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文化旅游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2 08:58: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文化旅游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文化旅游的重要性

第1篇

旅游文化旅游景点所体现出的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在旅游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沟通的加强,文化价值进一步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旅游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旅游文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都是以该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来吸引游客,旅游文化的昌盛能够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我国许多著名旅游景点都是以悠久的民族文化为吸引力,例如北京故宫、长城,山东曲阜,都是利用传统文化来发展旅游业。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使我国传统文化得以弘扬与流传。旅游文化对于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不仅表现在能够提高旅游景点的经济收入,为旅游景点带来大量的外来游客,而且能够为该地区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间接地带动建筑施工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其他行业的迅速发展。第二,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可以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旅游业不仅仅包括旅游景点,还包括饭店、旅行社、宾馆、交通运输部门等等。旅游业提高服务质量能够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为旅游业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旅游业具有特殊性,旅游业的工作人员与旅游景点都能够体现出旅游文化。旅游业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管理水平都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旅游质量,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第三,我国旅游文化在协调旅游环境中有着决策作用。目前我国旅游环境较为复杂,矛盾较多,这就需要旅游管理部门与履行社加强管理,在管理工作中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改善旅游环境,使旅游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在协调管理工作中,旅游文化是其参照的基本原则,只有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才能够统筹全局,才能够使协调工作上升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层次,才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旅游市场中鱼龙混杂,环境较为复杂,如果没有设立基本原则,就会导致矛盾激化,难以有效地解决矛盾。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旅游文化比较重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因此旅游文化在协调旅游环境中有着决策作用。第四,我国传统文化是旅游业打造旅游品牌的基础。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较为丰富。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传统文化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色。要想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要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就必须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差异性,这就导致旅游文化之间缺乏可比性,相互之间的竞争加剧,各旅游景点可以根据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来打造出自己的旅游特色,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由此可见,加强特色旅游文化建设,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第五,旅游文化能够促进旅游业的经济增长。从旅游业的发展史来看,一个地区文化的独特性往往会转化为推动旅游业经济发展的潜力,旅游业已经实现了由经济型向文化型的成功转变。这就说明,旅游文化是旅游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旅游业经济的逐步增长,不仅仅是依靠旅游人数的增加,更是因为旅游业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旅游文化能够引导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综合提升。旅游业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对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能够促进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反之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旅游文化比较注重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会为经济效益的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旅游业具有行业特殊性,这就需要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综合效益的实现。

三、加强中国旅游文化建设的举措

第2篇

中国是一个产茶大国。目前,全国的餐馆大多经营的是一些有地方特色的饭菜,以茶入菜、以茶入点心的很少。人们还停留在餐前喝茶或餐后喝茶的阶段,还没有转变到吃茶的习惯。茶楼经营的也是茶饮和一些佐茶的水果和点心。很多茶楼竞争的是谁家价格低,谁家进口水果多,谁家的佐茶点心品类多上,大家只在面上争,而没有从茶文化的深度上去下功夫,更没有做足茶文章,从茶菜、茶点心上去研发。所以很多茶楼在茶叶和茶食上经营得千遍一律,最后经营竞争得疲惫不堪。而分布在风景区的许多农家茶楼,目前还是停留在农家鱼头、本鸡煲、红烧肉等家常菜上,而且几年不变,缺乏时尚感和新鲜感,在理念上相对落后,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2茶菜、茶点心的时尚与保健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运动量少了,活动范围小了,很多人患上了富贵病、肥胖病,出现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由于压力大,有来自生活的,也有来自工作的,所以许多人尤其是年青人群感到疲惫不堪,即使通过睡眠也难以解决疲劳问题,进入亚健康状态,整天感到精神焦虑紧张,人们渴望放松解压,渴望人性的回归。而茶性是淡泊的、高雅的,所以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崇尚茶艺、茶道,让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息,归于宁静,从而来修身养性,保持身心愉快健康,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习茶艺、茶道将成为一种时尚健康的休闲方式。不仅如此,茶如何全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品茶”到“吃茶”,一种新的时尚又在我国许多地方和世界一些国家流行开来。这就是将茶末、茶粉加入到食品中,从而创出全新的食品,如茶心面包、茶饼干、茶糖果、茶可乐、茶汽水,茶酒、茶冰淇淋等。茶叶香味浓郁,又给人清新高雅的感觉,同时又含有某些药效成分和营养成分,而“茶膳”则是有意识地将茶作为菜肴和饭食的烹制方法和食用方法,形成茶饭、茶菜、茶食品、茶饮料的全面配套的特色餐。又由于人们对饮食有了新的追求,所以茶膳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充实愉悦着人们的心灵,从而使之成为茶叶消费的一种全新形式。

传统的茶美食有以菜入菜和以茶入点心。以茶入菜有多种方式,有将茶叶碾成粉末,融于菜,取其香气之雅;或把茶叶冲泡开或煮开,用其茶汤入菜;或用新鲜的茶叶作为佐料或配料。以茶入点心,行家认为能够增加食品的爽滑度,同时又能助消化、温胃、醒酒、降血脂等,是十分好的保健食品。如将茶汁、茶粉和入面粉、米粉中,可以作出茶面包、茶水饺、茶面条、各种茶糕。也可以将茶粉、茶汤煮饭,制成茶饭、茶粽子等,使茶与食物完美结合,为菜肴锦上添花,使茶食变得异彩纷呈、风情万种。如果把茶融入餐饮、茶楼,推出各种茶菜、茶点心,这将全方位地利用茶叶内的各种有效成分,避免了浪费,因为喝茶只能吸收到水溶性物质,它只占干物质重的40%,而余下的60%都被当作茶渣倒掉了,而吃茶则是全面利用。

