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胶印印刷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2 08:58: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胶印印刷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胶印印刷方法

第1篇

在笔者看来,传统印刷的色彩管理应包含设备本身调校、色彩校准、制作设备特性化文件以及色彩转换和后期维护等。可以说,色彩校准只是色彩管理的一部分。

色彩管理有标准可依。国际印刷标准ISO 12647-2是国际通用的平版胶印的唯一标准,得到广泛应用。其中规定了承印物(纸张)色彩、油墨实地色相以及阶调复制曲线(网点增大)等主要影响颜色因素的标准。基于这些标准进行测试,每家印刷企业都可以制定本厂的标准,但每家印刷企业的设备、物料、做法等又不尽相同,虽然有一个广义指导性标准纲领,但依然无法保证颜色的统一。因此,国际知名的地区性印刷组织,包括Fogra、Ugra、IDEAlliance等,在ISO 12647-2的基础上,又在各个地区进行了广泛的、严格的印刷测试,并对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和优化,制定出了具体的规范。相关组织(如ECI)也会ICC Profile文件,由于他们均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通常被认作是印刷的具体标准或地区性规范。他们对ISO标准的具体推进和落地实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那么如何能达到这些标准规范呢?ISO/TS 10128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3种方法:一是匹配网点增大曲线,二是校准灰平衡,三是采用CMYK直接转换CMYK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近年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现在看来依然非常有效。

在介绍这些方法之前,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设备本身的校准或调试,这是最基础的。比如滚筒间压力的调节,滚筒直径是否标准,橡皮布、衬纸是否平整,橡皮布是否已老化,橡皮布安装紧度是否合适,润版液(水斗液)调配比例是否合适等。这些都是基础工作,但对最终的印刷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建议印刷厂按照设备供应商的要求尽可能地把设备调校至标准状态,并将相关参数详细记录在册,让印刷设备在标准状态上进行色彩校准和管理。这样如果色彩出现偏差,印刷设备就有了检查和调校的依据,也便于快速恢复色彩。另外,在测试乃至生产过程中还应保持设备的稳定和标准化。下文所述的3种方法均基于此,不再赘述印刷设备的影响。

方法一:匹配网点增大曲线

胶印机在压印时,橡皮布会产生一定形变,使印刷网点边缘向四周扩展,从而产生网点增大(又称“机械性网点增大”)。新标准ISO 12647-2∶2013(以下简称“ISO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各种条件下的网点增大曲线(如图1,其中,A、B、C、D、E为不同印刷条件下的网点增大曲线),印刷校准时参考相应的网点增大曲线进行校准即可。

网点增大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印刷压力、油墨黏度、纸张状况、润版液调配等,即使对设备做了精心调校,也不一定能保证其完全在ISO标准要求的范围内。

值得一提的是,油墨密度是印刷网点增大的关键影响因素。目前油墨密度的确认基本上已经参考ISO标准,多数情况下也不再采用印刷反差等方式来确定,而是依据Lab值,调整油墨密度使其达到最接近的目标Lab值,即可确定为最佳密度。不同油墨要达到最接近的目标Lab值所需要的密度是不一样的,客观上也影响了网点增大。

这时候根据印刷测试印张的测量结果,对出版网点进行反补偿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图2中蓝色为 ISO标准规定的网点增大目标曲线,橙色为对印刷品进行实际测量得到的曲线,如何计算输入网点百分比为50%处的网点补偿数据呢?

在横轴50%的地方垂直向上划线与目标曲线相交,然后由交点水平向测量曲线划线使二者相交,最后再由交点垂直向下划线与横坐标轴相交,交点45%就是补偿后的网点值,即相同条件下,印前文件中网点百分比为45%的网点印刷出来刚好能够达到50%的网点面积率,刚好达到目标曲线的要求。以此类推,即可计算出整个阶调的补偿数据,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反函数运算”。依此方法,可计算出其他三色印版的网点补偿数据。

这种方法由来已久,完全按照ISO标准的要求进行校准,但其他参数也必须与ISO标准规定的一致,才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比如色序必须是KCMY,所使用的材料、印刷方式、测量方式也必须一致。特别是在匹配Fogra数据集时,应优先采用此种方法。顺便一提,于2015年的Fogra 51,是依据ISO 12647-2∶2013建立的,将来可能逐步取代Fogra 39,其印刷条件如图3所示。

通过匹配网点增大曲线进行色彩校准的方法,在欧洲和中国都比较盛行,如海德堡印通(Prinect)流程中,默认就是按照网点增大的方式进行前端印刷曲线校正的。特别是近几年,伴随着相关印刷数字化评估软件(如PressSIGN等)的流行,其测量色带后便可以直接生成网点增大补偿曲线,大大提高了校准的效率和方便性。

一些行业内的认证,如Fogra/ Ugra PSO及GMI认证等,都要求网点增大必须在容差范围内。但该方法基于单色印版的单独调整,虽然也对CMY网点增大的相对差异提出了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上往往比较麻烦,难以得到好的灰平衡表现。此外,由于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网点增大曲线,也造成了色彩不一致。

方法二:校准灰平衡

首先,什么是灰平衡?灰平衡肯定不是彩色,不是单独的C、M、Y。那是不是纯黑色油墨的中间调?显然也不是。这里所说的灰平衡是在整个阶调范围内,CMY三色以适当的网点比例进行叠印所达到的非彩色阶调,如果偏向某个彩色,则认为是失去平衡。

ISO标准也定义了具体的网点构成,但不够详细,还对灰平衡进行了解释,但在实际操作中较为麻烦。在此,我们不得不提一种得到印刷行业普遍认同的方法,那就是G7。此法起于美国,由Don Hutcheson研发,得到IDEAlliance旗下GRACoL工作组的支持和认可,后来迅速风靡北美,成为一个地区性标准。2006年IDEAlliance与香港APTEC开始在大中华区进行相关测试,并得到了好评,后来迅速得到推广。目前,在全球超过4000家企业获得G7 Master认证,在大中华区已有280多家企业先后进行过G7认证,也培训了200多位G7专家进行G7技术的推广和认证。

G7明确定义了灰平衡的计算方法,与承印物材料相关,也定义了达到灰平衡时各色的网点百分比,并设计了相应的测试图P2P,经过P2P23、P2P25的发展,更适用于大幅面喷墨印刷色彩校准的最新版本P2P51(如图4所示)也已推出。

此外,G7还定义了灰色的阶调,以密度方式确定了阶调的深浅,即中性印刷密度曲线(NPDC),横轴为输入网点百分比,纵轴为印刷密度值。NPDC分为两副,一副是P2P51第5列的CMY所构成的三色灰所对应的密度曲线(如图5a),一副是P2P51第4列单色K所对应的密度曲线(如图5b)。其实反映的是不同实地密度下的阶调复制特性。从图中可以看出,尽管实地密度相差很大,但25%以下的高光区密度趋于一致,即相同的亮调反差(HC),对于大多数印刷方式的密度从1.0~1.6,基本上能实现中间调及高光阶调的一致,即相似的亮调范围(HR)。同时,G7对于灰平衡的定义完全基于纸张,得到的是相对纸张的视觉灰平衡,这正是G7校准的优势所在,可以实现各种印刷方式的共享视觉外观。

G7校准可以采用手绘方式进行,测量各个阶调的密度值并与目标值相比,类似于网点增大曲线的方式计算出C和K的补偿曲线,M和Y则需要到特别设计的灰色查找测试图GrayFinder中单点查找并绘出补偿曲线,过程相对较为繁琐,效率较低。

当然也可以通过软件计算方式辅助进行G7校准。目前,除了官方原始的CHROMiX CurveTM软件外,越来越多的软件已支持G7校准方式,比如Bodoni PressSIGN、Heidelburg Color Toolbox、Alwan Printing Standardizer X、Caldera Print Stand Verifier G7、ColorGate Production Server、FUJIFILM ColorPath Sync、KonicaMinolta

ColorCare、Mutoh G7 Calibrator等。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企业都采用软件校准方式。该方式只需测量P2P数据,然后将数据导入到软件中,即可计算出补偿曲线,非常快捷。

G7采用灰平衡校准方式,广泛应用于使用CMYK的各种印刷方式,不限定印刷材料,并且校准后,印刷品具有共享视觉外观,更是得到了印刷买家的青睐,由于近年来印刷买家的认同和中国香港APTEC等机构对于G7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热衷于这种方式。并且ISO 15339中7种参考印刷条件数据集(CRPC)均基于该种校准方式(印刷效果如图6所示),相信未来会得到更规范的应用。

方法三:CMYK-CMYK转换

多数情况下,这种方法需要一个特定的Device Link Profile,即设备关联配置文件,其将两台设备或印刷条件对应的ICC进行运算,一个设定为源,即目标色域,一个设定为输出设备,省去了中间的色彩空间PCS(Public Color Space,公共色彩空间),直接实现目标色域到输出色域的转换。

常规ICC profiler进行色彩转换,需要先将设备色彩空间(如RGB或CMYK)转换到与设备无关的色彩空间(通常为Lab或XYZ色彩空间),然后再转换到另一个设备色彩空间(如RGB或CMYK)。经过两次转换,颜色必然有所损失。

而CMYK直接转换到CMYK的方法,省去了中间的PCS,其优点是色彩转换更加精确,并且可以单独控制CMYK,保持原色的纯净,特别是黑通道,这一点意义重大,避免了因单黑文字和细线被转换为四色黑而造成的套印不准的故障。在某些专业的软件(如CGS ORIS Pressmatcher等)中,还可以控制黑色加入的起点、黑色阶调的宽度等更有用的参数,由于黑色的加入,使得在印刷过程中的色彩控制更加容易,灰平衡表现更加稳定,同时也达到了省墨(基于GCR/ UCR)的目的。

在传统胶印领域,采用这种转换方式,可以维持出版线性不变,即不需要做出版补偿曲线,只需要对文件进行转换即可达到准确的色彩匹配。

由于目标可以设定为印刷行业标准ICC或某特定印刷条件的色域,输出设备则为实地测试所得,故而可以实现不同印刷条件的色域匹配。且由于是点对点的精确色彩转换,整个IT8或ECI2002色块都有超过1000多个色块一一对应生成数据对应表,不同于以上两种方法的单通道控制技术,所以可以取得更接近的色彩匹配效果,主要应用于不同设备、不同材料、不同印刷方式的高精确要求的色彩匹配。

目前在国内,这种方式在传统胶印领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十家大中型企业作为高端色彩管理在生产中应用,如港资的利丰雅高、深圳中万等。当然其好处是可以获得比曲线调节更为理想的色彩匹配结果,其弊端在于需要一笔不菲的额外投资,而且生产计划排产不宜经常变化。

这种方法应用更普遍的自然是在数字印刷领域,如惠普、富士施乐、柯尼卡美能达等。原因是数字印刷不需要CTP制版环节,采用软件转换后的文件可以迅速进行印刷来验证实际效果,在ORIS PMW等软件中还可以进行多次循环色彩校准,实现更加精准的色彩匹配。

第2篇

关键词:、胶印印刷;耐印力;原因;对策

Abstract: In the offset printing process, the printing plate height decide the printing quality, reduce the resistance force led directly to the printing quality is poor, while a waste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the plates for offset printing, there are many cause of plates down, such as the print process is not standardized operation, the improper selection of the pressure plate, which in the selection and printing plate exposure time control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Key words: offset printing; printing; cause;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D035.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TH17

在胶印印刷过程中,印版耐印力的高低是决定印刷质量优劣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在胶印印刷时又难免出现印版(PS版)耐印力下降的原因,在印刷界有过许多的研究,对于有些观点我不敢苟同,在此,只谈一下自己的观点。我们知道,PS版的耐印力指的是印版在一定的质量允许范围内所能承印多少份额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印刷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耐印力则印品质量好,成本消耗少;降低耐印力则印品质量差,成本消耗多,额外功做得多(如人力物力等)。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引起。

制版工序不能规范化操作引起印版耐印力下降

如制版工序在制版前未认真检查胶片的密度是否匀实;在拼版时是否做到“三无”(即无胶迹、无搭叠、无脏污);在晒版时曝光时间控制是否正确,晒版机真空抽得是否密实,显影时间控制的如何,显影液的配比是否合理;烤版时间与烤版温度控制调整的是否得当等等。

胶片的密度是否匀实,是晒版工在晒版前必须知道的,胶片的密度对晒出的印版质量好坏起很大的作用。如果晒版人员在晒版时对其心中无数,就会出现在正常曝光时间内晒出的印版局部网点丢失或局部文字线条缺笔断划、字虚不实等现象,使印版耐印力下降。

有些胶片实在制版工序由拼版工自己拼版的,如果拼版工在拼版时责任心不强,没有认真去拼版,出现底片有脏污、废屑、胶迹,或出现有的胶片互相搭叠(尤其是离图文特别近这种做法),胶带纸糊贴图文边缘等现象,使晒出的印版出现字虚、网点不实等问题,引起印版耐印力的下降。

正确地控制印版曝光时间是提高印版耐印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若曝光时间过长,即曝光过度,就会使印版网点发虚,字线不实;若曝光时间过短,即曝光不足,就会使印版表面砂目在显影时腐蚀不全,引起糊版字摊等现象。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都会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同时,在曝光时应注意晒版机抽真空的情况,若真空抽不实,就会出现胶片与印版或胶片与玻璃之间存有气泡,在印版曝光时使其网点丢失或不实,影响印版质量,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

在为曝光完毕的PS版显影时,应该正确地控制其显影时间,在显影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印版图文部分发虚,使其图文表面网点的附着力下降,同时会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

