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8 15:45: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第1篇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仅限于考试成绩而是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去考虑。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教学管理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作用,是推动和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对课堂教学评价不应仅限于“考试成绩”而应该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去考虑。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七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考虑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教学内容

我国的教育学中一般认为“课程是有计划有系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系列教学科目的总和。它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和表达的教学内容”。所以,课堂教学首先是有计划的教学内容,是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和一定的技能。课堂上采取的各种方法,诸如形象比喻、实验演示、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等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记忆、应用所学的知识。活跃的课堂有助于学生的思考与交流,但是,片面的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离开基础知识的所谓提高能力只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教学理念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不是传播知识的机器,而是科学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进行着知识的交流,还有着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新知识的渴求都在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一位教师不喜爱所教的学科,又怎么能把这门学科的奇光异彩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没有严谨求实的教学作风,又怎能引导学生养成探索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教互学的过程,教师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要用心去贴近学生。一方面教师以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精神,自信的神态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表情、手势一起学生的共鸣,一同感受知识的魅力,探索的乐趣。

1、关爱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2、提倡教学民主,以教师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共鸣,使教学活动轻松、愉快、和谐。3、教学相长,师生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共同迸发。

四、教学策略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已经在潜移默化中传授了学习的方法。学习方法不只局限于解题技巧,是让学生从思想上、观念上形成一种学习的需求和意识。学生能够在课堂以外主动地汲取知识,丰富自己,能够从生活中学习、进步。这些方法,不能单纯靠教师去教,要指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这些只有亲身才会融于学生的思想、行动。指导学习方法是给学生创造机会去理解、思考和应用。否则,再好再多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

教学策略要求: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得当,教学设计合理。2、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情景,重视体验,强调探究。3、运用多种手段创设问题情景,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现代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更多是一种“引导”,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仅是记住结论,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情感交流等方面能力的提高。有时我们会听到学生有“老师一讲就明白,自己一做就不会”或“打开书一看就会,合上书一想就忘”等类似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这与我们过多的教给学生结论性的内容,而忽略学生的思维过程不无关系。如果我们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放开手,让学生自由讨论,也许会多花一些时间,也许课堂会“乱”一些,但更多的是学生在思考中进发出的智慧的火花。学生真正参与探索研究的过程,从中学到知识,感悟学习的乐趣,这不是比单纯的讲授更有意义?

六、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评价教学能力主要依据以下四点:

1、教师的专业知识要准确、深厚。2、教学技能规范。3、语言表达准确有逻辑、流畅简洁。4、具有应变能力,灵活处理突发事件,仪表端庄大方。

七、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体现在:1、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技能。2、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3、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兴趣、乐于探索、主动钻研,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学习的主人。

第2篇

【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音乐欣赏 教学 应用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教育教学模式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学生们再也不满足于以前“老师就讲一本书,学生听讲写作业”时代了,视野宽广、信息接受速度飞快、思维活跃的学生们已经不能再接受那种传统的、死板的教育教学模式,只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形象、直观而富有情趣的教学模式才能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便大量出现了多媒体这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虽然音乐课本身就具有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受学生欢迎的特点,但如果能够将信息技术再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可想而知会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音乐欣赏教学而言,单纯依靠学生通过想象而欣赏的传统模式就远远不如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这种新教学模式来的更加立体、直观和形象。

那么,怎样实现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最佳整合呢?从音乐教学的实际来说,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用现代信息技术配合教师对乐曲、歌曲背景因素的介绍。

乐曲和歌曲的背景因素,是围绕乐曲和歌曲的产生而折射的社会历史状况,是音乐作品产生的原因和源泉。音乐教师在给学生介绍某一乐曲的创作背景时,可选用多媒体电脑快捷的手法,恰当加入一些生动的画面配合讲解,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到音乐作品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如:欣赏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之前,教师一边介绍《四世同堂》的剧情,一边让学生观看剧中主要片段,让学生知道这首歌曲是以时期沦陷前后的北京为背景,描写了沦陷区广大人民血与泪交织的生活、人民大众逐渐觉醒的过程以及他们顽强不屈、奋起抗敌的精神。学生在欣赏之前,就能很好的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因素,为学生们进一步欣赏歌曲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

