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人力资源管理技巧和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8 15:44: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人力资源管理技巧和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人力资源管理技巧和方法

第1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沟通问题;策略

引言

沟通是一个涉及思想、信息、情感、态度或印象的互动过程。互动的影响取决于它所影响的重要层面:策略的、战略的或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管理者不仅要向被管理对象输出指令,同时也要向被管理对象获取反馈信息,事实上就信息传达和反馈的一个过程。

无沦是哪一种工作,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沟通是一种桥梁。同样,沟通也是人们传达思想,交流信息,传递情感等方式。人力资源管理面向的主体是人,管理者需要下达命令,被管理者需要传达信息。

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一时一刻离不开沟通,人类资源管理的过程是将人类沟通的信息进行组合,通过各种管道和媒体,在人或群体之间进行传递,并达成共识的一个组合过程。该过程通过多种信息资源和组合进行大量复杂的交流、反馈。没有这些大量信息的交流和反馈,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就要被中断或者停止。

1 人力资源管理中沟通的作用

在进行资源管理中,不仅仅要实现对物资的管理,而且还要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物质资源指的是有形的管理,如生产的商品、生产中所需要的设备等,人力资源是可以带来其他资源的一类抽象的资源,主要包括人们的思想动态、人们的专业水平的管理,管理实现了对资源的控制和整合,各种资源既是相互联系又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其不能自行的联系在一起,需要借助管理的形式使各类资源之间的联系加强,管理者的作用非常强大,起到了各类资源联系的纽带作用为了起到更好的效果,他们会将各类资源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获取更有效的信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断定,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都能促进整个团队的合作,提高工作的效率。[1]信息的传递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这一点上也能体现出沟通的重要性。而由于各个群体的分工明确。在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企业大环境中,培养员工的信心,调动员工的热情能使员工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企业的进步献出自己的力量。通过交流沟通,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员工,改变他们的心态和精神面貌,这对企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沟通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局限性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强,不能在心底里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而且管理的方法比较单一,管理的渠道出现阻碍现象。所以,为了在企业中实现更加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强化企业的核心能力,就必须通过有效的分析,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缺陷。[2]

多数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沟通的意识薄弱,只知道向手下员工提出要求,很少有虚心了解员工反馈信息的意识。所以,导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层隔阂。所以,企业管理者应该学习有关沟通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如沟通的涵义、意义、沟通的种类、沟通网络、沟通的媒介和渠道、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最新观念等,并有意识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提升企业人与人的凝聚力。

完整的沟通必须具备完善的反馈机制,注意观察有效沟通后的反应和行动,并收集可用的反馈信息,为有效沟通做出评判和改进方法。因此,企业需要加强自身整体的信息反馈畅通,使整个企业自上而下的沟通和自下而上的沟通达到平衡,能实现双向交流机制,真正实现沟通的有效性。

3 针对沟通问题的应对策略

在企业中构建或健全沟通机制。沟通交流需要有一定的技巧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合理的沟通能够防比沟通障碍的产生,管理人员在沟通中,应该正视自己的问题,努力克服,面对其他人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使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高。[3]企业要想发展,就应该增强凝聚力,完善管理机制,防止人心不齐的问题,在有效的沟通机制下,管理人员应该对工作进行定期的分析,在工作中找出缺陷,然后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而且要积极与员工沟通,采纳员工的意见。

选择正确的沟通方式。沟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员工不同的心理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要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行合理有效地沟可以防止沟通中的阻碍产生,这种障碍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了解员工的动向。做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我们应该了解每一个人,每一个员工都有不同的障碍,我们能做的就是及时与他们沟通,意识到障碍的所在,从而解决障碍。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员工,使管理者和员工的相处氛围融洽,从而促进企业大h境得到改变。

学会倾听。倾听是一个必要的沟通技巧,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学会认真地聆听,让人觉得你对他人的重视和端正的上作态度:鼓动员上说说他们自己,对他们的专业素质要心悦诚服,并设法将之应用发挥于上作之中。在倾听的过程中应及时的回应对力的,例如点头鼓励对力继续说卜去,当对力讲到关键信息,适时进行提问,诱导对力继续的说卜去,当对力情绪激动时,多说一些安抚对力的话语。倾听是一门艺术,良好的倾听会让对力敞开心扉、畅所欲言。[4]这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上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通过让对力畅淡其看法,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以后的上作开展中可以根据这些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这对于人力资源上作效果的提升自然是一个促进因素。

沟通态度。正确的人际沟通态度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换位思考原则,人际沟通中应尽量做到换位思考,进而减少因为立场小同所造成的争执,每一个人的诉求都是小一样的,如果人力资源管理者能站在对力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会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少一分争执与不满;二是平等原则,沟通中应树立一个平等的沟通氛围,既不能趾高气扬,也不可低人一等,平等是沟通有效开展的基础条件,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明确自身的定位,通过进行平等的交流来实现事情的顺利解决;三是真诚原则,真诚是沟通的基础,缺少了真诚沟通也就是敷衍应付,难以达到有效沟通日的,真诚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者不能抱着应付了事的心态来开展上作,而是将员上的需求放在心上,并体现在行动中。

4 结语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对企业本身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具有稳定的人力资源保障,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后盾。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忘了沟通的作用,通过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有效的运用在企业管理中,使员工树立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使管理者更具有责仟感,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总之,本文通过对人际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认知和定位,以及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沟通问题,对处理好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际沟通现状进行了问题分析,提出关于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沟通质量的措施,达到建立良好沟通气氛、提高沟通质量的效果。最终,通过提高人际沟通效率来促进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一个稳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重悦.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沟通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4(12).

