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15:45: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男生声乐训练的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必须根据我院戏曲中专学生的特点,从中摸索规律制定出实际可行的方案。从我院多年来戏曲中专教学实际看,是唱、做、念、打基础课与教戏、排戏相结合的教学程序。所以戏曲声乐课必须与剧目教学有机结合,不然就会出现脱节,远水解不了近渴,无法配合剧目教学的需要。
二、关于音位训练程序问题
不论男生女生,学制三年或五年,在音位训练方面,首先都应从“打开喉咙”,“竖起咽腔”等,要引导学生弄清楚以下几个关系,即演唱姿式与声音的关系;气与声的关系;字与声的关系;丹田与声的关系;打开喉咙与声的关系;情与声的关系,上述关系都是在用声过程中有机联系,相互配合的一个整体。所以必须简易明了地让学生懂得他们的关系和作用,便于在用声时操纵运用。
低年级唱、念的选段要以开口音为主,结合闭口音练习。在板式和旋律方面应选择短浅流畅、缓慢为主,如慢二八板(2/4)拍,慢拍(4/4)拍为宜。跺子板和快流水板可在稍高年级里增添。在声位训练方面,就是要抓住“开侯”“开口”不放,在此基础上,还是要狠抓呼吸与丹田功能的训练。
关于气息的训练,我认为不要限于纯呼吸练习,实际上从生活中观察和体验,气息是声,情的动力和来源,也就是说不同的情绪,产生不同的气息状态。情和气的关系,如同弓和箭,箭的射程是由于弓的张力大小来决定的。气的粗细、长短、提、托、沉、推都是受情绪所支配。所以说从情中找、情中练、情中去体验。比纯呼吸练习收效快,易与巩固,很少有副作用,这样才能逐步达到吐字清、感情真、声音美的戏曲声乐教学目的。
三、关于男生唱腔教学问题
男生唱腔和声乐的训练,一直是我们的重点教研项目,以便从中摸索、探讨一套规律,我个人认为关键是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还要向兄弟剧种学习借鉴好的经验与唱法,京剧老生的唱法就很好,很科学。豫剧黑头唱法,除了保持本剧种的吐字、咬字、韵味之外,也要借鉴学习京剧黑头的演唱方法。即洪亮、又有堂音、还很科学。值得我们去琢磨,探讨、学习。
另外男生必须按童音、变声初期、中期、后期四个各阶段科学的安排课时,准确选择适宜的唱段,要能按人定调更好,不能因一部分男生处在变声期,不让他参加文戏剧目而只能去排没一句唱腔的武打戏。这种做法对学生稳健的度过变声期无益而有害。以上仅是本人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和想法,很不成熟。
四、总结
【关键词】青少年 变声期 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是培养青少年良好发音的重要手段,青少年正处于重要的变声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对嗓音保护不好,将会给以后发音带来遗憾,不仅不利于歌唱,对讲话也会有影响,损失很大。变声时期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的,如何在变声时期保护好嗓音,做好声乐教学是每个声音教师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变声期及其特征
1.初期变声:这个时期声带变得比较厚,一般会有较少分泌物,并轻微充血。在唱歌的时候会感到费力,并且容易疲劳。男生青少年声音一般比较粗糙并伴有略微沙哑,女生青少年声音一般比较涩滞,当经历过变声一段时间之后,声音会逐渐丰满。
2.中期变声:这个时期声带变化比较剧烈,严重的会出现水肿,沙哑较严重,分泌物较多,充血严重。男生声带变得更厚,声音低沉,并且喉头逐渐增大,不容易控制发声,在唱歌的时候会出现失声或者破音现象。女生声音变化没有男生变化大,但是在这个时期仍然要做好保护工作,消除影响声音发展的障碍。
3.后期变声:这个时期上述所讲的症状会得到一定缓解,喉咙部位一般发育完成。声音基本定型,男生喉结比较突出,声音接近成人。女生和男生声音差别比较明显,但是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个时期变声基本已经过去,女生声音比较丰满,男生声音比较低沉,音色厚重。
二、变声期的声乐教学方法分析
1.首先要建立科学正确的歌唱呼吸状态。呼吸是在唱歌中最重要的艺术,歌唱声音的变化需要得到呼吸的支持。在歌唱中进行呼吸是人体有意识的行为,可以通过呼吸控制声音强弱、长短、高低、速度以及吐字情况等等。所以,对变声时期青少年的声乐教学要进行强制性训练,通过反复练习获得流畅的呼吸,把声带负荷减轻,移动声音支点到小腹部,使声音共鸣体和声带处于放松状态,促进发声。
2.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青少年声带变化特点选择合适的声乐教材。虽然在教材中歌曲音域并不宽广,但是对于变声期青少年来说唱好歌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学习之前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变声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材,最好选择音域不宽的歌曲教材,并且力度和音量也不适宜太大,一般歌曲旋律要适中不可以过大。例如可以选择这样的曲子。男生可以选择F调《小白杨》和c调《雨花石》的练习。女生可以进行G调《小背篓》的练习和降B调《绣红旗》等歌曲的练习。
3.训练方法要科学。第一,教导学生在平时的唱歌中最好用轻声,并且练唱的时间不可以太长,保护嗓子,防止声带疲劳导致损伤。同时,不可以急于求成,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从最基本,最适合的自然声音练起。第二,对传统声乐教学进行了解,把“咽音练声法”运用到变声青少年的教学中。研究提高变声时期发音能力的办法,通过各种矫正方法提高青少年歌唱声效。第三,利用正确方法教导青少年在变声时期保护嗓子。在唱歌之外的时间尽量较少说话,让嗓子得到充分休息。第四,教学环节安排要合理。变声时期唱歌时间要有一个度,所以要合理安排唱歌时间。