茶性清淡,和荤腻食材搭配,还可去腥解腻,减少肥胖三高人群的出现,明目益思,还可去除人体内多余的自由基起到美容作用,预防人体衰老,同时还能抗电脑、电视、手机等引起的辐射,吃茶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而且有益于心理健康,促进智力提升。如今,随着健康养生理念的流行,越来越多的餐厅茶楼,将推出精美的茶膳。这一潮流既是传统茶文化的复兴,又是现代美食外延的拓展。吃出健康,吃出美味,吃出品位,把健康与休闲结合在一起,而吃茶必将成为一种健康、绿色、时尚、新颖的生活方式。

3倡导茶宴、茶菜、茶点心在旅游文化中的应用与呈现

茶作为茶菜、茶点心的应用古已有之,但现代“龙井虾仁”、“茶香鸭子”、“茶叶蛋”“绿茶酥”等茶菜、茶点心虽有少量呈现,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花色品种离大众的需求相距甚远,值得大力推广与普及。以杭州为例,随着西湖申遗的成功,标志着杭州西湖这颗璀璨的明珠将为更多的世人所瞩目,杭州将真正迎来世界旅游文化时代,这既蕴涵着商机,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良好契机。杭州古时曾为南宋的都城,经历几代人的雕琢,三面云山一面城,自然的山水,深厚的文化底蕴,无数的文人墨客无不为之所倾倒,留下了大量的诗书画,这些都为旅游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3篇

关键词:藏区旅游 城镇规划 文化保护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甘、青、川省交界处,是全国三十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总面积4.5万平方千米,人口68.01万,有藏、汉、回、土、撒拉、满等24个民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辖合作市、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玛曲、碌曲、夏河七县一市。甘南州自古以来就是汉族与藏族等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滑地带和重要通道,与中原地区有经济文化往来。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甘南州在内地与藏区之间起着承接过渡的作用。 我国藏区地广人稀,藏区旅游业的发展以其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原始性,强烈吸引着各地游客。同时,由于甘南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城市环境容易受到破坏。因此,在藏区旅游开发中,旅游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甘南州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甘南州旅游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全国旅游热的兴起,甘南州逐步成为独具魅力的西部藏区旅游中心和感受青藏风情、体验藏族文化的黄金热线。甘南州各级政府均选择旅游业作为支撑区域发展、协调人地矛盾的、推行富民战略的关键性支柱产业加以培养,并卓有成效。旅游业是藏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藏区的中心的兴起、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的优化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将民族文化作为旅游目的地独有的文化资源,在旅游活动中得到展现,同时又为了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而随潮流发生改变。

二、甘南州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建设的现状分析

城镇是主要的旅游接待中心,各种旅游接待设施应该重点放在城镇。服装和礼仪等能直接表达藏民族元素。目前,甘南州藏区的民族文化保护潜存危机,许多城镇在规划建设时没有考虑到城镇的旅游功能,因而没有按照旅游城镇的要求进行规划。长期居住在藏区的藏族人民对于他们传统的日常生活习惯及生活环境已经习以为常,他们没有意识到民族文化的珍贵性,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汉地文化的影响。在城镇建设中一味模仿汉地城镇的建设风貌,而摒弃自身的民族的优秀文化。现就以郎木寺镇和拉卜楞镇为例加以说明。

近年来,郎木寺镇区及相关街巷总体的无序开发和过度建设而导致的破坏,已对郎木寺当地人居环境和乡土景观造成了巨大影响。该镇区街巷建筑虽然在前几年进行藏式风貌改造,但未能完全体现藏文化特色和朗木寺地域风情。中心街区除少数民居与经营商铺有一定藏式文化元素体现外,其余样式均较为现代,且建筑方式较为粗陋(如大量外墙的瓷砖贴面)。郎木寺虽处于甘南藏区的重要地带,但离汉地较远,受汉地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弱。近年来藏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袭,使自身的民族文化受到严重的破坏。随着当地政府对民族文化的重视,郎木寺实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开发,正逐步恢复原有的民族文化特色。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藏传佛教的,拉卜楞镇一直是人们向往的旅游圣地。拉卜楞寺和县城过渡带的建筑主要是传统藏式建筑和汉式建筑的融合。拉卜楞镇主干道两旁的建筑是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加上藏式建筑相的,显得十分杂乱,与其所在的环境很不协调。在室内陈设方面,一些年轻人由于具有现代意识,使得这几年所建的房屋在建筑材料及装饰上均受到影响。旅游餐厅、青年旅舍、马队和民族手工艺商品店这些店铺中,除少数已对游客需求有明显感知,能够将藏式元素反映,在外墙装修、标牌设计上,能尽量与藏文化元素相关联。

三、甘南州藏区旅游城镇规划与建设的发展方向

1.藏区旅游城镇的规划和建设风貌要突出藏区的建筑等民族文化特色。这不仅要求城镇的外部建筑风貌、外部装饰是本民族的,而且还要求建筑物的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在城镇规划建设时,对于新的建设要谨慎进行,注意协调与旧聚落和旧建筑间的关系,做好两者的和谐一致。但是,由于藏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已经建好的建筑也不可能随便拆除。如对于拉卜楞镇这样的城镇,只能在游客聚集之地和城市的主要通道上实施改造,实行民族元素的外观包装。这样做虽然不太可取,但是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还是进行了一定的补救工作。 2.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和建设要突出城镇的旅游功能。旅游城镇是游客的主要聚散地,是区域旅游产业的中心。可将城镇民族文化的活力复兴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开发结合起来,把民族文化的内容融入衣、食、住、行、游、购、娱诸方面,开发出独具个性特征的旅游服务和商品。此外,为了从根本上做到城镇的功能分区,可考虑把原生的藏民族生活空间与游客的休闲游憩空间及民族文化展示的空间区分开来,以减少外来因素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第4篇