第2篇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问题及改进建议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主要目的是培养大批现今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实际的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顺利化,以及快速化,确保市场在有效、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下能够实现稳定、正常、有序运作,能够进一步正面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研究以及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是具有较大价值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现状较为不理想,具体表现为,培训成果意义单薄,即培训出来的管理人员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对市场了解较为局限,实践经验不足,无法应对突况等,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改变这一形式的最佳操作,就是对当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现状进行具体例子分析,确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把握关键因素,提出改进建议。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现状例子

以某地区的一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机构为例进行分析,该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机构,对于人员的培训方式统一化,培训的内容主要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的理论知识,注意事项,在培训后期主要以具体的成功例子,让学员分析成功的原因,该机构的学员80%都能够通过企业人力资源职业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但是在当地的企业工作过程中,出现失误以及造成企业运营的损失事件频发,进入企业之后,无法适应企业的运行步骤,只有8%的学员能够极快的适应以及调整自我,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例子分析能够确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培训师整体素质不高,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繁杂凌乱,培训设备以及资料较为匮乏,培训的目的偏差化,培训无重点,培训过于理论化,培训与时展的要求存在差异,未遵循实际性原则等,进行重点分条分析,把握改进方向,提出完善措施。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条件不理想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条件包括培训师能力、培训环境、培训设备、培训资源以及培训内容等,进行逐一分析,确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导致的主要后果,既能够引起企业的重视,也能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指明方向,建立依据。

(1)培训师素质低

培训师是引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最终结果走向的主要因素之一,现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培训师综合素质不高,具体表现为培训师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的掌握以及了解较为片面,缺乏系统性,以及缺乏专业性,所运用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手段经不起推敲,培训的效率较低,以及培训的质量不高,绝大多数培训师都缺乏实践经验,无法进行言传身教,被培训者无法吸收较为抽象的知识,以及对于知识的理解较为浅层次,对于知识的实用能力较为薄弱,培训师素质低直接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整体水平,进而限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企业的整体水平也受到相应的影响,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2)培训内容固定凌乱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内容繁琐,无条理,较为杂乱无章,学习的先后顺序紊乱以及内容的教授缺乏计划性,缺乏逻辑性,具体表现为培训过程中所应用的培训书籍过多,培训单位在培训过程中所选取的书籍存在随机性,不进行详细的研究以及筛选,培训过程中所应用的参考书籍也过于凌乱,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无目的、无意义的增加被培训者的学习内容,以及增加被培训者的培训负担,极大程度的影响培训的进展,导致无法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培训内容,以及实现培训目标,对于培训机构的发展也造成较大的影响;培训内容还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情况,即培训机构没有根据各大企业的培训目标以及培训方向选定培训内容,以及没有根据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导致培训的效果参差不齐,所能够向企业输送的人才数量极为有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逐渐失去存在的意义,企业人资资源管理发展处于停滞阶段;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也是一大问题,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重点在理论培训上,对于实践的培训以及对于经验的累积不重视,导致培训的结果不尽如人意,被培训者无法适应以及达到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培训内容同时还存在缺乏重点的情况,培训内容过多,对于培训内容的传授要求为全部传授,导致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无重点突出,导致被培训者各方面均衡,无突出能力,亦无精通领域。

(3)培训设备以及资料不完整

培训设备以及资料不完整的具体表现为培训以讲述为主,利用其它设备辅助培训的情况较少,导致被培训者无法及时有效全面的掌握培训内容,吸收应用培训内容技巧,同时对于各种情况的考虑以及应对能力有待提升,培训资料不完整即培训过程中所搜集的市场信息,所掌握的企业资料以及所探测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以及先进技术不完整,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教授被培训者的人力资源管理技巧以及知识较为陈旧,较为固定,缺乏变通,实际应用价值不高,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突破性发展实现较为不利。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方式问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方式存在问题,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因素,具体表现为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固定,即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根据所掌握的较为丰富传统的理论知识,口头向被培训者传授,对于被培训者所提出的问题应用理论知识解答,导致的结果就是被培训者无法掌握培训的内容,无法学会培训的技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逐渐成为可有可无的存在,价值以及作用被磨灭掩盖,企业以及社会对此的重视程度也会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方式还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缺乏与时俱进,与时代的发展要求以及发展现状脱轨,具体表现为企业人力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方式应用过程中,对于实践的培训,以及实践结合理论的比例把握较不合理,培训过程中不采取多样化培训方式,不采取阶段性测验方式,同时对于被培训者的测试方式也较为单一,无法有效的鉴定出被培训者的能力水平,以及被培训者的知识掌握情况,导致企业需要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再一次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验证被培训者的水平,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浪费企业的时间,同时还会对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运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成本等;培训过程中还存在的一大弊端就是培训的一次性化,即在培训过程中将所有的知识技巧一次性传授,对于被培训者而言由于没有进行实践,操作,导致对于知识以及技巧的应用较为有限,导致掌握吸收较为有限,导致培训的结果处于低水平。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目的功利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培训目的偏差化,具体表现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逐渐偏向应试化,导致教授的方式、教授的内容以及教授的流程手段都受到较大的限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逐渐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培训过程中以参考书籍的学习,参考资料以及参考试题的练习为主要培训内容,被培训者对于知识了解不透彻,甚至于培训出来的人员大部分都能够通过资格考试,但是对于考试的内容,以及对于知识讲述的含义理解较为模糊,该情况下培训出来的人才综合能力极为薄弱,无法经受实际人力资源管理的考验,同时对于问题的处理能力较弱以及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了解较为浅层次。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改进意见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条件完善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条件完善化的具体操作包括,首先了解培训的主要目标,企业以及市场所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类型,同时实际的市场调查能够确定所需求的人才类型为,对市场现状了解充分,对企业运行情况了解充分,对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了解充分,能够根据企业的要求以及企业的发展方向,制定合理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同时确定人资资源调配和调整的方案,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以及较强的矛盾调节能力,具备长远性计划的能力,以及有全局观念,同时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有较强的整理能力归纳能力等,对于员工的能力以及员工的水平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以及掌握等,在此基础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确定培训的内容、培训所需的设备以及培训所需的资料,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以及添加,保证培训内容的完整性,侧重性,实际性,在此之后,在有方向、有目标的选定培训师,保证培训师的水平,给予培训师足够的实践机会,要求培训师累积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操作经验,在培训进展过程中,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来补充以及更新培训师的知识结构以及经验内容。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方式发展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方式发展方向包括分阶段进行,分为初始阶段、加强阶段、以及完善阶段。各个阶段也可分为固定周期多次培训,实现培训的内容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反复的运用以及操作,实现被培训者全面的掌握以及深入的理解所培训的内容,实现培训效果的最佳化,能够在培训过程中逐渐完善以及发展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模式,培训实现循序渐进,实现稳步提升的目的,实现真实的人才培训,培训出来的人才能够实际的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运行过程中发光发热。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方法发展还包括根据被培训者资质能力水平不同,进行培训方式分类,实现因材施教,事先进行被培训者的各方面能力,性格等方面的综合性分析调查,将数据进行记录,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在统一培训方式之下,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来实现被培训者的均衡发展,全面化提升,综合能力提升,同时根据被培训者的特长以及天赋,进行合理的引导,最大限度的发展以及提升被培训者的能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方式还包括多样化培训,即根据培训的内容以及根据培训的形式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来达到最佳的效果,如实践培训,采取模拟培训操作,实际场景演练,小组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具体化实践场景,增加代入感,给予被培训者足够的试炼机会。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目标端正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改进建议还包括培训目标端正化,即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从应试考试的怪圈中抽离出来,具体操作为改变考核方式,即考核方式以具体场景,或者实际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试题为考核要点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通过随机制造突况,或者预先制定影响事件,让被培训者在该环境中快速的给出解决方案,并且完整的制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该考核重视被培训者的表现,包括对于突发事件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条理性,问题处理的有效性以及效率等,同时还对最终的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从方案的完整性、全面性、实用性角度分析,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将这些因素进行整合确定该被培训者的基本素质以及整体水平,在进行理论考核,理论考核则是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案例中包含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性知识,既考察被培训者的应变能力,也能够考察被培训者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基础的稳扎性,将这些数据以及这些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能够获得职业资格证的人员,能够获得资格证的人员要求包括全面型人才,问题处理能力较强者,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为突出者,或者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某一方面极为卓越者,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多样化,有效的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化。

