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15:45: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人际交往技能培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贫困女大学生 人际交往障碍 改善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和高校招生收费制度的改革,贫困生已成为高校的弱势群体。如何帮助高校贫困生这个弱势群体解决经济困难和克服心理问题,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贫困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分析贫困女大学生存在的人际交往弱势,并试图提出相关的改进策略。
一、贫困女大学生人际交往弱势的类型及分析
由于社会的急剧转型、社会的文化变迁、环境的迅速变化,使贫困女大学生在承受经济贫困的同时,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
1.自卑羞怯,害怕交往型
这部分贫困女生渴望交往,但内心自卑,又害怕交往,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内心很矛盾和困惑。如“某甲,女,大学三年级学生,来自红河州某农村,家中有父母及一个弟弟。父母都是农民,收入来源为种植,年收入不到3000元,今年遭受特大旱害,收成微薄。她已借国家贷款六千元。访谈中发现她始终低着头,非常胆怯,不善言辞,据她说,她没有太多的人际交往,只有几个同样的贫困朋友,没有谈恋爱,也谈不起,但很希望结交新朋友”。这些贫困大学生表面上显得很强,甚至很自负,但事实上内心很自卑、很脆弱。这主要是由于贫困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差异,而导致心理上的不适应造成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会形成一种认为自己能力差,交往能力不行的消极自我暗示,从而发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上的偏差,导致自卑者在交往活动中将自己限制在固有的交往范围内,不敢结交新朋友。
2.独来独往,不愿交往型
这部分贫困女生不能正视贫困,不愿交往,我行我素,觉得穷点无所谓,只要自己活得好。如“某乙,女,大二年级学生,来自昭通镇雄某农村,家中有父母和在读书的妹妹。李某还差3300的学费,她两年来沉迷于网络,用仅有的生活费上网打游戏,经常旷课,很多专业课重修,她独来独往,访谈中发现她衣着朴素,表情木然,不主动说话。她觉得贫困否定了她的一切,得过且过最好”。这类贫困大学生一般自我评价低,他们没有生活目标,没有学习兴趣,对环境和周遭人事他们持无所谓的态度。她们常常独来独往,这类人格的贫困大学生易出现逃学、沉迷网络等问题,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她们多数来自农村,城市和农村的巨大文化差异给他们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处于“文化边际人”状态,在人际交往中显得紧张、茫然和失措。这种“边际人”状态易引发人格障碍,造成大学生不能或难以正常社会化,甚至会疏远现实的人际交往,从而造成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障碍。
3.爱慕虚荣,主动交往型
这部分贫困女生大多学习成绩一般,但人相貌姣好或性格比较温顺。她们认为贫困不是她们的错,不愿示穷,好面子,喜欢交往,希望通过交往改变处境。如“某丙,女,大三年级学生,来自保山某农村,家中有生病的父亲,家里经济来源靠母亲种地为主,学费第一年靠亲友资助,以后的学费都未缴清。生活费是靠亲友资助。该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但交友不少,有男朋友,衣着讲究,有手机和电脑,电脑是利用一部分学费和生活费买的高消费品。访谈中发现她善于表达,表情丰富,她不愿谈到自己家里的经济状况,更多的是谈她大学的生活,一些想法很实际。与朋友的交谈内容多设计饮食、服装品牌、赶潮流,讲时尚”。这类贫困女大学生在上高中时都出类拔萃,但到了大学要面临重新定位,其中一些人在学习方法上一时难以适应而导致学习落后,特别是校园内的贫富差距凸显、城乡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这部分贫困女大学生对城市大学生的嫉妒与仇视。她们比较“爱面子”,以家庭贫困为耻,在穿戴举止方面刻意避免给人留下贫困生的印象,她们常常主动积极参与人际交往,有自己的交际圈,想法一般比较实际,常做有利可图的事情,对金钱比较渴望。她们利用自身仅有的条件(如外貌优势等)极力地改变自己,以求融入到群体中,以求不被别人看不起,但事实往往出人意料。
二、贫困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改善策略
贫困生从进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就已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需要,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人际交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改进贫困生的人际交往现状,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和人格观,增强人格平等和人际交往意识
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的贫困观。不少贫困大学生将贫困归咎于父母的无能和命运的不公。因此,不仅要帮助他们形成对贫困的正确认识和健康心态,还要教育他们明白一个道理:物质上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而精神上的贫困却是一生一世的,精神的贫困远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怕。面对贫困,可以有不同的态度选择:消极萎靡会丧失改变处境的信心和机会,而意志坚强则会令人顽强进取、取得成功。同时要教育贫困生人格是平等的,将相本无种,要敢于交往,大胆推销自己,才有成功的机会。帮助贫困生正视贫困,面对现实,克服自卑,增强人格平等和人际交往意识。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贫困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使贫困生自立的重要方式。高校应搭建实践平台,提高贫困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同时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走出人际交往困境。一是加强课程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根据贫困生群体的特点,专门开设涵盖英语听说、计算机操作、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同时为他们提供各种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展贫困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使其找到成就感,不断获得自信,不断提高获取各种社会资源的能力。二是以项目为载体,培养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参照福特基金会在中国开展的“提高高校贫困生能力”项目的做法,从学习到就业、从心理到生活等方面,系统提升贫困生的个人能力。三是积极鼓励和支持贫困生成立自己的社团组织。通过社团活动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缓解心理焦虑和各种压力,获得一种归属感。同时,与其他同学交流,增强人际沟通能力。通过这些社团可以给贫困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和特长的舞台,使他们的组织、协调、交际、表达等能力均得到锻炼,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重建贫困生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结构
贫困生交友失败或人际交往障碍,一个重要原因是贫困生对人际交往缺乏正确的认知,因此要重建贫困生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结构。一是交往是双向的,没有交流就没有了解。只有开放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接近他人,每个人所隐藏的内心世界,正是别人希望发现的奥秘。
一般来说,只有真诚开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走进别人的心灵世界。二是交往是平等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使别人尊重自己。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把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既不能觉得低人一头,也不能自高、自傲、高高在上,在交往中要有信心,对别人要有诚心,在学习、生活、工作上,特别是困难面前,互帮互助,热忱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平等互利地交往,才有可能良好持久地交往。三是交往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期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你的知心朋友,“一生得一知己足矣”。有层次的交往中一定要避免因情感投入过多而回报较少造成的心理失落感。四是交往是有选择性的。交往的双向性,决定了交往的互动性和选择性,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你,要选择能够与你产生共鸣的人作为交往对象,不要一味的寻求数量的多少,一定要注意交往对象与自己是否真的可以持久交往,一厢情愿会造成两败俱伤。
4.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人际交往环境
一是学校学生工作部门、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政治辅导员应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在指导学生工作、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要把学生当朋友,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二是教师要结合教学工作过程,主动地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渗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三是同学之间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理解他人、宽容和接纳他人,应有友善心态,正确看待各自的生活习惯、文化差异,学会正确的人际沟通,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四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努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让贫困生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从而消除经济困难给他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时容华.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鲁可荣.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和人际交往障碍分析[J].心理卫生,2005,6,(6).
