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15:44: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妇科健康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支付宝健康码绿码可以一路通行的,毕竟如果是都申请过健康码的人会随着你所在的地方以及接触的人改变的也有可能变成黄码或者红码,所以用户尽量还是少出门。
支付宝申请健康码具体步骤:登录支付宝app,在首页搜索框中输入地区名加健康码,在搜索结果中用户点击进入,然后需要相关的授权,接着进入申请页面,这时选择通行码申请就可以,用户填写信息后就可以得到二维码,然后就可以使用了。
健康码申请成功以后可以用在公交、社区、商场超市、机场车站等,它可以实现高效率的人员流动管理,在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用户要避免到人员聚集地区,日常做好体温的监测。
支付宝日常使用时分为个人账户和企业用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注册。值得一提的是,支付宝可以在不同的国家使用,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意大利、瑞士等。
(来源:文章屋网 )
亚健康状态就诊模式与我国目前服务现状有关
亚健康状态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出现各种非特异性症状和身心不适,但经现代医学和各种生化检验和器械检查,却无阳性发现,比如临床上很多患者出现精神萎靡、乏力、饮食减少、睡眠欠佳、心烦易怒,但到医院进行各种实验检查和器械检查,却常常没有阳性结果,通常被告知“无病”;二是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和身心不适,但现代医学的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处于正常与疾病的临界状态,如1型糖尿病前期,患者可能没有临床症状,但空腹血糖或葡萄糖耐量实验出现异常,没达到确诊糖尿病的水平,这时患者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两种情况许多学者认为属于中医的“隐症”、“潜症”,在许多疾病康复期,患者往往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慢性肾炎,经积极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但尿常规检查有轻度异常,这可以认为患者此时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临床上,这类人就诊时,很少有人问及药物之外的其他治疗方法,如不良行为干预、心理咨询、平衡膳食等,这种状况的出现与目前我国卫生现状有直接的关联。
首先,绝大多数患者首选医疗单位是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等,这些医院的医生接诊量远远高于一级医院,较大的工作压力,紧张的工作时间,较窄的专科设置,各种疑难杂症的堆积,使得医务人员没有时间和精力为这些亚健康状态的人,在应用生物疗法的同时,结合心理咨询、行为干预及平衡膳食等方面治疗,不能以“治未病”的思维预防疾病。
其次,由于心理咨询、行为干预、平衡膳食效果具有长期和隐匿的特点,患者看不到远期效果,从而也无法使亚健康状态者从思想上对心理咨询、行为干预、膳食平衡等社区干预性治疗给与重视。还有很关键的因素,就是临床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所具备的心理学知识有限,职业化的心理医生极度缺乏,而绝大多数(90%以上)处于身心亚健康状态的人不愿意到精神病院就诊。
社区服务在亚健康状态者诊治中的优势
(1)社区全科医生更有可能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进行一体化的服务,与三级、二级医院医生相比,社区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接待每位居民,许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本身就有着漫长病史,实践证明,社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人的负面情绪,减轻临床症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运用中医药方可以提高综合治疗和康复的效果。
(2)虽然亚健康状态不能明确诊断为医学某种疾病,但通过社区全科医生的望、闻、问、切,都能得到明确的中医诊断。笔者临床观察,处于临床亚健康状态,不论有无临床症状和身心不适,通常在中医的舌诊、面诊、脉诊、耳穴诊、生物全息律诊方面,会表现出病理征象,因此中医体征,如舌诊、脉诊、面诊等,在亚健康中的诊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在辨证方法选用上,传统的辨证方法亦可选用,其中病性辨证和脏腑辨证在亚健康状态中的诊断运用最广。李氏等[1]进行了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辨证研究,共调查400人,其中245人具有亚健康征候。调查结果,症状表现以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肾虚者居多,神疲乏力,自汗盗汗,食少纳差、失眠、健忘、易感冒等;脾肺气管次之。余氏[2]研究辨证分型在“亚健康状态”治疗中的应用,认为亚健康状态出现自觉头晕、头重、胸闷、乏力,四肢困倦,精神不佳或者食欲不振,入睡困难或喜睡,心悸、虚汗,小便清长,腰酸等症状,以其中几个症状组合出现较为多见。临床上按症状表现对每个人进行辨证论治,把亚健康状态分为脾气虚、肝郁气滞、脾虚湿盛、肝肾两虚等,治疗能达到症状改善的目的。王氏[3]等论述了体质分型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认为可以从体质入手将亚健康状态分型为脾心肺肝气管型、痰湿型、痰阻型、内热(实热、虚热)型、脾肾阳虚型。从上述研究方法看出,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型很复杂,难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亚健康状态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包括了多种身心功能失调,如果不治疗干预,生活调节不当不及时,便能分化出很多种疾病。现代设备检查和化验数据也难以对亚健康状态给予特异性指标;亚健康状态用中医证型解释也是很复杂的,没有固定的演变规律,但严格按照社区收集的资料,不难做出准确的诊断。
在社区全科医疗中,对于亚健康状态进行辨证、施以分析,针灸、按摩和气功治疗等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能够取得非常好的疗效,中医“上工医未病,中工医欲病,下工医已病”,未病即疾病前期状态――亚健康状态,中医学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了调摄情致、适度劳役、合理饮食、谨慎起居等养生之术,符合目前社区保健的需求。
进入21世纪,社区医疗蓬勃发展,亚健康状态在社区全科医疗中,对于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因此,对于亚健康人群的治疗,以防微杜渐,体现社区医疗预防为先的主题思想。如2型糖尿病的前期患者临床上大量存在,据统计北京对医务人员进行耐糖实验,阳性率为60%,对于治疗亚健康人群也属肝郁,生活调节可以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这类人群大多属于脾虚痰湿或脾虚湿热者,临床上以健脾、化痰、祛湿或健脾、清热为主,进行预防性治疗,并加以健康教育,早期进行预防性干预,非常有意义。