4.运用科学的方法适度进行中高音训练,声乐老师在进行这一训练时,要把握好科学教学方法,要用高位置轻音开头,用轻声引入头声的方法进行清唱,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运用气息来控制机能,可以让发音更加准确而且富有美感。在进行训练时,要注意头声可以用假声来代替,这样可以提高声带的振动幅度,开始前要深吸一口气,因为这种科学练习方法需要有深气息作为支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气落于底,声发于顶”。在这个引入的过程中,关键是需要形成比较长的通气时间和可变共鸣腔,要把喉头放低,抬高软腭的位置。当呼吸的气多了,气压也就大,发声的时间也就长,可以有效地放松喉头软骨肌肉,减少发声部位的负担,可以有效地省力护嗓。这一高位轻声引入头声的方法在科学的实验方法中是十分有效的。
三、变声时期声带的保护
变声时期对声带的保护非常重要,青少年要保护好声带,才能为以后更好地发声做准备。
变声时期一般是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最强烈的时期,要做好身体素质锻炼,同时还要注意营养,提高营养质量。注意粗粮和细粮的搭配,保证蛋白质含量。多吃一些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水果和蔬菜,最好不吃或者少吃刺激性大的事物。还要禁止大声叫喊,因为过分紧张或者激烈的尖叫容易导致声带损坏。另外,青少年还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变声现象,减少精神负担,克服心理障碍,充分调整好情绪和心态。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促使喉咙部位得到充分休息,这样才能够精力充沛,促进声音发展。
关键词:声乐艺术表现力辩证关系
中专学校声乐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5—17周岁,有些学过一点发声方法,有些一点也没学过。入学以后,经过一个时期的声乐技巧、技能训练,他们基本能唱一首完整的歌曲。但到了舞台演出和考试汇报时,却出现了声音“假、大、空”的现象。笔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探索出一套新型教学模式。
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中专学校声乐教学对象分三类:一种是教师仅仅通过讲解示范、启发引导,马上就能领悟到声乐发声方法、唱好作品的学生。他们的演唱往往具有激情和表现力,声音也比较圆润、丰满、流畅、动听,表演自然。这类学生善于与教师配合和沟通,热情高、学知欲望强,课下完成作业也积极。另一类学生,教师虽然运用同样的上述教学手段和方法教他,而他却不能马上领悟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意图和目的,反应也不敏感、情绪也调动不起来。自然,他们的声音也就打不开,更谈不上悦耳动听和激情表演了。对待这类学生,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引导。通过形象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打开心灵的闸门,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调动“情商”。最终,使他们的声音和激情碰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第三种学生,他们通过模仿造做出来声音,情感表达僵硬、声音气息不流畅贯通,自然,表演就更谈不上了。但他们学习热情很高、上进心强,急切地想表现自己。对待此类学生,在教学时,不应急于批评,更不能拿他们的缺点与其他好的学生来比较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是给他们讲解清楚教学理念:无论多么高超的声乐技能和技法,都是为情感服务的,都是心灵在歌唱。只有明确了教学理念,他们的声音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打开,表演才能自然、流畅,情感表达才能恰到好处。
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在教师授课的同时,要超前地和学生一起研究和欣赏最近时期最红、最火、最受人们关注和喜爱的歌唱家、音乐会及歌手大奖赛。多看戴玉强、阎维文、、宋祖英等著名歌唱家的影像作品。分析、研究、总结他们的歌唱技巧、方法及成就;让学生明确只有用“心灵歌唱”,才能唱到人们的心里去,才能心心沟通,才能打动观众,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声音的技法与技巧。从而学生明确什么是“声情并茂”的演唱。再者,教学中还可利用歌剧《党的女儿》《江姐》《白毛女》等影像作品来启发和感化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歌唱和表演的关系。
三、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15—17周岁的学生都尚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理和生理都非常稚嫩且天性灵活好动。要在这个年龄段建立声乐的发声腔体,训练出良好的歌唱乐器相当困难。首先用“鼓励”的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对学生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然后从“真”声挂“假”声到“混声”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开始时可用“哼鸣”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深呼吸支、头腔位置等。