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15:45: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何谓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是学生满足知识社会和信息时代的需求,适应难以预测情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道德素养和能力。[1]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重视对学生音乐理解力、音乐鉴赏力、学习态度、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等方面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两者结合起来,才构成了音乐的核心素养,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审美 音乐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经历了从“音乐美育”到“音乐审美教育”,再到2011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确立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转变,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形式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思想发展的主线。
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实质及其确立
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到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十年课改始终牢牢把握“以美育人”的音乐教育理念和课程宗旨,音乐审美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将应用于新阶段的学校音乐教育中。新《课标》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头条理念得到凸显,同时强调了音乐教育的实践性品格和创造,这是对传统音乐教育极端功能化的深刻反思,是音乐教育科学本体价值的回归。
《课标》将“音乐审美”的内涵明确定义为: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个界定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也和现代美育思想的发展戚戚相关。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之初确立的音乐美育思想,其诞生就和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他们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音乐美育是辅助德育的重要手段,这种美育观深深受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乐以修身养性、以乐教完成德育”文化传统的影响。“礼为德育、乐为美育”,的西方美育思想中国化的尝试,将中国古代的礼乐思想与西方美育思想融合,赋予了中国古代乐教以新的时代内涵,推进了中国美育的普及。
音乐美育的思想也随着现代美育理论的深入研究而不断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美育观念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初期的美育有鲜明的不同,从着眼于现代教育的完整性而提出的美育是德育和智育的辅助,发展到现今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而强调的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种转变丰富和拓展了人们对美育本质和作用的认识,也确立了我国学校音乐教育“音乐审美教育”的思想。20世纪末的素质教育改革,明确了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的提出,突出了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不仅凸显了音乐课程“以美育人”的独特价值,它作为一种具有陶冶情操、促进德育功能和文化理解的综合教育理念,成为国家教育方针中促进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 如何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
2.1 牢牢把握“以美育人”的音乐教育理念和课程宗旨,实现音乐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文化认知的有机融合
音乐课程的审美性以及审美作用的凸显不是指要在音乐课程教学中丢弃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反,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提高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依赖于音乐实践中获得的审美体验和对多元文化的认知。
音乐的创作表演有其艺术特性,决定了音乐的欣赏、表演和教学都有特定的实质与技能要求,这是由音乐学科特性所决定的。而只有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认识多元的音乐文化,正确理解各种艺术表达形式,而这也正是音乐审美体验和认知文化的过程,也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音乐音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有组织的音响能激起人的不同的情绪情感反应,对人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它精细人的感知,深化人的思维,丰富人的情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才能感受与理解音乐,才能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2.2 重视在“音乐情感体验”中增进“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可以理解为音乐能力的总和,包含音乐理解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以及与音乐相关的文化修养。学校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即是学生音乐素养形成的过程。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应在掌握一定程度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基础上,在音乐本体的艺术实践中,在对多元文化和不同艺术门类的探究与感知中,在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中形成。
音乐素养与音乐审美密不可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理念,而“音乐审美”不是空洞、虚幻的目标或口号,其内涵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其中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依靠的是建立在音乐听觉能力之上的对音乐艺术的有效理解。沟通和交流离不开以音乐欣赏和演唱、演奏为主要形式的音乐表演活动。“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则需要有“与音乐相关的文化修养”。简言之,音乐素养是形成音乐审美能力的根基,正由于“音乐素养”对培育和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值得重视。
2.3 重视“音乐本体”,倡导有效的音乐教育
“音乐本体”即音乐自身,它可以泛指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文本(乐谱)或音乐作品的音响,可以是指音色、旋律、节奏、节拍、调式、和声等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也可以指构成音乐作品、形成某种音乐风格或表现特点的内在规律。