加强社区服务优势的建议
综上所述,中医药对于亚健康的认识有悠久历史,在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手段丰富多彩,疗效卓著。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医疗对于亚健康的干预和治疗,不仅可能,而且可行,这可以作为一级医院与二级、三级医院竞争的优势。同时普及中医适宜技术,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是一项有益的举措。今后,培养社区中医全科医师、发展中国全科特色是全科培训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李晶,金亚晶.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调查及中医辨证.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756.
关键词:优质护理;专科特色;健康教育模式
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开展以来,我科通过改变工作模式、转变服务意识、优化工作流程、开展专科特色健康教育等优质护理措施,不断改善护理服务,缩短了患者手术等待时间及平均住院床日,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同时加强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管理,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并在落实各阶段健康教育中逐步创建出了专科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现介绍如下:
1 专科特色健康教育模式
1.1改进、优化工作流程 结合我科白内障患者侯床、入院情况,改进了患者入院流程,对患者入院做到有计划、有安排;针对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的白内障患者,入院前先进行血糖、血压检查,结果合格者再办理入院。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医护合作度、缩短了白内障患者入院后等待检查、等待手术时间,同时还缩短了白内障患者平均住院床日。
1.2入院流程多媒体视频 为了指导患者及家属顺利地办理入院手续及完成各项检查,我们制作了白内障患者入院流程多媒体视频,详细介绍了入院手续办理、术前检查项目及各项检查地点等相关项目,在患者进行入院前检查时进行播放,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直观、醒目、详细的健康指导,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3 完善、规范入院介绍 根据医院入院患者须知,结合我科患者特点,制作了眼科患者入院须知、入院介绍质量评价标准,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回病房后由责任护士进行一对一的规范化的入院介绍,从病室环境、规章制度、作息时间到患者的“三知道”[1](责任护士、主管医生、护士长)、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安全通道等全面、详细的内容。
1.4 住院全程健康教育 修订了眼科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并组织学习,患者住院期间,认真落实各阶段健康教育,入院时责任护士接待患者至床旁行入院宣教;手术前进行术前指导、术中配合要点指导;手术后回病房责任护士与手术室人员交接并进行术后指导;出院时办公室护士办理好出院手续后交给责任护士,由责任护士交给患者或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出院指导,既规范了病房秩序、工作流程,又保证出院指导落实到每一位患者。
1.5专科疾病知识宣教 在病室走廊制作了白内障患者健康知识、高血压与眼病、糖尿病与眼病、老年人眼保健等健康教育展板,既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专科疾病、相关疾病知识,又美化了病室环境,打造了科室文化;在病室内制作了眼科健康教育资料册供患者及家属翻阅;根据患者住院不同阶段,制作了白内障患者入院须知、手术须知、出院须知等多种健康教育处方,为患者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专科特色的健康教育。
1.6 延续护理 为了拓展服务内涵,我们开展了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工作,每周对前一周的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出院后情况、指导用药、讲解注意事项及提醒患者门诊复查,同时征求患者对我们工作的意见或建议,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使患者和家属感受到了护士的关心、照顾,促进了护患关系。并根据患者的反馈改进工作,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2 体会
2.1 专科特色健康教育的开展对护士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护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沟通技巧,才能用自己的知识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才能在健康教育中针对患者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因人而异的向患者及家属传授有关知识和护理技能,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2.2 各阶段健康教育的落实加强了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到健康教育中,使护患关系更符合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护士与患者地位平等,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患者有问题主动询问护士,护患关系得到良性发展。同时,在健康教育中护士与患者形成指导-参与-合作这种新型护患关系,调动患者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2.3 健康教育的开展既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了专业的健康知识,又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调查结果表明,健康教育满意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护士技术水平的满意率。“尊重患者,关心患者”是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的关键。同时将护士的良好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完美的展示给患者,让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康复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15-01
