庙的园林意境,同时通过植物配置形成的不同序列空间也可以来营造博大精深的宗教意境。

2.3 见证悠久历史

我国有许多古典诗词是描写寺庙的园林之美(如“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寺庙的植物造景是集植物学、美学、宗教文化的综合艺术。寺因木而古,木因寺而神[6]。中国古代的建筑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方式,风雨剥蚀,难以久长,修葺重建后缺乏古意。而名木古树不仅高耸巨大,而且具有强力的形体美,给人以幽深古远的历史沧桑感[7]。现实中保存至今的名木古树多与寺庙有关,由于人们对宗教的信仰,使得寺庙周围的树木因神化而免遭破坏,历代相传,蔚为壮观[8]。因而,古树名木,配合周边的自然风景,更加见证了寺庙建筑的悠久历史,源远流长。

3 淮安慈缘禅寺植物景观设计

3.1 项目概况

淮安慈缘禅寺位于淮安市淮阴区南昌北路以东,南接古黄河,北临淮阴软件园,中间由滨河路通过,总绿地面积约61 200 m2。慈缘禅寺位于东方母爱公园内,建筑占地面积约8 400 m2。建筑分为横向三组建筑群,由西向东分别为三圣殿院落、爱心塔院落和大雄宝殿院落,全寺设计采用汉唐风格,庄严古朴,外观上遵袭汉唐白、灰、栗色三色为主调。慈缘禅寺安址于古淮龙脉之地,兴起于文化爱心之都。将成淮河流域一大景观亮点,市民休闲心灵家园,城市人群信仰核心,人文素质培训基地。由于本项目是在原有的东方母爱公园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因而现场有不少较好的植物绿化资源,在尽量最大化保留现有植物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寺庙园林意境,是本项目的主要难点。

3.2 现状分析

一是寺院山门地区,铺装面积较大。入口绿量少,主入口气势不足;二是寺院水域驳岸周边的植被退化严重,乔灌木缺乏,水生植物长势不良并缺少变化。三是寺院主体绿化空间配置杂乱,缺乏灌木和地被植物,草地退化严重。四是寺院内庭院绿化尚未配置,建议种植以高大乔木为主,多选取庄重严肃植物如银杏松柏类植物等。

3.3 设计指导思想

3.3.1 突出独特寺庙风貌。要根据寺庙的规模、年代特点、建筑风格、文化意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体现独特的绿化风格,表现出寺庙的精神风貌。

3.3.2 充分体现爱心文化。要结合本寺庙的宗教特点,有利宣传爱心观念与慈悲情怀,使绿化适应性、实用性较为突出。

3.3.3 合理布局全面规划。应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让人们从中领会园林绿化空间的层次、对比、虚实、明暗的变化,以更好的起到净化、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

3.3.4 创造优美风景构图。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乡土树种,通过翠柏环抱、桃柳相承、拟态莲花、名花果树等植物的多种配置形式和树种的选择,创造出佛国净土、世外桃源的美景圣境,使人们触景生情而升华到理想美的园林“意境”之中[9]。

3.4 具体设计方案

3.4.1 山门入口区植物景观设计。山门入口区从入口山门一直到爱心塔前广场构成一条笔直的主入口轴线,东侧现有一片孝顺竹林,入口阶梯两侧为银杏间植桂花的树阵,整体主入口气势不足,没有佛教入口空间的庄重感与仪式感。改造手法为加强山门入口的轴线感,移植桂花,改为2排笔直的银杏树阵,银杏木质细腻,佛家常用银杏木雕刻千手佛像,故有佛指甲之称,道教、佛教的宫、观、寺、院中多植此树以示吉祥[10],表达游人未入佛寺心先静的情绪营造。两边结合原有的竹林,种植雪松、油松等浓密的常绿针叶植物作为背景,前面配合连翘、海棠等观花植物的点缀,下层用金森女贞、金丝桃、银边黄杨、紫叶小檗、大花萱草等构成宛若祥云般图案的草花地被,整体呈现出庄严又不乏生趣的多样化的园林景观。爱心塔前广场种植3组高大的罗汉松形成点景,罗汉松树形优美,长寿,绿色的种子下有红色种托,好似许多披着红色袈裟正在打坐参禅的罗汉[11],优美的姿态迎接四方善男信女,长寿的特征暗喻寺庙香火源源不断,代代相传。

3.4.2 宗教活动区植物景观设计。宗教活动区主要包括三圣殿院落、爱心塔院落和大雄宝殿院落内庭院及广场空间。均由建筑围合而成,其间分布着数个绿化空间,作为佛教活动举办的主要场地,因而绿化种植以庄严肃穆的规则式为主,自然式为辅,层次丰富,总体体现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幽深禅境。爱心塔内庭院广场对称分布4块绿地,在每块绿地的银杏旁左右各栽植金桂1株,罗汉松3组,下铺栀子花,洁白芬芳,此花为佛家供奉香案的主要花卉,金秋十月,银杏金黄,金桂飘香,气势壮观。三圣殿内栽植4组日本五针松,搭配马尾松与油松,造型独特,下铺吉祥草,此草为吉祥童子为佛祖打坐所铺,塑造佛法玄妙之感,建筑墙角点缀几株腊梅,“便从雪去还传信,才是春来即幻身”,清幽雅静,表达佛教修行方法之一:“安静而止息”。东侧大雄宝殿内庭院用毛杜鹃结合南天竹绿篱衬底,红绿相映,上面种植栾树、四季桂、迎春,建筑墙角散植紫竹、佛肚竹、罗汉竹等,体现“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佛性,竹子是佛教教义的形象载体,节与节之间的空心,是佛教概念“空”和“心无”的形象体现。

