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2 08:58: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村经济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加强林产品质量体系的建立,以实现其经济效益我国自从加入WTO以来,也给林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林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首先需要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提高农民质量意识,以质量求效益的经营策略来保证林业生产的进行,树立品牌效应,注重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无形资产价值,从而占领国内外市场。
1.2建立林产品供需信息服务体系林产品的生产和加工,需要有畅通的销售渠道,所以各乡镇需要建立林产品供需信息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林产品最新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从而弱化林业生产的市场风险。
1.3产、供、销一体化林产品生产出来后,面临着销售的环节,所以农民对林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应该向规模化、集中化方向发展,形成统一的服务体系,加大市场营销和促销的国度,建立多种林农合作组织,形成林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合作网络,从而有效的增加农民的收入。
2对农民减负,推动林业发展
2.1加大“减负”力度对农民进行“减负”,不是单纯的政府承诺,这需要在法律上进行约束,建立公开、透明的税收征管体系,规范农民的合理税费,并从法律上严保其执行力度。对农民减轻税费,这对刺激林业发展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好的效果,林农的负担轻了,必定会有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林业生产当中,对林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2加大林业税收调控我国在林业税收调控上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加大林业税收的调控力度,从而增加林业的资金投入,在林业税收上,对于生产原材料的农民这部分税收要进行减负,在消费环节加收消费税,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生产者对森林的培育。
3改进采伐管理,提供科学的管理和服务
3.1按照可持续经营的要求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合理的采伐经营有利于提高林业的三大效益,我国森林资源十分缺乏,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必须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我国政府通过保持相应的森林面积的方法来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从而达到保持森林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3.2政府保护森林资源的目标与农户木材收入预期相结合目标实行的采伐管理,是以采伐蓄积尧木材生产计划等多环节的复杂管理性办法,不利于森林的合理经营,是消极的管理办法,极大地阻碍了生产要素向林业的投入。应加快改革步伐,实行以面积采伐管理为核心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办法,控制森林采伐。使农户的木材收入预期目标与政府保护森林资源的目标结合起来。
3.3实施森林经营方案要以森林经营方案为载体,与森林认证相结合,以动态管理为内容,强化源头管理和分类管理。实行采伐管理内容公开,批准条件和程序公开,加大服务,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同时,强化造林更新监督,促进营林发展,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林业经营效益。可首先对法人实体和乡村林场、合作林场,包括股份合作制林场、民间林业协会、林农协会等法人和组织采取这种管理办法。不仅有利于采伐管理,也有利于发育具有经济实质意义的林业经营主体。
4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健全生态补偿制度
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使工程区农民放弃了木材、粮食及相关产业的生产,农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要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健全生态补偿制度。一是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政策倾斜,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规范补偿办法,建立多种补偿渠道,使农民直接受益,调动他们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二是要扶持发展替代产业,解决林业资源产地经济结构单一化的问题。三是国家要从制度上解决现有不合理的林业经济机制,即生态破坏者既不必承担责任又得利,而生态保护和发展者既不得利又要承担造林管护成本支出。建立绿色GDP的核算体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同时,要逐渐形成使高收入向高资源消耗人群支付生态补偿费的制度。如国家用出卖碳权的收入来补助林业经营者造林和森林管护,就是建立在利益均衡机制上的生态补偿制度。
1.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滞后于县域经济发展县域金融服务体系远不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农村唯一的政策性农业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其业务主要限定在政策性收购资金的支持上,而其应有的支持农业开发功能根本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三农”信贷支持与“三农”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极不匹配长期以来,金融机构信贷投向主要集中于大企业和大项目,“三农”领域的信贷投放占比较小,远远不能满足“三农”发展对资金的需求。1999年以来,大型商业银行对农村中小客户的服务越来越弱,信贷投放权纷纷上收,从而导致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严重不足。农村信贷结构调整滞后于农业经济转型发展,大量农村资金“农转非”,使本来不足的农村信贷资金越发捉襟见肘,从而制约了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3.乡(镇)级农村信用社的撤消严重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稳定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金融机构,与农村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始终高比例地保持着向农户放贷的领先地位。然而,小微借贷市场的乡(镇)级法人社的全部撤消,所导致的后果是,被保留的县级统一法人社其力量在不断发展壮大,地(市)级、省会城市级和省(区)级为单位统一法人社的数量在逐步增多,但是,其支持“三农”小微贷款的意愿却在逐步减弱。按照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及资本的逐利性特征,其发展重点将超越农村市场,这必将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
4.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作用不强目前,为农村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有农村发展银行、农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以及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正规金融,以及还包括大量的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然而,正规的农村金融的支农作用不强。农村发展银行,只是将业务重点放在了粮棉油收购方面,真正供给“三农”的信贷资金数量很少,并且,在县域以下并没有网点。农业银行,贷款门槛高,并且撤销合并了县以及县以下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将信贷业务转向了城市。部分农村信用社采用的商业化经营模式也将从农村市场吸收的资金,部分流向收益较高的非农部门,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和农村微型企业则难以得到金融支持。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对“三农”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
二、加快农村金融市场建设的对策建议