[3]杨昌勇,郑淮.教育社会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4]王枚.贫困大学生的交往心理探析[J].理工高校出版社,2004.
[5]李国建.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的成因分析及心理扶助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6]吕建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7]郑开春.影响交际能力的非语言因素[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3).
[8]唐为民.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及转换的印象知觉对其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1).
[9]李悦.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关怀的研究[J].社会心理研究,2000,(3).
[10]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6).
一、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提升人际交往知识技能的优势
(一)《医学心理学》的课程特点
《医学心理学》的课程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已经成为医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运用医学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心理学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依据医学心理学提出的心身统一、社会影响、认知评价、主动调节、情绪作用、个性特征等基本观点,在帮助医学生掌握医学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医学生应用心理知识改善自身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为他人提供心理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在《医学心理学》的教学中结合医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做好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工作,操作性强,受益面广。
(二)《医学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研究范围广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相当广泛,它涉及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与丰富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与保健、咨询等更全面、更有效的方式、途径与机制,提高医疗水平,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因此,经过学习,医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各种方法应用到自我心理调节与实践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二、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医学生适应能力不强
医学生从学校毕业迈入社会,学习、工作、社会、生活的环境都发生巨大变化,他们从心理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适应、调整。但是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快节奏步伐,要求医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部分学生在学校、家庭中养成的依赖性,致使他们产生适应不良的现象,尤其是在医患关系上,一些学生与病人交往沟通能力不足,处于被动地位,治疗效果不佳,遭到病人投诉。
(二)社会认知能力不完善
社会认知的过程,是依据认知者过去的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必须依赖认知者的思维活动,包括某种程度上的信息加工、推理、分类与归纳。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医学生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时,往往根据自身的认知来认识他人的心理状态,即所谓的以己度人,对社会的认知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用自己的意志去想、去做事情时,在人际适应之中就会出现一些偏见,影响了他们对社会认知的准确性,阻滞他们与同事、病人的沟通。
(三)情绪情感负面影响
在人际交往中,情绪与情感起着十分的作用,他们是人际交往的手段,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的渠道互相传递交际的信息,达到互相了解、彼此共鸣的目的。积极的情绪情感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消极的情绪情感则会阻碍人与人之间的良好交往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若医学生不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情感,消极的情绪情感能导致人际交往障碍,如自卑、嫉妒、冷漠、愤怒、恐惧等,进一步加深负性情绪情感,便会产生恶性循环,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四)社会、教育体制造成能力培养的欠缺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专业课程,忙于各种考试和职业技能培训,对于集体意识的培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缺乏积极主动性。许多医学生学习成绩虽然很优秀,但与人交往相处能力不足,遇到挫折和压力时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不能自我调节,同时在遇到学习或生活困难时无法得到来自朋友的支持,这样使得他们陷入自我保护、自我封闭的状态,对人际交往丧失信心,形成高分低能的现象。
三、在《医学心理学》的教学中融入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
(一)结合调查结果设计针对性授课方案
要在课程中融入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首先必须了解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状况和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在课程教学前可以先对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设计有针对性的授课方案,即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重点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着重讲授与这些问题相关的内容。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1.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志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它是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的社会行为是社会认知过程中作出各种裁决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医学生社会认知的准确性引导,减少产生寂寞、压抑、焦虑、生理疾病等消极面体验,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
2.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情绪情感调控能力。情绪情感是人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认识活动受情绪情感的影响,积极的情绪情感推动人们去克服困难、达到目的;消极的情绪情感阻碍人们的活动,消蚀人们的活力,甚至引起错误的行为。因此,善于调控情绪情感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医学生认识情绪情感的本质、表现和对人的活动的影响,学会分析自己的情绪状况,学会调控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3.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意志能力。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医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一帆风顺,总有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对他们进行耐挫折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意志的特征,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如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的表现,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要学会承受压力,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培养自己的耐挫力。