建立了声乐的歌唱通道后,就可运用哼鸣状态来带动汉语音韵的十三辙,进行扩张声音练习,用“春、夏、秋、冬、南、来、北、往、各、界、互、报、喜”代表汉语音韵十三辙训练头腔、咽腔共鸣和胸腔联合式呼吸,最后,带动全身心去歌唱。对于尚未度过“变声区”的学生就要利用学生自身的童声来训练。因为他们是童声,自然上高音就困难,教师可找一些音域相对适度的歌曲训练,避免拉伤声带,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变声区。如何解决男生的男高音问题呢?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当男生唱到小字二组e2—f2(即“换声点”)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让男生从“w”母音拢着唱,闭口音开着唱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腔体扩张的感觉,找到声音的高位置,进而全身心地投入激情歌唱,忘记换声点“高”音的存在。这样就顺利地通过换声点,达到字、声、情、表、形统一,声音乐耳之目的。
四、声乐训练中的辩证关系
一位好的声乐教师会有很强的声音分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简单、灵活、有效地解决学生声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声音训练的角度看,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的歌唱,这要求教师的听觉是平衡的,思想方法是辩证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在训练中,如果过分强调声音的靠前和高位置而忽略了与他们成反向的声音垂直“拉伸”和气息的深度,就会失去歌唱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声音位置时,始终要注意与它反向的气息的运用;反过来,在提示气息放下来时,又要注意声音的高位置;提示声音靠前时,要注意声音的垂直状态;在提示喉咙打开时,要注意声音的集中或加强声带的张力;当强调吐字清楚时,要注意科学歌唱方法的运用等。此外,歌唱中的每一个字都要在科学唱法的共性之中,而科学唱法中的每一个字,又有它本身的个性体现;歌唱的姿势既要放松又要积极等。
声乐教师往往习惯用听觉效果来要求学生,这样会造成声音向单一或局部方向发展,失去歌唱的平衡,使声音无法控制,科学的歌唱状态也受到破坏。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时刻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正与反、上与下、前与后、大与小、宽与窄、声与字、开与闭、紧与松、横与竖、圆与亮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而保持良好的、科学的歌唱状态。
关键词: 变声期 声乐教学 有效方法
变声期是人发育成长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时期。变声期学生声乐教学问题是中等职业艺术学校声乐教师都要面临和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一问题已日益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传统的声乐教育理论大多认为变声期学生应该禁声,少学或不学声乐,以免伤害声带。笔者长期从事声乐教学工作,对变声期学生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切身的体会。笔者认为,面对变声期学生,声乐教学完全不用“谈虎色变”,不用禁声或消极对待。声乐教师只要正确了解变声期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特征,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训练,就完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变声期,使学生在变声期照样可以唱好歌曲。
一、变声期学生的生理现象
变声期是指童声到男(女)声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一般出现在青少年的14―16岁。男生变声期一般在14―16岁,18岁基本完成;女生变声期一般在13―15岁,最迟到16岁左右可完成。变声期中,由于喉部组织迅速地发育,喉头与声带急速地增长变化,致使变声期中声音发生变化。男生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嗓音变粗,音色暗沉;女生则不太明显,声音的变化一般不易察觉。此外,声带和喉部的快速发育,发声器官的血液供给增加,致使声带长期处于充血状态,声带闭合不好,唱歌容易疲劳,高音易破裂。
二、变声期学生的心理现象
变声期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变声期学生由于声音的变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烦恼、自卑的心理倾向,不敢张嘴唱歌,对声乐失去原有的积极性。比如初二班的王皓同学,初一刚进校时,他的嗓音清脆明亮,很轻松就能唱到小字二组的f音,声乐课总是很活跃积极,入校不久还加入了学校的合唱队。初二开学时,王皓的嗓音发生了变化,声音变得低沉沙哑,高音上不去,不得已他退出了合唱团。变声期的前期王皓声乐课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积极了,布置的曲目回课总回得不理想,理由是嗓子不好,不想唱。对于变声期的学生,如果教师不引起重视,不积极引导,就极易使学生在身体发育时期失去声乐教学的大好机会。教师应该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多谈心、多鼓励,积极引导,使学生对变声期有个坦然快乐的心态,从而往良性方向发展。前面提到的王皓,正是通过教师的不断鼓励,到了初二的期末,他又逐步恢复了唱歌的兴趣,学习反而更主动了。