显影正确处理后的印版在涂擦保护胶(阿拉伯树脂胶)时应尽量做到“薄而匀”,抹布“洁而净”,否则待胶干后会出现“剥版”现象,也会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

烤版可以提高印版的耐印力,并使图像部分产生抗化学性,但若在烤版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不正确,同样也会使印版的耐印力下降。如烤版时烤版液配比不合理,涂布不均匀,烤版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间过长或过短等等,同样会出现“软版”或“剥版”现象,使印版的Al2O3膜层发脆或使空白部分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变差等。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求烤版液应涂布得“薄而匀”,烤版温度控制在200℃~230℃之间,烤版时间在8~10min为宜。

印刷压力调节不当,润版液使用不当也会造成印版耐印力下降

印刷压力是指在印刷过程中压印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它是有版压力印刷必不可少的,由此必然带来压缩变形、速差和摩擦,印刷压力引起印版耐印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方面。

首先是滚筒压力调节不当,即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之间的压力调节不当。若出现压力过大,就会加剧印版与橡皮之间的摩擦力。使印版的图文部分的网点受到损坏,耐印力下降。

其次是墨辊、水辊之间的压力调节不当,尤其是靠版墨辊(一般是不等径的4根)和靠版水辊(一般是等径的2根),若它们与印版之间的压力调节过大,同样会加大摩擦里,是印版的网点受到损失,出现“掉版”等现象,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

当然,无论是与印版直接接触的橡皮,或者是靠版墨辊、水辊,它们自身质量(尤其是橡胶面)的好坏,也会影响到印版的耐印力,如橡皮滚筒上的橡皮出现老化、晶化,形成玻璃面;靠版墨辊的软化、老化,靠版水辊的绒套硬化等,同样会使印版的耐印力下降。当然这些情况都是在包衬合理化的前提下提出的(包衬的形式有软性包衬、中性包衬、硬性包衬3种,在此不做研究)。

在平版印刷过程中,使用润版液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空白部分与图文部分的平衡,保护印版的空白部分不受油墨的侵入。如果在印刷过程中润版液使用不当,使润版液的PH值过高或过低,就会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润版液的PH值过低,会使印版版基严重受蚀(还会使印迹墨层干燥缓慢)。因为平版胶印使用的PS版的版基主要成分是铝,这种金属十分活泼,在强酸或强碱溶液中均不稳定;润版液PH值过高,会使印版图文部分(光分解型PS版)——阳图型PS版的图文部分未曝光的重氮化合物被溶解,造成图文残缺不全,使其强度和亲油性削弱,使印版的寿命降低,一般认为,PS版的润版液控制在(PH值)5.0~6.5之间为宜,即让润版液略呈弱酸性,因为在弱酸性的润版液中,铝基版材会被轻度腐蚀,生成一层亲水的无机盐层。若在润版液中加入亲水胶体,以此来补充损耗了的亲水胶体层,同样不会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

在平版印刷过程当中,还应尽量做到水墨平衡,所谓的平版胶印印刷的水墨平衡,是指在印刷速度和印刷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在保证图文印迹色彩还原、灰平衡、各色密度及阶调值符合客户要求的前提下,使用最少的供墨量和使空白部分限制在规定限度的面积之内的前提下,使用最少的供水量,以此来保证印品的质量,若在印刷过程当中没有做到水墨平衡,同样会影响印版的耐印力。水大则油墨乳化,印迹墨色密度达不到要求,印版版基受侵能力加大,腐蚀程度加深;水小则印版“糊版”、“堆墨”,影响印品质量,降低印版寿命。

第3篇

认识人民币防伪特征

为了防范假币,每个国家从货币的设计到印制过程中都精心设计和制作了各种防伪措施。人民币的防伪就从纸张、油墨、印刷等方面采用了各种措施。

水印:水印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预制模具。改变纸浆纤维密度的方法制成的,其图案都有较强的立体感、层次感并生动传神。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版100元、50元纸币采用了固定人像,20元采用了固定花卉水印(荷花),10元、5元、1元纸币分别采用月季花、水仙花、兰花等花卉水印,其中10元、5元还采用了数字白水印:2005年版100元、50元、20元纸币在沿用1999年版人像水印和花卉水印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白水印。水印以其制作难度大、生产周期长和生产成本高等特点。在货币防伪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世界各国的钞票几乎都使用了这个技术。

安全线:安全线是在造纸过程中采用特殊技术在纸张中嵌入一条比较薄的金属线或塑料线。近年来,许多国家在安全线上使用了许多防伪技术,如印有缩微文字的安全线、有全息好磁性的安全线、荧光安全线、开窗安全线(指局部埋入纸张中,局部在纸面上的一种安全线)等。1999年版100元、50元纸币采用了磁性缩微文字安全线,迎光观察,可见“RMB100”、“RMB50”微小文字,仪器检测有磁性。20元采用了一条明暗相间的安全线。10元、5元纸币采用了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开窗部分可以看到由缩微字符“¥10”组成的全息图案,仪器检查有磁性。2005年版100元、50元、20元纸币都采用了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开窗部分分别可以看到由缩微字符“RMB100”、“RMB50”“RMB20”组成的全息图案。

手工雕刻凹版印刷:雕刻凹版印刷是纸币防伪使用的一项主要防伪措施。特别是手工雕刻凹版,由于每个雕刻师均有自己的刀法和风格,其雕刻线条的手法、力度和艺术表现方式。别人很难模仿,就是制作者也不可能做出完全相同的两块雕版。凹印版经雕刻而成。其图案线条呈凹槽形,涂布油墨印出图案后,油墨附着于钞纸上,凸出于纸张表面,具有立体感强,层次分明的特点,用手触摸有凹凸感。这是货币印刷应用最早、使用最广,也最具成效的防伪技术。第五套人民币1元以上纸币在正面主景头像、“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面额数字、盲文面额标记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纸币还在票面正面主景图案右侧增加了凹印手感线,用手触摸,有极强的凹凸感。

隐形面额数字:是利用图案线条深浅、角度变化制作印版印出的图案。它正面观看是一种图形。将钞票转换适当的角度,会看到图案中还隐藏着另外的图案。第五套人民币各券别版别纸币票面正面右上方有一椭圆形图案,从一定角度观察,即可看到与面额相同的数字。

对印:一般是采用正背面同时印刷,迎光透视钞票,会看到正背面同一部位的图案经前后对接,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对接无错位、无重叠现象。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版100元、50元、10元和2005年版10元以上各券别纸币均有一圆形局部图案,迎光观察,正背图案重合成一个完整的古钱币图案。

假币的识别方法

为便于社会公众方便快速地鉴别人民币真伪,从人民币设计之初,主持者就从多方面设计了防伪措施,对普通群众来讲。识别假币的最简单方法可以概括为:眼看、手摸、耳听、机测。

眼看:一看钞票的水印。真币的水印层次分明、立体感强,透光观察清晰。假币水印多是用浅色油墨加印在纸张正背面。不需迎光透视就能看到。二看50、100元看左下角光变面额数字是否在金色和绿色(50元)、蓝色和绿色(100元)之间发生变化,假币采用珠光油墨或绿色油墨印刷,不会变色。三看对印古钱币对印图案、胶印、凹印接线印刷对接是否吻合。假币受印刷设备和技术的限制,对印不吻合,存在错位、间隔、重叠等现象。四看安全线。真币安全线是将金属或塑料线条夹在钞纸中间,实物与安全线融为一体,结合牢固,具有磁性,安全线上可见数字缩微文字或全息图案。假币一般是印上的,少数假币加入实物安全线但没有相关信息。五看隐形面额数字。第五套人民币真币右上角椭圆处,通过一定角度清晰可见与钞票面额相同的数字,假币无隐形面额数字。

手摸:一摸纸张的厚度。假币用纸是普通胶版纸或普通书写纸,手感较厚。二摸雕刻凹版印刷图案手感。人民币纸币在人物头像、行名、主景图案、盲文面额数字、凹印手感线等部位采用雕刻凹版印刷,仔细触摸是明显凹凸感;假币为胶印印刷,无凹凸感,少量假币通过二次加工,要么是在人物头像和凹印手感线部位压印凹印手感,要么在整张钞票上压印凹印手感,而真币只有在使用凹印印刷技术的部位有凹印手感。

耳听:钞票纸是特殊纸张。挺括耐折,用手抖动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假币纸张绵软,抖动时声音沉闷。

第4篇

地点:xxx印刷厂

这次能有机会去工厂实习,我感到非常荣幸。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对于一些平常理论的东西,有了感性的认识,感觉到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一些总结以及心得体会。在以后开展自身的工作,以及在对客户的沟通应对上,希望能有所借鉴。

一、工厂的总体规模水平

xxx印刷厂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占地600平米,员工60多人。近十多年的制造历史已经发展成一家具有专业规模的印刷品专家,在临沂印刷业发达的地区也小有名气。

走进厂区,只见洁净整齐的环境和次序井然的工作程序。虽然是国内的制造厂家,但是,到了车间,看过那些先进的流水线,那些熟练的技术水平,完全会感觉到现代化的管理。作为印刷产品的制造厂,一些诸如纸屑的飞扬,机器的喧嚣以及混合着的颜料味汽油味等问题,都是难免存在的,但是工厂已经把这些都尽可能的减少到最低限度了。走在车间,这些大多的木制厂家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似乎在我们工厂并没有太大的困扰,反而是那些管理和效率吸引了大多的参观者。

工厂有自己的作息时间,并且都会严格遵守。就连中午休息间隙,每个工人都会把自己得区域整理得井然有序,这样的自觉整理也是工厂之所以能保持洁净的原因之一。在用餐问题上,工厂也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上至高层主管下至普通工人,吃的饭菜一律相同,没有任何的特殊化。

二、学习过程

如下几点是在工厂实习期间,就我的工作需要,主要学习到的一些知识以及由此得到的一些心得。

(一)颜料的选用

工厂最常用的颜料都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比较先进的,大多都是从国外进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司的报价要比国内同等厂家的价格要高的原因——正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传统颜料也是常用的材质之一。我司很多产品也都可以选用传统颜料来达到印刷的效果。对于一些想节省成本的客户来说可以推荐一用。

这些常规颜料在仓库里都备有一定数量的库存,其他的颜料也有备量,但是一般都要尽量推荐选用常规颜料(除非客户定购的产品数量庞大值得工厂采购另外一些昂贵的颜料),这对于工厂的加工技术、生产周期、生长成本等都会有所帮助。

(二)加工方面

工厂所采用的机器都比较先进,一般来说都是机器自动操作,比如大型自动印刷机等。所以,只要操作得当,人员安排合理,一般都能产生较高的效率(一般来说,都需要熟练人工)。

虽然说工厂对于大多数的印刷产品都能生产,但是以后在和客户沟通过程中,在尽量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还要尽量站在工厂的立场上考虑。比如,可以向客户推荐一些外形相同,但是做法简单,结构清晰的样品。这对于工厂来说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效率。

(三)获得知识

在为期接近一个礼拜的实践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印刷的东西,现总结如下。

1、 彩印的知识。

一般的彩印店所用的打印机有两种,一个是墨粉激光打印机,一个是墨水打印机,都是打印机配套所用墨料。好的点的机器会有8色,经过相互撞色出来的彩色。但是印刷在书刊或者是包装上的颜料,是专业的印刷油墨,一般是四色墨,需要印版来进行转印,是一层层印刷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区别除了质量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印刷机的墨水要便宜得多。但是前后不能通用的。

2、 颜料三原色与印刷三原色是不是一样的?

答案是不一样,从理论上说他们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一旦要实际印刷,就要涉及到材料的问题了,所以说不但名称不一样(这个原因就不讨论了)实际的材质也不尽相同。

所谓的3原色是美术色彩理论上的概念名词而已。到底那些才是各个领域实际应用的三原色呢,这个就是实践部分了,到底应用什么样材质的颜料。(我们不难理解,同样的稿子,不同的印刷工厂,不同品牌打印机,最终效果都是不一样的,当然有人员的微操差异,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各个公司的色谱标准执行的是不全一样的)所以,综上所述,理论只是实践的指导,各种实现理论的方法是不尽相同的,这就出现了颜料材质这个学问了。从工艺科技的发展中,人类得以不断更新材料,我们现在只会说,品红、洋红,黄这些名称而已,而他们背后都是保密的颜料配方,这直接导致了颜料的鲜艳程度(饱和度),和透明度(这直接关系到了色彩完全混合模式下的中间色是否鲜艳纯净)这个问题其实就是颜色的理论名称和颜色的实际材质而已了,即便我们说得 黄,柠檬黄,镉黄,鹅黄呢;青(群青、花青、中国颜料里的4青);品红、洋红、玫瑰红呢?其实这里有很多的颜料是不能应用于印刷的,比如在三原色里的蓝,应该是更接近于标称‘湖蓝’的颜料,但是它,及为不透明,所以根本不被采用,所以选择的透明度极好的群青(或者化学替代品了)或者靛蓝了,而你我所知道的也只是蓝,或者是青这样的名词了。

3、 印刷机械初步认知。

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等机构组成。它在工作时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

印刷术最早发明于中国,自九世纪起印本书籍已在中国出现,随后中国发明的印刷术传到世界各国。印刷机的发明和发展,对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1439年,德国的谷滕堡制造出木制凸版印刷机,这种垂直螺旋式手扳印刷机虽然结构简单,但却沿用了3XX年之久;18XX年,德国的柯尼希制成第一台圆压平凸版印刷机;1847年,美国的霍伊发明轮转印刷机;19XX年,制成六色轮转印刷机;19XX年,美国的鲁贝尔发明胶版印刷机。

