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8 15:44: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

第1篇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国防教育 规范化

1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规范化的必要性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统一、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全体公民在国防政治、国防知识、国防形势、军事技术、国防技能等多方面施以影响的教育活动。

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已明确提出近55年,虽有所成却不能满足国内国际形势发展。据了解,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普及率并不高,而且各高校国防教育水平发展也不平衡。多数高校的国防教育存在落实力度不强、检查措施不到位、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不明确、教材不规范、执行标准不统一、师资队伍缺乏、经费不足、场地和设施受限等问题,这些问题是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瓶颈,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国防素质将很难应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国际局势,因此,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问题迫在眉睫。

2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规范化的途径分析

2.1 分别规范国家教育部门和国防部门的职能和责任,加强国防教育的宏观调控

国家教育部门应负责指导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和教学实施,培养师资力量,完善相关考核制度,对国防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进行灵活检查和评估,按照评估结果对高校国防教育教研室进行打分和定位,将经费划拨与评估结果挂钩,以此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推动国防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在学校教学评估体系中增加国防教育内容,评估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国防教育体系,评估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主人翁使命感。国防部门应负责教师的军事理论培训和学生军事技能训练,为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提供教官和训练装备、训练场地等。

2.2 规范国防教育机构设置和名称

当前,军事理论课程、国防教育文化艺术等内容已经成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军训工作委员会”、“学生军训办公室”或“学生军训教研室”命名的学校国防教育机构不能准确反映其职能,作为历史产物的“学生军训工作”的说法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上述名称应分别改为“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委员会”、“学生国防教育办公室”和“学生国防教育教研室”,这种规范能充分体现国防教育工作的严肃性并有效促进其内涵建设。

为防止在国防教育实施过程中只强调思想教育或只强调体育训练或等同于军事教学,规范组织机构应重点改革隶属关系模糊、分工不明等问题,把国防教育部门分别从各高校的人武部、学工部、学生处、保卫处、教务处、体育教研室、思政教研室等不同部门中分离出来独立开展工作,下设国防教育办公室、国防教育教研室、国防教育党支部等分支体系,职责明确,分工合作。

2.3 规范并统一国防教育教材

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不能照搬军事院校教材,当前五花八门、面貌各异的国防教育教材不但造成重复性工作,其内容也直接影响着教育水平的发挥。据初步统计,仅2003~2010年出版的有关“高校国防教育”的教程类图书就有40本之多,其名称各异,内容雷同,有待规范统一。如果组织相关人员共同编写几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配套教材供各级院校选择性应用,这样既能保障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又能保证高校国防教学的顺利实施。

2.4 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各高校国防教育师资力量普遍不足,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状况更糟,有些院校甚至由学工人员等担任军事理论教学,有些院校甚至不开军事理论课程,这种情况导致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远远不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国防教育规范化的基本保障。教师队伍的组建应按照有关规定确定专兼职国防教育教师编制,努力做到定编定岗:一部分教师可以从高校内部产生,从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国防教育专业水平的人员中选配。这部分教师重点负责日常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指导。另一部分教师则从军事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中产生,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学培训进入高校担任国防教育教学工作。这部分教师负责在集中军训课程中进行国防教育,军训课程管理参照军队管理安排。

2.5 规范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制度

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建设,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要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和大学生必修课进入课堂,建立系统的国防知识、技能和情感觉悟培养体系,整合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配备有机组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把国防教育纳入高校课程建设总体规划是其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国家和高校相关部门应制定具体文件确立国防教育的学科地位和国防教育教研室的地位和职能,做到国防教育有教有研、科学发展。教研室要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两手抓,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开发教学资源的同时,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国防理论学术研究活动,聘请国防教育专家到校做学术报告,深层次挖掘多种渠道为提高师资业务水平创造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2.6 规范国防教育软、硬件环境建设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计算机教学;教学效果;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5-0000-01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Primary School Computer Teaching Methods and Approaches

Yang Tianqiang

(Henan Luoyang Education Bureau No.9 Primary School,Luoyang471002,China)

Abstract: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whether or not the measure of goal achievement teaching standards,how to use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can not avoid the issue.This paper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to improve the school's computer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have been useful to explore,which summed up the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goals to promote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important.

Keywords:Primary computer;Computer teaching;Teaching effect;Strategy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因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计算机课程,作为近年来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新开设的课程,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尽最大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广大教师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在这些年当中对其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及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些经验,在此进行交流探讨。

一、教师备课充分是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要求教师充分钻研教材,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还要了解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遵循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分析学生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该由“学会”、“会学”最终到“乐学”。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学习。因而在备课中,需要教师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依此来设计问题情境,才有可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其次,选择合适的练习。计算机课程强调实践性。因此,我们的课程练习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启发性。要针对计算机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巩固知识,掌握知识。

再次,善于在备课中挖掘教材的重点。只有把握主要问题和重点内容,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要利用计算机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二要我们教师收集大量的趣味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游戏、实践操作等,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的兴奋状态。