在课程改革之初,在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于“知识与技能”要求矫枉过正,过于忽视音乐学习的技能要求,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效果,满足于学生课堂层面上的广泛参与,把音乐课上成了一堂“综合课”,或者使得音乐课堂成了一堂娱乐活动课。在音乐教学中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音乐文化认知等各面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局限于浅层次的场景描绘,将对学生的音乐要素把握要求降低到只要学生参与其中。这是忽视音乐本体的表现,致使音乐课堂游离在音乐之外,音乐本体的失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校音乐课程教学效率不高,导致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提不上去,因此,要科学认识音乐教学规律,正视音乐本体的重要性,倡导有效的、使学生真正受益的音乐教育。
2.4 重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课标》要求系统学习母语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特别需要学习的,便是本民族世代相传的、最具民族音乐特征、自幼耳闻目睹受到习染的民族传统音乐。这就要求音乐教育者从我国五大传统音乐精粹中,发掘和建立适宜学生学习的本土民间传统音乐资源库,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一、教师层面
对于农村小学而言,音乐学科也列为“小三门”,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状:专职音乐教师配备数量与学校现状不符,配额远远不足;由于对音乐学科的不重视,音乐教师素质停滞不前;音乐教师因学校的教师队伍比较薄弱的原因,不得不变得一师兼多职,音乐老师兼职语数外的现象此起彼伏……音乐教师正逐渐丧失着以音乐育人的使命,学生成为“虚假”的主题。
“艺术素养监测”这一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项目的到来,让“小三门”之一的音乐学科教师如沐春风,焕发生机。她们开始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1.审视自身,重新准确定位
音乐教师在独立的音乐课堂中,扮演的是体验音乐的引领者,而绝非书面知识的灌输者。随着农村小学对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音乐教学所需的教学设施日渐完善,作为农村孩子的音乐引领者,我们教育孩子的不仅仅是歌声,也不仅仅是分析音乐,最重要的是找回音乐课堂最初的也是最核心的定位:以音乐育人。
2.明确音乐素养测试内容,充实课堂教学
在农村小学的音乐学科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为了避免出现音乐课被其他科目挤占,教学任务完不成的尴尬局面,众多的农村小学音乐课题出现这样一个失衡的现象:音乐教师更加侧重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而经常性疏忽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农村孩子即使上了音乐课,却还是不会识谱,还是五音不全,音乐科目的学习不是全班性的学习,而是个别学生的爱好课……而事实上,音乐素养测试的内容,要求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两个方面双向提升,作为一名专职的音乐教师,我们在执行艺术素养测试的同时,实际上重视了音乐感知能力教学的教学空间,使得音乐课堂教学更加充实和全面。
3.及时自我充电,更好地帮助学生
学生音乐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其音乐课堂上的引领者的影响。作为农村小学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明白自身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力。曾获得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优秀课例评选一等奖的温州市教坛新秀陈怡老师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她执教的《赛马》中,从给学生介绍二胡的演奏技法、到揭题、再到模仿演奏体会作曲家思想等多处留白,给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艺术知识体验。再如瓯海区燎原小学林佳佳老师执教的《小星星的变奏》一课,学生在仅有的40分钟课堂中,既扎实掌握了两个声部旋律、节奏和配合,还欣赏到了音乐引领者林老师娴熟的钢琴技艺……作为学生而言,他们的收获往往比其他农村小学的学生多得多。全身心教育学生自己所拥有的已经远远不够,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我们农村音乐老师更应该及时充电,时刻保持学习状态,这样才能慢慢缩小与城市间学生的音乐素养差距。
二、学生层面
随着素质教育方针的实施,艺术素养测试结果将分别作为小学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艺术评价的主要依据,同时也作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今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堂上,看到的再也不是因学业压力而肆意放松的场面,学生们普遍提高了对音乐课的重视,尤其是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更是用心体验音乐。
1.1.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学习效果的实现有重要意义。在多媒体的应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视频动画音乐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生处于特殊的教学阶段有其自身的教育教学特点,小学生大都对于色彩斑斓的画面以及美轮美奂的声音有特殊的爱好,同时小学生大都生性好动,动态的画面会对其产生很强的吸引力。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爱好的提升,在小学生心目中萌发对音乐的爱的种子,为后续的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打好基础。1.2带给学生直观地音乐体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小学音乐教学更加的形象化,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中大都是通过老师对乐理知识的抽象化讲解来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学生课堂学习的音乐体验效果低下的弊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播放一系列的视频短片可以使小学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课堂中去,获得直观地音乐体验。1.3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改革的环节中为了更好的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需要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深入的培养。在对小学生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小学生智力的提升,德育教育的开展,更应该注意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全方面的展现音乐之美,保证了美好的音乐情景的展现,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美的向往,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中的应用