三、变声期声乐教学的有效方法
1.变声期之前的准备
教师在初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就应提早让学生了解变声期的生理知识,让学生知道变声期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使学生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让学生了解用嗓卫生知识。如:切忌大声喊叫;有感冒、喉咙痛等不适现象要及时治疗;不吃带刺激性的食物等。
此外,教师要明确教学进度和及早做好变声期教学准备。尤其是男生,在他们未经历变声期之前,教师要尽量争取时间,多进行声乐基础训练。因为学生在变声期间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教师势必会放慢教学进度和降低教学要求。如果教师不及早做好准备,学生在变声期过后,学习进度会和没有明显变声期的学生拉开一定的差距,不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2.变声期学生的心理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变声期学生大多对唱歌有抵触情绪。如果这个阶段教师不正确引导,就极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声乐的兴趣。教师应该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多谈心、多鼓励,使学生对变声期有个坦然快乐的心态,减少对变声期不适的焦虑,从而往良性方向发展。前面提到的王皓,正是通过教师的不断鼓励,到了初二的期末,他又逐步恢复了唱歌的兴趣,学习反而更主动了。
3.低八度演唱
变声期间,男生声音的最显著特点是音域低了一个八度。这一生理现象众所周知,但是在声乐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把这一生理现象和声乐教学结合起来。我曾经遇到一位年轻教师抱怨变声期的孩子没法进行正常的声乐教学,因为孩子中声区的音都无法演唱,根本无法布置作业。我后来随堂去听课,才发现年轻的教师虽然知道孩子在变声期中,却仍然要求学生用童声的音高来演唱歌曲,自然学生连唱小字一组的e都有问题。其实只要让学生低八度演唱,就可以发现变声期的学生大多还是能胜任中声区歌曲的演唱。
4.混声训练
初中生入学时绝大多数都没有进行过声乐训练,唱歌多以大本嗓为主。大本嗓歌唱极易损嗓,尤其是变声期的学生声带常水肿,闭合不好,如果还是继续用大本嗓歌唱,这对声带无疑是“雪上加霜”。要克服大本嗓,建立有呼吸支持的混声是关键。混声即真假声结合,只有真假声结合,才能产生一种甜美圆润的歌唱性声音――混声。
也只有真假声混合,才能使变声期学生原本变化的声带得以正常地振动并得到保护。建立歌唱性混声,应从初一学生就开始训练。采取从中声区开始,打好呼吸、姿势等基础,逐步寻找混声效果,然后再往高低声发展。教学中,可以采用下行音阶哼鸣的方法,让学生逐步体会高位置头声演唱;多做“u"母音的练习,体会歌唱的“管道”感。学会混声歌唱,不仅可以使变声期学生避免过度用嗓,而且音区容易统一,学生也不会出现变声期不敢唱的情况。
5.多样化教学
变声期学生由于声带的特殊性,声乐教学不仅要缩短演唱时间,而且要降低演唱难度。如此,教师就应该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多做文章,让原本有苦恼的学生找到学习声乐的快乐。
(1)无声训练
一种是无声朗诵歌词训练。它要求学生保持歌唱的呼吸和状态,无声地模拟唱歌或朗诵歌词。通过这种训练,学生能快速找到歌唱的咬字状态。如《渔光曲》这首歌的第一段,“晒”和“吹”两个字都是大跳,就可以建议学生在气息支持下无声朗诵歌词,找到唱歌咬字时喉咙的打开状态,反复几次再让学生发声,如此既可以让学生声带得到休息,又可以避免不正确发声带来的声带损害。
另一种是无声的呼吸训练。它包括:缓吸缓呼、急吸缓呼、急吸急呼等。缓和急代表呼吸的快慢。急吸急呼的训练可模仿“狗喘气”的感觉找呼吸支点(小腹周围),训练腹肌的弹力和呼吸的灵活性;缓吸缓呼的训练可以全面调动呼吸器官参与工作,它是呼吸训练的基础。为了增加学生的趣味性,无声呼吸训练还可以和有声呼吸训练穿行。比如让学生吸完气保持气息,在不换气的情况下,轻声口念“一个萝卜、二个萝卜、三个萝卜……”谁越省气息,谁念的萝卜个数就多。这样的游戏性教学使声乐课变得丰富有趣,学生在快乐中不但忘掉了变声期的烦恼,腰部控制气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2)气泡音训练
气泡音就是运用气息吹动声带,使喉室内出现打“嘟噜”、出“泡泡”的效果。它的要领是:用微弱但有支持力的气息吹动声带,就会出现一个气泡(声带吹开又并拢一次),连接起来就形成非常清晰的气泡音。早晨起床前,躺在床上最易找到气泡音,因为通过一夜的睡眠休息,声带较易产生最松弛的闭合振动。气泡音对于声带疲倦或变声期的学生来说,可起到按摩声带的作用。
(3)轻声慢速
轻声唱法是变声期声乐教学中较常用的方法。轻声演唱可以避免过度用力或粗暴地猛冲声带。变声期声乐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一般练10分钟就应该休息,保护嗓子。挑选的曲子音域也应该以中声区为主,避免唱高音,音量不宜过大。速度应较慢速,以训练气息为主。
(4)打嘟训练
其方法是:像闻花一样吸气,嘴唇轻闭,将气息有控制地缓缓呼出,促使上下嘴唇振动,发出嘟嘟的声音。打嘟训练不必有音高,如此可以锻炼腰部力量,为学生打好呼吸的基础。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能有效地将变声期学生学习声乐的不利因素减至最低程度,并增强学生学习声乐的信心。只要变声期的声乐训练方法得当,则学生不仅完全能安全顺利度过变声期,还能为今后的声乐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宝璋.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04.
[2]刘建华.歌唱气息与混声的训练.中国音乐,2003.04.