1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围绕培养目标定位,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启发学生临床康复思维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学习方法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通过中医传统康复技能和现代康复治疗技能的双重训练,将中国传统医学和康复医学理论方法融会贯通,培养具有良好的康复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教学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改革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2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措施
2.1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系统性,重视中国传统医学、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将专业基础理论和临床实际操作相结合,形成中医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医学相互交融互补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整体观和辨证观的运用。临床课程减少病理学、免疫与微生物学等相关课程的课时,增加中医基础学、神经病学等课程,重点突出康复评定、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言语疗法(ST)、中医传统康复、临床康复等必修课程。注重中医传统康复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加强康复实践技能培训,强化学生针灸推拿的理论和技能,充分发挥和凸显中医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特点。
进一步优化康复专业课程的设置,调整必修课、选修课比例,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达到1∶1-1.5,做到基础课与专业课并重,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并重。结合康复治疗技师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为学生讲授能够满足毕业后进行专业技能考试和职业发展需求的知识与内容,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和专业素质培养,开展相关实践操作培训,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在毕业时既能从事临床康复治疗工作,又能从事相关科研工作。
2.2教学内容的改革。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适当删减单纯的康复理论内容,增加学生提问和师生互动环节;增加典型病例讨论内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康复实践的具体操作过程,如观看图片、影像视频资料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实践课程教学的优化:实践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整个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组,由1名教师示教,2-3位教师分别指导实践,确保实践的效果;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实践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适当增加病例讨论内容,让学生理解临床康复的操作流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前往医院进行实地的参观学习,增加见习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专业技能。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提倡“讨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形象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场景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广泛应用,教师尽己所能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并将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贯穿其中。在教学手段上,应充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观看图片、视频录像等,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教学网站及师生互动平台,将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练习题等相关内容上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自行选择预习、练习和复习内容,进一步形象、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有效地弥补实验条件不足、课时量少等方面的缺陷。
4教材建设和改革
教材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从目前了解情况看,高水平的教材相对缺乏,特别是具有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特色的专业教材非常少。目前使用的教材大部分是人卫版的康复医学或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材,包括《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医学评定学》、《运动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治疗学》、《物理因子治疗学》、《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学》、《社区康复学》等。但我们也充分意识到,应该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5考核机制的改革
在考核机制的改革中,应该充分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取消以单纯期末考试闭卷的成绩作为总成绩的考核标准,采用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的综合考核体制,重视和突出能力的考核。在考核机制上,将平时测试(课堂提问、作业评分等)、实践考试、笔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依据教学大纲课时分布比例,综合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期末成绩等计算出总评成绩。在操作考试中,应该体现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笔试中,从题库中抽取考题,实施教考分离,尽量避免人为命题出现的随意性和片面性的问题。同时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的结合,使考核机制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6结语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的医学学科,既要重视引进现代康复技术,也要重视挖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的康复治疗方法,加强中医传统特色康复,推进康复治疗技术的创新。目前,中医传统康复的一些治疗技术已为国外康复医学界所接受,在实践中已取得良好效果,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学科体系也是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特点。