关键词:德昂族;茶文化;民俗风情;文化资源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开发不仅是对各种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开发,还带动了旅游地相关产业的开发。

一、族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

首先,它对旅游者来说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吸引力因素”,同时,吸引力也是评判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的关键性指标。其次,旅游资源具有可利用性,对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即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后,旅游资源(现在的某些人造景观除外)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实在物,有的表现为具体的实物形态,如自然风景、历史文物等,有的则为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如地区民俗风情等。绝大多数旅游资源都是先旅游业而存在,并不以人们的开发利用为转移,即使是现代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城市风貌等,也是在其形成之后,被人们所认识,并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因受文化特殊性的影响,一个民族在理解一种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时,可能会产生明显不同于另一民族的判断。一种自然存在或社会现象是否会成为旅游按,会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不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就旅游资源而言,与旅游者通常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和居住环境差异越大,特色越鲜明,内容越丰富,影响越广泛,对旅游这来说,就越感到独特,对他们就越具有吸引力。

二、德宏州德昂族旅游资源的民族文化性

德昂族是我国云南省与缅甸的跨境而居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芒市三台山乡是德昂族居住最集中的地方,被列为德昂族乡。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昂(前称佤崩)语支 。德昂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他们的诗歌、民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音乐、舞蹈等都是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中最让人着迷的一部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们的茶文化,茶文化主要体现了德昂族的文化精神以及社会影响力,这点从他们的社交礼仪中便可看出。从以上这些不难看出德昂族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旅游活动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的差异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源泉,也正是有文化的介入,旅游资源才更具魅力。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事物的观赏,又可以使人们通过旅游获得丰富的知识;既可以满足人们休闲疗养,松弛身心的需要,也可以给人以猎奇探险、发现自身潜能的经历;既可以从辉煌的古代建筑、历史遗存中追寻古老的文化,又可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平凡生活中体验民风民俗等。开发德昂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不仅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还可以让德昂族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传承下来。

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自然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另一个是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从德昂族旅游资源来看既融合了自然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又有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因素在里面。德昂族居住于山区或半山区,村村寨寨无一例外都种茶,故随处都可看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茶林。有的村寨,至今还能看到几百年树龄的老茶树,它们被称为“茶王”,德昂族居住的地理环境体现了自然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而德昂族透过茶体现出的那种已经渗透到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各个方面的一道绚丽的人文景观――德昂族独特的民俗文化,更是民俗爱好者所向往的。把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很好的开发德昂族旅游资源。

三、德昂族茶文化在德宏州民俗风情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

一个地区想要真正的把旅游业发展起来,除了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外还必须要有品牌效应做支撑。比如说:一提起石林我们的脑海中就自然会浮现出那些形状各异的石头;一提起元阳,一层层的梯田仿佛已经印入了我们的眼帘;一提起楚雄,热情如火的彝族姑娘似乎已经围绕在我们周围;一提起西双版纳,那温柔似水的傣族女子已翩翩跳起了傣家舞蹈。这就是所谓的品牌效应。德宏州想要把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上去就必须要开创属于自己的旅游品牌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和“炒冷饭”。然而为什么说开发德昂族茶文化可以对德宏州旅游业带来影响,那是因为德昂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这些优良道德传统,虽然古朴,具有原始的韵味,但却闪耀着古老的文明,反映着现代文化的光辉,是当今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道德基础。其次,在德昂族的传统观念中,认为只有茶才可能意到。所以,德昂人在生活中不论办什么事都离不开茶,探亲访友茶叶是必不可少的见面礼。宾客所至,首先煨茶招待,认为这比招待家宴更为重要。男青年求婚:首先送女方的礼物也是茶。婚丧嫁娶,邀请亲友光临,一小包茶叶就是主人的请柬。做错事欲求得到对方的谅解,送去的也是一包茶叶,以表示其悔改的诚意;若是送钱或物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会被对方认为是无诚意,不懂得德昂人的礼节。德昂人的这些风俗习惯,不仅特色鲜明而且内容丰富,能给旅游者带来独特、新颖的感觉。能够把德昂族茶文化真正的做起来并做好,对德宏州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首先打造了德宏州的旅游品牌,一说起民族特色的茶,人们就会想到德宏州三台山来逛逛,不仅品尝一下这里的茶还可以感受这里浓郁的民风民俗。当然这样的发展肯定是有个过程的。只有对德宏的民俗风情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抓住机遇,做出科学正确的战略决策,打出旅游品牌,才能使德宏旅游业得到新的发展,真正走出旅游冷区域。

四、德昂族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进一步设想

(一)提高德昂族茶文化的知名度

前面的一些例子证明德宏州三台山德昂族茶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但知名度为什么不能与之相般配呢?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发掘不够,发掘不深;二是宣传不够,流于表层。对茶文化进行的研究总体看来投入的力度是有限的,对这一领域也没有给予足够的观注。这可能与人们对德昂族的茶的认识不足有关。针对这一不足,可以让当地旅游局和电视合起来专门给三台山德昂族茶文化做一期或连续几期介绍,通过电视广播宣传和报纸杂志的报道这些渠道来提高德昂族茶文化的知名度,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建立三台山德昂族茶文化展馆

德昂族茶文化是以其深厚的神话传说和独特的民族风俗为基础来衬托它的独特性和民族性。如果光凭导游的叙述和旅游小册子里的介绍,游客肯定不能全方面的了解德昂族茶文化。我们可在三台山乡政府旁建一个德昂族茶文化展馆,展馆里不仅展示和德昂族茶文化有关的古诗歌、用老茶树干雕刻而成的佛像还有不同风俗茶泡制过程的展示区,如:择偶茶、提亲茶、定亲茶等。这样一个茶文化展馆对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增进人们对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了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