1.深化农村金融市场改革注重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培育重点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和债券融资,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发展,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办涉农保险业务,并从税收、保费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和鼓励。鼓励民间借贷进入金融市场。投资能力不断提高的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仍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只能以非正规金融的形式游离于广大的农村金融市场,既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素,同时也不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随着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应该将经批准从事专业放贷业务的机构或组织从一般意义的民间借贷主体中分离出来,作为专业放贷人对待,引导民间资本规范从事资金借贷活动,鼓励民间借贷规范化、阳光化运作。
2.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就是机构多样化,也就是既要有大型商业银行,又要有区域中型银行,还要有小型金融机构。而多层次的金融需求需要一个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予以支持。应鼓励和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到农村建立分支机构,或发起组建村镇银行,通过创新金融担保方式等政策,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通过改革建立与农村多种融资需求相匹配的政策性、商业性和民间金融等多种性质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层次、广覆盖的竞争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多元化的农村金融需求。应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确立以农村信用社为支农主体的地位,利用信用社网点多和覆盖广的优势,推行其向村镇银行的试点转变。因地制宜地推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试点的建立,构建以传统农村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新型农村金融市场。
3.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担保公司的作用,建立起完善的农村担保体系,为农村信贷提供风险化解服务。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设立即可以采取政府组建,政策性运作模式,也可以采取政府组建,市场化运作模式。无论采取哪一种运作模式,都是通过政府的力量组建担保。实践中,应努力构建由县、镇或村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出资的地方信用担保体系,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担保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征信体系,通过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和信用数据库,为金融机构提供有贷款需要的农户和担保人的资信状况。积极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镇和信用企业等的评选,鼓励农户和小微企业等参与信用评比,对信用高的农户、村、镇和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在对其发放信用贷款时适当增加额度,并给予优惠贷款利率等奖励,鼓励并提倡这种信用行为,扩大其在民众中的影响,把信用的形成和维护打造成一种民众共识,一种可以测量的道德标准。
4.加快农村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机构应不断加强自身服务意识,加大创新力度,深入了解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着力开发适合农村地域特色的、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产品,切实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和金融服务水平,根据客户需要,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信贷产品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农户的信贷需求,满足多元化的农村金融需求。要积极探索推广“农户贷款互助担保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行业协会+联保基金+银行信贷”、“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社员联保+银行信贷”等贷款模式,支持农村合作组织、农村小企业及农户扩大再生产。不断完善“信贷+保险”的合作模式,把林权、土地、水域、宅基地、农机具订单等经济资源的抵押功能发挥出来,大大增加市场的有效信贷供给。
【关键词】农村水利;农业经济结构;农村经济结构
引言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中央把粮食安全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列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首位。农田水利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支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我国农业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认真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巩固农业这一经济基础,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是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首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村水利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只有进一步发展壮大,才能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认识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结构的调整,以满足新的市场需求,达到适销对路,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实力,并增加农民收人;二是调整生产要素结构,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三是使农业区域分工和布局更加合理,充分发挥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投人产出效率,使农业全面转人优质、高产和高效,促进现代化发展进程。所谓优质农业是以经济上高效、技术上先进、环境上可持续为特征,包括农产品的优质化和生产流通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合理化,特别是优质农产品要实行科学化、区域化、基地化、产业化的生产和经营。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状态可以用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产业结构优化程度 、科技进步贡献率、生产要素利用率、规模经营效果等指标(或指标体系)来综合测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是调整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在集约经营程度、科技含量、生产要素利用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在面对加入WTO之后,农产品竞争市场将日趋激烈的国内外新形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劳动力滞留现象严重、农产品品种和质量优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水资源紧缺问题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脆弱,防抗灾能力不强,难以支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深人进行。