2.1在课堂歌曲教学中的应用。歌曲的教学很大程度上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影像资料的放映,通过直观的放映可以让学生有更直观的音乐体验。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灵活有效的对音乐课堂教学进度进行把握,高效的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整首歌曲进行适当的剪辑与合理地放映,可以取得更好的歌曲讲解效果。从而使学生有更好的音乐体验最终实现小学音乐素养的提升。2.2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由于音乐理论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在对理论的理解过程之中会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应用则有效的解决了传统音乐教学尴尬的处境。通过高品质的音乐乐理课件的制作可以使得乐理知识更加的形象化。在word、PPT等教学工具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对乐理知识的讲解更加深入透彻,通过对重要的乐理知识内容的重点标注来实现教学过程中主次教学目的的把握。从而实现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实现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2.3在音乐欣赏课堂中的应用。课堂音乐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音乐的欣赏部分,传统的课堂音乐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课堂音乐欣赏环节主要是进行课堂音乐的播放,然而仅仅通过音乐的播放,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听觉享受上,对于音乐的作者与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风格分类没有更好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视频教学软件以及word、PPT等教学软件的应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来穿插一些乐理知识,以及作者生平、音乐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有更好的理解。
在对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多媒体教学工具是贯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技术保障。通过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观地音乐感受,从而有效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学生音乐世界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陈小澄.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多媒体的运用[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7).
[2]谢剑芬.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关键词:音乐表演专业;核心素养;教学改革
一、音乐表演专业核心素养教学改革意义分析
(一)满足新时期音乐人才储备需求
核心素养作为素质课改背景下主导教学思想,在音乐表演专业所具有的内涵十分丰富,具体体现在学生音乐乐理知识储备、音乐演唱基础技能,综合表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就音乐表演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所呈现的意义十分显著,能够切实满足新时期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储备需求。新时期社会背景下,针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提出全新素质要求,市场更加看重学生音乐表演实践技能以及综合素养,因此,学校有必要顺应市场环境变化,做好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改革。
(二)促进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综合性培养学生专业品质,提高专业教学效率。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导向考虑,对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能够构建全新的音乐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下,积极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效率,以及专业学习质量。因此,音乐教师应该针对具体课程内容进行教学理念、方法和渠道的创新。
二、音乐表演专业核心素养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一)完善音乐表演课程内容体系
在核心素养教学导向下,教师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储备建设[1]。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根据音乐表演市场环境,搜集相关的专业资料,并进行课程内容有效整合,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音乐表演专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统计调查。之后,教师深入音乐表演市场环境,对该专业人才储备需求进行掌握。然后,根据音乐表演专业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建设。比如说,教师可以将当今社会领域不同音乐类型,以及音乐发展理论研究,以及现实表现等资料展示到课程当中。同时,教师需要合理搜集民族音乐以及民间音乐,从而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的音乐表演思想认知。此外,音乐教师需要重点加强与学生职业发展相挂钩的课程内容发掘与探索。在设计课程内容之前,需要对班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对于音乐表演专业今后的发展规划。之后,根据学生具体的职业需求,合理设计职业课程内容。促使学生对音乐表演专业掌握,更加符合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全面提高学生音乐表演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音乐基本能力培育
在核心素养教学导向下,音乐表演专业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学生基本能力培养。首先,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音乐感知能力有效培养。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将音乐表演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让学生在音乐表演学习的过程中,对高低音、音阶,以及和弦的乐器,形成准确的认知理解,从而保证学生在音乐表演专业领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具体。其次,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节奏感有效培养。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节奏感知训练。根据自身对节奏的掌握,进行肢体协调训练,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音乐律动知识、技能更加科学、合理。在组织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肢体动作进行节奏感训练。根据具体的音乐作品,所呈现的节奏和律动特征,合理地配合相关肢体动作,从而增强学生音乐表演的灵活性与感染性。同时,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有效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表演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敢于表现自己,提升自己,全面提高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在音乐课堂环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表演与演出。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学习体验,同时也能够形成良好的表演素养,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利用音乐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提供重要依据。