4.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健康人格。人格是指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健康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人格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心身健康和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明确人格是个体本质属性的体现,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它包含人的气质、性格、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找到自己人格特征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依据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在现实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人格。
5.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医学生正是处于青年期,青年期是自我摸索、自我意识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各项生理功能日渐成熟,心理能力逐步发展,自我意识迅猛增长,成人感和独立感、自尊心与自信越来越强,期望个人的见解能得到社会与他人的尊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医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社会交往甚至形成社交障碍,为此而感到苦闷、自卑,以至于影响了身心健康。因此,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青年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正确的认识自己、树立奋斗目标;同时应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心理应激,了解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应激源,正确理解应激反应,采取正确有效应对策略,能自觉地、主动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修正期望目标,学会寻求社会支持,改变认知和行为,保持心理平衡,拥有健康的生理、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调查目的:通过这次调查,及时掌握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以指导大学生有的放矢结合社会需求提高自己,为将来毕业后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准备。
调查地点:学院宿舍。学院自习室。图书馆
调查对象:不同年级在校男女大学生
调查方法:实地访问调查。随机问卷调查。最后记录汇总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调查过程:在学院宿舍,自习室以及图书馆随机寻找符合调查条件的男女大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了解他们最为迫切希望提升的技能,然后邀请他们认真填写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见附录),最后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最终调研报告,并找出相关的问题。
结果讨论:①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成为大学生最为迫切提升的一项技能。在我调查的100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中,有平均大约7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太差,而这一比例又以理工学院的最为明显,达到91%。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所占比例如此之高,一方面反映出当代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那就是只重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忽视了这种知识与实践实际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高校教育致命的一个弱点:学校培养出的大部分是一个一个“抽象的理论家”,那些“具体的实践家”少之又少。大学生亟待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②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亟待提升的又一项技能。通过调查,我发现许多大学生不善言谈,交际技能有待提升,而这一现象又以大一新生最为明显。成功学大师,华人成功学之父陈安之曾经说过:“在一个人成功的诸多要素中,你的信心恒心耐心能力占到80%,你所拥有的广阔人脉占到13%,剩下的7%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诸如机遇等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当今这个社交频繁的时代,甚至可以说谁拥有了人脉,谁就可以成功。另外,大一新生可能由于刚刚进入大学,一切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新鲜而陌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他们的日常人际交际,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一新生的交际能力应该会得以提升。
③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大学生需要提升的一项技能。调查发现,有4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非常缺乏。我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80后90后,并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我意识相当强,当走进大学校园开始群居生活,失去了父母的荫蔽,自然而然彼此之间的矛盾便产生了。四年大学生活是一段群居的生活,是一段相互合作的旅行。其间,团队合作能力是尤其重要的。
④办公自动化能力也是大学生希望提升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表明,有过半数的学生希望提高诸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有关现代办公自动化方面的能力,而且这一比例又以农村出来的大一学生居多。这表明现代科技以及办公手段对刚刚结束枯燥的高中生活的大学生来说是有些陌生而且新鲜的,他们渴望这方面的能力获得提高。办公自动化能力也确确实实是我们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必备的一项技能。
⑤调查结果表明,诸如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自我展现能力也是一部分大学生希望提升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你未来的人生道路才会更加顺利。
解决方案:⑴学校尽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大学生平时注重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多参加假期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锻炼自己。
⑵利用一切机会去接触方方面面的人,努力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甚至班级团支部多组织一些采风活动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进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⑶班级可以多搞一些集体类活动,也可以利用假期组织诸如爬山之类的有助于提升集体合作精神的活动;同学之间也可以集体申报活动项目,集体参加,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⑷学校可以邀请精通办公自动化技能的人才为大学生作报告,或者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我们大学生自己也可以利用网络教材自学相关的技能。
调查目的:通过这次调查,及时掌握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以指导大学生有的放矢结合社会需求提高自己,为将来毕业后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准备。
调查地点:学院宿舍.学院自习室.图书馆
调查对象:不同年级在校男女大学生
调查方法:实地访问调查.随机问卷调查.最后记录汇总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调查过程:在学院宿舍,自习室以及图书馆随机寻找符合调查条件的男女大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了解他们最为迫切希望提升的技能,然后邀请他们认真填写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见附录),最后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最终调研报告,并找出相关的问题。
结果讨论:
①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成为大学生最为迫切提升的一项技能。在我调查的100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中,有平均大约7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太差,而这一比例又以理工学院的最为明显,达到91%。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所占比例如此之高,一方面反映出当代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那就是只重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忽视了这种知识与实践实际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高校教育致命的一个弱点:学校培养出的大部分是一个一个“抽象的理论家”,那些“具体的实践家”少之又少。大学生亟待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②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亟待提升的又一项技能。通过调查,我发现许多大学生不善言谈,交际技能有待提升,而这一现象又以大一新生最为明显。成功学大师,华人成功学之父陈安之曾经说过:“在一个人成功的诸多要素中,你的信心恒心耐心能力占到80%,你所拥有的广阔人脉占到13%,剩下的7%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诸如机遇等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当今这个社交频繁的时代,甚至可以说谁拥有了人脉,谁就可以成功。另外,大一新生可能由于刚刚进入大学,一切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新鲜而陌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他们的日常人际交际,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一新生的交际能力应该会得以提升。
③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大学生需要提升的一项技能。调查发现,有4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非常缺乏。我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80后90后,并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我意识相当强,当走进大学校园开始群居生活,失去了父母的荫蔽,自然而然彼此之间的矛盾便产生了。四年大学生活是一段群居的生活,是一段相互合作的旅行。其间,团队合作能力是尤其重要的。
④办公自动化能力也是大学生希望提升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表明,有过半数的学生希望提高诸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有关现代办公自动化方面的能力,而且这一比例又以农村出来的大一学生居多。这表明现代科技以及办公手段对刚刚结束枯燥的高中生活的大学生来说是有些陌生而且新鲜的,他们渴望这方面的能力获得提高。办公自动化能力也确确实实是我们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必备的一项技能。
⑤调查结果表明,诸如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自我展现能力也是一部分大学生希望提升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你未来的人生道路才会更加顺利。
解决方案:
⑴学校尽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大学生平时注重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多参加假期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锻炼自己。
⑵利用一切机会去接触方方面面的人,努力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甚至班级团支部多组织一些采风活动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进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⑶班级可以多搞一些集体类活动,也可以利用假期组织诸如爬山之类的有助于提升集体合作精神的活动;同学之间也可以集体申报活动项目,集体参加,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⑷学校可以邀请精通办公自动化技能的人才为大学生作报告,或者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我们大学生自己也可以利用网络教材自学相关的技能。
关键词:研究生;胜任素质;模型;培养
一、相关概念诠释
(一)胜任素质。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认为胜任素质是从第一手材料入手,发掘出的能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美国学者 Spencer认为,胜任素质是指能将卓越工作绩效者与普通绩效者区分开的个人深层次潜在特征,即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王重鸣则认为胜任素质是导致管理者高绩效的知识、技能、能力及价值观、个性、动机等。综上得出,胜任素质是指能够把高绩效者与低绩效者区分开的知识、技能、自我认知、个性特质以及动机等方面的个人特征。
(二)胜任素质模型。目前,学术界最著名的胜任素质模型有两种: (1)冰山模型:Spencer经过多年研究,基于胜任素质的具体要素,提出“冰山模型”。认为胜任素质有显性和隐形之分,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五个方面。其中知识和技能为显性,可以观察且易改变,是完成某一具体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求;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为隐性,是潜在的、不易发现和改变的,是高绩效的核心素质要求。(2)洋葱模型:彭剑锋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胜任素质模型,提出洋葱模型。认为胜任素质像洋葱一样层层包裹,从外到内渐变为较核心部分。在该模型中:知识和技能属于表层,较易发现与发展;自我概念、态度和价值观属于中层,较难被发现且较不易发展或改变;特质和动机属于核心层,是个人潜在的特质,相当不易发展。
二、研究生胜任素质模型的主要研究概述
(一)关于研究生核心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通过对国外研究生胜任素质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孙晓敏、车宏生在独立完成胜任素要程度,对国外研究生胜任素质进行整合,得出研究生核心胜任素质模型:学业能力、学业努力、个人自律、个人管理技能、人际关系、职业愿景与自我导向六个维度。
(二)关于研究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的研究。顾明远分析了影响研究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因素,认为应在知识结构强调综合学习,文理知识相结合;在能力结构上强调学术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与社交能力。孟万金通过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文理工三科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结构要素: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陈木龙、张敏强在孟万金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开放性调查和专家访谈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中:最重要的素质为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料搜集与处理能力;次之是创新能力,成就动机与自我监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再次则是动手能力。
(三)关于研究生胜任素质因素模型的研究。颜立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法探索了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的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问题,指出优秀研究生的胜任素质包括:重视结果、人际理解、归纳总结、自我控制和兴趣5项;研究生共有的胜任素质包括:主动性、信息寻求、自信、分析式思考和与人交流6项。陈石、王玉坤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研究生胜任素质与培养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高校硕士研究生胜任素质五因素模型的五个维度:专业技能、个性特征、人际互动、心理素质、创新能力。
三、研究生胜任素质模型的整合分析
(1)专业技能:学习能力、专业知识、科研能力、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历史知识、当代科技知识、跨学科知识、哲学知识、科研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 /信息寻求、分析式思考;(2)个性特征:理解能力、兴趣、上进心、重视结果、主动性/主动性、坚持性、尽责性、道德与诚实/自我监控能力/重视结果、人际理解、归纳总结、自我控制和兴趣、主动性;(3)人际互动:学术交流、社会活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技巧、人际技能、团队合作/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与人交流;(4)心理素质:承受挫折能力、意志品质、心理调节能力;(5)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思维、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可知:胜任素质最为集中的是专业技能,其次是个性特征和人际互动。有些相同或相近的胜任素质在同一维度重复出现,心理素质只在陈石的研究中有涉及,则可作为最新研究成果。对上述模型的进一步整合,得出以下5个核心导向因素:
(1)专业技能:综合知识,科研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2)个性特征:理解能力,主动性,尽责性,兴趣,重视结果,归纳总结;(3)人际互动:学术交流,人际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4)心理素质:承受挫折能力,意志品质,心理调节能力;(5)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