二、农村水利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现阶段,河南省农村水利已成为一项围绕农业和农村中水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问题,服务于农业、村镇居民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兴利除害事业。就其内容而言,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一是基础性支撑作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节水灌溉、灌区建设与管理、牧区水利建设等可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为改善农产品品种、区域化布局、水资源科学配置等方面创造基础设施条件;城乡供水和农村饮水改水则可为推进村镇城市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农业、农村生活和生产中水利条件的改善,农村社会经济基础的稳固,高效用水和节水的实现,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城市用水,有力地支持大中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是促进和保障作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不仅有效缓解了农业水资源紧缺状况,而且使广大农村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供水、农村饮水改水事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滞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非农”转移 ,进而打破了城乡“二元”经济格局 (即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已使农村水利行业体现出市场经济特征,理顺了管理,活化了经营,有效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基层水利站、浇地公司、用水户协会等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在普及农村水利科技,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服务保障作用。
当然,由于目前河南省农村水利中还存在着“基础设施脆弱、防抗灾标准低、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低、水环境生态持续恶化以及管理体制及经营体制不活”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大面积农田因旱减产或绝收现象时有发生,全省农村还有几百多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尚未解决,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机井报废现象严重,农业和农村用水 日趋艰难,从而制约和影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发展壮大农村水利 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为进一步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全省农村水利建设要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代水利、以供定需等现代治水思路和理念,面向“三农 (农业、农村和农民)”,针对“干旱缺水、突发性洪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认真贯彻“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依法治水”三大主体战略,狠抓保障性生活用水,促进农业高效用水,协调生态需水,推进社会节水。要使农田灌排体系日益完善、村镇供水饮水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乡水资源调度调控更加科学高效、富含现代水利科技并能够实现良性运行。要以经济发达地区的设施农业建设、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稳步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使全县的104万亩耕地得到有效灌溉,发展旱涝保收田面积91.24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1.15万亩,把20余万亩背河洼地变成了鱼米之乡。实现节水能力几亿m3,;解决农村几十万人以及数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在全省多处大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实施乡镇供水工程项目、增加供水能力; 建设集雨节灌等微型水利工程,提高蓄水能力。
四、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的既定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节水灌溉工作。优选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增加投人,保证年度目标的顺利实现;通过试行改制,加强管理,提高节水效益;要结合农田高效用水实验或科技推广,采取技术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制手段相结合,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限采地下水,促进全民节水。二是农村供水和城乡供水工作。根据《农村饮水工程规划,按照“先难后易”的原则,与计划、财政、扶贫等部门密切配合,将国债、财政、以工代贩、扶贫等多方面资金统一使用,逐一解决特困村或困难村的饮水困难问题,解放农村取水劳动力。城乡供水要按照《河南省乡镇供水 2 010 年发展规划,进一步争取银行贷款,加强工程建设;结合水价改革,狠抓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经营,提高收益,滚动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三是灌区建设管理工作。根据《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围绕“两改两提高”(工程改造、体制改革和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抓好项目建设和管理。结合水价改革,积极探索灌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革,在条件适宜的灌区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促进灌区支渠以下范围内的自主经营。四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要积极探索农村税费改革后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具体办法和组织形式,在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的同时,探讨建立新的投入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认真总结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规范化发展。
五、结束语
农田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农村水利工程投入大、见效慢、管理难、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公益性较强。因此,尽快建立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农村经济;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建立新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从事同类或多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为加快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提高社会地位,为市场经济中保护自身利益,在资金、技术、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经济技术组织,可以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发组织的新型组织,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经济组织,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在很多时候还需要充当中介组织。就是这样的一个新型组织,其建立和运营对农村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1.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正是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对农业是非常重视的。在近些年的国家政策,都重点放在农业。只有农业发展好了,其他产业才能发展地更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努力地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为了促进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现在农村都是实行家发展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提高收入有限,农村经济已经发展到了瓶颈。只有建立起新型的农业合作社,才能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规模经济的需要