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传统的凸版印刷工艺在印刷业中占据统治地位,印刷机的发展也以凸版印刷机为主。但铅合金凸版印刷工艺存在劳动强度高、生产周期长和污染环境的缺点。从60年代起,具有周期短、生产率高等特点的平版胶印工艺开始兴起和发展,铅合金凸版印刷逐渐被平版胶印印刷所代替。软凸版印刷、孔版印刷、静电印刷、喷墨印刷等,在包装印刷、广告印刷方面也得到发展。

印刷机按印版形式分为凸版、平版、凹版和孔版印刷机;安装版和压印结构分为平压平式、圆压平式和圆压 圆式印刷机。世界印刷机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0多年来,印刷机械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是胶印印刷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单张纸胶印机最大印刷速度为10000印/小时。一台四色印刷机印刷前的预调整准备时间一般为2小时左右。印刷机自动控制主要集中于自动结纸、自动收纸、自动清洗、墨色的自动检测及墨量自动调节以及套准遥控等方面。这一时期除了单色、双色机外,每个单张纸胶印机制造厂商几乎都还具有四色机的制造能力,多数制造商都能够制造纸张翻转机构,进行双面印刷。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单张

纸胶印机为标志,国际上印刷机械设计制造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与第一阶段的机型相比,新一代机型的速度进一步提高,由10000印/小时提高到15000印/小时,印前预调整时间也由第一阶段的2小时左右大大缩短为15分钟左右。机器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刷机械迎来第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单张纸胶印机的某些机型可以达到17000—18000印/小时,但制造厂商并不极力追求印刷机最大印刷速度的提高,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缩短印前准备时间和更换活件的时间追求更高生产效率。

4、关于健康问题。

现在外面一般海德堡平张纸机使用的都是氧化结膜型油墨,油墨的成分由色料,连结剂,填充剂,助剂,调墨油等组成。若不是直接吸入,那对人体的伤害不能说没有,但是相当的细微什么情况会导致直接吸入油墨呢?飞墨,造成飞墨的原因大致两点1·油墨附着里差导致其在胶辊上高速运转时飞离胶辊(油墨乳化也可能导致附着力降低)2超高速印刷~商业轮转或者报业轮转这些机型都属于超高速印刷机型(速度每小时3w—8wb不等)~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其油墨飞离胶辊 当然 飞墨肉眼是看不见的 因为及其细微 基本处于漂浮状态~但吸入过多。。。印刷机上的化学用品还有 汽油,异丙醇,润版液,洁版液,修版液等等。所以在实习时,我们都被要求像正式工作人员那样,穿上工作服,戴好口罩。

三、心得体会

第5篇

毕业之前到印刷厂实践是高职印刷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实践课,是高职学校全程教学计划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入毕业设计前的实践准备。

毕业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专业知识,为后绪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印刷设备操作实践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要求学生直接参与,亲自动手。带队教师需给实践生讲解必要的印刷理论知识和生产工艺过程及要求,有组织地辅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实践和生产制作过程。

毕业实践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而且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生产实践使我更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进一步了解印刷工作的生产流程,了解印刷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际相冲突的难点问题,把所学的印刷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 实践单位的介绍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于XX年11月17日至XX年1月5日到xxx彩色印务有限公司实践。这是我第一次有这么长的时间,有这么好的机会到印刷厂了解印刷生产现场,让我更深一步地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

xxx彩色印务有限公司是昆明雅昌集团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坐落于昆明黄土坡普吉村,公司原名叫昆明富春印刷厂,经昆明雅昌集团收购后正式取名为xxx彩色印务有限公司。昆明雅昌集团作为xxx彩色印务有限公司的总部,负责印前处理,例如,排版、设计等。xxx彩色印务有限公司负责制版到印刷再到印后加工,最后包装成品,还有负责成品运输等。

xxx彩色印务有限公司拥有正式员工约300人,其中有1/4是残疾人,这一点在其他印刷公司是很罕见的。为什么xxx彩色印务有限公司能够把这些残疾人很好地利用上呢?原来xxx彩色印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端精美画册印刷和高档精致的包装盒制作。例如,关于汽车、美容化妆品和山水画方面的画册,还有关于月饼、普洱茶方面的包装盒等。而这部分残疾人就可以从事粘贴盒子、清洁盒子和检验成品等方面的工作,这样既节约了公司工资方面的开销,又给残疾人一份关怀和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通过和残疾朋友们在一起工作,我发现他们不仅动作熟练,而且还非常认真,许多时候我遇到工作上的困难都是他们在帮助着我,鼓舞着我!

xxx彩色印务有限公司大致可以分为印刷生产车间、手工车间和装订车间三大车间。

印刷生产车间:包括制版工作室和印刷车间,主要负责制版和印刷生产。制版工作室有ctp直接制版机,设备相当先进,不仅效果好,而且效率高,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印刷车间一共有三台胶印机和一台切纸机,它们分别是j2108对开单色单面胶印机、秋山对开四色胶印机、小森对开四色胶印机和数字显示切纸机sqz920nz。

装订车间:主要负责书刊的覆膜、配页、折页、模切压痕、锁线订、胶订、铁丝订、烫金等工作。

另外,xxx彩色印务有限公司还设有一个大仓库,仓库分为两间,一间为成品区,另一间为原料区(包括纸张、油墨和其他辅料等)。公司还有自己的职工食堂,我们平时下班都是在里面用餐,口味不错,也很实惠。

注:xxx彩色印务有限公司现在所在地是公司暂时租的,租期为5年,公司新厂在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筹建中,预计XX年3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三. 实践内容

根据学校与公司的安排,我们的实践形式实行轮岗实践制,所以每个岗位我基本上都实践过,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下面就分别从印刷生产车间、装订车间和手工车间作详细的实践内容介绍。

(一)印刷生产车间

我首先是在印刷生产车间实践,工人师傅们生产工作都很忙,所以他们很少有时间主动教我们东西,一般情况都是我们站在机器旁边看着他们操作,有问题了问师傅就行了,师傅也会简明扼要清楚的告诉我们。接下来我分别介绍一下我所实践的机台以及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并且解决的问题。

1. j2108对开单色单面胶印机

j2108对开单色单面胶印机是国产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胶印机,它的启动、压印、离压、输纸等可由操作人员根据生产需要按动相应的按键即可。

(1)机器说明

a. 机器特点

设计结构先进合理,性能优良,整机的操作充分考虑人机的协调,安全方便。

自动给纸,速度高,稳定可靠。

主电机采用变频调速,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运转平稳、节约能源。

采用精心设计、加工的递纸、恒力凸轮和叼纸牙控制机构,运动更加平稳。

收纸设有自动副收纸、喷粉等装置。

b.技术参数

最大纸张幅面: 650×920mm   最小纸张幅面 :393×546mm

最大印刷面积: 638×900mm 印刷纸张厚度 :.06-0.6mm

印版尺寸:765×950×0.3 mm 胶皮布尺寸:850×960×1.8 mm

印刷速度:10000张/小时 给纸堆最大高度:1496 mm

收纸堆最大高度:910mm 主电机功率:13 kw

外形尺寸:5006×2782×2066mm 机器净重(包括给纸机):8.5t

(2)为什么胶印机在印刷过程中要使用包衬?

因为胶印机的橡皮布滚筒上包覆有橡皮布,在橡皮布和滚体之间还衬有纸张、纸板、塑料薄膜、毛织品等材料制成的衬垫,橡皮布和衬垫一起组成了胶印机橡皮布滚筒的包衬。胶印印刷使用的印版、纸张表面在微观上都有明显的不平度,若它们直接接触印刷,便会造成印刷表面接触不良,致使油墨转移量降低,印张上的印迹发虚。为使印刷面在印刷时充分接触,则要使用包衬。

(3)j2108胶印机滚筒压力的调节

胶印机印刷滚筒组成了胶印机的心脏部件,不论胶印机的结构如何,各部件的配合精度如何,都是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那就是能印刷出好的产品。胶印机的滚筒部件直接与印品质量相关,一张好的印刷样品要有好的机械设备及其高精度的零部件配合,还要有好的调节精度、使用精度。因此要达到一张印品上图文网点完全再现,印张图形变化量、印版耐印率的高低、橡皮布使用寿命的长短,机器本身是否得到合理使用,滚筒轴承轴套和齿轮磨损的快慢等等,都需要调节使用得当。若调节使用不得当,则有可能出现印刷、机械故障,如网点变形、花版、糊版、墨杠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因为印刷滚筒中心距调节不当,即印刷压力不当而造成的。

印刷离不开压力。没有压力,印版上的图文墨迹就无法转移到橡皮布上,橡皮布上的图文墨迹也无法转印到纸张上,因此没有压力的印刷是不存在的。组成印刷系统的各滚筒中,印版滚筒表面需要装上印版及衬垫,橡皮滚筒则要装橡皮布及衬垫。而压印滚筒上的纸张厚度不是固定不变的,滚筒之间中心距又是调节的,因此涉及对滚筒的包衬计算,确定中心距等一系列问题。调节时应掌握一个原则,在保证印张准确还原的条件下,使用压力越小越好。这同时也取决于操作者是否按规定的数据以及各滚筒表面线速度尽可能一致的要求,准确合理地对滚筒进行包衬。

如果滚筒中心距的调节以及包衬计算操作不适当,就可能造成滚筒半径不相等,从而引起不该存在的速差和滑动摩擦。压力在印刷过程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平压力时要十分细致,做到心中有数,对影响压力的因素应该认真分析研究,精确测量。一些决定印刷压力的因素如:印刷纸张质量、印刷速度、产品的质量要求、橡皮布及其衬垫物的弹性等等,调节滚筒中心距及确定衬垫厚度时就需根据这些因素来考虑。对于印刷表面粗糙且厚度不均的纸张,印刷压力增加到足以使印迹结实就行,压力越小越好。压力大小可通过试印样张来判断。白板纸、胶板纸压力稍大于铜版纸,当印刷速度增加时,印刷压力也要增加。因为印刷速度提高时,印刷面之间相对应质点所接触的时间也有所减少。不同产品也有不同的复制要求。除了采用不同的原材料和印版外,还可以从印刷压力方面设法调节。印实地图文可以使压力在一定范围内稍大些,使之符合印迹结实的要求,印刷网线版图文时就应该十分注意理想压力,避免网点过于扩大而损失层次。印刷中应注意版面的水墨平衡,橡皮布及其衬垫材料的变形特性对印刷压力有密切的关系,应该选用富有弹性而在大量印刷后弹性不易失去的橡皮布。可通过增减衬垫来改变印刷压力的大小。在选择中心距及压力包衬时还应考虑到各滚筒在互相接触转印墨迹的滚压过程中的表面线速度,理想状态应是各滚筒表面线速度相等、做纯滚动,才能在滚压时表面间不产生相对摩擦。但事实上,由于纸张厚度的变化,以及橡皮布及衬垫的弹性形变,滚筒之间存在一定的压力,使得三个滚筒表面的线速度有差异,对此只能通过正确合理地调节各滚筒之间的中心距及改变包衬来相对弥补这一缺点。

欲将这种摩擦减小到最小限度,以提高印版寿命和印刷质量,就必须使包衬后滚筒半径尽量接近相等,尽量减小表面速度差。这里的关键是橡皮布的弹性变形。因此要在橡皮布压缩形变指标上,优选出合理的数据来,而印刷压力是否适宜,最终反映在印品上。

在常压过程中,由于各滚筒轴承存在间隙,间隙大小因机器而异,一般都控制在0.05mm范围内,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滚筒离让值。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会使滚筒中心距增加0.05mm左右,在精确计算滚筒中心距时也应将这一值考虑进去。

橡皮滚筒的厚度,在未装入滚筒之前,其总厚度应比计算的厚度大0.05~0.10mm,因为根据实际测试,橡皮布厚度装入滚筒拉紧后会减少 0.05~0.10mm左右,纸张厚度对常用纸来说约为0.1mm,它可视为压印滚筒的包衬。前面的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的中心距,就是以纸厚0.1mm来计算的。当纸厚大于0.2mm,则应调整橡皮滚筒和印版滚筒中心距。

调整压力的方法有两种,即通过调整机构来改变滚筒中心距和增减滚筒包衬来改变滚筒直径实现对印刷压力的改变。不论采用哪种方法调整压力,都应先考虑所印刷的纸张性质、厚度、印版图文类型及其对产品的要求等因素,再来确定印刷压力。滚筒的包衬采用软性包衬则印刷压力应大些,若采用硬性包衬则印刷压力应小些。压力的大小实际上就是由两接触面积的变形程度来决定,材料越软则变形程度越大,所使用的压力也大,反之则压力小些。在通常情况下,只需变换衬垫就可以改变压力。当纸张厚度变化较大时,则要通过调压机构来调整各滚筒之间的中心距来改变印刷压力。采用调压机构调节滚筒中心距必须两侧同时调节,使滚筒两端平行平移,这可通过调整两滚筒两侧肩铁间隙相等来保证。具体步骤如下:

a、卸去滚筒上的印版、橡皮布及衬垫,用汽油清洗干净滚筒的被测部位。

b、手动合压到滚筒完全合上压,在合压状态测量压力。以压印滚筒为基准,先测量压印滚筒与橡皮滚筒之间的中心距,将直径合适的软保险丝两端同步压入滚筒肩铁间隙处点车(盘车),滚压后取出,测量其厚度值,调节相应压力调节机构,使得两边保险丝压痕厚度符合要求且相等,或直接测量滚筒体,在滚筒体上取有代表性的三个点(三点应在同一直线上)测量。

c、用同样方法调节橡皮滚筒与印版滚筒中心距。因压印滚筒是基准滚筒,调节压印滚筒与橡皮滚筒系通过调节橡皮滚筒偏心套来实现,调节橡皮滚筒与印版滚筒中心距时通过调节印版滚筒偏心套来实现。