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中专学校声乐教学对象分三类:一种是教师仅仅通过讲解示范、启发引导,马上就能领悟到声乐发声方法、唱好作品的学生。他们的演唱往往具有激情和表现力,声音也比较圆润、丰满、流畅、动听,表演自然。这类学生善于与教师配合和沟通,热情高、学知欲望强,课下完成作业也积极。另一类学生,教师虽然运用同样的上述教学手段和方法教他,而他却不能马上领悟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意图和目的,反应也不敏感、情绪也调动不起来。自然,他们的声音也就打不开,更谈不上悦耳动听和激情表演了。对待这类学生,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引导。通过形象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打开心灵的闸门,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调动“情商”。最终,使他们的声音和激情碰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第三种学生,他们通过模仿造做出来声音,情感表达僵硬、声音气息不流畅贯通,自然,表演就更谈不上了。但他们学习热情很高、上进心强,急切地想表现自己。对待此类学生,在教学时,不应急于批评,更不能拿他们的缺点与其他好的学生来比较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是给他们讲解清楚教学理念:无论多么高超的声乐技能和技法,都是为情感服务的,都是心灵在歌唱。只有明确了教学理念,他们的声音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打开,表演才能自然、流畅,情感表达才能恰到好处。
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在教师授课的同时,要超前地和学生一起研究和欣赏最近时期最红、最火、最受人们关注和喜爱的歌唱家、音乐会及歌手大奖赛。多看戴玉强、阎维文、、宋祖英等著名歌唱家的影像作品。分析、研究、总结他们的歌唱技巧、方法及成就;让学生明确只有用“心灵歌唱”,才能唱到人们的心里去,才能心心沟通,才能打动观众,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声音的技法与技巧。从而学生明确什么是“声情并茂”的演唱。再者,教学中还可利用歌剧《党的女儿》《江姐》《白毛女》等影像作品来启发和感化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歌唱和表演的关系。三、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15—17周岁的学生都尚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理和生理都非常稚嫩且天性灵活好动。要在这个年龄段建立声乐的发声腔体,训练出良好的歌唱乐器相当困难。首先用“鼓励”的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对学生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然后从“真”声挂“假”声到“混声”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开始时可用“哼鸣”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深呼吸支、头腔位置等。建立了声乐的歌唱通道后,就可运用哼鸣状态来带动汉语音韵的十三辙,进行扩张声音练习,用“春、夏、秋、冬、南、来、北、往、各、界、互、报、喜”代表汉语音韵十三辙训练头腔、咽腔共鸣和胸腔联合式呼吸,最后,带动全身心去歌唱。对于尚未度过“变声区”的学生就要利用学生自身的童声来训练。因为他们是童声,自然上高音就困难,教师可找一些音域相对适度的歌曲训练,避免拉伤声带,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变声区。如何解决男生的男高音问题呢?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当男生唱到小字二组e2—f2(即“换声点”)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让男生从“w”母音拢着唱,闭口音开着唱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腔体扩张的感觉,找到声音的高位置,进而全身心地投入激情歌唱,忘记换声点“高”音的存在。这样就顺利地通过换声点,达到字、声、情、表、形统一,声音乐耳之目的。
四、声乐训练中的辩证关系
本文作者:范海平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中学
注重方法教学
学习歌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歌唱的器官小部分暴露于体外的在歌唱时可直接受大脑支配外,其余大部分必须通过科学训练才能达到间接控制生理功能的目的。所以要想立刻改掉歌唱时的弊端,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时间的磨练。发声是根据发声生理学研究,人的嗓音的整个音域中,最自然、最容易发出的又最省力的,是人们用于说话的一段音区的声音。声乐上称为“自然声区”,也叫“中间声区”。发声是建立良好歌唱状态的基本手段,是有效改善与发展嗓音、提高歌唱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变声期嗓子的明显变化就是哑嗓,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变化反映,合唱队中有位女同学这种现象非常明显。在一次练习中发现这位学生的牙关并没有打开,偶尔一次打开声音状况还不错,我让她单独演唱了两遍。第一遍,不予她说方法,让她用自己的方法唱,可唱到一半她停下来说老师我高音唱不出来。确实牙关没打开怎么唱都觉得压抑,怎么能唱上去,怎么能有好的声音,在鼓励下她吃力的唱完了一遍。第二遍的演唱我要求她每个字都要打开牙关,要撑住气息。这位学生也挺聪明,看着我的嘴形带着气息很轻松的唱完了第二遍。而同学们也惊奇的发现,这位同学第一遍的演唱声音是沙哑的,高音上不去,而第二遍的声音却是非常干净。所以接下来的集体演唱中,几乎所有的学生也能够尽量的打开牙关。我把这个例子在每个班上音乐课时讲出,现在学校每一位学生都知道唱歌要打开牙关。抓住一些特殊的学生,让他们成为一个典型的例子,不予学生讲空话,在实践中让学生自己得到概念,获得方法。让学生用脑袋去思考音乐,去实践音乐。
注重技能训练及基础训练
歌唱的方法很重要,呼吸却是重中之重。歌唱呼吸是一门广泛而深奥的学问。而在我国古代的声乐理论里也有说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和“气动则声发”。今天,我们强调呼吸是发声的源泉,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的生命。不仅是对呼吸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而且更加突出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正确的发声,良好的共鸣乃至对歌曲思想感情的表达都与呼吸密切相关。因此,在歌唱时只有掌握最自然、最深长、最正确的呼吸,才能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歌唱物质动力,才能更为自如地进入歌唱艺术创造的境界,达到精神和身体的和谐,声音形象和角色形象的统一。初中阶段的学生练习声乐不能够用喊嗓的方式进行,尤其是男生更不行。必须要用气息带动,这样才不会造成嗓子受损。到底怎样运用气息,实际上很复杂、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我模仿迪里拜尔教学中的弯腰找腰部气息的方法,效果很明显,学生找到了腰部的气息位置。要把气息保持住我让学生在腰部系一条绳子,用力绷住腰部,要求学生把握好吸气的状态,顶住气息。这个效果也很不错。有充足的气息,可以更好地抓住音准,可以让你的声音更佳的有质感。合唱队中只有一位男生,嗓子一般,音乐感觉也并不是特别好,唱歌老走调,在社团课中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走调或找不到调。很想劝其退出,可怕打击他的积极性。再说,有个差点的同学在内,可以给其他同学做个反面例子,这样所有同学进步可以大一点,起初我的想法就是这样。可上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学生并不是天生条件不行,而是后天的培养不够,我开始每节课特意在他身上花了一点时间,从练气息开始,还不错,小孩抓住了气息点。因社团中男生较少我让他坐在了钢琴旁边,盯着他唱谱,在气息的带动下,现在音准抓得还不错进步不少。该男生有个优点,每次唱歌都会把嘴巴张得大大的,所以现在即使不让他唱大声,他在同学中的声音还是挺明显的。他从一个反面教材的学生通过气息、方法、音准的训练现在都成了每次正面示范的学生。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声乐艺术又是音乐教育中最容易普及的一门艺术,它不依赖其他乐器,而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修养,因此成为音乐教育中一种最简洁、最广泛的实施手段,所以在初中课程里也应当重视学唱的科学教育。