(三)强化音乐表演技能培育
在核心素养教学导向下,教师需要重点加强学生音乐表演技能培训[2]。根据音乐表演专业要素,就弹唱演导等方面进行能力培训,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更加丰富新时期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首先,在弹奏技能方面,教师需要重点加强学生钢琴、手风琴等经典乐器弹奏技能培养,让学生能够拥有丰富的音乐表演技能,在乐器的伴奏情况下,整个音乐表演更加生动、鲜活。其次,在歌唱方面,音乐教师需要重点加强音乐歌唱技能,以及歌唱类型的讲解与渗透。让学生充分掌握民族、美声等多种唱法,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音乐演唱技能更加全面。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将音乐演唱与表演建立有效联系。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参与音乐剧以及音乐舞蹈等活动训练。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对音乐表演专业技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全面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水平。此外,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音乐表演专业范围内创新和创造能力有效培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活动当中,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文艺汇演进行编导,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以及创作能力。
(四)拓展音乐表演教学渠道
音乐教师为实现核心素养教学改革,需要针对音乐表演专业,对教学渠道进行创新与优化。首先,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整合成微课视频,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微课视频资源中心,为学生自主学习音乐表演专业知识,提供便利条件。例如,教师可以将音乐乐理知识,以及音乐表演方法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专业学习自主性。同时,音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自主下载音乐表演专业资料,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储备。或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与其他学校音乐表演人才进行沟通和互动,围绕音乐表演专业技能进行信息传递与共享,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核心素养。
(五)健全音乐表演心理素质
在音乐表演专业领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决定学生专业品质建设的关键[3]。因此,音乐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重点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建设,从而实现学生音乐表演专业核心素养有效提升。首先,在教学领域,教师需要向学生渗透与心理调节有关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音乐表演之前,能够有效调节自身心态和情绪,从而保持良好的姿态,保证音乐表演活动进行的更加顺利。其次,教师需要积极组织规模性、规范性的音乐表演训练活动,引导学生端正音乐表演活动的训练态,和表演习惯。让学生参与多次的表演实训,进一步强化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像对待正式演出一样,积极参与到音乐表演活动当中,找寻音乐的表演的自信心。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正规的音乐表演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和思想认知,从而以端正的心态,面对音乐表演和演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能够临危不乱,从容淡定。此外,针对音乐实际表演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地渗透给学生。并在音乐课堂上合理地进行案例分析,情境演示。引导学生当遇到演出或者表演事故时,应该做怎样的专业处理。如此一来,如果学生在真实的表演过程中,遇到突发事故,也可以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合理地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养。
(六)建立科学、合理评价体系
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领域,教师为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有效贯彻,需要加强评价体系创新。在评价思想上树立科学发展观,重点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综合表现。其次,教师需要重点强调评价方法创新。将学生音乐表演活动表现制作成视频,站在专业角度为学生提供指导,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身具体的学习表现,以音乐表演学习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学习经验。同时,教师需要贯彻全过程评价模式,从学生音乐表演专业学习态度、演唱技能、表演形象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与评估,保证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具体,为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提供重要依据。再者,音乐教师不妨创新教学评价载体。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时在课堂当中,在训练中以及在比赛中的音乐表演,通过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在教学评价活动环节,清晰、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自身在音乐表演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临场反应能力进行评估与分析,然后,将自身的表演情况与其他同学进行对比,分析自身在音乐表演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积极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从而不断提升自身音乐表演能力。此外,音乐教师为保证所获得的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不妨利用的信息技术,构建学生专业学习电子成长档案,将学生在不同时期专业领域的学习进展,以及所取得的专业成绩进行数据统计,通过数据分析判断学生在音乐表演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之后,音乐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析当前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优势和不足,然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从而保证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更加有效。