在调节滚筒中心距时应注意中心距的调节范围,中心距过小过大均不允许,要严格依照机器使用说明来调节。

(4)j2108胶印机滚筒叼牙的调节

套准精度是影响印刷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能否做到套印准确,则取决于滚筒叼纸牙能否准确无误地叼纸。在印刷生产中,为了保证滚筒叼纸牙能够准确叼纸,需要对机器进行一系列调节。下面介绍一下j2108胶印机滚筒叼牙的调节步骤及注意事项。

a.确保滚筒叼纸牙轴的3个轴承在同一轴心线上,并且转动自如。

b.叼纸牙轴应与其轴心线上的轴承配合准确,无明显磨损。因此就要求经常清洗、加油,发现磨损要及时检修、更换。

c.叼纸牙轴两端的大撑簧撑力要适当,保证在咬纸时簧的力量全部集中在叼纸牙上,不与定位块接触。

d.调节滚筒叼纸牙上的小弹簧时,施力要均匀、适当。压缩力量过大,叼纸牙开牙程度就会过小,同时使叼纸牙片与叼纸牙轴之间产生过量的相对摩擦,时间长了会导致叼纸牙轴或牙片磨损,严重影响套印的准确性。

e.压印滚筒上的叼纸牙牙垫要保持平直,并与滚筒面对齐,遇有明显低凹,应及时检修或更换。牙垫的表面应有较大的摩擦系数,硬质牙垫表面最好适当采取粗化处理后再投入使用。

第6篇

在传统的定义中,印刷工业是复制加工业。印刷媒体是一种古老的媒体技术,在历次的产业革命中,印刷媒体不断融合新技术而持续发展,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尽管数字出版技术的完善和创新对印刷业带来了冲击,但同时也为印刷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印刷业作为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正在向数字化的进程迈进,印刷业加工复制知识的手段、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产业基础技术变迁引发印刷工程教育的变革,印刷教育同样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大多数开设印刷工程专业的学校都在积极应对新技术变革,重新审视今后的印刷教育,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方面紧跟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步伐。在课程的实施上,从易到难,从基础到尖端,试图把学生培养成为能不断适应新技术要求的与时俱进的产业技术人才。

一、开设数字印刷课程的基本条件

印刷技术专业是笔者任教学校的传统特色专业,也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骨干示范专业,多年来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建设上不断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增开数字印刷相关专业课程,主要基于对印刷技术创新的基本判断而作出的课程调整。

我国印刷业正处于印刷技术数字化的过程,数字化工作流程应用在平版胶印中使行业内发生了更深刻变化,印前、印刷和印后技术设备的数字化应用越来越广泛,且数字化应用正在由印前领域扩展到印刷全过程,这正是学校数字印刷技术课程设置和建设的基础。学校配套的数字印刷设备也为学校数字印刷技术课程设置和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一)数字化由印前走向印刷全程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一次印刷技术革命,实现了排版数字化,而现在印刷技术正由排版数字化向印刷全过程数字化发展。事实上,数码印刷就是传统的静电复印利用数字化排版提供的数字化页面,实现了印刷全过程数字化,整个印刷过程无需人的干预,喷墨印刷就是这种典型的数字印刷。但是,印刷技术数字化不只表现在数码印刷的出现,CTP甩掉胶片和晒版,实际是印前制版的数字化,而当实现在胶印机上直接制版或自动上版,无需人的直接干预,在数字化系统控制下自动完成印刷全过程的时候,胶印印刷也可以被称为数字印刷,并且凹印、凸印、柔印等其他方式的印刷也在向数字化发展,都能成为数字印刷。从整体上看,印刷技术正在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技术新成果,还是印刷机数字工作流程,都体现出了数字化在印刷全程的应用趋势。

(二)印前数字化设备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对于胶印和印后数字化的发展,印前制版数字化在业内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从近几年产业变化的情况分析,几乎90%以上的印前生产都用计算机拼大版、数字打样。学校配备了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热敏CTP印版冲印机、北大方正畅流JDF&PDF数字化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印刷包装印前实验室流程软件系统,这些印前数字化设备的完善为印前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三)印后设备趋向自动化、集成化

事实上,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与推广,已经带动了印后设备生产商对印后设备数字化功能的研发,数字化折页、自动配页、订书、上胶、裁切等都基本实现了计算机数字化管理。印后设备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主要体现在印后工作的整合集成化。目前,为使学校数字印刷课程建设产生良好的实效,发挥印后设备具有多功能和多工位的效率,达到缩短工序、提高效率,实现一人适合多工序的工作需求,学校配备了数码高速多功能一体机、液压程控切纸机、压平机、腹膜机等印后数字设备,真正培养能适应印后技术自动化、集成化的印刷人才。

二、数字印刷技术课程建设的实际应用

课程建设要服从、服务于社会需要。学校开设数字印刷技术课程从理论和实训两方面入手,既让学生掌握数字印刷的理论基础,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近两年数字印刷技术课程已逐步成为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课程,对打造符合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学校印前专业理论教学部分围绕正在迅速增长的数字印刷展开授课,复制工艺层面涉及像和转印、功能部件和结构,应用层面涉及数字印刷的各种应用。由于数字印刷的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一体化特点,因而教学过程和方法应该考虑到这种特殊性。数字印刷与多门基础课程存在密切关系,性质上属最终专业课程,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之一,为此需要介绍与数字印刷市场有关的信息。

实训部分通过结合目前已商业化的数字印刷技术、设备类型、市场目标、应用领域、产品种类和企业生产过程等设计6个学习单元,学校建立了每一个单元按典型产品的目标设备(技术)和生产工艺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数字印刷原理,区分各种数字印刷技术以及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的质量差异,在学校数字印刷实训室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完成预定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与设备操作、产品开发和工艺设计、材料选择、质量检测等有关的知识。

根据数字印刷设备与技术多样化的特点,学校数字印刷课程以静电照相数字印刷、喷墨印刷和其他数字印刷技术设备为物质载体,按各种类型数字印刷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生产工艺、产品特点和质量检验要求等安排教学内容与环节,使学生通过学习熟练操作技能。

三、数字印刷技术课程建设的措施

反观近年来,学校数字印刷课程设置和建设的实践,摸索出了初步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起来,就是在课程建设中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

(一)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改革不适应专门人才培养的体系和结构,使教学内容与地区或行业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 能力培养为重”的原则,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广泛吸收先进经验,采取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新教学手段互补,取长补短,形成课堂、 多媒体、实训教学并用的综合教学模式。

(二)高度重视实验、实习实践性教学

与普遍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课程学习强调的是职业性和技术应用性。所以,学校数字印刷课程建设中,加强实践性训练,在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习指导课探索,并联系基础理论课程进行检验,构成理论教学——实习教学——社会企业贯通的现代教学链。

第7篇

【关键词】印刷工艺 平面设计 重要性

平面设计作品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数不胜数: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绚丽的画册、精美的书籍……我们不免会问:这些美的东西是怎么呈现出来的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色彩和图案。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色彩和图案得以实现呢?印刷它就能让这些美好的、吸引人的事物呈现在我们眼前吗?

一幅好的平面设计作品,比如好的DM册、好的书籍设计、好的包装不仅仅在排版上有讲究,在印刷材料的选用上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好的平面设计作品是符合美学观点并且匠心独运的,是经过周密的设计考虑后的结果。作品质量的好坏与后期制作密不可分,精湛的后期制作能使作品锦上添花。从这个意义上看,整体效果的把握与后期选材的好坏也就显得极其重要。平面设计的后期效果在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印刷,平面设计的结果是通过印刷展现出来的。因此,印刷是决定平面设计作品效果好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印刷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印刷术先后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先是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后来是活字印刷术。早在10世纪末,雕版印刷术伴随着佛经的传播首先从中国传入朝鲜,继而陆续传入越南、菲律宾等南洋、东南亚及欧洲各国。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9年),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诞生。中国的印刷术、造纸术传遍全世界并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印刷行业不断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现代印刷技术在专业设置上融合现代新兴媒体的特点,紧紧把握现代印刷业的发展方向。继“告别铅与火”的革命后,现代印刷业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台平台扫描仪、一台电脑、一台数码相机、安静优雅的工作室,所有的图文设计在这里就可以完成了。而在10多年前,我们使用的还仅仅是手工排字,几乎是一夜之间,手工排字就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在印刷行业的应用。1990年桌面出版系统问世;1995年,推出了直接制版技术、数字印刷、彩色桌面系统;2000年,我们看到的是跨媒体出版技术和完整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在如今信息化网络时代,印刷网络化的雏形已经展现出来,印刷行业也渐渐趋向于数字化,图文传递数字化、获取图文数字化,数字化将传统的印前、印刷、印后加工流程全部联系在一起。今天,随着电子出版物的日渐普及,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现代印刷行业的使用领域在不断扩大。

二、印刷工艺

(一)油墨配色

任何不同的颜色都是以黄、青、品红三原色为基色,按不同比例调和,可获得我们想要的各种不同颜色。因此,我们只要获得原图三原色的分色片,再将三原色分色片制成三块印刷版,分别用相关的油墨去叠印,就可以生成彩色复制品。通过加滤色镜分色扫描或摄影就可以获得黄、青、品红三原色分色片。

专色油墨,指预先调和好的特定彩色油墨,如珍珠蓝色、荧光黄色、金属金银色油墨等,它们不是靠CMYK(蓝、红、黄、黑)四色调和出来的。CMYK四色印刷油墨的色域比可见光色域窄,而专色油墨的色域则比CMYK四色印刷油墨色域宽,因而可以表现CMYK四色油墨以外的许多颜色。金色、银色油墨属于专色油墨。

(二)印刷制版分类

1.凸版印刷

凸版印刷如同盖章和木刻版画一样,是一种直接加压印刷。在印版凸出的部分涂上颜色,印版凹进部分没有文字与图像,直接印在纸上。在印刷过程中,每平方厘米不小于30公斤的压力。凸版印刷的优点是:印刷时的压力较大,印成后的文字和线条清晰。凸版的不足是:印刷的制版相对较难,版上的图文部分为反像,在上色的过程中,油墨的均匀度较难把握。因此,凸版印刷的印张不能过大,最好小于四开,并且印刷的数量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印刷次数的增长,版面也会不断磨损。凸版印刷比较适用于一些套色少的明片、标签、请帖、吊牌、信纸、信封等。

2.凹版印刷

凹版印刷分为照相印版与雕刻凹版两种。凹版印刷的原理是利用油墨的半透明性和凹痕的深浅来反映原稿的明暗层次。凹版印刷的图像与文字凹于版面以下,把凹下去的部分用油墨填上,没有文字与图像的部分很平滑,再把没有文字与图像部分的油墨擦干净,然后在纸上印刷。

凹版印刷是直接印刷,印版和承印物直接接触,具有色彩表现力强、层次丰富、墨汁色厚实等优点。凹版印刷的速度快、印数多、印刷质量好,能在大幅面的粗质纸、塑料薄膜、金属箔等承印物上印刷,是不错的印刷方法,常用于高质量画报、邮票、钞票、股票、证券等。但是制版比较复杂,制版费用比较贵。

3.平版印刷

平版印刷由早期的石版印刷发展而来,不同于凸版印刷和凹版印刷,其印版上的图文(着墨部分)和空白(不着墨部分)两部分几乎处在同一平面上,故称为平版印刷。1905年,美国人威廉·罗培尔发明了间接平版印刷,开始使用橡皮布的滚筒印刷,因它是通过橡皮布间接印刷,因此被称为胶版印刷。平板印刷是利用水与油互不相溶的原理,在有文字与图案的位置形成一层油脂的油膜,没有图案与文字的部分形成抗墨作用。印刷时,固定在印版滚筒上的印版(阳图正像),通过润水和给墨工序,使图文部分着墨拒水,空白部分亲水拒墨,将印版上的阳图正像转印到转印滚筒的橡皮布上,形成阳图反像,再经过压印滚筒将橡胶布上的阳图反像压印到承印材料上,从而得到印迹清晰的印件(阳图正像)。平版印刷质量好、制版简便、成本低,更适合大批量印刷,常用于杂志、包装、海报、书籍等印刷品的印刷。

平版印刷的优点是:生产周期短,制版工序简单,印刷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图文精细、层次丰富,图像、色彩的还原效果好;套印准确,平印印版较为平整,纸张在印刷过程中的压力小、速度快,变形和伸缩性小;印刷范围广,能适应各种设计要求;可以很好印制纯色块的底色和过渡色,或根据设计需要增加金、银等任何专色版;在尺寸上,能适应全张到八开印张的印刷,小于八开的可利用拼版加大印张幅面;在单色印刷上,特别适宜印制配有层次丰富单色绘画插图或照片的书刊、报纸和说明书、样本简介等产品。

平版印刷的弱点是:由于胶印速度快、幅面大、压力小所印大面积色块往往不实在,不够饱和鲜艳,视觉感虚、弱。因此在套印大块面实底色块,需要表现色彩厚重、轮廓显明时,应采用衬底色或叠印色。

平版胶印是当前印刷行业应用最广泛的印刷。按印色可分为单色印刷机、双色印刷机、四色印刷机甚至八色的多色套印印刷机;按印面可分为单面印刷机和双面印刷机;按印刷的上机尺寸可分为全开印刷机、对开印刷机、四开印刷机及八开印刷机。