四、结束语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能够实际的帮助企业培训人才,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发展,对于企业而言是较为重要的存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发展缓慢是现今的一大问题,需要找出关键所在,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王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J].经贸实践,2016,(3):148.

[2]苏晓哲,张曦.海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培训策略[J].经济师,2014,(10):214-215.

[3]齐江鸿.浅谈人力资源培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经营者,2013,27(3):29,31.

[4]孙秀梅.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国,2010,(20):46-46.

[5]曾雅娟.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误区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6,(8):88-89.

第3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优势;重要性;问题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1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概述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次改革,它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1、通过对员工专业素质的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2、人力资源管理涉及的领域很多,优化管理项目、实行责任到人,有利于规范管理业务的流程;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有利于“走出去”,学习其他先进管理经验来解决企业的问题,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断优化。

(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每月的工资计算与处理;员工的考勤休假处理;员工信息管理等业务内容。这些事务往往占据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大大降低例行性工作所用的时间,使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2、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的投入,消除了手工作业分散、隔离、盲目等现象,实现了各管理功能的关联,保证了信息共享,促使流程规范化,为企业管理与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人力资源信息支持;3、可以避免人事决策的盲目化,规避运作风险。信息化在电力企业中的运用,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人事决策提供了更加详实和丰富的信息,而不单是凭借专业部门的只言片语或简单的就事论事进行决策,从而避免了决策的盲目性,使每一项决策都有据可循。

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的狭隘性

首先,重安全生产、轻企业管理是电力企业一直以来的主导思想。从根本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忽视或认识不够,都会导致管理系统繁琐冗长、办事效率低、业务流程混乱不规范等等。其次,一些企业领导虽然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但在认识上却产生了偏差。他们狭隘的认为所谓人力资源信息化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与计算机软件网络的机械配合。这种生搬硬套的管理模式不仅不能优化管理,甚至会导致更多问题的产生。

(二)对相关软件的运用还不够熟练,且普及率比较低

很多企业目前已经运用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目前,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系统数据的安全性设计、构库的灵活性等功能已经能够满足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但在整个实际应用过程中,对软件的熟练程度还不够,没有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其功效。

(三)系统功能方面的缺失

现阶段,系统的功能还比较单调。主要表现为信息的记录、查询、分析与统计,还缺乏一个对数据库中人员的综合素质测评能力,因此,系统功能的设计还需更加多元化,从而对电力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最科学的资源优化配置。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一)深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正确认识

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人力资源管理在当今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下,产生的一种与软件技术相融合,高效、系统、准确的为企业服务的一种新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不能局限于非核心的、过于细化的人事管理工作上,而应坚持以战略的眼光和系统的思想,研究系统性、全局性的信息化管理。

(二)提高系统运用能力

1、加强从业人员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是使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从而高效获取、正确评价、善于利用信息的能力。(1)要加强信息管理能力。即运用信息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和技巧;(2)提高管理信息服务能力。即围绕特定的管理业务进行信息的搜集服务、检索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数据资料提供和咨询服务的能力;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使之掌握运用技巧。系统的运用实际上是熟能生巧的过程,企业可邀请系统的功能开发人员、系统咨询人员为从业人员讲解系统的使用方法与规范,从系统开发的角度理解系统的流程,加深对人力资源系统的认识。

(三)优化系统功能

1、对数据库中人员进行综合能力素质的测评,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比如通过国际权威人格因素测试法,以网上答题的方式,对工作人员的性格、特征、潜力等进行一定测评,从而寻找出适合该工作人员的岗位与职业。这项功能可以使电力企业对员工的个人潜力与特点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让适合的人去做相应的工作,提高效率,保证质量;2、改善数据库管理模式。电力企业在每个月、季度、年都会对数据库进行一次系统的整合,但是在数据库的流通收发过程中,步骤还比较繁琐。一般都要通过各个单位的压缩、打包、上报及接收方的下载解压等过程。同时某些数据不符合规定时,还需要进行重复的同类工作。这就需要对数据库管理上的提高,设计一个主平台对所有下属单位的数据库进行整体管理,各单位可以以网络形式远程控制自己的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查询、修改、统计等。这就省去了数据库传送过程中繁琐的步骤,方便了人力资源工作的管理。