在国民教育中,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声乐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音乐专业优秀人才以及增强国民艺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目前在高中教育中,声乐教学常常被忽略。因此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声乐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有效性教学的概念以及教学的策略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高中声乐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有效性教学概述
上个世纪初期,西方国家的教育学者就对科学化教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这引起了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对教学的早期研究中,只把其当作一种艺术性的行为,并且结合了现实主义哲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有效应用。由于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的研究理论认为教学应当属于一种科学技术,且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适当选择,对教学策略的高效运用,就能达到提升学习水平以及教学质量的目的,这即指有效性教学。
二、高中声乐教学有效性策略
1.正确处理嗓音变声特点。由于大部分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因而他们的心理以及生理等,都在不断的发生剧变。而在高中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声乐非常容易受到声带改变的影响。而教师在展开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想顺利的完成课堂教学,就必须正确处理学生的嗓音变声的特点,而这也是高中声乐教学有效性提升所面临的一大阻碍。尤其是对于男生来说,高中时期是大部分男生变声的中期,而这一时期的男生声带一直保持在充血状态,且其音域较窄,声带缺乏弹性,若教学的过程中不正确处理,则会非常容易导致声带破裂。而当变声到了后期时,才能逐渐趋向于稳定的声带状态,且控制声带的能力才能获得有效的加强,从而达到改善音质、音域以及音色的目的。而高中时期的女生,大部分都变声结束,但是还需进一步的挖掘起声带的潜力,而开发声音的效果与以后的发展具有非常直接的联系。高中声乐教学的有效性提升,首先就是正确处理高中生嗓音变声的特点,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将学生变声的具体情况加以认真的分析和考虑。而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防止过度训练而伤害到声带,教师还需要合理的控制音域训练的宽度,并且要对音量的训练进行合理的控制,这样才能保护好学生的声带,从而让他们能够将变声期顺利的度过。
2.加强基础训练。与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不同的是,高中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以及系统性,且在开展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声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起始阶段。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任何事物的学习,最难的就是初始阶段,音乐课程教学也是如此。因此高中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声乐基础加强练习,一般最开始练习的是自然声区,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同时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最安全、最基本的发声方法传授给学生们,这样才能防止他们出现盲目练习,而损伤到声带。并且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发音及时进行修正,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发音正确、吐字清楚。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单一的学习内容,教师还应从多个方面吸纳教学素材,这样才能促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另外教师还应选择一些丰富多彩的歌曲进行教学,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对各种音乐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以便对音乐课程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防止学生们对流行音乐演唱出现单一的、过渡的模仿。
3.深入理解、不断创新。在传统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教师教授、学生记忆的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以及主动性都相对较为缺乏。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须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增强高中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高中声乐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们对声乐教学进行深入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创新,由于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更好的升学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为了增强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在制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才能增强声乐教材的适用性。另外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并通过音乐自己的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增强其有效性,不仅需要结合高中变声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同时还要声乐基础加强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对声乐教学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提高声乐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作者:潘月丽 单位:山东省五莲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赵银婷.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声乐教学有效性探讨[J].基础教育课程,2016,10:19-20.
[2]谭师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声乐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音乐时空,2014,01:174.