文化旅游产品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开发茶文化旅游商品必须要以市场为标准,结合文化旅游资源特征,以文化为导向,开发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拿茶文化旅游商品来说,我们可以在茶文化展馆的一角另辟一区域,把茶叶按不同的风俗装包,把其风俗特征写好放在茶包里。待游客参观完所有和茶文化有关的资料、佛像和表演后,既可到这一区域来购买自己喜欢的茶。

(四)游客体验服务

游客体验不仅可以带动游览氛围还可以让游客对此次旅游记忆犹新。游客来到三台山首先由当地导游带领其参观德昂族的茶园,参观的同时解说制茶过程,特别是德昂族最有特色的酸茶。参观完毕到指定的德昂人家中游客开始自己制作酸茶。该景点不仅负责保存游客制作的酸茶,制作完最后一个步骤是在发酵酸茶的坑旁,写上此坑酸茶是由谁制作的。这样你就有可能吃到亲朋好友制作的酸茶,可以刺激游客故地重游的愿望,从而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峻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泰勒 原始文化 [M] 1871

[3]余接成, 借旅游之力壮茶业经济 [J].中国茶叶,2005,5: 10.11

第5篇

通过“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确立了四门核心课程,即《旅行社服务与管理》、《饭店服务与管理》、《服务礼仪》、《旅游文化》,其中《旅游文化》是重中之重,高考专业课的300分中,它就占了150分。它整合了“旅游概论”、“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旅游历史文化”和“旅游地理”四门课程的相关内容,突破了学科框架,是一门培养中旅游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综合性课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前瞻性。它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理论上的学习和方法训练,特别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感受,以及必要的教学实践,了解和认识到中国悠久的旅游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希望学生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领域、广博学识,并尽可能地多参加社会活动,积累经验,早日投入到建设中国旅游强国的行列,为繁荣祖国经济服务。

旅游专业是浙江省四个首批课改专业之一,在课改过程中,课堂教学评价已经成为焦点和难点,被认为是新一轮课改的瓶颈,如何突破瓶颈关系到课改全方位的问题。就《旅游文化》科目而言,虽然出现了一些零星的、小范围的、个人的新的评价方式,但并未得到大众的认可,更没有系统的研究与探索,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改的需要

如今,《旅游文化》核心课程地位已日趋凸显,面对这么一门重新整合而成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无疑给学校、教师、学生、教研单位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以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综合性课程,该以何种方式渗透新课改理念、体现新课改要求、创造新型教学模式等等新问题、新任务,都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迫不及待的等待着我们去解决和完成。而这些新问题和新任务如何解决,如何完成,都还得归位于课堂教学,并接轨行业企业,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动手操作能力,且在操作中提升理论知识,更好的用于实践。

之前,我们简简单单的利用一张纸质试卷,来判断一个学生某一门课程学得怎么样,掌握的怎么样,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对于新课改的真正落实没有任何意义,对于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任何意义,对于其将来相应的岗位上就业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可见,我们必须要探索制定一种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以解决《旅游文化》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生的能力体现方式、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等等这些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急切需解决的问题。

二、改革传统应试教育评价方式的需要

一直以来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所有成绩测试几乎都是单一、传统的测试评价模式,以条条框框的知识记忆为主要目标,以纸质理论考核为主要形式,理论分数在学生成绩考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显然已经脱离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凸显旅游专业的特色。

《旅游文化》整合了“旅游概论”、“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旅游历史文化”和“旅游地理”四门课程的相关内容,这其中的每一门课程之前都以理论学习为主,在具体上课过程中,由于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折磨下,老师和学生几乎只强调记忆能力的培养,因为考试只停留在一张纸上而已,学完就背,背完就考,考好就扔,扔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新学的知识转化成一种永久的实践操作能力。由此可见,先前的教学和评价都已经严重滞后,更为先进的学科评价体系就呼之欲出了。

三、企业对“现代员工”要求变化的需要

绝大部分经过理论考核的高分学生,看似具备了应有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素养,一旦下企业实际操作锻炼时,常常无法适应环境,产生很多的问题,如旅游专业的的学生通过了中餐摆台中级考试,拥有了摆台的基本操作技能,但真正到高星级酒店锻炼时,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甚至是状况百出。

企业不是学校,企业需要的是已经培养成熟的员工,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必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要采取“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并非培养只是停留在笔头上的理论知识一大堆的庸才。由此可见,中职学校需以产学合作教育为载体,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以企业的具体服务与管理工作过程为导向,全程实行工学交融。打破学期界限,根据企业的淡旺季需求,充分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认知实习,了解和体验各岗位工作流程,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实际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其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可见,要衡量学生是否已达成这些教学目标,必须有新的教学评价方式。

四、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由于家长的放任自流或期望过高,学校教育思想的偏差、教育方法的不当及社会中读书无用论、网络诱惑等方面的影响,致使很多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效率低下。中职教师是否能发挥“马太效应”的积极作用,多看看学生闪光的一面,活泼、好动、思想单纯、动手能力强,而不能总是以分数论英雄,打击其自尊心。在这一过程中,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主线,突出职业的特色”为依据,用符合社会和行业对人才需求机制的考核方式和考核要求,培养有技术、有高素质一线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人才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职课改的步伐正大踏步迈进,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迫在眉睫。职业学校的学生已成人化、社会化,通过《旅游文化》科目的学习,目标在于通过理论上的学习和方法训练,特别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感受,以及必要的教学实践,了解和认识到中国悠久的旅游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希望学生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领域、广博学识,并尽可能地多参加社会活动,积累经验,早日投入到建设中国旅游强国的行列,为繁荣祖国经济服务,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重任,我们必须以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构建新型中职旅游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五、教师成长的需要