适应了当时的发展形势,使中国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变化,这种一家一户的小家庭式生产与当今已不完全适应了,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以一家一户的家庭式生产,产量实在有限,难以满足农户提高收入的需要。如果要想使农业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规模化经营。农民只有把土地交到农村专业合作社手中,让农村专业合作社来统一经营和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才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确保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
3.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当今的农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将很难发展。农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要提高农民的经营水平。然而,农民个体的力量是薄弱,只有把农民联合起来,才能抵抗市场的风险。只有建立新型农业合作社,才能把农民联合起来。通过农业合作社,能够提高农业的经营水平。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经营组织,就是统一把农产品销售出去,为农民获取更多的利润。农民只负责生产,剩下的经营就由生产合作社来做。农业合作社具有议价的功能。有了农业合作社,面对商家的就是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可以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可以跟商家议价,可以获得农民与商家之间可以接受的价格。这样使农民不用去寻找商家而节省交易费用,农民的收入也能提高。农业合作社作为一个中介组织,可以为农产品的销售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农业合作社作为一个为农民服务的组织,也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避免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农业合作社就可以按市场行情,安排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农民在市场经济才处于有利地位。
4.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科技兴农的需要
当今农业要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科技兴农。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才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农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基本动力。中国把农业科学技术作为农业的第一生产力、放在发展农业的首位,走技术农业之路、知识农业之路,是正确的科学决策,也是一个永恒的决策。党提出‘科教兴国’基本国策之后,科技兴农已成为发展农业的重要战略,农业科学进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时期,大发展的时期。农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坚持科技兴农的政策。
5.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经营组织,肯定需要一些有管理经验的人来经营。为了经营好农业合作社,合作社必须引进一些营销人员、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共同经营。因此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社,来经营农村专业合作社。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很多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如果农村普遍推广农村专业合作社,将需要更多的人才到农村去,大学生将有广阔的就业机会。而且,农村有广阔的市场,就业前景相当良好。所以,大学生应该深入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政府也应该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大学生也转变就业的观念。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解决了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能解决部分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新型农业合作社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证农民能提高收入,农民就愿意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制度,对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飞跃发展,必须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党和政府应给予农村重大支持,促进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普及和完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酶抑制法;农药残留;准确性;不足;提高途径
中图分类号 TS20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104-02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从不使用农药的自然农业发展到使用农药的现代农业,农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量不断加大和使用技术不规范等现象逐渐增多,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现在,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甚至也形成了全球的关注焦点[1]。
目前,农药残留检测的方法较多,受农药品种繁多、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同、样品待测组分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定性、定量分析农药很有必要[2]。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及质谱联用等传统的农药分析方法只适用于实验室检测[3-4],因檎庑椒ㄔご理环节操作比较麻烦,还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进行测试,不仅所需仪器的价格昂贵,而且运行成本也不低,最重要的是仪器要求一定的使用条件,同时对操作人员也有严格要求。近年来,关于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较多,其中酶抑制比色法不仅研究最多,而且技术相对成熟,该技术的优点不仅体现在检测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单和便携等方面,其在不需要配备昂贵的仪器、方便操作者掌握和推广方面也占有绝对优势[5-7]。酶抑制比色法可以有效缓解专业农药残留检测机构严重不足的现状,因为该技术非常适合现场检测以及大批样品的筛选,只需要将初筛中具有阳性反应结果的样本带回去进行实验室验证即可[8-9]。
酶抑制法具有诸多优点,如检测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单、便携、对检测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低等。因此,酶抑制法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了监控农药残留状况,该技术在农业生产和销售企业中被大量使用,这不仅有利于保障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经济效益[10-15],而且可以大幅降低政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本,从而提高监管效率。酶抑制法在很多农产品生产基地、乡镇农技服务站被广泛应用,因为其不仅可以在产地准出过程中实现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现场、实时检测,而且在市场准入过程中也同样能够实现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现场、实时检测。因此,酶抑制法已成为政府实施农药残留监管,实行蔬菜水果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的重要技术支撑。酶抑制法的推广使用日益广泛,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不仅体现在高毒农药残留监管的各个环节,而且渗透在打击非法生产、滥用高毒农药的工作中。
1 酶抑制法检测农药残留存在的不足之处