4.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是以金属、合成材料、丝绢及丝网等为印版,丝网印刷也称孔版印刷,先将图案与文字部分进行镂空处理,让油墨穿透镂空部分的丝孔,用刮刀刮压,印在承印物上。丝网印刷有着其他印刷工艺无法比拟的优点:制版迅速、印刷简便、操作简便、承印范围广、色彩鲜艳、油墨浓厚、成本低、对承印物的适应性较强。丝网印刷的印刷物尺寸不受限制,不仅可以承印平面的承印物,也可以在各种曲面承印物上进行印刷。丝网印刷适用于各种印刷材料,以及工业产品、不干胶、广告横幅等印刷。

在丝网印刷中,设定的专色数不可过多,不然会增加工序出错的几率和成本。一般情况下,要手工单做一个白版底(要注意透明墨及镭射膜情况)。如要丝印类似油画类的图像文件,可选用丝印的四色印刷完成。

(三)后期表面特殊工艺

表面特殊工艺除了能提高印刷品表面的耐热、耐磨、耐折、耐光、耐水等性能外,还能增加印刷品的表面光泽度。因此,在印刷品完成图文印刷后,还需要进行表面再加工处理。表面再加工不仅能够美化和保护印刷品,同时也能提高印刷品的档次。还可以使平面中图案的效果大大提高,再与图底相结合,平面作品的效果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一般表面加工方法有模切、压痕、上光、压箔、覆膜、电化铝烫印、植绒、UV油等。如常见的工艺“上光”,该工艺是在印刷品进行最后加工之前,利用上光油对纸板或纸张印件的表面进行涂布加工,在印刷品表面进行保护性处理。上光使得印刷品表面显得更加光滑,油墨层更加光亮,光线反射均匀,会大大提高印刷品的实用价值和宣传效果。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一些具有新的功能和特殊印刷方法应运而生,这些方法超出了凸版、凹版、平版、丝网版四大印刷范畴,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迅速得到应用,对提升产品的档次和美化产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印刷工艺对平面设计的重要性

平面设计作品确认以后,就要通过印刷工艺进行大量重复生产。平面设计最大的制约条件就是印刷工艺。在印刷过程中一些不经意的发现,往往能给设计师带来一些灵感。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仅靠一般的应用软件与设计方案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印刷时网点线数高低的变换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对设计师来说就非常重要,能给设计师带来许多灵感。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只有采取个性化的方案与其相适应的工艺条件,才能实现最佳的效果。

印刷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每一个平面设计师在进行前期设计时都要充分考虑所涉及对象的特性及在作品制作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平面设计作品的后期制作加工工艺十分复杂,如印刷前需要准备好出片制版、打样,印刷后需要压型、烫箔、覆膜、装订粘合、上光等,而且印刷的加工材料、加工设备、工艺流程繁多,每一个步骤都会对设计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考虑如何让平面设计更完美地按照设计师自己的意念呈现出来。

平面设计最终是为生产服务的。因此,设计必须符合生产的需要,还要学会一些有关印刷的工艺与原理。在工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出平面设计无限的魅力,既不超出印刷工艺条件,制版又方便,印刷又省工、省时,减少印工。如此一来,我们便可达到理想的印刷效果,同时在成本上又大大降低。相反,如果不掌握印刷工艺条件,我们辛苦设计出来的成果难以制作成最终的印刷品,无法得到完美的效果,精心设计的“杰作”将前工尽弃,对国家、对企业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影响企业生产。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仅仅注重创意的灵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懂得如何使先进的印刷工艺更好地为平面设计作品服务,从而把想象转化为现实。现代印刷工艺的学习和掌握能帮助平面设计师尽量去避免设计中不能克服的困难,更好地把握超前的设计思路,使平面设计作品更好地为社会所用。

由此看来,印刷工艺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从、缺一不可,可以说是台前与幕后的关系。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就像一个人的躯体与灵魂的关系一样:创作是灵魂,印刷则是盛放灵魂的躯体。总之,印刷与设计二者互相依存。印刷离不开设计,没有印刷的设计也毫无意义,二者是息息相关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印刷工艺课程是每位平面设计师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吴冬芸.试论印刷工艺对平面设计艺术效果的提升[J].美术大观,2010(7).

[2]吴建军.印刷媒体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第8篇

一、印刷化学的重要性

“印刷化学”是印刷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包括无机和有机化学的基本内容。通过学习这门课,学生可以掌握与印刷专业有关的化学基础和化学应用方面的知识,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课堂上,不少学生认为印刷术与化学的关系不大。若说到四大发明,化学老师都会问学生:四大发明与化学有什么关系?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里,专门记载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是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它使我国的印刷技术提高了一大步,印刷效率也大大提高,活字的制造归功于松香和蜡遇热熔化为液态,冷却后呈固态的化学性质。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印刷技术有了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但仍然离不开化学。在印刷系统工程中,印版、油墨、纸张、塑料薄膜或其他承印物的状态、性能、质量等对最终的印刷品质量都会产生决定性影响,而这些状态、性能、质量与化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教材选择及内容简介

教材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印刷化学的教材有很多,其中较多学校选用的教材有两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印刷化学》和编译自德国的《印刷化学》。

两套教材各有所长。《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印刷化学》编写时避免了偏多、偏深、偏难内容的介绍,力求体现简洁性与实用性,以够用为度。全书内容包括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解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芳香族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等。这样的分章学生不容易接受,印刷相关的化学知识比较分散,容易造成印刷过程中化学变化的混淆。

《印刷化学》主要介绍了印刷流程中的一些基础化学知识,是国内目前唯一一本基于印刷技术的化学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合成材料、照相化学、晒版过程、黏合剂、纸、印刷油墨、印刷工业中的溶剂和洗涤剂、废水处理、事故中的应急处理等。

三、 《印刷化学》 教学上的完善

所有优秀的教材都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的。某一天课后,我遇到了教《印刷工艺》的老师,他问我印刷化学中是否讲授了印版方面的化学,这部分的内容对学生之后学习印版制作帮助很大。经与其他专业老师沟通后,我发现不单单是印刷工艺需要这部分内容,印刷材料等其他科目同样需要。但是《印刷化学》并没有平版印版版材及表面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我到图书馆借阅了一些与印刷相关的参考资料,发现在《平制晒版》《平版胶印印刷工艺》《印刷原理与工艺》和《印刷材料学》中都分别提及平版印版版材及版基处理的部分知识点,但是内容分散,需要一门学科起到桥梁的作用,能把这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并进行整理归纳,而印刷化学正好可以做到这一点。在参考了相关科任老师意见后,本人认为有必要在《印刷化学》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平版印版版材及表面处理”一章。

四、印版金属版材及表面处理的引入与教学方法探讨

参考《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材料学》等教材及我校以平版印刷为主的特点,增加的“金属版材及表面处理”都以平版印版为主,我决定在教材第九章讲完无机化学和电化学的基础上引入印版化学内容比较合适。在教学上,我把上述课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讲授。. 平版印版的金属版材

平版印刷使用的版材是由金属制成的。作为印版的金属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1)平版印刷是利用油水相斥的原理而进行印刷的,因此必须在同一金属平面上形成既具有亲油抗水的图文部分,又要有亲水抗油的空白部分,这就要求金属版材既具有高度的亲油性,又具有良好的亲水性。(2)印版是包在圆筒上印刷的,因而版材也应具有一定的柔软性。(3)在印刷过程中,印版会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要求印版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耐磨性及机械强度。(4)为了制得理想的印版,需要在晒制印版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处理,因此要求金属版材有一定的适应性,以适应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处理,达到印刷的目的。按上述要求,以下是一般金属的亲油性顺序:铜Cu>铁Fe>锌Zn>镍Ni>铬Cr.课程以锌版、铝版为主,通过研究这两种金属的物理性质(亲油性能、机械强度、延展性等)、化学性质(与与酸碱盐的反应),让学生从本质上掌握各种版材的优缺点,能根据印刷适性的要求选择相应版材,及利用其性质学会版材的使用与保养,为日后实际上版操作打下基础。

2. 版材的表面处理

理想的金属印版要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处理后,才能提高其亲油和亲水的性能,以适应平版印刷需要。铝板从物理、化学和印刷性能上都优于锌版,如铝是轻金属,处理方便,表面的亲水性能良好,能研磨出细砂目,适用于涂布粘度低的感光液薄层;同时,铝版经过化学处理,使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不易与感光层发生反应,从而提高了对感光版的保存性能。因此,商用PS版(预涂感光版)多数用铝版基。根据目前大多印刷企业采用PS版印刷的情况,新增内容以讲授PS版(铝版)的表面处理为主,其他金属版为辅的方式教学。为了提高版材对感光液的吸附能力,建立巩固的图文和空白部分,应对版材表面进行脱脂(除油)、除污、表面粗化以及表面清洁和增感处理。

3. 表面清洁和增感

作为PS版版基的金属铝,表明虽经过粗化后,增大了吸附能力,但其机械强度不高,耐磨性不够,亲水性能还不理想,而且铝是两性金属,易与酸或碱反应,影响晒版。为了获得理想的印版,须将铝板进行氧化,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改进铝版表面性能。利用电解池氧化还原反应讲解阳极氧化原理。

铝板经阳极氧化处理后,版面上有很大的孔隙度,吸附能力过强,最后必须对氧化膜层进行封孔处理,减少微孔,以适应印版的要求。利用无水三氧化铝的水合作用,增大氧化膜体积,封闭孔隙。

第9篇

(一)为了统一规范新闻出版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反映新闻出版业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新闻出版业的公平竞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新闻出版业特点及实际情况,特制定《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含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加工、物资供应等活动)的经营单位,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执行本办法。

(三)本办法仅对新闻出版业主营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规范,由《出版单位会计核算办法》、《发行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报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印刷、复制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和《印刷物资供应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组成。从事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投影片(含缩微制品)等出版业务的单位(以下简称“出版单位”)、发行企业、报业单位、印刷、复制企业、印刷物资供应企业应根据其经营特点,执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办法。

二、出版单位会计核算办法

(一)说明

1.出版单位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执行本办法。出版单位所属具有法人资格并独立核算的下属单位,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时,应执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办法。

2.出版单位内部单独核算、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发行、期刊、印刷等机构,参照执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办法,并在出版单位统一的会计账簿体系之内分别设置相应的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按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账账、账实核对。

3.出版单位根据出版物的特点,可对库存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投影片(含缩微制品)等的呆滞损失实行分年核价、提取提成差价的办法。

4.出版物经审批报废时,应按报废清单设置辅助账。再销售时,其收入在“营业外收入”科目中核算。

5.出版单位非独立核算的发行机构经销外版出版物,属受托代销商品的,应按《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进行核算。属非受托代销的,应将购进出版物视同本版出版物进行管理与核算,其中采用售价核算的,可在“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等科目中设置相应的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6.原在“编录经费”科目核算的可以反映单一出版物的费用作为出版物的直接成本,在“生产成本――其他直接费用”科目核算。

不能反映单一出版物的费用通过“编录经费”科目核算,并按照合理分配方法分配计入相关出版物的成本。

7.出版单位以提供广告服务、专有出版权使用再许可版权使用费(含租型)、版权贸易为主营业务的,其广告收入、专有出版权使用再许可版权使用费收入(含租型收入)、版权贸易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中核算;否则,在“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中核算。

8.出版单位委托有关单位协助进行出版物的宣传推广;可视同委托代销方式按合同规定以推销出版物总定价(码洋)的一定比例支付宣传推广费。

(二)补充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1.会计科目的设置

本办法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了“应计生产成本”、“编录经费”等科目,并对“库存商品”、“产品成本差异”、“委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其他应交款”、“资本公积”、“生产成本”、“主营业务收入”、“补贴收入”等科目的明细科目设置和核算内容进行了补充规定。

2.补充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

1243库存商品

一、本科目应按出版物类别、品种分版(印、批、期)次、定价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库房应按品种分版(印、批、期)次、定价设置实物明细卡片,记录库存出版物的进销存情况。

二、库存商品的计价可采用定价法(或计划成本法,下同)或实际成本法。

(一)采用定价法核算库存出版物

1.出版物完工入库时,按入库出版物定价,借记本科目,按实际生产成本,贷记“生产成本”科目,按定价与实际成本的差额,贷记“产品成本差异”科目。

2.采取委托代销(寄销)或分期收款销售方式发出出版物时,按发出出版物定价,借记“委托代销商品”或“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贷记本科目。

3.结转当期出版物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产品成本差异”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科目。

(二)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库存出版物

1.出版物完工入库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

2.采取委托代销(寄销)或分期收款销售方式发出出版物时,按实际成本;借记“委托代销商品”或“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贷记本科目。

3.结转当期出版物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科目。

4.单品种销售成本的结转,可采用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确定已销出版物的销售成本,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三、销售退回出版物的核算

(一)采用定价法核算

1.未确认收入的已发出出版物的退回,借记本科目;贷记“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科目。

2.已确认收入的销售出版物的退回,对销售收入在当期已确认,但销售成本尚未结转的,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科目;对于销售成本已结转的,还应同时,按退回出版物的定价,借记本科目、“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产品成本差异”科目。

3.资产负债表日及之前售出的出版物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退回的,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处理,调整报告年度的收入、成本等。

(二)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

1.未确认收入的已发出出版物的退回,借记本科目,贷记“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科目。

2.已确认收入的销售出版物的退回,对销售收入在当期已确认,但销售成本尚未结转的,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科目;对于销售成本已结转的,还应同时,按退回出版物的成本,借记本科目、“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3.资产负债表日及之前售出的出版物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退回的,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处理,调整报告年度的收入、成本等。