四、基于研究生胜任素质模型的培养对策与建议
(一)切实结合专业定位。扎实的学科知识是研究生实现相应研究的基础。研究生培养必须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的现实需要合理设置研究生专业课程,扎实专业知识;同时,必须加强跨学科知识培养,尤其应加强培养理工科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方面。总之,研究生培养应切实结合专业定位,同时灵活地设置课程。
(二)注重技能培训。研究技能是进行一般学术研究与科研实验的重要手段。研究技能既包括具体实践操作技能,也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应多为研究生创建实践平台,进行操作技能培训,提供实践机会以充分调动研究生实践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具有选择性、主观能动性,应在保证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堂与业余时间,为其提供学术交流、思想交流的平台。
(三)强调结合个性特征。个性属于隐性素质,不易改变。研究生培养必须建立在个性特征基础上,以保证研究生培养差异性、针对性。导师是直接接触、指导与培养研究生的专家,应发挥主要引导作用,对其研究生的个性特征有一个直接而全面的了解,进行特色培养。同时,研究生自身也应与他人保持适当地接触与交流,虚心学习并接受他人意见。
(四)关注心理素质。心理素质要求认识和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并能客观评价自己。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应关注研究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研究生本身应充分发挥自身心理素质发展的主体作用,不断进行自我培养。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适当的加入一些心理辅导与指导的成分,渗入心理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
(五)注重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必须注重创新能力层面,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首先创新氛围应是开放的,能够不断提供新的观念,让学生接触到最新学术前沿;其次创新氛围应是自由的,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独立选择与思考;最后创新氛围应是宽容的,鼓励尝试性创新,鼓励构建创新团队或其他创新组织,对创新中的失败持包容态度;同时,还要鼓励创新形式多样化。但不能只注重形式,造成学术浮躁和自由松散。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学生 沟通能力 培养体系
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在积极避免医患纠纷的同时,还能改善医患关系,进一步推动医疗质量的提高。在传统的医学教育中,学校以及教学医院重视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的培训,而轻人文知识、沟通技巧的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目前的医疗环境。而国内的高校近几年在医学教育中关于如何建立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逐渐受到青睐,但仍处于探索阶段。现将我校临床专业2005级160名医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课外讨论、临床实习等情况探讨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160例医学生均为我校临床专业2005级学生。
1.2方法
1.2.1课程设置
在理论学习阶段,课程设置采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模式。必修课程除医学基础和临床专业知识外,还设置了哲学、医学伦理学、思想道德修养等人文社科类课程,选修课程包含大学语文、成功学、医患交流学、医学生口才、幽默口才等对沟通能力有直接帮助的课程。让学生在掌握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懂得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如何准确获取谈话对方的信息,且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1.2.2理论知识学习阶段
本组医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医患沟通案例分析、以及小组讨论几个部分。在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及小组讨论中,鼓励学生勤奋思考、广泛搜集、大胆提问,并由有经验的老师予以指导、解答,包括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处理意见以及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等方面的指导与评价,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人际关系的水平。此外,学校提倡学生积极通过社团――演讲与辩论协会等学生组织举办普通话、沟通能力、人际交往礼仪等讲座,组织辩论赛、演讲赛、青年交流沙龙等形式加强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临床实习阶段
在最后一学年的临床实习阶段,在几个主要附院广泛实行带教导师制,要求导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临床专业技能培训,更要对学生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进行言传身教。鼓励学生参加实习小组长竞选,通过在实习小组中的组织协调工作来全面提高沟通交流能力。要求带教老师采用“抛锚式”教学方法,从演示、提问、互动、鼓励学生查阅文献、解疑答惑、小组讨论等环节进行带教。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参与到与患者的沟通及处理中去,通过医患沟通实践提高医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以及沟通能力。同时,采用标准化病人对学生的临床诊治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价。
1.2.3自制量表进行评价
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卷面考核,同时结合标准化病人以及OSCE量表对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考核。此外,采用自制量表让学生对理论学习阶段、临床实习阶段等整个教学过程,从课程配置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对自身沟通能力提高的适用性等方面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进行评价。
2 结果
理论学习阶段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9.3±5.6分,标准化病人考核平均成绩85.6±3.7分,实习生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回馈信息显示其满意度达94%。
3 分析及讨论
目前在国内,医学生的沟通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因为培养体系的不完善、考核标准不统一等局限性,其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工作及研究仍然较国外发达国家滞后,仍处于摸索阶段。
在本组研究中,我校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必修课程与推荐选修课程相结合,将案例分析、人际交往与沟通课程、以及标准化病人融入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进一步加深了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理论结束后的考核显示,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9.3±5.6分,标准化病人考核平均成绩85.6±3.7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选修课程的设置,有利于让学生在掌握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懂得如何与人交流、沟通,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此外,学生通过社团举办辩论赛、演讲赛、青年交流沙龙等活动,其在人际交往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亦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采用标准化病人的运用可很好的锻炼医学生的语言能力、沟通技巧、以及临床技能,而不会伤害到患者。同时由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则能够真实表现出病人的表现(如表情、声音、体态等),在考核阶段还能够保证对每一位考生的表现都能一致,而不出现真是病人因恼怒、厌恶等负面情绪而造成的偏倚。且由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还能对学生的表现按照统一的标准作出指导及回馈。