20世纪60年代酶抑制法问世,80年代呈快速发展之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已相对成熟,逐渐成为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对部分农药进行残留快速检测的技术[1]。但是该技术尚存在不足之处,即检测对象不具有广谱性,目前只适用于检测某些样品和农药种类,如可以检测蔬菜、水果中残留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另外,该方法还比较容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现象[6],这是因为其使用的酶、底物、显色剂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需要控制多个条件才能尽量降低影响。
1.1 检测对象仅限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酶抑制法的检测机理是: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以抑制胆碱酯酶正常功能的发挥,而且其抑制率随着农药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因而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高剂量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只要参照抑制率即可得出结论[7]。
一般酶催化神经传导代谢产物(乙酰胆碱)水解,乙酰胆碱与显色剂发生反应,产生黄色物质,用分光光度计在412 nm处测定吸光度随时间变化值,就能够计算出抑制率。邱朝坤等以鲫鱼脑、肝脏和肌肉乙酰胆碱酯酶为检测用酶,利用酶抑制法快速检测5种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研究发现,要准确判断农药残留情况,就要借助AChE酶活抑制率和农药抑制方程。当AChE酶活抑制率>35%时,即可判断该样品中农药残留超标,该方法的回收率为80%~120%[8]。
此外,金盛烨等用酶抑制法测定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酶活力的抑制率随着农药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呋喃丹检测限为3.5 μg/L,对氧磷检测限为12.0 μg/L,敌敌畏检测限为25.0 μg/L,西维因检测限为50.0 μg/L,含不同浓度呋喃丹的油菜汁的回收率为108.0%~118.0%[9-10],大白菜汁的回收率为93.2%~107.0%。
酶抑制法在农残检测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限制,一方面该方法只限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检测,而且与国际和国内规定的残留限量标准比较,检测限很大比例都呈偏高态势,阳性检测结果还需要采用仪器法进行准确定性定量,因此由于该方法的检测精度较低,不能够成为法律仲裁依据[5,11]。另一方面,农药品种更新较快,随着新的农药品种及用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药品种在例行监测中的检出率和超标率呈上升趋势,从而被列入检测范围,如拟除虫菊酯类、三唑类等其他类别的杀虫、杀菌和除草剂。而酶抑制法对这些类别的农药却无法检测出来[5]。
1.2 检测精度不高,易受样品性质影响
分析发现,现行的技术方法及标准获得检测结果主要通过判别样品的颜色变化来确定,而判别颜色变化本身就成为阻碍检测灵敏度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现行方法为了不干扰样品组织液,待测样品只能从样品表面提取,对样品组织内的残留情况无法检测,从而阻碍了样品中农药残留的检出限的提高[12]。
另外,酶抑制法容易产生假阳性现象的植物,不仅是《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GB/T5009.199-2003)中提出的汁液中含有对酶有影响的植物次生物质的蔬菜,如葱、蒜、韭菜、芹菜、香菜、萝卜、茭白、蘑菇及番茄等,对于一些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含量较高的蔬菜也难以准确检测,使得该方法在以上这些蔬菜的主产区或生产基地上应用受到限制。
1.3 受仪器、试剂、试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一是速测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目前市场上的速测仪产品众多,而且价格相差较大,一部分可能是伪劣产品。使用者在对有效产品进行质量判断和选择时,不仅没有相关的J定和验证程序进行检验,而且也没有国家或行业的统一标准或鉴定规程进行参考[10,13]。目前仪器设备和试剂产业也缺乏监管和规范统一的行业标准,加上厂家的行业自律意识也比较淡薄,整个产业处于混乱状态。这就造成了仪器设备和试剂市场的混乱,出现仪器性能不稳定、试剂性质差别较大等问题,导致同批次样品的检测结果的重现性不佳,对快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产生严重影响。二是检测试剂缺乏相关标准。酶抑制法的关键和核心是酶试剂,酶试剂的稳定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大。由于酶的稳定性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一旦保存或使用不当都会使其失去活性,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胆碱酯酶的制备来源广泛,如家蝇、鱼类、动物肝脏和血液以及小麦、大豆和玉米等材料,只需要将这些材料进行分离和纯化即可获得[14]。目前,各速测产品生产企业获得酶试剂的途径较多,有的通过市场直接购买,也有的利用自主分离、提取和纯化等方法制备,还有的直接委托其他单位或企业帮助生产。在质量方面这些酶的差别较大,在活性和稳定性方面也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别,主要是由于酶的来源、类别、生产工艺等不同造成的。然而,目前对于我国最常用的AChE在活性、灵敏度和稳定性等性能方面缺少统一的测试和鉴定标准,这就造成市场上的酶试剂产品处于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的状态。要想保证速测结果的准确性,仅仅依靠农药残留检测用BChE 的标准(NY/T 1157―2006)是完全不够的。三是缺少针对快速检测前处理环节的设备和标准。目前国内对于快速检测前处理环节的实际操作要求,主要参照国家标准《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GB/T5009.199―2003)。但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误判现象,因为在实际处理时提取液的获得途径比较简单,只是样品在缓冲液中经过振荡、混匀、静置环节而已,这造成干扰物质去除困难,必须要经过净化和富集过程才行。四是样品上机前酶就已经开始与底物发生化学反应,致使As较小,导致抑制率偏小或偏大,乙酰胆碱酯酶反应条件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检测的灵敏度和回收率还有待提高。
2 提高农残快速检测准确性的途径
2.1 针对易出现假阳性及容易误判的样品
对于容易产生假阳性的样品以及色素含量较高的样品,检测时可采用整体浸泡或冲洗的方法进行提取,取蔬菜的单体,用缓冲液浸泡或反复冲洗单体,尽量减少次生物质和过多的叶绿素对酶产生的干扰,从而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2.2 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以外的农药检测
对除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以外类型农药残留的检测,目前国标或行业标准中尚无快速检测的方法,建议根据《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NY/T761―2008)等方法,使用气相或液相进行检测。
2.3 对因仪器误差、化学试剂和操作方法不当等原因产生的问题
基于酶抑制率原理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大多是在小型分光光度计的基础上研制的,技术上比较成熟,但是生产水平良莠不齐,仪器的教研管理落后,没有相关的验证程序,所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农残速测仪的认证和校验管理。检测单位在购买试剂时应尽量选用乙酰胆碱酯酶,因为相对其他酶类,乙酰胆碱酯酶与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的特异性反应最强,而且灵敏度高,基本不受干扰。要严格注意试剂的保存条件。为了避免样品转移的损失,减少各种人为因素的偶然误差,相关研究单位应发展快速、经济、环保和便捷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和自动化程度更高的速测仪器,以提高检测准确性。
另外,检测人员的素质相当重要,因为在取样、提取、加酶试剂反应等操作中,检测人员的操作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检测结果。我国省市质检机构检测人员的素质和检测水平较高,而基层速测人员由于工作开展较晚,其素质普遍较低,特别是区县、大型农贸批发市场的速测人员,大部分未经过系统的样品检测分析知识培训。因此,为了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对其加强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符合农残速测工作的要求[15]。
3 参考文献
[1] 李晓婷,王纪华,朱大洲,等.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1,2(27):363-370.