(四)数据库管理的科学化分工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从电力企业的实际出发,进行修改与扩充。要注重信息的维护与更新及数据库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从而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有效性.。在对数据库的管理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分工,责任到人,各尽其责。在数据的采集与录入中都有一人负责,避免出现数据源不一致的问题,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保密性。

(五)管理系统的二次开发

通过对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二次开发,对电力企业各类人员资源信息进行系统的统计。在对原有系统的改进中,增加实业人员、退休人员、分流人员的管理,并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数据管理。

第4篇

【关键词】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相融性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思想政治工作是用一定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和约束,以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目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是按照企业发展的战略要求,通过对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工作过程,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潜能,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的最佳状态,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其实就是干好四件事情:“选拔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

1、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相互渗透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无论以何种方式划分,人的思想、观念、态度及其品德都是重要构成要素。人力资源管理,从社会宏观的角度来看,是对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组合,通过对员工的培训、组织与调配等一系列手段,使其达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恰当的引导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并加以调整和控制,更好的发挥其能动作用。在当今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也在与时俱进,无论是内涵或是外延都在不断的拓展和延伸,现代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越发明显和重要,并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渗透于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提高和强化,两者相互渗透、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2、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结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有效性的有力保障。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与员工面对面的谈心、交流,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从而对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引导、规范和控制,提高员工的精神境界,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特殊作用,促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依托思想政治工作

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是要了解员工的基本需求、自我实现价值和职业规划等,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内,充分满足员工的需求。员工是任何组织实现自己组织目标的基石,是组织的根本所在。只有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更具有活力,发挥潜能,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好的贡献。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围绕这一点,通过与员工谈心、聊天、走访等近距离接触,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走进员工的内心世界。通过信息反馈,有利于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上的改进和调整,有助于企业在今后制定人力资源一系列管理制度上更加人性化,更加切合企业实际。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做的具体、实在、有的放矢,才是员工需要的,才能起到积极和有效的作用,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效信息,更好地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4、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具有一致性

企业与员工的情感联系,是维系企业和员工关系的关键,员工只有对企业产生忠诚感,才能更好的投身于工作,回报企业。而企业自身要给员工带来依靠感和温暖感,除了企业的发展外,思想政治工作起到情感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员工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关心员工是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员工必然会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有利于企业凝聚力的提升。关心员工是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共同管理理念。

5、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相符

员工的个人能力发挥和组织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组织管理者态度诚恳,会使员工感到温暖,有利于工作的推进和实施。采用恰如其分的方式方法,把工作愿景,规划及最终目标,传递给员工,员工获得尊重,就会积极参与,主动用心的开展工作。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温饱、安全等基本问题得到解决后,会有被尊重的需要,员工在企业里的需求除过适当的薪酬满足外,得到承认和尊重,也是员工价值体现的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员工平等意识、自主意识、民主意识普遍增强,以往生硬的命令式方法已经行不通,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应与现代的民主管理相结合,在日常的探讨、沟通中进行有意识的渗透,做好价值导向。承认和重视员工的个人能力、言行及权利是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6、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共同的管理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沟通艺术,具有一定的技巧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更要注重方式方法,必要的工作技巧能让目标更好更快的实现。以人为本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也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点,是要把人的思想、情绪、人心,凝聚和统一起来,把教育引导和服务相结合,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吸引和激励员工,营造拥有巨大的凝聚力、约束力、导向力,达到“人企合一”的最佳资源利用状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营造畅通的沟通渠道、弹性宽松的工作氛围、和谐的人际环境、多样合理的考核方式,使员工在相应的职责范围内,充分得到信任、授权、支持,给他们一个发掘自我潜力、展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三、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不仅不能忽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而且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工作中去,改变原有固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增强人力资源工作的创造性,开拓更宽的工作领域,更好的发挥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特殊作用。

1、有利于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

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做员工的思想工作,转变和引导员工的行为,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培养员工正确的世界观,使员工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守信等思想观念融入员工的价值观,增强员工的自觉性、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使员工心甘情愿,自觉自愿地为企业工作和奉献。企业对员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精神。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自觉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工作。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要立足和谋求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进行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先锋性和前沿性,改革政策的宣传,员工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的了解和掌握,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也是企业人力资源改革成功与否的有效保障,消除员工的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排除员工的思想障碍,调动员工积极参与的热情,才能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落实和顺利推进。实践证明,任何一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成功,思想政治工作功不可没。只有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提高

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融入,弥补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刚性考核的不足,使人力资源管理更为有效。赋予情感的思想政治工作,会使员工更容易接纳和认同。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与员工谈心,倾听员工的心声,与员工寻找共同的话题,分享员工的喜怒哀乐。思想政治工作就像一根情感纽带,把员工和企业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使员工逐步树立起“企兴我荣,企衰我辱”思想观念,从而产生归属感和使命感 ,增强员工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进取心。把员工的潜在能力化为实际动力,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加以正确的引导,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和欣赏员工,使员工的潜能发挥最大化。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员工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承受能力,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使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身的政策性很强,关系到员工切身的利益,伴随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入,加入了情感因素,使企业更深入地了解员工、也更好的从思想上与员工达成一致,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庞俊涛.谈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才智,2011.21.

[2] 冯丽强.思想政治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3] 王甲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特色作用[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7).

第5篇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设计 比较

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学媒介等的系统规划,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发挥专业优势的关键。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对提高管理类课程教学研究的能力,为相关学科专业,特别是工商管理专业和管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将理论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应用课程,该课程将向学生传授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具体实务操作技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人力资源管理》是石河子大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农林经济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等专业的选修课程,也是非管理专业的公选课程,每年选修该课程的学生都超过300人。经过近10年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尝试,目前已经形成了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次互动的良好局面。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的比较

虽然我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不同培养层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差异还比较明显,各专业之间的沟通还有待加强。要认清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不同培养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分析。

(一)教学目的的比较。

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目的包括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体系,为其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研究型人才开发奠定基础。而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的教学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以及具体的实务操作技巧,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和研究能力。MBA学员《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经验的介绍,培养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

(二)教学任务的比较。

在教学内容上,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为主线,对人力资源的获取、保留、发展、协调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其中心内容是如何开发人力资源,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主要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模块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与选拔、绩效管理、薪酬设计、劳资关系等内容。而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的教学内容主要侧重前沿热点问题和实践技能的教学,主要根据以上模块进行专题教学。MBA学员《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经验的介绍,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传授。