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能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成长的双重功能。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就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评价特别是考试评价强化选择和分等功能,造成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为此,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应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里,是对学生过去和现在做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在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w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飞速发展。

六、改变《旅游文化》现有的落后的教学评价方式的需要

(一)缺乏相关专家学者深入的前瞻性的研究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改革评价问题,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课程评价问题,但它是个焦点和难点问题,是个难以突破的瓶颈,尤其是四门课程整合而成的《旅游文化》科目,集结了很多各个方面的理论知识,如宗教、古今建筑等,学生没办法看到实物,更是没办法摸着,也没有其他的媒介间接的了解它,所以只能按照书本死记硬背,较好的老师通过自己的经验设计出一些方式方法,来判断一个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是否有助于真正的实践操作,但这都是个人的浅显的评价行为,并没有学者对《旅游文化》课程评价进行系统研究。

(二)《旅游文化》相关一线教师的零星的、无序的研究现状

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在本科或研究生的求学过程中,基本没有学习学生评价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无法系统地、正确地实施各种评价,这在教学过程中会造成很多评价困扰,无法监测学生的实时学习状况。这就导致学生好与不好难以衡量、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不明确,《旅游文化》教师无法进行系统的摸索和研究,只能是部分上进好学的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一些零星的、无序的研究,难以推广和实施。

(三)各校重课改轻评价的现状

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着重课改轻评价的局面。很多学校都积极投入到新课程和校本教材开发的大潮中,但在课程评价方面没有正式的、通盘的考虑和安排,更没有相应的组织、规划,和对课程整体反思的环节。即使有一些课程评价活动,也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常常作为局部的、单项的活动出现,目的是完成某种单一的任务,而并不是基于对课程整体的评价。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文化》课程实践内容的评估考核也是一个相对松散的体系,专业内涵不够突出,在现实操作中容易出现形式主义现象。

以上可见,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旅游文化》评价体系,对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6篇

(一)一致性原则这里的一致性原则指旅游服务中服务者对待被服务者的一视同仁,即无论对待何种人群都不存在异样的对待方式。这是作为旅游服务中礼仪文化的最基本原则。对于旅游服务企业来说,对待所有游客都不能根据其身份、背景、年龄等因素来区分对待,企业无论是接待外宾还是内宾,都应该保持同样的态度和方式。在相同的服务项目之下,所有游客都要有相同的服务标准。

(二)有效性原则在旅游服务企业接待游客的时候,要运用合适的礼仪方式来对待,也就是对游客要产生适当的效果,此处亦指合宜性原则。礼仪文化是长期发展的积淀,是人与人之间默许的习惯方式。在旅游服务中,礼仪的合宜性是非常重要的,在不同的旅游项目及场合要进行不同的礼仪文化活动,这也是旅游服务中礼仪文化的重要原则。

(三)主动性原则旅游服务人员在接待游客的时候应该面带微笑,积极主动地招待游客。同时,在于游客交流的时候,也应该主动向游客展示旅游服务的独特风采。服务人员接待游客的时候,应该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带领游客讲解的时候要能够观察到游客关注什么,同时也应尽量讲的符合游客的想法。在游客游玩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某种需要,服务者也应该积极主动帮助游客,做到手勤腿勤。

二、旅游服务中礼仪文化的重要性

(一)促进旅游国家形象的宣传任何一个国家在进行旅游国家建设的时候都离不开对旅游业大力发展,因此旅游业的兴衰与旅游国家是分不开的,旅游业是国家的窗口行业。此时,旅游服务中的礼仪文化传播便显得尤为重要,在旅游服务中,服务者通过向游客介绍国家旅游景点的历史、传记等情况,给游客以兴趣和好奇心。进而促使游客能够对国家的旅游业产生一定的兴趣,促进国家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宣传了旅游国家的形象。

(二)用交流带给游客美的享受旅游服务中的礼仪文化重在服务,即通过服务者的行动来带给游客美的享受。在游客游玩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旅游服务中礼仪文化带给他们的舒适、安心的环境和感觉。旅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欣赏美的活动,而在旅游的过程中,发现美则在于服务者的引导,能够成功把握旅游服务中礼仪文化的服务者能够通过与游客的交流来释放游客的身心,帮助游客感受到美的存在,结合游客眼前所呈现出来的美景,便能够从整体上把游客的心思引导到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从而让游客感受到美,体验到美。

(三)帮助化解旅游产生的纠纷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以及在与旅游服务企业的合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有矛盾就必须要化解,成功的礼仪文化能够帮助化解旅游产生的纠纷。在游客旅游中,起初服务者与游客多是不相识的,但通过交流与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服务者与游客能够渐渐地熟悉起来,这样一来,在游客与旅游服务企业发生纠纷的时候游客便会根据服务者的服务态度来选择是否投诉,于是服务者留给游客的好印象便在此时发挥了作用。同时,好的礼仪文化要求处理纠纷的公正性,若是服务方有错,则当面认错并致歉,若是游客的错,则妥善宽容处理,这亦有利于纠纷的和平化解。

(四)加强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播礼仪文化对于人的影响是由内而外的,既有内在的礼,又有外在的仪,凸显出社会控制中人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旅游服务中,礼仪文化对游客的影响亦是如此,服务者通过自身的礼和仪给游客以表率和模范,既能够从身心方面带给游客文化观念,又能够从形象上让游客感受到礼仪的价值,这就能够促使游客主动参与到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播中来。