[2] 王士华,冯英杰,姜红岩.生产与流通领域中果蔬农残快速检测的缺陷及弥补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6(3):321-323.
[3] 王宗贤,高志贤,马成林.有机磷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13(4):401-403.
[4] 栾云霞,李杨,平华.基于酶抑制法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器现状及评价[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3(6):690-69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GB/T5009.199-200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6] 邱朝坤,刘晓宇,任红敏,等.酶抑制法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J].食品与机械,2010,26(2):40-42.
[7] JIN S Y,XU Z C,CHEN J P,et al.Determination oforg anopho sphate and
carbamate pesticides based o ne nzyme inhibition using a pH-sensitiv e f luore scenceprobe[J].A nal Chim Acta,2004(523):117-123.
[8] 张纪秀,黄威东,金盛烨,等.便携式检测仪检测呋喃丹和对氧磷的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05(24):89-91.
[9] 邱静.我国主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及产品现状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5):41-46.
[10] 吴丽华.苹果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检测方法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11] 尚艳芬,赵海香,史文礼,等.蔬菜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与色谱法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J].农药,2009,48(1):39-41.
[12] 胡祥娜,王瑞,辛焕发,等.化学发光法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农产品与质量与安全,2015(4):52-55.
[13] 施海萍,王驰,李大文,等.蔬菜农药残留速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上海蔬菜,2006(3):14-16.
(一)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农村很多干部只是沿用中国传统管理制度,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这些干部头脑中,认为农村的减负工作实际上是给上一级政府部门造成麻烦的工作,以为土地换证和土地流转只是白白浪费了许多力气,人们根本不予认可。因此,很多农村干部只是应付工作,没有取得上级部门和村民的支持,引起大量村民的不满。
(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应该管理农村的土地承包合同,审查农村的财务工作,监督农民的经济负担情况。这些内容非常复杂,需要熟练掌握国家政策,具有很高的专业技能,但因为没有相应国家法律的支持,所以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做不到合理监管农民负担,不能解决许多土地合同矛盾,阻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干部队伍不稳定乡镇农经站干部经常任意调换,从而使农经站经常出现空岗情况,所以很多农经站工作人员工作不踏实,造成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四)村级办公经费不够充足目前很多农村的经济状况较差,甚至连村干部的工资也不能按时发放,使大量村干部丧失了工作积极性;有的村只好向村民借款办公,从而负债累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允许向农民收费,只有依靠国家财政付出。因为村庄的运营资金缺乏,所以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甚至有的村庄干脆放弃不做。
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必须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求各级领导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此项工作的指导工作。使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到户,在农民自愿、合理补偿、依法办事的方针指导下,严格管理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建立双层经营体制。要加强监督管理关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防止农村出现混乱情况。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责任是农村经济的审计监督工作。所以,各级领导部门要充分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使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发展外向型经济最近几年,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劳动力,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利用各种措施,扭转他们的观念,鼓励他们办厂,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创收。在创业过程中,要根据这部分劳动力的优势,吸引外商投资,进行实地考察,创办外向型企业,不但可以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又使农村经济获得发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农村经济管理办法。
(三)合理处理农村债务为了使农村经济管理经费得到合理利用,减轻农村的经济负担,可以采取机构裁减、费用固定等方法,达到节约经费的目的。再有,要严格控制新债务的出现,对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严格监管,遇有村集体借款情况,要严格审批。各村承办公益事业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不允许超额支出,欠下巨额债务。在农村管理经费的使用方面,尽量细化管理制度,做好经费的预算工作,防止浪费管理经费的情况,从而使管理经费得到合理利用。
(四)完善激励政策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缺少必要的管理经费,只有拥有充足的管理经费,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才能有效调动基层经济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实行绩效考核,有利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结语
关键词:农村经济 经济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建立农村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
当前农村普遍存在财务管理问题,为了公开农村财务管理情况,调和农民和村干部之间的矛盾,财务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管理监督制度,使村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化,严格审查农村财务管理情况,实行民主管理,改革现有财务管理模式,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电算化试点,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保证农村资源合理流动和农村财产的安全。对农村财务加强监督,严格财务审查手续,发现问题严肃处理,从而建立完整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二)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广泛宣传国家关于土地管理方面的政策,搞好土地承包、土地转让和规划用地工作,在农村用地方面开拓视野,确定基本农田不流失的情况下,抓好农村土地增值工作,不但要规划好近期用地情况,也要制订远期用地规划。在土地流转方面要有专人负责,乡镇一级政府部门在土地使用方面要严格把关,乡镇政府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中加入土地流转工作情况。
(三)制定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最近几年,农村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经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为了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制定切合实际情况的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尤为重要。根据农村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以后的发展趋势,确定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不但要照顾到目前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而且要兼顾农村以后的经济发展需求,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要切实可行。
(四)加强农村管理干部的培养