(三)教学模式的比较。

在教学模式上,本科生的《人力资源管理》一般都是大班授课,目前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式,辅助部分参与式教学,如课堂讨论、案例讨论等,近年来不同专业本科教学设计中都开始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研究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由于选修课程人数较少,主要采用参与式教学为主,课堂讲授为辅的模式,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课堂讨论、实践教学等加深对人力资源管理前沿和热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MBA学员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采用大量的案例讨论,学员写出分析报告,教师主要参与教学讨论,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四)教学方法的比较。

在教学方法上,研究生比本科生教学采用的方法更加丰富、更加灵活,主要有专题研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和企业参观研讨;受本科教学大纲和教学条件(如缺乏专门的案例讨论室)等因素的制约,本科生教学中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其他教学方法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往往使用较少。以案例教学为例,研究生教学可以使用大案例教学,很好地拓展学生能力的训练范围,涉及知识面也比较宽,而由于本科生采用大班教学,课堂教学只能采用小案例,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只限定在某一模块,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窄。

(五)教学媒介的比较。

在教学媒介上,研究生和本科生各具特色。本科生的教学媒介比较重视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课件等,在信息化程度上比较高;而目前虽然研究生教学也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并没有把它作为必备的教学媒介,有时可能是纸质材料、企业实地调研或专家讲座,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课件目前建设还比较缓慢,相对来讲,研究生的教学媒介信息化程度并不高。

(六)考核方式的比较。

在考核方式上,本科生的成绩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平时成绩或期中作业为辅,一般卷面成绩占60-70%,而平时成绩或期中作业分占30―40%,考核的目的侧重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考察。研究生教学中一般不举行闭卷考试,以课程论文的形式结课,平时成绩和读书笔记为辅的考核形式,平时成绩和读书笔记约占总成绩的40―60%,课程论文约占40―60%。相对来讲,研究生考核更注重研究能力和知识阅读面的考察。

三、对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各层次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各高校都在加大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在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突出层次,分类教学。

本科生和研究生是不同的培养层次,这决定了在教学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科层次以培养应用性人才和具有初步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研究生是以培养一定研究能力和较强操作技能的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两者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别,决定了教学内容、理论性、学生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差别。例如,本科生只需要知道绩效考核有哪几种形式即可,但研究生教学中就需要知道这几种考核方式的优缺点,它们的设计原理是什么。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突出层次的差别。对于本科生,要在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和培养,同时适当兼顾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对于研究生,要突出理论前沿和研究热点的研讨,着重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开展研究的能力,教学内容最好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授课或研讨。

(二)区别专业要求,培养课程特色。

我校有近10个专业选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既有管理类专业,又有非管理类专业。在课程性质上,《人力资源管理》一般是管理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非管理类本科专业的选修课程,是研究生管理类专业的限选课程。在课时安排上,必修课程一般安排54课时(修改后的新大纲为48课时),3学分,学生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学习和掌握;选修课程安排36课时(修改后的新大纲32课时),2学分,是进一步学习、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只要学生基本掌握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即可;研究生的课程安排32课时(修改后的新大纲为24课时),2学分,重点研讨相关模块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因此,管理类专业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既要照顾学科知识的全面性,又要体现一定的深度,还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非管理类专业对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体现与后续教学内容的连续性,起到“启后”的铺垫作用;研究生课程的设置要注重专题教学,培养一定的研究能力。

(三)加强不同培养层次的教学交流融合,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虽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设计有许多差别,但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通的地方。比如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几大模块,在研究生教学中也常常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本科生教学是研究生教学的基础,研究生教学是对本科生教学的深化和升华。因此,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教学设计上要加强交流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在本科生教学设计中可以吸收一些热点或前沿的问题讲解,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布置一定的阅读材料或书籍进行阅读;在研究生教学设计中可以参考本科生实验教学的相关经验,增加研究生的操作技能训练。同时,还可以在教学条件和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73-392.

[2]陆秀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职业技术,2008,(1):17-18.

第6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 核心竞争 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B025文献标识码: A

现代企业随着改革全面深入地推进将面临更多的挑战,特别是在现在的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竞争与流动空前加剧,一个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更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更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新策略。只有这样,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不断迈进新台阶。本文主要就新形势下我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需要针对企业的总体运行情况,但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的时候,无法判断企业经营的对人才需求,简单地通过盲目判断,就罗列出人才的引进的类型和数量。另外,在招聘相关员工之后,基本没有展开培训活动,存在严重的人员浪费现象,由于提升空间狭窄,很多员工也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再加上企业“论资排辈”的风气,致使人才难有脱颖而出的机遇。

(2)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制定的时候,在激励机制、选拔机制、培养机制等方面,与企业的需求存在明显差距,突出表现在薪酬分配和岗位安排两个方面,这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产生严重的影响,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优势无法全部发挥。

(3)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人力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共享能力薄弱,很多企业部门都是“独立式”地开展培训教育工作,譬如某企业的财务部门、营销部门、行政部门等的培训都是独立分开的,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另外,很多员工没有接受系统的企业文化培训,基本没有更好的经验、素质和技能去适应企业的发展。

(4)培训管理者能力不足,表现为缺乏授课的技巧、互动的能力和专业的水平,在课程培训之前没有结合实际,在培训过程缺乏授课技巧,很容易影响培训的效果。据统计,目前企业培训管理者缺乏授课技巧的比例高达42%,几乎接近所有培训工作人员数量的一半。

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

企业战略就是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企业的战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能够持续多久。战略是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重要性日益增强,特别是相对于一般性人力资源而言,具有某些或某种特别能力和技能及核心知识或关键知识的重要或关键岗位上的那些人力资源具有某种程度的专用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企业要想取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靠处于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重要或关键岗位上的那些人力资源来维持和培育竞争力。只有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之中贯穿长远正确的谋划,并将这些谋划体现并实施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才能保证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连续性、持久性、动力性。目前,我国70%多的企业以及一些部分国有现代企业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制定及推行缺乏深刻认识,忽略制定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削弱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尚未完成于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体化,缺乏与企业经营战略、市场环境相一致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二)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企业特色