三、结束语

第7篇

民族村寨旅游是旅游业新兴的一个产业,是民族地区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式。民族村寨旅游是基于民族生态保持完整、民族文化完整度高、民族景观独特的少数民村寨,并能充分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认知、参与的旅游活动。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交流等意义重大。

民族村寨旅游作为旅游产品的一个新亮点,逐渐得到人们的亲睐,民族村寨旅游的研究也普遍受到关注。目前国内学者对民族村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聚居地,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王荣红等以丽江市玉龙县黎明傈僳族乡为例,指出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社区参与开发能力有限,提出了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开发策略。石坚以西南民族村镇为研究背景,归纳了当前已形成 “政府主导型”、“村民自主型”、“企业主营型”及“政府+企业+农户+协会”复合型的开发模式。认为要走政府、社区和企业合作的模式,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民族村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廖军华指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因此,要采取应对措施,保护环境,才能使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陈志永等[4]提出少数民族村寨开发存在社区参与和利益主体问题,认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民族地区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模式。罗永常指出黔东南通过对旅游产品的设计,建立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能不断提高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旅游综合经济效益。杨媛等基于贵州视角,总结了民族村寨旅游中的问题,分析了当地特色农耕文化资源,并提出建议。张杰等认为旅游发展导致民族文化遭到影响和破坏,应提高民族文化保护意识,政府加强民族文化教育,传承和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赵斌以松桃县正大乡苗王城为研究对象,对苗王城品牌化进行了研究。

总的来看,目前国内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描述上,定量评价研究很少。由于黔南州旅游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开发和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较多,因此以黔南州少数民族村寨为案例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研究区概况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南州)位于东经106°12′至108°18′,北纬25°04′至27°29′,坐落在贵州省中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靠省会贵阳市,南与广西接壤,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相连,东临黔东南州。全州辖十二县市,南北长249.5公里,东西宽207.6公里,总面积26197平方公里。聚居着汉族、布依族、苗族、水族等37个民族,总人口323.27万人,少数民族占55.16%。年均温16℃,平均海拔997米,年均降雨量1411毫米。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其自然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为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提供优越的基础条件。2011年黔南州旅游总收入为210.01亿元,接待游客量为3085.52万人次, 全州境内公路里程为15515公里,客车2762辆,星级酒店29家,其中客房2279间,床位3909张,旅游接待能力较强。

二、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评价的AHP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很多,本文采取较常用AHP法(层次分析法)对黔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AHP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托马斯・塞蒂(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多层次决策分析方法。其原理是把研究内容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对多个因子进行分类、组合,形成多层次的具有隶属关系的评价系统,并请专家对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判断评分,再运用数学方法求出各因子的权重并排序,最后根据排序结果指导规划布局和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一)建立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黔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特征、开发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参考相关评价模型,确定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图1),A层为总目标层,B层为综合层包含资源条件、旅游条件和开发条件,C层为项目层包含民俗风情、民族景观、旅游服务、可进入性、基础条件和潜力条件,D层为评价因子层包含原始性、保护度等20个因子。(见图1)

(二)构造判断矩阵

由于某指标下各因子对其影响程度不同,故将该指标下的因子两两比较其相对重要性,由各因子对该目指标层的相对重要性量化值构成的矩阵就是判断矩阵X(见表1)。

表1中Xi(i=1,2,…,n)表示第i个评价因子,Xij(i=1,2,…,n;j=1,2,…,n)表示第i个因子与第j个因子相对重要性比较得出的量化值。

(三)计算因子权重

邀请专家根据对已构造好的判断矩阵进行因子相对重要性赋值,利用公式(1)、(2)求出权重Wi:

Ti=(i=1,2,…,n;j=1,2,…,n)(1)

Wi=(i=1,2,…,n)(2)

式中,Ti表示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乘积的n次方根,n表示判断矩阵的阶数,Xij表示第i个因子与第j个因子比较其相对重要性的量化值,Wi表示第i个因子的权重值。权重值越大,表示该因子的重要性越高,反之越低。

(四)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为保证判断矩阵两两比较结果的科学性,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利用公式(3)、(4)、(5)对CR的值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般认为,当CR0.1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当CR0.1时,判断矩阵不满足一致性检验,需要对其进行修正。

(3)

(4)

(5)

式中,CI表示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RI表示相应的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值可通过一致性指标表中获得,λmax表示矩阵X的最大特征值,n表示相应判断矩阵的阶数,CR表示随机一致性比例。

(五)指标权重排序及分析

此次共向旅游学、资源学、地理学、环境学等25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所有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且都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说明权重分配的合理性,整理得到评价因子权重表。(见表2)

由表2看出,在B评价综合层中,资源条件权重高达0.7010,说明资源条件在黔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评价中及其重要,黔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开发条件。而旅游条件和开发条件在评价中的分数不高,但也是影响评价的重要因素。

从C层6个评价项目层来看,民俗风情权重最高,为0.4673,说明民俗风情是旅游开发中的主要吸引力,古朴的布依族风情、多彩的苗族风情、浓郁的水族风情、独特的瑶族风情、淳朴的毛南族风情,共同构成了黔南州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大观园。民族景观权重为0.2337,略低于民俗风情,说明除了体验原滋原味的民俗风情外,景观的美感度也是游客满意度的重要考虑因素,布依族的木板房,苗族的吊脚楼,水族的干栏式民居等共同组成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民居景观。第三位是旅游服务,权重值为0.1285,说明旅游服务条件的优劣在资源开发中的明显地位,也是影响游客休闲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服务设施和环境,让游客产生宾至如归感。第四位是基础条件,权重为0.0708,说明政府的支持、客源地大小等是确定民族村寨旅是否有开发价值的重要因素。第五位是可进入性,权重为0.0643,说明交交通条件的便利度在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开发中起到关键的影响因素。第六位是潜力条件,权重为0.0354,虽然分值不高,但不容忽视。