我校作为陕西省较早开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的院校之一,已经积累了一些康复专业培养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方面,充分将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的课程相结合,着重康复理论与实践的转化和融合,着力培养具有中医传统康复和现代康复医学特色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争取使中医特色康复成为康复治疗技术的新突破。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将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相结合,是一项长期、艰巨而漫长的工作,还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理科高复生 心理健康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1.引言
选择复读的学生称之为高复生即“高四生”。长期以来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广泛的关注,但较少有研究者针对复读生在复读期间的某个阶段进行考察。另外,理科高复生在这个特殊群体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几乎没有研究者针对这个群体进行研究[1-3]。因此,本研究选择理科高复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开学初期这一阶段进行考察。
高考失利的严重打击,对高复生来说为重要的应激源是毋庸置疑的。有研究表明: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心理损害的危险程度就会达到43.3%,为普通人群的2倍[4]。国内外不少学者已经从多个角度探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5,6],以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6,7]。有研究者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应对方式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5]。因此可以认为以往对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这三者关系的研究大都从两两关系进行考察,将三者结合起来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针对高复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几乎没有。
本研究以理科高复生入学初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切入点,探讨理科高复生入学初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三者的关系问题,并分析社会支持是否会通过应对方式来间接影响心理健康,以期为理科高复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性的建议。
2.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60学生接受调查,剔除无效问卷后,实得有效问卷241份(应届高三理科生有100名,复读理科生有141名),有效率为92.7%。
2.2研究工具
研究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四部分。(1)个人基本情况调查采用自编问题,包括性别、生源地、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2)MSSMHS由王极盛编制,该量表共有60个项目,包括10个维度,采用1―5五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在本研究中的内在一致性A系数为0.91。(3)SCSQ由解亚宁编制,该问卷共有20个项目,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采用0―3四级评分。在本研究中的内在一致性A系数为0.78。(4)PSSS由Zimet等编制,共有12个项目,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个维度。量表采用七级评分,1表示极不同意,7表示极同意。在本研究中的内在一致性A系数为0.81。
2.3统计工具
统计软件包括SPSS11.5、Amos5.0,统计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路径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理科高复生与应届生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显著性差异检验
对理科高复生与应届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从总体状况来看,高复生在MSSMHS上的得分大于应届生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p
对理科高复生与应届生的应对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理科高复生与应届生在SCSQ得分上,积极应对差异不大,而消极应对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且应届生状况好于高复生。
对理科高复生与应届生的社会支持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PSSS得分上,理科高复生与应届生差异不大。
3.2理科高复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路径分析
由图1可知,理科高复生社会支持中的家庭支持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都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中的其他支持和家庭支持可以通过积极应对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4.讨论