【关键词】声乐课;教学;原则
声乐是高师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和骨干课程。本课程主要对学生进行发声方法,呼吸方法,咬字吐字方法,作品演唱处理方法以及声乐基础理论和声乐教学方法的教学和训练,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最终使学生掌握高规格的发声方法和高水平的演唱能力,掌握比较扎实的声乐基础理论,并能够具备初步进行声乐教学工作的能力。为了达到,完成和取得以上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四个基本教学原则,即: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灵活多变的教学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一、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创立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其现代意蕴是: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对症下药地实施教学训练,使学生的个性化才能得以有效的挖掘和发展。二千多年来,这一教育教学原则被历代的教育工作者所传承,广泛地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因为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它是科学的,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的,所以它成为一个颠扑不破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
声乐教学是一项既注重共性又注重个性的系统工程,在某种意义意义上说,突出个性是其终极目标。根据学科特点,声乐课一般都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因为所面临的都是个性差异很强的教学对象,学生的嗓音条件,性格,心理和生理状况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都千差万别,因此,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于声乐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试想,如果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方式,十个学生始终用一个方法,用一个练声曲,其教学效果会如何?比如。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就性别来说,或是男生,或是女生,就声部来说,或是男高音,或是女高音,或是男中、低音,或是女中音。个别差异是很明显的。男生和女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声音特点是有区别的,罗女高、中、低音的腔体状态、音域音区、发声部位、共鸣运用,音色特点等都有相对程度的不同,另外还有性格,年龄、嗓音条件、学习程度和成长背景方面的不同,你若不分男生和女生,不分高,中,低音,不顾及学生的性格,年龄、嗓音条件、学习程度和成长背景,始终如一,一成不变地采用一种手段和方法,采用一个母音,一个练声曲,一个作品,一个教学套路,那么,这肯定是违背科学的,也是违背因材施教的原则的,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可见,性别、嗓音条件、声部不同,生理与心理状态不同和性格、年龄、学习程度以及成长背景方面的不同,就必须在教学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策略、方式和方法,在练声曲的选择,练声母音的选择和演唱作品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的运用上,都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的情况,采用最适合他们的练声曲,练声母音、作品,以最有针对性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实施教学,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教学上的成果。
二、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实践告诉我们,任何知识的学习和任何技能技巧的掌握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得遵循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从自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规律,声乐教学是对自然原始的人声进行改造、重建的一项系统工程,学习者要经历从门外到入门再深入的过程,要经历从自由王国到必然王国再到自由王国的过程,要经历从低级水平到中级水平再到高级水平的过程,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时间才能完成好这项工程,而完成好这项工程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必须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声乐教学是一门科学工作,必须从一点一滴打基础开始,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凡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冒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当然,用快捷有效的方法实现声乐教学中有关棘手的问题,在策略上完全是有可能的,关键是科学的东西是需要时间的,要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才能实现其科学性的。学生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基础好一些,有的基础差一些,但仍然存在一个打基础的问题,声音从不规范到规范,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稳定到稳定,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的做法,在日常声乐教学中是屡见不鲜的,总想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学生各种的问题,但往往还是那句老话:欲速则不达。没有走好第一步,就想走好第三步乃至第四步,犯的是违背科学,自然规律的低级错误。
三、坚持灵活多变的教学原则
声乐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你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且这种手段和方法是不是灵活的,多变的,有些手段和方法具有普遍性,可以用在每个学生身上,有些手段和方法用在这个学生身上能管用,而用在那个学生身上却不管用,有些手段和方法用在这个阶段能产生效果,而用在另一个阶段却产生不了效果。所以,在运用声乐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时候,要有辩证的发展的思维,不能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