三、结语
综上,在核心素养教学导向下,音乐表演专业教师需要重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调整与创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表演学习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学习动力,健全学生专业学习品质,提高音乐表演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多元化;途径;生机
探索拓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多元化的主要途径,我们可以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作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但前提是我们必须了解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各项弊端,为拓展小学音乐教学多元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打造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的主要途径,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根据我国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存在“走形式”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播放音乐和看视频来代替讲课的内容,这体现了小学音乐教师对学生音乐学习的忽略。第二,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小学音乐教师普遍的教学方法是对音乐知识进行基础的讲解,从而拓展到音乐的发展历史等,这是多年来音乐课堂不变的模式,因此也使学生感到音乐课堂比较无聊。第三,各学科教师和家长自身对小学音乐没有足够的重视,总是认为音乐教学可有可无,常常利用文化课取代音乐课提高学生的成绩,不能达到足够的重视。因此,针对以上三种情况,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是目前打破传统音乐教学的主要途径。多元化音乐教学有助于提高音乐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且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存在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努力打造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多元化,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的主要途径
1.坚持以学生为本是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的前提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将坚持以学生为本作为前提条件。现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差异较大,但是共同的特点是比较贪玩而且好动,好奇心较强。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学生的共同特点,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学习音乐,既能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同时又能保证学生学习的知识切实有用。所以在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应该保证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认识课堂中所必备的乐器及其歌曲演唱的方法节奏等,从不同的方面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综合素养,尊重学生的意愿,在音乐课堂导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歌曲进行导入,确保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持久性。例如,最近比较火爆的《小苹果》,这首歌曲是学生喜欢的主流。
2.开展音乐课堂活动是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的核心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注重开展音乐课堂活动,这是实现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的核心部分。由于学生上课过程中集中精力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且根本不会在课下去刻意学习音乐。所以,音乐教师要通过音乐课堂活动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歌曲的多元化丰富课堂活动。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演唱不同的歌曲,但是要围绕同一主题。例如,利用关于春天的主题歌曲开展相应活动。小学音乐课本中经常出现《春天在哪里》《春天的小河》《嘀哩嘀哩》等相关歌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然后根据学生表现程度进行打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活动,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能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效率。
3.创新教学方法是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的保障
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是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的主要保障,也是其源源不断的动力。例如,在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一单元“我的朋友 do re mi”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引导学生自主编创歌词表演,或者是进行接力比赛等。这一系列的方法,都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实现多元化教学的目标。除此之外,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有利于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小学生天性善良单纯,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表明对他们的关怀,从而使他们能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其素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克服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现行的各种弊端,不断地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确保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可以掌握必备的音乐知识及音乐技巧,保证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而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人生的众多挑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综合素质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初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为学生顺利进入上一级阶段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做好初中教学对于学生们发展非常重要。