4.1理科高复生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应届生的差异分析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状况上理科高复生与应届生相比是较差的。但只是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情绪不平衡四个因子上差异较大而其他因子差异不大。与采用SCL-90问卷测得在各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都较大的结果是不相符的[1-2]。可能的原因:一是所使用的问卷不同,影响结果。二是其他研究对文理高复生都进行了施测而本次研究只针对理科高复生进行。理科高复生更多的是理性思维,不像文科高复生更多的是感性思维,所以理科高复生在遇到问题时更多的是理智对待,以解决问题。三是高复生在复读的这一年里,各个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不同的。本次研究针对高复生开学初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开学初期,高复生处在一个动荡期,主要面临复读与否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等问题。这与复读中期主要的是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和复读后期将再一次面临高考的压力是不同的[8]。
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情绪不平衡四个因子上差异较大原因可能是:一是高考失利的严重打击使得高复生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他们还自觉不自觉地把高考失败的影响泛化到学习和生活中去,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表现为反反复复检查自己的作业,总担心考试考不好等。二是对于刚踏入复读之门的学生来说,可能还没有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因此彷徨、无助、感到抑郁。理科高复生处在新的学习环境中,面对新的老师和同学,他们不仅要处理当下遇到的问题,还要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和不确定性,再加上过高预估复读压力,使得他们情绪不平衡,表现为:情绪忽高忽低,忽好忽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三是家长过高期望给孩子带来的无形压力和外在的种种舆论,使得高复生过于紧张、焦虑,总担心自己要是复读一年又考不上怎么办。
社会支持上理科高复生与应届生相比差异不大,说明理科高复生和应届生在遇到问题时都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寻求社会支持,同时也得到来自家庭、朋友、其他等方面的相近的甚至等同的支持。理科高复生和应届生在积极应对上差异不大,而在消极应对上应届生状况好于高复生。这说明理科高复生在遇到问题时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而不是积极面对。这可能也与高考失利,打击了他们的自信有关。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就躲在自己的碉堡里,不愿站出来面对问题,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再一次经历失败带来的痛苦。
4.2理科高复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分析
路径模型表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家庭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其他支持和家庭支持可以通过积极应对间接影响心理健康。路径模型说明理科高复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三者的关系符合假设模型,也符合理论依据。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个体时时刻刻都与自己的家庭发生着联系。因此,对于高考失利的高复生来说,若父母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怀、理解和支持,而非不断地施加压力;与此同时,如果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支持,更好地利用社会支持并且多采取乐观、求助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对待生活事件和遇到的问题,可以促进心理健康。这个研究结果对理科高复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具有一定启示作用:教育者在对高复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积极应对调整学生的应对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另外,学校还应重视学生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与运用。
参考文献:
[1]罗润生,李长庚,王孟成,蒙希.高复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7(5):115-117.
[2]封永昌,丁林.174例高考复读生考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389-391.
[3]彭春妹,罗润生,王孟成.高三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江西教育科研,2006,(10):25,30.
[4]Burns,RA.,&Machin,MA.Identifying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independent effects of personal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n two broad affect component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ces,2010,48,(1),22-27.
[5]牟宏玮.社会支持对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第十届全国心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705.
[6]刘瑶,张永雷,乔瑜,李玲.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283-285.
[7]彭虎军,魏书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9):966.
心理健康课是高职院校对高职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塑造健全人格,开发心智潜能,指导人际交往的主渠道、主阵地。其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要实际地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因此,学生的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尤为重要。而传统的讲授式理论教学, 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足,实践性教学欠缺,课程实效性令人质疑。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将团体辅导技术运用于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所谓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1]。本研究试图将高职心理健康课程中的一些内容提取出来设计成一套结构式团体辅导方案,研究其教学效果。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黄丽等人尝试引入结构式的团体辅导形式于本科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学效果评估显示有较好的实效性[2]。王丽萍将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辅导应用于本科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并将干预前后进行比较,发现在学生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两方面帮助效果显著。[3]张嘉虹用实证研究证明在技校生中开设以团体辅导为主要方式的心理健康课效果明显[4]。