二、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途径

(一)要充分运用实践操作来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

从实践经验来看,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只上机不讲解的教学不能保证学生参与上机的时间和上机的质量。但是只读书不上机同样难以实现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从小学教学实践来看,一般情况下一节课最多以1/3的时间用来讲解,2/3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为宜。只懂理论,不会操作,那只是纸上谈兵。学习计算机关键还是让学生掌握技能!实践是运用计算机及应用软件以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方法。教师通过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启动创造性思维,使计算机教学形象、生动、快乐。

(二)注意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

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意识有目的地积累与计算机有关的事例,并把这些事例科学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使教学更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生产中涉及到计算机的事例有很多,只要留心去观察、去积累,便能得到许多有利于教学的事例。比如在介绍文件名时,许多学生不明白文件名为什么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我想了一个比喻:“文件的名称就如我们人名,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因此,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文件的姓,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计算机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自然科学,计算机实践教学,特别是上机操作和学生自主练习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计算机操作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提高课堂教学有促进作用:

首先,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讲Windows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进入到指定位置;2.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后,学生进行实践练习,通过这种观察与实践并举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其次,通过学生自主练习,进行常规训练。在指导学生阅读上机操作内容后,从而形成“从理论学习、观察演示,到解实践操作”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指导学生勤于观察,培养观察能力;最后是督促学生勤于动手,规范操作,掌握计算机常规上机知识,熟悉常见操作方法。

最后,通过设计上机操作试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有目的布置几个上机操作难度不大的习题,并对学生的上机操作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进行较简单的操作实践,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所有潜能和创造力都充分地表现出来。

第3篇

[关键词]高校 廉洁教育 方法 途径

高校通过讲授知识和传播文化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其所传授的知识文化的方向直接影响着未来人才的价值取向,其所传授的知识文化的广度直接影响着未来人才的视野大小,其所传授的知识文化的效果直接决定着未来人才的质量高低。可以说,今日之高校学子即为明日之社会主角,今日之高校状态即为明日之社会状态。因此,在当前构建廉洁社会的现实要求下,高校勇挑廉洁教育重任,承担反腐倡廉使命义不容辞。而要担好重担不负重托,廉洁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关键。于是,全国各方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以多种方式展开了对高校廉洁教育方法和途径的探究,综合借鉴各方研究成果后,现将当前我国廉洁教育的主要方法和基本途径归纳如下:

一、课堂教育作为廉洁教育的主要途径

首先,将廉洁教育与相关学科课堂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形势与政策课、各类思想政治理论课、职前教育等课程资源,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倡导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主流意识,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强化廉洁自律思想,打牢廉洁教育理论基础,加固拒腐防变心理防线,真正做到廉洁教育进校园,入课堂,并为学生所掌握、所运用。其次,在充分了解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制定目标明确、内容充实的教育方案,使得廉洁教育贴近校园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融入学生学习,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确保廉洁教育发挥实际功效。再次,坚持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因清正廉洁受到群众拥护,舆论支持,社会认可的先进事例和个案,在学生潜意识中树立起廉洁光荣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因而遭到民众反对,舆论声讨,社会唾弃,最终身败名裂的案例,在学生心中确立腐败可耻的意识。最后,加强廉洁教育教材建设。唯有编制针对性强的廉洁教育系列教材,才能保证课堂教育有章可循,保证廉洁教育更全面、更专业、更深入。

二、将廉洁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在校园中积极开展廉洁教育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利用报纸、广播、宣传栏等传播媒介定期、定时、定量的将廉洁文化知识以文字、音频、图片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全方位、多渠道的展现在校园里,传播到学生中。二是将廉洁文化元素贯穿于校园文化活动中。举办以廉洁文化教育为主题的辩论赛,排练廉洁文化教育相关的文艺演出,创作倡导廉洁文化教育的小品,将廉洁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寓教于乐。三是倡导儒家文化中的廉洁教育经典。宣传学习《大学》中“德本财末”价值观,弘扬正确的德财观,宣传学习“絜矩之道”,确立正确的修身观等。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廉洁教育效果

一要按照廉洁理念组织实践活动。可组织学生通过“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艰苦朴素的精神。同时活动组织、活动开展都遵循廉洁自律,大公无私,公私分明,诚实守信原则,并以此原则作为考评活动成功以否的依据之一,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廉洁意识,通过廉洁意识培养提升实践活动效果。二是开展廉洁教育进社区、下基层活动。既可让学生进社区、下基层宣传廉洁教育知识,通过服务别人加深自身对廉洁文化的理解。也可鼓励学生在社区、基层调查群众对廉洁文化的认知状况、对廉洁社会的期待程度,从而切身感受廉洁教育的不可或缺性,进而从身边开始,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廉洁修养。如此,引导大学生将廉洁理论具体运用到实践中,接受实践检验,去除糟粕,保留精华,树立正确的廉洁意识,正确的践行廉洁精神。三是参观革命纪念地、法庭旁听、参观监狱。前车之辙,后车之鉴。让学生充分理解廉洁重要性,并自觉树立起廉洁意识。