在临床实习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方法,从演示、提问、互动、鼓励学生查阅文献、解疑答惑、小组讨论等环节进行,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鼓励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主动的查找相关文献、参加小组讨论、得出处理方案等过程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实习生的探索精神,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揣摩及学习交流沟通技巧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在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中,我国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文献报道中显示,目前对其医学生沟通能力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有些提纲挈领的、抽象的研究,但其考评体系还有待建立。本研究显示将标准化病人以及OSCE量表运用于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以及考评中,将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沟通技巧以及临床技能,但标准化病人的选择以及量表站点的设定等具体操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彭芳,毕清,郝敏.论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能力评估和素质培养[J].医学与社会,2010,23(5):100-101.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困难生 心理困境 心理资助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78
Reflections on Psychological Funding Model of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iculties
CAO Yingchun, LIU Wei
Abstract Current funding system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difficulties students studying economic pressures, but to some extent, ignored the difficulties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needs.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Mental funding model to achieve material and psychological poverty pronged poverty reduction, to help them overcome psychological difficulties, and become talents.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iculties; psychological difficulties; psychological funding
独立学院扩招,生源构成发生很大变化,大量家庭经济困难但又想接受本科优质教育的学子进入独立学院,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现行的“奖、贷、助、补、勤”资助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缓解了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压力,满足了个人发展的需要,促进了教育机会公平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但同时,困难生心理困境问题却日益显现,深入探讨困难生心理困境的成因,构建健康心理资助模式,完善资助工作对困难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作用,促进困难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我们资助工作者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 独立学院资助体系现状分析
独立学院于2007年被纳入资助政策体系,现行的资助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制度、国家助学金制度、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勤工助学、社会资助和特殊困难补助等形式,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多地从这些资助政策中受益。与此同时,现行的资助体系更侧重于困难生物质上的资助,往往忽视了困难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首先,独立学院作为民办院校,收费高,报考学生多来自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经济优渥学生和经济困难生这种经济上的差别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差异,本身就很可能造成困难生一定的心理困境。大多数困难生也不太愿意让同学们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担心会被同学们看不起,而现行资助体系为保证公正公平,在评定过程中有很多民主评议、公示等环节,有的困难生会因此而精神高度紧张,自我封闭,而有的困难生可能就因此放弃被资助的权利,这些都会影响到困难生的学习、交往。
其次,资助工作的重点往往过多放在申请贷款的程序管理、困难生信息库管理等事务性的环节上,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这也容易导致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认为接受资助理所当然,较易养成坐享其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困境。这种缺乏感恩、对他人和社会冷漠的学生,即使将来走向社会也不会发挥很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现行的资助模式更多的是给予困难生物质上的帮助,对于困难生能力提升尚存在不足。独立学院困难生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课堂教学,没有能力承担高昂的技能培训费用,课余时间多用来勤工助学,无暇自修,且勤工助学多为家教、促销等与专业技能提升不相干的岗位,因而知识面较狭窄,专业能力发展基础薄弱,实践能力以及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在当前严峻就业环境中,就业劣势较明显,特别是对比个别非困难学生可能利用家庭资源出国留学、顺利求职,感知自身就业渠道窄等劣势,心理落差大,导致迷茫畏惧等心理困境。
2 独立学院困难生的心理困境现状
对于独立学院困难生来说,高昂学费带来经济压力,成长环境差异难融入集体带来人际交往压力,课余时间多外出兼职助学无暇学习带来学业压力,就业市场不规范带来就业压力,久而久之,较易形成一系列的心理困境,进而阻碍其身心健康发展。
2.1 自卑焦虑
困难生相对于非困难生而言,往往承载着更多的家庭期许,对自身的要求普遍很高,然而,在独立学院中,学生之间的经济状况差异明显,困难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很容易产生落差,从而很难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这导致与他人交往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自我否定,羞涩,不愿与人交流,不敢参加社团活动等集体活动,长此以往,越来越失去与人交往的自信和能力。而他们又深知,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快乐度过大学时光、顺利适应社会环境的重要保障,这种心理压力长期存在,就会导致部分困难生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2 冷漠依赖
感恩是一种品德,懂得感恩的学生,与人、与社会相处才能更和谐,独立学院中,大部分困难生还是能感知父母的辛苦付出、学校和社会的温情帮助的,并能用实际行动进行回报。然而,除学生自身原因外,现行资助体系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使得仍有一部分困难生感恩观存在偏差,视社会的资助、学校的帮扶为理所当然,无动于衷,其危害必然导致个体品质的冷漠、依赖,自立自强自助精神匮乏。
2.3 迷茫畏惧
当前,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就业市场用人需求总量不变,这使得用人单位条件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然而,部分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学生存在偏见,不认可,设置门槛,严重打击了学生求职的自信心,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困难生群体,他们肩负着改变家庭命运的重任,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业余时间多用于兼职,没有条件接受技能培训和参加活动锻炼能力,导致知识面狭窄,专业能力薄弱,对求职前景比较悲观。加之当前就业市场的不规范,不少非困难学生利用家庭关系积极开拓就业岗位,这使得部分困难生的自卑情绪更加严重,进而会出现畏惧、迷茫的心理状态。
3 独立学院困难生心理资助模式构建
作为独立学院资助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更新资助观念,努力完善现行资助体系,构建心理资助模式,强化精神关怀和能力培养,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对困难生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帮助他们塑造健康心态和人格,使之能够自信乐观、自立自强、提高能力,化感恩为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3.1 建立困难生心理健康档案,增加心理资助工作的针对性
每学期初,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工作结束后,组织被认定的困难生填写专业的心理测量表,并由专业的心理教师进行分析、整理、建档,并反馈给相应的辅导员,辅导员定期与困难生交流,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及时将情绪行为异常的困难生反馈到心理咨询室展开心理辅导。
3.2 开发心理资助网络平台,增加心理资助工作的功效性