1244产品成本差异

一、本科目核算出版单位按定价法(或计划成本法,下同)核算库存出版物时,库存出版物的实际成本与定价(或计划成本,下同)的差异。

二、出版物完工入库时,按定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生产成本”科目,按定价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贷记本科目;结转当期出版物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按应分摊的成本差异,借记本科目;按本期销售出版物的定价,贷记“库存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科目。

三、本期销售出版物应分摊产品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如下:

产品成本差异=本期销售出版物总定价×产品成本差异率

本期产品成本差异率=(期初产品成本差异+本期产品成本差异贷方发生额/期初出版物总定价+本期入库出版物总定价)×100%

其中,出版物总定价包括库存出版物、委托代销出版物、分期收款销售发出出版物的销售总定价。

四、本科目应按库存出版物的种类或经营部门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五、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出版单位库存出版物、委托代销出版物和分期收款销售发出出版物的实际成本小于总定价的差异。

1261委托代销商品

一、本科目按照出版物的品种分版(印、批、期)次、定价及受托单位分别进行数量和金额的明细核算。

二、采用定价法核算委托代销(寄销)出版物

(一)采用定价法核算的,可按“实洋”和“折扣”设置明细科目。

(二)出版物发出时,按发出出版物定价,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三)结转当月出版物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产品成本差异”;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委托代销(寄销)出版物

(一)出版物发出时,按发出出版物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二)结转当月出版物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1281存货跌价准备

一、出版单位应在本科目设置“出版物提成差价”明细科目,核算对库存出版物提取的呆滞损失准备。

二、出版物包括库存图书、期刊(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投影片(含缩微制品)。

三、出版单位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库存出版物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并实行分年核价,按规定的比例提取提成差价。出版单位首次提取提成差价时,借记“管理费用――出版物提成差价”科目,贷记本科目,以后年度末应计提的金额大于本科目的期末余额时,应按差额,借记“管理费用――出版物提成差价”科目,贷记本科目;应提取的金额小于本科目的期末余额时,应冲回差额,借记本科目,贷记“管理费用――出版物提成差价”科目。

四、提成差价的计提标准:

(一)纸质图书,分三年提取,当年出版的不提;前一年出版的,按年末库存图书总定价提取10%―20%;前二年出版的,按年末库存图书总足价提取20%-30%;前三年及三年以上的,按年末库存图书总定价提取30%―40%.(二)纸质期刊(包括年鉴)和挂历、年画,当年出版的,按年末库存实际成本提取。

(三)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投影片(含缩微制品),按年末库存实际成本的10%―30%提取,如遇上述出版物升级,升级后的原有出版物仍有市场的,保留该出版物库存实际成本10%;升级后的原有出版物已无市场的,全部报废。

(四)所有各类提成差价的累计提取额不得超过实际成本。

五、出版物经批准报废时,在出版物提成差价中列支。

(一)采用定价法报废核算时,按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定价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借记“产品成本差异”科目,按定价,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二)采用实际成本法报废核算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六、“存货跌价准备――出版物提成差价”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出版单位提取的库存出版物的呆滞损失准备。

2176其他应交款

一、出版单位应在本科目设置“文化事业建设费”明细科目,核算出版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广告收入一定比例计算交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

二、出版单位按广告收入提取文化事业建设费时,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文化事业建设费);实际交纳时,借记本科目(文化事业建设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192应计生产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出版单位期末归集当期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时(出版物已入库、已发货或已销售),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以合同、付印通知单、协议工价、市场材料价、稿酬计算标准等为计算依据,应计入生产成本但尚未结算的款项。

二、应计入本期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各项支出,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根据真实性原则的要求,应计的生产成本应尽可能接近实际成本,不得以应计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三、应计生产成本项目实际结算时,应根据实际结算金额与应计成本的差额对库存商品或本期销售成本进行调整。

(一)采用定价法核算库存商品时,按应计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结算金额与应计成本的差额,借记“产品成本差异”科目,按实际结算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库存商品时,如果相关出版物尚有库存,按应计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结算金额与应计成本的差额,借记“库存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科目,按实际结算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如果出版物已经出售完毕,按应计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按实际结算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出版物单一品种、分版(印、批、期)次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五、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已计入生产成本但尚未结算的款项。

3111资本公积

一、出版单位应在本科目设置“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明细科目,核算出版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的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拨款和专项贴息资金。

二、出版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拨付的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拨款和专项贴息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4101生产成本

一、本科目应按“稿酬及校订费”、“租型费用”、“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气“制版费用”、“印装(制作)费用”、“出版损失”、“编录经费”、“其他直接费用”等项目设置明细科目。其中:

(一)稿酬及校订费,是指支付给著者、译者、校订者的基本稿酬、印数稿酬、版税、额定稿酬等所有报酬及翻译文字的校订费用;

(二)租型费用,是指从境内外出版单位租赁型版、本单位印制发行而支付给出租型版单位的专有出版权再许可使用费;

(三)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是指出版物生产所需的纸张、装帧用料等原材料以及辅助用料的成本;

(四)制版费用,是指在出版物的排版、制版以及纸型、胶片、母片、母带的型版生产过程中支付的各种加工费用;

(五)印装(制作)费用,是指在出版物生产过程中支付的纸质出版物印刷费用、装订费用,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复制到录费用、印刷费用、包装费用,投影片(含缩微制品)的复制费用和装帧费用等;

(六)出版损失;是指生产过程中某种产品尚未完工之前发现的各种废品扣除过失人应承担的赔偿或保险公司赔款和残料价值后的报废净损失,包括由于出版单位的责任形成的重新生产所支付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及加工、退稿等费用,以及非管理原因造成的报废损失等;

(七)编录经费,是指按照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的编录经费;

(八)其他直接费用,是指除上述各项费用以外的其他直接成本,包括选题策划、开发、设计制图、编辑加工、专题会议、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实验以及各类专项费用等。

以包印张(件)方式进行结算的,应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计算清单或合理的比例按本科目所设置的明细科目分解记入相应成本。

二、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时,图书应按品种分版(印)次核算,期刊按单一品种分期次核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及投影片(含缩微制品)按品种分批次核算。

三、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一)发生书配盘(带)或盘(带)配书时,以有定价的一方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无定价的一方视为另一方的成本组成部分。书或盘都有定价的,应分别核算。

(二)正在制作过程中的同批(印)次出版物需增加制作数量时,如果能同批(印)次制作,应当将增加的数量、成本并入本批(印)次出版物;如果不能同批(印)次制作的,应按新的批(印)次核算。

(三)纸质出版物为刊登广告而加版、加页的生产成本,可按广告成本单独核算,不计入生产成本。

(四)期末,出版单位应将完工品种的生产成本全部转入库存商品,不得仅按已售产品或部分生产成本结转。完工出版物品种根据入库、发货、销售清单(包含非本社库和作者包销)确认;纸质期刊根据收到的样刊确认。

四、实际发生或应计的各项生产费尽,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应计生产成本”等科目。

4106编录经费

一、本科目核算出版单位编录部门所发生的、无法直接计入某一种出版物成本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如人员工资、办公费、编录用品等费用。

总编辑及总编室、设计、校对、绘图、印制、村料等人员工资、社会保险、职工福利、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图书资料等费用作为期问费用,应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编录经费中能直接确定为某种出版物费用的,直接计入其生产成本Z不能直接确定为某种出版物费用的,按编录部门归集分摊。期末;归集当期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时,应按总印张或总定价、总初版字数、盒数、总印数等一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组合进行分配。

年度内,出版数量不均衡,也可在本年度的l-11月份(或l-3季度)按计划定额分配,全年实际编录费用减去l-11月份(或1-3季度)累计已分配数后的余额,在12月份一次分配完毕。

出版单位具体采用何种分配方法,由出版单位自行决定。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三、发生编录经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工资”、“低值易耗品”、“待摊费用”等科B.四、期末,在完工产品之间分配编录经费,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本科目可分别按编录部门、个人及费用项目等,进行明细核算。

六、编录经费按实际发生数分配的,本科目期末应无余额;采用计划定额分配的,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本科目如有余额,并入“存货”项目。

5101主营业务收入

一、本科目应按品种分版(印、批、期)次、类别进行数量和金额核算。

二、出版单位应按以下规定确认销售出版物收入实现,并按已实现的收入记账,计入当期损益。

(一)出版单位销售出版物的收入,应当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

1.出版单位已将出版物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

2.出版单位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出版物实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出版单位: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销售出版物的收入应按出版单位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或双方接受的金额确定。

(二)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出版物时。通常以取得索取货款的凭据,并将提单交给购买方时确认销售出版物收入。

(三)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f于收款方式销售出版物时、通常以发出出版物并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销售出版物收入。

(四)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销售方式销售出版物时,应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确认收入。同时,按商品全部销售成本与全部销售收入的比率,计算出本期应结转的销售成本。

(五)采取委托代销(寄销)方式销售出版物时,分为视同买断和收取手续费两种情况确认收入;

1.视同买断方式,是指由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协议,委托方按协议价收取所代销出版物的货款,实际售价可由受托方自定,实际售价与协议价之间的差额归受托方所有的销售方式。在这种销售方式下,委托方在交付出版物时不确认收入,受托方也不作为购进出版物处理。受托方将出版物售出后,应按实际售价确认为销售收入,并向委托方开具代销清单。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时,再确认收入。

2.收取手续费方式,是指受托方根据所代销的出版物数量向委托方收取手续费的销售方式。在这种代销方式下,委托方应在受托方将出版物销售后,并向委托方出具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受托方在出版物销售后,按应收取的手续费确认收入。

(六)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销售出版物,是指购买方依照有关协议有权退货的销售方式。在这种销售方式下,如果出版单位能够按照以往的经验对退货的可能性作出合理估计的,应在发出出版物时,将估计不会发生退货的部分确认收入,估计可能发生退货的部分,不确认收入;如果出版单位不能合理确定退货的可能性,则在售出出版物的退货期满时确认收入。

(七)采取预交定金方式销售出版物时,以发出出版物确认收入。

(八)出口出版物

1.采取离岸价方式销售出版物时,以办妥报关、发运手续,货物装上船或飞机确认收入;

2.采取到岸价方式销售出版物时,以购买方开据的收货凭据确认收入;

3.采取代销(寄销)方式销售出版物时,以收到货款确认收入。

三、出版单位对外提供劳务,其收入按以下规定确认:

(一)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当在完成劳务时确认收入。

(二)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5去确认相关的劳务收入c当劳务总收入和总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出版单位、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时,则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

(三)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收入分别以下两种情况确认和计量:

1.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应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成本;

2.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全部得到补偿,应按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确认的收入金额小于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的差额,作为当期损失;

3.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应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不确认收入。

四、采取出租型版方式取得专有出版权使用再许可版权使用费,以收到货款或将销售凭单交给承租型版单位时确认出版物销售收入实现。

专有出版权使用再许可版权使用费中包含著译者版权收入时,根据版权使用协议,应按扣除著译者版权收入后的部分确认收入。

五、采取刊登广告方式取得广告收入应在相关的广告刊出或商业行为开始出现于公众面前时予以确认收入。出版单位委托广告公司等中介机构广告业务,广告收入按扣除费后的金额确认收入。

六、采取版权贸易出口版权和合作出版境外销售方式,以收到境外销售单位支付的款项确认出版物销售收入。

七、出版单位根据应确认的收入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现金”、“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八、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203补贴收入

一、出版单位应在本科目设置“增值税返还款”和“其他补贴收入”明细科目,用于核算出版单位取得的增值税返还款以及出版物出版补贴等专项补助。

二、出版单位取得增值税返还款和专项补助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报表项目补充编制说明1.“编录经费”科目余额应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

2.“应计生产成本”科目余额应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项目。

3.出版单位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库存出版物的构成及提成差价的计提标准。

三、发行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一)说明

1.本办法对发行企业有关存货、收入的核算方法作了补充规定。

2.发行企业可以采用售价(或码价)核算,也可以采用进价核算。

3.发行企业出版物的采购业务可以不通过“物资采购”科目核算,直接通过“库存商品”科目核算。

4.发行企业包装物的采购与摊销业务可以不通过“包装物”科目核算,直接通过“营业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科目核算。

(二)补充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1.会计科目的设置

本办法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的明细科目设置和核算内容进行了补充规定。

2.补充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

1243库存商品

一、本科目核算发行企业从供货方购进的出版物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或明码标印的定价(码价)。凡所有权不属于本企业的出版物,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以按照“期刊”、“教材”、“图书”、“年(历)画”、“音像制品”、“出租商品”等出版物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库存商品采用售价(或码价)核算

1.期刊、教材、图书、年(历)画、音像制品的核算

(l)发行企业购进出版物验收入库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账款”与“现金”、“银行存款”、“预付账款”、“商品进销差价”等科目。

(2)发行企业购进出版物委托外单位代销,商品发出时,借记“委托代销商品”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期末,结转当期出版物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本科目、“委托代销商品”等科目。

2.出租商品的核算

(l)发行企业应在“出租商品”明细科目下,按照“出租、商品售价(或码价)”、“出租商品摊销”设置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2)发行企业购进出版物对外出租时,借记本科目(出租商品售价或码价),贷记本科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3)期末,摊销出租出版物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本科目(出租商品摊销)。

(4)出租出版物报废时,按已摊销的价值,借记本科目(出租商品摊销),按未摊销的价值,借记“营业费用”、“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本科目(出租商品售价或码价)。

四、库存商品采用进价核算

1.期刊、教材、图书、年(历)画、音像制品的核算

(l)发行企业购进出版物验收入库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现金”、“银行存款”、“预付账款”等科目。

(2)发行企业购进出版物委托外单位代销,商品发出时,借记“委托代销商品”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期末,结转当期出版物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委托代销商品”等科目。