传统的人事管理是指运用科学的原理、原则、制度和方法对人事工作所进行的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主要涉及了人事档案管理、岗位晋升降与变动以及奖惩等方面的工作。总体来说,大多数企还是处于传统行政性人事管理阶段,以“事”为中心。只见“事”,不见“人”,其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把人视为一种成本,当作一种“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它重点强调对人事制度的贯彻与实施。这些工作几乎全部涉及一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更多地关注于事务性的管理,其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因此,不能从本质上对企业的核心价值产生影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动态管理, 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的调节和开发,将人力资源纳入企业的战略与经营管理活动中,将人力资源作为劳动者自身的财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本特征、专业性与实践性、双赢性与互惠性、战略性与全面性、理论基础的学科交叉性。目前,而我国现代企业大多直接复制国内外先进现代企业的一些基本管理模式,有的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经验稍加改造,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这些人事管理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极大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及优势的发挥。

(三)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保障

制度是要求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项规范化,操作化的活动,是由一系列的操作程序与制度来实现的。科学合理科学的人力资源制度可以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使责任边界明确、权利纷争减少。目前,现代打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虽在逐步完善中,但仍有很大空缺,特别是在权责划分制度,组织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也有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对员工的录用、考核等机制,导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滞后的管理水平甚至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不乏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但由于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原因未能将这些先进的思想转化为适合企业特点、可操作性的制度与措施。

(四)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

约束是对员工的行为进行限定,使其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的一种行为控制,它使得员工的行为始终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人性化管理的各种手段来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员工在实现自身的价值的同时能自觉地为现代企业作贡献,由此达到现代企业与员工双赢的格局。而人力资源管理约束机制正是现代企业形成合力的基本条件及确保人力资源管理高效运行的基础,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也是员工自律的保证。目前,我国大多现代企业,特别是一些在新旧体制的挤压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都缺乏自我约束,这些企业虽在不断改革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但仍带有较浓厚的人治和经验主宰的倾向,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不利于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三、优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策略

首先,改变观念,提升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管理的战略性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员工为基础,以知识员工为中心和导向,是在组织最高层进行的一种决策性、战略性管理。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采取系统取向,强调整体地对待人和组织,从现代企业长远的发展角度去谋求不同发展阶段所需的各类人力资源的支持。另一方面,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应 强调运作的整体性,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之间具有一致性,要注重结构优化,整体效能的提高。另一方面是与组织中其他战略相配合,依靠和支持整个组织的战略和管理,并主动根据现代企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进行调整,把被动适应变为主动创造。 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以企业战略的高度,一方面充分考虑企业自身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另一方面要考虑企业外部面临的机遇和威胁,主动分析和诊断人力资源现状以及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状况等,为决策者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人力资源相关数据,协助决策者制定具体的人力资源行动计划,支持企业战略目标执行和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家田.人力资源管理背后的人生感悟[J].中国研究生, 2007,(01)

第7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 战略伙伴 人力资源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企业的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者及消费者的思维方式等都在发生变化。而企业更需重新确立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相应战略,以帮助企业重新获得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成了企业新一轮竞争的核心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日趋上升,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并且企业发展新的核心能力,必须不断建立与发掘自己的人力资源优势,这种核心能力,就是人力资源竞争力。在企业内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部门的认识不断深入,它的职能作用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一、人力资源部门的传统角色正在消失

在传统条件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就是一项行政功能。它主要牵涉的尽是控制工资、

人员的任免、员工的管理以及员工的培训及福利的发放等职能。人力资源在企业的整个经营运作过程中只是有限地牵涉到机构的整体事物中,只是担当履行别人决定的功能。

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一)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企业的一个策略性部门

从思想观念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人力资源部门正在成为企业的一个策略部门,日渐被公认为是使企业成功的主要贡献者,人力资源这门学科也正逐渐完善成为一门专门的知识领域。

(二)人力资源部门要求具备人力管理、企业管理的双重知识

随着商业环境变化步伐的加快,与传统人力资源部门不同,现代人力资源部门不仅需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知识,还要掌握企业的知识和变革管理。

(三)人力资源部门是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部门

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力资源的素质,企业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竞争,如何聘请人才和留住人才是企业高层主管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企业中处理这个问题的最佳位置显然是人力资源部门。

(四)科技的高速发展也加速了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转换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的发展,科技促使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变得更系统化、更自动化,它跨越了传统的企业界限,它融入了新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使它脱离了人力资源部门传统的行政角色。

二、将人力资源部门发展成为企业的战略伙伴

知识经济的到来,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家已深深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尝试将传统的人力资源部门发展成为企业的伙伴,借助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帮助企业决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有学者认为“将人力资源视为企业伙伴意指人力资源具备理解企业业务的功能性技能,因此对人力资源为什么推动企业的发展有清晰的理解,对企业目标及测量方法如市场、产品、服务、财政指标及表现计算有鲜明的概念。人力资源于是明白商业周期,并有能力影响关键策略,从而调动人手以达到共同目标。”即要使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当前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有充分的掌握,有机会参与企业关键决策,而且有能力调动企业的人力资源和企业其他部门,实现企业目标。

可是若想将人力资源部门发展成企业伙伴,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企业的这一目标便很难达成。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人力资源部门为公司带来的增值难以量化,使得提升人力资源部门的策略性地位缺乏可靠的数字支持

(二)成为企业伙伴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技能

INFA Technologioes Ltd行政董事Cheung列出要想成为企业伙伴,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技能主要有:策略性企业计划技巧;敏锐的商业视角;富有创造力及能够接受新思维;变革主导及灵活:富有合作技巧,内部咨询技巧。

(三)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企业伙伴的过程,日渐成为操控企业的工具

这样,会使一些经理们感到威胁,并认为他们是在“管闲事”。而人力资源部门要成为企业伙伴,就确实需要融和所有不同的机构队伍及机构内的势力范围。去除这种界限,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三)企业员工对变革的态度和适应能力