当代大学生身处网络信息社会,网络已悄然成为大学生群体中一个不可替代的交流中介,网络作为一种中介,“使人类第一次真正拥有了两个空间,一个是现实的世界,一个是虚拟的世界;拥有了两个生存平台,一个是现实的自然平台,一个是虚拟的数字平台。”①大学生们在网络世界中尽情演绎着自己的人生,网络的这种主体性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师生交流互动的交互性,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弊端。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包括心理健康课程、心理辅导基本上都是教师处于主导,将心理知识和观念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往往忽略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和引导效果。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心理资助工作,势在必行。
第一,开设针对困难生的网络心理课程。资助工作者会同专业心理老师,制定困难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供学生学习使用,帮助困难生更好地疏解心理困境,更好地自我认同。一般来说,心理资助课程应该包括自我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感恩观、诚信观在内的人生观教育,职业规划教育,以及基本的心理调节方法教育等。(1)自我教育。人不同于动物,人的生命活动展开过程就是其自主性彰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通过对象性存在的人和物感知自我,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与外在环境的认识,正确的自我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并与外在环境和谐相处。(2)人际交往教育。人是群居动物,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人际交往,融洽的人际关系会给人带来快乐和充实,并有助于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实现社会化。当代大学生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丰富多样,他们渴望通过交往得到更多的心理上的充实,但由于部分困难生自我认知出现偏差,存在自卑、自我否定等心理困境,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应有的自信,不能从群体中找到归属感,更不能感受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价值,进而影响到学习、生活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人际交往教育是心理资助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3)感恩观、诚信观在内的教育。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②人生观教育体系庞杂,针对困难生的尤以感恩观、诚信观为要,部分困难生感恩观存在偏差,对资助表现出冷漠依赖,对助学贷款的偿还逃避推脱,这种状况令人忧虑。感恩、诚信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高度体现,学会感恩,讲求诚信,心中才会充满爱心,才能让学习、生活更有意义。因此,感恩观、诚信观在内的人生观教育必须落到实处,让困难生始终秉持感恩之心和诚信之心,自立自强,回报社会。(4)职业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结合主客观条件和自身情况制定最优的职业奋斗目标的过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指明行动的方向,发掘自我潜能,增强竞争力。当前,大学生群体特别是困难生群体中,不少困难生在职业规划上存在自我低估的倾向,往往忽视自身素质和职业要求的匹配程度,且因经济原因职业准备投入较被动,从而在求职过程中迷茫畏惧,就业劣势明显。因此,困难生心理资助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困难生有效解决就业心理困境,顺利求职。
第二,进行网络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室和视频等网络通讯工具,给来访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与治疗性质的各种心理服务。③困难生心理资助工作者应该积极利用QQ、微信、微博等聊天工具,帮助困难生解决心理困境。困难生群体往往比较敏感、矜持,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不愿轻易吐露心声,表面貌似坚强,实则内心迷惘,渴望得到引导。网络因其虚拟性正好满足了这个要求。
总之,独立学院现行资助体系满足了困难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公平,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努力构建困难生心理资助模式,实现物质脱贫和心理脱贫双管齐下,必将能有效地帮助困难生克服自卑等心理困境,自立自强,成人成才,也必将促进独立学院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
注释
① 曾国屏等.赛博空间的哲学探索[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83.
“口才培训”悄然兴起
100%的成功=15%的专业知识+85%的人际沟通和口才等综合素质,这个成功学的公式已经为大多数人所认可,人际沟通与口才等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举足轻重的85%,恰恰是很多人成功的绊脚石。于是“讲话培训班”、“口才培训班”一经推出就受到白领青睐。据一培训班老师介绍,说话看似小菜一碟,人人都会,但当众讲话时落落大方、口若悬河,却并非每个人都能办到。而如今,商务谈判、就职演讲、代表发言等,哪样不需要当众讲话?我们培养的就是普及型的“演说家”,不仅传授讲话的技巧,还为学员提供锻炼自信心的机会。很多学员表示,参加培训后觉得自己焕然一新,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如和自信。
“礼仪培训”需求强劲
某商贸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郭先生谈起“礼仪培训”的迫切性,颇为感慨。一次公司下属和意大利客人会晤,仅仅因为用错了刀叉次序,就引来了对方的侧目,至今让郭先生记忆犹新。
目前国内企业懂国际礼仪的人才十分匮乏,对企业在国际商场中的发展极其不利。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和深入,国内了解和学习各国的商务礼仪和生活礼仪的需求呈旺盛增长态势。国际礼仪培训市场悄然启动,关于国际商务礼仪人才的培训需求呼之欲出,前景广阔。
商务礼仪培训包括访客接待与拜访礼仪、会议礼仪、会展礼仪、商务电话应对技巧、西餐礼仪、餐桌礼节、各国风俗文化等等。
高职生入学成绩相对较低,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方法单一,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文科高职生,因他们掌握专业能力的前提需要较为广博的知识面和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特别对综合能力的要求更突出。这些能力不像理工科高职生一样“一目了然”和“容易上手”,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因此,他们认为自己所学专业“技术含量低”,就业前景“十分渺茫”,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和压力。另外,由于文科高职各专业课程学习难度相对较低,加上有相当部分任课教师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如考前重点过于有针对性、对学生求知欲的引导不足等,导致他们缺乏锐意进取精神,在学习上存在很强的依赖性。一方面是就业压力和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是学习动力不足,知识匮乏,二者互相“纠结”,成了文科高职人才培养的又一大“瓶颈”。再加上当前大学生多数是“90后”独生子女,家庭物质条件较好,长辈比较溺爱,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较差,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而其成长环境的“一路顺畅”,使他们一旦遇到暂时阻滞就不知所措,抗挫折能力弱,导致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总之,文科高职人才培养之所以产生诸多“瓶颈”,究其原因,在于人们没有把握住文科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致使文科高职人才培养要么模拟本科模式进行培养,使培养方式成了“本科压缩培养制”;要么对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照搬照抄,缺乏针对性,造成实际效果不理想。为此,笔者认为,与理工科人才培养注重“技术”不同,文科高职培养注重“能力”,而人的诸多能力中,关键能力是核心因素,因此,可以在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的视野下探讨文科高职人才培养的“突破口”。
二、关键能力视野下文科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
(一)关键能力和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的概念