音乐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因素相互结合,形成了音乐常用的“形式要素”,如:节奏、曲调、和声、调式、曲式等。在分析某一作品的这些基本要素时,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入音乐内容所展现的画面,使学生理解、感受音乐中的基本要素。如:欣赏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的第五段“水云深际时”,让学生边听边看,画面上波浪翻涌,连绵起伏,水鸟在云际鸣叫、飞翔,一会儿在浪花中嬉戏,一会儿在高空中翱翔,自由自在,其乐无穷。富于生气的画面,使学生很自然地理解到作品中琵琶运用颤音、泛音的技法以及其他乐器在音区、音色上所起的作用,更好地起到了帮助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

三、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绎学生所要欣赏的整首乐曲。

教师安排一个作品让学生欣赏,首先要根据作品内容选择与听觉直接相关的视觉画面,这画面可以是直接的演奏场面,也可以是间接的主题联想画面。如:欣赏《蓝色多瑙河》全曲时,让学生一边观赏多瑙河的粼粼波光和沿岸的瑰丽风光,一边倾听华丽、优美的旋律,这种形象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会使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感,对音乐作品会有更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四、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记忆乐曲主题。

第3篇

【关键词】美术课教学探讨

课堂教学不仅要追求活跃的气氛、丰富的信息输出,更要追求高效,只有提高教学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更应该值得我们去探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如下。

一、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以教科书为主要蓝本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运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受众,了解学生应该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学科基础、内在需要等方面展开。比如,在美术的学习上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美术知识和技能基础如何、哪些内容很陌生、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学习美术、学生希望如何评价等等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应该掌握的。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应该具备三个“力”:即亲和力、学力和驾驭力。“亲和力”主要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理解与包容等;“学力”主要指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水平,一个美术教师的“学力”应反映在美术专业知识、人文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及实践习得知识等方面。“驾驭力”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则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包括教材的定位与编写思路、知识体系与逻辑线索、学习要点与提示、学习材料与方法、学习过程与评价、范例等等。因此,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充实自己、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

二、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所应达成的学习任务。它区别于美术课程总目标,也区别于各学龄段的阶段目标,它更强调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同时,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该具体而准确,并且具有可检测性。

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但并非是课程总目标的三个维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以文字的形式把教学目标确定下来,把握“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过程、行为结果”四个因素。

三、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课前要让学生初步感知要教学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与满足。

比如,在学习《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这节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一上课,先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做提示和归纳: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应该是实用的,同时又是美观的。日用产品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也使我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和愉快,很自然地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是设计者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工业产品,认识设计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提高我们的审美感受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以引导比较促进参与,比较是指对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以便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观察和剖析。在求同比较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求异比较,其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印象更为深刻、理解更为全面。当然,在进行比较时,要注意作品之间有无可比性、比较价值的大与小、比较方法的多样化等问题。要作有明确目的的比较,不作牵强附会的比较,教师不应以简单的讲解来取代学生的比较体验过程。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学生基本了解了美术作品表现性创作的方法的概念,并能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加以正确的反映。这些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经过反复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四、课堂上要让师生形成互动

师生互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与引导下,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语言交流、思维碰撞,进而到达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节课时,教师先导课: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优秀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情节,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等艺术手段,表达出画家对所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并能引发观赏者的许多联想和深深的思索,以至对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久久不能忘怀。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五、有效练习策略

有效教学的显现特征主要是判断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已学的知识与技能,而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是通过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设置的作业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标,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必须难易适度,让学生对课堂作业感兴趣,对学习有意义、有价值,在变化性、多样性的环境中学的更加积极,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六、注重有效地评价

有效地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当学生的作业完成后,他们最期待的就是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体现本节课所要求的和新学习的要点。为了更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教师可将每次作业成绩及时登记到班级名单上,便于老师及时反馈。

七、注重有效的教学延展

第4篇

我们现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方法,应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策略,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他们乐学、和谐、主动地发展。为更好地推动英语教学改革,摒弃“满堂灌”的教学现状,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我们还是应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努力构建出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今天我想谈谈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

一、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

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教学设计是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就是课堂教学设计。这样的设计使诸要素之间联结起来,有利于促进教学的系统化,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学,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可以说,课堂教学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

英语教学设计就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学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总体结构、具体环节及其有关层面,预先作出行之有效的策划,是英语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所谓科学,一是要求正确运用教育思想和英语教学原理,既切合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又反映英语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两者相辅相成;二是要求这种思维流程顺畅、清晰,富于条理性。思想正确性和思维逻辑性的有机结合,便是英语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内涵。所谓艺术,就是要求英语教学设计日臻精致、完美、行之有效和富于创造性,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不论哪种学科,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是:

(1) 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从学习的需求分析开始,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这样以解决“为什么”及“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

(2) 分析学生特征,教师在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考虑课程、单元及课时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更需考察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对于本课程中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具有什么知识和技能,即对学生初始能力的评定,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即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

(3) 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即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

(4)确定教学策略,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考虑怎样才能实现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解决“怎么学”和“怎么教”的问题,其中应考虑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或教学资源。

(5) 实行教学设计评价,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对学和教的行为做出评价,在行为评价时,一方面要以目标为标准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评价提供了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对模式中所有步骤作重新审查,特别应检验目标和策略方面的决定。

三、教学设计与教案区别

教学设计有别于教学计划和传统的教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5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 会计教学 基本要素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2

会计教学的基本要素决定着教学水平的高低,一般来地,会计课程教学基本要素包含:教师在课上的讲解、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学生的作业、学生参与的专业实践、老师使用的教材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高职学院以教学为主学校,高职教学无疑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提高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是要服从于学校抓教学质量的总体方向,会计专业提倡建设精品课程,它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2009年,我校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课程被联院评为精品课程,从改革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素着手,在教学改革中体现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精神实质,在高职会计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改革创新,探索会计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的教学改革新路子,把高职教育大目标融进会计课程教学的基本要素中。

1 运用主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性环节是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在课上教师与学生面面相对,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学习是否有兴趣与学生主观能动性能否较好的发挥,这些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密切相关,师生进行有效互动,才能促进教学相长。所以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是十分必要,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优化,改革教与学的方法,努力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教师在会计课堂教学中应该考虑会计课程的特点,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恰当的教学方法,主题教学模式包含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师生互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课堂评价法等。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教学设计的水平的高低。所以教者应该考虑会计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所使用的教学资源和科学研究积累状况,将会计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然后进行模块化设计教学。根据各门会计课程的特点,设计出一定数量的具体问题,要侧重于突出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上,老师要进行引导、启迪思维的主题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在能力。在以教学为主的高职学校,课堂教学应重视强化会计基础知识,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合理把握少而精与深而广的关系。应用型和技能型相结合是会计专业的典型特点,会计的各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的知识要点的联系是很密切的,存在着内部的逻辑联系。

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知识的更新的速度比较快,我们要高度重视及时准确的把会计学科最前沿的最新知识和最新的会计规则与会计法规引进会计课程教学中来,可以做到有效缩短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形式上不拘一格,提倡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相融合,从传统教学方式中吸收精华内容;发散与集中相融合,从发散思维中总结出教学的智慧,把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促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相互讨论进行学习,加强学生合作交流,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重点讲解解决问题思路、解题方法,对知识避免简单式灌输,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思维、大胆猜想,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为主题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休的教学方式来替代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主题教学模式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2 展开研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满堂灌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定期开展专题研讨课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对税法课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点,专门开设4课时的专题研讨课,研讨税款如何计算与税收如何管理等问题,包含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与个人所得税等章节,涉及到税法中的重要环节和重要知识点。研讨的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生产实际,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我们对研讨题目所涉及知识点的分析和计算公式的具体应用,对学生加强专业训练力度,实现教改所要求的目标。我们所设计的题目大多数都没有统一答案,一些题目不给出完整与准确的条件,这样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所讲述的条件进行适当的补充。教师提前把研讨的题目发给学生,学生分成小组准备,每小组5- 6个学生,每个小组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进行工作分工,包含题目所涉及收集资料、分析各种问题、对PPT的制作和课堂讲述和问题解答。

由于我校会计班是大班额授课,多采用主题教学模式,经过课的准备,上课时每小组派代表到前面讲解,讲解结束后由教师与其他学生针对所讲述的内容中不清楚的知识进行提问,小组的成员可以自由回答,可以相互补充,在相互激辩中深化知识点的理解,最后每位学生依据前面小组同学的各自表现进行评价,然后由教师给出总结和点评。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完全实现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智慧在激辩中得到升华,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得到肯定与激励,在此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是双向的,即习得新知,又传播新知,小组中每位成员都有对研讨课做贡献的职责,加强了学生和教师一起深入研究问题的意识,研讨课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大班上课的缺陷,它将成为强化会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个性发挥的一个关键教学过程。