美国学者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参加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小组的大学生干预前后对比,职业生涯决策能力显著提高[5]。韩国学者用实验证明了九型人格团体辅导能有效帮助护士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6]。土耳其学者评估了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干预前后护士生人际敏感性、应对方式和自动思维的变化,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对护士生这三方面帮助效果显著。[7]
2.2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
思辨性研究多,实证性研究少。大多数文献属于思辨研究,或者从教学理论的角度来总结、论述,或者从教学经验的角度来概括,或者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介绍,或者从教学感悟的角度来谈体会。从实证的角度,通过做实验,进行对比,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真正实证性研究的文献极少。
有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团体辅导技术应用效果研究还是空白。高职与本科无论在教育对象上,还是在教学目的上均存在很大差异。但笔者搜索到的大部分文献是关于本科心理健康课团体辅导的,有关高职的研究少之又少。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对象
用方便抽样的抽样方法,分别选取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和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机械工程系教学班各一个,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人,男生46人,女生2人;对照组46人,男生45人,女生1人。两组性别比例大致相等。
3.2 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广的一种心理健康筛查量表。该量表共有 90 个题目,包括敌对、焦虑、精神病性、恐怖、偏执、强迫症状、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睡眠及其他项和抑郁10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标准,1表示没有该情况,2表示在频度和强度上较轻,3表示中等,4表示偏重,5表示严重。每个因子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症状越严重。
3.3 程序
用SCL-90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心理状况进行集体前测。然后由笔者运用团体辅导技术对实验组开展10学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共5次,每周1次,每次2学时共80分钟。主要内容详见表1。对照组由笔者以讲授的方式开展同样主题、同样课时的课程教学(主要教材为刘庆明、杨丽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第六版)》)。课程结束后再用SCL-90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集体后测,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与分析。
4 结果
4.1实验组与对照组SCL-90前后测结果比较
由表2可知,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SCL-90各维度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敌对和偏执2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P
4.2 实验组学生的主观报告
从对实验组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实验组学生对心理健康课运用团体辅导技术给予了充分肯定,多运用正面词汇来评价。如:
“心理课是一门实践课,不只讲理论,还有同学间的互动交流。在活动中,我了解了周围同学的喜好和共同话题,加深了同学间的感情,改变了我以前胆小内向的性格。每次活动都很让人难忘,大家都投入其中玩游戏的气氛让人印象深刻,内心渐渐向彼此开放,让我看到自己的周围是那么温暖。”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使团体成员积极融入团体,为团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使团体成员相互协助,感受团结的力量,并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发扬合作精神。团体辅导让我体验到信任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学会有效的社会沟通技巧,对他人的需要和感受更加敏感。我能确定团体辅导给我的启发胜过很多理论知识,也胜过家里人的说教,胜过我闲时自己领悟的道理。”
“心理课课堂气氛活跃,给我的印象是自由和开放,可以尽情表达,和同学做有趣的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是一个我们交流心理困惑的好时机。我们可以将自已的困难说出来,集思广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给有共同问题的同学一个平台,分享自己的经验教训。它能让我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5 讨论