3.4.3 滨水观光区植物景观设计。三圣殿院落与爱心塔院落之间有一景观湖面,取名“菩提湖”,中心堆一岛屿,命名“慈悲岛”,与爱心塔主题呼应,现有植物主要有水杉林、雪松林、香樟林、女贞林以及垂柳、碧桃、石楠球等植物组团,但多层次杂乱,空间单调。改造手法为,增加水生、湿生植物品种,构筑潇洒飘逸、生趣盎然的滨水植物景观。春夏,结合原有的水杉林与柳树,搭配池杉、马尾松、墨西哥落羽杉组成湿地针叶林,孕育游人的宗教心态,表现宗教玄奥深远的意境。并增加碧桃、紫叶桃、红梅、木槿等花灌木“相得益彰、引人入定”,秋天,结合原有榉树,增加红枫、乌桕、重阳木、三角枫、五角枫、枫香等色叶树种呈现一片绚丽多彩的风景,倒映水中如诗如画。结合蜿蜒曲折湖岸线,在湿地边缘连片种植芦苇、水生美人蕉、德国鸢尾、再力花、唐菖蒲等清新雅致的湿地植物,水中种植莲花、睡莲等,表达佛祖用莲花来形容大千众生的千差万别,隐喻了“人人同具佛性”的道理,慈悲岛上结合原有的桂花、银杏、广玉兰、海桐球等,增植红豆杉及墨西哥落羽杉等尖塔形植物形成骨架,同时点缀日本晚樱、碧桃、金丝垂柳、丰花月季等乔灌木构成丰富多彩的季相变化,三株珙桐树搭配原有景观亭,相互映衬,柳枝轻抚水面,暗喻爱心塔中观音大士抱慈悲心普度众生,意境幽邃深远,佛教寺院的禅悟得以触发。

3.4.4 生态游览区植物景观设计。生态游览区为禅寺主体空间,即为寺庙周边空白的空间,由园路划分成大小不等的数块绿地,用植物进行园林环境和氛围的营造,增添世俗的气氛,用植物来点缀空间,消除寺内空间的压抑感。现场保留了原东方母爱公园的植物景观,如广玉兰林、香樟林、银杏林、樱花林、桂花林,或石楠点缀孝顺竹、梅花搭配黄杨球等形式,数量不少,但层次杂乱不成主题,所以尽可能利用现有植物形成的空间骨架加以优化,扬长避短。植物造景主要起到烘托爱心塔、大雄宝殿等的雄伟壮丽,再现佛国净土的景观内涵。以紫荆、合欢、紫薇等点缀禅寺,下面用大花萱草、丰花月季、金丝桃等组成灌木彩带图案,同时用龙柏、圆柏、黑松、油松等针叶植物与原有广玉兰、香樟等共同构成常绿针阔叶混交林作为绿色清幽基调,点缀观叶植物如红叶石楠、红花木、红枫、洒金千头柏等,点缀观花植物如紫薇、花石榴等,尤其注重白玉兰、紫丁香、含笑等香花植物的种植,以香气比喻如来功德庄严,色彩绚丽、苍松翠柏,寺庙风采,可窥一斑。在空间营造上,开合有致,“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不栽草坪,满铺细叶麦冬,既降低养护成本,又营造出古典园林中的独特韵味,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4 结语

寺庙园林是佛教信仰的直接产物,充分运用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创立一个现实世界中的“壶中天地”,塑造出一个佛国净土,菩萨圣地,于现实山水之间,度人到达西方乐土,重点在于园林建设中尽量减少人工化的痕迹,寺庙环境的氛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景观的营造,产生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蓬勃生机的园林艺术效果[12],并注意“适地适树”,尽量选用乡土树种,不能因盲目追求视觉效果而滥用植物,造成植物资源的损失与浪费。

5 参考文献

[1] 姜海华,陈刚,徐迪,等.寺庙园林的选址布局及植物配置[J].现代农业科技,2012(20):185.

[2] 王伟,唐贤巩,何鹏.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研究与应用[J].中外建筑,2014(2):67.

[3] 许婷婷.论明清南京大报恩寺寺院园林景观艺术[J].艺术百家,2015(5):237.

[4] 陈来.有无之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6] 王振东.闽浙佛教寺庙园林景观初探:以闽浙地区南普陀寺、开元寺、灵隐寺为例[J].现代园艺,2015(4):110.

[7] 陈植.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8] 金荷仙,华海镜.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特色[J].中国园林,2004(12):51.

[9] 宗白华.中国园林艺术概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10] 教亚丽,张义君.植物与佛教(下)[J].植物杂志,2000(3):2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