将人力资源部门发展成为企业伙伴,势必对企业原有组织结构、工作程序以及有关利益关系做出调整,这要求企业从最高层到普通员工都能够认识到这种转变的必要性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否则很难成功。

针对上述种种困难,人力资源部门应充分利用并拓展自身优势,积极协调企业各方关系,理顺企业内部认识,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尝试通过工作的安全感、工会的存在、津贴和福利、企业文化等与员工流动率密切相关的因素,员工素质的提高、培训与招聘措施与生产率的密切关系等来对人力资源的贡献进行量化。

其次,不断学习新角色所需要的新技巧及技能。通过培训和招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和能力。

再次,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企业经理一起为企业的用户工作,与经理们一起讨论有关方案的优缺点,取得高层管理人员的认可和支持。

最后,语根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人士如企业经理、同事及普通员工加强交流,保持密切联系。

三、企业应综合运用软性和硬性人力资源策略

软性的人力资源是指大部分有关人力资源策略的论述都是以假设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为前提,故应对其珍惜、奖励、发展和并入企业的文化里;硬性的人力资源策略则认为员工和企业其他的资源一样,都应予以尽量有效益及节约地运用。这两种观点都合乎逻辑,有时更是共存的。例如,有些企业在进行大规模裁员后,给予剩下员工更大的工作自和发展机会。第一种做法是把员工当作可以任意使用和舍弃的资源;第二种做法则把员工视为可以发展和奖励的资源。

这两种不同观点不但影响到员工所得到的待遇,更重要的是,他们代表着两种不同地劳资关系。在硬性观点下,员工最终只会是消耗的成本,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很多时候是有冲突的;在软性观点下,员工与雇主或管理层的利益是相互的,双方存在着一种信任,员工经过激励和发展才能发挥潜能,并竭力为企业做出贡献。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正确使用好软性策略与硬性策略,将其有机结合;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很好地结合,帮助企业获得高质量的人才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高质量人才的工作效能,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之,我国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时,出现各种不同问题在所难免,只有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变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及时准确地采用适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把人力资源管理做好,从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作用,促进我国企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双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技术系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0).

[2]编委会.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操作实务手册.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6,(3).

[3]哈佛MBA管理全集人力资源管理卷.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11.

第8篇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企业若想发展新的核心能力,必须不断建立与发掘自己的人力资源优势。在企业内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部门的认识不断深入,它的职能作用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本文论述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的变迁,同时指出我国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时,出现各种不同问题在所难免,只有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变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及时准确地采用适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才能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做好,从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促进我国企业不断发展。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企业的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者及消费者的思维方式等都在发生变化。而企业更需重新确立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相应战略,以帮助企业重新获得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成了企业新一轮竞争的核心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日趋上升,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并且企业发展新的核心能力,必须不断建立与发掘自己的人力资源优势,这种核心能力,就是人力资源竞争力。在企业内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部门的认识不断深入,它的职能作用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一、人力资源部门的传统角色正在消失

在传统条件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就是一项行政功能。它主要牵涉的尽是控制工资、

人员的任免、员工的管理以及员工的培训及福利的发放等职能。人力资源在企业的整个经营运作过程中只是有限地牵涉到机构的整体事物中,只是担当履行别人决定的功能。

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一)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企业的一个策略性部门

从思想观念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人力资源部门正在成为企业的一个策略部门,日渐被公认为是使企业成功的主要贡献者,人力资源这门学科也正逐渐完善成为一门专门的知识领域。

(二)人力资源部门要求具备人力管理、企业管理的双重知识

随着商业环境变化步伐的加快,与传统人力资源部门不同,现代人力资源部门不仅需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知识,还要掌握企业的知识和变革管理。

(三)人力资源部门是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部门

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力资源的素质,企业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竞争,如何聘请人才和留住人才是企业高层主管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企业中处理这个问题的最佳位置显然是人力资源部门。

(四)科技的高速发展也加速了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转换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的发展,科技促使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变得更系统化、更自动化,它跨越了传统的企业界限,它融入了新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使它脱离了人力资源部门传统的行政角色。

二、将人力资源部门发展成为企业的战略伙伴

知识经济的到来,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家已深深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尝试将传统的人力资源部门发展成为企业的伙伴,借助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帮助企业决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有学者认为“将人力资源视为企业伙伴意指人力资源具备理解企业业务的功能性技能,因此对人力资源为什么推动企业的发展有清晰的理解,对企业目标及测量方法如市场、产品、服务、财政指标及表现计算有鲜明的概念。人力资源于是明白商业周期,并有能力影响关键策略,从而调动人手以达到共同目标。”即要使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当前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有充分的掌握,有机会参与企业关键决策,而且有能力调动企业的人力资源和企业其他部门,实现企业目标。

可是若想将人力资源部门发展成企业伙伴,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企业的这一目标便很难达成。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人力资源部门为公司带来的增值难以量化,使得提升人力资源部门的策略性地位缺乏可靠的数字支持

(二)成为企业伙伴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技能

INFATechnologioesLtd行政董事Cheung列出要想成为企业伙伴,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技能主要有:策略性企业计划技巧;敏锐的商业视角;富有创造力及能够接受新思维;变革主导及灵活:富有合作技巧,内部咨询技巧。(三)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企业伙伴的过程,日渐成为操控企业的工具

这样,会使一些经理们感到威胁,并认为他们是在“管闲事”。而人力资源部门要成为企业伙伴,就确实需要融和所有不同的机构队伍及机构内的势力范围。去除这种界限,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三)企业员工对变革的态度和适应能力

将人力资源部门发展成为企业伙伴,势必对企业原有组织结构、工作程序以及有关利益关系做出调整,这要求企业从最高层到普通员工都能够认识到这种转变的必要性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否则很难成功。

针对上述种种困难,人力资源部门应充分利用并拓展自身优势,积极协调企业各方关系,理顺企业内部认识,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尝试通过工作的安全感、工会的存在、津贴和福利、企业文化等与员工流动率密切相关的因素,员工素质的提高、培训与招聘措施与生产率的密切关系等来对人力资源的贡献进行量化。

其次,不断学习新角色所需要的新技巧及技能。通过培训和招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和能力。