声乐教学中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随着声乐科学的不断发展,有些方法陈旧了,有些方法更先进更具有科学性了,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具备超前意识,才能跟上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方面,需要下很多功夫,一方面,要通过外出进修和学习,获得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不断摸索和探索,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比较有效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在男高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女中音的教学中,能够通过不同声部灵活运用方法,从而产生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没有理性思考的民族,是一个不成熟的民族。同样,一个没有理性思考的声乐教师,也是一个不成熟的声乐教师。只埋头于声乐实践教学,而不注重声乐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声乐教师,其声乐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不完整的。
【关键词】良好的习惯呼吸发声共鸣声区以及换声问题声乐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2
一、呼吸
呼吸,顾名思义就是呼气吸气,这里包含着吸气与吐气两个运动。
1吸气:吸气时尽量将气吸到肺的底部,背部要挺立切忌肩膀随着吸气起伏,吸气时下肋骨要扩张,腹部要向前方和左右两侧膨胀,小腹不能像平时呼吸一样松散,要用力控制收缩。身体的脊柱在吸气时是正直的不可晃动,两侧肋骨要向下和向左右扩张的,把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贮在那里。
2吐气:唱歌是一个吐气的过程,但我们仍要保持一种吸气状态,这是很玄妙的一种感觉,要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均匀地吐气,体会一种气息对抗的感觉。这点很重要,就好比充足了气的气球,如果一下子放松了,很快就没了气,人也是这样,没了气还怎么唱得出来呢?所以说必须在唱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这是一种对抗,一种控制。
3唱歌时要有气息支持点:气息支持点也就是声音要有一个立足的地方,我们咳嗽时候能很轻易地感觉到它,具置在横膈膜及下肋两侧。一些人唱歌时常常唱得脸红脖子粗,能明显的看到脖子额头上冒青筋,高音就是上不去,常常破音,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喊破了嗓子,这是气息支持点没有保持住。
二、共鸣
1共鸣的最佳地点
想唱好歌曲,先要找到在哪里发声才最好最合适。口咽共鸣是声音从喉咙发出后的第一个共鸣区域,在人体生理结构上它连通着头腔和胸腔,对气息的分流分配时至关重要的,帕瓦罗蒂也曾经强调:“歌唱时其它腔体上的声音振动,必须以口腔的共鸣作基础。”说明了整个口咽腔的共鸣对唱歌很重要。而且口腔共鸣对声音的丰满,音色的美化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口腔中振动的地点
口腔中选择的振动点应当既能是歌词演唱的清晰优美,又不能对声带造成伤害,而且便于与鼻腔以及腔腔共鸣构成联系。目前公认的最佳振动点原则上是在口腔前方离声带越远越好。因为这样振动点就远离了声带,既不损害声带,也不会干扰口腔肌肉和声带的运动,以便唱出的歌词更清晰悦耳,而且利于把歌声外放出去,不含着。
三、换声区及换声机理
某一声区和相邻声区的过渡部分习惯上称为换声区。
马凯西的学说认为男女各个声部都存在三个声区 :即高音―头声区,中音―混声区,低音―胸声区。低声区以真声为主,高声区以假声为主,中声区则是以真、假声混合形成的混声为主。我们平时说话的声区是自然区,各声区从自然声区转入高声区,都有相对固定的转换点,这个点就称为换声点。男女各声部的换声点分别是在:
女高音:#f2 女中音:be1 女低音:#c1 男高音:#f2 男中音:be2 男低音:#c2 。好的歌唱家都是唱到字分发音的声部是采用换声区的方法来歌唱的,而不是我们一般人用的自然区唱法。声区及换声理论离不开真、假声,其实换声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在不同声区之间真声、混声和假声之间的过渡。
四、换声训练
我们在声乐训练中常会遇见女声"真假声"混乱,一会真声,一会假声,做不到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唱到高声区控制不好就突然全变成了假声,不能做到中高区声音统一,浑然一体的感觉。由于男生自身生理特点的原因,低声容易唱,高声区唱总是不上去,一唱到高音时喉头就跟着上提,生生地喊叫的声音,有甚者就出现破音。对于所有人来说高声区总是不好掌握的,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不懂换声区的唱法及没有掌握好换声区的唱法而出现的问题。
1女声的换声区训练
女声各部经过换声点时,关键是掺入适当的假声,而不能再单纯用真声唱,而是适当掺入假声,形成真假声,形成混声。如果女声经过换声点时不掺入假声,那么由低声区升到中声区时真声就会太多,当遇到高声区时再往上声音在往上发展就会产生破裂,并且将失去高声区。所以,女声的换声区训练,我认为关键是过渡不能用真声,要解决如何学会混声,利用混声过渡,这样才能顺利进入高声区,才能使中高声区统一起来。
2男声的换声区训练
男声的换声区过渡不同于女生的掺入假声法,而主要是解决"敞开"和"掩盖"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男生各声部在通过换声点时,不能再在像平时一样用敞开的声音唱,而是采用掩盖的一些手段,来掩盖声音的不足。比如:当“啊”的母音唱到换声点的时候,不能再唱成纯“啊”的母音,而是略微带一点点“呜”音,形成一种啊和呜音的混合音,使啊母音变得更加暗沉更加圆润,这就是换声区的掩盖手段。只有掌握了换声区的掩盖唱法,男声才能顺利进入高声区。
通过换声区时,要放下喉头,保持喉头的稳定,其位置不变,不能随着音的升高而随意抬高喉头,同时,为了使声音顺利地掩盖过渡到另一个声区,注意要抬起咽喉处的软腭打开咽腔。当声音进入到换声区时,还要注意声音尽量要集中,想象声音像一条线一样向前输出,不要发散,因为这样不但肺部和声带会很吃力易疲劳,而且声音上难以实现掩盖。
五、结语
声乐学习切记不可操之过急,以为学习了声乐知识就以为自己可以唱得好了,声乐是一门既需要把理论知识熟记于心,又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来把知识变成一种习惯或者是本能反应。例如,当你一开口时,你的气的储存点就放在在自然而然在支撑点上,口腔的振动点就在口腔前半部分,换声过渡时真假音恰好气息均匀。声乐就是这样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艺术,在掌握了正确的呼吸、发声、换声方法后,你的以后的成就很大一本分在于平常的基础练习。只要大家有足够的自信,坚持不懈,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好地掌握它的。
参考文献
[1]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 [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吴天球.歌唱的具体方法与训练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3]林俊卿.歌唱发音不正确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