做好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需要有一支文化水平高、廉洁自律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应该组织农村干部参加多种层次的经济管理培训工作,考察学习经济管理先进村的工作经验,对农村干部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保证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性。
二、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农村很多干部只是沿用中国传统管理制度,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这些干部头脑中,认为农村的减负工作实际上是给上一级政府部门造成麻烦的工作,以为土地换证和土地流转只是白白浪费了许多力气,人们根本不予认可。因此,很多农村干部只是应付工作,没有取得上级部门和村民的支持,引起大量村民的不满。
(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应该管理农村的土地承包合同,审查农村的财务工作,监督农民的经济负担情况。这些内容非常复杂,需要熟练掌握国家政策,具有很高的专业技能,但因为没有相应国家法律的支持,所以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做不到合理监管农民负担,不能解决许多土地合同矛盾,阻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干部队伍不稳定
乡镇农经站干部经常任意调换,从而使农经站经常出现空岗情况,所以很多农经站工作人员工作不踏实,造成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四)村级办公经费不够充足
目前很多农村的经济状况较差,甚至连村干部的工资也不能按时发放,使大量村干部丧失了工作积极性;有的村只好向村民借款办公,从而负债累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允许向农民收费,只有依靠国家财政付出。因为村庄的运营资金缺乏,所以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甚至有的村庄干脆放弃不做。
三、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必须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求各级领导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此项工作的指导工作。使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到户,在农民自愿、合理补偿、依法办事的方针指导下,严格管理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建立双层经营体制。要加强监督管理关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防止农村出现混乱情况。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责任是农村经济的审计监督工作。所以,各级领导部门要充分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使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发展外向型经济
最近几年,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劳动力,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利用各种措施,扭转他们的观念,鼓励他们办厂,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创收。在创业过程中,要根据这部分劳动力的优势,吸引外商投资,进行实地考察,创办外向型企业,不但可以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又使农村经济获得发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农村经济管理办法。
(三)合理处理农村债务
为了使农村经济管理经费得到合理利用,减轻农村的经济负担,可以采取机构裁减、费用固定等方法,达到节约经费的目的。再有,要严格控制新债务的出现,对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严格监管,遇有村集体借款情况,要严格审批。各村承办公益事业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不允许超额支出,欠下巨额债务。在农村管理经费的使用方面,尽量细化管理制度,做好经费的预算工作,防止浪费管理经费的情况,从而使管理经费得到合理利用。
(四)完善激励政策
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缺少必要的管理经费,只有拥有充足的管理经费,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才能有效调动基层经济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实行绩效考核,有利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结语
总之,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建立文化素质高、人员稳定的管理队伍;其次,管理工作要着手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主要有土地承包、农村财务管理等方面,使乡镇政府以服务农民为主,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邵书慧.基于农地流转的农村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04)
[2]齐秋水.浅谈土地流转的形式、意义与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02)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农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天平始终无法平衡,其原因到底在什么地方?不错,经济管理。农村经济管理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其发展水平始终不及城市经济管理,除了农村自身固有的落后属性之外,还是有很多其他外在原因,所以,对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和其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建设更加和谐的农村生活环境。
1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绝大部分,农村经济是我们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改进农村经济管理是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农村经济管理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需要,是农民的迫切要求,更是农村生活条件改善和国家经济整体发展的保障。农民群众的各方面的利益很大程度上都与农村经济管理发展挂钩,要想在整体上维护人民群众众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所以说,农村经济管理问题的解决对农村的发展以及对国家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1]。
2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经济管理认识不到位
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便是在思想上,不管是村民还是对村干部,对农村经济管理的理解与认识不深,很多时候认为国家的一些政策是多余的,一般情况上,大家也只顾自己的利益,不会为整个农民大众考虑,所以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无法跟上城市的步伐[2]。
2.2农村公共事业的服务不到位
第二点就是农村公共事业的服务不到位,由于种种内外在因素,很大部分地区是无法为村民提供有效的公共事业服务,公共事业基础十分薄弱,农民的收入来源更是少之又少,增加收入也是难上加难。所以这也导致了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停滞不前,农村经济水平更加的低于城市发展水平。
2.3农村经济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
农村教育水平低下,不管是村民还是村干部,思想文化素质并不是很高,一方面自身无法深入理解和运用其经济管理法律法规,一方面又不能按实际情况完善法律法规,更无法彻底落实已有的法律法规制度,没有“法”的约束,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无法落实,为其他后期工作的顺利展开带来了许多不方便。
2.4村集体债务严重
一些发展缓慢,财力底下的村庄,村里的日常公共开支无法解决,出现借债的情况,更加无法提供公共事业服务,例如农村基础设施的置办是特别困难的一件事,这样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这种影响对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也会十分的消极,可以说是阻碍了其正常发展。
3农村经济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的问题来源,一方面是农村自身固有的受体制影响的固有的属性,其决定农村无法短时间内像城市经济一样快速有序的发展,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天平很难平衡,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村民和村干部受教育程度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心中首要的位置一直都是个人的利益,很难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群众利益排在前面,这也导致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3]。