5.1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运用团体辅导技术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从表2看出,对照组在传统讲授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后,在SCL-90各维度的均分均有所降低,但只有强迫症状这一因子出现了非常显著的下降,敌对和偏执2个因子也只是出现显著下降,这可以看成是传统讲授式教学的效果。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后,除恐怖这一维度外,各维度均分都有所降低,且敌对、偏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睡眠及其他项这5个维度都出现了非常显著的下降,这可以看成是团体辅导式教学的效果。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SCL-90各维度分值降低情况的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分数下降的程度更大。且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敌对和偏执2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在睡眠及其他项这一维度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这说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运用团体辅导技术更有利于降低高职生SCL-90的分值,提高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将团体辅导技术运用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高效的,更有利于优化高职生心理素质,提升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开发心理潜能。
5.2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运用团体辅导技术更有利于提升学习积极性
从实验组学生的主观报告看出,心理健康课运用团体辅导技术能引起高职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主动投入学习。这跟团体辅导式心理课的特点密不可分。(1)情境体验。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做活动,玩游戏,寓学于乐,让学习过程没有压力。学生设身处地进行情境体验,自己感悟出来的心理方面的道理,印象更深刻更容易记忆,胜过枯燥的灌输式理论讲授。(2)多元互动。课堂上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注重发散思维,给学生感觉自由,开放。组内互动、组间互动、全班性互动和师生互动的多元互动模式,让不同的想法在全班范围内不断碰撞,更容易擦出思想的火花。通过集思广益,一个人能
通过团体的互动,让学生把自己与他人进行对照,倾听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有利于认清自己在团体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意识到有必要进行自我完善。(4)凝聚力形成。在团体游戏中,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发现了跟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价值观的小伙伴,找到了归属感,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班级凝聚力也油然而生。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3 未来研究方向
5.3.1 研究对象
今后的研究可以尝试将研究对象按性别、年级段、专业、地域、学业成绩等类别归类进行研究,探索团体辅导对不同特征群体的干预效果。
5.3.2 研究工具
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选用多种多样的心理测验量表,来探究团体辅导对心理健康具体特征的干预效果。未来的研究人员还应该考虑开发能贴切诠释我国大学生人格特质的量表。
5.3.3 干预方式
以后的研究可以尝试将同一主题的团体辅导在不同持续时间和频率下的效果进行比较,得出更精准的研究结论。
5.3.4 追踪评估
1996年7月,从内蒙古医学院毕业后,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她放弃了在大医院工作的机会,带着内蒙古人的热情、直爽、善良,不远千里随着丈夫来到淮阴这片热土上,并很快克服因异地生活而语言不通的不便,投入到一个极其偏僻的乡镇卫生院妇产科工作中去。工作的十几年来,曾多次获得过先进工作者、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区卫生系统医德医风标兵等荣誉。她用平凡的事迹诠释了一名白衣天使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全部;她就是南陈集中心卫生院妇产科医生——潘秀枝
因为热爱所以无比执着
现今社会生活和工作压力大,尤其是从事繁重且高风险工作的医务人员,当别人发牢骚或吐苦水的时候,同样身处“高压锅”的潘医生却依然淡定从容。在潘医生看来,工作中总会免不了有些辛苦、委屈,但欢乐和笑声却是她看重的,尤其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是她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最感神圣和喜悦的事情。潘秀枝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难忘的夜晚,正在晚查房的她,突然听见走廊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凭着职业的敏感,她夺门而出,迅速跑到跟前,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被家属抬着的满脸、满身血污的孕妇,就听家属大声哭喊:“医生,救命啊,我家儿媳妇羊角风发了啊!”。她不顾污血染到身上,跪伏在孕妇身旁,经过询问和详细检查,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她,迅速判断出孕妇是“子痫合并胎盘早剥”。生命危急,时间紧迫,她立即向产妇家属交待了病情的严重性,同时用电话紧急“拽”醒备班的手术护士、麻醉师……,一个科室迅速被调动了起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战役”就此打响,经过争分夺秒的抢救,最终母子平安。“热爱这份工作是我坚持下去的理由,虽然忙碌、虽然辛苦,但当看到产妇生产后舒展的眉头、一个个呱呱落地的小生命和病人家属微笑的脸庞,心里就特别甜,特别有成就感,所有的辛苦好像瞬间被抽走了。”潘秀枝常常笑着与人说。
医德高尚治病顺带济贫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潘秀枝便以此作为道德上的追求。时至今日,她也记不得有多少质朴的患者或家属拿着“红包”或农产品感谢她,而她总是婉言谢绝。不仅如此,还会自掏腰包,帮助一时拿不出医药费的患者先垫付上医药费。2012年3月份的一天,一位产妇需要住院分娩;由于家属来得匆忙没有带够医药费,正好被潘医生撞见,她二话没说,当即掏出400元帮其垫付了住院费,解了家属的燃眉之急。这样的事情很多,她自己都不记得给病人垫过多少次医药费了,有的人忍不住会问:
“你不怕他们借钱不还或忘记还吗?”而她总是大方的说:“那就当是济贫吧。”这就是潘秀枝,乐观而快乐,大方而坦然。
内外兼修工作家庭不误
【关键词】品管圈;住院病人;健康知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95-01
品管圈(QCC)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个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1]。它已不断融入医院日常工作中。2013年5月至2013年8月,我科将品管圈活动用于提高住院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中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调查对象选择2013 年6月至2013年8 月在我科住院的病人200例和本科室全体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的对象。