第6篇

【关 键 词】 课堂情趣;数学;教学;新课标

数学教学经历了无数次改革与发展,课堂教学仍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搞好课堂教学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课堂是否有情趣,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课堂情趣创设的基本要素和方法,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数学课堂情趣的基本要素

所谓课堂情趣,即是指一堂课的思维情境及趣味因素的总和。正确运用情趣创设基本要素指导教学,可以使课堂迭起,妙趣横生,从而克服教学中的随意盲目和呆板机械。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根据广大同行的经验成果,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感受,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情趣的创设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素:

(一)一致性

教学无定法,但教学有法,不管采用什么办法,新课程标准始终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宏观上,教师显示自己的才华,能动地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创设浓重的课堂情趣,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乐学、愿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教学活动的大目标是一致的。即情趣的创设要服务于新课标的完成,同时,课堂情趣的创设必须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

(二)启发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启发。因此,课堂情趣的创设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无论是设计提问、幽默,还是欣喜、竞争,都应考虑活动的启发性,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何使学生心理上有愤有悱,正是课堂情趣创设所要达到的效果。

(三)科学性

数学是一门严密而抽象的科学,其表达形式的规范性是有目共睹的。在课堂情趣创设中,一定要寓庄于谐,尽量使语言准确,认真处理好形象生动与严密准确的矛盾。切不可为了让学生发笑或叙述方便,信口比喻。如把“移项”说成“拿出来”,把“多项式相乘”称为“打开”等等。那些不恰当的比喻,将有碍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学中,一定要克服这些毛病,使我们的课堂语言生动而不失严密,形象而不失准确。

(四)灵活性

教学工作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而不是“教书匠”,就在于“每节课都是新的”。不说教学内容和学生个性特点的千变万化,单就每堂课的偶发事件的处理,就已经是对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了。学生提出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或教师自己出点差错,一个成熟的教师是能够灵巧地化解这些课堂障碍的,并由此而创设出美妙的课堂情趣。

二、数学课堂情趣创设的方法

一般说来,课堂教学离不开读、议、讲、练、看、问这些活动形式,而灵活选择某种形式进行教学,在某种形式里又恰当地采用某种情趣方法,则是一个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体现。创设情趣有哪些方法呢?

(一)史料法

“数学史不愧是出色的教育指南”。为了使课堂更有情趣,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史实是很有必要的。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等。一个个历史镜头会让学生深深地沉浸在古人的奋斗情境中,它必将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

(二)故事法

数学知识点多,与一些知识点相关的故事也不少。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引进“印度皇帝锡拉赏给国际象棋发明者锡塔麦粒”的故事。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尤其是一节课的中途,学生注意力有点分散时,充分利用故事来增强课堂情趣是许多有经验老师的一大法宝。

(三)悬念法

悬念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人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尤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加深。在数学课堂中,恰当设置悬念,对提高课堂效益、增强课堂情趣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趣题法

数学课离不开例题和习题,如何使学生见题不怕,乐思善解,一直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所谓趣题法,就是充分挖掘例题、习题的趣味因素,选择一个有趣的载体来表达一个平淡枯燥的数学内容。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在这方面作了很大努力,教材上的“想一想”“做一做”“章头图”“章前引例”等都无不是在趣味方面做文章。作为教师,除了引用课本上的趣题外,还应自编趣题。如初一讲“一条直线上有六个点,图中一共有几条线段”时可类比出趣题:“我班有50名同学,每两个同学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才能每个同学都握遍?”这样的趣题学生感到亲切,愿意动脑筋,并容易发现问题的本质。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一般方法外,创设课堂情趣还有赖于教师恰当的衣着,抑扬顿挫的语言,优美流畅的板书,富于鼓励的评价,不时恰当的幽默等等。

课堂就是舞台,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举手投足都有“戏”,只要我们每堂课都能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挖掘出一些趣味素材,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投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一定能使学生乐学、愿学、会学,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雷玲.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经验,有效性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不仅要追求活跃的气氛、丰富的信息输出,更要追求高效,只有提高教学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更应该值得我们去探索。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浅析如下:

1.课堂上要让师生形成互动

师生互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与引导下,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语言交流、思维碰撞,进而到达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节课时,教师先导课: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优秀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情节,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等艺术手段,表达出画家对所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并能引发观赏者的许多联想和深深的思索,以至对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久久不能忘怀。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才会是有效的课堂,为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中,课前要让学生初步感知要教学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与满足。比如,在学习《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这节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一上课,先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做提示和归纳: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应该是实用的,同时又是美观的。日用产品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也使我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和愉快,很自然地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是设计者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工业产品,认识设计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提高我们的审美感受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以引导比较促进参与,比较是指对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以便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观察和剖析。在求同比较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求异比较,其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印象更为深刻、理解更为全面。当然,在进行比较时,要注意作品之间有无可比性、比较价值的大与小、比较方法的多样化等问题。要作有明确目的的比较,不作牵强附会的比较,教师不应以简单的讲解来取代学生的比较体验过程。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学生基本了解了美术作品表现性创作的方法的概念,并能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加以正确的反映。这些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经过反复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3.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以教科书为主要蓝本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运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受众,了解学生应该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学科基础、内在需要等方面展开。比如,在美术的学习上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美术知识和技能基础如何、哪些内容很陌生、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学习美术、学生希望如何评价等等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应该掌握的。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应该具备三个“力”:即亲和力、学力和驾驭力。“亲和力”主要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理解与包容等;“学力”主要指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水平,一个美术教师的“学力”应反映在美术专业知识、人文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及实践习得知识等方面。“驾驭力”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则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包括教材的定位与编写思路、知识体系与逻辑线索、学习要点与提示、学习材料与方法、学习过程与评价、范例等等。因此,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充实自己、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

4.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所应达成的学习任务。它区别于美术课程总目标,也区别于各学龄段的阶段目标,它更强调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同时,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该具体而准确,并且具有可检测性。

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但并非是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以文字的形式把教学目标确定下来,把握“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过程、行为结果”四个因素。此外,制定教学目标还应考虑不同学习领域,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不同学习领域,有其不同的目标取向,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内容。在同一学习领域下的不同学习单元、学习内容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可接受性。

5.要注重有效地评价

有效地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当学生的作业完成后,他们最期待的就是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体现本节课所要求的和新学习的要点。为了更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教师可将每次作业成绩及时登记到班级名单上,便于老师及时反馈。

6.要注重有效的教学延展

第8篇

一、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以教科书为主要蓝本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运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受众,了解学生应该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学科基础、内在需要等方面展开。比如,在美术的学习上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美术知识和技能基础如何、哪些内容很陌生、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学习美术、学生希望如何评价等等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应该掌握的。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应该具备三个"力":即亲和力、学力和驾驭力。"亲和力"主要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理解与包容等;"学力"主要指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水平,一个美术教师的"学力"应反映在美术专业知识、人文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及实践习得知识等方面。"驾驭力"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则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包括教材的定位与编写思路、知识体系与逻辑线索、学习要点与提示、学习材料与方法、学习过程与评价、范例等等。因此,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充实自己、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

二、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所应达成的学习任务。它区别于美术课程总目标,也区别于各学龄段的阶段目标,它更强调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同时,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该具体而准确,并且具有可检测性。

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但并非是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以文字的形式把教学目标确定下来,把握"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过程、行为结果"四个因素。此外,制定教学目标还应考虑不同学习领域,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不同学习领域,有其不同的目标取向,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内容。在同一学习领域下的不同学习单元、学习内容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可接受性。

三、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才会是有效的课堂,为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中,课前要让学生初步感知要教学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与满足。 比如,在学习《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这节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一上课,先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做提示和归纳: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应该是实用的,同时又是美观的。日用产品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也使我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和愉快,很自然地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是设计者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工业产品,认识设计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提高我们的审美感受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以引导比较促进参与,比较是指对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以便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观察和剖析。在求同比较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求异比较,其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印象更为深刻、理解更为全面。当然,在进行比较时,要注意作品之间有无可比性、比较价值的大与小、比较方法的多样化等问题。要作有明确目的的比较,不作牵强附会的比较,教师不应以简单的讲解来取代学生的比较体验过程。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学生基本了解了美术作品表现性创作的方法的概念,并能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加以正确的反映。这些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经过反复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四、课堂上要让师生形成互动

师生互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与引导下,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语言交流、思维碰撞,进而到达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节课时,教师先导课: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优秀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情节,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等艺术手段,表达出画家对所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并能引发观赏者的许多联想和深深的思索,以至对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久久不能忘怀。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五、要注重有效地评价

有效地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当学生的作业完成后,他们最期待的就是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体现本节课所要求的和新学习的要点。为了更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教师可将每次作业成绩及时登记到班级名单上,便于老师及时反馈。

六、要注重有效的教学延展

第9篇

无论哪一种教学设计,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

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