4农村经济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4.1加强思想认识,提高经济管理力度
要想从根本解决问题,就要从最本质的地方入手,即加强思想认识,只有每个人都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开始为了大众利益思考和奋斗,才有助于管理基层有效的提高经济管理力度,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管理,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
4.2创新农村管理体制,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
思想认识的加强背后,必须要有农村管理体制的创新,这样才能有效的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例如:对农村社区的稳定,居住环境作进一步的考察,重点服务于全村医疗设施、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优化,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4.3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法律法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农村的经济发展更是离不开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只有不断的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法律法规,才能有效的展开每一期的相关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4.4妥善处理农村集体债务
要想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就必须解决其中的集体债务问题,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减少村里的各种支出,对一些公共消费精细化、合理化,集体借款必须得到监督决策部门的审批,节约公共费用,杜绝浪费和滥用,想一些可靠的办法进一步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经济发展之路途仍然遥远。不管是村民、村干部还是政府,只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承担该承担的责任,履行该履行的义务,提高自己的素质,以人为本,彻底落实经济管理工作,才能更进一步的强化经济管理,实现人民的期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管理的不断发展,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实现新农村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光耀.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完善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1):128.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29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农村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生活逐渐向小康社会发展。虽然从整体上看,农村的经济形势呈均匀向上状态,但是从细节上看,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受人为因素及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依然存在着多种问题,农业发展环境中隐藏着多种隐患,给农民更好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不利。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并发展农村经济成为有关部门面临的重大问题。
1 三农问题概要
农业是我国重要的生产模式,对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民生事业中的关键内容。在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既是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将三农问题置于我国主要发展内容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三农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注重三农问题,认为满足人们基本需求即可,这种认知度不仅忽视了三农问题的本质,而且缺乏远见,难以满足农村事业发展的需求。我国农民的整体地位虽然得到了较大提高,但是与城市居民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在很多事情的操作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包括农村户口问题、农村政策问题等,这不仅给农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较大不利,而且难以保障农民的各种权益。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发展,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国民经济更快进步。
2 解决三农问题并发展农村经济的方法
2.1 重视三农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人并不注重三农问题,也没有意识到三农问题得不到解决所带来的后果。因此,为了更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关部门必须重视三农问题,将其置于主要工作内容的关键环节,这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国民经济进步的需要。随着人口基数越来越大,各行业不断进步,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也逐渐突出,解决三农问题不仅能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有效改革,而且能够促进农村环境全面改善,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民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农业是我国经济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保障农民生活、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村改革,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才能实现我国市场经济持续繁荣,更好促进社会稳定。有关部门必须从多方面提高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度,包括农村经济体制、农业结构、农民权益等内容,由于每种问题的涉及范围较广,而且隐患较多,所以有关部门必须树立长期的解决意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内患,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2 落实三农政策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虽然逐渐凸显,但是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给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而且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不利。我国虽然制定了多项政策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有关部门并没有意识到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也没有对相关政策严格执行,致使在农民层面,依然存在着乱收费以及乱罚款等问题,侵犯了农民的正常权益。因此,基于三农政策的实施情况,我国政府部门必须对三农政策进行完善,细化相关条例,加强对有关人员执行过程的监督,对各类收费问题进行明确,并对三农政策的实施结果进行定期审核,及时处理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确保三农政策能够落实到位,这样才能更好保障农民权益、推动农业进步、促进农村的更好发展。
2.3 提高农民地位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农民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各种权益也不断增多,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依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农民依旧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必须取消某些歧视性政策,清除一些不合理的收费现象,大力扶持农村产业,并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障,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农民地位,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发展。
3 结束语
三农问题是我国民生问题中的关键部分,也是维持我国国民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其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对农民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必须重视三农问题,完善相关三农政策,从长远的角度积极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整体的地位,保障农民的各项权益,这样才能更好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