从D层评价因子层的20个因子来看,原始性最高,权重为0.1680,说民民族文化的原生态性在评价中的优先地位。黔南州少数民族多,由于欠开发的、欠发达的州情使得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保存,原始度较高。其次为人文景观,权重为0.1558,说明少数民族的民居景观、祭祀场所和活动场所等的组合性在旅游开发中地位显著。第三位是参与性,权重为0.1174,说明游客的参与度高低是当今旅游活动必须重视的项目,黔南州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丰富多彩且参与性极高。第四位是自然景观,权重为0.0779,说明旅游地自然环境的优良也是产生旅游活动的基础,黔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度高,为休闲旅游提供环境基础。第五位是保护度,权重为0.0756,说明民俗文化的完好程度是开发的条件之一,只有独具特色且保存较好的民俗文化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当前许多民族村寨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民族语言和民族服饰几乎被汉化,导致民族文化的断层现象,应予以有力保护。第六位是好客度,权重为0.0714,说明民族的热情及排他性的高低要纳入开发因素。居民越好客,游客就越有归属感,对旅游事业的发展越有利。第七位是食宿条件,权重为0.0547,说明良好的食宿条件是游客满意度需要考虑的因素,黔南布依族的糯食文化、苗族酸汤鱼、水族长桌宴等都是特色的饮食文化。第八位为奇异度,权重为0.0349,说明民俗文化的独特性是开发的基础条件之一,例如布依族婚礼就是布依族村寨旅游开发的一大优势。第九位是旅游购物独具特色,权重为0.0325,说明民族手工艺品、民族服饰、民族特色食品的供应条件在开发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第十位是交通便利和连通性,权重为0.0321,说明交通设施状况,交通可选择性等在开发中的重要地位。黔南州以湘黔、贵广、株六、泸昆、黔桂铁路和320、321国道、贵新高速、厦蓉高速及荔波机场构成了州内主要交通网络系统,可进入性较强。其他评价因子权重相对较低,但在开发中需要将其纳入影响因素中。

三、黔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黔南州民族村寨旅游正在扩大发展进程中,本文选取黔南州主要民族村寨作为评价对象,就其资源质量进行评价。

(一)黔南州主要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等级评价

为了解黔南州主要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综合状况,特向黔南州旅游局工作人员、黔南州导游以及黔南州游客发出问卷40份,回收36份。运用加权平均指数法(公式6)评价黔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参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表3),最终得到黔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评价结果(表4)。

(i=1,2,…,n;j=1,2,…,n)(6)

式中,i表示第i项评价因子,j表示第j个旅游资源,Fj表示第j个旅游资源的价值得分,Wi表示第i项因子权重,Qij表示第j个旅游资源的第i项因子的模糊得分。Qij的值通过对黔南州旅游局工作人员、黔南州导游和黔南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获得。

(二)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表4的评价结果得出,从等级上看,黔南州的民族村寨多处于优良级别,普通级较少;从民族村寨的民族成分上看,布依族村寨最多,水族村寨次之,苗族村寨第三,瑶族村寨第四,毛南族仅有一个;从分布区域看,都匀市、三都县、荔波县分布较多,其他县市分布较少。总体来看,黔南州发展民族村寨旅游资源雄厚,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旅游服务系统基本健全,政府政策大力支持,社区参与度高,民族村寨旅游资源数量多、品质良好、等级较高,特别适合开展民族村寨旅游。

当前,黔南州民族村寨旅游缺乏良好的品牌效应,就近不如黔东南州的西江苗寨和肇兴侗寨,就远不及云南丽江、泸沽湖。因此要形成强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的构建是黔南州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的瓶颈,应立足国内外游客需求,着眼国内外市场,建立良好的营销策略,加大民族文化保护力度,建立以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和毛南族五大少数民族为主的民族村寨旅游品牌,要充分发掘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树立黔南州在国内民族村寨旅游领域的品牌形象。

第8篇

一、客户满意度概述

客户满意度是指客户在做理论购买决定时形成的对产品的期望与实际产品性能和品质的对比,可以用客户满意的黄金公式表示出这种关系:

客户满意程度=客户的实际感知—客户的期望(1)

从公式1可以看出客户满意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心理体验,这取决于客户的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的差值,因而客户满意与消费、期望和感觉有关。旅游业是以“游客满意”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因此游客满意度也可以借鉴上述公式进行分析。

二、游客满意度层次模型

AHP法即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其基本步骤是:首先,找到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根据其内在本质关系等将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形成递阶层次结构;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判断各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这些判断确定因素在决策中的权重,此外还要对特征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通过就可以使用。影响游客对民族风情旅游的满意度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通过发放开放式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依据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AHP)的要求总结出游客对民族风情旅游的满意度层次模型。

因素层的具体指标有:风俗原生态(指民族风情原始性因素)文化底蕴(民族元素中的文化内涵)参与性项目(游客参与体验的民俗活动或仪式)规模(场地规模的大小)地理位置(是否处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交通(道路及交通设施)价格(各种项目的价格)服务态度(风情旅游中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周边环境(周边的居住、购物环境等)

(一)游客满意度评价等级。

由于游客满意度评价较为简单,借鉴国外测量用户满意度的有关理论和经验,以上具体的因素都可分成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满意度等级,也可将这5个等级换算成分数,对评测项目进行判断。