2.出租商品的核算

(l)发行企业应在“出租商品”明细科目下,按照“出租商品进价”、“出租商品摊销”设置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2)发行企业购进出版物对外出租时,借记本科目(出租商品进价),贷记本科目。

(3)期末,摊销出租出版物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出贷记本科目(出租商品摊销)。

(4)出租出版物报废时,按已摊销的价值,借记本科目(出租商品摊销)、按未摊销的价值;借记“营业费用”科目,按进价,贷记本科目(出租商品进价)。

1244商品进销差价

一、本科目核算发行企业采用售价(或码价)核算的出版物售价(或码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二、本科目设置“进销差价”、“进项税额”明细科目。

三、发行企业购进出版物验收入库时,按出版物的售价(或码价),惜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售价(或码价)与含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本科目(进销差价),按含税进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贷记本科目(进项税额),按不含税进价,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

结转当期出版物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本科目(进销差价、进项税额),贷记“库存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等科目。

四、本科目可以按照出版物的种类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五、本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销售也尚未摊销的出版物的进销差价。

1271受托代销商品

一、本科目核算发行企业按照寄销方式接受外单位委托,代其销售出版物的进价或售价(或码价)。

二、本科目可以按照受托代销出版物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将受托代销出版物委托外单位代销,可以按照委托代销单位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受托代销商品的核算

1.受托代销商品采用进价核算

(1)发行企业收到受托代销出版物验收入库时,按进价,借记本科目(按受托代销出版物类别设置的明细科目),贷记“代销商品款”科目。

(2)发行企业将受托代销出版物委托外单位代销,出版物发出时,借记本科目(按委托代销单位设置的明细科目),贷记本科目(按受托代销出版物类别设置的二级科目)。

(3)结转当月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按受托代销出版物类别或委托代销单位设置的明细科目)。

(4)期末,根据受托代销出版物销售汇总单结转应付账款,借记“代销商品款”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

(5)受托代销单位向发行企业发生退货时,借记本科目(按受托代销出版物类别设置的明细科目),贷记本科目(按委托代销单位设置的明细科目)。

(6)发行企业向委托代销单位办理退货时,借记“代销商品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按受托代销出版物类别设置的二级明细科目)。

2.受托代销采用售价(或码价)核算

(1)发行企业收到受托代销出版物验收入库时,按售价(或码价),借记本科目(按受托代销出版物类别设置的明细科目),贷记“代销商品款”科目。

(2)发行企业将受托代销出版物委托外单位代销,出版物发出时,借记本科目(按委托代销单位设置的明细科目),贷记本科目(按受托代销出版物类别设置的明细科目)。

(3)结转当月销售成本时,惜记“主营业务成本”、“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本科目(按受托代销出版物类别或委托代销单位设置的明细科目)。

(4)期末,根据受托代销出版物销售汇总单结转应付账款,借记“代销商品款”科目,贷记“商品进销差价”、“应付账款”科目。

(5)委托代销单位发生退货时,借记本科目(按受托代销出版物类别设置的明细科目),贷记本科目(按委托代销单位设置的明细科目)。

(6)向委托代销单位办理退货时,借记“代销商品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按受托代销出版物类别设置的明细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发行企业受托代销出版物的进价或售价(码价)。

5101主营业务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发行企业在出版物销售活动中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出租商品收入。托收货款过程取得付款方滞纳金收入不在本科目核算;应作为营业外收入核算。

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相关规定。

二、本科目可以按照核算内容设置“商品销售收入”、“出租商品收入”、“销售折让”、“销项税额”等明细科目。

三、主营业务收入的核算

(一)采用进价核算库存出版物

1.实现出版物销售收入时,按实际售价,借记“应收账款”、“现金”、“银行存款”、“预收账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商品销售收入)。

2.出租出版物实现收入时,借记“现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出租商品收入)。

3.期末,根据“商品销售收入”、“出租商品收入”等明细科目的本期发生额计算销项税额,借记本科目(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金”科目。

(二)采用码价核算库存出版物

1.实现出版物销售收入时,按实际售价,借记“应收账款”、“现金”、“银行存款”、“预收账款”等科目,按码价与实际售价的差额,借记本科目(销售折让),按码价,贷记本科目(商品销售收入)。

2.出租出版物实现收入时,借记“现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出租商品收入)。

3.期末,根据“商品销售收入”、“出租商品收入”、“销售折让”等明细科目的本期发生额计算销项税额,借记本科目(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金”科目。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报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

(一)说明

1.报业集团、报社(以下简称“报业单位”)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执行本办法。

2.报业单位中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出版社、杂志社、发行公司、广告公司、印务公司等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应的会计核算办法。

3.报业单位承接外部报刊等印刷业务时,由委托印刷单位自购提供新闻纸等印刷材料的,单独设置“代管新闻纸”等备查簿登记,进行收、付、结存的核算。

(二)补充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1.会计科目的设置

本办法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了“拨付所属资金”、“社会公益往来”、“上级拨入资金”、“采编费用”、“记者站经费”科目,并对“其他应交款”、“资本公积”、“生产成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等科目的明细科目设置和核算内容进行了补充规定。

2.补充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

1441拨付所属资金

一、本科目核算报业单位对所属的非独立5去人单位拨付的经营等项目所需资金。

二、报业单位向所属单位拨付资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报业单位向所属单位投入的资金总额。

2176其他应交款

一、报业单位应在本科目设置“文化事业建设费”明细科目,核算报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广告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交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

二、报业单位按广告收入提取文化事业建设费时,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文化事业建设费);实际交纳时,借记本科目(文化事业建设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182社会公益往来

一、本科目核算报业单位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以报纸为载体联合举办社会公益性活动的经费。

二、本科目应按社会公益活动项目名称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报业单位收到专项公益活动赞助款时,借记“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贷记本科目。专项活动发生费用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科目。

待该专项活动结束时,本科目如为惜方余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报业单位尚未结束的社会公益活动的经费余额。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本科目余额应在“其他流动负债”项目列示。

3102上级拨入资金

一、本科目由报业单位所属的非独立法人单位使用。

二、所属单位收到报业单位拨入的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上级拨入资金”项目列示。

四、运用“拨付所属资金”和“上级拨入资金”科目对报业单位进行内部核算时,期末,报业单位在编制汇总会计报表时两个科目余额相互抵销。

3111资本公积

一、报业单位应在本科目设置“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或新闻出版发展基金”明细科目,核算报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的专项资金拨款。

二、报业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拨付的专项资金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4101生产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报业单位报纸的生产成本。

二、报纸的生产成本可按纸张费、排版、传版费、印制费、采编费、其他费用等成本项目进行核算,反映报纸编辑、印刷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一般报纸的单位成本以千对开印张(简称“千对开”)为核算对象。其中:

(一)纸张费,是指报纸印刷全部用纸成本。

(二)排版、传版费,是指报纸照排费用、委托印刷所发生的版面传输费用。

(三)印制费,是指报业单位印刷机构和委托印刷等发生的费用。

(四)采编费,是指归集采编费用、记者站经费等发生的费用。

(五)其他费用,是指除上述费用以外,应计入报纸生产成本的其他直接费用。

相关费用发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三、月末,将归集完整的费用全部转入“库存商品”科目,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本科目。期末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4106采编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报业单位采编部门开展新闻采访、报纸编辑业务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采编部门人员工资及附加、福利费、稿费、办公费、差旅费、邮电通讯费、美术摄影费、图书资料费、通联费、业务招待费、外事经费、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物业管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社会保险费等。

其中,稿费包括出版稿件支付的稿费,内部采编人员非职务撰稿及非采编人员撰稿的稿酬,按规定支付的审稿费以及对来稿摘编向投稿者支付的信息费等。通联费包括采编部门组织大型读者活动以及为作者、通讯员组织大型业务交流、培训活动的各项费用等。

二、本科目应按费用项目类别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采编费用发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工资”、“待摊费用”、“累计折旧”等科目。

四、月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生产成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4108记者站经费

一、本科目核算报业单位驻外记者站所发生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各驻站记者及工作人员工资及附加、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交通费、邮电通讯费、图书资料费、通联费、房屋租赁费(物业管理费)、折旧费、低值易耗品摊销、修理费、水电费、社会保险费等。

二、本科目应按费用项目类别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记者站发生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月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生产成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101主营业务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报业单位的报纸发行收入。报业单位承接外部报刊印刷等取得的印刷收入也在本科目核算。广告收入不在本科目核算,应在“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按收入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报纸发行收入的金额应为报业单位与邮局或发行机构实际应结算的金额。

四、报业单位预收的报刊费在报纸实际出版发行时,确认为报纸发行收入。

五、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405其他业务支出

一、报业单位应在本科目设置“广告成本”明细科目,核算报业单位的广告成本。

二、报业单位为客户刊出广告所支付的费用,包括组稿费、广告业务费、设计制作费、专设广告机构人员工资及附加、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等。广告的制版、印刷费等一般不单独计算。如采用加版、加页等方式刊登的广告,则应计算所有费用。

相关费用发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三、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501营业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报业单位在报纸发行、销售业务过程中支付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发行人员的工资及附加、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宣传推广费、业务招待费、租赁费、运输费、发行网点费、其他等项目。

其中,宣传推广费,是指报纸发行过程中,为促进和扩大发行量,支付给其他媒体或协助报纸推广的部门的相关费用、劳务费,为报纸发行、推介组织各类活动所支付的费用等。发行网点费,是指为组织报纸发行工作而设置的门市、经销网点、投送网点所发生的各项业务经费等。

二、相关费用发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五、印刷、复用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一)说明

1.为了规范印刷、复制企业的会计核算,正确计算印刷、复制企业的产品成本,根据《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特制定《印刷、复制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书刊、报纸印刷、音像电子出版复制(复录)等企业。包装装潢、铁制罐和塑料等其他印刷制品企业可参照执行。

(二)书刊、报纸印刷成本核算

1.印刷具有连续、多品种生产和分阶段结算产品的特点,要求印刷产品成本核算采用分类与分批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按产品类别、定单、批量等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在分批核算成本的基础上,也可按“本”、“件”、“张”计算成本。

2.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实际发生数计入本期成本、费用。如采用计划成本法或定额成本法等方法核算的,应在规定的成本核算期内调整为实际成本。

3.为正确计算印刷产品的生产成本,企业应按各个生产车间(包括独立工段、独立小组,下同)在生产过程中所担负的任务,划分为基本生产与辅助生产。

(1)基本生产,是指为完成各类印刷产品加工任务而直接进行的生产,例如电脑制版、胶印印刷、装订等基本生产车间,分别核算各基本生产车间产品生产时所发生的生产费用。

(2)辅助生产,是指为本企业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生产,单独核算企业内部为印刷产品生产提供劳务时所发生的生产费用。

4.为便于按加工步骤计算分类产品的分段成本和总成本;对具有几个生产工段多生产步骤的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还可按各工段在生产中担负的任务划分为基本工段和辅助工段。

(1)基本工段,是指直接为各类印刷产品进行生产加工,并能按产品的批别分别统计工时消耗且工时所占比重较大的主要生产工段,如制版车间的电脑排版、电分,或CTP直接制版等工段;印刷车间的轮转胶印、平印、零件印刷、上光、贴塑、过油等工段,装订车间的骑马河、平装、精装、联动机等工段。

(2)辅助工段,是指为基本工段提供劳务或对基本工段的产品进行检验的附属工段或工序,如制版车间的整版、磨版等工段或工序,印刷车间的晒版、调墨、成品检查、文字检查等工段或工序;装订车间的烊胶、毛(光)本检查、磨刀等工段或工序。

5.为统一印刷产品的计量单位,企业计算分类产品单位成本时,应采用实物产量,个别不便统计产量的特殊产品可用百元产值;计算分批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机种单位成本时,应采用实物产量。

印刷产品基本分类及计量单位,示例如下:

电脑排版(万字)

制版(四开块、十六开块)

书版轮转胶印印刷(包括上版)(令)

书版双面胶印印刷(包括上版)(令)

单色胶印印刷(包括制上车版)(对开色令)

彩色胶印印刷(包括制上车版)(对开色令)

零印印刷(百元产值)

骑马装订(千本――32开、令)

平装装订(串线订、无线胶订)(万页――32开、今)

精装装订(万页――32开、令)

特种装订(万元产值)

上光(或过油)(令)

压膜(平方米、令)

外购商品

纸张代料

其他

其中,外购商品,是指本企业向其他单位购入的不经过本企业任何加工或装配,或为客户发外加工后加收管理费的商品。

6.印刷产品生产成本核算,应设置以下成本项目:

(1)原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虽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如制版用的软片和各种药水,印刷用的油墨、橡皮布、PS版,装订用的热熔胶、线、布,压膜用的塑料薄膜、胶水等。

(2)印刷用纸,是指为委印单位代垫纸张进行产品加工时,该产品实际耗用的纸张成本。

(3)燃料和动力,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气和动力费用。

(4)工资及福利费,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他各种属于工资性质的补贴和职工福利费。

(5)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报废损失,包括纸张超伸放、产品缺交与补版和重制重印的损失。

(6)制造费用,是指生产车间为加工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和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保险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7)委托外加工,是指委托外加工时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7.企业进行印刷产品加工生产,应按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费用的用途;分别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及相应的“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明细账子以归集。

(l)基本生产明细账,应按各个基本生产车间及其所属各个基本工段和各分类产品别设置,分别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登记。

对基本生产车间所属各辅助工段的生产费用,可以合并设置一个账户予以归集;辅助工段只设置工资及福利费一个成本项目,其他各项生产费用并入“制造费用”明细账进行核算。

(2)辅助生产明细账,应按各个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以及为受益部门提供的劳务或产品别由厂部统一设置,分别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登记。