四、廉洁教育制度化

第一,强化制约激励机制。一是建立诚信档案。将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经济、择业活动等纳入诚信考核范围,并定期进行诚信等级评分、分级,高分高级,低分低级。同时,将诚信等级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评优、评奖的主要依据,诚信等级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评优、评奖可能性的大小。如此一来,既激励了学生加强自身廉洁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在很大程度上遏制腐败发生的可能性,杜绝从事腐败活动的侥幸心理。第二,推行信息公开制度。廉洁教育本质上是阳光教育。除信息外,大学校园内推行信息公开制度。学校层面实行校务公开、政务公开、收费公示、党风廉政建设公开、晋职晋级公开、基建维修公开、招标投标公开、招生就业公开;学生层面实行考试考核公开、评优公开、免试推荐研究生公开、入党入团公开、奖学金评定公开、荣誉称号评选公开等,以此营造良好的廉洁教育氛围。第三,完善评估体系。一个可信、有效的评估体系的建立可全程跟踪廉洁教育进展情况,客观评价廉洁教育的现实效果,科学预测廉洁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还能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为惩罚腐败现象提供有力证据,为提升廉洁教育效果提供决策依据。也能为表彰廉洁教育先进提供客观证明,提升廉洁教育信心。

五、廉洁教育相关主体廉洁化

一是教师、辅导员廉洁化。在大学中教师、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多、交往频繁,他们的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并在无声无息中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辅导员廉洁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廉洁与否。于是,为使教师、辅导员成为学校廉洁教育的示范者和引导者,应对其加强廉洁教育,做到廉洁做事,清白做人,真正成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廉洁示范者,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是高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化。作为高校的决策者和决策执行者,他们的行为作风往往影响着学校的风气。因此,也应对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廉洁教育,力争在他们的带领下在高校建立起清正廉洁的校园风气。三是一般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廉洁化。这些工作人员在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和学生接触,他们的行为方式也为学生所见,也应对他们的廉洁教育,保证其服务工作廉洁化。四是学生干部及党员廉洁化。一定程度上讲学生干部、党员是高校中的学生精英,他们的个人能力、影响力也高于一般同学,因此对他们的廉洁教育绝不放松,以便其能充分利用个人影响力在有意无意间充分辐射周围同学,增强廉洁教育时效性。

六、优化廉洁教育环境

高校廉洁教育脱离不了现实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如鱼之不可脱于渊。或者说社会环境及学生家庭环境对学校的廉洁教育会产生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当社会、家庭方面与学校层面保持一致,重视廉洁教育,则三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校廉洁文化教育;相、家庭只要有一方忽略或轻视廉洁教育,那么高校廉洁教育将受阻,力量变小,效果变淡。因此,要切实有效的推进高校廉洁文化教育需要有机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力量,形成合力。在学校自身努力的同时,一方面要依靠党和政府,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法制,保持反腐斗争的高压态势,弘扬正气,优化社会宏观环境;另一方面还学重视学生家庭的廉洁氛围营造。

总体而言,当前学界专家、学者对高校廉洁文化教育的方法及途径研究较为重视,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盛:几乎面面俱到,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学生到教师再到家长,从高校内部制度到外部环境,从组织建设到文化建设皆一一提及,皆有条有理,有理有据。但也并非完美没缺,还存在一定缺陷及不足,具体表现为:一是广而不深。大部分学者都追求大而全,追求完美,以至于在广度上无可挑剔,但在深度上,在某一具体方法、途径的阐述上浅尝辄止,漏洞明显。二是重研究轻实践。学者们在方法、途径的研究上可谓头头是道,但对于具体实施或执行的效果却避而不谈,或者说大部分方法、途径还停留在纸上谈兵上,成效如何仍有待实践检验。三是理论研究不足。查阅大部分学者所做的有关高校廉洁教育的方法或途径的论述大都对具体操作方法大幅介绍,但至于相关理论基础或理论依据则避而不谈。四是高校网络廉洁文化教育研究不足。当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最为常用的学习、交流媒介,但至于如何通过网络途径很好的进行廉洁教育,只有少部分专家、学者少量篇幅提及,专门论述则极为稀少。

【基金项目】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开展廉洁教育方法、途径研究,项目批准号:10JDSZ2043

[参考文献]

[1]朱丹,谈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2]田小凤,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课程建构体系[J].科技信息,2011,(22).

[3]张亮,高校学生干部廉洁教育探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8).

[4]黄耀元,黎平,熊一兵,余文婷,.大学生廉洁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6).

[5]李凤姝,大学生廉洁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J].管理观察,2009,(9).

第4篇

关键词: 高校国防教育 教育手段 教学途径 网络教学

国防教育是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全民国防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民族的荣辱,是我国的长期战略任务。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通过国防教育,不仅使得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提升国防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教学方法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学时短等多方面原因,影响了国防教育的效果,导致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国防教育流于形式。因此,针对目前高校国防教育遇到的棘手问题,探索高校国防教育改革思路与方法势在必行。本文以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目标为导向,结合军事理论和技能课程的教学特点,探讨如何整合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国防教育效果。

一、整合国防教育内容体系

按照高校国防教育目标要求,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整合成两个模块,即军事理论模块和军事技能模块。而每个模块又可以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1.国防理论知识模块。

国防教育理论模块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内容。通过国防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历史、国防建设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熟悉国防法规,增强其国防观念;可以使其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熟悉我国现代军事思想、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可以使其了解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增强其国家安全意识;可以帮助其了解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激发其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2.国防教育技能模块。