(二)游客满意度评价。

根据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将构建因素层指标判断矩阵,采用分级定量法,将各因素按其重要程度两两相比。两因素相比,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则为1;一因素较另一因素稍微重要为3、明显重要为5、强烈重要为7、极端重要为9。2、4、6、8分别表示上述两相邻判断的折中情况。倒数表示元素i与j比较的bij,则元素j与i比较的判断为bij=1/bij。以S1~S9表示上述9个因素,根据梯阶结构模型,邀请专家进行分析,对准则C(游客满意度)来说。

(三)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层次排序是指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游客满意度而言,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9个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在这里是指民族风情旅游的游客满意度模型的因素层。层次排序要计算判断矩阵B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即满足:

(2)特征向量W(取正规化特征向量),其分量Wi为相应元素排序的权值。

由于判断矩阵的相对重要性是邀请专家判定,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加上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判断矩阵可能会出现完全不一致的情况,比如:A比B重要,B又比C重要,但是C又比A重要,为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我们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

(3)式中,CI为一致性指标;n为矩阵阶数。CI越小,说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大。考虑到一致性偏离有随机原因,因而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还须将CI值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相比较,RI值如表3所示。

(4)当CR<0.10时,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根据以上条件,使用和积法求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为:,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特征向量即为各因素对于游客满意度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其结果与民族风情旅游的游客满意度模型的各项指标的重要性需求基本相符。经计算,得出CI=0.0140876,,所以认为此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

(四)游客满意度评价。

根据已得出的游客满意度相对重要性权值,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评价游客综合满意度:

第9篇

一、旅游文化深度开发原则

为了避免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遵循四大原则:

(一)市场导向原则

当前我国各旅游景区(点)或相关单位在旅游文化深度开发过程中需要首先以市场需求为杠杆,只有满足旅游者的实际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产品价值。

(二)个性化原则

旅游景观能够吸引旅游的关键点就是要有鲜明的个性,这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灵魂。然而,现如今,我国依然有许多景区存在着旅游项目开发雷同、旅游产品开发单一、旅游方式单调等问题,现已成为各地区旅游开发工作面临的巨大难题。因此,想要提高旅游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就必须要结合本地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尽量突出地域性、文化性等差异。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旅游文化深度开发要建立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上,正确衡量开发区生态资源的重要性,确定合理旅游环境容量,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四)综合性原则

主要包括开发内容、开发形式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发展,以实现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协调统一。

二、当前我国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的重要性

(一)当前我国各地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的重要作用

随着旅游业市场竞争力逐步加大,许多旅游城市都开始注重旅游文化深度的进一步开发,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基础设施得到深度开发

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该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成熟与否。以海东市为例,该市极为重视景区基础设施的深度开发,强化旅游交通(辅助旅游的“六纵六横”公路网络)、旅游服务中心、旅游接待、周边综合环境配套、餐饮住宿、旅游商品开发等多个方面的建设。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该市共计实施此类旅游项目达到35项,共完成投资7.6亿元,且争取到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250万元。不仅如此,海东市还利用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举办许多享誉国内外的体育赛事来拉动当地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是不断研发和壮大本地区特色产业,例如互助盘绣、化隆回绣、循化博艺黄河石等,有力的提升了海东市旅游文化内涵。

2、统一营销,凝聚旅游品牌

虽然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各地区接待游客数量也在逐年攀升,但是许多地区在景区(点)建设上依然难以实现“多点合力”。事实上,结束“满天星”状态,避免各自为战是实现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的一个重要途径。以山东淄博市为例,该市整合规划了全市旅游资源(拥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50家),不仅提出了“齐风陶韵•生态淄博”的旅游品牌口号,更是逐步结束以往单打独斗的旅游营销策略,以本地区旅游主管部门为媒介,统一对外宣传,并策划统一主题,以整体关注度来提高本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对外竞争力。

3、突显特色化、体验性

由于当前我国旅游产品较多,旅游者的选择性增加。各旅游城市势必需要深度开发旅游产品特色,以增加旅游吸引力。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为例,该区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对自身旅游产品文化进行了合理定位,并深度挖掘旅游特色,以体验性旅游为核心,不断深化旅游文化内涵。一方面,潮阳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对此该区旅游部门深入挖掘海洋旅游市场,并结合“海洋文化、潮汕人文、华侨文化”三大主题,打造旅游海洋文化特色;另一方面,潮阳区海洋资源形成了五大平面(内海、外海、滨海、海滨、海滩)和三大立面(海空、海面、海下),开辟了包括“海洋农庄旅游”、海滩旅游、海滨旅游等平面旅游特色,以及海空水上滑翔伞、海面快艇、海底潜水等全方位立面旅游特色。不仅如此,该区针对不同的旅游项目还设置了文化体验、立体式海洋体验等多种体验形式,使得旅游产品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4、深入挖掘传统文化

中国传承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极为宝贵,许多旅游城市也开始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旅游业。以信阳茶文化为例,其旅游文化深度开发路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茶俗文化开发。包括客来敬茶、客云顶上茶、亲朋送茶、香茗献茶等。茶馆文化开发。例如元贞茶社、龙潭茶馆等都极具文化特色。禅茶文化开发。例如净居寺禅茶的“净”、灵山寺禅茶的“灵”。茶艺茶道开发。这种深度开发茶文化的旅游文化开发形式深受旅游者的追捧,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二)旅游文化深度开发重要意义

综上可见,旅游文化深度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

1、有利于合理规划旅游资源,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的核心是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资源、凝聚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将会大大提高该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资源价值。例如上述提到的山东淄博市、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等,其在合理规划自身旅游资源基础上,通过统一营销或者体验式营销的方式让顾客产生旅游需求。这种“人本主义”的旅游资源开发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具有持续发展性。

2、有利于丰富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