初中音乐课程是初中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日益强调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音、体、美这些以前所谓的“副科”也越来越被重视。中学音乐课程是一门素养课程,学生在这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并在此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但是就目前来看,初中音乐教学并不是非常乐观,一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教学效果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如学生不重视,课堂缺乏活力等,导致了现在的初中音乐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热情度不高的现实。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我们教学的任务,针对当前初中音乐课存在的问题非常有必要作出调整,来切实达到音乐课程教学的目标。
一、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初中新课程改革从2000年左右开始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面向学生实际需求来设计、安排教学流程。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要明确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那就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学活动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流程中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一方面自己在课上说得有些过多,教师往往把自己放在课堂的中心,忽略了学情;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一方面与教师理念有关系,但更反映了教师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清。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一些传统乐曲、乐理等知识时,这些知识因为学生了解少很多学生不感兴趣,他们内心更喜欢那些时下的流行音乐,所以上课时要么专注度不高、要么就是不遵守纪律。据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调整的原则就是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核心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灵活性,切勿就简单地结合教学内容“过”一遍就可以了,要采取有意思的形式使学生参与进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这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才可能被激发出来,学生学习的效果才可能更优化。
二、主动学习,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是成长的一个目标。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扑面而来,这些是需要教师主动地去消化和吸收的。其中新课程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位,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这一新的角色要求并不是说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减少了,事实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这就意味着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的设计者,无疑给教师的教学目标更高,要真正做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促进,很好地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拥有一桶水。而现在需要的是教师要有“一潭活水”,源源不断地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要了解学科教学、科研领域的新变化,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同时,也要加强对于新课改理念和教学方法理论的学习,主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三、美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 音乐 课堂教学 创新 实践
前言
现阶段的中职教育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反思中职音乐教学,我们音乐艺术教育工作者究竟应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时代要求,不辱中职学校的教育使命,培养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与人文素质呢?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思路,践行音乐教学人本理念,服务学生职业发展需求。
一、现代中职音乐课堂教学思路创新的客观要求
(一)中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2009年《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以下简称《原则意见》)强调指出:中职学校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原则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可见,中职学校非音乐艺术专业的音乐教育也应毫无例外地根据学生现实的心理特点和未来的职业要求特点来创新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服务学生包括音乐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服务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中职学生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
根据《原则意见》,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之必修课的艺术(或音乐、美术),“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可见,音乐教育是中职学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获得培养与熟练掌握的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一门音乐技能。由此,创新性地改革中职学校音乐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二、务实地贯彻中职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学生主体与聆听为主的原则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愉快教学、启发、合作等方法,运用肢体语言、音乐律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享受音乐、动起来的亲身感受、体验和探究内涵丰富的音乐情感,深刻体会不同地域或风格音乐的差异;倡导学生泛听与精听、整体听和局部听相结合;听辨音乐表现手段与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辨别力、表现力和理解力,培养形象与整体的感知和体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鉴赏活动,形象化地感受和分析具体作品的体裁、风格、旋律、音色等音乐要素以及作者、背景等,并积极交流与分享心得;促进学生把所学作品基本知识主动建构为新的思维模式,以备日后应用创新。