国防教育技能模块包括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其教学目标是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人民三大条令的主要内容、掌握队列的基本要领、养成良好的军人作风、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集体主义的精神。其最核心的是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包括:掌握轻武器的战斗性能和基本射击理论,进行实弹射击;了解战斗的基本类型和基本样式,掌握战术基本原则;了解地形对作战的影响,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了解行军、宿营的基本程序方法。该模块的内容主要是通过集中军训和讲授来实施。

二、改革教学手段,拓宽教学途径

传统的国防教育教学方法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根据国防教育不同模块内容特点选择不同教学手段,拓宽教学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1.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要求不同,开设必修课、选修课,开展经常性的国防教育活动,采取课堂内外教育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手段。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对于大一新生开设军事理论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必修课,所有大一新生必须参加。为了保证教学的延续性,除在第一学期集中军训时完成主要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课程学习外,在其他各学期可以结合各专业特点开设国防教育选修课程,比如战争心理学、军事领导科学、军事信息技术、战伤救护等课程。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高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比如开展国防知识讲座,组织学生阅读国防科普读物和军事文学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双拥共建活动,开展国防知识竞赛,开展定向越野比赛等。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国防教育活动,既能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封闭式的课堂教育转变为开放式的教育。

2.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打造网络教学平台。

由于教学学时短,而教学内容点多面广、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资源不足,学习往往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为了深化国防教育效果,高校可以借助网络手段,为学生打造资源获取和互动交流平台。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网络空间为开展国防教育拓宽了新的途径。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直观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使得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国防教育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进一步提升国防教学效果。

第一,促进军事课教学工作的开展。利用网络开展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实现军事课的在线授课、网络教学,一方面,可以大大地减轻军事课教师的工作量,使军事课教师能更好地投入到课程的教学研究上去,从而提高军事课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提供的课件及其他学习资源资料等还能提高学生们对军事课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利用网络巩固军训成果。在国防教育网站上可以专为军事训练开设相应的频道,学生通过网站可以查询军训信息、军训常识等内容。还可以设置军训剪影、军训歌曲、军训简报、军训感悟等小栏目,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军训、回忆难忘的军训时光,为巩固军训成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第三,利用网络建立互动交流平台,针对热点问题发动学生进行讨论。将军事装备、国防法规、国际安全局势等内容及时上传到网上,开展广泛的网上交流与讨论,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引导和讨论,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

3.将国防教育活动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积极扶植建立相关学生社团。

高校应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作用,通过它们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如举办国防日活动,组织演讲、歌咏比赛、国防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组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旧址和烈士陵园等。学校各级团组织、学生会都深深植根于广大学生之中,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它们组织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国防教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国防教育中,通过积极扶植建立诸如“大学生军事协会”这样的学生社团,可以有效地发挥大学生在国防教育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而且可以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把国防教育和专业技术的学习结合起来,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因此,要开展多样化的国防教育活动,必须把扶持国防教育类学生社团的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做好。

实践告诉我们,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片面的教学环节,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拓宽教育口径,才能真正实现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实现国防教育从封闭式向开放式教育的转变,才能真正借助校内外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国防教育效果,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徐敏,汪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探讨[J].考试周刊,2008,(22).

[2]张相琼.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5,(9).

[3]张红.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及其有效途径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7,(7).

[4]何庆文,康玉唐.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与保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

第5篇

通过开展一次有关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的调查,发现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存在的问题,了解了当代大学生对国防教育模式的意见。依据调查结果,对当前的高校国防教育提出了建议,做好国防教育工作与学生管理、学生活动、高校武装工作的三项结合,同时让学生参与到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去,能够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国防教育 实效性

国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它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高质量的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以及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等,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四十一条要求:“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其中“讲求实效”就是强调国防教育的实际效果,这是对我国国防教育效果评估的法律依据,也是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指导方针。

一、大学生国防教育实效性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本校及所在地一些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问卷设计问题15个,主要涉及对国防教育的了解、对国防教育的建议及通过国防教育学会了什么,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这次调查主要反映了以下问题:

(一)大多学生将国防教育等同于军训教育,对国防教育的内涵没有认识。

(二)大学生对说教式的爱国意识、国防知识的教育方式有意见,而对于组织、参加爱国、国防为主题的学生活动很感兴趣。

(三) 大学生对关系自身发展的高校武装工作也很积极,但是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四)高校国防教育仍没有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国防教育的效果难以保持。

通过这次调查可以看出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实效性;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途径还需要探索与创新。

二、努力做好"三项结合",增强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国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要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必须加强国防教育。所以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可以做到与学生管理工作、组织学生活动、高校武装工作的良好结合,切实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切实增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一)做好国防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相结合,巩固国防教育成果,实现国防教育全程化。

首先,把国防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并不是简单的“军事化管理模式”,更多的是将国防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化为学生管理的工作原则、工作方式,强调学生管理中的纪律性、集体精神、自律性。

其次,做好国防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必须提升学生管理者自身的国防教育观念。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组织管理者大多是辅导员及班主任,他们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影响较大,所以,提升学生管理者的国防教育观念是做好此项结合的关键。

再次,做好国防军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建立一套相关的激励措施,可以更为有有效地推进结合。