(3)制造费用明细账,应按各个基本生产车问及所属工段分别设置,并按制造费用细目进行归集。

8.原材料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1)企业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应按车间、部门、工段和用途别归集的“材料耗用汇总表”,据以登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有关明细账。

(2)基本生产车间一个基本工段生产两类或两类以上的产品,且耗用同一种原材料,应尽可能分别统计各类产品的实耗数,并按实耗数计入产品成本;如不能划分而又必须分配的,可按实物产量、工时比例或产值比例进行分配,计入有关产品成本。

9.人工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1)基本生产车间的工资及福利费,应按车间、部门的“工资汇总表”,据以登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有关明细账。

(2)基本生产车间的一个基本工段生产两类或两类以上产品,各类产品的人工成本,可按该工段的实耗工时(或实物产量)工资率乘各类产品的实耗工时数(或实物产量)计算后求得。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工段实耗工时(或实物产量)工资率=工资及福利费总额÷实耗工时(或实物产量)总数

(3)基本生产车问的几个基本工段共同完成的同一类产品,其人工成本应按各工段的实耗工时(或实物产量)工资率乘各工段实耗工时数(或实物产量),分段计算各个工段成本,经加总后计入该类产品成本。

(4)基本生产车间辅助工段的工资及福利费,按各受益工段的受益程度采取定额法比例分配。

辅助工段发生对外供应劳务收入,不得直接冲减基本生产成本;对外供应劳务应负担的工资和福利费,可以根据实耗工时及工时工资率或定额成本进行分配。

10.燃料和动力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l)基本生产车间生产耗用的燃料和动力,按使用车间、部门的仪表记录数的比例进行分配。没有仪表记录的,燃气按所用设备每小时耗用量计算耗用数分配;动力按使用机器的马达匹数与开动台时的乘积比例分配,分别记入有关明细账内:

①属于基本生产车间的基本工段耗用的;应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①属于基本生产车间耗用而不能按基本工段划分或由辅助工段耗用的,应记入“制造费用”明细账;

③属于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的;应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2)基本生产车间的一个基本工段生产两类或两类以上的产品,其燃料和动力直接记入受益产品;如不能直接记入的,可按实物产量或工时比例进行分配。

11.其他直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企业生产过程中,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其他直接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1)印刷用纸张和委托外加工发生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2)固定资产折旧和低值易耗品摊销,分别按使用车间、部门编制的“应计折旧明细表”和“低值易耗品摊销明细表”,将应由各受益的车间、部门负担数,分别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有关明细账;对应由基本生产车间负担的部分,还应按各受益的基本工段分别归集登记,尽可能直接计入受益产品成本。

(3)照明电和水,应按使用车间、部门的照明电表和水表的记录数的比例进行分配。如无仪表记录,照明电按使用灯光的千瓦数与使用小时数的比例分配;水按每小时耗用量或人员比例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有关明细账。

(4)机器和房屋租赁费,能直接按使用车间、部门划分的,应直接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和“管理费用”等有关明细账;不能划分的,应按受益车间、部门的使用工时或使用面积的比例进行分配。

(5)基本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品损失,应在同类产品已完工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不得将报损的废品支出,列入其他成本项目。

12.共同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企业生产过程中,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1)辅助生产车间成本的分配

①辅助生产车间有商品制造任务或对外供应劳务的,应根据有关的施工单和用料、耗料记录,按其应负担的实际成本计算。

②辅助生产车间为企业内部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应按该辅助生产车间为之服务而实际耗用的原材料和人工实耗工时数乘以工时成本率计算。

③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入基本生产车间、各辅助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的劳务成本,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明细账的有关项目内。

(2)制造费用的分配

基本生产车间的发生的制造费用,按实物产量、工时比例分配于该车间的基本工段。

13.月末,企业应根据“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有关明细账和各种材料、费用分配表,及其他有关的单据,进行成本核算与分配,求得如下各种成本:

(1)各辅助车间当月各项目成本和总成本;

(2)各基本生产车问及其所属工段当月各项目成本和总成本;

(3)各类产成品的各项目成本、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4)各类在产品的各项目成本和总成本;

(5)各批产品的分批成本和单位成本。

14.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界线

(l)电脑照排产品以出菲林片为产成品,未出菲林片为在产品;

(2)胶印照相制版产品以打样签准为产成品,未签准为在产品;

(3)印刷产品以印制单规定的产量印刷检查完毕后可供销售,或可移交下一工段为产成品,在此以前为在产品;

(4)装订产品以装订、检查、包扎好可供销售为产成品,在此以前为在产品;

(5)其他产品,以加工完毕可以单独向客户结价收款的为产成品;不能单独结价收款的,以可移交下一工段加工的为产成品,在此以前均为在产品。

15.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标准

(1)材料成本:凡能按产品批别建立用料记录的,均按分批记录计算产品的用料成本;如不能按批建立分批产品用料记的,可按实物产量、约当产量或产值比例进行分配。

(2)人工及费用成本(指工资及福利费、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一律按在产品与产成品所消耗的工时、产量比例或约当产量进行分配。

16.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核算

(1)企业必须如实核算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对由基本生产车问的几个基本工段,多步骤加工完成的分类产品,可以按工段计算在产品成本。

(2)企业核算各分类在产品和产成品应负担的单位生产成本时,应将上期结转在产品成本与本期各同类产品的生产费用发生额合并后计算。公式如下:

①材料成本计算

本期产成品和期末在产品应负担的单位生产成本(指实物产量或产值)

=(期初在产品成本十本期生产费用发生额)÷(本期产成品实物产量或产值十期末在产品实物产量或产值或约当产量)

②人工及费用成本计算

本期产成品和期末在产品应负担的单位生产费用数(指实耗工时或实物产量)

=(期初在产品成本十本期生产费用发生额)÷(期初在产品工时数或实物产量十本期发生工时数或实物产量)

17.产品销售成本的核算

产品销售成本和期末产品成本的核算,按完工产品成本和完工产品同口径的实物产量或百元产值成本计算的单位成本进行核算。公式如下:

(1)按实物产量计算销售成本

①实物产量单位成本

=(期初完工产品成本十本期增加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完工产品产量十本期增加完工产品产量)

②本期产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产品数量×实物产量单位成本

③期末产成品成本

=期初完工产品成本十本期增加完工产品成本―本期销售产品成本

(2)按每百元商品产值成本计算销售成本

①每百元商品产值成本率

=(期初完成产品成本十本期增加完成产品成本)÷(本期销售收入十已开发票尚未回笼的销售收入十已完成但尚未开出发票的该类产品的销售收入估计数)

②本期产品销售成本=本期产品销售收入×每百元商品产值成本率

③期末产成品成本=期初完成产品成本十本期增加完成产品成本―本期销售产品成本

④每本(套、张)单位成本一该批总成本。印制本(套、张)数量

该批总成本=∑(各产品实物量×该产品单位成本)

(三)音像电子出版物复制成本核算

1.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复制,是将母带、母盘上的信息进行批量翻录的生产活动,要求企业按产品载体形式(产品品种)归集产品生产费用,一般将母带、子带、CD母盘、CD子盘、DVD母盘、DVD子盘等品种作为产品成本的核算对象。企业可按上述分类产品分别核算产品成本。

2.音像电子出版物产品的复制成本,应设置以下成本项目:

(1)原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巨料和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燃料及动力,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如磁带复制企业的C―0外盒、印刷品(唱词等)、书型盒、饼带、AB贴、包装月、PP盒、粘接带、封口胶、打包带、纸箱等,光盘复制企业的聚碳酸酯、银靶、硅靶、铝靶、镍靶、感光胶、胶水、油墨、网框、网布、包装盒、纸箱、打包带等。

(2)委托加工母盘,是指光盘复制企业委托外部加工制作的母盘。

(3)动力,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

(4)工资及福利费,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他各种属于工资性质的补贴和职工福利费。

(5)制造费用,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以及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和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水电费和办公费、劳动保护费等。

3.音像电子出版物复制成本的计量单位:磁带制品为“盒”、光盘制品为“张”。

4.复制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按照生产步骤进行归集,分别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进行归集登记。生产步骤一般包括:母盘(带)制作、子盘(带)复制、盘面印刷、包装、装潢等。

5.原材料的归集与分配

产品生产耗用的原材料,应根据各生产步骤的领料凭证和“材料耗用汇总表”,直接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如不能直接计入的,可按各产品的产量、重量、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等确定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

6.委托加工的归集与分配

企业应根据委托购入母盘的实际成本,直接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

7.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实际发生的动力费用,应根据仪表记录耗用动力的数量以及动力的平均单价计算,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项目;如没有仪表记录的,可按生产实物产量和工时比例、机器功率时数(机器功率X机器时数)比例,或定额消耗量比例等确定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个有关产品成本。

8.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1)计件工资,应根据工资结算凭证和“工资分配表”,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计时工资,应根据人工工种的不同,按不同工种生产各类产品的生产工时(实际工时)比例,分配计入各生产步骤的有关生产成本。

(2)奖金、津贴、补贴和计提职工福利费,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应按计入的工资额比例或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计入各生产步骤的有关生产成本。

9.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l)根据车间、部门分别设立制造费用明细账进行归集与分配。

(2)按车间、部门受益情况分别核算;不得将各车间、部门的制造费用汇总后统一分配。

(3)月末,根据各类费用的项目性质和特点,确定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计算后将制造费用分配记入各有关产品成本。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几种: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和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等。

10.月末,企业根据“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等有关明细账和费用分配表以及各类单据,进行复制成本的计算与分配。

(1)每个步骤产品完工经检验合格后,由车间填制完工产品转移通知单,分别作为财会部门成本计算的依据和下道工序或仓库接收的凭证,以及车间产品转移记录的备查单据。

(2)财会部门依据最终产品车间送来的完工产品转移通知单、仓库产品入库单、产品成本明细账和有关原始凭证资料,选用移动平均法等产品计价方法,编制产品成本计算表,据以计算产成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3)根据复制企业的生产特点,一般不计算各步骤在产品成本。月末,如有在产品及可回收废品,可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约当产量,并结合已完工产品产量,与总生产成本相配比,最终计算在产品成本和可回收废品的成本。

11.产品销售成本,应按该产品销售数量和该产成品单位成本计算后结转。

六、印刷物资供应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一)说明

为了规范印刷物资供应企业的会计核算,正确计算印刷物资供应企业的商品成本,根据《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特制定《印刷物资供应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二)印刷物资供应企业成本核算

1.印刷物资供应属于商品流通领域,其成本核算包括印刷物资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

(1)印刷物资销售成本,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购进商品的价格,以及属于价格性质的价外支出。

(2)期间费用,是指其他不属于价格性质的经营支出。

2.印刷物资供应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为当期实现销售收入的全部商品。

印刷物资销售成本可按印刷物资的属性划分为:印刷机械设备类、印刷器材类(版材、感光材料、配件等)、印刷耗材类*墨、包装材料等人纸张类、木浆类、光盘材料类和其他物资类等。

3.企业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和各类商品的性质,对印刷物资销售成本可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一般按类选用以下核算方法:

(1)印刷机械类物资,因单价大、购销数量和次数少,适用进价计价的个别计价法核算成本。

(2)耗材类物资,因品种多、单价小而杂,且销售数量大、进货批次多,但销价较稳定,适用售价计价的分类进销差价率的方法核算成本。

(3)纸张、木浆和光盘材料类等物资,因进销数量大,品种少、批次多,价格较单一,适用进价计价的加权平均法(或后进先出法等)核算成本。

4.印刷物资销售成本应与当期实现的商品销售收入相配比。企业当期商品销售成本核算一般按出版系统内外划分:

(1)供应系统外的物资销售,以当期实现销售的商品作为成本计算的依据;

(2)供应系统内的物资销售,以出版社、供应方和承印厂确认付印单上的数量,并按供应结算金额确认的销售收入部分,作为当期成本计算的依据。

5.商品销售成本的核算

(1)根据销售收入情况,分别计算当期各类商品物资的销售数量或金额。

(2)按确定的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各类商品物资当期销售成本。主要方法如下:

①按进销差价率的方法计算成本

某类商品进销差价率=(某类商品期初进销差价十当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某类商品期初库存商品金额十当期购入库存商品金额)×100%

某类商品销售成本=该类商品当期销售收入×(l――该类商品进销差价率)

②按加权平均法的方法计算成本

商品销售成本=∑(某商品当期销售数量×按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进货单价)

③月末,企业汇总各类商品销售成本后,计算出当期全部销售成本。

6.期间费用的计算

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非价格属性的费用,一般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l)营业费用,是指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经营费用,以及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进货费用。一般包括:

①商品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商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

②商品促销费用,是指为扩大商品销售所发生的促销费用,包括展览费、广告费、经营租赁费、销售服务费等。

③商品仓储费,是指仓库在储存货物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和仓库租赁费用。

④销售部门的费用,是指为销售商品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销售部门)有关人员工资及福利费、业务费、质量检测费用等。

⑤委托代销费用,指委托其他单位代销商品时,按代销合同规定支付的委托代销手续费。

⑤商品进货费用,是指企业在进货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以及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和入库前挑选整理等。

(2)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商品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一般包括:

①工资性支出和管理费用,是指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办公费、差旅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审计费、诉讼费、咨询费、聘请中介机构费等。

②无形资产摊销。

③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正常业务经营活动发生合理的支付,如招待费、业务费用等。

④损失或准备,是指企业存货盘点时发现盘亏、盘盈的净额损失以及按规定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

⑤各项税费,是指按规定计入管理费用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相关文章