我国学者认为,“关键能力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在现代社会中普遍需要的、可迁移的、促进性的、与职业或专业无直接关系,但在就业、创业、更换职业等个人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能力”。关键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它普遍适用于一定范围的岗位群,并可扩展到相关新工作领域。关键能力对提高个体的工作适应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获得便会伴随个体整个职业生涯。高职生关键能力指高职生除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具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岗位转换及职业发展的能力,是一种从事相同或相近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可迁移的跨职业能力。文科高职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中,偏重文、史、法、教育、经济管理等专业大类的分科”,如行政管理、中文秘书、法律、人力资源管理及师范类等专业。文科高职不像理工科高职那样具有非常强的技术实操性,能力相对难于量化。因此,笔者认为,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指文科高职应当具有的集中体现在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等方面,以相对抽象非智力因素而非实用技术为主要量化的、能及时应变文科类专业岗位群的跨职业综合能力。具体来说,首先,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属于在高职生关键能力基础上对文科高职生从事职业岗位群胜任力的一种归纳总结。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对文科高职生具有普遍适用性,只有具备这些能力,学生才能在职业发展变化或者劳动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等情况下,从容地在变化中重新获得发展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知识。虽然这其中有些能力其他高职生也需要具备,但对文科高职生而言,这些能力具有特定职业的通用性,对职业生涯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其次,文科高职生与理工科的关键能力要求不同。对个人的影响中,有些能力是理工科高职生发展必须具备的,如对高新科技信息的吸收能力,而这些文科高职生可以没有;有些能力虽然二者都需要,但是细化后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对于学习能力,理工科高职生更侧重于科学技术的学习,而文科高职生则侧重于人文知识和人际交往经验或公关能力的学习等。再次,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主要以相对抽象的非智力因素为量化。与人交往、组织管理、心理承受等能力在心理学上称为非智力因素。由于专业特性的不同,理工科高职生关键能力往往可以通过实用技能进行量化,如对技术、机械的操作;而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则不同,内化素质无法通过某项具体指标显现出来,或者即便可以展现也无法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如人际交往能力等。很多时候,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体现的领域是对日常事务的人工处理方面,涉及的大都是非智力因素,它与理工科高职生的“人—机”模式有巨大差别。
(二)关键能力视野下文科高职人才培养的内涵
人才培养指“为构建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和结构,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文科高职人才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一直以来文科高职人才培养不像理工科那样,在技术上可以做统一、严谨和细化的标准和具体量化,致使文科高职人才培养寻找不到有效的路径。因此,笔者认为,既然文科高职人才培养与理工科相比,缺乏“技术含量”,那就从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视角入手探讨其人才培养。关键能力视野下文科高职人才培养,即根据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的内涵、构成及其要求,为构建文科高职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结构,按照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文科高职生的成长规律,对文科高职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开展其他有利于文科高职生成才的德育、智育、体育和其他管理服务工作,从而把文科高职生培养成为适应岗位群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最终实现文科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三、关键能力视野下文科高职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分析界定文科高职关键能力的构成要素
笔者认为,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应该包括学习与信息处理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与心理调适能力四个部分,具体来说,学习与信息处理能力指文科高职生应当具备良好的获取、判断、选择、整合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指文科高职生应当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即通常所谓的“能说会写”;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际交往能力,二是沟通能力、技巧和方法;适应与心理调适能力指文科高职生要在紧张的职场中学会调整心态,客观、冷静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提高性格中的坚韧性,等等。当然,以上对文科高职关键能力的分析还是比较宏观的,毕竟文科高职专业众多,各有特点,专业不同,关键能力就不同,因此,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对每个专业的关键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细化分析和界定。
(二)加强文科高职实践教学场所建设
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是高职教育“义不容辞”之举。文科高职虽然难以走理工科高职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道路,但任何理论都有实践空间,不能实践的理论是不能想象的,所谓“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道理。文科高职除了继续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场所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辟校内实践场所。在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天然实践场所,文科类高职生可到学校各个部门实践,如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到学生处或其他管理部门参与实习,文秘专业的学生可到党政办公室、档案室等参加实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到人事处参加实习,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到招生和就业部门等部门参加实习,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到总务、后勤和保卫部门等部门实习,甚至可以兼职担任学生宿舍管理员,等等。在校内职能部门进行实习,文科高职生能直接接触具体岗位,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充分得到职业熏陶。同时,校内实践与校外相比,时间安排比较灵活,学生的安全能够得到较好保障,更加难得的是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能对学生的实践过程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三)加强文科高职教师的培养和管理
“教学师为先,高职教育的成败,其决定因素在于教师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除了继续面向社会招聘“双师型”教师外,还要加强对校内教师的培训培养。首先,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学术探讨引导他们分析界定本校各文科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好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建立课程体系,构建实践环节。其次,创新教师教学方法,引导教师认识到文科高职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重要性,通过学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实践环节的标准、要求和具体做法,同时,还要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利用寒暑假到实践部门第一线亲身体会和学习,让他们了解社会和市场需求,以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技能,提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走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道路。再次,通过学校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方式加强教师管理,对在教学改革上取得实际效果,教学方法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受到学生欢迎的,能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在年度考核时给予表彰,在评定职称时给予一定政策倾斜,由此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提高水平。
(四)加强文科高职生道德素质和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