(二)做好国防教育与学生活动的结合,激发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大学生活动是由大学生自发组织参加的各类活动,大学生在活动的策划、组织、参与等方面,都是积极的、主动的。通过开展大学生活动,大学生更加能够加深对活动主题、主题意义的理解,也能够使得活动主题的传播模式更为大学生所接受。所以,把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活动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军训、建军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的纪念宣传活动,让大学生亲自参与到国防教育主题活动的策划、组织中去能够加深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认识,使得国防教育的成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也可以让大学生在整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集体意识;成立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学生社团或组织,如:国旗队,定期开展学生活动也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方式。

(三)做好国防教育与高校武装工作的结合,激发大学生爱国、报国热情。

高校的武装工作包含组织学生军训、实施军事理论教学、学校民兵组织建设训练、大学生入伍、毕业生预征入伍、士官直招及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工作。高校的武装工作是与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联系最为密切的工作,可以把国防教育工作与高校武装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武装工作为平台,多方面、多角度地开展高校国防教育工作。

(四)以一定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来,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及对集体、国家安全的认识。

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来,可以让大学生认识校园环境的稳定及安全对自身学习、生活、发展的重要性,扩展开去,可以直观地让大学生理解国家稳定与安全对家庭及个人发展的意义。如:通过组织学生校园巡逻队,是参与到校园安全管理中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

第6篇

关键词:国防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评估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3-0082-03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也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高校国防教育的深入发展,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逐步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质量,使得国防教育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改革,真正实现“国防”和“育人”的双重目标,成为一种迫切需要。

一、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取得的成就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且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初步构建了国防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先后多次调整和修改了《普通高等院校军事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需要的教学大纲,确立了以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学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

2. 形成了符合实际的集中训练模式。采取了基地集训、部队帮训、学校自训等多种军事技能训练形式,有利于学校自主进行军事课教学和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3. 大部分高校把军事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为大学生成才创造了一个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特殊锻炼环境。培养了学生顽强的作风,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力。

二、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要求相比,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教育目标不明确,影响了国防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

高校国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我国《兵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再进行短期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这就是说,把学生军训作为“履行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与《兵役法》相应的《预备役军官法》也明确规定了军训在“育人”功能之外,还有“储兵”的功能。然而,在高校国防教育实践中,大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并没有从上述两个目的加以引导,而主要是从便于大学生管理的角度来考虑国防教育,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增强组织纪律性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上,对于学生掌握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情况重视不够。在军训日常管理中,高校偏重于培养学生的遵规守纪意识,而不是国防意识的提高,致使高校国防教育存在“重学校目标,轻国防需求”的问题,影响了高校国防教育功能的发挥。

(二)国防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重集中军训轻理论教学

高校国防教育包括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育既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思想教育,又包括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科技、国防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既包括以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为主的军事技能教育,又包括以《内务条令》《纪律条令》和《队列条令》为主的行为养成训练。如此丰富深厚的教育内涵不是对新生入学的短期军训所能覆盖和实现的,必须有一整套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来统领和支撑。但现实情况是,虽然大部分高校把国防教育课程列入了教学计划,并没有把国防教育课程提升到学科的高度来管理。教学形式相对单一,重集中军训轻理论课教学,厚此薄彼现象突出。各高校将人力、物力、财力仍然集中在军事技能训练上,军事理论课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的力量

基于教学资源的限制,目前大部分高校采取上大课的形式进行授课,内容枯燥无味,满堂灌的现象严重。部分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热情不高,案例教学、研究型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这种纯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参与性和互动性差,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虽然大部分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摆脱了“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老路子,但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媒介的力量拓宽教学新途径。

(四)缺乏科学的国防教育课程评价机制

目前许多省市开展了对国防教育课程的评估,但在评估体系的设置上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评估照搬其他学课的教学评估体系,尽管看似合理,但没有考虑到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自身特点与规律,影响了高校军事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其次,对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从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考虑,采取应付的态度,为评估而评估。第三,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估主要依靠运动式、突击式的评估,缺乏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存在较多弊端。第四,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五)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军事教师队伍不稳定,军事教师短缺,有的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甚至完全依赖于从外单位聘请兼职教师或派遣教官。而不少高校虽有专职或兼职教师,但其成员构成较为复杂,有军事素质无教学经验,达不到规定学历的复转退军人;有较高学历、未经过军事素质训练或培训的教师;而真正具有高学历、高军事素质、称职的高校军事教学人员很少,难以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

三、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改革方向

为了使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顺利开展,最大限度发挥国防教育的“育人”和“储兵”功能,针对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国防教育势必需要在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估机制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明确教育目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并举

教育目标就是指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标准,即培养人才的方向和规格。普通高校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国防教育目标体系,才能有效指导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保障教学质量。在确定国防教育目标时既要考虑国家利益,也要兼顾大学生的个性,坚持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并举。

1. 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增强国防意识,提升公民素质;培养国防精神,提升政治素质;影响行为规范,培育品德素质;增进体质,促进全面发展;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健康心理。