1.2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病人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表 调查项目包括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专科疾病知识等是否掌握以及不掌握的原因。
2 品管圈活动方法
2.1 组织品管圈活动组 组织护士学习品管圈的特点、活动原则活动方法,使护士对应用品管圈进行健康宣教了解。然后在护士长的号召下自愿报名的前提下,全科15人中抽取8名护士,组成品管圈活动组,其中圈长1名、圈员7名,学历从中专到在职研究生, 年龄由22~45岁,都在临床一线工作。
2.2 选定主题 以评价法进行主题评价, 共8人参与选题过程。通过对住院病人健康知识的调查,发现病人掌握健康知识知晓率低,选定活动主题为:提高住院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
3 活动步骤
3.1 现状调查
我们对在院病人、护士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向病人查找知识掌握知晓率低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病人对健康知识知晓率仅为83.598%,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健康知识知晓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护士专业培训不到位,、设备不齐全、宣教内容不形象、探视陪人多、护患沟通方式单一。
3.2 制定对策
3.2.1 加强护士的专科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护士长对护士培养意识不强,,随着护理功能模式的改变和服务功能的扩展,护理人员现有的护理知识结构对发挥护士多元化角色的服务技能缺乏支持, 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护士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要求护士长重视对护士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对策: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培训。每季度由高年资护士讲课1次, 培训内容包括本科专科基础知识的培训、图表宣教方法的培训、沟通技巧的培训、制作图表及宣教资料的培训、多媒体宣教方法的培训。时间1 个半月, 培训后考核, 护士对专业知识掌握率达90%。
3.2.2 完善新的宣教流程, 针对以往教育内容简单, 形式单一; 教育时机把握不准, 缺乏个性化教育。小组制定了新的宣教流程, 包括发放图表式单病种健康宣教资料、采用大屏幕多媒体电视机进行宣教、按照探视时间,实施病房陪人管理制度,出院指导中添加告知QQ护患沟通群,采用患者易接受的形式宣教, 大大提高了教育效果。
3.2.3 建立有效的监控措施, 由两名护士负责对准备出院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问卷,针对一段时间的问卷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原因,继续整改。要注意教育的连续性, 注意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反应和变化的对比。
4 效果评价
自推行QCC 活动以来, 重新进行了职责的分工和工作流程,使病人对健康知识知晓率由83.598%上升到92.48%, 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也上升至97.1%, 圈员的各种能力亦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5 讨论
品管圈活动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出并确定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2],成员们在活动过程中都感觉受益颇多:在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 护士自己认为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同时提高了护士主动参与管理及主动服务的意识;增加科室凝集力的同时活跃了工作气氛, 使整体护理水平得到了提高;护士在各自岗位上自找健康教育问题,与小组其他成员一起进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及周围环境,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乐趣,体验到生活的充实与满足。有利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及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增强了团队精神,促进了科室的工作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健康问题;妇产科;妇女保健;调查;分析
0引言
当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健康问题十分关注,对医疗保健意识更是空前提升。有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1],目前我国广大女性朋友对妇产科知识的认知和保健意识还处于比较低的状态,了解度不足。积极开展妇女保健教育工作能够显著提升广大女性保健意识,对提升其身心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2]。那么本研究就对妇女保健与妇产科常见健康问题进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地区收集的符合研究条件的成年女性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全部的对象中,年龄在20-60岁范围内,中位年龄为(44.00±4.56)岁,其中包括已孕与未孕患者各50例,已经明确全部患者均有性生活史。全部研究对象均提前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本次研究方法为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嘱患者要细致认真地填写,在填写完毕后收回问卷,并统计调查结果,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日常是不是会自觉去了解妇女保健的相关知识;遇到比较多的妇产科健康问题有哪些;是否了解关于产后的一些保健知识;对于妇产科保健方面的问题是否需要专业的指导;自我评价对妇产科知识的了解程度;平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是不是能够主动向专家咨询请教;对产后子宫复旧和纯母乳喂养知识是不是有详细了解。
1.3效果评价
对于妇女对保健知识的需求情况以及对产科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妇女保健、妇产科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2结果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得到如下结果:在100例妇女中,有80例妇女对保健知识有需求,所占比例为80.00%;有50例对妇产科知识有了解,占总人数的50.00%。在闲暇时会主动获取有关妇女保健的知识有30例,占30.00%;主动咨询妇产科知识者有20例,占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