(二)循序渐进与团结合作的原则
在歌唱与演奏学习中,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训练,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开阔视野,多听多看名人名家的演唱及演奏,逐步了解和体会他们对作品的驾驭方法。在音乐与舞蹈、戏剧表演模块的学习中,要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练习和排练,有针对性地观看或观摩优秀作品,积极地简易创编作品。诸如,要教学生学习舞蹈《红旗颂》,可先让学生看碟或视频,然后感受体验其所要表达的意境、情感、内涵,再积极主动地去了解作品,自觉创编作品。同时,要让学生在合唱与合奏活动中加强合作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重视作品的整体效果感受,力求个人英雄主义或突出个人音色效果。
三、现阶段中职学校音乐课堂教学创新的途经思考
(一)践行音乐课堂教学人本观念
中职音乐教师要努力去理论化地改变传统音乐教学中以“教”为核心的课堂模式和以“导学”为核心的教学结构,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来精选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要彰显“情感性、体验性、形象性、愉悦性”的特点。
(二)突出生活实践与学以致用
音乐教师要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模仿、探索创作实践。扩大课堂教学的范围,积极组织学生深入生活采风,寻找音乐灵感,捕捉创作素材,培养学生感悟音乐源于生活的道理。要积极创造条件,展示学生的才华与自信,诸如,在校内举办“红色五月”合唱比赛、艺术合唱团表演、“校园十大歌手”选拔赛、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竞赛(声乐、钢琴、舞蹈等)。
(三)教学微方法改革与素质提高
音乐教师要自行创编一些学法小窍门,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诸如,在歌唱气息的解决上,可用闻花、叹气、抬重物等多种方法来进行。“闻花”,问“花香不香啊?有没有闻到心里去啊?”慢慢地,吸气抬肩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呼气时,可形象地告诉学生“想象着要吹走面前一朵花上的小虫子,但花朵又非常娇嫩,那么我们该怎样吹呢?”学生会缓慢、比较集中地轻轻地吐气。另外,学生可用拖把分别顶住腰肋两侧、丹田、小腹、后背、前胸等不同部位,用心感受气息的正确运用;同时,可分两个同学一组,互相学习、监督,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学生可一边练习气息动作,一边唱歌,避免身体的僵硬。
结束语
中职音乐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务实地创新音乐教学思维,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人文精神、培养健康向上心态、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以服务于未来人生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一、激发音乐学习的热情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学生学习,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激发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可以侧重以下两个方面。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起到保障作用,能有效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通常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张贴一些著名音乐家的图片或与经典音乐有关的图片,形成音乐学习的“磁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使其音乐素养在无意中得以提升的同时增加了乐曲锻炼的热情。
对于课堂教学或音乐训练而言,科学的导入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学成功的良好开端,更是音乐锻炼效果的有力保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音乐教学的良性循环。当然,我们这里的“科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符合学生生理需要,毕竟,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生理变化的重要阶段,因此,这时我们选取导入的图片、音像等资料一定要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为了课堂的活泼而拔苗助长;二是导入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课堂的转化,不能有过多的“作秀”嫌疑,为了导入而导入,最终失去导入的作用或起负面效果。
二、找准训练的灵感来源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在长期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在音乐课堂训练中,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和教学的客观环境构成了独特的教学情境,将教学情境作为诱因,引发并唤起学生的精神需要,既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灵感,又能点燃学生的艺术火花,积淀全面的音乐素养。
许多时候,音乐训练的主导者往往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因此,对我们教师而言,只有找准训练的灵感(当然,前提是这个灵感一定要符合科学与学生的兴趣、需要),才能真正让初中学生在课堂训练中产生兴趣并愿意跟随教师的要求与灵感“走”。基于这样的因素,笔者在音乐教学中一直关注新的歌曲或流行音乐,经常合理地把流行音乐中有文化、有内涵的元素运用到课堂。如,周杰伦的《青花瓷》、王力宏的《十二星座》等歌曲,流行一时,不仅节奏欢快,也令青少年着迷,其中植入的东西方文化更是影响深远。在课堂训练中,把这些乐曲作为重点并和教材进行对比、分段练习,不仅使课堂风格更加活泼,也满足了初中学生追星的梦想与需要,在提升音乐素养中积淀了文化,实现了音乐的美育功能。
三、运用迷人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在音乐中起着核心作用。在我们自然界中到处存在着音乐,到处存在节奏。如,鸟叫声,流水声,敲门声……这些大自然的韵律都能给艺术家带来创作灵感。同样,如果课堂上能恰当地运用节奏练习,会使学生积淀音乐素养的同时带来创作上的灵感。
“鼓”是非洲音乐的灵魂,非洲人通过错综复杂和变幻多端的节奏创作出了风格迥异的迷人鼓乐。笔者在教学“非洲音乐”欣赏时就运用了大量的节奏练习。根据非洲鼓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先后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打了一组节奏,再自由组合变幻出不同的节奏。这样一来,学生们非常感兴趣,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可以组成自己的打击乐队,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这样的想法既独特又新奇!节奏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非洲音乐的兴趣,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