2.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需要高技术人才的参与和指挥。而对人才的培养,单靠军队院校在数量上和层次上是无法满足的,还必须依托普通高校来培养。实践证明,挑选接受过国防教育的大学生入伍,能够带动基层部队学习新技术、掌握新装备,增加部队战斗力;能有效改变兵员结构,提高军队素质,对加快我军科技强军、走精兵之路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向高素质兵员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后备力量建设的必由之路。

因此,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必须坚持以育人为基础,以国防为本位,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双重目标。

(二)完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确立其学科地位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但是现有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仍存在不足,根据国防教育目标,必须建立更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和发挥国防教育的功能。

首先,需要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学科理论研究。通过学科教育,创建学科理论队伍, 通过科研活动锻炼师资队伍,提高学术水平,通过学科理论研究,创立国防教育课程理论体系。其次,在原有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必修课基础上,增设国防教育选修课。比如开设“高技术与现代战争”课程,介绍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重要性及其对我国国防建设的机遇和挑战;开设“孙子兵法导读”课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我国深邃灿烂的军事思想。此外,有必要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确立国防教育学科地位,使国防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能找到学科依托。

(三)实现教学方法创新、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打造网络教学平台

在国防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课堂教授方法以外,辅之以案例教学法和研究型教学法,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度,提升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也为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拓展了新的途径。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直观性、互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高等院校可以建立国防教育网站,将课程内容全部上网,使学生课后仍然可以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使国防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此外,高校可以以国防教育网站为依托,拓宽国防教育内容,宣传国防教育法规、国防历史知识、国防动态等内容,实施全方位的国防教育;再者,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辐射力、互动性和参与性,针对国防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和发动学生进行讨论,及时为学生进行释疑解惑。

(四)建立健全国防教育课程评价机制,促进国防教育质量提升

建立健全国防教育课程评价机制,是高校国防教育高效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

首先,国防教育评价机制应该紧紧围绕“育人”与“储兵”两个目标来建立。

其次,国防教育评价机制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国防教育评价机制应该是一个全过程的评价考核机制,包括教师备课、讲课、训练,学生听课、考试等各环节。确保每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才能保障最终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有必要把国防教育质量列入高校素质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由专家、教授组成的评估小组,深入检查和科学评估高校国防教育质量,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消除过去那种依靠运动式、突击式的教学质量评估,不断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的关键

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为高校国防教育开展提供人才保障。首先,高校有必要引进具有博硕士学历的高端专业人才充实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提升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能力。其次,高校有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既可以派遣专业教师去军事院校深造,也可以聘请军事专家教授来校进行师资培训,同时积极鼓励在职教师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提高国防教育专业教师的业务技能和水平。第三,在现阶段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走“专、兼、聘”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更新和交流,尤其是聘请的部队院校的教师会带来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使专职军事教师从中受益。“专、兼、聘”三者相互融合,对军事课教学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双重目标,我们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这也需要国家、社会以及学校给予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怡华,叶欣. 高校“五位一体”国防教育体系的建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5):19-20.

[2]陆华.构建立体化军事课课程体系,实现国防教育全方位育人功能[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11,15(4):91-93.

[3]龚彦忠.关于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4(11):19-20.

[4]问鸿滨.立足课程建设推动高校国防教育发展[J].社科纵横,2011,26(4):156-157.

第7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国防教育 有效途径

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大批国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四点建议。

一、将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

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来说,国防教育都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我们应该自觉地将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

国防教育的中心是国防思想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爱军尚武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国防理想道德教育等。德育的主要内容中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行为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等,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所以,从教育内容来看,高校进行国防教育和德育在内容上具有兼容性。

从教育过程来看,两者还具有兼容性。

一方面,高校国防教育以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训练为主要形式,其中许多内容既是军事教学的内容,又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两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我们必须把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大学生的军事理论教育中,通过阐明理论与军事科学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强化全民国防意识,阐明国防责任感与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关系,启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大学生为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自觉性。这样,就能使大学生在获得国防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军事训练具有很强的团体性和对抗性。军事训练的团体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激发集体荣誉感,强化集体主义精神。军事训练的对抗性有利于培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体互助精神,激发竞争意识。此外,我们要使学生把在军事训练中培养出来的各种优良品质和朴素作风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去,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生活管理,特别是在学生的内务管理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细致、有序的良好作风。

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其他各种形式的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能激发爱国激情,强化国防观念。通过这些教育,大学生会明白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使命。大学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后备军,参加军训,接受国防教育,树立良好的国防意识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履行公民义务,担负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的具体体现。

二、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质量

目前,普通高校军事学课程体系内容是从军事科学体系中挑选出来的。加之又沿用了军事院校课题式教学方式,使普通高校军事学课程体系系统性较差,教学内容零碎,教学管理不规范。而国防教育内容本身又具有理论抽象、内容复杂、历史跨度长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质量。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军事学科课程体系,是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开展国防与军事科学研究、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和主要载体。高校和有关方面应认真组织力量进行军事科学研究,建立体现21世纪高校国防教育特色的学科与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学科与课程建设水平,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密切跟踪现代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强调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把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情况反映到教材中,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军事理论课特点的军事理论教材体系。

其次,在军事理论教育课程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板书、幻灯和录像等手段,很难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历史的内容时代化。而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师生们面临的教学媒体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印刷媒体,而是以视听媒体和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集成化的教学系统。因此,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另一方面,教员也要学会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