再次,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企业经理一起为企业的用户工作,与经理们一起讨论有关方案的优缺点,取得高层管理人员的认可和支持。

最后,语根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人士如企业经理、同事及普通员工加强交流,保持密切联系。

三、企业应综合运用软性和硬性人力资源策略

软性的人力资源是指大部分有关人力资源策略的论述都是以假设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为前提,故应对其珍惜、奖励、发展和并入企业的文化里;硬性的人力资源策略则认为员工和企业其他的资源一样,都应予以尽量有效益及节约地运用。这两种观点都合乎逻辑,有时更是共存的。例如,有些企业在进行大规模裁员后,给予剩下员工更大的工作自和发展机会。第一种做法是把员工当作可以任意使用和舍弃的资源;第二种做法则把员工视为可以发展和奖励的资源。

这两种不同观点不但影响到员工所得到的待遇,更重要的是,他们代表着两种不同地劳资关系。在硬性观点下,员工最终只会是消耗的成本,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很多时候是有冲突的;在软性观点下,员工与雇主或管理层的利益是相互的,双方存在着一种信任,员工经过激励和发展才能发挥潜能,并竭力为企业做出贡献。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正确使用好软性策略与硬性策略,将其有机结合;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很好地结合,帮助企业获得高质量的人才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高质量人才的工作效能,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之,我国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时,出现各种不同问题在所难免,只有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变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及时准确地采用适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把人力资源管理做好,从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作用,促进我国企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双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技术系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0).

[2]编委会.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操作实务手册.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6,(3).

[3]哈佛MBA管理全集人力资源管理卷.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11.

第9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胜任力

一、揭示岗位的胜任力特征应从三个方面进行

1.战略角度。胜任力第一要建立在战略的基础之上,企业的战略目标与计划会投射到胜任力要求上,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战略对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要求是不同的。简单举个例子,如果企业战略只是追求销售额的快速增加,抢占市场份额,反映在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特征上,起码要求你具有很强的识人、选人与人才培养能力,以适应公司短时间内对很多人才的需求。可以说,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是随着企业战略的转移而变化的。

2.基于组织文化的特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每个企业都要根据企业文化构建其胜任力特征。比如蒙牛公司就是追求一种―上级对下级的关怀,要求上级对下级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所以蒙牛在对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方面非常强调“真诚理解与关爱”这一点。

3.岗位的不同胜任力要求也不同。每一个岗位都有不同的胜任力要求。人力资源经理有自己独立的胜任力要求。

二、影响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标准的因素

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标准不同。处于成长期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更多地扮演管理者和业务伙伴的角色;随着企业逐渐进入成熟期,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重点将向员工服务者和业务伙伴的方向转化。

企业产权形式不同,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标准不同。作为转制中的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更多地作为管理者的身份出现;而作为外资或合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常常以专家的身份出现,侧重在业务支持和员工关系;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最主要的是扮演业务伙伴的角色。

企业发展历史不同,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标准不同。最典型的情况,如果一家股份制企业,多年以来,老板的管理风格比较强势,一个个性也非常硬朗的人力资源经理显然就不适合。

业务性质不同,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标准不同。有些业务需要迅速反应市场,而有些则讲求精密、精细,在不同的业务下工作,人力资源经理自然也要具有与业务相符的技能和管理风格。

三、胜任力应通过公司业绩来体现

搜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张雪梅认为:人力资源总监的胜任能力应包含这样几个方面。

1.要有沟通协调能力。人力资源经理在工作中扮演着多种角色,需要随着公司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策略,所以就要有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来处理可能出现的事情。

2.诚信非常重要。人力资源经理在工作中应该对各级同事都做到诚信,以诚待人,真心去帮助他们。

3.对于人的关注。称职的人力资源经理应该能为公司留住精英,在平时要随时关注精英们的心理,随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活动,让大家高兴地工作;要想方设法推动公司业务线的发展,让业务线真正合理;要时刻准备怎样超越对手,怎么培养人才发挥他们的作用;要能很好地引进优秀的人才,激励现有的人才;要能够做到奖惩分明,真正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薪酬的杠杆作用。

4.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经理要有高瞻远瞩的能力,人才提前储备能力。但现在环境发展变化太快了,提前作准备很难,因为你提前做出来的东西过后―看很可能落伍了,所以人力资源经理的预见性很重要,但是很多企业做得不够。

5.随时要关注人力资源的发展动态,在很多企业虽然有人力资源部,但是做的却是人事管理,对动态的关注不够。好的人力资源经理能够把最新的理论结合实践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而现在很多人力资源经理往往把业务和理论分得太开。所以把理论转化到实践中去也是一个要求。

6.人力资源经理原地踏步是不行的,还要不断学习。学习分两个层面,―个学专业,一个学业务,你要懂业务线最需要什么,要为业务量身定做管理方案,这样才能实现业绩最大化。

7.人力资源经理还需要拓宽视角。不能只会垂直看内部,还要会看外面,要对外部市场了解,还要了解同行业的动态,这样才能把市场做宽。只有市场做宽了,内外才能互动起来。

四、胜任力的培养方法

人力资源资深人士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经理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企业经营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对人事管理只变更部门名称,实际仍沿袭传统对人管理的做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企业对它的要求。现在人力资源部的目标是,从管理作用上提高对企业的贡献,即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伙伴。人力资源部门职能根本的转变,对企业内的人力资源经理的要求也同样发生了质的变化。

首先,战略支持的需要,要求人力资源经理具有宽阔的胸怀、高瞻远瞩的眼光、敏锐的洞察力。宽阔的胸怀,是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只有胸怀广阔才能抛弃部门小利,填平部门间的职能鸿沟,与其他各部门站在一起,真诚合作。用平常心处理部门间利害得失,勇于承担责任,时刻以企业发展为重,一切行为均以实现企业目标为目的。

既是企业的战略伙伴,就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业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一切人力资源营理应该站在企业发展的大局考虑,而不只是传统的事务性的招聘、绩效考评。每一项工作均能够找出企业战略需求的依据,并支持其战略目标的实现。传统的人事工作,就事论事,没有整体观念,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应该站在企业整体发展的需求去考虑。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