三、将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具有渗透性、选择性、超前性等特点,高校应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青年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

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它们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如举办国防教育的征文、办专题板报、组织演讲、歌咏比赛、国防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组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旧址和烈士陵园等。学校各级团组织、学生会和社团组织都深深植根于广大学生之中,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它们组织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国防教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这些活动,高校武装部要适时介入并给予具体指导,且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相关的书籍、报纸刊物、资料、挂图以及音像制品等。同时,学校应加强与当地驻军的联系,将他们所拥有的军事设施和武器装备,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到兵营去参观学习,了解和掌握常规兵器的使用性能及特点,扩大视野,增强国防意识。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络阵地,加强国防教育信息网站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学生上网的增多,网络空间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拓展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有效途径,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互联网上的斗争是全球性的,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他们在网络上的种种优势,宣扬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政治观念,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由于互联网络具有开放性、直观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和运用好这一教育途径。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注重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开展国防教育。要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和使用方便、多媒体化和交互性强的优势,激发大学生参与网上国防教育活动的兴趣,增加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覆盖面。

其次,我们要切实加强国防教育信息网站的建设,用健康的教育内容占领网络空间,让大量具有良好国防教育和德育功能的信息围绕在大学生周围,排除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我们要制作特色鲜明、富有个性、符合青年特点的国防教育网站,将国防理论、军事装备、国防法规、国际安全局势等内容即使上传到网上,开展广泛的网上交流与讨论,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引导和讨论,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同时,应由专人负责网络国防教育的组织实施,加大投入,加强建设,保证国防教育网站的质量。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防教育信息网站和其他各类社会网站,为青年学生搭建学习国防教育教育基础理论、传递国防教育信息、交流国防教育经验和宣传国防教育先进典型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赵全忠.对高校国防教育的思考[J].国防,2000,(10).

第8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人才培养;国防意识

引言

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国防教育的基础所在,因此高校国防教育的教育意义深远而重大。作为现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在抓好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档次、扩大办学规模的基础上,还应把构筑国防意识平台作为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应不断发展、完善、与时俱进,创新国防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如何能更好地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也就是能更好的理解国防教育的本质所在,是每一个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积极主动的开展国防教育工作。通过多年参与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认为新形势下,为了更好的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着重于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是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的基本建设

高校结合贯彻《国防教育法》,要把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作为长期有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纳入学校的教学规划之中。

1.1 明确《国防教育法》的深刻内涵

首先,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的大事,它最能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心里共鸣[1]。因此,它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其次,国防教育不仅是一个教学、训练的过程,更是一个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品质培养、作风纪律养成、身体素质锻炼的全过程。因此,它具有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的教育功能;再次,由于国防教育实施方式的特殊性,使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它对学生的影响教育是极为深刻的,是高校其它课程所无法替代的[2]。

1.2 明确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指导思想

尽管各高校在办学过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作为高校的国防教育指导思想还是应该一致的,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防教育法》为依据,以培养国防后备力量和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课堂理论教学与军事技能训练相结合为重点,注重特色,不断创新,扎实有效做好国防教育工作,努力培养造就报效祖国的合格人才。

1.3 明确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为保证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有效开展,学校应专门成立国防教育机构,设立国防教育办公室(因为国家到省市均设有国防教育办公室)。通过这一组织机构指导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一般来讲应该形成,以国防教育部门为主导,以宣传部等党政部门为辐射,以各院系学生为基础的齐抓共管的国防教育体系,才能更好的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

2.着手于探索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不断提高国防教育整体水平

教学模式的理论,是现代教学论的基本理论之一,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的研究,也是为适应未来国防事业的发展建设,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提高高校国防教育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要依托高校良好的国防教育环境,在扎实抓好军事理论教学、严格进行军事训练的同时,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不断拓展国防教育空间,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国防教育模式,促进了高校国防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2.1 依托必修课程强化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情

开设国防教育必修课程,设置军事理论科目。在实际教学中,把强化教学效果作为首要目标,组建高水平的专职教师队伍,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紧密结合现代军事思想和世界军事动态修改、出版与当代大学生特点相结合的个性化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时代性、热点性,切实激发起学生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爱国热情。同时,还应注重科学研究工作,力争推陈出新,用创新进取的科研精神为推动国防教育科学有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3]。

2.2 依托军事训练强化作风纪律,提升身心素质

军事训练不是一般的形体训练,它有着更好的训练意义和目的。军训是磨练人的意志力、强化纪律性的良好武器,要求通过坚忍和服从等自我约束的方式,来达到训练目的。军训中的拓展训练则可在磨练个人意志的同时,培养大家积极合作的团队精神,并通过积极进取的方式来实现目标。学习军训课程除了包含培养自我约束能力、培养意志力和纪律性以外,还能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如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团队沟通能力、紧急应变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等。这不仅增添了纪律性,还增添了娱乐性。

2.3 依托有效资源拓展国防教育空间,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

为了巩固第一课堂的教学成果,拓展国防教育空间,应相继开辟国防教育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所谓第二课堂,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选修课和军事技能拓展训练。在实际操作中,开设选修课,如《实用轻武器基础》、《电子对抗战导论》、《心理战》等课程。军事技能拓展训练主要是利用假期与预备役部队对部分学生开展战术训练、野外训练、“三防”训练等。第二课堂深化了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由于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可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所谓第三课堂,就是利用现代网络资源,通过网络辅导、在线提问、交流讨论、社擂攻擂、网络合作研究学习等方式,开展网络国防教育。三个课堂教育环环相扣,依次实现着国防教育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功能,有效地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

3.着重于组织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营造热爱国防、关心国防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要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增强了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

3.1 借助学生社团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

引导学生自发组织“军事爱好者协会”和“国防教育协会”等团体,利用业余时间广泛开展国防实践活动。比如,与各种纪念日、双拥共建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国防教育主题宣传活动;定期邀请军事专家、学者或部队首长,为学生进行国防知识讲座;选择国际、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突出事件或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举办国防形势报告会,开展国防形势教育;定期举办国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利用宣传橱窗宣传国防法规、国防知识、现代武器装备和大学生军训情况等。

3.2 借助国防教育资源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

国防教育基地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4]。每年需要组织学生参观各种革命教育基地等活动,经常性地组织学生观看军事题材影片,开展影视评论活动,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在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民族自尊自强精神的陶冶。

3.3 借助军民共建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

军民共建是高校抓好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校与部队签订长期共建共育协议,校派出教师为部队讲党课、进行心理咨询、与部队开发科研项目;部队则为高校提供军事训练官兵,提供国防教育基地,派进部队先进人物讲解生活体会,派得力教员来校讲我国和国际战略环境等。依托共建,互帮互助,促进军地、官兵和大学生的交流。力争学校和部队在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培养人才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3.4 借助征兵工作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

征兵工作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最直接的国防教育契机。高校每年都开新兵欢送大会,请退役学生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作报告、开展网上咨询、交流活动,引导大学生投身军队、献身国防,较好地调动了在校大学生参军报国的热情,有效地促进了高校的征兵工作。

由此可见,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工作,不局限于大学生军事理论的学习和军事技能的训练,更主要的是,发挥学校职能部门的作用,凭借学校的办学资源,依靠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全方位、系统化地开展国防教育,为国家培养输送一批批合格的建设者和国防建设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乔秀东,卞如景.加强新形式下国防教育的几点思考[J].国防,2009(8):56.

[2]汤兵,张伟.对当前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的几点思考[J].国防,2007(6):66-67.

[3]郝翔.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9篇

关键词:国防教育;法规制度;教学内容;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007-01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而国防观念则是民族生存之魂。国防教育作为国民的基本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要求。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搞好高校国防教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提高国防意识,而且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近几年来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情况看,我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间题。

1.以法规制度为牵引,依法开展国防教育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颁布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国防教育列为了教学汁划,使国防教育成了高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但总的来说,高校国防教育还处于低级水平,很多方面还不够规范。在教育内容、时间、考核标准等方面,各高校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训练、轻理论课教学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国防教育的功能和效果。为此,我认为高校国防教育要想取得突破,想有所发展就必须在依法开展国防教育上下功夫。一是细化规定章程内容。各省(市)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精神和有关规定,制定一个操作性比较强的《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实施细则》,进一步统一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时间、方法、标准和要求等有关问题,以确保高校国防教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要搞好有关法制宣传。我们常说,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才能依法办事。应充分利用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网络等媒介形式大力宣传国防教育的有关法规制度,让广大师生了解国防、参与国防,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高校做到依法开展教育。三是要加强检查督导评估。高校国防教育不仅要停留在课堂上,更要注重其执法检查、管理和质量评估上,从而确保国防教育活动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经常化的轨道发展。

2.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科学开展国防教育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说过:"国家的安全从前是以击退敌军事进攻能力来衡量的,而今天国家的真正防线并不仅仅在军事上。"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内容有所改变、科学设计。一是在教学内容中应着重加强国防观念、国防精神、国防技能和民族意识、忧患意识等的教育和培养。国防教育内容不仅要从军事方面宣传,与高技术战争相接轨,而且还要从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宣传教育。二是各高校要根据各自学校特点,专业特色,辅修或选修相关教材,优化课程内容,并要合理把握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时。三是及时向学生补充国际国内形势,抓住热点、焦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学生对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认识、分析和思考。总之,随着高校国防教育的深人开展,国防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也要日趋系统化、规范化、科技化、现代化。

3.以教学质量为生命,有效开展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当前,提高高校国防教育的质量应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3.1要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近年来,制约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还是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短缺"、教学能力"偏弱"。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笔者认为我们应坚持"立足本校,专兼结合,搞好教育培养"的原则。立足本校,即各高校都要成立国防教育(或军事)教研室,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专兼结合,即为了弥补国防教育教学力量不足,各高校应在保持一支相对稳定的国防教育教师队伍的同时,从本校各院系中聘请一批年富力强,又热爱国防教育事业的人员担任兼职老师,承担平时的军事理论教育教学工作。此外,在每年新生人学后,可从当地驻军和军队院校中选聘一批军官、士兵,承扣新生军事训练的教学任务。搞好教育培养,即对本校的专职国防教育教师,要注重搞好业务培训和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要建立健全一套教学管理制度,要逐步规范职称评聘工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